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岳麓版_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历史(岳麓版_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历史(岳麓版_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历史(岳麓版_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课时3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考纲考点明清时期的思

想与科技文化

(1)王阳明的心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3)传统

科技的发展与李时珍*。(4)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理清明清理学发展及进步思想的产生,综合春秋战国

至明清时期儒学地位的演变及特点。

历史解释

明代心学发展了理学,理学成为统治者及人们社会生

活的道德尊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

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

承古萌新的特点。

史料实证

运用考古图文史料,解读实证明清思想科技文化发展

的表现及特征,从文学艺术理解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的

时代背景。

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

识明清社会思想、科技文化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家国情怀

明清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了明清经济的繁荣特

点,从古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培养爱国主义及

民族精神。

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思想

1.阳明心学

(1)主张???①思想核心:致良知。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2)影响: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①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②认为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③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④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著作:《藏书》《焚书》等。

(3)影响: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①思想???a.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c.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②著作:《明夷待访录》。

③评价???a.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b.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①思想???a.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b.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

②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③影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开清代考证学术

之风气,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王夫之???①建立起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②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4)历史影响???①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

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往往把学术研究和当时现实紧密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2)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文学:明清小说

(1)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与市民阶层发展。 (2)成就?????①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

《金瓶梅》。②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③批判小说: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

(3)评价: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高峰,成为古典文学的瑰宝。

3.绘画和书法

(1)绘画???????①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②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③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如清代朱耷,代表作《松鹰图》。

④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小说插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2)书法:明代的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4.戏剧

(1)条件???①明清时期,各地艺人集聚北京。②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推动了京剧的形成。

(2)形成:徽班吸取了汉调和其他剧种的长处,形成京剧。

(3)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高峰,被誉为“国粹”。

考点三 医圣李时珍(选修4)

1.主要贡献:《本草纲目》 (1)内容???①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

②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

(2)地位: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3)影响:出版后10年多,流传至日本、朝鲜,后被译成拉丁、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2.历史评价

(1)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

(2)《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3)《本草纲目》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史料史论] 李贽的工商观

“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

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李贽核心论点:(1)李贽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是对传统重农抑商的否定。(2)李贽重商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精神,是古代农本商末观念的变化。[概念辨析] 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西传等。

[史者论点] 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关于“道”的认知

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

——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核心论点:(1)宋儒强调“道”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封建伦理纲常;明清进步思想家则强调“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明清进步思想客观上反映了程朱理学的僵化;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道德观念,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

[史论观点] 认识明清之际的儒学进步思想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2)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

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史学论点] 明清文化逐渐走向世俗化

(1)含义:“文化世俗化”指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以普通受众的需要为中心,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娱乐大众。(2)原因: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②印刷术不断完善,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文化进一步普及。

[名家史论]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阻碍

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清朝建立后,沿袭明朝的这种传统,向全国学校颁发卧碑,要求学生成为顺民,并在中央国子监设置绳愆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控制。同时,严厉禁止士大夫谈论政治,甚至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辩难。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1)明清文化高压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的自由思想,窒息了近代的学术空气。

(2)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实质,阻碍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探究1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

『考题例证』

【典例】(2018·课标全国Ⅲ,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 D

角度1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经济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政治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

(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

角度2从社会背景角度理解明清小说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2)影响因素:①素材来源: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②物质基础: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③社会基础:市民阶层对文化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④个人因素: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等。

『即时体验』

1.(2018·河南濮阳模拟)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A.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根据“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等可知,当时形成了士商互动的风气,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变革,也没有强调经济动因,A 项错误;明清之际商人政治地位低下,材料也不能体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C项错误。

答案 D

2.(2019·山西临汾模拟)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A.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据题干材料“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信息,迁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的文化需求,故选A项。

答案 A

探究2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史论链接』

角度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

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角度3明清进步思想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史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要注意史料中作者从时代背景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角度,分析了明清进步思想的缺陷。

依据史料提出观点,论证说明作者对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的看法和认识。提示:观点: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论证: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明清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而欧洲启蒙思想则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即时体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读下表:

1663年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670年顾炎武《日知录》

1690年洛克《政府论》

1691年王夫之《宋论》

1734年伏尔泰《哲学通信》

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解析阅读材料,迁移明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及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归纳共同内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答案内涵: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

观点一:中国版的启蒙运动: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顾炎武提出“众治”,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冲击了儒学正统,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观点二: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发扬孟子的“民贵君轻”说;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把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顶峰。但是,这些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思想来修补封建制度。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

[命题素材] 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本段材料主要阐述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及影响,说明了明清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参与到政治统治中来,为近代民主革命思想提供了思想根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解析原因从明清进步思想的主张、特点及与近代思想的内在联系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原因: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治;提

出知识分子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实行舆论监督;承认人们有权追求个人利益;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等。

『高考题组』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据材料“‘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说明李贽反传统;讲学传道兼收女弟子,表明他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选C 项;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 C

2.(2017·江苏单科,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解析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把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项错误;“诗画合一”仅是一种表面现象,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D 项错误。

答案 C

3.(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

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解析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 项正确。

答案 C

『模拟题组』

1.(2019·安徽马鞍山模拟)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宣扬“知行合一”

B.否定孔子思想

C.反对“格物致知”

D.强调主体意识

解析据题干材料“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可知该思想意在强调主体意识,故选D项。

答案 D

2.(2019·湖南衡阳模拟)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黄宗羲()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只是要求开明君主统治,并有贤吏辅助,故选D项。君主立宪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A

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并未接受西方的启蒙思想,B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但并未提出恢复宰相制度,C项错误。

答案 D

3.(2019·湖南株洲模拟)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弊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

A.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B.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

C.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

D.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危机

解析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明清著作多是总结性巨著,体现了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故选B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A项错误;材料巨著内容没有体现儒学内容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中明清传世著作多,但不能体现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危机,D项错误。

答案 B

4.(2019·山东潍坊模拟)“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

A.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

B.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

C.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D.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调和情理”“时而偏向载道”反映明清时期理学主导,故选D项。离经叛道,与材料中“时而偏向载道”不符,A项错误;张扬个性,与材料中“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不符,B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明清传奇”,但未涉及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C项错误。

答案 D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二诊)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解析据题干材料“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故选B项。

答案 B

2.(2019·山东聊城模拟)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但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姚文田的这一说法()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

B.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

C.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

D.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

解析根据题干中“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得出: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故选A项。

答案 A

3.(2019·广东梅州模拟)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反对孔孟的绝对权威,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D项。

答案 D

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

B.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C.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

D.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儒家的核心为“仁”,与专制集权的某些理念不符,所以统治者才会“悄然继承应用”,故选C项。

答案 C

5.(2018·广东湛江测试)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

B.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

C.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D.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

解析据题干“‘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均是对统治思想的修正或批判,故选D项。

答案 D

6.(2019·河北保定模拟)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

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解析据题干“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可见古代并无君主专制,故选C项。

答案 C

7.(2019·广东佛山模拟)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称:《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这说明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务实的学风

D.维护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明清进步思想是受到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从材料中“贵民”“天下为公”“《孟子》”可知是受到了先秦民本思想的影响,故选B项。答案 B

8.(2019·安徽合肥模拟)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解析据题干可知,“牵牛”经过李时珍的不断探索,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药理作

用,故而突破东汉时期张仲景没有把“牵牛”入药的主张,反映了李时珍具有探索、求实、创新精神,故选B项。

答案 B

9.(2018·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质测)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

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

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

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

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

解析据材料“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可知徐光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的总结,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要素,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故选D项。

答案 D

10.(2019·江西南昌模拟)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

A.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B.文学修养极高

C.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D.对儒学的反叛

解析根据材料“盖和尚(李贽)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可知,李贽的言论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精神,故选C项。答案 C

11.(2019·广东茂名模拟)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解析据题干可知,“说话”的受众为市民,其兴起意味着市民阶层的扩大,故选D项。“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可知说书艺术起源于唐代,A项错误;“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无法判断当时的主流文化的情况,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批判礼教的内容,C项错误。

答案 D

12.(2018·河南六市联考)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

解析据题干材料“回头偷看一眼”“删掉了这一动作”可知,符合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依所学,程朱理学在明朝思想界居统治地位,才会有材料中“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8·湖南雅礼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

苟能致知,皆能明德。……良知在人心,无问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由于历史的局限,王阳明心学毕竟无法承担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但是,在明中叶至明清之际巨大的历史变动和思想嬗递过程中,王阳明心学毕竟高扬了唯心主义式的主体意识,毕竟也曾“震霆启寐,烈耀破迷”,激发过人们“性灵”的火花,吸引过人们“解缆放船,纵横由我”,唤醒了人们去“破块启蒙”。

——刘辉平《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中,王夫之在抨击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

(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论述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对明中期后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观点:要加强道德修养;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致良知。

(2)现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家天下。对策:分散天子的权力。

(3)联系:心学促进思想解放,挑战传统儒学,明清之际在政治上表现为批判封建专制。

评价:一方面,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另一方面,无法承担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讲义: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课时1 含答案 精品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1840年鸦片战争前 课时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3.康熙帝*。 注:带*的为选修或与必修都有的考点。 [主干梳理] 考点一 废宰相,设内阁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③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①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②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①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 处理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②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 ③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④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①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考点二 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设立 (1)时间:雍正帝时。 (2)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3.职能 (1)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 (2)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创新设计】(教师用书)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 一、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明朝 (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 (1)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但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4.经济政策:对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贽: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王权、倡导言论自由。 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③思想上,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2.科学技术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时期 【考点导图】 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3)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4)监察制度:明朝在地方上设按察使司,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 (5)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2.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背景 ①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②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 (2)职能: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明清时期的农业生产 (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私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因 素的萌芽出现。 (3)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 ①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②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珐琅彩。 3.明清时期的商业 (1)货币金融: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 跃,出现票号。 (2)农产品商业化: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 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 4.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主要内容: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 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 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2. 科学技术成就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2)《农政全 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3)数学: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并外传。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间涌现出数量众多的著名教育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古代的教育思想有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和墨家教育思想。 下面先说儒家教育思想。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派别都曾对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重要。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他特别向往西周时代的政治秩序,崇拜西周时代制礼作乐的典范人物,仰慕西周时代盛极一时的礼制和文化,并在继承西周时代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个方面可以视为其三基德或三母德。在此之外,孔子还提出了孝、悌、忠、恕、恭、敬、诚、信、刚、直等德目,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进一步具体化。 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他在《孟子·公孙丑下》中集中阐述了他的四母德:“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种母德是与生俱来的,但他同时又强调,人们必须加强后天的自身修养,努力扩充四种母德,才能真正有所作为。“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可见后天修养是多么的重要。孟子将具

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即: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其中前三者属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后两者则是家庭关系的放大或扩展。“五伦”中的每种社会角色都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这就是所谓的“五伦十教”。从孟子本人的观点来看,他对五种伦理关系中前后双方的要求是相互的,如“君不敬,则臣不忠”、“父不慈,则子不孝”等,但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其内容则逐渐被歪曲,成为前者对后者的单向约束,片面强调忠孝和恭顺。发展到后来,便形成了具有正统权威性的三纲伦理。 儒家的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伦理道德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墨家的教育思想 墨子认为人的本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名翟,生卒年不可确考,活动于春秋与战国之际。墨子出身微贱,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创立墨家学派。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教”,门下弟子众多,声势很大。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 墨家私学是一个组织严格、纪律性极强的宗派集团。其领袖称为“巨子”,墨子是第一代巨子。巨子是精通墨家之义的圣贤,而且还是墨家之法的执行者。巨子以自己的品格、道德力量和领袖地位对墨家弟子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和震慑力。墨家弟子对巨子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墨家以求天下之利为核心内容的教义,使得墨家成员有着一种共同的信仰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境界,规范着墨家弟子的思想与行为。严格的自我磨炼,又使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学案

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知识纵横贯通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影响 (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对点训练] 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过重的田赋B.官僚贪污严重 C.贫富差距过大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 答案 D 解析“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说明了政策的腐败和低能,故选D项。A项只符合材料前部分与后面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只是百姓贫苦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 二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 [对点训练] 2.(2018·江苏如东中学模拟)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_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练习

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 滞 A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7北京六十六中期中)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集市)”。这反映出( ) A.市镇的繁荣兴旺 B.小农经济的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2015北京丰台期末)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有官营、民营、工场手工业三种形态 ②官营手工业对商品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③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④从唐代起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8北京丰台期末)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唐代诸道重税商贾以充军、清初规定片板不得下海,其共同影响是( ) A.阻碍对外经济往来 B.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4.(2016北京西城(南片)期末)1415年,东非麻林国遣使献麒麟于中国皇帝,轰动京师。这件外交佳话的背景是( ) A.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 B.郑和下西洋,发展了中国与非洲的交流 C.戚继光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D.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2018北京海淀期中)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 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6北京怀柔查漏补缺)中国古代某时期曾“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以上相关政令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 A.宋太祖时 B.清朝初期 C.清乾隆时 D.收复台湾后 二、非选择题 7.(2016北京东城模拟)北京自古代就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其发展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材料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十分兴旺,当时的一些笔记著述中多有记载。 《帝京景物略》:“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草桥惟冬花,支(意:剪)尽三季之种,坏(意:埋)土窖藏之,蕴火坑烜之。” 《燕市负贩琐记》:“卖鲜花,种类不一,有卖细花,为妇女插戴之品有卖栽花者,春天可养有卖堂花者,为厅堂陈设之品。” 《金鳌退食笔记》:“南花园,杂植花树,凡江宁、苏、松、杭州织造所进盆景,皆付浇灌培植。又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诸花,每岁元夕(指元宵节)赐宴之时,安放乾清宫,陈列筵前。” 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繁荣的主要原因。(8分)

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 ——以“儒家文化”为例班级:冶金132 姓名:张大泽学号:0804041320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汇。从外延上说,中国传统文化 包含了历史上形成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的许多文化形态,如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从内涵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 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 1、人本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统而管之的上帝。在 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 女娲、伏氏、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等等。也就是说,一开始,中华民族就肯定了人在 宇宙万物中的主体性地位。在《孝经》中孔子曰,“天地之间,人为贵”。在《荀子王制》中 荀子曰,“人最为天下贵”。并进而解释,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草木、贵于天地之间,在于人有 “仁”和“义”。“仁”是儒家人本精神的实质,仁者“爱人”,就是推己及人,把对自己之 爱、对亲人之爱推广到对一切人的爱。《沦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论语颜回》中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博爱的精神,它提倡尊重人、 理解人。“义”是指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懂得遵守社会道德,并肯定事在人为,通过 人的自觉活动来改变自然和现实社会。所以说,儒学是一种积极人世的人生哲学。它塑造了 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这种精神鼓舞了历史上的中国人创造了古代 中国的灿烂文明。 2、“内圣外王”思想 在积极肯定了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之后,儒家提出了现实生活的理想原则,这就是著名 的“内圣外王”思想。“内圣”是对个人主体心理修养方面的要求,以达至仁、至圣的理想 境界;“外王”是指社会教化方面的要求,以实现仁政、王道的目标。“内圣外王”,也就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它所注重的是个人人格的自我修养、人 生理想的完成和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治理。怎样进行个人的内心修养,实现“内圣”的人生目

新课标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解试题全国卷

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 【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 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故D项错误。【答案】C 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3.(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

并存的古代中国三种主要思想

并存的古代中国三种主要思想 摘要: 古代中国有几种并行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很长久时间并存儒家思想保证了阶级间的稳定道家思想保证了所有人能够自身和谐的思想追求天人合一构建自身和谐佛教则肯定了每个人生来的善劝诫大家向着和善的方向努力不要作孽也为国家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古代中国、三种主要思想、共同构建古代中国的和谐 正文: 古代中国有好几种比较流行的思想体系,比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虽然大家相信的信仰并不相同,但是并不影响大家总是能从中找到他们想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局限一种思想的教义,引用一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些不同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对不同的阶级民众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影响虽然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使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统一的和谐情景。 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中心文化。他是上至国家的象征——皇帝——支持,下至平民百姓也使用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文化思想。他并不是只有知识分子才用的什么高等的思想,而是贯彻整个古代中国的一种思想。只不过是文人阶级留下了更多的有关他的文化痕迹,但是这不能埋没其为整个中国话民族服务过的事实。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古代国家系统中都有统治者、支持统治者的中产者和被统治并且可能最终成为推翻统治者的阶级——市民阶级。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统治下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其被推翻之前可以说他的阶级构成是十分稳定的。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力行近乎仁,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这三句话就是对应的古代中国的三个阶级。对于中国的统治者而言他们拥有的是“知耻近乎勇”,他们作为统治者,理应为天下人做出一个表率,养成一种高贵的人格和一种高尚的气节;而中产阶级拥有的是“好学近乎知”,作为古老帝国的支持者,他们为统治者提供各种参谋策划,以自己的知识力量为国家服务;而即使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那些被统治者——他们拥有“力行近乎仁”,他们以自己的勤劳,为国家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证,这是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础。 就是说,在中国民众的勤劳力量主导生产,他们的勤劳生产了粮食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保证了整个社会的物质富裕和人民的生活康乐;而儒生的知识能力主导了教化他们,教育了普通民众,管理并且使他们正确使用了自身的勤劳,并且还提供了知识成果;而最上层的统

2020年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单元整合

知识纵横贯通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影响 (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对点训练] 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原因在于() A.过重的田赋B.官僚贪污严重 C.贫富差距过大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 答案 D 解析“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说明了政策的腐败和低能,故选D项。A项只符合

材料前部分与后面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 项只是百姓贫苦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 二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 [对点训练] 2.(2018·江苏如东中学模拟)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思想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答案 C 解析材料对秦汉和宋朝的制度进行了论述,没有体现朴素辩证思想,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黄宗羲认为,秦汉和宋代的制度都是为了一家之私利,没有一点为天下百姓着想的,由此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C项正确;黄宗羲所谓的“法”并不是近代的民主法治,故D项错误。 三理学与心学的异同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学生版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鸦片战争之前) [时空坐标] 六、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阶段特征] 总特征】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具体史实】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朝沿用内阁制,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对外:海禁和闭关锁国。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同时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2、经济: 农业:农耕经济过度发展: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出现风力水车;双季稻扩种和产量提高,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棉花广泛种植并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徐光启《农政全书》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制瓷技艺进一步发展,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丝织业中心:苏杭,《天工开物》、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商业:大批商业市镇出现,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产性和专业性增强;商帮涌现;农产品商品化,商品流通扩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世界经贸中心之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禁海”“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3、文化: 思想:理学发展到新阶段——王阳明心学;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封建理学,否定君主专制,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以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政治:(1)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2)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3)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4)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1)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2)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3)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2)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3)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政治:(1)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3)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1)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2)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2)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3)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1、政治:(1)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2)政权更替频繁;(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4)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2、经济:(1)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2)江南经济开发,开始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3)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1)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发展;(3)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四)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 1、政治:(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3)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2)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3)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兼收并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2)教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一、儒家 ·春秋 孔子:①“仁”仁者爱人。(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和谐了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礼”克己复礼。(礼为西周等级名分制度。)③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⑤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未受到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战国 孟子:①“仁政”(思想核心)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性善说③养浩然之气 《孟子》在唐代以后被奉为经典。 荀子:①礼法并施②性恶论③朴素唯物主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要“制天命而用之” 战国时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汉朝 背景: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新儒学:董仲舒。‘外儒内法’来源:《公羊春秋》结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形成。 ①“天人感应”,神化皇权,“君权神授”,君主要施仁政。②“以 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确立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 ·宋朝

背景:唐宋时三教合一成为潮流 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是万物的本源南宋朱熹求理方法: 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实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抽象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的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心即理也心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求理方法:发明本心·明朝 陆王心学:王守仁核心: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求理方法:发明本心,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等级名分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影响。积极意义: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的庄严。 批判思潮:李贽 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2 男女平等 3.顺其“自然之性”,鼓励个性自由发展。 4.万物皆生于两,否认天理存在。 批判思潮背景:1君主专制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2商品经济的发展,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遭到抨击。3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清朝 批判思潮:王夫之朴素唯物主义体系,肯定符合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批判思潮: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批判思潮: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纲要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纲要 (基于人教版必修三课本辑录) 一、中国思想文化史 1、先秦(远古-BC221) (1)背景:(春秋战国)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束缚,纷纷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表现: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从初步创立到蔚然大宗 ☆道家:老子(春秋)—庄子(战国),以“道”为世界本源,朴素辩证法 ☆法家:韩非子(战国),系统的法家理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墨家:墨子(战国),兼爱、尚贤、非攻 科技:天文学方面,设有羲和、火正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历法方面,夏代《夏小正》,商代《殷历》,使用干支纪日法。医药学方面,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作。司南 文学艺术: ☆文学方面:现实主义文学之基础,儒家经典-《诗经》;浪漫主义文学开端,屈原创作《楚辞》 ☆汉字与艺术: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大篆,小篆(秦篆);绘画方面,彩陶画《鹳鱼石斧图》远古绘画中的杰作,战国《人物龙凤图》,《人驭龙图》中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戏剧方面。从原始歌舞到春秋战国出现专门艺人,优伶 2、秦汉时期(BC221-220) (1)时代特征: 政治上:国家统一,秦朝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在汉代进一步加强 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实行了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经济恢复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到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2)表现: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由董仲舒提出,并由汉武帝予以贯彻实施,儒家思想一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科技上:世界上最早的纸(西汉前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更加普及;数学方面,东汉《九章算术》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天文学方面,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观测记录;农学方面,中国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医药学方面,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西汉成书,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文学方面:汉赋,体现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 艺术方面: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1)时代特征: 政治方面: 政权更替频繁,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士族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方面: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统治者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吴、东晋、南朝各政权

2020届 二轮:第4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专题卷)

第4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淄博模拟)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C项错误,六部没有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D项正确。 答案 D 2.(2019·山东菏泽期中)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解析据材料“清代内阁”“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内阁主要权力被剥夺,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内阁的权力,而不是强调清朝崇尚武力,排除A项;明代六部就分掌行政权力,排除B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 D 3.(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有学者认为“作为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突破这一制度惯性的演变是( ) A.从世卿世禄制到官僚制 B.从察举制到“恩荫”制度 C.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 D.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 解析由材料“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可知为丞相制度,而废丞相设内阁打破了这一制度,故选D项。 答案 D 4.(2019·江苏南通模拟)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说明军机处( ) A.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 C.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 D.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 解析军机处标志皇权达到顶峰,与材料中“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相符,故选D项;专管军务,与材料中“机务及用兵”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及影响

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及影响 例1: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 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两重证据法。 1.文明起源与传说——史前:炎黄传说 考古与神话传说中的历史(考古材料证明) 2.文献与考古——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二里头遗址 考古与后世文献中的历史(相印证) 文献公天下(大同之世)——家天下(小康之世界) 尧舜禹禅让制——启世袭制 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考古二里头文化遗存(河南偃师) 宫殿式建筑(社会分化),农业为主饲养家畜,青铜礼器。 3.多重印证——商朝:甲骨文 考古、当世、后世文献中的的历史(多重印证,直接间接记载) 信使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甲骨文、殷墟) 甲骨文甲骨上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比较成熟汉字: 研究商史第一手资料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C 参考第七分册知识点 补充: (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 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 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 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 思想。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 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 秦朝: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2017届《金版教程》历史一轮复习题库(通史版)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年~1840年前

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16·淮安月考]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信息反应雍正帝在青黄不接时,关注湖南雨水及粮价问题,指责地方官员隐瞒不报,C项材料未体现;A、B两项是表面现象;关注地方稳定,维护统治秩序是其本质意图。D项正确。 2.[2016·湖北名校联考]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是商业中心B.繁忙的海外商运 C.交通运输的便捷D.区域商帮的出现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因此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商帮的出现,故D项正确。 3.[2015·长春调研]《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道:“(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答案 A 解析从题干欧洲器皿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使中国瓷器也包括欧洲风格,故A项正确;官窑的产品主要是为政府、皇家服务,故不会出现大量投放市场的现象,故B项错误,C项在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意思是说中国瓷器有了欧洲风格,而不是欧洲采用中国制瓷技术,故D项错误。 4.[2015·衡水调研]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曰墟,北曰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 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 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 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集市)。墟市是乡村定期集市,从东晋南朝到隋唐文献记载中的草市就是这类市场。明清时期是乡村集市发展、繁荣的时期。广大的北方地区仍称这种集市为草市,两广称为墟市,所以“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 [提能题组] 5.[2015·吉林摸底]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