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3年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公文类(含答案)

2023年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公文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公文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

..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

城池、苑囿

..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

归待选

..,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二)上韩丞相书

苏洵

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去岁蒙朝廷授洵试校书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过听,而洵侥幸,不过得一京官,终不能如汉、唐之际所以待处士者。则京官之与试衔,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间,而必为彼不为此邪。然其所以区区无厌,复有求于相公者,实以家贫无赀,得六七千钱,诚不足以赡养,又况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为官,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然天下之士

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若洵者,计其年岂足以有待邪?今且守选数年,然后得窥尚书省门。又待阙岁余而到任,幸而得免于负犯废放,又守选,又待阙,如此十四五年,谨守以满七八考,又幸而有举主五六人,然后敢望于改官。当此之时,洵盖七十矣。洵久为布衣,无官长拘辖,自觉筋骨疏强,不堪为州县趋走拜伏小吏。相公若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漶也。今朝廷糊名以取人,保任以得官,苟应格者,虽屠沽不得不与。何者?虽欲爱惜而无由也。

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而相公尤为有意。至于一官,则反覆迟疑不决者累岁。嗟夫!岂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洵少时自处不甚卑,以为遇时得位,当不卤莽。及长,知取士之难,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实亦有得而足恃。自去岁以来,始复读《易》,作《易传》百余篇。此书若成,则自有《易》以来,未始有也。今也亦不甚恋恋于一官,如必无可推致之理,亦幸明告之,无使其首鼠不决,欲去而迟迟也。世人施恩则望报,苟有以相博,则叩之也易。今洵已潦倒,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相公岂能施此不报之恩邪?相公往时为洵言,欲为欧阳公言子者数矣,而见辄忘之以为怪。洵诚惧其或有意欲收之也,而复忘之,故忍耻而一言。不宣,洵再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B.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C.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D.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旧时给一定地位的人写信常用“执事”来称呼对方,表示尊敬。

B.乡党,泛指乡里,相传周朝以五百家为一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

C.苑囿,指专属园林,是古代畜养禽兽供王侯贵族、朝中大臣玩乐所用。

D.待选,古代考中进士后,还须等待吏部授予官职,在此期间称为待选。3.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曾经授予苏洵试校书郎的官职,

苏洵对此虽然也很重视,但还是觉得俸禄不足以养家,所以才又写了这封信。

B.苏洵觉得京朝官以下的官吏,身体上要忍受劳累之苦,精神上又备受摧残,跟一些奴仆之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C.苏洵认为,若按照正常的官员晋升程序,到七十岁也未必能当上自己想要的官职,所以希望韩丞相能够提携自己。

D.苏洵本来想通过学术上的成就来养家,但看到两个儿子难成大器,不禁忧心忡忡,无奈之下亲自出马,求取高官。

4.把文章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2)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

5.根据文本一内容说说“气”指的是什么,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养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乞出师札子

岳飞

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雪复雠耻之心,幸凭社稷威灵,前后粗立

............................

薄效。而陛下录臣微劳,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又增........................................

重使名,宣抚诸路。臣一介贱微,宠荣超躐

......

..............②.,使济恢图。...................①.,有逾涯分;今者又蒙益臣军马

臣实何人,误辱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昼度夜思,以图报称。..........................

臣揣敌情,所以立刘豫于河南,而付之齐、秦之地,盖欲荼毒中原生灵,以中国

..而攻中国。粘罕因得休兵养马,观衅乘隙,包藏不浅。臣不及此时禀陛下睿算妙略,以伐其谋,使刘豫父子隔绝,五路叛将还归,两河故地渐复,则金贼诡计日生,它时浸益难图。

然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复拘臣淹速,使敌莫测臣举措。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张俊,亦可便下,臣然后分兵濬、滑,经略两河,刘豫父子断可成擒。如此则大辽有可立之形,金贼有破灭之理,四夷可以平定,为陛下社稷长久无穷之计,实在此举。

假令汝、颍、陈、蔡坚壁清野,商於、虢略分屯要害,进或无粮可因,攻或难于馈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定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锉其锐,或待其疲。贼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必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设若贼见上流进兵,并力来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贼困于奔命,势

穷力殚,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亦不过三二年间,可以尽复故地。陛下还归旧京,或进都襄阳、关中,唯陛下所择也。

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此岂细事。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粮不再籍,盖虑周而用足也。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陕、洛,而在寨卒伍有饥饿闪走,故臣急还,不遂前功。致使贼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皆臣之罪。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无任战汗。取进止。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注】①超躐(liè):越级提拔,迅速升迁。①益臣军马:指命节制刘光世军马事。绍兴七年(1137年),刘光世引疾罢去兵。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

B.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

C.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

D.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

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屋,茅屋。古代穷人房屋用白茅覆盖,因此得名。后指平民。也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B.社稷,指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C.太尉,中国秦汉时设置的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和“丞相”、“太傅”并称为“三公”。D.中国,指中央之国,中原之国。“中央”是相对于周围的四夷的,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靖康巨变后,岳飞被提拔任用,不到十年,官职升到太尉,擢升官阶并列三公高位。B.岳飞认为,粘罕因此得到休兵养马的喘息机会,伺隙窥探可乘之机,包藏着不小的祸心。C.岳飞建议分派军队占领濬、滑,进军图谋河北、河东两路后,刘豫父子肯定可以擒获。D.岳飞估计,不超过两三年时间,就可全部收复国土。皇帝就完全有可能回归故都长安。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定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锉其锐,或待其疲。

(2)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

10.在奏札中,岳飞通过分析战争全局提出了战略。这一战略有哪些具体措施?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狱中与诸甥侄书

范晔

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已在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向耳。自尔以来,转为心化,推老将至者,亦当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尽。至于所通解处,皆自得之于胸怀耳。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①。自谓颇识其数,尝为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

既造《后汉》,转得统绪②。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博赡不可及之,整理③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史》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吾于音乐,听功④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亦尝以授人,士庶者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传矣!

吾书虽小小有意,笔势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

(有删改) 注①屈曲:比喻参差不一。成理:规律,法度。①转:这里有进一步的意思。统绪:头绪。①整理:编纂《后汉书》时对史料的处理以及在编纂体例上的创新。①听功:对音乐的鉴赏识别。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老将至者,亦当未已.也已:停止

B.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流:入流

C.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挥:弹奏

D.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许:值得称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狱中写给诸位甥侄的这封信,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狂衅”反映了作者的叛逆精神。

B.作者年轻时懒于治学,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自认为缺少才气,写成的文章几乎没有一篇能完全令人满意。

C.作者认为文章的奥妙在于表达情志,因此应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按照一定的规律传达情性旨趣。

D.作者精通音乐尤其是雅乐,曾想将自己这方面的才识传授他人,遗憾的是无一人酷似自己,担心要永远失传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谓颇识其数,尝为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

(2)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

14.作者认为“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今时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众然求如足下闲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实少也敬佩厚赐不敢独飨当出之知者。世间唯名实不可欺。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先后进相汲引,因其言以信于世,则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盖付之众口,决非一夫所能抑扬。轼于黄鲁直、张文潜辈数子,特先识之耳。始诵其文,盖疑信者相半,久乃自定,翕然称之。轼岂能为之轻重哉?非独轼如此,虽向之前辈亦不过如此也。

(节选自苏轼《答毛滂书》① )

【注】①毛滂:字泽民,曾任杭州法曹、武康令,著有《东堂集》。元祐初年苏轼任翰林学

士时,毛滂曾专门写信与苏轼谈论对奖掖后进、擢拔贤能的看法。本文为苏轼的回信。15.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今时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众然求如足下闲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实少也敬佩厚赐不敢独飨当出之知者。

16.文中的黄鲁直、张文潜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空白处填入名)

17.根据材料,概括苏轼关于引荐人才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文忠公撰纪、表、志,宋景文公撰列传。当时以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曰:“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遂已。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逐于所撰各书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无欲上人如此。

(节选自杨士奇《书(新唐书〉后》)1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19.《新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这一系列的史书在体例上属__________,其开山之作是_______;文中欧阳文忠公、宋景文公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存心至公,无欲上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查近川太常书

【明】茅坤

林卧既久,遂成懒癖。春来读岁书,始知浮生已四十九。因忆解印绶五六年,别兄则又八九年。仆束发来,所深交如兄者能几?荏苒离愁,倏若羽驰如此!向之所欲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世功业,辄自谓未必不相及,气何盛也!而今何如哉?顷者得兄书,大略并嗟仆日月之如流,林壑之久滞,谓一切书问,不当与中朝之士遂绝。非肉骨心肾之爱,何以及此!嗟乎,兄爱矣!而未之深思也。

仆尝读韩退之所志《柳子厚墓志铭》,痛子厚一斥.不复,以其中朝之士,无援之者。今

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

..过峻,故人不为援。以予思之:他巨人名卿以子厚不能为脂韦滑泽,

遂疏而置之,理固然耳;独怪退之于子厚,以文章相颉颃

..于时,其相知之谊,不为不深!观其于叙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间,若欲为欷歔而流涕者。退之抑尝光显于朝矣,当是时,

退之稍肯出气力谒公卿间,子厚未必穷且死于粤也!退之不能援之于绾带而交之时,而顾吊之于墓草且宿之后,抑过矣!然而子厚,以彼之才且美,使如今之市人撄十金之利者,凫唼蒲伏①以自媚于当世;虽无深交如退之,文章之知如退之,当亦未必终摈且零落,以至于此!子厚宁饮瘴于钴鉧之潭,而不能遣一使于执政者之侧;宁以文章与椎髻卉服之夷相牛马,而不能奴请于二三故知如退之辈者;彼亦中有所自将故也。后之人,宁能尽笑而非之耶!吾故于退之所志子厚墓,未尝不欲移其所以吊子厚者,而诘乎退之也!后世有士,其文章之盛,虽或不逮;而平生所从文武将吏,未尝不怜其能,而悲其罢官之无从者。假令有当世之交如退之,其他所引擢天下之士,踵相接也。其独嗔子厚所不能,而为之耳无闻、目无见乎!抑亦怜其文章不遽在子厚下,故所并声而驰者,将矜.其愚,引其不能,而移其所引擢他人者而为之力乎!

噫!仆至此,亦可投笔而自嘲矣!又何必人之嘲我为也!幸兄共一二知己,度仆生平之交,其文章之深、气力之厚,有如子厚之于退之者乎!脱或过焉,幸以其勿独嗔子厚而少为之巽言而请也!退之苟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②也已!何如何如!

【注】①凫唼蒲伏:指在权贵面前唯唯诺诺、伏地而行。①九原:即九泉、黄泉。

2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子厚一斥.不复斥:责备

B.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

..过峻气岸:气概、意气

C.以文章相颉颃

..于时颉颃:不相上下

D.将矜.其愚矜:怜悯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近川致信劝说茅坤,虽然已免官闲居,但也不应当长期不与当朝官员书信往来。B.作为多年挚友,查近川虽然对茅坤非常关爱,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他的处境和心志。

C.柳宗元宁可被贬谪至瘴疠之地,与蛮夷之人为伍,也不愿向当朝权贵及故交求助。D.当今的士人文才不及柳宗元,却为谋取私制,自媚于当世权贵,故不至于落魄潦倒。2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之所欲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世功业,辄自谓未必不相及;气何盛也!

(2)观其于叙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间,若欲为欷歔而流涕者。

24.“退之苟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也已!”请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学唐变唐。其变也,非有心于变也,乃不得不变也。使不变,则不足以为唐,不足以为宋也。先生许唐人之变汉魏,而独不许宋人之变唐,惑也!且先生亦知唐人之自变其诗,与宋人无与乎?初、盛一变,中、晚一变,至皮、陆二家,已浸淫乎宋氏矣。风会所趋聪明所极有不期其然而然者故枚尝谓变尧舜者汤武也;然学尧舜者,莫善于汤武,莫不善于燕哙。变唐诗者,宋、元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莫不善于明七子。

(节选自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25.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风会所趋聪明所极有不期其然而然者故枚尝谓变尧舜者汤武也

26.袁枚的《__________》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旨在倡导“________说”。他的散文代表作《_________》,哀婉真挚,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齐名。

27.在袁枚看来,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韩文公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道之欤?

(节选自归有光《项思尧文集序》) 2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29.归有光是“_______________ ”(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30.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年来,蒐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方苞以为“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子是也。”

(节选自戴名世《与刘大山书》)

[注]①蒐:搜寻。

3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32.方苞是(填朝代)散文家,是派散文的创始人之一。

33.根据材料,概括文中戴名世和方苞对文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丘长孺书

袁宏道

去岁一秦贾至,曾寄丘郎书,书中言小修①被盗事甚悉,长几丈余。来札至,突云无书,丘郎偶忘之耶?抑贾不甘作附书邮邪?可怪!世人无敢不答书者,必如丘郎乃敢不书,然亦真不须书也。何也?他人无书必嗔,嗔必怪,怪必毒,丘郎即不免嗔,然决无毒我理,不须书一。丘郎所喜者,豪侠之客,妖冶之容,山水之胜,病子虽更吴两裁,耳实未闻,眼实未见,口实未谈,顾安得如上事与丘郎描写之,不须书二。所见伊何?案牍比练也。所闻所谈伊何?扎火园也,明见万里也,并实打三十竹皮也。丘郎闻之,亦当为我解否耶?不须书三。夫以三不须与之丘郎,而遇懒一忙二病三之袁仲子,然则蟀鸿之未使,踪迹之靡定,贾人之浮沉,又可勿论矣。

读来诗,无一字不佳,五七言古及诸绝句,古质苍荐,气韵沉雄,当为诗中第一。五言律不浮次之,七言律又次之。大抵物真则贵,真期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唐自有诗也,不必《选》体也;初、盛、中、晚自有诗也,不必初、盛也。李、杜、王、岑、钱、刘,下追元、白、卢、郑各自有诗也,不必李、杜也。赵宋亦然。陈、欧、苏、黄诸人,有一字袭唐者乎?又有一字相袭者乎?至其不能为唐,殆是气运使然,犹唐之不能为《选》,《选》之不能为汉、魏耳。今之君子,乃欲概天下而唐之,又且以不唐病宋。夫既以不唐病宋矣,何不以不《选》病唐,不汉、魏病《选》,不《三百篇》病汉,不结绳鸟迹病《三百篇》耶?果尔,反不如一张白纸,诗灯一派,扫土而尽矣。夫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诗之奇之妙之工之无所不极,一代盛一代,故古有不尽之情,今无不写之景。然则古何必高,今何必必哉?不知此者,决不可观丘郎诗,丘亦不须与观之。

弟一病数月,上官已许放归矣。过团风幸出一会,弟先速人报知。近作颇有得意处,刻成当呈。

(选自《锦帆集》,有删改)[注]①小修,指袁中道,作者之弟。

3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人无书必嗔.嗔:生气

B.踪迹之靡.定靡:无,不

C.殆.是气运使然殆:大概

D.又且以不唐病.宋病:忧虑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高度评价丘长孺寄来的诗稿,认为其诗作文质兼美,气韵雄健,都可称得上一流好诗。

B.作者认为“真”就是我的面貌不同于你的面貌,如唐代有自己的诗风,诗人各有自己的诗风,不必拘泥于其他诗人的诗风。

C.从作者致丘长孺的信中可以推断,袁宏道对汉、唐其实并没有偏见,有的只是对当时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的时弊的不满。

D.作者在信的最后表示,希望自己路过团风镇时,有幸与丘长孺见面,而且对自己近来的作品很有些自鸣得意之处,待刻印成书之后一定呈送给对方。3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来札至,突云无书,丘郎偶忘之耶?抑贾不甘作附书邮邪?

(2)夫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

37.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然亦真不须书”的原因。参考答案:

1.D

2.C

3.D

4.(1)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2)不敢奢望能获得像朝廷用来对待贤者才俊那样,可以使他们的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以施行的待遇,只需要稍微胜过现在罢了。

5.(1)“气”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气质或精神。

(2)①可以通过游历名山大川扩大见识;①可以通过结交英雄豪杰、贤士大夫锻炼气魄;①可以通过拜见名流、大家来加强修养。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然而天下读书人,还对此趋之若鹜,一旦得到就满心欢喜的原因,是他们实在年轻,将对此有所忍耐,以等到将来能称心如意。

“如不及”作“求之”旳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少年”,是“年轻”的意思,“彼诚少年”是主谓结构,其后应断开,“于此”作“有所忍”的后置状语,“将有所忍于此”中间不能断开,其后应断开,排除B。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苑囿,指专属园林,是古代畜养禽兽供王侯贵族、朝中大臣玩乐所用”错误,“苑囿”应指具有生产、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还有“生产”的功能。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但看到两个儿子难成大,……无奈之下亲自出马,求取高官”错误,原文是“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苏洵求高官的原因是年纪大了,生活上无所依赖,家产破败;而原文“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说两个儿子与他一样倔强笨拙,是谦辞。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苟”,如果;“以为”,认为;“辱”,敬辞,屈尊。

(2)“所以”,用来……;“但”,只;“差”,略微。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1)由原文“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气可以养而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知,“气”是内在的,可以培养的;

由原文“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可知,由于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文章“宽厚宏博”“疏荡”,则指人宽大厚重、宏伟博大、疏放不羁、奇伟。

所以,“气”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气质或精神。

(2)原文“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太史公游历名山大川扩大见识;结交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原文“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苏洵也游历名山,慨叹豪杰,并结交贤士大夫。

可见,可以通过游历名山大川扩大见识,通过结交英雄豪杰、贤士大夫锻炼气魄。

原文“太尉以才略冠天下,……而辙也未之见焉”,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百姓信赖,异族恐惧,作者渴望拜望。

因此,还可以通过拜见名流、大家来加强修养。

参考译文:(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二)上韩丞相书

苏洵

(我)苏洵年纪大了,生活上无所依赖,家产破败,想向相公乞求一个官职。不敢奢望能获得像朝廷用来对待贤者才俊那样,可以使他们的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以施行的待遇,只需要稍微胜过现在罢了。去年承蒙朝廷授予我试校书郎(的职位),(我)也不敢看轻这个职位。(如果说)这是朝廷用人不当,又算是我苏洵侥幸,也不过获得一个京官(的职位),终究不能同汉、唐的时候(朝廷)给予处士(的待遇)相提并论。那么京官与试校书郎,两者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别,何必要做这个不做那个呢?而我之所以这样不满足地再次请求相公,实在是因为家中贫穷没有钱财,得到六七千钱,实在不足以养家,更何况忍受贫穷经受老去,都可望而不可即。凡是为官的人,稍微可以称心如意些的,好像也就是京城的朝官可以做到这一点。从这以下的官员,都是疲劳筋骨,折磨精神,被人役使,与奴仆没有多少差别了。然而天下读书人,还对此趋之若鹜,一旦得到就满心欢喜的原因,是他们实在年轻,将对此有所忍耐,以等到将来能称心如意。而像我苏洵,这把年纪哪里等得到那一天?而今等待被选拔要几年时间,然后才能看见尚书省的大门。又要等候补缺一年多时间才能任命,(如果)有幸没有触犯法律被废黜放逐,还要等待选拔,等待补缺任命,这样的话又要十四五年的时间,谨慎小心地通过七八次考核,还要有幸有五六个推举的人,然后才有希望能晋升调任。到这个时候,我也七十岁了。我苏洵长久以来做百姓,没有被官员约束管辖过,自我感觉筋骨强劲,不愿意做供州县官员驱使的小吏。如果丞相能够另外授予我一个官职,并且有幸真的给了我这个官职,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即使没有什么益处,也一定不至于放纵暴戾或迷茫不清。如今朝廷把名字盖起来选拔人才,有人担保推荐人才才得到官职,勉强合格的,职业微贱的人不能有机会参与其中。为什么呢?虽然爱惜但是没有机会呀。

现在我有幸被诸公了解还算深入,而您尤其认可我。至于为官一事,犹豫不决的有好几年了。唉!难道是天下的官职因为我的缘故才多余吗?我苏洵年少时家境不算差,以为只要遇到机会就能进取功名,自然不会马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求取功名的艰难,于是断绝了追求功名的念头,转而专心治学,也确实有收获而使我有所依仗。去年以来,(我)开始重读《易经》,写作《易传》一百多篇。这本书如果写成,那可以说是自从有《周易》以来,从未有过的。今天我也不是很迷恋一个官职,如果你认为也没有什么可以推荐我的理由,也望您能直言相告,不要使我犹豫不决,想放弃又迟迟不能。世上的人施予恩惠则希望得到回报,如果能博取到什么,就是叩头也是容易做到的。而今我苏洵已经潦倒了,两个儿子与我一样倔强笨拙,相公您又怎么可能施以无法得到回报的恩惠呢?相公您以前对我说,多次想要对欧阳修说我儿子的事,见了面又忘却了真是怪事。我确实是担心他或许有意接受他们却又忘记了,所以不怕羞耻的再说一下。不多说了,苏洵再拜。

6.B

7.C

8.D

9.(1)金兵势必追逐袭击而向南进军,臣等待金兵到来,必当率领各位将领或者挫败敌军的锐气,或者等待敌军疲乏。

(2)现在我的军队,远在长江上游,距离朝廷几千里路,平时常有粮食匮乏的忧虑。10.①不拘时间长短,使敌人莫测我方的举措,得便即入。

①诱敌深入截击,先灭敌有生力量,再实现战略意图。

①长驱直入,攻其必救,然后消灭疲于奔命的敌人。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今只能依靠陛下您告诫有关部门,广泛储备粮草补给,使我能够专心思考军事计划,不再因忧心军粮而扰乱心思,那么谋划确凿计策周密,必定能有助于完成收复国土的大事。“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有司”是“戒敕”的对象,作其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D;

“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其方寸”是“乱”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太尉……和‘丞相’、‘太傅’并称为‘三公’”错误。太尉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长安”错误,应该是“开封”。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南”,名词用作动词,向南进军;“俟”,等待;“锉”,挫败;

(2)“部曲”,军队;“上流”,长江上游;“去”,距离。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然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复拘臣淹速,使敌莫测臣举措。万一得便可入”可知,不拘时间长短,使敌人莫测我方的举措,得便即入。由“贼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必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可知,诱敌深入截击,先灭敌有生力量,再实现战略意图。

由“设若贼见上流进兵,并力来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贼困于奔命,势穷力殚,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可知,长驱直入,攻其必救,然后消灭疲于奔命的敌人。

参考译文:

下臣自从靖康年间宋室巨变后,本出身于平民,追随陛下您的军队,真心怀有为国家舍弃生命、洗雪国仇与耻辱的壮心,有幸依靠宋室神灵的庇佑,先后为国家做了一些微薄的效劳。陛下记下了臣的微薄功劳,从布衣百姓提拔任用臣,居然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将臣的官职升到太尉,官阶并列三公高位,对臣的封赐等级等同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待遇,又加赠臣宣抚使的名位。臣原本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人,蒙受皇上的恩宠越次擢升,超出了应有的限度;现在又承蒙陛下增加军队,以助收复中原的宏图。臣算什么人呢,承蒙陛下神圣的知遇之恩到这种地步,岂敢不日思夜想,去报答陛下的恩宠呢。

臣揣测敌方军情,他们之所以在河南扶持刘豫,使他统领黄河以北的山东、陕西等地域,是打算残害中原百姓,用中原地区来攻击宋室。粘罕因此得到休兵养马的喘息机会,伺隙窥探可乘之机,包藏着不小的祸心。臣不在这个时候禀告陛下让您圣明决策、高妙谋划,去破坏敌方的阴谋诡计,使得刘豫父子分离,促使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五路叛变将领回归宋朝,使得河北、河东的失地能逐渐收复,那么金人就会不断使出诡计,到了那时也逐渐很难有所图谋了。

臣希望陛下您能给臣一些时间,不要给臣限定时间,使得敌军难以猜测到臣的作战计划。倘若万一得手便可以长驱直入,率领军队直逼开封、洛阳,占据河阳、陕州、潼关一带地方,并以此召唤五路叛将反戈,那么刘豫必定会舍弃汴都开封,而向河北逃亡,这样开封周围、陕西失地便可以收复了。至于京东两路所辖诸郡,陛下您可以交付韩世忠、张俊两位将军,也可以率军攻下,臣然后分派军队占领濬、滑,进军图谋河北、河东两路,刘豫父子肯定可以擒获。这样的话,西辽可以兴国,金人能够破灭,四方异族也可以平定,陛下江山社稷长远无穷的大计,确实就在于这一军事举动。

假如伪齐联合金国在汝州、颍州、陈州、蔡州等地坚壁清野,在商於、虢州、洛阳等地屯兵驻守要塞,我宋军进击就没有粮草可供给养,攻伐又难以运输军粮,那么臣就需收兵,确保长江上游湖北等地的安全。金兵势必追逐袭击而向南进军,臣等待金兵到来,必当率领各位将领或者挫败敌军的锐气,或者等待敌军疲乏。金兵谋利速战速决,却无法实现,必然会卷土重来。臣必定设下伏军,拦截敌军的归路,敌军小入埋伏圈我们就获得小胜,大入就能获得大胜,此后再妥善谋划,进行下一步行动。假设敌军看到我们进兵长江上游,合并军

力来侵犯淮河,或者分兵进攻四川路,臣便率军长途挺进,直捣金兵的老巢。敌军受困忙于应付,势衰力尽,即使今年不能彻底消灭,明年也必定能实现我们的军事计划。不超过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全部收复国土了。陛下您回归开封故都,或者进一步迁都襄阳、关中,唯听从陛下的选择定夺。

臣听说:兴兵十万,每天耗费千金,国内要动用七十万人家的赋役,这难道是小事吗。然而古代命令将领率兵征讨,老百姓不用第二次服役,也不用第二次征收粮食,这是因为谋虑周详而物资充足。如今臣的军队,远在长江上游,距离朝廷几千里路,平时常有粮食匮乏的忧虑。因此,去年秋季我的军队深入陕、洛地区,而在军营中的士兵有因挨饿而逃跑,所以我率军赶紧撤回,未能完成前面的功业。导致沦陷区内效忠国家的人随即被敌军屠杀,这都是我的罪过。如今只能依靠陛下您告诫有关部门,广泛储备粮草补给,使我能够专心思考军事计划,不再因忧心军粮而扰乱心思,那么谋划确凿计策周密,必定能有助于完成收复国土的大事。将来迎回太上皇、宁德皇后的灵柩,奉请皇室亲眷回国,使得祖庙再得安宁,万民一起欢庆,陛下高枕安睡,再无金兵威胁的忧虑,这样臣的志向愿望就完全实现了。然后,臣乞求解甲退职,返回故里,这是臣往日所自夸的宏愿。敬请陛下宽恕我的轻狂,臣不胜惶恐。请陛下裁决。

11.B

12.D

13.(1)我自认为很懂得其中的方法,曾经跟人谈起,大多数人都不能赏识,我以为这或许是个人看法不同的缘故。(2)又想根据某事在书卷中发些议论,以匡正一代的得失,这一志向也未能实现。

14.史料处理和编纂体例有所创新;传论意蕴精深;序论笔势纵横自如;赞文精妙,变幻无穷。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流:虚浮。译文:做到了以文传意,那么文章的言辞就不会虚浮。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作者精通音乐尤其是雅乐”分析有误,原文为“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意思是“而又以自己所精通的不是雅正之乐为憾事”。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识,懂得;数,方法;多,大多数的人;赏,赏识。

(2)因,根据;发论,发表议论;正,匡正;意,志向;未果,未能实现。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原文说到“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注解①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两句,作者认为自己在史料处理和编纂体例有所创新;

原文说到“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作者认为自己所著传论意蕴精深;

原文说到“至于《循史》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作者认为自己的诸篇序论笔势纵横自如;

原文说到“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他认为自己所写赞文精妙,变幻无穷。

参考译文:

我因为疏狂放肆而终遭杀身之祸,这还有甚么可说的呢,你们也都将被当作罪人而被判处死刑。但我一生的行状自己心里清楚,还是可以追忆回顾的。至于能不能这样,尤其是头脑中所想到的,你们或许不一定全部知晓。

我小时候学习并不怎么勤奋,成熟得亦比较晚,一直到了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从那以后,转而中心感化,自己估计就是到老,也不会停止这一行动的。常常有些精微深刻的见解,难以用言语表达完整。至于所获得的一些见解,一般都出于内心对事物的领悟。文章写得好些了,但缺少才气,思维钝涩,所以每每挥毫写作,写成的却几乎没有一篇能完全令人满意。

我常以作一个文士为耻。一般的文章常耽心或只求形似而缺少内涵,或急于言情而忽略文彩,或辞不达意而影响主题的表达,或过份注重音律而妨碍了文意。我常以为,文章主要是用来表达情志的,因此应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若以意为主,文章的主旨必然会显现于读者面前;做到了以文传意,那么,就不会出现文不达意的现象。这当中各人的情性旨趣,虽然各种各样,名目繁多,但在这不同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法度。我自己认为很懂得其中的方法奥妙,也曾经跟人谈起,但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赏识,我以为这或许是各人看法不同的缘故罢。

我既完成了《后汉书》的编纂,便因此而掌握了其中的端绪。我仔细通观古往今来的有关著作及其评论文字,几乎很少有使人赞同的。班固最负盛名,我所著的《后汉书》,内容的广博宏富不一定比得上他;但史料的处理和编纂体例的创新,我不一定比之有愧。我所著的各种传论,都含有精深的意蕴,所以就写得简明扼要了。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

篇序论,更是笔势纵横自如,实在是天下少有的奇妙文章。所以我曾经将《后汉书》与《汉书》作过比较,结果不仅是不感到惭愧而已。我曾想把诸志全部作成,凡是《汉书》中有的都撰写完备。虽然史实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使人看后有十分详尽的印象;又想就某些历史事实发些议论,以匡正一代的得失,这一设想未能成为现实。《后汉书》里的赞文,应当说特别体现了我的见解与思想,几乎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文字变幻无穷,以至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来称许它。这书刊行以后,一定会获得知音赞赏的。

我对于音乐,鉴赏审别能力比不上自家弹奏的能力,而又以所精通的不是正声为憾事。不过真正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境界,雅与不雅又有甚么区别呢!这当中的意趣,确非言语能表达完尽。那弦外之响,意外之音,真令人不知其从何而来。虽说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称许的地方,但其中的意蕴神韵却并无穷尽。我也曾以此授人,可惜一般从学的士子和百姓中,竟无一个酷似神肖的。这一技法恐怕将永远失传了!

我的信虽然稍有深意,但行文毕竟不畅快。我到底没有成功。我常常感到痛恨羞愧。15.今时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众/然求如足下闲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实少也/敬佩厚赐/不敢独飨/当出之知者

16.黄庭坚张耒

17.(1)被引荐者要名实相副;(2)推荐者应审慎;(3)需要众人的评判。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及对偶、反复等修辞。

句意是:如今作诗文的人很多,写得好的也不少。不过像你的文章这样闲暇自得、自然清新的却太少了。我很是敬佩,感谢你的赠文,不敢自己独自欣赏,于是推荐给了一些通晓诗文的人。从句式结构看,“为文者至多”与“可喜者亦众”结构一致,且完整,二者之后均需停顿。“然”在句首,表转折并领启整句话,“也”是句末语气词,所以“也”后应停顿。“闲暇自得”与“清美可口”是并列短语,中间应停顿。从内容上看,“敬佩厚赐”“不敢独飨”“当出之知者”是写我拿到诗文后的做法,先表示敬佩感谢,再说不敢独自欣赏,最后说推荐给精通之人。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的句读是:今时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众。然求如足下闲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实少也。敬佩厚赐,不敢独飨,当出之知者。

16.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一般包括中外作家作品,古代文化知识,文

体知识与类别等。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提示信息。

审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是人物本名的考查。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成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根据原文提示“轼于黄鲁直、张文潜辈数子,特先识之耳”,结合平时积累可确定答案。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要求勾画关键语句;最后分类整理,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本题要求概括“苏轼关于引荐人才的观点”。首先,结合原文语句“不敢独飨,当出之知者”

分析,对毛滂代为推荐的请求,苏轼的回答是同意将毛谤的诗文推荐给懂文学的人共同鉴赏,可见,苏轼认为作为推荐者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其次,原文中苏轼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文章的好坏是由文章本身的质量决定的,而不是依靠某个人提携或吹捧就能达到目的的。可见,苏轼认为名实相符,才是做人的根本。还有就是苏轼强调“至其品目高下,盖付之众口,决非一夫所能抑扬”,他认为至于文章等级的高下,那要交给众人去议论,决不是一个人能够贬低或提高的。文章水平的高低,是社会上的共同认识。结合以上分析,分三点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如今作诗文的人很多,写得好的也不少。不过像你的文章这样闲暇自得、自然清新的却太少了。我很是敬佩,感谢你的赠文,不敢自己独自欣赏,于是推荐给了一些通晓诗文的人。世上只有名实不能假冒。文章也像黄金玉石一样,有着不同的价值,需要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推荐,因为这种推荐才能使它们展现于世间,被人们认可。至于品评诗文的价值,要让大家共同来评价,不是一个人能够褒扬或是贬低的。我和黄鲁直、张文潜等数人,只是结交比你

2023年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公文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公文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 ..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 城池、苑囿 ..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 归待选 ..,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二)上韩丞相书 苏洵 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去岁蒙朝廷授洵试校书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过听,而洵侥幸,不过得一京官,终不能如汉、唐之际所以待处士者。则京官之与试衔,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间,而必为彼不为此邪。然其所以区区无厌,复有求于相公者,实以家贫无赀,得六七千钱,诚不足以赡养,又况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为官,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然天下之士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专项练习(共18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下列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伐越”“自伐者无功”中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故曰圣人蚤从事焉”中的“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中的“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D.“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中的“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2.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事请不烦出敕”中国的“敕”,指“皇帝的命令”,《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敕造”,意为奉皇命而建。 B.“乞容臣出牒处分”中的“乞”,文中义为“请求”,与《陈情表》中“愿乞终养”的“乞”意思相同。 C.“古有讨除不胜者”中的“胜”,文中义为“尽”,与《春江花月夜》中“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胜”意思相同。 D.“帝然之”中的“然”,文中义为“认为……正确”,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然”意思不同。 3.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泰尝举有道,不就”中的“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缓急,“缓急得以应援”和《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中“作息”一样都是偏义复词。 B.京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一般指首都。《宋史·欧阳修传》文中“京师”指的是开封府。 C.图籍,地图和户籍,文中“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代指北宋河北、河东、陕西三路的疆土和人民。 D.台谏,台官与谏官之合称。宋朝时以御史为台官,以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5.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秦,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因项羽灭秦后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而得名。 B.“资其众,卒平天下”中的“卒”,终于,与《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中的“卒”意思相同。 C.“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中的“俶傥”,卓越不凡,与《报任安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的“倜傥”意思相同。 D.“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中的“济济”,众多的样子,与成语“济济一堂”“人才济济”中的“济济”意思相同。 6.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中的“为婚”指的是结为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意思相同。 B.三晋指战国时的韩国、赵国、魏国,因从春秋时的晋国分化而来,史称“三家分晋”。 C.“以国让子之”的“让”意为让给,与《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的“让”不同。

2023届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23届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仁宗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上御奉天殿 .....,朝群臣,命礼部、鸿胪寺不作乐。先是,礼部尚书吕震请于上,宜受贺作乐如朝仪,上不从。震固请之,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皆言陛下言是。震曰:“四方万国之人,远朝新主,皆欲一观天颜,圣上固孝诚至,亦宜勉徇下情。”上顾士奇等曰:“礼过矣。” 对曰:“诚如圣谕,必欲俯徇舆情 ....,亦不宜备礼。”上从之。明日,召士奇等谕曰:“为君以受直言为明,为臣以能直言为忠。自今朕行有未当,但直言之,毋以不从为虑。”各赐钞文币。颁诏天下,罢山场、园林、湖池、坑冶,听民采取,悉照洪武年间例办纳。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上遂待谦如初,命百官毋以谦为戒,已而召谦为副都御史。时有中官采木四川扰民者,召谦谕曰:“尔素清直,其为朕穷治之,勿怀疑畏。”夏 四月,有至自南京者,言徐淮、山东民多乏食,而有司催科 ....方急。上命杨士奇草诏蠲恤,士奇言:“不可不令户部、工部与闻。”上曰:“姑徐之,救民如拯溺,不可须臾缓。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因命中官给笔札,士奇就西角门草诏。上览毕,即遣使赍行。顾士奇曰:“卿今可语部臣,朕悉免之矣。”左右或言宜有分别,庶不滥恩。上曰:“恤民宁过厚,为天下主,可与民较锱铢耶!”时近臣有进言太平之政者,杨士奇进曰:“流徙未归,疮痍未复,远近犹有艰食之民,须休养数年,庶几人得其所。”上嘉纳之,复谕蹇义等曰:“曩与卿‘绳愆纠谬’银章,惟士奇封入五疏,余皆无有,岂朝政果无阙,生民果皆安乎?” 诸臣顿首谢 .....。每边将陛辞,辄戒曰:“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用法尚宽厚,然深恶赃吏,每戒法司曰:“国家恤民,必自去赃吏始。”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公文类(含答案)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公文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范待制①书(节选) 李觏② 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 乡书 ..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 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进侧,则见 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 ....,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默。是以来也。 伏惟 ..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俗 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 ..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③,用 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 (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注】①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②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③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B.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C.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D.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书,周制,三年大比一次,乡老和乡大夫等遴选贤能之士上书推荐给天子。 B.“幼孤无兄弟”和“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中的“孤”含义不同。 C.伏惟,叨扰求教,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译文及试题详解(答案)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译文及试题详解(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苻坚之类G是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既为人所陷害,还想战胜敌人,不就难了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的就是苻坚这一类的人。“为...所”表示被动,“而”属于句中虚词,“敌”做“胜”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文言文真题)解析(答案解析+挖空梳理+参考译文)

【真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红色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参考答案】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解析】句意:被人所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就是这样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帝舅寿张恭候樊宏薨。宏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所上便宜,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初,马援兄子婿王磐,平阿侯仁之子也,王莽败,磐拥富赀为游侠,有名江、淮间。后游京师,与诸贵戚友善,援谓姊子曹训曰:“王氏,废姓也,子石当屏居自守,而反游京师长者,用气自行,多所陵折,其败必也。”后岁余,磐坐事死;磐子肃复出入王侯邸第。时禁罔尚疏,诸王皆在京师,竞修名誉,招游士。马援谓司马吕种曰:“建武之元,名为天下重开,自今以往,海内日当安耳。但忧国家谐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至是,有上书告肃等受诛之家,为诸王宾客,虑因事生乱。会更始之子寿光侯鲤得幸于沛王,怨刘盆子,结客杀故式侯恭。帝怒,沛王坐系诏狱,三日乃得出。因诏郡县收捕诸王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千数;吕种亦与其祸,临命叹曰:“马将军诚神人也!”上大会群臣,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以博士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春,二月,车驾东巡。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诏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令屯田。"于是群臣不敢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B.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C.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D.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善其令”与“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B.“有名江、淮间”与“酾酒临江”(《赤壁赋》)两句中的“江”字含义相同。C.“若多通宾客”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随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宾客”含义相同。 D.“车驾东巡”与“东船西舫悄无言”(《琵琶行》)两句中的“东”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宏作为皇亲,为人谨慎,影响宗族遵纪守法,深得汉光武帝敬重,去世后得到厚葬。 B.马援审时度势,预言王磐必将遭祸,并当面对司马吕种提出过告诫,后来果真应验。 C.在为太子选择师傅这件事上,汉光武帝没有任人唯亲,而是选择了贤才担当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翻译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翻译专项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________ (一)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尝:(2)为:(3)若:(4)既:(5)俟:(6)已: (7)及:(8)或: 2.翻译: (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二) 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尝刺荆州,今荆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累:②刺:③坚完:④治:⑤齿:⑥固:⑦宜: 2.“其”“之”“此”在文言文中常作代词,请指出下面句中的“其”“之”“此”指代的具体内容。 ①其厚六丈。“其”指代:②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之”指代: ③此造宅者也。“此”指代:④此卖宅者也。“此”指代: 3.翻译: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

群子之席於西庑。 (三)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岺,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奚:②何:③夫:④左右:⑤间: ⑥以为:⑦乱: 2.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与“树木而涂之”中的“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乃使其从者衣褐D.众妙齐备 3.翻译: ①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岺,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②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 (四) (2020全国I卷)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阅读训练】 1、解释: (1)语:(2)除丧:(3)徙知密州:(4)坐: (5)未几:(6)之: 1.翻译: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五)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齐策六》(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齐策六》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貂勃常恶田单,田单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 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犹时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也。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安平君①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齐襄王。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 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 ..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内牧百姓,循抚其心,布德于民;外怀戎翟,礼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 安平君之功也。当是时也,阖城阳而王,天下莫之能止。然而安平君以为 ..不可,故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今国已定,王乃曰‘单’。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王乃杀九子。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注】①安平君:田单封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 B.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 C.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 D.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韩非子十过》(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韩非子·十过》

B.“即不幸而此病不起”与“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两句中的“即”字含义相同。C.“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与“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与”字的含义相同。D.“愿大国之信意于秦也”与“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信”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认为竖刁因齐桓王好色又好妒便阉割自己来管理宫内事务是不爱惜自身的表现,而隰朋是合适的接任者,但齐桓公并未重用隰朋。 B.管仲死后仅三年,竖刁就联合易牙、卫公子开方等人作乱,齐桓公活活饿死在南门寝宫守卫房屋里,死后三个月都没人去收尸。 C.在为韩王提出了联合秦国攻打楚国的计策之后,公仲明又识破了陈轸的计谋,指出楚国实际上并不会进行支援,但这次韩王并没有采取他的意见。 D.韩王听信了楚国的谎言,同秦国停本讲和,他催促楚国发兵,但楚国的使者来了一批又一批,士兵却没有一个到来的,最终韩国大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2)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以奉韩。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远游而忽于谏士,则危身之道也。八曰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十曰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 奚谓耽于女乐?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闻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常何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寡人不辱而问道于子,子以俭对寡人何也?”由余对曰:“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铏。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月所出入者,英不宾服。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殊画书其内,绶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夏后氏没,殷人受之,作为大路,而建九旒,食器雕琢,觞酌刻镂,白壁垩墀,茵席雕文。 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三。君子皆知文章 ..矣,而欲服者弥少。臣故曰:俭其道也。”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文言文阅读 模拟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精选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亡妻王氏墓志铭苏轼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 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 铭曰: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语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赵挻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赵抃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日未入,辄闭门不出。转运使檄.抃摄治之,抃至,从容如平时,州以无事。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待御史京师目为铁面御史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 爱惜以成就其德移梓州路转运使 ...,改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扫馈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陈升之副枢密,抃言升之奸邪,交结宦官、进不以道。章二十余上,升之去位。出知虔州。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时贾昌朝以故相守魏,抃将按视府库,昌朝使来告曰:“前此,监司未有按视吾藏者,恐事无比,若何?”抃曰:“舍是,则他郡不服。”竟往焉。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未几,擢参知政事。抃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帝手诏褒答。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既至蜀,治益尚宽。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乞归,知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 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以太子少保致仕 ..。元丰七年,薨,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平生不治赀业,不畜声伎,嫁兄弟之女十数、他孤女二十余人,施德茕贫,盖不可胜数。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宋史·赵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待御史/京师目为铁面御史/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B.翰林学士曾公亮来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京师目为铁面御史/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C.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京师目为铁面/御史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D.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京师自为铁面/御史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字”又叫表字,和“名”有一定联系,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用于自称以表谦逊。B.“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插上鸟羽以示紧急的军事文书叫做羽檄。C.“转运使”在宋代掌一路或数路军需粮饷,后兼军事、刑名、巡视地方之职,权力职责甚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燕策一》(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燕策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谓燕昭王曰:“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史,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对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王曰:“何故也?”对曰:“孝如曾参、孝己,则不过养其亲其。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廉如鲍焦、史,则不过不窃人之财耳。今臣为进取者也。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 王曰:“自忧不足乎?”对曰:“以自忧为足,则秦不出殽塞,齐不出营丘,楚不出疏章。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忧故也。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为事者,不先量其国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强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东向伐齐之心,而愚臣知之。” 王曰:“子何以知之?”对曰:“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罢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间可取。” 燕王曰:“善。吾请拜子为上卿,奉子车百乘,子以此为寡人东游于齐,何如?”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

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对曰:“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B.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C.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D.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完之道也”的“完”指保全,与苏洵《六国论》中“不能独完”的“完”不相同。 B.三王,一般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和后文中的“五伯”一样都是君主的典范。 C.“先量其国之大小”的“量”指权衡,与贾谊《过秦论》中“比权量力”的“量”相同。 D.上卿,指古代官名或爵位名,文中燕昭王拜苏秦为上卿,意味着苏秦受到了重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3年新高考l卷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2023年新高考l卷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含 解析) 2023年新高考l卷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

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XX年到20XX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XX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XX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XX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XX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 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悠久的市井小说,在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中蕴含着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情 致。市井小说注重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掘,有着传统的艺术精神,在市井民俗风情的 描绘中,来展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善于在传奇故事和细节描写中来突现人物命 运和性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符合传统的阅读趣味,使人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享 受。 市井小说在刻画人物、描摹市井风俗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小说那样,有着社会 政治、历史、文化方面的负载。理想主义的浪漫激情、忧患意识及对改造国民性的探 讨,都被淡化。也不故作高雅,来俯视芸芸众生,嘲弄鄙视世俗。而主要以娱人和自 娱的审美情趣来观察、体验、析人情世态、风土民情,描绘出三教九流的众生相和纷 纭杂陈的世俗景观,并从一幅幅民俗风情画中,显示出民心、民风、民气,具有鲜明 的平民化倾向。这些作家都曾有过与市民阶层相处的经历,对市民的生活、价值观 念、情调趣味有着深切的了解。但决不去媚俗,去迎合或是把玩市民的生活情趣,以 市民的眼光未写市民。而是以一种潇洒、豁达、不拘陈规的对市井文化既亲近又疏远 的文人心态,化俗为雅,从而达到一种雅俗兼具的美学品格。 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来看,喜剧性是揭示事物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那些丑恶 腐朽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和事,而又虚伪地冒充美好的、进步的企图,都可以通 过喜剧的形式揭示出来。市井小说对那些王公贵族、民国总统、封建遗老、军阀政 客、破落户子弟的全部荒谬性,以喜剧的形式,毫不足惜地进行无情的讽刺、批判和 彻底的否定,以此来葬送那个旧的时代。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保守落后因素、不良 风气也进行了善意的嘲讽,意在劝其改善,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告别。喜剧性的审美 效应,既能使读者发出愉悦的笑声,又使那些荒谬的、庸俗的、虚伪的、矫情的等应 否定的一切,在笑声中被彻底撕毁,显示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理Le想追求。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艺术视野的开拓,作家们的审美观念也发 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思索平凡,人生的意义,感受富有文化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王随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王随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随,字子正,河南人。登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同州,迁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磨勘司。为京西转运副使,陛辞,且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也。”真宗因赐诗宠行,以羊酒束帛令过家为寿。迁淮南转运使,父忧,起复。时岁比饥,随敷属部出库钱,货民市种粮,岁中约输绢以偿,流庸多复业。擢知制诰,以不善制辞,出知应天府。一日,帝谓宰相曰:“随治南京太宽。”王旦曰:“南京,都会之地,随临事汗漫,无以弹压”。改知扬州。再加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仁宗为太子,拜右庶子,仍领府事。周怀政诛,随自陈尝假怀政白金五十两,夺知制诰,改给事中、知杭州。乾兴初,复降秘书少监,徒通州。以州少学者,徙孔子庙,起学舍,州人喜,遗子弟就学。岁大饥转运使移府发常平仓米计口日给一升随置不听曰民所以饥者由兼并闭籴以邀高价也乃大出官栗,平其价。复给事中,为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秦卒有负罪逃入蕃部者,戎人辄奴畜之,小不如意,复执出求赏。随下教能自归者免死,听复隶军籍,由是多来归者。又建请增蕃落卒,给废陷马地,募民耕种。坐事,徒河南府。入为御史中丞,同知礼部贡举,迁尚书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明道中,为江淮安抚使,还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请与同列日献前代名臣规谏一事。议者谓非辅弼之职,其事遂寝。顷之,以疾在告,诏五日一朝,入中书视事。为相一年,无所建明。与陈尧佐、韩亿、石中立同执政,数争事。会灾异屡发,谏官韩琦言之,

四人俱罢。随以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阳。薨,赠中书令,谥章惠,后改文惠。 (节选自《宋史王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大饥/转运使移府发常平仓米/计口日给一升/随置不听/曰/民所以饥者/由兼并闭籴/以邀高价也/ B.岁大饥/转运使移府/发常平仓米/计口日给一升/随置不听曰/民所以饥者/由兼并闭籴以邀高价也/ C.岁大饥/转运使移府/发常平仓米/计口日给一升/随置不听/曰/民所以饥者/由兼并闭籴以邀高价也/ D.岁大饥/转运使移府发常平仓米/计口日给一升/随置不听曰/民所以饥者/由兼并闭籴/以邀高价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科,古代考试科目名,唐宋进士分甲乙科,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B.改,指官职调动,是由一种职务改为另一种职务,实际多数情况下,“改”为降低官职。 C.给事中,始置于秦,主要侍从皇帝左右,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宋太宗时,有职名却无实权。 D.戎人,春秋时期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也称西戎。春秋时期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正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鬼。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卜居序》,有删节)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之弼,字右君,顺天大兴人。顺治三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转工科都给事中。八年,疏言:“国家宜重名器。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非官非吏,有玷班行。此曹起自贫乏,不数年家赀钜万,衣食奢侈。非舞文作奸,何以致此?请严察褫夺。”上韪其言,并严饬行。 又疏言:“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上下相诿,彼此相安。国家事安得不废,百姓安得不困?臣愚谓今日求治,首在择人。上面召诸大臣亲试才品,因能授任;复考其历事后兴利几何,除弊几何,定功罪,信赏罚,则法行而事举矣。”上纳之弼言,谕六部去怠忽旧习。 世祖恶贪吏,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皆流徙。令既行,之弼疏论其不便,略谓:“自上谕宣传后,抚按所纠,必无大贪。何则?一经提问,有司无不图保身命,虽盈千累百,而及其结谳,期不满十两而止。而今普天之下,皆不取十两之有司,岂真出古循吏哉?良以令严则思遁,徒有名而无其实也。上但择一大贪者惩之,一大廉者奖之,则众贪惧、众廉奋矣。”上甚嘉之。 会岁旱求言,与尚书王弘祚廷辨,卒从之弼议。康熙八年,疏言:“世祖严治贪官蠹役,特立严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今不论有禄无禄,通用重典。贪蠹事发,被证畏同罪,刑讯不承,使大贪漏网。如逼抑出钱,倘非官役,许用旧律。”诏并如所请。十四年,以母丧去官。二十二年,会推湖北按察使,之弼举道员王垓,不当上意。以所举非材,吏部议降三级调用。寻卒。 之弼内行修笃,事亲孝,与其弟之佐相友爱。之佐,顺治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官侍读学士。严事之弼,虽白首,执子弟礼甚谨。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有删改)对于世祖惩治贪腐的法令,朱之弼认为“不便”的原因有哪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