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5单元 第1章 第4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1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5单元 第1章 第4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1 济南版

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标要求: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对桦尺蠖和长颈鹿等生物进化原因做出简单解释。

重难点突破:

自然选择是相对人工选择而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人工选择,再通过阅读材料,对桦尺蛾、长颈鹿等动物的进化过程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在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明确是环境选择了生物还是生物选择环境,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生存,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实物:金鱼

2、桦尺蛾的图片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授(2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生物进化的过

程中,不断有新物种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如

恐龙、长毛象等)。这是为什么呢?推动生物

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人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质疑。

从学生感兴趣

的话题,设计问

题,引发学生思

考,直接进入新

钟)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今天,我们共同学

习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板书课题)

授主题。

提出

问题

主动

探究(10分钟)【实物展示:】形态各异的金鱼

<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金鱼吗?

你知道这些金鱼是怎样形成的吗?

这些不同品种的金鱼是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

作为材料,通过人工的方法不断地培育所需要

的个体,淘汰不需要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

状,不断选择和培育形成的。

思考:在各种金鱼新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

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过渡:>我们把这种培育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

工选择,什么是人工选择?阅读课文P21回

答。

举一反三:你能再举出一些人工选择的例子

吗?

学生观察形态各异的金鱼。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

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

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信鸽、观赏鸽、肉食鸽的培

育;肉食鸡、观赏鸡的培育;

各种花色的牡丹……

从学生身边熟

悉、喜爱的生物

设计问题引入,

引发思考,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自然选择是相

对人工选择而

言的。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首先

向学生介绍人

工选择。

学生在明确问

题的情况下阅

读课文,提高学

习效率。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例。请大

家阅读课本18页,并思考:黑色桦尺蛾的数

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

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与不同品种金鱼

的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试着通过自己的分

析做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阅读教材18页第一段,

结合教材图17,小组讨论。

让学生自己阅

读相关资料,丰

富学生知识,进

一步引发学习

(10分钟)【展示图片】通过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

物进化的原因

【点拨引导:】

1、如果你是图片中的桦尺蛾你希望自己的体

色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2、在第二次考察时,先前看到的大多数的浅

色桦尺蛾哪里去了?直接变成了深色的桦尺

蛾了吗?

3、黑色桦尺蛾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

义?

4、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希望在第一幅图片中是浅

色,第二幅图片中是深色。

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近,

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利于

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不是,由于煤烟污染了城

市,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变

成了黑色,那些浅色的桦尺

蛾就容易被天敌发现被吃

掉。

为后代的生存提供原始材

料。

由于煤烟污染了城市,桦尺

蛾的栖息地树干变成了黑

色,那些浅色的桦尺蛾就容

易被天敌发现被吃掉,深色

的桦尺蛾却不易被天敌发

现而生存下来。经过一段时

间后黑色桦尺蛾变成了主

要类型,而浅色桦尺蛾却成

兴趣。

通过巧妙提问,

大大的提高学

生的积极性。使

学生充分参与,

在轻松愉快的

课堂氛围中学

到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

积极探索,认真

思考,层层推进

最终完善知识

体系,优化学习

方法。培养了学

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跑得快的羚羊不会被猎豹追上,而跑得

慢的羚羊就成了猎豹的食物,因此猎豹和羚羊在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相互作用。(4)现存的猎豹和羚羊都是跑得很快的,这是的结果。B类:

青霉素是一种药效显著的抗生素,但长期使用青霉素后却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从而使青霉素实效。你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吗?生存

淘汰

选择

相互选择

通过练习加深

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记忆和应

用。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学说型的教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些难度,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以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出发点,大胆调整教材顺序。自然选择是相对人工选择而言的,而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人工选择的现象较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人工选择,在学生了解人工选择的方法和意义基础上,再学习自然选择,这样自然过渡,有利于学生对自然选择的理解。

第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探究欲望。由于生物进化的现象需要历经漫长的时间且很难被人类察觉到,可是也有些进化现象在比较短的时间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英国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就是这样的例子。在学生阅读完资料后,利用图片,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巧设“如果你是图片中的桦尺蛾你希望自己的体色是什么颜色?为什么?”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喜爱的生物设计问题引入,不但引发了思考,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实物“金鱼”来帮助学生进行人工选择的学习,

第四,利用数字,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在理解上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抽象,因此,我在学生理解生物之间的斗争这一现象时,通过数字介绍家蝇过渡繁殖的现象但现在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会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济南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 案济南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3.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二)能力目标 1.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学科方法目标 1.通过米勒的实验,了解模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生命起源是科学假说,它既要符合科学规律及自身的内在逻辑,还要经实验

验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形成客观的抽象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目前仅限于假说和推测,内容比较抽象。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教材; (2)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3)利用挂图、投影等直观教具形象讲解; (4)通过练习反馈。 2.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1)原始生命的原始新陈代谢类型是什么? (2)在现今的地球条件下,非生命物质能不能再演化为原始生命? [解决办法](1)通过对自养型、异养型以及需氧型、厌氧型的区别对比,引导学生推测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 (2)引导学生归纳形成原始生命的三个基本条件,分析、对比现今的地球条件而得出结论。

【八下济南版生物】 第五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科教案 第一章生命的进化和起源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 【基础知识】 考点1 化石证据 1、化石 (1)概念: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2)意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2、化石分布的规律 (1)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动物的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则与现代动物的结构差别较大 (2)越是在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在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3)古老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期地层中陆生生物化石较多。 3、结论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进化,其根本原因是因为?) 例1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 例2 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如下表。由此可初步推断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 A.丙、甲、乙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乙、丙、甲 考点2 解剖学证据 1、同源器官 (1)概念: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外形和功能上差异很大,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并且通过对比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发育可以看出,它们都有相同的来源。这样的器官叫做同源器官。 (2)同源器官的意义:同源器官反映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拓展同功器官:功能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与基本结构均不同。如鸟的翼和昆虫的翅。 例3 科学家以“脊椎动物心脏结构”为材料研究生物进化,该材料属于( ) A.化石证据 B.解剖学证据 C.分子生物学证据 D.胚胎学证据 考点3 分子生物学证据 1、细胞色素c的特点 不同生物体内的细胞色素c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存在差异,并且其序列差异能反映生物之

八年级生物下册 5.1.4《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济南版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该班学生具有较强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源信息的能力,能熟练操作与教学有关的电脑平台,能够根据教学思路和要求,准确找到所需资源的位置。 2、学生学完生物的生殖发育以及遗传和变异后,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问题很感兴趣,如“究竟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呢?”等相关问题,学生对这类有关“生物进化的过程及原因”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已具有了一定的零散的、感性的认识,但还欠缺整体、科学、理性的认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是以“跨越式”教学理念作指导,“跨越式”生物教学旨在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为基础,以创新性教学设计为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抓住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关健期,使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本节课教学过程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学生自主阅读英国曼彻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真实事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二是学生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另外,在分析完曼彻斯特殊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变化的事例后,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几个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强化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生物进化的事实,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以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技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学习者特征分析: (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5单元 第1章 第4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1 济南版

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标要求: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对桦尺蠖和长颈鹿等生物进化原因做出简单解释。 重难点突破: 自然选择是相对人工选择而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人工选择,再通过阅读材料,对桦尺蛾、长颈鹿等动物的进化过程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在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明确是环境选择了生物还是生物选择环境,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生存,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实物:金鱼 2、桦尺蛾的图片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 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授(2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生物进化的过 程中,不断有新物种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如 恐龙、长毛象等)。这是为什么呢?推动生物 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人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质疑。 从学生感兴趣 的话题,设计问 题,引发学生思 考,直接进入新

钟)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今天,我们共同学 习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板书课题) 授主题。 提出 问题 主动 探究(10分钟)【实物展示:】形态各异的金鱼 <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金鱼吗? 你知道这些金鱼是怎样形成的吗? 这些不同品种的金鱼是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 作为材料,通过人工的方法不断地培育所需要 的个体,淘汰不需要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 状,不断选择和培育形成的。 思考:在各种金鱼新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 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过渡:>我们把这种培育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 工选择,什么是人工选择?阅读课文P21回 答。 举一反三:你能再举出一些人工选择的例子 吗? 学生观察形态各异的金鱼。 人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 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 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信鸽、观赏鸽、肉食鸽的培 育;肉食鸡、观赏鸡的培育; 各种花色的牡丹…… 从学生身边熟 悉、喜爱的生物 设计问题引入, 引发思考,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自然选择是相 对人工选择而 言的。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首先 向学生介绍人 工选择。 学生在明确问 题的情况下阅 读课文,提高学 习效率。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例。请大 家阅读课本18页,并思考:黑色桦尺蛾的数 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 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与不同品种金鱼 的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试着通过自己的分 析做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阅读教材18页第一段, 结合教材图17,小组讨论。 让学生自己阅 读相关资料,丰 富学生知识,进 一步引发学习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b)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 2.能力目标 a)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科学是如何战胜神话并逐步前进的。 b)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严谨的科研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搜集文献、网络资料获取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和证据的信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学习重点】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难点】 探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可能性;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过程】 导入:同学们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多少年来一直是科学家在探索的问题,老师知道,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你们各组收集资料、做课件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很辛苦,但过程还是快乐的。咱们这节课来学习生命的起源。 自主学习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原始大气的成分:___________、氢气、氨_______、硫化氢、________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_______。 二、生命起源的过程 1、原始大气的_______物质在_______、闪电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一些_______物质, 随降雨汇入_______。 2、有机小分子物质经长期相互作用形成较复杂的_______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 等,这些物质聚集并在外表形成_______,经不断完善后实现原始的_______和

_______,原始生命诞生。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5页关于生命起源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模拟实验装置中,向密闭的实验装置内通入的气体代表什么? 。 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什么现 象?。 2、米勒实验中,冷凝管可使反应后的气体遇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这模拟了什么过 程?。 米勒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哪个阶段? 。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______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基础物质是______ A小分子无机物B大分子有机物C小分子有机物D原始生命 3、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的物质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来源于______ A太阳光B高温C紫外线D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 4、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的实验证实了______ A无机物可以生成有机物B简单的有机物可以生成复杂的有机物 C有机物可以演变为原始生命D生物是进化 5、生命起源最复杂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的特点是______ A出现了原始的核酸分子B组成多分子体系 C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D具有原始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原始繁殖 二、填空题: 1、原始大气中的气体形成简单的有机物(如氨基酸)的条件 是、、。 2、原始大气 由、、、、、等组成,与现代大气区别是:没有。 3、米勒的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_______到_______阶段。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 证明了生命起源过程的______到_______阶段。 【课后拓展】 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实践体验原始生命产生的奥妙。 2、在澳大利亚西部发现的一种类似于细菌的化石是目前所知的最古老的化石,在距今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 1.【答题】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A.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 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 C.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 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解答】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2.【答题】20世纪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虫的效果很好,但到了80年代DDT 杀螟效果不好了,其原因是() A.80年代所用的DDT品质较过去差 B.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形成了抵抗DDT的保护膜 C.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增加 D.长期使用DDT导致稻螟体内产生抗DDT抗体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遗传变异方面。 【解答】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选择作用使得种群中抗DDT的稻冥比例增大。 3.【答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A.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都要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 B.生物体的器官越用越发达,而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C.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变异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解答】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

最新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5.1第4节生物进化的原因优质教案(4)

生物进化地原因 一、课标分析:生物进化地原因是生物多样性一级主题下生命地起源和生物进化二级主题下地内容地球上地生物市多种多样地。依据一定地特征,可将各种生物分成不同地类群。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地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地结果,是大自然地宝贵财富。生命地起源和生物地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地重要领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地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地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地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关具有重要地意义。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本内容围绕“生物进化地原因”这一主题设计了三部分内容(一)实例分析:桦尺蛾体色变化地原因分析;(二)自然选择学说(三)人工选择,结合第一本分内容,提到了生物对环境地适应,所以我在此处略微整合教材,把第六单元第二节生物对环境适应地内容: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地内容提到此处。本节课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地基础,环境地改变是生物进化地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地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地探究性自主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

定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而且这个年龄地学生热爱生活,精力充沛、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地先期储备,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地优势。本节内容是对全章地总结,要求学生有充足地知识储备,较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部分学生这方面有欠缺。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地两种桦尺蛾地数量随环境地变化而改变地事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地基本观点。(3)通过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地学习,初步了解生物进化地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地原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5单元 第1章 第4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新版)济南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5单元第1章第4节生物进化 的原因学案(新版)济南版 学习目标 1、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进化的原因。 2、从人工选择的角度说明家鸽、金鱼、花卉的培育过程。 3、认同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知道自然选择学说包括的内容,能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难点 知道自然选择学说包括的内容,能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初二生物下册济南版第一章第四节。 2、注意从课本中获取信息,观察插图的时候应该认真思考,把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比较着分析学习。 知识准备 通读教材,搜集一些关于家畜家禽的驯化资料,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自然选择: 一、自然选择学说学说内容: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后才会导致所需要的空间食物等大增,扩大生存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只有有了变异会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才会出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选择,因此,过度繁殖、遗传变异和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前提条件。 预习自测 1、英国博物学家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为基 础的生物进化理论,出版了生物巨著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的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__的倾向,生物产生大量后代,却只有少数后代生存下来,是因为来一生存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而在这个斗争过程中,有一些生物更适应环境保存下来,另一些生物不适应环境就被淘汰,产生生物之间对环境适应能力有区别的是_____________,有利的___________生存并____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_生存,______________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因此自然选择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上的,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3、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使得生物对环境有很强的____________。 4、在生产和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自测题 1、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5.1.3 生物的进化历程 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的历程》这节课是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第三节课,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在内容安排上首先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不仅通过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和分析,还有对动物心脏的分析,引导学生使用“比较”等基本方法来研究生物的进化,归纳讨论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其次才是进化的主要历程,通过观察“生物进化树”,了解植物和动物各类群的进化历程。用进化树的形式介绍这一内容可以通过直观又简洁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这个知识。通过“拼图”活动促进学生对进化树的理解。这样就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轻松解决重难点问题。 在完成进化树的完善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并进行巩固提高,并适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学习,知道了不同生物的结构、功能、生理特点以及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对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和主要历程的学习,是建立在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基础之上的。这些在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均已经学过,但是已隔一年多的时间,学生会有所遗忘。而不同动物的心脏的结构等知识有没系统学过,比较生疏。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提供各类群植物的代表图片,收集整理与生物进化有关的音像资料,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他们对不同类群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等特点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各类生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抓住能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帮学生认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在教学中我将注意认识生物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是伴随着地球的演变过程进行的。 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比较感兴趣,但对生物进化的顺序和判断依据却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我会注意多利用彩色图片、视频,通过资料分析、讨论、拼图活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多媒体课件和自制学案为辅助,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课标分析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一)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一)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1 而来的。 2.原始大气层包含的气体:①水蒸气②氢气③氨④甲烷⑤硫化氢⑥二氧化碳,和现在的大气相比,原始大气没有_______。 3.化学进化过程: 4。独立体系不断完善,一旦它们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便意味着 原始生命诞生了。 5.米勒首创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米勒实验能够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勒实验装置图课文 6.1965 7.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 1. 单,越是在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一定顺序出现。 2.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该书提出 ,被赞誉为19 2.长颈鹿的祖先有颈长和颈短之分。这是变异现象。 3.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 4.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枝叶,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 5 6 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7 条件之间的斗争。 8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 1.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统称为_________,1863 2._________的行为方式不仅使视野扩大、前后肢有了明确的分工,而且为脑的 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人类不断进化。人类学家将能否________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 1. 2.现代人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 们拥有大致相同的基因,差别微小,因此他们同属于同一个物种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济南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物进化的 原因学案济南版 学习目标: 1.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巩固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学习,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探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学习。 一、复习旧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下面,就请你试着通过自己的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 三、问题探析: 1、自然选择学说 阅读课本第18-20页,课本插图5.1-17,5.1-19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1)什么是自然选择?谁提出的? (2)为什么长颈鹿的祖先的颈有的长有的短? (3)你认为环境的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尝试分析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 2、人工选择学说 阅读课本第20-22页,课本插图5.1-20,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1)在各种家鸽新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家鸽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有什么区别? (3)你能再举出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其它例子吗? 二、知识归纳: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简单叙述的是[ ] A.适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的过程 B.生物为了生存而竞争的过程 C.有利变异不断加强巩固的过程 D.食肉动物和草食动物竞争的过程 3.原鸡产蛋很少,但现在的蛋鸡产蛋量很大,原鸡进化成为蛋鸡的正确顺序是[ ] ①原鸡产生了可遗传的产蛋多的变异②产蛋多的变异逐代积累而得到加强③人 们专门饲养和繁殖产蛋多的鸡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D.③①② 4.达尔文创立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学说是[ ] A.人工选择 B.生存竞争 C.自然选择 D.生物变异 5.下面对人工选择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 B.人工选择的因素是环境条件 C.人工选择的结果是满足人类的需求 D.人是人工选择过程中的选择因素

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教案 济南版 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对于本课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观点。本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模拟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内因和外因),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解释长颈鹿等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关于分析生物进化原因的这部分内容,教材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二是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依据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新授课,一是实验分析课型,由于本课有模拟探究实验和实例分析,还要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并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模拟探究实验,并阅读理解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分析得出生物进化的原因。确立本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能感性的认识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 2、能在教师指导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并能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长颈鹿等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确立本目标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归纳知识,并学以致用,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学习。 3、能认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确立本目标目的是: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特点,本课确立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模拟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渗透环保教育。依据是: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 难点:模拟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依据是;过程模拟和分析较复杂抽象,需要教师的高效指导,需要同学间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 在学习本课之前,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贵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等生物知识,并亲手做过了许多生物探究实验,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好本课打下民坚实的基础。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进行高效的学习指导。 三、说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情特点,宜用如下学法和教法。 学法:主动实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模拟探究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在分析实验结果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和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选用这些学法的目的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实验指导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归纳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实验要求和预设问题,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习惯。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启发点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结果,教学生学会学习。选用这些教学法的目的是:联系新理念,结合学情特点,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按课文要求绘制探究记录表,准备探究活动用具。 教师:白纸的复写纸,发给学生探究实验用;写好指导探究活动方法步骤的小黑板;写好预设问题的小黑板。 五、课型和课时 实验课、新授课,预设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处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人对教学过程进行这样处理。第一课时: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模拟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布置课后作业。第二课时: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智能训练,渗透环保教育。在模拟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部分内容中加入一次模拟实验,用复写绘画模拟生物的进化历程。方法是教师先画好一只简单动物,并用这个动物复写出三张,当作是这个动物所生的“仔”(子代)“仔”由“母”复写而成有相似性,当作是遗传,复写后在每个仔身上分别加入一些不一样的简单内容,当作是变异。把有变异的仔分给各个组的第一桌同学做母,第一桌同学复写两张后分别加入不同内容当作生仔,另一同学选走一张当作是一仔被捕食或死亡,另一仔传到后一桌做母再生仔两丰个,如此类推,直传到最后一桌同学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5.1第4节生物进化的原因优质教案(11)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济南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桦尺蛾类型的变迁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总结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改变间的对应关系。 2、通过对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的学习,能够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对比学习,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桦尺蛾类型的变迁”“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的分析,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并尝试解释自然界中生物的进化。 3. 情感目标: 1、分析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2、辩证分析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异同,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适应性形成的原因,形成系统的进化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教师设计层层问题,去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利用表格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进行比较,更清晰,更明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搜集有本节课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 间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在原始海洋中诞生了原始生命,生物就进 行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出示图片: 这些都是进化的结果,是什么原因推动生 物不断进化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 要共同学习的内容,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 因。 (板书) 学生欣赏图片的 同时,产生疑问。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 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 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 着一种桦尺蠖(huà),其成虫是一种飞 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 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 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 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 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 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 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 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 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 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 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 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 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 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 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 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 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讨论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 何意义? 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 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 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 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归纳总结并板书: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 2.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 设疑: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 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 学生讨论回答问 题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生物进化的证据教案济南版

山东省枣庄市峰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 章生物进化的证据》教案济南版 课型:新授课 一、课标要求: 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进化趋势进行推测。列举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左的亲缘关系。在能力目标上通过理解化石、比较解剖学等为生物进化所提供的具体证据,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在情感目标要求通过对化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态度。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进化趋势进行推测。 (重点) 2.列举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间有一泄的亲缘关系的结 论。 3.认同在生命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难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化石资料的搜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卡斗,分析资料的能力。 2、通过理解化石、比较解剖学等为生物进化所提供的具体证据,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重点、难点)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化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态度。 3、通过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对学生进行进化生命科学观点的教育,渗透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冇。 教学思路: 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本节课主要介绍三方而的证据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 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一点拨指导一归纳总结的戟学方法。在点拨指导过程中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列举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提供的材料,得岀不同生物之间有一爼的亲缘关系的结论。通过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使学生认同在生命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案(1)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第1课时

知识梳理, 总结提升 四、巩固提高,不断升 华: 展示《板书设计》提出 问题: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 中,为何有些生物种类 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 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 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 是什么? 让学生思考: 未来的世界飞速变化发 展,我们如何才能适应 社会,立足于不败之地, 而不被淘汰? 板书展示,并提出 问题 教师总结:环境的 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 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 进化内因,生物只有在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 能生存和繁衍。 出示图片:高速发展的 世界。然后提出问题, 并展望。 观看板书,回答问题。 巩固所学。 倾听老师的总结。 更进一步思考,达成共 识:只有努力学习文化 知识,掌握大量本领, 并有一技之长,或身怀 多艺。才是立足社会的 根本。 巩固提升,让学 生懂得学习知识 和掌握本领的重 要性 三、板书设计 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 数目 纸片颜色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背景色(红) 6 4 12 6 18 8 绿色 6 1 3 0 0 0 黄色 6 1 3 1 3 0 橙色 6 2 6 1 3 1 紫色 6 2 6 2 6 1 结论: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与环境色相似的生物数目多。

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建构进化的知识。比如,让学生在模拟探究中真切体会保护色的形成,进而顺利引入自然选择。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分析桦尺蠖体色随环境而变等。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要使灰色桦尺蠖恢复为常见类型的分析进行环保教育,通过对保护色的分析进行安全教育和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教育。通过超级细菌的产生,引起学生对乱吃抗生素副作用的重视。最为有意义的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到适者生存,只有多掌握知识和本领才能立足社会,不被社会淘汰这 3、重要概念通过板书形成知识网络,利于学生巩固复习。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复习学案 济南版

初中生物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一、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化学进化过程。 2、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举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及生物进化趋势。 2、观察米勒的模拟实验,预测产生的小分子物质。 3、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物起源于非生物。 2、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促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3.学习达尔文严禁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1、生命起源的过程。 2、生物进化的历程。 3、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三、重点、考点突破: 1、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而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 2、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许多种氨基酸。从而可以推测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四、知识梳理: A、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原始大气的成分:()、氢气、氨、()、硫化氢()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 2、生命起源的过程 a、原始大气中的()物质在()闪电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一些()物质,随降雨汇入()。 b、有机小分子物质经长期相互作用形成较复杂的()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聚集并在外表形成(),经不断完善后实现原始的()和(),原始生命诞生了(原始生命起源的标志)。 c、结论:原始生命起源于()。 3、实验探究 a、米勒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到()阶段。 b、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的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生命起源过程的()到()阶段。 B、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证据 a、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是有一定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 第一章 生命的起起源》教案 济南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生命的起起源》 教案济南版 课型:新授课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基于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注意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重点) 2、观察米勒的模拟实验,预测产生的有机小分子类别。(重点) 3、交流生命起源研究史上几种重要学术或假说的主要观点和证据。(难点) 4、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物起源于非生物。 (二)能力目标: 1.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多次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在教学中,及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引起他们思维的碰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设计,有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生命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吗? 关于生命的起源,同学们可能听说过许多不同的传说,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也是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知识点: 一、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 ⑴原始大气的成分:、氢气、氨、、硫化氢、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 ⑵能量条件:、、等。 ⑶过程 a、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 b、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 c、有机大分子物质→独立的多分子体系; d、独立的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⑷诞生标志:具有原始的和等特征。 ⑸诞生场所:原始生命起源于。 ⑹实验证据: a、米勒的实验 ①通入的气体模拟;②火花放电模拟; ③冷凝过程模拟;④加热的沸水模拟; ⑤B处检测到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的从到阶段。 b、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的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到阶段。2、热泉生态系统:发现的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证明,古细菌的生活环境与热泉口处的环境基本相同。 3、宇生说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1、最直接证据:。 ⑴概念:生物的、或由于某种原因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⑵分布规律: a、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 b、如下图,A地层中生物化石结构相对较,陆生的生物类群较,进化地位较。 2、解剖学证据:。 ⑴概念:起源,结构和部位而形态和功能的器官。 ⑵意义:反应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说明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进化而来的。 ⑶差异原因: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了不同的。 3、分子生物学证据:。 A B

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⑵上图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 ⑶意义: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 4、胚胎学证据 植物类群生 态 环 境 生殖器官分化 对自然 界的意 义 举例 藻类植物____ ____ _ 离 不 开 水 孢 子 ︻ 细 胞 ︼ 单细胞或者 多细胞,无 _________ 分化, 无 _________ 组织 完成地 球上近 _______ __的光 合作用 海带、 水绵、 紫菜、 裙带 菜、石 花菜 蕨类植物____ ____ _ 离 不 开 水 具有 _________, 有________ 组织 遗体埋 藏在地 下变成 _______ 蕨、满 江红、 卷柏、 贯众、 芒萁、 桫椤 种子植物裸 子 植 物 干旱 陆地 不 需 要 水 种 子 ︻ 器 官 ︼ 具有根、茎、 叶、种子 四种器官 种子 _______ ____, 无 _______ __包被 松、 杉、 柏、银 杏、苏 铁 被 子 植 物 又 名 ︻ 绿 色 开 花 植 物 ︼ 干旱 陆地 不 需 要 水 具有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六 种器官 种子外 有果皮 包被 玉米、 小麦、 桃树 1、植物进化历程: 2、动物进化历程: ⑴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___________ 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_________动物→ 原始环节动物和_________动物 名称主要特征举例 腔肠 动物 身体呈状,体壁仅由 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 无,大多生活在里,少 数生活在里 水 螅、 海蜇 扁形 动物 有无的多细胞动物,身 体,生活在中和 陆地上,多数营生活 涡 虫、 血吸 虫 _____ _动物 身体为细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有口有 肛门 蛔虫 环节 动物 生活在中和环境中,身体 由许多构成 蚯 蚓、 沙蚕 软体 动物 身体,外壳为,贝壳 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 河 蚌、 蜗牛 节肢 动物 身体分,足和触角,体 表有 蝗 虫、 蝉 ⑵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种 类 代 表 动 物 身体呼吸运动体温 生活环 境 鱼鲫形,体躯体变温水中 原始的 单细胞 藻类植 物 原始的 _______ __植物 原始的 _______ __植物 原始的 _______ __植物 原始的 _______ __植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