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 周小虎)第一章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 周小虎)第一章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思考题

1.所谓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组织要素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组织资源和组织环境。

2.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开展专门活动的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4)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3.管理工作涉及一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业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

原因:组织的性质不同,活动的内容有别,对组织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开展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根据具体对象不同,管理工作可分为以上三个方面。业务管理是任何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组织在业务活动中要利用诸多资源,其中人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人具有主动性。最后,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会在财务上得到反映。

4.企业的任务可以从外部要求和内部需要这两个不同角度来考察。从外部要求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任务与企业存在的社会理由有关,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企业存在,是因为该企业提供了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因此,从外部来看,企业的首要任务先是要满足社会需求。获取利润,为了实现企业存续和发挥发展的目标,为了使企业职工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一定利润。

5.人本原则即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

实现人本原则,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即组织被管理者参与活动方向、内容以及目标的选择、实施和控制。实现人本原则,要为人服务,通过管理工作,充分实现组织成员的社会价值,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

6.适度原则就是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

管理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适情管理是指管理者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和能力来进行选择;适时管理则要求管理者根据环境和能力的变化来对这种选择进行调整。

7.管理科学化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合理地安排业务活动和利用经济资源,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依循、利用科学方法,以达到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包括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两个方面。

科学化将是管理学发展的主流方向。第一,职业化管理研究队伍日益壮大,以及系统的管理科学教育不断发展,都将促进管理科学化进程。第二,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也将使科学方法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从而促进管理科学化进程。第三,管理研究的专业话分工,以及知识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管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实践过程对管理知识的需求,从而反过来推动管理科学化研究,加速管理科学化进程。

8.管理学的科学性即使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管理学的科学性要求体现普适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洽性、可证伪性等基本属性。管理学的科学性不是

逻辑理性,而是其解决问题的进步性。

启示:从实践层面来看,管理科学性的内在规定性,要求管理者对待管理理论要有正确的态度,管理者只有不断学习管理理论,才能逐步接近对管理规律的认识,才有可能按照管理规律来办事。

9.明确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对管理学研究和实践活动都有重要意义。从研究层面来看,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是多样化研究的逻辑基础。从实践层面来看,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一方面要求管理者要拥有丰富和广播的知识,这些知识储备是全面、深刻地认知管理理论的保障;另一方面,管理方法的多学科性要求管理者要从多个学科中吸取管理知识的营养。

10.启示:(1)管理必须有整体观点。组织是一个系统,组织所从事的业务活动是一个系统,组织活动是在整个经济系统的大环境中进行的,对组织活动的管理也是一个系统。(2)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组织及其管理活动是一个多元、多级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职务和任务。(3)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管理者不仅应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注意研究和分析环境的变化,即使调整内部的活动和内容,以适应市场环境特点及其变化的要求,而且努力通过自己的活动区改造和开发环境,引导环境朝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

案例分析

1.挥动了组织成员。张瑞敏召开全厂各部门人员参加现会场,确认了每台冰箱的生产人员后,拿出一把重磅大锤,有事故责任人当着全厂职工的面,用大锤将76台冰箱全部砸毁。

挥动了组织目标。沉重的铁锤,砸碎的是员工们陈旧的质量意识,唤醒了他们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明白,没有严格的立场之道,就没有海尔的前途。

挥动了组织环境,76台冰箱全部砸毁,让员工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加强质量以求更好的发展。

组织目标的整合。张瑞敏为公司采取“慎于首战,首战必胜”的战略,要在市场上创出“名牌冰箱”,但他需要一个契机把这种想法在员工中牢固地树立起来,选择了砸冰箱。

组织资源的整合。张瑞敏将质量不合格的76台冰箱全部砸毁,为的是能让员工生产高质量冰箱。

活动与目标的整合。砸冰箱的这一次有悖常理的活动,却使“名牌冰箱”的目标牢固地树立在员工的心中。

活动与员工的整合。砸冰箱的活动,使员工开始清醒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2.效益原则就是努力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它要求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在砸冰箱以前,员工们质量意识薄弱,为完成任务不惜生产不合格的冰箱,使得海尔的冰箱无法赢得市场,产品滞销,大大地浪费了有限的资源,更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正是由于海尔砸冰箱,员工的质量来意识被唤醒,开始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该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管理必须有整体观点。对于冰箱的质量不合格,张瑞敏通过突击检查,发现了76台

不合格冰箱,张瑞敏为了重塑企业形象,采用整体观点,全部砸毁76台冰箱,让员工明白其意图,为了发展,必须要有严格的立厂之道。

第二,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海尔作为一个大企业,在张瑞敏砸冰箱之后,全面改革,企业内部层次分明,任务明确,提高效率以适应市场发展。

第三,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海尔在张瑞敏砸冰箱之后发展的越来越好,从国内走向国际,当然除了其高要求的质量之外,其创新精神也是不容小觑的,海尔紧随时代步伐,发展创新,使其在市场上始终占有重要位置。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方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管理学原理电子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 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 7: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 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 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 d:协调的中心是人 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 ,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计划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3章

管理学第一章组织与管理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组织要素及其整合 一、组织及其要素 思考题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体。 五要素是: 组织成员 (认同组织目标,愿意为组织作贡献) 组织目标 (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目标,一般由组织主要负责人提出) 组织活动 (组织存在的标志,开展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大家认同的目标) 组织资源 (资金、人、物质条件、信息;资源需要筹措) 组织环境 (组织生存在一定环境中,首先要适应环境;不是被动适应,可对环境施加影响) 二、组织要素的整合 (一)要素内部的整合 (1)组织成员的整合(2)组织目标的整合 (3)组织活动的整合(4)组织资源的整合 (二)要素之间的整合 (1)活动与环境的整合(2)目标与活动的整合 (3)活动与人的整合 管理就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这种整合的内涵: 1. 制定有吸引力的目标以聚集组织成员。 2. 选择能最有效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方案。 3. 协调不同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努力。 4. 根据活动的要求和特点组织筹措物质条件。 5. 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加工和利用这些物质条件。 6. 根据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决定或调整组织的目标性质与活动内容。 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 (一)作为经济活动基本单位的企业 (二)企业的任务 1.满足社会需要

2.获取利润 3.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的关系 思考题4.为什么说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都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 满足社会需要是由企业的社会组织属性所决定的,实现利润是由企业的商品生产者性质所决定的。这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的。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继续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前提。因此,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企业的活动 1.资源筹措 2.资源转换 3.产品销售 第二节管理的内容、特征和原则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思考题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如下:(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管理的定义有多种。福莱特(Follett,1942)曾给管理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她把管理描述为“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艺术,它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但要想对管理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这一定义显然是不够的。 下面我们援引有代表性的中外管理学教科书对管理所下的定义,据此给出本书的定义。 罗宾斯和库尔塔(Robbins and Coultar,1996)认为,“管理这一术语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过程。”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工作,又要讲究效率。 刘易斯(Lewis ,Goodman and Fandt,1998)等人指出,“管理是指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与前面的定义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它立足于组织资源。 普伦基特和阿特纳(Plunkett and Attner,1997)把管理者定义为“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在此基础上,他们把管理定义为“—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或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定并实现目标的活动。”这一定义比前面的定义更加具体,突出了管理的职能。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管理概述 1、管理的含义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 (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管理的三大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 周小虎)第一章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思考题 1.所谓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组织要素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组织资源和组织环境。 2.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开展专门活动的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4)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3.管理工作涉及一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业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 原因:组织的性质不同,活动的内容有别,对组织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开展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根据具体对象不同,管理工作可分为以上三个方面。业务管理是任何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组织在业务活动中要利用诸多资源,其中人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人具有主动性。最后,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会在财务上得到反映。 4.企业的任务可以从外部要求和内部需要这两个不同角度来考察。从外部要求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任务与企业存在的社会理由有关,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企业存在,是因为该企业提供了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因此,从外部来看,企业的首要任务先是要满足社会需求。获取利润,为了实现企业存续和发挥发展的目标,为了使企业职工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一定利润。 5.人本原则即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 实现人本原则,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即组织被管理者参与活动方向、内容以及目标的选择、实施和控制。实现人本原则,要为人服务,通过管理工作,充分实现组织成员的社会价值,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 6.适度原则就是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 管理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适情管理是指管理者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和能力来进行选择;适时管理则要求管理者根据环境和能力的变化来对这种选择进行调整。 7.管理科学化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合理地安排业务活动和利用经济资源,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依循、利用科学方法,以达到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包括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两个方面。 科学化将是管理学发展的主流方向。第一,职业化管理研究队伍日益壮大,以及系统的管理科学教育不断发展,都将促进管理科学化进程。第二,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也将使科学方法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从而促进管理科学化进程。第三,管理研究的专业话分工,以及知识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管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实践过程对管理知识的需求,从而反过来推动管理科学化研究,加速管理科学化进程。 8.管理学的科学性即使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管理学的科学性要求体现普适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洽性、可证伪性等基本属性。管理学的科学性不是

管理学原理大纲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够识记管理的基本含义,深刻理解管理的性质和基本特征;要能够识记管理者的职责及应具备的技能,能够准确理解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要能够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特性,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论结合实际认清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为什么需要管理 (一)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二)管理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三)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 (四)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所拥有的 各方面的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2.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管理工作的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应充分认识到管理的本质特征是协调;管理的有效性体现为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三、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或子系统,按照管理的 整体功能和 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管理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法、管理环境等要素。 四、管理职能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为实施有效管理必须负担起的基本职责以及要完成 的基本任 务。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职能。 五、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素的工作方式、途径或手

按作用的原理,管理方法可分为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心理学方法、技术方法。 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及其职责 管理者是指那些从事管理过程的实现,而且对组织内的员工进行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其实施的人员。 按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划分,有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者从事工作的领域划分,有市场营销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人事管理人员、其他专业管理人员等。 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有:综合管理者,指的是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分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专业管理者,指的是仅仅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业务的专业管埋的管理者。 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有:直线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对下级进行直接指挥的管理者;参谋人员,是指对上级提供咨询、建议,对下级进行专业指导的管理者。 二、管理者角色 管理人员一般都担任10 种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障碍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三、管理者技能 管理者应具有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

管理学原理重点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个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管理者的技能: (一)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4、中国管理思想:(了解)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的智慧 5、外国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管理权的分离 (四)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五)★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七)哈尔西的资金方案 6、行为管理理论: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该试验分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1924—1927年) (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实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

(三)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1928—1931年) (四)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1931—1932年) 主要结论: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新的刺激 重点必须放在社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的合作并提高生产率。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在这种无形组织里,有它的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并且左 右着群体里每一位成员的行为。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士气)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士气的高低则主 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受限体现为人际关系,如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所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1、道德管理的特征 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①遵守道德规范不仅是利益获得手段,更是组织的责任。 ②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考虑问题 ③组织与利益相关者是相互依赖的 ④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是目的,组织行为目的是为了人 ⑤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⑥能够自律,对行为进行自我调节 ⑦组织所推崇的,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 2、改善企业道德管理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做出表率 ✓设定工作目标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考核道德后果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比如保护检举人免受报复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1、8个糟糕领导风格: 无情(ruthless)、不合群(asocial)、易怒(irritable)、孤独者(loner)、自我中心egocentric)、含糊(nonexplicit)、不合作(noncooperative)、独裁(dictatorial)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1、对管理者有用的信息具备一些特征: 必须是质量较高的 必须是及时的 必须是完全的和相关的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组织的外部要素是() A.可以控制的 B.无法控制的 C.部分可控的 D.不可以控制的 2.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 A.系统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比较分析法 3.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指() A.管理的目的性 B.管理的必要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民主性 4.决定学习、研究管理必要性的是() A.管理的自然性 B.管理的社会性 C.管理的重要性 D.管理的历史性 5.管理学应属于() A.社会科学 B.边缘科学 C.经济学 D.自然科学 6.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A.复杂性 B.有效性 C.实践性 D.精确性 7.管理的核心是() A.决策 B.处理好人际关系 C.组织 D.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内部要素包括() A.目标 B.信息 C.机构 D.人 E.物 2.()是系统的特征 A.整体性 B.复杂性 C.模糊性 D.控制性 E.目的性 3.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人员配备 D.指导和领导 E.控制 4.管理学的特点有() A.一般性 B.边缘性 C.历史性 D.多样性 E.实践性 5.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的要素有()A.行业 B.原材料供应 C.产品市场 D.政治状况 E.社会文化 6.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B.有机构 C.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D.有管理者 E.有各种资源 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 B.自然属性 C.艺术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8.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应承担()责任 A.管理一个组织 B.管理管理者 C.管理工作和人 D.决策 E.计划 三、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_______. 2.管理的______是管理者。 3.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强调运用管理的______性,要求管理者具备一定的______.4.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 1.管理2.管理学3.系统 五、简答题 1.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 2.简述系统的观点。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论述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2.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A5.B6.C7.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DE3.ABCDE4.ABCE5.ABCDE6.ACD7.BD 8.ABC 三、填空题 1.组织2.主体3.实践性,素质4.管理活动,管理过程 四、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他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Chapter One: Managers and Management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en we classify managers according by their level in the organization they are described as _______. a. functional, staff and line managers b. top managers, middle managers and supervisors c. high level and lower level managers d. general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rs 2. Conceptual skills relate to a manager’s ability to a. take a strategic view of how the parts of the organization function. b. solve detailed problems in groups. c. correctly evaluate organizational problems. d. understand and interact effectively with others in the organization. 3. The ability to build networks and power bases that increase one’s power in the organization is referred to as _____.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UMA5001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授课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学分:2学分指定教材:马工程教材陈传明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2019年版 一、教学目的: 《管理学原理》是揭示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本课程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部分,含管理、管理者、管理学,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组织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第二部分以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为主线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分别阐明各项基本职能的概念、内容、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管理导论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学的内涵与本质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三节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2、教学要点 介绍组织、企业、管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第二节现代管理流派 第三节当代管理理论 2、教学要点 主要介绍了统一指挥、例外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值等基本概念。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泰勒、韦伯、巴纳德等代表理论和主流观点。 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决策的概念、要素、功能及任务 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的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特征 一、决策的类型 (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二、决策的特点 (一)目标性 (二)可行性 (三)选择性 (四)满意性 (五)过程性 (六)动态性 第三节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2、教学要点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各种方法。 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一、一般环境分析方法 二、具体环境分析方法 三、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方法 四、针对环境变化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第三节不同的决策方法 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二、活动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 三、选择活动方案的评价方法 2、教学要点 介绍PEST分析、SWOT分析,脚本法、DHS模型、政治协商决策模型等; 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 第二节推进计划的流程和方法 第三节决策追踪与调整 2、教学要点 介绍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滚动计划法;目标管理、PDCA循环,刚性预算,弹性预算等概念第六章组织设计1、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 (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 (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管理学的内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 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管理及其性质 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1)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BPR、标杆超越法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管理学原理习题第一章参考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存在凡是,是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活动,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人类实践具有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因此人类的实践活动与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同步性,这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为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即:1、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是组织目标的实现;2、管理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时空;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为;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具有三大基本特征:(1)管理的二重性: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存在两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活动的科学性。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实践,也就无所谓艺术。(3)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管理普遍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这就决定了管理的普遍性。管理是人类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协作活动,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这就是管理的目的性。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最基本的职能。管理的五个职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的,缺一不可:每个职能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及价值,缺了任何一个要素,管理活动都是无法顺利进行、有序展开。管理的前四个职能、即决策、组织、领导、控制是一个循环的状态,经过决策后在组织内部贯彻展开,对结果进行控制,而上一轮控制活动的结束又将引发新一轮的决策、组织……如此循环往复。另一方面,创新是作用于所有环节中,处于整个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一个组织生命力、竞争力的保证,是推动管理活动开展的原动力。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管理,从最基本的意义来看,一是指挥劳动;二是监督劳动。由于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也就存在着两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管理自然属性;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管理社会属性。它是马克思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就管理的自然属性而言,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也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它们都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是一种客观存在。就社会属性而言,它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不论是国家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还是社会组织的管理概莫能外。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 管理的环境:是管理谋求组织生存与发展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4.思想技能5.设计技能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成功有效的管理要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作为艺术的管理——灵活性且富于创新。①环境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感情。 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近代“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基本出发点:提高劳动生产率、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进行心理革命 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管理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六种经营活动、五大管理职能、十四条管理原则 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种权力的类型):传统型权力(族长制、封建帝制)、超凡型权力(救世主、政治领袖)、法理型权力(政府机构、军队)近代管理理论: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科学理论(四个研究方向):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企业管理中的“人性”问题;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

管理丛林:决策理论学派: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提出许多决策原理或主张;促进对决策上“双因素”的重视。管理过程学派:吸收其他管理学家的思想和主张,不断丰富各项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内容。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权变管理学派:组织是开放的;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职能运用过程中也要持有权变观点。经验管理学派:研究他人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失当的管理行为,管理者就能通过比较,加以借鉴、批判,取人之优,弃人之差,做成自己的管理之事。数量管理学派:主要特点:在管理决策中关注对数学、统计学和信息手段的运用。学派分支:管理科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新思潮:业务流程再造: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取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性的进展。学习型组织:涵义: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五项要素: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第二章计划 计划内涵:从本质来讲,计划是一种“事先”的行动,由四个关键要素构成: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策略)、实施阶段、目标的控制手段(如财务规划等)。计划外延:计划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外部环境变化之间寻求结合点的活动,是优化配置企业各类资源,使其产生更大效益的活动。 计划类型:1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现有的习惯做法。2战略、战术和作业计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 第1章组织与管理 1.1 复习笔记 一、组织要素及其整合 1组织及其要素 (1)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政治组织、军事组织、经济组织、教育组织、宗教组织等等。 (2)组织要素包括: ①组织成员。任何组织都是一定数量的个人的集合体; ②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不同组织成员的黏合剂,它是组织社会存在的理由,包括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 ③组织活动。组织活动的内容是由组织目标的性质决定的; ④组织资源。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利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资源。特定组织是一定人与一定资源的特殊结合; ⑤组织环境。组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2.组织要素的整合 组织要素的整合包括:各类要素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整合以及不同要素类型之间的整合。 (1)要素内部的整合 包括:①组织成员的整合;②组织多元目标的整合;③组织活动的整合;④组织内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

(2)要素之间的整合 包括:①活动与环境的整合;②目标与活动的整合;③活动与人的整合。 (3)管理是对组织各种要素的整合。它既包括要素内部的整合,也包括要素之间的整合。 3.企业:一种社会经济组织 (1)作为经济活动单位的企业 ①企业是指那些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包括特质产品或非特质的服务)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②根据生产和提供的商品性质不同,将企业分为:农业企业、交通或运输企业、工业企业,等等。 (2)企业的任务 ①满足社会需要。因此,从外部来看,企业的任务首先是要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②获取利润。为了实现企业存续和发展的目标,为了使企业职工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一定的利润。 ③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的关系。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的。 a.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三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成本。 b.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继续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前提。 (3)企业的活动 企业为完成基本任务而必须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资源筹措、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人们通常第一

管理学原理总结基础

管理学原理总结基础 第一章管理学原理基础理论 一、管理的概念 1.管理概念: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期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从管理活动过程的要求来看,既要遵循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科学 性要求,又要体现灵活协调的艺术性要求,因此,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把管理看作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其中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存在着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有一套独立于其他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实践性的描述。它突出了管理人员创造性地运用管理原理,使组织经营顺应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取得成功的作用。它强调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外,还必须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更要注意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的创新。 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二者相互补充,管理的艺术可以上升为科学理论,管理艺术又需要理论指导;而管理科学理论的运用也必须讲究艺术,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3.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是社会化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管理才能把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得以组合和发挥作用。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紧密相联。 ●社会属性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联。 ●两者关系 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关系。 A.两者相互联系,不能孤立存在; B.两者相互制约,前者要求后者适应,后者影响前者 二、管理职能 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就是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包括: (1)、研究活动条件。 (2)、制定业务决策。 (3)、编制行动计划。 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 领导: ●领导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 程。 ●领导职能的发挥需要管理者运用权力、影响力、观察力、说服力及沟通技巧来协调 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使他们的活动和努力步调一致。

《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 第一章导论 知识目标 了解研究管理学的重要性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理解管理概念、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熟知管理的基本职能; 掌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管理的特征与性质,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职能,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案例导入:XXX问牛,引出管理的问题。 第一节管理的内涵 一、管理的概念 •XXX: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 目标的过程。

•XXX: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 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 •XXX: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XXX和XXX:管理是使用人力和其他资源去实现目标。 •XXX: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XXX和阿特纳:管理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或集体经由过程利用相干职 能和使用某种资源来制定实现方针的活动。 二、管理的职能 计划:这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测,以制定出行动方案。 组织:这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财物的配备等。 领导:这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运用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制定组织方针和义务,并经由过程对组织成功地引导、指挥、协和谐控制以完成义务、实现既定方针的行为过程。 控制: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打算划定的要求睁开的过程。

三、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二)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XXX、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技能 各管理层次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第二节管理学的特性、研究对象和内容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管理概述 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十种角色。第二章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性—合法式权威。掌握梅奥及其所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发现,如社会人、非正式组织;麦格雷戈的X—Y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重点掌握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 第三章决策 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程序;掌握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理和求解思路。重点掌握决策程序、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计划 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形式分类;掌握计划的特征;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掌握计划工作的原理;掌握滚动计划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编制程序。 第五章组织与人事 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掌握各种部门化的特点,能够区分是那种类型的部门化,如许多企业按照早、中、晚三班制安排生产活动,属于时间部门化;掌握组织职权的类型、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和优缺点. 第六章领导 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活动的要素;掌握领导的功能;掌握领导职权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