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知识点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知识点总结

组胚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间皮(end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

平上皮。

2.内皮(mesothelium):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

上皮。

3.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

微细指状突起。功能: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扩大细胞的吸收面积。

4.纤毛(cilium):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较长突

起,并具有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5.连接复合体(junctional complex):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

缝隙连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时则称为连接复合体。

6.缝隙连接(了解):呈斑状,位于柱状上皮深部。功能:可供细胞

相互间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7.质膜内褶(了解):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

的许多内褶。内褶与细胞基底面垂直,光镜下称为基底纵纹。电镜下,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线粒体。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8.组织液:是指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到基质中的液体。

9.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在软骨组织中部,由同一个幼稚

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一群软骨细胞,通常为2~8个,称同源细胞群。

10.骨单位(osteon):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以中央管为中心,同

心圆状排列的数十层骨板组成,是长骨骨干内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11.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的测定结果。

12.骨髓象:临床上将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即观察各系血细胞在

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分类计数,称为骨髓象。

13.闰盘(intercalated disc):连接心肌纤维的结构。光镜下为深染的

粗线,电镜下,横向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向有缝隙连接。

14.肌节(sarcomere):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 I

带+A带+1/2 I带组成。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5.横小管:或称T小管,是肌质向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行

与纤维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

16.三联体(triad):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三联体。

17.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在神经细胞内的丝状结构。

18.神经纤维(nerve fiber):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和包在其外的神经胶

质细胞构成。

19.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

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功能部位。

20.尼氏体(Nissl body):又称嗜染质,是神经元在光镜下观察到的嗜

碱性小体或颗粒。

21.赫林体(Herring body):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

胞,合成的分泌颗粒,沿轴突下行运输到垂体的神经部,这些颗粒聚集成团,在HE染色中呈嗜酸性团块,称赫林体。

22.垂体门脉系统:始于下丘脑漏斗附近的毛细血管网,汇集成几条

小静脉,沿垂体柄进入腺垂体后再次形成毛细血管网。

23.肝门管区:在肝小叶周边的相邻小叶之间,可见小叶间静脉、小

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的区域。

24.胆小管:相邻肝细胞连接面的局部质膜凹陷并对接而成的微细小

管。

25.肺小叶:由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

26.肾小叶: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一个肾小叶,小叶

之间有血管走行。

27.球旁复合体:又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

细胞组成。位于肾小体的血管极三角形区域内。

28.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女性自青春期起,在雌激素和孕激

素的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内膜功能层出现28天左右一次的内膜功能层剥脱、出血及修复和增生的周期性变化。

29.卵泡: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包绕在其周围的单层或多层卵泡细胞构

成。

30.原始卵泡:由中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包绕在其周围的单层或多

层卵泡细胞构成。

31.排卵(ovulation):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内排出的过程,

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连同外周的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

32.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从精原细胞发育成精子的过程。

33.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精细胞改变形态形成精子的过程。

34.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以网状组织构成网状支架,网空间

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交错突细胞或滤泡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35.动脉周围淋巴鞘:由位于中央动脉周围的淋巴组织构成。

36.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

由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

37.血-睾屏障:血液与生精小管之间的屏障,由睾丸间质的有孔毛细

血管内皮及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组成。

38.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 barrier):血液与胸腺皮质之间的屏障

结构,由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血管周间隙、胸腺上皮细胞基膜和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构成。

39.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肺泡腔内的氧气与肺泡隔毛细血管

内血液携带的二氧化碳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经过的结构,由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连续毛细血管基膜与连续内皮构成。

二、问答题

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具有明显的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绝

大多数上皮组织内无血管;上皮组织内富有感觉神经末梢。2.

3.

4.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

5. 软骨分类及分类依据:依据所含纤维成分的不同,分为透明软骨

(由Ⅱ型胶原蛋白组成的胶原原纤维)、纤维软骨(胶原纤维)和弹性软骨(弹性纤维)。

6.7.骨单位的结构特点:呈长筒形。中轴为纵行的中央管,又称哈弗斯

管,内含血管、神经和骨膜。中央管周围有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又称哈弗斯骨板。各层哈弗斯骨板间的骨陷窝借骨小管互相通连,最内层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骨单位最表面有黏合线。

相邻骨单位间骨小管不连通,同一骨单位内的骨小管互相连通,最内层的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

8.

9.粗肌丝的分子结构: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细肌丝的分子结构:由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11.正常人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20~150g/L,女性为

110~140 g/L。

12.红细胞的结构及功能;LM:直径7~8微米,中央染色较浅,周缘

染色较深。EM:双凹圆盘状,成熟后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具有结合和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13.白细胞分类及含量;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正常值为(4.0~10)×109/L。

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根据所含颗粒的染色特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

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3%,嗜碱性粒细胞占0~1%,淋巴细胞占25%~40%,单核细胞占3%~8%。

14.中性粒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1)结构:光镜下,细胞呈球形;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叶间有染

色质丝相连;细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浅紫色和淡红色颗

粒的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电镜下,嗜天青颗粒较大,呈圆

形;特殊颗粒较小,呈哑铃形或椭圆形。

2)功能: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吞噬功能和杀菌。15.嗜酸性粒细胞:抑制过敏反应、杀伤寄生虫。

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单核细胞:趋化性、变形运动;分化为巨噬细胞,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16.血小板

结构:中央有蓝紫色颗粒,称颗粒区;周边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

功能:止血、凝血和血管内皮修复。

17.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微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18.各种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演变的共同规律:细胞体由大变小;

细胞核由大变小;细胞质由少增多,细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

19.血脑屏障的结构及功能:

1)定义: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

2)结构:①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②基膜③神经胶质膜组成。脑

的毛细血管为连续型,功能:阻止多种物质进入脑,但营养物

质和代谢产物可顺利通过,以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

20.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1)细胞膜:神经元的细胞膜为可兴奋膜。膜上有多种蛋白质、糖

蛋白和糖脂。

2)细胞核:位于神经元的细胞中央,大而圆,异染色质少,着色

浅,核仁大而明显。

3)细胞质:胞质内除含有一般细胞器外,还有尼氏体、神经原纤

维和一些包含物。

21.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及突触间隙

组成。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增厚,分别称为突触前、后膜;突触前成分细胞质内有许多突触小泡及少量线粒体、滑面

内质网、微管、微丝等,突出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突触前膜胞质面附有一些致密物质,膜上有电子致密度高的锥形突起,突起间可容纳突触小泡。此外,前膜还富含电位门控通道;突触间隙宽15~30nm,内含糖蛋白和一些细丝;突触后膜上有特定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22.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变形运动、吞噬功能和免疫功能。

23.施万细胞的功能:形成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

24.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由施万细胞包绕神经元轴突

构成。多个施万细胞呈长筒状一个接一个地套在轴突外面形成阶段性髓鞘,相邻施万细胞间不完全连接形成郎飞结,相邻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神经纤维称为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髓鞘由一个施万细胞形成。电镜下,每一个结间体的髓鞘是由一个施万细胞的双层细胞膜呈同心圆反复环绕轴突所构成的明暗相间的板层样结构。施万细胞膜与其细胞外的基膜共同构成神经膜。

25.肌梭的功能:是感觉肌的运动和肢体位置变化的本体感受器,对

骨骼肌的活动起调节作用。

26.大脑皮质由外到内分:分子层、外颗粒层、外椎体细胞层、内颗

粒层、内椎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

27.小脑皮质由外到内分:分子层、普肯野细胞层、颗粒层。

甲状腺的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及其分泌异常导致的相关疾病是什么?

1)功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2)异常:若分泌过多可导致甲亢,表现为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兴

奋性增高;若分泌过少,小儿可导致呆小症,成人表现为精神

呆滞、记忆力减退、毛发稀少以及粘液性水肿等。

32.肾上腺皮质的组成及功能;

1)组成:由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组成

2)功能

①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

②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③网状带: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33.垂体远侧部的细胞组成、功能及相关疾病

1)组成:由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组成

2)功能:嗜酸性细胞可分泌和合成生长激素、催乳素,嗜碱性细

胞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脂降解素、促

卵泡素和促黄体素。

3)相关疾病:在未成年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致侏儒症,分泌

过多则引起巨人症。成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发肢端肥大症。

34.胸腺的结构及功能

表面被覆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实质由胸腺基质细胞和胸腺细胞构成,分皮质和髓质,髓质中的胸腺小体是特征性结构。

功能:培养T细胞;分泌激素。

35.★★★淋巴结、脾的结构及功能

1)淋巴结

①结构:表面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凹面有淋巴结门。

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皮质: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等构成。

浅层皮质:是领近被膜处的淋巴组织,主要含B细

副皮质区:位于皮、髓质交界处;主要由含大量T

细胞的弥散淋巴组织组成,为胸腺依赖区,还有

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

皮质淋巴窦:包括被摸下窦和小梁周窦。窦壁由扁

平连续的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细胞外有薄层基

板、少量网状纤维和一层扁平的网状细胞。窦腔

内或窦壁上有游离或附着的巨噬细胞和少量淋

巴细胞。

髓质:位于淋巴结中央,由髓质和髓窦构成。

髓索:主要由B细胞核浆细胞组成,与副区皮质

相连;在髓索的中央有扁平内皮细胞围成的毛

细血管后微静脉走行。

髓窦:与皮质淋巴窦结构相似。窦腔内常含较多

的星形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

②功能:滤过淋巴液、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2)脾:体内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

①结构

37.小肠粘膜的基本结构:小肠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构成。

小肠腔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成。黏膜表面有许多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成。

38.肝小叶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1)组成:由中央静脉、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组成。

2)结构: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形的中央

静脉,围绕静脉向周围有呈放射状排列的肝板和肝血窦。肝细

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排列成凹凸不平的板状结构,称为肝板,

其切面观为索状的肝索。相邻肝板分支互相吻合连接成肝板

网。在小叶周围有环形肝板称为界板。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

凹陷形成微细的胆小管。

③肝血窦是肝板之间的血流通路,腔大、不规则,血窦经

肝板上的孔互相连通形成血窦网,血液由小叶周边汇入

中央静脉。窦壁由一层内皮细胞围成,窦腔内可见肝巨

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

④窦周隙是肝细胞与血窦内皮之间的狭窄间隙,窦腔内充

满来自血窦的血浆,是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

所。

39.唾液腺的一般结构、特点

大唾液腺由反复分支的导管和末端的腺泡构成腺的实质。腺泡分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导管包括闰管、纹状管

40.胰腺的基本结构、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功能

1)胰腺表面覆盖薄层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腺内将实质分

隔成许多小叶。胰的实质由外分泌部与内分泌部两部分构成。

外分泌部占绝大部分,为纯浆液性腺泡,内分泌部散在分布于

外分泌部之间,称胰岛。

2)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功能

肺泡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肺泡上皮细胞有Ⅰ型和Ⅱ型两

肺脏导气部的组成: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肺脏呼吸部的组成:肺的呼吸部由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组成。

43.气管壁的分层:黏膜、粘膜下层和外膜

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粘膜下层含混合性气管腺;外膜有C字形透明软骨环。

44.食管壁的分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构成,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肌层由纵行的平滑肌束和其间的弹性纤维网组成;黏膜下层为结缔组织,含有黏液性的食管腺,导管开口于食管腔;

肌层的上端为骨骼肌,下段为平滑肌,中段为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存在;外膜为纤维膜。

45.★★★肾单位的组成;近端小管的结构与功能;肾小体的结构和

功能

1)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近端小管:肾小管中最长、最粗的一段,约占肾小管总长的一

半。分为近曲小管和近直小管。

①结构:近曲小管:LM:管壁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或锥体形,

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呈球形,其游离面有

刷状缘,基底部有纵纹。EM:细胞游离面有大量微绒毛;

细胞侧面有大量测突;细胞基底部有发达的质膜内褶,内

褶中有许多纵向排列的杆状线粒体;基底部质膜上有丰富

的钠泵。

近直小管:近端小管曲部的延续,直行于髓放线和椎体内。

其结构与近曲小管相似,但上皮细胞较矮,微绒毛、侧突

和质膜内褶等不发达。

②功能: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和蛋白质以及大部分的

水、离子和尿素等;近端小管可向腔内分泌H+、NH3、肌酐

和马尿酸等;运化和排出血液中的酚红和青霉素等药物。

3)肾小体:又名肾小球,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

①肾小体有两极,血管出入的一段为血管极,对侧的另一端

为尿极,是肾小囊与近端小管相连处。

血管球:LM:包在肾小囊中的一团盘曲的动脉性毛细血管

网。皮质肾单位的血管球内的压力较一般毛细血管而言较

高。EM:血管球毛细血管为有孔型,孔上多无隔膜。在内

皮细胞腔面覆有一层富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内皮外大多有

基膜,但在面向血管系膜一侧的内皮则无基膜。血管球基

膜较厚

肾小囊: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形成的双层囊,似杯状,

囊内有血管球。其外层为壁层,内层为脏层。在脏、壁两

层之间有有狭窄的腔隙,称肾小囊腔,其与近曲小管相通。

壁层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脏层细胞为足细胞。电镜下,

足细胞体积较大,细胞体凸向肾小囊腔,细胞核染色较浅,

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细胞器;细胞体伸出几个大的初级凸起,

继而在形成许多细小的次级突起,相邻凸起间有裂隙,称

裂孔,孔上有裂孔膜覆盖。

②功能:对血液中的物质进行选择滤过,形成原尿;分泌肾

素和酶等生物活性物质。

46.精子发生的三个阶段:(1)精原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精母细胞(2)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从2倍体细胞形成单倍体精子细胞(3)圆形精子细胞经过复杂的变形过程,形成蝌蚪型精子。

47.生精上皮的组成;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组成,生精细胞包括精原细

胞、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2)支持细胞

结构:光镜下轮廓不清,胞质染色浅,细胞核呈椭圆形或不规

则形,核仁明显。电镜下,支持细胞呈不规则高椎体形,基底

面宽大,附于基膜,顶部直达管腔,侧面和腔面有许多不规则

凹陷,其内镶嵌有各种生精细胞。

功能:对生精细胞起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参与形成血—生

精小管屏障;吞噬和消化精子形成过程中脱落下来的残余细胞

质;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

3)睾丸间质细胞

结构: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核圆形,常偏位,染

色浅,核仁明显,细胞质嗜酸性较强。

功能:合成和分泌雄激素。

48.黄体的存在时间:

若卵子未受精,黄体维持两周即退化,称为月经黄体;若卵子受精,称为妊娠黄体,可维持六个月。

49.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1.HE染色:苏木素和伊红染色法。 2.异染性:改变染料自身颜色的现象称为异染性。 3.内皮:分布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 5.微绒毛:一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6.纤毛: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突起,较微绒毛粗且长。 7.基膜:位于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结缔组织之间的薄膜。 8.半桥粒:位于某些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基膜之间,在上皮细胞一侧具有桥粒一半的结构。 9.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回细胞质形成许多内褶。 10.基质: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形胶体,即可由溶胶到凝胶态互相转变。 11.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1/2 I带+A带+1/2 I带)。 12.横桥: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分子对称排列,杆部均朝向粗肌丝的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并露出表面。 13.横小管:也称为T小管,是由肌膜向计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垂直于肌膜表面。 14.终池:在横小管两侧,肌浆网汇合为环行扁囊。 15.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 16.闰盘: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称为闰盘。 17.尼氏体: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斑块或细颗粒状。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表明细胞体具有旺盛的合成蛋白质功能。 18.轴丘:细胞体发出轴突的起始部有一圆锥状浅染区。 19.突触: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话的细胞连接,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结构。 20.轴索:神经元的长突起构成神经纤维的中轴。 21.郎飞结:相邻施万细胞之间没有髓鞘,轴膜裸露。 22.运动终板:神经-肌突触。 23.血-脑屏障: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外基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构成。 24.周细胞:内皮细胞基膜外,某些部位还有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为周细胞。 25.心房钠尿肽:电镜下,部分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颗粒内含有肽类物质,称为心房钠尿肽。有利尿,排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26.小结帽:近被膜侧的小淋巴细胞常聚集成帽状结构。 27.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此细胞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黏液。 28.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的结构为肠绒毛。 29.中央乳糜管:绒毛中轴的固有结缔组织内,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 30.窦周间隙: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间隙。(窦周间隙内充满经肝血窦壁渗透的血浆,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伸入间隙内。窦周间隙是肝细胞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 31.支气管树:支气管从肺门入肺后反复分支,呈树枝状。 32.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33.肺泡隔:相邻两个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 34.气-血屏障:是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LM和EM的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LM 光镜下观察的结构称显微结构分辨率μm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EM 电镜下观察的结构称超微结构分辨率是光镜的1000倍 EM的种类 1. 透射电镜TEM 电子密度高——色深 电子密度低——色浅 2. 扫描电镜SEM 石蜡切片术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 HE染色 苏木精- 伊红染色HE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嗜碱性 伊红为酸性染料,使细胞质着粉红色----嗜酸性 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中性 PAS反应 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第二章细胞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器 细胞核 单位膜的化学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 生物膜细胞外膜细胞膜 单位膜细胞内膜内膜系统 化学成分:膜蛋白膜脂糖类 分子结构模型: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相应功能 PPT2 P10~24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 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合成细胞向外输出的分泌蛋白 染色质的组成 PPT2 P29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及染色体间的关系 PPT2 P28 第三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一上皮组织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保护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感觉上皮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一)上皮细胞游离面 1.微绒毛光镜下看不到 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 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 3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 4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纤毛 1上皮细胞游离面较长突起,长5-10um,直径约,光镜下可见 2内部结构9+2:周围九组二连微管,中央2条单微管动力蛋白臂,分解A TP后附着相邻微管,产生位移或滑动3功能:节律性定向摆动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紧密连接又称封闭小环 1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非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在紧密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呈格状的脊,脊脊相互紧贴,细胞间隙消失,无脊的部分可有10-15nm的间隙; 3屏障作用: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2.中间连接 1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2细胞间隙里有中等电子密度的丝状物,胞质侧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交织组成终末网;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汇总

一、????????? ? 名词解释 1、? ? HE染色:苏木素和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苏木素为蓝色的碱性染料,将细胞核染为蓝紫色。伊红为红色的酸性染料,将细胞质染为粉红色。 2、? ? 肌节:为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组成。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两类。后者以电流传递信息,为缝隙连接。电镜下,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构成,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者之间的狭窄间隙称突触间隙。突触前成分内含许多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突触后膜上有特异的神经递质的受体。 4、? ? 骨单位(哈弗斯骨板):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呈长筒状与长骨长轴平行,由4—20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组成。其中央有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纤维和少量结缔组成。他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 5、? ? 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细胞连接,在HE染色标本中,闰盘呈深色的阶梯状或横线状。在电镜下,闰盘位于Z线水平,其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使心肌纤维间牢固链接。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传导。 6、? ? 肠绒毛:小肠粘膜表面由粘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长0、5—1、5mm,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最发达。有效扩大了小肠的表面积,是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结构。 7、? ?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 构和功能单位,呈多角棱柱体, 长约2mm,宽约1mm。肝小叶的 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 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 心单行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 肝板不规则,呈放射状,肝板之 间是肝血窦,肝细胞和肝血窦之 间为窦周隙,内有储脂细胞。肝 细胞局部凹陷,形胞相邻面的质 膜成微细的小管,称胆小管。 8、? ? 血窦:是毛细血管的一 种类型,主要分布与骨髓、肝脏、 脾脏以及内分泌腺内。其主要结 构特点是管腔较大而不规则,内 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大;部分内 皮细胞可以有孔;内皮基膜或连 续,或不连续,甚至缺如。分布 在不同的器官内的血窦结构差 别较大,与所在器官的功能有 关。 9、? ?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 构和功能单位组成:包括肾小体 和肾小管。前者包括血管球和肾 小囊,后者包括近端小管、细段、 远端小管。分类:根据其肾小体 的位置,可分为浅表肾单位和近 髓肾单位。 10、肺小叶:由每一条细支气管 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所组 成的锥体形结构,锥体的底朝向 肺表面。在小儿常见的小叶性肺 炎即指肺小叶发生的病变。 11、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 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 的结构。组成:、I型肺泡细胞 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 管基膜与内皮,在有的部位,两 层基膜之间无结缔组织,两层基 膜融合,使得气体交换更为迅 速。 12、滤过屏障:血浆从毛细血管 进入肾小囊腔所必须通过的结 构。组成:包括有孔毛细血管内 皮、基膜、裂孔膜。功能:对血 浆成分有选择性通透的作用。 13、胰岛:胰的内分泌部又称为 胰岛。胰岛是内分泌细胞组成的 细胞团,分布于腺泡之间,大小 不一,分布不均,胰尾部较多。 胰岛细胞主要有A、B、D和PP 细胞,并分泌多种激素,细胞间 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 14、胸腺小体:位于胸腺髓质, 由数层上皮性网状细胞围成,周 围细胞界限清楚,中央呈退状 态,功能尚不清楚。但缺乏胸腺 小体的胸腺培育不出成熟T细 胞来。 1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指由 骨髓内幼单核细胞分化而成的 单核细胞及其由单核细胞演变 而来的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总 称。该系统包括结缔组织内的吞 噬细胞、肝中的枯否细胞、肺中 的尘细胞、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 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等。 16、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 管极,大致呈三角形。组成:由 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 胞组成。来源:球旁细胞为入球 微动脉近血管极处,其管壁平滑 肌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致密 斑为远端小管近肾小体侧的上 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一椭圆形 斑。功能: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将血管紧张素原变成血管紧张 素I,进而使血压升高;致密斑 感受滤液中Na+浓度的变化,并 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调节其 肾素的分泌。 17、生精上皮:睾丸生精小管的 上皮为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 生精细胞组成,生精精细胞是产 生精子的细胞,包括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和精子。 18、黄体:排卵后的卵泡壁向腔 内塌陷,颗粒层和卵泡膜突入卵 泡腔,发育成的一个富含血管的 内分泌细胞团,外包结缔组织 膜,新鲜时显黄色,称为黄体。 颗粒细胞分化为粒黄体细胞,可 分泌孕激素,卵泡膜细胞分化为 膜黄体细胞,与粒黄体细胞协同 合成雌激素。 19、获能:精子获得受精能力的 过程,本质是精子头顶体膜表面 的蛋白质被女性生殖管道内的 水解酶降解,暴露出与卵子结合 的优点。 20、胚胎(植入):胚泡包埋于 子宫内膜的过程,受精后5-6天 开始,11-12天完成,一般位于 子宫底或子宫体的中上部。 21、胎膜:受精卵发生为胚体以 外的临时性器官。 22、胎盘屏障:胎儿血与母体血 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 的结构,称为胎盘膜或称为胎盘 屏障。 23、原条:第3周初,部分上胚 层细胞增殖,在上胚层正中线上 的一侧形成的结构,决定了胚的 头和尾。 24、蜕膜:胚胎植入后,子宫内 膜增厚,螺旋动脉迂曲,子宫腺 分泌增加等发生一些列反应,称 为蜕膜反应,此时的子宫内膜称 蜕膜。 25、月经周期:自青春期至绝经 期,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在卵巢 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 下发生周期性变化,从月经的第 一天起至下次月经的前一天止 为一个月经周期。在典型的28 天周期中,第1-4天月经期,第 5-14天为增生期,第15-28天 为分泌期。 二、????????? ? 简答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1章组织学绪论 1.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组织的概念: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 常用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 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H-E染色 苏木精(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紫蓝色——细胞核中的DNA、 RNA,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伊红(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细胞外基质、膜 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 这种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称H-E 染色 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可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 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可被伊红染成红色。 第2章上皮组织 1. P9 上皮特点 细胞多、间质少 极性 无血管分布 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 3. P10 杯状细胞的分布、光镜特点和功能 位置:肠道单层柱状上皮、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形态: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 功能:分泌粘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润滑和保护上皮 4. P10 内皮与间皮的概念和光镜特点 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 5.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 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 细胞中央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 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 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 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这些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 一,核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因 此在垂直切面上观察貌似复层,而实为单层。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因表层细胞是扁平鳞片状,又称复层鳞状上皮。 从基膜到表面有矮柱状的干细胞,数层多边形细胞,几层梭形或扁 平细胞,最表层为已退化的扁平细胞 6、变移上皮:可分为表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和基底层细胞。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 的空虚和扩张状态而变化。 (7、复层柱状上皮) 6. 7. 上皮细胞侧面连接结构的名称和分布 紧密连接:位于相邻细胞的侧面顶端 中间连接: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的长短不等的带状连接。 桥粒: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 缝隙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的深方 8. 连接复合体的概念 在细胞之间,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连接结构同时存在,就可认为这种细胞之间具有连接复合体。 第3章结缔组织 1 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1)、细胞数量少,间质多。2)、细胞无极性,包埋于间质中。3)、血管、神经丰富。 4)、分布广。5)、功能多样。6)、来源:胚胎时期中胚层的间充质。 首先:根据基质的物理形态不同分为: 1)、固有结缔组织(胶态、半液态) 2)、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固态) 3)、血液和淋巴(液态) 固有结缔组织又根据组成成分不同又分为: 1)、疏松结缔组织(基质多)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胚 第一章绪论 1·(MJ)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的组织可归纳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基本类型。 2·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苏木精染料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细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称为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的成分着粉红色,称嗜酸性. 第二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特征: 1.排列紧密、形态规则,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 2.有明显的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3.有基膜 4.上皮内无血管 5.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感觉等功能 第一节被覆上皮类型和分布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等腔面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内表面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的内表面 角化:皮肤表面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腔面 ⒈单层扁平上皮:(MJ)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MJ)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⒉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形,位于中央 分布:甲状腺、肾小管 ⒊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核呈三角形,染色深,近细胞基底部 分布:胃肠、胆囊、子宫 ⒋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最多)、梭形细胞、锥形细胞、杯状细胞构成 分布:呼吸道粘膜 ⒌复层扁平上皮:基底细胞只有一层,呈矮柱状 分布:角化的:皮肤表面(无核) ⒍变移上皮:分布:膀胱、排尿管道 第三节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1.微绒毛(MJ)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向腔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如小肠柱状上皮的纹状缘,肾小管的刷 状缘)使细胞面积增大,促进并参与细胞吸收物质的功能。 2.纤毛(MJ)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 二·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基膜(MJ)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 基膜结构:1·光镜:HE染色呈粉红色 2·电镜:基板(又分透明层和致密层)和网板组成

组织胚胎学考试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考试重点总结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组织学:组织的概念,四种基本组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关系.胚胎学:胚胎学的概念.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技术 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制作过程.HE染色法、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 透射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组织化学术、免疫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图像分析术、组织培养术、组织工程. 3.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上皮组织 概述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分布与功能.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概念和一般结构. 1.被覆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各种被覆上皮的光镜下形态结构和功能.内皮、间皮的概念.

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连接、缝隙连接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复合体的概念;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的结构和功能. 2.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的来源,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概念.全浆分泌、顶浆分泌、局浆分泌的形式.浆液性细胞、粘液性细胞的结构、分布、分泌方式和功能.含氮类分泌细胞、类固醇分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单细胞腺、多细胞腺的概念、多细胞腺的组成特点. 3.上皮组织的更新再生. 第三章结缔组织 概念 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功能及起源. 1. 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光镜结构,纤维和基质的形成过程;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吞噬功能;浆细胞的来源、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肥大细胞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脂肪细胞光镜结构及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理化特性和染色特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知识点总结

组胚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间皮(end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 平上皮。 2.内皮(mesothelium):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 上皮。 3.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 微细指状突起。功能: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扩大细胞的吸收面积。 4.纤毛(cilium):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较长突 起,并具有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5.连接复合体(junctional complex):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 缝隙连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时则称为连接复合体。 6.缝隙连接(了解):呈斑状,位于柱状上皮深部。功能:可供细胞 相互间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7.质膜内褶(了解):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 的许多内褶。内褶与细胞基底面垂直,光镜下称为基底纵纹。电镜下,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线粒体。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8.组织液:是指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到基质中的液体。 9.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在软骨组织中部,由同一个幼稚 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一群软骨细胞,通常为2~8个,称同源细胞群。 10.骨单位(osteon):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以中央管为中心,同 心圆状排列的数十层骨板组成,是长骨骨干内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11.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的测定结果。 12.骨髓象:临床上将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即观察各系血细胞在 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分类计数,称为骨髓象。 13.闰盘(intercalated disc):连接心肌纤维的结构。光镜下为深染的 粗线,电镜下,横向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向有缝隙连接。 14.肌节(sarcomere):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 I 带+A带+1/2 I带组成。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5.横小管:或称T小管,是肌质向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行 与纤维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 16.三联体(triad):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三联体。 17.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在神经细胞内的丝状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章绪论 1、掌握嗜酸性、嗜碱性、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等概念。 1、嗜碱性:细胞和组织的酸性物质或结构与碱性染料(如苏木精)亲合力强,称嗜碱性。 2、嗜酸性:碱性物质或结构与酸性染料(如伊红)亲合力强,称嗜酸性。 3、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被重金属浸染呈黑色的结构,称电子密度高;反之,浅染的部分称电子密度低。 第二章上皮组织 1、掌握各种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分类与功能。 2、掌握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分类: 被覆上皮:覆于体表和衬于有腔器官的腔面。 腺上皮:分泌功能为主。 一、被覆上皮 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1、单层扁平上皮:表面看: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边缘呈 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 垂直切面看:细胞核呈扁平形,胞质很薄,含核部分略厚。 特点:细胞游离面湿润光滑,便于液体流动及内脏运动。 名词解释: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单层立方上皮:表面看:每个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 切面看:细胞呈立方形,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特点:具分泌、吸收等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切面看:细胞呈柱状,细胞核长圆形,多位于近基底部。 功能:吸收、分泌。

杯状细胞(又称粘原颗粒):散在柱状细胞间,形似高脚酒杯,颗粒中 含粘蛋白。有滑润上皮及保护上皮的作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杯状细胞组成,基底端均附 于基膜上。 5、复层扁平上皮:近基膜:为一层为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具分裂能力,补充表层脱落细 胞。 中间:数层多边形细胞, 浅层:几层扁平细胞,最表层退化,不断脱落。 6、变移上皮:表层:呈大立方形,胞质丰富,有的双核; 中层:为多边形、倒梨形; 基底:矮柱状或立方形。 膀胱缩小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较多, 膀胱扩张时,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减少。 7、复层柱状上皮:深部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浅部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柱状细胞。 二、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游离面:微绒毛、纤毛 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基地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 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膜和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内为纵行微丝。它们构成光 镜下的纹状缘或刷状缘。具活跃吸收功能的上皮细胞有许多较长的微绒毛,如 小肠上皮细胞。作用是增加功能表面。 2、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膜和胞质伸出的较粗长的能摆动的指状突起。内为9+2微管结 构。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生殖道等腔面。与清洁呼吸道及生殖细胞运行有关。 3、紧密连接(闭锁小带):为点状连接。屏障作用,阻止大分子进入;机械性连接。 4、中间连接(粘着小带):内有中等点子密度的丝状物连接相邻细胞的膜。常见于心肌细 胞(闰盘)、上皮细胞间。粘着作用,保持细胞形态,传递细胞 收缩力。 5、桥粒:为斑状连接。其中有低密度的丝状物,间隙中央有一条与细胞膜平行而致密的中 间线,由丝状物质交织而成。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袢状返 回胞质,起支持、固定作用。 6、缝隙连接:内有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由6个杆状的连接蛋白分子围成。存在于心肌 平滑肌和神经细胞间。 以上四种连接,一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挨在一起称为连接复合体。 7、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和深层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包括基板(靠近上皮) 和网板(与结缔组织相连)二层。具有支持、连接、物质交换、引导上皮移动等 功能。基板主要成分有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和硫酸肝素蛋白。 8、半桥粒:为桥粒一半的结构,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第三章结缔组织 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成纤维细胞: 光镜:扁平,多突,呈星状;核大,卵圆,浅染,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弱嗜碱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

第二章上皮组织 1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细胞成分排列密集,细胞外基质少。 有极性。 有神经末梢,无血管,淋巴管的分布。 相邻细胞间常形成特化的连结结构 2根据功能分,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被覆上皮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 3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根据其构成细胞的层数和细胞在垂直切面上的形态进行分类和命名。4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 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 其他:肺泡,肾小囊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等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子宫,胆囊等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 角化的:皮肤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 变移上皮: 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5纤毛与微绒毛的异同

共同点:均为细胞膜与细胞质形成的突起 不同点:微绒毛纤毛 大小细小粗大 结构微丝微管 功能扩大表面积运动 分布小肠(纹状缘)呼吸管道 肾小管(刷状缘) 5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其功能主要是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质通过。 6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7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8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9复层扁平上皮:表层细胞是扁平鳞片状,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的作用,受损伤后具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10复层柱状上皮:由数层细胞组成,浅部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矮柱状细胞。 11变移上皮:分布于排尿管道,可分为表层细胞,中间细胞,基底细胞。变移上皮的特点是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和扩张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 一、组织学基础知识 1. 组织学的定义:组织学是研究动植物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2. 组织的定义:由一定类型的细胞和其外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 3. 组织学的分类:包括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4.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常规组织学染色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二、胚胎学基础知识 1. 胚胎学的定义: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到胚胎成熟的发育过程的学科。 2. 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为胚胎。 3. 胚胎发育的阶段:包括受精、分裂、囊胚形成、胚胎形成等阶段。 4. 胚胎发育的调控:包括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等过程。 5. 胚胎发育的异常:包括胚胎畸形、胚胎停止发育等异常情况。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关系 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联系:组织学研究的是成体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而胚胎学研究的是胚胎发育的过程,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

学的基础。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例如,组织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胚胎学的研究有助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四、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概念 1.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覆盖和保护作用。 2. 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组成的组织,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 3. 肌肉组织:由肌纤维构成的组织,具有收缩和运动作用。 4.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传递和调节神经信号的作用。 5. 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初级胚胎。 6. 分裂: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不断分裂和增殖过程。 7. 囊胚:受精卵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囊状结构。 8. 胚胎形成:囊胚进一步发育,形成具有器官结构的胚胎。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进展 1. 组织工程学:利用细胞和生物支架等材料重建组织和器官的方法,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新途径。 2. 干细胞研究:通过对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研究,探索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应用潜力。 3. 胚胎干细胞研究: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用于治疗某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重点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造血干细胞最早来源于卵黄囊胚外中胚层内的血岛 关于原始心血管系统: 为内皮性血管网 左右对称 最早形成2条心管 是胚胎最早执行功能的系统 心动脉端通过动脉囊与弓动脉相连 心脏最早发生于胚盘头端、口咽膜前方的脏壁中胚层 心管发生过程: 围绕心腔腹侧的生心索形成一对并列的心管 心管逐渐转到前肠腹侧、口咽膜尾端 围心腔由心管的腹侧转到背侧 左右心管逐渐融合成一条心管 分隔左右心室的结构为左右心球嵴、心内膜垫、心底璧心肌组织 关于心房分隔: 原发隔与心内膜之间形成原发孔 原发隔顶部吸收出现继发孔 第五周末,心房顶部、原发隔右侧长处继发隔 继发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留有卵圆孔,出生后逐渐关闭 胚胎期血液可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 胎儿出生后血循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血循环中断和肺开始呼吸 胎儿出生后血循环变化为: 脐静脉闭锁,右心房压力下降 肺循环建立,左心房压力上升 肺循环建立,动脉导管闭锁 卵圆孔关闭 静脉导管闭锁 左、右心球嵴与心内膜垫三者融合异常可致室间隔膜部缺损 出生后卵圆孔功能性关闭的原因是胎盘血循环中断和肺开始呼吸 法洛四联症胚胎学发生原因:主动脉隔偏位 卵圆孔未闭锁的原因:原发隔过度吸收、卵圆孔瓣上有穿孔、左、右心球嵴未融合胎儿血循环特点: 肝内有静脉导管 有动脉导管 有脐动静脉 有卵圆孔分流 关于心外形建立: 直的心管上膨大和缩窄相间出现 心动脉端从腹侧向尾端移位 心静脉端从背侧向头端移动 原始心房从两端膨出 直心管心室形成左心室

分割原始心室的成分包括:心肌组织、心球嵴、心内膜垫组织 分割房室管的结构是背、腹侧心内膜垫 分隔原始心房的结构是原发隔、继发隔和心内膜垫 分割心球动脉干的结构是心球嵴、动脉干嵴 主动脉隔偏位导致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隔未发生可致永存动脉干 主动脉隔直行可导致主动脉错位 出生后动脉导管管壁肌组织不能收缩可致动脉导管未闭 心血管系统源自中胚层 原始右心室源自心球近侧端 永久右心房光滑部源自静脉窦右角 永久左心房光滑部源自肺静脉及其属支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泌尿和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共同起源于间介中胚层 来自于间介中胚层的是:生肾索、尿生殖嵴,中肾嵴、生殖腺嵴 关于中肾发生: 中肾小管发生于生肾索 由中肾小管和中肾管构成 肾小囊和毛细血管共同构成肾小体 中肾管由前肾管演化而来 关于后肾发生: 生后肾原基源自尾端生肾索 集合小管、肾盏、肾盂均来自于输尿管芽 输尿管芽起自中肾管尾端近泄殖腔处 肾小管来自生后肾原基 输尿管分化来的结构为集合小管、肾盏、肾盂、输尿管 生肾后原基分化形成肾小管 膀胱和尿道主要由尿生殖窦分化而来 脐尿瘘由脐尿管未闭锁导致 原始生殖细胞源自卵黄囊的胚外内胚层 性腺向睾丸分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睾丸决定因子 有关睾丸发生: 初级性索演化成生精小管 生精小管的支持细胞由初级性索演化成而来 生精小管之间的间充质分化为睾丸间质和白膜 睾丸在引带作用下沿腹股沟逐渐下降至阴囊内 有关卵巢发生: 原始卵泡由次级性索断裂形成 初级性索退化,被血管和基质取代形成卵巢髓质 卵泡细胞由次级性索细胞分化而来 卵原细胞有原始生殖细胞分化而来 由中肾管演化而来:附睾管、射精管、输精管、精囊腺 中肾旁管分化为子宫、输卵管、阴道穹窿部、输卵管伞端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结

组织学 第一章:组织学诸论 1.组织学经典的标本处理技术:石蜡切片术 2.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法)。苏木素为蓝紫色,能被染成蓝紫色则称为嗜碱性;伊红为红色,能被染成红色则称为嗜酸性。 3.异染性: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不显蓝色而显其它颜色,如紫红色等。 4.PAS检测多糖或蛋白聚糖 第二章:细胞 1.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1)线粒体:通过生物氧化产生ATP,供给细胞的生命活动 (2)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3)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 (4)溶酶体:清除细胞内的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残余物 2.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 第三章:上皮组织 1.被覆上皮的主要分类 2.上皮细胞的特殊组织 (1)游离面: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微细指状突起;扩大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增加了细胞的吸收能力。 纤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表面伸出能节律性摆动的细长突起,光镜下可见;方向性节律性摆动 (2)侧面:紧密连接(闭锁小带),中间连接(黏着小带),桥粒(黏着斑),缝隙链接 连接复合体:以上四种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为连接复合体(回答时需写上四种连接) (3)基底面: 基膜;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的内褶,内褶中含有较多纵行排列的线粒体,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迅速转运;半桥粒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 1.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2.疏松结缔组织中四种细胞: (1)成纤维细胞:LM: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EM:胞质内丰富的糙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功能,其分泌物构成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和无定形基质,分泌生长因子。该细胞处于功能静止时称纤维细胞 (2)巨噬细胞:LM:细胞形态多样,核小,卵圆形或肾形,着色浅,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EM:细胞表面有许多的不规则皱褶,微绒毛,球形隆起,胞质内含有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残余体以及数量不等的糙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功能:吞噬作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功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白细胞介素1) (3)浆细胞:LM: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呈块状,在核被膜下呈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可见一浅染区;EM: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糙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4)肥大细胞:LM:细胞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EM:胞质内充满异染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内含有白三烯;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3.基质:由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形胶状物质,无色透明,具有一定的黏性,细胞和纤维成分埋于其中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高频考点整理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绪论 1。H—E染色的基本原理: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与嗜碱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与.嗜酸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粉红色。 2。组织:是由形态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群体结构,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 第二章:上皮组织 1.上皮的特点、分类 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②具有明显的极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 2。各类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3.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4.上皮的特殊结构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名解) 纤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较大突起.(名解) 5。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填空) 第三章:结缔组织 1。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血液、淋巴、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3.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功能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 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银染法)(选择)

第五章:血液 1、血细胞各组分正常值: 红细胞: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网织红细胞 0。5%—1.5% 血红蛋白:男120—150g/L,女110-140g/L 白细胞:(4.0-10)*10、9/L 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粒细胞:0—1。0% 单核细胞:3-8% 淋巴细胞:20-30% 血小板:(100—300)*10、9/L 2红细胞无核,利于细胞内外气体交换。 3、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 4、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暗带(A)中央有一条浅色的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 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单选) 5、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肌节依次排列构成胶原纤维,它是胶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名解)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Plasma cell(浆细胞)见于消化管和呼吸道固有膜的结缔组织内。细胞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核圆但偏向于细胞一侧,染色质粗,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成车轮状。胞质呈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核旁有大量高尔基复合体。具有合成、贮存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Fibroblast(成纤维细胞)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细胞扁平,多突起。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含有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合成和分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构成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弹性蛋白,构成弹性纤维;蛋白多糖和纤维粘连蛋白,构成基质。Collagenous fiber(胶原纤维)又名白纤维,主要化学成分是Ⅰ型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纤维的一种。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排列成束。电镜下,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既有韧性又有弹性,使器官与组织抵抗外来牵引力。 Molecular sieve(分子筛) 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蛋白多糖以透明质酸为中心,形成一种稳定的蛋白多糖聚合体。蛋白多糖聚合体曲折盘绕,形成多微孔的筛状结构。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 Dense connective tissue(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成分为纤维的固有结缔组织,支持和连接为其主要功能。①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和腱膜。②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见于真皮、硬脑膜、巩膜及许多器官的被

膜等。③弹性组织是以弹性纤维为主要的致密结缔组织。 Nissl body(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嗜碱性小块或颗粒,体积较大神经元的尼氏体较发达,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蓝色斑块电镜下,尼氏体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尼氏体分布在胞体和树突内,轴突内无。 Neurofibril(神经原纤维)是神经元胞质内的细丝状结构。电镜下,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和微管组成,故它是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结构。神经丝和微管还与胞质内的物质运输有关,在轴突输送中起重要作用。 Blood 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 包括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连续的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膜。参与固有免疫的内部屏障之一,能阻挡病原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由循环进入脑组织和脑室机体,它们构成血-脑屏障控制血浆各种溶质选择的通透性。 Myelin sheath(髓鞘) 是一层脂肪组织,主要成分为髓磷脂,由施万细胞的包膜构成。电镜下,呈明暗相间的板层状,包裹在某些神经元的轴突外,具有绝缘作用并提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保护轴突。 Ranvier node(郎飞结) 周围神经系统的施万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包裹轴突形成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髓鞘呈节段状,相邻两节段间无髓鞘的狭窄部称郎飞结,此处轴突裸露。 Motor end plate(运动终板) 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行程单效应器,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抵达所支配的骨骼肌时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膨大,与一条骨骼肌纤维接触,形成化学突触连接,连接处呈椭圆形板状膨大。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 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2.基本组织包含: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上皮组织:简称上皮,由大量形态规则,排列密集的上皮组织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4.根据功能.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5.上皮细胞具有极性,常其在游离面,侧面和基底面形成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化结构。 6.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含有:微绒毛,纤毛。 7.上皮细胞的侧面:紧密连接(又称封闭连接),黏着小带,桥粒(又称黏着班)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着重看紧密连接】 8.上皮细胞的基点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 9.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 贮存营养,物质造输等多种功能 10.疏松结缔组织细胞及功能 ①成纤维细胞: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调节各种细胞的增殖与功能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抗原呈递作用,分泌功能,参与免疫应答③浆细胞:免疫作用,合成并分泌抗体④肥大细胞:杀菌作用⑤脂肪细胞:合成、储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⑥未分化充质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的修复⑦白细胞:行使免疫防御功能 11.纤维含有胶原纤维,弹性纤准,网状纤维 12. 软骨类型: ①透明软骨:纤维成分主要由Ⅱ型胶原蛋自组成的胶原原纤维②弹性软骨:纤维成分是弹性纤维③纤维软骨: 纤维或分是胶原纤维 13.骨的发生方式: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 14.:骺线:至17~20岁的青少年,骺线的软骨细胞停止分裂,骺软骨逐渐完全被骨组织取代,在长骨的骨干和骨骺的骨组织连接融合形成薄层密质骨,在纵断面上为线性痕迹、称骺线。骺线形成意味着骨不断继续纵向生长。 15.静置或离心沉淀后血液可分出三层: 上层为淡黄色的血浆,下层为红细胞. 中间的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因此血液是由红细胞,血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16.正常成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男性为120~ 150g/L,女性为110~140g/L. 17.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细胞 18.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最少 19.血小板是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细胞 20.肌组织按结构和功能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21.横纹肌:骨骼肌、心肌因有横纹属横纹肌 22.随意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属随意肌 23.不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 24.肌节: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25.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 26.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27.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28.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 29.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在此部位将兴奋从肌膜传递到肌质网膜 30.肌质中的Ca2+泵入肌质网内贮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