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神经科学笔记

神经科学笔记

神经科学笔记

神经系统的组织胚胎学

一、概述:

神经细胞:数量少,体积大;是结构和功能单位;能够感受刺激、整合信

息和传导冲动

1.神经组织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多、体积小,具有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的作用。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和神经节。

3.神经系统的共同结构:皮质(灰质)和髓质(白质)

皮质:神经元胞体和神经胶质细胞集中处。

髓质: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

4.不同的部位皮质和髓质的分布不同:

大脑半球和小脑的灰质大部分处于浅表,称皮质,皮质深面为白质。

脊髓的灰质位于中央,被白质包围。

脑干和间脑的灰质是散在的,称神经核。

5.神经系统具有反射、联系、整合等复杂的功能,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做出迅速反应,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

二、大脑皮质:

1.不同的脑回区大脑皮质厚度不同,在1.5~4cm之间。由排列有序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两者比例约为1:9。

2.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类型:

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都是多极神经元,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椎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三大类。

3.神经元分布特点:

分层分布:不同区域神经元细胞类型不同。

垂直的纵向排列——垂直柱(可能为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4.椎体细胞:

功能:皮质内的主要传出神经元,轴突组成投射纤维。

分类:大、中、小3型。巨大的,称为贝兹细胞(Betz cell)。

形态:胞体呈锥形,顶端发出一条较粗的主树突,胞体还向四周发出一些水平走向的树突。胞体底部发出一条细长轴突,长短不一。

5.颗粒细胞:

形态:胞体较小,呈颗粒状。轴突短,为大脑皮质的中间神经元。

功能:颗粒细胞数量最多,大多为大脑皮质里面的中间神经元,构成皮质内信息传递的复杂微环路。

亚型:星形细胞、水平细胞、篮状细胞、上行轴突细胞等。

6.轴突细胞:

形态:数量较少,大小不一,可与锥体细胞形成突触。

功能:轴突伸入到白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

7.大脑皮质的分层:

分层主要细胞类型其他

分子层水平细胞、星形细胞与皮质表面平行的神经纤维外颗粒层星形细胞小型椎体细胞

外锥体细胞层中、小型椎体细胞星形细胞

内颗粒层星形细胞

内锥体细胞层中型和大型锥体细胞

多型细胞层梭形细胞锥体细胞、颗粒细胞

在中央前回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有巨大Betz细胞,其顶树突伸到分子层,轴突下行到脑干和脊髓。

8.大脑皮质的神经元联系

大脑皮质的1~4层主要接收传入冲动,投射纤维主要主要起自第五层的锥体细胞和第六层的大梭形细胞,下行至脑干及脊髓。大脑皮质的第2、3、4层细胞主要与各层细胞相互,构成复杂的神经微环路,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和贮存。

三、小脑皮层:

小脑表面有许多平行的横沟,把小脑分隔成许多小叶片。每一叶片表面是一层灰质,即小脑皮质,皮质下为白质(又叫髓质)。小脑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

1.小脑皮质的神经元和分层:

小脑皮质内的神经元有星形细胞、篮状细胞、浦肯野细胞(梨状细胞)、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五种。由表及里分为三层: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

2.小脑皮质的三层结构:

分子层:较厚,星形细胞(浅层),篮状细胞(深层)。

浦肯野细胞层:一层浦肯野细胞胞体。

颗粒层:大量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

3.浦肯野细胞是小脑皮质中最大的神经元。胞体呈梨形,从顶端发出2~3条粗的主树突伸向分子层,树突的分支繁多,呈薄扇形状。轴突自胞体底部发出。

4.颗粒细胞很小,有4~5个短树突,末端分支如爪状。轴突上行进入分子层呈“T”形分支,与小脑叶片长轴平行,称平行纤维(parallel fiber)。

5.高尔基细胞较大,与颗粒细胞形成突触。

6.小脑皮质的神经元联系:

小脑皮质的传入纤维有三种:攀援纤维、苔藓纤维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前两者是兴奋性纤维,后者是抑制性纤维。

延髓的下橄榄核——攀援纤维——小脑皮质中攀附在浦肯野细胞的树突上形成突触——浦肯野细胞兴奋。

脊髓和脑干的核群——苔藓纤维——皮质中纤维末端分支呈苔藓状——与颗粒细胞的树突、高尔基细胞的轴突或近端树突形成复杂的的突触群(小脑小球)——颗粒细胞兴奋。脑干的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浦肯野细胞(受到抑制)——轴突组成传出纤维——小脑白质内的神经核。

攀援纤维的侧支及颗粒细胞的平行纤维与其他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浦肯野细胞形成突触——抑制浦肯野细胞。

苔藓纤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浦肯野细胞受到抑制。

四、脊髓灰质:

1.灰质位于中央,蝴蝶形,分前角、后角和侧角(胸腰段)。白质位于四周,由神经纤维束(tracts)构成,多数为有髓神经纤维。

2.灰质前角:躯体运动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分为三类:

α神经元,直径25μm,轴突较粗,分布到骨骼肌(梭外肌),释放乙酰胆碱;

γ神经元,直径15~25μm,轴突较细,支配梭内肌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小神经元,短轴突,其轴突与α神经元的胞体形成突触,通过释放甘氨酸抑制α神经元的活动,也称闰绍细胞。

3.侧角神经元:内脏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

为交感神经系统的节前神经元,其轴突(节前纤维)终止于交感神经节(节后神经元),与节细胞建立突触。

4.后脚神经元:称束细胞或投射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主要接收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传入的神经冲动,其轴突(在白质)内形成各种上行纤维束到脑干、小脑和丘脑。

5.脊髓灰质中还有一部分中间神经元。脊髓白质中多为有髓神经纤维。

五、神经节:

1.神经节分为脑脊神经节和自主神经节。脑脊神经节又分为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

2.脑脊神经节:外包结缔组织被膜,内有神经节细胞(假单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卫星细胞,还有平行排列的神经纤维束(有髓神经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

脑脊神经节属感觉神经节,节内含有许多假单极神经元,突起少。胞质内的尼氏体细小分散,呈泥沙状。从胞体发出中枢突和周围突,周围突末梢形成感觉神经末梢。。节细胞胞体周围有一层扁平或立方状的卫星细胞包裹,节内神经纤维大多为有髓神经纤维。

3.自主神经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节细胞属多极的运动神经元;胞质内的尼氏体呈颗粒状均匀分布;卫星细胞数量较少,不完全地包裹节细胞胞体。节内的神经纤维多为无髓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或前方(分为主节细胞和小强荧光细胞),复交感神经节位于器官附近或器官内。

六、脑脊膜、脉络丛和脑脊液:

1.脑脊膜是包在脑和脊髓外面的结缔组织膜,由外向内包括硬膜、蛛网膜和软膜3层。

2.硬膜:致密结缔组织,内表面有一层间皮。其下为硬膜下隙(狭窄)。

蛛网膜:薄层结缔组织。富含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其下为蛛网膜下隙(较宽大的腔隙,内含脑脊液)。

软膜:薄层结缔组织,富含血管,供应脑和脊髓。

3.脉络丛:富含血管的软膜与室管膜(脉络从上皮)直接相贴并突入脑室而成。室管膜又称脉络丛上皮。

分布:第III、IV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

结构:一层立方或矮柱形细胞,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含丰富血管和巨噬细胞。

功能:分泌脑脊液。

4.脑脊液(CFS):充满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和血管周隙。

来源:脉络丛上皮。

成分:无色透明的液体,蛋白质含量低,有较高浓度的Na+、K+和Cl-

功能:营养和保护脑与脊髓的作用。

5.脑脊液循环:脉络丛上皮不断分泌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蛛网膜突入颅静脉窦内的绒毛状突起)不断回流入血液。

七、脑屏障:

1.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神经元正常功能活动的保证,这依赖于血液、脑脊液与脑组织间物质交换的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不同的屏障结构:

血脑屏障(BBB);血-脑脊液屏障(BLB);脑脊液-脑屏障(LBB)

2.血脑屏障(BBB):

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板足)构成。能够阻止多种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可顺利通过,是一道重要的防卫屏障。

3.血-脑脊液屏障(BLB):

在血液和脑脊液(脉络丛)之间的屏障结构,由脉络丛上皮和有孔毛细血管共同构成。该屏障能选择性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脑脊液而保持脑脊液成分相对稳定。

4.脑脊液-脑屏障(LBB):

存在于脑脊液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层屏障结构,由脑表面的软膜或脑室的室管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构成。室管膜上皮细胞间除某些特殊区(如脉络丛)外,一般无紧密连接,但其通透性、分泌功能和物质转运活动有一定选择性。

思考题: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类型及分布特点。

答:神经元的类型为椎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其分布特点是:分层分布、垂直的纵向排列(垂直柱)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生理)

1.神经纤维的作用:功能性作用(传导动作电位);营养性作用(末梢释放营

养因子);运输作用(轴浆运输)

2.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特点:完整性(结构、功能);绝缘性;双向性(整体

活动中神经冲动传导呈单向性);相对不疲劳性

3.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不形成化学性突触,

但普遍存在缝隙连接;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终身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4.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修复和再生;免疫应答;

形成髓鞘和屏障的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参与某些活性物质的代谢

6.经典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兴奋的总和;突触延搁(Synaptic

delay);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7.电突触:突触前后成分距离近,胞质相通,缝隙连接,以离子流为传递媒

介,双向传递,无突触延搁

化学突触:突触前后成分距离远,胞质不相通,由突触小泡、激活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组成,以神经递质为传递媒介,单向传递,有突触延搁

8.

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由神经元合成,也作用于特定受体,但不在神经元间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的一类化学物质

9.经典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及兴奋传递过程

;绝缘性;双向性(整体活动中神经冲动传导呈单向性);相对不疲劳性

经典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兴奋的总和;突触延搁(Synaptic delay);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1.乙酰胆碱药理学作用:

M样症状:瞳孔缩小,调节痉挛(环状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唾液);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排便不止);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心血管系统出现四负效应(负性肌力、负性传导、收缩力下降、心率减慢)

Nm型受体:分布于骨骼肌运动终板,骨骼肌收缩→肌震颤、肌无力

Nn受体:分布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兴奋与M样症状一致,交感兴奋心收缩力加强,血压上升

2.去甲肾上腺素药理学作用:

3.多巴胺的合成:酪氨酸(Tyrosine)→【酪氨酸羟化酶】→多巴(DOPA)→【多巴脱羧酶】→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的酶解:单胺氧化酶(MAO):MAO-A,MAO-B;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

多巴胺的投射通路:①黒质-纹状体通路:调节锥体外系运动功能D1、D2受体群;

②结节-漏斗通路: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D2受体;

③中脑-皮层通路:调控认知、思想、感觉、推理能力D2受体群;

④中脑-边缘系统通路:调控情绪反应D2受体群(D2、D3、D4)

4.γ-氨基丁酸受体分型:GABA A、GABA B、GABA C

GABA A受体是一种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被GABA激动,通过开启Cl-通道产生突触后抑制。

5.抑制神经元释放递质的作用效果:

精神动力学

一、概论:

1.理解我们行为的相关理论有:发展的理论;精神动力学;认知行为学;家庭和系统学;

神经生物学。

二、经典精神动力学理论:

1.心理动力学模型:患者躺着、医师在患者后方坐着;经典的为患者与医师以60°或120°

角坐着交谈。

2.心理治疗的错误观念:治疗大部分时间是沉默;治疗突破发生在记忆恢复后的戏剧性情

感爆发;理论的主要中心是性;对治疗师的所有反应是扭曲的;治疗是漫长而无用的;

治疗师是一个黑屏,他从来不表达关于病人所说的判断。

3.精神动力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大部分精神活动是无意识的;童年的经历加遗传因素塑造

了成年;症状和行为被无意识所决定,具有多重功能;治疗师协助病人在追求一个意义上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4.心理定位模型: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前意识Preconscious:有用的、意识可以接收的愿望和冲动在这里被选择、加工,然后释放到意识层面。

潜意识Unconscious 是原始愿望和冲动的存储仓库。

5.弗洛伊德早期理论:

6.结构和定位模式:

见右图。

结构模式中几个重要的概

念:

自我ego:是心理调节、适应的执

行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意识层面的自我: 决定制作, 感知

整合, 计算等。

无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缓冲本我的冲突。

本我id:包含以躯体为基础的愿望和冲动,遵循“快乐原则”,完全是无意识的,被无意识的自我和超我控制。

超我:代表道德的要求和限制。

7.发展的观念:童年经历决定成年;遗传决定气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三、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

力比多(libido)的发展,Libido是一种非特异的、以躯体满足为目的的感官驱力,在不同阶段会集中在某些特别的躯体区域:

1.口欲期:

对奶水有欲望,母乳喂养好。若此期发育不好,长大后紧张时易把手放到嘴里。

2.肛欲期

有排便排尿感觉,表示其控制力。若此期发育不好,则以后会发展为强迫症。

3.性蕾期3岁

开始发现自己与异性同龄人之间的不同。若此期发育不好,则以后与异性之间的交往会出现障碍。

4.俄狄浦斯情结3~5岁

会对异性家长有明显的亲和力。若此期发育不好,则以后会有典型的恋父恋母情结。

5.潜伏期学龄前的儿童libido升华导致社交、智力及其它能力发展

6.青春期把性的依恋从家庭转移到外面世界

7.生殖器期:产生性冲动。

四、后弗洛伊德理论:

1.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更强调环境的影响。

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展过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

此理论探讨的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如何影响个体的精神结构以及个体如何成长起来。

将人格发展的重心从俄底普斯情结转移到从出生到3岁的俄底普斯前期的冲突之上2.自体心理学:自体及自体客体

3.亲附理论:

儿童早年与母亲的关系不仅影响到儿童当时的行为,而且对其成年后的行为模式及人际交往都有影响。

2.移情:

移情是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产生的冲动与幻想的翻版;它们的倾向是将早期的某些对象以医生其人进行了替换,它是过去情感的重现却又指向现在

最近的观念强调:它是治疗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治疗过程中病人对治疗者行为产生的反应。

3.反移情:

反移情被看作治疗师对病人移情情感的反应

最近的观念:治疗者对治疗过程和病人活动情绪的、生理的和认知的反应

4.心理(精神)决定论:

认为所有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都是由早期经验决定的,强调你的个性是父母种下的因。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童年的经验,造就了今日的你。

症状具备一些功能及解决许多问题。 认为人的行为变化除环境与生理因素外,是由某些心理因素决定性的。 5. 病人独特的主观性: 由于冲突、焦虑、防御我们不能完全理解我们自己 是虚假的自我 真实的自我要求我们理解自己自欺欺人的行为、不道德的幻想、害怕、愿望等等
五、 防御机制:
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 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1. 防御机制的意义: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
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 胜挫折。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 心理疾病。 2. 防御机制的分类: 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否认、幻想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分裂、投射、分离。 成人神经症——合理化、压抑、理智化 成熟的防御机制——抑制、升华、幽默。 3. 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幻想: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 经历的满足。 幻觉:看到或听到并不存在的东西或声音。 4.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常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 投射认同:在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 应的人及行为模式。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 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 分离:用于描述人格分离成几个部分,临床上说得多重人格;物神崇拜者的自我分离; 描述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的反射性自我觉察;用于发展与防御过程。 理想化:当事人往往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与物作了过高的评价。 付诸行动:无意识的冲动行为。 躯体化:将情感冲突转移为躯体不适。 退行: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5. 神经症型防御机制: 认同: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 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 转移:把不能接受的情感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 (boss gets angry at man, man kicks dog) 隔离: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以避免由此引起的焦虑与不按。通 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都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什么。 理智化:指在体验、评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不带相应的情感色彩,从而避免了 由冲突引起的焦虑。

合理化:对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进行辩解。(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 潜抑:不被意识接受的思想或情感从意识中排除出去。 反向形成:不能接受的情感通过完全相反的方式表达——非常非常好的好人(其实不一 定是个好人)。 6. 成熟的防御机制: 幽默: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压抑:有意识地去回避部分情感或冲动 升华: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 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一、 应激原:凡能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1. 外界环境因素: a) 机械性损伤——外力作用,引起的损伤 b) 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等 c) 物理性因素——环境温度、气压过低、电离辐射等 d) 生物性因素——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2. 机体内在因素:即躯体性因素,自稳态的变动。 自稳态的失调是一类重要的应激原如剧痛、饥饿、大失血、血液成分改变、心功能降低、 缺氧、高热、器官功能紊乱等。
3. 心理与社会环境因素: 人类的心理因素(精神性因素——各种强列的精神刺激、恐惧、过度兴奋等),可引起 良性应激或病理性应激。
二、 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全身适应性综合征
由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产生,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成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GAS),可分为以下三期:动员期、抵抗期和帅借期。 1. 动员期(警觉期):
a) 应激作用后迅速出现 b) 机体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 c) 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d) 动员期机体处于临战状态 e) 处于最佳动员状态,有利于战斗或逃避 休克时相:神经抑制、体温降低、血压下降、肌肉松弛、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胃肠粘 膜溃疡、组织分解代谢增强、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 抗休克时相:肾上腺活动加强、皮质肥大、血压上升、循环量增加、 血糖升高、嗜中性粒 细胞增多,机体处于紧急动员状态,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骨骼 肌的血流量增加。 2. 抵抗期: a) 动员期的各种适应能力的延续 b) 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的动员期反应逐步消退 c) 表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适应性反应 d) 如机体代谢率↑、炎症、免疫反应↓,胸腺、淋巴组织缩小——机体表现出适应能
力、抵抗力(抵抗该应激原)↑;同时防御贮备能力消耗,对其它应激原的抵抗力 ↓。

3. 衰竭期: a) 持续有害(或过强)的刺激将机体的抵抗力消耗 b) 动员期的症状再次出现 c) 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 d) 但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下降 e) 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 f) 应激反应的负效应陆续出现 g) 与应激相关的疾病、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死亡都可在此期出现
认知神经解剖学基础
1. 初级感觉皮质: (1)初级视觉皮质:矩状沟。不同视野有精确的空间定位;由前向后,上下颠倒; 病变影响视觉分辨 (2)初级听觉皮质:颞横回.音调有关的音位图,病变妨碍音调和音高的识别(双耳) (3)初级躯体感觉皮质:中央后回,感受对侧身体的感觉,受损影响两点间的识 别和触觉定位但触觉、疼痛、温度识别保留
2. 初级联合皮质: (1)视觉初级联合皮质:颞下回。背侧:运动知觉、空间定位。腹侧:颜色知觉、 形状知觉 (2)听觉初级联合皮质:颞上回。说话的声音和语言 (3)初级感觉联合皮质:缘上回。协调拿某东西的躯体感觉。 (4)外侧顶颞叶多式联合皮质:外部空间——初级皮质(感觉与运动)——初级 联合皮质——高级多模式联合皮质——边缘皮质和边缘系统——下丘脑和内环境。
(5)运动联合皮质:中央前回。运动前皮层,其损伤不影响力量,但影响运 动功能的某些方面(运动计划、运动功能的发起、多步骤的运动方案)。
3. 记忆相关的网络: Papez 环(边缘系统环路)
4. 海马的主要功能:学习和记忆(短期)。海马的重要作用是将经历的事件形 成新的记忆 (情景记忆);而且难以搜索过去的记忆 (逆行性失忆症);一些情况下 相对久远一些的记忆能够维持下来,可能海马将巩固以后的记忆转入了脑的其它的 部位。 海马受损:无法形成新的记忆,逆行性遗忘——阿尔兹海默病

5. 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可以有意识的、口头记得的信息。分为事实和情景。 非陈述性记忆(一种程序性学习)不涉及自觉回忆,分为原始记忆、简单的经 典条件反射以及不想关的学习。 6. 与执行功能/举动相关的额叶网络系统: 执行功能/态度:完成复杂的目标导向行为,适应环境的变动和要求时必要的 功能。主要监测、控制以及调控人的一些行为——发起思考和行动(计划、组织、 形成顺序、输出),发起后控制作用(抑制、转换)。 (1)眶额叶皮质——脱抑制性综合征:冲动,社会脱抑制,情绪不稳,不恰当的 情感,获得性反社会特点,刺激引发反应,自知力和判断力差。 (2)背外侧皮质——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行为的计划、监控、灵活性障碍,刻 板、不灵活行为,对错误自我监控缺乏,对行为的转换和预知存在问题,环境依赖 性。 (3)中央皮质部位——情感平淡-运动不能综合征:冷漠,行为迟钝倾向,主动性、 自发性、反应性差 7. 神经心理的一些检查方法:康斯威辛卡片分类测验等。 8. 外侧沟周区语言网络——失语 brocas44、45 区,主要是句法、音节中心,控制语言的流利程度。 Braocas22 区,主要是语句、语义中心,控制语言的理解。 他们之间以弓状束及其他外侧沟连接,该区域主要负责命名。 9. 失语的分类【流利、理解、重复】: 全面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可重复)、布罗卡氏失语(可理解)、运动性失语(可理 解可重复)、韦尼克氏失语(可流利),感觉性失语(不理解)、传导性失语(可流 利可重复)、执行性失语(可流利可理解)、命名性失语(可流利可理解可重复)。 10. 视觉空间网络: 由于视神经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因此左侧受损导致右侧出现视觉问题。特 殊地,左侧受损会导致与内部详细设计相关的一些问题;而右侧受损会导致格式塔 设计障碍与设计结构异常或突破边界。如下图,A 为正常人,B 为右侧受损的表现, C 为左侧受损的表现。
大脑功能皮质区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初级皮质、初级联合皮质、高级多模式联合皮质、边缘皮质。

海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其损害后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第四点 Papez 环路?——第三点 不同区域的额叶受损的临床表现?——第六点 失语的类型及受损的脑区?——第八、九点 视觉初级联合皮质的功能? 背侧:运动知觉、空间定位。腹侧:颜色知觉、形状知觉
老年与认知——阿尔兹海默病(病生)
1. 痴呆 dementia:痴呆是神经元退行性变 (neurodegeneration),是进 行性记忆丧失、认知障碍和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
2. 阿尔兹海默病临床表现:记忆障碍、认知思维障碍、性格改变、情感及精 神障碍 特征性病理学改变: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细胞内,老年斑(SP)—细胞外, 大脑神经细胞减少,突触减少,脑重减轻,脑萎缩、脑沟增宽和脑室扩充,神经细 胞死亡 神经化学改变:脑部乙酰胆碱明显缺乏,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降低,特别是海马和 颞叶皮质部位。亦有其他神经递质的减少,包括去甲、5-羟色胺、谷氨酸等。
3. AD 的大脑变化过程。

临床症状出现前:AD 的征象首先在大脑的内嗅皮质区域被发现,接着影响到 了海马的区域——由于神经细胞的死亡,影响区域开始萎缩——症状出现前 10~20 年开始变化——AD 的第一个症状就是记忆的丧失。
从轻度到中度:AD 蔓延到整个大脑,皮质区域开始萎缩,更多的神经元停止 工作并死亡。
轻度的症状包括记忆的丧失、混乱、不能很好管理金钱、判断失误、情绪改变 以及焦虑的增加。中度的症状包括进一步的记忆丧失及混乱、不能识别人、语言及 思想的困难、不安、激动、重复等。
严重的 AD 症状包括体重减轻、癫痫发作、皮肤感染、喃喃自语、睡眠增加。 常常由于支气管肺炎或其他基本引起死亡。
4. 病因: ①基因变异:第 21、14、1 号染色体变异——早发家族性(2%,30 多岁发病)
第 19 号染色体载脂蛋白 E 等位基因变异——迟发性(98%,55 岁以后发病) ②代谢失调:特定脑区葡萄糖摄取代谢降低(胰岛素受体功能受损)、多种神经递质 (如乙酰胆碱、生长抑素、加压素) 减少、金属离子 (铝、铁、镍) 增高、雌激素代 谢紊乱(55 岁绝经期后,AD 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 2 倍) ③炎症(多出现在老年斑附近):小胶质细胞激活,炎性细胞因子,补体 ④慢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性全脑炎患者也出现神经纤维缠绕的现象;鼻腔或咽 腔感染会通过嗅神经传入内嗅皮质区引起颅内感染)、颅脑外伤、不良的心理、社会 因素
5. 发病机制:危险因素【APP、PS-1、PS-2 基因突变、ApoE 基因多态性、 代谢失调、炎症和慢病毒感染、颅脑外伤、物理、化学、环境影响】→易损神经元 及脑区【单胺系统、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海马、内嗅皮质、新皮质】→脑早期病 理改变【骨架蛋白异常修饰、Aβ沉积、神经炎、其他细胞异常】→脑终末改变【神 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神经细胞死亡、脑萎缩】→临床体征【认识障碍、记忆丧 失】
6. Tau 蛋白异常修饰学说:Tau 蛋白是神经细胞主要的微管相关蛋白(MAP)。
正常 tau 的生物学功能:1. 与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2. 与已经组装形成的微管结 合以维持其稳定性 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 神经原纤维缠结 (NFT)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异常聚集的过度磷酸化的 tau 蛋白。 蛋白激酶活性↑,蛋白磷酸酯酶活性↓→→丧失组装稳定微管的生物学功能、夺取 微管上的正常 tau 蛋白、结合夺取高分子量微管相关蛋白→→微管解聚并崩溃 机制:正常蛋白在蛋白激酶作用下倍磷酸化,在蛋白磷酸酶(蛋白酯酶)作用下去 磷酸化。参与到 Tau 蛋白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有:脯氨酸指导的蛋白激酶 (PDPK)和非脯 氨酸指导的蛋白激酶 (non-PDPK)。这两者有协同作用,一般先加 non-PDPK 后加 PDPK,这样会使磷酸化的效率增高。参与 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的蛋白不磷酸酯酶有: PP-1,PP-2A(脑中主要),PP-2B、PP-5。 Tau 蛋白的过度增加与记忆丧失正相关。 Tau 蛋白异常糖基化:Tau 异常糖基化与膜蛋白 (PS 和 APP) 异常、PHF 稳定性 “氧 应激”、糖基化与磷酸化 Tau 蛋白异常泛素化:AD 患者泛素含量增高

加图 Tau 蛋白异常截断作用:截断后的 tau 易形成二聚体,并参与细胞凋亡
7. Aβ毒性学说:Aβ泛指一组由 39-4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其中以 40
个氨基酸的 Aβ1-40 为主,其次是 Aβ1-42(毒性更大)。Aβ是构成老年斑 (SP) 的 主要成分。Aβ来自于 APP(淀粉样前体蛋白)的β-分泌酶降解途径。 正常情况下,Aβ的产生和降解保持平衡,且体内有一些因素保持 Aβ的可溶性。家 族性 AD 患者,APP 和 PS 基因多个位点的突变以及 apoE e4 纯和基因表型均和导 致 Aβ的过量产生与沉积,从而造成神经性毒性作用。(21/14/1 号染色体) Aβ的神经毒性作用:①导致过氧化损伤(损伤生物膜、破坏细胞内钙离子稳态)(产 生自由基、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入谷氨酸);②引起神经细胞凋亡;③引起炎症反应 (头部损伤、感染等是 AD 发病潜在的危险因素,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延缓或防止 AD);④损伤突触功能
8. 加图 APP /PS 基因突变→Aβ产生↑Aβ清除↓→Aβ水平升高并聚积→ Aβ的神经毒性作用→神经元退行性变→痴呆
9. 现有的治疗药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 受体调控剂 10. 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
脑电图 EEG
1. 定义:通过放置在头皮表面的多个电极所记录到的一组场电位,一种能帮 助我们“窥视”大脑皮层活动的测量手段。
2. EEG 信号的振幅主要取决于电极下面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而不是活动强 度
3. EEG 节律:β节律最快,频率大于 14Hz,显示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α节律大约为 8-13 Hz,与安静的觉醒状态有关。 θ节律为中 7 Hz,在睡眠时才出现。 δ节律很慢,小于 4 Hz,其振幅常常很大,是深度睡眠的特征。 脑节律的机制:在哺乳动物脑内,节律性的同步活动通常由起搏器和集合方式两种 形式共同调控。
4. 癫痫:癫痫发作是同步化脑活动的一种最极端的形式,总是表示某种病理 状态。根据是否涉及两半球皮层或是一个区域分为全面性发作和部分发作,疾病累 及区域的神经元出现同步发放,因此发作常常伴随着很大的 EEG 反应,而这在正 常行为状态下是不可能发生的。
5.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仪特殊 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 的神经电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 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电位。
6. 事件相关电位 P300:P300 是最经典、最早发现且研究最广泛的 ERP;波 形在顶叶中线附近最明显;主要反映脑对外部信息的认知过程。可以应用于智能操 作(操作智能越低,P300 的潜伏期越长,幅度越低)、测谎(从植物神经生理到神 经电生理变化)及临床应用等。
7. 为什么相对高频的 EEG 波幅一般比低频的 EEG 波幅小? 8. 答:EEG 信号的振幅主要取决于电极下面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而不是活动 强度

9. 人类大脑皮层的面积非常大,必须进行广泛的折叠以适应颅腔的大小。这 种皮层表面的折叠对从头皮 EEG 电极记录到的脑信号有何影响? 答:可能会使电信号互相影响。
记忆系统
1. 学习: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环境信息而影响自身行为
2. 记忆:获取的信息或经验在脑内贮存和提取(再现)的神经活动过程
3. 获得(识记):感知外界事物或接受外界信息(外界刺激)的阶段,也即通过
感觉系统向脑内输入讯号—学习过程
4. 巩固(Consolidated):获取的信息在脑内编码贮存和保持的阶段
5. 再现(Retrieved):将贮存于脑内的信息提取出来使之再现于意识中的过
程--回忆过程
6. 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或称外显性记忆(explicit memory)-
进入意识系统,比较具体,可以清楚地描述。简要的说就是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速度快,大脑皮层、内侧颞叶及间脑参与。
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或称内隐性记忆(implicit memory)-
无意识成分参加,只涉及刺激顺序的相互关系,贮存各事件间相关联的信息,只有
通过程序性的操作过程才能体现出来。速度慢,纹状体、杏仁核等参与。
陈述式记忆
非陈述式记忆
含义
进入意识系统,比较具体,无意识成分参与,只涉及刺激与顺序之间
可以清楚描述
的相互关系,贮存各个事件之间相互关联
的信息,只有通过顺序性操作过程才能体
现出来
速度 参与的脑结构
突触水平机制


大脑皮层及某些特异的脑只激活与该项记忆有关的感觉系统和运
区(内侧颞叶及间脑)
动系统
纹状体-技巧,习惯
简单的经典条件反射-杏仁核,小脑
突 触 前 与 突 触 后 神 经 元 同 突触前神经元的易化机制:突触前神经元
时兴奋的联合机制
与有关的调制神经元的联合机制
7. 短时程记忆的内容会逐渐通过一个记忆巩固(memory consolidation)的 过程而转变成一种永久存储的形式。然而记忆巩固过程并不一定需要短时程记忆作 为中介,两种类型的记忆可能同时平行存在。
8. 遗忘症(amnesia),即记忆力或学习能力的严重丧失(脑震荡、慢性酒精中 毒、脑炎、脑瘤和中风都能破坏记忆)
9.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是指在脑损伤后不能形成新的记忆。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是对损伤以前发生的事情的记忆丧失。逆行性遗 忘时,创伤前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被遗忘,但很久以前的事和受伤后的经历都记得
10. 颞叶切除的后果:严重的顺行性遗忘 长时程记忆及短时程记忆都正常,也能形成新的程序性记忆(学习),失去了形成新 的陈述性记忆的能力。

H.M.遗忘症的特征进一步证明,程序性和陈述性记忆及长时程和短时程记忆的神经 解剖学部位和神经机制都不同。
11. 内侧颞叶,有一组相互联系的结构在陈述性记忆的巩固中起重要作用。主 要结构是海马、附近的皮层及这些结构和大脑其他部分相连接的通路。
12. 和识别记忆过程相关的 3 个间脑区为:丘脑的前核、背内侧核及下丘脑的 乳头体。 损伤造成严重的顺行性遗忘和轻微的逆行性遗忘,保留短时记忆,但很难形成新的 陈述性记忆
13. 海马——陈述性记忆,纹状体——程序性记忆,新皮层(前额叶皮层和扣 带皮层)——工作记忆(解决问题和计划行为)
14. 学习和记忆功能不局限于大脑的某个单一的部位。执行大脑功能的神经元 之中,没有小部分特殊的"记忆细胞" 专门储存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习得的行为。陈述 性记忆主要依赖于海马和相关结构,程序性记忆与纹状体有关,而工作记忆痕迹广 泛分布于大脑内
15. 什么证据表明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用了不同的回路? 16. 当一个人彻底失去短时程记忆时,他具有哪些能力,不具备哪些能力? 17. 为什么 Lashley 认为所有的皮层都同样参与了学习和记忆?后来这种观点 为什么受到了质疑。 18. 什么证据表明长时程记忆储存于新皮层?
应激与反应
1. 应激反应: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 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2. 应激反应的本质:一种防御性保护,以对抗各种强烈的损伤性作用。 3. 应激反应的作用:
生存和发展所必需;机体适应、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 利于机体的战斗或逃避;有利于在变动的环境中维持机体的自稳态
4. 应激原:凡能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而各种因素。有机械性损伤(外力 等)、化学性(强酸强碱)、物理性(温度、气压电离辐射等)、生物性(微生物、寄 生虫)等外部因素外,还有机体的内在因素(自稳态)以及心理与社会因素(恐惧、 兴奋等)
5. 应激的三个分期(全身适应综合期): (1)动员期(警觉期):应激作用后迅速出现、机体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以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动员期机体处于临战状 态、处于最佳动员状态,有利于战斗或逃避。具有休克时相和非休克时相。 (2)抵抗期:动员期的各种适应能力的延续、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的动员 期反应逐步消退、表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适应性反应、如机体代谢率↑、 炎症、免疫反应↓,胸腺、淋巴组织缩小、机体表现出适应能力、抵抗力(抵抗该 应激原)↑、同时防御贮备能力消耗,对其它应激原的抵抗力↓ (3)衰竭期:持续有害(或过强)的刺激将机体的抵抗力消耗、动员期的症状再次 出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下降、机体内环 境明显失衡、应激反应的负效应陆续出现、与应激相关的疾病、器官功能衰退,甚 至休克,死亡都可在此期出现
6. 休克时相——神经抑制、体温降低、血压下降、肌肉松弛、毛细血管壁通

透性增大、胃肠粘膜溃疡、组织分解代谢增强、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 7. 抗休克时相——肾上腺活动加强、皮质肥大、血压上升、循环量增加、血
糖升高、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机体处于紧急动员状态,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血糖增高、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
8. 应激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主要涉及: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LC/NE 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轴) (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 轴):蓝斑位于脑桥,是 LC/NE 轴的中枢 位点。其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上行纤维主要投射至杏仁复合体、海马、边 缘皮质及新皮质,是应激时情绪变化,学习记忆及行为改变的结构基础。肾上腺素 能神经元的下行纤维主要分布于脊髓侧角,调节交感神经张力及肾上腺髓质中儿茶 酚胺的分泌 中枢效应: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引起的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外周效应:血浆中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及多巴胺等儿茶酚胺浓度的迅速升高 加图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轴):下丘脑室旁核(PVN)、腺垂体、肾上腺 皮质组成。室旁核是神经内分泌的中枢位点,上行主要与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边缘 皮质有广泛的往返联系。下行纤维则通过 CRH 控制 ACTH 的释放,从而调控肾上腺糖 皮质激素(GC)的合成和分泌。 中枢效应:由 CRH 分泌增多引起,出现抑郁、焦虑及厌食等情绪行为改变,学习与记 忆力下降 外周效应:主要由 GC 引起 加图
9. 应激时的机体代谢变化:加图两张 10. 应激性溃疡机制:加图三张 (1)黏膜屏障作用减弱:黏膜缺血、糖皮质激素增加、前列腺素合成减少 (2)黏膜损伤性因素增加:酸中毒、β内啡肽、内毒素、胆汁反流、菌群失调,致 病菌过度繁殖 11. 应激的心理反应分期: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临床上最常 见的是否认与侵入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不出现或不明显,时相顺序可变换 影响因素:事件发生前对应激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期、个人经历及性格类型等 惊叫:发生于未曾预料的事件信息的突然冲击时;可表现为哭泣、尖叫或昏倒。 否认:情绪麻木、概念回避及行为束缚相结合的时相;情绪麻木是缺乏正常对刺激 作出反应的感觉;概念回避是有意不涉及应激情境的概念;行为束缚是个体活动范围变 窄,表现为专心致志地从事一般的重复动作而不顾周围 侵入:应激性事件的直接或信号性行为以及自发的观念性或情感性折磨再现;包括有关 应激事件的梦魇、反复的自发印象;由其他事件而派生的吃惊反应 不断修正:机体动员应对机制适应的过程;若应对成功就进入结束;如受阻或未获 成功则可能转入病态 12.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症状: (1)Flashback(闪回/闯入性症状):与创伤有关的记忆,会频繁地、迅速地、不 由自主地闪现在患者的脑海;景象极为鲜明,使患者如同再历当初的灾难情境,心 理处于高度的唤起状态;有些久远的创伤经历,虽然变得支离破碎,也会使人再次 感受当时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即使人们淡忘了创伤事件本身,这些感觉也 会突然闪现

医学读书笔记大全

医学读书笔记大全 医学读书笔记大全篇1 1.第一本医学书籍:细胞生命的礼赞 细胞生命的礼赞,是我近期阅读的一本有关细胞生物学的重要书籍。作者在书里以美妙且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细胞的复杂性和生命力。书中的一些概念如“干细胞”、“细胞周期”等,让我对生命的基础有了更深的理解。 2.第二本医学书籍:基因解码 基因解码是一本关于基因诊断和治疗的书籍。我对基因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这本书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以及如何利用基因信息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第三本医学书籍:神经科学的理解 神经科学的理解是我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一本重要参考书。它深入探讨了神经元之间的交流,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神经元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认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4.第四本医学书籍:细胞疗法 细胞疗法是一本介绍如何利用干细胞进行疾病治疗的书籍。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干细胞如何在体内再生其他细胞,以及如何利用这种能力治疗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 5.第五本医学书籍:从微生物到免疫系统 从微生物到免疫系统是另一本介绍微生物与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书籍。我对微生物的理解有限,这本书帮我建立了更全面的微生物生态学框架,理解了免疫系统如何与微生物共生,以及这种共生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总的来说,这些书籍使我对医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使我对未来的医学有了更明确的期望。我希望在未来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医学读书笔记大全篇2 医学读书笔记:普适性书籍 1.《医学伦理学》(第10版):本书从伦理学角度出发,讨论了医学领域的道德问题。它强调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及医生对患者的责任。 2.《病理学》(第10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人体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局等。它帮助我们理解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内科学》(第10版):这本书涵盖了各种内科学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它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 4.《外科学》(第10版):这本书介绍了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技巧和术后护理。它帮助我们理解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5.《神经科学》(第10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等。它帮助我们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疾病。 医学读书笔记:专业性书籍 1.《神经影像学》:本书详细介绍了神经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技术。它帮助我们理解神经影像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课件及笔记整理)

神 经 病 学 神经病学(Neurology )是研究CNS 、PNS 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预后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是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的一部分。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CNS)----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PNS)----脑神经、脊神经。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Symptomatology of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s ) 第一节 意识障碍 意识(conciousness)-概念:意识是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CNS 对内、外环境刺激应答反应的能力,或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功能,并通过语言、躯体运动和行为表达出来。其内容即高级的皮质活动,包括记忆、思维、定向及情感、还有通过语言、视听、技巧性运动及复杂反应与外界环境保持联系的机敏力。 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水平的下降。意识能力减退或消失就意味着不同程度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ciousness)。 维持意识清醒的重要结构:1.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2.广泛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完整性(中枢整合机构)。 意识障碍-临床分类:思睡、嗜睡、昏睡、昏迷。 一、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水平的下降 思睡:患者意识水平下降,昏昏欲睡。 嗜睡(somnolent):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稍差,如不继续对答,又进入睡眠。是意识障碍早期表现。 昏睡状态(stupor):处于较深的睡眠状态,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作简单模糊的回答,旋即熟睡。 昏迷(coma):意识丧失,对言语刺激无应答反应,可分为浅、中、深昏迷。 意识模糊(confusion):表现为意识范围的缩小。常伴有意识内容的改变。可分为:朦胧、错乱、谵妄,三种状态。 意识模糊又分为:(1)朦胧:意识轻度障碍,意识范围缩小,常有定向力障碍;(2)错乱:胡言乱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伴定向力障碍。(3)谵妄(delirium ):定向力、自知力障碍,注意力涣散,不能与外界正常接触。 常有错觉、幻觉,以错视为主,形象生动逼真,可有恐惧、外逃或伤人行为。 急性谵妄:高热、中毒(如阿托品类)。慢性谵妄:慢性酒精中毒。 三、特殊类型意识障碍--醒状昏迷(coma vigil) 1.去皮层综合征(decorticate):无意识睁眼闭眼,光、角膜反射存在,无意识咀嚼和吞咽,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去皮层强直状态,病理征(+)。双上肢屈曲,下肢伸直。 保持觉醒-睡眠周期(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未受损)可见于缺氧性脑病、大脑皮质广泛损害CVD 及外伤等 2.无动性缄默症: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四肢不动、不语。无目的睁眼或眼球运动,睡眠-醒觉周期保留。 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温高、心跳或呼吸节律不规则、多汗、尿便潴留或失禁,无锥体束征。 脑干上部或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及前额叶-边缘系统损害。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多见于急性脑血管病引起脑桥基底部病变,是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双侧受损引起。表现几乎全部运动功能丧失(四肢和脑桥及其以下脑神经均瘫痪)。不能言语、不能吞咽、不能活动,但意识清醒并能以睁闭眼或眼球的上下活动示意。临床上需与昏迷(无动性缄默症)鉴别。 度 应 作 射 血压、呼吸 浅昏迷 中昏迷 深昏迷 有反应 重刺激可有 无反应 可有 很少 无 存在 减弱或消失 消失 存在 迟钝 消失 无变化 轻度变化 变化明显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功能、机制和调节等方面的科学,由于生理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下面列出了一些生理学的重点笔记。 1. 细胞膜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的,它是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门户。生理学研究表明,细胞膜上存在许多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它们能够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控制离子和分子的交换,从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 2.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生理学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脑干等,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纤维和末梢神经。 3.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肝、胰腺等器官,它们起着消化、吸收、转化和代谢食物的作用。生理学研究表明,消化系统还具有调节血糖、血脂和血液酸碱平衡等功能。 4.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包括心脏和血管在内的系统,它们起着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和维持血压等作用。生理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排泄的血量、心脏输出的血量和血管的阻力等相关。 5.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它们起着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作用。生理学研究表明,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与肺泡的通气、肺血管的血流、气体分压差等相关。 6.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它们起着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和维持水盐平衡的作用。生理学研究表明,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肾脏血流等相关。 7. 其他系统 除上述的系统外,生理学还有很多其他的系统,如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等。其中,内分泌系统包括各种内分泌腺体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它们参与调节生物体的生长、代谢和生殖等过程。免疫系统则负责维持身体免疫力,防止外来侵犯和感染。运动系统则控制和协调人体的各种运动和姿势。 总之,生理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涵盖了人

认知神经科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23

认知神经科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23 重点内容: 1. 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概念 - 了解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了解认知神经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2. 认知神经科学的大脑结构和功能 - 理解大脑的基本解剖结构,如大脑皮层、海马体和杏仁核等- 了解大脑的主要功能区域,如感觉区、运动区和语言区等 3. 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研究和记忆 - 掌握研究和记忆的基本原理,如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等 - 理解记忆的形成过程,如编码、存储和提取等 4. 认知神经科学中的感知和注意力 - 了解感知的基本原理,如感知的阈值和感知的过程等 - 掌握注意力的机制和调节,如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等

5. 认知神经科学中的言语和语言 - 理解言语和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如语音识别和句法分析等 - 掌握语言的大脑基础,如布洛卡区和温克尔斯区等 6. 认知神经科学的临床应用 - 了解认知神经科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如认知障碍和记忆障碍等 - 掌握常用的认知神经科学评估工具和治疗方法,如脑电图和认知训练等 笔记整理: -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了人类思维、研究、记忆和感知等认知过程,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有着密切关系。 - 大脑是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其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大脑皮层、海马体和杏仁核等,而功能区域则包括感觉区、运动区和语言区等。

- 研究和记忆是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内容,包括长期记忆和工 作记忆等方面,记忆的形成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等。 - 感知和注意力也是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了解感知 的基本原理和注意力的机制,如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等。 - 言语和语言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音识别、句法分析等方面,大脑中的布洛卡区和温克尔斯区与语言有关。 - 认知神经科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应用,如认知障碍 和记忆障碍的评估和治疗,工具包括脑电图和认知训练等。 以上为认知神经科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和笔记整理,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祝您考试顺利!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神经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神经系统疾病 一、癫痫 治疗: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首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丙戊酸钠;其次氯硝西泮 单纯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 儿童肌阵挛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其次乙琥胺或氯硝西泮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 二、急性脑血管疾病 病因 1、血管壁病变――最常见的是动脉硬化 2、心脏病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 3、血流成分改变及血流流变学异常(血液粘稠度↑,凝血异常) 脑栓塞最常发生在――大脑中动脉 例题: 1.影响意识的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B.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E.基底节

答案:A 2.一患者能被唤醒,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及勉强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这种意识状态是 A.嗜睡 B.昏睡 C.昏迷 D.谵妄 E.意识模糊 答案:A 3.以下关于失语症不正确的表述是 A.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 B.Wernicke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 C.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主要表现 D.经皮质性失语:以音量小、语调低为主要表现 E.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特征 答案:D 结缔组织病 第一节总论 【风湿性疾病分类】风湿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特点可作以下分类: 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

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系统性硬化病(SSc)、多肌炎/皮肌炎(PM/DM); ②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AS)、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 ③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炎(OA); ④痛风、假性痛风; ⑤感染因子相关性如: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 ⑥其他如纤维肌痛、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等。 【实验室检查】 1.抗核抗体(ANA)谱ANA 包括抗双链(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抗dsDNA抗体多出现在活动期SLE,其特异性强。 2.类风湿因子(RF) 见于RA、pSS、SLE、SSc等多种CTD,但亦出现于急性病毒性感染如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流行性感冒等,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对血管炎病尤其是Wegener肉芽肿的诊断和其活动性有帮助。 4.抗磷脂抗体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试验反应假阳性等。本抗体与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有关。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笔记整理版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笔记整理版 一、心理学分为五大块: 1、神经科学:研究大脑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2、发展心理学:我们如何获取知识?我们的特质是天生的,基因决定的,还是后天通过学习、环境的影响导致的? 3、认知心理学:心理就像计算机,将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变成一系列的步骤。 4、社会心理学:人在群体中的心理与行为。 5、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 二、植物人:特丽.夏沃 特丽·夏沃(Terri Schiavo,全名特里萨·玛丽·珊德勒·夏沃,1963年12月3日- 2005年3月31日),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一妇女,1990年2月25日,她被确诊患因为心脉停止而导致严重的脑损害,据信导致的原因可能是饮食功能紊乱症引起的血液成分失衡,夏沃丈夫坚持移除其生命支持系统的行为导致了一系列关于生物伦理学,安乐死,监护人制度,联邦制以及民权的严重争论。特丽·夏沃在被拔掉进食管13天后于2005年3月31日因脱水死亡。 2005年6月15日公布的尸检报告指出,夏沃的脑损伤非常严重,大面积的脑神经组织已经死亡,任何治疗都不可能帮助其復原其脑损伤。同时参与尸检的乔恩·特洛马丁指出,尸检令他们对夏沃生前患有饮食功能紊乱症的说法产生怀疑,但是使其成为植物人的原因还不

明确。 此外,针对有人怀疑其丈夫虐待特丽·夏沃的说法,尸检报告指出:特丽的骨折是由于陷入昏迷后十多年间因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而造成的。同时尸检也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特丽·夏沃是被她丈夫毒死的,或她在住院期间曾被注射过某种神秘药物。 三、美国史上变态杀人狂- 优等生杀手:泰德.邦迪 每个人都应该曾经遇上过一个这样的人物——他品学兼优,样貌英俊,从来不忧心没有约会对象,曾经是男童军,运动方面也十分优秀,之後进入一间著名的大学,同样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跟著在政府内工作,高薪厚职且社会地位崇高。Ted Bundy就是这样的一个模范生,但在他心底的深处,却住了一头恶魔。他最喜欢潜入校园杀掉女学生,又或者以他的魅力邀请女学生出外游玩,再加以杀害。 最喜欢以“Hi! I am Ted!”向猎物自我介绍的他,自1974年1月31日第一宗案件发生之後,一直没有被警方怀疑,直至1975年的夏天他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而被拘捕,整个真相便开始成形。先是一个险遭他杀害的幸存者Carol Da Ronch出庭指证他,被判绑架罪成立的他,之後原本要出席科罗拉多州另一项谋杀指控的他,却忽然逃走,之後一直以不同的身分和样貌四处逃避追捕。在1977年2月15日他终於落网,并凭著一名被害者身上的牙印定了他的罪,在电椅上终结其罪恶的一生。

【干货】心理笔记04期《认知神经科学》第3章:神经解剖与发展

【干货】心理笔记04期《认知神经科学》第3章:神经解剖 与发展 总结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及其对应的支持物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中

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这些基本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结可以通过各种大体解剖法直接观察,并通过显微镜解剖法进行细节上的分析。可以采用特殊的物质来追踪神经元之间的联结,神经元会利用这些物质,并通过轴突以顺行(从胞体到轴突末梢)或逆行(从轴突末梢到胞体)的方向来传递这些物质。 神经环路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元群组之间形成的高度特异的相互连接。不同的神经元群组有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定位于分离的区域内,其中可能或少或多地包含再可细分的部分,既可以通过解剖的也可以通过功能的手段予以鉴别,但通常是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大脑各区域也互相连接形成更高级的环路或系统,它们参与复杂的行为如运动控制,视知觉,或认知过程如记忆、语言和注意。神经发育从胎儿生长早期开始,持续到出生后以及青少年时期。新的研究表明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和新的突触,结果至少使部分的皮质可塑性成为可能。 关键词 杏仁核:位于内侧颞叶中海马前部的神经元群,参与情绪加工。 联合皮质:新皮质的一部分,不严格属于感觉或运动皮质,但接受多个感觉运动通道的刺激输入。 自主神经系统:也叫作自主运动系统或内脏运动系统。它调节心率、呼吸和腺体分泌,在情绪唤醒状态下可能被激活而启动一个针对刺激的“战斗或逃跑”的行为反应,包括交感和副交感两个分支。 基底神经节:五个皮质下核团的统称:尾状核、壳核、苍白核、丘脑下核和黑质。基底神经节参与运动控制和学习。这个环路从皮质

2023年读书笔记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

3月读书笔记|教师应该了解的脑科学从我第—眼看到这本书,我就觉得肯定要去看。〔不用问我为什么,就是很想看。〕 开篇先来推断一下以下观点正确与否: 1. 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脑的效率。 2. 脑的功能受情绪体验的影响。 3. 睡眠影响脑的学习能力。 4. 脑的两个半球各自负责不同类型的心理活动。 5. 专注于一项困难的任务比多任务同时进行更有效。 正确的观点: 1.体育锻炼实在能提高脑的效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联系在一起的,以便人在这个过程学习有效的策略,抛弃无效的策略。因此,久坐不动会破坏身体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重要关联。 2.脑的功能实在会受情绪体验的影响:举个例子,人生气的时候是听不进劝的。情绪波动会降低我们学生的能力。 3.睡眠实在会影响脑的学习能力:睡眠周期中的每一阶段对于课程结束后的复述和初始编码都非常重要。对脑的健康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在睡眠期间进行的。 4.当然是专注做一件事更好啦:在科学家对大脑研究中发觉,个体假设进行多项任务处理的同时接受智商测试,其被测得的数值比正常情况低15分。 错误的观点: 1.大脑虽然有特点的特意功能,但是它并不单独发挥作用。脑的两半球其实是由胼胝体连接在一起的,以往那种脑功能模块化的观点应该被摒弃掉。作为教师,应该致力于开展孩子的全脑。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脑科学在教育学中的应用。它与我们平常的认知心理学有什么不同。我们作为老师应该要如何去了解脑科学,并尝试把脑科学与教学联结。当然,里面还涉及到了自闭症等神经类障碍的脑科学。 循例说说我的心得吧。

x大脑实在是一个很复杂的器官组织,但信任随着科学的开展,教育神经学能够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一个很好的指引。脑科学+学习技能=动机和成绩〔我可以进步——我了解如何进步〕 x重复做和坚持做实在能锻炼我们大脑某一局部的功能,但光是简单费力的复述,其实对于记忆的影响是很小的。因此,肯定要采纳多样化的策略去记忆。目前,我认为理解性记忆以及将信息再加工,应该是比拟好的。 x前面的观点其实也提到,一个人想要开展大脑,睡眠、饮食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要学会自我肯定,信任神经可塑性。书本提到,正念教育能援助学生提高专注力和产生智商开展的积极影响。 x这些年我们经常说元认知,其实元认知不仅能影响我们对刺激反响的速度,还能影响我们学习的能力。因此,还是那句话,尽量建立旧知和新知的联系。这不仅仅是说教师引导学生,还应该是学生自主去做。 x青春期是压力危及心理健康的敏感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起源于青春期。因此,对于青春期的学生,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和感情态度很重要。 x最后,谈谈技能方面。我们总是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但我们不能忽略的还有一项技能,那就是“看〞。 又完成一次打卡!踏入3月,和风丽日,正是读书时。

解剖果蝇幼虫大脑实验笔记

解剖果蝇幼虫大脑实验笔记 摘要: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 1.果蝇幼虫大脑解剖实验简介 2.实验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实验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果蝇幼虫 2.实验工具:显微镜、手术器械等 3.实验步骤:果蝇幼虫麻醉、切口、解剖、观察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观察到的果蝇幼虫大脑结构 2.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与作用 3.实验中发现的新现象或问题 四、实验结论与展望 1.实验结论总结 2.实验对神经科学研究的贡献 3.实验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正文: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果蝇幼虫大脑解剖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果蝇幼虫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为研究人类大脑

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并分析果蝇幼虫大脑的结构特征,探讨其潜在的功能机制。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麻醉果蝇幼虫,然后使用手术器械进行切口,最后利用显微镜对果蝇幼虫大脑进行解剖观察。通过这一系列操作,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果蝇幼虫大脑的各种结构,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纤维等。 在详细观察和分析这些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功能与作用。例如,我们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外部刺激,神经节则负责产生和传递生物信息,而神经纤维则是信息传递的主要通道。此外,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若干新的现象,如大脑中存在一种名为“联络纤维”的结构,其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果蝇幼虫大脑具有复杂的结构特征,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支持幼虫的生命活动。此次实验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同时也揭示了果蝇幼虫大脑研究领域的诸多未知问题。

读书笔记丨儿童2型神经纤维瘤病

读书笔记丨儿童2型神经纤维瘤病 2型神经纤维瘤病 ( neurofibromatasis type 2,NF2)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25 000 。本病又称中央型神经纤维瘤病,以双侧前庭神经鞘瘤为特征性表现,在约95%的患者中可观察到其伴随症状,其他常见症状包括颅内其他神经鞘瘤、颅内脑膜瘤、脊柱肿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NF2可基于临床表现症状的不同分为3个亚型: ①Gardne 轻型,临床症状较轻,发病较晚,较少合并其他颅内及脊髓肿瘤,成年起病的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可为唯一症状。②Wishart重型,表现为双侧前庭神经鞘瘤且同时合并多个快速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③Segmental不完全型,仅表现为同侧前庭神经施万细胞瘤合并脑膜瘤,或局限于部分周围神经系统的多发性施万细胞瘤。目前,对NF-2的诊断主要依据1987年NIH会议上确定的临床诊断标准。①CT或MRI 显示双侧听神经瘤;②有NF-2家族史(一级亲属有 NF-2 患者),患单侧听神经瘤;③有NF-2家族史,患者至少有以下病变中的两种:神经纤维瘤、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青少年后包囊下白内障。上述标准符合1项,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尽管NF2患者首发症状多为听力下降、耳鸣、共济失调等前庭神经鞘瘤相关症状,但与成人不同,儿童NF2患者往往缺乏类似的典型表现,首发症状可为极易疏漏的皮肤症状与眼部症状等,这导致儿童NF2患者症状首发至确诊的平均时间差较成人更高,从而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对于儿童NF2患者而言,还应考虑到许多患者初期临床表现中并无听力受损。而眼部症状,如视盘先天异常,视网膜错构瘤,视神经鞘瘤等所致的视觉功能损害,往往在青春期或儿童期即可出现。这些病变可严重影响NF2患儿生活质量,但部分病变若能在早期积极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视力受损程度。NF2突变类型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迄今为止已经发现400余种突变,其中点突变有98种。发生截断突变的NF2患者首发症状出现年龄相对较低,平均生存期也较短,仅为约46年。现在对NF2的治疗多以显微手术治疗及放化疗为主,治疗目的集中在减轻肿

神经病学笔记讲义

神经病学笔记讲义 第一单元绪论 一、临床神经病学定义 (1)神经病学(neurology)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2)作为临床医学,它主要以求诊病人为对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 二、神经病学发展和新进展 (1)内科学派生。 (2)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病因病理等基础学科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和神经遗传学等构成神经科学。 (3)神经病学坚实地建立神经科学基础理论之上,它与神经外科的不同仅在于治疗方式上,后者主要为手术治疗。它与精神科共同研究和治疗脑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与痴呆病。神经病学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相关,衍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如神经遗传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内分泌学等(4)神经病学的发展与神经科学其它分支的发展,尤其是神经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推动神经病学迅速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被认为是“脑的十年”,关于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损伤和修复等目前所未能解决的问题,有望有突破,现在不能治疗的疾病,如神经系统变性病(老年性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等)有可能得到治疗,将会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在二十一世纪神经科学和神经病学将会有飞速发展,欢迎同学们加入到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中来。 (5)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脑,脊髓;周围神经:颅神经,脊神经 三、神经科疾病: (一)神经疾病的分类

已知神经系统疾病有几百种。按病变部位分: (1)脑疾病:脑血管病,癫痫,脑炎。 (2)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3)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Guillain-Barre综合征。 (4)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 (5)骨骼肌疾病: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 按受累范围分:①局限性病损,②弥散性或多发性病损, ③系统性病损,如运动神经元病的锥体束损害和前角细胞损害 神经病损可有一个以上的部位。 (二)神经疾病的病因 病因:(1)先天发育缺陷,(2)外伤,(3)中毒,(4)感染,(5)营养不良,代谢障碍,(6)血管病变,(7)免疫异常,(8)肿瘤,(9)变性疾病(习惯上将一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归类为变性疾病的范围内),(10)疾病原因不明。 临床上主要按疾病的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三)神经疾病的症状: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 –缺损症状–释放症状–刺激症状–断联休克症状 ①缺损症状:指神经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丧失。 –一侧内囊出血所致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缺失; –面神经炎所致面肌瘫痪。 ②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制约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异常。 –锥体束损害后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Babinski)征阳性; –额叶损害时出现的额叶性释放征:强握、摸索等 ③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产生的过度兴奋活动 –大脑运动区皮质肿瘤可引起局限性运动性癫痫, –椎间盘突出造成坐骨神经痛。

2019-神经外科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神经外科读书笔记 篇一:在神经外科的心得体会 在神经外科的心得体会 12组卢晓茜 神经外科是我轮转的第一站,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 但是老师很快帮我熟悉、适应了环境,使我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病房 工作中。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一个较新的领域,专科性强,涉及的疾病多 了护理问题也就随之增多,只有熟练掌握和熟悉其护理特点,才能达 到提高护理质量之目的。以下是(来自:WWw. : 神经外科读书笔记 )我在神经外科工作的心得体会: 1、病情变化快。神经外科涉及的范围是中枢性的,调配着身体 的各种功能,一旦受损,病情变化多样化且速度快,宜危及生命。所 以,在护理上要勤观察、勤护理。 观察病情要准确、细心、及时。神经外科病人病情危急、发展变 化较快,尤其很多都是昏迷病人。护士如果不仔细、不及时观察病人 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作出处理,等病情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 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增加病人的残废率和死亡率。 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神经外科病人的病情变化快且发展迅猛, 往往危及生命。但如果我们能及时观察到、预见到病情的变化并及时

处理的话,就会增加病人抢救成功的机会。如果护士工作经验差、缺乏预见性,则可能会延误病人的抢救与治疗。 2、并发症较多。神经外科病人病情重、卧床时间久,因此并发 症较多。如果护理不到位,并发症会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并发症还会造成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 肺部的护理。病人长期卧床多数会出现肺部感染,而长期的肺部 感染严重后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本身免疫力低,插管或切开处往往会出现感染,所以要定时为病人翻身、拍背,随时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皮肤的护理。长期的卧床病人身体活动少、营养不足,易出现压疮,应有针对性地对病人的皮肤情况作出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防止压疮的发生。 患肢的护理。病人多有肢体不协调症状,根据不同程度的病情制 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残废率。 3、安全隐患多。病人自理性差,家属认知性差,有可能发生坠 床、烫伤、脱管等现象。应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详细易懂的向他们解释,在平时交班时也随时叮嘱,防止意外的发生。 4、与病人的沟通难。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指护士护理病人中的 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但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非常有限。 费用高。这是神经外科的普遍现象,手术费用、检查费用,对于 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是种负担,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与医生一起商

神经外科读书笔记

神经外科读书笔记 【篇一:外科读书笔记】 cap3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概述 肌组织含水量最多75%~80%。脂肪组织含水量较少10~30%。男性体液量占体重60%, 女性50%。 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40%,女性35%。细胞外液(+):na+,(—):cl-、hco3-、蛋白质。细胞内液(+):k+、mg2+,(—):hpo4-、蛋白质。调节—渗透压: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 激素。血容量:肾素—醛固酮 酸碱平衡:缓冲系统(hco3/h2co3)、肺的呼吸作用、肾的排泄作 用(na+—h+交换排h+;hco3+重吸收;产生nh3结合h+分泌; 尿液的酸化)。体液代谢的失调—容量失调:等渗性液体失调,一 般指引起细胞外液量的变化浓度失调:指细胞外液的水分量的改变,引起渗透压的改变。成分失调:细胞外液中除na+之外的成分改变 一般对渗透压影响不大。等渗性缺水 —外科病人最易发生,水和钠成比例丧失,一般只有细胞外液量减少,长期持续也可使 细胞内液减少。常引起肾素—醛固酮系统代偿。病因:消化液的急 性丧失(大量呕吐,肠外瘘);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腹 腔内 感染,肠梗阻,烧伤)。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不 口渴,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若丧失达5%, 可出现休克早期症状,6~7%时,出现严重的休克症状。治疗:纠 正其细胞外液量—iv平衡盐溶液、等渗盐水。同时监测心脏功能。 另外补充每 日 2000ml水和nacl4.5g。预防低钾血症(稀释性),在尿量达 40ml/h开始补。平 衡盐溶液—乳酸钠:复方氯化钠=1:2 碳酸氢钠:等渗盐水=1:2 低渗性缺水 —多为继发性,失钠大于失水,外液呈低渗性,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重吸收水分较少,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读书笔记10篇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读书笔记10篇《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读书笔记1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怎么才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 很多家长,尤其是初次为人父母的家长,经常会为了以上这些问题到处“寻方问药”,可是,如今的育儿市场真可谓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实在让人眼花缭乱、难分真假: 有的是卖品牌,只要是略有名气的早教机构,课程基本都是都是万元起跳; 有的是卖概念,用诸如“右脑开发”“全脑记忆”等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新词热词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并取得其信任; 还有一种比较腹黑的,就是卖焦虑,四处摇旗呐喊“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引发家长们的各种恐慌,继而慷慨解囊。

琳琅满目的教育产品究竟有多少是货真价实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一代的宝爸宝妈们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对于这个问题,本书的作者魏坤琳教授指出,基于认知科学、面向未来的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投资,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现在学校看重的技能,而是未来世界需要的能力。如果给宝宝灌输知识或技能,知识或技能会陈旧。比如,我们过去常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可是仔细想想,有多少人是用学校学到的知识来开展工作?用了四年甚至更多时间所学的的专业,有多少人毕业后还在从事相关工作?20__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有篇__指出,当今天这一代小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现今65%以上的工种将不复存在面对如此飞速发展的时代,想通过传统教育“押题”孩子的未来,风险太大,也不可行。 传统教育,注重对知识存量的学习,面向的是过去,而真正有竞争能力的人,需要有适应未来的能力,就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他都能应对自如、把握人生。 所以宝爸宝妈们需要或多或少懂一点大脑发育的规律,全方位助力宝宝大脑发展,着力培养孩子“通用”的学习能力,比如好奇心、求知欲、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因为这些才是他们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高中生物第章神经调节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案选择性1

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当一位同学在你面前挥一下手,你会不自觉地眨眼;而经过训练的人,如阅兵战士就能做到不为所动.这说明了什么呢?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探究点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师问导学】 1.因为交通事故,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通常情况下,还能否发生膝跳反射?针刺足部还有没有感觉? 2.某人因意外,导致大脑皮层受损。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该病人能否完成膝跳反射?说出你的理由。(科学思维) (2)该病人是否可能会出现小便失禁的症状?解释其原因.

(科学思维) 3.阅读资料,回答下问题 资料1一位老人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及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上下肢都不能运动。后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脑部有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这类现象称为脑卒中(脑中风),在我国非常普遍。 资料2下图是大脑皮层和第一运动区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 (1)在资料1中老人的上肢、下肢和脊髓都没有受伤,为什么不能运动吗?这说明大脑与脊髓之间有什么关系?

(2)躯体各部分的运动调控在大脑皮层有没有对应的区域?如果有,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3)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是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相关还是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 (4)分析缩手反射如何受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调控,推测这种 调控的途径是怎样的。 【智涂笔记】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并非仅靠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脊髓、脑干、小脑等在躯体运动的调节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点拨 大脑皮层(灰质)与白质、沟与回如图所示。 【师说核心】 1.大脑的结构

神经科学笔记

神经科学笔记 神经系统的组织胚胎学 一、概述: 神经细胞:数量少,体积大;是结构和功能单位;能够感受刺激、整合信 息和传导冲动 1.神经组织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多、体积小,具有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的作用。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和神经节。 3.神经系统的共同结构:皮质(灰质)和髓质(白质) 皮质:神经元胞体和神经胶质细胞集中处。 髓质: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 4.不同的部位皮质和髓质的分布不同: 大脑半球和小脑的灰质大部分处于浅表,称皮质,皮质深面为白质。 脊髓的灰质位于中央,被白质包围。 脑干和间脑的灰质是散在的,称神经核。 5.神经系统具有反射、联系、整合等复杂的功能,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做出迅速反应,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 二、大脑皮质: 1.不同的脑回区大脑皮质厚度不同,在1.5~4cm之间。由排列有序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两者比例约为1:9。 2.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类型: 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都是多极神经元,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椎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三大类。 3.神经元分布特点: 分层分布:不同区域神经元细胞类型不同。 垂直的纵向排列——垂直柱(可能为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4.椎体细胞: 功能:皮质内的主要传出神经元,轴突组成投射纤维。 分类:大、中、小3型。巨大的,称为贝兹细胞(Betz cell)。 形态:胞体呈锥形,顶端发出一条较粗的主树突,胞体还向四周发出一些水平走向的树突。胞体底部发出一条细长轴突,长短不一。 5.颗粒细胞: 形态:胞体较小,呈颗粒状。轴突短,为大脑皮质的中间神经元。 功能:颗粒细胞数量最多,大多为大脑皮质里面的中间神经元,构成皮质内信息传递的复杂微环路。 亚型:星形细胞、水平细胞、篮状细胞、上行轴突细胞等。 6.轴突细胞: 形态:数量较少,大小不一,可与锥体细胞形成突触。 功能:轴突伸入到白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

艾森克-认知心理学(第5版)笔记

认知心理学 目录 认知心理学 (1) 1.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3) 1.1实验认知心理学 (3) 1.2认知神经心理学 (3) 1.3计算认知科学 (4) 1.4认知神经科学 (4) 2.视知觉的基本过程 (5) 2.1大脑系统 (5) 2.2颜色知觉 (6) 2.3无意识知觉 (6) 2.4深度和大小知觉 (7) 3.物体识别 (7) 3.1知觉组织 (7) 3.2物体识别理论 (7) 3.3物体识别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8) 3.4面孔识别 (8) 3.5视表象 (9) 4.知觉、运动和行动 (9) 4.1直接知觉 (9) 4.2视觉指导的运动 (9) 4.3计划一控制模型 (10) 4.4运动知觉 (10) 4.5变化视盲 (10) 5.注意与操作的局限性 (10) 5.1听觉的集中注意 (10) 5.2视觉的集中注意 (11) 5.3跨感觉通道效应 (12) 5.4视觉搜索 (12) 5.5分散注意 (13) 5.6自动化加工 (14) 6.学习和记忆 (14) 6.1记忆结构 (14) 6.2工作记忆 (15) 6.3记忆过程 (15) 6.4内隐学习 (15) 6.5遗忘理论 (16) 7.长时记忆系统 (16) 7.1陈述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7) 7.2程序性记忆和知觉表征系统 (17)

8.日常记忆 (18) 8.1自传体记忆 (18) 8.2难忘记忆 (19) 8.3目击证词 (19) 8.4前瞻记忆 (20) 9.概念和范畴 (20) 9.1概念组织 (20) 9.2概念学习 (21) 9.3概念的涵义 (21) 10.阅读与言语知觉 (21) 10.1单词识别 (22) 10.2朗读 (22) 10.3 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 (22) 10.4 听讲 (22) 10.5 口语单词识别理论 (23) 10.6 认知神经心理学 (23) 11.语言理解 (23) 11.1句法分析 (23) 11.2语用学 (24) 11.3容量有限理论 (24) 11.4段落加工 (24) 11.5故事加工 (24) 12.语言表达 (25) 12.1口语的基本特征 (25) 12.2口语表达理论 (25) 12.3口语表达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 (25) 12.4写作:基本过程 (25) 12.5拼写 (26) 13.问题解决与专家技能 (26) 13.1问题解决 (26) 13.2训练迁移 (26) 13.3专家技能 (26) 13.4关于专家技能的理论 (27) 14.创造与发现 (27) 14.1创造 (27) 14.2假设检验 (27) 14.3科学发现 (27) 15.判断与决策 (27) 15.1判断 (28) 15.2决策 (28) 16.推理与演绎 (28) 16.1演绎推理 (28) 16.2演绎推理理论 (2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