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_【课堂实录】《月球之谜》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课堂实录】《月球之谜》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性文章。它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浓。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中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想象推测,这种写“谜”方式是本文一大特色,其间巧妙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神秘的色彩。再者本文用词准确,表达严谨,体现了说明文文体的特点。因此,这是一篇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中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积累和月球有关的诗句。

3.体会作者写“谜”的方式,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进行仿写,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

4.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感知说明文体的特点——用词准确。

学生课前活动:

1.预习课文,能够准确地读课文。

2.整理学过的描写月亮的诗句,回忆课外背诵过的描写月亮的诗句,搜集其它描写月亮的诗句,并按要求整理在预习单上。

3.搜集并整理月球的未解之谜,教师搜集月球十大未解之谜,课前发下去,让学生通读。

教学过程:

一、吟诵中体会月球之神秘。(6分钟)

(1)看登月视频激趣: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登月视频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人类首次登月的视频,人类为什么要登上月球呢?为了探索月球之谜。板书:(月球之谜)

(2)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球,它是如此的神秘与美丽,自古以来,人类就没停止过探索他的脚步。(课件,月亮悬高空)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位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笔描述过它:

比如:我们学过的描写的月亮的诗句——

我们背过的——

我们搜集到的——

面对这一轮明月,师生合作读:(课件,一幅图一句诗)

郑板桥情不自禁地吟诵——(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伟大的诗人李白竟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后来,远离故乡的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被罢官的苏轼仰天长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师小结,引导朗诵第一自然段:古人不识月,把它叫做白玉盘;望着那一轮圆月,他们时而想起自己遥远的故乡,时而想邀请月亮喝一杯。面对明月,古人真是浮想联翩。那你们从小到大,望着这轮明月都有什么想法呢?

师:你们和古人这样,对一个事物产生很多很遥远的想法,这就叫做——遐想。(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把这美好的遐想读出来吧。

【ppt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指名读

多么美好,多么幽静的夜晚——配乐齐读。

二、理解词语中学习理解方法。(3分钟)

过渡:多么神秘的月球。板书:(神秘)月亮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迷。那么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吗?(板书:探索)齐读课题

1.准确读出词语:课文我们已经预习了,我们来看一下生字词是否能够准确读出来。

【屏幕上出现词语】

悬挂皎洁奥秘任何海藻细菌一旦

夜幕降临古往今来令人费解

指名读。“夜幕降临”这个“临”是前鼻音,我们再读一次。

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在理解词语中学习理解方法:

(1)理解“令人费解”,学习拆字理解词语法。

“令人费解”,这个词你明白吗?

“解”在这里什么意思?费呢?

你看,弄懂每个字的意思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2)屏幕上的词语有没有让你觉得费解的?指名交流

(3)通过理解夜幕降临,学习抓关键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夜幕降临的“临”字在古代是说一个人,站在那里,低着头,眼睛往下看。【课件动画演示】人要站的直,所以这两竖要写直了;我们一个眼睛中有几个黑眼珠?下面这部分里面是一竖。书写时我们要记住这些要领。夜幕降临的“临”是不是往下看的意思呢?

字典中临字有三种解释,【屏幕出示】

(1)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2)到、来;(3)挨着,靠近。师:应该是哪一种解释?(2)到来。

那“夜幕降临”的意思就是——

师:你看,咱们抓住一个字就把词语理解了。带着对词语的理解把词语再齐读一遍。

三、品读中感知月球之奇异。(8分钟)

过渡:夜幕降临,这个巨大的星球就这样静静的望着我们,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哪一自然段描写的?

1.抓住“奇异”,理解段落结构,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谁愿意读一下这段话?其余同学思考:

这段话中的哪一个词可以形容宇航员看到的景象?板书(奇异)

为什么是“奇异”这个词?

这里还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告诉我们接下来是写奇异的。冒号

小结:以此看来,这一段是先概括来写月球的奇异,后面再具体来写它是怎样奇异。(课件展示)板书(先概括,后具体)

(2)哪些词句中让你觉得月球是特别奇异的?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简直就是一片荒漠。用个成语形容一下,就是:荒无人烟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多么强烈的对比!师:多么奇异的月球景色!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奇异的月球景象吗?指名读。

(3)想不想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视频:月球的录像。】

师随着视频介绍月球表面情况:

月球虽然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但它的样子却和地球完全不同。就像你们所看的的,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没有水,所以也没有动物植物,找不到任何生命,这里到处都是尘土、岩石,这些大大小小的圆形坑洞叫环形山。其中,一些环形山是以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名字所命名的,我国有六位科学家的名字被用来命名环形山。我们课本上的资料袋中出现四位,让我们一起说出

他们的名字: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还有两位,一个是现代的天文学家高平子,一个是明代的万户。

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或许我们的名字将来不能被用来命名月球环形山,但老师相信一定会有其他的中国人的名字被用来命名环形山。让我们带着对这些科学家的敬意,让我们再次读出月球的奇异!我来读概括描写的部分,大家读具体描写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

四、探究中感悟写“谜”之方法。(10分钟)

过渡:宇航员的登月试验为我们揭开了月球神秘面纱的一角,同时也发现月球还有许多未解之迷。

1.马上默读课文,去看看课文讲了月球那些未解之谜,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老师把这些句子点出来并引读】

3.发现不同的写“谜”方式。

师:有没有补充?

出示: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个谜大部分同学没找出来,为什么这么难找呢?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这两句后面没有加问号,别的都是有问号的。也就是说,这几个句子是疑问句,最后这一组是陈述句。

它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的,怪不得那么难找。上面的谜,除了问号以外知道它是一个问句,还有哪些词让你也觉得它是一个问句?

难道哪儿有些什么东西吗【老师点红这些词语】

师:是的,从这些词中我们也能看出这是问句。生活中,你们都用哪些疑问词来问别人的呢?(相机板书:为什么、怎么样、什么)师:这些疑问词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屏幕上的这几个疑问句,用了这么多的疑问词,可见人类多想探究月球之谜啊!那咱们就把人类的探究之心读出来。(师生合作读)

4.改写“谜”初步感知写谜方法。

咱们来看最后一个“谜”。同样是写迷,你看看,写谜的方法可不一样呢!那么咱们能不能把这个谜也用疑问句表达出来呢?自己先试一试,可以用上我们刚才这些疑问词。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预设一:为什么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又长得特别鲜嫩、青绿?师:你发现,他用哪个疑问词来问?

生:为什么

师:很了不起,而且她把“为什么”这个词放在最前面,告诉你一个秘密,“为什么”还可以放在别的地方来问。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的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是为什么呢?师:是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看来疑问词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但是,除了用“为什么”,还有其他的疑问词来问吗?

把玉米种在月球尘土里和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

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怎么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怎么放在最后来问,会吧?前面不读就从这里开始,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疑问句再次激起了我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兴趣。

5.抓住说明方法,感知说明文表达特点。

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把这个实验结果写清楚的?

作比较。是的,用比较的方式,让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还有那个谜也使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来的?

月球年龄之谜。

你来读一下有关的句子。除了作比较,还有用什么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月球存在的时间很久了。有多久?(月球的年龄有多大?)确定吗?从那个词语读出来的?估计。估计是什么意思?

因为受技术手段及月球环境等影响,我们还无法准确的的测量出月球的年龄。所以,作者用了“估计”这个词语,可见作者在向我们介绍科学知识的时候,用词是多么准确啊。因为科学可来不得半点虚假。除此以外,你发现没有,这段话先写的是什么?板书:(列举结果)然后呢?对实验结果质疑。板书:(提出问题)写作特点非常鲜明。那么月球是不是只有这么多谜呢?你是从那读出来的?

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可以饱含着丰富的内容。

五、读写结合中再激探究之心。(12分钟)

过渡:是呀,月球之谜可多了,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哪些月球未解之谜?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月球未解之谜。

2.读写结合练笔。

月球的未解之谜中,比较著名的有十大未解之谜,课前老师已经发给了大家。已经读过了是吧。这些未解之谜一定让你的产生了许多疑问。现在我们就用这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结合你搜集的或是老师给你的月球之谜的材料,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先列举实验结果,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注意合理使用疑问词。

交流,评价。(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从我们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再次感受到月球的神秘。所以需要我们人类继续努力,继续探索呢!板书:(继续)

五、总结延伸中再引探究之路。(1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月球之谜,还知道了如何根据已有的材料合理提出问题。下课后请同学们首先整理好本节课的练笔,搜集背诵描写月亮的诗句。可以继续搜集月球的资料,继续提出问题。推荐大家阅读一篇文章,《月球的自述》,去找找这两篇都是写月球的文章有哪些相同的秘密,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课件出示)

必做:

1.整理课堂小练笔。

2.搜集并背诵描写月亮的诗句。

选作:

1.继续搜集月球之谜,并继续提出疑问。

2.推荐阅读《月球的自述》,看看两篇文章相同点和不同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月球之谜》学情分析

说明文是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种文体。在此之前,学生先学习了《太阳》这篇说明文。但是《月球之谜》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太阳》完全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两篇文章语言学习的点是完全不同的。《月球之谜》这篇文章定位为读写结合课,从可以进行读写训练的点出发,寻找文中语文训练的点,根据文中多处使用疑问句,写谜时先列举实验结果,后提出问题的写作特点,将本文语言训练的点定位在会根据搜集的材料合理提出问题上。

针对这一语言训练的点,分析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以下困难:

1.课前老师首先上网搜集了资料,发现网上对于月球未解之谜的表述,除了比较著名的月球十大未解之谜,其余表述的比较模糊不清,学生搜集整理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在课前反复指导、查阅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教师把自己搜集好的资料,在学生搜集整理完毕后,下发下去,让学生认真阅读。

2.课文要求学生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课文后面列出了几句诗句。考虑到一是这几句的积累量远远不够,二是有的学生存在惰性,所以在预习清单上,明确标出积累的三个层次:曾学过的——;曾背过的(指的是本校的古诗升级达标活动)——;课外搜集的——。这样,一是教会学生回顾整理的方式,二是不同层次的积累,会给学生形成一定的积累量。

3.这节课最大的难点还是根据材料提出问题。首先是有的孩子是否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二是,理解能力弱的孩子,是否能对原材料的语言进行改变;三是孩子是否会使用疑问词根据材料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有针对性,或者进行追问。

4.文中所写的谜,带有问号的都比较好找,但是不带问号的,恐怕绝大多数孩子都找不出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月球之谜》效果分析

本次参加当堂测试的学生有30个。下课后,根据收上来的小练笔分析测评结果如下:

1.30个孩子全部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月球未解之谜进行小

练笔。有25个孩子选择练笔的材料较好,语言稍作修改,达到通俗易懂。所选择的材料多集中在月球土壤年龄之谜,不锈铁之谜,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上。

2.有六分之一的孩子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特别精彩:如,月球表面的这些玻璃状的物质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再如,这些不会生锈的纯铁颗粒真的是铁吗?难道它真的能一直不生锈吗?这部分孩子不但会提出问题,准确使用疑问词,而且会连续发问,所提出的问题具有科学性。

3.有19个孩子能够根据材料提出合理但比较简单的问题。有的提出的是一个问题;有的是在原文陈述的基础上,加上一句“这是为什么呢?”。也有的孩子提出的问题虽少,但是问题提的也很有价值:“这些放射性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假如它们来自月心,那它们是如何来到地球的表面的?”

4.剩余的四个孩子是班级的学困生。一个是他们在选材的时候犹豫不决;而是读完材料后迟迟不敢下笔。这样的孩子,或许在交流完课下搜集到的月球之谜后,先让其让同学口头提出问题,或许就会降低他们读写的难度。当时考虑到怕这样限制住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设计这一环节。现在反思一下,时间来得及的话,同桌或小组试着提问,可以为这几个孩子的写做好铺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月球之谜》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性文章。作者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浓。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的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期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之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结尾又是开放性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理解的几种谜,与问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课文中每个谜的写法很有特点,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想象推测,这种写“谜”方式是本文一大特色。再者本文用词准确,表达严谨,体现了说明文文体的特点。因此,这是一篇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文章。

编选本文的意图是: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的神秘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球的

古诗句。由编者意图和学生学习的基础,确定本科的重点是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那些不解之谜,学会利用资料合理提问,进行练笔。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把写谜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因为本课教学定位为读写结合课的课型。生字的书写集中放在单元生字指导课上。课文的阅读理解用一课时结束。受课型的限制,教学的侧重点明显不同的。但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是一致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月球之谜》评测练习

本堂课,根据课型特点,当堂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练笔,具体要求为下:

结合搜集到的月球未解之谜,根据实验结果或观察到的现象,合理提出问题,注意要准确使用疑问词。要求先列举实验结果,再提出问题。

本测评练习简而言之,是仿写文章写月球年龄之谜这一段。它考察的语言点如下:

1.学生自己搜集和老师下发的资料中有很多月球的未解之谜,学生能够选择最合适表达的;

2.搜集的资料有的语言比较晦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材料中的语言进行改动,改成比较通俗易懂的;

3.能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准确使用疑问词,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合理提出问题,标点使用准确,表达清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月球之谜》课后反思

《月球之谜》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内容短小精悍。单从字面上,内容上来看,比较好理解,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也比较简单,貌似整篇文章的语言训练点不够明显,读写结合的点真的很难找。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在想,如何把这样一篇文章上成有语文味的课。

这堂课只讲了一遍,就是录制的这一遍,所以,肯定会有瑕疵。但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逐字逐句,逐个环节地推敲,每天都拿出来看看,修改。在课堂上,我力求实现以下几点:

一、将积累巧妙融在师生充满语文味道的对话中。

一段登月视频将师生的思绪拉入古往今来人类从未停歇地对月球的探索之路,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月亮的诗句交流中。孩子交流的诗句有书上学过的,有课后背过的,还有课外搜集过的,层次清楚,利于孩子整理总结,积累背诵。师生共吟描写月亮的诗句,让学生在吟诵中感知月球之神秘。这样的积累是自然的,是水到渠成的。

二、将理解的方法无痕渗透在课堂体验中。

三年级属于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够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教会学生理解词语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本堂课的词语教学全部渗透了学习方法。“遐想”一词的教学,没有一点说教的痕迹,完全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学生交流小时对月亮的想法基础上,自然总结这样的想法就是遐想。遐想是什么样的?学生在美读开头第一自然段就会领悟到:遐想应该是美好的;“令人费解”一词的教学让学生再次领悟语文拆字解词的方法;“夜幕降临”一词的教学,将汉字的汉意、书写与做人结合起来,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了统一。

三、将表达的方法科学交织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

这堂课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在,从读懂文中的问句,到运用疑问句对文中的不解之谜进行提问,在此基础上利用搜集到的未解之谜进行小练笔,训练的层次清晰,课堂环节层层递进,训练目的明确。

课上,先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讲到的未解之谜,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文中写谜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是疑问句,有的是陈述句。疑问句的标志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上的疑问句,可以发现一个是使用问号,一个是使用疑问词。在找出屏幕上和生活中的疑问词之后,师生合作,在朗读中体会疑问句的特点,体会人类的探究之心。读懂文中的问句之后,教师让学生将文中用陈述句写的月球之谜用疑

问句表达出来,通过运用不同的疑问词,通过将疑问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表达的训练,达到了学以致用。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生的理解与表达共进。在这样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找到段落结构的特点,此时也达到了读写结合的一个临近点:在学生交流课下搜集到的未解之谜之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写谜的方法进行练笔。

从练笔的情况来看,30个孩子全部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月球未解之谜进行小练笔。有25个孩子选择练笔的材料较好,语言稍作修改,达到通俗易懂。所选择的材料多集中在月球土壤年龄之谜,不锈铁之谜,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上。

有六分之一的孩子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特别精彩:如,月球表面的这些玻璃状的物质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再如,这些不会生锈的纯铁颗粒真的是铁吗?难道它真的能一直不生锈吗?这部分孩子不但会提出问题,准确使用疑问词,而且会连续发问,所提出的问题具有科学性。有19个孩子能够根据材料提出合理但比较简单的问题。有的提出的是一个问题;有的是在原文陈述的基础上,加上一句“这是为什么呢?”。也有的孩子提出的问题虽少,但是问题提的也很有价值:“这些放射性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假如它们来自月心,那它们是如何来到地球的表面的?”剩余的四个孩子是班级的学困生。一个是他们在选材的时候犹豫不决;而是读完材料后迟迟不敢下笔。这样的孩子,或许在交流完课下搜集到的月球之谜后,先让其让同学口头提出问题,或许就会降低他们读写的难度。当时考虑到怕这样限制住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设计这一环节。现

在反思一下,时间来得及的话,同桌或小组试着提问,可以为这几个孩子的写做好铺设。

我想任何一堂课在搁置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看一看,仍会发现不足之处。或许这就是有生命的课堂,因为它总是让我们找到可以进步的地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月球之谜》课标分析

课标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月球之谜》这一课写谜的方式很有特点,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一个特殊范本。大量疑问句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句子的表达效果;文中月球未解之谜的改写,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课下搜集月球未解之谜,可以在培养学生搜集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辨析、整理重组能力,在这其

中,学生对月球的探究之心是逐渐加深的,这也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体现;而运用搜集到的材料进行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则更好地体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最好体现。

《月球之谜》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科技世界》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属于第二学段中比较少见的科普文。在课标中第二学段关于综合性学习指出:“能提出学习中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月球之谜》这篇课文由它题材的特殊性决定,它可以设计搜集资料,针对资料合理质疑的训练,是落实课标这一要求的很好范文。

课标针对第二学段阅读训练有这样一段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月球之谜》一文中虽然难懂的词语不多,但是几个关键的词语足可以进行教给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训练:如根据学生的生活积累理解遐想;借助字典理解夜幕降临;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估计等等。每个词语的理解,都可以体现一种阅读的方法渗透。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 1、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的伙伴和知识的探究者。 2、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 1、学习目标的描述: ⑴知识与技能: ①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奇异”、“费解”等词语。 ②利用课件、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自主地查看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意识。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想象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注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课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

勇于的探索精神。 2、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说明: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它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年级的学生对月球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但是求知欲强的学生对《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具有从网上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本课是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的,教师将事先做好的网络课件“月球之谜”放在校园网中。网络课件中设有五个部分,分别为“奔向月球”、“登陆月球”、“纵览月球”、“心系月球”和“探索宇宙”。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又包括了共学生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上课开始时,教师以一幅优美的月光图把学生带进对月亮的无限遐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们乘上网络快车,自主学习、探究。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网络课件,创设一个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还利用视频录像,创设同宇航员一起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月球之谜》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月球之谜》 本文是关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月球之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的文章,课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本文列举的只是几个关于月球的不解之谜,对于学生来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在学习此类文章时,我认为应大胆地引入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去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估计、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 3.培养学生根据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 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22 月球之谜 教学设计

22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太阳的知识,了解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另一个和地球关系密切的星球——月球。【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月球之谜》是什么意思?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你们的疑问可真不少啊!【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秘” 确实,月球是一个神秘的星球。我们从小就听着【课件出示:嫦娥奔月】的故事长大,对月宫里那只会捣药的玉兔和那棵美丽的桂树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以往我们看到月球【课件播放视频】。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的月球和我们的想象是否一样? 生自由读课文。 课外,同学们已经按老师的要求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

词的掌握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 请大家认真读这些生字词,看看在读音上有那些地方是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说得真好。请大家根据同学的提醒,同桌互读生字词。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 请大家把这些生字朋友放进课文里读一遍,看看自己还认不认识它。记住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现在,老师请七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这些同学是否把字词读准确。 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同学们听得可真仔细,评得也很到位。 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知识? 谁愿意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三、精读课文,感悟“神秘”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读书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是啊,“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课件出示:句子】“遐想”是什么意思? 那么,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展开想象说一说:人们会产生哪些遐想? 谁来说说? 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是呀,美丽的月亮给人们带来了美妙的遐想。你能边想象边美美地读读这一句话? 谁来试一试? 大家说她读得好不好? 读这话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 请大家模仿他的语气,边展开想象边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现在,谁再来试一试? 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感悟? 【课件出示:人们为探索月球奥秘,付出了哪些努力?】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谁来?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2课_月球之谜》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 一、 1. 看拼音写词语。 2. 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3. 给下划线的字注音。 4. 拼一拼,写一写。 5. 比一比,组词语。 6.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7.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8. 照样子写词语。 例:静悄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黄金搭档: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0. 给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水藻在月球尘土里,长得________鲜嫩青绿。________ ②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________啊!________。 11. 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①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撒细菌。 ________。 ②从月球上采回来的一块岩石。 ________。 12. 我会填。 读了课文《月球之谜》,我知道月球是一个这样的世界:这里的天空________,表面却________。月球上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________,没有任何________。月球是________。 13. 换成“被”字句 (1)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________ (2)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________。 14.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呼作白玉盘。 (2)月来满地水,________。 (3)________,月是故乡明。 (4)________,江静碧云天。 15. 你知道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哪些美称吗? 如:玉弓玉盘________。

小学语文_【课堂实录】《月球之谜》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性文章。它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浓。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中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想象推测,这种写“谜”方式是本文一大特色,其间巧妙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神秘的色彩。再者本文用词准确,表达严谨,体现了说明文文体的特点。因此,这是一篇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中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积累和月球有关的诗句。 3.体会作者写“谜”的方式,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进行仿写,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 4.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感知说明文体的特点——用词准确。

学生课前活动: 1.预习课文,能够准确地读课文。 2.整理学过的描写月亮的诗句,回忆课外背诵过的描写月亮的诗句,搜集其它描写月亮的诗句,并按要求整理在预习单上。 3.搜集并整理月球的未解之谜,教师搜集月球十大未解之谜,课前发下去,让学生通读。 教学过程: 一、吟诵中体会月球之神秘。(6分钟) (1)看登月视频激趣: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登月视频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人类首次登月的视频,人类为什么要登上月球呢?为了探索月球之谜。板书:(月球之谜) (2)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球,它是如此的神秘与美丽,自古以来,人类就没停止过探索他的脚步。(课件,月亮悬高空)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位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笔描述过它: 比如:我们学过的描写的月亮的诗句—— 我们背过的—— 我们搜集到的—— 面对这一轮明月,师生合作读:(课件,一幅图一句诗) 郑板桥情不自禁地吟诵——(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伟大的诗人李白竟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泉湖小学刘平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会认“悬、遐”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等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奥秘、努力”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抓重点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从中感受月球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欲望。 3、积累一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第二课时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2、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月球的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是什么?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索月球之谜,边说边板书:月球之谜。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心地读读,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4、检查生字 出示词语:悬挂遐想奥秘年龄 努力细菌水藻估计

登上夜幕降临一项研究 (1)我来考考你们,谁最先和它们交上朋友。 指名读开火车读 (2)这些词语你是否都读懂了呢?预设: 奥秘是什么意思?你还能给它找个朋友吗? 水藻:提示“藻”是上下结构,想看看水藻吗? 努力:你能用“努力”说个句子吗? 5、指导写字:田字格里的生字哪个是需要提醒大家的?(交流)把你认为难写的生字漂漂亮亮地送到田字格里。 6、检测生字书写情况,同桌当小老师互相修改一下。 三、再读课文,获取信息。 1、把生字送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2、交流: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望月遐想,引人入境。 导语:月球如此的神秘,有着这么多的谜,我们先来欣赏这美丽的月亮。课文哪句话写了这迷人的景色? 随机出示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1、读出画面。 (1)学生读句子,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 (2)随机理解“夜幕降临、皎洁”等词,并指导个别朗读。 (3)带着想象读读这句话。 2、读出诗句。 (1)师:这皎洁的明月,使你想起了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句呢?(指名交流) (2)补充课后诗句: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读一读,记一记吧。(课件出示课后诗句) 3、读出遐想。 (1)师:古人对月冥思,曾写下了这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同学们,当你仰望星空,望月观赏时,是否还想到了其他的什么呢? (2)全班交流。预设评价:你想到了和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你们想到了一大串的疑问,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 一、设计理念。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二、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统一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同学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下册课文阅读教学设计 22、月球之谜(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下册课文阅读教学设计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下册课文阅读教学设计 22、月球之谜(实用 文本) 预习课(20分钟) 精读课(40分钟) 主要任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月球之谜》。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指有月亮、星星、云彩的天空实景图)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想不想去月球看一看?让我们随两名美国宇航员一起去看看。打开书,93页。 2、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一会儿请同学们说一说到月球上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学生汇报,主要结合“这里的天空……一片荒漠”说月球景象,并明确写月球景象的句子一共有3句。 4、以读带讲,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第一句话,注意将“黑沉沉”、“洒满”、“灿烂”读得稍重些。并利用课文插图月面、天空及远处地球景象,引导学生感知月亮景色—月亮上,天空是黑天,地面却是白天,很有意思。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月景的后两句,注意将“满是”、“任何”“一片”等词读得稍重些。并利用自备的关于月球尘土、岩石和环形善于月面荒漠图感知月球景色。了解“满”“任何”、“荒漠”意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原文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资料,认识月球,了解月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介绍有关月亮的科普短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月亮上到底是怎样一个世界呢?它还有哪些秘密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 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分小组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4、讨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概念图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诗词网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词: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重点识记生字:悬、奥、努、估 指导识记、理解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开放点:关于生字词你还预习了哪些内容?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三、品读感悟: 1、梳理问题:对于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2、预设: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月球之谜》说课稿

《月球之谜》说课稿 《月球之谜》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__,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__旨在让学生了解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哪些不解之谜。 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法学法设计】 1、教法: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以情景教学法、美读感悟法、质疑问难法等方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法:读读、划划、议议、说说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 【教具使用】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弯弯的月亮》。 2、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4、媒体资源:教学演示课件《月球之谜》。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小学科学_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8《看月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看月亮 学习目标: 1.能有计划、有步骤的细心观察月相变化的现象,并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 2.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月相这一科学概念和月相变化的现象。 3.根据观察记录,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 的欲望。 重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坚持观察一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难点:了解月相这一科学概念和月相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前至少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亮,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自制月相盒教具,幻灯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观察要求: 为了让学生能坚持长时间观察月亮,从农历的初一安排学生开始观察月亮,谁第一个发现月亮的同学,给老师打电话,并记录月亮升落的时间和位置。当月亮变成半圆时用手机照下来,用微信发给老师。当发现月亮是圆形的时候,画下来,并写出几句最想跟老师说的几句话。当月亮又一次变成半圆时再给老师发微信,看看哪些同学在课前的观察中获胜。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猜一天体) 2.你还能吟诵两句有关月亮的古诗吗? 生:《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王秋月。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人对月亮寄托了无限的情怀,我们今天一起去《看月亮》,板书课题。 二、展示课前观察图片,制定观察计划。 1.把你课前观察到的月亮,在小组内展示一下,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谁的观察记录最详细、最认真。 2.班内展示小组内推选出的记录认真、全面的观察记录。 ①生展示记录 预设:我记录的是从农历初一到三十月亮的变化,每天晚上都观察,并画下来。 我两天一次去楼下的健身广场去观察月亮,但是有几天晚上我没看到就回去了。 我每天晚上8点观察,每一次观察都是爸爸帮我在院子里拍下来的照片,有几天是阴天,没有观察到。 …… 生评价出观察记录月亮的获胜者二到五位同学 ②说说观察记录获胜的原因(找出观察记录的共同点) 相同点:都有观察的时间,观察的地点,观察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

三年级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 1、题目:《月球之谜》 2、内容: 月球之谜 夜幕降临, 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69年7 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 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认识字词(2)带领同学理解文章大意(3)进行必要的板书设计。 4、答辩题目 (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设计类] (2)分析一下《月球之谜》在本单元的内容和作用。[专业知识类]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 导语: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想象皓月当空的景象,小组内交流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月球之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四大组轮读课文3-6段,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师梳理板书) ★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推测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月球之谜的谜底。 3.师小结: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 4.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课文的第7自然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五)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再阅读和月球之谜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月亮相关的诗句等,我们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通用5篇)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通用5篇)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篇1 《月球之谜》是一篇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入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举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谜。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月球是个怎样的月球,课文写了哪些不解之谜,以下几点是我对《月球之谜》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还不够持久,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在简单地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我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月球之谜》,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由问题入手,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自己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并进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然后我让学生抓住“遐想”一词,引导学生想象:人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些话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我再用“你还有哪些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随后,又以“为了探索月球之谜,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来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月球奥秘的经过。接着让学生看登月历程,了解月球知识,激起对月球探求的欲望。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一个有关月亮的综合性学习,让他们背写月亮的诗,说带月亮的成语,谈人们对月亮的别称,一整节课学生兴致盎然。 这是一篇科普文,课堂中我同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是前提。这节课,我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

有效创设情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陈艳丽)

有效创设情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南宁市上尧小学陈艳丽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设计和使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涵与表达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教学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国家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创设丰富的有效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在利用学校资源有效创设情景境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话说导入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如我在教学《月球之谜》这一课时,先用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顺势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跟月亮有关的课文《月球之谜》。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情感体验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场所,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的遭

优质课大赛-小学语文-2016年度-研讨课-《月球之谜》高淑雯

《月球之谜》说课稿 章丘市普集街道中心小学高淑雯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我叫高淑雯,来自章丘市普集街道中心小学,我带来的研讨课题是《月球之谜》。 我将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目标解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创新点六个方面来进行研讨。 一、教材解读《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最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月球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学生往往是看着月亮会联系图书、影视产生美好的想象,对于月亮的探索相对就较少。当然,求知欲强的学生对《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从网上、图书中收集信息,初步进行加工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三、目标解读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网络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2、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培养目标: 1、认识本课“悬”“遐”等8个生字,学写“幕”“临”等14个生字。 2、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或传说。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 情感态度培养目标: 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难点:1、利用资源交流、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智慧课堂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中四环节,课后两任务,课前多媒体引导自学,课中WiFi、任务单小组合作探究,课后微博网站个性开放,以实现课前导学,课中探讨,课后延伸。 1、课前创设情景。播放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激发学生想象 月亮上有什么?完成任务单一。 2、课中环节一生字学习。环节二感受月亮的魅力,交流课前 搜集的关于月亮的诗句和传说,理解”遐想“一词,指导感情

小学语文_《月光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高超的技艺以及对 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的高尚情怀。 4、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二单元,我们的单元主题是艺术的魅力,你所知道的艺术都有哪些形式,(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板书月光曲)看了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想说的吗?(学生质疑课题) 当学生说到谁写的月光曲时,师过渡:这个问题老师现在就可以给你解答,他的作者是贝多芬,并且老师还带来了他的简介呢,来你来读一下,学生读,谈感受。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探究吧?课前老师已经安排大家预习了,来考考你 1、生字识记(指明读,处理券、奔、粼)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谁干了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 过度:即兴创作?真是一位大音乐家,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哪项感觉尤为重要,(学生回答)对,听觉,那贝多芬在本文中都听到了什么呢?

1、贝多芬都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适机引导并板书:琴声、对话、夸赞) 2、感受琴声 看来大家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现在带上你的耳朵,我们和贝多芬一起来倾听琴声吧,琴声在哪里? 怎样的琴声?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不熟练也就罢了,可这首曲子(正是他的曲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贝多芬,你会想些什么?(板书好奇)看来大家充满了好奇,贝多芬也是出于好奇,于是走近了茅屋,他又听到了什么? 3、倾听对话 兄妹俩都说了什么?(学生读句子) 老师将他们的对话请到了白板上,来自己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学生读) 感受穷,指导朗读,我听到了一丝愧疚,你为什么愧疚呢?为什么呢?体会妹妹的渴望,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渴望却说成是随便说说罢了呢?体会妹妹的体贴。 同学们说的真好,把这些词语加到说话前面就叫提示语,提示语能够体现语气与情感,来,找一个愧疚的哥哥,来一个体贴的妹妹,谁来?(两组学生)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快进屋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找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穷?(学生谈感受)是啊,他们不仅穷,而且还失明了,此刻我有一个疑问既然这样为啥还要弹钢琴呢?即使是旧的,价格也不会太低吧?为什么哥哥,一个做皮鞋的哥哥还要给他买呢?(体会热爱(对,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艺术不管你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只要你热爱,它就给你带来快乐)和关心) 4、感悟赞叹 看来你们读懂了兄妹俩的心思,贝多芬懂了吗?所以,出于同情他决定为盲姑娘弹奏一曲,这不仅是个大音乐家,还是个什么样的音乐家?的确是这样,贝多芬曾经说过(课件呈现贝多芬的名言)此刻他是幸福的,于是他弹起了那首姑娘认为特别难弹的曲子,一曲终了弹得如何,且听姑娘评价,盲姑娘是如何评价的?(学生找句子)读(感叹号,读出情感)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符号?问号表示疑问,表示疑惑,加上您,你觉得应该如何读?他在猜测,既然猜测,怎么会用就是呢?肯定!为什么会如此肯定呢?她看见了吗?那她怎么如此肯定?看来这个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还很懂音乐,贝多芬

小学语文《太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等几个方面。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 中段的阅读教学以默读、表达和语感训练为重点,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和差异。中年级仍要加强朗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多创意的阅读”。中段的教学方法一般以共同解决问题型方法为主,即通过师生民主对话与讨论来共同思考,感悟和理解各种语文问题,在听说读写的教学中建构相应的言语知识和技能。 21 太阳 【教材解读】 一、教材位置 (一)人文专题的位置 《太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了《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果园机器人》。其中《太阳》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是一篇科普短文,也是一篇说明性文章。 (二)训练重点的位置 本组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本课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有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课的训练重点是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教材特点 (一)字 从生字上来看,这篇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有7个,分析来看有如下特点: (1)“氏”字下面容易多一点,“兽”字下面容易写成“日”; (2)“较”字是四声,不要读成一声; (3)“氏”字字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