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图形变换的方法指导

图形变换的方法指导

图形变换的方法指导
图形变换的方法指导

《图形变换思想的建立》课题实施计划

北京农大附中初二数学备课组

几何在学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决定着几何教学的根本效果。

是以图形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是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之间关系的学科;

是以培养几何直观为出发点,确立图形思维为基本目的的学科。

一、图形变化思想的作用与意义

图形变换是把几何图形运用“剪切、割补、拼图、翻折、平移、旋转、放缩、展开”等手段转化为解决问题需要的基本图形或特殊位置,在新教材中占有重要

地位.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操作

,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渗透图形变

换思想,意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图形变换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变化的、运动的观点来处理孤立的、离散的问题的思想.很好地领会这种解题的思想实质,并能准确合理地使用,在解题中

会收到奇效.

在初中阶段变换思想主要有旋转,平移,轴对称

《图形的变换》在中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旋转,平移,轴对称思想的考察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是屡屡出现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图形的变换思想,

重视对学生几何变换思想的培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目标: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几何能力上具备一定的画图能力、识图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能够用图形变换思想去解题。

例1、如图2—1,多边形的相邻两边互相垂直,则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为().

(A)21 (B)26 (C)37 (D)42

二.学情分析

学生成绩出现问题往往有三种情况:智力水平问题,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方法问题。我能做的只针对后两种,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帮学生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建立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三、具体实施工作及今后计划

首先学生要具有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体系,我们的学生在几何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知识没有完整的体系,往往是定理定义都知道但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锅粥,几何题目又相比代数来的开放,该怎么想,该用哪个就成了学生最大的困难。不会做题就会使学生慢慢的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一)数学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有工具)

将初中数学各章节中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知识由浅入深的形成过程,直观的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形成知识链,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几何知识,清晰的几何图形的演变过程,继而做到会做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看懂题)

图形分析能力就是识图,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分清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识图训练要循序渐进,分步进行,

1.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即一个简单图形中每添加一条线会产生什么样新的图形,会出现什么新条件,到学生由简到繁,客服学生对复杂图形的心理障碍,2.复杂图形到简单图形,要能够把复杂图形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标准图形,

认识标准图形中蕴含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在复杂图形中能够找到熟悉的简单图形的过程。

让学生感知并培养化复杂为单一、综合为基本,善于联想与转化的能力.将复杂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让图型的隐蔽关系显现,将没直接联系的元素产生联系。

三.图形变换能力的培养

中考说明何部分C级知识点

图形与变换

?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能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进一步加深平面几何图形中的基本性质和关系的认识。

深入认识以平移、旋转、轴对称为工具的图形变换的特征。

?(1)平移:常常通过特殊点添加平行线或者利用中位线构造平行线,使

得图中的某些线段保长平行,使某些角平移到新的位置等。

?(2)对称:分两种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包括有: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一个角的角平分线,线段中点的中心对称,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

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折”,采用轴对称,一条线段关于某点旋转180度,采用中心对称。

在几何题目讲解分析中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变换的目的与方向,即:完善图形各条件之间的关系

几何学中充满着图形的变换, 利用变换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是解几何题的重要思路之一, 几何图形的变换可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观察思维能力。我们若能经常发掘潜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 以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运动和变换的观点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为学生创造思维情景, 鼓励学生设计问题的最优解题方案和问题的最佳解答。通过对问题解法的比较, 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把几何图形的变换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工作结合起来, 数学教学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会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教学,通过更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有效指导学生的学法,帮助学生改善现有的学习方式,使几何语言的建立得以正常进行,期待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实现课题的目标。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2.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有趣的图形或物体运动问题。 3.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平移、旋转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平移和旋转的经验。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资源利用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师: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华容道游戏板 学生: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认识平移)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认识旋转)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活动: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做竹蜻蜓。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思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年月日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观 察图形, 分析图形 特点 二、探 索认识轴 对称图 形,掌握 轴对称图 形的性质 一、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特点 师出示主题图:大家看这些漂亮的图案,你 知道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看一下这些图案 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 性质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这里就有很 多轴对称图形,想一想,你们还能说出哪些对称 图形呢? 问题: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是什么?大家还记得 吗?(让学生回忆并独立画出蜻蜓的对称轴,教 师在前面做示范。) 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 师:我们画出了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老师这里 有一个对称图形,上面画的是什么?仔细看 学生观察,可能会 根据图形的变换把这 些图形分成几类,教师 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 习。 活动:大家试一试画 出其它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自己在书上画 出图案的对称轴,教师 巡视,给出指导)

三、折一折、剪一剪。 看,虚线是?(图形的对称轴)A和A′,B 和B′,C和C′字母对应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 征) 演示: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 完全重合。 总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1.活动:画出对称图形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也掌握了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画一画。 你能画出小房子的另一半吗?怎样能又快又 准确的画出来呢? 出示例题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看哪 位同学画的又快又好! 总结:利用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找关键 点的对称点。 三、折一折、剪一剪。 师:我们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 形,想一想,剪出的会是什么图案?(学生思考 并给出答案,教师引导) 师:下面我们就自己来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 图形,想一下,剪一剪,是自己想要的图案吗? 学生自己在下面活动,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大 家共同讨论。 学生自己在下面活 动,并展示自己的作 品,大家共同讨论。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摘要:高中数学新教材中介绍了基本函数图像,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图像等。而在更多的数学问题中,需要将这些基本图像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方式转化成其他的图像,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方法。 高中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高中生是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就是作图解图能力,就是根据给定图形能否提炼出更多有用信息;反之,根据已知条件能否画出准确图形。图是数学的生命线,能不能用图支撑思维活动是学好初等数学的关键之一;函数图像也是研究函数性质、方程、不等式的重要工具。 提高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图形、图像的认知水平,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数学教材中基本的图形和图象的学习,建立起关于图形、图象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研究和解决有关图形和图像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的思想及其常用变换方法。 函数图形的变换,其实质是用图像形式表示的一个函数变化到另一个函数。与之对应的两个函数的解析式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函数图像变换与解析式变换之间的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在更多的数学问题中,需要将这些基本图像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方式转化成其它图像,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像变换方法。 常用的图形变换方法包括以下三种:缩放法、对称性法、平移法。 1.图形变换中的缩放法 缩放法也是图形变换中的基本方法,是蒋某基本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产生新图形的过程。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ax ,by )=0(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 倍,同时将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b 倍后而得。 (1)函数()y af 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a 倍得到; (2)函数()y f a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纵 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1a 倍得到. ①y=f(x)ω?→x y=f(ω x );② y=f(x)ω?→y y=ωf(x). 缩放法的典型应用是在高中数学课本(三角函数部分)介绍函数)s i n (?ω+=x A y 的图像的相关知识时,课本重点分析了由函数y=sinx 的图像通

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high quality lesson plan "graphics and trans formation" in second grade mathematics volume 2

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 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案

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1.会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进行图案的设计;(重点、难点) 2.通过观察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下列图案: 这些图案很漂亮,它们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运用了我们所学过的哪些图形变换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析图案的形成 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可用旋转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又可用轴对称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图案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解析:因为第一个图案可以看做一个以正方形中心和相邻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以正方形中心和相邻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次90°得到的;第二个图案可以看作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第三个图案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第四个图案看做一个小正方形沿着大正方形对边的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三次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小正方形围绕大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次90°得到的.所以是四个.故选A. 方法总结:图形轴对称的关键是找到对称轴,看沿着对称轴折叠的两个图形是否重合,图形旋转的关键是找到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探究点二:设计简单的图案 如图是某设计师在方格纸中设计的图案的一部分,请你帮他完成余下的工作: (1)将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2)发挥你的想象,进一步设计图案,让图案变得更加美丽. 解析:(1)由将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可得旋转后的图形的边与原图形对应的边垂直且相等,故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可把(1)中所得图形继续旋转. 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设计图案时首先要根据条件对图形进行整体构思,确定设计的总体方向,是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还是其中几种的组合.设计的图案要简洁明了,而设计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点和网格. 三、板书设计 本节课由图形欣赏过渡到图案设计,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图案的分析,通过找基础图形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对于图案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拓宽学生的视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和变换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和变换教案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

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物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玩七巧板游戏,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平移和旋转设计或制作简单的图形或图案。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利用平移或旋转制作稍复杂图案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在方格纸上利用平移或旋转画出一个简单图案。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利用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出一个简单图案。 教学难点: 利用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出一个简单图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注:这个图片是动画缩略图,通过拼图活动,体会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为新课作铺垫。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动画“【数学活动】地球拼图”。 师:老师用“七巧板”拼了许多漂亮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这些图案是怎么得来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七巧板通过平移或旋转拼成漂亮的图案。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七巧板引入新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探究新知 出示: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后得到了鱼图。 请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标出序号同时说明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1)阅读与理解 师:已知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要把方格纸上标序号的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填到鱼图中去。生2:还得观察每块板在方格纸上是怎么平移或旋转的。 (2)分析与解答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利用笔直接在鱼的图案上画出每块板的轮廓,然后再观察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生2:利用七巧板学具拼成鱼的图案,然后再观察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师:板1是怎样运动的? 生:板1先向下平移1个格,再向右平移9个格。 师:其他板是怎样运动的? 生:板2先向下平移1个格,然后绕两条直角边的交点逆时针旋转180°,再向右平移9个格。 …… (3)回顾与反思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通过平移、旋转来设计图案,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

函数图像变换及应用

上节课知识检测 一、基本内容 1.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 其基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具体为: 2、会画基本函数图像(一次(两点想x 取0,,y 取0(或X 取1))、反比例(三点(x 取1/2、1,2)对称轴、对称中心)、二次(对称轴\顶点\开口)、幂(四点x 取0,1/2,1,2对称)、指数(三点x 取-1,0,1)、对数(三点Y-1,0,1)、对勾(两部分相等时X 值点)、三角(x 取五点;对称轴、对称中心)) 3.掌握画图像的基本方法:(1)描点法(2)图像变换法.平移、伸缩、翻折 (3)讨论分段法 (1)平移变换: y =f (x ) ――――――――――→a >0,右移a 个单位a <0,左移|a |个单位 y =f (x -a ); y =f (x ) ―――――――――→b >0,上移b 个单位b <0,下移|b |个单位 y =f (x )+b . (2)伸缩变换: y =f (x ) 1 011 1ωωωω <<>????????→,伸原的倍 ,短原的 长为来缩为来 y =f (ωx ); y =f (x ) ――――――――――――→A >1,伸为原来的A 倍0

初中数学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4图形变化的简单应用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数学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4图形变化的简单应 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 影,若再从图中标序号的小正方形中选一个涂上阴影,使得整 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不符合条件的小正 方形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经过平移或旋转不可能将甲图案变成乙图案的是() A. B. C. D. 3.下列各项中,不是由平移设计的是() A. B. C. D. 4.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三个小正方形己经涂成灰色, 若再任意涂灰1个白色的小正方形(每个白色的小正方形被涂成 灰色的可能性相同),使新构成灰色部分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 概率是() A. 1 9B. 1 6 C. 2 9 D. 1 3 5.以如图的右边缘所在直线为轴将该图案向右翻折后,再绕中心旋转 180°,所得到的图形是() A. B. C. D.

6.如图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 小正方形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 ()种. A. 4 B. 5 C. 6 D. 7 7.如图是5个小正方形纸片拼成的图形,现将其中一个小正方形纸 片平移,使它与原图中剩下的小正方形纸片有一条或两条边重合 后拼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在拼出的所有不同位置的轴对称图形中,全等的图形共有() A. 0对 B. 1对 C. 2对 D. 3对 8.小军同学在网格纸上将某些图形进行平移操作,他发现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所组成 的图形可以是轴对称图形.如图所示,现在他将正方形ABCD从当前位置开始进行一次平移操作,平移后的正方形的顶点也在格点上,则使平移前后的两个正方形组成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方向有() A. 3个 B. 4个 C. 5个 D. 无数个 9.下列图案中,含有旋转变换的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0.在玩俄罗斯方块游戏时,底部己有的图形如图所示,接 下去出现如下哪个形状时,通过旋转变换后能与已有图 形拼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做复杂图形的变换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点: 利用数学语言描述变换的过程及利用平移,旋转。 教学难点: 平移: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几格。 旋转:绕哪个点(不动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在发生变换。神州七号火箭发射、卫星绕地球旋转、汽车行驶、钟表指针转动……。” “你能说说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吗?” “淘气把它们分成了两类,你知道他是怎样分的吗?” 2、分别说说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 3、金鱼是怎样变移动的?(平移) 4、下面图形是怎变化的?(旋转)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从哪些方面说?(旋转物体、绕哪个点、旋转方方向、旋转的度数) 二、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板书本节课课题《图形的变换》)。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模型)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出字母ABCD,自己动手摆一摆,进行图形变换,并与同桌思考交流一下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生自己操作,老师指导巡视。)几分钟后找同学回答一下。 生:将第一副图中的A向右平移2格,B向下平移2格,C向上平移2格,D向左平移2

格。 师:这位同学回答很好,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是,不仅要说出它是平移还是旋转,还要说出怎样平移和旋转的,也就是说清楚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几格?哪个点(不动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师: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图还有其他的变化方法吗? 生:可以先旋转再平移,即把图形A绕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2格,把图形B绕上面的顶点逆针旋转90度,再向下平移2格,把图形D绕最上面的顶点逆针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2格,把C绕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上平移2格。 师:大家明白他的变换过程吗?这位同学利用数学语言描述变换的过程,既旋转:绕哪个点(不动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很好,同学门的方法可真多啊。 在这里老师想找个同学说说在做图形的变换时,怎样才能使你的变换又快又准确。 生:(说自己的方法) 你能用这些好的办法做下面的图形变换吗?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最初的图形? 汇报 三、小试身手 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语言叙述为主,动手操作为辅的图形教学新授课,并且课堂内容具有较大难度,特别是对与中差声,因此,要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我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课件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平移和旋转,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复习了平移和旋转;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并做必要的引导,照顾各个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3页内容,第104页~105页1、2、3、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节课继续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回忆整理,再现旧知。 1.欣赏图案:(出示课件)小精灵:“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显示五个图案,分别为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页的京剧脸谱、第6页的紫荆花图案、第7页的花边图案,天安门图案、第五个图案是三个模样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奥运福娃,依次从小到大排成一排。) 讨论交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现了哪些数学概念?(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 生1:花边图案是其中一个图案连续向右平移得到的。 生2: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 生3:天安门城楼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4:紫荆花的图案是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生5:三个大小不同,模样相同的奥运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缩小后得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提问:誰能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图形与变换_教案教学设计

图形与变换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脚本 学科:小学数学学段:第一学段 学科领域:数与代数知识板块:探索规律 所属教学内容:找规律 重点:①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②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重(难)点:等差变化规律 作者: XXX 单位:衡阳市XXX小学电话: 审稿人: XXX 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教科培中心电话: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 (一)内容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出现。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找出事物中隐含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唤起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重点 重点①: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1、分析

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这就需要通过平时的仔细观察和实验活动来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在找规律的过程中,确定规律组是关键,只要确定了规律组就能够很快的判断出将要重复出现的图形或数字。 2、解决策略 低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创设情景,引发他们的兴趣。图形变化规律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另外,低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教师可以组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组。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重点②: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1、分析 在学习过简单图形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增加每种图形的个数的变化,并且还增加了与图形相对应的数字。但这里的的数字变化规律不需要通过计算之间差的关系来判断规律,是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来教学数字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数字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2、解决策略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图片找出图片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说出图形在数量上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和以往学的有什么不同没有?然后引导学生在图形的下方给出相应的数字,并对着图形找数字的变化规律。 (二)重(难)点: 等差变化规律 1、分析 因为在等差变化规律中,已不再是通过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找规律,也不再是一组事物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差来找规律。这和已往学习的找规律内容不同。 2、解决策略 结合图形,通过摆图形或小棒,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再计算相邻两项数量差来找出等差变化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多计算几个连续的相邻两项的数量差,从而可以很轻松直观的看出

图形的变换_教案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了解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的过程。(课本第53页的例题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打开书本图案: 师:这些图案好看吗?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你想学会设计一些图案吗? 2、揭示课题。 师:要想学会设计图案,需要我们了解一个新的知识--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二、演示操作,了解图形变化过程 以第1个图案为例,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图案,说一说:你能看出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通过观察,同学间交流得出:整个图案可以分成4部分,各部分图形是相同的。(在图中标出“a”、“b”、“c”、“d”)师:是的,它是由一个图形以过旋转变换得来的,那么,它是如

何旋转变换的呢? 接着,利用电脑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1、呈现基本图形a。 让学生认一认,整个图案是不是同这个基本图形经旋转变换组合而成的。 师:怎样可以得到图形b呢? 2、呈现第1次旋转后的图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件。 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回答图形变换过程: (1)、图形a绕点o旋转; (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旋转90度。 3、呈现第2次旋转后的图案。 师:怎样得到图形c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旋转过程,得到图案。 4、呈现第3次旋转后的图案: 师:怎样得到图形d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并让学生看课文,并完成课文中的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图形的旋转过程。)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54页的“说一说”。 第1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 第一、先认真观察图形,看一看各个图案是围绕哪个点进行旋转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7-48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个性化修改】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3、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4、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二、尝试练习: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结: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 一、活动目标: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有趣的画,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你们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

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里面是什么?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小图形呢?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幼儿用记录表记录)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其实它还有更好玩的方法呢,只要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你们想试试吗? 1、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2、作品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五、活动的重点: 掌握图形的要领。 六、活动形式: 尝试教学法。

《图形变化的简单应用》教案

《图形变化的简单应用》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形找出其基础图形. 2.利用各种图形变化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熟悉各种图形变化性质和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等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图形变化中旋转变化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下列现象中各属于什么变化现象? (1)山倒映在湖中:轴对称; (2)滑雪运动员在笔直的雪地上滑雪:平移; (3)将挂钟中的时针从五点钟的位置拨到七点钟的位置:旋转. 二.议一议: 欣赏下列图形,说出它是由哪个基础图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在图中把基础图形标出来. 三.合作探究: 互动探究一: 如图所示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不考虑颜色),直线m是它的一条对称轴.已知图中圆的半径为r,求你能借助轴对称的方法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吗?说说你的做法.

互动探究二: 如图所示,AB是长为4的线段,且CD⊥AB于O.你能借助旋转的方法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吗?说说你的做法. 互动探究三: 1.如图,在△ABC中,∠BAC=1200,以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BCD,把△ABD绕着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0后得到△ECD,若AB=3,AC=2,求∠1+∠2=1200,∠BAD的度数与AD的长. (1)试用两个等圆,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两个全等三角形设计一些具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关系的图案,并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图形变化的简单应用》教案2 教学目标: 1.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 2.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敝开胸怀大胆联想,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设计图案; 2.难点与关键: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各题. 1.如图,已知线段CD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D是B点的对称点,作出线段AB,并回答,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 C D 2.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对称轴L的对称线段C′D′,并说明CD与对称线段C′D′之间有什么关系? l 3.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D点旋转90°的旋转后的图形,并说明这两条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参考文本)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参考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参 考文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投影仪、四张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方格纸、七巧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风车被风吹动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它们分别是什么现象? 生1:风车被风吹动了是旋转。 生2: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是平移。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先学生操作后,再全班展示交流。) 师:看来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较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出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出示书中的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

图形的变换 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图形的变换 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初一年级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一数学图形的变换一章的综合应用,重在对于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深层理解图形的变换。 过程与方法:以4个例题为基础,用几何画板动态地展现轴对称,平移,旋转思想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变换的知识的应用,以动态的视角去想象,理解一个变换的过程,学会用手边的工具,如笔、直尺、三角板去演示一些简单图形的变换过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的学生,更应该并且必须以灵活的方式去处理知识点和题目,死记硬背已经不足以提高现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何巩固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通过几何画板给学生做动态变换过程,帮助学生想象一个变换是怎么形成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图形的变换 难点:图形变换过程中,各类元素的变换。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用课件展示例1(平移) 在学生能说出第一个算式后,启发学生利用平移的思想去思考。根据简单的情况写出(或者 说出)面积的算式 拓展学生的视 野和思考的范围

用课件展示例2(平移) 学生直接看图是比较难以看出线段扫过的图形是什么,启发学生作图或者用实物(如三角板)模拟这个变换过程。最后利用几何画板揭晓答案。 学生首先找出线段扫过 的图形是什么,再写出面积 的算式。 经常会出现这 样的问题,可以增 强学生的想象和 动手能力。 用课件展示例3(最短距 离) 学生很难想象,动手也很难去理解什么时候最短。借助几何画板完成教学。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 组的同学简单交流一下,曾 经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这是一个和 典型的轴对称的 应用,在学习二次 函数后,常会在题 目中被提到。 用课件展示例4(旋转) 由学生完成(1),用几何画板,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题目中的条件是怎么应用的 学生完成例1,同组的同 学可交流线段扫过的是什么 图形。 以动态的眼光去 观察事物,并能应 用手边的实物去 模拟。 七、教学评价设计 1 选取典型的题目,以动态的视角去看待问题。2灵活运用教材,大胆的进行整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