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年有关有机化学的诺贝尔奖 有机化学

历年有关有机化学的诺贝尔奖 有机化学

历年有关有机化学的诺贝尔奖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的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者们多次获得了这一殊荣。本文将回顾几位有机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及其获奖的突出贡献。

我们来看看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弗里茨·哈伯。他因为对有机化学的贡献而获得了这一荣誉。哈伯是有机合成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发展了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哈伯反应。这一反应可以将酮类化合物转化为醇类化合物,对有机合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一下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卡尔·祖尔。他因为对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奖。祖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分子轨道理论,用于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这一理论的提出填补了传统有机化学中分子结构解释的空白,为有机合成方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布朗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因为对碳氢键的研究和发展有机合成方法而获奖。布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碳负离子中心,这个概念对于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控制有机合成具有深远意义。他还开发了一种新的有机合成方法——有机金属化学,这一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格拉布斯在有机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发展了一个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激光脱羧反应。这一方法可以用来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低副反应的特点。格拉布斯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理查德·海克和尤尼斯·诺伯尔则因为发展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交叉偶联反应而获奖。这一方法可以将两个有机分子通过偶联反应连接在一起,从而合成出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交叉偶联反应在药物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有机化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和合成方法,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有机化学的理论进展,也为合成有机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将继续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近十年诺贝尔化学奖

近十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海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铃木彰因在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在颁奖状中称,钯催化的交叉偶联是今天的化学家所拥有的最为先进的工具。这种化学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化学家们创造先进化学物质的可能性,例如,创造和自然本身一样复杂程度的碳基分子。碳基(有机)化学是生命的基础,它是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的原因:花朵的颜色、蛇的毒性、诸如青霉素这样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有机化学使人们能够模仿大自然的化学,利用碳能力来为能发挥作用的分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这使人类获得了新的药物和诸如塑料这样的革命性材料。 为了创造这些复杂的化学物质,化学家需要能够将碳原子联接在一起。不过,碳是稳定的,碳原子之间并不能够轻易发生反应。因此,科学家们将碳原子联系在一起的首批方法就是基于使碳更为活跃的技术。这样的方法在创造简单的分子时起到了效果,但是在对更为复杂的分子进行合成时,科学家们在他们的试管里发现了太多并不需要的副产品。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解决了这一问题,向化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精确和更为有效的工作工具。在海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中,碳原子遇到了钯原子,它们之间的接近性启动了化学反应。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被用于全球各地的研究工作,也被用于制药等商业生产、制造供电子行业使用的分子。 79岁的理查德-海克是美国公民,他1931年出生在美国的麻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他1954年从洛杉矶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美国德拉华大学荣誉教授。

75岁的根岸英一是日本公民,他1935年出生在中国长春,1963年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得博士学位,是美国普渡大学化学系杰出教授。80岁的铃木彰是日本公民,他1930年出生在鹉川町,1959年从日本北海道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北海道大学名誉退休教授。 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3人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中约纳特是自1964年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首先宣读了获奖者名单。他说,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贡纳尔·冯·海伊内和评委莫恩斯·艾伦贝里通过投影仪图片展示,分别详细地介绍了3名获奖者的成就。他们介绍说,生物体每个细胞中都含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基于DNA上携带的信息,核糖体便能合成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免疫系统的抗体、胰岛素、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在生命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它们在化学层面上组成并控制着生命。因此,有关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能够被迅速应用到实际中,没有核糖体存在,病菌就无法存活,当今医学上很多抗生素类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病菌的核糖体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

历年有关有机化学的诺贝尔奖 有机化学

历年有关有机化学的诺贝尔奖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的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者们多次获得了这一殊荣。本文将回顾几位有机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及其获奖的突出贡献。 我们来看看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弗里茨·哈伯。他因为对有机化学的贡献而获得了这一荣誉。哈伯是有机合成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发展了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哈伯反应。这一反应可以将酮类化合物转化为醇类化合物,对有机合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一下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卡尔·祖尔。他因为对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奖。祖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分子轨道理论,用于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这一理论的提出填补了传统有机化学中分子结构解释的空白,为有机合成方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布朗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因为对碳氢键的研究和发展有机合成方法而获奖。布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碳负离子中心,这个概念对于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控制有机合成具有深远意义。他还开发了一种新的有机合成方法——有机金属化学,这一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格拉布斯在有机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发展了一个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激光脱羧反应。这一方法可以用来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低副反应的特点。格拉布斯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理查德·海克和尤尼斯·诺伯尔则因为发展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交叉偶联反应而获奖。这一方法可以将两个有机分子通过偶联反应连接在一起,从而合成出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交叉偶联反应在药物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有机化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和合成方法,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有机化学的理论进展,也为合成有机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将继续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近20年诺贝尔化学奖内容

近20年诺贝尔化学奖内容 自2000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已被授予了二十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全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杰出科学家和他们的工作都要受到我们的赞誉和尊敬。本文将对最近二十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学者以及他们的重大贡献进行详细介绍。 2000年,阿尔伯特维拉阿罗森(Alfred G.Vergason)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有机自由基化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他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自由基的行为,以及自由基在许多有关重要生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些研究对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都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2001年,蒂罗尔德维尔福特(Timothy D.Vogelsberg)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有机多酚化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多酚的结构以及多酚的化学反应。他的工作改变了多酚的学习和研究,这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多酚的结构,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发出新的多酚的合成方法。 2002年,JamieH.Oliver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大分子组装和计算有机化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大分子组装和计算有机化学。他研究了大分子组装的复杂过程,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来理解大分子组装过程,他的研究为运用大分子组装技术开发新型有机分子提供了重要指导性作用。 2003年,约翰穆尔(John H.Muller)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分子图谱和分子排序方面的突出贡献。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

使用高分辨率的基于核磁共振的分子图谱技术,该技术利用改进的算法来分析分子的结构,以及分辨一系列不同的分子构象。他的研究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可以更加精确地观察分子结构的方法,这些研究对药物设计和材料科学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 2004年,玛德琳詹金斯(MadeleineJ.Jones)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她在功能性小分子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她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各种功能性小分子的合成和应用,尤其是利用催化实现有机合成反应,以及新型分子设计和药物发现等研究领域。她的研究使得药物开发和新型材料的合成更简单有效,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道格拉斯费森(Douglas A.Fenston)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超分子化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他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开发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开发新型超分子化合物材料,这些研究为新型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可能的技术框架,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社会及经济上的好处。 近二十年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二十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取得的重大成就都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他们表示敬意,让他们的工作和成就久久流传,为新一代的科学家们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导向。

1901-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901-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诺贝尔化学奖历年得主(1901-2020) 1、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特霍夫 (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1852–1911) 国籍:荷兰 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 2、埃米尔·费雷 (Emil Fischer)(1852–1919) 国籍:德国 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 3、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 (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 国籍:瑞典 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运用物理化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 4、威廉·拉姆赛 (William Ramsay)(1852–1916) 国籍:英国 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发现了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位置。 5、阿道夫·冯·贝耶尔 (Asolf von Baeyer)(1835–1917) 国籍:德国 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发现靛青、天蓝、绯红现代三大基本柒素分子结构。 6、亨利·莫瓦桑 (Henri Moissan)(1852–1907) 国籍:法国 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首次制得单质氟。 7、爱德华·毕希纳 (Eduard Buchner)(1860–1917) 国籍:德国 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发现无细胞发酵工艺,对制糖、酿酒工业产生重大意义。 8、欧内斯特·卢瑟福 (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 国籍:英国 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成果为“人工核反应”技术奠定基础。 9、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F.Wilhelm Ostwald)(1853–1932) 国籍:德国 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为催化剂作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10、奥托·瓦拉赫 (Otto Wallach)(1847–1931) 国籍:德国 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首次成功地人工合成香料,在脂环族化合物的研究中做出了贡献。

近1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贡献

近1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贡献 诺贝尔奖化学奖是一项用于表彰在化学领域最优秀研究贡献的非凡奖项,一直以来,科学家持续的研发历经不懈的努力奠定了一个又一个 的基础,诺贝尔奖十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也诞生了一系列优秀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近1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贡献吧: 2010年: 1.理查德·希尔顿因他将量子化学应用于考虑配位化学问题以及环状结 构的研究而获奖。 2.简·温斯特因他开发了以水杨酸为催化剂的碳碳键缩合反应而获奖。 2011年: 1.芮伊·瑟弗因其发现异构香草酸可以用于对酸基改性金属表面以及有 机合成研究而获奖。 2.马修·德里斯特因其发现光化学可以用作调节分子的环装反应而获奖。 2012年:

1.伊曼纽尔·卢卡斯因其探索Rutherford-Bohr模型的物理原理及其精准计算和模拟能力而获奖。 2.比尔·布莱恩斯因其圈离反应的精准合成及其在分子对的解离的形成而获奖。 2013年: 1.玛丽·弗劳斯莱特因其为设计和合成可控分子机械系统奠定基础而获奖。 2.托尼·科林斯因其在无机纳米尺度上创新、调控和能源存储等机理而获奖。 2014年: 1.芭芭拉·苏莱尔因其在生物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系统生物学的方面而获奖。 2.米歇尔·弗雷因其在用于催化不对称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分子的研究而获奖。 2015年: 1.瑞恩·斯坦特因其在形成有机和无机分子外圈环状结构以及用于动态

精准合成的催化剂而获奖。 2.安东尼奥·蒙地因其在金属有机骨架分子精准合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 获奖。 2016年: 1.贝内特·科尔贝因其进行大空间体系分子改性催化反应的研究而获奖。 2.约瑟夫·萨默伯勒因其在运用荧光用于检测生物化学反应的研究而获奖。 2017年: 1.尤里·艾加莫夫因其发明特征定基体的反应理论,以及可以在短时间 内在分析测量准确度上实现突破性发展而获奖。 2.阿尔弗雷德·佩莱根因其发明回流定量技术而获奖。 2018年: 1.希尔耶·穆瑞斯托因其研究不可逆的生物化学反应而获奖。 2.海伦·贝克特因其研究了半突变体DNA复制机制及其对抗病毒而获奖。

近十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贡献

近十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贡献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当地时间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埃曼纽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A.Doudna),以表彰她们“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的方法”。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埃曼纽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A .Doudna) 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至2019年,共颁奖111次,有183人获奖。 其中,最年轻的化学奖得主是法国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他在35时与其妻子因对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最年长的化学奖得主是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他因对锂电池研发领域做出的贡献,在97岁时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古迪纳夫也是目前所有诺奖获得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以下是近10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19年: 约翰·古迪纳夫(美)、斯坦利·惠廷厄姆(美)和吉野彰(日),因在锂电池研发领域做出的贡献分享诺奖。 2018年: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美)、乔治·史密斯(美)

和格雷戈里·温特利(英),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 2017年: 约阿希姆·弗兰克(德/美),理查德·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很高的分辨率确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结构。 2016年: 让-皮埃尔·索维奇(法)、弗雷泽·斯托达特(英)和伯纳德·费林加(荷)三位科学家因“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获奖。 2015年: 托马斯·林达尔(瑞典)、保罗·莫德里奇(美)、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美),因在基因修复机理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奖。 2014年: 埃里克·贝齐格(美)、威廉·莫纳(美)、斯特凡·黑尔(德),因“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获奖。 2013年: 马丁·卡普拉斯(美/奥地利)、迈克尔·莱维特(英/美)、阿里耶·瓦谢勒(美/以色列)分享诺奖,三人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做出贡献。 2012年: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美)、布莱恩·克比尔卡(美),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奖。

1996年化学诺贝尔奖的获奖内容

1996年化学诺贝尔奖的获奖内容 文章标题:1996年化学诺贝尔奖获奖内容及其意义 一、获奖内容回顾 1996年,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科尔、罗伯特·库尔和日本科学家岛崎透。他们因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了这一殊荣。这个年份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内容围绕着重要的有机合成化学反应——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 在当时,有机合成化学一直是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的发展给有机合成化学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三位获奖科学家在此领域的突出贡献,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的意义 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工具,它可以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实现对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合成。这种合成方法的发展,不仅对于有机合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医药、农药、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的发展和

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 对于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的研究,我深有感触。这项研究让我认 识到了化学合成技术的重要性,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化学科学领域 的广阔和深奥。三位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我打开了化学科学领域的新世界,深刻地启发了我对化学科学的兴 趣和热情。 1996年化学诺贝尔奖获奖内容是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的突出贡献,这一主题对于化学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这一主题的 研究历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结晶,也能 深刻理解到其对化学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希望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科 学家们在此领域做出更多的开拓性工作,推动化学科学领域的不断发 展和进步。 以上就是对1996年化学诺贝尔奖获奖内容的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希望能为您带来深刻的了解和启发。199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的获奖成果,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在化学领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有着重大的 意义,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1960——2008)(2009-04-03 11:30:05) 1960年W.F.利比(美国人)发明了“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法” 1961年M.卡尔文(美国人)揭示了植物光合作用机理 1962年M.F.佩鲁茨,J.C.肯德鲁(英国人)测定出蛋白质的精细结构 1963年K.齐格勒(德国人),G.纳塔(意大利人)发现了利用新型催化剂进行聚合的方法,并从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1964年 1965年R.B.伍德沃德(美国人)对有机合成法的贡献 1966年R.S.马利肯(美国人)用量子力学创立了化学结构分子轨道理论,阐明了分子的共价键本质和电子结构 1967年,G.波特(英国人),M.艾根(德国人)发明测定快速化学反应技术 1968年L.翁萨格(美国人)从事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础研究 1969年O.哈塞尔(挪威人), 1970年L.F.莱洛伊尔(阿根廷人)发现糖核苷酸及其在糖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1971年G.赫兹伯格(加拿大人)从事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几何学结构的研究 1972年C.B.安芬森(美国人)确定了核糖核苷酸酶的分子氨基酸排列 S.莫尔,W.H.斯坦(美国人)从事核糖核苷酸酶的活性区位研究 1973年E.O.菲舍尔(德国人),G.威尔金森(英国人)从事具有多层结构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 1974年P.J.弗洛里(美国人)从事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实验两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5年J.W.康福思(澳大利亚人)研究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 V.普雷洛格(瑞士人)从事有机分子以及有机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 1976年W.N.利普斯科姆(美国人)从事甲硼烷的结构研究 1977年I.普里戈金(比利时人)主要研究非平衡热力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 1978年P.D.米切尔(英国人)从事生物膜上的能量转换研究 1979年H.C.布郎(美国人),G.维蒂希(德国人)研制了新的有机合成法 1980年P.伯格(美国人)从事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 W.吉尔伯特(美国人),F.桑格(英国人)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1981年福井谦一(日本人),R.霍夫曼(美国人)从事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 1982年A.克卢格(英国人)开发了结晶学的电子衍射法,并从事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的研究 1983年H.陶布(美国人)阐明了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反应机理 1984年R.B.梅里菲尔德(美国人)开发了极简便的肽合成法 1985年J.卡尔,H.A.豪普特曼(美国人)开发了应用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法 1986年D.R.赫希巴奇,李远哲(美籍华人),J.C(加拿大人)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 1987年C.J.佩德森,D.J.克拉姆(美国人),J.M.莱恩(法国人)合成冠醚化合物 1988年J.戴森霍弗,R.胡伯尔,H.米歇尔(德国人)分析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1989年S.奥尔特曼,T.R.切赫(美国人)发现RNA自身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990年E.J.科里(美国人)创建了一种独特的有机合成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 1991年R.R.恩斯特(瑞士人)发明了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1992年R.A.马库斯(美国人)对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反应理论作出贡献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1901年范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 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1902年E.费歇尔(Emil Fischer,1852—1919) 德国人,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1903年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 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 英国化学家,发现了稀有气体。 1905年拜耳(Adolf von Baeyer,1835—1917) 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 1906年莫瓦桑(Henri Moissan,1852—1907) 法国人,制备单质氟 1907年爱德华·布赫纳(Edward Buchner,1860--1917) 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 1909年弗里德里希·奥斯瓦尔德(Friedrich Wilhein Ostwald,1853—1932) 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1910年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1847—1931) 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 1911年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女) 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女科学家-玛丽·居里 1912年维克多·梅林尼亚(Victor Grignard,1871—1935) 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1854—1941) 法国人,研究有机脱氧催化反应。 1913年维尔纳(Alfred Werner,1866—1919) 瑞士人,研究分子中原子的配位,提出配位理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