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草原文化 作业

草原文化 作业

草原文化 作业
草原文化 作业

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A

3.C

4.A

5.B

6.C

7.A

8.B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

2.BCD

3.ABC

4.AB

5. ABCDE

6.ABCD

7.ABCD

8.ABCDE

9.ABD 10.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

答:所谓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

2.草原文化的环境特征是什么?

答:(1)生存于北方草原的先民适应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选择其适宜的生活方式。(2)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游牧文化。(3)以游牧畜牧业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4) 孕育了草原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质。

3.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遗迹主要有哪些?

答:(1)兴隆洼文化(2)赵宝沟文化(3)红山文化

(4)阿善文化(5) 海生不浪文化(6) 老虎山文化

4.简述草原民族的居住类型。

答:(1)洞穴居所。(2)半地穴式建筑。(3)窝棚式建筑。

(4)穹庐式建筑。(5)宫殿式蒙古包。(6)草原城市。

四、论述题

1.试述草原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

答:

(1)自然地理环境是草原文化产生的先决条件。草原文化发祥于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发展和繁荣于以蒙古高原为核心的广袤草原,草原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草原文化形成的客观因素。

(2)草原游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和游牧生产方式是草原文化形成的经济基础。(3)草原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具体表现为:①草原文化是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原始信仰的出现;游牧生活方式的奠定;“五畜”经营为主要生产方式;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的生态观念。②游牧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形成了草原先民在文化方面与农耕民族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相互传承的地区特点与民族特点。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频频互动,互市进行贸易,互市不通,则战争发生。

总的来看,民族关系融洽,农畜贸易顺畅,各族和平友好是中国北方历史的主旋律。匈奴时期的呼韩邪单于与汉朝和亲,北元时期的阿拉坦汗和三娘子与明朝通关互市,都见证了中国北方地区歌舞升平的和平历史。自古以来,中原商人、中亚商人、传教士乃至欧洲旅行者都在北方草原独来独往,草原部落从生产与生活需求的角度不予封闭或排外,这也就是草原文化始终雄居蒙古高原和中亚一带并与中原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与农耕文化合而不同的根本原因。

2.试述游牧经济与草原生态的关系。

答:草原民族在进行游牧业生产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保护草场的生态观念。草原民族根据自然条件进行季节性游牧,游牧生产必须合理安排四季营盘、储备牧场、打草场,这是保证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草原民族在畜牧业的生产活动中,通过调节草场载畜量、合理安排草场使用,使畜群和牧场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既要使生产效益最大化,又要有效保护草牧场,这是游牧人所追求的目标。

(2)保护土壤的生态观念。游牧业是依赖草场而存在和延续的生产方式。所以草原民族保护草场的观念非常强,并将保护草场作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因为,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他们认识到要确保草场的肥美,就要做好保护工作。保护土壤的意识已经成为草原民族生态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3)保护水源的生态观念。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民族,不仅热爱他们的草场和土壤,对滋润万物的江河、泉水更是怀有深深的情意,蒙古族民间谚语中有“生长之土胜于金,所饮之水胜于泉”说法,充分表达了草原民族对自然资源的珍惜之情,体现了他们爱护自然的生态观。他们把保护江河、泉水、溪水的清洁,作

为日常生活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则。

草原民族在从事游牧业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保护草场、土壤、水源的诸多禁忌习俗。这些习俗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他们生态观念的具体体现,并且在生产活动中得到了贯彻,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

1.B

2.B

3.A

4.B

5.C

6.C

7.A

8.B

9.A 10.B

二、多项选择

1.ABD

2. ABCDE 3 ABCD 4. ABC 5.ABC

6.ABCD

7.ABC

8.ABCDE

9. ABC 10. ACD

三、简答题

1.北方游牧民族政治制度对草原文化的影响。

答:(1)部族社会政治形式具有极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2)北方游牧民族政治和军事上的统一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3)“因俗而治”是北方游牧民族治理异质文化人群的自然选择。

(4)政教并行的政治制度对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2.简述草原文化风俗习惯的功能。

答:(1)草原民族风俗习惯具有调节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2)草原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维系、调节与加强家族关系及社会联系的功能。(3)草原民族风俗习惯具有规范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功能。

(4)草原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教育功能。

3.古代草原民族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使普通牧人具备军人应有的素质

(1).从童年时代开始培养孩子的军事技能

(2).通过游艺、体育活动锻炼体魄和格斗技巧

(3).通过集体的生产活动培养军事协作能力和纪律

4.草原文化基本精神包括哪些内容?

(1)贵壮尚勇的英雄精神。

(2)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

(3)孜孜不倦的开拓精神。

(4)简约朴素的务实精神。

(5)豁达奔放的自由精神。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草原文化是一种生态型文化,其中宗教与哲学是其核心要素:(1)原始信仰。包括: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2)宇宙观

(3)“天族”与“天”哲学

(4)朴素的辩证法

(5)“天人合力”的观点

(6)“天父地母”说

(7)“天地人”一体的观念

2. 答: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任何一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企图守正不移,原封不动地坚守文化传统,不但不可能,反而只能坐失文化转型和发展的良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草原文化要发扬其包容精神,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继承与革新的问题,一定要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的优秀传统。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草原文化的一些特质正在失去它往昔的功能,许多生产、生活技能,绝艺绝技,民间艺术样式、艺术作品正在流失甚至在消亡,特别是草原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保护问题,堪称任重而道远。

另一方面,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吸纳与创新问题,增强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下工夫。草原文化的发展繁荣,既要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当中一切优秀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又要以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度对待一切外在文化,借鉴和吸纳它们的优秀成分,用以增强草原文化的自我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步伐,提升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的软实力。

不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继承,还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纳,归根结底是为了

增强文化自身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作业三

一、单选题

1 B

2 C

3 A

4 A

5 B

6 A 7A 8 B 9 B 10 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D

3. BD

4.BC

5.ABCD

6.ABCD

7.ABC

8.ABCDE

9. ABC 10. ABD

1.简述草原文化的人格理想与价值追求。

草原民族把英雄作为人生理想和最高价值追求:

(1)力量是英雄的根本要素。

(2)勇气是英雄的人性力量。

(3)义气是英雄的道德限定。

(4)智慧是英雄的最高境界。

2.草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起过哪些作用?

(1)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共同组成的中国文化体系这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等层面加快了中华文明的建构历程,丰富了中国文化积累;

(2)草原文化丰富的底蕴与活跃的品质维系着中华文化的命脉,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双向互动是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重要条件;

(3)草原文化的世界性品质,使中华文明不断处于主动的传播状态。

3.文化全球化与草原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全球化的一个客观后果就是它有利于强势文化的传播。

(2)对草原民族文化的认同趋于弱化。

(3)文化产业面临巨大压力。

4.草原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培育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智慧。

(2)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为草原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3)草原文化的保护研究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坚持跨文化、跨学科、跨语言和跨国界的视野,自觉地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自觉地扬弃消极、落后的传统。

(4)在文化交流中要坚守住草原文化价值底线,维系民族文化,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

(5)草原文化也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新的融合。

四、论述题:

1.草原文化对世界历史有哪些深远影响?

答案:(1)政治格局的重构。历史上,游牧民族的不断迁徙和征伐,曾经不断重构世界政治及文化秩序,甚至彻底改变了这些秩序,今日世界政治与文化格局的形成,就与草原民族的历史有着直接的系联。

(2)文化格局的重组。草原民族所建立的横跨东西的大一统帝国,加快了东西方文化接触的频率,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对话与交流变得更加直接。

(3)文明成果的共享。游牧民族的自由迁徙与鼓励商贸往来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不同文明成果在两大洲范围内的流动。

2.试论草原文化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启示?

(1)弘扬草原文化,有利于树立并践行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草原文化是以游牧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化形态,而游牧生产是最具生态特征的生产方式。以这种生产方式为生计的人们,不仅将人当作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将自然当作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护卫自然。抱着敬畏的心情,崇尚自然、爱护自然,是草原生态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富有生命力的优势所在。

(2)弘扬草原文化,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价值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如何处理增长与环境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境地。原文化充满生机、活力与美感,草原民族富于激情、情趣与感染力,不仅能够将自然界作为物质资源加以利用,还能够与之保持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保持一种诗意与审美关系。用生态文明的眼光看,这就是他们善待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结果。

(3)弘扬草原文化,有利于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问题日趋突出,人们开始担心地球这一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还能否继续维持和保障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切实转变思维方式与增长模式,做到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增强信心,相信我们有智慧、有能力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重新回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轨道。

草原作业设计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

1 草原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线条 惊叹 拘束 酒脱 B.柔美 回味 乐趣 热乎乎 C.礼貌 举杯 摔跤 稍微 D.干部 感人 会心 目的地 2..读句子,写字词。 到了chén( )巴尔虎旗,只见人们穿着漂亮的yī shɑnɡ( ), 骑着马,像一条cǎi hónɡ( )向我们飞过来。随着mǎ tí( )在绿tǎn( )似的草原上快速奔跑,我们到了蒙古包。姑娘拿出了nǎi dòu fu( ),带着羞涩的wēi xiào( )招呼我们吃。好美的草原!好美的草原人民! 微笑  马蹄 陈 衣裳 奶豆腐毯 彩虹A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填序号) ① 一碧( )( ) ② 翠色( )( ) ③襟( )带( ) ④ 群马( )( ) (1) 写出了草原的辽阔; 写出了草原的绿是那么富有生机与活力。 (2) 和 描绘了草原人民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的情景,充分展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千④舞①里欲飘驰疾流③②

4.品词析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 读了这段话,下面能形容你的感受的词语有( )。(多选) A.悠然自得 B.心旷神怡 C.心花怒放 D.妙不可言 (2) 在这种景色中,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_与_________。你从作者的 感受中想象到了草原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D 惊叹佩服 美丽怡人,让人深深地陶醉其中

草原文化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5-2016学年度 第一学期《草原文化》期末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 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 2005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第一次响起,马头琴大师齐·宝力 高谢幕时说: ------------------和草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 内蒙古大批文化精品脱颖而出。《----------------》、《-----------------》等草原歌曲 唱响海内外。电影《----------------》、电视剧《东归英雄》、民族舞剧《草原记忆》等一大批优秀民族歌舞和影视作品享誉海内外。 3. 2004年,宣布了新的史学观: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 4. 蒙古草原是马的故乡。--------------是与野马血缘最近的品种。 5. 《--------------------》“是一部浸透着叙事诗风格,充满着…草原气息?的编年史”。 6. 《--------------》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流传至今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全诗 共8部 7. 《-----------------》产生于蒙古族卫拉特部,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 同文化特点的各部落蒙古人的传唱,形成了具有157部长诗及异文,约19万行的鸿篇巨制,成为蒙古民族数百部英雄史诗中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部长篇英雄史 8. ---------------是草原建筑艺术的结晶。 得分 评卷人 二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草原文化的生活特点 2 简述阴山文化圈的特点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参 考 内 容 学 号 姓 名 分校(工作站)

《藏北草原》教案(市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藏北草原》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藏北、平整、遮住、蝴蝶、飞舞、酥油、增添、隆重、庄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沉热烈的爱。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品味文字,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沉热烈的爱。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课前准备

通过课前十分钟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走进语文课堂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藏族作家大次央的脚步走进他的故乡——美丽的藏北草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正确读“藏”字)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藏北草原的?(指导学生读正确生字词、读通句子,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主研读,感受藏北草原景色美 1、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勾画让你感觉写得很美的句子。 ◎“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星星点点的帐篷,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感悟表达方法,指导朗读) 2、师:请大家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感受作者笔下藏北草原景色独特的美。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围绕一个特殊的词来写自己对藏北草

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先民创造的草原文化,以其久远的历史、独特的内涵、广泛的影响力,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表明,草原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草原文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相辉映、汇聚融合,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 在北方草原上发现的人类早期文化,同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发现的人类早期文化一样,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位于呼和浩特东郊的大窑石器制造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万年。在鄂尔多斯市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属于距今约5万年之前的晚期智人阶段。在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发现的人类化石属于旧石器晚期时代,与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一样都是形成中的蒙古人种。这些说明,北方草原地区确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在北方草原上更为丰富。

对这些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这里的早期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走在中华文明进程的前列。在距今约8000年的赤峰市兴隆洼聚落遗址中,发现有大型石锄、陶罐以及成排的房屋遗址,它说明兴隆洼先民们已经开始栽培农作物,这比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开始栽培农作物早了近千年。这里出土的我国最古老的石雕人像被考古界称作“中华老祖母”。在赤峰市发现的距今5000年的石围墙聚落和距今4800年的老虎山,石城址聚落群,与郑州西山夯筑土城址为同一时代的遗址,都是迄今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城址。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门槛的重要一步。在距今5000—4000年前,北方草原上的先民已经在创制人类最早的文字。赤峰市小河沿文化的先民就已经把原始的象形文字刻画在陶罐上。经学者对20世纪80年代初出土于翁牛特旗石棚山一件大口深腹陶罐上所刻象形文字的释读,认为这是对远古时代一次流星或陨石雨的纪录。可见,这里的原始文字较之与它同期或稍晚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中的原始文字符号更加进步。考古工作者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的祭坛、女神庙、大型方台、金字塔式巨型建筑、特点鲜明的积石冢群以及成组的玉质礼器,则反映了早期人类祖先崇拜、等级社会的状况。它表明早在5000年前,红山文化就已率先由氏族社会跨入“古国”阶段,早期城邦制国家诞生了。而在1000年后,中原地区才相继跨入“古国”

草原作业

《草原》家庭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xuàn yū bō li jīn hóng tí sa jiāo ()染()回()()飘带舞彩()马()羞()摔()二、选字填空 『拨拔』()乱()河挑()()草 『弛驰』奔()张()松()飞() 『骏俊峻』()马()杰严()()秀()峭 三、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疾: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疾恶如仇()疾风知劲草()疾苦() 四、在括号内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⑴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的草原热闹起来。 ⑵鄂温克姑娘们稍有点腼腆,但还是()地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⑶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一点儿也不受(),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五、按要求写句子。 ⑴马上的男女老少都穿着各色的衣裳。(缩句) ⑵天空中飞舞着雄鹰。(扩句)

⑶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用加点词语造句) 六、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 )到( )顺序写的。 2、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1分) 4、画“——”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中国是指()。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1分) 6、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词语写话。 七、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八、课外阅读我最棒

草原文化 作业答案

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A 3、C 4、A 5、B 6、C 7、A 8、B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 2、BCD 3、ABC 4、AB 5、 ABCDE 6、ABCD 7、ABCD 8、ABCDE 9、ABD 10、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草原文化得基本内涵。 答:所谓草原文化,就就是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得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得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得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们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得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 2、草原文化得环境特征就是什么? 答:(1)生存于北方草原得先民适应地理环境与气候环境,选择其适宜得生活方式。(2)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得游牧文化。(3)以游牧畜牧业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4) 孕育了草原民族独有得精神气质。 3.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得遗迹主要有哪些? 答:(1)兴隆洼文化(2)赵宝沟文化(3)红山文化 (4)阿善文化(5) 海生不浪文化(6) 老虎山文化 4、简述草原民族得居住类型。 答:(1)洞穴居所。(2)半地穴式建筑。(3)窝棚式建筑。 (4)穹庐式建筑。(5)宫殿式蒙古包。(6)草原城市。 四、论述题 1、试述草原文化形成得历史条件。 答: (1)自然地理环境就是草原文化产生得先决条件。草原文化发祥于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发展与繁荣于以蒙古高原为核心得广袤草原,草原文化赖以生存得自然地

理环境就是草原文化形成得客观因素。 (2)草原游牧业为主体得经济形态与游牧生产方式就是草原文化形成得经济基础。(3)草原文化形成得历史条件具体表现为:①草原文化就是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得生活方式:原始信仰得出现;游牧生活方式得奠定;“五畜”经营为主要生产方式;顺应自然、崇尚自然得生态观念。②游牧社会经济结构得单一性形成了草原先民在文化方面与农耕民族间得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相互传承得地区特点与民族特点。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频频互动,互市进行贸易,互市不通,则战争发生。 总得来瞧,民族关系融洽,农畜贸易顺畅,各族与平友好就是中国北方历史得主旋律。匈奴时期得呼韩邪单于与汉朝与亲,北元时期得阿拉坦汗与三娘子与明朝通关互市,都见证了中国北方地区歌舞升平得与平历史。自古以来,中原商人、中亚商人、传教士乃至欧洲旅行者都在北方草原独来独往,草原部落从生产与生活需求得角度不予封闭或排外,这也就就是草原文化始终雄居蒙古高原与中亚一带并与中原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与农耕文化合而不同得根本原因。 2、试述游牧经济与草原生态得关系。 答:草原民族在进行游牧业生产得过程中,特别注重人与自然得与谐关系。 (1)保护草场得生态观念。草原民族根据自然条件进行季节性游牧,游牧生产必须合理安排四季营盘、储备牧场、打草场,这就是保证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得重要一环。草原民族在畜牧业得生产活动中,通过调节草场载畜量、合理安排草场使用,使畜群与牧场得关系处于最佳状态,既要使生产效益最大化,又要有效保护草牧场,这就是游牧人所追求得目标。 (2)保护土壤得生态观念。游牧业就是依赖草场而存在与延续得生产方式。所以草原民族保护草场得观念非常强,并将保护草场作为每个人得自觉行为。因为,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她们认识到要确保草场得肥美,就要做好保护工作。保护土壤得意识已经成为草原民族生态观得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具体得落实。 (3)保护水源得生态观念。逐水草而居得草原民族,不仅热爱她们得草场与土壤,对滋润万物得江河、泉水更就是怀有深深得情意,蒙古族民间谚语中有“生长之土胜于金,所饮之水胜于泉”说法,充分表达了草原民族对自然资源得珍惜之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 一、我写的汉字最漂亮。 ííāīūèìàǔé ( ) 摔( ) 清( ) ( ) ( ) ( ) àǎùìáàèàǔǔ ( ) ( ) ( ) ( ) ( ) 二、我会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调度(áà)清平乐(èè)挑(ǎā)战 蒙(é 含辛()苦( 艰苦()绝 、( 、, 啊! 、默写 六、 、 ) ) 、《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寓人,托物言志。() 七、记忆加油站:按课文内容填空。 、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都张伞,不是遮头是()。 、梁国扬氏子九岁,()。孔君平(),父不在,乃呼儿出。 、在公共汽车上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在公共汽车上吸烟”,可是有人看了心里不太舒服,你能不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警示语改一改,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试试看,请你写下来。

八、阅读《桥》片段,回答下列问题。(分)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仿写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赶紧转(ǎà)身拿来猎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泪水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扳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请求饶命。但是,打猎的生活早已使他的心变得冷冰冰的。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呈现)着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课后作业答案.

《草原》 课后题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答:“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答: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 长江作业本 语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答案》

1草原【基础练习窗】 一、绿毯衣襟襟飘带舞羞涩礼貌迂回 二、天涯悬崖无边无涯 疾驰松弛一张一弛 点拨拨转拔苗助长 三、1. ② 2. ③ 四、1. 冷清 2. 大方⒊拘束 五、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万古长青万古长青翠色欲流一碧千里 六、2. √ 4. √ 【读写新视点】 七、1.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 天空小丘羊群 3. 所造的句子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的关系,内容上紧密联系。如:家乡的山是那么青,家乡的水是那么绿,让我流连忘返。 4.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天空明朗、小丘柔美、一碧千里的特点。 2* 丝绸之路 【基础练习窗】 一、鸵鸟驼背驮货戎装容易荣誉 二、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浩浩荡荡 三、1. 飘荡 2. 飘忽 3. 飘扬 4. 欢迎 5. 欢腾 6. 欢呼 四、1. 石雕矗立在门外。 2. 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难道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吗? 五、丝绸之路一条文化之路,因为它加强了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因为它增进了东西方人民的友情。 【读写新视点】 六、1. 西域商人繁华的景象巨型石雕悠悠的铃声

2. 所造的句子是内容上紧密联系的并列关系的句子,大多是表示联想。如:看到这张照片,我仿佛看到他在放学路上助人为乐的情景,仿佛听到他在课间热情爽朗的笑声。 3. A 4.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3 白杨 【基础练习窗】 一、大伞清晰介绍边疆陷入抚摸 二、1. 表白 2. 抚摸 3. 浑黄一体 4. 高大挺秀 三、1. 排比 2. 比喻 3. 反问 4. 拟人 5. 设问 四、1. √3. √ 【读写新视点】 五、1. 哪儿哪儿不管还是总是 前面两个关联词一组,后面三个关联词一组,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如:我们的石油工人扎根在野外,哪儿有石油,他们就在哪儿安家。 2. 白杨树的特点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精神 3. 提示:这段话的写法,关键就是借物喻人。因此,无论所写的是哪种植物,既要写出物的外在特点,更要写出物的精神,写出自己对物的情感。如写青松,就要写出青松四季常青、傲霜斗雪的特点,写荷花,就要写出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秀品质。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基础练习窗】 一、1. shù 2. sh 3. bó 4. báo 5. g ng 6. gòng 二、巍峨的昆仑山狰狞的面目反复地实验 坚硬的冰碴子顽强的斗志不懈地攻关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每课作业设计

1 草原 一、写出同音字。 l ǐ xi ān xi ū ɡōu ( )貌 清( ) ( )涩 ( )勒 ( )面 首( ) ( )息 水( ) ( )由 神( ) ( )理 鱼( ) 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赞歌 一( )图画 一( )骏马 一( )汽车 一( )绿毯 一( )墨线 一( )大牛 一( )蒙古包 三、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的草原热闹.. 起来。 2.鄂温克姑娘们稍有点羞涩.. ,但还是( )地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3.草原上行走十分洒脱.. ,一点儿也不受(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四、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静寂的草原顿时马上热闹起来。 2.主人们见到我们立刻拨转马头,在汽车后面引路。 3.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五、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 ) 2. 连骏马和大牛都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 3.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 4.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不正是民族团结互助吗? ( ) 六、细读课文第二段1-7句,回答问题。 1.作者到达的目的地是 2.本段写出了草原的两个特点: 3.“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⑴ 这句话中,把 比作 ⑵“河”字后面的感叹号说明了什么?

2* 丝绸之路 一、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恰当的四字词语。 1.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2.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3.高大陡峭的山岭。() 4.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重走唐僧取经路(节选) 公元630年,玄奘从阿富汗进入印度境内,到达他西行的目的地,就是取得真经的西天——天竺(今印度)的那烂陀寺。 当时,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世界佛教中心,僧徒主客常有万人。公元5世纪笈多国王在这里兴建了佛教学院。玄奘到来的时候,正是那烂陀寺藏书最丰富的时期,玄奘在这里阅读、通晓了各类经论。但他仍不满足,曾离开那烂陀寺在印度诸国云游六年,最后又回到寺里,成为客座教授,为全寺僧众宣讲经典。 据说当时有一婆罗门自恃才学过人,竟然向那烂陀寺叫板,宣称寺中无人能驳倒他的观点。为了维护那烂陀寺的佛学地位,玄奘挺身而出,与那个婆罗门辩论,不过半晌,婆罗门就低头认输。围观的天竺人看到矮鼻子、小眼睛的中国和尚能讲一口流利的梵语,一下子就敬佩了三分。到了玄奘随口旁征博引时,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玄奘从此名声大震。公元642年的曲女城佛教辩论会为玄奘带来了更大荣誉,但他谢绝了各国的邀请,毅然携带着675部佛经起程回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自恃: 叫板: 2.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想一想如果不写第二段的内容,行不行。

草原文化的概念

一、草原文化的概念 (一)草原文化内涵的界定 文化,国家的根脉,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流,三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吸收、融合共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载体的草原文化即使中华文化的主要源流之一,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力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专家学者关于“草原文化”内涵的理解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根据学术界对草原文化的普遍理解,草原文化可以界定为: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载体,内蒙古族为主要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与草原生态环境和谐依存,通过草原生态系统与其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信仰、心理特征的融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和发展的,并不断以异质文化的精粹为养料的动态文化。 (二)草原文化的主体及区域分布 构成中华文明的草原文化,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包括亚洲杯芳草苑、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板块。从狭义的角度分析,则专指亚洲北方草原。就关于草原文化的区域分布,草原文化研究员吴团英在《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草原文化分部的地域范围,主要是在中国的北方草原地区,历史上包括整个蒙古高原。”具体地区,有匈奴、丁零、突厥、回纥、东胡、鲜卑、乌桓、柔然、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历史上这些游牧民族共同构成草原文化的主体。 (三) 草原文化的特征 1崇尚自然的生态特征 草原文化是古老的生态文化,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让人类妥协于自然力量,顺应自然选择。蒙古民族作为北方草原文化的承诺,在其身上凝聚着古代游牧民族生态观。游牧生产方式将自然当做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牧人们不会因为个人利益或生活方便而破坏自然,从生态角度看,蒙古包是人类长久性居住建筑中用材最少,建筑方式对自然破坏最小的建筑;牧人取暖用的材料,是牛羊粪和枯树枝,禁止砍伐树林;严禁在河水、湖水中洗涤污物。讴歌自然是蒙古族民歌的主题之一,充分表明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存与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资源利用手段和方式、资源的分配方式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就是为了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科学利用资源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讲,北方草原文化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选择。 2开放进取的文化特征 草原文化是开放型文化,主要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方面。凡是与北方草原民族有联系的封建朝代,往往是思想最活跃的朝代大多数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都采取了兼容并蓄的突破。成吉思汗提出的所有宗教信仰平等的法律,作为一种政策,在十三世纪的亚欧大陆上是绝无仅有的文化政策。时至今日,开放的思想依旧在蒙古民族中得到传承和发扬。草原文化也是拥有活力的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文化被淘汰,而新的文化不断诞生。 3讲究诚信、崇拜英雄的伦理特征 诚信是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核,游牧经济的分散性决定游牧人必须以诚信为最

《 长江作业本-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答案》

1草原 【基础练习窗】 一、绿毯衣襟襟飘带舞羞涩礼貌迂回 二、天涯悬崖无边无涯 疾驰松弛一张一弛 点拨拨转拔苗助长 三、1.② 2.③ 四、1.冷清 2.大方⒊拘束 五、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万古长青 万古长青翠色欲流一碧千里 六、2.√ 4.√ 【读写新视点】 七、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天空小丘羊群? 3.所造的句子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的关系,内容上紧密联系。如:家乡的山是那么青,家乡的水是那么绿,让我流连忘返。 4.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天空明朗、小丘柔美、一碧千里的特点。 2*丝绸之路 【基础练习窗】 一、鸵鸟驼背驮货戎装容易荣誉 二、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栩栩如生 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浩浩荡荡 三、1.飘荡 2.飘忽 3.飘扬 4.欢迎? 5.欢腾 6.欢呼 四、1.石雕矗立在门外。? 2.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难道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吗? 五、丝绸之路一条文化之路,因为它加强了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因为它增进了东西方人民的友情。 【读写新视点】 六、1.西域商人繁华的景象巨型石雕悠悠的铃声? 2.所造的句子是内容上紧密联系的并列关系的句子,大多是表示联想。如:看到这张照片,我仿佛看到他在放学路上助人为乐的情景,仿佛听到他在课间热情爽朗的笑声。 3.A? 4.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 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3白杨 【基础练习窗】 一、大伞清晰介绍边疆陷入抚摸 二、1.表白 2.抚摸 3.浑黄一体? 4.高大挺秀 三、1.排比 2.比喻 3.反问 4.拟人 5.设问 四、1.√ 3.√ 【读写新视点】 五、1.哪儿哪儿不管还是总是 前面两个关联词一组,后面三个关联词一组,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如:我们的石油工人扎根在野外,哪儿有石油,他们就在哪儿安家。? 2.白杨树的特点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精神 3.提示:这段话的写法,关键就是借物喻人。因此,无论所写的是哪种植物,既要写出物的外在特点,更要写出物的精神,写出自己对物的情感。如写青松,就要写出青松四季常青、傲霜斗雪的特点,写荷花,就要写出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秀品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基础练习窗】 一、1.shù 2.sh 3.bó 4.báo 5.g ng 6.gòng 二、巍峨的昆仑山狰狞的面目反复地实验 坚硬的冰碴子顽强的斗志不懈地攻关 三、1.世界屋脊:指的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雪域圣城:指的是西藏的首府——拉萨。 2.下马威:指的是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给筑路大军带来的困难。 3.拦路虎:指的是修筑青藏铁路时如何破除风火山这处艰难险阻。 四、1.中国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这是按范围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 2.观测分析实验应用 五、1.尽管仍然 2.因为所以 【读写新视点】 六、1.遥遥在望遥遥无期遥遥相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课练作业设计(部编版)有答案

18.威尼斯的小艇 【基础达标】 一、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1.船头和船艄.(xiāo shāo)向上翘.(qiāo qiào)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2.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tíng tǐng)上教堂去做祷.告(dǎo shòu)。 3.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sǎn sàn)开了,消失在弯曲(qǔqū)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huáhuà)笑和告别的声音。 二、看拼音,写词语。 zòng héng cāo zòng diàn zi chuāng lián tíng bób?o mǔ

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一、1.qiāo2.tíng、shòu3.sǎn、qǔ、huà 二、纵横、操纵、垫子、窗帘、停泊、保姆 三、小艇、船艄、祈祷、翘起、笼罩 挺立、悄悄、海涛、浇水、葱茏 四、1.著名2.庄重3.趣味 五、1.小艇穿过石桥。2.难道船夫的驾驶技术不好吗? 六、C 七、1.簇拥渐渐耸立沉沉 2.B 3.A 4.示例:满树的叶子像一把把绽开的小扇子,又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静静地在枝头休息。一阵风吹来,它们有的趁机靠近,“沙沙”地窃窃私语;有的恋恋不舍地离开树的怀抱,飘飘悠悠地在半空中翻舞、坠落……风过了,叶子又恢复了平静,似乎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之中。

19.牧场之国 【基础达标】 一、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1.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jùn jìn)马,匹匹膘.(piāo biāo)肥体壮。 2.辽.(liáo liǎo)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jiáo jué)。 3.沉睡的牲畜.(chùxù),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yítài()duān zhuāng()。 2.在这里,谁都不叫喊yāo hè(),牛脖子上的líng dāng()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三、辨字组词。 眺()骏()驰()绵()铛()

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

《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第一章人类的六种文化 [日期:2009-04-22 ] 来源:新青年·中国学术城作者:孟弛北[字体:大中小] 历史是一个多姿多色内蕴极为丰富而且在不断增大体积和容量的巨大板块。人可以从不同的视点和视角去寻找贯穿历史始终的红线。这种红线像人身上的经络一样,粗的细的形成纵的束和横的束,人们可用不同的红线去寻找历史发展的因素链。红线的粗细不同,因果链对历史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也不同。认识历史与认识自然是相同的。认识自然需要分渠道、分切点地探入,才能把握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历史也应如此,把一种因果链绝对化,看成是唯一的,并断定它是历史的前后因,这是和历史的丰富性相悖的。这种简单化的方法等于对历史认识的断路。对自然的认识没有终极,对历史的认识也没有终极。历史并非是一个静止的过去,它不停地把现在、未来转换为过去,纳入它的范围,不停地延伸它的领域。再说,历史是人创造的,人身上就存在着永远解决不尽的未知数,它是一个谜,你可以一步一步去接近它,却不能完全占有它。想想看,人类从猿人到完全的人已有300万年历史。在坦桑尼亚发现的13块早期人类化石,经测定其年代在370万年至395万年之间。要弄清在这个悠悠岁月中人的全部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多视角去认识历史就是非常必要的,从草原文化学的角度去探索历史发展的红线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文化有上百种定义。这些定义的正确性有多少,要从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化这个根本问题去评定。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要改造自身,改造外部世界。改造自身是为了充实自己的本质力量以便更好地去利用自然;改造外部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无论是改造自身还是改造外部世界,其手段就靠自身体力和智力发展出来的文化。改造,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塑造。一部人类历史就是用文化塑造主客观世界的历史。社会就是一种文化氛围,人生活在这种氛围里,既接受这种氛围的陶冶,也为这种氛围增添新的内涵。如果只是坐等被动地接受陶冶,而不是最大限度地去创新,文化氛围的密度就要降低。社会文化含量一旦稀薄,人的智能体能就得不到开发,人在客观自然面前就会变得低能无力,人的自然驾驭能力也会削弱,人的生命能量就浪费在无用功上。 每一个社会都要建构适合它需要的文化内蕴。对社会文化内蕴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产样式。从远古到现在,大致上可区分出这样几种社会生产样式:原始狩猎生产样式,原始采集生产样式、牧业生产样式、农业生产样式、商业样式、工业生产样式。与这几种生产样式相关联,人类历史长河出现过六种文化形态:原始狩猎文化、原始采集文化、牧业文化(或称草原文化)、农业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这是从人类历史整体说的。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并非都要经历这六种文化。但是,从当今世界各民族物质文化发展水平折射出一个巨大的差别,凡是完完全全经历了这六种文化的民族在认识上就比较成熟,有很强的生命活力和创新力;而没有完全接受这六种文化洗礼的就表现出先天不足。 文化的广义包括人类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部成果。文化的全部功能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物质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文化的客观效果却改造了原始自然的蛮荒。这种改造的积累就造成了今天地球上繁华富丽的人工自然;精神教化和精神生产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它的客观效果却是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扫荡了人精神世界的蛮荒。今天,人能变成万物的灵长,取代了上帝的地位,就是这种改造积累的结果。文化从概念上可以明确地划分成物质与精神两大门类。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两者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它们是互相依赖、互相促动、互相丰富、互相提高。这两个门类的轴心是人,是人决定着它们的质与量。这并非说人只能决定它们而不接受它们的影响。人和文化是双向塑造的,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人。文化对人的创造是在两方面见功利的:一方面是开发人的心智,一方面是调教人的野性。这二者的相加便是人的文明程度。任何文化形态塑人的基本着力点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文化形态在着力点的走向上产生了歧异,有时会是很大的歧异。

长江作业本(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答案.doc

《长江作业本-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答案》 1 草原 【基础练习窗】 一、绿毯衣襟襟飘带舞羞涩礼貌迂回 二、天涯悬崖无边无涯 疾驰松弛一张一弛 点拨拨转拔苗助长 三、1. ② 2. ③ 四、1. 冷清 2. 大方⒊拘束 五、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万古长青 万古长青翠色欲流一碧千里 六、2. √ 4. √ 【读写新视点】 七、1.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 天空小丘羊群 3. 所造的句子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的关系,内容上紧密联系。如:家乡的山是那么青,家乡的水是那么绿,让我流连忘返。 4.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天空明朗、小丘柔美、一碧千里的特点。 2* 丝绸之路 【基础练习窗】 一、鸵鸟驼背驮货戎装容易荣誉 二、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栩栩如生 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浩浩荡荡 三、1. 飘荡 2. 飘忽 3. 飘扬 4. 欢迎 5. 欢腾 6. 欢呼 四、1. 石雕矗立在门外。 2. 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难道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吗? 五、丝绸之路一条文化之路,因为它加强了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因为它增进了东西方人民的友情。 【读写新视点】 六、1. 西域商人繁华的景象巨型石雕悠悠的铃声 2. 所造的句子是内容上紧密联系的并列关系的句子,大多是表示联想。如:看到这张照片,我仿佛看到他在放学路上助人为乐的情景,仿佛听到他在课间热情爽朗的笑声。 3. A 4.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3 白杨

【基础练习窗】 一、大伞清晰介绍边疆陷入抚摸 二、1. 表白 2. 抚摸 3. 浑黄一体 4. 高大挺秀 三、1. 排比 2. 比喻 3. 反问 4. 拟人 5. 设问 四、1. √ 3. √ 【读写新视点】 五、1. 哪儿哪儿不管还是总是 前面两个关联词一组,后面三个关联词一组,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如:我们的石油工人扎根在野外,哪儿有石油,他们就在哪儿安家。 2. 白杨树的特点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精神 3. 提示:这段话的写法,关键就是借物喻人。因此,无论所写的是哪种植物,既要写出物的外在特点,更要写出物的精神,写出自己对物的情感。如写青松,就要写出青松四季常青、傲霜斗雪的特点,写荷花,就要写出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秀品质。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基础练习窗】 一、1. shù 2. sh 3. bó 4. báo 5. g ng 6. gòng 二、巍峨的昆仑山狰狞的面目反复地实验 坚硬的冰碴子顽强的斗志不懈地攻关 三、1. 世界屋脊:指的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雪域圣城:指的是西藏的首府——拉萨。 2. 下马威:指的是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给筑路大军带来的困难。 3. 拦路虎:指的是修筑青藏铁路时如何破除风火山这处艰难险阻。 四、1. 中国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这是按范围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 2. 观测分析实验应用 五、1. 尽管仍然 2. 因为所以 【读写新视点】 六、1. 遥遥在望遥遥无期遥遥相对 遥遥领先 2. B 3. 风火山隧道贯通了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七、青藏铁路是神秘的青藏铁路是严酷的 青藏铁路是美丽的 标题:神秘严酷美丽的青藏铁路 自我检测一 一、奔驰松弛藐视渺小湛蓝蘸墨陷入限制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设计 1 草 原

1草原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毯.(tǎn)陈.列(chén) B.彩虹.(hónɡ) 马蹄.(tí) C.腐.败(fǔ) 衣裳.(shānɡ) D.稍.后(shāo) 微.笑(wēi) 二、下列句子中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 A.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B.鄂温克姑娘们稍有点儿羞涩,但还是大方地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C.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一点儿也不受拘束,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D.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三、理解词语完成练习。 万古长青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1.这三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表示“绿色”的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个词语意思的不同之处在于:“万古长青”表示绿的____________;“一碧千里”表示绿的______________;“翠色欲流”表示绿的____________。 3.从三个词语中选词填空。 到了夏天,大雨后的原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绿叶挂满亮晶晶的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不胜收。 四、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这段话中哪句话是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请用“____”画出来。 (2)这段话中哪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请用“”画出来。 (3)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表达自己获奖后激动、自豪的心情。 拿着获奖证书,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处的山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蒙古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比作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人民__________的特点。 (2)运用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融入感情,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草原上一个个散落的蒙古包,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1)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A.解释说明B.转折C.声音延长 (2)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草原上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五、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记叙了作者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B .课文描写了马上迎客、把酒联欢、

2019最新草原文化知识有奖竞答第四套题库答案大全汇总

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专门设立了“乌兰牧骑展示”板块。以下哪部歌舞剧是以乌兰牧骑为素材创作的?() A.《我的乌兰牧骑》 B.《北梁》 C.《芳华》 首饰、长袍、腰带和()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 A.靴子 B.蒙古刀 C.鼻烟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草原文化中的亮丽瑰宝,历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也带动了非遗保护的传承,以下哪一项不是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A.长调 B.园艺 C.漫瀚调 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活动期间,举办众多活动项目,很多活动已经开始面向网友征集作品。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本次大赛征集的?() A.草原文化节原创音乐大赛作品 B.蒙古族时装与帽饰设计作品 C.收藏品 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抖音等微视频APP在社交网络媒体中成为流行的表现形式,在本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中就开设了“微视频大赛”,其主题是()。 A.我爱内蒙古奋斗正当时 B.爱拍生活 C.精彩无限 发源于科尔沁草原的()是群众性的民间舞蹈。它动作简捷明快,歌声流畅自然,由众人边唱边舞,气氛和谐而热烈。 A.爵士舞 B.安代舞 C.探戈舞 培育出世界第一胎试管山羊的中国工程院蒙古族院士是()。

A.旭日干 B.张子仪 C.周更生 被誉为“中华第一村”的聚落遗址是()。 A.红山文化聚落 B.河姆渡文化聚落 C.兴隆洼文化聚落 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玉雕龙出土于()。 A.翁牛特旗 B.建平县 C.喀左县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自己政权的北方游牧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山戎 15分钟前 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辞》中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木兰是落籍中原的()。 A.匈奴姑娘 B.鲜卑姑娘 C.柔然姑娘 公元5世纪,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境内的阴山岩画被北魏地理学家()发现,阴山岩画就是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 A.徐霞客 B.郦道元 C.马可·波罗 ()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 A.云中城 B.辽上京遗址 C.元上都遗址 元代蒙古族的官方文字是()。 A.汉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