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请简述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各阶段文学的主要特征

请简述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各阶段文学的主要特征

请简述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各阶段文学的主要特征

2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学发展经历了多种文学流派,每个流派都

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风格。以下将介绍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各个时

期的主要特征。

首先,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唐宋文学复兴流派在20世纪末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新唐宋复兴流派强调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般主题,如古典主题、爱情主题和自然主题。在20世纪末叶,这种文学流派

得到了20世纪末叶的文学作家的鼎力支持,如钱老师,茅盾等等。

他们的文学作品大都遵循着唐宋文学的传统,在这些作品中,他们对古代中国文学古典主题的描写和表达十分深入,使得唐宋复兴的文学有了新的生命力。

其次,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逐渐得到20世纪末叶作家们的欢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重视个性反思和现实社会中现象的描述,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采取善意揭露社会生活中的荒谬与悲哀。在20世纪末叶,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同样受到了文学

作家们的欢迎。如鲁迅,他的《呐喊》、《野草》等作品,借助幽默与激情,有力地揭露了中国社会的腐朽和矛盾,从而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

同样的,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也出现了新潮流文学。新潮流文

学流派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重视当代社会与世界的交流,追求创新思维与作品技巧,大胆挑战传统,重塑中国文学。在20世纪

末叶,新潮流文学也受到了文学家的欢迎,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的新潮

流文学作品,如毛泽东的《红楼梦》,当代文学家郭连芳的《四条眼镜腿》等。他们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灵感。

最后,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在海外影响力不断扩大。2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学作品以及著名作家的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所

欣赏。一些中国文学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俄文等多国文字,被传播到全球各地,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学的熟悉度也越来越高,为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增添了一份魅力。

综上所述,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发展了多种文学流派,每种文学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风格,如唐宋文学复兴、现代主义文学、新潮流文学等。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也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为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点 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2.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 上古期背景: 〔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2〕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底也是孕育于上古期. 〔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 〔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 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根本 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 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 明朝中叶为止)

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 (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 (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 (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 (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 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 (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 (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晚明诗文)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 (3)传统文体开展缓慢,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 3、先秦时期的文学背景说明: (总体上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 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 (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2)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 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最早的史官是由巫来承当的;史官除了从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深刻复习提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复习提纲 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况 1、20世纪中国文学分为三个阶段: 1900——1916年,中国近代文学后期 1917——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阶段 1949——现在,中国当代文学阶段 2、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主要特点: A、1917——192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6)。 通常又叫做“五四”时期的文学,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学文学奠基人及现代文学奠基作,都出现在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文学的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 B、1927年——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这一阶段以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为代表,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的阶段。 C、1937年——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代表作家有张爱玲、钱中书、赵树理等。 3、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古代文学的冲突与承传 ☐中外文学的相互交融 ☐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第一章(1900-1916) 1、“诗界革命”与梁启超和黄遵宪 1)梁启超的生平与代表作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人称任公,号饮冰子,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梁启超著有《饮冰室文集》。 2)“诗界革命”的发生、发展、基本内容和意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 1)黄遵宪的生平与代表作 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善写诗,主张写诗“不名一格,不专一体”。“我手写我口”,对旧体诗进行改革。著有《人境访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

2408【中国当代文学】期末综合练习及答案

第一部分《中国当代文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20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只是其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般特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 2,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 3,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4,在1956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即"双百"方针. 5,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秦兆阳)(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6,"反右运动"是(1957)年夏季开始的.在这场运动中,"双百"方针被曲解为"引蛇出洞,聚而歼之"的政治斗争手段. 7,1953年,青年作家(李准)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概念. 8.赵树理的《登记》完全可以看作是以前《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9.在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柳青)主要受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的影响,周立波主要受以沈从文小说为代表的"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10.在50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村题材作家中,李凖与被称为"神童"的(刘绍棠), 都是当时以产量高而著称的青年作家. 11.李凖的《李双双小传》与(赵树理)《"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大体相同,但是,在作品中却丝毫读不到作家的沉痛心情,也看不到农民生活的痛苦场面. 12.60年代,相继问世了(萧玉)的《高粱红了》(三部),(柯岗)的《逐鹿中原》等描写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长篇小说. 13.在五六十年代,描写北伐战争的主要有陈立德的(《前驱》),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主要有(王愿坚)的《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系列短篇小说. 14.《林海雪原》在人物设置上,除套用"五虎将"模式外,也承袭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英雄/ 美人"模式,少剑波不仅是一 位能文能武的"儒将",身边还有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卫生员(白 茹). 15.茹志鹃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1958年第3期的 《延河》杂志. 16.50年代不合时宜的作品,除了茹志鹃的《百合花》外,主 要还有路翎的《初雪》和《洼地上的"战役"》,周立波的《山那 边人家》,以及(林斤澜)的《赶摆》等. 17.在五六十年代现代历史题材的创作中,李六如的《六十 年的变迁》(第一卷)记述了戊戌变法以来中国社会变迁,李劼人 的《大波》(共四部)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保路运动. 18.罗广斌与杨益言,(刘德彬)合作创作了报告文学《圣洁的 血花》,又合作创作了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19.梁斌的《红旗谱》原计划写四部,后来又发展为六部,但 只完成了它的第二部《播火记》和第三部《烽烟图》. 20.欧阳山早就有意要创作一部"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 "的历史小说,最初取名为《革命与反革命》,正式动笔时才改名 为《一代风流》. 21.在《三家巷》中,(何)家是靠大荒年办赈济暴发的官僚地 主,(周)家是世代打铁的手工业劳动者,(陈)家是由小商人发展起 来的买办资本家. 22.《青春之歌》之后,杨沫还创作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 《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等,其艺术成就都没能超过《青 春之歌》. 23.《青春之歌》描写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中,还有 追名逐利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的(白莉萍),以及叛变革命的(戴愉) 等. 24.(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大胆冲破题材的禁区,但最后仍 回到了"浪子回头"的陈旧套路中. 25.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79年5月出版的(《重放的花朵》), 标志着"左派"作家的重新结集和面世. 26.王蒙于1953年就创作了反映中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 (《青春万岁》),而他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篇小说则是儿童文学 作品(《小豆儿》). 27.1957年1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 表了曰白的短诗(《吻》)和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而掀起 了一场轩然大波. 28.诗人胡风在1949年底和1950年初,发表了长诗(《时间 开始了》),开创了当代文学歌颂诗潮的先河. 29."九叶诗派"得名于(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合 集《九叶集》. 30.60年代前期,政治抒情诗成为了诗坛占主导地位的潮流, 其总体风格也由"颂歌"转向了("战歌"). 31.1957年,被列为审查对象的穆旦发表了他归国后的第一 首诗作(《葬歌》). 32.绿原在狱中自修了德语,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黑 格尔的原著,后以("刘半九")为笔名从事德语文学的编译,成为 了著名的德语翻译家. 33.60年代初,唐湜同时开始了两种题材和风格的诗歌创作, 一是以历史和传说为题材的(叙事诗),一是以自然和艺术为理想 的(十四行诗). 34.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坚持用十四行诗写作的人屈指可 数,(唐湜)称得上是执著于十四行诗艺术的"独行侠". 35.《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口头流传的长篇民间叙 事诗,由(黄铁),杨知勇,刘绮,(公刘)等人整理. 36.田汉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谢 瑶环》是他戏曲创作的优秀代表作. 37.老舍在当代文学史上继(《方珍珠》)后创作的第二部话 剧是(《龙须沟》). 38.夏衍50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考验》);曹禺50 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明朗的天》). 39.田汉在《关汉卿》中,为关汉卿和朱帘秀创作的(《蝶双 飞》),充满了浪漫的诗情,是爱情与理想的一曲浪漫主义绝唱. 40.(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以(潼关)(地名)南原大战和 起义军在(商洛)(地名)东山再起为主要情节. 41.1957年,徐懋庸的(《小品文的新危机》)一文引起了一场 关于杂文的争论. 42. "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是指京剧现代戏(《红灯 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 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一、新文化运动 1、《新青年》: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二卷起更名为《新青年》)创刊。这个小小的刊物创造了石破天惊的举动,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杂志既是呼唤“文学革命”的最初舞台,又是培育新文学创作的第一个园地,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创作群体,最早的白话新诗,白话体散文,白话小说和话剧剧本都是在这个摇篮里诞生的。 2、《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发表于1917年1月的《新青年》上,胡适在文章中针对中国旧文学的八大罪状,具体阐述了他的“八事”。在阐述中击中了旧文学的种种弊害,触及到文学的真实性、独创性、时代性、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特别是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比晚晴白话文运动时期的主张更富于彻底性,因而此文成为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正式的宣言书。 3、《文学革命论》发表于1917年2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高举“文学革命军”的大旗,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陈文以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的进化为参照系,其动机是想让文学的革命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民族性格、伦理道德等一切事物革命的先导,他认为中国旧文学所包含的陈腐的思想内容与国民劣根性互为因果,所以革新政治就必须要革新与之相关的文学。 4、初期创作尝试

(1)《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从审美角度来看,《尝试集》的艺术价值远远低于它的文学史价值,胡适本人缺乏诗人的禀赋,他的诗体解放,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尝试集的开拓性贡献有三:一是运用明白易晓、自然现成的白话语言,不避俗字和口语;二是讲究自然的音节,不求对仗和旧韵;三是破坏格律,追求“诗体的大解放”。 (2)《终身大事》胡适作品,1919年3月,胡适推出了中国话剧剧本的开山之作《终身大事》(发表于1919年3月《新青年》第六卷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文学剧本)剧本把老少两代在婚姻问题上的矛盾安排在一个半新半旧,中西合璧的家庭里,使戏剧冲突的内涵超出了一般的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主题范围,作品在形式上显然深受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但在内容上切中五四时期青年最关心的时代问题,因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若就戏剧艺术而论,《终身大事》实在缺乏戏剧特有的审美力量,然而若从中国话剧文学史的角度看,它毕竟宣告了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话剧剧本的诞生,而且带动了此后的社会问题剧创作。 (3)《狂人日记》鲁迅小说作品,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上,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实现了现代化的创作成品。小说以狂人的病情和意识流动为具体内容。从三个层面上展开对于封建道德“吃人”本质的揭示:首先,从外部环境上,揭示“吃人”的普遍性;第二,从家庭内部着眼,透视封建礼教所依存的基础——家族制度;第三,从对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的怀疑入手,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总 (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 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各自发展、演变,构成了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革命文学争论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大革命失败之后,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新的革命形式对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经过整顿了的创造社和由蒋光慈等组成的太阳社,在《创造月刊》、《文化批评》《太阳月刊》等各自的刊物上,正式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暴露了很多幼稚的,片面的,绝对化的错误的观点。鲁迅与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论。1929年国民党开始扼杀“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党组织调解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的争论,以便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以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为发端的左翼文学运动走上了健全发展的道路。在“左联”的旗帜下,左翼文艺阵线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为现代革命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团结、组织左翼作家,大力开展革命文学创作。 “左联”成立后,陆续出版了《拓荒者》《萌芽》《巴尔底山》等刊物,在北平和日本东京两地设有“左联”分盟,在广州、天津等地成立小组。许多左联作家同时又是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服从旨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到1936年春解散,其前后活动的6年时间,对30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介绍,注重文学批评。 左联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理论”作为主要任务。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三)开展文艺大众化讨论,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设立文艺大众研究会,并明确规定“文学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作家们还进行三次大讨论,并作过部分创作试验。 30年代小说三大流派 一“左联”和左翼小说 “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主要是以蒋光慈为代表的。 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安徽霍丘县人。他是我国普罗小说最早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之一,其作品亦是中国普罗小说的最典型的代表。1927年《短裤党》是蒋光慈的前期代表作。作品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现实斗争的密切关注和用文学书写革命史的巨大热情。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武装斗争的小说,也最早为文学提供了工人运动中的共产党人的形象和先进工人形象。大革命失败之后,又写了《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迅速反应了青年只是分子的分化,企图指出他们应走的道路。由于强调对重大历史事件做及时反映,蒋光慈的作品就具有了强烈的宣传鼓动性,,并特具有一种历史沸腾时期昂扬的激情艺术追求力,但由于缺乏对生活从容的观察思考与充分的形象化,而流于浮面。因此《丽莎的哀怨》发表后,受到了左翼文艺界的批评。最后写成的《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为《田野的风》)是他的代表作。小说形象地反映了土地革命所经历的重要历史阶段,写出了“其势如暴风骤雨”的农运场面,在反映革命本质方面较前面的作品有了明显的进步。是一部在思想上艺术上相对成熟的作品,也是整个普罗小说发展

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 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中国2 0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 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遭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 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 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 恒的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 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 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 实践。这是一个没有终结的集体性的精神运动过程,即使在2 0世纪 行将结束的今天,文学的历程仍将一如既往地跨过世纪之门,向新的 未来深入推进下去。一百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短暂的瞬间, 不可能积累太丰富的精神成果,所以,人为的断代史并不能说明什么 问题。从1949年算起的当代文学史,仅仅是2 0世纪文学的某一阶段,这个概念也会随着“2 0世纪文学”或者广义的“现代文学”的普遍 应用而逐渐淡出学术舞台。但目前仅就这一阶段性的文学过程为研究 和教学对象,其源流也只能在整个2 0世纪文学的范畴中来加以讨论。 早在4 0年代,新文学运动中的左翼人士就已经在理论上探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传统与正在进行中的抗战所提出的文化要求之 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著名的“民族形式问题”讨论是这种理论要求 的集中反映,虽然这场讨论表面上是由毛泽东的一段有关“中国作风 和中国气派”的论述1 和向林冰的一篇探讨“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的理论文章2 所引起的,但它深层次地反映出“五四”以来的新 文学传统在战争的现实要求下日益显得不相适应的困境。以启蒙主义 为特征的“五四”文化传统是一种一元化价值取向的知识分子的运动,知识分子一方面不断抗争来自国家权力所支撑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 方面又对长期蒙受了封建意识侵蚀的民间大众采取了启蒙教育和精神 批判的态度,这种“双刃剑”的功能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 学运动的实践中发挥了辉煌的战斗力,并在常识上被认同为新文学传 统的主流。但是,1937年爆发的一场全国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使这个 知识分子的战斗传统受到考验,由于在战争中人民大众(主要是广大 农民)承担了最主要的民族解放任务,在几千年被压抑的人性中爆发 出自我牺牲的“美的极致”(孙犁语),他们不仅不再是知识分子的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具体可以分为 以下几个阶段: 1. 白话文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文学作 品多使用白话进行创作,作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改革,注重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内心体验。其中代表性的作家有鲁迅、郭沫若等。 2. 新文学运动阶段(1917年-1927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 史上的重要阶段,在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作家们开始反对传统文学体制,追求文学形式的时代性和现代性。其中代表性的作家有陈独秀、胡适、茅盾等。 3. 抗日战争文学阶段(1937年-1945年):这一时期,由于抗 日战争的爆发,作家的创作主题转向了抗日题材。文学作品批判了日本侵略者,赞美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代表作家有巴金、丁玲等。 4. 建国初期文学阶段(1949年-1966年):这一时期是新中国 成立后的文学创作阶段,作家以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斗争为主题,文学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代表性作家有老舍、钱钟书等。 5.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文化 大革命的发生,文学创作受到严厉限制,作家被迫以革命宣传为主题。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红色题材和批判旧社会为

主。 6. 改革开放后的文学发展(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文学作品开始涉及到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生活困境,另一方面,作家们也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和技巧。代表性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以上这些阶段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代表作家。这些作家和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绪论——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念 1.时间范围的简单界定 从1917年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的召开之间的32年的文学2.主要特征 (一)内容方面 1、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逐步得到了确立。 2、普通人的情感得到了高度重视。 (二)形式方面 开放、自由、通俗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简答:什么是推动与贯穿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何根本性因素激发与规约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纷繁复杂现象与诸种创作方法更迭、流派纷呈重组? (人的发现:人对自我的认识、发展与描绘,人对自我发现的对象化,即人的观念的演变,是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古人对人的发现与认识)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两种或多种人的观念,人的声音的对话、交流、对抗、激荡与交融 二、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第一节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现代文学的先声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近代文学。文学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不可能出现突变。 文学的变革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期的文学运动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成就。变革是这个时期文学的总的特点。 第二节文学观念变革 在戊戌维新前后,我国文坛兴起了启蒙文学的潮流。在这股文学潮流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观念。当时的启蒙文学家努力地从封建正统文学观念中挣脱出来,他们汲取了一些西方的文学观念(主要是人道主义)。 在文学上,同时出现了对封建正统文学(主要是拟古派诗和桐城派文)进行改革的呼声,其中较有影响的是谭嗣同、夏曾佑等提出的“诗界革命”和梁启超等竭力推行的“新文体”。在诗歌改革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的是黄遵宪。梁启超的宣传改良主义思想的新体散文,以“平易畅达”见称,其影响更为广泛。在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论倡导下,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宣传新思想的有力工具,并且直接出现了一批职业作家。 第三节文学创作实绩 诗文的改革话剧的输入小说地位的提高翻译的盛行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论 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一)中国的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年—1919年 现代:1919年-1949年 当代: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 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古代(古典)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 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是文学现代性的累积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也有的将1917年后的文学统称为现代文学,如朱栋霖编教材。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 近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1840年后的文学。 现当代文学:是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 晚清以来中国文学:一般指1840年后的中国文学 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一般泛指的是近现代、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80年代后期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将近代、现代、当代文学整合成一个整体看待,以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关于现代文学课程:1932年周作人在清华大学讲新文学的源流,是现代文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开始;1940年代,朱自清把现代文学作为中文系课程开设,一直延续至今。现为中文及相关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 二、中国现代文学释义 (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历史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承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具有中国的民族性。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影响艺术的三因素:种族、时代、环境。 (二)现代:现代性,时间上的不可逆性;文学中精神和思想的现代性;文学价值上的原创性;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现代性是一种社会现象,标志着一种断裂或一个时期的当前性或现在性,它既是一个量的范畴,一个可以界划的时间断,同时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根据某种变化的特质来标识这一时段。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现代性总是和现代化过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城市化、科层化、世俗化、市民社会、殖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历史进程,就是现代化的种种指标。现代性赋予改变世界力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 (三)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 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 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一、填空 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时期维新派梁启超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 2.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最早提出“言文合一”。 3.梁启超的小说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 4.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陈独秀。 5.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有王国维——《人间词话》。 6.清末翻译小说代表人物林纾,周树人兄弟《域外小说集》,徐念慈,包天笑;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宴请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7.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8.五四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9.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风格主义的批判必然地回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10.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即脱胎于欧洲19世纪显示主义文学。 11.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2.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人道主义为本。《平民文学》--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1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胡适从“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靠具体意向的主张,提出写“具体性”,“能引起鲜明扑人的影象”的“新诗”,倡导白话新诗运动。 14.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灵肉合一”,来自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日本文坛兴起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15.鲁迅小说集《呐喊》汲取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郭沫若的《女神》也受到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雪莱,斯宾诺莎等外国作家,思想家的多元影响。

请简述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各阶段文学的主要特征

请简述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各阶段文学的主要特征 2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学发展经历了多种文学流派,每个流派都 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风格。以下将介绍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各个时 期的主要特征。 首先,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唐宋文学复兴流派在20世纪末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新唐宋复兴流派强调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般主题,如古典主题、爱情主题和自然主题。在20世纪末叶,这种文学流派 得到了20世纪末叶的文学作家的鼎力支持,如钱老师,茅盾等等。 他们的文学作品大都遵循着唐宋文学的传统,在这些作品中,他们对古代中国文学古典主题的描写和表达十分深入,使得唐宋复兴的文学有了新的生命力。 其次,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逐渐得到20世纪末叶作家们的欢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重视个性反思和现实社会中现象的描述,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采取善意揭露社会生活中的荒谬与悲哀。在20世纪末叶,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同样受到了文学 作家们的欢迎。如鲁迅,他的《呐喊》、《野草》等作品,借助幽默与激情,有力地揭露了中国社会的腐朽和矛盾,从而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 同样的,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也出现了新潮流文学。新潮流文 学流派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重视当代社会与世界的交流,追求创新思维与作品技巧,大胆挑战传统,重塑中国文学。在20世纪 末叶,新潮流文学也受到了文学家的欢迎,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的新潮

流文学作品,如毛泽东的《红楼梦》,当代文学家郭连芳的《四条眼镜腿》等。他们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灵感。 最后,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在海外影响力不断扩大。2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学作品以及著名作家的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所 欣赏。一些中国文学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俄文等多国文字,被传播到全球各地,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学的熟悉度也越来越高,为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增添了一份魅力。 综上所述,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发展了多种文学流派,每种文学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风格,如唐宋文学复兴、现代主义文学、新潮流文学等。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也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为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现代文学特点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特点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这些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现实主义的兴起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现实主义的兴起。在20世纪初,一批热衷于社会改革的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他们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呼吁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就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不公。 二、个体意识的觉醒 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体意识的觉醒。在旧中国,个人的命运往往受到家族、社会和政治的制约,个体的声音和价值常常被压抑。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逐渐开始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这种个体意识的觉醒也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描写个体的痛苦、欢乐和挣扎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例如,余华的《活着》就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展现了个体在社会浪潮中的挣扎和坚持。 三、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的碰撞 中国现代文学还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念的碰撞。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也不可忽视。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常常面临着传统和现代之间的选择和冲突。他们既希望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希望借鉴现代文化的思想和表达方式。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使得中国现

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就在小说中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主义的元素。 四、女性意识的崛起 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崛起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在旧中国,女性往往被束缚于传统的封建礼教和男权社会的压迫之下。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女性开始追求平等和自由,开始关注自身的权益和社会地位。这种女性意识的崛起也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追求。例如,王安忆的《长恨歌》就通过女性的视角,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挣扎和追求。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是多样而复杂的。现实主义的兴起、个体意识的觉醒、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的碰撞以及女性意识的崛起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特征。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追求,也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和表达方式。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各时期文学特征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 古罗马文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共和时期、黄金时期和白银时期。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是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为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求,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还比较粗糙和原始,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已经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而且在文艺理论上也基本上形成了以再现说和表现说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创作倾向。 ①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②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历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③公元前6世纪末期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度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④公元前4世纪末期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第二部分(中世纪文学) 主要思想特点: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第二,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第三,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①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融合上。 ③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④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艺术特征: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比起来,艺术形式更为成熟。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教会文学:教会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史诗与谣曲,出现了许多英雄史诗。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城市文学。 第三部分(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的非常紧密。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第三,尖锐的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

最新 简述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想潮流概况-精品

简述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 文学思想潮流概况 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思潮史中占据独特的位置,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现代主义文学思想潮流的,欢迎阅读查看。 现代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它广泛运用各种超现实的手法,诸如象征、反讽、暗示、颠覆、戏仿等手法,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己、荒诞感受和存在意识。19世纪中后期,西方社会普遍走向垄断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也日渐壮阔,西方一批中小资产阶级人既对苦难的现实不能接受,又对前途捉摸不透,一种普遍性的毁灭情绪沉入他们痛苦的心灵深处,以至许多文人创造出审美的意象世界来寄托忧思。表现在文学中就呈现出一种荒诞、变异、晦涩、以丑为美的创造风格。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上一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某种社会病在人们内心的反应。在困惑不宁、变迁骚动的时代,就容易崇尚主观和象征,这可以说是中外艺术审美史上的一个共同特征。 一、2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由高潮开始退落,尤其在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人们面对复杂多变、惨淡沉痛的现实社会感到茫然失措,普遍陷入一种彷徨、不安的状态。孤独、痛苦、惶惑成为当时人们主要的心理情绪特点,这一阶段的中国社会心理与19世纪中后期的西方社会有某些相似,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所表现出的孤独感、痛苦感、迷惘感、焦虑感与此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不谋而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的社会现实一经结合,就具有了中国特色,呈现出中国的民族特征。有学者认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其次,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虽然在希望中感到绝望,但更在绝望中追寻希望。最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不仅破坏旧传统而且创造新的传统。 从作家方面来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20年代中国文人创作情绪和创作心理的结晶。其中,李金发的《微雨》、向培良的《沉闷的戏剧》、鲁迅的《野草》等都有着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这一系列作品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崛起。 象征诗派以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烘托自己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依靠暗示来表达情感,传达对社会和自然现象敏锐的印象和感觉,追求想象和比喻的新奇和抒情效果,追求诗的语言的凝练,诗歌的感情过多地倾向于个人内心世界的开掘和抒发,它以独有的特征存在于20年代的中国。象征诗派的出现是进步的时代潮流的产物,也是和新诗发展的自身矛盾和内在规律相联系的。作为诗歌流派,它因其自身的局限,不能成为新诗发展的主流,但“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发展中由模仿到创新,使外来的艺术逐步消化而变为自己的血肉,带上一定的民族色彩”,使得它在新诗的发展中还占有一席地位。但即使是这

简述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自然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对社会现 实的严格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为特征。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可以从题材、风格、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简述。 一、题材: 自然主义文学的作品多选取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为题材,如贫苦农民、工人、妓女等。作家们通过对这些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 和残酷,呈现出了悲观的社会现实。 二、风格: 自然主义文学的风格追求客观性和科学性,注重对细节的描写,追求 真实性和客观性。作家们以自然科学的态度观察、描绘社会现实,以 期还原真实的社会生活。 三、人物塑造: 自然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塑造追求真实性,对人物的心理和肢体进行了 深度描写,以展示出人性的丑恶和幽暗。自然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常常 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抱怨、不满和绝望被真实地 展现出来。

四、艺术手法: 自然主义文学注重以客观和科学的态度来描绘现实世界,采用写实的手法,追求真实再现。作家们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达到了艺术再现的效果。 总结: 自然主义文学以对社会的客观描写和深刻剖析为基本特征,在题材、风格、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尽管自然主义文学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但它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个人观点: 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作家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关注,其真实再现和深刻剖析的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主义文学的作品虽然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但在对真实社会的客观描写中,也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美好。我对自然主义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深刻内涵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你能有所帮助,并且对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然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流派,确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对社会现实的严格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为特征,展现了社会黑暗的一面,呈现出了悲观的社会现实。然而,除了悲观色彩之外,自然主义文学也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美好,并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第一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一、中国近代文学的分期问题: 1.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为什么要分这几个时期?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即由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期、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把近代文学分成这四个时期,便能将中国近代文学在急剧变化的大动荡时代所经历的萌芽、发展和衰微等不同发展阶段明晰地疏理出来,反映出中国封建时代文学蜕变与近代化的过程。 2.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八十年的文学史,我们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在参考历史发展时,既考虑政治斗争、经济变化,也考察思想,文化的演变。在考察文学本身的发展时,也全面考察各种文学不同的发展情况,从文学思潮的嬗变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创作不平衡的状态中,找出某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所代表的整个文学发展的方向,从而确定文学史的分期。 3.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文学创作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矛盾加剧,时代动荡不安,新世的思想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反映在文学上也就出现了反对模拟,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新的文学观点,文学创作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1)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的散文和揭露现实关怀时事的诗歌,张维屏、朱琦、林昌彝等反映鸦片战争表现爱国思想的诗篇,以及冯桂芬反对桐城“义法”,表达改革思想的诗文,都与鸦片战争前的文学不同,反映了近代的社会矛盾和时代精神。(2)太平天国的革命诗文,冲破封建传统文学束缚,表现出“朴实明晓”的风貌,直接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服务。(3)优秀的民间文学,更以歌谣和故事传说等形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基本内容。 第二讲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流变 1.何谓“宋诗运动”? “宋诗运动”(又称“宋诗派”),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清朝乾嘉年间,翁方纲为纠正诗坛鄙薄宋诗之弊,提倡以学为诗,以扩大宋诗影响。至首、咸年间,由朴学家程恩泽、祁隽藻等加以提倡,形成了宋诗运动。他们崇尚以文字训诂为诗,强调博学根柢,注重读书和反对模拟盛唐的俗滥之风。强调学习江西诗派黄庭坚,进而学杜、韩等唐宋名家,提出作诗要有“性情”、“学问”。对扩大宋诗的影响有一定意义。但他们又走上了以考据学问为诗的形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