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南大学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总结

江南大学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总结

江南大学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总结
江南大学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总结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食品的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食品加工的目的: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增加多样性,提供健康所需的营养素,为制造商提供利润。

食品保藏原理:1.维持食物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2.抑制食物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3 应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

4 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

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1)微生物的影响(2)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3)呼吸

(4)蒸腾和失水(5)成熟与后熟(6)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水分活度大小取决于:水存在的量;温度;水中溶质的浓度、食品成分、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食品的稳定性(腐败、酶解、化学反应等)与水分活度是紧密相关的。(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2)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3)水分活度与酶反应和化学反应的关系

干燥曲线: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和干制时间的关系曲线;干燥时,食品水分在短暂的平衡后,出现快速下降,几乎时直线下降,当达到较低水分含量时(第一临界水分),干燥速率减慢,随后达到平衡水分。食品干制过程特性

干燥速率曲线:随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到最高值,然后稳定不变,此时为恒率干燥阶段,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快,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恒定,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率

食品温度曲线:初期食品温度上升,直到最高值——湿球温度,整个恒率干燥阶段温度不变,即加热转化为水分蒸发所吸收的潜热;在降率干燥阶段,温度上升直到干球温度,说明水分的转移来不及供水分蒸发,则食品温度逐渐上升。曲线特征的变化主要是内部水分扩散与表面水分蒸发或外部水分扩散所决定;食品干制过程特性总结:干制过程中食品内部水分扩散大于食品表面水分蒸发或外部水分扩散,则恒率阶段可以延长,若内部水分扩散速率低于表面水分扩散,就不存在恒率干燥阶段。外部很容易理解,取决于温度、空气、湿度、流速以及表面蒸发面积、形状等。

食品辐射保藏定义:食品辐射保藏就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对新鲜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饲料以及其他加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

辐射保藏的优越性(意义、特点)

1.食品在受辐射过程中温度升高甚微,因此,被辐射适当处理后的食品在感官性状如色、香味和质地等方面与新鲜食品差别很小,特别适合于一些不耐热的食品和药品。

2.射线穿透力强,在不拆包装和解冻的情况下,可杀灭其深藏于谷物、果实或冻肉内部的害虫和微生物,也节省了包装材料,避免再污染。

3.射线处理过的食品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与化学处理相比是一大特点。

影响食品辐照的因素:如含水量、pH、温度、食品的化学成分、照射时环境的温度及含氧量等。

1.温度:在接近常温范围内,温度对杀菌效果影响不大;冰点以下辐射间接作用不明显,微生物抗辐射性增加,但冻结使细胞受损后辐射敏感性会增加;对于肉类等辐射后易产生―辐射味‖的食品辐射处理最好在低温下进行。

2.氧含量:氧存在时辐射氧化作用加强,一般情况下杀菌效果因氧的存在而加强。防止氧化可采用抽真空和充惰性气体包装。

3.含水量:干燥状态下游离基移动受限,辐射间接作用降低,辐射作用显著减弱。

4.添加物:抗氧剂可减少辐射氧化,氯化钠等―敏化剂‖可加强杀虫杀菌效果。

辐射应用类型:食品辐射处理取决于保藏的目的。由于食品种类不同,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也不一样,根据食品处理后所要求达到的保藏期,常有三种方式。辐射阿氏杀菌(辐射完全杀菌)、辐射巴氏杀菌(消毒)、辐射耐贮杀菌(防止繁殖)

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为了表示某种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就通常以每杀死90%微生物所需用的戈瑞数来表示,即残存微生物数下降到原数的10%时所需用戈瑞的剂量,并用D10值来表示。

诱感放射性:一种元素若在电离辐射的照射下,辐射能量将传递给元素中一些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激发反应,引起这些原子核的不稳定,由此而发射出中子并产生γ-辐射,这种电离辐射使物质产生放射性(是由电离辐射诱发出来的)——诱感放射性。

毒性问题:大量动物实验将经过50kGy剂量照射过的食品,不要说急性毒性就连慢性毒性也没有发现,未发现产生有毒、致畸、致癌物。辐射的基本原理:

辐射类型:1辐射指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在电磁波谱中,根据能量相应的大小,可使电磁波分成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线,χ和γ射线。2通常根据辐射的作用形式可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类型。通常按辐射的频率来划分。

现有保藏技术优缺点:1食品冷冻保藏—低温。抑制微生物活动和减少酶活。优点:能够较好保持新鲜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缺点:能耗大,需建立冷藏链。2食品罐藏—提高温度杀灭微生物和酶。优点:绝大部分杀灭微生物,可以长期保藏;缺点:热对风味组织结构和色泽有影响。3食品干藏—降低水分活度,控制微生物和减少酶活。优点:简便宜行,重量减轻或体积变小,食品可增香变脆;缺点:自然脱水后的食品难复水,易变色。4化学保藏—通过外加化学物质抑制微生物及酶等作用。优点:操作简便易行。缺点:化学物质残留。发酵保藏的原理:发酵保藏食品利用能够产酸和酒精的微生物的生长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1.有利菌一旦能大批生长在它们所产生的酒精和酸的影响下,原来有可能被腐败菌所利用的食物成分将被发酵菌作利用

2.有利菌的产物如酸和酒精等对有害菌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得有害菌得生长不能大量进行,而保持食品不腐败。

3.有利菌一般能耐酸,大部分腐败菌不耐酸

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1. 改变食品的风味和香气1)蔬菜2)牛乳3)制酒4)肉类5)蛋白质水解产生多肽和氨基酸,非蛋白质氮含量增加;6)脂肪水解产生香味醛类等,如多脂鱼腌制后的风味胜过少脂鱼;7)分解物就成为成熟腌制品风味的来源2. 提高营养价值:纤维素被降解为低聚糖类;产生维生素B12;蛋白质水解为多肽,易吸收和有活性功能。3.改变组织质构1.蔬菜脆性的变化2.发软:豆腐乳干酪3.疏松:面包4.色泽的变化:肉的发红色;蔬菜变色(绿色或黄色)

控制食品发酵因素:酸度、酒精、酵种、温度、氧气供应量、盐。

液态烟熏剂制备:液态烟熏剂(简称液熏剂)一般由硬木屑热解制成。将产生的烟雾引入吸收塔的水中,熏烟不断产生并反复循环被水吸收,直到达到理想的浓度。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关成分相互反应、聚合,焦油沉淀,过滤除去溶液中不溶性的烃类物质后,液态烟熏剂就基本制成了。这种液熏剂主要含有熏烟中的蒸汽相成分,包括酚、有机酸、醇和羰基化合物。

液态烟熏剂的优点(1)产品被致癌物污染的机会大大减少,因为在液熏剂的制备过程中已除去微粒相;(2)不需要烟雾发生器,节省设

备投资;(3)产品的重现性好,液熏剂的成分一般是稳定的;效率高,短时间内可生产大量带有烟熏风味的制品。(4)无空气污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5)液熏剂的使用十分方便安全,不会发生火灾,故而可在植物茂密地区使用;

液态烟熏剂的使用方式(1)作为配料成分直接加入到食品(如肉乳胶体)中;(2)将制品浸入液熏剂中;(3)将液熏剂喷洒在制品上;(4)将液熏剂雾化喷射到烟熏室内;(5)将液熏剂置于加热器上蒸发;(6)以上方法组合使用。

使用时配方:使用商品液熏剂一般要先用水稀释,常加些醋或柠檬酸。20~30份液态烟熏剂加5份柠檬酸或醋,65~75份水;

酸对于生产去肠衣的肠制品时,有促进制品表面蛋白质凝固、形成外皮的作用;有利于上色和保藏

烟熏保藏的原理:

烟熏成分及作用:酚(形成特有的烟熏味;抑菌防腐作用;有抗氧化作用)醇(醇的作用中,保藏作用不是主要的,它主要起到一种为其它有机物挥发创造条件的作用,也就是挥发性物质的载体。)有机酸(有机酸能促进肉烟熏时表面蛋白质凝固,使肠衣易剥除。)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与肉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烟熏色泽。)烃类(与防腐和风味无关;这两种物质一般附着在熏烟的固相上,可以被清除掉。)

熏烟产生的条件:1.较低的燃烧温度和适量空气的供应是缓慢燃烧的条件;2.熏烟成分的质量与燃烧和氧化发生的条件有关;

3.相对湿度也影响烟熏效果,高湿有利于熏烟沉积,但不利于呈色,干燥的表面需延长沉积时间。

烟熏装置:简单烟熏炉;强制通风式烟熏房;连续式烟熏房;液态烟熏剂式烟熏。

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适用化学制品来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原有品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防止食品变质和延长保质期。

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中添加化学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推迟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它是在有限时间内才能保持食品原来的品质状态,属于暂时性保藏;由防腐剂只能延长细菌生长滞后期,因而只有未遭细菌严重污染的食品,利用化学防腐剂才有效。抗氧化剂也是如此,在化学反应尚未发生前。并不能改善低质食品的品质,即如果食品腐败变质和氧化反应已经开始,则决不能利用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将已经腐败变质的食品变成优质食品。特点:简单、经济

化学防腐剂:用于食品保藏的抗菌剂可以区分为无机和有机的两大类,CO2,SO2,H2O2,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脂肪酸、酒精等为常用的抗菌剂。

无机类:1.SO2、亚硫酸盐类①漂白作用和还原作用②减少植物组织中的氧气,抑制褐变反应。③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酶性变,比如多酚氧化酶的反应。④可与有色物质作用而漂白,比如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用于苹果、马铃薯、果脯原料等。⑤用于防止非酶褐变,如藕、土豆片等。⑥抑菌作用、抑制昆虫⑦可以强烈抑制霉菌、好气性细菌,对酵母的作用稍差一些。⑧亚硫酸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与其存在状态有关,亚硫酸分子在防腐上最有效。⑨毒理学评价及可能的危害

无致癌和不影响生殖,对某些细菌有致突变作用,高计量下,哺乳动物细胞中可导致染色体损害,但在当前的适用剂量下,对多数人无害。关于其危害,主要对过敏的哮喘者有诱发的可能。

2. 过氧化氢:因具有氧化还原作用而具有杀菌效果,特别对厌氧芽孢杆菌杀灭效果好。工厂用于无菌包装容器及塑料容器的消毒处理。

3. 卤素(氯):食品工厂设备清洗及加工用水等广泛采用次氯酸钙(钠)或直接加氯进行消毒。消毒原理——次氯酸

加氯处理时,水中存在能和氯反应并使它失去杀菌效力的物质,例如H2S和有机杂质等,只有这些物质全部和氯结合,即满足了水本身需氯量而有残余游离氯出现后,才具有有效的杀菌能力或抑制微生物生长活动的能力,此时水的加氯处理达到了转折点——氯转效点。

4. CO2:高浓度的CO2能阻止微生物的生长,高压下,CO2溶解度比常压下高,因而高压下,防腐能力也大——碳酸饮料的防腐;CO2也常和冷藏结合在仪器用于水果保鲜、气调保鲜——减缓呼吸作用。

5.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两者都有延迟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后者由于靠酶转化或亚硝酸盐而起作用,用量大一些,抑制梭状芽孢杆菌有效。抗氧化剂:目前常用的抗氧化剂主要用于防止食物蛤败(油脂氧化)和褐变。

食品冷冻保藏:就是利用低温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活动的一种方法。

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食品的稳定性(腐败、酶解、化学反应等)与水分活度是紧密相关的。

(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食品的腐败变质通常是由微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反应造成的,任何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以及多数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以水作为溶剂或介质。干藏就是通过对食品中水分的脱除,进而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从而限制微生物活动、酶的活力以及化学反应的进行,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

(2)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干制后食品和微生物同时脱水,微生物所处环境水分活度不适于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就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环境条件一旦适宜,,又会重新吸湿恢复活动。干制并不能将微生物全部杀死,只能抑制其活动,但保藏过程中微生物总数会稳步下降。由于病原菌能忍受不良环境,应在干制前设法将其杀灭。

(3)干制对酶的影响;水分减少时,酶的活性也就下降,然而酶和底物同时增浓。在低水分干制品中酶仍会缓慢活动,只有在水分降低到1%以下时,酶的活性才会完全消失。酶在湿热条件下易钝化,为了控制干制品中酶的活动,就有必要在干制前对食品进行湿热或化学钝化处理,以达到酶失去活性为度。

(4)对食品干制的基本要求:干制的食品原料应微生物污染少,品质高。应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加工处理,并防止灰尘以及虫、鼠等侵袭。干制前通常需热处理灭酶或化学处理破坏酶活并降低微生物污染量。有时需巴氏杀菌以杀死病原菌或寄生虫。

干制过程中食品的主要变化:物理变化(干缩、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塑性加热时会软化的物料如糖浆或果浆)

化学变化(营养成分;①蛋白质;②碳水化合物;③脂肪;高温脱水时脂肪氧化比低温时严重④维生素;

色素;①色泽随物料本身的物化性质改变②天然色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叶绿素③褐变:糖胺反应、酶促褐变、焦糖化、其他

风味;①引起水分除去的物理力,也会引起一些挥发物质的去处;②热会带来一些异味、煮熟味

干制原理:将食品中的水分活度降到一定程度,使食品能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受微生物作用而腐败,同时能维持一定的质构不变即控制生化反应及其它反应。如果干制食品发生腐败变质原因1. 微生物污染(霉变),是否水分活度不足以控制微生物2. 脂肪蛤败3. 虫害

干燥机制:干燥过程是湿热传递过程: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而热则从表面传递到食品内部

导湿性: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内部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这种水分迁移现象称为导湿性。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导湿温性。

食品干制工艺条件:主要由干制过程中控制干燥速率、物料临界水分和干制食品品质的主要参变数组成。最适宜的干制工艺条件为:使干

制时间最短、热能和电能的消耗量最低、干制品的质量最高。—它随食品种类而不同。

干制品的复原性和复水性:

干制品复水后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是衡量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干制品的复原性就是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复水比:R复=G复/G干G复干制品复水后沥干重,G干干制品试样重

复重系数:K复= G复/ G原G原干制前相应原料重干燥比:R干=G原/G干

食品的干制方法的选择:①干制时间最短②费用最低③品质最高

干制方法可以区分为自然和人工干燥两大类。自然干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干制食品的方法:晒干、风干、阴干

人工干制:在常压或减压环境重用人工控制的工艺条件进行干制食品,有专用的干燥设备。常见设备有空气对流干燥设备、真空干燥设备、滚筒干燥设备。

空气对流干燥:空气对流干燥时最常见的食品干燥方法,这类干燥在常压下进行,食品也分批或连续地干制,而空气则自然或强制地对流循环。流动的热空气不断和食品密切接触并向它提供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有时还要为载料盘或输送带增添补充加热装置。采用这种干燥方法时,在许多食品干制时都会出现恒率干燥阶段和降率干燥阶段。因此干制过程中控制好空气的干球温度就可以改善食品品质。

逆流式隧道干燥设备:(湿端即冷端,干端即热端)湿物料遇到的是低温高湿空气,虽然物料含有高水分,尚能大量蒸发,但蒸发速率较慢,这样不易出现表面硬化或收缩现象,而中心有能保持湿润状态,因此物料能全面均匀收缩,不易发生干裂——适合于干制水果

干端处食品物料已接近干燥,水分蒸发已缓慢,虽然遇到的是高温低湿空气,但干燥仍然比较缓慢,因此物料温度容易上升到与高温热空气相近的程度。此时,若干物料的停留时间过长,容易焦化,为了避免焦化,干端处的空气温度不易过高,一般不宜超过66-77℃。

由于在干端处空气条件高温低湿,干制品的平衡水分将相应降低,最终水分可低于5%

注意问题:逆流干燥,湿物料载量不宜过多,因为低温高湿的空气中,湿物料水分蒸发相对慢,若物料易腐败或菌污染程度过大,有腐败的可能。载量过大,低温高湿空气接近饱和,物料增湿的可能

顺流隧道式干燥:(湿端即热端,冷端即干端)湿物料与干热空气相遇,水分蒸发快,湿球温度下降比较大,可允许使用更高一些的空气温度如80-90℃,进一步加速水分蒸干而不至于焦化。干端处则与低温高湿空气相遇,水分蒸发缓慢,干制品平衡水分相应增加,干制品水分难以降到10%以下,因此吸湿性较强的食品不宜选用顺流干燥方式。顺流干燥,国外报道只用于干制葡萄。

泡沫干燥:①工作原理:将液态或浆质态物料首先制成稳定的泡沫料,然后在常压下用热空气干燥。

②造泡的方法:机械搅拌,加泡沫稳定剂,加发泡剂。③特点:接触面大,干燥初期水分蒸发快,可选用温度较低的干燥工艺条件。

④适用对象:水果粉,易发泡的食品。

喷雾干燥:喷雾干燥就是将液态或浆质态的食品喷成雾状液滴,悬浮在热空气气流中进行脱水干燥过程。设备主要由雾化系统、空气加热系统、干燥室、空气粉末分离系统、鼓风机等主要部分组成。

1)常用的喷雾系统有两种类型①压力喷雾:液体在高压下(700-1000kPa)下送入喷雾头内以旋转运动方式经喷嘴孔向外喷成雾状,一般这种液滴颗粒大小约100-300μm,其生产能力和液滴大小通过食品流体的压力来控制。②离心喷雾:液体被泵入高速旋转的盘中

(5000-20000rpm),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圆盘周围的孔眼外逸并被分散成雾状液滴,大小10-500μm。

旋风分离器:将空气和粉末分离,大粒子粉末由于重力而将到干燥室底部,细粉末靠旋风分离器来完成

喷雾干燥的特点:蒸发面积大;干燥过程液滴的温度低;过程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连续化生产;耗能大、热效低

喷雾干燥的典型产品:奶粉;速溶咖啡和茶粉;蛋粉;酵母提取物;干酪粉;豆奶粉;酶制剂

接触干燥:被干燥物与加热面处于密切接触状态,蒸发水分的能量来自传导方式进行干燥;间壁传热,干燥介质可为蒸汽、热油

①特点:可实现快速干燥,采用高压蒸汽,可使物料固形物从3-30%增加到90-98%,表面湿度可达100-145℃,接触时间2秒-几分钟,干燥费用低,带有煮熟风味。②适用对象:浆状、泥状、液态,一些受热影响不大的食品,如麦片、米粉

滚筒干燥:基本结构:金属圆筒在浆料中滚动,物料为薄膜状,受热蒸发,热由里向外;设备类型:单滚筒,双滚筒,真空滚筒干燥.

真空干燥①基本结构:干燥箱、真空系统、供热系统、冷凝水收集装置②特点:物料呈疏松多孔状,能速溶。有时可使被干燥物料膨化。

③设备类型:间歇式真空干燥和连续式真空干燥(带式输送)适用于:水果片、颗粒、粉末,如麦乳精

食品冷冻保藏:就是利用低温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活动的一种方法. 冻结点:冰晶开始出现的温

冷冻干燥:将食品在冷冻状态下,食品中的水变成冰,再在高真空度下,冰直接从固态变成水蒸汽(升华)而脱水,故又称为升华干燥。要使物料中的水变成冰,同时由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汽,则必须要使物料的水溶液保持在三相点以下。冻结方法:自冻法,预冻法

自冻法:就是利用物料表面水分蒸发时从它本身吸收汽化潜热,促使物料温度下降,直至它达到冻结点时物料水分自行冻结,如能将真空干燥室迅速抽成高真空状态,即压力迅速下降,物料水分就会因水分瞬间大量蒸发而迅速降温冻结。

但这种方法因为有液→气的过程会使食品的形状变形或发泡,沸腾等.适合于一些有一定体形的如芋头\碎肉块\鸡蛋等。

预冻法:用一般的冻结方法如高速冷空气循环法、低温盐水浸渍法、液氮或氟利昂等制冷剂使物料预先冻结,一般食品在-4℃以下开始形成冰晶体,此法较为适宜。主要将液态食品干燥.

冷冻干燥设备基本结构:冷冻干燥设备组成和真空干燥设备相同,但要多一个制冷系统,主要是将物料冻结成冰块状。

设备类型:间歇式冷冻干燥设备(P202):隧道式连续式冷冻干燥设备(P203):间歇式冷冻干燥设备:隧道式连续式冷冻干燥设备。

冷冻干燥的过程:①初级干燥阶段:冰晶体形成后,通过控制冷冻室中的真空度,则冰晶升华,因升华相变是一个吸热过程,需要提供相变潜热或升华热。在冷冻干燥的初级阶段,随着干燥的进行,食品中的冰逐渐减少,在食品中的冻结层和干燥层之间的界面被称为升华界面,确切地说是在食品的冻结层和干燥层之间存在一个扩散过渡区;在干燥层中由于冰升华后水分子外逸留下了原冰晶体大小的孔隙,形成了海绵状多孔性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产品的复水性,但这种结构使传热速度和水分外逸的速度减慢,特别是传热的限制。因此,若采用一些穿透力强的热能如辐射热、红外线、微波等使之直接穿透到(冰层面)升华面上,就能有效地加速干燥速率。

②二级干燥阶段:当食品中的冰全部升华光,升华界面消失时,食品中的水分作为冰被除去后水分含量在15-20%时,干燥就进入另一个阶段称为二级干燥。剩余的水分即是未结冰的水分必须补加热量使之加快运动而克服束缚来外逸出来。但在二级干燥阶段需要注意热量补加

不能太快,以避免食品温度上升快而使原先形成的固态状框架结构变为易流动的液态状,而使食品的固态框架结构发生瘪塌,此时的温度称为瘪塌温度。在瘪塌中冰晶体升华后的空穴随着食品流动而使这些区域消失,食品密度减少,复水性差(疏松多孔结构消失)。食品的瘪塌温度实际上就是玻璃态转化温度

冷冻干燥特点:1)保持新鲜食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适合于热敏食品以及易氧化食品的干燥.2)冰晶体升华留下空间,使固体框架结构不变,食品干燥后成为疏松多孔状物质,复水性好。3)由于操作在高真空和低温下进行,需要高真空设备和制冷设备,投资费用大,且操作费用也高,故产品成本高。4)一般用在高附加值功能食品成分、生物制品(医药),还有生物制品如酶制剂等。

腌渍保藏原理:

腌渍类型:根据腌渍的材料盐渍(肉类、蔬菜、水果、乳品);糖渍;酸渍;糟渍;混合腌渍;根据腌渍的过程1.非发酵性腌渍品(没有乳酸发酵,用盐量较高)、2.发酵性腌渍品(有乳酸发酵,用盐量较低)

腌渍保藏的理论基础:食品腌渍过程中,不论盐或糖或其它酸味剂等原辅料(固体或液体),总是发生扩散渗透现象,溶质进入食品组织内,水分渗透出来。因此,扩散和渗透理论成为食品腌渍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腌制方法:干腌法;湿腌法;肌肉(或动脉)注射腌制法;混合腌制法;(新型快速腌制法)

腌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腌制剂(组成:硝酸盐(硝酸钠、亚硝酸钠)发色;磷酸盐提高肉的持水性;抗坏血酸(烟酸、烟酰胺)帮助发色糖、香料调节风味。食盐纯度对腌制的影响(金属离子腌制品有苦味、微生物如嗜盐菌易引起腌制食品变质)

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现象和原因:罐头食品贮运过程中常会出现胀罐、平盖酸坏、黑变和发霉等腐败变质的现象。此外还有中毒事故。1.低酸性食品胀罐时常见的腐败菌大多数属于专性厌氧嗜热芽孢杆菌/厌氧嗜温芽孢菌。酸性食品胀罐时常见的有专性厌氧嗜温芽孢杆菌如巴氏固氮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等解糖菌,常见于梨、菠萝、番茄罐头中。高酸性食品胀罐时常见的有小球菌以及乳杆菌、明串珠菌等非芽孢菌。2.外观正常,内容物变质,呈轻微或严重酸味,pH可能可以下降到0.1-0.3;导致平盖酸坏的微生物称为平酸菌,平酸菌常因受到酸的抑制而自然消失,即使采用分离培养也不一定能分离出来;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糖、面粉及香辛料是常见的平酸菌污染源;低酸性食品中常见的平酸菌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酸性食品中常见的平酸菌为凝结芽孢杆菌,它是番茄制品中重要的腐败变质菌。

3.原因是致黑梭状芽孢杆菌的作用,只有在杀菌严重不足时才会出现。

4.一般不常见。只有在容器裂漏或罐内真空度过低时才有可能在低水分及高浓度糖分的食品表面生长

D值的定义就是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D=t/log a – log b)

D值越大,细菌的死亡速率越慢,即该菌的耐热性越强。因此D值大小和细菌耐热性的强度成正比。

注意:D值不受原始菌数影响D值随热处理温度、菌种、细菌活芽孢所处的环境和其它因素而异。

?例:100℃热处理时,原始菌数为1×104,热处理3分钟后残存的活菌数是1×101,求该菌D值。

?D= 3/ log1.0×104 –log1.0×10= 1.00即D 100℃或D110=1.00

Z值的概念:直线横过一个对数循环所需要改变的温度数(℃)。

换句话说:Z值为热力致死时间按照1/10,或10倍变化时相应的加热温度变化(℃)。

Z值越大,因温度上升而取得的杀菌效果就越小。

通常用121℃(国外用250F°或121.1℃)作为标准温度,该温度下的热力致死时间用符号F来表示,并称为F值。

F值的定义就是在121.1℃温度条件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F值与原始菌数是相关的。

t1 T2-T1

Log —= ————若T2=121.1℃,则t2=F

t2 Z

罐头食品的一般工艺过程

预备原料和包装材料→获得可食用部分→洗涤→分级→检验→热烫→排气→密封→杀菌和冷却→检验

排气目的:

1.阻止需氧菌及霉菌的发育生长

2.防止或减轻因加热杀菌时空气膨胀而使容器变形或破损,特别是卷边受到压力后,易影响其密封性。

3.控制或减轻罐藏食品贮藏中出现的罐内壁腐蚀

4.避免或减轻食品色香味的变化

5.避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遭到破坏

6.有助于避免将假胀罐误认为腐败变质性胀罐。

排气方法:加热排气:冷装罐,在预定的排气温度中(用蒸汽或热水加热的排气箱)加热使罐内中心温度达到70-90℃(也有资料认为需要达到80-95℃)

?排气温度、排气时间、密封温度是确定密封后真空度的主要因素。

?对于空气含量低的食品来说,主要是排除顶隙内的空气,密封温度是关键性因素

?对于空气含量高的食品来说,除了要达到预期密封温度外,还应合理地延长排气时间。

–热灌装:一般将食品加热到70-75℃(有资料认为应达到85 ℃)然后立即装罐密封

–真空排气

?真空封罐时真空密封室内的真空度和饿食品温度是控制罐内真空度的主要因素

–蒸汽喷射法

气调贮藏:定义:食品原料在不同于周围大气(21% O2、0.03% CO2)的环境中贮藏。通常与冷藏结合使用。用途:延长季节性易腐烂食品原料的贮藏期。机理:采用低温和改变气体成分的技术,延迟生鲜食品原料的自然成熟过程。

回热:冷藏食品的温度回升至常温的过程,是冷却的逆过程。回热的目的:防止食品在出库后因为表面水分凝结而遭受污染及变质

解冻:冻结食品的温度回升至冻结点以上的过程,是冻结的逆过程。

巴氏杀菌:是用于液体食品的温和热处理过程,处理目的一是钝化可能造成产品变质的酶类物质,以延长冷藏产品的货架期,二是杀灭食品物料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营养细胞,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不受危害。与商业杀菌同样理由,巴氏杀菌处理的强度取决于产品的pH值,高pH值的产品需要较强烈的热处理

影响罐内真空度的因素:密封温度、顶隙大小、杀菌温度、食品原料、环境温度、环境气压。

食品工艺学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库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工艺学》课程组

一、名词解释16分 1.软饮料; 2. 果味型碳酸饮料; 3. 原糖浆; 4. 调味糖浆; 5. 碳酸化; 6.果肉饮料; 7. 混合果肉饮料; 8.果蔬汁饮料; 9. 乳饮料;10. 配制型含乳饮料;11. 发酵型含乳饮料; 12. 植物蛋白饮料; 15. 酪蛋白;16.酸乳;17. 异常乳;18. 乳粉;19.乳清;20.配制乳粉;21.灭菌纯牛乳;22.酸奶发酵剂;23.纯酸牛乳;24. 乳清蛋白;25.牛乳的滴定酸度; 26.巴氏杀菌乳;27.纯酸脱脂牛乳;28.灭菌脱脂纯牛乳; 29.焙烤食品;30中种发酵法; 31. 湿面筋;32.面包陈化;33. 面团醒发;34. 酶促褐变; 二、填空题20 分 1. 按软饮料的加工工艺,可以将其分为采集型、提取型、_____和_____四类。 2.天然水中的杂质主要包括_____、胶体物质和_____和_____三部分。 3.水的硬度分为____、____和非碳酸盐硬度。 4.总硬度是____硬度和___硬度之和。 5.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混凝剂是___和___。 6.离子交换膜按透过性能分为_____和_____。 7.目前常用的阳离子交换膜为_____型,阴离子交换膜为_____。 8.按所带功能基团的性质,一般将离子交换树脂分为_____和_____交换树脂两类。 9.常用的水消毒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10. 可乐型汽水使用的着色剂是____,酸味剂主要是____。 11.我国将含乳饮料分为____和____二类。 12.乳成分中受其它因素影响变化最大的是___,其次为,不易变化的为和。 13.速溶乳粉加工的两个特殊工艺是___和___。 14.全脂牛乳进行均质处理时,常需控制___和___两个条件。 15.乳清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无机盐和水溶性维生素。 16.制备母发酵剂培养基所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或___。 17.正常牛乳的酸度为 _o T,密度(20℃)为。 18.脱脂乳加酸或凝乳酶处理可得到和 2部分。 19.脱脂速溶乳粉一般采用方法加工,全脂速溶乳粉一般采用方法加工。 20.乳房炎乳的值升高,降低。 21.加工巴氏杀菌乳时,当原料乳脂肪不足时要添加或分离。 22. 加工巴氏杀菌乳是时,当原料乳脂肪过高时要添加或分离。 23.当使用75%的酒精判断牛乳的新鲜度时,若呈阴性,则说明牛乳的酸度低于o T,牛乳的酸度与牛乳的和有关。 24.酸奶发酵剂按其制备过程分类,可将其分为、、中间发酵剂和。25果蔬取汁的方式有____和___。 26.果蔬浸提取汁的方法可以采用____法和___法。 27.粗滤的方式主要有____和___两种。 28. 导致果蔬汁混浊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类____和___二类。 29 面筋含量在35%以上的面粉适合加工;面筋含量在26~35%以上的面粉适合加工;面筋含量在26%以下的面粉适合加工。 30.为使面包膨松柔软,可在面包中加入、、碳酸氢氨及。 31. 小麦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面筋性蛋白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面筋性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球蛋白、糖类蛋白及核蛋白。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

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2.吸温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含量(用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与它的Aw之间的关系图称为吸湿等温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缩写为MSI)。 分子流动性(Mm):是分子的旋转移动和平转移动性的总度量。决定食品Mm值的主要因素是水和食品中占支配地位的非水成分。 3.氨基酸等电点:偶极离子以电中性状态存在时的pH被称为等电点 4. 蛋白质一级结构:指氨基酸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序列; 二级结构:氨基酸残基周期性的(有规则的)空间排列; 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进一步折叠成紧密的三维结构。(多肽链的空间排列。) 四级结构:是指含有多于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排列。 5.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分子因环境因素的改变而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性。 6.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在食品加工、保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7.水合能力:当干蛋白质粉与相对湿度为90-95%的水蒸汽达到平衡时,每克蛋白质所结合的水的克数。 8单糖:指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单位的糖类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 9.低聚糖(寡糖):凡能被水解成为少数,2-6个单糖分子的糖类物质,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10.多糖:凡能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 11.美拉德反应:凡是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称为羰氨反应。 12.淀粉的糊化:在一定温度下,淀粉粒在水中发生膨胀,形成粘稠的糊状胶体溶液,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13.糊化淀粉的老化:已糊化的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室温下放置,会变成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 14改性淀粉:为适应食品加工的需要,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酶等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发生变化,这样经过处理的淀粉称为变(改)性淀粉。 15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形态晶体,但融化后生成相同液相的现象叫同质多晶现象,例如由单质碳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两种晶体。 16脂的介晶相(液晶):油脂的液晶态可简单看作油脂处于结晶和熔融之间,也就是液体和固体之间时的状态。此时,分子排列处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一种状态,即相互作用力弱的烃链区熔化,而相互作用力大的极性基团区未熔化时的状态。脂类在水中也能形成类似于表面活性物质存在方式的液晶结构。 17油脂的塑性是与油脂的加工和使用特性紧密相关的物理属性。其定义为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表观固体脂肪所具有的抗变性的能力。 18乳化剂:能改善乳浊液各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的物质。19油脂自动氧化(autoxidation):是活化的含烯底物(如不饱和油脂)与基态氧发生的游离基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继而分解产生低级醛酮、羧酸。这些物质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从而使油脂发生酸败(蛤败)。 20抗氧化剂:能推迟会自动氧化的物质发生氧化,并能减慢氧化速率的物质。

食品工艺学2006年真题

江南大学食品工艺学2006年复试真题 一、选择 1、食品干燥后,aw与水分含量关系变化图是下列哪一个? A B C D 2、HTST杀菌温一般为介于巴氏与UHT之间 A 68℃ B 85℃ C 135℃ D 75℃UHT 137~142度 3、适于苹果、梨、黄瓜等常见果蔬贮存条件。 A、高温、高湿 B、低温、高湿 C、高温、低湿 D、低温、低湿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罐头食品厂常用的排气方法。 A热力排气 B 真空密封排气 C 压力排气 D 蒸汽密封排气 5、对食品进行灭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 A冷藏B加热C辐射D干燥 6 、为了防止在排气过程中出现食品瞬间沸腾,食品外溢现象,罐头顶隙内的水蒸气压 应真空仓内的压力。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确定关系 7、干燥方法,使食品具有轻微膨化。 A 滚筒干燥 B 真空干燥 C 冷冻升华干燥 D 空气对流干燥 8 、金属罐的密封中,二道滚轮的的结构曲线为一道狭而深 A 宽而浅 B 宽而深 C 狭而长 D 狭而短 9食品的温度只有达到____食品内的水分才能全部结冰。 A 冰点 B 过冷点 C 共晶点 D 冻结点 10、下列哪些是气调贮藏方法 A自然降氧法B包装贮藏法C混合降氧法D充入惰性气体法 二、填空 1、要实现无菌包装,除了要对食品原料进行杀菌,还需使、保持无菌状态。对杀菌,工业上常采用过氧化氢作为杀菌剂。 2按pH、高酸性食品三大类。 3. LTLT HTST UHT

4 5、气调贮藏可使果蔬达到以下效果降低,降低,保护,减缓,抑制,防治等。 6、影响冻结食品储存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7、大部分食品在-1~-4 8、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结合水分、结合水分、结合水分。9在罐头生产的三种排气方法中,排气法蒸汽消耗量最大, 排气法蒸汽消耗量为零,排气法蒸汽消耗量较少,排气法 在目前实际生产上应用最普遍,仅从排气效果来说,以排气法最好。 10在恒率干燥阶段中,物料表面温度不高于湿球温度,此时空气向物料提供的热量全部用于蒸发水分,在降率干燥阶段,食品水分下降到平衡水分, 三、简答题 1、不利用温度因素来进行食品保藏的方法有哪些?干藏腌制辐射保藏化学保藏等 2、辐射保藏食品的原理?从辐射效应对微生物、酶、病虫害、果蔬等的影响角度来回答。 3、水分活度对酶及其它反应的影响 四、分析题 1. 影响干燥速率的食品性质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干燥速率? 细胞结构,组分定向,溶质类型和浓度,表面积 2.试述影响热杀菌对微生物死亡率的因素,试举例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实例加以分析. 五、论述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果蔬加工成熟度:是指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性,又可 分为适当成熟与充分成熟。 2.均质:使不同粒度、密度大的颗粒进一步破碎成小颗粒并使之均 匀分布,不产生沉淀。 3.复原乳:以奶粉、奶油等为原料,加水还原而制成的与鲜乳组成、 特性相似的乳制品。 4.蹲脑:又称涨浆或养花,是大豆蛋白质凝固过程的继续。点脑结 束后,蛋白质与凝固剂过程仍在继续进行,蛋白质网络结构不牢固,只有经历过一段时间后凝固才完成。 5.点脑:把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到煮熟的豆浆中,使大 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及豆浆变成豆腐脑。 6.保持式灭菌乳: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 无论是否经过预热处理,在罐装并密封之后经灭菌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7.速溶豆粉: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高蛋白冲击式食品,营养丰富价 格低廉 8.压延比:面片进出同道压辊的厚度差与进入前的面片厚度之比。 9.发烊:硬糖透明似玻璃状无定型基本无保护地暴露在湿度较高的 空气中,由于自身吸水性,开始吸收水分,在一定时间后,其表面黏度迅速降低,呈现熔化状态而失去固有的外形。

10.润水:给原料加入适量的水分,使原料均匀而完全吸收水分充分 膨胀的工艺过程。 11.速冻p.p.p概念:即原料、加工处理和包装,即早期质量是由原料 的新鲜度、冻结前的预处理、速冻条件和包装等因素所决定。12.硬化处理:常用硬化剂消石灰、氯化钙等金属离子与果蔬中的果 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的果胶盐类,使果肉组织致密坚实,耐煮。13.面团调制:又称调粉、和面或搅拌等,即处理好的原辅料按配方 的用量,根据一定的投料顺序,调制成适合加工性能的面团。14.组织化植物蛋白:指大豆经加工后,使蛋白发生变性,蛋白质分 子重新排列定向,形成具有同方向的新组织结构,同时凝固后形成纤维蛋白。 15.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的 糊状溶液的过程。把β-化状态的淀粉变成ɑ-化状态的淀粉。16.充气糖果:这类糖果一般经机械搅擦在糖体内冲入无数细密的气 泡,或通过定向的机械拉伸作用形成充质构的甜体。 17.淀粉回生:淀粉基质从溶解、分散成无定型游离状态返回至不溶 解聚集或结晶状态的现象。 18.返砂:硬糖的返砂是指组成糖类从无定型状态重新恢复为结晶状 态的现象。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28道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即细胞外液。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 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 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 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一一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属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 的逆电一一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 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一一化学梯度跨膜 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夕卜Na+势能差进行的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 阈值或阈强度当刺激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阈值。阈强度低,说明组织对刺激敏感,兴奋性高;反之,则反。 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抑制: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入安静状态,或活动由强减弱。 兴奋性(excitability):最早被定义为: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定义为:细胞受刺激时能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的能力。可兴奋细胞:指受刺激时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 细胞。 超射: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电位线以上的部分。(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为反极化,其中膜电位高于零的部分称为超射—绝对不应期: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兴奋性降低到零,对另一个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发生反应,这一段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睡得蒸汽压与纯水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即Aw=P/P0。水分活度能反映水与各种非水分缔合的强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和其他性质。 2、焦糖化作用:将糖和糖浆直接加热,可产生焦糖化的复杂反应。大多数的热解反应能引起糖分子脱水,因而把双键引入糖环,产生不饱和中间产物,而这些不饱和环会发生聚合,生成具有颜色的聚合物。 3、淀粉老化:热的淀粉糊冷却时,一般形成具有粘弹性的凝胶,凝胶连结区的形成意味着淀粉分子形成结晶的第一步。稀淀粉溶液冷却时,线性分子重新排列并通过氢键形成不溶性沉淀。浓的淀粉糊冷却时,在有限的区域内,淀粉分子重新排列很快,线性分子缔合,溶解度减小,淀粉溶解度减小的过程即为淀粉的老化。 4、膳食纤维: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溶性的植物细胞壁材料,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另一部分是非淀粉的水溶性多糖。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不被消化的聚合物。 5、维生素A:是一类有营养活性的不饱和烃,如视黄醇及相关化合物和某些类胡萝卜素。6、脂肪的同质多晶:所谓同质多晶型物是指化学组成相同,但具不同晶型的物质,在熔化时可得到相同的物质。 7、胃合蛋白反应:是指一组反应,它包括蛋白质的最初水解,接着肽键的重新合成,参与作用的酶通常是木瓜蛋白酶或胰凝乳蛋白酶。 8、食品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9、异酸:油脂在氢化过程中,一些双键被饱和,一些双键可能重新定位,一些双键可能由顺式转变为反式构型,所产生的异构物被称为异酸。 11、预糊化淀粉:淀粉浆料糊化后及尚未老化前,立即干燥脱水,该淀粉分子仍保持其糊化状态,这样的淀粉称为预糊化淀粉。 12、海藻酸:海藻酸是从褐藻中提取出来的,是由β-1,4-D-甘露糖醛酸和α-1,4-L-古洛糖醛酸组成的线性高聚物。 12、酶制剂:采用适当的理化方法从生物组织(细胞、微生物)提取的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具有一定的纯度及酶促活性的生化制品,常作为食品添加剂。 13、食品添加剂: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及满足防腐与加工的需要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的添加到食品中的一类物质。 14、β-淀粉酶:是水解酶的一种,它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α-1,4-糖苷键,产生β-麦芽糖。 15、氨基酸的疏水性:氨基酸从乙醇转移至水的自由能变化被用来表示氨基酸的疏水性。 16、糖苷:糖苷是指环状单糖上的半缩醛与R-OH、R2-NH 及R3-SH 等失去水后形成的产品称为糖苷,糖苷一般含有呋喃或吡喃糖环。 17、脂肪的固脂指数:塑性脂肪的固液比称为固体脂肪指数(SFI) 18、食品风味:是指所尝到的和嗅知及触知的口中食物的总的感受。 19、美拉德反应:食品在油炸、焙烤等加工或储藏过程中,还原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20、维生素原:原来没有维生素活性,在体内能转变为维生素的物质称为维生素原,如胡萝卜素就是维生素A原。 21、脂肪的塑性:固体脂肪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超过分子间作用力时,开始流动,但是当外力停止后,脂肪恢复原有稠度。 22、中性脂肪:一般是指脂肪酸和醇类组成的酯,但有时也包含烃类,是三酰甘油,二酰甘

江南大学 江大 1996级食品工艺学试卷A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8.瘪塌温度(collapse temperature):二级干燥时,由于升温太快,食品的固态框架发生瘪塌时的温度。(notebook下P6) 9.吸收剂量:指在辐射源的辐射场内单位质量被辐射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简称剂量。 10.氯转效点:加氯处理时,开始出现残余游离氯的加氯量。 五、计算:一罐头食品净重425g,每g含Z=10℃,D118=4.7min芽孢10个,如要求成品腐败率不大于0.05%,求:F0,F118和D121值 解:a=425*10=4250,b=0.0005 F118=D118(lga-lgb)=4.7*lg(4250/0.0005)=32.6min F0=F118*lg-1【(118-121)/Z】=16.3min D121.1=F0/(lga-lgb)=16.3/6.93=2.35min 六、问答: 1.试问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微生物(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固有酶的活动常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食品冷冻保藏就是利用低温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以便阻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 2.请分类列举常用的冻结方法(装置)见(P212-222) 答:分为两大类:一、缓冻方法(空气冻结法中的一种)二、速冻方法 具体速冻又分为: a.吹风冻结:主要是利用低温和空气告诉流动,促使食品快速散热,以达到迅速冻结的要求。 b.间接接触冻结法:用制冷剂或低温介质(如盐水)冷却的金属板和食品密切接触下使食品冻结的方法。 c.直接接触冻结方法:散态或包装食品和低温介质或超低温制冷剂直接接触下进行冻结方法 3.试述干制过程中水分含量、干燥速率和食品温度的变化,可用曲线图来说明 答:补充:干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加热阶段2.恒率干燥阶段3.降率干制阶段 水分含量:在1阶段沿曲线逐渐下降;2阶段按直线规律下降;3阶段食品水分又沿曲线变化,也即水分下降逐渐减慢,在干制末期则按渐进线向平衡水分靠拢。 干燥速率:在1阶段由0增至最高值;2阶段不变;3阶段干燥速率减慢。 温度:在1阶段食品温度迅速上升直至最高值;2阶段若为薄层材料,物料温度全部和液体蒸发温度(湿球温度tM)相等,若为厚层物料,物料表面温度等于湿球温度,而中心部分低于湿球温度;3阶段食品温度上升到和热空气温度相等。 4.试述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答:a.改变食品的风味和香气:如脂肪水解产生香味醛类等 b.提高营养价值:如纤维素被降解为低聚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易吸收和有活性。 c.改变组织结构:蔬菜脆性变化;发软(豆腐乳);疏松(面包) d.改变色泽:肉发红;蔬菜变色 5.试述辐射引起微生物死亡或抑制的作用机制 答:分为两种: 一、直接效应:指微生物接受辐射后本身发生的反应,可以使微生物失死亡。 a.细胞内DNA受损即DNA分子碱基发生分解或氢键断裂等。 b.细胞内膜受损即细胞膜泄露,酶释放出来,酶功能紊乱,干扰微生物代谢,使新陈代谢中断,从而使微生物死亡。 二、间接效应:指来自被激活的水分子或电离所得的游离基。当水分子被激活和电离后,成为游离基,起氧化还原作用,这些激活的水分子就与微生物内的生理活性物质相互作用,从而使细胞的生理机能受到影响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附详细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罐藏部分 (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干制部分 (16)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冷藏部分 (2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气调贮藏部分 (27)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辐射与化学保藏 (32)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腌渍题库部分 (41)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一 (47)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二 (50)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三 (54)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 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 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 间。 5.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积膨胀现象。 6.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7.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 现象。 8.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9.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10.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11.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 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12.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 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13.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叠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15.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和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 卷合,最后构成两者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16.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和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17.假封:是指盖钩自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18.暴溢: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 罐内汤汁突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1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 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20.硫臭腐败: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 体,H2S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象称黒变或硫臭腐败。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分) 1.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2.对罐藏容器的要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3.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锡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4.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树脂和溶剂。 5.杀菌锅上排气阀的作用主要是排除空气,它应在升温灭菌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是促进蒸汽对流,它可在降温时关闭。

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稳态的概念: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成分都保持相对稳定,只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只有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机体才可能生存。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并不是一种凝固状态,而是各种物质在不停地转换中达到平衡的状态,即动态平衡。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将内环境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及调节过程称为稳态。 2、反馈的概念: 机体在实现反射过程中。不仅有反射中枢不断向效应器传出信息,以触发,控制效应器的活动,而且效应器也不断有信息送回到反射中枢,以便反射中枢根据效应器的具体情况不断纠正和调整它对效应器的影响。由效应器回输到反射中枢这种信息,称为反馈信息,回输过程称为反馈。 3、新陈代谢概念: 生物体是在不断的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体不断的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肌电图的概念: 肌肉活动时总是兴奋发生在前,收缩出现在后。如果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放大,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5、肌纤维类型的概念: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区分是依据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特征,对其性质进行判别的过程。

6、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7、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呼气,分别测量第1、2、3秒末呼出气体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1、2、3秒的时间肺活量。 8、肺通气量的概念 (一)每分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也称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二)最大通气量 在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最大通气量或最大随意通气量。 (三)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能实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9、通气\血流比值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泡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比值。肺内气体要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除有足够的肺泡通气量和肺泡血流量外,还要求这两者的比例适当。 10、体液的概念 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体液。 11、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房和心室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水分 一、名词解释 1.结合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2.自由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4.水分活度: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5.滞后现象:向干燥食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用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g 水/g干物质)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 一、名词解释 1、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四个基团在空间的两种不同排列(构型)呈镜面对称。 7、转化糖:用稀酸或酶对蔗糖作用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8、焦糖化反应:糖类物质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蔗糖200℃)时,糖发生脱水与降解并生成黑褐色物质的反应。 9、美拉德反应:食品中的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发生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物质的反应,又称羰氨反应。 10、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破坏结晶区弱的氢键,在水中溶胀,分裂,胶束则全部崩溃,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被称为糊化。 11、α-淀粉:胶束彻底崩溃,形成被水包围的淀粉分子,成胶体溶液状态。 12、β-淀粉:淀粉的天然状态,分子间靠氢键紧密排列,间隙很小,具有胶束结构。 13、糊化温度:指双折射消失的温度。 14、淀粉老化:α-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为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 六、简答题 17、什么是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那些? 淀粉的糊化:淀粉悬浮液加热到一定温度,颗粒开始吸水膨胀,溶液粘度增加,成为粘稠的胶体溶液的过程。 影响因素:淀粉结构,温度,水分,糖,脂类,PH值 20、何谓高甲氧基果胶?阐明高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的机理? 天然果胶的一类的分子中,超过一半的羧基是甲酯化的,成为高甲氧基果胶。

食品工艺学笔记

食品工艺学(考试科目) 填空20分(1分/空)——20空 选择8分(1分/个)——8个 名词解释15分(3分/个)——5个 简答题25分(5分/个)——5个 问答题16分(8分/个)——2个 计算题16分(8分/个)——2个 总分100分 复习要点 还原糖易于氨基酸和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对产品的颜色和风味带来影响。为什么糖液浓度一般控制在55%-65%? 糖液浓度大于70%时,粘度较高,生产过程中的过滤和管道输送都会有较大的阻力,在降低温度时容易产生结晶析出; 浓度较低时,由于渗透压较小,在暂存或保存时产品容易遭受微生物的污染。淀粉: 防止糊状措施: 1、控制好原料的成熟度 2、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P10——果胶种类及其加工特性 种类: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根据果胶分子中的羧基被甲醇酯化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 加工特性: (1)果胶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2)果胶是亲水性的胶体,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凝胶。 (3)果汁的澄清、果酒的生产 P14——单宁的加工特性 加工特性:涩味 变色 与蛋白质产生絮凝 P22——糖苷类物质及其相关特性 (一)苦杏仁苷 1、存在:多种果实的种子,核果类原料的核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较多。 2、特性:产生氢氰酸,加工时应除去。C20H27NO11+2H2O→2C6H12O6+C6H5CHO6+HCN (二)橘皮苷(橙皮苷) 1、存在:柑橘类果实中普遍存在,皮和络含量较高,其次在囊衣中含量较多。 2、加工特性: 1)柑桔类果实果味的来源,含量随品种及成熟度而异。 2)水解 C8H34O15+2H2O→C6H14O6 + C2H12O6 + C6H12O5 补充:桔皮苷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三)黑芥子苷 1、存在:普遍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芥菜、辣根、萝卜中含量较多。 2、加工特性 1)具有特殊苦辣味 2)水解:C10H16NS2KO7+H2O→CSNC3H5 + C6H12O6 + KHSO4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

食品工艺学导论WLL 名次解释: 1.冷冻食品TTT概念:指速冻食品在生 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 间和经受的温度对起品质的容许限度有 决定性的影响。 2.栅栏因子:指食品防腐的方法或原理归 结为高温处理,低温冷藏,降低水分活 度的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势,添加防 腐剂,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 3.食品的干制过程:实际上是食品从外界 吸收足够的热量使其所含水分不断向环 境中转移,从而导致其含水量不断降低 的过程。 4.吸收剂量:在辐射源的辐射照场内单位 质量被辐射物质吸收的辐照能量称为吸 收剂量,简称剂量。 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用来表示被照射 的程度。高中低剂量分别是多少?(考 过) 5.罐藏:是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密封在 容器或包装袋中,通过杀菌工艺杀灭大 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维持密闭和 真空条件下,得以在室温下长期保藏的 食品保藏方法。 6.品质改良剂:通常是指能改善或稳定剂 制品的物理性或组织状态,如增加产品 的弹性,柔软性,黏性,保水性和保油 性等一类食品添加剂。 7.胀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呈平坦或内 凹状,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 只是罐头出现外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 罐或胀听。 8.栅栏效应: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 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 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 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 食品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 全的,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9.顶封:在食品装罐后进入加热排气之前, 用封罐和初步降盖卷入到罐身翻边下, 进行相互勾连操作。 10.水分活度:是对微生物和化学反应所能 利用的有效水分的估量。11.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包装于容器中,以 备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 12.罐头的真空度:罐头排气后,罐外大气 压与罐内残留气压之差即为罐内真空度13.罐头食品的初温:是指杀菌刚刚开始时, 罐头内食品最冷点的平均温度 14.D值: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力的温度 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残存活菌数的 90%所需要的时间。 15.冷害:在低温储藏时,有些水果,蔬菜 等的储藏温度虽未低于其冻结点,但当 储温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这些水果蔬 菜等的储藏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害 现象,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 平衡,这种由于低温所造成的生理病害 现象称为冷害。 16.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病 原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 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 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17.固形物含量:指固态食品在净重中的百 分率。 18.腌制:指用食盐,糖等腌制材料处理食 品原料,使其渗入组织内,以提高其渗 透压降低其水分活度,并有选择性的抑 制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 动,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改善食品食 用品质的加工方法。 19.中间水分食品:是指湿度范围在 20%~40%,不需要冷藏的食品。 20.干燥速度曲线:表示干燥过程中任何时 间干燥速度与该事件的食品绝对水分之 间关系的曲线。 21.温度曲线:(考过) 20**级考的名词解释: 速冻、D值、焙烤食品、冷杀菌、半固态发酵 问答题 1.食盐为什么具有防腐作用? 答:对防腐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实现的。①实验溶液对微生物细胞有脱水作用②食盐溶液能降低水分活度,微生物不能生长③食盐溶液对微生物产生生理毒害作用④食盐溶液中氧的浓度下降,抑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1、稳态: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2、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 3、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4、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6、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 7、主动转运:指需要细胞消耗能量,即动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和(或)逆电位差跨膜转运的过程。 8、受体:是指能与某种化学物质特异结合并能产生生物效应的特异蛋白质。 9、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到一个适当刺激后产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电位变化过程 10、阈强度:指如果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只改变刺激强度,即可找到刚能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这个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1、兴奋性:可泛指生物体或组织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兴奋的能力;对可兴奋细胞来说,兴奋性即为其在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2、阈电位:膜去极化达到的可引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13、局部兴奋:指由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细胞膜的微小去极化,由于单个局部兴奋达不到阈电位水平,因而不能引发动作电位。 14、终极电板:当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时,立即与接头后膜上N2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膜外侧的受体结合,通过蛋白构想的改变使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从而允许钠离子和钾离子通过,但以钠离子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15、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细胞兴奋后,要引起肌细胞收缩需经历一个中间过程,这个联系及细胞兴奋与收缩的中间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6、收缩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直接参与肌细胞的收缩,故称为收缩蛋白。 17、等长收缩:是指肌肉的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 18、等张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 19、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0、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由蛋白质形成的叫胶体渗透压) 21、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相近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2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下沉的速度很慢,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23、红细胞沉降率:将经抗凝处理的血液放入一沉降玻璃管(分血计)中垂直静置,测定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以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24、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25、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经过一段时间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26、血液凝固: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7、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均来自血液,由血液接触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胶原等),FXII首先被激活,进而有序地激活一系列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1、食品化学:一门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学问,是一门主要涉及细菌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涉及到食品的特性及其变化、保藏和改性原理的科学。 2、结合水:是一个样品在某一个温度和较低的相对湿度下的平衡水分含量 3、疏水水合:热力学上,水与非极性物质,如烃类、稀有气体以及脂肪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相混合无疑是一个不利的过程(ΔG >0)。ΔG= ΔH- T ΔS ΔG为正是因为ΔS是负的。熵的减少是由于在这些不相容的非极性物质的邻近处形成了特殊的结构。此过程被称为疏水水合。 4、疏水缔合(疏水相互作用):当两个分离的非极性基团存在时,不相容的水环境会促使它们缔合,从而减小了水-非极性界面,这是一个热力学上有利的过程(ΔG<0)。此过程是疏水水合的部分逆转,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R(水合的)+R(水合的)→R2(合的)+H 2O 5、水分活度:AW=f/f0 f:溶剂(水)的逸度。逸度:溶剂从溶液逃脱的趋势f0 :纯溶剂的逸度。 6、相对蒸汽压”(RVP)p/p0 是测定项目,有时不等于A w,因此,使用p/p0 项比A w 更为准确。在少数情况下,由于溶质特殊效应使RVP成为食品稳定和安全的不良指标。 7、吸着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单位质量干物质中水的质量)对P/P0作图得到水分吸着等温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缩写为MSI)。 8、滞后现象:滞后现象就是样品的吸湿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不完全重叠的现象 9、玻璃化温度(Tg):非晶态食品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称玻璃化转变,此时的温度称玻璃化温度 10、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食品在油炸、焙烤、烘焙等加工或贮藏过程中,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11、糊化:当β-淀粉在水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淀粉发生膨胀,体积变大,结晶区消失,双折射消失,原来的悬浮液变成粘稠胶体溶液的过程。

研究生复试《食品工艺学》罐藏部分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 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 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5.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积膨胀现象。 6.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7.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8.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9.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10.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11.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 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12.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 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13.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叠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15.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和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卷合, 最后构成两者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16.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和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17.假封:是指盖钩自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18.暴溢: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罐内汤 汁突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1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 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20.硫臭腐败: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体, H2S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象称黒变或硫臭腐败。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分) 1.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2.对罐藏容器的要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3.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锡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4.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树脂和溶剂。 5.杀菌锅上排气阀的作用主要是排除空气,它应在升温灭菌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是促进蒸汽对流,它可在降温时关闭。 6.二重卷边的外部技术指标包括卷边顶部、卷边下缘、卷边轮廓;其内部技术指标中的“三率”是指叠接率、紧密度(皱纹度)、接缝卷边完整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