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与语用推理

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与语用推理

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与语用推理
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与语用推理

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语用推理

徐盛桓

一、格赖斯理论:从“古典”向“新”的发展

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对语言学和逻辑学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就是发展

了一种新的推理形式:语用推理。现在,对会话含意的研究,已从“古典格赖

斯会话含意理论”classic 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发展为“新

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Neo-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这

对语用推理的研究是一个新的推动力。

古典格氏理论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某些不足,在这里就不作讨论了,

只提及一点:格氏建构“合作原则”时没有来得及提出一个运用这一原则来推

导会话含意的机制。为此,我写了“语用推理”(《外语学刊》1991,6),试图

给出这一机制及有关规则。

格氏研究会话含意于60年代作了专题演讲,70年代发表文章;之后研究者

蜂起,使会话含意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补“合作原则”不足方面,学者作

过两方面的努力:(一)用“礼貌原则”“拯救”“合作原则”;(二)改造

和重构新的会话含意原则。对于第一个方面,我国学者已有不少文章评介;对

于第二个方面,我国学者的反应目前所见仍鲜。

改造和重构会话含意的原则,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一条单一的“关联原则”代替“合作原则”各准则,这是斯帕伯和威尔逊(Sperber and Wilson,1986)提出来的。另一种是将各准则特别是量准则具体化,许多学者都有过建树,如盖茨达、阿特拉斯、荷恩、列文森。其中,阿特拉斯和列文森在Atlas and Levinson,1981已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构想。之后,列文森在Levinson,1983详细阐述了可从两个方面重构量准则:以量准则的第1次则为指引,进行等级含意和分句含意的推导;以第2次则为指引,从较少的信息得来(invite)较多的信息,并说这可以称为“信息原则”。这其实就是下文说到的列文森三原则头两个原则的实际内容。1987年,列文森提出了他的会话含意三原则;列氏自己说,这是对格氏的各准则作出了“有点新古典意味”(neo-classically)的阐释,一般认为,格氏理论从“古典”向“新”的发展,这时已从酝酿期到了过渡期。1991年,列文森正式将自己的三原则称为“新格赖斯语用学机制”(neo-Gricean pragmatic apparatus),对格氏本人的理论也用过“古典的”来加以说明。(分别见Levinson,1987,199)以后,一些学者开始也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古典——”“新——”的说法。

二、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列氏三原则

列文森称之为“新格赖斯语用学机制”的列氏会话含意三原则的要点摘译如下:

1.量原则

说话人准则:

不要让你的陈述在信息上弱于你的认识允许的程度,除非较强的陈述同信息原则抵触。

受话人推论:

相信说话人提供的已是他所知的最强的信息,因此:

(1)说话人说出A(W),而形成“荷恩等级关系”(下文一律简称为‘荷氏关系”,所以表示——本文作者按),以至A(S)├A(W),则可推导出K~(A(S)),即说话人知道,较强的信息是不能成立的;

(2)说话人说出A(W),而A(W)并不蕴涵内嵌句Q的内容,但Q的内容却为信息较强的A(S)所蕴涵,且SW 形成一个对比集,则可推导出~K(Q),即说话人不知道Q是否可以成立。(本文作者按:这些符号和式子的意思,下文陆续有说明)

2.信息原则

说话人准则:最小极限化准则

“说得尽量少”,即只提供最小极限的语言信息,只要能达到交际目的就够了;

受话人推论:扩展规则

通过找出至为特定的理解来扩展说话人话语的信息内容,直至认定为说话人的语义意图为止。特别是:

(1)设定句中所谈的对象和事件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是常规关系,除非a.这与已确认的情况不符;b. 说话人违反了最小极限化准则,用了冗长的表达形式;

(2)如果某种存在或实情正好同已确认的情况相符,就设定这正是句子所要说的。

3.方式原则

说话人准则:

不要无故用冗长的、隐晦的或有标记的表达形式。

受话人推论:

说话人用了冗长的有标记的表达形式,他的意思就同他本来可以用无标记形式所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尤其是他要尽力避免常规的联想或用信息原则推导出无标记表达形式的含意时。

关于量原则,这里要说一说“荷氏关系”。荷恩认为,像下面的各组词内的词存在语义一信息强度的差异:

<所有,大部分,许多,一些>

<同,或>

<,…,5,4,3,2,1)>

<爱,喜欢>

列文森对此作出了规定,称为“荷恩等级关系”:

要使形成“荷恩等级关系”’,则:

(i)含S句(用A(s))表示)必须蕴涵含W句(A(W));

(ii)S,W有相同的词汇性质;

(iii)S,W表示相同语义关系,或来自同一语义场。例如<经常,有时>可

形成(S,W),则:

(1)张三经常迟到├张三有时迟到(├表“蕴涵”)

但“张三有时迟到”则表示说话人知道张三并非经常迟到。用K表“知道”、~表“否定”,即:

(2)A(有时)├K~A(经常)

又如,{知道,猜想}可形成语义——信息强度的对比集,因“猜想”表示尚未达到“知道”的程度,则:

(3)我知道张三是先进工作者├张三是先进工作者

我猜想张三是先进工作者” *├张三是先进工作者

“张三是先进工作者”作为“知道”“猜想”的宾语从句,称为内嵌句(Q),即:

(3’)A(知道)├Q;A(猜想)├~K(Q)

“A(猜想)”表示说话人并不知道张三是不是先进工作者; 张三也许是,也许不是。(A(猜想)→± Q)(土Q表十OV-Q)

信息原则的运用,列文森举过一些实例:

(4)约翰打开食品箱,啤酒还是暖的(A)→啤酒是食品箱里食品的一部分(B)(→表示“其会话含意有”)

(5)比尔买了一辆新车,车门却关不上(A)→比尔的新车是有车门的(B)(6)躺在床上的婴孩哭了,母亲把他抱起来(A)→母亲正是婴孩的母亲(B)

7)约翰给护士送花(A)→约翰给一位女性送花(B)

(8)约翰和玛丽买了车(A)→两人合起来买了一辆车(B)

(9)约翰推着购物车,走到出口的计价处(A)→约翰把放满了他要买的日

用品、食品的购物车推到超级商场出口的计价处,以便付款后离去(B)B)句都是(A)句分别得出的会话含意。信息内容较少的(A)句,可以“请来”像(B)那样较丰富的信息内容,就是通过句中所谈到的对象或事件之间所形

成的常规关系,来扩展语句的信息内容。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我们在第4部

分有说明。

上面的三原则,其实体现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只不过由列文森作出了概括;所以,“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应该看成是一批语言学家近二十年研究的

结晶。“新格赖斯理论”的出现,其价值、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只是从对语用

推理研究的推动提出语用推理的一个新机制。应该说明,列文森三原则的提出,原是为满足“上指代”(anaphora)研究的特殊需要,不一定包括了会话含意推

导的一切方面,例如这里就没有涉及“质”的问题。因此,这三原则还是一个开

放系统,有继续研究的广阔余地。

三、“新格赖斯理论”框架下的语用推理

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有同古典理论不同的特点,用作指导语用推理的理论

框架,要求一个新的语用推理的机制。本文试图给出这一机制,包括两部分:过

程和规则。

1.推导过程

标记性无标记

有标记“荷氏关系”无

方式原则推导有信息原则推导

量原则推导

整个推导过程从‘标记性”起,先纵后横,通过箭头表示的通道过渡,直到纵行的终端,作出推导的选择。

2.实施规则

(1)方式原则推导的实施规则

一个有标记的表达形式可能得出会话含意集{I1;,I2,…,In},若从语境效果来说,I1>I2>…>In,则I1最可能成为所期待的含意。

(2)量原则推导的实施规则

符合“荷恩等级关系”,则:

A(s)=A(W)+A(X)(对X的说明详下)

a.A(s)├A(w)

b.A(W)├~A(s)

c.∵A(w)├~A(s)

∴A(W)├~[A(W)+A(X)]

├A(W)+~A(X)

├~A(X)

d.A(w)├~T[A(s)] (T表示“说明”)

A(W)→土A(S)(这是表示十A(S)V—A(S),下同)

e.K[A(w)]├K[~A(s)]

├~K[A(X)]

f.设V={F1,F2,…,K1,K2,…}

为一表感知活动的动词集,F表只是感觉、想象尚未达到“知”(K)的动词,K表已达到确知的那些动词。以“知”、“未知”形成“荷氏关系”,P为一命题,则:(i)K(p)├ p

(ii)F(p)├~K(p);

(iii)F(p)→± P

(3)信息原则推导的实施规则

设语句所谈及的对象或事件可能形成如下关系:{R1,R2,…,Rn},若从同实情或常规的贴近程度来说,R1>R2>…>Rn,则R1优先成为扩展说话人话语的信息内容的最贴切的因素,推导出说话人的语义意图。

对于常规(关系)可以这样来规定:对象或事件

(i)所形成的共轭关系优先贴近常规关系;

(ii)所形成的前提关系或蕴涵关系被视为常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iii)现实关系的认定优于常规关系的认定。

四、对规则的说明和应用举隅

1.关于方式原则的实施规则

话语表达方式的选择同语境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将方式原则的运用同语境联

系起来。

表达方式的选择是在想要表达的实际意义确定后进行的,包括同义句选择和

不同义句的选择。想要表达的实际意义同所运用的表达形式字面意义相同,这是

作同义句选择;这时的表达形式若趋向于冗长、隐晦、怪异,就是趋向于运用有

标记形式。字面句义与实际想要表达的意义有差别,这是不同义句的选择;这时

的表达形式必为有标记成分。本原则只涉及有标记成分。

语境效果是参照斯帕伯和威尔逊的术语提出来的,在这里可定义为话语在一

定语境下产生的交际效果。说话人要考虑在一定语境下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能

产生最佳语境效果;受话人进行会话含意推导就要反过来,推导出如何理解这一

表达形式才最符合最佳的语境效果。

(1)甲:你可以抽空去一趟吗?

乙:我不是没有时间去。

“不是没有”这一双重否定,是冗长的表达,因而是有标记成分。“不是没有”

的表面意思是“有”,但凭语感可知,乙其实对“去”有很大的保留。这当然可以看成是乙话语的会话含意,但我们还有可能推导出更接近乙的原始意图的含意。用“不是没有……”代替正常的表达“我有……”,暗示了“不是……而是……”

的转折句式,让受话人根据语境设想“而是……”的部分,例如:

没有钱去(I1)

没有精力去(I2)

没有兴趣去(I3)

我不是没有时间去,而是有人不让我去(I4)

嫌……(In)

在{I1;,I2,…,In}中,哪一个说法最符合乙当时的情况,也就是最符合当时的特定语境,得出最佳的语境效果,就最有可能是乙所暗示的意思,也就

是会话含意。

2.关于量原则的实施规则

列文森在量原则的第(1)(2)点已将推导的基本思路作了说明,这里提出的六条实施规则是将这些思路具体化。

量原则的推导建筑在“荷氏关系”之上。这一关系实际上是一组(对)词

的语义一信息强度的先强后弱的顺序关系。为了能合理排列,首先要求这组(对)词的语义一信息有可比性,列文森为此规定(1), 词汇性质相同,如词性相同或用法相同,2)有共同语义场的关系,亦即有相同的类义素(classeme);其次是词的语义一信息强度有差异。差异可从“蕴涵关系”(entailment)看出来,这就是A(S)├A(W)。例如<全部(s),大部分(W)>:“全部学生都来了”蕴涵(亦即“意味着”、“包括了……这样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来了”;当我们说“‘全部学生都来了’蕴涵‘大部分学生都来了’”时,我们还可以补充一句:“其实还不只于此,实际上其余学生都来了”,因为“全部学生”=“大部分学生十其余学生”。信息强度的差异,都可沿用这一公式表示:<同,或(and or)>:同(即合取)=析取(‘或”的语义信息内容)十析取

后余下的部分<5,4>: 5=4 十余下的部分(即1)

<爱,喜欢(love,like)>:爱(其中一种词义)=喜欢十其强烈程度达

到对情侣的恋慕的程度

<成功,尝试(succeed in V-lug,try to V)>:成功=尝试+直至达到目的

“+”号后面的部分,就是上文说的“其实还不只于此”的部分,下面以

X表示。原则上说,X就是S比W强的语义信息内容,是可以通过义素分析加

以说明的。由于义素分析目前还存在困难,有时X不易以简明的词语表示,但

总是可以体会到的,因此:

:S=W+X

∴A(S)=A(W)+A(X)

凡有关的语句中有词语可以建立关系的,就可选用有关的实施规

则来推导。六条实施规则可分为三种情况: (1)从话语提供的强势(S)推导出弱势(W)的情况(规则1); (2)从话语提供的弱势可进行三方面的推导(规则2,3,4); (3)从说话人表示的知识状态进行推导(规则5,6)。

规则1(A(S)├A(W)):从S推导W

11)甲:想学开汽车吗?

乙:开过几次了,正等机会再开。

“开过”就是尝试学开。<尝试,想>:A(尝试)├A(想)表明乙是想学开汽

车的,尽管没有用“想”字。

12)设甲乙都知道毕业要求50个学分

甲:约翰可以毕业吗?

乙:那还用说!他年初已拿到51.5个学分了。

<51.5,50>: ├A(50,可毕业), 表示约翰可毕业。

规则2(A(W)├~A(S):从W推导S的情况

O3)妈妈:暑假作业做完了吗?

哈利:算术作业做完了。

做完暑假作业=做完算术暑假作业十做完语文暑假作业十做完手工暑假作

业~…··十做完XX暑假作业。因此,从来分析,应是<做完暑假作业,做完算术(暑假)作业>: A(做完算术(暑假)作业)├~A(做完暑假作业)规则3(A(W)├~A(X)):从W看X的情况

14)甲:约翰同玛丽谈恋爱有进展吗?

乙:玛丽是喜欢约翰的。

<爱,喜欢>├~A(对情侣恋慕的程度),这一推导,表示他们是有可能发展的。但如按规则2推导:A(喜欢)├~A(爱), 说玛丽不爱约翰,这一推导就不准确了。

规则4暂且跳过,先谈规则5,6。

规则5(K[A(W)]├K[~A(S)]

├~K[A(X)]

有些话语表面上是陈述句,其实是表示了说话人的认知状态,如“甲:张三在什么地方出生?乙:在湖北”,其实乙是说“我知道(张三)在湖北(出

生)”。

15)甲:多少人买了打字机?

乙:(我知道)三分之一的人买了。

<全部,1/3>: K(A1/3)┠K[~A(全部)],这一推导同运用规则2推导可相

通,但下例却只能作此推导:K[A(W)] ┠~K[A(X)]:

16)甲:什么时候注册?

乙:肯定在九月。

问注册日期,当然希望知道哪一天,如9月X日。<9月X日,9月>: K[A9月]]┠~

K[A(X日)]。乙已暗示知之不详,就不要再追问,强人之难了。这种情况当然

不能用规则3推导:*A(9月)┠~A(X日)。

规则6 这条规则的三条次则都用于这样的句子的推导:句子有表示感

知的动词,并有其宾语从句:

(a )K(p)┠p

17)我知道张三是博士┠张三是博士

(b)F(p)┠~K(p);(C)F(p) ±P

18)我相信张三是博士┠我不知道张三是不是博士

→张三也许是也许不是博士

现在回过头来说规则4。读者可能已经发现,规则4同规则2有不同之处。

这涉及列文森对量原则的说明的一不完备之处:他只提到A(S)┠A(W),A (W)┠K~(A(S)))这一种可能性,而忽略了另一种可能性,规则4就

是为了补这一方面的不足。这种可能性涉及上下义关系和某种部分一整体关系。

从上下义关系来说,下义词除包括了上义词全部义素外,还有表示自身特

性的义素,所以语义一信息强度大于上义词:

上义词:Child:

/HUMAN十/,/ADULT-/

下义词山boy:

/HUMAN+/,/ADULT-/,/MALE+/

girl:

/HUMAN+/,/ADULT- /,/MALE-/

: <下义词,上义词>,如<男孩,孩子>。“新来的人是男孩”┠新来

的人是个孩子”当然是对的,但下面情况就不妥:

规则2(A(W)┠~A(S):

*A(孩子)┠~A(男孩)

规则3(A(W)┠~A(X)):

*A(孩子)┠~A(男性)

规则5(K[A(W)]┠K[~A(S)]:* K[A(孩子)]┠K[~A(男孩)],因此,我们提出规则4:A(W)┠~T[A(S)];A(W)→±A(S),即若句子用了上义词,表明说话人没有说用下义词对不对,可能对,也可能不

对。

19)记者:你发现的“雪人”是不是猿猴?

探险家:可以肯定,这是一只我以前从未见过的动物。

┠<猿、猴,动物>, A(动物)┠~T[A((猿、猴)), A(动物)┠士A(猿、猴)。就是说,探险家并没有明确说出他见到的是不是猿、猴,也许是,也许不是。如果按规则2推导,A(动物)┠~A(猿、猴),把探险

家的话解释为“不是猿、猴”,就会误解了探险家富有弹性的技巧语言。

20)记者:我们觉得你既像一位小姐那样年轻纯情,又像一位

夫人那样雍容稳重。请问你是小姐还是夫人?

女士:谢谢你,我按女性的生活方式生活。

记者转弯抹角打听女士结婚没有,女士巧妙利用规则4的原理,滴水不漏。<小姐/夫人,女性>: A(女性)┠~T [A(小姐/夫人)]。

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某种类型的部分---整体关系上。若将“整体”当成由所

有的“部分”不可缺少地构成的全部、全过程,列文森对量原则运用的那些说明

是适用的,如规则2对例13)的推导。但请比较:

13’)妈妈:你做过.暑假作业吗?

哈利:我做过.算术作业。

如果仍按(l3)的模式推导,得出~A(做过暑假作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做过.一点算术的作业也应算做过.暑假作业。

原来,在部分---整体关系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对“整体”并不看做是由所有的“部分”不可缺少地构成的全部、全过程;这时整体固然包含了部分,但部分也可以代表整体,例如:到达华盛顿可以代表到达美国;做过算术作业可以代表做过暑假作业。这时的整体是一种抽象的概括,是指称整体这一事物的一个名称。因此有两种分析:

(i)暑假作业=算术暑假作业十语文暑假作业十…··十手工暑假作业(穷尽各部分,整体由各部分完整地加起来)/算术暑假作业=暑假做的算术作业(整体中的一部分)

(ii)暑假作业=在暑假做的作业(对这一事物的抽象概括)/算术暑假作业=在暑假做的作业十由算术课布置(在暑假作业基础上作出的一种更为具体的

规定)

又如:

(i)美国=加州十佛罗里达州十……十阿利桑那州(穷尽所有的组成部分,由所有的州完整地加起来)/加州=所有的州中的一个州(整体中的一部分)(ii)美国=北美洲的一个……(具体说明从略)的国家(对某一地理位

置上的一个国家的指称)/加州=北美洲的一个……的国家十其中的一个州

(对加州的一种具体规定)

从语义一信息强度来说,(1)的整体强于部分,(ii)的部分强于整

体,因此:

(i)<S,W>:<整体,部分>(如<美国,加州>)

(ii)<S,W>:<部分,整体>(如<加州,美国>)

从句子的内容来说,(i)适用于句义涉及的是全部、全过程的句子,(ii)适用于句义不涉及全部、全过程的句子。(13)(13’)的区别反映了(i)(ii)的这些区别。属于(i)情况的语句用规则1,2,3,4,5,6来推导,不详述。下面谈一谈属于(ii)情况的语句。某人到过加州,可以说他到过美国;到过美国却不一定到过加州:

可能到过,也可能未到过。因此:

:<加州,美国>

A(加州)┠A(美国),但:

A(美国)┠~T[加州]

这种情况,正同上面谈到的上下义关系的情况一样,可以用规则4推导。

21)甲:张三说他送给女朋友的皮手袋是在意大利买的。

乙:他们在欧洲总共才呆了一天。

到过欧洲是否就到过意大利,这可说不准。不过从全句看,乙的倾向性还是明显

的。乙这样说,就比较技巧。

3.关于信息原则的实施规则

列文森的信息原则认为,在人们的记忆储存里,有若干不言而喻的“常规关系”(stereotypical relations)。正因为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话语中就不点自明,说话人就可以“说得尽量少”,受话人则以此为依据来“扩展说话人话语的信息内容”。

常规关系可从句子所提及的对象或事件所形成的共轭关系和蕴涵、前提关系来判断。

共轭关系用于对象。它们所形成的关系由关系轴连结起来,就像共处一个轭似的,例如上义---下义,整体---部分,就是分处于关系轴的两端的;人在社会中同人或事物结成的关系,也分处于关系轴的两端:父---子、夫---妻、教师---学生、医生---病人、汽车---司机、打字员---打字机等。

蕴涵、前提关系用于事物。对于蕴涵和前提,这里不作严格的学术性说明。

通俗地说,句子陈述了甲事件,就必然导致乙事件的存在或发生,就是甲蕴涵

了乙,或者说乙是甲的蕴涵;句子陈述的丙事件,以丁事件为其预先设定的条

件,则丙是以丁为前提的,或丁是丙的前提。

22)a. 小兰昨天买了一条裙子1,拉链l一下子就坏了。

b.拉链;坏了,小兰只好再买一条裙子2。

裙子可以有拉链,二者是整体一部分关系,可以成为常规关系;据此,我

们推导22a)的拉链是上面提到的那条裙子的拉链,句子不必点明,因而可以做

到“说得尽量少”。b句也出现裙子、拉链,但语句告诉我们,对于小兰来说,

二者的存在并非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不能形成整体一部分的关系,只能互为

离散关系,所以没有a句那样的常规关系,不能作像a句那样的推导。二者互为

离散关系,是由语句表示出来的现实关系。实施规则规定,对现实关系的认定

优先于对常规关系的认定,即如果现实关系表示二者不能作常规关系看待,就

优先承认这种现实关系。

23)我上了一辆公共汽车l,走了不久,迎面又来了一辆(公共汽车2)。

只见乘务员1立即叫司机l把车1开到岔路上去。

共轭关系1:我(乘客)——公共汽车l

共轭关系2:公共汽车l→乘务员l

共轭关系3:乘务员1→司机1

共轭关系4:司机1→车1

由于有这些共轭关系作为常规关系,“乘务员”和“司机”应理解为句子一开头提到的“我”所上的那辆“公共汽车”的乘务员和司机;把“车”开到岔路上的“车”,也应是司机1开的车,即“我”坐的车。如果乘务员指“车2”的乘务员,一般应用较为“冗长”的说法:“那辆车的乘务员”。这一改变,马上使下文也产生共轭效应:“……那辆车2的乘务员2立即叫司机2把车2开到

岔路上去”,而不必嚷嚷地说成“……那辆车的司机把另辆车开至……”。

24)a.张先生和张太太来交钱买房子。

b.张先生和李先生来交钱买房子。

句a从二人是夫妇而夫妇共建一个家庭等“常规”来判断,二人共买一房子。如果不是按这一“常规”来理解,句子就会有较为“冗长”的表达。句b则是表

示二人各自买自己的房子,除非又有特殊的说明。

常规关系有时体现为蕴涵、前提的关系。

25)小芳:小张说他送给我的耳环是他在巴塞罗那博览会上

买的。

小丽:别听他吹!他这次只拿到去香港的签证。

到过巴塞罗那┠到过西班牙┠拿到进入西班牙的签证,这些都可视为常规。据此,说话人就可以省掉这些罗嗦的说法:小张只拿到去香港的签证而没有拿到去其他地方例如去西班牙的签证;他拿不到去西班牙的签证就无法进入西班牙;无法进入西班牙就去不了巴塞罗那;去不了巴塞罗那就……。

据据对这些例子的说明,就可以理解在上文转引的(4—9)信息原则推导

的例子。

五、结束语

我们在这里为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的理论建构了一个语用推理的机制。我们

也曾为古典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建构了一个语用推理的机制(见徐盛桓,1991

人两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两种理论指导下的语用推理,除有一些共同点之外,

还有许多不同点,我们在这里不详细谈了,只指示两点明显的区别:本文现在

谈到的语用推理,不像运用“合作原则”来推理那样,要注意是遵循原则还是

违反原则,也不必再区分规约含意和非规约含意。这使新格赖斯语用推理机制

可以处理日常话语中“正常”意义的一般理解,而不再只关注“非常”的言外

之意。这一点可能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它使语用学在研究日常语言运用的

一般规律方面进一步担负更重的任务。

参考文献

Atlas and Levinson, 1981, It-clefts, informativeness and logical form: radical pragmatics, in Cole (ed)Radical pragmatic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Gazdar,G,1979, Pragmatics: implicature,presupposition and logical form, London, Academic Press.

Levinson, S.C., 1983, Pragmatics, Cambridge, CUP.

----, 1987, Pragmatics and the grammar of anaphora.Journal of Linguistics, V ol. 27, No.

2.

---, 1991, Pragmatic reduction of the binding conditions.Journal of Linguistics, V ol. 27, No. 1.

Sperber and Wilson,1986,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 Basil Blackwell.

徐盛桓,1991,“语用推理”k外语学刊》,6。

(原载于《外国语》1993年第1期)

会话含义读书笔记

会话含义-读书笔记 在第四章《会话含义》中,主要讲的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会话含义理论。 首先,格莱斯认为,在人的交往过程中,彼此的交谈并非杂乱无章的,是有条理的连贯的对话,对话参与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意识到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或者至少有彼此都接受的方向,因此,在对话过程中,参与者会“默契”的朝着一个对话方向进行,使交谈得以顺利进行。而这种维护对话的进行地“默契”,像是参与者共同遵守的一般原则:合作原则,即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合作原则具体表现有四点准则:1.数量准则:指所提供的信息量。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2.质量准则:所说的话力求真实。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所说的话是相关的。4.方式准则: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的话。要简短;要有序;避免含混不清;避免歧义。 格赖斯指出,这些准则各自具有重要性,在遵守各准则上,不同的说话人,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侧重。 但是这四种准则并非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比如说,撒谎。这就破坏了“质量准则”,不加声色的以“自知是虚假的话”来误导旁人。也有这种情况,说话人拒绝回答问题,“够了”“无可奉告”,这种情况也违反了“数量准则”。回答者出于各种考虑,如隐私,政治关系等,选择拒绝问题。还有一种情况,说话人为了维护一条原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准则的,比如说:A:你爸爸什么时候生日?B: 6月的某一天。这段对话中,如果B知道A要送父亲生日礼物的,那么B的回答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违反了“数量准则”。但也有可能B不想说谎,却又苦于不知道准确的生日日期,为了确保“质量准则”的执行,B只能用这种含糊的方式回答。 以上三种方式都是说话人偏离了交谈的方向,中断了交谈,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说话人违反了某一准则,并且使听话人也知道这种情况,但依旧能够传递新的信息——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与文学翻译

会话含义与文学翻译 中文 译者的主观感悟乃是文学作品英译的传统手法,因此主观臆断取代了科学的体察与分析,翻译时多凭臆测,而缺乏对全文的透彻理解与深刻阐释。本文由此而发,特地以杨宪益夫妇二人合译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Y ang Hsienyi & Gladys Y ang (trans.). 1995.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V ols.I.II.III)前八十回为研究对象,用H.P.Grice的会话含义学说(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对书中人物之一王熙凤的话语进行语用实证分析,旨在强调文学文本的内外语境及语用因素,着力考察语用学之于文学翻译的文本生成力,同时以语用学的会话含义学说实证考察语用学的普遍阐释力及文学翻译所应采用的语用原则,理论阐发与实证考察相携而行,以达译学模式理论整合的研究目的。作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H.P.Grice 的会话含义学说认为话语的自然意义有别于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为使交际成功,说话者即应遵守相关的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即:质的准则、量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Maxims of Quality, Quantity, Relevance and Manner)。而这四项准则便是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3872455.html,本文赖以进行实证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借此即可以科学的理论模式整合翻译阐释,使"义生言外",译文差可逼近原文,尤其是原文的内在底蕴或曰"会话含义"。据此以观文学作品,说话者的个人意图或言外之意无疑是作品理解与阐释的一个重要因素。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往往意味深长,需要听话者仔细体会,而就译者而言,也须借鉴会话含义学说,依据上述准则予以认真揣摩,小心处理。为具体说明这种理论模式的语用阐释力及文学翻译所应采用的语用原则,也为了阐明某一具体文本中会话含义的处理手法,本论文以理论为观照,对实例一一采取了实证分析的阐释模式,希望能对我国译学研究及跨语际实践(Translation Studies & Translingual Practice)有所启示。本文的理论意义在:既将语用理论及其分析模式引进了具体的文学翻译,为我国译学研究及跨语际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同时又为语用学研究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因此而获得跨学科的交互视野,这于学科整合、交相融通无疑大有裨益。 译文 Sense and sensibility are approaches generalized within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of translation, which, among other things, have resulted in the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texts at the cost of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characterized by analytically insightful interpret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on the contrary, is committed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5)co-translated by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 ang, just in terms of the Four Maxims proposed by H.P.Grice(1981), aiming to lay much claim to the contextual or the pragmatic factors attached to literary texts,

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彭飞 语用学定义: Pragmatics is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meaning by virtue of, or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language. The central topics of inquiry of pragmatics include implicature, presupposition, speech acts, and deixis. 1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 格赖斯非自然意义理论(a theory of meaning nn)(nn-non natural) S meaning nn p by “uttering” U to A if and only S intends:当且仅当 (ⅰ)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想到p, (ⅱ)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识别其意图(ⅰ), (ⅲ)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对其意图(ⅰ)的识别是听话人A想到p的首要原因, 此时就认为“说话人S通过对听话人A发出话语U来表达一种非自然意义p”。 “非自然意义”也可叫做“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实际上就是表达和意识意图(交际效果),也就是我们说的语用意义。 1.1 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 (1)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在参与交谈时,要根据场合和需求,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2)会话准则(the maxins of conversation): ①质的准则:话语真实。(ⅰ)不说错误的话(ⅱ)不说缺乏证据的话 ②量的准则:(ⅰ)不要比交谈需要说的少(ⅱ)不要比交谈需要说的多 ③相关准则:所说的话要具有相关性。 ④方式准则:清晰明白地表达。(ⅰ)避免晦涩(ⅱ)避免歧义(ⅲ)简洁(ⅳ)有条理 1.2 说话者和会话准则的关系 (1)说话者遵守会话准则 (2)说话者违背会话准则:如说谎 (3)说话者选择不遵守某一准则(opt out of a maxim):“冲突”状况,遵循一条违背另一条 (4)说话者故意违反或利用一条准则(flout or exploit a maxim) 1.3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O和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F (1)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O :直接遵守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①质:Tim在1989年发明了万维网。 +> 说话者相信Tim在1989年发明了万维网,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说的 ②量:John有六张信用卡。+> John最多有六张信用卡。 ③相关:John:现在几点?Mary:博物馆还没开门。+> 现在的时间至少比博物馆开门要早。 ④方式:John去麦当劳买了两个汉堡。+> John先去了麦当劳,然后买了两个汉堡。 (2)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F :说话者故意违背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①质:乔姆斯基是一位伟大的社会语言学家。+> 乔姆斯基根本不是社会语言学家。 ②量:(ⅰ)War is war. +> (ⅱ)Terrible things always happen in war.that’s nature,and it’s no use lamenting that particular tragedy. ③相关:John:Susan can be such a cow sometimes! Mary:Oh,waht a lovely day! +> One shouldn’t speak ill of people behind their back.

语用学

语用学 A填空:1*10 1、“语用学”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于1938年首先提出,并在他的《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符号学包括: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2、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的标志:1977《语用学杂志》 3、80年代语用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主要表现为1983年两本优秀语用学教材:列文森《语用学》(第一本系统的)和利奇《语用学原则》。 4、语用学研究方法的三种类型:纯语用学(形式语用学),描写语用学,应用语用学。 5、“语境”由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23年《意义的意义》提出,他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6、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是由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创立的。他把语境分为:上下文(由语言因素构成)、情景上下文(由非语言因素构成) 7、韩礼德从弗斯的“情景语境”得到启示,1964提出“语域”,并分为三个方面: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话语的风格。 8、我国传统与文学注意到的语境和语境的重要作用:唐孔颖达《正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9、20C30S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提出情境理论,即““题旨”与“情境”相适应理论”,从修辞学的角度促进了语境研究的发展。该书还提出了“六何说”,即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事何如。 10、指示词语是语用学最早选定的研究对象,因为它直接涉及到语言结构和语境的关系。(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提出) 11、会话含义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 12、格赖斯《逻辑与会话》提出: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 13、格赖斯把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其中非自然意义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交际理论。 14、话语含义中以会话含义最为重要。 15、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列文森三原则

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的产生要有下列条件:会话含义的产生要有下列条件:说话者S的话语要有会话含义q,就必须:(1)假定S遵守合作原则;(2)为了使上述假定成立,就要推测出S认为q;(3)S了解,自己和听话者H都知道,H能推导出需要q来使“S遵守合作原则”这一假定成立。而为了推导出会话含义q,听话者必须知晓:(1)S的话语的内容;(2)合作原则及其所属准则;(3)话语的上下文;(4)某些有关背景信息;(5)上述各条为S和H所共知Grice归纳出推导会话含义的下列步骤:归纳出推导会话含义的下列步骤:归纳出推导会话含义的下列步骤(1)他(S)说了话语P;(2)没有理由假定他不遵守合作原则;(3)他说了P,又确实在尽力合作(遵守合作原则),那么,他肯定认为q;(4)他肯定了解,我和他都懂得,要认为他遵守合作原则,就必须假定q;(5)他丝毫没有阻止我认为q;(6)那么,他就是要我认为q,故此,你的含义就是q。 4.5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Unlike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are produced by relating to the conversational context. To know what people mean, we have to interpret what they say. But interpretation is a tricky affair, and misunderstandings are always possible. As Leech remarks, …interpreting an utterance is u ltimately a matter of guesswork?. e.g. A: When is Tom?s birthday? B: It?s sometime in October. B?s implicature: the only thing he remembered about Tom?s birthday was the month in which it occurs, and that he honestly didn?t know whether it was at the begin ning, the middle or the end of that month. How does a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ome about? In analyzing an utterance, depending on strict semantic or logical criteria will not help. The …guesswork? that Leech talks about will have to be of a somewhat qualified nature. The qualified guessing must depend on the context, that is, the circumstances of this particular question, the person involved in the situation, these persons? background, etc. The more we know about this context, the more wellgrounded our …guesswork? is going to be. e.g. A: I could eat the whole of that cake. B: Oh, thanks. A?s literal meaning: a statement of a fact. The context: an exchange between a guest and a host. A?s implicature: I compliment you on the cake, it is so delicious that I want to eat the

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会话含义”理论简介 “会话含义”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的。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其中第二讲《逻辑与会话》中提出“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 格赖斯认为,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总是遵循一定的目的和方向,力图使交际进行下去,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交际参与者都要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格赖斯把这些原则称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分为四条,每一条包括一些相关的次准则。简单地说,这四条原则是: (1)质的原则。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不说虚假的话和缺乏证据的话。 (2)量的原则。所提供的信息量要足够而又不超出。 (3)关系原则。所说的话要扣住当前话题,要与交际意图相关。 (4)方式原则。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 这些原则,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得到遵守。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合作原则。但是,言语交际活动是复杂的,人们有时违反某一原则,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交际效果。格赖斯注意到了这些现象,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听话人也能理解,或者听话人依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这时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格赖斯认为,人们可能在四种情况下不遵守合作原则: (1)说话人直接宣布不遵守合作原则,如“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无可奉告”,“不要再说了”。 (2)说话人暗中违反某一原则,把听话人引入歧途,使人产生误解或受骗,“说谎”即是此类。 (3)说话人可能面临一种“冲突”情况,即为了维护一条原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原则。这多半出现于人们对所谈的话题不清楚或没有足够把握的时候。如: 甲:明天什么天气?乙:也许是下雨吧。 这里,乙违反了方式原则,把话说得不清楚,但他遵守了关系原则。这样的答话也是合作的,乙只是不能确定,因而加了“也许”一词,表明是一种推断。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介绍了格赖斯地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学说,并通过汉英两种语言中地实例,探讨了合作原则在话含义解读中地作用.b5E2R。 语用学;合作原则;会话含义 引言首先把人们地交际行为系统地归结为规律地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地哲学教授格赖斯().他于年在哈佛大学地一次讲演中,论述了“合作原则”()地具体内容,及其制约“会话含义”()产生地过程.这篇演讲所提出地会话含义学说,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对这一学说地研究经久不衰,研究成果纷至沓来.p1Ean。 年,英国语言学者及分别在其新作《语用学》与《语用学原则》中,把格赖斯地会话含义学说誉为语用学地一个重要理论.DXDiT。 我国学者程雨民、陈融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格赖斯地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学说. 其后,钱冠连对格赖斯地合作原则和下属各条会话准则提出不同地看法,表现出我国学者在理论探索方面地勇气.另外,刘福长、钱冠连分别从不同地角度,使用合作原则下不同地会话准则,解释一、二个实际问题,起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地示范作用.笔者试图从汉语和英语两个方面、从实证地角度,进一步探讨合作原则在会话含义解读中地作用.二、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格赖斯指出,会话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地.人们交谈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以为双方都遵循一定地目地,相互配合默契.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应该共同遵守地原则称为合作原则.RTCrp。 合作原则包含以下个准则: .量地准则( )()所说地话应包含当前交谈地目地所需要地信息;()所说地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地信息. .质地准则( ):要说真话()不要说自知是虚假地话;()不要说缺乏证据地话. .关系准则( ):要有关联,要切题

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王宏军 摘要:会话含义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会话含义理论已从格氏的以合作原则为代表的“古典理论”(研究会话含义理论的“特殊含义”)发展成为列氏的以会话三原则为代表的“新理论”(研究会话含义理论的“一般含义”),这对语用推理是一个新的推动力。本文就古典理论、新理论以及关联理论中推导出的不同的会话含义作了对比、分析,还对学术文献中提及的各种含义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 关键词:会话含义,古典理论,新理论,特殊含义,一般含义 A Study on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in Three Pragmatic Theories Wang Hong-jun (Shandong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272025) Abstract:The additional conveyed meaning that the speaker contributes by utterances i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theory of conversat ional implicature has developed from th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represented by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which studies the 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into the “neo-Gricean theory” represented by Levinson’s Three Principles (which studies the generalized implicature). This is a new power force for pragmatic inferences. This paper has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t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worked out by th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the “neo-Gricean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 It has also illustrated the conceptions of the kinds of implicatures mentioned in the academic works. Key Word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neo-Gricean theory// 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generalized implicature// 一、会话含义的概念 在人类语言交际中,话语本身的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该话语表述的实际意义有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人们在交谈时,不总是坦直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而常常是含蓄地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意思。人们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话人说出的词句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另一种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这样,我们把说话内容分为两大范畴:直说内容和含蓄内容。直说内容也就是说话的语义内容,含蓄内容又可分为规约性的和非规约性的。规约性的含蓄内容是由所使用的词句本身所具有的规约意义决定的;非规约性的含蓄内容是以语义为基础,与说话人所用的词句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但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内容要超出语义内容。话语的“直说内容”和“含蓄内容”之间的区别相当于“字义”和“用意”之间的区别。当我们说的话与我们说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3872455.html,/ 介绍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学说,并通过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实例,探讨了合作原则在话含义解读中的作用。 语用学;合作原则;会话含义 引言首先把人们的交际行为系统地归结为规律的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哲学教授格赖斯(H.P.Grice)。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演中,论述了“合作原则” (cooperativeprinciple)的具体内容,及其制约“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产生的过程。这篇演讲所提出的会话含义学说,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对这一学说的研究经久不衰,研究成果纷至沓来。 1983年,英国语言学者StephenC.Levinson及Geoffrey N.Leech分别在其新作《语用学》与《语用学原则》中,把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誉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 我国学者程雨民、陈融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学说。 其后,钱冠连对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下属各条会话准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表现出我国学者在理论探索方面的勇气。 另外,刘福长、钱冠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使用合作原则下不同的会话准则,解释一、二个实际问题,起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示范作用。笔者试图从汉语和英语两个方面、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合作原则在会话含义解读中的作用。二、

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格赖斯指出,会话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的。人们交谈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以为双方都遵循一定的目的,相互配合默契。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包含以下4个准则: 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1)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 交谈的目的所需要的信息;(2)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要说真话(1)不要说自知 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要有关联,要切题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要明白清楚 (1)避免晦涩; (2)避免歧义; (3)简明扼要; (4)井井有条。如果在交际中说话人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 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白他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格赖斯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的产生和推导在交际中,如果说话者要直截了当表示出自己的意思,那就必须遵守上述4条准则。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交际中就一定要恪守这些准则,恰恰相反,有时出于某种目的或某种需要,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地违反这些准则。这时会话含义就产生了。 一方面,听话者感到说话者没有遵守某一准则,另一方面,听话者没有理由认为说话者故意违反该准则,最起码听话者认为说话者是在遵守总的合作原则,与自己尽力合作。

合作原则下的《雷雨》会话含义解读学习资料

合作原则下的《雷雨》会话含义解读

合作原则下的《雷雨》会话含义解读 在1975年发表的论文《逻辑与会话》中,格莱斯提出著名的会话含义理论。格莱斯指出,生活中为了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人们之间的交谈总是不知不觉地遵循着某种原则,这种原则被格莱斯定义为合作原则。 从合作原则提出至今,语言学派的诸多学者都对该理论及其相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合作原则被认为是日常会话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合作原则及其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及方式准则)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对话分析,并能很好的解释这些对话。大多的会话含义产生于对合作原则中某些准则的违反。通常在某一对话中,相比于说话者表达的语义含义,会话含义才是听者领悟和研究者分析的重点。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理论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并将这些理论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相比于传统的文学研究注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题材、情节、主题等的分析,将语用学理论用于文学作品解读,从作品的措辞和话语结构上对作品进行分析,可以超越某些局限,从而更加深刻客观的对作品思想进行解读。虽然语用学理论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并不新鲜,但在文学作品研究中,用语用学理论分析戏剧作品,尤其是中国戏剧作品的外文研究文本却较少。 本文就此选取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为研究对象,运用语用学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理论对该戏剧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在合作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探讨戏剧人物对白,重点解读文本的会话含义理论。

把握话剧对白的言外之意是读者解读戏剧思想的关键所在。《雷雨》人物对白有着丰富的会话含义,蕴含深厚复杂的人物情感。这些会话含义的产生大多源于剧中人物说话时对合作原则准则的违反。下面就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详解该戏剧文本的会话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戏剧人物的思想及情感。 1.数量准则的违背 数量准则指出话语内容表达应当符合要求的信息量。 以第三幕中鲁贵和四凤之间的对话为例: 贵:你怎么还不睡? 四:(望望他)嗯。 贵:(看她还拿着酒瓶)谁叫你喝酒啦?(拿起酒瓶同酒菜,笑着)快睡吧。 四:(失望地)嗯。 从该段对话可看出,四凤的回答明显违反了数量准则。面对父亲的提问,四凤一概用“嗯”字作答,而不是正面明确回答父亲的提问。四凤心不在焉,用简单的“嗯”字敷衍着与父亲的对话,充分表现出自己因悲伤烦闷而无心应答的情绪。 2.质量准则的违背

语义学与语用学中的“意义”含义之比较

语义学与语用学中的“意义”含义之比较 }5南腰:暑牛j吏2oo7年第12期高校论坛 语义学与语用学中的"意义"思义含义之比较 房丽君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语义学与语用学中"意义"的含义,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比较,清晰地得出两者相关及相异之处. 关键词意义语义学语用学语境 "意义"一直是人类探求的一个中心话题早在公元前5世 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在他的着作中提到了有关意义的话 题,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讨沦过类似的问题 千百年来,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无数的字典都是为了解释词汇的意 义而产生的.在本文中,语义学与语用学中"意义"的含义是讨论 的重点. 1语义学中"意义"的含义 语义学是研究如何通过语言进行意义交际的学科,是交际研究 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意义"本身就是一个常见词汇.比如,我们 可以i兑:"这个词的意义是什么?",也可以说:"这个词指的是什 么?".根据约翰?里昂的理论,词与句子的意义会根据交际场景 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人们有时所说的话与真正的意义相去甚远. 杰弗里?里奇在他1974,年出版的着作《语义学》中对意义进行如 下七种分类:①概念意义;②内涵意义;③社会意义;④情感意义 ⑤反映意义;⑥搭配意义;⑦主题意义.. 里奇认为第一种意义,即概念意义,是最核心的.概念意义是外 延性的,主要表现在它所关注的是一个词汇和它所指的事物之间的关 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概念意义与指称的概念有很大一部分重合的 地方.但是第二种意义中所用到的"内涵"一浏与在哲学的范畴内所

讨论的"内涵"是不同的.相对于"外延"一渊,哲学家用"内涵" 来表示—个词汇所指示的实体的性质.比如说,"人类"一词的外延 意义是指任何一个像你我一样的人,而它的内涵意义就是指"两足的","无羽毛的","有理性的"等的性质.然而,在里奇的理沦 系统中,内涵意义是指在日常会活中额外表现出来的情感意义.比如,"政客"与"政治家"这两个词在内涵意义上的区另q就是前者具 有贬损意义,而后者具有称赞意义.内涵意义与社会意义,情感意 义,反射意义和搭配意义一起共同归属于联想意义,而最后一种主题意义,由于它仅由句子中的词汇的顺序和词汇的重要性来决定,故而属于比较外围的意义. 但是,即便我们从概念意义的角度来解一个词汇的意义,也还 是有不f司的方法来解释它的.在日常会话中,至少可以用以下的四种方法来理解一个词汇的意义.假设你不知道英语词汇"desk"的意 义,并向他人询问这个词汇的含义,对方可以指着此词汇所表示的物体,并告诉你"这就是desk";也可以向你描述"desk"就是"一件 有一个平面和四条腿的家具,可以用在阅读和书写的时候";或者向 你这样解释,说"desk"就是"桌子的一种,带有抽屉";如果对方 是一名英语教师,他通常会告诉你"desk"的中文含义就是"书 桌".第一种方法会出现在大人和小孩的对话中,因为孩子的词汇量 太少,用实物的方法便于他们理解;第二和第三种方法通常会用于单语字典对于词汇的解释,并有时辅助以插图以便于读者理解;第四种方法会出现在双语字典或外语教学的教科书中. 2语用学中"意义"的含义 对于i吾用学,可以有多种定义方法.一个比较普遍的定义是语用 学是研究说话人如何通过语言来达到成功交际的学科.交际的过程对于在一定的语境中传达和理解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语用学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研究意义的学科.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从语义学的角度讨论了"意义"的含义, 但是还有一种重要的含义我们尚未涉及假如有人对你说"你是个

会话含义理论研究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3872455.html, 会话含义理论研究发展 作者:李鹏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8期 【摘要】H.P. Grice在1967年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大致经历了“创立—修补—重构”三个阶段。格莱斯原则诞生近五十年来一直被学术界推崇为经典。但是语用学对其争论、批判、阐释、改造和修正也几乎没有间断过。本文对格莱斯会话含义原理的由来、概念及发展进行了阐释,对“后格莱斯原则”和“新格莱斯原则”的国内外研究做了简单梳理,尝试对会话含义原理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格莱斯会话含义合作原则语用学 格莱斯认为,在成功的语言交际中,人们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目标,或至少有一个交际的大方向。合作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会话含义理论的形成。封宗信(2009)回顾了会话含义发展的历程。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是对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会话含义 格莱斯1967年讲座“逻辑与会话”中指出:人们会话时使用字面意义与会话主题不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而并不影响双方相互理解,是因为在会话中人们都遵循着一个目的或一组目的,相互配合。与英国哲学家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有相似之处。Searle进一步发展了Austin的理论指出(1968):通过说出句子所做的言语行为就是句义的功能。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超越了语音、音位、词素、句法、句义等传统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这些准则说明参与者是如何合作的。会话含义的产生与否关键在于共事各方对眼前交际所持的合作态度如何。 合作原则作为人们会话行为的准则,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合作原则是一些描述性的准则,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在日常社会活动与交谈中,谈话的一方不遵守合作原则,目的不是说谎,而是出于一定的目的或意图,说出了违反合作原则的话。当另一方意识到对方没能遵守合作原则的时候,他就会越过话语的字面意义,去揣测说话者说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去寻求说话者在什么地方体现着合作原则,于是产生了会话含义。 二、反叛与修正——新格莱斯原则 Horn(1984)提出将格莱斯的四个准则改造成数量(Q—principle)、关系(R—principle)两个原则。Levinson(1983)批评Horn的两原则混淆了语义内容的最小极限化和表

会话含义与交际意图

会话含义与交际意图 Abstract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Grice归纳的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很有说服力。后继学者虽然对此多有质疑,但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同交际意图的表达和识别密切相关.本文就交际意图与会话含义之间的紧密联系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从会话含义的产生及推导机制出发,对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做出了进一步解释说明。 【关键词】会话含义;合作原则;规约意义交际意图 一、会话含意 人们用言语交际是为了传达某种交际意图,即用话语表达一定的意义。语言学理论认为,为了保证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交际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也有人把话语表达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话语的自然意义指人们能按常规通过字面意义而获得的话语意义;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在特定的场合下人们意欲表达某种交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涉及到交际和交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在此基础上Grice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含意理论。为了配合会话含意理论,Grice首先提出了“合作原则”,认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需要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和准则,“合作原则”包括: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际对象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交际对象所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不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所说的话应切题,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或答非所问;(4)方式准则:为了表达清楚明白,必须做到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洁、避免罗嗦;要井井有条、避免杂乱。 不过,Grice还认为,会话过程中说话人并不是不能违反准则,有时说话人会不讲究表面上是否遵守准则,甚至有时为了表达自己意欲表达的言下之意,说话人会故意在表面上违反这些准则。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听话人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Grice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意”。会话含意的推导是在听话人认定说话人遵守合作原则的情况下,结合语境,对违反准则的话语进行推理,弄清说话人在会话中赖以保持合作的言下之意,也就是弄清所说的话语足以使会话得以继续下去的“特殊含意”。如:A: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with me?B:I have to finish my homework.例中B没有直接回答A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表面上同A的问话毫无关系的话作为回应。这里B故意违反了关系准则,只说他要做作业,从而让A明白,他不能去。 请再看下例对话:A:Is there any shopping to do?B:We'll be away for most of the weekend.对话中B想通过“周末不在家”的信息来回应A的问题,这又是一个违反关系准则的例子,他可能想通过这句话向A传达他的意图:不用到商店买东西了。但A是不是一定能推断出B的这一意图呢?即使A以“周末不在家”作为前提进行推理,他也不能确定B是否想到商店买东西,因为B的话语中存在以下种种隐含意义:a.If we are away for the weekend,we won't need food.b.If we are away for the weekend,we won't be able to go shopping.c.If we don't go shopping,we won't have food on our return.那么这里的会话含意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会话含意理论,我们似乎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话含意理论只能说明“会话含意”的“可推导性”,并不能说明它是怎样被推导出来的,为什么听话人只能做一种推导,而不能做别的推导。

语用学莱文逊读书笔记

《语用学》读书笔记 法1401 赵涵莱文逊(Levinson)所着的《语用学》一书,由英国剑桥大学1983年出版,是英国 剑桥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教材系列中的一种。它是第一本比较全面地对语用学这一领域 作出阐述的教科书和专着。这本书的价值除出版早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写得好。作 者对语用学研究的几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题目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和比较深人的论述。 本书的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作者在这一章里谈到了语用研 究的起源、它的实质、它和语言学研究尤其是和语义学研究的关系等等。读者期待在 这一章里能看到语用学的定义,但在这一节的开头,莱文逊却说道“给语用学下一个 定义决非易事,我们将探讨一系列可能的定义,其中的每一种至多勾画出这一领域可 能的研究范围。”直到这一章的结束,莱文逊确实没有给出一个语用学的定义,他只 是对一系列可能的定义作了讨论。但我认为这样的讨论十分有益,这是十分值得细细 一读的一节,读一下他对各种可能的定义发表的高见,远比仅仅看到一个很宽泛的定 义有帮助。在对各种可能的定义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莱文逊涉及到了语言学和语用学 研究中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一些重要关系,例如语言的功能观、语境、语 言和语境的关系及其语法化等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语用学是对语义理论未 能包含的那些意义侧面的研究”这一定义的讨论。莱文逊还谈到了语用研究和语义研 究的关联和差别,谈到了句子和话语的区别,诸如格莱斯(Grice)的自然意义和非自 然意义,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等各种类型的意义,以及相互知识在意义理解中的作用, 所有这一些概念和关系十分有利于加深对语用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指示》是在导论之后进行讨论的和话题,莱文逊把指示作为第一个题目 的理由很明确同时也很充分:“语言和语境的关系通过指示这一现象在语言结构得到 反映;”在已出版的多种语用学专着和教材中,大多数作者都把指示列为第一章或第 一个论题,这是有道理的。指示这一现象是使语言哲学家和传统的语义学家感到头痛 的问题,因为只从真实值这个角度无法解释指示词语的意义,指示词项的“编码”和 “解码”都得依赖语言使用的语境,而语境正是语用研究的基础。传统对指示的研究 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和空间指示三种,莱文逊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篇章指示和社会 指示两种。对各种指示的论述莱文逊大体上是对莱昂斯(Lyons)和菲尔莫(Fillmore) 七十年代初有关指示的论文和专着中有关章节的综述,书中提到的“手势型指示”、

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 [浅析外语翻译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

《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 [浅析外语翻译会话含义的基本特 征]》 摘要: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质准则(quality maxim)、量准则(quantity 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和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on in his job? (C最近工作情况怎样? ),think. He likes his colleagues, and hasnt been to prison. (哦,我看很不错,他喜欢他的同事,也还没有进监狱呢 会话含义理论一直是语用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该理论的研究为确立语用学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牛保义,2002:6),标志着对人类应用语言的研究从专注语言符 号本身引入了意识参与的成分(程雨民,2009:53)。 在其经典之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 中,Grice 从自然语言和哲学逻辑的关系入手,论述了会话含义的概念及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区分了规约性意义和非规约性意义、特殊会话含义和一般会话含义,并在结尾处总结概括了会话含义的五大基本特征,并由此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会话含义特征的探讨。本文试从会话含义的产生及推导机制出发,对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会话交流都是由一串连贯的话语组成的,围绕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而展开,是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参与会话时,参与者要根据所参与的谈话交流公认的目的或方向,使自己的会话符合这种需要,这就要求参与者遵守某种原则,即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牛保义,2002:7)。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质准则(quality maxim)、量准则(quantity 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Grice 认为,在谈话中遵守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契约,是人们理所应当要遵循的。事实上,这些准则在实际会话中常常被违反。而正是由于违反了这些准则才产生了会话含义。Grice (1975:375-6) 总结了常见的违反准则的4种情况: (1)说话人可能暗中坦然地违反了一个准则; (2)说话人可能对执行准则和合作原则表示弃权; (3)说话人可能面临着一种冲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