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北城市屋顶空间设计冬季策略——以哈尔滨市为例

东北城市屋顶空间设计冬季策略——以哈尔滨市为例

东北城市屋顶空间设计冬季策略——以哈尔滨市为例

孟子南;林梦楠

【摘要】本文基于屋顶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以冬季为背景, 对东北城市屋顶空间在雪的处理、植物的选择、屋顶设施设备的设计以及屋顶空间利用形式方面对屋顶空间冬季景象提出了一些设计策略, 意图提高东北城市屋顶空间冬季的使用率, 提供给居民惬意的冬季户外活动体验, 打造富有寒地特色的屋顶空间景象.【期刊名称】《四川建材》

【年(卷),期】2016(042)001

【总页数】3页(P106-107,116)

【关键词】屋顶空间;东北城市;冬季;设计策略

【作者】孟子南;林梦楠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12+5

漫长而又严寒的冬季会给东北城市带来一些影响。例如,冬季寒冷刺骨,使人们室外活动不便、雪天路滑会给城市交通带来诸多困扰、厚重的积雪会使城市显得更加拥挤、气候严寒时不易施工,为东北城市的建设带来局限性等。所以与温暖城市相比,东北城市的经济发展较缓慢,城市建设较落后,城市吸引力略低。

从东北城市屋顶空间利用方面来讲,严寒一直都是屋顶空间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东北城市在屋顶空间利用方面发展不如南方热带城市普及,其原因之一便是一提起

屋顶空间利用,多数人常常会把东北地区冬季的寒冷与其捆绑并加以否定,认为屋顶空间利用是热带城市的专利,而在冬季寒冷的东北城市中,屋顶空间在冬季无法使用。这一想法显然是独断的、消极的、片面的,并且对东北城市屋顶空间利用的发展带来很多阻碍,使人们一味回避对屋顶空间的利用。但是,随着东北城市的建设,城市空间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的拥挤以及各种停车、绿化、活动场地的缺失,使人们对屋顶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屋顶空间作为城市的剩余空间,可以缓解城市用地不足,并为市民提供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场所。屋顶空间的利用成为一种有效缓解问题的办法,其目的并非单一的塑造园林景观。对屋顶空间加以利用是未来建筑屋顶的发展趋势,也是在当今社会下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势在必行的方式。

东北城市冬季寒冷漫长、降雪量大。每年降雪之后,整个城市的道路、建筑、树木上都会被厚重的积雪覆盖,具有十足的寒地城市风格。冬季的到来则为屋顶空间的使用及观赏上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成为了屋顶空间的压力。

虽然严寒的气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户外活动频率,致使冬季屋顶空间使用率低于其他三个季度。但自然气候无从改变,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在冬季也仍然存在。许多屋顶空间在设计之初却没有考虑到其冬季的景象,导致在冬季降雪后屋顶空间优美景观不复存在,使用空间不好用甚至不能用,从而导致有户外活动需求的市民无处可去,屋顶空间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例如,哈尔滨市是东北城市中纬度最高、气温最低、降雪量最大的城市。北鸿花园小区是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的一座年代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在小区底层商业用房的屋顶上,建设了一片屋顶空间,内含运动、活动、绿化、停车等使用空间。在嘈杂的生活环境中,北鸿花园这片屋顶空间弥补了小区周边存在的停车缺口,并以绿化带、运动场、活动器械等设施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在春夏秋三季都被有效使用着。然而,由于这片屋顶空间在设计之初对冬季景象考虑的缺乏,使其在冬

季并不好用。

北鸿花园小区的屋顶空间在冬季降雪后,处处堆满积雪,在严重影响屋顶空间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影响着屋顶的使用空间。由于积雪已无空余空间可放置,便堆积在运动场中间,影响运动空间的使用功能;积雪堆放在休息座椅旁,使休息椅失去了使用意义(见图1)。

冬季背景颜色较为昏暗,而北鸿花园屋顶空间上的景观小品、室外家具等颜色本身便浅淡而无活力。在夏季有植物的衬托并不觉得不妥,但在冬季严寒的背景条件下,便令气候显得更为寒冷,毫无吸引力,影响了北鸿花园屋顶空间冬季的景观与使用感受。

北鸿花园的屋顶空间是具有停车功能的,但其出入车辆的行车坡道却并未考虑冬季降雪后使用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该坡道不但人车混流,且没有设置防雨雪的

顶棚,也没对路面进行防滑特殊处理。冬季温度低,降雪后路面结冰会使坡道磨差力降低,十分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预留存放积雪的空间。冬季降雪是东北城市的固有自然现象。当大量降雪后,积雪会占用屋顶的一部分空间。而当处置不得当时,会严重影响屋顶功能空间的使用。尤其对于哈尔滨这类降雪量大的城市来说,冬季积雪会占用屋顶大面积的空间。如不提前考虑冬季积雪空间,便会像北鸿花园一样对屋顶空间功能与环境利用不足。为了避免此问题,在对屋顶空间进行设计时,应依据当地降雪量适当的预留出积雪空间。可以通过设置适当面积的草坪绿化带,用于在春夏秋季提高环境质量,冬季草坪枯萎后转为积雪空间;或将积雪空间与树池、花坛等有高度的屋顶设施的设计有效结合,在放置积雪的同时也能营造立体雪景观。当积雪有固定的空间存放时,不但避免了其对屋顶空间的不利影响,也可以利用积雪空间打造雪雕等特色景观,提高屋顶空间环境质量。

2)避免雪景平面化。雪是冬季的“绿化”,是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物质。而平面

化的覆雪不但没有观赏意义,还会让冬季显得沉重漫长、平淡无味。在屋顶空间的设计上应对各功能区域划分适度的高差,或利用屋顶原有的高差来设计绿化坡,不但能在春夏秋季增加屋顶空间的景观立体感,也能够在冬季营造出能够供人所观赏的自然落雪景观(见图3)。也可以利用屋顶建筑小品、景观小品、设备用房等具有

一定高度的屋顶设施的形态,来创造参差错落、富有变化的覆雪状态,从而营造出大体量的、引人注目的、富有观赏性的冬季雪景观。冬季屋顶空间的雪景观应吸引群众观赏,赋予空间舒适、美观的冬季环境,且能够通过优美的雪景来衬托寒地城市屋顶空间特色,挺高城市环境。

在冬季,草本植物已不复往日繁华,所以我们在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应着重选择除花、叶以外的树枝、树干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并穿插配以常绿植物,点缀冬季草木景观,使植物在冬季具有别样的韵味,从而营造出寒地城市特有的雪压枯枝、古朴秀雅的冬季景象。

东北城市屋顶绿化的植物有多种选择。例如,灌木类有榆叶梅、连翘、珍珠梅、金银木、大小叶黄杨、风尾丝兰、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矮紫杉、碧桃类、迎春、紫薇、平枝栒子、黄栌、郁李、寿星桃、丁香类、红瑞木、月季类、大花绣球、锦带花类、流苏、海州常山、木槿等;乔木类有油松、华山松、西安桧、龙柏、桧柏、龙爪槐、银杏、栾树、玉兰、垂枝榆、紫叶李、柿树、七叶树、鸡爪槭、樱花、海棠类、山楂等。而这些植物的布置考虑到凋落成枯枝以及覆雪后的状态,若将相同植物联排布置,会造成呆板、模式化、无活力的冬季绿化,应将植物的种类、大小、形态穿插安置,营造层次感清晰、覆雪树枝形态各异的冬季屋顶空间景象。

1)形式。屋顶上有诸如水箱、冷却塔、烟囱、电梯井等设备以及通风、排气装置、采光窗等设施。对这些构筑物应加以装饰性构件,将其突兀的形式加以修饰并融入屋顶景观,甚至可以装饰成为景观小品。这些设施设备在屋顶上所占比重较大,对于这些屋顶设施设备的装饰设计,是营造冬季景象的重点。在形式设计上,应努力

赋予其层次感,或加以参差的构件,以便在冬季营造高低错落的雪景。切勿设计的太过平整从而形成死板、消极的冬季景观。

屋顶空间中凉亭、长廊、休息椅等室外家具的设计在形式上也不可太过单调,应在满足其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考虑加入坡面、曲面、异形面等元素,为屋顶空间冬季景象增添活跃分子。

2)材质与色彩。冬季的背景颜色较为灰暗,当植物的鲜艳与茂盛被白雪皑皑的严寒环境取而代之,再加上夜长昼短的自然条件,屋顶空间内的植物、建筑小品、室外家具、设备用房等设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本来面貌与其观赏的意义。所以,屋顶空间内的装饰性构件、景观小品、室外家具等设施在材质、色彩上不可过于单一。材质的选择上首先应就地取材,与当地寒地氛围相协调。依据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应优先选择木头材质的设施或装饰性构件,避免使用钢铁等材质来增加冬季寒冷的感觉。在色彩上应以暖色调为主,多种色彩融合设计,从而创造冬季屋顶空间的“温暖”氛围。也可以在这些设施中加入一些鲜艳、明亮的颜色来与昏暗的冬季背景环境产生对立,从而创造屋顶空间的视觉焦点、缓解冬季的寒冷暗淡,增添屋顶空间的视觉乐趣(见图4)。

屋顶空间的使用与垂直交通是分不开的。对于拥有室外垂直交通的屋顶空间来说,能够安全的出入屋顶空间的问题是最为首要的。东北冬季温度低,降雪量大,且遇水结冰。对屋顶空间室外垂直交通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因素,从而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

对于室外坡道来说,雨雪的存在如不及时清扫会使路面摩擦力降低,在坡道上行走或行驶都是较大的安全隐患,不论是人行还是车行坡道,都应加盖顶棚遮挡雨雪,既避免了冬季降雪所致的坡道路滑而产生的危险因素,也免去了清理坡道积雪的劳动力,如条件不足,也必须在施工时在坡道表面增加粗糙纹理来加大路面的摩擦力,降低危险系数。

对于室外楼梯来说,同样可以加盖顶棚遮挡雨雪(见图5)。但室外楼梯中常有景观

因素的存在,如不方便加棚盖,应将室外楼梯的踏步宽度设置在450 mm以上。

因东北城市冬季降雪后,积雪同样会占据部分楼梯踏面。我们总会见到踏步宽度小的室外楼梯在冬季积雪后慢慢形成一道雪坡,难以行走。只有踏步宽度较大,在积雪后仍有空余与缓冲,才能确保行走安全。

东北城市的屋顶空间进行开发和利用常常会借鉴发展较为先进的热带地区的屋顶空间利用形式,而热带地区并不像东北城市如此四季分明,这样借鉴会造成东北城市屋顶空间对冬季的回避。我们应吸取热带地区屋顶空间优良的利用形式,并更多借鉴具有相似寒地气候的国内外城市屋顶空间利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东北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来对屋顶空间形式上进行新的开发与创造。例如,在北京市昌平区的温都水城屋顶滑雪场(见图6)秉承着低碳环保的理念,结合了寒地人民冬季

滑雪的娱乐爱好,以独特的建筑形式赋予屋顶空间滑雪的使用意义。利用建筑屋顶的形式设计出特定的屋顶空间形态来建设滑雪场,可在节省城市用地空间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娱乐气氛。让屋顶空间的利用完全融入了环境之中。

图6 北京市温都水城屋顶滑雪场两季景象

5 结语

随着屋顶空间利用在东北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东北城市冬长夏短的气候特征,屋顶空间的冬季景象越来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与使用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然而东北城市内的许多屋顶空间设计恰恰忽略了对其冬季景象的营造,从而造成了屋顶空间冬季使用率低、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及城市环境都带来了影响。采用合理的策略能够提高东北城市屋顶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ID:002533]

作者简介:林梦楠(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建筑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TU985.1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011(2016)01-0106-03

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6.01.050

随着屋顶空间利用在东北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东北城市冬长夏短的气候特征,屋顶空间的冬季景象越来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与使用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然而东北城市内的许多屋顶空间设计恰恰忽略了对其冬季景象的营造,从而造成了屋顶空间冬季使用率低、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及城市环境都带来了影响。采用合理的策略能够提高东北城市屋顶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住宅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思路及要点探讨——以长春某住宅5#9#12#楼为例

住宅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思路及要点探 讨——以长春某住宅 5#9#12#楼为例 摘要:对于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初学者,面对如此繁复的工作,常常无从下手,笔者希望通过自身绘制的施工图案例帮助大家梳理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对本专业 涉及到的规范及图集能够融会贯通。 关键词:住宅;施工图;消防设计 案例介绍:本文采用一个住宅建筑施工图为案例。该工程位于吉林省长春市,5#9#12#楼主体建筑高39.45米(消防高度)/39.75(规划高度)地上11层,地 下1层。 在施工图阶段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空间设计(应做到平面、立面、 剖面与详图相互之间要交圈)和性能设计(消防设计、节能设计、无障碍设计等),在此基础上要­­­­­­­­兼顾与各专业的配合。 本文主要针对空间设计中涉及到与各专业配合的部分及性能设计中的消防设 计与节能设计按照绘图的顺序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消防设计 在施工图前期我们首先需要仔细分析方案,这个过程很重要,是施工图设计 的一个基础,消防规范是规范中的重中之重,如有违规的地方,深入设计时修改 是原则性的,会大大加大本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工作量。下面将从以下几个角度 (与本工程案例相关的规范条款,余同。)对消防设计进行分析。 通过对项目概况的解读,我们可以对建筑类型做出初步的判断。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录A.0.1 2)中建筑高度的定义为:“建筑屋 面为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

本建筑消防高度为39.45米,所属建筑类型为二类高层。 (一)安全疏散 住宅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原则上,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对于本建筑而言,还存在下列情形。 本建筑同时满足以上5个条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户门不宜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每层开向同一前室的户门不应大于3樘且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住宅建筑的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户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疏散外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本工程户型为一梯三户,户门净宽1.05m,且为乙级防火门。满足了上述规范的极限要求。 (二)防火构造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9 2 规定: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住宅建筑外墙上相邻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m,小于1m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突出外墙不小于0.6m的隔板。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4.4 3 中规定“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在楼梯详图中,楼梯地上地下部分一定要交代好分隔墙所砌筑的底部梯板及封盖的顶部梯板。保证其是一个独立且完全封闭的空间。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1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小组分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简介:本小组以“时间轴”的顺序对于兆麟公园、斯大林公园、群力体育公园进行调研分析。 兆麟公园: 始建于1906年,公园的兴建经了四个发展时期,初建命名为“董事会公园”,后改为“特别市公园”,解放后更名为“道里公园”。一九四六年三月九日,李兆麟将军安葬于此,后经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兆麟公园”。哈尔滨兆麟公园坐落在繁华的市中心地带,周围大厦林立,与美丽的松花江隔道相望,公园占地面积8.4公顷,是哈尔滨人休闲度假的圣地,气势磅礴“冰灯游园会”更是吸引来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 一、交通流线分析 兆麟公园主入口的交通引导功能较弱;城市公园入口是交通序列的第一要素,是交通系统的第一阶段,是游人由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的开端,也是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的结尾,具有强烈的交通组织功能。对于汽车时代的今天,兆麟公园的交通引导功能明显不足。随著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美感和空间的进一步追求,兆麟公园的入口设计显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再次,因为城市公园是一个复杂的场所,他既要服务于公园,也要服务于城市,充当一个过渡的空间,兆麟公园与城市的过渡性较弱,不能使游人享受到由此及彼的一种放松感,容易造成游览过程中心理的突变。 兆麟公园的设计是延中轴进行的,主入口、桥梁、山体、纪念碑基本成一条直线,这也符合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思路,入口、山体、桥梁等构筑物、纪念碑共同组成了一组高低

起伏的有机形式。因此在这里主入口发挥的起引的作用。 主入口坐落在森林街,而不是其他街道,并不只是因为与后部纪念碑相呼应,还因为森林街可以东西向无限延伸,,而南北方向的两条街道却没有,从而满足了主入口的利用尺度,极大的增加了公园的交通流动性。 二、周边环境分析 兆麟公园周边大致有四部分主要的区域、上方橙色的区域临近江边主要是商业区与住宅区的结合,左边蓝色的区域临近中央大街,有许多商业建筑以及饭店酒店,主要以商业区为主,右侧绿色区域以学校、住宅为主,还有许多的单位,主要以办公区和住宅区为主,下方的三个颜色区域以学校、政府机构为主,主要以办公区和商业区为主。 三、景观分析 3.1 自然景观分析 3.1.1 水体 水体位于公园的中心。作为景观的中心,流动感强,水中高地的设置是整个区域富于变化。中心小岛、鸳鸯岛、鸟岛、西山等特色景观被水体环绕,使游览者视野丰富多变,全园景观布置大致依水建造,流线清晰。 3.1.2 植被 园内植被品种多样,层次分明,色彩多样。并独具哈尔滨特色,有大量紫丁香灌木,不紧有视觉效果,而且芳香沁人。 3.1.3 小山 园内小山增加了公园的垂直层次,并且,山上多建造亭榭,独具中国特色。 3.2 人工景观 3.2.1 桥 园内有多座样式各异的小桥,依水而建,链接岸边和各水中高地。既有中国特色的木桥,也有欧洲风情得铁艺小桥,形成了中心景观的亮点。 3.2.2建筑(俄式建筑、遗留工业建筑) 园内留有两座俄式小屋,色彩鲜艳,造型多变,使游览者可以感到随处是风景。遗留下的工业建筑钢框架结构,给园内的广场界定出一个活动范围,使场地具有空间感,作为一块老少皆宜的露天活动场地,巧妙而独特。 3.3 道路分析 园内道路分为三级

环艺专业毕业论文:屋顶空间景观设计探索

环艺专业毕业论文:屋顶空间景观设计探索

业设计(论文)题目屋顶空间景观设计 系(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日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屋顶空间景观设计 摘要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和对屋顶开放空间的再认识,人们逐渐注重到屋顶空间是一个具有极大使用潜力的城市剩余空间,其建设必将对当今全球提倡的“低碳”做出巨大贡献。通过对屋顶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屋顶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作用和注意事项,并分析了屋顶绿化在节能及调节建筑微环境的积极作用,对屋顶开放空间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实现人性的回归,通过设计实例证明了屋顶绿化在节能降耗方面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屋顶绿化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阐明屋顶绿化对现今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屋顶绿化俨然可以完美解决现代城市的各种问题。关键词:屋顶;开放空间;绿化;节能;景观 II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On the Roof Open Space Landscape Design Abstract As people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ncreasing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open space on the roof, people gradu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roof space is one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city to use the remaining space, the construction of today's global advocate "low carbo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Based on the roofs of open space, landscape design and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oof space, role and precautions,and analysis of green roof construction in the energconserva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positive role of micro-environment, open space on the roof design of rational planning to achieve the return of human natur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is case examples prove the roof afforestatioin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study the green roof energy saving work in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Expounded finally the roof afforests to the nowadays society's huge promotion effect, the roof afforests just like may solve modern city each kind of problem perfectly. Key words: roof; open space; afforestation; energconservation; landscape II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的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哈尔滨道里区长岭湖风景旅游区概念规划为例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的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哈尔滨道里区长岭湖风景旅游区概念规划为例 吕飞;宿瑞芳;李西琳 【摘要】大规模、高强度的旅游区开发,会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失衡,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了使旅游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该文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生态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以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风景区概念规划为例,从核心节点(开敞空间)、链接环节(水网系统链接环节和绿带系统链接环节)、技术措施(雨水处理与净化和湿地植物与物种选择)三方面深入阐述了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在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以期望为其他地域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area by large-scale and high strength can cause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ystem imbalance, it is very ba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oordin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mponents and influence factors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heory, making the example of changiing lake scenic area concept plan in Daoli district of Harbin, we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heory in th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tourist area from the key nodes (open space), link links (water channel system link tache and green belt system link tache). Technical measures (the rainwater treatment and purification and wetland plants and species selection} three aspects, expecting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other regional tourist area.

冰雪主题公园探究—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例

冰雪主题公园浅析—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例 摘要 冬季冰雪旅游成为现在大众流行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在冬天开始选择与冰雪有关的旅游项目。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要借助这股热潮,树立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结合时下流行的各种良性营销方式推广,宣传哈尔滨冰雪旅游事业,让冰雪大世界成为中国冬季冰雪旅游的第一品牌。 关键词冰雪旅游品牌打造特色产品营销推广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逐渐增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放松自己的一种减压方式。并且根据国家旅游局的预测,旅游与房产,汽车成为我国人均消费的热点,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将在未来的几年内迅速的发展,并且据统计,在于旅游相关的产业中,饮食和住宿的支付比例相对较低,而景区景点门票参观支出的比例将大幅度增加,因此主题公园作为一门新兴的旅游景点的发展前景被看好。 我国主题公园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再次崛起,整个中国似乎都掀起了一股主题公园的热浪,北京的欢乐谷,长隆欢乐世界、珠 海的神秘岛、发现王国、的凤凰山主题乐园,皇家极地海洋世界、香港的迪士尼,以及上海仍在筹备的迪斯尼等等。 在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型主题公园是1989年开业的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得益于荷兰“马都洛丹”小人国的启示,锦绣中华将传统的山川和人文古迹以微缩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 ,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开业一年就接待了超过300万的游客, 1亿元的投资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全部收回。 主题公园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强烈的示范作用,引致了20世纪90年代初主题公园的又一次投资热潮。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已累计开发主题公园的旅游景点2500多个,投入资金达3000多亿元 主题公园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虽然比较短,但是近年来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在各地被大批的建设,迪斯尼将在上海落户,北京的欢乐谷等等,而冰雪主题公园作为主题公园的一种,在东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逐渐占领者东北的主题公园市场。尤其是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宣传,已经成为寒冬里哈尔滨旅游的一大靓丽的风景。 于此同时,旅游者对于冬季旅游的热情开始抬头,冬季滑雪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让我们联想到了开发,推广冬季旅游,冰雪旅游的前景与无线的商机。

寒地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构成现状调查与评析——以哈尔滨市城市公园为例

寒地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构成现状调查与评析 ——以哈尔滨市城市公园为例 王雪;胡海辉 【摘要】Plant landscape of green space in city park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ity and improving the outside life quality of residents. Taking parks in the city of Harbin as examples, field surve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lant species, native plants, application of exotic plants. Problems including simplex plant species, uncoordinated tree—shrub ratio, evergreen—hardwood tree and native—exotic tree were pointed out;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improving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对调节寒地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室外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哈尔滨市典型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踏查与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公园绿地植物种类、乡土植物、外来植物应用的角度进行研究,针对寒地城市公园绿地中存在的植物种类单一、乔木灌木比与常绿落叶比失衡、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搭配不均等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与优化策略.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51)016 【总页数】4页(P3534-3537)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植物种类;问题;建议;哈尔滨市 【作者】王雪;胡海辉

城市边缘区视角下村庄改造更新研究——以红岛街道前韩社区为例

城市边缘区视角下村庄改造更新研究——以红岛街道前韩社区为例 摘要: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域村庄旧村改造更新问题越 来越受到关注。这种类型的村庄多处于城乡过渡地带之间,具有城镇化进程中典 型的“非村非城”的二元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村庄与城市联系紧密,村庄土地 使用权属复杂,人口流失严重[[1]]。且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基础、传统的乡村建 筑风格和乡村历史文化基础,城市边缘区村庄的更新和发展对促进城乡资源的交 换和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在青岛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的背景下,红岛街道 辖区村庄旧村改造进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探索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 道前韩社区旧村改造为对象,探索新时期城市边缘区村庄如何因地制宜、健康有 序的发展,针对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有机更新模式,塑造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品质的城镇空间。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旧村改造、有机更新 2016年年底,青岛市政府为了红岛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改善青岛城市空间结构,开始启动对红岛、河套两个街道31个社区,涉及近7万居民的旧村改造安 置工程。自此,当时的红岛经济区城市更新和建设工作迈入新的阶段。2017年, 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深化“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构建覆盖全域、面向未来的城市群主体形态。“三湾三城”的城市结构是首次提出,即构建“中心湾区、西部湾区、东部湾区”的海湾型城市新格局。依托胶州 湾群构建中心城区,优化城市功能,集聚高端元素,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红瓦 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2]]。本文以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前韩社区为例,探讨新时期背景下城市边缘区此类村庄特征及问题、发展趋势、规划思路及更新 策略。 1 前韩社区村庄特征及问题

城市空间中高层建筑设计探析——以济南大众报业集团传媒大厦方案设计为例

城市空间中高层建筑设计探析——以济南大众报业集团传媒 大厦方案设计为例 李晓芳;赵喆骅 【摘要】以济南大众报业集团传媒大厦方案设计为例,从应对城市天际线、城市风环境、城市开放空间及城市环境的协调设计方面来思考城市中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法,为此类高层建筑设计提供借鉴与思考.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2页(P116-117)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天际线;城市风环境;协调设计 【作者】李晓芳;赵喆骅 【作者单位】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建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随着城市、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层建筑如何在城市环境中立足,如何为市民提供更为舒适、健康、高效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当前应当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 1 济南大众报业集团传媒大厦方案设计前期分析 济南大众报业集团传媒大厦位于济南市主城区中心地带,西临山东新闻大厦,东临历山路,南靠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楼。项目区位优势明显,地块价值突出,聚

集了泉城广场、趵突泉、万竹园等知名景区与高层建筑组群。项目用地面积为 0.89ha,要求建设一个地上建筑面积为5.5万m2的高档办公楼,高度需控制在150m以内,以满足大众传媒报业集团业务办公的使用要求[2]。 2 项目选址与场地策略 由于基地位于历山路与泺源大街的交界口,山东新闻大厦、济南中心、中国银行济南分行、良友富临大酒店、银座商城等济南核心商务区的建筑都沿泺源大街主路由东向西排列,因而项目成为泺源大街起承转合的重要节点,相当于由东向西进入城市中心CBD的大门(图1)。 因基地周边存在着平行于泺源大街和垂直于历山路的两种建筑走向,在方案构思之初就确立了形体要兼顾两条主干道的原则。首先,在塔楼位置的限定上,由于泺源大街作为城市繁华商业街的主干道之一,街上高层都为临街一字排布,基地南侧唯一的高层建筑是历下区人民法院,可以通过轴线关系来确定塔楼位置(图2,3)。同时为了提升塔楼的视觉形象,将塔楼位置选在基地北侧。其次,为了呼应历山路的走势,一至六层塔楼办公部分延着历山路平行展开。这样,主体建筑通过南北划分为三个体量,其中主题塔楼位于整个基地的东北处,底层办公建筑与东侧历山路呼应,使得项目与城市肌理相呼应(图4)[2]。 3 建筑高度应对城市天际线的设计思考 天际线最初被定义为“以天空为背景的建筑、建筑群和其他物体的轮廓或剪 影”[3]。在对济南市天际线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天际线走向是以 历山路与泺源大街交叉口为界、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直到朝山街的银座索菲特酒店达到高潮。为使本方案的建筑高度与泺源大街周边的建筑相呼应,并在整个街区的中段部分形成类似于五线谱旋律的音乐高潮,建筑确定为以3.9m为单层高度,共 36层,总高度为140.4m。设计完成后的建筑,将成为历山路—泺源大街的天际 线上第一个高潮点,而后趋于平缓,直到银座索菲特酒店达到第二个高潮(图5),

北方平原城市屋顶花园景观设计

北方平原城市屋顶花园景观设计 通过对北方城市的屋顶场地、自然气候、功能类型、传统园林文化的因素分析,制定了城市屋顶花园的在植物配置、水景设计、地域文化表达方面的设计策略。 标签:屋顶花园;北方平原城市;景观设计 一、屋顶花园概念与发展现状 屋顶花园是屋顶绿化的一种复杂形式。是指在屋顶绿化的基础上,把地面花园的部分设计法应用于屋顶上,创造丰富的景观,为人们提供观光、休息、纳凉的场所①。基本特征是,根据屋顶具体条件,选择小型乔木、低矮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进行植物配置,设置园路、座椅和园林小品等,这种绿化形式在欧美称为“Roof garden”。 河北省位于我国河北省简称冀,地处华北,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北京周边,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其余为河北平原。近年来,以石家庄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绿化用地不断压缩。在常规露地绿化建设趋于饱和时,屋顶花园这种绿化方式成为适合城市绿化建设的一个选择。 目前在屋顶花园建造方面,建造技术比较为大家所重视,相对来说人们忽视了屋顶花园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内容,屋顶花园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环境、生态效益,同时也要保证满足它所承载的社会、人文功能。如何建造科学、实用、既能充分发挥各种生态效益又能满足人们审美需要、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屋顶花园就成了一个十分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二、北方平原城市屋顶花园设计的影响因素 按照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设计活动分为三个步骤,即分析、创造、决策。屋顶花园景观设计同样遵循这样方法,首先应对有待设计的场地进行综合分析、调研。这样的前期准备工作直接影响了设计的成败,是设计的“起点”和“基石”②。对屋顶花园设计的分析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场地因素2、自然气候因素3、河北传统文化。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成为设计的理由和依据。 (一)场地因素 由于屋顶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屋顶花园的设计与建造的技术难度和影响制约的因素相对于地面造园来说更多。并非所有的屋顶都适合进行屋顶花园的建造,建筑本身的结构、给排水与荷载对于屋顶花园的安全性、规模、设计形式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总的来说,屋顶花园设计应“因地制宜”。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淮安市清拖厂宿舍片区为例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 ——以淮安市清拖厂宿舍片区为例 摘要:我国已经从增量规划时代转变为存量规划时代,老旧社区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却面临着物质空间衰落、居住空间分异等问题。文章对目前我国老旧社区更新过程中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淮安市清拖厂宿舍片区为例,通过此老旧社区的现状问题提出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策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旧社区,淮安市清拖厂宿舍片区 1概念解析与界定 1.1城市更新概念阐述 城市更新的理念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MilesColean提出的,认为城市更新是为了促进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以及恢复城市的生命力[1]。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归纳起来认为城市更新就是城市再开发、城市保护和邻里修复,城市再开发就是拆除再建设;邻里修复就是维修、修缮和涂刷等;城市保护就是保护现有建筑的历史元素以免遭破坏[2]。 1.2老旧社区概念解析 “老旧社区”是指建设在2000年以前并且目前仍在使用的小区,以6-8层的多层为主,有着较长的使用年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虽然还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出现基础服务设施不全、环境品质较差、房屋破损褪色等特征。 2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现状及其问题 2.1监管部门重叠

管理社区的部门有多个,如规划局、街道、城管委、交通委等,在老旧社区 更新的过程中,很多面临的问题需要多个部门解决,然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 效率不高,很多问题都很难及时解决。管线改造、电梯安装等工作基本由各个专 业公司独自负责,与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并且其审批流程 周期较长,一定程度上难以与小区更新改造协同进行[3]。 2.2资金筹建困难 老旧社区大多在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的,小区多为那个年代的单位住房,经过 了多年的人员流通,目前大部分的小区人员较为复杂,但大多数都为租户或老人,小区的人文凝聚力不高,物业收取物业费困难,这就导致物业公司前期对小区改 造的成本投入难以回本,因此,物业管理难以长期维持下去。 2.3更新改造片面化 老旧社区进行更新改造的过程中,主要以改造物质空间为主,人口、历史和 社会等因素确经常被忽视,并且更新改造往往局限于项目自身,并没有与周围的 环境与区域乃至这个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协调,很难实现以点带面从而推动区域 的全面发展。 3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策略——以淮安市清拖厂宿舍片区为例 3.1清拖厂宿舍片区概况 清拖厂宿舍片区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基地西临东清江路,东临圩北路,南 临淮海东路,交通便利。基地周边有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小区居民购物带以及日 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基地临近清江浦区内的楚秀园和钵池山,风景宜人,位置优越。片区总面积约为 6.45公顷,地形平坦,基础设施较差,道路交通基础良好。 3.2清拖厂宿舍片区现状与问题 3.2.1片区格局较为完整,但文化资源尚需活化 淮安市清拖宿舍厂片区旧状保持较为完整,依然维持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格局,建筑的外貌也保持着以往的面貌,那独特的“红屋顶”,无疑给此片区增

浅述绿色建筑的集成设计方法——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研发楼方案设计为例

浅述绿色建筑的集成设计方法——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研发楼方案设计为例 朱少君 【摘要】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一系列复杂而相互矛盾的影响因素.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对功能、形式和空间的考虑较多,而对诸如气候、维护结构、设备系统等影响建筑环境性能的因素考虑较少.随着绿色建筑 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设计方法已难以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有必要针对绿色建筑提出 新的设计方法,因此集成设计应运而生. 【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7)003 【总页数】7页(P76-82) 【关键词】绿色建筑;集成设计;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作者】朱少君 【作者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艺术系 ,江苏常州2131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4.3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1]。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及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节能、

经济、舒适等综合因素,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设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色建筑的发展。 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以及绿色建筑设计意识的普及,传统的线性设计流程的弊端日益显现,建筑师已无法只关注建筑的平面功能、立体造型及构造技术,设计过程已逐步进化为多学科融合的集成化阶段。所谓绿色建筑集成设计,是指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对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整个建筑系统最优化,在不影响健康、舒适的使用环境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2]。 集成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存在不同,集成设计流程保证了在设计初期阶段引入各个专业的相关信息,并在设计初期综合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和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纵向比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集成化设计将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看做一个整体,把建筑全寿命周期作为设计决策的出发点;横向比较,集成化设计要求各专业设计人员紧密合作,将可持续建筑设计策略融合在功能、形式、性能和经济等各层面,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获得低成本、高性能及各方面的收益[3]。 下面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研发楼方案设计过程为例,探讨如何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进行集成设计。 该项目位于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新校区内,基地北面属于校园的综合配套区,用地及四周均为农林用地,场地较为平坦,西侧为学生食堂,东侧为创意楼,南侧为学校的教学区。场地毗邻校园北面主入口,北侧为校外城市道路,西侧和南侧均为校园规划主干路,东侧与创意楼紧邻,出入方便(如图1)。 该项目是一栋综合的、富有特色的办公楼,集办公、教学、居住、商业、实验、研发于一体,具有创新的办公模式,能够满足多样的使用要求,地上5层,地下1层。1~5层用为商铺、研发办公、创新工坊、实验,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图2)。因

住宅建筑屋顶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住宅建筑屋顶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屋顶可以说是建筑的第五面体,住宅屋顶的设计与城市建筑轮廓设计是 不可分割的。但是在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是往往过于注重建设用地的开发和利用, 而忽视屋顶开放空间的使用和设计。在住宅建筑中屋顶不仅能够遮风挡雨,如果 对屋顶加以合理利用还能起到美化的作用,实现空间资源的再分配。 关键词:住宅建筑;屋顶;开放空间;设计 在城市住宅中如果屋顶空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不仅会造成屋顶渗漏状况的 发生,而且还会形成热岛效应,对城市中的小气候产生影响,不利于城市生态环 境的建设,同时对城市空间效果和住宅建筑的艺术性造成不利影响。出于对城市 空间的利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住宅建筑屋顶空间进行设计和利用,成为 当今建筑中的趋势,为缓解城市用地紧张、改善生活品质带来积极作用。 一、影响屋顶开放空间设计的因素 1.1选址与场地 屋顶开放空间的建设与其他建筑设计是一样的都需要有合适的场地,选址对 于屋顶开放空间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的选址可以起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并且能够 为屋顶空间建设中的花园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住宅建筑屋顶开放空间设计 中的景观设计对于场地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也更加复杂化。如过将屋顶开放 空间与绿化相结合形成屋顶花园,那么屋顶花园的建设必定会受到建筑平面以及 场地的影响。屋顶花园的建设与传统地面花园的建设存在较大差异,地面花园的 建设可以利用自然地形等因素进行布局,可以按照建筑要求进行挖池堆山等设计,但是在屋顶花园建设中占地面积比较小是一方面,并且形状比较固定基本以工整 的几何图形为主,竖向地形变化上更加有限。在屋顶进行开放空间设计时对地形 的改造只能限制在屋顶结构楼板上,不能进行下挖和堆砌,局限性比较大。所以 在进行住宅建筑屋顶开放空间设计时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1.2屋顶结构 屋顶开放空间设计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还与屋顶的整体结构有关,在进行设 计时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在不损坏屋顶结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方法。比如说在屋顶设计屋顶花园时,花园底部是需要很多材料的,这些材料的选 择应当与住宅建筑的构造是相适应的。在选择材料以及安装方法时,必须与建筑 设计师等共同协商决定。在住宅建筑屋顶空间设计中最适合的屋顶还是防护膜屋顶。 住宅屋顶开放空间的设计要求屋顶在荷载上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并且具有 良好的防水层,能够防止水渗入建筑物中,同时屋顶必须坚固,在整个的使用期 限内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更换和维修等。为了保护屋顶防水层,在防水层上方还需 增加一层坚硬耐用的防护板。对屋顶构造要求比较高,影响住宅建筑屋顶开放空 间设计工程的推进。 1.3气候影响 住宅建筑屋顶开放空间的设计,气候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我国南北方气候 差距比较大,所以在屋顶开放空间设计时应当注重气候条件。除了考虑地域性气 候之外,还需要考虑选址地区的小气候,不同的位置会形成特有的小气候。由于 住宅建筑屋顶开放空间的设计远离地面,气候的影响也会被放大。 1.4社会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屋顶空间的利用,屋顶空间的开放设计在一定程度上

当代文化建筑地域文化表达研究r——以长春规划展览馆设计为例

当代文化建筑地域文化表达研究r——以长春规划展览馆设计 为例 李天骄;李泽锋 【摘要】文化建筑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属性,如何表达它们是文化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是与其他建筑类型最本质的区别.以长春市规划展览馆项目为例,探讨地域文化表达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手段,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及经济技术三个角度对地域文化的表达进行深入剖析,讨论三种表达途径的具体运用,以期对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有指导作用. 【期刊名称】《四川建材》 【年(卷),期】2018(044)002 【总页数】3页(P54-55,58) 【关键词】文化建筑;地域文化;长春市规划展览馆 【作者】李天骄;李泽锋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 0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进程在高速前进。但伴随着城市化的急

剧扩散,城市、建筑以及人类的整体生存环境的地域特色及地域文化面临着日益趋同的问题。如何提取和发扬地方建筑特色,并结合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气候环境,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是建筑从业者们努力的方向。 1 项目综述 长春市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是中国首批园林城市之一,其绿化率在亚洲各大城市中位居前列。为了建设绿化充沛、结构完善的北方园林城市,长春以“流绿都市”作为自己未来的生态定位。“流绿”文化在长春市当代社会的发展与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长春市规划展览馆选址于长春市南部新城,市政府西南方向(见图1),其肩负着展 现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未来走向的双重任务,是南部新城展现长春城市精神的地标性建筑。项目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及其团队设计,总用地面积7.3万 m2,总建筑面积6.3万m2,主体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局部结构形式为型钢 混凝土。金属材质屋面,屋顶采用钢桁架结构,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斜交异型钢网格与幕墙型式。该项目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特定的城市与自然环境中,发掘“流绿”文化的内涵使之与场地相结合,并利用合理有效的建筑语言使地域文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图1 总图 2 文化建筑地域文化表达的途径 地域文化不仅是建筑创作理念的重要来源,更是文化建筑的灵魂所在。只有对设计项目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与思考,才能将建筑的地域文化综合准确地表达出来。那么,如何将整体层面上抽象的地域文化运用具体的建构形式和手段来表达?笔者认为,文化建筑地域文化表达的创作途径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及经济技术。 1)人文环境通常包括一个地区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形态和传统习俗[1],以及由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 规划建设为例 摘要:近年来,灾害的发生愈演愈烈,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其中防灾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灾害隔离带,防灾公园规划与防灾体系建设仍存在极大不足。本文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长春市城市防灾公园体系的应用方向及防灾公园的具体设计方法与配置要求。总结相关防灾设施的配置要求,并针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防灾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防灾避险;居民意识;管理系统;长春市 1.引言 诗经中曾描绘地震的可怕:“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不时遭受严重地震震害的国家之一。有资料表明,我国占全球 7 级以上地震约 1/3,我国有 40%以上地区属于7度地震烈度区,且有70%的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处于地震区[1]。虽然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与高精端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功能一直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 由于近年来城市灾害频发,城市安全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应对灾害与风险,为市民创造安全的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内可供市民活动的大型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承担着城市防灾减灾的主要空间载体的功能。防灾公园是指以地震为起因,发生街道火灾等二次灾害时,为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规划建设的避震疏散功能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园。应当指出的是,防灾公园虽然是以防止地震灾害为主要目的,但也具有防止其他城市灾害的能力[2]。在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防灾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避险和候援的重要场所[3]。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调查研究,针对性分析长春市防灾规划的缺失与不足,总结并归纳出基于中国国情发展、适应性强的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安全规划提供借鉴。 2.南湖公园防灾建设现状分析 2.1场地整体及周边调研分析 2.1.1场地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规模 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占地面积约238.6公顷,大约能容纳10万人避难。按照防灾避难规范确定500米服务半径,除去服务区域内利用自身场地组织疏散的学校得到的服务区域主要为南湖大路、工农大路及延安大路沿线的住宅。南湖周边居住用地十分密集,人口数量较多,居住区总人数可达南湖最大容量的30%,南湖作为中心避难场地还承担着后期接收低级避难场地受灾群众的责任,因此灾难发生时对南湖防灾功能的需求很高。 2.1.2场所周边城市道路现状调查 将《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中规定的应急交通保障措施与南湖周边道路对比可以发现南湖公园被三条长春市内较为主要的干路环绕,并连接着大量如人民大街等主要道路,道路系统较为完善,物资输送、医疗团队等支援畅通无阻。 表1应急道路级别及出入口数量

北方地区传统民居被动式建筑节能初探——以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为例

北方地区传统民居被动式建筑节能初探——以天津杨柳青石 家大院为例 史津;齐思彤 【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形式各异,建筑师通过对建筑布局、空间形式以及材料选取等对建筑进行设计,以减低由地域气候、环境以及自然条件对居住者带来的不适感,创造出较为宜居的居住环境.笔者以杨柳青石家大院为例,初步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的被动式节能理念. 【期刊名称】《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22)005 【总页数】5页(P315-319) 【关键词】石家大院;传统民居;被动式;节能 【作者】史津;齐思彤 【作者单位】[1]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3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样的智能化产品运用在建筑中,在带给居住者便利与舒适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室内采暖及制冷设备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即时的满足了使用者对温感的需求,利用一些非常规能源替代常规能源以达到节约的目的,但却忽略了其本身排放大量的能源和对资源的消耗.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建筑

的排放“垃圾”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地球的破坏,“绿色”与“生态”必须参与到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开始着手利用更合理的建筑布局、形体组合方式,更契合的外部环境,巧妙的构造设计以及优化材料配置,并通过合理的运行管理来达到满足室内舒适环境的目的.这种被动式节能方式,甚至可以达到零排放与零消耗的节能目标,这种被动式节能方式在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中一直被沿用至今. 在高能耗的“大机器”出现之前,设计者只能在建筑本身上做文章.古代设计者巧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使得传统民居在低产出的前提下,为居住者提供相对适宜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相生.也正是因为辽源大地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自然条件以及人文历史背景,伴随着历史、经济、文化等要素产生了不同地域特点的建筑面貌[1].传统民居中的被动节能技术,是一种不增加额外能耗,通过自身的布局、材料、做法,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条件,达到舒适与节能的技术.被动式节能技术并不是把人群从自然中隔离,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这些都为如今的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提供了莫大的启示. 北方民居建筑受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使得形制、结构和材料以及空间布局都体现了较为鲜明的特点[2].由于寒冷干燥,民居形式主要以防寒保暖为首要条件,加厚墙体以保温.在建筑密度的控制上,北方民居建筑间距略小,但传承庭院式空间格局,一是为了减少阳光入射角,获取充足的阳光;二是为家庭提供一个便于聚会的小型空间.屋内则缩短近深和高矮,尽量减小面积,聚集热气.北方传统民居在屋顶的坡度设计上,较为平缓,使得热量能散发到屋内,同时可将粮食摆放在屋顶上晾晒.北方民居的设计不仅在构件上有地域性的特色,外墙的颜色也同样可以起到被动式的保温作用,且多选用吸热的灰色.同样,传统民居设计师也会根据当时的可用条件,打造火炕火墙等主动采暖方式. 2.1 气候环境分析 素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的石家大院,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

西北河谷型城市冲沟景观的创新性设计——以西宁苦水沟景观设计为例

西北河谷型城市冲沟景观的创新性设计——以西宁苦水沟景 观设计为例 摘要:以西宁苦水沟为案例,分析其特征和现状问题,研究西北河谷型城市冲 沟对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比较消极避让式、工程护砌式、填埋覆盖式三种代表性 的冲沟利用模式,探索苦水沟创新性的利用模式,即保留沟谷风貌,塑造自然与 人文交织的立体空间,收集沉淀雨水,生态修复沟谷环境,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保留城市独特的人居记忆。 关键词:城市冲沟;西北河谷型城市;苦水沟;景观设计 引言 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或建成区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城市【1】,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包括兰州、西宁、天水、宝鸡、延安、乌鲁木齐等城市。在 特殊的地形因素、地质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多重作用下,这些河谷型城市在山地地 区往往形成大量冲沟,这些冲沟是间断流水长期冲刷软弱岩石或土壤形成的 长条状谷地,它们往往深入到城市内部,作为泄洪通道与城市主河道相连。一方 面这些冲沟作为汇水和泄洪通道、生物廊道、通风廊道等复合功能通道,对城市 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西北地区往往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这些冲沟往 往成为雨季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的地段,旱季泥沙淤积、垃圾堆积、污 水横流、的“灰色”通道,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且对城市用地切割强烈,挤占宝贵 的城市建设用地。针对这些冲沟,不同的城市采用了不同的利用方法,或是消极 避让,或“对其驳岸进行工程护砌,或是填埋覆盖,如何去利用这些冲沟,趋利 避害、化“废”为宝,既能保留其复合的功能,又能节约用地、优化景观,为 城市所用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以西宁苦水沟为例,分析其特点及现状问题,通过创新性的景观设计,探索苦水沟适宜的利用模式,以期为西北其他河谷型城 市冲沟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1.苦水沟特点及现状问题 1.1苦水沟特点 1.1.1 天然的泄洪通道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祁连山东段南侧,属冬寒夏凉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均气温5.7℃,年均降水量400mm。市区主要为河谷冲积平原,四周丘陵 环抱、岭高川窄、沟壑纵横,有大小沟道近90条,多为自然冲沟,其中苦水沟 就是这些众多自然冲沟中的一条。 苦水沟系南酉山与大园山所夹沟道,南起南酉山,北至南山东路,为天然泄 洪通道,主沟道长约5.87公里,沟深从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流域面积8.56平 方公里。进入城区段长约1公里,宽约40-60米,沟深由20米逐渐降低为2米。苦水沟作为西宁一条重要的泄洪通道,水流在上游通过冲沟进入城区,在南 山东路后转为暗渠最终汇入湟水河。 图1:苦水沟及周边遥感影像图图2:苦水沟及周边GIS图 图3:苦水沟及周边现状图 1.1.2 城市的通风廊道 西宁地处西宁盆地,四面环山,城市空间成“X”型带状分布,是典型的河谷型 城市,处在较为封闭的环境,冬季经常出现“逆温”天气,空气处于超稳定状态, 污染物难以及时扩散,导致冬季污染较为严重,而南北两山间的沟谷无疑是城市 的重要风廊,对于及时扩散污染物和减轻空气污染具有重要作用。苦水沟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