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投稿城市意象重塑——哈尔滨博物馆广场片区环境改造的设计

投稿城市意象重塑——哈尔滨博物馆广场片区环境改造的设计

图1 博物馆广场区位 城市意象的重塑

——哈尔滨博物馆广场片区环境改造设计

摘要:博物馆广场,是哈尔滨城市建设的源头,是展现哈尔滨形象的主要门户。随着广场片区环境的更替变化、人群行为活动的多样选择,该片区的城市意象越来越模糊。文章采用实态调查的方法,从历史特色演变、主体背景环境、第二街廓、视点与尺度、有效视廊、整体印象感知等多方面展开,通过实地调研、市民的“照片辨认”、“认知草图”表达等,研究哈尔滨博物馆广场片区的主要环境特征,分析其城市意象缺失的主要原因。依据建立城市形象性的三个条件:识别性、结构、意义,从环境外形特征、空间关系、视觉条件、中心标志物、历史印记等方面入手,提出重塑该片区“城市意象”的主要设计对策,旨在提升该片区的环境活力,建设哈尔滨的崭新门户形象和特色历史街区。

关键词:博物馆广场片区;环境改造;城市意象;重塑

1 引言

现代城市留给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莫过于城市的意象。而所谓城市意象, 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人们的影响而使人们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 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也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环境”。它所表现出的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城市客观形象的缩影,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重要标志。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各类活动的“发生器”和“容器”,同时也是人们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其品质直接决定着城市意象的展示。博物馆广场片区

作为哈尔滨最主要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之一,是人们享受城

市生活、体认城市风情、彰显城市个性、领略城市魅力的重要公

共场所。同时博物馆广场作为城市传统十字轴线的交点(见图1),

其丰富的文化积淀承载了哈尔滨的历史与记忆。因此,强化该片

区的形态印记,提高该片区的空间品质,是塑造哈尔滨城市意象,

展现哈尔滨特色形象的重要环节。 2 博物馆广场简介

哈尔滨博物馆广场原称喇嘛台广场,始建于 1900 年, 位于哈尔滨市的最高点,是连接市内六条道路呈不规则圆形的放射状广场。由于巧妙的规划和精心设计,广场具有优美独特的景观风貌,曾是哈尔滨的形象标志,“东方莫斯科”美誉的象征,也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活动场所。现今以它为核心形成了全市重要的历史保护街区,周边分布着具有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构成

图2 圣尼古拉大教堂时期

了广场的主要景观骨架,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结点。此外,博物馆广场与火车站遥相呼应,是展现哈尔滨特色的重要门户,是交通、商业和文化等多功能城市轴的重要交点。一个世纪以来, 博物馆广场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印记,是一个具有强烈认同感、归属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哈尔滨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博物馆广场片区环境的更替变化,功能的混合重组,一些有价值的老旧建筑逐渐被拆除,建起了一批现代建筑,使广场原本和谐统一的环境逐渐消失,造成了景观意向混乱、空间秩序失衡、文化气息匮乏、综合环境质量恶化的局面,该片区陷入一种混沌的“热死”状态,近百年来沉淀而形成的“城市意象”越来越衰微、模糊,亟需形象的改造设计。

3 博物馆广场“片区意象”

城市的文明和魅力是历史积淀的成果。博物馆广场片区作为城市主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人们对哈尔滨的印象与记忆,其片区意象历经三个主要的演变阶段:早期的圣尼古拉教堂时期,文革的革命纪念塔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的花坛、绿色金字塔时期。

3.1 圣尼古拉教堂时期——“东方莫斯科”的象征

该时期广场经历了形成、发展、完整三个阶段,并最终以圣尼古拉教堂为标志性景观,形成了“东方莫斯科”的城市意象(见图2)。建设初期,广场采用了“广场+放射形街道”的城市规划体系,在广场中心落成了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该建筑以坐落在“帐篷顶”式的八面体鼓座上的“洋葱头”穹顶为统帅,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新艺术运动风格的莫斯科商场、中东铁路理事住宅及折衷主义风格的秋林公司俱乐部等形成了广场早期的景观构成。1945 年在广场西北侧落成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碑”(又称苏联红军纪念碑)

填补了广场西侧的空白,构成了围合广场的虚空间,使广场

环境达到完整的状态。建国后,一直到“文革”开始的这段

时期内,广场的景观风貌并没发生很大的变化,一直保持着

优美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城市客厅,是

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城市象征。

3.2 革命纪念塔时期——特殊历史的印记

图 5 绿色金字塔时期

图4 花坛时期

图3 革命纪念塔时期 该时期属于广场环境的突变阶段,广场中心的圣尼古

拉教堂在“文化大革命”之初被拆毁。这一突发事件极大

地改变了广场的艺术形象,使广场失去了对全城的景观控

制点和“通天”的视觉效果。教堂与周围建筑的和谐关系

及共同组成的优美轮廓线也不复存在。拆除教堂后不久,在原教堂遗址处修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纪念塔”(见图3),成为当时集会、游行的重要场所,形成了特定背景下的历史印记。

3.3 花坛、绿色金字塔时期——城市繁荣的代表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全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城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大幅度增加,广场环境进入嬗变阶

段,片区的环境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形象与前

两个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在广场中心先后建立了花坛(见图

4)和标志采光塔(绿色金字塔),主要采用了玻璃、石材、

金属等现代化材料等(见图5)。周边新建筑对广场环境造成

一定的影响,电力大厦、华融大厦、松雷商场、远大商场等

大体量高层建筑,虽然是城市繁荣发展的象征,但对原有广

场特有的空间形态、历史文脉、场所精神等产生了较大的破

坏,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片区意象逐渐模糊。 4 博物馆广场“片区意象”调研 人是城市的主体, 研究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城市意象的差别,可以从主体入手考察影响城市意象的因素, 从而服务于城市特色形象的构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数据, 对博物馆广场片区意象进行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方法

除了采用问卷、访谈的常规调查方法之外,本次调研还尝试采用了两种新方法来获取基础数据。第一种方法是照片法。将事先拍摄好的博物馆广场片区的主要风景、保护建筑、特色构筑物照片拿给受访者, 要求受访者说出照片中景物的名称或景物大体方位。第二种方法是认知草图的方法。受访者被要求勾勒出博物馆广场片区的主要景观略图。这种景观略图被称为“认知草图”,作为获取人们对于环境认知情况的数据。

4.2 数据分析

对照片辨认数据、认知草图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绿色金字塔”及转盘道、“华融大厦”等是人们最直觉、印象最深的,然而这种印象往往却是负面的。对于周边具有历史文脉价值、风格特色鲜明的保护建筑群体,人们的关注度却较低。经过深入分析,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历史印记的根深蒂固,人们追忆原来的圣尼古拉大教堂,而对于广场中心的“绿色金字塔”较为不满,因而对其反面印象较为深刻。而华融大厦、电力大厦等依靠其高耸的尺度、庞大的体量,遮挡了人们的视线,掩盖了周边保护建筑的光芒,成为了主要的视觉焦点。

通过对问卷访谈数据的分析,人们对该片区的印象模糊不定,难以形成主要的片区意向,人们的主要感受为:(1)很繁华,人多车多,交通太混乱,缺乏安全感。(2)建筑与景观太“复杂”,找不到最突出的景观特色。(3)中心标志物“绿色金字塔”不够美观,体现不出哈尔滨的城市特色,怀念原来的圣尼古拉大教堂。(4)电力大厦的存在,破坏了整个广场的向心性(5)存在很多保护建筑,但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5 博物馆广场“片区意象”问题解析

通过现场观察、“照片辨认”、“认知草图”表达等,研究哈尔滨博物馆广场片区的人群行为活动和环境特征,总结了博物馆广场片区景观意象模糊的主要原因:

5.1 个体特色鲜明,整体印象缺失

(1)整体印象缺失:整个博物馆片区无法形成一个直观的综合印象,只是局部片段的一些零碎记忆,如只是记得苏联红军纪念碑,或只是记得博物馆,或只是记得华融大厦。

(2)主题印象缺失:部分重要标志物的设计,其形象标志性不足,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

5.2 背景环境凌乱,主体无法突出

(1)广场周边的背景环境凌乱,没有一个有机统一的界面,广场建设之初所形成的向心性遭到破坏。

(2)保护建筑与背景环境杂糅在一起,其在体量、色彩、形象等方面都无法从背景建筑中脱颖而出。

5.3 第二街廓线混乱,无法形成有效视廊

建筑的第二层次轮廓线较为复杂混乱,遮挡人的视线,无法形成完整的视觉印象:

(1)底界面:路灯、标志牌、围栏、大型客货车辆、人流等的遮挡。

(2)侧界面:广告牌、灯饰、商品陈列、空中挂布、框架等的遮挡。

图8 博物馆广场分区示意

图6 视角关系示意图 图7 现状与模拟场景对比 5.4 缺乏驻足空间,无法形成合理的视点、视距

德国的建筑师梅尔坦斯用实验方法证明(见图6),当处于45°角时是观赏任何建筑细部的最佳形象位置。同时,也是看清整个建筑的极限视角。处于27°视角时,

既能观察对象的优视整体,又能感觉到它的细部效果。而能够看清

建筑全貌的基本垂直视角是18°。因而视角界于18°到45°之间是

理想的观感区域。而博物馆广场片区在视觉观察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1)观察广场同侧建筑,视角一般小于18°,没有合适或足够

的距离去观察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等,同时由于开敞空间

的缺乏,人们无法停留,无法欣赏。

(2)观察广场异侧建筑,视角一般大于45°,由于中心广场、周边构筑物的遮挡,无法形成有效视域空间。 6 博物馆广场“片区意象”重塑

面对博物馆广场片区意向模糊等问题,以凯文林奇提出的建立城市形象性的三个条件:识别性、结构、意义为研究重点,从环境外形特征、底界面和侧界面、整体空间关系、视觉条件、中心标志物、历史印记等方面入手,模拟规

划设计后的场景,通过与现状照片

的对比(见图7),最终提出塑造

该片区“城市意象”的主要设计要

点:

6.1 识别性方面——外形特征的突出

(1)突出历史建筑

以中心广场的标志物为圆心,自内向外将博物馆广场片区划分为核心区、保护区、背景区三部分(见图8)。核心区以道路和中心广场为主要内容,突出其交

通和景观功能。保护区内主要包括省博物馆、苏联红军纪念

碑、国际饭店等重要保护性建筑,形成小体量、低密度、多

层、古朴典雅的保护建筑群落。背景区主要包括华融大厦、

松雷商厦等新建筑,形成大、中体量结合、高密度、高层、

厚重简约的现代建筑群落。保护建筑以现代建筑为背景,从

图9 空间轴线示意

图10 总平面示意 色彩、体量、装饰、绿化等方面强化其差异性,塑造丰富的、多层次的城市景观轮廓,增强该区域的景观意象。

(2)开放空间的突出

拆除电力大厦,对外展现颐园街1号、2号保护建筑的本来面貌,结合周边建筑的围合限定,形成半封闭半开敞式的开放空间,将博物馆广场周边的保护建筑有效地渗透到其中。

(3)圣尼古拉教堂的再现

采用现代的技术和建筑材质,在广场中心重构圣.尼古拉大教堂外部轮廓,再现圣.尼古拉教堂清晰的建筑结构和完美的建筑形态,满足人们对历史的缅怀和追忆。新圣尼古拉教堂下部采用玻璃砖,上部应用不锈钢架,使得建筑既有一定的体量感,同时又不使几条主干道的视线受阻。新圣尼古拉教堂以其精确的比例、错落的形体、精美的装饰以及优雅的造型,昭示原圣尼古拉教堂神圣的特质,构成了该片区最具特色的形象标志。

6.2 结构——良好的空间关系和视觉条件

(1)空间景观主轴的确定:创造中心标志物与周围环境的

对景关系,构建颐园街1号、颐园街2号与中心标志物圣尼古

拉教堂之间的景观轴线(见图9),形成强烈的空间秩序感,既

塑造了景观视廊,又延续了历史文脉。该景观轴线以绿化、广

场、小体量保护建筑为主,轴线外围以华融大厦、松雷大厦等

大尺度、大体量的现代商业建筑群为背景,突出景观轴线的精

致、细腻及历史韵味。

(2)空间节点的塑造:在景观轴线收尾处,以颐园街1号为中心,塑造圆形广场空间,并结合原有建筑形成的半圆形柱廊,将新建筑与保护建筑联系在一起。

(3)街道第二层次轮廓线的设计控制,形成良好的视觉通廊。

底界面上遮挡视线的无用障碍物的清理,重要设施(路灯等)的视

觉统筹规划;侧界面上考虑广告牌、灯饰等协调,从色彩、尺度、

视线遮挡等方面统一考虑。

(4)视域、视廊:依据德国建筑师梅尔坦斯的视线原理,尽量

营造界于18°到45°之间的理想观感区域。对于大于45°视角的

区域,强调其建筑细部和景观小品的刻画。当垂直视角小于18°

时,人的观察侧重于环境和景观效果,应尽量减少视域范围内的遮挡物,形成通透的视廊空间。适当增加可供人们停留的空间,并考虑在其范围内能够很好的观察周边保护建筑,形成良好的形象观察点。

6.3 意义——历史印记与行为活动

(1)历史沉淀的挖掘——对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保护围墙进行重新布置,以适应整个广场的构成秩序,成为广场限定手段之一;在颐园街2号与华融饭店之间,构筑历史文化墙,以统一广场界面,并展示哈尔滨的历史文化特色。

(2)整合周边历史保护建筑,恢复其历史原有形态,在色彩和风格方面与周边建筑形成对比,以期从背景建筑中突显出来。

(3)提高冬季周边广场的利用率,塑造一定的场所精神:在寒冷的冬季,周边广场可以用于冰雕、雪雕展览和小型冰灯游园等。激发城市空间活力的同时,体现了哈尔滨城市冰雪文化的地域特色。

7 结语

博物馆广场片区作为哈尔滨发展演变的浓缩,承载了哈尔滨的历史与记忆,是哈尔滨城市意象的典型代表。面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从结构、识别性、意义的角度出发,融入社会文化、历史文脉、人的知觉体验和城市空间的形体环境等,把空间形式与人的行为活动综合考虑,重塑博物馆广场片区的形象魅力,创造特色鲜明、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意象。

侯幼彬.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2哈尔滨篇[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顾朝林,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2001.(03)

徐苏宁,城市形象塑造的美学与非美学问题.城市规划,2003.(04)

李斌,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建筑学报,2008(02)

金广君,刘堃,“社会—空间”辩证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再认识.规划师,2009.(11)

城市规划专业24本必读书

转:城市规划专业24本必读书城市规划博客来源:刘小磊的日志 1 书名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内容简介 作者[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8-12-1 字数(万)25 定价(元)18 2 书名城市意象内容简介 作者[美]凯文·林奇著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4-1 字数(万)16 定价(元)26 3 书名城市设计(修订版)内容简介 作者[美]培根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8-1 字数(万)62.7 定价(元)73 4 书名拼贴城市内容简介 作者[美]柯林·罗等编在以城市为背景对象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拼贴城市》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在建筑学与城市研究向后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地位。《拼贴城市》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学界内的高度关注,许多著名学府将其

城市中心区规划与设计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与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城市中心区的概念,对城市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其中心区的形态、功能、空间,及相对应的历史、文化、政治、理论思潮等方面的价值做简要的分析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案例,作简要的分析论证,并探讨我对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空间感受;价值 城市中心区的形态特点 城市中心区一般指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功能的核心区域,其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它不仅是城市的中心,也是区域的中心。围绕这个区域,城市的布局呈明显的向心形态,或是城市肌理在此区域会有明显的放大,又或者建筑功能形态会有显著的标识性。 1.1城市结构 城市中心区域并不一定是单一存在于城市的,根据城市规模的不同往往会有多个中心区域。一般的小型城市,往往是只有一个中心区的单核结构,典型的案例是意大利的锡耶纳(以锡耶纳广场为核心的城市布局)、威尼斯(以圣马可广场为核心的布局),而在我国,这样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城市化历程不长的小城市;因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单核必然不能适应大中城市的节奏,多核结构和复核结构的诞生一方面是城市规划设计者们对于城市结构探索实践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发展扩大的必然结果。 图 1.1 杭州是典型的多核结构城市,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扩大,杭州逐渐从以西湖为核心的单核结构,向以西湖、运河为核心的双核结构发展,而目前钱塘江两岸的建设、钱江新城的成型也必将使杭州迈入以西湖、运河、钱塘江三核并存的城市结构。 1.2城市中心区的类型与功能 城市中心区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街道、广场、公园景观、标志性建筑物、

桥梁与河岸,以及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城市核心元素。这些元素与凯文·林奇的城市印象五要素(道路、边沿、区域、节点、标志)不谋而合,这充分反映出我们置身于一个城市之中,对于这个城市的基本印象即是来自于对中心区域元素类型的直观感受。 作为城市秩序的发源,其空间形态、功能特点必然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核心而展开,所以一般都会是以步行区的方式呈现,而机动车路网往往是围绕着中心区,在附近密集布置。 城市中心一些宽阔笔直的商业街,多由机动车干道改造而来。许多城市的步行区拥有古代的老城区,这些区域保留着狭长的街道,广场,是最常见的城市核心形式,其可以由城市在历史过程中经由文化、宗教、经济的集中场所而自然形成,也可以由城市规划设计者从宏观调控中设计创造,但无论广场是以何种方式形成,它都是城市生活和聚会的场所,其必然成为城市中心步行区的重要节点。典型的案例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广场由新、老总督府、圣马可图书馆、圣马可教堂、钟楼、雕塑围合而成,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人们的活动中心,是城市肌理显著的节点。 公园,在大多数城市都作为完全开放的公共空间,被纳入城市步行区域的范畴。它们没有围墙,任何明显的分割界限,而是同城市其他空间融为一体。一些城市中心的公园周边通常围绕着重要的文化建筑,如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等。它们在性质上与城市中心广场比较类似,只是表现的手法不同,当然也经常与广场相辅相成,成对的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典型的案例就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奥穆斯特德和沃克斯创造性的在密集繁华的城市之中划出如此之大的一片公共绿地,使之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城市花园,它创造了公众共享的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公园的代表,对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发展影响深远。 2.城市中心区的公众映像 2.1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 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它并非像一般的城市空间那样拥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场所。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他们认为中心区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地方。 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城市规划必读24本书

城市规划必读24本书 在城市规划师论坛上看到前辈推荐的城市规划24本书,这24本书,可是成为城市规划专业必读书目,望同行爱好者借鉴。 1 书名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内容简介 作者[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8-12-1 字数(万)25 定价(元)18 2 书名城市意象内容简介 作者[美]凯文·林奇著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4-1 字数(万)16 定价(元)26 3 书名城市设计(修订版)内容简介 作者[美]培根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8-1 字数(万)62.7 定价(元)73

城市规划必读书目

在城市规划师论坛上看到前辈推荐的城市规划24本书,这24本书,可是成为城市规划专业必读书目,望同行爱好者借鉴。 1 书名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内容简介 作者 [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8-12-1 字数(万) 25 定价(元) 18 2 书名城市意象内容简介 作者 [美]凯文·林奇著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4-1 字数(万) 16 定价(元) 26 3 书名城市设计(修订版)内容简介 作者 [美]培根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8-1 字数(万) 62.7 定价(元) 73

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

天津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07

前言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思维方式及设计和管理原则。其目的是改进人类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 天津市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是在借鉴国内外城市设计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的实际而编制的。目的是规范我市城市设计编制内容和深度,统一编制格式。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设计标准编制组 2008年7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 一、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二、总体城市设计文件 三、总体城市设计的图纸和模型 第三章、局部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 一、局部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二、局部城市设计文件 三、局部城市设计的图纸和模型 附:总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内容对照表

第一章、总则 1、为了规范天津市城市设计编制工作,提高城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特进 行天津市城市设计技术要求的制订; 2、在天津市域范围内编制城市设计时,都应遵循本城市技术要求; 3、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与城市规划的阶段划分相对应, 可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两者具有不同的设计目标、控制要素和内容深度; 4、总体城市设计对应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以下同)层次,主要明确区 域尺度的城市设计目标和原则;局部城市设计则对应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明确地段尺度的城市设计目标和原则;城市重点地段还应单独进行城市设计,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基本依据;5、总体城市设计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同步进行,并纳入城市总 体规划;已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但缺少总体城市设计环节和内容的,应单独编制整体城市设计,并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6、局部城市设计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步进行, 并纳入相应的详细规划; 7、城市重点地段应单独进行局部城市设计,并以此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 定的基本依据; 8、城市设计要保护和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体现天津市的整体形象, 不断提高城市的景观艺术水平,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9、城市设计要创造尽可能多的高质、安全、可达、舒适的公共空间,使城 市充满活力和吸引力,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10、城市设计编制所采用的图纸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 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潮州市总体规划

潮州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性质 潮州市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为:粤东经济次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地方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二.城市规模 (一)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规划近期末(2010年)潮州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规模为62万人。 规划远期末(2020年)潮州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规模为90万人。 (二)城市用地规模 规划近期末(2010年),采用115平方米以下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内。 规划远期末(2020年),采用100平方米以下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0平方公里以内。 三.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一)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本规划以江(韩江)、河(北溪)、山(笔架山)、洲(仙洲岛)、城(潮州古城)为城市空间结构核心,以跨江交通干道为发展主轴,带动中心城区跨越韩江向东发展,营造一江两岸的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二)中心城区总体布局结构 本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江两岸,依山环洲,四轴三片区”。 1、一江两岸 韩江及其两岸地区。韩江是潮州最重要的城市自然景观轴线,韩江两岸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和形象塑造地区。 2、依山环洲 依托桥东组团内大量生态山体建成深入城市中心的绿肺,环绕仙洲岛和江

东北洲形成一江两岸发展的城市核心景观。 3、四轴 四条主要的城市轴线,其中又包括两条城市意象轴和两条滨水公共空间轴。 两条城市意象轴为:火车站广场——枫溪广场——潮州行政中心——开元寺——湘子桥——笔架山城市意象轴和潮州东大道(韩江东岸)——潮州大桥——潮州大道(韩江西岸)城市意象轴。 两条滨水公共空间轴为:韩江滨水公共空间轴和北溪滨水公共空间轴。 4、三片区 规划充分利用由道路、河流、山体、绿带等因素形成的分隔,发展形成“三片区二十二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在现有的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兼顾枫溪核心地区,形成中片区(含古城组团、旧区北组团、旧区南组团、城北工业组团、大道东北组团、大道西北组团、大道西南组团、枫溪组团、枫溪南组团和火车站组团等);在韩江以东结合桥东和磷溪发展东片区(含桥东组团、磷溪组团、溪中北组团、溪中南组团、溪南产业组团、新城核心组团和水库南度假组团);在韩江以东结合意溪镇区和金山大桥发展北片区(含意溪古镇组团、意北组团、意南组团和意东组团)。另外,在韩江仙洲岛发展以度假会展型的仙洲组团。二十二个城市组团中,城北工业组团、溪南产业组团和意东组团是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组团,古城组团、枫溪组团、桥东组团、新城核心组团和火车站组团是综合性组团,其余为生活性组团。 除上述三片区外,潮州中心城区的西侧村镇建设地域为规划远景的中心城区西片区,西片区内包括现状古巷、凤塘镇区及其周边的工业区,与中心城区中片区接壤,规划远景该片区将纳入中心城区范围。 (三)城市发展方向——中心城区发展时序与重点 规划采用“重点建设东片区,逐步完善中片区,近期开发北片区,积极保护古城区,大力发展产业区”的发展策略,实现城市跨江发展,优化城市职能,

城市规划24本书

城市规划24本书 我在城市规划师论坛上看到前辈推荐的城市规划24本书,所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 书名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内容简介 作者 [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8-12-1 字数(万) 25 定价(元) 18 2 书名城市意象内容简介 作者 [美]凯文·林奇著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4-1 字数(万) 16 定价(元) 26 3 书名城市设计(修订版)内容简介 作者 [美]培根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8-1 字数(万) 62.7

24本规划书籍

1 书名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内容简介 作者[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8-12-1 字数(万)25 定价(元)18 2 书名城市意象内容简介 作者[美]凯文·林奇著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4-1 字数(万)16 定价(元)26 3 书名城市设计(修订版)内容简介 作者[美]培根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8-1 字数(万)62.7 定价(元)73 4 书名拼贴城市内容简介 作者[美]柯林·罗等编在以城市为背景对象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拼贴城市》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在建筑学与城市研究向后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地位。《拼贴城市》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学界内的高度关注,许多著名学府将其选为必读教材。本书所涉足的范围很广,从经典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到现代学术、现代文学、城市建筑史等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人文领域场景,以此来谈论现代建筑与城市。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9-1

2010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评选与观摩评选结果

2010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评选与观摩评选结果 学校/院/系作业名称作者姓名年级指导教师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茶室设计——茗王媛媛 1 沈晓梅、南飞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外部空间设计——城池之间刘亦涵、魏枫 1 王一丁、倪震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纸管桥结构设计与建造建筑学一年级 1 戚广平、俞泳、孙彤宇、岑伟、关平、李立、张雪伟、赵巍岩、章明、张建龙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积木·文章蒋栋、王斯翰、潘天豪、郑毓荃、张洋、吴聪河 1 申晓辉、方翊珊、袁炯炯、曾琦芳、陈芬芳、桑晓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平面构成郑惠婷 1 王璐、施瑛、肖毅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解读建筑朱正 1 王璐、施瑛、刘虹、肖毅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解读建筑李竞扬 1 王璐、施瑛、许自力、肖毅强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社区中心设计季欣 1 张嵩、顾大庆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专家交流活动中心设计于善君 1 史永高、顾大庆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九宫格·造园王宇瞳、刘黛依、李飔飔、王哲则、文曌、张丹棣(设计小组) 1 王欣、欧阳文、金秋野、李春青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融——限定环境要素的空间构成刘逍、周晓宇 1 马跃峰、刘志勇、张 翔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泉·踪——环境空间构成刘瑶、高鹏飞 1 刘彦君、冷婕、罗强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小石潭记—限定环境要素的空间构成徐苗、唐坤 1 刘彦君、冷婕、罗 强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湖畔茶室设计——“返璞归真”刘金霖 1 解旭东程然郝赤彪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水印廊桥——山水茶廊设计张安晓 1 徐岩王少飞马立群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构成.再生唐荞菀 1 许建和,梁智尧,严钧,李苏旻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立方体的两种表情王明充 1 张涛、曹震宇、吴璟、贺勇、顾凯、张景礡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组合空间的推理及演绎张骁聪、李一奇 1 董志国、黎继超、王秀 慧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苏州博物馆空间认知与分析朱一帆、景艳 1 王秀慧、董志国、黎 继超 清华大学碧榭——圆明园茶室设计郑涛 1 韩孟臻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空间构成张立名 1 刘剀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实体构成胡玥、梁宇博、黄怡平、马百冶、唐润贇、时楠、罗平、张立名、朱成俊 1 万谦、刘剀、徐怡静、范向光、孙靓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盒子住宅设计——光庭张林琦 1 刘剀、沈屹然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认识建筑系列作业——流水别墅张颖 1 赵小刚、赵春梅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建筑学系材料.空间.建造顔旭东、裘宇、刘潇、赵栋、余文彪、夏晨阳、

城市规划的经典书目------24本书

城市规划师论坛上专家推荐的城市规划经典书目-----24本书: 1 书名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内容简介 作者[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 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8-12-1 字数(万)25 定价(元)18 2 书名城市意象内容简介 作者[美]凯文·林奇著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4-1 字数(万)16 定价(元)26 3 书名城市设计(修订版)内容简介 作者[美]培根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8-1 字数(万)62.7 定价(元)73

城市徒步——哈尔滨市八区三巷城市更新

针对建筑扎实的观察和实践,将环境、人、活动、空间这几者相互关系进行精细化设计,充分满足功能要求且独具特色的体验。针对与运动相关联的环境中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空间的使用场景进行分类,演变出无数令人流连忘返的精彩时空瞬间。通过多方案综合比选,从而确定最终实施方案。 2.1 项目区位及概况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形成、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据史料记载,早在哈尔滨市形成以前,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开发建设。哈尔滨道外八区三巷周边地区(以下简称八区地区)地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是哈市三区交汇处,占地约40hmz,东侧与北侧为城市干道,西侧与南侧为铁路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六日)开篆视事,厅署设于今道外区南十一道街。隶属哈尔滨关道(即滨江关道)。1909年6月2日(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改隶双城府。后因辖区过小,于1910年(宣统二年)前后将双城府、阿城县沿江一些地方划归滨江厅管辖。辖区东西宽70余华里,南北长40余华里。同年改隶吉林行省西北路道。 2.2 规划范围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位于哈市三区交汇核心地段,是多个文化场所、交通枢纽所在地。城市设计用地四至界线分别是:东至八区四巷、北至南极街、西边和南边都以铁路线为边界,规划研究范围为38.9公顷,其中,规划范围占28公顷。见图(1)该局启动了《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年)》修编工作,推进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多规合一改革,继续拓展以松花江为发展轴的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沿江发展的城市框架,构建多中心、组团式、区域化沿江发展的城市新形态。 同时,全面提升哈尔滨新区规划,拓展城市新区空间,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2.、生态修复 根据城市双修及城乡结合部整治要求,组织编制《城市双修规划》,推动实现生态自我修复。推进美丽城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3.2.2《哈尔滨市道外区分区规划》 1、发展趋势 哈尔滨城市区划调整是对都市空间布局重新整合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共享都市资源,重新挖掘城市潜力、增强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与共享,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机遇,道外区首先要确立一个基本的发展取向,一个明晰的发展理念,这是确定道外区的职能、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的基础。 根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道外区政府工作报告》,道外区的未来发展目标在于建设成为全市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的示范城区和四强之区(经济强区、生态新区、科教名区3、功能定位 哈尔滨市的精细化工基地、物资集散中心,历史传统风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生态城区 其中,八区三巷片区作为道外西部地区,以历史保护街区为主,并重点发展金融、贸易、旅游、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形成道外区具有高品位的商贸中心,务使道外区金地精用。让该地区的改造,打造道外区城市品牌。生态水平提高的主要创新地域。 随着市政府搬迁至松北,道外区将是江南东部地区和松北联系的必经之地,二十道街跨线桥建设会带动道外区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近期将建设的地铁1号线经哈东路直达化工路,地铁建设标志着道外区交通向网络化、深层次发展。 3.3 案例研究 3.3.1 罗湖区木头龙片区城市更新案例 1、项目背景 (1)项目位置

浅析广州花城广场规划与景观设计

浅析广州花城广场规划与景观设计 摘要: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 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作为城市中心以及 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 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关键词:中轴线;广场;规划;线性;新旧对比 一、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广场—花城广场 (一)广州花城广场 花城广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广场,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广场 最南端是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图书馆四个 公建所在地。此处以北为长约1.1公里的榄形轴线广场。弧形道路两边是公园式 绿化,绿化两边是高层商业建筑。 (二)新城市中轴线 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南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 界分为南、北段,全长12公里。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 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北段有3个重要节点,分别是核心商务区、海心沙、新电视塔。北边“山水城”自成一格,强调宜居、生态;中段则主打“花城 绿轴”牌,定位为“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并分五大功能区。 行走在花城广场中,体验大都市中轴线的魅力。临江边的海心沙广场以及相 对而建的四大公建围合而成中轴线最重要的节点也是其浓墨重彩的中心。此处成 为广州现代化的新标签,与老珠江相辉映。作为轴线设计的最重一笔,无疑达到 了意义上的程度。 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 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二、广州新旧中轴线对照 (一)广州历史中轴线 广州古城区有一条北自越秀山,南至珠江水的传统中轴线,俗称“一条扁担担 起山和水”;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中,似乎总有一条通过官府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古城中轴线一直于此不太大的地段内平移延伸。传统中轴线作为最好的“绿轴”, 可有效改善城区气候环境。广阔的林荫道和公园广场,使南海(江面)之风经过 滤降温浸入市中心,强冷风由北山森林减弱,置换城中混浊的气尘。 (二)新旧比照 南接珠江,北达越秀,传统中轴将古广州南北贯穿起来,虽然形式上轴线意 味并不分明,但调节气候的功能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轴贯穿城市核心珠江 新城并由始至终从北到南连接整个广州城区,在功能分布上“绿轴”花城广场只是 其中五分之一。线性的花城广场更像是一个中心点的地位,公园广场与未来的林 荫大道将要继承传统中轴的使命。只是对于高楼林立的珠江新城乃至广州,其力 量未免薄弱了些。反之,在贯穿珠江新城和服务于周边居民方面,更突显其效果。 三、比照分析广州新中轴线与北京中轴线 (一)北京中轴线

城市规划师必读的书籍

城市规划师必读的书籍 1 书名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内容简介 作者[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8-12—1 字数(万)25 定价(元)18 2 书名城市意象内容简介 作者[美]凯文·林奇著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4—1 字数(万) 16 定价(元)26 3 书名城市设计(修订版)内容简介 作者[美]培根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8-1 字数(万)62.7 定价(元)73 4 书名拼贴城市内容简介 作者[美]柯林·罗等编在以城市为背景对象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拼贴城市》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在建筑学与城市研究向后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地位.《拼贴城市》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学界内的高度关注,许多著名学府将其选为必读教材。本书所涉足的范围很广,从经典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到现代学术、现代文学、城市建筑史等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人文领域场景,

基地环境要素分析与设计表达

基地环境要素分析与设计表达 张建涛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510641) Analyzing and Expressing the Elements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Site 摘要针对建筑创作过程中基地环境分析的特点,把基地所具有的环境特征归纳为三个层面,即城市层面、地段层面和场地层面。并结合设计实例探讨了不同环境层面设计要素的构成及其表达,试图探索环境分析的可操作性和环境构思的模式与方法。 ABSTRACT Basing on the featur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ite has three layers, the city layer, the sector layer and the site layer. The result tends to be significant to comprehend the rel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environment. 关键词基地环境环境要素环境层面设计表达 KEY WORDS site,element,layer,expressing 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959(2004)05-00-00 建筑外部环境涉及内容宽泛,从宏观到微观涉及地球环境、地域环境、地方环境以及城市环境等方面,其内涵涉及文化、社会、心理、行为、生态、美学等领域。因此,深入地研究建筑外部环境的构成及其规律,有助于我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环

24本建筑及规划专业必看书籍

内容简介 作者[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8-12-1 字数(万)25 定价(元)18 2 书名《城市意象》 内容简介 作者[美]凯文·林奇著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4-1 字数(万)16 定价(元)26 3 书名《城市设计》(修订版) 内容简介 作者[美]培根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8-1 字数(万)62.7 定价(元)73 4 书名《拼贴城市》 内容简介

天津桥园公园

项目简述 此地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打靶场,后来又成为了城市垃圾场。景观设计师应用生态恢复和再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地形设计,创造出深浅不一坑塘,有水有旱,利用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与不同水位和盐碱度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将地域景观特色和乡土植被引入城市,形成独具特色的、低维护投入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包括雨洪利用、乡土物种的保护、科普教育、审美和游憩。 项目详情 “这个迷人的公园项目只花了两年时间就完成,它改造了原有的垃圾场,让这 里充满了生机。简单的暴雨坑塘不仅能丰富故意“凌乱的”自然景观,而且能营造景观设计感觉和视觉渲染力,从而吸引大量的游人入园观赏。开放后的几个月,就有20多万人入园参观,它获得空前的成功。景观设计师还注意保护园内景观,慎重考 虑过的设计将人行道和地面分开,而且维护费用和技术要求都非常低。” ——2010年专业奖评委 桥园位于中国北部沿海城市的天津市河东区内。公园占地22公顷,东南两侧 为城市干道。此地原为城郊打靶场,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这里变成了垃圾场和雨水排放处。场地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临建破败,不堪入目,土壤盐碱。 早在2003年,天津市政府响应市民要求改善此地环境的要求,委托景观设计师来进行这个艰巨的改造项目。 项目的总设计目标是建造一座公园,为城市和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同时积蓄和净化雨水,利用自然进程改善土壤酸碱度,利用当地低维护植被来复原当地地貌,提供环保教学实例,建造一个唯美的环境。

场地平坦,原有大量湿地和盐沼,大部分都在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被破坏掉。虽然盐碱地土壤不适合种植树木,但是这里地被植物和湿地植物丰富,它们能适应地下水位和PH值的变化。 星罗棋布的适应性植被群落给了设计师很大的启发,设计师设计出这个名为“适应调色板”的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是让自然来运作。方案内只使用了简单的景观恢复设计策略,包括挖掘21个坑塘,直径10~40米,深度1~5米不等。这些坑塘的水平高度有些低于地平线,有些则高于小山丘。垃圾在土木作业过程中处理掉了。 由于雨季和低浅的地下水的缘故,有些坑塘变成了水池,有些则变成了湿地,有些则变成了季节性水塘,而有些则依然是干燥的坑洞。通过季节雨水的冲洗和过滤,干燥的坑洞碱性土壤也会因而改善,而有水的坑塘底部则会慢慢沉积起丰富的营养物。 不同的栖息地被建造出来,植物的自然适应进程和群落进化也就开始了。混合种类的植物种子被播下去,然后开始生长,而其它当地种类的植物会在适应的地方生长。根据土地的 干旱和PH值,不同地方会生长出不同的植物。 在一些水池中搭建有木平台,能让游人在池塘中央观赏。红色的沥青路在“调色板“中交织,让游人在这些斑驳的景区中穿梭浏览。 公园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它的目标。雨水被积蓄在坑塘中,周围生长着不同的植被。植物种类会随着季节变迁而变化,和“凌乱的”自然景观共同形成一种美,每天都有数千的游客来参观。 这个项目有助于用自然进程来定义当下景观的新审美标准。凌乱的布局、无规划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的“凌乱”发展,让植物自由生长,展现它们的美丽。这种生态式的“适应调色板”成为天津市一处意义重大的地区。

城市规划24本书

出版社 中国建造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8-1 我在城市规划师论坛上看到前辈推荐的城市规划 24 本书,所以拿出来和大家一 起分享。 1 书名 比较城市化——20 世纪的不同道路 内容简介 作者 [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 《比较城市化-20 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 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 20 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 管城市化存在不少共性, 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 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 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22-12-1 字数(万) 25 定价(元) 18 2 书名 城市意象 内容简介 作者 [美]凯文 ·林奇著 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 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 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 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一座城市, 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 城市如同建造, 是一种空间 的结构, 只是尺度更巨大, 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 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 种时间的艺术, 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 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彻底不同。 本书 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 城市的景观, 在城市的众 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 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4-1 字数(万) 16 定价(元) 26 3 书名 城市设计(修订版) 内容简介 作者 [美]培根 埃德蒙 ·N ·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 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造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 继的发展, 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 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 告诉我 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 这其中, 最引人 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 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 他也像对待建造实体那样, 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并讨论空 间、 色采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以鹿特丹、 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 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