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

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

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
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

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事实上,我…确信只有深入一个经验的具有历史处境的现实的特殊性中,才能理解社会

世界最深刻的逻辑,而且把这一特殊性建构成…“可能的特殊情况”。也就是说,就如同在一个可能构型的有限领域里的一个典型例子。…比较人类学致力于在观察到的变化之中把握不变量和结构。P3

2、我首先尽力防止对结构分析,或者更恰当地说关系分析的“实体性”阅读。P4

3、属于常识——和种族主义——的实体论的思想方式,把适合于某个时刻的某个社会里的

某些个人或团体的活动或爱好者看作基本属性,一劳永逸第作为一种生活必需的,或文化的要素。P5

4、某种经常被视为天赋的举止和风度的资质,实际上只是差异、间隔、区别特征,总之,

关系的特性。这种特性只存在于其他特征的关系中,并通过这种关系而存在。P6

5、习性是位置的产物,如同位置一样,习性已经分化了。…它们是有区别的和被区别的….

习性是不同的和各有特色的实践的生成法则——工人吃的食物,尤其是他们吃的方式,他们进行的体育活动及其进行的方式,他们的政治见解及其表达方式,一贯与企业主相应的消费或活动截然不同;但是,这些也是分类的模式,分类的准则,关注和划分的准则,是不同的情趣。

6、与不同的位置相配合的差异,亦即利益、实践、特别是举止,在每个社会里,都按照符

号体系的基本差异的方式,作为某种语言的全部现象或全部特征和组成神话体系的特异的差距那样,也就是说,作为特殊的符号那样发生作用。P10

7、只有对差异应用关注和划分法则时,差异才变成了符号和区别符号。P11

8、分类的有效性本身可能导致这样的危险,把理论分类,即研究者精神上断定的,只是在

纸上谈谈的虚构集中,看作像现实中的一样的真正的阶级、真正的团体。P12

9、在社会空间里,位置的接近便预先安排了关系的接近,属于某个空间的有限领域里的人

将更加靠近(通过他们的他们的性情倾向、情趣),同时也更倾向于彼此接近,也更容易亲密、调动起来。P13

10、人们只有以政治动员为代价,才从理论上的阶级过渡到“真正的”阶级。P14

11、存在着的是一个社会空间,一个差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阶级可以说是以潜在的状

态而存在,以虚线的状态而存在,它不是作为已定的,而是作为要做的某件东西而存在。

P15

12、机制确保社会空间和象征空间的再生产。P17

13、社会空间按照三个基本的维组成:在第一维里,行动者按照他们掌握的种类资本的总量

而分布;在第二维里,按照这一资本的结构,亦即按照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在他们全部财产中的相对份量而分布;在第三维里,则按照当时他们资本的结构总量的变化而分布。

P18

14、在工会和政党的机构里获得的政治类型的社会资本,通过家庭关系网而被传送,导致真

正的政治王朝的建立。P20

15、学校资本的持有者无疑最倾向于不能忍受并反对政治资本持有者的特权,而且,也最有

能力把平均主义或能人统治的公开主张转而针对特权阶层,这些公开主张是特权阶层所要求的合理性依据。P21

16、学校体制通过机制有助于重现文化资本的分配,并由此而重现社会空间的结构。……..

家庭..就是一种使它们的社会存在及其一切权利和特权永久延续下去的倾向;这种自然倾向是再生产策略、繁殖策略、婚姻策略、继承策略、经济策略,最终而且特别是教育策略的根源。P22

17、最高级的学校机构,那些导向最高社会地位的学校越来越全面的被享有特权的阶层的孩

子们垄断…它不仅能使人了解发达社会是怎样永远第延续下去,而且,能了解它们是怎样在学校再生产方式的特殊矛盾的影响下变化着的。P23

18、通过一系列挑选,它把承袭文化资本的持有者与哪些没有这种文化资本的人区分开来,

从承袭的资本来看,才能的差异与社会差异是不可分离的,承袭的资本将维持先已存在的社会差异。P24

19、训练、培养、技术能力的传授和技术上选择最有能力的人,这些明显的甚至过于明显的

技术功能掩盖了社会功能,即社会能力、领导权力的法定持有者的神圣化。P26

20、学校机构将通过学校能力与文化遗产之间隐蔽的联系,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精英阶级,

它的权力和合法性因学校的名气而得到保证。P26

21、习性就是这种在一定处境中要做的事情的实践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人们称之为游

戏感,即预料未来的游戏艺术,在游戏的当下状况里,未来是用虚线写下来的东西。P29 22、在成年人(或他们的家庭)的资本里,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相对份量在爱好的方式中

重新表现出来。P30

23、为了生存,可以说每个行动者都被强制参与一种迫使他付出极大努力和做出极大牺牲的

游戏。P31

24、社会科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建构和发现分化原则,这一原则能在理论上重新产生经验

式观察的社会空间;…人们只有建构了在客观性中建立的这些差异的发生原则,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差异结构。P37

笔记:在贫困研究中,也要重视贫困阶层与其他阶层差异化的过程和分化原则,才能真正理解贫困的发生机理。

25、社会空间….既是一个力量场,它的必然性对投入这个场的行动者有一种强制力,同时,

也是一个斗争场,在它的内部,行动者按照他们在力量场结构里的位置,以他们的资财和不同的目的而相互对立,这样,有助于保持或改变这个场的结构。38

26、人们唯有在与他人的客观关系中,确定每个行动者或机构的位置,才能理解这个空间里

发生的事情,正是在这些特定的力量关系以及力求保存和改变这些关系而斗争的特殊范围内,形成了生产者的策略。P49

27、位置间的张力是场域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通过厉害关系的斗争来决定场域结构变化的

东西,这些切身利益关系本身是斗争的产物。P53

28、认识结构是历史建构的形式。P104…在分化不大的社会里,正是通过社会生活的整个空

间和时间的组织,尤其是通过在接受了惯例和没有接受惯例的人之间设立的最终差异的认为惯例,在精神上建立起共同关注和划分原则。P105 在我们的社会里,国家在决定性程度上促成社会现实建构工具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实践的组织结构和调控要求,通过对全体行动者一视同仁第规定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约束和纪律,它一直起着一种持久的性情倾向的有益作用。此外,它根据性别、年龄、“能力”等等,规定并灌输所有的基本分类原则。…学校系统是神圣化的场所。P105

29、对合法性的承认并非像马克斯.韦伯所认为的那样,是清晰意识的自由行为。它根植于

已变成无意识的内在结构与客观结构之间的即时协调中,无意识的内在结构就像组成时间节奏之结构那样。(例如学校课程表撒花姑娘课时的划分是完全随意的。)p107

30、我把习性和场域之间的本体论默契关系与化约为有意识算计对立起来。在行动者和世界

之间,存在着下意识的、语言学外的默契关系。…行动者在这个世界里追求一些并没有像这样提出来的目的。有游戏感的社会行动者融合了大量的感知和鉴别的实践模式,这些模式作为建构现实的工具,作为社会行动者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关注和划分原则在发生作用。P132-133

31、习性承担着在另一种哲学里交付于先验意识的职责;这是一个社会化的机体,一个被建

构的机体,一个融合于某个世界或这个世界某个特殊部门,某个场域的内在结构的机体,它建构对这个世界的感觉,也构建这个世界的行动。P134

32、人们发觉社会行动者实际上都具有极其复杂的分类体系。P136

33、象征资本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资本,是建立在认识和确认的基础上的。P140

34、社会结构通过社会化而内在化…实践哲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人类学,它(特别)注意到

历史性,因而,就在发现行动者普遍应用历史结构的同时,注意到相对性和认知结构。

P149

35、通过预先的社会化和/或通过在场域本身事实的社会化而获得一种习性。…习性是规律

性和世界内在倾向同化的产物,它包含着这些倾向和规律性的实际状态的预测,也就说,对属于当下的未来的非设定性指涉。P150

36、象征暴力的作用之一是把支配和服从关系改变为情感关系,把权力改变为影响力或能激

起某种情感诱惑的魅力。P167

37、象征资本是某种特性,是物理力量、财富、战争价值,这一特性被赋有能够感知它、认

识它并承认它的各种感知范畴和鉴别范畴的社会行动者所感知,而这些东西就像一种真正的神奇力量变成象征性的有效:一种特性会因为符合社会建构成的“集体期待”,符合信仰,而发挥一种远距离的,无身体接触的作用。……为了使象征行为实施这种神奇的效力,而又没有明显的能量消耗,那么,一种常常隐蔽的,而且无论怎样也是被遗忘的,被压抑的事先的工作,在哪些服从于规定、命令的人身上,生产必要的性情倾向,使他们甚至没有考虑到服从问题,就感到要服从。象征暴力,就是这种强行获取服从和社会上反复灌输的信仰。…..我谈到的信仰,….是一种直接的意志判断,一种对世界指令的信念服从。168

38、象征革命必须以认识手段和各种感知范畴在一定程度上的根本革命为前提。P170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10282572.html,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研究 作者:李静 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1期 一、引言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982),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兼文论家,斯拉夫语学者,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主要奠基人,结构主义发展的先驱。1896年出生于莫 斯科,后移居捷克斯洛伐克。二战期间移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先后在纽约高等研究自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82年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他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研究领域涉及诗歌语言、儿童语言、音位学和失语症等,同时对韵律学、文学史、文化史、符号学和信息论等也有很深的造诣。作为当代西方译学界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雅各布森的翻译理论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开创性意义。1959年,雅各布森发表了题为《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 of Translation)一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探讨,发前人所未及,因此,对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申雨平,2002:269),奠定了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和符号学理论的基础。本文旨在从雅各布森的这篇文章入手,重点讨论他的翻译理论思想及其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二、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语言的意义 雅各布森吸收了皮尔斯(Peirce)的符号学理论,在文章的开篇就从这一角度阐释了语言的意义问题,他不同意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ell)对语言意义的看法。按照罗素的观点,“人们如果在非语言方面不知道什么是乳酪,就不可能懂得乳酪‘乳酪’(Cheese)这个词”。换言之,只有通过认知经验,才能理解词的意义。雅各布森认为,任何一个词或词组,都是一种符号现象,“没有符号就没有意义。”(There is no signatum without signum)例如,我们从来没有吃过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神仙吃的美食(ambrosia)和美酒(nectar),但我们却懂得这些词,并且知道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同样,要引导出一个生词,就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语言符号。如果不借助于语言符号,是不可能通过对各种具体“乳酪”的认识而推断出来的。由此可见,意义是与符号有关,而不是与所指事物或对象有关。这一观点体现了翻译本身是一个解码过程,奠定了雅氏的翻译符号学理论的基础。 按照雅氏的观点,人们只要使用一种符号去解释另一种符号就能理解一个新事物或者新词。笔者认为,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如果人们的脑海中没有一个与该事物的对应物,哪怕是

考夫卡的场域理论

考夫卡的场域理论 场域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eld),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 field)。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可用图1为例。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视错觉。不论观察者对该图观看多长时间,线条似乎都是向内盘旋直到中心。这种螺旋效应是观察者的知觉产物,属于心理场。然而,如果观察者从A点开始,随着曲线前进360度,就又会回运到A;螺旋线原来都是圆周,这就是物理场。 由此可见,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同样一把老式椅子,年迈的母亲视作珍品,它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在时髦的儿子眼里,如同一堆破烂,它蕴含着在女友面前陷于尴尬处境的危机。心物场含有自我(Ego)和环境(environment)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organization)。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 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geographicaland behavioural environments)两个方面。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在考夫卡看来,行为产生于行为的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为此,他曾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一个冬日的傍晚,于风雪交加之中,有一男子骑马来到一家客栈。他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奔驰了数小时,大雪覆盖了一切道路和路标,由于找到这样一个安身之处而使他格外高兴。店主诧异地到门口迎接这位陌生人,并问客从何来。男子直指客栈外面的方向,店主用一种惊恐的语调说:“你是否知道你已经骑马穿过了康斯坦斯湖?”闻及此事,男子当即倒毙在店主脚下。 那么,该男子的行为发生于何种环境之中呢? 考夫卡认为,在他骑马过湖时,地理环境毫无疑问是湖泊,而他的行为环境则是冰天雪地的平原。倘若那个男子事先知道他要途经一个大湖,则他的行为环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正因为他当时的行为环境是坚硬的平地,才在闻及他骑马穿过湖泊时大惊毙命。所以,在考夫卡看来,行为受行为环境的调节。但是,行为环境在受地理环境调节的同时,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场也在运作着,它表明有机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自我一行为环境-地理环境等进行动力交互作用的场。 例如,一个动物受到某一障碍物的阻挡(地理环境),无法获得置于障碍物后面的食物(行为环境),在这样一种心物场中,自我的张力是明显的。当顿悟使这个场获得重新组织时,也即当动物发现它可以绕过障碍物时,问题就得到了解决。问题的解决使动物得到食物,同时清除了这一心物场中的张力。这里,一个重要的内涵在于:动物在产生一个真正的心理问题之前,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情境的所有因素。如果动物不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即没有行为环境,问题就不会存在,因为产生不了心物场

解读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解读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一、背景重现 布迪厄出生在法国南部偏远的山区小村,父亲是个乡村邮递员,以后进入法国知识分子的摇篮--- 巴黎高师,求学期间,他在哲学上出类拔萃,同时他的政治意识也明显成长起来。他反对斯大林主义和保守主义体制;他站在左派知识分子这边抨击法国殖民政策。布迪厄与那些出身富有。有文化优越感的精英子弟格格不入,因此他从未认同精英政治论和唯智主义传统。 大学毕业后,在阿尔及利亚服兵役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殖民地和殖民战争可怕的现实,这是布迪厄从哲学进入社会学的转折点。就个人经历而言,阿尔及利亚战争深深地唤起他关怀现实,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批判的政治冲动。希望用科学研究揭示社会困难的来龙去脉,以自主性的学术批判介入社会。 从知识层面而言,布迪厄的研究工作是在法国战后学术领域展开的。考察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必然要与这一特定语境中的知识分子话语联系起来。布迪厄的学徒时期正值法国知识盛行存在主义学说的50 年代。在他看来存在主义夸大了主体的主观选择能力,接受了历史理性主义思想,并沉浸在现象学中,此后结构主义理论登上思想舞台,对布迪厄最初的理论积累和研究道路的选择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结构主义为研究社会现象的经验学科--- 社会学提供了走出实体的,本质主义研究的方法。然而,阿尔及利亚的田野考察使得布迪厄越来越怀疑结构主义人类学方法的可靠性。结构主义如何揭示实践者的生成性活动?由此布迪厄开始抛弃结构主义的“规则”而选择了潜意识的“策略”概念。 布迪厄曾多次说自己的工作是“哲学的田野工作”,意思是指结合经验调查和理论建构的“参与性社会学”研究。排斥经验研究的哲学冥想,掩盖和自然化了社会及知识长于的等级区域。脱离社会实际的流动和丰富的事实;而实证研究则陷入唯方法而方法的琐屑材料中,同样不能透彻地揭露社会世界的隐秘神话。在他长达40余年的研究中迎接了跨学科,多方位的挑战。布迪厄几近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完全无视学科界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到历史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研究,他都有所涉猎。布迪厄向当今的学科分类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他在涉及范围极广的不同领域中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质询:从对农民、艺术、失业、教育、法律、科学、文学的研究,到对亲属关系、阶级、宗教、政治、体育、语言、住房问题、知识分子、国家等的分析。布迪厄还具有融合各种不同的社会学风格的能力,从艰苦的人种论阐述到统计学模式,到抽象的元理论的和哲学的论辩等等,布尔迪厄一律照单全收,他向已被公认的社会科学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大师逝去,法国总统希拉克发表文告,称他为最具才华的知识分子之一,继涂尔干和韦伯之后使社会学出现新的改观,向众人指出"文化的时代并非经济的时代"。左派总理若斯潘则说布迪厄是对资本主义进行尖锐批判的领头人物,他个人完成了思想和行动的辩证统一。在同行之中,大家普遍承认他对社会学的贡献和他一代宗师的地位,但也有人认为只有60、70年代教书时的布迪厄是可取的,后来他过多卷入政治活动,故而此后的著作根本不能称为社会学,而纯属"宣传鼓动"。 二、布迪厄的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

考夫卡的场域理论

考夫卡的场域理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考夫卡的场域理论 场域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eld),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 field)。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可用图1为例。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视错觉。不论观察者对该图观看多长时间,线条似乎都是向内盘旋直到中心。这种螺旋效应是观察者的知觉产物,属于心理场。然而,如果观察者从A点开始,随着曲线前进360度,就又会回运到A;螺旋线原来都是圆周,这就是物理场。 由此可见,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同样一把老式椅子,年迈的母亲视作珍品,它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在时髦的儿子眼里,如同一堆破烂,它蕴含着在女友面前陷于尴尬处境的危机。心物场含有自我(Ego)和环境(environment)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organization)。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 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geographicaland behavioural environments)两个方面。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在考夫卡看来,行为产生于行为的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为此,他曾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一个冬日的傍晚,于风雪交加之中,有一男子骑马来到一家客栈。他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奔驰了数小时,大雪覆盖了一切道路和路标,由于找到这样一个安身之处而使他格外高兴。店主诧异地到门口迎接这位陌生人,并问客从何来。男子直指客栈外面的方向,店主用一种惊恐的语调说:“你是否知道你已经骑马穿过了康斯坦斯湖”闻及此事,男子当即倒毙在店主脚下。 那么,该男子的行为发生于何种环境之中呢 考夫卡认为,在他骑马过湖时,地理环境毫无疑问是湖泊,而他的行为环境则是冰天雪地的平原。倘若那个男子事先知道他要途经一个大湖,则他的行为环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正因为他当时的行为环境是坚硬的平地,才在闻及他骑马穿过湖泊时大惊毙命。所以,在考夫卡看来,行为受行为环境的调节。但是,行为环境在受地理环境调节的同

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

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事实上,我…确信只有深入一个经验的具有历史处境的现实的特殊性中,才能理解社会 世界最深刻的逻辑,而且把这一特殊性建构成…“可能的特殊情况”。也就是说,就如同在一个可能构型的有限领域里的一个典型例子。…比较人类学致力于在观察到的变化之中把握不变量和结构。P3 2、我首先尽力防止对结构分析,或者更恰当地说关系分析的“实体性”阅读。P4 3、属于常识——和种族主义——的实体论的思想方式,把适合于某个时刻的某个社会里的 某些个人或团体的活动或爱好者看作基本属性,一劳永逸第作为一种生活必需的,或文化的要素。P5 4、某种经常被视为天赋的举止和风度的资质,实际上只是差异、间隔、区别特征,总之, 关系的特性。这种特性只存在于其他特征的关系中,并通过这种关系而存在。P6 5、习性是位置的产物,如同位置一样,习性已经分化了。…它们是有区别的和被区别的…. 习性是不同的和各有特色的实践的生成法则——工人吃的食物,尤其是他们吃的方式,他们进行的体育活动及其进行的方式,他们的政治见解及其表达方式,一贯与企业主相应的消费或活动截然不同;但是,这些也是分类的模式,分类的准则,关注和划分的准则,是不同的情趣。 6、与不同的位置相配合的差异,亦即利益、实践、特别是举止,在每个社会里,都按照符 号体系的基本差异的方式,作为某种语言的全部现象或全部特征和组成神话体系的特异的差距那样,也就是说,作为特殊的符号那样发生作用。P10 7、只有对差异应用关注和划分法则时,差异才变成了符号和区别符号。P11 8、分类的有效性本身可能导致这样的危险,把理论分类,即研究者精神上断定的,只是在 纸上谈谈的虚构集中,看作像现实中的一样的真正的阶级、真正的团体。P12 9、在社会空间里,位置的接近便预先安排了关系的接近,属于某个空间的有限领域里的人 将更加靠近(通过他们的他们的性情倾向、情趣),同时也更倾向于彼此接近,也更容易亲密、调动起来。P13 10、人们只有以政治动员为代价,才从理论上的阶级过渡到“真正的”阶级。P14 11、存在着的是一个社会空间,一个差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阶级可以说是以潜在的状 态而存在,以虚线的状态而存在,它不是作为已定的,而是作为要做的某件东西而存在。 P15 12、机制确保社会空间和象征空间的再生产。P17 13、社会空间按照三个基本的维组成:在第一维里,行动者按照他们掌握的种类资本的总量 而分布;在第二维里,按照这一资本的结构,亦即按照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在他们全部财产中的相对份量而分布;在第三维里,则按照当时他们资本的结构总量的变化而分布。 P18 14、在工会和政党的机构里获得的政治类型的社会资本,通过家庭关系网而被传送,导致真 正的政治王朝的建立。P20 15、学校资本的持有者无疑最倾向于不能忍受并反对政治资本持有者的特权,而且,也最有 能力把平均主义或能人统治的公开主张转而针对特权阶层,这些公开主张是特权阶层所要求的合理性依据。P21 16、学校体制通过机制有助于重现文化资本的分配,并由此而重现社会空间的结构。…….. 家庭..就是一种使它们的社会存在及其一切权利和特权永久延续下去的倾向;这种自然倾向是再生产策略、繁殖策略、婚姻策略、继承策略、经济策略,最终而且特别是教育策略的根源。P22 17、最高级的学校机构,那些导向最高社会地位的学校越来越全面的被享有特权的阶层的孩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读了布迪厄书,自己感兴趣的是他的场域理论,由于其理论的模糊性难以把握其要义,以下是我的一些基本想法,求教于方家。 场域具有以下内涵: 第一,场域是一个关系网络。布迪厄曾指出:“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又说:“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 构型。”这种关系是独立于行动者意志的客观存在,又与行动者所占位置、所掌握的资本和行动者的禀赋及其采取的策略有关。这种关系网络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运作规律,构成对行动者行动的限制性制约条件,当然只对置身于该场域的行动者才有意义。如果不归属该场域,这关系网络对行动者不具有意义。为什么呢?这与场域的第二层意思有关。 第二,场域是力的较量场所。场域是一个场所,它不能被简单为理解空间意义上的场所,它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既是静止的,又是动态的;既是固定的,又是在发生/进行的;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场域是“力的较量”场所。换言之,是斗争、争夺的场所,只有“力的较量”,场域才具有意义。而这种斗争、争夺依赖的是行动者所掌握的“力”,这种“力”表现为资本最终化约为权力。如布迪厄曾指出:“一种资本总是在既定的具体场域灵验有效,既是斗争的武器,又是争夺的关键,使它的所有者能够在所考察的场域中对他人施加权力,运用影响,从而被视为实实在在的力量,而不是无关轻重的东西。”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力”在斗争中相互较量,也会相互转换。因此,场域是一种力的关系网络。 第三,资本—权力是场域的主线。场域既是斗争的场所,又是争夺的空间,而一切都是围绕资本-权力的主线展开。行动者斗争靠的是其掌握的资本,斗争目的又是争取更多的资本,终极目的是为了获取权力,形成支配关系。注意不要把这过程看作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交错的,场域在互竞中发展。关于资本,布迪厄把其主要分为三类: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是由收入、财产等组成经济实力。文化资本表现为知识总量,但又不全是。文化资本由可称为信息资本,它的表现形式有三种:身体化的、客观化的和制度化的。“至于社会资本,则是指某个人或是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悉的关系网,从而累计起来的资源的综和。”所有的资本形成“力”,表现为权力,形成权力关系。权力只有在关系网络中才有意义,故权力在场域运作中起着决定作用。需要注意,权力不是单向度的,权力关系也不是单一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正如高宣扬教授认为的“在一个特定关系网络中的统治者,其统治权力的实现,不可能单靠其自身的意图、利益、地位,而是必须结合被统治者各方的力量,并在各种力量的竞赛和对比中真正实现”。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分析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报告关键属性行为分析实验报告 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 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关键属性行为分析实验报告 ——以vivo、苹果为主要品牌代表对比实习教学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手机随着科技发展逐渐成为大众化消费品,并且在智能手机行业创新有较强劲的动力,几乎每年每个品牌都有几款产品更新换代,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也多样化、复杂化。对功能,外观也有不同的喜好和追求。这时,对智能手机消费者购买行为行为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次关键属性行为分析实验对于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极为重要,也很不简单。我们在我校知名消费者行为学老师田超杰博士的指导下完成了这次实习收获很多,相信会对我们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对我们为了就业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我们小组分析的对象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PC和移动端网民,以线上手机消费者为主。 一、实验目的与形式 本次实验针对手机品牌,就男性和女性市场,旨在了解下述问题: 同一性别的消费者购买手机品牌时决定性的产品属性是什么?不同性别的人群在购买某品牌时决定的产品属性是什么? 通过《行为分析实习》教学,学生能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顾客行为的深层次认识;掌握对行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各种以体验与加深行为分析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获得进行实际行为分析的技能。 本次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以集中实习为主的形式。 二、实习过程与结果 实习第一天田老师给我们回顾了消费者行为学相关分析理论以及SPSS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给我们讲解了实习主要目的、内容、要求。最后我们进行了分组结成班子,进行独立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及时的得到老师的指导和改进。 下面我将着重对实习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布尔迪厄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1)

第26卷第3期2009年9月 青 岛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RNAL OF TEAC H ERS COL LEGE QI NGDAO UN I VER SIT Y Vo.l 26No .3 Sept .2009 收稿日期:2009-07-03 作者简介:孙元涛(1975)),男,山东烟台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 p 教育研究 布尔迪厄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孙元涛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 要:运用布尔迪厄的概念工具时,不应遗忘概念工具内部与背后所蕴涵的方法论思想。布尔迪厄的关系性思维,是与/社会物理学0、/社会现象学0的双向/决裂0,是对社会人类学/参与性观察者0角色的颠覆。布尔迪厄社会学方法论带给教育研究者的,决不仅仅是可以直接套用的程序,而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视界和眼光。经由一种新的视界和眼光,教育、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诸多根本性问题,都可能获得新的阐释,并因而展现出新的形象与势态。 关键词:布尔迪厄;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研究;社会物理学;社会现象学;关系性思维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33(2009)03-0020-04 近年来,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思想越来越多地被我国教育学者所关注。其富有特色的概念,如/场域0、/文化资本0、/惯习0等也逐渐成为我们分析教育问题的概念工具。但是,在将这些概念工具单独剥离出来进行解读和使用时,我们切不可忘记加纳姆(N icholas Garnha m)和威廉姆斯(Ray mond W illia m s)的忠告:/对一个内容丰富、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和跨越许多领域的相关经验研究,如果采取零碎片面的方式加以吸收,,那只会导致对该理论的严重的误读。0[1](P3) 事实上,布尔迪厄构造出的概念工具,不仅是其方法论思想的构成/元素0,而且,每一个精巧的概念工具中,都几乎/全息性0地浓缩了布尔迪厄的方法论思想。这一点常常被教育学者所忽视。因此,从概念工具出发的研究,一方面要从中透析出布尔迪厄的方法论观照,另一方面则需不断返归布尔迪厄的思想整体,以便领悟其深邃的方法论思想所特有的解释力与穿透力。 一、双向/决裂0 当布尔迪厄的名字见诸学术界时,他首先是作为一个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者的形象受到关注的。但是,对阿尔及利亚的人类学研究经历,使得布尔迪厄与传统人类学研究所主张的/参与性观察者0立场走向了决裂。如他个人所说,决裂之 所以发生,是因为在面对政治上的弱势群体时,这种所谓的/参与性观察者0的角色定位令他心存/愧疚0。他希望能够/有所作为0,以消除/良心上的愧疚0。正是在这样的立场之下,布尔迪厄致力于将/实践0从学术界普遍存在的/学究式谬误0中解放出来。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布尔迪厄所构想的/解放0,居然是让实践的逻辑从/清晰0返归/模糊0。在他看来,一种/多少有些含糊不清0的实践逻辑,尽管是令人遗憾的,但却往往是更为本原的,并且是在与/世界的日常关联0中真实敞开着、展现着的。[1](P24-45) 从布尔迪厄略显生涩的论述中,我们不仅能够解读出一种独特的实践观,而且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方法论变革的力量。这一变革首先是以一种/双向决裂0的形态出现的。 (一)与社会物理学决裂 在布尔迪厄那里,社会物理学(socia l phys 2ics)是社会学研究者用以透视社会的一种/透镜0。客观主义、结构主义和实证主义知识观便是这一透镜透视出的知识结果。早在孔德时代,模仿物理学结构,建构一种社会物理学的理想就深深扎根于社会学研究传统中。尽管之后的社会学发展已经逐渐/克服0了这一偏执的信念,走向了一种多元化的研究路径。但是,这一信念却并

英语阅读翻译-天才养成攻略

英语阅读翻译-天才养成攻略 Part car, part jet fighter, part spaceship, Bloodhound SSC aims to be the first land vehicle to break the 1,000mph barrier. 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has been to design the wheels. How do you create the fastest wheels in history, make them stable and reliable at supersonic speeds, and with limited resources? 部分汽车、部分喷气式飞机、部分宇宙飞船,猎犬号超级汽车的目标是做世界上第一辆时速突破1000英里的汽车。而这面临的一项关键挑战是车轮的设计。如果换做是你,你会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明出超音速汽车上用的轮子呢? After much deliberation, and devising ideas that pushed the boundaries of material technology, Mark Chapman, chief engineer of the Bloodhound project said the team decided to take a step back and change the way they were trying to solve problems. “There’s very little we’ve actually developed that’s new,” he says, “what’s unique is how w e apply technologies.” 猎犬号项目的总工程师马克·查普曼思来想去,觉得材料还是不够好。最后他和他的团队决定退回一步、换个角度看有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实际创新的东西并不多”,马克说:“我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应用技术的方式别具一格。” They adopted an approach called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s –a mathematical technique of problem solving through doing lots of

消费者行为分析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报告 关键属性行为分析实验报告 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 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关键属性行为分析实验报告 ——以vivo、苹果为主要品牌代表对比实习教学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手机随着科技发展逐渐成为大众化消费品,并且在智能手机行业创新有较强劲的动力,几乎每年每个品牌都有几款产品更新换代,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也多样化、复杂化。对功能,外观也有不同的喜好和追求。这时,对智能手机消费者购买行为行为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次关键属性行为分析实验对于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极为重要,也很不简单。我们在我校知名消费者行为学老师田超杰博士的指导下完成了这次实习收获很多,相信会对我们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对我们为了就业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我们小组分析的对象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PC和移动端网民,以线上手机消费者为主。 一、实验目的与形式 本次实验针对手机品牌,就男性和女性市场,旨在了解下述问题: 同一性别的消费者购买手机品牌时决定性的产品属性是什么?不同性别的人群在购买某品牌时决定的产品属性是什么? 通过《行为分析实习》教学,学生能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顾客行为的深层次认识;掌握对行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各种以体验与加深行为分析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获得进行实际行为分析的技能。 本次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以集中实习为主的形式。 二、实习过程与结果 实习第一天田老师给我们回顾了消费者行为学相关分析理论以及SPSS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给我们讲解了实习主要目的、内容、要求。最后我们进行了分组结成班子,进行独立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及时的得到老师的指导和改进。 下面我将着重对实习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第十五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第十五章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布尔迪厄的思想渊源 一、法国社会学传统 布尔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严厉批评了战后法国社会学一度抛弃了迪尔凯姆开辟的传统,盲目追随美国社会学的趋势,斥之为一种“新实证主义”。在他看来,迪尔凯姆学派对于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迪尔凯姆关于“应该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的思想,始终构成了一种与战后法国兴起的以萨特式主体哲学相抗衡的力量。 其次,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科学性的反复强调,尤其是他对社会学的各种认识论或元科学问题的思考,使他和法国认识论的传统殊途同归,有助于社会学家(特别是人类学家)避免一种依靠自发理论进行科学研究的极端经验主义倾向。 第三,迪尔凯姆晚年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认知图式的研究,特别是他和外甥莫斯在上世纪初对分类形式进行的初步探讨,对布尔迪厄的社会学取向影响非常大,促使布尔迪厄关注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之间的关系,试图从中发现社会支配现象的隐秘根源。 二、结构主义与关系论 布尔迪厄认为结构主义可以帮助社会学和人类学清除数学和物理学早已拒斥的实体论思维方式。在这方面,结构主义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它的基础假定就是认为经验是一个关系系统。另外,布尔迪厄还将结构主义看作是迪尔凯姆以后的法国社会学传统的一个继承和发展。不过,在布尔迪厄看来,结构主义思潮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他努力通过分析实践、策略、惯习及其与客观结构的关系来克服结构主义的这些问题。 三、马克思与韦伯的学说 尽管布尔迪厄经常强调法国社会学的独创性,但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和美国社会学的“文化霸权”相抗衡,而不是要倡导一种狭隘的社会学“民族主义”。布尔迪厄对德国的两位学者:马克思和韦伯的著作也非常熟悉。当60年代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排斥韦伯的思想时,布尔迪厄却广泛地引用其作品,特别是韦伯关于宗教的功能的分析,来支持自己的符号权力理论。而当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学说大肆攻击时,他却开始大量引述马克思的思想,包括马克思对文化的相对自主性的论述,对国家的分析,以及马克思有关意识形态的理论。此外,韦伯关于社会是各种力量相互斗争的舞台,以及马克思对实践的强调,都对布尔迪厄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四、哲学教育的影响 布尔迪厄始终认为自己身在哲学界,而不是在社会学界,哲学训练对于他的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直到今天,布尔迪厄还几乎每天都要阅读或重读一些哲学著作,特别是那些他十分认可和敬重的英国和德国学者的著作。这些哲学家为他提供了思考社会现象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在布尔迪厄看来,美国学术界中哲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分离状态对双方都是有害的,也是美国学术界缺乏批判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法国哲学制度以及哲学家一些特有的“惯习”也是布尔迪厄不遗余力予以抨击的对象。他认为,哲学家们往往鄙视经验研究,结果他们的批判往往只是在既有体制中进行的小打小闹,无关大局。如德里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第二节实践、惯习和场域 一、实践 布尔迪厄指出,存在三种理论知识,分别是现象学知识、客观主义的知识和实践理论的知识。实践理论与前两种理论知识的差别就在于,实践力量不仅关注由客观主义形式知识构建的客观关系系统,而且要考虑这些客观结构和主观性情倾向之间的辩证关系。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试图通过场域、惯习和资本这些基本概念,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 在布尔迪厄看来,客观主义是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社会世界。这样的认识往往被认为是科学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 毕天云 在当代国际知名的世界级社会学理论家中,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无疑占有一席之地。美国社会学家麦克莱米(Scott McLemee)称布迪厄是“一代思想大师、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之一,……是同代人中最杰出的社会学家之一。”我国学者李猛认为布迪厄是“自雷蒙·阿隆以来法国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随着布迪厄思想的全球性传播,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场域-惯习”论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布迪厄对“场域”和“惯习”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特点、用途及其相互关系的阐述只有置于辨证的、关系的、实践的、反思的布迪厄风格中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和把握。② 一、场域 “场域”(field)不仅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布迪厄从事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布迪厄在社会学研究中提出场域概念既受物理学中磁场论的启发(布迪厄在分析社会场域时就用过物理学中的磁场作比喻),也与现代社会高度分化的客观事实有关。布迪厄认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1](P134)在布迪厄看来,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各种不同的“场域”,如经济场域,政治场域、艺术场域、学术场域等;社会作为一个“大场域”就是由这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场域”构成的。如何认识和把握既高度分化又连为一体的社会大场域呢?既反对“个体主义方法论”也不赞成“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布迪厄采取了从“中间入手”(即从场域入手)的策略。③布迪厄强调:“社会科学的真正对象并非个体。场域才是基本性的,必须作为研究操作的焦点。” [1](P145)何谓场域呢?布迪厄从多个层面作过论述。第一,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在布迪厄看来,场域是一种社会空间,不是地理空间。具体说,场域就是现代社会世界高度分化后产生出来的一个个“社会小世界”,一个“社会小世界”就是一个场域,如经济场域、 作者简介:毕天云(1968-),男,云南禄劝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主从事社会学理论和社会政策研究。 ①重视实践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显著特征,他为此写过《实践理论大纲》(1972)和《实践的逻辑》(1980)两本书。清华大学的孙立平先生说:社会学中“实践的概念,是布迪厄领回来的”(2002)。研究布迪厄的美国学者华康德称布迪厄的理论为“社会实践理论”(1998:11),法国社会学家菲利普·柯尔库夫称其为“行动社会学”(2000:42),笔者认为用“实践社会学”一词更为贴切。关于国内的“实践社会学”主张,详见孙立平先生的两篇论文:“迈向实践的社会学”(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和“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②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具有四个显著的特点:反对形形色色的“二元主义”,主张超越“二元对立”的辩证思维,自称“建构主义的结构论”(constructivist structuralism)和“结构主义的建构论”(structuralist constructivism);反对实体论,主张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反对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分裂,始终强调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紧密结合;反对缺乏反思性的社会研究,身体力行反思社会学。辨证的、关系的、实践的和反思的社会学,这就是布迪厄风格,是理解布迪厄的具体社会学思想的“大纲”。 ③在一个社会的结构中,“下面”是个人,“上面”是社会,“中间”是一个一个的场域,布迪厄的风格注定他只会从“中间”入手。在某种意义上,笔者认为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与美国社会学家墨顿的“中层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教育与场域

思考题一: 1、教育场域是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场域?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予以论证。答;教育场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场域。教育场域这个命题可以教育的场域性问题作为阐释的对象。 意义。关于教育是否归属为的社会场域问题的实质,是在一种反思社会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对教育的拷问,要以场域的视角或方法去看待教育、研究教育问题,就必然地要从本质上去思考教育的场域性或者说“教育场域”这个命题的实践意义。社会场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这种理论假设是不能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予以证实的,而不能以实证方法证实的理论是不能被拒为“伪”的,它涉及到对社会存在的一种根本性的看法,是对导致社会科学长期分裂的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的消解。因此,场域理论的提出对教育的观照使得教育社会会学的研究具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拟论证的框架。从逻辑上说,要论证A是否属于B,则必然要分别把A和B的内涵厘清,然后,再对二者的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再据此下结论。在此,首先要把社会场域的概念和实质进行概括,然后再以这种视角去考察教育找出二者之间的对应或本质上的一致性,然后再得出结论。 什么是社会场域? 关于场域的本质和定义问题。布迪厄认为,“场域”是一个关系性概念,概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它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力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以及它们与其它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等)。 关于场域的存在和界限问题。布氏认为可以把场域设想为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场域的效果得以发挥,并且,由于这种效果的存在,对任何与这个空间有所关联的对象,都不能仅凭所研究对象的内在性质予以解释。场域的界限位于场域效果停止作用的地方。他又认为,场域这个空间的界限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应该抛弃先验的回答而坚持经验研究。在此不难洞察出布迪厄在场域分析中所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研究态度,这一点对于如何确定教育的场域性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关于于子场域的问题。布氏认为一个场域并不具有组成部分要要素(这是与“系统”的主要差别之一)。每一个子场域都具有自身的逻辑、规则和常规,而在场域分割的每一个阶阶段都需要一种真正的质的飞跃(比如你从文学场域的层次降至小学或戏剧的子场域层次)。同样的,教育场域和学校场域的关系亦应如此,需要一种真正的质的飞跃,而不能把学校场域看成是教育场域的组成部分或要素。 社会场域与教育场域的内在一致性?(本讨论的主体部分) (一)教育的场域性体现了社会场域的社会再生产逻辑。 社会场域中的惯习作为一种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图式构成的系统,与场域是一种互相构建关系,它通个体生成和系统生成这种心智结构的双重历史性,对社会再生产的的逻辑进行了论证,而教育场域中的再生产关系体现在现代等级社会中的阶级、文化和权力的联系方式上,教育关注的着眼点是其维持和再生产当下社会等级的文化作用。教育制度是当代社会中调控社会地位和特权的主要体制之一,而学校则是生产、传递和积累各种文化资本的最基本的体制基础。因此,教育场域中的关系存及运动模式是一种社会场域中的社会再生产逻辑的范例。 (二)教育的场域性体现在关系范畴上与社会场域指涉的内在一致性。

布尔迪厄与场域理论

布尔迪厄与场域 布尔迪厄是继福柯之后, 法国又一具有世界影响的社会学大师,他和英国的吉登斯、德国的哈贝马斯一起被认为是当前欧洲社会学界的三大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和著述在国际学界广受重视,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 也引起了我国社会学者的注意。 布迪厄称得上学术杂家, 他的社会学中融入了人类学、教育学、哲学、艺术、语言学、历史、文化学等诸学科的内容, 可谓包容丰富、错综复杂。一般认为, 场域理论是他的基本理论, 在其社会学思想体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布尔迪厄是享誉世界的法国社会学家,他在1990年出版《实践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他最关心的理论问题:在人为地分裂社会科学的对立之中,最根本也是最要命的是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对立,这种对立导致了绝大部分的社会学家只选上述两元对立的其一。为了化解上述两元对立,布尔迪厄提出了场域、惯习和实践的概念,并且用场域和惯习来解释实践。 场域的概念与特征 场域是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他这样定义场域:“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架构。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他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利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利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同源关系等)。” 在布尔迪厄看来,场域有其自身的特征。首先场域是一个永恒斗争的场所。其次,场域具有相对自主性。任何一个场域,其发生发展都经过了一个为自己的自主性而斗争的历程,这也是摆脱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控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场域自身的逻辑逐渐获得独立性,也就是成为支配场域中一切行动者及其实践活动的逻辑。 布尔迪厄喜欢用“场”这样的一个概念来阐释传媒权力的运作。如果说传媒与政治、经济等诸权力构成了的是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权力场,那么,社会行动者个体进入这个权力场就可视为微观意义上的建构。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权力构成的场域,我们把它称为“传播场”。传播场与布尔迪厄所说的“新闻场”有相似之处,但范围要更为广泛。当一个人进入传播场是,就同时进入了与场项链的前提预设。(场域在传媒领域的意义)

语言学派翻译研究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研究 Roman Jakobson (1896 --1982) 雅各布森,是中欧翻译理论即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原籍俄国,后旅居捷克斯洛伐克,二次大战期间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他是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写过大量有关语言学的论文和论著。他对翻译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1959)一文中。该文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对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翻译的重要性及其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该文自1959年发表以来一直为西方理论界奉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作品之一。 雅各布森对翻译理论问题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翻译分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or transmutation)。语内翻译是指在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改变说法”(rewording)。语际翻译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一种语言的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所谓符际翻译(亦称跨类翻译:transmutation),就是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这三种类型的翻译实际上早已存在,人们也在不同的场合有过论述,但第一个把它们如此高度概括起来的乃是雅各布森。 (二)对词义的理解取决于翻译。雅各布森把翻译概括成三类的目的在于说明,在语言学习和语言理解中,翻译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不赞同英国哲学家罗素关于经验决定对词义的理解的观点,认为人们对词义的理解,进而也就是对整个语言含义的理解,并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世界的知识,而首先取决于语言本身,取决于对语言的翻译。例如,对于cheese这个英语词,任何一个来自不吃干酪的国家的人只要他知道在英语中“干酪”指的是“凝乳”,那他就会懂得英语中的“干酪”这个词。所以语言的含义应当附加在符号上,而不应附加给符号所代表的物体本身。没有符号,也就无意思可言。 (三)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等。对一个词做语内翻译,可以选用同义词,也可以采用迂回表示法。但一般说来,同义词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词。如“凡是‘独身生活者’都是‘单身’,但‘单身’却不一定都是‘独身生活者’”。同样,在语际翻译中,符号与符号之间一般也没有完全的对等关系。而且,人们通常不是用一种语言的信息来替代另一种语言中的单个的符号,而是用信息替代信息。译者把接收到的语言信息译成信号,然后又发出去。因此可以说,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对等信息。 (四)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能力,如果语言中出现词汇贫乏,那么人们可以通过借词、新造词、词义转义和迂回表达法等方式,对语言进行修饰加工。 (五)语法范畴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对于有时态、词性、词数等语法形式变化的语言,尤其是个复杂的问题。语法结构决定着哪些东西是非表达不可的。例如,把I hired a worker这个句子准确地翻译成俄语,就必须有附加的信息,弄清楚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已经完成还是没有完成,所雇的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诗中,言语对仗是作诗的一个原则。句法和词法范畴、词根、词缀、音素以及音素成分等都会在类同和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对立、并列、接近,各自有各自的语法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