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教学大纲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教学大纲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教学大纲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教学大纲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8月

课程代码:

课程负责人:郑祥民教授

主讲教师:郑祥民教授、顾志文副教授、范安康副教授、吕红华副教授等

课程名称: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地理科学学院一、二年级本科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等

一、教学目的

(1)强调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重视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以探索人-地相互关系为切入点,借助野外实践教学这一重要途径,便于直观认知自然地理学科的理念与内涵。

(2)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实习选取了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不同自然特征区域,让学生来实地识别和观察自然地理各要素,运用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各自然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形成与分布规律,以及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室内和野外调查、观测、采样、分析,总结、撰写报告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设计,着重对学生获取资料和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其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为将来独立开展有关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4)安排一些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有特点的地区,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探讨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参与为主的管理方

式。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让学生观察研究、分析地质地理现象,采集样本,收集相关素材,思考讨论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动手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野外教学过程中,每天个人小结,小组讨论、总结实习内容,老师进行教学检查。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部分室内实践教学

第一单元矿物标本的基本鉴别特征

地壳的物质组成可分为3个层次:元素、矿物、岩石,而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我们认识岩石,首先要熟悉矿物的基本特征,尤其是要利用矿物的主要鉴别特征在野外对其进行识别。

鉴别矿物,主要借助矿物的物理性质,这包括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断口、弹性与挠性、磁性、电性、发光性等。其中,颜色(自色)、条痕、解理与断口、硬度等是鉴别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但对于某些矿物,如萤石,发光性是其重要鉴别特征,而磁性则是磁铁矿等矿物的重要鉴别依据。因此,对于特定矿物,有其特有的鉴别方法。

对于本课程,野外实习主要涉及到的矿物将包括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橄榄石、方解石等等。在此主要介绍这些矿物的基本鉴别特征。

石英:最常见的石英晶体多为六方柱及菱面体的聚形,晶面上有横纹。但在岩石中,如苏州天平山的花岗岩,石英常为无晶形的粒状,具典型的玻璃光泽,透明或者半透明,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7。

正长石:晶体为板状或短柱状,但在岩石中,如苏州天平山的花岗岩,常为晶形不完整的颗粒状。颜色特殊,为肉红色、浅黄色或者黄白色,具玻璃光泽,半透明,硬度6。

斜长石:细柱状或板状晶体,在岩石中,如苏州天平山的花岗岩,多为板状、细柱状颗粒。多为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泽,半透明,硬度6-6.5。

黑云母:具特殊的片状特征,单向最完全解理,黑褐色至黑色,

橄榄石:晶体扁柱状,具特殊的橄榄绿色,玻璃光泽,透明或半透明,硬度6.5-7。在南京桂子山玄武岩中见有橄榄石的包裹体,橄榄石结晶程度好。

方解石:多为乳白色的块状、粒状、鲕状、晶簇等集合体,玻璃光泽,印度2.7。具典型的三组完全解理。在南京汤山地区实习过程中,我们将观察到地层中发育有方解石脉。如在阳山碑材考察点,灰黑色栖霞组灰岩中发育许多

方解石脉以及燧石结核。

第二单元火成岩的基本鉴别特征

通常认为,火成岩由两类岩石组成,一是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二是非岩浆作用形成的,如花岗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火成岩以前者为主。对于火山碎屑岩的类型归属,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如有人将火山碎屑岩归类为火成岩亚类,也有人认为其属于沉积碎屑岩亚类。本课程暂且在火成岩部分介绍浙江建德大慈岩火山碎屑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独特地貌。

地下岩浆经过岩浆作用而形成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两类。由于经过的岩浆作用存在差异(如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过程不同),这两类火成岩的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特征因此不同,具体表现在组成矿物的结晶程度、晶体颗粒大小、组合形式等诸多方面,可在实习过程中理解这些不同。

本课程实习观察到的火成岩主要包括苏州天平山白垩纪花岗岩和南京六合桂子山下更新统玄武岩。

花岗岩属酸性深成侵入岩(除了花岗岩化花岗岩),其组成矿物主要包括

正长石(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等,也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通常而言,钾长石多于斜长石,石英含量可达20%以上。因此,我们见到的花岗岩多

呈肉红色,并具黑色斑点。由于属深成侵入岩,花岗岩的组成矿物结晶程度好,颗粒较大,甚至有些具似斑状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砚瓦山的页岩由于受

到附近天平山花岗岩侵入作用的影响,其部分已变质成为更加坚硬的板岩。另外,由于上覆地层已被侵蚀搬运,从而使得天平山花岗岩得以出露地表。

玄武岩是典型的基性喷出岩,分布广。玄武岩多呈黑色、黑灰色等,风化

面呈黄褐色或者灰绿色。由于属于喷出岩类,岩浆冷却速度相对较快,这导致

其主要组成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结晶程度较低,多为细粒或者隐晶质结构,甚至玻璃质结构,常具气孔构造,气孔被填充后成为次生的杏仁构造。另外,由于不同矿物的结晶条件(如温度等)不同,玄武岩中的副矿,如橄榄石,一般先结晶形成橄榄石包裹体。这种现象在南京六合桂子山的玄武岩实习中将

得以观察。

第三单元沉积岩的基本鉴别特征及变质作用的认识

碎屑物质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改造影响下、并经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就

是沉积岩。沉积岩的原始特征可用原始叠置律、原始连续律、原始水平律来描述。

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先成岩石,无论火成岩、变质岩还是先成的沉积岩,因此,沉积岩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讲受母岩的控制。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与成岩等过程。同一时代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由于沉积环境不同(海陆分布、气候条件、生物状况甚至人类活动的改造程度等),因此形成的沉积岩也千差万别。总体而言,沉积环境主要划分为海相、陆相和过渡相三类。海相沉积最突出的特征是含有海相生物化石,陆相沉积则含有陆相生物化石,过渡相沉积则可能两者兼而有之。这三类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划分,海相沉积包括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和深海相等;陆相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洪积、坡积、冰川、风积等;过渡相包括泻湖相、三角洲相等。不同环境形成的沉积类型不同,沉积特征也存在差异。如海相沉积常为泥岩、页岩、灰岩等,河流相沉积多为砾岩、砂岩、粉砂岩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在沉积结构(化学结构还是碎屑结构,若是后者,则颗粒大小、分选性、磨圆度等如何)、沉积构造(如是否具层理等)上均存在差异。

另外,岩层在形成过程中或者形成后可能会受到侵蚀作用的改造,从而造成地层缺失或不连续。尽管存在这些影响,但沉积岩中赋含丰富的古环境信息,对沉积岩的研究,有助于重建某一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对于此项工作,首先需要进行某一地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然后予以古环境重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一些重要依据包括岩性旋回、古生物化石、地层接触关系等。

本课程实习主要在南京汤山地区对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等沉积地层进行观察、描述,内容主要包括沉积地层的岩性、颜色、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构造变形现象(如断层擦痕、断层阶步、构造节理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不同时代地层中含有的古生物化石,如汤山四

维村高家边组泥页岩中的笔石化石,恢复实习区地质环境演化历史。并实地考察苏州砚瓦山泥页岩受到变质作用而成为板岩的地质现象。

第二部分野外实践教学

第一单元区域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

开展野外工作,需首先明确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任务,然后准备相关图

件资料,为野外实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关于野外工作方法,结合本课程实习

的内容和要求,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质观察点

野外地质观察的对象是露头。

野外对露头进行地质观察的点,称为地质观察点,根据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岩性点、地层界线点、地貌点、水文点、构造点等。不同性质的点,观察时内容自然不尽相同,记录的内容也不可能一样,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项是必须记录的:1、点号;2、位置;3、点的性质;4、露头出露情况;5、岩层(或构造面)产状;其他地质描述。

(一)岩性点描述内容

所谓“岩性描述”就是在野外观察时,将岩石最主要的特征用简练的语言记录下来,它的描述顺序一般是:颜色、原生构造、结构构成、矿物成分(或物质组成),以上各项就构成岩石的名称。然后还可以记录岩石风化后的特征,岩层产状,沿走向、倾向的变化等等。例如沉积岩的描述:浅灰色厚层粗粒含云母石英砂岩,风化后为黄褐色。呈蜂窝状。

如果是火成岩或火山岩,描述的内容及顺序一般是: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这样构成岩石的名称。例如,灰黑、深灰色致密状气孔玄武岩。然后进一步描述其他内容,如与围岩接触关系,有无析离体、捕虏体,蚀变和矿化现象等,侵入或喷出时代,风化特征等。

(二)构造描述内容

(1)褶曲的描述内容:i)地理位置;ii)背斜或向斜;iii)核部及两翼岩

层性质和产状变化;iv)轴面产状等。

(2)断层的描述内容:i)地理位置;ii)出露的构造部位;iii)断层面的产状变化;iv)断层的性质(正、逆断层等),如有可能应对断距作出估计;V)断层两盘岩层的岩性和产状;vi)断层证据(挤压破碎、断层泥、角砾岩、擦痕、磨光面、断层带中的充填物,以及地貌上表现的沟壑、断崖等)等。

(三)野外记录簿具体的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是地质观察最宝贵的原始资料,应认真记好。野外记录簿一般右页作文字记录,左页印有毫米方格,主要用来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露头素描图、标本素描以及其他地质草图或示意图。野外记录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晚上回到住地应进行补充和整理。

2.2 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

野外地质观察往往不是一个点上的观察,而是由若干个点构成一条地质观察路线。为了表示在这条线上出现的地层层序、岩性变化、地质构造以及所出现的岩脉、矿脉的位置等,往往需要将沿途观察到的上述现象画在剖面图上,这样的剖面图就称为信手地质剖面图。作法如下:

(1)首先确定前进方向(用地质罗盘确定方位角),如有比较明显的地物(如公路、陡坎、小屋)应予利用,并标注在图上,然后沿此方向前进,观察岩性、构造等各种地质现象。

(2)到了第二观察点,要目估点l至点2的水平距离和地形起伏情况,并按一定比例画在图上(即勾绘地形起伏线,比例自定,但应考虑不致使剖面图过长或过短),然后将1至2点间的地层岩性与产状、岩性界线(或地层界线)、地质构造等分别绘在该段剖面的相应位置上。

(3)再继续由点2点向前进行观察,操作方法同前,如此反复,直至路线终了为止。

(4)在画信手地质剖面图时,如果观察路线在某点需改变方位,则应在图上相应的位置作出标记。

2.3 绘制路线地质草图

以平面图的形式,将观察路线上沿途所见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性、构造线、侵入体等)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在导线上,就成为路线地质草图(图2)。它可以直接绘在地形图上;如使用的地形图比例尺太小,也可以另在方格纸上按合适的比例尺勾绘。方法如下:

(1)先大致确定观察路线,在图上找到(或确定)路线的起点位置,用罗盘测定前进方向,将此方向角标定在地形图(或平面图)上,这就是1至2点的导线方向。

(2)目估1至2点的水平距离,或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确定2点的位置。

(3)沿导线方向观察地质现象,将该路线上见到的地质界线点(岩层分层界线、构造面、沉积岩与火成岩接触面等)的位置及平面延伸方向标注在路线平面图的相应位置上。

(4)加注必要的地层代号或岩体代号,产状符号等。

(5)按上法依次前进,将观测内容不断标绘在平面图上,直至路线终点。

第二单元火成岩的野外鉴别特征

(苏州天平山、南京六合桂子山和浙江建德大慈岩)

一、实习要点

1、观察花岗岩的组成矿物如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以及矿物颗粒大小、颜色等。

2、观察玄武岩的颜色、构造等,以及橄榄石包裹体与柱状节理等地质现象。

3、注意花岗岩结晶程度与南京六合桂子山玄武岩之间的差异。

4、观察花岗岩在球状风化作用下形成的特有地形地貌特征。

5、天平山花岗岩属于酸性深成侵入岩,而为何现在出露在地表?

6、理解包裹体的概念。用鲍温反应序列解释桂子山玄武岩中橄榄石包裹体的成因。

7、理解火山碎屑岩的概念,理解其与沉积碎屑岩的差异。

二、实习内容

宁镇山脉虽以沉积岩层发育齐全著称,但各类火成岩也时有出露。其中侵入岩有蒋王庙的闪长辉长岩、句容铜山的花岗闪长岩(或石英闪长岩)、麒麟门的石英二长斑岩,以及苏州天平山的花岗岩。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则以上侏罗统为代表。第三纪晚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初期本区还有玄武岩喷发,如南京六合桂子山。苏州天平山花岗岩为酸性深成侵入岩,而南京六合桂子山的玄武岩为基性喷出岩,两者组成矿物不同、矿物的结晶程度不同、构造特征均存在差异。教学实习过程中将主要观察这两类火成岩的特征。

(1)苏州天平山花岗岩

苏州实习区花岗岩体周围,除北部已夷为平地而被第四系覆盖外,其东、南、西三面,均为泥盆纪的石英砂岩所环绕,在西南及西部与花岗岩相接触处出现有二叠纪的砂页岩。从产状来看,穹窿山的石英砂岩倾向北东,经尧峰山、七子山

直到横山,逐渐转交为倾向北北西。因此本地区的地质构造为一向北东倾伏的向斜构造,而花岗岩体大致位于向斜的近轴部分。

天平山由白垩纪花岗岩构成,主要是等粒状花岗岩,颗粒较粗大。此地花岗岩体中110-290°、l0-190°两组垂直节理特别发育,这使风化作用得以深入进行,从而促使裂缝逐渐扩大,因此形成很多非常陡耸的奇峰怪石,即所谓“万笏朝天”的景观。

(2)南京六合桂子山玄武岩

相对于苏州天平山的花岗岩,六合玄武岩属于基性喷出岩,呈黑色或黑灰色,组成矿物主要为辉石、富钙斜长石,其结晶程度偏低,具隐晶质甚至玻璃质结构,并具气孔与杏仁构造。六合玄武岩多见橄榄石包裹体,橄榄石结晶程度好、粗粒,其成因可用鲍温反应序列解释。另外,六合玄武岩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是发育典型的六方柱状节理。

(3)浙江建德大慈岩火山碎屑岩

大慈岩坐落在建德寺南面24km,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山丽水结合完美的旅游胜地,素有“浙江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据县志载,元大德年间,临安人莫子渊循梦意弃家来此,琢石为佛,号曰大慈。山以佛名,大慈岩一名由此而来。

大慈岩由中生代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火山碎屑岩(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和火山凝灰岩)组成,在1亿多年来的地球内营力地质构造运动和外营力风化剥蚀等作用下,形成壁立千仞的垂直断崖和巨大的山崩,沿溪流形成了岩险、石怪、坡陡、蜂窝状洞穴和特有的长谷溪流等奇异的山行地貌。

悬崖高位洞穴建筑是大慈岩的一大特色。在大慈岩,寺庙、栈道、香廊、索道都处处体现出一个“悬”字。主殿寺庙地藏王大殿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驾悬空,颇为奇险壮观,它与山西恒山悬空寺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称之为“江南悬空寺”。

第三单元区域地层鉴别与地史过程

一、实习要点

1、熟悉并熟练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2、注意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的正确使用。

3、注意不同沉积环境下(如海相与陆相)形成的沉积岩所具有的差异化特征。

4、思考砚瓦山部分页岩变质成为板岩的可能原因。

5、理解沉积结构与沉积构造、砾岩与砾石成分等概念。

二、实习内容

对于本课程,沉积岩实习主要在南京汤山地区,该地区各时代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而且研究程度很高,特别是石炭系、二叠系等地层名称,如黄龙灰岩、船山灰岩、栖霞灰岩、龙潭煤系以及三叠青龙灰岩,都是以本区的地名命名。因此,这里是我国南方沉积地层的一个代表性地区。另外,能够观察到的沉积岩岩性较齐全,主要包括泥岩、页岩、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砾岩、泥灰岩、灰岩等。按时代先后顺序,实习过程中将主要观察以下一些地层的特征,如岩性、颜色、沉积结构与构造等。

(1)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汤山四维村

浅海相沉积岩,岩层中含丰富的笔石化石。地层以黄色、黄绿色为主,部分表面由于风化作用而呈黄褐色、灰黑色等。地层主要由泥岩、页岩组成,含少量粉砂岩。泥岩和页岩相间分布,两者均为层理构造;泥岩层较厚,层厚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不等;页岩层较薄、质软易碎,泥岩相对坚硬。

(2)上中志留统坟头组(S2-3),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

岩性分为两段,下段以黄绿色、灰黄色细砂岩为主,局部为细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上段为黄绿色、灰黄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细砂岩。

(3)中下泥盆统茅山组(D1-2),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

底部几米为紫红色薄层状细砂岩,中上部以灰紫色厚层-巨厚层状细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含砾。

(4)上泥盆统五通组(D3),孔山北坡

孔山北坡出露,倾向大致在330-350°。陆相沉积岩,含煤线,煤线的存在证明其为陆相沉积。主要为石英砂岩,底部为含砾石英砂岩,中部夹页岩,上部基本为石英砂岩。岩层厚度不一,薄者几厘米,厚则超过一米。颜色为青灰色、灰白色,节理面上呈现出肉红色、黄褐色、红棕色等因风化作用产生的颜色。

(5)下石炭统高骊山组(C12),孔山北坡

岩石为灰黄色、灰绿色、淡黄色、紫红色等多种颜色混杂的杂色页岩,局部含有砂岩。岩层中既有海相生物化石,又有陆地植物化石,证明岩层为海陆过渡相的沉积岩。

(6)中石炭统黄龙组(C2),孔山北坡

石灰岩,颜色多为肉红色。上部碳酸钙成分较纯,岩性致密,并含有纺锤蜓化石。

(7)下二叠统栖霞组(P11),阳山大石碑

位于已发生地层倒转的向斜南翼。灰黑色浅海相灰岩,部分岩石表面风化呈现黑灰色或黑色。部分层位含有沥青。另外,该套岩层含有方解石脉以及团块状、圆球状、透镜状或不规则状的燧石结核。燧石结核直径常为数厘米,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多为深灰色,与石灰岩界线清楚,由二氧化硅与碳酸钙交代而成,坚硬,不易风化,常常突出在石灰岩表面。

(8)下二叠统孤峰组(P12),苏州砚瓦山

浅海相页岩、泥岩,后期地质运动改造后成为单斜地层,岩层倾向20°,倾角15°。该地区的页岩质细而坚韧,可以用来做砚台,也可做瓦片,故名砚瓦山。地层一般为青灰色。不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导致在岩石表面形成Fe、Mn的黄色、黄褐色膜。部分岩石由于受到附近天平山花岗岩侵入导致的变质作用,形成坚硬的板岩。

(9)中二叠统龙潭组(P21),汤山棒槌山东坡

陆相沉积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灰黄色,岩石中的长石含量不超过25%,岩石胶结物成分不同于五通组的石英砂岩。岩石中含有煤线,此点也说明了该组

岩层为陆相沉积。

(10)中下三叠统青龙群(T1-2),汤山棒槌山西部

海相页岩、泥灰岩、灰岩。根据不同岩性分布特征,可将该处地层剖面分为三段:下段主要为土黄色页岩,中段为互层的土黄色页岩和灰白色泥灰岩,上段页岩明显减少、泥灰岩层明显增多,直至全部为灰岩。在整个剖面中,页岩层薄、易碎,泥灰岩层厚、坚硬,因此泥灰岩/灰岩突出于页岩/泥岩之上。

(11)中下侏罗统象山组(J1-2),南京紫金山

磨圆度好的砾岩,砾石较大。紫金山的主体地层为黄马青群的紫红色长石砂岩,其抗风化能力弱。象山组砾岩覆盖在黄马青群岩层上面,其抗风化能力强,因此紫金山能很好保存下来。

(12)上白垩统浦口组(K21),南京燕子矶公园

背斜南翼,岩层倾向120°,倾角60°。陆相沉积岩,为砾石成分复杂的砾岩、角砾岩,其中的砾石包括红色砂岩、灰色灰岩、石英等岩性的角砾。砾石多尖棱、磨圆度低,分选差,砾石大小从几毫米到二三十厘米不等。

第四单元构造地质野外实践教学

一、实习要点

1、理解背斜、向斜、断层、节理等基本概念。

2、注意理解并区分剪节理与张节理、原生节理与次生节理等。

3、掌握判断断层性质(正断层、逆断层)的基本依据。

4、掌握利用地质罗盘测量断层面、节理面产状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内容

岩石的永久变形即为构造变动,造成这种变形的作用为构造运动。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老构造运动和新构造运动。一般将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而将在此之前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老构造运动。一般而言,研究老构造运动主要靠地层,研究新构造运动除地层外,主要靠地貌,而研究现代构造运动除用地层、地貌方法外,还可以利用人类文化遗迹和历史地震记载进行研究。

具体来讲,构造变形的形式主要包括褶皱、断裂等,它们也是我们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将要观察到的构造变形形式。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褶皱的规模不等,可以是造山带规模,如天山山脉,也可以出现在手标本上。从形态上划分,褶皱构造的基本形式只有背斜和向斜两种。背斜是指岩层向上弯曲的褶皱构造,而向斜则造成岩层向下弯曲。但正确识别背斜与向斜,主要依据所卷入地层的新老关系,即从核部到两翼,地层逐渐变新,则为背斜;若地层逐渐变老,则为向斜。

另一种构造形式—断裂是指外力导致岩石发生的断裂和错动。根据断裂岩块相对位移的程度,可把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前者指断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后者则指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明显位移。根据成因,节理包括构造成因节理和非构造成因节理。构造成因节理常与其他构造如断层、褶皱等有一定的成因联系或者组合关系,包括张节理和剪节理。张节理节理面相对粗糙,产状不稳定,不连续;而剪节理节理面平直、光滑,产状稳定,延

伸较远。在苏州砚瓦山的泥岩、页岩和板岩中剪节理较发育。因此,在测量地层产状或节理面产状时,需要注意区分节理面和岩层层面。非构造成因节理如岩浆冷却过程中所形成,如玄武岩中的六方柱状节理,这将在南京六合桂子山进行详细考察。根据断层面两盘相对运动方向,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在南京阳山碑材考察点,断层作用明显造成黑灰色栖霞组灰岩地层错位,通常认为是正断层,但确定断层性质需要仔细观察。

南京地区地处宁镇山脉,组成地层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地质作用,也产生了不同的地质构造。从构造上说,宁镇山脉的主体部分由三个较大的背斜褶曲和两个较大的向斜褶曲组成,由南向北依次为汤(山)-仑(山)背斜、华(墅)-亭(子)向斜、宝华山背斜、范家塘向斜、龙(潭)-仓(头)背斜。这些褶皱构造大致有如下特点:⑴褶曲轴方向总体以北东-北东东为主;⑵每一个褶曲,从形态上看,主要是斜歪褶曲,即一翼产状较陡,另一翼较缓;⑶褶曲宽度较窄,而延伸往往很长,属于长轴褶曲(长宽比为1 0:1-5:1)至线状褶曲(长宽比大于10:1),背斜和向斜构造均有分枝和复合现象,所以在乎面上组成一个线状褶皱束。宁镇山脉的断裂构造也相当发育,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东至北东东向,其次为北东向和北西向。

南京汤山属于宁镇山脉的一部分。宁镇山脉由一系列的背斜和向斜组成,所发育的断层类型与组合形式也与之相关。在教学实习中,将主要考察孔山小背斜(变形卷入地层为五通组)、阳山大石碑断层以及各种节理等构造形式。野外实习过程中将观察典型的背斜形态(孔山西端小背斜,组成地层为五通组砂岩与泥页岩)、阳山碑材断层以及汤山石门埝水库旁五通组地层底部的断层擦痕和阶步等构造地质现象。

(一)孔山西部五通组核部小背斜

该褶皱是一个典型的背斜。背斜核部地层为五通组。背斜北翼陡、南翼缓;北翼岩层倾向为约340°、倾角为80°左右;南翼岩层倾向为约170°、倾角为30°左右。

(二)阳山大石碑断层

该断层位于阳山古采石场,错断地层为栖霞组灰岩。断层破裂面两侧岩石发生显著的位移,垂直地层断距约为3m,为正断层;断层面倾向为245°,倾角为85°。断层挤压破碎带清晰可见,但上下断层带宽窄不一,最宽处约1m;裂隙内

充填有再结晶方解石与红褐色粘土,后期的生物风化作用使裂隙逐渐变宽。

(三)节理

(1)花岗岩的三组节理

苏州天平山花岗岩体节理发育,三组节理将花岗岩切成大小不等的岩块。其中110-290°、10-190°两组垂直节理特别发育,使得风化作用深入进行,岩石的裂缝逐渐扩大,形成很多奇峰怪石,称为所谓“万笏朝天”的景观。

(2)玄武岩的六方柱状节理

南京六合桂子山玄武岩节理典型,六方柱状节理将玄武岩切成六方柱,形成独特的石柱林景观。

(3)砚瓦山剪节理

苏州砚瓦山页岩、板岩发育多组剪节理,节理面平整,易与岩层层面混淆。

第五单元流水地貌野外实践教学

第一节河流地貌

一、实习要点

观察河流发育的基本地貌形态,了解河流水动力的基本特征和对地貌的塑造作用。着重观察山区河流的石质浅滩、平原河流沙质边滩和心滩、江心洲、阶地的形态特征、物质组成、沉积特点,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河道变迁、河流地貌发育过程、演变阶段和对区域地貌发育、流域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实习内容

1、新沙岛洲头剖面

观察新沙岛洲头、洲中部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了解其形成过程,比较洲头与洲中部物质的差异。观察新沙岛洲头滩面流波痕。

2、分析富春江大桥上下游段江心洲的形成条件

在富春江富阳河段分布着东洲沙、新沙岛、中沙岛等若干江心洲,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1)江心洲的形成过程

(2)江心洲的沉积结构

3、桐庐分水江河段石质心滩、河流阶地、历史时期河流摆动的研究

4、人类对河流的改造利用—新安江水库(千岛湖)

第二节山地和小流域地貌

一、实习要点

观察山地地貌的基本地貌单元、组成和形态,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在山地地貌形成和改造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山地地貌格局形成和发育的基本规律。

观察由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分析山地地貌、丘陵地貌和平原地貌形成的构造背景、基本条件、相互演变关系和基本发育规律。通过对河流阶地、第四纪沉积物等观察分析,分析新构造运动对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

二、实习内容

九溪十八涧成“Y”形,其正源十八涧源于龙井村以西漏斗状洼地,十八涧表明有众多溪流汇入。Y形的东支为九溪,沿途有九条溪流汇入而得名。十八涧与九溪在溪中西汇合。九溪十八涧干流长约五公里,是一条年轻的山涧沟谷。从沟谷的形成过程来说,地表流水可分为面状水流和线状水流。面状水流即坡面径流,包括坡面上薄层的片流和细小的股流,这种坡面径流是在降雨时或雨停后很短一段时间内,以及融冰时期,出现于微微倾斜的地面上的薄层水流,由于原始地面凹凸不平,水层厚度不可能各处一致,所以引起水层分异而逐渐形成股流,坡面径流因出现时间很短,所以也称暂时性水流。

面状水流在倾斜的地面上向下流动,随着水量的增加,薄层的片状水流逐渐变成无数细小的股流。水流进一步集中,则面状水流向线状水流转化,形成纹沟。纹沟是互相穿插,彼此交织在一起的,当水层增厚,流速加大,地面上的微小障碍均被水层淹没,流速足以克服这些障碍时,水流就一直流向下坡,结果形成大致平行的细沟,细沟一经耕犁即消失,宽度一般不超过0.5米,深度约0.1~0.4米,长度数米至数十米,沟底纵剖面与谷坡纵剖面一致,横剖面通常呈V形,沟边没有明显的转折。

如果细沟未经耕犁掉,在下一次降雨时,由于坡面已具备细沟,以这里的水层最厚,流速也最大,因此侵蚀最强,使细沟进一步加深,细沟一旦切穿耕作土到下部生土时,再经耕犁,沟形也不会消失,此时称作切沟。切沟宽深达1~2米,纵剖面的坡度与坡面的坡度已不一致,且有了明显的谷缘。

冲沟是由切沟进一步发育而成,切沟在水流的作用下,进一步下切侵蚀和向源侵蚀,沟头不断后退,产生陡坎和跌水,其纵剖面形状与坡面不一致。长度可达数公里、数十公里,宽度和深度一般数米到数十米。

冲沟形成以后,水流更集中,溯源侵蚀更加强烈。同时,在沟坡上也形成切沟,它们也向上方溯源侵蚀,便出现了支沟,构成冲沟网。随着冲沟进一步塑造沟床,使之具有一个缓和的坡度,这时如尚未切入到潜水层,则冲沟中的间歇性水流就慢慢停止向下侵蚀,沟坡也由于不断后退而变缓和,沟底也变得平坦(横剖面),甚至生长植物,这时冲沟就进入衰退阶段,称为坳沟(或者称作干谷)。

由于冲沟的发展,冲刷下来的物质越来越多,带到沟口后,水流分散,便开

始堆积下来,形成“冲积锥”。一个完整的沟谷系统就此形成。

如果冲沟一旦切到潜水层,得到地下水的补给,则就由暂时性水流转变为经常性水流,即由冲沟进一步演化为河谷。

九溪十八涧小流域其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垂直分带明显。其中最突出的是在龙井村西面源头附近有一个漏斗形圆洼地,系集水盆。其上部直径可达1公里多,相对高差将近200米。集水盆周围的岩性以下石炭统砂泥质沉积岩为主,北北东向与东西向断裂在此通过,导致侵蚀加剧,加之溪流的溯源侵蚀,洼地逐渐形成。集水盆的周壁不断遭受冲刷、侵蚀而后退,集水盆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在溪流溯源侵蚀后退的过程中遇到坚硬的石英砂岩时,集水盆的周壁侵蚀作用大为减缓。集水盆的来水来沙通过沟谷主干下泄,在洪水或暴雨的作用下,沟谷受到侵蚀,沟床跌水发育。谷地受到两侧山地地形的制约,因而九溪十八涧溪流规模不大,而溪流一会儿在谷地的左侧流淌,一会儿又迁徙到谷地的右侧。其左曲右弯是受岩性和断裂构造的影响。位于集水盆洼地的十八涧源头水流在下泄途中有众多小溪流汇入,在向南流动的过程中,谷地较窄,尤其在九溪十八涧集水盆以下沟谷主干的上游,谷地两侧河漫滩较窄。谷坡坡麓可见坡积物堆积。河漫滩上当地村民都种植了茶叶。谷中溪流规模不大,有跌水发育。谷地溪流在向南流经溪中溪时,与东面的九溪汇合,由于水流的增加,溪中溪以下谷地变得宽广起来,河漫滩也相应变宽,局部地区有两级河漫滩发育,溪中溪处有一阶地发育,但阶地面上生长着树木、竹等植被,阶地得堆积物不甚清晰。越往下游谷地愈益宽广,溪流弯曲而导致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近些年来由于当地有关方面建房而把牛轭湖全部填平。再往南在上海市总工会疗养院二分部门口有一阶地剖面,为一基座阶地,基座时代为志留纪康山群(S1-2),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九溪十八涧出口处,沟口原为堆积的一洪积扇,因沟口筑路已不见剖面踪迹。但其不远处两侧仍可见到堆积物,但因位于公路旁,切开的剖面因陡崖护坡而很难观测。

水、工、环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模式

水、工、环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文章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工、环类本科专业周口店基础地质野外实践教学为例,从野外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考评指标体系等方面,对野外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进行了阐述,该模式对同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野外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周口店 基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专业的基石。野外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地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在水、工、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北京周口店地区建立了设施完备的野外教学实习基地,该基地同时也是全国地质类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基地的建设为野外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从水、工、环类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家目标与需求,对周口店野外基础地质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 一、野外实践教学主要内容与安排 野外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具有自身的科学性、

系统性和衔接性。周口店野外基础地质实习是我校水、工、环类本科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以典型地质现象为基础,以地球系统演化为主线,把实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及科学辩证思维能力。 周口店及其邻近地区处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和华北平原接壤地带,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使其不仅保存有不同阶段较为完整的地质时间记录,而且形成了类型齐全、典型直观的各种地质现象,因此,成为野外基础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全国有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均选择周口店地区开展野外教学实习,教学成效显著。我校水、工、环类专业,在本科学习阶段第四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赴周口店地区开展为期4周的基础地质学野外教学实习,具体教学实习内容总体包括路线地质教学、独立实践与专题研究及综合考评等三个环节(表1)。 表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工、环类专业野外基础地质教学实习教学内容[1] 二、野外实践教学模式 由表1可看出,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按路线进行,每一路线包括了特定的教学内容。对于每条教学路,线通过将其分解成若干地质观察点,采用多方法进行详细观察、描述与讲解,然后按点、线、面进行逐级归纳整理与总结,形成完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一)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要求,规定了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技术要求。 本标准覆盖了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考虑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无意包含地质勘探作业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应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 .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197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GB 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T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DZ/T 0141—1994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GB 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 4 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

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介绍.

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介绍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一书,力图使学生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便于自学和应用,并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主要集中在山东泰安一带,这一地区也是国内其他兄弟院校选择较多的自然地理实习基地。但是,泰安地区地层相对比较单调,除了古生界的石灰岩地层外,就是变质很深的泰山杂岩。其次在植被及土壤的发育上,一直把泰山的垂直分带作为自然地理实习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泰山海拔仅1400多米,高度不大,地形相对比较孤立,植被及土壤垂直分带也不十分典型。 根据山东省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要求,需要选择一个更为合适的自然地理实习基地,我们经过一年多的论证,并结合实地考察,最后确定在陕西省境内来进行自然地理综合实习。 第一章实习基地的自然地理特点 第一节中国境内关键的大地构造部位 地质地貌既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组成部分,又在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形成与演化起着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启示_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马密霞,李啟隆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 100075 )摘 要:结合多年野外实践教学的经验,探讨在高等教育阶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以规范性、创新性、开放性等三原则、五模式,三结合的方法指导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于转变实践教学观念、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关键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野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 4956(2013)03-0171-04Explor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construction of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baseMa Mixia,Li Qilong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75,China)Abstract:The practical-teaching-base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raining the innovative spirit,practical abilityand comprehensive diathesis to the stud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bas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tage,puts forward three principles,five modes,three combinations of standardi-zation,innovation and opening to guide the field-base construction.The aim to the base constructing is tochange the idea,innovate teaching mode,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higher abil-ity .Key  words:practising teaching;base construction;field practice收稿日期:2012-06-22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项目(2010YHE003 );北京联合大学“几种园林观赏植物抗环境污染能力的研究”(ZK200915X0 )作者简介:马密霞(1967—) ,女,河北柏乡,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及重金属含量研究. E-mail:mixia107@163.com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环节、 办出高等院校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指校内实验室和校办企业等校内实验场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学校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 地[ 1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特殊类型, 是进行野外实践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北京松山一直是我校园林技术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基地, 本文中结合我校松山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综合能力,探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的经验与启示。 1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教育部连续颁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等[2] ,实践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教育 部2012年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 规定了不同类型高校实践学分所占的最低比例,其中高职高专类学校实践教学比重最高,要求不少于50%。《若干意见》指出“实践育人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重点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高职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专业大纲要求每学期有3周的实训课程,其中野外实践至少1周。野外实践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课堂知识的巩固,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基地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的需要。因此,野外实践是区别于 ISSN  1002-4956CN11-2034/T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第30卷 第3期 2013年3月Vol.30 No.3 Mar.2013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 建筑物设计参数表 表1-1 1.2.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与条文说明第3.1.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 勘察等级划分表 表1-2 1.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 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 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 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 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 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 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 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 1.4 勘察依据 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 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 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 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并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首次共布设66个勘探孔,原则上沿拟建物的周边及各角点布设,钻孔编号ZK1~ZK66;野外地质勘探自2010年03月09日开始,至2010年03月25日结束,采用两台GXY-1工程钻机泥浆循环护壁工艺钻进,对于上部土层采用回转钻进,无泵投球取芯工艺;对于强风化花岗岩层采用双动双管取芯工艺,对于中等风化花岗岩采用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回次进尺≤2.00m,岩芯采取率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采取岩、土、水试样,孔口标高测量及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具体工艺方法详见第5节)。所有钻孔在钻探取芯、观测结束后,均按要求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分层回填击实处理。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验指导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实验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009.1

实验一坡地地貌(2学时) 1.说明 滑坡是山坡后退的重要过程之一,灾害性地貌的一种。所给的滑坡实例是洒勒山,位于兰州市西南约65公里处,属黄土高原陇西地区的一部分。附近出露的地层有:N2,微西倾的红色河湖相地层,以粘土层为主,夹薄层砂砾层;砂砾层含水,构成本区泉水来源。N2之上是Q1-3的黄土层,最厚可达百余米(图1) 1.界线 2.坡积黄土 3.砂砾石层(河床相) 4.亚粘土(湖相) 5.砂砾和冲积黄土 6.马兰黄土 7. 黄土(Q1-2)8.红色粘土(N2) T1-4 ---各级河流阶地P---河漫滩n1----河床n2-----人工河道 图1 那勒寺河洒勒山附近河谷剖面 洒勒山位于那勒寺河北岸,为东西向延伸的黄土梁,长3公里多。其北岸是近直线型缓坡,南岸是凹坡。那勒寺河河谷断续分布着4级基座阶地,,一级高3~5米,河漫滩高1~2米。山的南坡不稳定,有大小不等、新老不一的滑坡、崩塌体存在。 1983年3月7日17时46分,南坡突然发生滑坡(图2、3),历时仅20~55秒,起始滑动的最低点在二级阶地前缘附近,最高点在梁脊,瞬间几千万立方米的土体迅速滑落,使近3Km2范围内的四个村庄、道路、3000多亩农田和一座水库毁于顷刻之间。滑坡前一年多,梁脊出现裂隙,并不断扩大和增多。1983年2月以来,裂隙扩展加快,山泉变混,水窖变形,3月3日起感到地动,夜间听到如牛吼般的“山鸣”,鸡犬出现异常。于是,政府动员群众外迁。尽管如此,仍死亡220多人,损失财产数十万元。 图2 洒勒山滑坡剖面图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教学大纲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8月

课程代码: 课程负责人:郑祥民教授 主讲教师:郑祥民教授、顾志文副教授、范安康副教授、吕红华副教授等 课程名称: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地理科学学院一、二年级本科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等 一、教学目的 (1)强调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重视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以探索人-地相互关系为切入点,借助野外实践教学这一重要途径,便于直观认知自然地理学科的理念与内涵。 (2)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实习选取了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不同自然特征区域,让学生来实地识别和观察自然地理各要素,运用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各自然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形成与分布规律,以及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室内和野外调查、观测、采样、分析,总结、撰写报告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设计,着重对学生获取资料和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其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为将来独立开展有关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4)安排一些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有特点的地区,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探讨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参与为主的管理方

式。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让学生观察研究、分析地质地理现象,采集样本,收集相关素材,思考讨论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动手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野外教学过程中,每天个人小结,小组讨论、总结实习内容,老师进行教学检查。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完整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重点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3. 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气候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2)、植被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4)、地质构造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5.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学习指南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学习指南 地理学是一门对野外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是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在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并采用基础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并重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从而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并最终实现增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程不同的实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方面进行学习以及野外实践。 第一节野外实习内容 1.1地质实习 本课程地质野外考察点分布见图1。具体实习内容如下: 图1 地质野外考察点分布图 (一)基本技能 1.学习使用罗盘确定地层、断层、节理等地质体的产状。

2.学习并熟练使用地形图、地质图,具体包括判读地形图、利用罗盘定向、用交会方法判定自己在图上的位置等,并在基础上认识地质图的基本含义。 3.了解地质观察点的内容,学习地质内容的记录格式。 4.学习野外地质素描的基本方法,以图件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5.学习实测剖面的基本方法,在野外选择适当地点实际施测,并将所获数据资料在室内整理成图。 (二)专业知识 1.对实习地区各时代地层的岩性、化石特点建立系统性认识,并注意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2.学习对地层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其颜色、组分、结构、构造、特殊构造、胶结状态、风化程度等。 3.学习对矿物的观察和描述,包括矿物的颜色、形态、颗粒大小,晶体特点,硬度、比重、解理、断口、集合体形态,共生矿物组合以及产出状态等。 4.学习对化石的观察、描述和采集,包括化石的门类、形态特点、保存部位、数量多寡、共生化石种类以及保存化石的岩性特征等等,并进行采集和包装。 5.学习各种小型构造的观察和描述包括: (1)褶皱的形态,组成两翼的岩层和核部岩层的性质和时代,轴面产状,其他与褶皱伴生的构造现象等。 (2)断层面的观察(包括断层面清晰与否?平直或弯曲?是否发育断层泥和碎裂岩角砾岩等等),两盘相对位移情况,以及断层产生的构造部位等。 (3)节理的发育程度与岩性的关系,节理面产状,相关的节理组发育情况,在野外与断层的区别等。 6.观察各种地貌现象、植被现象、水文特征。并学习从地质学角度说明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单面山常与某一坚硬岩层的存在有关;“逢沟必断”,石灰岩山头和砂页岩山头植被的差别;泉水或温泉产生的地质依据等等。 7.学习对矿区或矿点的地质观察,包括成矿条件、岩层发育、成矿部位、围岩蚀变特点、有用矿物产出的种类和特点。矿物共生组合等的观察和描述。 8.其他能够观察到的一切地质现象。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除外)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 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MH/T1010-2000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 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0194-19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3787-198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16424-199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质勘探exploration 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的活动。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艰险地区areas with hard ships and dangers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 3.3野外作业open country work 是指在非城镇地区户外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 4总则 4.1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4.2地质勘探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a)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等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c)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d)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e)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f)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制度; g)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h)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4.3地质勘探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安全生

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书(完整版)

(声明:所提供的标准合同或协议文本及具体条款,不是最终法律文本,仅供参考,不建议直接使用,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后再使用,就该合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科教兴国方针,推动我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树立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积极探索依托企业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性技术人才。 (甲方)和(乙方)坚持“校企合作教育”的原则,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经协商研究,决定建立乙方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如下: 1、双方同意结成友好协作单位,甲方作为乙方 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乙方为甲方的短期进修和培训提供支持与合作。 2、甲方实践基地将尽量提供有关条件以满足乙方实践教学要求; 3、乙方每学期根据教学计划可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到甲方实习。乙方在实习前半个月将实习计划(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学生名单等通知甲方,在征得甲方同意后,甲方应优先安排学生实习。 4、甲方根据乙方的实习计划,和学校指导教师一起共同制定实施计划,并由甲方组织实施。 5、实习前,乙方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学生到实习基地后,由甲方

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和工厂生产安全。 6、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期间,要遵守甲方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甲方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予以鉴定,并为学生在实习基地的生活尽可能提供方便。 7、甲方为乙方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现场教学提供方便,但乙方不能影响甲方正常的生产秩序。 8、乙方在进行教研、科研活动时,应努力结合生产实际,尽力为甲方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乙方也要为甲方的职工培训(教材、师资等)提供便利。 9、在毕业分配上,甲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可优先挑选毕业生,乙方要给予配合。 10、乙方在甲方挂牌“昆明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本着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原则妥善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持二份,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名)代表:(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建设工程经济 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设工程经济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查) 学时:36 学分:4 适用对象: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方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总论,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经营预测与决策,价值工程,工程建设方案和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供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高职高专作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 1、熟悉基本建设的概念,内容,作用,分类及其程序; 2、了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建设与建筑业的关系; 3、理解经济效果的含义; 4、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其来源,固定资产折旧; 5、熟悉建筑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章首先从技术实践活动及其要素入手,介绍了技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主要论述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简要介绍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华东师大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1)

华东师大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地理学专业学生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老一辈地貌学家严钦尚先生和陈吉余等先生的带领下,北上内蒙沙地、西进天山冰川、南下西南溶洞、东至茫茫海疆,进行了大量自然地理学实践。 当前,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特别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 地担负的培养地理学后备人才(教育普及与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的目标,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针对地理学科发展中“以地球表层系统”为核心的特色,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多学科(如水文、气候、植物地理、土壤地理、环境化学等)交叉的课程设置特色,将“野外实践基地和实践线路”的建设作为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区域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认识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比较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野外实践教学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遵循知识、能力、素 质并重的培养模式,重视多学科交叉渗透在本科一体化教学中的体现。野外实践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基本训练,使其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研究方法,同时为后

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地理学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性思考、创新意识以及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的地理学新型人才。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路线包括: a. 苏州地理学感性实习; b. 南京地质实习; c. 杭州-富阳-千岛湖自然地理综合实习; d. 天目山土壤、植被实习; e. 庐山地貌、植被实习; f. 其他专题实习(如普陀山、崇明东滩、金山海岸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考察等。 g. 香港综合地理基地班实习 h. 云南昆明及邻近地区基地班实习 i. 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基地班实习 j.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基地班实习

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al Econom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27 学分:1.5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化工技术经济是一门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相互渗透和外延发展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化学工业的特点,研究化学工业发展中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及科研等个方面和个阶段的经济效益问题,任务是将化工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和统一,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化工技术经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的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等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掌握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以达到能对具体化工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准确评价的目的。 开设本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增强经济观念,培养效益意识,使学生能将化工技术实验与经济效果正确地结合起来。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着重讲述化工生产中技术经济问题,培养学生作为化学工程师备的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了解 2 第二章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掌握 4 重点与难点投资、项目资产、成本和费用的基本概念及销售收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