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试题

一、选择题

1、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2、古书赞扬某项水利工程时写道:“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3、都江堰不包括下列哪一部分( )

A. 分水鱼嘴

B. 飞沙堰

C.十里长堤

D.宝瓶口

4、由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住8级大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战国时期,该工程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灌溉

B.蓄水、发电

C.航运、旅游

D.养殖、科研

5、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建于隋唐时期②由李冰主持建造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的游客要去观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你应带他们去 ( )

A.浙江绍兴

B.湖北随州

C.四川成都

D.河南洛阳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

A.司母戊鼎

B.整套编钟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8、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

B.是一种用来计时的工具

C.音域宽广浑厚

D.表明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二、识读右图,请回答:

(1)这是哪一工程的示意图?

(2)这一水利工程是在什么时候由谁在哪条河上主持修建的?

(3)如何评这项水利工程?

(4)这项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何作用?

三、识读右图,请回答:

(1)铜钟是周朝贵族在( )、( )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

(2)右图的编钟共有65件,编成8组,每一组钟的形状相同,大小不一。此套编钟悬挂在三层铜木结构的钟架上。能够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其中,下层是( ),用来演奏( );上层是( ),用来演奏( )。( )战国曾侯乙编钟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编钟的音色特点。

(4)编钟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A 5、D 6、C 7、B 8、B

二、(1)都江堰。(2)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岷江流域。(3)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4)灌溉土地了大片农田,是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仍在发挥着作用。

三、(1)祭祀、宴会。(2)低音区、和声;高音区、旋律。(3)音色清脆洪亮,深沉而柔美;音域宽广浑厚。(4)说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2019-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检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2019-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检测含 解析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的目的是 ( ) A. 增强国力 B. 任用贤能 之士 C. 废除分封 制 D. 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目的。战国时代, 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力,而任用贤能之士只是一个达到 上述目的的手段,C、D两项和题干的要求相差太远。故选A。【点评】考查战国时期变法的目的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农具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你知道铁农具 的使用,最早是在何时() A. 夏 朝 B. 秦 朝 C. 春秋时 期 D. 战国时期 【答案】C

【解析】【分析】春秋中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根据《管子》一书的记载,春秋时期的齐国,已经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从事农业生产的最早记载。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铁农具使用的认识。 3.下图是某地书法石刻,下列中国古代工程与它有关的是( ) A. 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治水思 想 B.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建设思路 C. 李春设计赵州桥的巧妙思 想 D. 明成祖营建北京故宫的构想 【答案】A 【解析】【分析】李冰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试题 一、选择题 1、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2、古书赞扬某项水利工程时写道:“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3、都江堰不包括下列哪一部分( ) A. 分水鱼嘴 B. 飞沙堰 C.十里长堤 D.宝瓶口 4、由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住8级大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战国时期,该工程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灌溉 B.蓄水、发电 C.航运、旅游 D.养殖、科研 5、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建于隋唐时期②由李冰主持建造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的游客要去观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你应带他们去 ( ) A.浙江绍兴 B.湖北随州 C.四川成都 D.河南洛阳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 A.司母戊鼎 B.整套编钟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8、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 B.是一种用来计时的工具 C.音域宽广浑厚 D.表明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二、识读右图,请回答: (1)这是哪一工程的示意图? (2)这一水利工程是在什么时候由谁在哪条河上主持修建的? (3)如何评这项水利工程? (4)这项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何作用? 三、识读右图,请回答: (1)铜钟是周朝贵族在( )、( )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 (2)右图的编钟共有65件,编成8组,每一组钟的形状相同,大小不一。此套编钟悬挂在三层铜木结构的钟架上。能够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其中,下层是( ),用来演奏( );上层是( ),用来演奏( )。( )战国曾侯乙编钟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编钟的音色特点。 (4)编钟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A 5、D 6、C 7、B 8、B 二、(1)都江堰。(2)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岷江流域。(3)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4)灌溉土地了大片农田,是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仍在发挥着作用。 三、(1)祭祀、宴会。(2)低音区、和声;高音区、旋律。(3)音色清脆洪亮,深沉而柔美;音域宽广浑厚。(4)说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

1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 1今年代:约年。2现地点省县 3地位:目前我国境内的人类。二:北京人 1今年代:约年。2发现地点。体质持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持征,已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现代人的持点。4生产生活(1)使用工具。(2)火的使用,会使用天然火。用途: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意义: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3)生活方式: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 1 距今年代:约年。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3体质持征,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多大区别。 4生产生活(1)会采集,狩猎和捕捉水生物。2会制造骨针,会佩戴装饰品,装扮自已。(3)已经能够。 2布的氏族聚落 一:半坡聚落1今年代:约年。2生活地点:陕西西安村。分布地域:位于流域.4生产生活(1)房屋样式房屋.(2)种植作物:种植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之 一.(3)饲养动物:饲养猪,狗等家畜.(4)食物:经常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 (5)生产工具: 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底色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图案,称为 . 二,河姆渡聚落(1) 1 距今年代:约年。2生活地点:浙江 村。分布地域:位于流域. 4生产生活(1)房屋样式房屋.(2)种植作物:主要种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之一(3)饲养动物: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4)生产工具:普遍使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如 (6)挖井技术:会挖掘和用水. 3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黄帝:1生活区域, 传说是黄河流域的落联盟首领 2主要贡献(1)相传 改革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2) 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人文始祖 (2)阪泉之战:概况,炎帝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影响:此后炎帝黄帝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主体。炎黄后来被尊奉为华夏。二.尧舜“禅让”时间:尧舜禹时期。含义:通过推举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表现:让位给舜,舜又让位给 三.大禹治水 1功绩。(1)采用和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2)领导人民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3)评价: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大禹。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学案北师 大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防洪灌溉功效及社会价值。 2. 知道神奇编钟的出土的地区,了解其演奏特色。 二、预习导学: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建造者:都江堰是_____时期秦国太守______父子。 2.地点:。 3.构造:都江堰由“______”、“______”、“______”部分组成。 4.功能:和。 5.影响:它代表了我国当时的先进水平,是古代的 结晶。 6.右图古迹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玉垒山麓,风光绮丽, 有“玉垒仙都”的美誉,它的建造是为了纪念() A.秦始皇 B.管仲 C.孔子 D.李冰父子 (二)神奇的编钟 铜钟是周朝贵族在______、______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______。 三、材料探析: 当今,人们赞美都江堰市世界的奇迹,是无坝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 材料二: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 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都江堰。两千 多年的事实证明,都江堰真正体现了“水 利是农业的命脉”的精义……xx年,都 江堰及其附近的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摘自《成都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都江堰水利工程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兼顾灌溉和防洪两项功能?(2)根据材料二,说说都江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四、达标训练: 1.都江堰位于() A.岷江中游 B.长江中游 C.黄河上游 D.珠江下游 2.“深淘滩,低作堰”中的“深淘滩”是指() A.飞沙堰堰顶不可修得太高 B.深淘宝瓶口淤积的沙石 C.凿石马衡量淘滩深浅 D.分水鱼嘴控制内外江水量 3.主持修建都江堰的国家是() A.楚国 B.秦国 C.吴国 D.魏国 4.在古代,钟是() A.弹拨乐器 B.打击乐器 C.吹奏乐器 D.弦乐乐器 5.1979年,沉睡于地下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重见天日。这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曾侯乙编钟那古朴、粗犷的千古绝响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1997年7月,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庆典音乐会上,“国之重器”编钟奏出了中华民族的世纪强音,曾侯乙编钟出土于() A.河南二里头 B.河南安阳 C.四川三星堆 D.湖北随县 成长记录(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word教案 (7)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内容标准 以都江堰等著名的工程和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与编钟,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懂得文字资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历史文物和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历史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教学重点: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都江堰示意图与现状图,将上述资料合理整编,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都江堰、编钟的资料,去都江堰旅游过的同学可以准备相关资料进行展示或讲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吧! 都江堰分四部分: 主持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 修建原因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一中中考历史复习题 七年级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北师大

北师大版中考复习题七年级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参考答案] B[09重庆中考]第4题 右图所示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这一水利工程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2010·山东临沂)11.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泰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B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会通河 [2011·泰安]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B ) 大运河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2011·莆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平原成为“天府”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A ) A.都江堰 B.通济渠 C.永济渠 D.大运河[2011·南京]“2011中国·都江堰放水节”于4月5日在都江堰渠首隆重开幕。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的人是( A ) 李冰 B.贾思勰 C.李春 D.李时珍 [2011·邵阳]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先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史上,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B ) A.灵渠B.都江堰C.白渠D.大运河 [2011·巴彦淖尔]下图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赵州桥 D.元朝的运河 [2011·聊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B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看图说一说】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想一想】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火的作用有:①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②御寒。③熟食。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④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 【自我测评】根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比一比】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归纳:⑴使用的时间不同。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⑵制作方法不同。打制石器仅仅是将石块打制成形,而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而制成的,因而刃部锋利,器形规整。 ⑶劳动效用不同。打制石器比较粗糙难用,而磨制石器精致耐用。 【议一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两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的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材料阅读】想一想,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自我测评】 D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想一想】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古史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 黄帝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做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他让妻子嫘祖教民养蚕。他命史官仓颉观鸟兽之迹而造字,令大挠作干支甲子,以为纪念的准绳,让令伦制作乐器等。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但是其中又包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七年级历史上册《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4 北师大版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1.修建都江堰的是秦国蜀郡太守父子。 2.两千多年前的,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3.神奇的编钟是周朝贵族在、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4.湖北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表明了我国多年前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5.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 ①二王庙②分水鱼嘴③石人水尺④飞沙堰⑤宝瓶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6.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音乐是 ( ) A.韶乐 B.钟鼓之乐 C.祭祀礼乐 D.唐乐 基础巩固 7.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的 ( ) A.楚国 B.赵国 C.秦国 D.蜀国 8.把内江的水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的工程是 ( ) A.分水鱼嘴 B.飞沙堰 C.宝瓶口 D.二王庙 9.都江堰水利工程中使江水分流的工程是 ( )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10.“天府之国”在今天的 ( ) A.广东 B.四川

C.湖南 D.云南 11.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是 ( ) A.青城山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随县编钟 1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反映的是哪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 1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是 (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14.下列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②消除了岷江水患③修建于春秋时期④灌溉了大片田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编钟最早起源于 ( ) A.夏 B.西周 C.商 D.战国 16.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编钟,出土的省份是 ( ) A.湖南 B.湖北 C.陕西 D.四川 17.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的历史年代是 (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8.下列关于战国时编钟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是商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B.编钟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的组合

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课程标准:以都江堰、曾侯乙编钟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和它的泄洪、灌溉功效,知道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 视频展示都江堰的运作,增强学生对水利工程的兴趣和对先民智慧的认识。 欣赏编钟音乐,了解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规模浩大的都江堰工程、美妙绝伦的编钟音乐,无不体现了先秦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巨大的创造力、敢于向自然挑战的勇气和精神以及对美的追求。通过学习,加深对祖国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认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都江堰和编钟。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 2.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通过小测检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温故知新。 1.孔子是____的创始人。 思想家:主张:“____”“____”。 教育家:创办____。 记载孔子言论的著作是《____》。 2.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思想领域出现“____”局面,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是____家。 强调刑罚的是____家。 主张“无为而治”的是____家。 新课授课: 第一子目: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环节一: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一段黑体字,完成导与练填空。 回答:1. 都江堰修建时间:战国时期 2. 修建人物:李冰父子 3. 修建地点:岷江流域 环节二:教师展示都江堰开凿前后对比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概括都江堰修建原因。 环节三:“七嘴八舌”——学生活动。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都江堰,游客提问回答。 通过学生的互问互答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动画演绎图,更形象地展示都江堰的工作原理、巧夺天工之处。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环节五:练一练 1. 材料解析题P57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复习巩固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二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 A、李愧变法 B、吴起变法 C、邹忌改革 D、商鞅变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地区 B、关中地区 C、成都平原地区 D、中原地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出现于(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白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它的复制品已在2001年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复制品被命名为“中华世纪鼎”。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县志》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建于何地?(2)材料中所说的水利工程由何人主持修建?修建于何时?(3)根据材料归纳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综合素质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综合素质测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C ) 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的房屋里 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2.(东营中考)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面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C ) A.元谋人博物馆 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西安半坡博物馆 D.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3.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C ) A.中国的朝代更替 B.中国的昏庸君主 C.中国原始农耕文化 D.中国的青铜文化 4.如图是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A )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5.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从如图画面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C )

A.灭亡商朝的是周 B.商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是纣王 C.商朝因暴政而亡 D.周朝的建立者武王名叫姬发 6.(山西中考)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 )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7.《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B ) A.元谋人 B.炎帝黄帝 C.尧舜禹 D.三皇五帝 8.(长沙中考)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 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9.(常州中考)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C ) 10.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C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1.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塑像,假如让你给他写简历,一定要写到的重要事迹是( B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下图是现存于中国地质博物馆中的元谋人的两颗牙齿化石,也是元谋人化石 仅有的两件标本。历史学家借助“元谋人牙齿化石”可以了解到() A.元谋人生活的时间B.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 C.聚落时期生产状况D.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2.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研究“北京人”的情况时,可作为 第一手史料的是() A.神话传说B.化石遗迹C.口述史料D.史书记载 3. 上古时期,人们“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腥臊恶臭, 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这种状况的改变主要得益于() A.使用打制石器B.狩猎和采集 C.发明磨制石器D.懂得使用火 4.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材时所记录的学习课题。这 ①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②原始农耕生活 ③远古的传说 A C.社会的变革D.人类的发展 5. 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 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作物 C.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6.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碳-14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距今11 000—9 000年,遗址发现了灰坑、火塘、墓葬等,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及大量动物遗骸,鉴定出了粟和黍(如下图所示)两种栽培谷物。据此,可以推断

当时东胡林居民的生活状况是() A.采集狩猎向农耕定居的过渡 B.使用旧石器并建立国家 C.制定天文历法指导农业生产 D.部落首领更替都是采取禅让制 7. 考古学家在一处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这处遗址应该是() A.山顶洞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 8.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证明半坡人掌握简单纺 织、制衣技术的是() A.石铲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D.渔叉、渔钩、渔网 9. 中国原始文化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 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A.房屋结构样式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D.石器制作技术 10. 在半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开垦耕地用的石斧、石铲,收割庄稼用 的石镰、石刀等;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骨耜,可以用来翻地。这些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 A.早期人类进化的重要依据 B.原始农业状况的重要依据 C.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依据 D.早期文字形成的重要依据 11.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变过程。推动上述演 进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B.种植技术的改进 C.自然环境的变迁D.建筑技术的发展 12. 我国远古时期留下了许多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对神话传说 的历史价值理解正确的是() A.基本没有历史价值可言B.远古先民生活真实写照C.对历史研究有参考价值D.真实可信的历史小故事13. 湖南炎陵炎帝陵庙刻有一副对联:“名垂宇宙;恩泽神州。”下列不属于传

2019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元谋人 2.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 3.“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请问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半坡人 4.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传说黄帝时,人们已能够制作衣裳,能挖井,制造船只,有了文字和乐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事物都是黄帝一人发明的 B.这时的文字已经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汉字 C.黄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D.有许多考古发现验证了这种传说的真实性 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 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 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7.贵州黔东南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将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 ) A.元谋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 8.右图是胡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处应填写的标题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9.距今约6 000多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A.玉米 B.小米 C.米饭 D.小麦 10.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半坡遗址的下列发现中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A.粟粒遗存 B.家畜遗骨 C.磨制石器 D.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存 1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祖国境内最早人类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里吗( ) A.陕西西安 B.浙江河姆渡 C.山东大汶口 D.云南元谋 12.下列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打制的石器打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13.“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14.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块、石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 A.数量多,有近10万件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 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15.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17.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18.《礼记》中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生活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B.北京周口店C.云南元谋D.浙江河姆渡 4.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把炎帝和谁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 ) A.盘古B.黄帝C.大禹D.炎帝 5.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 ) 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 6.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 ( ) A.这是一种进步B.无所谓进步与退步C.这是一种退步D.进步与退步交织在一起7.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8.“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出自《山海经》,与该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涿鹿之战B.盘古开天辟地C.尧舜禅让D.大禹治水 9.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 A.黄帝——发明算盘B.仓颉——创造文字C.嫘祖——养蚕缫丝D.伶伦——制作音律10.株洲神农城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神农氏雕像,这是为了纪念华夏族的祖先()A.黄帝B.炎帝C.尧帝D.舜帝 11.《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如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 A.逐鹿之战 B.平王东迁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答案】D 【分析】本题是对国人暴动的知识考查。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周厉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导致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因而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国人暴动,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选D。 2.【答题】下列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①进献贡物;②定期纳税;③服从调兵;④镇守疆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分析】本题是对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考查。 【解答】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在西周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是:诸侯必须服从国王的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服从周王调兵,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①③④是诸侯的义务,D符合题意;②不是诸侯的义务,ABC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3.【答题】从夏、商、西周衰亡之中,我们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A.发展经济,提高国力 B.建设军队,保疆固土 C.社会改革,增强活力 D.勤政爱民,和谐社会 【答案】D 【分析】本题是对夏商周的知识考查。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夏桀统治不得人心,被商汤所灭;商纣王统治残暴,被周武王所灭;西周的周幽王昏庸,被犬戎所灭;从夏、商、西周衰亡之中可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治者要勤政爱民,构建和谐社会,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4.【答题】观察图,请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A.分封、桀 B.宗法、纣 C.禅让、启 D.推选、启 【答案】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测试题 (含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A.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B.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元谋县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右图是现存于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元谋人据以命名的两颗牙齿化石,也是元谋人化石仅有的两件标本。历史学家借助“元谋人牙齿化石”可以了解到() A.元谋人生活的时间 B.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 C.聚落时期生产状况 D.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3.上古时期,人类“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这种状况的改变主要得益于() A.使用打制石器 B.狩猎和采集 C.发明磨制石器 D.懂得使用火 4.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遗址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与该遗址属同一时代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5.目前已知的研究北京人的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5个,近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大量的灰烬。据此可知,为我们了解北京人生活状况提供依据的是() A.神话传说 B.文字记载

C.考古发现 D.学术研究 6.下面是早期人类制造工具的方法示意图,采用这些方法制造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木质工具 D.铁制工具 7.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 A.一大群人呐喊着在追逐一只野兽 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野兽 C.十几个人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 D.晚上燃着火堆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 8.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它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D.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9.根据下表中的提示信息,北京人的“意义”应该填写的是() 古人类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意义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B.为“从猿到人”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C.内涵较丰富,材料较齐全 D.研究人类进化有一定的意义 10.美的存在反映了人类头脑中的一切审美意识。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追寻美的步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基础知识】 知识点 1 战国七雄 1.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其中齐、______、燕、______、赵、魏、_____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_______”。 2.战争 (1)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____________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知识点 2 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__________的势力增强。 2.目的:确立新的______________秩序,以求_________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代表: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 ①政治:确立__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__________;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废除________,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奖励_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赏赐土地。 (3)作用:使_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4.影响: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知识点 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__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___。 2.作用:发挥出防洪、________、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成都平原被称为“__________”。 【达标练习】 1.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曾随儿子作为人质羁押于燕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并“垂帘听政”数十年。请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她生活过的燕国和秦国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战国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下列战役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精选]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7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的目的是 ( ) A. 增强国力 B. 任用贤能之士 C. 废除分封制 D. 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目的。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力,而任用贤能之士只是一个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C、D两项和题干的要求相差太远。故选A。【点评】考查战国时期变法的目的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农具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你知道铁农具的使用,最早是在何时() A. 夏朝 B. 秦朝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答案】C 【解析】【分析】春秋中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根据《管子》一书的记载,春秋时期的齐国,已经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从事农业生产的最早记载。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铁农具使用的认识。 3.下图是某地书法石刻,下列中国古代工程与它有关的是( ) A. 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治水思想 B.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建设思路

C. 李春设计赵州桥的巧妙思想 D. 明成祖营建北京故宫的构想 【答案】A 【解析】【分析】李冰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A. 秦国B . 魏国C . 齐国D . 楚国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七雄中的方位是秦国在西面,燕国在北边,赵国、魏国和韩国居于中间,齐国在东面,楚国在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不通过难度适中。 5.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 奖励耕织 B. 土地私有 C. 建立县制 D. 奖励军功 【答案】D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中规定,奖励耕战,按照军工大小授予爵位,这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还可以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