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后训练强化卷 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后训练强化卷 试题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后训练强化卷

时间:2022.4.12 单位:……*** 创编者:

十乙州

根底·稳固·达标

1.以下修建于两千多年前并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程度的是〔〕

A.

解析:此题从题干中可获得关键词“两千多年前〞“水利工程〞,因就是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而且其设计非常科学合理,代表了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程度,所以答案是A 项。

答案:A

2.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解析:此题是个典型的跨学科史地综合题,既考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又考察地理知识。因位于地区,所以受益最深的是平原,故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

3.处在战国时期的〔〕

解析: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经过日夜操劳,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D

4.出名世界的是〔〕

解析:主要由三局部组成:“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者相辅相成,配合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科学,一共同完成自动引水分流、调节两江流量和防洪排沙的作用,既保证了灌溉区的用水需要,又防止和减轻了洪灾的威胁。选项A、C两项不完好;B项不是的功能,所以答案是D项。

答案:D

5.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局部是〔〕

①二王庙②分水鱼嘴③石人水尺④飞沙堰⑤宝瓶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此题属复合项选择题,主要考察识记才能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因主要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局部组成,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

6.我国曾经发行了一张邮票,里面的“主角〞可让你体会到我国古老乐器迷人的魅力。它的名称是〔〕

解析:此题从题干中“我国古老乐器〞可找到解题的打破口。A项很明显不是乐器;B、D 两项皆为我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但也不是乐器;用排除法或者者结合所学知识,都能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C

综合·应用·创新

7.中的一条用于灌溉农田的人工通道是〔〕

C.

解析:宝瓶口是引水工程,能起到分流和灌溉的作用,它使江水流入平原,灌溉千里农田,

故中的用于灌溉农田的一条人工通道是D项。

答案:D

8.参加“天府之国〞之旅,在游览时,你将能看到坐落在旁边的二王庙,里面供奉的是〔〕

解析:二王庙位于,是纪念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

答案:A

9.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以下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哪一项〔〕

A.

解析:准确无误地答复出此题的关键在于:知晓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就是从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中受到启示而为的。正是这样,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才成为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备选项里面的B、D两项都不是水利工程;C项一直是对人类有利的水利运输工程。

答案:A

10阅读以下材料,请指出其中的2处错误。

出土了我国秦朝青铜曾侯乙铜钟,这些乐器的大量出土,说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到达了很高程度。

解析: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到达很高程度的乐器,是〔随县〕出土的我国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

参考答案:出土了我国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这些乐器的大量出土,说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到达了很高程度。

11.阅读以下材料,请完成〔1〕~〔3〕题。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李太守〞指的是谁?他是什么时期哪国人?

〔2〕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3〕后人评价认为他的功绩胜过大禹。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4〕这个石人能起什么作用?

解析:此题从材料中找到解题思路,知道材料中提到的“伯禹〞指大禹,大禹的最大成绩是治水。可是材料说大禹的功绩比不上“李太守〞,既然将二者进展比拟,那么肯定在治水方面有更大成就。根据所学的知识,治水成就很大又姓李的人为战国时期李冰,是秦的蜀郡太守,主要功绩就是主持修建了。第〔4〕问需具有一定的联想才能。

参考答案:〔1〕李冰。战国时期秦国人。

〔2〕主持修建了。

〔3〕同意。因为大禹治水是把多余的洪水排入大海;而水利工程不但可以防洪,而且可以抗旱、运输,是一个综合性水利工程,成效持久,所以说,李冰的功绩超过大禹。

〔4〕水尺,用于测量水位。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试题 一、选择题 1、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2、古书赞扬某项水利工程时写道:“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3、都江堰不包括下列哪一部分( ) A. 分水鱼嘴 B. 飞沙堰 C.十里长堤 D.宝瓶口 4、由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住8级大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战国时期,该工程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灌溉 B.蓄水、发电 C.航运、旅游 D.养殖、科研 5、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建于隋唐时期②由李冰主持建造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的游客要去观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你应带他们去 ( ) A.浙江绍兴 B.湖北随州 C.四川成都 D.河南洛阳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 A.司母戊鼎 B.整套编钟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8、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 B.是一种用来计时的工具 C.音域宽广浑厚 D.表明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二、识读右图,请回答: (1)这是哪一工程的示意图? (2)这一水利工程是在什么时候由谁在哪条河上主持修建的? (3)如何评这项水利工程? (4)这项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何作用? 三、识读右图,请回答: (1)铜钟是周朝贵族在( )、( )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 (2)右图的编钟共有65件,编成8组,每一组钟的形状相同,大小不一。此套编钟悬挂在三层铜木结构的钟架上。能够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其中,下层是( ),用来演奏( );上层是( ),用来演奏( )。( )战国曾侯乙编钟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编钟的音色特点。 (4)编钟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A 5、D 6、C 7、B 8、B 二、(1)都江堰。(2)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岷江流域。(3)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4)灌溉土地了大片农田,是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仍在发挥着作用。 三、(1)祭祀、宴会。(2)低音区、和声;高音区、旋律。(3)音色清脆洪亮,深沉而柔美;音域宽广浑厚。(4)说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分析一直以来被用来检验教学成果,试卷帮助七年级历史教师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每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优秀人数7人,及格人数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 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 ,优秀人数6人,及格人数26 人,差生9 人,均分63.24 二、试题特点 试题满分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答题情况 1、选择题完成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选择题填空题完成较好,几乎都能得满分。 2、选择题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题,非选择题中四题(30),五题(3)失分较高。 3、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把握不准确。如选择题2题,对隋朝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最贴切?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国家统统一大部分学生选A或C,第二课的课题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书写不工整,有错别字,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图片的分析,点名相关知识 (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和概括归纳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二 一、参考人数: 参加此次月考的三个班共有142人,其中一班45人,二班43人,三班54人,缺考四人。 二、成绩统计: 一班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55.6%,二班及格人数30人,及格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学案北师 大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防洪灌溉功效及社会价值。 2. 知道神奇编钟的出土的地区,了解其演奏特色。 二、预习导学: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建造者:都江堰是_____时期秦国太守______父子。 2.地点:。 3.构造:都江堰由“______”、“______”、“______”部分组成。 4.功能:和。 5.影响:它代表了我国当时的先进水平,是古代的 结晶。 6.右图古迹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玉垒山麓,风光绮丽, 有“玉垒仙都”的美誉,它的建造是为了纪念() A.秦始皇 B.管仲 C.孔子 D.李冰父子 (二)神奇的编钟 铜钟是周朝贵族在______、______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______。 三、材料探析: 当今,人们赞美都江堰市世界的奇迹,是无坝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 材料二: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 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都江堰。两千 多年的事实证明,都江堰真正体现了“水 利是农业的命脉”的精义……xx年,都 江堰及其附近的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摘自《成都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都江堰水利工程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兼顾灌溉和防洪两项功能?(2)根据材料二,说说都江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四、达标训练: 1.都江堰位于() A.岷江中游 B.长江中游 C.黄河上游 D.珠江下游 2.“深淘滩,低作堰”中的“深淘滩”是指() A.飞沙堰堰顶不可修得太高 B.深淘宝瓶口淤积的沙石 C.凿石马衡量淘滩深浅 D.分水鱼嘴控制内外江水量 3.主持修建都江堰的国家是() A.楚国 B.秦国 C.吴国 D.魏国 4.在古代,钟是() A.弹拨乐器 B.打击乐器 C.吹奏乐器 D.弦乐乐器 5.1979年,沉睡于地下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重见天日。这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曾侯乙编钟那古朴、粗犷的千古绝响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1997年7月,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庆典音乐会上,“国之重器”编钟奏出了中华民族的世纪强音,曾侯乙编钟出土于() A.河南二里头 B.河南安阳 C.四川三星堆 D.湖北随县 成长记录(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word教案 (7)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内容标准 以都江堰等著名的工程和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与编钟,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懂得文字资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历史文物和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历史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教学重点: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都江堰示意图与现状图,将上述资料合理整编,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都江堰、编钟的资料,去都江堰旅游过的同学可以准备相关资料进行展示或讲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吧! 都江堰分四部分: 主持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 修建原因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一中中考历史复习题 七年级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北师大

北师大版中考复习题七年级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参考答案] B[09重庆中考]第4题 右图所示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这一水利工程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2010·山东临沂)11.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泰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B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会通河 [2011·泰安]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B ) 大运河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2011·莆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平原成为“天府”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A ) A.都江堰 B.通济渠 C.永济渠 D.大运河[2011·南京]“2011中国·都江堰放水节”于4月5日在都江堰渠首隆重开幕。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的人是( A ) 李冰 B.贾思勰 C.李春 D.李时珍 [2011·邵阳]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先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史上,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B ) A.灵渠B.都江堰C.白渠D.大运河 [2011·巴彦淖尔]下图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赵州桥 D.元朝的运河 [2011·聊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B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巅峰训练周周测七年级上册历史答案

巅峰训练周周测七年级上册历史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问题思考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依据这些特别的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2.课后活动 (1)下面是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 (2)想一想,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A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B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C是尖状用于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树木中的昆虫。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问题思考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个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2.课后练习 (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口内划√。 农作物的出现;√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口城市的出现。 (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 第3课远古的传说 问题思考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全册解读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全解读 教材分析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

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范文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历史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 《商鞅变法》 教学目标: 识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变法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 难点: 改革与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变法的某些措施含义及作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教材38页的简表,分析秦国在战国前期的形势,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国却强大起来,并通过一系列战争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那么,秦国是怎样走向强国之路的呢——商鞅变法(这是一条主要途径) 二、教学过程 (一)秦孝公求贤(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1、原因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原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秦国相对落后(自身原因):会盟都不让参加,魏国侵略却无力还击。 2、办法

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秦孝公深感落后就要挨打) 商鞅来到秦国。 理解“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二)商鞅主持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主要内容: 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罚分明。 政治上: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论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设31县;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4、变法的影响: 触犯了贵族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 取得成效——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三)秦国的变化 1、性质:是战国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2、成果: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 (四)小结 秦国是怎样走上强国之路的呢 前期势弱——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主持变法——取得显著成果(强大) 思考: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1、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2、变法前期秦孝公采取怎样的办法 社会进步(社会):铁器、牛耕(标志)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商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复习巩固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二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 A、李愧变法 B、吴起变法 C、邹忌改革 D、商鞅变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地区 B、关中地区 C、成都平原地区 D、中原地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出现于(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白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它的复制品已在2001年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复制品被命名为“中华世纪鼎”。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县志》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建于何地?(2)材料中所说的水利工程由何人主持修建?修建于何时?(3)根据材料归纳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测试题 (含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A.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B.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元谋县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右图是现存于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元谋人据以命名的两颗牙齿化石,也是元谋人化石仅有的两件标本。历史学家借助“元谋人牙齿化石”可以了解到() A.元谋人生活的时间 B.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 C.聚落时期生产状况 D.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3.上古时期,人类“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这种状况的改变主要得益于() A.使用打制石器 B.狩猎和采集 C.发明磨制石器 D.懂得使用火 4.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遗址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与该遗址属同一时代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5.目前已知的研究北京人的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5个,近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大量的灰烬。据此可知,为我们了解北京人生活状况提供依据的是() A.神话传说 B.文字记载

C.考古发现 D.学术研究 6.下面是早期人类制造工具的方法示意图,采用这些方法制造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木质工具 D.铁制工具 7.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 A.一大群人呐喊着在追逐一只野兽 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野兽 C.十几个人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 D.晚上燃着火堆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 8.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它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D.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9.根据下表中的提示信息,北京人的“意义”应该填写的是() 古人类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意义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B.为“从猿到人”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C.内涵较丰富,材料较齐全 D.研究人类进化有一定的意义 10.美的存在反映了人类头脑中的一切审美意识。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追寻美的步伐,

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课程标准:以都江堰、曾侯乙编钟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和它的泄洪、灌溉功效,知道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 视频展示都江堰的运作,增强学生对水利工程的兴趣和对先民智慧的认识。 欣赏编钟音乐,了解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规模浩大的都江堰工程、美妙绝伦的编钟音乐,无不体现了先秦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巨大的创造力、敢于向自然挑战的勇气和精神以及对美的追求。通过学习,加深对祖国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认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都江堰和编钟。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 2.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通过小测检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温故知新。 1.孔子是____的创始人。 思想家:主张:“____”“____”。 教育家:创办____。 记载孔子言论的著作是《____》。 2.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思想领域出现“____”局面,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是____家。 强调刑罚的是____家。 主张“无为而治”的是____家。 新课授课: 第一子目: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环节一: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一段黑体字,完成导与练填空。 回答:1. 都江堰修建时间:战国时期 2. 修建人物:李冰父子 3. 修建地点:岷江流域 环节二:教师展示都江堰开凿前后对比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概括都江堰修建原因。 环节三:“七嘴八舌”——学生活动。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都江堰,游客提问回答。 通过学生的互问互答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动画演绎图,更形象地展示都江堰的工作原理、巧夺天工之处。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环节五:练一练 1. 材料解析题P57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早期人类制造工具的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制造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工具D.铁制工具 2.目前,世界农学界几乎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对此贡献最大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3.炎帝和黄帝不仅有许多创造发明,而且中华民族的主干华夏族就是由炎、黄部落发展而形成,因此他们被后人尊称为 A.龙的传人B.人文始祖C.炎黄子孙D.兵家鼻祖 4.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最不可能被封为诸侯王() A.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B.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C.商朝末年的贵族,兵败降周后,战功卓著D.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5.下列不属于商朝文明成就的是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6.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春秋初期还剩170多个,到战国初期仅剩十几。这反映出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A.弱肉强食B.人口数量减少C.国家变弱D.逐渐趋于统一 7.这些肩扛劳动工具满面喜色的平民百姓最欢迎商鞅变法的哪一条?() 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统一度量衡 C.推行县制D.奖励生产

8.“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予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与该思想相似的是() A.“兼爱”“非攻”B.“仁者爱人” C.“道法自然”D.“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9.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B.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D.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 10.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②刑法苛严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④沉重的赋税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 11.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其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身边的人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2.《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指的是() A.统一铸造货币B.实行盐铁专卖 C.实施“推恩令”D.大举反击匈奴 13.汉初统治者让士兵还乡务农,并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同时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来鼓励农业生产等,这些措施说明汉初治国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B.儒法并用C.重用外戚D.“以德化民” 14.2019年10月16日,连接郑州和新乡两个城市的第四座黄河大桥——官渡黄河大桥正式通车。因该大桥位于官渡之战古战场附近,故被命名为官渡黄河大桥。官渡之战中,曹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粮草充足B.占据了有利地势 C.投入兵力多于袁军D.战术得当 15.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A.张仲景B.王祯C.华佗D.蔡伦 16.“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 之路。”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B.卫青C.班超D.玄奘 1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

【精编】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8课 百家争鸣 习题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

第课百家争鸣 知识点老子 1.人物简介: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做过________的史官,学识渊博。 2.思想成就: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__________的。老子善于从________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__”,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知识点孔子和儒家学说 1.人物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是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成就: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将这一思想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____________。在政治上推崇________的制度,主张____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__________,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___》一书。 3.教育成就:创办__________,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___”。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__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原则和方法。晚年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__________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知识点百家争鸣 1.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__”。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内容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____________”,提出要选__________的人治理国家,提倡__________ 儒家________ 主张实行“__________”,提出“民为贵, __________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 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__________”,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________ 强调治国要__________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________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韩非反对空谈__________,强调以________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__________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__________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 2.位于福建泉州的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道教老君造像,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素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美誉。与老子相关的书籍是( ) A.《春秋》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3.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K12教育学习资料】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后训练强化卷 基础·巩固·达标 1.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的两颗人类牙齿化石。该化石距今约() A.300万年 B.170万年 C.80~60万年 D.70~20万年 解析:这两颗化石是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前,因此正确答案为B。答案:B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是() ①食物太少②工具简陋③生活环境险恶④由母系血统维系的群体不易分开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考查北京人群居生活形成的原因,即北京人生活的条件和水平。由此确定②③两个选项;①也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是②③的附带产物,不是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必然因素;④根本不是北京人的生活组织,可以排除。所以答案是C项。 答案:C 3.下面关于北京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离不开许多种类的打制石器 B.在夜晚来临的时候,北京人往往围坐在火堆旁 C.北京人在炎热的夏季也只能穿兽皮衣服 D.北京人离不开相对稳定的群体 解析: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这一问题。①北京人的时代,人们还不会使用磨制工具,还不会缝制衣服;②北京人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兽皮为所有的人做衣服,更不会在夏季还穿那样的衣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 4.1987年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世界遗产”清单,该古人类遗址位于今天() A.北京附近 B.天津附近 C.山西附近 D.云南附近 解析: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由此可知周口店遗址位于今天的北京附近。 答案:A 5.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 A.会使用工具 B.会使用火 C.会做熟食 D.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解析:本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会使用工具”不是人类所特有的,因而不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也就不是进化过程中的重大进步;使用火和会做熟食只是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也不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进步;而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北京人正是凭借制造出的工具向大自然索取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的。因此正确答案是D 项。 答案:D 6.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解析: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也可以用排除法,因为在北京人之前都是使用天然火,所以懂得人工取火的只有山顶洞人。 历史·七年级解析与答案 答案:D

江苏省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册政史期中历史试卷

江苏省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政史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1. 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2.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3. 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因素是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劳动技术 D.自然条件 4.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5.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6.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7. 铁农具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现。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8.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修建的时期为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9.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10. 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民贵君轻” D.“法治” 11.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秦国 D.清朝 12. 以下选项不能体现秦朝的暴政的是() A.徭役重 B.刑法重 C.赋税重 D.兼并六国 13.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这次战争的性质是() 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 B.争夺帝位的战争 C.刘邦反对项羽残酷统治的战争 D.维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战争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 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15. 历史课上,老师询问小明和小文,你们心目中的好国君应如何治理国家,两人的 回答如下图。你认为小明和小文的阐述分别对应的思想家派系是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 D.法家、道家

2020年毕节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卷带答案

2020年毕节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卷 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蚩尤,传说他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是我国神话中的战神。他跟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战,从此,华夏族就逐渐地形成。他被打败是在 A.巨鹿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阪泉之战 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制作陶器等:传说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命仓颉创造文字,让伶伦制作音律,让隶首发明算盘,这些传说() A.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B.证明炎黄二帝都是天上神仙 C.都是瞎说胡说根本就不存在 D.说明我国当时科技领先世界 4.人类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透址上经过考古发现:“……近10万件各类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以上材料表明北京人() ①制造石器 ②会建造房层 ③会使用火 ④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6.小明想去参观世界上内涵最丰富、遗存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此,他应前往( )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半坡D.浙江余杭良渚 7.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8.科学是我们对待事物应有的态度。下列说法你认为属于科学的是 A.女娲抟土造人B.上帝造人说 C.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D.人类从古鱼类进化而来 9.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看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0.2014年5月18日,集藏品展览、科研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①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②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③种植水稻 ④烧制彩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是() A.普遍种植水稻B.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的水井C.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D.河姆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12.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伏羲、黄帝 B.蚩尤、神农 C.盘古、夸父 D.炎帝、黄帝 13.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说道:“我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看到‘古人用火的灰烬层,最厚的达到6米’猜猜我说的是那种古人类?”你的回复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14.在学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下列场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石器、木棒追打野兽 C.制作陶器D.过着群居生活 15.2018年10月17日,恭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代表在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