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重症行者翻译组朱然译心脏超声心脏超声并不是一项血流动力学监测

技术,因为它并不能提供连续性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然而,一项近期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式单用途迷你经食道超声探头,这种探头可以在重症病人原位留置72小时,病人耐受性良好,因此,可用于接受机械通气的休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目前,心脏超声仍被认为是对休克病人进行心血管评估的首选,尤其是对休克类型的初始评估,及序贯心脏功能的评估。心脏超声的两项主要优势是无创性,及远好于其它方法的心脏功能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是心脏超声能够提供的最重要参数之一。由于既依赖于左室心肌收缩力,又依赖于左室后负荷,LVEF 必须结合动脉收缩血压进行解读。这在休克时尤其重要,因为此时的左室后负荷可以在短期之内出现显著改变。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可以通过心脏超声估测出,测量主动脉下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VTI)及左室流出道面积,计算其乘积即为SV。VTI代表了红细胞在一个收缩期内的移动距离,可以应用脉搏多普勒在主动脉下进行轮廓描记。左室流出道面积通过其直径进行计算。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主动脉下直径测量的误差极小,也可导致CO值的显著误差。不

管怎样,由于主动脉瓣环是纤维性的,左室流出道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变化。因此,CO的相对变化可以通过VTI的相对变化进行估测,而VTI的测量更为简单,并且更不易产生误差。

心脏超声也可以评估左心舒张功能。将二尖瓣环的组织多普勒成像与脉搏多普勒测量的跨二尖瓣血流结合,可以半定量估测左室充盈压力。心脏超声还可通过对主动脉下最大血流速的呼吸变异度或下腔静脉直径的呼吸变异度来预测液体

反应性,也可采用PLR后的主动脉下VTI变化来预测液体

反应性。并且,心脏超声还可用于评估右室功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心脏超声是诊断急性肺心病的金标准。

心脏超声的主要缺陷在于操作者依赖性,并且操作者在达到熟练操作之前需要一定的培训时间。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心脏疾病或应用经食道超声时。但是,掌握重症病人经胸超声检查的基础技能所需的培训时间却是很有限的。

对于休克的病人如何选择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设备低血容量、血管张力降低、心脏功能不全是休克时最主要的心血管异常。这些情况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各种方式合并存在。心脏功能和前负荷反应性的评估对明确休克机制、选择足够治疗及评估治疗反应性来说都是最主要的。对恰当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的选择依赖于休克的时相,复杂程度和对初始治疗的反应性(图1)。

在休克初期对于休克病人,往往最需要置入一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药物和液体的输注。这同时使测量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ugen saturation,ScvO2),及中心静脉二氧化碳分压(central ven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vCO2)成为可能。CVP不是良好的液体反应性预测指标,很难用于指导液体治疗。但是,CVP反映了很多器官的下游灌注压力,并且CVP监测有助于选择适合的平均动脉压目标。休克时监测ScvO2很重要,因为ScvO2降低( 对于初始治疗有反应性的病人目前指南不推荐将高级血流动力学

监测手段用于对初始治疗反应迅速的休克病人。心脏超声可以作为心脏功能及前负荷反应性的进一步评估方式。对于

复杂情况和/或对初始治疗无反应性的病人在这些病例中,各种心血管异常的程度很难准确判断,并且很难在没有进一步血流动力学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充分的治疗(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此时,推荐采用经肺热稀释监测设备

或PAC,尤其在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时。在这些复杂病例中采用经肺热稀释系统的两个优势是:对前负荷反应性的有效评估(PPV,SVV,PLR后的脉搏轮廓CO反应性),

及提供EVLW和PVPI的数值,后二者可以作为输液的安全性参数。因此,液体治疗的风险效益比可以通过这些设备进行良好的评估。在EVLW增加但存在前负荷反应性的病人中,

可能会存在治疗上的矛盾性,此时治疗的策略应优先考虑最突出的器官衰竭。比如,当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衰竭都很主要时,即使EVLW已经升高,也应该优先考虑液体治疗。然而,当呼吸衰竭突出时,即使存在前负荷反应性,也应优先考虑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应用PAC的优势在于可以测量PAP 及PAOP。后者作为一种对肺静脉压力的测量方式,在理想状态下既应反映上游的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力,也应反映下游的左房压力。然而,PAOP与肺水肿程度并不相关,尤其是在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病例中;并且PAOP虽是前负荷评估的静态指标,却并不能可靠地评价前负荷反应性。

对于初始治疗无反应的病人,推荐测量CO,以评估CO对液体治疗或强心治疗的反应性。对于难治性休克合并心脏超声下证实的右室功能不全时,可置入PAC导管,在监测CO 的同时进行PAP的监测。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迷你或无创的CO监测系统,比如非校正脉搏轮廓分析设备并不推荐用于休克病人,尤其是接受血管升压药物治疗的病人中。但是,其中一些设备可用于评估液体冲击后的短期效应。对于ICU病人来说,经食道超声及生物电阻抗的地位有限。对于高危手术病人这类特殊病人

与休克病人相比,高危手术病人远没有那么危重,发生肺损伤的几率更少,在手术时出现血管张力突然改变的几率更少。因此,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多数时候并无必要,监测

CO及PPV(或SVV)就已经足够。然而,对于大多数病人,与获得准确的CO相比,更为重要的是充分追踪手术中CO 的变化。因此,一些有创性小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如经食道多普勒,生物电阻抗,或无创非校正CO监测设备应该在这类高危病人的术中监测中占有一定地位。对于高危手术病人,也可采用有创非校正动脉脉搏轮廓分析监测。不论采用何种CO监测技术,都应整合至术中及术后的目标指导性治疗策略中去,从而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论在过去的这些年中,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持续向减少有创性及增加参数实时性的方向发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该用于高危手术病人的术中及术后监测。心脏超声目前成为休克病人的第一线评估。推荐将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体系如经肺热稀释或PAC用于对初始治疗无反应的病人和/或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人。

基于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心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

基于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心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 (完整版) 前言 《中国心血管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起搏器植入术后、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及心脏外科术后(如瓣膜修补术或置换术)等均属于心血管重症[2]。面对心血管重症防治的严峻形势,心脏重症康复是突破目前我国心血管重症防治瓶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重症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及降低全因死亡并实现更多的心血管获益。 心脏康复、预防已有70多年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事件拐点部分得益于此,目前已经成为决定心血管疾病或者医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并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面对众多的心血管急性症发病和PCI术后等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目前临床工作重点仍主要局限于相关心血管重症急性期的抢救与治疗,往往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没有足够重视,导致患者反复发病、反复住院,医疗开支不堪重负,故心脏重症康复与二级预防在中国势在必行。 对于心脏重症患者病情的监测与评估是心脏重症康复的核心环节, 但是尚缺乏精准有效的连续监测和疗效评估手段。2016年心脏康复的心肺运动试验指南将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功能的临床评估价值单独列

出。传统有创的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虽然是金标准,但有高价格、高风险、耗时、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培训等运用瓶颈,无法在临床常规开展。与传统监测技术相比,动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则提供了一个更优的选择。目前,基于动态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尚无统一的标准,为规范动态血流动力学在心脏重症康复中的应用,以及学术发展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需求。中国心脏重症与康复血流动力学专家委员会特制订此专家共识,以期为中国心脏重症康复动态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标准应用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1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 1.1定义: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是基于欧姆定律原理,通过新一代心室血流阻抗波形描记法,实时连续监测人体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以血流动力学角度评估静息、活动及运动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广泛用于临床指导用药、液体管理、鉴别高血压及休克类型、制定I、II、III期心脏康复处方、评估治疗及康复效果等。 1.2使用方法: 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具备静息、动态、监护三种工作模式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1)血流动力学静息评估模式,指病人保持卧位或坐位静息状态监测。(2)血流动力学动态评估模式,这包括被动抬腿负荷

心脏超声正常值

成人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主动脉内径:男33-36mm;女28-32mm; 左心房内径:男28-32mm;女19-33mm; 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男45-55mm,女35-50mm; 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男25-37mm;女20-35mm; 右心室内径:10-20mm; 肺动脉内径:18-22mm; 二尖瓣E峰-室间隔距离(EPSS):2-7mm; 室间隔厚度:6-11mm; 左室后壁厚度:7-11mm; 右室前壁厚度:3-5mm; 主动脉搏幅:8-12mm; 室间隔搏幅:3-8mm; 左室后壁:8-12mm; 肺动脉a波深度:1、2-3; 二尖瓣口开放直径:16-20mm; 主动脉口开放直径:16-26mm; 二尖瓣斜率:80-200mm/s; 主动脉瓣上升速度:(369±83、6)mm/s; 左室后壁上升速度:(40±8)mm/s; 左室后壁下降速度:(66±14)mm/s; 成人二维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主动脉瓣环内径:14-26mm; 窦上升主动脉内径:21-34mm; 左房内径:最大前后径,25-35mm;最大上下径,31-55mm; 左房面积:9、0-19、3cm2; 2、胸骨旁心底短轴切面: 右室流出道:19-22mm; 肺动脉瓣环内径:11-22mm; 主肺动脉内径:24-30mm; 左肺动脉内径:10-14mm; 右肺动脉内径:8-16mm; 主动脉瓣口面积:>3、0cm2; 3、心尖四腔心切面: 左房内径上下径:31-51mm; 左房内径左右径:25-44mm; 二尖瓣环左右径:19-31mm; 右心房内径(均为收缩末期径):上下径34-49mm; 右心房面积:11、3-16、7cm2; 右心房左右径:32-45mm; 三尖瓣环左右径:17-28mm; 左室内径(均为舒张期)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重症行者翻译组朱然译心脏超声心脏超声并不是一项血流动力学监测 技术,因为它并不能提供连续性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然而,一项近期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式单用途迷你经食道超声探头,这种探头可以在重症病人原位留置72小时,病人耐受性良好,因此,可用于接受机械通气的休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目前,心脏超声仍被认为是对休克病人进行心血管评估的首选,尤其是对休克类型的初始评估,及序贯心脏功能的评估。心脏超声的两项主要优势是无创性,及远好于其它方法的心脏功能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是心脏超声能够提供的最重要参数之一。由于既依赖于左室心肌收缩力,又依赖于左室后负荷,LVEF 必须结合动脉收缩血压进行解读。这在休克时尤其重要,因为此时的左室后负荷可以在短期之内出现显著改变。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可以通过心脏超声估测出,测量主动脉下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VTI)及左室流出道面积,计算其乘积即为SV。VTI代表了红细胞在一个收缩期内的移动距离,可以应用脉搏多普勒在主动脉下进行轮廓描记。左室流出道面积通过其直径进行计算。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主动脉下直径测量的误差极小,也可导致CO值的显著误差。不

管怎样,由于主动脉瓣环是纤维性的,左室流出道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变化。因此,CO的相对变化可以通过VTI的相对变化进行估测,而VTI的测量更为简单,并且更不易产生误差。 心脏超声也可以评估左心舒张功能。将二尖瓣环的组织多普勒成像与脉搏多普勒测量的跨二尖瓣血流结合,可以半定量估测左室充盈压力。心脏超声还可通过对主动脉下最大血流速的呼吸变异度或下腔静脉直径的呼吸变异度来预测液体 反应性,也可采用PLR后的主动脉下VTI变化来预测液体 反应性。并且,心脏超声还可用于评估右室功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心脏超声是诊断急性肺心病的金标准。 心脏超声的主要缺陷在于操作者依赖性,并且操作者在达到熟练操作之前需要一定的培训时间。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心脏疾病或应用经食道超声时。但是,掌握重症病人经胸超声检查的基础技能所需的培训时间却是很有限的。 对于休克的病人如何选择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设备低血容量、血管张力降低、心脏功能不全是休克时最主要的心血管异常。这些情况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各种方式合并存在。心脏功能和前负荷反应性的评估对明确休克机制、选择足够治疗及评估治疗反应性来说都是最主要的。对恰当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的选择依赖于休克的时相,复杂程度和对初始治疗的反应性(图1)。

心输出监测的生理学基础

心输出监测的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指标 心脏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心脏为了推动血液在体内作循环流动必然要消耗能量作功,将化学能转化为用于心肌收缩、血管运动和血液流动的机械能;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不但影响血管运动和血液流动,同时也受血管运动和血液流动的影响,因此心肌能量的产生、心肌的收缩与舒张、血管的运动及血液的流体等发生变化时均可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的改变。其中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动力装置,泵的前后负荷、泵的工作效率以及外周循环动脉血压的变化均可直接影响心脏血液输出的效率;血液循环作为一个功能性封闭体,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反过来也会对心肌细胞与血管细胞产生深刻的影响,导致心肌肥厚或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生。 一、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心脏肌肉组织不断地作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心脏舒张时容纳静脉血液返回心脏,心脏收缩时则为心脏内的血液提供机械能使血液能从心脏射入动脉中,并在外周血管内流动。在心肌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和心脏瓣膜规律性开启与关闭的配合下,心脏推动着血液沿单一方向在体内不停地作循环流动,心脏这种推动血液流动的作用方式与水泵工作的原理相近,因此可以把心脏看成是一个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 心脏泵血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心脏向外周血管输送血液量的多少,这是医疗实践和实验医学研究中经常遇到和关心的问题。临床上将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以至于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称为心力衰竭,同时将心力衰竭的早期过程称为心功不全,心力衰竭往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变化的共同结果。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受心力衰竭发生部位的影响,按发生的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导致左心输出量减少、肺部淤血或水肿;右心衰竭见于肺心病、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疾病,并常继发于左心衰竭,结果表现有心输出量减少,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增加,常伴有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发生全身性水肿;全心衰竭是左右心室同时发生的一种心力衰竭,如心肌炎、心肌病等引起的全心衰竭,或继发于左心衰后并发的一种右心衰竭,结果表现既有左心衰又有右心衰的临床症状。显然心输出量的减少与组织代谢对血液量的增加都会导致心功不全或心力衰竭,有时心力衰竭发生在心输出量并不减少甚至是升高但机体对血液量的需要增加使心输出量相对减少,因此心力衰竭可分为高输出和低输出两类心力衰竭。总之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的严重失代偿表现,它可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有一套客观的指标来评价心输出量及其变化的程度以帮助临床上对心血管病人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 二、心输出量的评价 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通常按心脏搏动一次或工作时间在一分钟内射

心脏超声正常值

成人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主动脉内径:男33-36mm;女28-32mm;左心房内径:男28-32mm;女19-3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男45-55mm,女35-50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男25-37mm;女20-35mm;右心室内径:10-20mm;肺动脉内径:18-22mm;二尖瓣E峰-室间隔距离(EPSS):2-7mm;室间隔厚度:6-11mm;左室后壁厚度:7-11mm;右室前壁厚度:3-5mm;主动脉搏幅:8-12mm;室间隔搏幅:3-8mm;左室后壁:8-12mm;肺动脉a波深度:1.2-3;二尖瓣口开放直径:16-20mm;主动脉口开放直径:16-26mm;二尖瓣斜率:80-200mm/s;主动脉瓣上升速度:(369±83.6)mm/s;左室后壁上升速度:(40±8)mm/s;左室后壁下降速度:(66±14)mm/s;成人二维超声心动图正常值: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主动脉瓣环内径:14-26mm;窦上升主动脉内径:21-34mm;左房内径:最大前后径,25-35mm;最大上下径,31-55mm;左房面积:9.0-19.3cm2;2、胸骨旁心底短轴切面:右室流出道:19-22mm;肺动脉瓣环内径:11-22mm;主肺动脉内径:24-30mm;左肺动脉内径:10-14mm;右肺动脉内径:8-16mm;主动脉瓣口面积:>3.0cm2;3、心尖四腔心切面:左房内径上下径:31-51mm;左房内径左右径:25-44mm;二尖瓣环左右径:19-31mm;右心房内径(均为收缩末期径):上下径34-49mm;右心房面积:11.3-16.7cm2;右心房左右径:32-45mm;三尖瓣环左右径:17-28mm;左室内径(均为舒张期)左室舒张期长径:70-84mm;左室舒张期横径:37-54mm;左室舒张面积:21.2-40.2cm2;右室内径(均为舒张期)右室舒张长径:55-78mm;右室舒张横径:33-43mm;右室舒张面积:5.4-14.6cm2;4、心尖左室二腔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期长径:68-94mm;左室舒张期横径:38-61mm;左室舒张期面积:19.4-48cm2; 5、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内径:22-27mm;右肺动脉内径:18-24mm; 6、剑突下切面测量:下腔静脉内径(呼气末)近心端内径:12-23mm;远心端内径:11-25mm; 7、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切面:二尖瓣口面积:4-6cm2;频谱多普勒测量正常值:二尖瓣口血流:成人:60-130cm/s;儿童:80-140cm/s;三尖瓣口血流:成人:30-70cm/s;儿童:50-80cm/s;主动脉瓣口血流:成人:100-170cm/s;儿童:120-180cm/s;肺动脉口血流:成人:60-90cm;儿童:70-110cm/s;正常腔静脉血流速度:28-80cm/s;肺静脉血流速度:40-60cm/s;另外,提供一些其它常用数据:1、瓣膜关闭不全轻微、轻度、中度、重度的划分标准:划分标准有几种,在此仅介绍最常用的面积法,一般认为,对于二尖瓣和三尖瓣:程度轻微轻度中度重度返流束面积(单位:cm2)<1 1-4 4-8 >8对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程度轻微轻度中度重度返流束面积(单位:cm2)<1 1-3 3-6 >6 2、超声心动图对于二尖瓣狭窄程度的评估:狭窄程度瓣口面积(cm2) 平均压差(mmHg) PHT(ms)轻度 1.5-2.0 <5 <150 中度 1.0-1.5 5-10 150-220 重度<1.0 >10 >220 3、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评估:狭窄程度瓣膜形态瓣口面积(cm2) 瓣口面积指数(cm2/ m2) 最大压差(mmHg) 平均压差(mmHg) 轻度瓣叶增厚,运动受限>1.0 0.9-1.1 16-50 <25 中度瓣叶增厚,运动减低 1.0-0.75 0.6-0.9 50-80 25-50 重度瓣膜明显增厚且瓣叶固定不动<0.75 <0.6 >80 >50 4、超声心动图对三尖瓣狭窄程度的评估:狭窄程度瓣口面积(cm2) 峰值流速(m/s) 平均速度(m/s) 最大压差(mmHg) 平均压差(mmHg) 轻度>3.0 1-1.3 <1 4-6 2-3 中度 1.8-3.0 1.3-1.7 1-1.2 7-12 3-5 重度<1.7 >1.7 >1.2 >12 >5 5、右房压(RAP)的评估:右房压(mmHg) 右房大小下腔静脉内径(cm) (深)吸气时下腔静脉管腔塌陷率(%) 5 正常正常,<1.5 >50 5-10 轻度扩大临界,1.5-2.0 <50 10-15 中度扩大->50 15-20 明显扩大扩张,>2.0 <50 6、正常肺动脉压力、肺动脉高压的划分及分级标准:正常肺动脉压力(静息时):收缩压:18-25mmHg 舒张压:6-10mmHg 平均压:12-16mmHg 肺动脉高压:静息时收缩压:>30mmHg 静息

心输出量测定

心输出量测定 简介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000毫升(4500~6000毫升),即每分心输出量。通常所称心输出量,一般都是指每分心 输出量。 作用 心输出量是评价循环系统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为了便于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比较,一般多采用空腹和静息时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即心指数为指标:一般成年人的体表面积约为1.6~1.7平方米。静息时每分心输出量为5~6升,故其心指数约为3.0~3.5升/分/平方米。 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单位体表面积的代谢率不同,故其心指数也不同。新生婴儿的静息心指数较低,约为2.5升/分/平方米。在10岁左右时,静息心指数最高,可达4升/分/平方米以上,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 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一是心脏本身的射血能力,外周循环因素为静脉回流量。 此外,心输出量还受体液和神经因素的调节。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后者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快、心

脏收缩力加强,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以致心输出量减少。 体液因素主要是某些激素和若干血管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心血管活动,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变化。血管紧张素Ⅱ可使静脉收缩,静脉回流增多,从而增加心输出量。此外,甲状腺素(T4和T4)可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输出量增加。在缺血缺氧、酸中毒和心力衰竭等情况时,心肌收缩力减弱,作功能力降低,因此心输出量减少。另外,某些强心药物如洋地黄,可使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得以增加。 心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率相适应。机体在静息时,代谢率低,心输出量少;在劳动、运动时,代谢率高,心输出量亦相应增加,以满足全身新陈代谢增强的需要。人体静息时输出量与体表面积具有正相关关系。为了便于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比较,一般多采用空腹和静息时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即“心指数”为指标。 一般成年人的体表面积约为1.6~1.7平方米。静息时每分心输出量为5~6升,故其心指数约为3.0~3.5升/分/平方米。 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单位体表面积的代谢率不同,故其心指数也不同。新生婴儿的静息心指数较低,约为2.5升/分/平方米。在10岁左右时,静息心指数最高,可达4升/分/平方米以上,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到80岁时其静息心指数接近于2升/分/平方米。从性别来看,由于女性的基础代谢率一般较同年龄的男性为低,所以女性的心指数一般较男性低7~10%。运动可增加心输出量,良好训练的运动员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较静息时增加6倍,即可达30升/分以上。睡眠时心输出量较清醒时约降低25%。妇女经期中心输出量稍降低,经期前后略升高,排卵时又稍降低。怀孕时心输出量约增加8%,与此时代谢率的增加相一致。热水浴时心输出量也可增加50~100%。

PICCO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PiCCO(pulse -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即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法可测得单次的心排出量,并通过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得连续的心排出量( PCCO) [ 7 ] 。临床上使用的PiCCO 监测仪( Pulsion ,Germany) 只需置1 根特殊的动脉导管和及1 根中心静脉导管,既可进行CO、胸腔内血容量( ITBV) 及指数( ITBI) 、血管外肺水( EVLW) 及指数( ELWI) 等指标的测定,并能进行连续心排出量( PCCO) 及指数( PCCI) 、每搏量(SV) 及指数(SVI) 、IBP 等的连续测定[ 8 ] 。与Swan - Ganz 导管相比, PiCCO 具有以下优点。第一,PiCCO 无需置管到肺动脉及肺小动脉,极大的减轻了对人体的损伤,减少和避免了Swan - Ganz 导管的一系列问题和并发症,而且留置时间可延长至10d[ 8 ] ;第二,PiCCO 采用了新的监测指标。Swan - Ganz 导管通过监测PAP、PAWP 及CVP 来评价血管容量和心脏前负荷的状况,可是易受到血管壁顺应度、心内瓣膜功能、胸腔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9 ] ,而且不能反映血管外肺水的量,使其准确性倍受质疑。PiCCO 引入ITBV 及EVLW 这两个 指标的测定,大量研究表明连续监测ITBV 及EVLW 能够更准确、及时的反映体内液体的变化[ 10 ] ;第三, PiCCO 整合了IBP 监测,一举两得,使用方便,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顺应了技术医学发展的潮流;第四,PiCCO 能连续反映一些高变异度但临床价值大的指标,能捕捉瞬息变化的信息供医生参考,并提供直观、简便、安全的界面和操作要求[ 8 ] 。 4 PiCCO 的启示 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起,西方医学几乎就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热稀释法的提出及Swan - Ganz 导管的诞生在当时是医学界的重大进步。但随着人们对医学价值的深入思考,认识到医学发展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人、自然、社会三者价值的统一。按照这一标准来评判,就曾经出现了否定Swan - Ganz 导管临床价值的观点,认为其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11 ] 。虽然其后的一些随机大规模临床研究否决了增加病死率的观点,认为Swan- Ganz 导管仍能给患者带来益处并提高生存质量[ 12 - 13 ] ,但它的医学价值仍值得怀疑,大量应用于临床依然不现实。医学技术的创新是一个缓慢推进的变革,新旧技术的交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Swan - Ganz 导管被取代也需要时日[ 1 ] 。与Swan- Ganz 导管监测技术相比,PiCCO 因其微创性、科学性、简便性等优点正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见表2 。 经肺温度稀释法和PCCO的测定需要一根特殊的动脉导管。该导管通常置于股动脉或腋动脉,小儿只能置于股动脉。通过该导管,可连续监测动脉压力,同时监测仪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

心脏超声基础知识

心脏超声基础知识 切面一: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自前向后依次为右室前壁、右窒腔、前室间隔(室间隔的前部)、左室流出道与左室腔、二尖瓣前后叶及其腱索与乳头肌与左室后壁。于心底部分则为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主动脉辩与左心房。 切面二:也叫心底短轴切面 显示主动脉根部横切面,主动脉根部后方为左右心房,中间有房间隔。 切面三:二尖瓣短轴 可见二尖瓣菲薄纤细,前后叶镜向运动,于舒张朋呈鱼口样张开,有足够的开放面积,收缩期关闭。左室呈圆形,于收缩期呈一致性向心性收缩。 切面四:乳头肌短轴切 显示左室腔内约在时钟3与8点的位置上二个突起的前外侧与后内侧乳头肌,于收缩期随心壁增厚而增厚。 切面五:心肌切面 显示规则协调的向心性收缩与舒张的圆形图像即左室心尖部 切面六:心尖四腔切面 超声束由心尖向右上心底方向作额面扫查时,可显示左右心室、左右心房、后室间隔与房间 隔与二组房室瓣即二尖瓣与三尖瓣。 切面七:心尖二腔观 主要用于观察左心室的前壁及下壁的舒缩功能。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 第一节肝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就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与长度径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PICCO监测技术经验及评分标准

P I C C O监测技术经验及 评分标准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心输出量监测技术 【学习目标】 1、掌握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2、熟悉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注意事项。 3、了解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原理。 【知识准备】 1、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又称每分输出量,为心率与每搏输出量 的乘积,。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L(4.5~6L/min),即每分心输出量。通常所称心输出量,一般都是指每分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评价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 2、PiCCO(pulseindicatedcontinuouscardiacoutput)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该监测技术只需配置中心静脉及动脉导管,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pulsecontourcardiacoutput,PCC0),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 PCC0,可同时监测PCC0和容量指标,并可监测血管阻力变化。 2、PICCO工作原理:置入1根中心静脉导管和1根股动脉导管,随时监测病人血温且保持 在>30℃,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15ml,温度一般<8℃[1]注入中心静脉后,容积和温度很快弥散至心脏及肺内,当动脉热敏探头探测到热量信号时,即可识别温度差并汇成曲线,计算机自行对该曲线进行分析得出单次心输出量,并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心脏指数、动脉压、血管外肺水、肺水指数等。 【情境】 王某,男,60岁,住院号A209233,因呼吸窘迫,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 78%,R35次/分,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协助医生置入抢救治疗,HR138次/分,SPO 2 颈内静脉导管及PICCO股动脉专用导管,欲连接PICCO监测导线,行心输出量监测。 【用物】 PICCO监测装置的监护仪1套,PICCO监测导线2根(1根压力监测导线,1根温度监测导线),PICCO压力传感器1套,消毒用物,25U/ml肝素稀释盐水500ml1瓶,加压带一只,无菌纱布,胶布,三通管1支,冰生理盐水10-15ml,10ml注射器一支,护理记录单 【方法及步骤】 1.评估与准备 (1)核对治疗单及医嘱。

正常心脏超声表现

第十章正常心脏超声表现 1.心脏超声检查常用部位中,哪个部位用的较少?(E) A 胸骨左缘区B心尖区 C 剑下区 D 胸骨上凹 E 胸骨右缘区2.常规心脏扫查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哪一项?(A) A 胸骨左缘区和心尖区 B 胸骨左缘区和剑突下区 C 心尖区和剑突下区 D 心尖区和胸骨上凹区 E 胸骨左缘和胸骨右缘区 3.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上所显示的心脏内部结构,哪一项是错误的?(E)A 左心室腔大小 B 主动脉内径情况 C 左房的大小 D 二尖瓣结构情况 E 三尖瓣隔瓣回声情况 4.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中,下列哪一项观察不到?(D) A 前半部室间隔 B 左心室后壁肌层 C 二尖瓣前后叶回声 D 主动脉右冠瓣及左冠瓣 E 升主动脉近端 5.在观察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心脏结构方面,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D)A 观察右心室大小,形态 B 观察左室大小,形态 C 观察左心房大小,形态 D 观察心尖部心肌回声情况E 观察主动脉及升主动脉结构6.在观察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心脏内部结构时,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正确?(C) A 观察室间隔与主动脉前壁连续性 B 了解二尖瓣与乳头肌之间的关系 C 观察右室流出道情况 D 观察主动脉右,无冠瓣启闭及回声情况 E 观察右心房内部回声情况 7.观察主动脉右冠瓣及无冠瓣结构时,常用检查切面中,哪一项是正确的?(E)A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B 心尖区四腔心切面C 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D A和B E A和C 8.二尖瓣病变,心脏检查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E) A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B 心尖区四腔心切面 C 心尖区五腔心切面 D 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 E A+B+C 9.检查三尖瓣环、瓣膜结构时,常用下列哪些切面?(E) A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B 心尖区四腔心切面 C 心尖区五腔心切面 D 心底大动脉短轴 E B+C+D 10.膜部室间隔缺损时,常用观察切面中,哪一项时错误的?(E) A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B 胸骨旁主动脉短轴切面 C 心尖区五腔心切面 D 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 E A+B+C 11.观察房间隔时,下列所列切面,哪一项不包括在内?(E) A 心尖区四腔心切面 B 剑突下区四腔心切面 C 胸骨旁四腔心切面 D 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 E 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 12.观察左室前壁心肌运动时,下列所列切面,哪一项时不正确的?()A 二尖瓣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B 心尖部左室短轴切面 C 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 D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E 心尖区左室两腔心切面

心脏超声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指标

心脏超声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有没有一样: 心脏彩超主要观察心脏舒缩功能,心房心室有没有肥大,心脏瓣膜正常不. 心脏超声诊断仪现在是常规包括4个部分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2维超声通常叫做B型超声),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具体还分连续多普勒CW和脉冲多普勒PW),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检查项目 常规超声心动图 (二维、M 型、频谱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右心声学造影 胎儿超声心动图 负荷超声心动图 心外科术中超声及心脏介入治疗中超声基本概念及临床价值 超声心动图被誉为“无创性心脏活动体解剖”和“无创性心导管检查”,是各种心脏病变不可缺少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了解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注意事项1 、常规超声心动图 检查时患者暴露前胸、背对医生、左侧卧位,背部靠近仪器。不能配合的儿童需使用镇静药物; 2、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检查前家属签字,同意检查, 患者禁食、禁水6 小时。检 查后2 ~3 小时待局麻药物 作用消失后,可进温凉半流饮食。 M 型超声心动图观察室壁运动 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1 、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的病变 心脏瓣膜病、先心病、心包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夹层、心内占位病变、心肌梗死并发症、心脏功能状态等。 2 、可提供重要诊断依据的病变 各种类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肺动脉压力状况、心脏大小等。 心肌梗死后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缺损左室心尖部室 壁瘤伴血栓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返流 心脏彩超正常值 项目名称:内径(mm) 部位名称厚度(mm) 左房LA 〈35 室间隔IVS <12 左室LV 〈55 左室后壁LVPW <12 升主动脉AO 〈35 右室壁<3-4 主肺动脉PA 〈30 左室壁<9-12

第3章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第3章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一直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但有创技术要求高,并发症相对较多,需经专门训练的技术人员来实施。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操作更加简单、科学可靠的监测方法。1983年,Wessellng首次提出了连续心排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这一技术概念。PiCCO是目前用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热门技术,在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广泛,PiCCO 技术测量参数较多,可相对全面地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舒缩功能的变化。包括:持续心输出量(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CCO)、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lobal End-diastolic V olume,GEDV)、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EVLW)、胸内血容量(Intrathoracic Blood V olume,ITBV)、每搏量变异(Stroke V olume Variation,SVV),脉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PVR)、心功能指数(Cardiac Function Index,CF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尤其是ITBV及EVLW这两个指标,能够更准确及时地反映体内液体量的变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手段也取得一定进展,常规无创监测包括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 Respiratory Rate,RR)、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等监测指标。它们能较准确地反映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人体不构成新的创伤,所需费用也较便宜,易于为患者接受,进一步降低了医疗的盲目性和患者的病死率。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无创监测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反映即时变化的灵敏度较差,监测指标有限,且无法实现对特殊血流动力学监测。 利用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进一步的测量血液动力监测和容量管理,并使大多数病人不再需要放置肺动脉导管。该监测仪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CCO)。同时可计算ITBV和EVLW,ITBV已被许多学者证明是一项可重复、敏感、且比肺动脉阻塞压(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Pressure,PAO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RVEDV)、中心静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 临床上使用的PiCCO监测仪只需置入1根特殊的动脉导管和1根中心静脉导管,即可进行动脉压力、连续CO的测定。PiCCO利用热稀释法,通过静脉导管注入冰盐水,动脉导管温度探头测定温度变化曲线,来测定单次的心输出量。通常需要测定3次心输出量求平均值来校正PCCO。由于便于操作创伤小,仅通过一条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床边化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可测出心排血量、胸内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为判断肺水肿程度和心脏前负荷状态提供宝贵资料,使危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临床

心输出量测定

心输出量测定 1简介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000毫升(4500~6000毫升),即每分心输出量。通常所称心输出量,一般都是指每分心 输出量。 2作用 心输出量是评价循环系统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为了便于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比较,一般多采用空腹和静息时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即心指数为指标:一般成年人的体表面积约为1.6~1.7平方米。静息时每分心输出量为5~6升,故其心指数约为3.0~3.5升/分/平方米。 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单位体表面积的代谢率不同,故其心指数也不同。新生婴儿的静息心指数较低,约为2.5升/分/平方米。在10岁左右时,静息心指数最高,可达4升/分/平方米以上,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3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 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一是心脏本身的射血能力,外周循环因素为静脉回流量。 此外,心输出量还受体液和神经因素的调节。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后者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快、心

脏收缩力加强,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以致心输出量减少。 体液因素主要是某些激素和若干血管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心血管活动,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变化。血管紧张素Ⅱ可使静脉收缩,静脉回流增多,从而增加心输出量。此外,甲状腺素(T4和T4)可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输出量增加。在缺血缺氧、酸中毒和心力衰竭等情况时,心肌收缩力减弱,作功能力降低,因此心输出量减少。另外,某些强心药物如洋地黄,可使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得以增加。 心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率相适应。机体在静息时,代谢率低,心输出量少;在劳动、运动时,代谢率高,心输出量亦相应增加,以满足全身新陈代谢增强的需要。人体静息时输出量与体表面积具有正相关关系。为了便于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比较,一般多采用空腹和静息时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即“心指数”为指标。 一般成年人的体表面积约为1.6~1.7平方米。静息时每分心输出量为5~6升,故其心指数约为3.0~3.5升/分/平方米。 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单位体表面积的代谢率不同,故其心指数也不同。新生婴儿的静息心指数较低,约为2.5升/分/平方米。在10岁左右时,静息心指数最高,可达4升/分/平方米以上,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到80岁时其静息心指数接近于2升/分/平方米。从性别来看,由于女性的基础代谢率一般较同年龄的男性为低,所以女性的心指数一般较男性低7~10%。运动可增加心输出量,良好训练的运动员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较静息时增加6倍,即可达30升/分以上。睡眠时心输出量较清醒时约降低25%。妇女经期中心输出量稍降低,经期前后略升高,排卵时又稍降低。怀孕时心输出量约增加8%,与此时代谢率的增加相一致。热水浴时心输出量也可增加50~100%。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CO)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存在大出血可能的手术、血管手术及伴有心室功能降低和瓣膜病变的患者,准确测定心输出量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及时反映心血管系统状态并指导治疗.肺动脉插管监测技术在1970年引入临床后,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可为那些高死亡风险的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和临床麻醉.肺动脉漂浮导管以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是临床判断心功能最准确的方法,但由于费用昂贵,操作复杂并可引起一些严重并发症,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研究无创心输出量监测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的进一步发展,生物阻抗、多普勒超声、部分二氧化碳重复吸入等无(微)创心输出量测定法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临床床边患者心输出量检测技术原理分析及进展(摘) 2009年07月27日星期一 09:32 P.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73253.html,/view_article.php?id=420 随着危重医学学科的发展,作为血流动力学重要指标的心输出量(CO),目前临床监测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起到重要作用。各种方式的检测技术也逐步成熟,就相关技术原理,检测方法和进展本文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阐述。 1 检测方法分类和进展 1.1 分类 心输出量(CO)也称心排量,目前有多种检测方法和操作形式,从临床操作上可分为有创,无创和微创三种。从检测技术上分为热稀释法,多普勒超声学检测,核素心血池显像,胸腔阻抗法,Fick法,染色剂稀释法,部分重复呼吸法。检测方法上还可以分为直接、间接、连续和非连续测量,各种方法以下进行介绍和分析。 有创检测同样有连续和非连续监测二种,通过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Fick 法和染色剂稀释法属于有创方法;微创检测形式有经食道多普勒超声学检测和不通过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无创检测核素心血池显像,胸腔阻抗法和部分重复呼吸法。 1.2 进展 测量心输出量的动脉脉搏轮廓法最初是由Otto Frank在1899年提出。此后,建立了各种推算每次心脏搏动时射出血量的血压轮廓公式。其中测量心排量的"金标准"是根据Adolph Fick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理论发展起来的,Fick认为,某个器官对一种物质的摄取或释放是流经这个器官的血流量和动静脉血中这种物质的差值的乘积。尽管Fick法是“金标准”,但这种方法有很多缺陷。在测量过程中病人必须处于生理学稳定状态,而多数需要心排量测量的患者是危重病人,也就是"不稳定状态"。同时要控制吸入氧浓度,监测呼出氧浓度和动脉血采样。对严重低心排病人,Fick法较准确,但因为其技术要求高,所以临床上很少使用。 染色剂或指示剂稀释法,其理论是19世纪90年代Stewart提出,并由Hamilton 完善。该方法在高心排状态更为准确,但需要较复杂的装备,故在临床也不常用。

心脏超声正常值

心脏超声正常值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成人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主动脉内径:男33-36mm;女28-32mm; 左心房内径:男28-32mm;女19-33mm; 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男45-55mm,女35-50mm; 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男25-37mm;女20-35mm; 右心室内径:10-20mm; 肺动脉内径:18-22mm; 二尖瓣E峰-室间隔距离(EPSS):2-7mm; 室间隔厚度:6-11mm; 左室后壁厚度:7-11mm; 右室前壁厚度:3-5mm; 主动脉搏幅:8-12mm; 室间隔搏幅:3-8mm; 左室后壁:8-12mm; 肺动脉a波深度:; 二尖瓣口开放直径:16-20mm; 主动脉口开放直径:16-26mm; 二尖瓣斜率:80-200mm/s; 主动脉瓣上升速度:(369±mm/s; 左室后壁上升速度:(40±8)mm/s; 左室后壁下降速度:(66±14)mm/s; 成人二维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主动脉瓣环内径:14-26mm; 窦上升主动脉内径:21-34mm; 左房内径:最大前后径,25-35mm;最大上下径,31-55mm;左房面积:; 2、胸骨旁心底短轴切面: 右室流出道:19-22mm; 肺动脉瓣环内径:11-22mm; 主肺动脉内径:24-30mm; 左肺动脉内径:10-14mm; 右肺动脉内径:8-16mm; 主动脉瓣口面积:>; 3、心尖四腔心切面: 左房内径上下径:31-51mm; 左房内径左右径:25-44mm; 二尖瓣环左右径:19-31mm; 右心房内径(均为收缩末期径):上下径34-49mm; 右心房面积:; 右心房左右径:32-45mm; 三尖瓣环左右径:17-28mm; 左室内径(均为舒张期)

(整理)心输出量调研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 调研报告 心输出量测量新技术 调研组成员:李莉、杨富兰、万林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班级:电医0901 时间:2011年12月4日

心输出量测量新技术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是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L/min)。心输出量是衡量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公式:CO=SV′HR SV:心脏每搏输出量 HR:心率 测量的方法有: 1、指示剂稀释法:它的测定是通过某一方式将一定量的指示剂注射到血液中,经过在血液中的扩散,测定指示剂的变化来计算心输出量的。 Fick法;染料稀释法;热稀释法 2、阻抗法 3、成像法:超声、磁共振 下面介绍三种心输出量测量新技术 一、经食道超声心输出量检测(Oesophageal Doppler) 心输出量的测量是动力学测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指导药物和液体治疗。一般用肺动脉导管的热稀释法来测定。但是这种方法近来受到质疑,人们希望寻找另外一种创伤性更小的方法来测量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 :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L/min) CO=SV HR SV:心脏每搏输出量 HR:心率 注意事项: 常规检查前禁食6~12h,急诊检查前至少禁食4h。检查前可用镇静剂。 操作方法: (1)咽部局麻。 (2)常规检查时,患者平躺。 (3)将2%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涂于探头表面。

(4)嘱患者咬住开口器,将探头送入咽部,使探头前段呈弧形,以适应咽部与食管的弯曲。此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沿咽后壁将探头推进食管。一般探头顶端距门齿40~45cm时,说明探头顶端已达胃底。 (5)探头达胃底部即应开始记录,一般采用探头逐渐后撤、自深至浅进行检查,操作管柄旋钮微动探头,并转动相控阵装置进行0°~180°的系列连续切面探查。检查过程一般为20min 左右。 (6)检查结束,清水冲洗探头,消毒。 脉搏轮廓分析模型 医学超声在临床上应用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检测人体的血流速度和血流 流量 它们使超声诊断从形态学转向形 态血流动力学的特征分析超声血流速 度测量 的基本原理有两大类: (1) 利用超声多普勒原理; (2) 非多普勒原理的直接测量方 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