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回答了为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也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升华。中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受到了党内外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拥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方法论上讲,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一、紧迫性和有序性的统一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有着现实的必然性与紧迫性。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基础产业薄弱状态已经明显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绩,增长方式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总量扩张伴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工业化已经由初期阶段迈入中期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第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比如,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剧;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任务艰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环境污染突出等等。

我们不仅要看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还要注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序性,把紧迫性和有序性统一起来。这是因为,第一,发展本身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量和质、深度和广度是很不相同的。这个发展过程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第二,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变过程中,即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这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个长期过程。我国自古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就不平衡,发展重心也是不确定的。地区差距不仅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表现在各省市自治区之间,也表现在各省市自治区内部。第三,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在价值层次,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使人享受到法定的个人权利以及公正、安全、和平的社会环境等。在制度层次,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为人的发展逐步提供与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社会自治体制等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在技术层次,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一些具体的指标。由于受种种条件和因素的限制,这样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不能把胃口吊得过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紧迫性和有序性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个特殊矛盾。我们要充分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期性,把积极探索的进取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务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有紧迫感,又要看到艰巨性和复杂性。科学发展观每个时期落实的程序,受到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基本国情。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很高的理想,现在只能逐步做到努力满足人民在温饱之后的更多方面的需要。在各个地区之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也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不可能齐头并进。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发展水平和自然、

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不能追求单一的发展模式和单一的经济结构。每个地区应选择最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这也有利于形成全国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人本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树立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认识,使最广大人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在于使最广大人民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目的。只有国民素质提高了,许多社会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社会才有持续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既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本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和渴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内

涵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文化振兴以及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进步,这就要求不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建设先进的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人既是现代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其建设成果的占有者和享受者。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进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标志。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人民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就是要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只有坚持万物人为本、万事民为先的唯物史观,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把我们党的惟一宗旨与民族特性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民族复兴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事业,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全民族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而言,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和兴旺,根本谈不上局部、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决不能片面强调局部的、个人的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这一长期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关系,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一致性,统筹兼顾,相生相长,这也是人文性和民族性统一的集中体现。

三、效率性和公平性的统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问题是,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首先

要抓好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还要统筹兼顾,讲究公平,更多地注重人们基本权利的享有、财富分配的合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社会组织结构的有序、社会心理的稳定等一系列目标的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效率性与公平性的统一,就是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注重搞好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同时,还应看到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这个目标才能愈益充分地得到实现。我们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国情出发,从现实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立足宏观和长远,从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盲目攀比,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回答了为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也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升华。中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受到了党内外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拥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方法论上讲,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一、紧迫性和有序性的统一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有着现实的必然性与紧迫性。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基础产业薄弱状态已经明显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绩,增长方式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总量扩张伴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工业化已经由初期阶段迈入中期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第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比如,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剧;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任务艰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环境污染突出等等。 我们不仅要看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还要注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序性,把紧迫性和有序性统一起来。这是因为,第一,发展本身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量和质、深度和广度是很不相同的。这个发展过程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第二,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变过程中,即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这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个长期过程。我国自古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就不平衡,发展重心也是不确定的。地区差距不仅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表现在各省市自治区之间,也表现在各省市自治区内部。第三,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在价值层次,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使人享受到法定的个人权利以及公正、安全、和平的社会环境等。在制度层次,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为人的发展逐步提供与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社会自治体制等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在技术层次,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一些具体的指标。由于受种种条件和因素的限制,这样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不能把胃口吊得过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紧迫性和有序性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个特殊矛盾。我们要充分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期性,把积极探索的进取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务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有紧迫感,又要看到艰巨性和复杂性。科学发展观每个时期落实的程序,受到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基本国情。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很高的理想,现在只能逐步做到努力满足人民在温饱之后的更多方面的需要。在各个地区之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也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不可能齐头并进。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发展水平和自然、

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学习心得

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学习心得 学习了胡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我对其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深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可谓是受益匪浅,在这里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及学习过后所得到的对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一、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要求,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迫在眉睫。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六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成绩与经验之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一新的发展观。实践证明,这个新的发展观是以马列主义辨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既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运行本质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 可以说,新的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周至试验站李平科 一、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有一句着名论断:“发展才是硬道理”,他在1988年5月25日曾经讲过:“中国解决自己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精辟而深刻的道出了中国这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生存和命运问题的核心。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道:“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明确指出要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总书记又讲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刻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程和六十年建设、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形成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大计必须坚持和贯彻的伟大战略思想。 二十世纪的后二十年和二十一世纪以来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年代,但是我们在发展的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比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就业和社会压力增加,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保护的冲突加剧,个别地

区、个别行业、一些企业发展经济与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经济和安全生产矛盾突出等等问题。 如何发展成了现代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以对国家和民族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一直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怎样发展的问题。 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必须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深刻变化,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念,必然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政治矛盾,最终制约发展的步伐,影响改革开放的成果。 党的十七大决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阶段基本国情、总结发展实践,借鉴各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所以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并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作中。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几点体会: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是上述多个方面良性的全面发展,是既考虑以前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需要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3篇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3篇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下文是小编带来的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一: 科学的发展观是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近年来特别是去年非典危机的经验教训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与时俱进的认识和把握,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当前全党全国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问题。19hn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过去20多年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

当代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当代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心得体会 一、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的自身成长过程中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应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要善待自己,爱护自己,不能以不爱惜身体、不关注心灵为代价一味追求自身的发展;要关注自己的心灵,培育健康心态,要锻炼好自身以增强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当然,关注自我,善待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它是关心他人,善待他人为前提,这要求我们要善待、爱护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人格和思想,无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人为本的自我成长应该是在有利于自身的同时也能为他人的成长发展提供机会,树立榜样,不应该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应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二、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应做到全面协调发展 (1)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应该全面地发展,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我们在学习好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要积极锻炼

身体、增强体质,还应培育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 锻炼坚强过硬心理品质以及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勇气;要牢固 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我们学生党员 还应该树立宣传意识和组织意识。因此,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 践活动,积极参与校内外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适应承担校 内外相应工作职责,尝试社会兼职,不断扩大自己的交往面和实 践领域,在已涉足领域要争取有所突破,未涉足的领域要大胆尝试,并在学习和实践中学会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促进自身 全面发展。 (2)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应该是一个多项发展因素相互协调的 发展,做到身心协调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科学的前提是健 康的身体”,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从容抵抗外界的 大小干扰,有利于自身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做到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协调是自身发展的保障。大学生要学 会处理好个人与宿舍成员、班级同学、其他校友、领导老师的关系,学生干部应着力处理好自身的干部队伍各种关心,妥善处理 相处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活泼,为自身发展 提供良好环境。做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实现自身发展 的关键。大学生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时事新闻和国际国内局势,各领域发展情况,获取丰富信息,并把其作为制定自身发展规划 的重要依据。大学生要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 系在一起,要把追求个人发展同为推动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

2020年1月份思想汇报范文:践行科学发展观

2020年1月份思想汇报范文:践行科学发展观 敬爱的党组织: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 结和概括,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与时俱进的理解和把握, 也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计划, 充分理解到科学发展观对乡村的指导意义,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如 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深有体会。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 精辟的总结,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 展经验,适合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党的xx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 党章。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 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 更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有的问题,适合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 进一步深化理解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 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发展这个主题;全面发展;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重视: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班级:给水排水二班 学号:090070216 姓名:吴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其首要内容和中心内容,是回答“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人类终究会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发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种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各国称雄竞争的时代性课题。就我国来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 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离不开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从长远一点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都要靠发展。因此说,

初级党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初级党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党校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就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初级党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吧! 初级党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 一、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更了解我国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并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面对人类生存环境所欠缺的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科学发展观所关心的问题是有普遍性和人类性,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发展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去共同实现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并提出未来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概念,肯定了发展必要性。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前人的探索和思想,又根据新世纪、新阶级、新形势、新任务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全局性突出问题的背景下进行了理论创新的成果。它反映了我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十个结合”是对改革开放经验总结后一次是有很重政治分量和很深理论内涵的概括和集大成之作,生动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怎样

2019年上思政概论课考试知识点 定稿

2019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考试课程知识点 导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体介绍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人逐渐认识到,不能以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6、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 7、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光芒,也只有实现中国化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11、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知识点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P3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P4 3、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P5 4、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哲学方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P5 5、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P6 6、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体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P6 7、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6个)P6-10 8、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全书简称《历史决议》)指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P11

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理解

科学发展观自我剖析材料 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场我党以新的科学治国理论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全民教育活动。系统深入的学习科学发展观能有效的敦促各行业的人民群众以科学、发展为标准,立足我国国情,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反省,敢于面对,并最终推进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伟业再现宏图。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继续提高。如果不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民的这些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不仅不是我们过去习惯上理解的经济发展,甚至也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而有比这些丰富得多的内容。例如,它包括人的发展,因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所有发展的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实现路径毫无疑问应该是“科学”的。判断是否科学的标准就是它是不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是不是节约的、安全的、清洁的,是不是统筹的、兼顾的、和谐的,等等。全面理

谈一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谈一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人类文明有关发展规律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发展问题的战略性思考和战略性部署,形成的一种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意味着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注重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单一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创新。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科学发展观还强调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统筹兼顾全局和局部、长远和短期、内需和外需、发展和安全等各种关系,避

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疏忽其他方面的问题。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对于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还强调共享发展成果。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注重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资源配置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的广泛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创新、统筹兼顾和共享发展成果。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规划和推进我国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思想和行动指南。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在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理论创新中,处于核心位置。对于这一重大理论,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深入的研究和阐发。而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问题,则是首先应该搞清楚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过程中概括出来的理论精华,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必然原因,它是与党中央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相联系而提出来的。胡锦涛同志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他说:“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胡锦涛同志在阐述这个重大概念时,联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这不是偶然的。这一点,从随后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关系上可以看得更加清楚。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被正式写入党的文件和会议公报中的。 那么,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开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结这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两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二者的结合是好的,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整个社会充满了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速而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发展道路成功的根本所在。这一点,如果和世界上同样搞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发展中大国相比较,看得更加清楚。就是西方的政治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当初普遍怀疑这条道路能否成功,预言很快会失败、出现动乱的声音,现在大大减少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能够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我们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道路,一定要坚持这一改革方向,决不能怀疑和动摇。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党的*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其首要内容和中心内容,是回答“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人类终究会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发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种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各国称雄竞争的时代性课题。就我国来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离不开发展。改革开放29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从长远一点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都要靠发展。因此说,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 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通过这几天的政治学习,不但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也更进一步的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必须讲究科学,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复杂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界、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大跃进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四人帮后,提出过在2000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指导奔小康

科学发展观练习题

《科学发展观》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 3、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正确答案:社会和谐 4、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5、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作风建设。(×) 正确答案:思想建设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 8、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9、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提出来的。(×)正确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0、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又快又好。(×) 正确答案:科学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B ). 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D.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A )是科学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A、人民群众 B、领导干部 C、知识分子 D.工人阶级 3、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A)。 A、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政绩高于一切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C)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A.政治建设 B.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 D.国防建设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B )。 A.人本主义 B.以人为本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D.统筹兼顾 6、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 A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A。.美丽中国 B.生态中国 C.绿色中国 D.环保中国 7、党的十八报告指出,我们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B )年翻一番.

学习科学发展观后的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后的心得体会近日来,王泽海校长组织我们全校党员及老师们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等书刊,并邀请了党校王校长,教育局施主任给我们作讲座。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教育的指导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更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发展这个主题;全面发展;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重视: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二是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三是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