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生物学特性

动物生物学特性

动物生物学特性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组织、结构、功

能和行为等方面的特性。通过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它们的生存方式和适应能力。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动物的生

物学特性。

一、动物的形态特性

动物的形态特性主要包括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它们的外部

形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毛发等特征,这些特征在动物的种类中

各不相同,用于区分不同的物种。例如,狮子的雄性具有鲜明的鬃毛,而雌性则没有,这是它们性别差异的体现。另外,动物的内部结构也

是其生物学特性的一部分,如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

系统等,这些结构对于动物的生存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二、动物的生理特性

1. 呼吸系统:动物的呼吸系统可以是直接吸取氧气或通过呼吸器官

进行呼吸。例如,大部分陆生动物通过肺进行呼吸,而鱼类则通过鳃

进行呼吸。

2.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部、食管、胃、肠道等器官,

用于摄取食物并将其分解成能量和营养物质。不同动物根据其饮食习

性和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消化适应能力。

3. 神经系统:动物的神经系统控制着它们的各种感觉和行为。例如,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网络,这使得它们能够做

出更为复杂的行为反应。

4. 循环系统:动物的循环系统用于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例如,人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通过心脏的泵

血作用将氧气和养分输送至全身各处。

三、动物的行为特性

动物的行为特性包括食性、活动方式、繁殖行为等。不同动物的食

性各异,有些是肉食性,有些是草食性,还有些是杂食性的。同时,

动物的活动方式也千差万别,有些动物是夜行性的,有些是白天活动,还有些动物是候鸟,会根据季节性改变栖息地。此外,动物的繁殖行

为也是其生物学特性之一,例如,鸟类的求偶舞蹈和繁殖群体的形成。

四、动物的适应特性

动物的适应特性是指动物根据生活环境进行适应和改变的能力。动

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特性,如沙漠中的骆驼具

有可以储存大量水分的驼峰,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此外,动物还

可以通过行为和生理反应对环境变化做出及时的适应,如动物冬眠和

迁徙等行为。

总结:

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性、生理特性、行为特性和适应特性。通过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动物的生存

方式和行为习性,为保护和研究动物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人类来说,正确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也有助于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动物生物学特性

动物生物学特性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组织、结构、功 能和行为等方面的特性。通过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它们的生存方式和适应能力。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动物的生 物学特性。 一、动物的形态特性 动物的形态特性主要包括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它们的外部 形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毛发等特征,这些特征在动物的种类中 各不相同,用于区分不同的物种。例如,狮子的雄性具有鲜明的鬃毛,而雌性则没有,这是它们性别差异的体现。另外,动物的内部结构也 是其生物学特性的一部分,如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 系统等,这些结构对于动物的生存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二、动物的生理特性 1. 呼吸系统:动物的呼吸系统可以是直接吸取氧气或通过呼吸器官 进行呼吸。例如,大部分陆生动物通过肺进行呼吸,而鱼类则通过鳃 进行呼吸。 2.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部、食管、胃、肠道等器官, 用于摄取食物并将其分解成能量和营养物质。不同动物根据其饮食习 性和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消化适应能力。

3. 神经系统:动物的神经系统控制着它们的各种感觉和行为。例如,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网络,这使得它们能够做 出更为复杂的行为反应。 4. 循环系统:动物的循环系统用于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例如,人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通过心脏的泵 血作用将氧气和养分输送至全身各处。 三、动物的行为特性 动物的行为特性包括食性、活动方式、繁殖行为等。不同动物的食 性各异,有些是肉食性,有些是草食性,还有些是杂食性的。同时, 动物的活动方式也千差万别,有些动物是夜行性的,有些是白天活动,还有些动物是候鸟,会根据季节性改变栖息地。此外,动物的繁殖行 为也是其生物学特性之一,例如,鸟类的求偶舞蹈和繁殖群体的形成。 四、动物的适应特性 动物的适应特性是指动物根据生活环境进行适应和改变的能力。动 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特性,如沙漠中的骆驼具 有可以储存大量水分的驼峰,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此外,动物还 可以通过行为和生理反应对环境变化做出及时的适应,如动物冬眠和 迁徙等行为。 总结: 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性、生理特性、行为特性和适应特性。通过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动物的生存

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

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 1、牛的心率、呼吸和体温指标如何? 1)心率:70~80次/分(初生),40~60(2岁),60~80(成年奶牛),30~60(成年公牛); 2)呼吸频率:30~56次/分(犊牛),12~16(成年牛); 3)直肠温度:36.7℃~39.7℃(黄牛、肉牛),38.0~39.3(奶牛)。 2、牛的采食有何特点? 牛采食速度快,饲料在口中不经仔细咀嚼即咽下,在休息时进行反刍。牛舌大而厚,有力而灵活,舌的表面有许多向后凸起的角质化刺状乳头,会阻止口腔内的饲料掉出来。如饲料中混有铁钉、铁丝、玻璃碴等异物时,很容易吞咽到瘤胃内,当瘤胃强烈收缩时,尖锐的异物会刺破胃壁,造成创伤性胃炎,甚至引起创伤性心包炎,危及牛的生命。当牛吞入过多的塑料薄膜或塑料袋时,会造成网-瓣胃孔堵塞,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3、牛的消化功能有何特点? 牛消化系统的结构和消化生理功能与单胃动物相比有很大差别,瘤胃虽然不能分泌消化液,但其中有大量的多种微生物生存,对各种饲料的分解与营养物质的合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牛具有较强的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

多种粗饲料的能力。 4、牛胃有何结构特点? 牛是反刍动物,具有庞大的复胃,有四个胃室,即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和皱胃。前三个胃没有胃腺,合称为前胃,第四胃有胃腺,能分泌消化液,与单胃相似,故也叫真胃。 5、牛瘤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牛作为反刍家畜与其他家畜不同,因为许多营养物质的分解是借助微生物发酵过程来实现的。瘤胃微生物把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然后,部分简单物质在微生物体内又重新合成复杂物质。因此,发酵具有双重作用:第

一,大分子被分解为小分子;第二,这些小分子再合成大分子物质。最后,家畜分泌的消化酶沿肠道而下把菌体消化掉,这一消化过程与单胃家畜相同。 6、牛瘤胃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前胃消化主要是微生物的消化作用,瘤胃微生物主要为种类复杂的厌氧性纤毛虫、细菌和真菌类等微生物,种类甚为复杂,并随饲料种类、饲喂制度及动物年龄等因素而变化。 7、牛瘤胃微生物的数量有多少? 1克瘤胃内容物中,约含150~250亿个细菌和60~180万个纤毛虫,总体积约占瘤胃内容物的3.6%,其中细菌和纤毛虫约各占一半。

牛的生物学特性

牛的保护和福利 牛的福利包括良好的环境,符合牛正常生理特性的合理的饲养管理等。 一、牛的生物学特性 (一)耐寒不耐热 牛体型较大,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小,皮肤散热比较困难,因此,牛比较怕热,但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18℃的环境中,乳牛亦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但低温时,牛需采食大量的饲料来维持一定的生产力水平。高温时,牛的采食量会大幅度下降,导致肉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和乳牛的泌乳量明显下降。高温对牛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使公牛的精液品质和母牛的受胎率降低。因此,生产中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以减少高温对牛的影响,并避免在盛夏时采精和配种。 (二)反刍与嗳气 牛是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个胃没有腺体,又称前胃;只有皱胃能分泌胃液,又称真胃。 牛无门齿和犬齿,靠高度灵活的舌把草卷人口中,并借助头的摆动将草扯断,匆匆咀嚼后即吞咽人瘤胃。休息时,瘤胃中经过浸泡的食团通过逆呕重回到口腔,经过重新咀嚼并混人唾液后再吞咽人瘤胃,这个过程称为反刍。瘤胃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进人瘤胃的饲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各种气体(如 CO2, CH4, NH3等),这些气体由食管进人口腔后吐出的过程称为嗳气。当牛采食大量带有露水的豆科牧草和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时,瘤胃发酵急剧上升,所产生的气体超过暖气负荷时,就会出现臌气,如不及时救治,就会使牛窒息而死。(三)食管沟反射 食管沟始于责门,延伸至网瓣胃口,它是食道的延续,收缩时呈一个中空闭合的管子.使食管直接和瓣胃相通。犊牛哺乳时,引起食管沟闭和,称食管沟反射。这样可防止乳汁进人瘤网胃中由细菌发酵而引起腹泻。 (四)群居性与优势序列 牛喜群居。牛群在长期共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锋,可以形成群体等级制度和优势序列。这种优势序列在规定牛群的放牧游走路线,按时归牧,有条不紊进人挤奶厅以及防御敌害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五)食物特性与消化率 牛是草食动物,放牧时喜食高草。在草架上吃草有往后甩的动作,故对饲草的浪费很大。应根据这一采食行为采取合适的饲喂设施和方法。牛喜食青绿饲料和块根饲料,喜食带甜、咸味的饲料,但通过训练能大量采食带酸性成分的饲料。 (六)生殖特性 牛是常年发情的家畜,发育正常的后备母牛在 18 月龄时就可进行初配。母牛发情周期为 21 天左右,妊娠期为280天。种公牛一般从1。5岁开始利用. 二、牛的行为 牛的祖先是野生原牛,原牛每昼夜活动半径可达50km ,主要食物是牧草和其他纤维类植物,在变幻无常的自然条件下采食,在安全避风的地方休息、反刍。牛的大多数特征行为都源于自然条件或半自然条件下生活的野生原牛、肉牛或杂种牛。 (一)感觉 在野生原牛向牛进化的过程中,为寻找食物以及与牛群之间进行交流的目的,牛的感觉器官都发育得相当完善。 1 .视觉 牛的视力范围在 330-360o之间,而双眼的视角范围为25-30o(见图5.2-1 ).牛能够清楚地辨别出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但对绿色和蓝色的区分能力很差。同时,也能区分出三角形、圆形以及线形等简单的几何形状.

水生动物的行为和生物学特点

水生动物的行为和生物学特点水生动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包括鱼类、蟹类、贝类、龙虾、水母等。它们具有独特的行为和生物学特点,这些特点既是它们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也是人们探索和研究水生生物世界的重要内容。 一、水生动物的行为特点 1. 游泳能力强 水生动物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水中的环境,具有优秀的游泳能力。鱼类通过扭动身体、摆动尾鳍等方式来推进水体,蟹类、龙虾等则通过节律性的爪腿运动来前进。水母则依靠筋肉收缩,利用水流的推动来行动。 2. 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水生动物对水中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水中物质浓度、温度变化等对人类来说是不可承受的,但对水生动物来说却轻而易举。

例如,有些蟹类可以在单纯的海水中生存,而有些蟹类则可以在 淡水中生活。 3. 具有群体行为 水生动物具有群体行为,它们常常组成一定规模的群体,比如 鱼群、蟹群等。群体行为不仅可以提高生存能力,还能够在繁殖、觅食、避免掠食者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4. 生活习性多样 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多样,有些鱼类在深海中生活,有些鱼类 则只在浅水区生活。有些鱼类居住在河流中,有些鱼类则是在湖 泊中生长。这些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给了人们很多研究和 探索的机会。 二、水生动物的生物学特点 1. 呼吸方式不同

水生动物的呼吸方式与陆生动物有很大的区别。鱼类通过腮呼吸,蟹类、龙虾等则通过鳃呼吸。而水母则还有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即通过身体皮肤进行氧气交换。 2. 覆盖物不同 水生动物的身体覆盖物呈现出多样性。鱼类的身体通常由鱼鳞覆盖,而蟹类、龙虾等则有坚硬的壳覆盖。水母则具有柔软的身体、半透明的组织和薄薄的表皮。 3. 生殖方式不同 水生动物的生殖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鱼类和蟹类等传统的水生动物主要采用卵子和精子的内受精方式繁殖,而水母则通过分裂繁殖,这种方式非常独特。 4. 形态多样性

养殖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养殖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养殖水产动物在人类社会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养殖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提高养殖 效益、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养殖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并介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I. 养殖环境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养殖环境是影响水产动物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因素。水质、温度、氧 气含量、光照等环境因素直接关系到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 和免疫力。为了确保良好的养殖环境,养殖者需要根据水产动物的特 性进行合理的水质管理、温度控制和氧气供应等措施。 II. 水产动物的繁殖特性及应用 水产动物的繁殖特性对于保持养殖种群数量、提高育种效果具有重 要意义。许多水产动物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繁殖适应性,例如鲤鱼、 虾类等。人工繁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控制繁殖过程,实现种苗的大 规模生产和优良品种的选育。 III. 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应用 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是养殖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了解水产动物的生 长规律和发育特点,可以合理制定饲养管理策略,促进水产动物的快 速生长和保证养殖效益。同时,通过研究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还可以优化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

IV. 水产动物的免疫特性及应用 水产动物的免疫特性是保障养殖水产动物健康的重要方面。水产动 物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养殖损失。了解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其抗病性机制,有助于开 发免疫调控策略,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V. 水产动物的食性特点及应用 水产动物的食性特点对于饲养管理和饲料配方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饲料的需求和消化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必须 根据其食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此外,研究水产动物的食 性特点还可以为生态环境调控、养殖水域的综合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VI. 水产动物的行为特征及应用 水产动物的行为特征对于饲养管理和养殖环境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了解水产动物的行为模式、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钟节律等,有助 于制定合理的养殖策略和设施设计,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适应性。 结论 养殖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研 究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其在实际养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养 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养 殖水产动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至关重要,有助于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 健康发展。

猪的生物学特征

猪的生物学特征 猪是一种哺乳动物,属于猪科。猪是一种重要的家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人类的生活中,猪不仅提供肉类、皮革和骨骼等资源,还可以利用猪的智力进行科学研究。下面将详细介绍猪的生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 猪的体型较大,体长可达1-2米,肩高0.6-0.8米,体重可达300-400千克。猪的身体长得圆滚滚的,四肢短而粗壮,蹄子较小,蹄下有四个蹼状趾骨,一般有四个蹄甲。猪的头部宽大,口鼻部向前突出,口齿发达,能够咀嚼各种食物。猪的眼睛小而圆,位于头部两侧,能够看到周围的环境。猪鼻子的嗅觉非常灵敏,能够辨别不同的气味。猪的皮肤有毛发和汗腺,能够保持体温和排泄体内废物。 生理特征 猪的消化系统比较特殊,其胃肠道比较短,只有约30米左右,而牛的胃肠道则有80米左右。猪的肠道内有大量的菌群,能够帮助消化食物。猪的牙齿非常发达,有44颗牙齿,包括前切牙、犬齿、前臼齿和臼齿等。猪的心脏位于胸腔中,有四个心腔,能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猪的呼吸系统和人类相似,都是通过鼻子吸入氧气,通过口鼻呼出二氧化碳。

行为特征 猪是一种群居动物,喜欢在一起生活。猪的社交能力比较强,它们可以通过叫声和肢体语言来交流。猪的智力也比较高,能够学会简单的指令和技能。猪对食物的需求比较大,每天需要吃掉自己体重的1/8左右的食物。猪的睡眠时间比较多,一般每天需要12-1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繁殖特征 猪是一种哺乳动物,雌猪在性成熟后每年可以繁殖一次,每胎可产6-14头仔猪。猪的怀孕期为114天左右,产仔时会分娩6-12个小时左右。猪的母乳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对仔猪的成长发育非常重要。 总结 猪是一种重要的家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猪的生物学特征表明,它们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和繁殖特征都比较独特。对于猪的科学研究和养殖管理,了解猪的生物学特征非常重要。

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原生动物 (Protozoa) 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 环境中,在海洋、淡水、土壤和动物消化道中都能找到。原生动 物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单细胞结构、缺乏真正的组织器官、多 样性极大、许多物种具有运动能力和形态可变性,以及各种各样 的代谢途径。这些特性不仅给原生动物研究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挑战,也为医学上的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原生动物在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们是真 正的单细胞生物,大小从几微米到几毫米不等。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方式非常多样化,分为四种类型:鞭毛虫、纤毛虫、 阿米巴虫和孢子虫。其中,最大的物种可以长达数厘米,最小的 物种则只有数微米大小。原生动物的细胞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 能强大,大多数都能够自主营养、繁殖和运动。 原生动物的代谢途径也十分多样,由于缺乏真正的器官,原生 动物主要依靠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包括取食、分泌、吸氧、呼 气等功能。此外,原生动物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厌氧呼吸、半 厌氧呼吸、硫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

原生动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原生动物在医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原生 动物病原体的研究。原生动物病原体不仅可以引起许多人和动物 的感染疾病,而且还是许多传统药物发现和疾病控制的研究对象。 例如,疟疾 (Malaria) 和非洲锥虫病 (African sleeping sickness) 是由某些原生动物引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这些病原体都具有很 高的致病性和抗药性。对这些原生动物病原体的研究需要具备精 细的实验技巧和熟练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 同时,原生动物也是基础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 例如,草履虫是许多细胞生物研究的经典模式生物之一,它们被 广泛运用于细胞形态学、细胞分裂、细胞周期调控等研究领域。 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原生动物还被用于制备生产生物制品,如 多肽类抗生素、酶类制剂等。 结语

小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小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生理学特性 (一)动物学分类 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属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鼷鼠属动物。小鼠来源于野生鼷鼠,从17世纪开始用于解剖学研究及动物实验。20世纪初,小鼠被广泛用于遗传学、发生学和肿瘤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 (二)一般特性 新生小鼠赤裸无毛,全身为红色,闭眼,两耳与皮肤粘连,体重仅1.5g,体长20mm左右。3日龄脐带脱落,开始长毛。7~8日龄开始爬动,下门齿长出。9~11日龄听觉发育齐全。12~14日龄睁眼,长出上门齿,开始采食和饮水。3周龄可离乳独立生活。4周龄雌鼠阴腔张开。5周龄,雄鼠睾丸降落至阴囊,开始生成精子。成年小鼠体重随品系不同略有差别,体重为18~40g,体长为110mm左右。小鼠寿命2~3年。 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一般雌鼠35~50日龄,雄鼠45~60日龄性成熟。雌鼠性周期4~5天,妊娠期19~21天,哺乳期20~22天,每胎产仔5~16只,年产6~10胎,生育期为1年。小鼠交配后10~12h,雌鼠在阴道口形成1个白色的阴道栓,这是交配成功的标志。 (三)解剖学特点 (1)齿式为2(门1/1,犬0/0,前臼0/0,臼齿3/3)=16,门齿终身生长,需经常磨损来维持齿端的长度。 (2)小鼠无汗腺,尾部有4条明显的血管,两侧的静脉和腹侧的动脉比较明显,便于进行采血和静脉注射。 (3)小鼠胃容量小,成年小鼠胃容量为1~1.5ml,不耐饥饿,肠道较短,盲肠不发达,以谷物性饲料为主。脾脏有明显造血功能,雄性脾脏大

于雌性约50%。 (4)淋巴系统发达。长骨骨髓终身具有造血功能。 (5)雌性为双角子宫。乳腺发达,胸部3对,腹部2对,分布范围很广,可达胸部、腹部,甚至胸背部。雄性幼年时睾丸藏于腹腔,性成熟后下降到阴囊。 (6)小鼠有褐色脂肪组织,在后背皮下左右肩胛骨之间分布比较明显。 二、行为学特性 (1)小鼠性情温顺,易于抓捕,不会主动咬人。非同窝雄性易斗,常咬伤背部和尾部。小鼠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不耐冷热,对疾病抵抗力低,不耐强光和噪声。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生殖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发生死亡。雌鼠吃仔鼠与其胆小怕惊有关。 (2)喜居于光线暗的安静环境,昼伏夜动,喜欢啃咬。小鼠白天活动较少,夜间却十分活跃,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其中傍晚与黎明最为活跃。 (3)小鼠适于群养,单笼饲育会影响其食量和生长,但是过分拥挤也会抑制其生殖能力。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是指生物在生物学上具有的特征和属性,其 包括多个方面,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营养方式、生殖特征等。这些特性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逐渐适应了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多样性的生物界。 1.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是生物学特性中最容易被人们看到和观察到的 部分,它包括生物的外形、大小、颜色、体征等方面。不同的生物形态结构的差异很大,它们适合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物功能。例如,哺乳动物有内耳、外耳和耳朵肌肉,这使得它们可以听到更远的声音。鸟类的前肢变成了翅膀,使得它们能够在空中飞行。这些形态结构的差异,来源于生物进化、适应和突变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2.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是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这些生理功能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生理功能特点,这有助于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例如,沙漠动物的肾脏可以将更多的水分回收,使得它们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 3.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是生物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行为方式和习惯。这些习性可以帮助生物获得食物、保护自己、寻找伴侣等。例如,狼群会进行群体狩猎,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和保护

幼崽。大象会集体协作,将水源里的泥沙挖掉,避免水污染。这些生活习性的差异,也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 4.营养方式 营养方式是生物通过消化和吸收来获得能量和养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营养方式: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草食性动物主要通过吃植物来获得能量和养分,如大象、牛羊等。肉食性动物主要通过吃其他动物来获得能量和养分,如老虎、鲨鱼等。杂食性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如人类、熊等。 5.生殖特征 生殖特征是生物繁殖的方式和习性。不同的生物繁殖方 式不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孤雌生殖、和孤雌产卵等等。在性繁殖中,生物产生精子和卵子,通过交配来产生新的后代。无性繁殖则是以体细胞分裂的方式来产生新的后代。例如,植物就可以通过根茎和枝干的切割来繁殖新的植株。不同的繁殖方式有不同的适应性,适合不同的环境条件。 综上,生物学特性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产物,涵盖 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营养方式和生殖特征等多个方面。通过研究这些特性,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生存方式和进化过程。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特征,在饲养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以便发挥猪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较大的生产效益。 (一)、多胎高产,繁殖率高 我国的地方猪性成熟早,一般在3~4月龄就可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初次配种,早于培育品种和国外猪种。生产上一般安排在母猪达到性成熟后即母猪的第二、三个发情期配种。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 d ,其范围为108~120 d 。母猪繁殖周期较短,一年可产仔2~2.5窝,每胎产仔10~16头(各类母畜的妊娠期见表2-6)。 (二)、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 猪与马、牛、羊相比,胚胎生长期和出生后生长期都较短,生长强度大,代谢很旺盛。猪的初生体重很小,30日龄仔猪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5~6倍;60日龄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10~13倍。断乳后至8月龄前,生长发育仍很强烈,特别是优良的肉用型猪种,在满足其营养需要的条件下,肉猪一般160~170日龄体重可达 90~120 kg ,相当于初生重的90~100倍,而牛、羊同期只有5~6倍。猪沉积体脂肪的能力强,特别是在皮下、肾周和肠系膜处脂肪沉积多。 (三)、杂食,饲料来源广 猪是单胃动物,门齿、犬齿和白齿都很发达,具有杂食性,采食的饲料介于肉食与草食动物之间。特别是我国地方猪种具有耐粗饲的优良特性,能广泛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能充分利用各种农副产品。但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吃甜食。 猪以谷物饲料为主,由于猪胃内没有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几乎全靠大肠内微生物分解,而大肠内微生物分解粗纤维的能力有限,因此,猪对粗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而且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日粮的消化率也就越低。猪对精饲料中有机物的消化率一般可达75%以上,所以猪饲料应以含糖类较多的谷物为主。在猪的饲料配合上,要注意精粗比例的合理搭配,控制粗纤维在日粮中的比例,保证日粮的全价性和可消化性。 (四)、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猪的嗅觉非常灵敏,嗅区广阔,对气味有很强的辨别能力。仔猪初生后依靠嗅觉能寻找乳头,3d后就能固定乳头吃乳,因而在生产上仔猪的固定乳头或寄养,应在s a 内进行比较顺利。母猪会利用嗅觉识别自己所生的仔猪,排斥其他母猪所生的仔猪,所以饲养上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可做好仔猪的寄养工作。猪凭借灵敏嗅觉寻找食物、圈舍和卧位等,保持群内个体间的密切联系。发情母猪和公猪通过特有的气味辨别对方所在方位。 猪的听觉器官相当发达,耳形大,外耳腔深而广,即使很微弱的响声都能察觉到。猪头部转动灵活,可以迅速判别声源方向,能辨别声音的强度、节律、音调。通过呼名和各种命令等声音训练可以很快建立起条件反射。仔猪生后几分钟内便能对声音有反应,几小时即可分辨出不同声音刺激,到3~4日龄时就能较快地辨别出来。猪对有关吃喝的声音较敏感,当它听

河蟹的生物学特性

河蟹的生物学特性 ——江苏金康达集团 一、形态特征 河蟹外部形态呈圆方形,性成熟的蟹背甲一般呈墨绿色,腹部银白色。其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头胸部是河蟹的主体部分,由两块硬甲包住,上面的叫胸甲,俗称蟹斗,下面的叫腹甲,俗称蟹肚。胸甲表面凹凸不平,盖住内脏。腹甲上有生殖孔开口,雌蟹的一对生殖孔开口于愈合后的第三节上,雄蟹则开口在最末节处。河蟹额部两侧有一对有柄的复眼,复眼内侧额下有一对大触角和一对小触角。河蟹口器位于腹甲前端正中央,形似六道屏门。 河蟹腹部分为7节,紧贴于头胸下,其形状与生长发育阶段和性别有关。幼蟹阶段雌雄均为狭长形,性成熟后雌蟹为圆形,俗称团脐,雄蟹呈狭长三角形,俗称尖脐,这也是雌雄蟹最明显的区别。 河蟹5对胸足分布于胸部两侧左右对称。前一对为鳌足,成钳状,主要用来捕杀和摄取食物,同时具有防御功能。后4对为步足,主要用来爬行。 二、生活习性 1.栖居与活动 河蟹通常栖居江河湖泊岸边和水草丛生的地方,有打洞穴居特性,一般白天隐蔽,夜晚出来觅食,晚间有趋光特性。河蟹对水流十分敏感,秋末冬初性成熟后开始生殖洄游,并进入海淡水交界处交配产卵。 2.食性 河蟹为偏动物性的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蚌肉、畜禽下脚料等。植物性饵料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品种非常丰富,有轮叶黑藻、苦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草以及豆饼、花生饼、南瓜、小麦、玉米等饵料。但长期以来这些饵料营养单一、采食不完全、残饵污染水环境已成为河蟹养殖的制约因素,因而,投喂营养全面、诱食性好、低残留的优质河蟹配合饲料成为当务之急。 3.好斗 河蟹经常为争夺食物而互相格斗,在密度大、水草不足、饲料少时还会互相残杀。在交配季节,雄蟹也会为争夺配偶而互相争斗。特别是河蟹在生长过程中不断脱壳,而脱壳后的几个小时内,毫无抵抗能力,更容易被同类或其他动物伤害,以造成损失。 4.自切和再生 当遇到敌害攻击或危险时,河蟹为保护自己,常在附肢的基节与座节之间的关节处切断,这种现象称为“自切”。河蟹“自切”以后还可再生新足,这是河蟹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河蟹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会有自切现象,但再生现象只有在性成熟前才存在,成熟蜕壳后,河蟹的再生功能消失。 三、生存环境 不同发育阶段的河蟹对生存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1. 温度 河蟹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河蟹的摄食、生长和变态。当水温在6℃以上时开始摄食,15℃左右时开始脱壳生长。24℃-28℃为生长的最佳水温,水温长时间超过32℃时易早熟。在适温范围内,温度高河蟹摄食旺盛,生长和变态快。河蟹怕热不怕冷,如果水温高于32℃,河蟹的脱壳就会受到抑制,但若在冬天,河蟹停止采食,隐藏在洞穴中越冬。

各种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学特点

各种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学特点 小鼠 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小鼠6~7周龄时性成熟,雌性35~50日龄,雄性45~60日龄;体成熟雌性为65~75日龄,雄性为70~80日龄;性周期为4~5天,妊娠期为19~21天;哺乳期为20~22天;特别有产后发情(Post Partum Oestrus)便于繁殖的特点,一次排卵10~23个(视品种而定),每胎产仔数为8~15头,一年产仔胎数6~10胎,属全年、多发情性动物,繁殖率很高,生育期为一年。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小鼠是啮齿目实验动物中较小型的动物,一只小鼠出生时1.5克左右,哺乳一月后可达12~15克,哺乳、饲养1.5~2月即可达20克以上,可供实验需要,在短时间内可提供大量的实验动物。饲料消耗量少,一只成年小鼠的食料量为4~8克/天,饮水量4~7毫升/天,排粪量1.4~2.8克/天,排尿量1~3毫升/天,需要的饲养条件也较简单,因个体小,可节省饲养场地。 4.性情温顺,胆小怕惊。小鼠经长期的培育,在用于实验研究时,性情温顺,易于抓捕,不会主动咬人,但在雌鼠哺乳期间或雄鼠打架时“捉弄”则会咬人,一般很少相互斗架,操作起来很方便,是理想的实验动物。小鼠在罐、盒内饲养时,是很温顺的,但让其到罐外,很快就恢复到处乱窜的野性。雌鼠吃食仔鼠与其胆小怕惊有关。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对于多种毒素和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反应极为灵敏,如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这是其他实验动物所不能比拟的。对致癌物质也很敏感,自发性肿瘤多。 6.便于提供同胎和不同品系动物。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品系或同胎小鼠做实验,也可选择同一品种(或品系)、同年龄、同体重、同性别的小鼠做实验,由于动物遗传均一,个体差异小,实验结果精确可靠。 7.喜居于光线暗的安静环境,习于昼状夜动,喜欢啃咬。小鼠白天活动较少,夜间却十分活跃,互相追逐配种,忙于觅食饮水,为此夜间应备有饲料和饮水。 8.体小娇嫩,不耐饥饿,不耐冷热,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差,因而遇到传染病时往往会发生成群死亡。如果饲料中断和饮水中断会发生休克,恢复后对体质会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怕热,一出汗就易得病死亡,如果饲料温度32℃时,常会造成小鼠死亡。9.成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级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根据阴道涂片的细胞学改变,可以推断卵巢功能的周期性变化。成年雌鼠交配后10~12小时阴道口有白色的阴道栓,这是受孕的标志,小鼠较为明显、大鼠和豚鼠不明显。小鼠的动情期往往开始于晚间,最普遍的是在晚10点到晨1点,偶尔在早晨1~7点,很少在白天,大鼠也类似,但较小鼠稍早,一般在下午4~10点。 10.小鼠面部尖突,嘴脸前部有长长的触手,耳耸立呈半圆形,眼大鲜红,生有较长的尾,尾部有模列并覆有环状角质的小表皮鳞,其数量小于200片。 11.小鼠发育成熟时体长小于15.5cm,体重雌性为18~40克,雄性为20~49克,双子宫型,胸部有3对乳头,鼠蹊部有2对乳头,有胆囊,胃容量小,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小鼠的染色体为20对,寿命2~3年。 12.小鼠的体温38(37~39)℃,呼吸频率163(84~230)次/分,心跳频率625(470~780)次/分,耗氧量1530mm2/g活体重,通气量24(11~36)ml/分,潮气量0.15(0.09~0.23)ml,收缩压113(95~125)mmHg、舒张压81(67~90)mmHg,红细胞总数9.3(7.7~12.5)百万/mm3,血红蛋白14.8(10~19)g/100ml,白细胞总数8.0(6~12)千/mm3,总蛋白4.8(4.2~5.5)g%。

猪的生物学特点

第三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习性 第一节 猪的进化 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证据是家猪和野猪交配后可正常繁殖后代)。 一、野猪与家猪的区别: 二、野猪与家猪的相同点: 1.外形结构基本相似; 2.都为多胎动物; 3.都是杂食动物; 4.家猪仍保留野猪掘地觅食的习性; 5.都有群居行为 第二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 在长期驯化和进化过程中,家猪形成了许多生物学特性,饲养者如果能够认识和掌握这些特性,就可加以利用,以获得较好的饲养和繁育效果,达到较大的经济效益。 一、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 一般而言,猪在4-5月龄即达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猪的妊娠期短(平均只有114天),一年内就可第一次产仔,对于经产母猪一年可产2.0-2.5胎。 由于猪的性成熟早,妊娠期和哺乳期均较短,因而猪的世代间隔(子代出生时亲代的平均年龄)也短。平均为1-1.5年,是牛和马的1/3,羊的1/2,仅次予家禽。 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平均窝产仔10头左右,比其它家畜要多。但就目前而言,猪的实际繁殖效率并不算高,母猪卵巢中有卵原细胞11万个,但它一生在繁殖利用年限内只排卵400个左右;猪在每一个发情周期内可排卵20-25个,而最终的产仔数只有8-15头。公猪一次射精可排出200-800亿个精子,可见猪的繁殖潜力很大。试验证明通过外激素处理,可使母猪每个发情期排卵30-40个,个别可达80个,产仔数可明显提高,这说明,通过采取适当繁殖措施改善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进一步提高猪的繁殖率是可能的。 二、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 猪是杂食动物,可食饲料的种类和范围很广,能广泛地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且采食量大、利用率高,甚至对各种农副产品,鸡粪、潲水等都能利用。 体格 体重 体型 四肢 繁殖性能 习性 野猪 强健 轻(成年活重75~100千克) 前躯较后躯发达(头长:体躯长=1:3) 强健,善 奔跑 冬季发情,年产一胎,每胎产仔4—6头 性情凶猛,昼伏夜出 家猪 壮而不强 重(比野猪大一倍以上) 前躯较后躯发达(头 长:体躯长=1:6—9) 短小,不善奔跑 常年发情,年产2胎以上,每胎产仔8—15头 性情温顺,行动迟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