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腐败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及行为规范的衰退和堕落,它破坏了党和政府同劳动人民的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腐蚀了人们的意志和社会趋向,具有限大的破坏力。腐败主要为政治腐败、社会腐败、权力腐败和行业腐败等。不同层次的腐败具有不同的特点,权力腐败是以权谋私、买官、卖宫、权钱交易、以权代法;行业腐败是以职业优势为非法谋私的手段,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贪占公共财物等;社会腐败是消费行为的扭曲和人际关系的恶化,如黄、赌、毒等。这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就会积重难返,不仅会影响到我们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且还会加深社会矛盾的积累, 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久而久之,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因此,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腐败现状原因对策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现状

(一)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纪检、宣传、反贪等部门,也发生了不少买官卖官、贪污贿赂现象。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的谋取私利,或中饱私囊,或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利用职权欺压良善,甚至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充当保护伞。

(二)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如果把以前揪出来的腐败疯子比作是“小蛀虫”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揪出来了“大老虎”,许多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受到了查处。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给类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设计亿元以上的有21件。李真、程维高、杜世成,甚至连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一并受到查处,腐败现象有向高层蔓延之势。

(三)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如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一案,牵扯出260多名官员,一半以上的绥化县处级干部卷入其中;河北省原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一案,牵扯到县处级以上干部67名,其中有40多人是“一把手”。

(四)“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许多腐败现象通常是假借合法之形行腐败之实,在“合法”的名义下,公开的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为个人谋取私利,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难认定为违法的。这类案件的存在,给案件的定性和查处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行贿受贿

的交易中,受贿者作为公共权力或资源的掌握者而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处于垄断地位,行贿者作为有求于人的不利地位,行贿者和受贿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当受贿者面临着众多的行贿者时,他往往会选择出价最高的行贿者,其他行贿者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只能被迫行贿。

二、论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

(一)道德观念淡薄

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权力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四)国家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

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的。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政府官员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反对特权和实现公正的目的。其实则正好相反,它反而助长了特权思想和各种不公正行为。在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滥用特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等行为正好成为低工资的一种合理而不合法的补充。而反腐败比较成功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政府则坚决摒弃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那种貌似反对特权,实际产生更多特权的低工资政策,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比较优惠的工资政策,让他们得到比私人部门稍高的收入。

三、中国腐败问题的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年以来的历史,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一部反腐倡廉史,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的历史。在63年的反腐倡廉中,党和政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同各种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作斗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认识、深化认识,逐步探索出一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机制和体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正经历着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等一系列转型的发展中大国,其转型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当前中国腐败的严重性和反腐败任务的艰巨性,也要客观地对待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不能因为无法迅速战胜腐败而丧失信心。事实表明,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内是健康力量占主导地位,这是我们能够抑制、控制,并最终战胜腐败的根本保证。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从长远来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败的基础和根本,其着眼点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丢掉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了剥削阶级思想的精神俘虏。因此,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是铲除腐败赖以产生的思想根源的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修养,真正做到思想入党,自觉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始终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

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正是依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因此,必须不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二)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如果思想防线不坚固,经不起诱惑,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想腐败轻而易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腐败。

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制订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程序、规则,明确行政自由裁量的范围、制约行政自由裁量权。重大行政裁量行为必须经过咨询、听证、决定、审议、复核和监察等环节。同时,必须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立健全行政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和规则、公开办事机构和人员、公开办事程序和方式、公开办事结果和依据。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凡是设定审批权的事项,必须设定严格的审批条件、审批范围和审批程序。

(三)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腐败是制度漏洞的表现,反腐败本质上就是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的过程。医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和突破口就是构建国家廉政制度。

当前,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完善党的内部运行机制、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滋生腐败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以制度创新来根治腐败。首先,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是廉政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和经济审计、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加强组织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等。其次,就政府职能转变而言,就是要逐步建立与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适应的制度与机制,从而在源头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温床。

(四)完备的法制

为反腐败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基本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其中包含着三个基本的要素,即严密立法、严格执法和严厉制裁。要真正做到“三严”,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大量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当前,中国反腐败的法制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法规、条例和规章,但是这些法规、条例大多散见于宪法、刑法等法律之中,迄今尚未形成一部完整的反腐败法律。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加强立法建设,为预防和惩治腐败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五)充分利用网路力量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舆论工具,对社会上一切腐败案件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监控的目的。在信息化的今天,网路的广泛普及和网络在传播信息方面所具有的即时、互动、直接、廉价等特点,使得网络监督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武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拓宽和健全有效的监督渠道,应该把网络列为一种必须认真考虑的监督方法。同时,重视网络媒体在监督违纪和腐败方面的作用,也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个表现,所以要建立便捷的民意反应机制、摒弃防范网络的惯性思维、改变过去拦、堵、截的做法、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网络举报制度,使其尽快成长为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方面的重要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109;

2.王焕章.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1);

3.吕鹤云.《国家廉政建设》,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

4.田锡富.《探讨腐败的历史根源,夺取反腐败的新胜利》(《社会科学动态》1997年第七期);

5.沉吟.《腐败三绝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1998年第一期,第88页);

6.陈杰人.破除职务消费腐败的关键[n].南方日报,200

7.03.14;

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a].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1;

8.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深入开展[z].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

9.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工作.新华社北京2007年12月18日电.

浅析中国政治腐败现象的滋生和对策

腐败问题牵连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贪官腐败,必然导致民不聊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对腐败问题尤其关注。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令如今大学生不敢进入社会,不敢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政坛的腐败令我们的正义感和社会公平感受到了威胁。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腐败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 一、腐败现象的产生 纵观中国历史,历代封建政权之所以“人亡政息”、政权更迭、江山易人,政治腐败是根源。数千年专制制度下的中国,一直在和官僚体制的腐败进行斗争,斗争的结果就是不断的惩治,又不断的滋生,百屠不灭,百清不尽,人民对于腐败是切齿痛恨的。今天的中国,“封建制度”已经消亡,“共和国”已经建立,但是人民仍旧不能和摆脱腐败政治的困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腐败也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和蔓延,似乎比以前历代封建王朝来的还更迅猛,更严重。我们每年查处的省部级领导干部10多名,对腐败分子的惩处也很严厉。腐败不但威胁着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而且还会严重削弱国家能力,激化社会矛盾,从而时刻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腐败现象产生的各种原因 (一)、制度原因 国家政治制度的制约机制不健全——官员掌握着管理和分配稀缺资源权力,而责任制度、监督制度、人事制度、法律制度本身的弹性过大。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等一些教育制度、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使现阶段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增加难度。由于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制度,一些领导干部放任自流,高高在上,一手遮天,不以身作则,坏了自己,也带坏了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风气,引发许多腐败问题。 (二)、社会原因 公民的态度和行为、社会的价值观念。腐败与反腐败本身就是对立的、矛盾的、相互排斥的。当这种抵制腐败的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而微弱。而当这种抵制的力量有所削弱的时候,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会变得非常迅猛。所以反腐败的斗争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持久地进行的过程,公民应把握好主流方向,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三)、思想原因 极少数政府官员道德品质的堕落、道德败坏使得官员无法抵御远大于其合法收入的金钱诱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教育也开始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国外先进优秀文化传来同时,腐朽污浊之气也随之进入。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机关和企业单位的某些公职人员由于本人素质不高,受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侵蚀。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在金钱和物质引诱面前失去了自控能力。而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与政治存在不合理方面,又为这些不坚定分子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就使得少数公职人员当官做老爷和以权谋私的欲望恶性膨胀起来,利

浅谈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

浅谈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 绪论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现在的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越来越严重,基层腐败的危害很大的,特别是村官腐败会严重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会造成社会思想混乱,直接危及政局稳定。检察机关通过打击基层腐败,可以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从基层到高层反腐败工作的现状,造成当前基层不稳定的腐败因素出发,分析检察机关打击基层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探讨检察机关打击基层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对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复杂原因,近些年来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及诸多领域内滋生了一些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些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对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构成了严重危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风险,如何观察、认识、研究这些腐败现象,又如何有效地同这些腐败现象作斗争,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全党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腐败现象 (一)官员腐败 1、贪污、挪用公款;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腐败现象。容易发生在政府中的某些掌握钱财物的人身上,这些人可以利用职务之便,轻易挪用公款,冒领虚领单位钱财物,私扣公款。 2、受贿,行贿;个别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不愿在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和自身能力水平上下功夫,却通过向掌握审批权、人事权、决策权、验收权、检查权等的主管领导行贿,从而获得相应的特权和补偿。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存在“卡、拿、要”等事实,从而助长了此种腐败现象的蔓延。 3、公款消费;尽管党和国家多次发文件严禁进行公款消费,但是,公款消费这种腐败现象却是屡禁不止。 (二)制度性腐败 1、基层政府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的“三乱”现象。例如安徽灵璧县一些部门、单位、个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违背政策规定,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部分已取消的收费项目仍在执行,已降低的收费标准仍按原标准执行;平摊税赋,搭车收费。有些部门不按有关规定办事,对违规的罚,没有违规的也找出种种理由重罚;有的则依仗特权乱摊派,把一些不合理的费用加在企业、农民、个体户头上,且名目繁多,

浅析现阶段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郑慧英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浅谈现阶段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 及防治对策 2017年3月6日

目录 内容研究: (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内研究现状 (2) (三)研究内容 (2) 二、农村基层组织腐败的界定、特征及其危害 (3) (一)农村基层组织腐败的界定 (3) 1.农村基层组织 (3) 2.农村基层组织腐败 (3) (二)农村基层组织腐败的特征 (3) 1.腐败形式多样化 (3) 2.腐败领域广泛化 (4) 3.腐败危害深入化 (4) (三)农村基层组织腐败的危害 (5) 1.损坏党的公权形象 (5) 2.损坏群众合法权力 (5) 3.阻碍农村生产发展 (5) 三、农村基层组织腐败问题根源及反腐意义 (6) (一)农村基层组织腐败问题的根源 (6) 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6) 2.农村基层村务信息公开不足 (6) 3.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制度漏洞 (7) (二)遏制农村基层组织腐败问题的意义 (7) 1.有助于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 (7) 2.有助于更深入反腐倡廉实施 (7) 四、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的对策 (8) (一)注重农村基层组织主体腐败的预防 (8)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反腐倡廉教育 (8) 2.提高农村基层群众反腐思想意识 (8) (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监督管理的机制 (8) 1.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监督机制 (8) 2.拓展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体制 (9) (三)吸纳社会非政府团体人员参与监督 (9) 1.凝聚农民群众反腐倡廉团体 (9) 2.发挥网络新闻媒体曝光优势 (9) 五、结论语 (9) 参考文献 (11)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成份、经济要素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理念、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象一日不除,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当前,如何在科学分析腐败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 关键词:腐败反腐倡廉原因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有的腐败现象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和部门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贪污受贿,大肆挥霍国家巨额财富,其手段之猖獗,手法之多样,是前所未有、触目惊心的。具体表现为:(一)利用职权,安插亲朋好友、买官、卖官 (二)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巨额资财 二、腐败现象屡屡产生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败,腐败现象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公务员人数严重超编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公务员人数每年递增20% ,未来几年将严重超编。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而且要考虑公务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虽然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官民比例”只有

1比26(那是2005年“两会”时提供的数据,现在肯定要大于这个比值),但是从经济视角考察,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我国为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现存机构的弊端和法制建设的滞后必然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从我国目前现存机构来看,的确存在党政机构的权力失衡,权力过分集中,党政行为存在严重的“人治”而不是“法治”现象。同时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反腐败方面的法规严重滞后,已颁布的法律目前存在着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情况,与反腐倡廉直接有关的法律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反腐斗争的需要脱节。对已查清的一些大案、要案的犯罪分子主要是职务较高的人惩处往往打击力度不够,一些贪污受贿动辄数以十万百万的领导干部,从公布的处理结果来看,凡担任过相当一级领导的贪官,几乎都能免予“斩立决”,最终判决往往是死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没有落到实处。 (三)党风不正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催化剂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党内确有不正之风,确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当前党风不正主要表现为:第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看不到了,造成的后果必然是损害群众利益,脱离群众,腐败现象也就应运而生。第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薄了,他们名义上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这几年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大案、要案涉及到我们不少部门和地方的主要领导,党风不正的确起到了催化的不良作用。

我国腐败犯罪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腐败犯罪的现状及对策 论文摘要 摘要:目前我国的腐败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腐败犯罪直接造成单位和国家的经济损失、造成国家综合国力的下降和国际竞争力的减退;腐败致使政府机构能力下降;腐败大大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腐败是千万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腐败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本文从腐败犯罪定义和我国腐败犯罪的现状入手,分析腐败犯罪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必要性。在用社会学方法具体分析腐败犯罪的过程中,我们从经济学、社会学以及腐败和改革的路径依赖等几个视角出发试图分析中国当代腐败犯罪的社会根源和客观功能,并尽可能的寻求相关的控制腐败犯罪的对策。 腐败犯罪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法律现象,对腐败犯罪的把握认识和打击政策不能脱离它植根的社会现实状况和本质要求。否则,我们打击腐败就潜伏着异化为社会前进阻力和压迫力量的危险。 一、腐败犯罪定义及我国腐败犯罪现状 (一)国际上対腐败的通行定义是: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牟取私人的利益。一个更为广泛的定义是:腐败乃是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不遵从意图从该行为中为个人或相关地个体牟取利益。腐败犯罪,我们认为,其内涵大体相当于刑法学上的贪污贿赂犯罪(不包括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和对单位行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使用公共财务、收受贿赂或者其它非法利益,破坏职务的廉洁性的行为。

(二)腐败犯罪的主要特征为:1、侵犯的客体是国际公务机关和公务人员的廉洁性,以及公务机构和公务人员的信誉。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单位、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它担任公务职责的人员,违背职务的宗旨,利用职务的便利或者职权的影响,实施贪污受贿等非法取得财物或者其它非法利益的行为。这里的“利用职务便利”,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利用经营、管理的便利。其二是利用担任职务产生的交易。3、腐败犯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具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其它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4、在主观方面都是由故意构成。 从世界范围看:腐败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流行的癌症,世界银行(1999)年在60多个发展中国家150多名高级官员和民间社团主要成员的调查中,答卷人把公共部门的腐败行为列为他们国家中対发展的增长最为严重的障碍。 (三)而在我国腐败程度也日趋严重。根据中央党校140位地厅级干部调研,腐败是1999年影响中国社会形势发展第一位严重问题,所占比例为24.3%,2000年为24.2%,成为头号问题。社会当前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反映强烈,腐败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二、中国腐败犯罪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原因分析 为什么当前中国的腐败犯罪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仍在恣意蔓

我国政府公务人员腐败现状、成因及对策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调查研究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我国政府干部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腐败日益成为阻碍我国发展的严重威胁,呈现出群体化、高官化、期权化、巨额化、智能化等新特点,不仅腐蚀了干部,破坏了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而且使经济建设遭到破坏,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失。同时,还严重影响社会风气,致使社会道德水准下降。本文拟通过对我国腐败现象的分析,研究其成因,剖析其危害,探讨反腐倡廉的途径。 [关键词]腐败现状成因对策 学术界关于“腐败”一词有三种解释①:腐烂;陈旧、堕落;混乱、黑暗。腐败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说法各有异同。本文所说的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利,谋取私利,违反社会公认的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并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一种畸形政治现象。更接近于狭义的腐败,其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利与物质财富的交换。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状和特点 我国各级政府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始终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加强政风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监督管理,政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但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腐败形势依然很严峻,反腐任务依然很艰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24页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 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最后,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的。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 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目录 内容提要 (2)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3) 二、当前腐败现象的对策分析 (4) 三、总结 (6) 参考文献 (7)

内容提要 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自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学习,使我加深理解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使我懂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反腐败斗争。 关键词:腐败现象,监督教育,政府。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作出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作出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中国腐败现状的测量与腐败后果的估算重点

中国腐败现状的测量与腐败后果的估算 涉及关键词:中国现状测量估算腐败后果论文 中国腐败现状的测量与腐败后果的估算 一、腐败现状的测量方法 腐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我们认为,腐败问题之所以引人注目,关键就在于它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和影响。要科学地研究腐败的后果,首先必须精确地对腐败发生的现实状况进行测量,并以此为基础合理、科学地估算其影响。只有将定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使之走向精确化,才能具有可操作性,为反腐败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但是,由于腐败活动具有隐秘性,直接测量腐败是相当困难的。经过不断摸索,目前学术界运用的比较成熟的主要有客观测量法和主观测量法。所谓客观测量法,是通过统计分析各种被曝光和查处的腐败案件情况来揭示腐败的总体状况,包括腐败行为主体的层级分布和数量分布、腐败案件发案数量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客观测量法是一种间接的方式,有着很大局限性。因为在现实中被曝光和查处的腐败案件只是实际所发生的腐败的“冰山一角”,只占腐败实际数量的一部分,它只能反映社会反腐败的努力程度,而不能准确说明腐败的实际程度。在操作中,往往只能根据案件查处率或者腐败黑数(已发生而未被查处的腐败数量)来反向推测实际腐败数量。即:腐败实际数量=腐败案件查处数量+腐败黑数;或者,腐败实际数量=腐败案件查处数量÷案件查处率。 但人们对案件查处率和腐败黑数的推测只能从主观出发,分歧极大。 所谓主观测量法,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材料分析等方式了解不同人群对腐败现状的主观评价,以此为基础建立评估腐败状况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都是基于主观感觉的,其中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包括:透明国际的腐败感觉指数和行贿指数,世界银行的腐败控制指标,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非法支付、司法腐败、贿赂和回扣指标,世界经济论坛的贿赂和腐败、透明度指标,等等。从主观感觉的角度对腐败进行定量研究是一个权宜之计,但有时候主观的感觉可能比客观情况更为重要。例如,对一个国家腐败的感觉程度越高,外国投资者在该国进行投资的可能性就越低,而公众对政府施加的反腐败舆论压力和政治压力也就越大。因此,对腐败程度的主观感觉可以成为衡量腐败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般而言,客观测量法适用于对腐败的现实分布状况与危害的分析,主观测量法适用于对腐败程度的总体评估。在实践中,需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的反腐败也是非常关注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府都制定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制度,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仍有领导干部凭借权力和工作便利条件,不劳而获获得经济自肥或其它好处,侵害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分析腐败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除腐败分子理想信念动摇,廉政意识淡薄、权力观和价值观扭曲等主观因素外,有关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权力为民“缩水”的主因。痛定思痛,深刻的教训再次告诉我们,如果制度存在薄弱环节,有漏洞,容易让人钻空子;所以说,反腐败是关系国家发展、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 关键词:反腐倡廉反腐败侵害监管国家发展 正文: 一、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点 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一是以权谋私二是权财交易。总体来说,腐败行为就是腐败分子与腐败参与者之间为实现以权谋私、权财交易的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互动行为。腐败行为的主体是掌握一定权力的个人或组织,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侵害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是受权力和自己意愿支配的行为,具有权力性和职务性,是一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二、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从思想根源上,最根本原因是因为个别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逆变。一是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三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第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薄了,他们名义上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第三,权力过分集中,而且缺乏严格的监督是导致腐败的关键。权力大而且缺乏监督机制,必然导致腐败。要防止权力的滥用现象,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体制,实现权力的制衡才能办得到。第四,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新旧体制交替,社会变革迅速,对外经济交往频繁,在这个过度时期无论是从政策上、体制上、管理上等方面都存在不少漏洞,这样就给腐败分子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提供了条件。因此,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如何通过体制改革规范和控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二)、腐败产生的政治后果 1.腐败直接危及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地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动荡不定,内乱

关于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关于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分类:行业新闻发布时间:2013-01-20 10:03:12 阅读次数:452次 (一)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转型期的制度缺陷与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学术界各种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纪宝成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各种竞争机制、各种良好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道德价值与现实利益追求的不协调,引发了人们普遍的浮躁、急功近利和唯利是图的心态,使整个社会价值观出现畸形,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各种学术腐败产生的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蒋寅认为,权力腐败盛行、经济秩序混乱、法律威信下降是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和社会大环境。 (二)学术管理体制原因 近年来学风的急剧恶化,包括学术活动中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学术的日渐泡沫化,很大程度上导源于主管部门过多的行政行为。学术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是产生学术腐败的制度根源,这是学者的一致看法。 顾海兵、张国功认为我国学术领域存在的诸如腐败、钱学交易、权学交易等严重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学术管理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所奉行的是以权力为资源、以利益为目的的“准官场”权力游戏规则,教育行政部门评审重点研究基地与跨世纪人才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管了不该管的事情;教育行政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审批过多。 学术腐败的主要根源。由于社会发育不良,我们的学术体制仍然是官本位制,学术机构的行政权力绝对压倒学术权力,掌握行政权力的学者们,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主持和参与职称评定、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等工作的便利,不正当、不合理地行使职权,从而导致学术腐败。 (三)学术评价方式原因 在整个学术制度存在弊端的背景下,我国学术评价机制尚存在许多不健全、不合理等问题,也是诱 发各种学术腐败问题的主要因素。 周兆军、韩东屏等认为目前我国在学校和科研单位评级、学科建设评点、教师与科研人员考核与职称评定、学术成果认定等普遍盛行的是以指标量化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评价方式,不仅极易使学者变得急功近利,浮躁不安,不愿潜心去做那些难度大、周期长的研究项目或科研课题,只愿做短平快式的研究,而且还使一些人在重压之下,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从近年来出现的部分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看,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是主观因素所致。他们从人民信赖的公仆退变为腐败分子,成了人民的敌人,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巨大损失。笔者试图对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的分析,研究拒腐防变的对策措施,并告诫领导干部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一、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 (一)、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他们堕入深渊的沉痛教训再次深刻说明,不讲学习,不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 (二)、目无党纪国法,不受监督制约,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重要因素。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导致腐败。最近党中央查处的陈良宇等案件再一次警示人们,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规党法。对那些严重践踏民主集中制,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恶劣行径要进行坚决的斗争,决不姑息迁就。 (三)、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认识不足、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案的温床。腐败案件的发生,与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正之风催生了腐败行为,而腐败行为又使各种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更多的干部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对一些党政干部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反映十分强烈:一是送礼金问题,二是一些领导干部生活奢华、吃喝玩乐问题,三是与工程老板过于亲密问题。领导干部中的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纠正,其影响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正之风必然会带坏风气,一些干部在不良风气的长久污染下,丧失了是非鉴别力,不但不抵制,还认为这是“时尚”。因此,要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着力提高同各种违反规定、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制度约束,真正做到违纪必查,违法必究。 (四)、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不到位,是“一把手”轻而易举就能腐败的主要原因。对“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我们看到,很多重特大职务犯罪案件的涉案人员都是单位的“一把手”,这说明在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上,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同级监督机关难以监督,上级监督机关又无法监督。一个地区和部门,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选好一个清正廉洁的班长,至关重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腐败产生的原因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浅谈腐败产生的原因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 王胜宇 ]——(2010-5-25) / 已阅3972次 浅谈腐败产生的原因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王胜宇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自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学习,使我加深理解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使我懂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反腐败斗争。下面,本人就腐败产生的原因及遏制腐败的措施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见解。 一、腐败产生的原因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样,腐败也有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找出原因,将腐败消灭在萌芽中。我认为主要原因有: (一)在认识方面,缺乏公仆意识和廉洁意识。 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社会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滋生腐败的因素增加了。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发生了变化,这是发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认为,今后的社会,将以占有资本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所以就想退路、留后路,开始不择手段地捞钱,放松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公仆意识和廉洁意识,不想干实事干好事,只想通过“吃、喝、送”等拉关系、结帮派。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出现权力借位,不知道自己的权力是谁给的,不知道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谋私的财产,有的因用权力受贿“致富”,结果从一个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罪人。 (二)在监督方面,没有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但有了相应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可很多一身正气的干部对权力使用不去监督,不想监督,甚至怕监督,为什么呢?不就是敢于说真话、实话的人“吃亏”吗?不就是敢于监视权力使用的人受到岐视打击,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吗?在我国虽然对权力使用的监督已有明文规定,有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但是没有规定监督人的权力和保障,由谁会愿意去认真地监督权力滥用呢? (三)法制还不完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权大于法。 “依法治国”,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已载入宪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提出了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治县、治乡镇的口号,但这仅仅是口号,还难以落实。宪法不早就有规定,一切公民适用法律平等,可有些领导干部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以自己手

中国腐败问题现状及防治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2012 学年至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2010级生物技术 学号201011001115 姓名谢海 任课教师段明广 交稿日期2013-2-27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

中国腐败问题现状及防治对策 摘要:所谓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违反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危害社会的一种畸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不及时铲除,将会产生癌变,其后果,轻则贻害百姓,重则亡党亡国。因此,“反腐败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反腐败现已成为公众深切关注的事情。基于此,很有必要对腐败问题重新审视,以期对症下药,彻底根治这一社会顽疾。 关键词: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腐败是指运用公共权力实现私人目的的行为,其基本特征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非公共、非规范(不符合公认的法律或道德规范)的运用。20世纪以来,中国几度被腐败问题所困扰。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初,屡屡将腐败导致亡党亡国的教训引为借鉴,腐败问题一度曾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开始蔓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极端严重。近年来,腐败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但腐败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的预防和惩治措施。 一、腐败问题现状 (一)无“礼”寸步难行 自从中国在1978年实行市场改革政策以来,腐败问题更为普遍。许多去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也对中国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抱怨说在中国要想办事就得请客送礼,尤其是生意人对此感触更深,他们面临很多烦琐的手续,只有当他们拿出适当的礼物之后,才能把事情顺利办成。近年来,对中国老百姓做的多次民意调查都发现腐败是中国社会面临的头号问题。邝泽倩教授说,政府多次发起反腐败运动也说明腐败问题继续在中国社会存在,并且可能更加严重。 (二)公款吃喝,奢侈无度 据有关资料统计,进入90年代以来,每年利用公款吃喝的款额均在1000亿元以上。尽管中央多次发文三申五令,但一些领导和地方置中央禁令于不顾,或借接待上级领导为由,或以工作之便为理,出入高级餐厅酒店,吃遍山珍海味,喝尽国内外名酒,一桌酒宴动辄成千上万,甚至数万元,总之公款开销,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还要吃。(三)贪污受贿案件多,涉及官员多 中国的腐败案件不仅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金钱数字也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数年期间,全国共查处各种经济犯罪案件十多万件,处分党员十万多人,其中省部级以上重要领导干部就占一百多人。特点为:一是涉及领导干部多,二是大案要案比例逐年升高。就拿黑龙江为例,当年刘宾雁报告文学《人妖之间》中描写的原黑龙江省燃料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守信一案涉及的贿赂金钱只有6.6万元。而在今年爆出的黑龙江马德案中,绥化市原中共市委书记马德自1995 年上任以来,买官卖官、索贿受贿、为所欲为,疯狂敛财折合人民币 2385万元。邝泽倩教授指出:“除此之外,涉及腐败案件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了。" 事实上,在马德一案中,绥化市包括下辖十个县市有半数以上的处级以上干部都卷入此案。 二、腐败问题滋生的原因 (一)部分领导干部经受不住诱惑,思想被腐蚀 我们党正面临着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面对各种诱惑,党员干部存在着容易被腐蚀的问题。我们党已经从

腐败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腐败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腐败案件层出不穷,已经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的发生有腐败主体自身原因,更有我们国家行政制度上的原因。本文将基于原兰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张双吉贪污案来分析腐败的原因,以期从中探求解决腐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腐败案例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已成为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之一,防治腐败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 本文将基于原兰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张双吉贪污案来分析腐败的原因,以期从中探求解决腐败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简介 2000年6月20日,城关区工商分局以其下属的兰州吉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名义与他方签订合同。因对方违约,张双吉代表该分局要求对方返还117.5万元已付款及违约金和补偿,协商后确定为230万元。2001年至2003年,对方分6次付给张224万元,其中114万元被张个人私吞。 2004年下半年的时候,由甘肃省纪委、兰州市纪委共同组成专案组对一起经济案件进行调查,查出兰州市工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双吉在该经济案件中涉嫌受贿。张双吉被双规后专案组查出,张双吉在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市场的建设中,涉嫌从中贪污100多万元,城关工商分局原副局长刘建荣涉嫌从中贪污100多万。审查终结后,检察机关向兰州中院提起公诉。 2005年3月3日,庭审中,围绕张私吞的数百万元是否属“公款”,其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控辩双方展开激烈辩论。庭审持续了2个半小时,法庭没有当庭作出判决,并宣布择日宣判。 2005年6月29日,兰州市中级法院对兰州市工商局原副局长张双吉、兰州市工商局城关分局原副局长刘建荣贪污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张无期徒刑,判处刘有期徒刑15年。

如何解决中国的腐败问题

中国的腐败问题: 6.1.如何看待腐败问题: 腐败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腐败问题的根本应该是腐败现象使普通公民所得的利益相对于没有腐败时更少. 6.2.如何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出现腐败不是选拔官员出了问题,而是监管不到位.因此只要监管不够,有空子可钻,就会有人去利用来为自己某利. 根本办法是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惩罚使腐败分子认为被抓住并受处罚的可能性太大,代价太惨重, 不合算. 所以关键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机制,使权利机关能发现腐败犯罪的个案,能调查和有效地处罚. 左派认为好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员就不会腐败.现在的腐败问题是现在的官员是坏人,是政府对官员的选拔出了问题. 这是典型的”人性本善”论. 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 自私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贪污可以不受惩罚,而大家都有机会贪污的话,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贪污. 这也是大锅饭没有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按需分配不可避免地让位于按劳分配. 在大跃进的三年饥荒时期,很多人吃不饱饭,甚至饿死.当时很多食堂的炊事员克扣粮食留给自己家属.有人把人民群众对这重普遍存在的炊事员腐败的现象反映给毛泽东. 毛泽东说,对这个问题他也没有办法. 炊事员贪污的东西虽然不多,但那时,几斤粮食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 现在,贪污一千万,恐怕也不会造成饿死人. 右派虽然认识到了人性的自私自利,认识到监管的必要性.但他们以为只要实现了民主,就自然会有有效的监督.这太想当然了!!!!!. 当年,蒋经国主政下的台湾,虽然没有民主,却是非常的清廉. 按照国际上唯一为腐败程度排命的TRANSPARANCY INTERNATIONAL的统计. 中国在世界上178个国家中腐败程度排名第100位,略高于/坏于民主国家中的巴西,希腊和意大利,但低于/优于民主的印度,墨西哥,菲率宾,印度尼西亚,乌克兰,阿根庭等. 腐败程度最低的大多是西方国家. 在很多民主国家,官员在执行公务中索贿是正常现象,就想要给消费一样. 要知道,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是民主国家. 这些民主国家绝大多数都比中国更腐败. 这说明民主政体本身并没有解决腐败的魔力.要想真正解决腐败,必须要有适合本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西方国家都很注重开发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要让一个人公平的把蛋糕分成10份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十个人,怎么办哪?由于人都有自私心.这个人很可能会设法给自己切最大的一份.解决办法是让这个人切完后,让别人先拿,切的人必须最后拿.这样切的人一定会尽力把蛋糕切均匀.可惜的是中国人通常不用心去想这些办法,而是想怎样找一个自觉的人来分蛋糕.最后发现这个本来以为自觉的人原来也在腐败,就会愤怒地要把他推翻,再换一个更自觉的人来分. 现在的中国需要人们多提一些切实可行的好办法,而不只是抱怨和革命. ((互联网使发现腐败容易多了.难点在如何搜集证据,处罚.))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腐败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及行为规范的衰退和堕落,它破坏了党和政府同劳动人民的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腐蚀了人们的意志和社会趋向,具有限大的破坏力。腐败主要为政治腐败、社会腐败、权力腐败和行业腐败等。不同层次的腐败具有不同的特点,权力腐败是以权谋私、买官、卖宫、权钱交易、以权代法;行业腐败是以职业优势为非法谋私的手段,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贪占公共财物等;社会腐败是消费行为的扭曲和人际关系的恶化,如黄、赌、毒等。这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就会积重难返,不仅会影响到我们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且还会加深社会矛盾的积累, 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久而久之,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因此,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腐败现状原因对策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现状 (一)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纪检、宣传、反贪等部门,也发生了不少买官卖官、贪污贿赂现象。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的谋取私利,或中饱私囊,或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利用职权欺压良善,甚至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充当保护伞。 (二)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如果把以前揪出来的腐败疯子比作是“小蛀虫”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揪出来了“大老虎”,许多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受到了查处。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给类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设计亿元以上的有21件。李真、程维高、杜世成,甚至连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一并受到查处,腐败现象有向高层蔓延之势。 (三)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如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一案,牵扯出260多名官员,一半以上的绥化县处级干部卷入其中;河北省原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一案,牵扯到县处级以上干部67名,其中有40多人是“一把手”。 (四)“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许多腐败现象通常是假借合法之形行腐败之实,在“合法”的名义下,公开的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为个人谋取私利,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难认定为违法的。这类案件的存在,给案件的定性和查处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行贿受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