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第一节子宫脱垂

【定义】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向下移动,当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整个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病因】

1.分娩损伤为最主要病因。

2.腹腔压力长时间增加。

3.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

【诊断】

1.临床表现

(1)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走路、负重、久蹲后病症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肿块自阴道脱出,初起于腹压增加时脱出,休息卧床后能自动回缩。

(3)脱出的组织淤血、水肿、肥大,甚至无法还纳,长期暴露于阴道口外,出现糜烂、溃疡、感染、渗出脓性分泌物。

(4)小便困难,尿潴留,经常有剩余尿,并有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或腹压增加时漏尿。

2.辅助检查

(1)根据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最低点为分度标准。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

l度轻型:宫颈外口距离处女膜缘<4cm,但未达处女膜缘。

I度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但未超出该缘,检查时在阴道口见到宫颈。

Ⅱ度轻型:富颈已脱出阴道口,但宫体仍在阴道内。

Ⅱ度重型:宫颈及局部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2)POP-Q分类法。子宫脱垂的POP-Q分类法见表25-1及表25-2。

【鉴别诊断】

1.黏膜下子宫肌瘤脱出宫颈外口往往有月经过多病史,在脱出物上找不到宫颈外口,阴道前后壁不脱垂,双合诊检查时在阴道口可触到子宫颈。

2.囊肿或肌瘤可误诊为膀胱膨出或子宫脱垂,但检查时子宫仍在正常位置或被肿块挤向上方,而肿物与宫颈无关。

根据病史及妇科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脱垂、年龄大或合并内、外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不愿意承受手术的患者。

(l)支持疗法。

(2)子宫托:适川于各度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者。

考前须知:子宫托大小因人而异,以放置后不脱出又无不适感为理想。

(3)盆底肌训练。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适用于Ⅱ度以上脱垂者,合并直肠、膀胱膨出有病症者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手术禁忌证: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②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3)手术前考前须知:①充分知情沟通;②必要时应行尿动力学检查决定是否行抗尿失禁手术;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术式。

(4)手术方法:①曼氏手术;②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③使用生物网片的骨盆重建术;④阴道闭合术。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术中大出血、盆腔血肿手术解剖构造要清晰,别离小心,及时结扎血管止血。术后止血治疗,一般经过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

2.直肠、膀胱损伤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必要时膀胱镜检查,假设发现损伤及时行修补术。

3.术后盆腔感染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防止血肿发生、术后加强预防感染。

4.排尿困难术中网片或吊带不宜放置过紧;一旦发生,可通过尿道扩X或自行清洁导尿多可恢复。如治疗无效,那么术后3个月剪除局部网片或吊带。

5.网片外露或侵蚀雌激素药膏局部上药,如无效那么予剪除局部网片。

6.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可再次行无X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

第二节阴道前后壁脱垂

【定义】

阴道前后壁脱垂是指阴道前后壁接近或脱出于处女膜外。

【病因】

多产、产程延长、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长期站立工作及腹压增加。

【诊断】

l.临床表现

(1)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走路、负重、久蹲后病症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肿块自阴道脱出,初起于腹压增加时脱出,休息卧床后能自动回缩。

(3)排尿困难、尿潴留、排便困难、阴道出血等,局部患者可能合并子宫脱垂和〔或〕

压力性尿失禁、大便失禁。

(4)妇检时可见阴道口松弛伴有陈旧性会阴裂伤,阴道前、后壁呈半球形隆起,触之柔软,如为后壁脱垂可在肛检时指端向前进入凸向阴道的肓袋内;脱垂部位黏膜变薄、透亮,黏膜外表硬化、皱襞消失。

2.辅助检查

(1)根据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阴道前后壁膨出和脱垂程度.将阴道前后壁脱垂分为3度。

Ⅰ度:阴道前、后壁向下突出,但仍在阴道内,有时伴有膨出的膀胱、直肠。

Ⅱ度:局部阴道前、后壁脱出至阴道口外。

Ⅲ度:阴道前、后壤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2)POP-Q分类法。阴道前后壁脱垂的POP-Q分类同子宫脱垂,见表25-1及表25-2。

【鉴别诊断】

1.黏膜下子宫肌瘤脱出宫颈外口往往有月经过多病史,在脱出物上找不到宫颈外口,阴道前后壁不脱垂,双合诊检查时在阴道口可触到子宫颈。

2.阴道壁囊肿或肌瘤可误诊为膀胱膨出或子宫脱垂,但检查时子宫仍在正常位置或被肿块挤向上方,而肿物与宫颈无关。

根据病史及妇科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脱垂、年龄大或合并内外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不愿意承受手术的患者。

(1)支持疗法。

(2)子宫托:适用于各度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者。子宫托大小因人而异,以放置后不脱出又无不适感为理想。

(3)盆底肌训练。

2.手术治疗

(l)手术适应证:适用于Ⅱ度以上脱垂者,合并子宫脱垂,合并直肠、膀胱膨出有病症者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手术禁忌证: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②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症、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3)手术前考前须知:①充分知情沟通;②必要时应行尿动力学检查决定是否行抗尿失禁手术;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术式。

(4)手术方法: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及会阴修补术;②阴道闭合术;③使刚生物网片的骨盆重建术。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术中大出血、盆腔血肿手术解剖构造要清晰,别离小心,及时结扎血管止血。术后止血治疗,一般经过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

2.直肠、膀胱损伤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必要时膀胱镜检查,假设发现损伤及时行修补术。

3.术后盆腔感染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防止血肿发生、术后加强预防感染。

4.排尿困难术中网片或吊带不宜放置过紧;一旦发生,可通过尿道扩X或自行清洁导尿多可恢复。如治疗无效,那么术后3个月剪除局部网片或吊带。

5.网片外露或侵蚀雌激素药膏局部上药,如无效那么予剪除局部网片。

6.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可再次行无X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

第三节压力性尿失禁

【定义】

压力性尿失禁(SUI)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

【病因】

1.妊娠及分娩损伤为主要原因。

2.尿道、阴道手术。

3.功能障碍。先天性膀胱尿道周围组织支持缺乏或神经支配不健全,为青年女性及未产妇的发病原因,绝经后女性女性激素减退,使盆底组织松弛,失去支托功能。

4.腔肿物。

5.肥胖。

【诊断】

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主要依据主观病症和客观检查,并需除外其他疾病。诊断过程应包括确定诊断、程度诊断、分型诊断及合并疾病诊断4个主要步骤。

1.确定诊断以病史和体格检查为主要手段,以确定有无压力性尿失禁。

(1)突出病史和体格检查在压力性尿失禁确诊中的作用,其他检查那么主要为可选择方案。

①病史:包括令身情况、压力性尿失禁病症、泌尿系统其他病症及其他相关系统疾病史:既往病史、月经生育史、生活习惯、活动能力、并发疾病和使用药物等。

②体格检查:一般状态、全身体检、泌尿系统々科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

a.压力试验:将一定量的液体注入膀胱后,嘱患者取站立位,用力咳嗽8~10次,观察阴部有无尿液漏出。如有球液流出,为阳性。

b.尿垫试验:尿道压力试验阴性者可行纱布垫试验。患者带一事先称重的无菌尿布进展爬楼梯等活动,根据称重得知溢尿量。

c.指压试验:检查者用示指和中指放入阴道前壁的尿道两侧,指尖位于膀胱与尿道交界处,向前上抬高膀胱颈,再行诱发压力试验,如压力性尿失禁现象消失,那么为阳性。

d.棉签试验:患者仰卧位,将润滑的棉签置入尿道,使棉签头置于膀胱与尿道交界,分别测量患者在静息时及Valsalva动作时棉签与地面的角度,<15°为正常,棉签活动的角度超过30°为尿道下垂。

(2)其他辅助检查

①排尿日记。

②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 lCI-Q-SF)。

③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尿培养和肝、肾功能,尿流率,剩余尿等。

④一些有侵入性的检查,如膀胱镜、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尿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CT等。

(3)侵人性尿动力学检查为尿失禁诊断金标准。

2.程度诊断按临床病症的程度分为3度。

轻度:尿失禁仅在咳嗽及打喷嚏时发生。

中度:尿失禁发生在日常活动,如行走或从椅子上站立起来时。

重度:在站立时即有尿失禁。

3.分型诊断分型诊断并非必须,但对于临床表现与体格检查不甚相符,以及经初步治疗后疗效不佳的患者,建议进展尿失禁分型诊断。

(1)根据影像尿动力学分为解剖型和尿道固有括约肌缺陷(ISD)型压力性尿失禁;也可采用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进展区分,MUCP<20cmH2O或<30cmH2O提示ISD型。

(2)按照腹压漏尿点压(AI。PP)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压力性尿失禁。

Ⅰ型压力性尿失禁:ALPP≥90cmH2O。

Ⅱ型压力性尿失禁:ALPP为60~90cmH2O。

Ⅲ型压力性尿失禁:ALPP≤60cmH2O。

4.常见合并疾病诊断

(1)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疑心有膀胱过度活动的患者按OAB指南诊断,推荐行尿动力学检查。

(2)盆腔脏器脱垂:合并有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应进展妇科检查。

(3)排尿困难:排尿困难患者高度推荐尿流率及剩余尿测定,必要时行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逼尿肌收缩受损或膀胱出口梗阻。

【鉴别诊断】

1.先天性尿路畸形膀胱外翻,输尿管口异位〔开口于阴道内〕。检查时可明确诊断。

2.急迫性尿失禁感觉性急迫性尿失禁、膀胱肿瘤、泌尿系结石、泌尿系异物、膀胱炎和尿道炎等在尿路黏膜受刺激发生尿意急迫.询问病史及辅助检查可诊断。

3.溢出性尿失禁在子宫颈肿瘤、阔韧带肿瘤、妊娠子宫后屈牵引或压迫膀胱颈时可出现。询问病史及辅助检查可诊断。

【治疗】

1.非手术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也可用于手术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1)盆底肌训练

①Kegel运动:方法为做缩紧肌提肌的动作,每次收缩不少于3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min,每日2~3次,6周为1个疗程。

②生物反响治疗:使用特殊仪器设备完成。每次20min,一周2次,6周为1个疗程。疗效相当于或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

(2)减肥。

(3)阴道重锤训练。

(4)电刺激治疗。

(5)抗尿失禁型子宫托。

(6)改变饮食习惯。

(7)戒烟。

2.药物治疗提高尿道闭合压,提高尿道关闭功能。

(l)α1-肾上腺受体冲动药:激活尿道平滑肌α1受体及躯体运动神经原,增加尿道阻力。不良反响有高血压、心悸、头痛、肢端发冷,严重者可发作脑卒巾。常用药物有米多君、甲氧明。合并使用雌激素或盆底肌训练疗效较好。

(2)有雌激素:可促进尿道黏膜、黏膜下血管及结缔组织增生,增加α1肾上腺受能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通过作用于上皮、血管、结缔组织和肌肉4层构造中的雌激素受体维持尿道主动X力。口服或经阴道给药。可缓解尿频、尿急病症,但不能减少尿失禁,且有加重尿失禁的风险。不良反响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及心血管病的风险。

3.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①非手术治疗无效或不能坚持或耐受者;②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器者;③生活质量要求较高者;④伴盆腔器官脱垂需行盆底重建者,应同时行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

(2)手术禁忌证: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②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③膀胱过动症(OAB),急迫性尿失禁者;④合并神经源膀胱;

⑤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

(3)手术前考前须知:①充分知情沟通;②评估膀胱功能,必要时应行尿动力学检查;

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④考虑尿失禁的分类及分型。

(4)手术方式

①无X力尿道中段吊带术,目前常用的为TVT和TVT-O术,可根据腹压漏尿点压选择术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18979694.html,T:耻骨后无X力尿道中段吊带术,腹压漏尿点压<60cmH2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18979694.html,T-O:经闭孔无X力尿道中段吊带术腹压漏尿点压≥60cmH2O。

②Bruch阴道壁悬吊术:耻骨后将膀胱底、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两侧的阴道壁缝合悬吊于Cooper 韧带,以上提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从而减少膀胱颈活动度。分为开放式及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疗效与TVT相当,但较TVT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恢复慢。

③膀胱颈吊带( Sling)术:自膀胱颈及近瑞尿道下方将膀胱颈向耻骨上方悬吊及锚定,同定于腹直肌前鞘,以改变膀胱尿道角度,同定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并对尿道产生轻微压迫作用。疗效较肾定,适用于各型尿失禁,尤其是Ⅱ型和Ⅲ型压力性尿失禁者。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术中大出血、盆腔血肿手术解剖构造要清晰,别离小心,及时结扎血管止血。术后止血治疗,一般经过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

2.直肠、膀胱损伤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必要时膀胱镜检查,假设发现损伤及时行修补术。

3.术后盆腔感染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防止血肿发生、术后加强预防感染。

4.排尿困难术中吊带不宜放置过紧;一旦发生,可通过尿道扩X或自行清洁导尿多可恢复。如治疗无效,那么术后3个月剪除局部吊带。

5.吊带外露或侵蚀雌激素药膏局部上药,如无效那么予翦除局部吊带。

第四节膀胱阴道瘘

【定义】

膀胱阴道痿是指膀胱与阴道间形成异常通道。

【病因】

常由产伤、妇科手术损伤或盆腔放疗后、长期放置子宫托、晚期盆腔癌肿、膀胱结核等因素引起。

【诊断】

1.临床表现

(1)持续漏尿。

(2)无自主排尿。

(3)外阴皮炎伴异味。

(4)尿路感染。

(5)妇检可发现瘘口的位置、大小及周围瘢痕情况。

2.辅助检查

(1)亚甲蓝试验:将200ml稀释的亚甲蓝注入膀胱内,见蓝色液体经阴道壁痿孔溢出。

(2)膀胱镜检查:了解瘘孔位置、数目、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并决定手术路径;必要时行输尿管逆行插管,标识双侧输尿管开口。

(3)靛胭脂试验:静脉注射靛胭脂5ml,lOmin内见瘘口流出蓝色尿液,证明合并输尿管

阴道瘘。

(4)静脉肾盂造影:了解双肾功能及输尿管有无异常。

(5)同位素肾图检查:了解双肾功能及上尿路通畅情况。

(6)泌尿系统CT检查。

【鉴别诊断】

1.输尿管开口异位为先天性泌尿道畸形,输尿管开口多位于尿道、阴道、子宫、宫颈、前庭处。可单侧或双侧,以单侧较常见。多伴有重肾或双输尿管。临床特点为持续漏尿同时有正常的分次排尿。静脉注射靛胭脂可确定异位输尿管口。

2.压力性尿失禁能正常排小便,仅在腹压加大时方有尿漏出。病史上常有诱发尿失禁的因素,如分娩、阴道或尿道手术、外伤等。检查时尿道、膀胱及输尿管均无痿孔存在。

3.充盈性尿失禁仅在有尿意时,有少许尿从尿道口溢出,而不能白排小便,膀胱内可导出大量尿液。此类患者往往有其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有关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妇科检查无瘘孔存在。

4.急迫性尿失禁中年妇女居多,排尿急迫雄以忍耐,有不能控制感觉,但尿排后感轻松,失禁流出的尿量较多,有的可将膀胱内的尿液完全排空。膀胱镜、膀胱压力测均无逼尿肌异常收缩。

5.尿道憩室排尿后尿失禁,失禁尿量相似;挤压阴道前壁见尿失禁;非持续性漏尿,常伴尿路感染。B超下尿道造影检查可确诊。妇科检查无瘘孔存在。

6.结核性膀胱挛缩严重膀胱挛缩,膀胱容量仪约10ml,日夜排尿,次数可达百余次或呈尿失禁现象。但本病有其典型的结核病史,有较长期尿频、尿急、尿痛等病症。妇科检查未见瘘口。排泄性尿路造影和膀胱镜检查可见典型结核病变。

【治疗】

1.非手术治疗产后和妇科手术后7d内发生的个别较小的膀胱阴道瘘经通畅的膀胱引流、抗生素非手术治疗后有自行闭合的可能。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考虑采用尿收集器非手术治疗。

2.病因治疗结核性瘘孔或局部癌肿所致尿瘘,应针对病因治疗。

3.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尿瘘均需手术治疗。

(2)手术禁忌证: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②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③手术前考前须知:a.充分知情沟通。b.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术式。c.创伤型新鲜清洁尿瘘一经发现立即手术修补;坏死性或瘘孔伴感染者应等待3~6个月,待炎症消除、瘢痕软化、局部供血恢复正常后,再行手术。d.术前高锰酸钾坐浴3~5d;老年妇女或闭经者术前口服雌激素半月,促进阴道上皮增生。

(3)手术方法:①经腹、经阴道或经阴道腹部联合膀胱阴道瘘修补术。②如合并输尿管阴道瘘,酋选放置输尿管支架,如不能放置支架,那么行经腹输尿管膀胱移植术。③术后放置耻骨上膀胱造口管及18号尿管充分引流膀胱。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瘘口修补失败膀胱阴道瘘患者皆合并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瘘修补后创面仍接触被污染的尿液及手术损伤,瘘口与周围组织粘连未解除,或用多股丝线缝合造成创口内异物残留,都可使修补的瘘口感染化脓,导致愈合不良,再次形成瘘口。加强抗感染,无X缝合瘘口,采用单股无创伤缝合线,充分引流保持膀胱的空虚状态,术后解痉治疗是预防瘘修补失败的主要措施。

2.出血与血肿各种不同的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皆因手术野小、粘连重、暴露困难,误伤周围较粗血管,或因周围瘢痕组织较硬止血困难,而造成术中出血不止或术后渗血形成血

肿,所以剥离组织必须慎重仔细,不能大片剥离,任何出血点都应彻底止血,如遇到渗血而不能自止时可用盐水棉垫加压、止血海绵等帮助止血。缝合应仔细,勿遗留空隙,以防渗血。

3.尿失禁膀胱颈部尿瘘因组织缺损,修补极为困难,即使修补成功,术后也容易发生尿失禁,手术时重建膀胱颈部,可预防发生尿失禁。膀胱颈部无缺损的病例也可由于内括约肌长期失用,膀胱颈部松弛或尿道过短,手术后出现的压力性尿失禁,可将膀胱颈部固定于耻骨骨膜同时做尿道延长术,可以防止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4.输尿管开口狭窄或闭锁对输尿管口开口于瘘口边缘的病例,手术后易导致输尿管管开口狭窄和闭锁。可在术前行膀胱镜了解瘘口情况时,双侧或单侧输尿管置入支架管标识,如术后发现输尿管狭窄,可撤除缝线并插入输尿管支架管,术后2个月取出;必要时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国际上尚无临床标准定义,目前推荐定义为:任何有生殖道膨出症状的生殖道支持组织缺陷,膨出的最远端超出处女膜缘;此外任何有生殖道膨出症状的妇女,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后,即使膨出的最远端在处女膜缘以上,也定义为生殖道膨出[1]。PFD是目前妇科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新的辅助诊断方法,盆底解剖及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等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上述几方面作综述如下。 1 PFD病因研究 1.1 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说明低雌激素水平与其发生有关。研究发现女性生殖道组织中主韧带、宫骶韧带、提肛肌、阴道后穹隆组织和阴道壁组织均存在雌激素受体(ER),ER表达的强弱受月经不同期别的雌激素状态影响。ER 存在于宫骶韧带平滑肌的细胞核上。膀胱、尿道在胚胎发育时均来自尿生殖嵴,与女性生殖道发育同源,免疫组化已证实膀胱尿道含有雌激素受体,尿道黏膜下血管从对雌激素敏感,雌激素作用下黏膜下层血流变丰富,黏膜柔软并厚实,可增加尿道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若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管腔内的黏膜闭合作用减退。用雌激素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2,3]。 对猕猴行双卵巢切除,术后对阴道两侧组织包括胶原和提肛肌的弹性纤维的检测,均提示盆底组织松弛。3例予以雌激素,6例予以雌激素和孕激素,4例为对照组,对阴道两侧的提肛肌活检,行免疫组化测定雌、孕激素受体。发现提肛肌的成纤维细胞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均呈阳性反应,并对激素有反应。对切除卵巢的雌兔进行肌肉注射雌二醇治疗,发现治疗后雌兔的子宫、尿道和膀胱重量增加明显。子宫ER表达高出尿道和膀胱的ER表达10~20倍。该结果支持雌激素替代治疗可用于盆腔脏器脱垂[2,3]。研究发现绝经前后SUI和POP患者ER下降可导致盆底弹性纤维再生障碍和溶解[4]。 Smith等[5,6]对盆底肌肉的雌激素受体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报道,发现盆底肌肉中,男性不存在ER,仅女性存在ER。对提肛肌的ER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发现提肛肌的ER平均湿重28 fmol/mg,绝经前为0.17 fmol/mg,绝经后为0.46 fmol/mg,绝经后的ER平均湿重高于绝经前,但未行两组间统计学比较。笔者认为,绝经后的盆底支持结构由于低雌激素水平而致的退行性病变,为临床上雌激素替代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膨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协和医院通过对提肛肌及周围筋膜组织的ER的研究发现,压力性尿失禁组在提肛肌周围组织中结缔组织、平滑肌和小神经ER阳性率明显低于盆腔器官膨出组。提出盆腔器官膨出患者的提肛肌及其周围组织的ER减少,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提肛肌及其周围组织ER 在SUI组的表达低下,雌激素不能对提肛肌周围组织发生作用,认为可能是HRT对SUI治疗不佳的重要原因。以上研究均说明雌激素水平下降在PF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2 妊娠、分娩及产道损伤妊娠和分娩是POP的主要危险因素,阴道分娩相对于剖宫产发生SUI的危险增加了 2.28倍。妊娠期随着子宫的增大,体重增加,骨盆倾斜度也发生改变,使盆腔承受压力增加,有研究指出82%的孕妇有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但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妊娠期孕激素、松弛素可使盆底肌肉松弛,并降调节ER,研究发现PDF患者孕期松弛素的水平较正常孕妇高,同时孕期POP的评分较孕前增加[7~9]。

(完整word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第一节子宫脱垂 【定义】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向下移动,当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整个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病因】 1.分娩损伤为最主要病因。 2.腹腔压力长时间增加。 3.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 【诊断】 1.临床表现 (1)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走路、负重、久蹲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肿块自阴道脱出,初起于腹压增加时脱出,休息卧床后能自动回缩。 (3)脱出的组织淤血、水肿、肥大,甚至无法还纳,长期暴露于阴道口外,出现糜烂、溃疡、感染、渗出脓性分泌物。 (4)小便困难,尿潴留,经常有残余尿,并有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或腹压增加时漏尿。 2.辅助检查 (1)根据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最低点为分度标准。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 l度轻型:宫颈外口距离处女膜缘<4cm,但未达处女膜缘。 I度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但未超出该缘,检查时在阴道口见到宫颈。 Ⅱ度轻型:富颈已脱出阴道口,但宫体仍在阴道内。 Ⅱ度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2)POP-Q分类法。子宫脱垂的POP-Q分类法见表25-1及表25-2。 表25-1 子宫脱垂评估指示点 指示点内容描述范围(cm) Aa 距处女膜3cm的阴道前壁处﹣3、﹢3 Ba 阴道前壁脱出离处女膜最远处﹣3、﹢TVL C 宫颈或子宫切除的阴道残端±TVL D 后穹窿(没有切除子宫者)±TVL或空缺 Ap 距处女膜3cm的阴道后壁处﹣3、﹢3 Bp 阴道后壁脱出离处女膜最远处﹣3、﹢TVL 表25-2 子宫脱垂分度 分度内容 0 没有脱垂,Aa、Ap、Ba、Bp都是﹣3cm,C点在TVL和﹣(TVL﹣2cm)之间 Ⅰ脱垂最远处在处女膜内,距处女膜>1cm内,不论在处女膜内还是外 Ⅱ脱垂最远处在处女膜边缘1cm内,不论在处女膜内还是外 Ⅲ脱垂最远处在处女膜外,距离处女膜边缘>1cm,但<2cm,并<TVL Ⅳ阴道完全或几乎完全脱垂,脱垂最远处超过或等于(TVL﹣2cm)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 究 【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属于妇科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 因导致的盆底组织慢性损伤,进而引发盆腔脏器或是生理功能异常,临床中最常 见的症状表现为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排泄障碍等,最主要的就 是尿失禁(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据临床报告显示,国外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尿失禁患病率在8.5%-58.0%之间,国内患病比例则在18.5%-57.7%之间,而 在盆腔脏器脱垂的研究中,有学者显示,子宫脱垂的患病率在25.5-25.9%之间, 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成年女性常见的病症,一定 程度影响着妇女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就针此病症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流行病学;盆腔脏器脱垂 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得到了 显著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与健康都有了新的要求。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 病虽然没有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但是会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并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卫生问题。在国外很多国家中FPFD的治疗费 用已经远远高于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治疗费用,此项病症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社 会热点[2]。 一、流行现状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自身控制而自行流出,临床将尿失禁分为压力 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充溢性尿失 禁(OUI),一般情况女性的尿失禁主要以SUI和MUI为主,有学者研究表示, 我国的尿失禁患病率在30.2%左右,而国外患病率则在50%以上,严重困扰着成 年妇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很多妇女都将受到尿失禁的困扰,与目前调查 结果显示的高患病率比较,低就诊率应该是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多数女性并未

盆底超声的检查意义

盆底超声的检查意义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女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所以女 性的健康问题也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旨在提高女性的生存质量。现如今,女性 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内分泌失调,容易引起一些列的妇科疾病, 其中盆底疾病由于传统体检方式的局限性,且对女性的盆底疾病不够理解和认识,导致许多女性无法系统诊治盆底疾病。盆底疾病也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影响女性盆底功能疾病的统称,包括 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粪失禁和性功能障 碍(sexual dysfunction)。PFD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所以对于诊治 PFD有了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PFD的诊治有了更加科学的方式。超 声一直是一种辅助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为妇科、泌尿科医生提供更为直接的临 床诊断依据。盆底超声可以精确测量每个盆腔器官的位置,还能动态直观地评价 盆腔器官移动和受损情况,评估脏器和肌肉的功能,相较于传统的检查方式能够 更加准确地为医生提供盆腔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动态状况,且盆腔超声属于非侵入 性检查,能够使患者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盆腔超声已经应用于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了,可以通过盆底超声的应 用来体会盆底超声的检查意义。 尿失禁: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从尿道流出,多出现于腹压升 高的运动后,比如咳嗽、喷嚏等,常见于产后女性或老年妇女,这可能是盆底前 盆腔脏器脱垂造成的,盆底前盆腔脏器脱垂引起盆底肌肉和结缔组织功能下降、 膀胱颈和近端尿道下移、尿道黏膜封闭功能减退等,盆底超声通过检查膀胱残余尿、逼尿肌厚度及平静状态和腹内压增加状态下的尿道移动度、膀胱颈变化等解 剖学信息。判断出尿道移动度的大小,能够反映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膀胱脱垂程度。

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概述

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概述 【摘要】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盆底结构功能障碍所致的异常状态,是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可严重影响健康及日常生活质量。近年来,在PFD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等方面不断有新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PFD的康复治疗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本文介绍了PDF常见康复治疗措施,以期为PFD的保守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基金项目: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业务费专项(BJ-2022-186) 【Abstract】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refers to the abnormal state caused by pelvic floor structural dysfunction. It is the general term of a series of diseases, which can seriously affect health and quality of daily life.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new development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PFD,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PFD is still l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in PDF,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choices for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PFD. 【Keywords】Pelvic floor dysfunction;rehabilitation Fund Program: National High Level Hospital Clinical Research Funding(BJ-2022-186)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1】是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指盆底无法完成其对盆腔器官的支持作用或不能支持这些器官发挥正常作用,从而导致出现二便失禁或排出障碍、盆腔痛、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PFD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居多,它不仅影响工作及生活,还与社交孤独、抑郁等情绪障碍有关,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五大慢性疾病

中医-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类疾病中医文献考

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类疾病中医文献考

中医对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类疾病的认识,早在公元2世纪张仲景著《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就有记载:“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阴吹而正暄”“小便不利,大便难”等描述。张仲景还特别指出,妇女盆底障碍类疾病,牵涉到腰脊、骨盆、髋膝,云:“妇人之病……经候不匀,令阴掣痛,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痛烦”。张仲景首创肾气丸治疗产后疾病,创当归芍药散治疗妇人腹中诸疾,用蛇床子散作坐药、狼牙汤洗药治疗阴中蚀疮烂者,开创了外用与内服方药治疗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类疾病先河。 公元3世纪,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首创针灸疗法治疗妇人杂病,分别用中极、天枢、石门、下髎、曲骨、曲泉、阴谷、阴陵泉等穴位针灸治疗“阴挺出”“阴中痛”“阴痒”“恶合阴阳”等病证。 公元7世纪,《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记载:“大便不通候”“大小便不通候”“遗尿候”“阴痒候”“脱肛候”“阴肿候”“阴痛候”“阴挺出下脱候”“阴冷候”“小腹痛候”等。并指出此类疾病多为胞络伤损,气血两虚,感受外邪引起。 《诸病源候论》是一本疗法以导引练功为主的专著。书中介绍不少锻炼腰腹骨盆和盆底肌的导引法,如:“平跪长伸两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须转,遍身骨解气散,长引腰极势然”“长伸两脚,以两手捉五指七遍,愈折腰不能低仰也”“两手向后,倒挽两足,极势,头仰足趾内外努之,缓急来去七,始手向前直舒,足自摇,膝不动,手足各二七,去脊腰闷风冷”“立两手,搦腰遍,使身正,放纵气下使得所,前后振摇七七,足并头两向振摇二七,头上下摇三七,缩咽举两髆,仰柔脊,冷气散,令脏腑气向涌泉通彻”“坐抱两膝,下去三里二寸,急抱向身极势,足两向身,起,欲似胡床,住势,还坐。上下来去三七。去腰足臂内虚劳、膀胱冷”“长舒两足,足指努上,两手长舒,手掌相对,手指直舒,仰头努脊,一时极势,满三通。动足相向一尺,手不移处,手掌向外七通”“长舒两足,向身角上,两手捉两足指急搦,心不用力,心气并在足下,手足一时努纵,极势三七。去踹、臂、腰疼、解溪足气、日日渐损”“更动足二尺,手向下拓席,极势,三通。去遍身内筋脉虚劳,骨髓痛闷。” 这些导引练功法,与现代俯卧撑或仰卧起坐很相似,是锻炼腹直肌、腰背肌、骨盆、盆底肌、提肛肌的有效方法。 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介绍了“老子按摩法”锻炼骨盆周围肌肉和盆底肌,如

浅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浅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 PFD),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有统计表明大约有11%的女性在一生中需要经历脱垂手术治疗,其中大约有30%的患者在首次手术后的4年中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这不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由于解剖异常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导致了器官的功能障碍,可引起尿失禁、排尿困难腹部下坠等症状,造成的身体、心理的不适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的情况下,PFD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逐年增高。 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患者对疾病的自觉症状感受不同,以及对于医疗干预措施的选择及预期结果不同,妇产科在妇科盆底疾病诊治方面有近30年的历史,2011年随着疾病诊断的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开展了不同的治疗方式,从保守到手术,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需求,采取个体化治疗,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和治疗效果。 随着围生医学保健的发展,孕妇产前健康教育是落实产妇产后盆底肌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产妇产后对盆底肌康复保健需求和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产妇产后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健预防治疗工作,2009年6月—2009年11月我院妇产科对162例孕妇孕期进行了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1月我院妇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孕妇162例,年龄21岁~37岁,平均24.4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6例,中专、高中41例,高中以下75例;人口划分:本市常住人员60例,流动人员102例。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孕妇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孕妇孕期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了解情况: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意义、如何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正确方法、每天康复次数、康复治疗1疗程时间、康复治疗需兼顾的方面、是否知道有产后盆底肌康复及作用、是否知道产后要进行盆底肌康复,分为了解和不了解。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的需求:是否愿意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是否愿意了解产后盆底肌松弛、尿失禁、器官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等保健知识,分为愿意和不愿意。发放统一印刷的调查表,孕妇第1次到孕妇学校听课,听课前进行第1次问卷调查,自行填写表上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来填写,统一收回。上课30 min~40 min,课后以提问式的形式来提问孕妇,再发放健康教育后第2次问卷调查表,内容和教育前的内容一致,填写完毕后收回。本次调查健康教育前后各发放调查问卷162份,均收回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结果与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给女性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随着对盆底结构功能认识的深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地完善。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就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念、相关理论、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进行简单综述。 [Abstract]Pelvic floor functional disorder is a major threat to women’s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it brings great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pati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on the domain function of the pelvic floor structure,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al disorders have been improved continuously. Through a study of related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cept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al disorder,relevant theories,clinical manifestations,and treatment methods. [Key words]Pelvic function disorder;Organ prolapse;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又称之为盆底结构缺陷或者支持组织松弛,主要是盆底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所造成的。尽管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然而多数女性患者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研究指出,随着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将会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1]。为了让更多的女性患者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也为了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本文作女性盆底功能性疾病综述如下。 1 概述 女性盆底的支持结构如肛提肌、骨盆韧带、结缔组织等结构发生缺失、功能出现障碍而造成的疾病,称为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tion,PFD)。PFD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具有发病率高、知晓率低、病情重的临床特点。据统计,PFD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1%,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早期认识到及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不到1/5[2]。大部分PF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及身体机能的衰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因PFD而造成生殖系统的破坏导致不孕,增加了家庭关系的紧张度。 2 PFD发病机制的理论研究 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医学技术的日益进展,对PFD发病的相关学说也在不断地涌现、丰富,也为PF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最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最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表现为盆腔器官膨出(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慢性盆腔疼痛(CPP)等主要病症。本文对其病理机制、诊断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并深入探讨近几年来PFD的各种有效治疗方法和最新进展。 【关键词】盆底障碍性疾病;诊断;盆底重建 作者单位:462600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近几年,关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较多,相关学者指出传统手术治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学说,随着生物技术替代材料在医学临床的应用,以恢复盆底解剖结构为目的的盆底重建手术代替传统性手术,下面对近几年来的诊断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发病原因与机制 雌激素缺乏是原因之一,相关研究发现若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管腔内的黏膜闭合作用减退。同时,阴道分娩损伤、绝经后的盆底组织退化性改变和存在有腹压增高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分娩过程中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产程延长等导致肌纤维拉长甚至撕裂,损伤盆底神经,若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影响了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只是对其症状进行治疗而无法从病因上予以根治。 2临床表现 21压力性尿失禁(SUI)咳嗽、打喷嚏、抬重物、大笑、跑步等活动 时有尿液溢出,重度者休息时也有尿液溢出。

22盆腔脏器脱垂(POP)轻症患者一般无不适;中度以上患者可有腰舐部酸痛或下坠感,及阴道块状物脱出,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明显,卧床休息后〃肿物"消失;重度患者有排尿、排便困难,可导致宫颈和阴道壁长期与衣物摩擦,继发感染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临床类型分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POP常多部位同时存在,如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阴道粘膜角化增厚,宫颈肥大延长。阴道后壁膨出时,常伴有陈旧性会阴裂伤,可触及向阴道内凸出的直肠。 3诊断 依据病史和体检容易确诊,妇科检查前,对子宫脱垂程度进行分度,注意其部位大小、深浅、有无感染有无溃疡等;指压试验判断张力性尿失禁情况。并观察子宫颈的长短,做宫颈细胞学的检查;还应了解阴道壁膨出及会阴撕裂度,肛门检查直肠疝囊与视诊结果是否吻合。 4治疗 41非手术治疗①对于轻度症状的POP妇女,建议其改变生活方式:每天摄入足量水、维生素,养成正确排尿习惯;降低体重,调整排便习惯;对并发症如糖尿病、咳喘、便秘等进行有效的治疗。②盆底功能锻炼:指导PoP患者自主反复进行收缩阴道及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缩3s,连续15~30min,每日进行2~3次,1个疗程,4~6周,同时一定注意不要收缩腹肌及大腿肌肉。还可辅以生物反馈治疗或电刺激等锻炼方法,增强锻炼效果。③子宫托治疗:对于POP患者有不适症状并要求治疗的中重度盆底缺陷患者可使用子宫托。现多使用硅胶子宫托,较传统的金属、塑料及橡胶材质相比,异物反应小、分泌物少、患者耐受性高。 42手术评价①阴道闭塞性手术。包括部分阴道封闭术和完全性阴道封闭术,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和治疗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和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手段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将我院妇科2014年1月~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妇女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并对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简要的研究分析。结果在进行筛查的妇女有3319人,确诊患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113例,患病率为3.4%。当中出现有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患者有46例,压力性尿失禁(SUI)有97例,生殖道损伤64例。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会对妇女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该种疾病其临床特征并不是非常明显,因此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标签: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康复;治疗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性疾病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导致女性的盆腔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或退化、损伤,继而并发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1]。在临床上以盆腔器管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为发生率最高的问题,而且多数患者以上问题还可以同时出现。现就对我院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后出现问题并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的简要的回顾性的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1月~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妇女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进行筛查的妇女为产后42d~60岁的已婚妇女,排除掉在月经期,腹部手术之后,患有恶性肿瘤、装有心脏起搏器以及孕妇。 1.2 方法采用统一的FPFD疾病筛查流程,先对患者进行系列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性生活质量问卷、尿失禁问卷等问卷报告,接着对患者使用盆底常规检查仪进行常规的检查以及相应的实验室和盆底纤维肌力分类测试。 1.3纤维肌力分级盆底肌肉只要包含有Ⅰ类和Ⅱ类纤维肌力,按照肌力可以分为0~5级[2],其中以4级以下表示患者有盆底功能障碍。 1.4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分类法)以处女膜为参照(0)点,以阴道前壁、后壁和顶部的6个点为指示点(前壁两点Aa、Ba,后壁两点Ap、Bp,顶部两点C、D),以六点相对于处女膜的位置变化为尺度(指示点位于处女膜缘内侧记为负数,位于处女膜缘外侧记为正数)。同时记录阴道总长度(tvl),阴裂(gh)的长度、会阴体(pb)的长度。 2 结果 在进行筛查的妇女有3319人,确诊患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113例,患病率为3.4%,在40岁以上的患者当中疾病的病发率8.2%。当中出现有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 二妇女盆底康复篇 第一章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包括一组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以盆腔器官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为常见问题。 女性的盆底象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底器官,维持我们的性生活快感、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正常人在妊娠、肥胖、咳嗽、便秘、泌尿生殖感染、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轻者表现为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影响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谐。 二、盆底肌肉是如何造成损伤的 1.怀孕时,随着胎儿的增大,子宫重量的增加,长期压迫骨 盆底部,造成盆底肌肉受压,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 2.妊娠时,体内内分泌的变化。分娩时松弛激素的释放。产 道过度伸展、扩张及损伤,再次使及盆底组织松弛。

盆底肌张力下降,造成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影响各脏器 的位置和功能。即使剖宫产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情况。 3、随着年龄增长,盆底组织本身也有松弛老化倾向。三、孕产期减少盆底肌损伤的保健措施 1、多喝水、多吃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 2、孕期避免持久增加腹压的活动,尽量不要憋尿,控制 体重增长,防止巨大儿。 3、如有咳嗽、便秘都要主动治疗,不然会增长骨盆底的 压力,加剧盆底肌松弛,造成盆底功能障碍。 4、产褥期应避免过早过剧的收缩腹肌。 5、产后要保证必要的营养撑持,如果因为害怕产后肥胖 而过分节制饮食,会造成肌肉缺乏必要的营养素而变薄。 力量变弱,影响其对盆腔脏器应有的撑持作用。 四、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系统保健措施 (一)充分监测评估 孕期和产后,监测、评估盆底肌损伤程度,并及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及治疗,是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首选办法。产妇在分娩后42天需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做全面检查评估,如果盆底肌肉群恢复不良,要及时进行治疗。产后3个月是做

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护理进展

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 护理进展 【摘要】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因此,本文从影响因素、治疗以及护理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影响因素;治疗;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主要指的是因为诸多致病因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损伤,从而诱发盆腔功能障碍和器官移位的一个疾病[1]。妊娠和分娩是诱发产后PFD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妇产后可出现诸多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如阴道壁膨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SD)、小腹下坠以及尿频等,尤其是尿失禁,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展,PDF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正常妇女的PFD发生率为11%,有预测30年后的PFD发病率将增加1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3]。因此,本文对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1. 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 1.1妇产科因素 体质指数、绝经、分娩以及妊娠被临床上公认为是影响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分娩和妊娠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因素。孕产妇因为阴道比较宽松,筋膜和肌纤维弹性下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肌纤维撕裂,导致性生活不协调、阴道前后壁肌肉脱垂等,并且绝经后还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子宫脱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探 讨 摘要: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其发生率较高,发 生原因主要与妊娠、分娩、年龄等有关,患者易发生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基于此情况,本文分析了产后盆底 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康复治疗方法,旨在提升产后盆底功 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现状;影响因素 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由于盆底结 缔组织薄弱、支持结构退化或者缺陷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 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和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等,其中以POP,UI最为常见[1]。据调查,妊娠和分娩是导致PFD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产次、孕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IM)、 新生儿体质量等因素[2]。研究指出,传统产科因素、妊娠期转化生长因子-β表 达异常也会引发PFD[3],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打击,而且会 降低产后生活质量[4]。研究表明[5]:产后尿失禁与远期尿失禁的发生呈正相关性。为了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现状,需要深入分析影响因素,探究可行性的康复措施。 1.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 据调查显示[6],我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28%,尤其是产后盆 底功能障碍,发病率高达44.5%。因为妊娠期和分娩给盆底带来的压力,导致产 后的盆底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产后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sex功能障 碍等情况的发生。经研究,产后PFD的形成原因如下: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进展 内容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盆底康复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主要是分析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盆底肌肉康复要点、康复治疗内容、治疗时机;康复护理进展主要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疼痛护理进行研究。随着康复技术的不断完善,给护理提出了新的方向,康复治疗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性(PFD),也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1]。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等均为该病的常见类型。盆底功能正常对于维持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如果产后盆骨功能得不到很好的恢复,还会对产妇自身外在形象产生影响,形成所谓的“水桶腰”现象[3]。产后盆底肌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产妇预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有效预防FPFD的发生[4]。本文围绕PFD的康复治疗及护理综述如下。 1.康复治疗 1.1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1.1适应症:产后妇女可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各种尿失禁;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潴留、乳漲、耻骨联合分离等);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乳房松弛、乳房下垂;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术后疤痕疼痛。

1.1.2禁忌症:孕妇的腹部;产后恶露未干净或月经期;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恶性肿瘤区;手术疤痕裂开;神经系统疾病。 1.2盆底肌肉康复要点 ①产后超过42天、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可进行盆底肌肉的检测及 治疗;②借助仪器感受并学会收缩-放松盆底肌肉,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 底肌,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③在医生或治疗师指导 下根据个体出现的症状,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肉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别)应 用综合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④做完10~15次盆底肌锻炼后,可进行自 我锻炼;⑤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 1.3康复治疗内容 1.3.1盆底肌训练。也称Kegel训练法,效果确切、无创、简单、便捷、经济。据有关研究指出,盆底肌训练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5]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妇产后早期对防治产后尿失禁与改善产后生活质量、性生活质 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其训炼方法:排空膀胱后开始收缩阴道、肛门和 会阴3~6秒后放松,间隔3~6秒重复上述动作,收缩肌肉时吸气,放松时呼气,连续15分钟,2次/日。以后逐渐增加肌肉收缩次数、增加收缩强度。全熟练掌 握时,在坐位、站位均可训练。 1.3.2电刺激治疗。主要原理是将安置在产妇阴道内的探头进行相互传输电流,使电流同时刺激盆底肌肉与盆底神经,进一步强化盆底肌强度与力量,从而 有效阻止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被动训练,同时也能 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7]。治疗时应当选择合适的电流强度,来刺激盆底肌肉和 神经,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及力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给予低频电刺激时,刺激 电流强度以患者有强烈收缩感而无疼痛为限度[8]。通常选择10~25 mA,刺激时 间为20 min[9]。盆腔肌电刺激主要用于明确诊断为PFD的对象,同时具有一定 的侵入性,可能不被产妇接受,会增加感染风险[10]。同时此类治疗需以有经济 条件、离医院近、时间已安排为基础。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障碍。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部分,笔者就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发症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disease,PFD)是指产后由于女性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妊娠使子宫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子宫渐呈垂直位,盆底支持组织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此外,雌、孕激素水平的改变使盆底韧带胶原溶解增加,亦可导致张力性松弛。分娩时,盆底肌肉、韧带及筋膜过度拉伸甚至断裂受损,阴道分娩被认为是盆底结构损伤的最危险因素,尤其在急产、自产和器械助产、分娩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会阴侧切等情况时更容易发生。妊娠与分娩不但损伤骨盆结构,同时也改变盆底肌的功能,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阴部神经的机械损伤及盆腔血管的营养障碍,最终引发PFD。产后PFD表现多样,主要是指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障碍。笔者就产后PFD近年来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产后PFD的主要类型 1.1压力性尿失禁(SUI) 尿失禁是产后PFD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尤以SUI最为常见。国际尿控制学会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标准是:如果排除泌尿系感染和阴道感染,能够诱发试验阳性,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腹腔内压力骤然增加,尿液发生不自控的流出,并且排除了由于膀胱逼尿肌收缩和膀胱的张力压增高所引起的排尿活动,则为压力性尿失禁。司津歌Ⅲ的研究显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妊娠期SUI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年龄、孕次、孕期BMI增加量均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SUI在妊娠中很常见,近年国内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我国初产妇妊娠期尿失禁发病率是26.7%,其中SUI是18.6%,在妊娠32周时是发病高峰。产后SUI症状有很大改善,妇产后6周时妊娠期SUI缓解率是76.9%,其中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 1.2盆腔器官脱垂(POP) 产后POP是因盆底肌筋膜及韧带分娩损伤产后未能及时得到恢复,其张力减低导致支持组织功能薄弱,从而使得盆底器官发生移位的现象。Hendrix等的研究指出,多次阴道分娩能增加发生POP的风险,1次经阴分娩形成子宫脱垂的危险性(OR=2.1,95%C1 1.7~2.7),第1次分娩可能使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的风险增加1倍,每增加1次分娩,脱垂的风险率会增加10%~21%。同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有共同发病机制只是不同的表现。盆底结构及功能非常复杂,共同维持尿自禁和支持功能。临床上压力性尿

2022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全文)

2022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全文)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盆底功能异常,由结构异常、潜在疾病或身体创伤引起。在中老年妇女中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约为30%~40%。盆底功能障碍作为一类疾病,包括尿失禁、大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腰骶部疼痛和慢性盆腔疼痛等[1],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关于PFD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对重度患者一般采用手术矫正;而对于轻、中度患者来说,一些非手术方式的治疗方法往往对盆底功能恢复产生较好的效果。 盆底康复训练(Pelvicfloor rehabilitation,PFR)是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一些康复治疗手段,对盆底结构进行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它是基于证据的一种循证的、低风险的、微创的疗法,PFR可作为盆底功能障碍的一线治疗选择。目前盆底康复的手段主要包括:凯格尔训练、阴道哑铃训练、生物反馈以及电刺激、磁刺激、中医治疗等。 1、盆底康复训练方法 1.1、凯格尔(Kegel)训练法 凯格尔运动也被称为盆底肌训练,是在1948年由Kegel首次提出。原理是通过一定的频率、强度,然后有意识地主动收缩、放松盆底肌群,增强

括约肌和耻尾肌的收缩支撑功能。具体方法为:首先收缩会阴部、尿道和肛门部肌肉5~10S,然后放松5~10S后重复上述步骤。患者训练时可采取平卧位、坐位以及站位,15 min/次,2~3次/d。通过主动锻炼,有助于受损肌细胞的神经支配,增强盆底肌收缩力。罗希等[2]通过对120例孕妇进行观察,发现孕期凯格尔运动可以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促进分娩后排尿、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孙智晶等[3]发现产后早期开展盆底康复锻炼能明显改善产后妇女盆底功能,促进盆底组织修复,预防PFD的发生。 1.2、阴道哑铃训练 阴道哑铃一词,最早源于健身器材哑铃,因其形状与哑铃极为相似而得名。它是由高级医用无毒硅胶材质制成,两端有两个小球,中间则是一条纤细的韧带连接。阴道哑铃主要通过物理方式,来达到盆底肌锻炼的目的。具体使用方法:将其放入阴道后,在重力作用下,阴道肌肉会收缩,首次使用时锻炼10min,然后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时间及强度。大量研究表明,阴道哑铃训练可以有效改善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有利于产妇盆底肌力的恢复[4]。马静等[5]则发现阴道哑铃联合生物反馈技术训练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明显疗效。此外,与单纯的Kegel训练相比,阴道哑铃训练可以减少枯燥乏味感,能更好地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1.3盆底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讨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 论加强患者营养,卧床休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教会患 者做盆底肌肉、肛门肌肉的运动锻炼,增强盆底肌肉、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各个 年龄段的妇女都可以进行该项锻炼,尤其是产后或有尿失禁的患者。嘱咐患者行 收缩肛门运动,用力使盆底肌肉持续收缩几秒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如患者年龄、月经史、婚育史,生育几胎,有无 多胎怀孕,有无产程延长、阴道助产、盆底组织撕伤等病史。有无难产、会阴侧 切术及剖宫手术、子宫切除手术、痔切除、瘘切除修补手术史。既往有无导致腹 压增加的疾病,如肺心病、慢性便秘、慢性咳嗽、腹盆腔肿瘤等。患者腰骶部酸 痛或下坠感发生时间,症状加重及减轻的相关因素,如站立、劳累或卧床休息对 疾病的影响。询问患者饮食和排泄习惯,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排 尿困难、便秘或排便困难等。了解患者的性生活史。 2.身体评估观察患者精神和营养状况,有无肥胖、贫血貌等。妇科检查了解 盆腔无异常发现。妇科检查前,应嘱咐患者向下屏气或加腹压(咳嗽),判断盆腔 器官脱垂的严重程度,并予以分度。同时注意有无溃疡存在,其部位、大小、深浅、有无感染等。并嘱患者在膀胱充盈时咳嗽,观察有无溢尿情况,即压力性尿 失禁情况。注意子宫颈的长短,做宫颈细胞学检查。如为重度子宫脱垂,可触摸 子宫大小,将脱出的子宫还纳,做双合诊检查子宫两侧有无包块。注意阴道前壁 及后壁膨出程度,肛门检查了解直肠疝囊与视诊是否吻合。通过压力试验、指压 试验或棉签试验了解压力性尿失禁的程度。 3.心理社会评估轻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一般症状不典型,对患者生活 及心理影响不大。中重度患者由于长期下腹不适,排尿、排便异常,盆腔器官脱出,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活动,导致其烦恼心理。患者性生活可能受到影响, 患者出现焦虑,情绪低落。患者大小便异常可能导致身体异味,严重影响其社交。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及配偶、家属对疾病的看法。 [护理诊断] 1.尿失禁与盆底功能障碍有关。 2.焦虑与长期子宫脱出、排尿排便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有关。 3.慢性疼痛与盆底功能障碍,牵拉韧带、宫颈,阴道壁溃疡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加强患者营养,卧床休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慢性咳嗽、便 秘等。教会患者做盆底肌肉、肛门肌肉的运动锻炼,增强盆底肌肉、肛门括约肌 的张力,各个年龄段的妇女都可以进行该项锻炼,尤其是产后或有尿失禁的患者。嘱咐患者行收缩肛门运动,用力使盆底肌肉持续收缩几秒后放松,每次10~15 分钟,每日2~3次。 2.子宫托的护理选择大小适宜的子宫托;放置前让患者排尽大小便,洗净双手,蹲下并两腿分开,一手持托柄,使托盘呈倾斜位进入阴道口,将托柄边向内 推边向阴道顶端旋转,直至托盘达子宫颈,然后屏气,使子宫下降,同时用手指 将托柄向上推,使托盘牢牢地吸附在宫颈上。放妥后,将托柄弯度朝前,对正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