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推荐)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推荐)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推荐)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推荐)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出卷人:杨辉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①“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昭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脚踏实

地,登高自卑

....,决不能好高骛远。

②在抗战年代,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他们英勇不屈、剖腹藏珠

....的革命精神至今还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③考察特朗普上台之后的外交行为就可以发现其一以贯之的特性,那就是特朗普善于营造并

利用虚张声势的、反.复.无常

..的行动来迷惑对手,并从中获取利益。

④在《红海行动》的整个拍摄过程中,海军的军事顾问小组起到了砥柱中流

....的作用,电影中所有队员的拔枪姿势、口号口令,乃至训练队形、枪械型号选择等等,都是由海军原特种大队大队长王海峰和他的战友与导演组沟通把关,全程跟随摄制组完成拍摄。

⑤在影片《芳华》上映后,大量普通观众都提到这部电影巨大的“后劲”,它在观众心中久

久挥之不去。但同时,也有不少朋友抨击影片在叙事上显得支离破碎

....。

A. ①③⑤

B. ①④③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A 【解析】登高自卑,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正确。剖腹藏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望文生义。反复无常:是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砥柱中流: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活动中其支柱作用。语境不合适。“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2、下列各句中,没语病的一句是()(5分)

A. 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能参加“十九大”,我很荣幸,我们团队每年送戏下乡200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还被列为国家艺术交流推广剧目。

B. 教育部去年接连出台有关高考制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招生考试管理等规定,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的中国梦,而且关系到高中学生的大学梦。

C. 对于再次推迟审判的章莹颖案来说,一旦检方寻求死刑,则必须经过美国司法部长批准,法官现已将寻求司法部长批准的截止日期确定。

D.每个时代都需要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的流行有很多种原因,但是心灵鸡汤在当下精神生活中的绝对优势,与公共生活和文化产品受到严格过滤有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成分残缺,应在“还”的前面添加“我们的剧日”。不合逻辑。D转折不当。“公共生活和文

化产品受到严格过滤”是心灵鸡汤在当下精神生活中流行的原因之一,“但是”应去掉。所以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5分)

A.这是您家母

..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了。

B.令嫒

..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

..着。

D.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家母”“家父”均是对自己的双亲的谦称,对别人的双亲应称为“令堂”和“令尊”,所以这里应分别改用“令堂”和“家父”。B项中,“令嫒”是对对方的女儿的称呼,属敬辞,这里在说自己的孩子,应为“我女儿”或“小女”。C项“惠存”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送别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提的上款;

4、下列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B.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答案】C 【解析】“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杜鹃啼血猿哀鸣(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35分)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

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C )

A.瑾诛,复官,致仕

..致仕:退休。

B.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C.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D.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作答此题要根据语境来分析。根据“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可分析出“著”是动词,意为“登记、记载”。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 ( B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根据语境,先整体把握语意,再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导帝”“不亲万几”,韩文对此的态度。最后根据语法结构来确定答案。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 )

A.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B.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C.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D.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诸项费用供给不足”错误。原文是说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一百八十多万银两,国库无力供给;“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文请裁”。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10分)

译文: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时,坚决果断不妥协。

(2)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10分)

译文: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任工科给事中,出任湖广右参议。中贵人督太和山,贪求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一万石米,用来防备救济灾荒。九溪土酋与邻境部落因为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弘治十六年韩文任南京兵部尚书。这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他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

正常。第二年(韩文)被任命为户部尚书。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时,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一百八十多万银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外,其他的请分别给予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在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按旧的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有十多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员。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绝。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唱歌跳舞,沉迷角抵,不亲自处理纷繁的政务。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你如果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是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毫不犹疑地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并让他退休。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狱。几个月后,(韩文)才被释放,被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被罚米,韩文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杀后,(韩文)恢复原来的官职,后退休。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10、微写作:(40分)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之舞雩,咏而归。(《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联系课文内容,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写一段300字以上的文字,重点刻画“莫春”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想象合理,结构相对完整;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公主岭实验高中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答案 1.C【这是讲月饼的起源,而非中秋吃月饼的起源。】 2.A【由“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可知“月饼”一词在当时并不一定真的出现过,更别说流行了。】3.D【不腐坏的原因很多,不能只归于陈猪油。】 4.B【壮:意动用法。认为……勇敢。】 5.D【①是说刘洁有气节的;②这是他信奉迷信的表现。】 6.C【群臣是赞成刘洁建议的。】 7.(1)太武帝即位,认为他是国家有用的栋梁之臣,把大事委托给他。(注意:“奇”“柱石”“委”各1分,整体通顺2分。) (2)刘洁暗中叫人惊吓军队,劝皇上丢下军队轻装回京,皇上没有听从。(注意:“阴”“惊”“劝”各1分,整体通顺2分。) 8.小小的海燕在春天到来之际,款款飞回;它们衔着泥滓穿梭于玉堂门户之间,为筑新巢而勤劳不息。(3分)悠闲自得,一心筑巢,心无旁骛。(2分,意思对即可) 9.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分)借写燕子乘春回来筑巢的悠闲行为,表达了作者无心与李林甫争宠和有意归隐的情怀。(4分,意思对即可) 10.(1)多情自古伤离别冷落清秋节(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3)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每空1分) 11.(1)AD【A 这些描写里没有一点赞赏的味道,而且含有点点的讽刺味道。D表述过于绝对,里面还有对血腥场面的描写。】 (2)湖水清澈透亮,湖面静谧和谐,(2分)与下文天鹅悲惨地死去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作者对美好环境即将消逝时的悲凉心境。(4分) (3)他威吓他们去队部,结果他们说是包主任布置的任务,这使他没有了上级的依靠;他内心虽然十分愤怒,但面对这两个没有“艺术细胞”、不懂得“生态平衡”的盲流,他知道讲道理是无济于事的;天鹅已经死去,要想救下那两个天鹅蛋,只能智取才能得到。(每点2分,共6分) (4)我会给老王头,(2分)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就不能失信,这是为人的根本;老王头是个蛮不讲理的人,不给他会惹来一些没必要的麻烦;稳住老王头会为后面拯救更多的天鹅和天鹅蛋打好基础。(意思对即可,6分)12.(1)BE【B称其“率真”是因为他“敢于玩命”的性格。E他是以一个和尚的名义来发表的。】(2)做事似乎没有定性,任意西东,匆匆来去;苏曼殊言行怪诞;非常贪吃,对美食不加节制。(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3)于朋友之间,使朋友们觉得他有时可爱,有时不可理喻;种情于革命,就是冲动、大言、自我纠结;种情于世间,则是不事恒产,不留恋一时一地,这种奔波也是痛苦的宣泄。(每点2分)(4)我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率真”的表现。(2分)虽然苏曼殊做的很多小事情看起来非常荒谬,但是他都不是为了某种目的为之,并且在大是大非上他态度非常鲜明;他的身上处处充满了一种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使他做任何事时都不会考虑后果,显得有些怪诞;他为了革命,敢于玩命,这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最质朴的情感,孙中山先生都认为他这是一种率真。(意思对即可,6分) 13.B【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A投鼠忌器: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C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D倚门倚闾: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普遍认为汉语难学难教,语法尤其如此。因为难学难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口语”和“书面语”并进还是分开的争论;而对于语法之难,一方面是语法理论繁杂且分歧重重,令人莫衷一是;一方面是教学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基本还只能凭经验。这都发人深思: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 阅读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一书似乎能破解我们这两个方面的疑问。本书从古文文法中“辞”的角度说清了文言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进而论证了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更对汉语语法有了创造性认识。 孟教授在书中回答了“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的问题。他阐述了古文“意内而言外”的概念。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要表达“意”,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很多场景下,对话不仅要讲究吐字发音,更要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变化,来体现说话人的心态、逻辑意向、话外之音等等,这时,语言不仅要“以字显意”,还要加进去“辞”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 古文中这些“辞”大多是假借来的。借用一个现成有意义的汉字,赋予它新的内涵,起到文章中虚之又虚的“托精神传语气”的作用。孟教授认为这都是先贤大儒们对汉字创造性的运用,使语言具有了极强的表现力,极丰富的文化承载力,既可微言大义,也可蔚为壮观。 孟教授还回答了“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开始,语言界的大师们就在探索汉语自身的规律。与印欧语系的“以音表意”、文字符号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相比,汉语是音、形、义三位一体,是“意”以形和声音形式的双重表达。汉语的文字和口语相对独立、也相互联系,汉字是字形直接表意,发音是隐而不显,从文字到思想不必经过声音环节,走的是视觉路线;而口语是以音表意,不必经过视觉环节。随着大一统文明的推进、文章的发达,口语又受到了文字的影响与制约。从现在的研究来看,汉字在初创之时起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形、音、义完美统一,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我们去哪里寻找华文的根?去哪里寻找汉语的本质?孟教授给我们做了回答,那就是,在传统语言文字中找,在古典文学中找。这一切巨大的财富,是汉语乃至华夏文化回归的希望所在。 (摘编自子明《跳出西学框框回归汉语本质——评孟昭连教授〈之乎者也非口语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的角度虽小却能让人理解文言与口语的区别,更能显现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 B.先贤创造性运用汉字主要体现于假借虚之又虚的“辞”,赋予新意来“托精神传语气”。 C.印欧语系的文字创制是为了高效反映语音、记录语言,文字附着于语言而产生意义。 D.汉语形成过程中逐渐自成语法体系,文字和口语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与制约的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书评首先交代了“汉文化热”却汉语难学难教的背景,引出写作这篇书评的目的。 B.文章倒数第二段把印欧语系与汉语规律作比较,直接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 C.本文呈现总分评析思路结构,首先总评书的特点,然后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思路清晰。 D.本文贯通了孟教授书中的论点和自己的评析,这种写法增强了书评的学术性和思想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人在书面表达中一般很讲究修“辞”,一般的口语表达,则不会讲究修“辞”。 B.古文是“以字显意”、“加辞足意”,那么,阅读古文就要重视“之乎者也”这类“辞”。 C.既然汉语本身具有比较完善的体系,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汉语实际上是不难学难教的。 D.加强传统语言文字的研究,积极传播古代经典文学,这会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卧铺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己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落花生》试讲稿#(精选.)

《落花生》试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文学科的3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落花生》。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分享了一篇精美的文字《落花生》。有谁还记得为什么花生叫“落花生”?(播放落花生的图片) 生:回答。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种花生、收花生,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吃花生、议花生环节。(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二、新授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大家四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3-13自然段。但是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找出一共几次议花生,都议了什 么? (学生读完之后。) 师:大家一起看一下第三自然段,从“实在很难得”,你看出来什么? 师:刚老师听到有人说因为我们相处的时间比较少,所以难得。 师:非常好。我们看一下第一次议花生。父亲提出了什么问题? 师:请全班同学们大声读一下。 (全班读) 师:我们“争着回答”说明什么。 生:都喜欢花生。 师:找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师:看来同学们都找的很迅速。 师:那我们联系生活想一想,花生除了文章中的那些好处,你还能举出花生的其他好处吗?(请一两位同学来列举) 师:嗯,他们找出了很多,花生重要的好处还有富有维生素,可以增强记忆力。师:花生这么多好处,大家喜欢不喜欢吃啊?花生有多少种吃法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生:答。 师:对,有生吃、煮着吃、炸着吃、还可以做成花生奶、花生酱等等。看来大家都是生活的小小观察家呀! 师:花生有这么多好处,还有这么多做法,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花生的好处吧。师:刚才是我们大家说出的花生的好处,父亲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花生的什么最可贵?齐读第十自然段。 生:看图片,对比一下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回答。 师:文章是从什么角度把二者进行对比的? 生:回答。 师:回答不上来没关系,我们班有谁愿意当小老师帮帮他呢? 生:非常好!从位置、外貌、印象方面对比的。 师:小组内交流总结一下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 (派代表发言) 生:好看与否、是否易于被发现、让人立刻爱慕。 师:我们能不能把“埋”换成“长”?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答案 1.D(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漠视:冷淡的看待,不注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2.A (B动宾搭配不当,“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C成份残缺,在“以至于”后面添加“我们”;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 3.C 4.B(语出韩偓《春尽》A“水”字重复且意境不合;C“娇啼色”“归别涧”不对仗且平仄不合;D“雁迷寒雨”和“细水浮花”不对仗) 5.C(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6.B(交:结交) 7.C(A.表转折,却/表因果,因而B.介词,把/连词,来C.均表判断D.代词,这种情况/主谓之间,无意义)

8.(1)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使锐气受挫(如果将“钝兵挫锐”当互文意译为“使得士气大减”亦可),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暴师”“钝兵”“挫锐”“弊”各1分) (2)凭借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失败。(前一个“以”、“为”、“自用”、“败北”各1分) 9.孙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纸上谈兵”)。(单方面强调“理论出色”或“用兵不力”,给2分) 【参考译文】 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说“我不会用兵”的人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提出理论上的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难不倒他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武十三篇》,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从这一点来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却)不知道他领兵打仗竟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率大军进入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朝接踵而来,吴王奔逃,来不及自救。孙武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消除

高三语文 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上期语文周练试题 命题人:潘媛媛审核老师:齐静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建筑的抽象结构、音乐的和谐节律、舞蹈的线纹姿势,最能表现我们内心的情调与律动。 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礼乐生活的形式美也早已破灭。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抒写胸中的逸气。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用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西洋油画的画风,特别重视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摩,它们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在中国,晋、唐以来的塑像反受画境的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后来西洋画家的范本。而商、周彝器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对中国宇宙意识的表现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在商、周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中,每一个动物形象都是一组飞动线纹的节奏的交织,而融合在全幅花纹的交响曲中。它们个个生动,而个个抽象化,不雕凿凹凸立体的形似,而注重飞动姿态的节奏和韵律的表现。这内部的运动,用线纹表达出来,就是物的“骨气”。中国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即运用笔法把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象。所谓“气韵生动”正是骨法用笔的目标与结果。在这种点线交流的、律动的形象里面,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结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画幅中有明暗、有凹凸、有宇宙空间的深远,但却没有立体的刻画痕迹;亦不似西洋油画那样如可走进的实景,而是一片神游的意境。 然而中国画既超脱了刻板的立体空间、凹凸实体及光线阴影,于是它的画法乃能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引书法入画乃中国画的第一特点。董其昌云:“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骨干,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亦成为中国画的第二特色。中国乐教失传,诗人不能弦歌,乃将心灵的情韵表现于书法、画法。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 因此,中、西画法所表现的“境界”根本不同:一为虚灵,一为写实;一为物我浑融,一为物我对立。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境界。西洋油画以建筑空间为间架,以雕塑人体为对象,建筑、雕刻、油画同属于一境界。中国画运用笔勾的线纹及墨色的浓淡直接表达生命情调,透入物象核心,遗形似而尚骨气,薄彩色以重笔法;然而形似逼真与色彩浓丽,却正是西洋油画的特色。(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西绘画的比较,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其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西洋油画的画风,特别重视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

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 ..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 B.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 C.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 D.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 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契.合:“契”读作qiè意思是“符合” B.皑皑 ..白雪:“皑”读作ái 意思是“洁白” C.无限遐.思:“遐”读作xiá意思是“空闲” D. 隽.秀:“隽”读作juàn 意思是“清秀” 材料二 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小学语文教师面试招聘暨赛课十分钟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新部编版四年级上16《麻雀》

基于模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招聘、面试暨赛课试讲稿 (十分钟左右) 重点课文教学设计参考 说明:此文档结合最新部编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人发布的试讲 通用模板,按照模板下的“教学五环节”流程,对中高年级的精读课文进行细 致解读,提出合理化的试讲教学指导建议,有理论可依,有模板可循,有建议 可直接为我所用,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参加试讲教学活动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 借鉴意义,同时还特别适合于报考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和小学语文教师编的学 员学习使用。 具体模板可在百度文库搜索以下文件名: 1.小学语文试讲通用模板精编超越梦想版(适用于教师考编逆袭和一线教师赛课) 2.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师考编)模拟课堂(试讲)通用模板(绝对实用) 3.小学语文教师考编试讲不同文体通用模板(精编版内部使用)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精读课文“五环节”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四、研读品读,体会表达 五、总结迁移,尝试运用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6 《麻雀》试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 2.知道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有利于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并懂得这样写有利于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3.知道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讲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出示麻雀的图片,设问:认识这只鸟吗?(学生回答),对,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麻雀,它虽然没有孔雀那样漂亮的外表,也没有黄莺那样动听的歌喉,可在一只麻雀身上却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麻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落实识字目标。】 1.自学反馈 (1)识字。本课会认6个生字。可重点指导:“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 (2)写字。本课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和难写的字。 嗅:不要漏掉最后一点。 躯:身字作偏旁时要变窄,撇画不出头。

2018东城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语文2018.1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20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太阳在最终熄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 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 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 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 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 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 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 ....,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 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 ....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德性主体的德性审美选择 我们探讨德性是什么,不是为了知,而是为了成为善良的人,若不然,这种辛劳就全无益处了。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善与恶是人选择的结果。德性主体对德性伦理的选择和自我人格建构是一个非常实际而意义深远的问题。康德对德性主体的德性选择非常重视,他指出意志决定行为,而道德法则决定意志。他认为,只有主体的意志遵循道德法则而促成的某种行为才是有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才是有道德价值的。为了道德法则而发生的行为才具有道德性。在康德看来,道德法则是最高律令,而且是超越经验、超越功利的纯而又纯的先天理性,如果一种意志行为带有经验杂质,它就不具道德价值,就没有审美意义。康德认为带有感情因素去同情、帮助别人就没有道德性,就不是他津津乐道的纯粹美了。例如,一个男子去帮助一个貌美的女子,可能是出于喜爱而不是出于道德,相反,去帮助一个老太婆,他倒可能出于道德良心而不夹杂任何功利或好恶感情去帮助她。前者无道德性,后者有道德性。 德性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的一项成就,是通过教化、引导、培养形成的。孟子说:“无教,则近于禽兽。”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因此,自古以来,道德家们制定了种种德性规范,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对人们进行教化和规范,实现德性人格的建构,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事实证明,德性教化如果变成一种借助于外部权力的强制性灌输而不是引导对象的人性自觉和对事理的深切感悟,必将事倍功半,甚至导致逆反对抗;而德性规范本身如果违背人性或固守陈旧落后的德性观念,同样必然带来消极后果。这方面,历史和现实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尤其是当前我们的道德教育少有实效的原因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建构美好的德性人格,必须努力建设一种优质的德性文化,一种审美的德性文化。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认为人性、人生有四个层次的境界,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动物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在这四种境界中,道德境界是高于动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但是,道德境界并没有完全摆脱社会功利的支配,没有达到真正的审美的自由境界,不是最高的人性和人生境界。因为,天地境界才是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忘我超脱、自由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审美境界的特质。德性文化只有与天地境界相融合才是真正的审美的德性文化。努力创建这种审美的德性严重流失的今天,呼唤和建构一种新的德性审美文化,无疑是现实和历史的必然要求。 (选自《学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德性”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A.德性的主体对德性伦理的选择和自我人格的构建非常重要,弄清楚德性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 B.德性与人性都不是天生的,无善恶之分,它们都是人选择的结果,是人的一项成就,是通过教化、引导、培养形成的。 C.对美德有了明确的认识也未必能成为一个良善的人。要成为良善的人,还必须努力培养与运用美德,或采取种种方法。 D.有德性的人是有教养的人,有德性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当社会德性严重流失,构建新的德性审美文化就显得尤其必要。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A.康德认为道德法则决定意志,意志决定行为,因主体的意志遵循道德法则而产生的行为才会有道德价值。B.为了实现德性人格的建构,自古以来的道德家们制定德性规范,并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教化和规范人们。 C.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认为人一生要经历四个层次的境界,依次是动物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D.天地境界才是真正的审美境界。因为,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忘我超脱、自由,具有真正的审美境界的特质。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康德认为道德法则是超越经验和功利的先天理性,一个有经验的人的任何意志行为,都不具道德价值,没有审美意义。 B.通过引导人性自觉和对事理的深切感悟,可以有效实施道德教化,而借助外部权力强制灌输,教化效果会大打折扣。 C.当前我们的德育教育少有实效,我们要从当前的德性教化、规范本身去反思,也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寻求有效途径。 D.如果不与天地境界相融合,德性文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德性文化,也就难以起到助力美好德性人格建构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文段,完成4~7题。(19分)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 原郡公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 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初事世祖于潜邸,中书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分钟面试试讲稿《匆匆》

2.匆匆 一、预习作业导入: 1.计算自己渡过了多少个时日:4267 4689 2.老师也很好奇,昨晚被课的时候也算了一算,老师有点懒,用手机软件 算的精确时间:10232.04天 老师觉得这个时间也就一两千,没想到这么大一个数字,默默里,一万多 个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我躺在床上,时间便会从我的身上跨过,从我脚 边飞去。等我早上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这样一闭一睁,一 天就过去了,嚎~ 这真是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匆匆(板书) 二、作者:分享 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4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初二课文)。后来出版散文《春》(初一课文),《匆匆》写于1943年,《荷塘月色》(高二课文) 人物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三、整体感知: 1.师范读: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听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同学自告奋勇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从课文中听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时间的珍惜、后悔、懊悔、无奈、忧伤、叹息) 补充:“回忆”。老师读这篇课文的时候,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坐在夕阳中的 对自己逝去的岁月无比伤感和怀念的人。 3.课文的题目是《匆匆》,你觉得在课文中最能体现匆匆的句子或字、词是 什么,把它找出来并说说你的理由。(问学生这是写的什么东西的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排比 (2)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引起下文 (3)请你仿写一个句子。 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叶子黄了,有再绿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 风儿停了,有再吹的时候;朋友散了,有再聚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 (4)作者用(燕子去了有再来时;杨柳枯了有再青时;桃花谢了有再开时)等自然迹象的更替,来说明(时光的飞逝),反思自己(八千个日子)的匆匆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和对已逝时光的(留恋)和(惋惜)之情。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的排比,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洗手、吃饭、默默),具体刻画时光飞逝的(匆匆),最后作者用(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一句,表达了对自身的反省和勉励。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后作业:找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高三第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程祖文 2013-01-24 第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张田勘 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2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 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 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因:气 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 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期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 B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9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 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 50分。考试时长1 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 5分o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核威慑醍醐贯顶熟稔(niàn) 虚与委(wēi)蛇 B.全天侯语焉不详着(zhuó)落稗(bì)官野史 C.编者按不胫而走考量(1iáng) 厝(cuò)火积薪 D.挖墙脚饮鸠止渴债券(quàn) 数(shù)见不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制定任何改革措施,出台任何惠民政策,相关部门都必须要处心积虑地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而绝不能仅凭某一个或几个领导的主观意愿和设想。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纷纷到新华书店或通过互联网购买他的作品,一时间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拥有版权的出版社也开始酝酿重印他的文集。 C.睡眠时间与身体健康状况休戚与共,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我们不管工作多

紧张,也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D.这本研究航天技术的专著,其学术价值无可置疑,但只适合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讲,内容显得过于艰深,读来有些不知所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最具文化魅力的城市名片之一的北京中轴线,贯穿旧城南北两端,基本格局尚存,沿线汇集了北京不同时代的建筑之精髓,印证了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变迁。 B.书写时代的即将结束,预示着人与字之间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已经终结。与此同时,屏幕文化造就了另一种关系的可能性——我们将不再书写文字,而是选择字体。 C.在伦敦奥运会上,继孙杨夺取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之后,又夺取了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游泳选手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创造了奇迹。 D.面对资源渐趋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要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表了先秦散文主要成就的是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中的《论语》和《庄子》都属于语录体,历史散文中的《左传》属于编年体,《战国策》属于国别体。 B.文学史上所说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

小学语文教师面试招聘暨赛课十分钟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新部编版四年级上10《爬山虎的脚》

基于模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试讲(十分钟左右) 重点课文教学设计参考 说明:此文档结合最新部编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人发布的试讲 通用模板,按照模板下的“教学五环节”流程,对中高年级的精读课文进行细 致解读,提出合理化的试讲教学指导建议,有理论可依,有模板可循,有建议 可直接为我所用,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参加试讲教学活动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 借鉴意义,同时还特别适合于报考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和小学语文教师编的学 员学习使用。 具体模板可在百度文库搜索以下文件名: 1.小学语文试讲通用模板精编超越梦想版(适用于教师考编逆袭和一线教师赛课) 2.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师考编)模拟课堂(试讲)通用模板(绝对实用) 3.小学语文教师考编试讲不同文体通用模板(精编版内部使用)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精读课文“五环节”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四、研读品读,体会表达 五、总结迁移,尝试运用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0 《爬山虎的脚》试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均"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等16个词语。 2.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4.学写观察记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讲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见过爬山虎?你们看见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知道爬山虎的脚在哪儿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落实识字目标。】 1.自学反馈 (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曲",读一声。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13个字。其中,“操、均、隙、柄、瞧"左窄右宽。 可重点指导下面其中的一个字: 隙:边的第一笔横折弯钩要写得窄一些,第三笔是短竖,可以与第十画的竖钩对比记忆。 瞧:左边的“目" 要写得瘦长,右边“隹" 的第三横压着横中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