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七年级历史: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

历史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历史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历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他各种学科。历史不仅仅留给我们只是,同样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历史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xx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

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板书设计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汉字

铸刻在

青铜器金文

(闻名于世——司母戊铜方鼎)

设计说明采用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示法,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展现出来,在设计上重在把握知识的线索。本课板书设计在设计时把握住三条线索:(1)“文字”线索,从线索上可以明确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及我国文字的发展趋势;(2)以“文字刻在什么地方”为线索;(3)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铜方鼎。

导入新课设计1

通过一则游戏导入新课,游戏的名称为“简单任务的传递”。

具体操作过程:老师将一项简单任务(譬如原地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告诉学生甲,要求同学甲在不说话、不使用肢体语言的情况下,将任务内容告诉学生乙,并最终由学生乙完成此任务。

破解方式:学生甲只要将任务的具体内容写在纸上,就能顺利完成任务。

教师在此基础上设疑: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采用趣味游戏的形式导入,旨在建立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快乐教学”的理念。在游戏的实施中,需要通过师生间互动式的交流,共同配合完成,通过学生间的配合,培养他们协作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导入新课设计2

通过游戏导入,游戏名称为“比比划划”。

游戏规则:教师准备部分汉字的图片,由两名同学组成一组,竞猜者通过表演者的肢体语言猜出图片上的汉字。

注意事项:表演者不能发出声音,时间是2分钟。在规定时间内猜出数目最多的一组将成为本轮游戏的获胜者。教师在此基础上同样进一步设疑,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相比“导入新课设计1”,本设计除了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意识,更在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且通过猜字游戏,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象形含义的理解。

此上两种导入形式都将切入点放到了“文字——甲骨文”上,游戏的形式将“甲骨文”这个相对学生来讲陈旧、遥远、古板的事物,通过趣味游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

生产生急切找寻答案,细读一番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的形式导入充分体现“寓教于学”的教学原则,形象的展现了“文字”这种特殊的传递符号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讲授新课

按照教科书的框架结构,本课共分为两部分,第一框题“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第二框题“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需要讲清“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的意义”“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三个知识点,具体操作建议:

1、播放f4的《流星雨》: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流星而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地理课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设计说明:(1)检验学生自然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种并不局限狭隘学科知识的教学设计,适应了综合学科体系的理念;(2)f4的《流星雨》在全国非常流行,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流星雨》的播放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及学习兴趣。音乐的穿插舒缓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温馨的教学氛围。

2、设疑:在人类文明不发达的远古,人们遇到例如流星雨这些他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

时,会怎样做呢?由此导入“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的含义

1、“模拟案情分析——侦缉档案”。教师设计五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以刑警的身份进行模拟、想像,获胜者将赢得“神探福尔摩斯”的称号。此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什么是占卜?

(2)在商代能够进行占卜的都是哪些人?

(3)他们都向谁占卜?

(4)王室贵族通常遇到什么事情,才会去占卜?

(5)占卜人是如何进行占卜的?

2、小循环反馈。多媒体展台展示《商朝龟甲》,引导学生观察龟甲或兽骨上的裂纹呈什么形状,由(1)—(5)分析得出占卜的含义,并进一步推出“甲骨文”的含义。此教学环节的设计相互呼应,这种紧密问题的设计在于培养学生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初步掌握收集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师联系时事,分析鬼神迷信思想的产生根源,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甲骨文的意义

本环节设计了由“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论证活动,通过双向的推理论证,锻炼学生的想像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手脑协调能力。

1、甲骨文——汉字。

(1)通过甲骨文十二生肖单字寻找自己属相。此设计使甲骨文以近距离的形式与学生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讨论“通过甲骨文——汉字的推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分析得出“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转化而来的”。这种设计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教师归纳总结: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马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总结实际上是对甲骨文世界意义的阐述。

2、汉字——甲骨文。

(1)造字游戏:要求学生由“日”“月”“水”等简单的汉字想像甲骨文的书写,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的横向思考能力及丰富的想像力。

(2)设计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我国在破释甲骨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学者是谁?

他一共破译出多少个甲骨文单字?

在已经出土的甲骨文中己经破译的甲骨文单字有多少?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学生学习郭沫若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并向全体学生提出要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完全破译甲骨文,让辉煌灿烂的商周文明有朝一日在我们手中重见光明。

(3)设疑:“为什么说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这种教学设计有“承上”“启下”两方面的作用,“承上”在于从另一个角度阐述“甲骨文意义”,“启下”的功能在于导人下一框题“甲骨文的出土地点”,这种设计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在结构上趋于紧密性,更显教学设计的严谨性。

3、小循环反馈。

(1)讨论: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论证活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导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结论。

(2)游戏——“挑刺先生”。游戏规则:教师说出一句话,由学生找出错误,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这句话的错误。

设计说明:两个活动的设计,前者是在于结论式的小结,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后者是在于检测式的小节,以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并以这种特殊的小节形式加深学生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由商朝开始”的理解。

甲骨文的出土地点

由上一框题导出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

1、设疑:为什么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就一定是反映了商朝的历史呢?此设计需要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回答,学生提高把握历史脉络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归纳、综合的能力。

2、进一步设疑:“千里马虽好,也要有伯乐来识”,发现甲骨文这匹“千里马”的“伯乐”是谁,他是怎样发现甲骨文的?由此导出“王懿荣与甲骨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设计一个教学失误,教师似无意间将讲台上的课本碰到地上,借此提出六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书本为什么要落到地上,而不是往上面掉呢?”“牛顿是怎样发现地心引力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经坐在苹果树下,又有多少人曾经被苹果砸到,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地心引力?同样在王懿荣之前又有多少人也见到过‘龙骨’,为什么也只有王懿荣发现了‘龙骨’的奥秘呢?”这个似乎有些“歪打误撞”的教学环节的

设计,实际上恰恰是以一种非正式的、轻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习惯。

4、多媒体展示《金文》:(1)要求学生能够区分甲骨文与金文,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并初步把握我国文字演变的发展趋势,起到承上的作用;(2)通过学生对“刻在青铜器上文字——金文”的简单了解,导入下一框题“闻名于性的青铜器”,起到启下的作用。这种设计在于巧妙的将教学内容呵成一体,使得学生能够较为清晰的把握住历史线索。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首先从框题上分析本目需要讲清三方面内容:“青铜”“商朝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发展”“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鼎”。这三个问题的设置遵循了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原则,把握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青铜

1、观察:教师要求学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铜制品,观察铜的特性。

考虑到学生要了解青铜,首先要了解铜,而且铜制品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因此此环节设计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这种生活式的教学设计,也容易与学生形成近距离的交流。

2、设疑:金属铜有哪些缺点?

3、模拟空间想像:“如果你是商朝的工匠,你该怎样做才能既解决铜软的特性,又降低铜的熔点?”这种设计从语言上较具亲和力,容易与学生形成沟通,假设情境的设计,使学生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融入特定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想像能力,使学生自己分析得出青铜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青铜器是怎样铸造的?”由此导入下一框题“商朝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发展”。这种设计的巧妙性在于教师在各个问题、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注意相互的衔接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把握住线索,逐层推进。

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

本目的重点应放在两个词上,即“发展”与“高度”。

1、发展。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复述商朝铸造业的发展。通过这种设计锻炼学生通过相关的信息渠道搜集历史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这种过程的锻炼使学生能够自己较为清晰的把握住历史脉络。

2、高度发展。

设疑:设计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1)青铜艺术达到高峰是在什么时期?

(2)你们有什么证据呢?

设计说明:首先,两个问题的设计,前一个重在承上,以形成内容的上下连接性,后一个重在启下,以体现“高度”两个字,采用反问的形式加大强调的语气;其次,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关于商朝青铜器的资料,从种类、纹饰、造型等各个方面对商朝的青铜器进行阐述。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搜集材料效果的检测,培养学生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初步的分类、归纳、综合的能力,及系统化、条理性的表述能力。

(3)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设计说明:此问题设置是在总结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司母戊铜方鼎、四羊方尊的图片展示,即是对商朝青铜器高度发展的最形象的证明,也由此导入下一框题“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

3、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

(1)评选活动——“最佳评论员”:引导学生观察司母戊鼎的造型并进行描述,并解释司母戊鼎名称的由来,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评论员”。

设计说明:评选的形式使得教学内容增加了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学生的描述过程实际上是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流畅、生动的表达能力,此外在描述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2)现场实验:为了使学生形成对“世界上最大的”形象认识,设计一个现场实验环节,

事先准备体重称,将学生的体重数逐一相加,计算司母戊鼎相当于多少名学生的体重之和。

(3)组织讨论: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司母戊鼎铸造工程的总设计师,你会怎样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并由此评选出“最佳工程创意奖”。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应重在点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性总结,使学生明确了解司母戊鼎的复杂铸造工艺。

设计说明: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创造活动的能力。学生思考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培养了他们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驾驭、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鉴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评选“最佳工程创意奖”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具体操作:

①两道数学题的计算:提问形式参照《开心辞典》及主持人风格。

浇铸司母戊鼎需要800多公斤的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公斤计算,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

每个坩埚需要三四个人,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共需要多少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

通过学生自己的计算,能够较为形象的了解铸造司母戊鼎的复杂。

②铸造过程的六项工程难题:

为什么一定要70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同时进行浇铸?

怎样才能协调好250人同时行动?

怎样才能做到70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

怎样才能保证70个坩埚的铜液同时达到指定温度?

在没有任何起重机械辅助的情况下,怎样通过人力搬动滚烫的坩埚?

怎样才能做到70个坩埚同时进行浇铸?

设计说明:这六项工程难题设置的意图并不是在于真正要求学生能够找到解决方案,而是学生通过思考并试着解决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司母戊鼎铸造的复杂,由此对商朝的工匠们能够铸造出如此宏伟的青铜器感到钦佩,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根据六个“同时”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即司母戊鼎铸造的每一道工序都包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聪明才智与协作劳动,同样对于今天的我们,无论是一个班集体,一所学校,还是我们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去打造。

4、欣赏青铜器——青铜立人像。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尊铜像有什么特点。此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细致的观察力;其次是通过对“青铜人的两只手握成圆圈,应该拿着什么”的想

像,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发的对断臂维纳斯缺憾美的讨论,使学生树立初步的美学观念及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5、小循环反馈。

(1)通过一道判断题的形式进行此框题小循环反馈:即“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此教学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讨论“司母戊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播放“中国入世”“申奥成功”和“中国足球队冲入世界杯”录像剪辑,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明确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是一定的社会现实的反映,由此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这句话的理解。

设计说明:两个环节的设计一个从“古”着手,立足课本,一个从“今”着手,立足现实,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拥有着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同样也必将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今天与明天。

小结

要求学生以“每课一得”的形式进行小结,这种设计即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又是

对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锻炼,体现了师生互动式教学原则。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株洲市景弘中学李秋来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第7课,课文内容包括:甲骨文、青铜工艺、金文。其中,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以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以及汉字的演变;关于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论断。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商朝文化的主要的一课,学好本课,对学生全面认识商朝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会对以后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 兴趣和能力;学习辨认甲骨文和金文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 史规律的能力;搜集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或利用课本的插图,指导学生观看并想象,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鉴赏一些甲骨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对青铜器的造型及文饰的鉴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来的;认识到青铜工艺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说教学方法 初一学生通过看一些课外书及电视,对甲骨文和青铜器有了初步了解,但不深入,同时,初一学生具有年龄小、求知欲强、乐于参与、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自主得出历史结论。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猜字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猜甲骨文“众”字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 首先进行组内自学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任务: (1)什么是甲骨文,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与现在文字有何关系,研究甲骨文有什 么意义,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修订导学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修订导学案 北师大版 【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 难点: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青铜器艺术成就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甲骨文是 。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朝开始的。 3、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二、课堂研讨 1、为什么把最初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的出土和解读有什么重要意义? 3、商朝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三、拓展延伸 1、请你简述汉字的演变过程。 2、青铜器的数量与质量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国力吗,为什么?那么今天我国载人航天飞行 的成功又能折射出什么呢?请简要说说。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里所谓的“有典有册”指的是当时人们 使用的 (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3.我国古代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 ) A.铜、铁、锡 B.金、银、铜 C.铜、锡、铅 D.铁、锡、铅 4.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精品代表作是 (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散氏盘 5.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 ( )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司母戊鼎 二、非选择题 6.就司母戊鼎有关内容完成表格 第9课 一、选择题:1、B 2、B 3、C 4、B 5、D 二、非选择题: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功能,种类,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了解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最精美的青铜器 2.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造字特点,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用途,象征意义,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和方法,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历史。如:分析常见甲骨文的构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学会互相帮助,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 包括讲述法、讨论法、图示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造字特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司母戊鼎是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2.运用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材料,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展示鼎的图片,设问你知道下面图中的物品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与鼎相关的成语? (同学们回答成语) 教师:你们说得真好!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一种。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它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又具有怎样高超工艺?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学习 1.商朝以后的青铜器有哪些用途,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制作工艺、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 3.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有什么影响? 4.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 探究新知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展示《甘肃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图片:学生回答青铜器的发展历程。距今5000—4000年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2.青铜器的功能用途,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青铜器用途广泛,由此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一:种类丰富。

3.相关史事:展示《周代的列鼎列簋制度》图片,指导学生阅读P25页相关史事说一说,青铜器的功能有什么变化? 教师点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等。此时鼎从最初是一种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逐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成为了“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3.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图片。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由此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二:规模大;四羊方尊——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三:工艺精美。展示三星堆文化代表的《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图片,青铜立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和王权,是一个集神、巫、王于一体的领袖人物形象。青铜神树分上、中、下三层,每层有三枝,共九枝,符合中国古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总结出青铜器特点四:艺术价值高。 4.介绍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冶炼过程,认识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 教师: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二、甲骨文记事 1.展示几个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辨认,说出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是何时、被谁最早发现的? 2. 展示刻有文字的甲骨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说一说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展示的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朝代的历史?它有什么影响? 教师点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造字特点 1.观看视频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2.学生仔细观察,课本27页甲骨文字形举例,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交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同,南方人讲的话,北方人很难听得懂,北方人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练习题(含答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同步练习 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B.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C.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D.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 2.认真观察如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3. 甲骨文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 A.商王室狩猎 B.日食、月食 C.盘庚迁殷 D.禹传子、家天下 4.《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5. 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段残片告诉同学们:“这些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这段残片上的文字应该是()

A .刻画符号 B .甲骨文 C .金文 D .小篆 6. 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热播使我们领略汉字之美,传承中华文明。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7. 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8. 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请回答: (1 )我国青铜器出现在什么时间? (2)请介绍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发展状况? ( 3)请你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件青铜器。 10. 识读右面图片: 请回答: (1)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 么?它盛行于哪个朝代? (2)这种文字一般的刻写材料是什么?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联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七年级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七年级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青铜器和甲骨文 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 关系。 一、青铜器的基本知识点 青铜器是指以铜为主要材料,以锡、铅、镍等为配合元素制造 出来的各种器具和器具附件。青铜器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历程非 常长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青铜器的特点是造型美观、雕工精细、艺术价值高和历史文化价值有限。通过对青铜器 的考察和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 生产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点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时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使用的一种文字,它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画而成的。甲骨文的发 现和研究对于中国文字学和历史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

古代文字史上的一道奇丽的风景线,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一个 重要阶段和里程碑。甲骨文不仅记录了古代商代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而且还对于研究古代 社会和文字学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关系 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 关系。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生产工具,而甲骨文则 是商代时期商业和政治活动的主要记录方式。青铜器上的纹饰和 甲骨文中的图案和字形有相似之处。例如,在商代青铜器上常常 刻画龙纹、虎纹、鱼纹等图案,而在甲骨文中也常常刻画龙、虎、鱼等形象。这些相似之处反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生产和文 化领域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促进。 总之,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 个方面的情况,而且还对于研究古代文字学和历史学都具有重要 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 的研究和保护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部编七年级历史《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 教科书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教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主题:第三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 展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霸州市实验中学钱继涛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解读: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感性认识要强于理性认识,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与好奇心往往大于对历史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猎奇与兴趣常常催发强烈的求知欲,前几课的传说故事已经将这一种求知欲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作为第一节专门的文化课,课堂上的原则是“以热情营造氛围,多启发,少讲解;多举事例,少谈理性”。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3.教科书分析 《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的内容,本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周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本课可以分成两部分,即青铜器和甲骨文,每一部分又都有两个部分组成。青铜器包括青铜器的介绍和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包括甲骨文简介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周时期。只有学好这一课才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激发学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本课也是本册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马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实》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标,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第二单元“中华古代文明”的内容。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但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强烈。他们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知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准备一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出现青铜器在( )。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夏朝 D.商朝 2.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西周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 )。 A.农业生产 B.炊具 C.祭祀 D.装饰品 4.商周时期手工业繁荣具体表现为( )。 ①青铜铸造②陶瓷业③冶铁业④玉器制造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在我国( )。 A.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 B.东南沿海的浙江 C.西北地区的天山 D.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6.下列哪一项不是三星堆文化的表现( )。 A.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 C.青铜神树 D.大型青铜立人像 7.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是指( )。 A.青铜制造业的繁荣 B.农业的繁荣 C.手工业的繁荣 D.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8.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西周时才齐全。 B.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C.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D.商王室和贵族有专门的牧场。 二、非选择题: 9.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是青铜,由此人类告别石器时代而进入青铜时代。我们的祖先制造的青铜器,精美绝伦、富丽高贵;青铜器自它诞生之日,就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信仰、审美等密切相关,体现并映射出强烈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一位历史学家就曾说过,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毫不夸张,青铜文化是一部缩写的中国百科全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青铜文化在我国的商周时期历史上更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辉煌灿烂、盛极一时。 思考空间: (1)你能举出几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精品吗? (2)除了青铜铸造业兴旺发达外,商周青铜文明还有哪些方面的成就? 10.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怎么看? 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CCCDBDA 二、非选择题: 9.(1)司毋戊鼎、四羊方尊。 (2)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等。 10.这是从不同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这当然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七年级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

历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 内容探究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册上册答案【八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册上册答案【八篇】 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册上册答案【八篇】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课堂训练 1、B 2、C 3、B 4、C 5、C 6、D 7、B 8、D 9、A10、A 二、课堂回顾 1.尧舜禹时期;夏朝时期;提示:天下为公,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2.[答案要点]禹的儿子启用武力继承了父亲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从此以后,世袭制在我国历沿袭了将近四千年 三、课堂延伸 提示;愿意,因为自己有了封地,对封国有统治权力和权力等级,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如果我的封地经济文化实力增强,人们安居乐业,我的政治地位必然要获得提高,所以我不听从,但可以“尊王攘夷”,开展对外活动,提高自己的大国地位。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课堂训练 1、C 2、C 3、D 4、B 5、C 6、A 7、A 8、D 9、B10、B 二、课堂回顾 1.周王室施行分封制,打破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自然存在的状态,授土授民,用新的统治者取代了原有的氏族部落首领,加强了周王室对占领区的控制。但是,实施分封制的弊端就是:由于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诸侯国的经济实力很有可能超过王室,大夫采邑的经济实力很有可能超过诸侯。诸侯强,就不可能听命于王室;大夫强就不可能听命于诸侯。这就造成了政治分裂、战乱频仍的局面。 现在我们实行中央领导下的行政区划制度,中央统一领导,稳固统治。 2.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商朝的"人殉"和"人祭"。②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赤身裸体地在烈日下从事农业劳动。夜里,奴隶主用木枷把奴隶的双手锁起来。每次祭祀祖先,奴隶主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三、课堂延伸 1.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孔子的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的礼仪制度,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孔子儒家的这套“仁学”理论虽不能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部问题,但它作为一种建立在道德上的“律己”的道德要求,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准则,能使人们和谐相处无疑有其一定的意义。 2.提示:嫡长子继承制度。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课堂训练 1、C 2、A 3、B 4、B 5、C 6、B 7、D 8、A 9、C10、D

初中历史_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的核心知识有“青铜工艺的成就”、“已知最早的汉字甲骨文”,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层次是“了解”“知道”层次,属于学生较低的认知层次水平,即要求学生能够知晓史事的基本情况,把握史事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史学观念,需要对核心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延伸,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达到一定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因为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勃兴的时期,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青铜制造业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他们都是当时中国高度发达文明的典型代表。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学生要在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和甲骨文的造字、发现、地位、影响等史事的基础上还要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代表了中国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成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通过实例认识现代文明是对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能运用古代青铜制造和文字发明的智慧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部审定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

家和社会变革第5课时的内容。它上承夏商周的更替,下接动荡的春秋时期,是学生在了解了夏、商、西周的更迭和政治制度之后,从经济和文化角度全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对认识夏商周时期文明的发展及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子目: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其中第一目主要介绍了青铜器的用途、功能和高超的制造工艺;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主要介绍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造字特点。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造字特点 重点依据: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司母戊鼎是高超青铜工艺杰出的代表;甲骨文作为当时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具备了汉子的基本结构,是汉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认识青铜文明和甲骨文是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代表,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会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魅力。 难点依据: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非文明中,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都中断了,只有古中国文明延续和传承了下来,而青铜文明和甲骨文就是优秀的中华文明的宝贵组成部分,是如今中华文明得以发展的基石。

初一历史甲骨文与青铜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甲骨文与青铜器试题答案及解析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 【答案】商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一子目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中的内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可知,故填商朝。 【考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甲骨文的概况和价值。 2.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答案】商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二子目闻名于世的青铜器中的内容:“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可知,故填商朝。 【考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青铜器的概况和价值。 3.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原始文字可能是( ) A.小篆B.钟鼎文 C.甲骨文D.刻画符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一子目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中的内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可知,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是在刻画符号的基础上形成的。而AB选项又出现在C项之后。D选项很多学者认为,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故选D。 【考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甲骨文的概况和价值。 4.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二子目闻名于世的青铜器中的内容:“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可知,司母戊鼎是商朝的代表作,故选B。A选项是商代重要的青铜器之一。C选项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考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青铜器的概况和价值。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反思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反思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可以涵盖原来思想教育目标不能包括的情绪、兴趣、动机和意志等各种情意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多元化。 其次,在教学准备方面:过去只有教师的准备,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教师的准备一般也只是局限于看教学参考书、现成的教案等,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课前学生也有相应的准备,比如,这堂课学生就要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网络资源的利用,在这节课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想很好的驾驭课堂就必须准备更充分。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历史课堂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除了观念上的原因,还有教材的原因,容量太大,而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科书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按传统的方法上这节课用时不超过15分钟。《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专题性很强,就两个子目,针对此情况设计了质疑——解疑环节,第一子目的学习完全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完成,教师只是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的课下自学有反馈,实践证明,生生互动有时比老师牵着学生动要好得多。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能积极思考,解答问题。把课堂变成问题的课堂。同时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如“猜猜甲骨文”这一环节教学中,教者选择了十二生肖甲骨文的写法,一方面是由于这些甲骨文图画性比较强,容易识读。另一方面十二生肖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充

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甲骨文与青铜器》,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甲骨文与青铜器》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 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能力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 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 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 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教学难点:甲骨文(设计意图: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 较难讲述清楚;因为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有较大的差别,学生的理 解能力有限,所以将甲骨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设计意图: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 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 学生的兴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 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听课效率) 四、说学法 1. 分析归纳法 2. 自主探究法 3. 总结反思法(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5 青铜器与甲骨文(解析版)

专题05 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讲解 1.我国青铜器文化的出现开始于原始社会后期。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 尊。 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写道:“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序言描述的是() A.甲骨文B.铭文C.小篆D.隶书 【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解答】根据材料“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可知序言描述的是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故选:A。 2.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A.生产方式的变化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C.社会风气的转变D.统治阶级的残暴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题干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解答】题干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商朝的历史,因有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作为证据,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这是因为()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 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 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利簋及铭文

二、甲骨文记事(重点) 1.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2. 甲骨文的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万余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王懿荣像 3.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 1.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 【知识拓展】 金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造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商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七年级上册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七年级上册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史。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情。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磨制石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