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本学期是街道教师聘任的第一学期。来到一个新单位,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我的工作理念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

一、传承

办学特色是学校整体风貌的外化呈现,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有效最典型的一种理念,一种境界,一种品位。本学期,我校在原有国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国学办学特色,在发挥品牌学校效应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培养目标,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兼容并包优秀的多元文化;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五个结合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一是国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诵读中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和提高字品的同时提高人品;二是国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形成教师核心的价值观,提升师德品位,让师生心存感恩、爱心、善念;三是国学与传统中国节活动结合,开展重阳节尊老活动和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四是国学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开展孝敬教育活动、每月一个规范点训练和“文明银行”储蓄活动;五是国学与传统礼仪文化结合,创建自己的国学礼仪操,首先在第五届街道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亮相,然后在校园中推广。

我们采用“操(国学礼仪操)、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经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古诗等)、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的读写等)、演(举行国学教育文艺会演)、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祖国五千年文化,潜移默化培养文明习惯。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

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创新

为了加大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一日常规》的力度,加强文明班集体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少先队大队部根据学生的情况,创新方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学校创新开展养成教育活动,通过每月一个规范训练点(九月份的训练点是出操行走和卫生,十月份的训练点是课前纪律和文明礼仪,十一月份的训练点是环境保护,十二月份的训练点是安全防范,元月份的训练点是孝敬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把行为转化为意识、把思想转化为行动。一学期来,通过活动的开展,校园的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变:校园里基本没有纸屑,每片瓷砖都完好,每间厕所都洁净,每个教室都明亮,每个地方都干净,每个学生都安全,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

“文明银行”是我校推进德育建设创新开展的特色活动,为了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模拟银行的模式,给每个学生开设了“文明账户”,人手发给一本红色的“文明银行储蓄卡”,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文明行为“储蓄”起来。“文明银行”分有总行、分行和储蓄所三级——学校为总行,班级为分行,社区、家庭为储蓄所,这样便将“文明储蓄”范围扩大至家庭和社会,让老师、同学、家长、社会人士都有加分的建议权。“总行”根据各储蓄户的表现,每周公布储蓄情况,每月评比优秀储蓄员,期末评出“十佳文明小标兵”,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文明银行”里,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被分成“遵章守纪”、“文明礼貌”、“品德修养”、“技能实践”、“勤学好问”、“仪容仪表”、“热爱劳动”和“环保卫生”等8个项目,学

生平日符合规范的文明行为班主任和辅导员会按照一定的分值存进“文明账户”,有不文明行为则支出相应的分值。采用银行储蓄的方式来推动德育教育,学生、家长们都感到十分新鲜,兴趣十足。“文明银行储蓄”活动的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储蓄美德,争做文明少年”的积极性。

三、发展

在街道办事处、教育办的支持下,本学期,我们加大对校园环境的建设力度,花十万元,全面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教学楼东边楼梯间铁门和通往教学楼后面运动场的一堵墙拆掉,使教学楼一楼更通风、更敞亮。请驻军部队派人来校帮助清除运动场里的杂草,雇工人修剪树木,运走垃圾杂物,雇车运沙土填平跑道,使之整洁可用。把师生食堂分开,安排老师每天轮流管理食堂的卫生和秩序。对教学楼、科技楼和校园围墙进行全面的粉刷,使之焕然一新。重新规划班级和专用室,把两间教师办公室合并为一间,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沟通和对教师的管理。修建学生餐厅,为服务区外的学生提供午餐,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此外,我们还建立心理咨询室、校董室和关工委活动室,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和更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并给校董室、社区关工委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提高

一是提炼办学理念。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办学理念。“学而知知而行行而恒成习惯”的教育理念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以人为本和谐共生文化立校国学扬校”的发展理念是校园文化的动力;“养成良好的习惯,练就强健的体魄,拥有健康的心态,根植美好的理想”的培养理念是校园文化的品质;“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校园文化的桥梁;“精神文明的家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

性的乐园,整洁优美的花园”的发展理念是校园文化的果实……我们把办学理念与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营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

二是开通校园网。网站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高效途径,它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起着纽带与桥梁作用。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实行对外开放,扩大对外交流,我校筹集了一定资金,经过半学期的准备,建成并开通了校园网。校园网的开通,是我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校园网的开通,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交流教学经验、方法、信息、传阅资料、和谐发展的平台,也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架起了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可以使教师利用这一平台,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形成“三位一体”共育新人的网络。

三是开展特色活动。举办暑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开放周”活动,丰富未成年人暑假文化生活;举行“孝亲敬老”小品比赛,让学生受到尊老、敬老、爱老的深刻教育,懂得感恩,懂得孝亲敬老,懂得要以优异的成绩,以实际行动来感谢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情;举行《祖国万岁》歌咏比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承办“构建青阳街道‘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经验交流会,”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增强大家以德育人的德育意识,为共创和谐校园积累宝贵的经验;充分利用学校深厚的艺术、文化、体育教育等资源,积极做好准备“晋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挂牌成立,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采、富有挑战性的思想道德实践项目。

四是工作成绩斐然。郭加殷、孙翠珊、张精华各有一篇论文

发表于省级教育杂志上;郭加殷老师被评为青阳教育办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孙翠珊老师被评为晋江市先进德育工作者,张美月老师被评为晋江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吴雅莎老师被评为青阳街道先进教育工作者,施美晒老师被评为青阳街道优秀班主任、青阳教育办首届“美丽教师”。学生在参加教育办举行的各种学习竞赛中,取得了不斐的成绩:荣获《祖国万岁》歌咏比赛三等奖,四年级集体朗读比赛一、二等奖,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小学生器乐独奏比赛荣获低年级组二等奖,“孝亲敬老”小品比赛三等奖,班级文化建设评比集体二等奖、还有十个班分获一二三等奖……

五、展望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学校的一些不足。

一是现代化教学设备陈旧。语音室的电教设备已全部不能用,必须重新添置;微机室的电脑有一半即将过时,必须更新;科学实验室需重新配备实验桌椅,并添置实验仪器。

二是课室仍然紧张。虽然加层教学楼,新建科技楼,但仍然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课室仍然不足,学生班规模偏大。

三是师资力量不足。36名教师中,在职公办教师只有22人,且年轻教师偏多。

针对以上情况,下学期,我校拟对校园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

1、争取在暑假期间收归高霞幼儿园,拆除危房——宿舍楼,把教师宿舍搬迁到幼儿园里。

2、科学规划校园,新建一楼师生宿舍楼、一座综合楼,改建学校塑胶跑道和体育活动场所,争取两年内完工。

3、建立艺术大厅和教科研活动室、添置科学实验室设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_2

---------------------------------------------------------------最新资料推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去博里、施河学习有感(马甸中学张宝龙)在总校的带领下,马甸镇全体教育干部去博里、施河等学校参观学习,看到人家校园文化建设深有感触。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力营造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和物质形态,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和谐的育人环境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塑造着学校形象,学校形象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 我认为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可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继承和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定位我认为学校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突出办学理念,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为师生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1 / 6

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 突出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操作的原则: 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基本要求: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审美性、实用性和主体性;运行的思路: 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校园活动文化为载体,使精神文化提升,物质文化出精品,制度建设有特色,活动文化出成果,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加强硬件建设,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创设简洁、实用、素雅、美观的物质文化;修订完善学校的机构体制,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校纪、校规守则等,健全学校的制度文化;开展多彩的德育、科技、文体、综合实践等活动,丰富师生的学校活动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积淀学校文化内涵,彰显教育的特色。 二、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我认为着重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既考虑到每种文化的独特意义和作用,更考虑到四者是一个共同体,共同构成校园文化

稳定和谐是高校发展的保障

稳定和谐是高校发展的保障 稳定和谐是高校发展的保障 ——浙江省高等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几年来,浙江省把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作为推进高校改革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当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高校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和谐稳定,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研究对策、落实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说:“几年来,我省高校的基本建设打了几场大仗、硬仗,建成了六大高教园区,新建了1300多万平方米的校舍,30多所高校顺利入驻高教园区。总结经验,重要的一条是坚持了稳定和谐。几年来,我们在抓校园建设的同时,努力抓教育质量,特别是学科结构、专业结构的调整。该上的上、该下的下,这中间也没有发生多少矛盾,总结经验,重要的一条也是坚持了稳定和谐。” 近来浙江各高校也对各自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做了归纳和梳理,这里面有办学、治校的大政方针,但是更多的是各校因地制宜的对策、措施。集腋成裘,也许能让高教界的同行读来有所启示。 制度为先,以民主促和谐 浙江高校树立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理念,着力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提高制度设置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校民主决策与管理水平,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曦(浙江大学党委书记):良好的制度建设促进了校园和谐,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出来,各种创新源泉也不断涌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目前我校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 【学校实践】浙大提出了“立足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自主创新,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校园和谐”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学院层面建立完善党政联席制度,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与院长的行政管理职能有机结合。学校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教代会提案工作;建立完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聘任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各类决策和咨询机构,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汪晓村(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和谐首先要让人有说话的地方,并且说的话能够被认真倾听。有些事听起来议论纷纷,好像各种见解差距很大、思想很难统一,但只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把该说的话都说透了,把该表达的意见都表达清楚了,群众基础打实了,很多难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学校实践】浙工大在起草校内新一轮的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方案、教职工经济适用房分配申购办法时,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利益指向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各种各样的意见、建议一下子涌了上来。草案要不要拿到教代会上去讨论通过?浙工大党委认为,大学办学首先要相信教职工的觉悟和理智,一个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方案,如果得不到大多数教职工的拥护,就不可能是一个好方案。于是,浙工大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将两个方案都提交到了教代会讨论审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最终形成决议。 师生为本,建设温馨家园 浙江各高校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营造安定和谐的发展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撑的平台,使学校的工作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和谐发展

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和谐发展 摘要: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因素。在此分析了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关系,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和谐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谐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单纯的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知识的需求,非学历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纯学历教育的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协调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因素。 一、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的大力发展提供强大保证 我国高校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校生人数保持稳定且逐渐增长,教学和科研水平也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并逐步走向成熟。非学历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起步较晚,在高校教育体系里与学历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需要学历教育的支持才能得以发展。 (一)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高校正常运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历教育收费、国家对学历教育的财政拨款及科研资金等。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种,面向特殊群体的培训、提高班等属于营利性质的;面向大众的普及知识的百姓课堂等属于高校非学历教育中公益性质的,没有收入。无论是营利性质的培训,还是公益性质的百姓讲堂,其媒体宣传、网络建设、课件制作等前期运作都没有定向拨款,所需资金都需要学校从学历教育的资金范畴里划拨。 (二)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提供教学支持 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学历教育的大力支持,其中教学上的支持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高校的非学历教育通常没有固定的教师资源,而是根据非学历教育的需要从各相关院系借调教师上课,这些教师从事学历教育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某一学科领域有深入的研究;非学历教育的整体课时安排也需要学历教育的支持,如何将涉及培训内容的理论知识、目前的科学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融入教学之中,需要根据学历教育的相关学科整体发展状况去设计;另外,非学历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注重实践,非学历教育的学员在参加学习过程中想要去相同行业的先进单位参观实践,这就要高校利用自身学历教育中的校友资源、科研合作单位去实现非学历教育中的实践场所问题。 二、非学历教育反作用于学历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河盘桥小学 过去的2010学年年, 对河盘桥小学来说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再创佳绩的一年。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生活动精彩纷呈,教学研究硕果累累,教师专业素质强势推进,办学水平快速提升。在所取得成绩和荣誉中,无不渗透着每一位教职工的辛勤付出。为使新学年的工作有新的突破、新的成就,我们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盘点、梳理。按照学区对这次交流务必务实的要求,现将过去的一个学期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凸显特色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就立足:一方面不断地完善、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自然环境,致力实现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每一株草朩含情,每一个角落传神。另一方面,努力创建具有自己时代气息的特色校园文化环境。我们班子成员开学就投入到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去。团队出谋划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面对有限的学校资金,要想奢华是不可能的。我们根据小孩子心理特点在一楼低年级走廊过道上喷上《弟子规》,在高年级过道上喷上名言警句,在楼梯的拐角处安放好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操场的围墙上喷上运动的图案和标语,体现出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我们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契机,完成了古诗长廊、校读书专栏的建设工作,改建了学校的宣传栏、更改了学校的校训确定由教师自行设计的校标做到与时俱进,使之更具时代气息。再如教室文化,除了名人名言、以班级为特点的班训、图书角之外,我们还设置了星级栏,开展了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学校对教室环境进行规范,教室里要悬挂国旗,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训等装框上墙,布置“学习园地”和“学生风采”展板,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各班要有自己设计、设置壁板、展示台,用环境来熏陶人,感召人,把教室建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和成长的沃土。在各班级门口的瓷砖上粘贴才艺展示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办公室文化,我们在教师办公室里张贴有导向、激励的各类标语;食堂文化,我们在饭厅内张贴了像“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等标语。同时我校队室进行全面的更新装饰很富个性,在学区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参加瑞安市的评比验收深受检查人员赞扬,在升格小学中是难能可贵的。在这种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们的教育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努力完善教学常规,提高质量

创平安校园--促和谐发展(2012)

大同县一中创建“平安校园”汇报报材料 创建平安校园促进和谐发展 2012年12月6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党政,欢迎大家光临我校开展“平安校园”验收暨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感谢各位专家对我校的工作指导。 学校情况介绍:我校始建于1972年,2012年8月17日搬入新校区。新校区是县委、县政府09年5月投资1.2亿元,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设计,新校区整体规划面积315亩,建筑面积为7万平凡米。包括教学楼四栋,实验室一栋,图书办公楼一栋,学生公寓四栋,学生食堂一栋,多功能报告厅、体育馆、体育场等。其中校园一期工程,规划面积212亩,建筑面积为49553平凡米,现有教学楼四栋、实验楼一栋、学生公寓楼两栋、学生食堂一栋、图书办公楼一栋。实验楼配备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电脑教室各4个,教室班班配有多媒体设备,为了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上一台阶,县委、县政府又为学校投入108万,建立了覆盖所有教师和办公室的校园区域网,并为每一位一线上课教师配置一台备课电脑。保障了学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新校区设备建设达到了省级一流的标准,目前,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增加投入,逐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加强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建设,以发挥现代化教育资源的作用。学校的体育馆、

运动场等二期校园工程正在筹备预算中,明年开春将正式开工。 我校现有教职工240余名,其中高级教师5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0名,研究生学历4人,大学本科毕业162人(包括后续学历)。 学校现有教学班49个(其中高一15个班、高二16个班、高三18个班),学生3300余名,其中住校生2375名。 我校曾先后获得“山西省文明单位”、“大同市德育示范校”、“大同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 我对学校安全的认识: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先进文化的体现。学校作为人群集中的场所,尤其应该把安全工作作为立校之本,治校之根。本着这种认识,我校始终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哪里有师生哪里就有安全岗位,哪里有安全岗位哪里就有安全责任”的安全工作理念,围绕“创建平安校园、促进和谐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和“无校园重大安全隐患,无校园伤害责任事故,无校园治安案件,无校园消防事故,无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五无”具体工作目标,加大安全教育宣传,落实安全管理职责,细化安全常规举措,强化安全设施建设,突出安全日常管理,形成了人人知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守安全的校园安全工作格局。特别是,为了迎接2012年度省级“平安校园”验收暨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为了使新校区的各方面管理都有一个新提高,按照文件精神及要求,我们认真自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努力提升我校的安全管理水平,现将我校多年来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本学期是街道教师聘任的第一学期。来到一个新单位,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我的工作理念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 一、传承 办学特色是学校整体风貌的外化呈现,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有效最典型的一种理念,一种境界,一种品位。本学期,我校在原有国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国学办学特色,在发挥品牌学校效应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培养目标,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兼容并包优秀的多元文化;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五个结合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一是国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诵读中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和提高字品的同时提高人品;二是国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形成教师核心的价值观,提升师德品位,让师生心存感恩、爱心、善念;三是国学与传统中国节活动结合,开展重阳节尊老活动和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四是国学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开展孝敬教育活动、每月一个规范点训练和“文明银行”储蓄活动;五是国学与传统礼仪文化结合,创建自己的国学礼仪操,首先在第五届街道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亮相,然后在校园中推广。 我们采用“操(国学礼仪操)、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经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古诗等)、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的读写等)、演(举行国学教育文艺会演)、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祖国五千年文化,潜移默化培养文明习惯。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

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创新 为了加大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一日常规》的力度,加强文明班集体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少先队大队部根据学生的情况,创新方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学校创新开展养成教育活动,通过每月一个规范训练点(九月份的训练点是出操行走和卫生,十月份的训练点是课前纪律和文明礼仪,十一月份的训练点是环境保护,十二月份的训练点是安全防范,元月份的训练点是孝敬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把行为转化为意识、把思想转化为行动。一学期来,通过活动的开展,校园的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变:校园里基本没有纸屑,每片瓷砖都完好,每间厕所都洁净,每个教室都明亮,每个地方都干净,每个学生都安全,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 “文明银行”是我校推进德育建设创新开展的特色活动,为了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模拟银行的模式,给每个学生开设了“文明账户”,人手发给一本红色的“文明银行储蓄卡”,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文明行为“储蓄”起来。“文明银行”分有总行、分行和储蓄所三级——学校为总行,班级为分行,社区、家庭为储蓄所,这样便将“文明储蓄”范围扩大至家庭和社会,让老师、同学、家长、社会人士都有加分的建议权。“总行”根据各储蓄户的表现,每周公布储蓄情况,每月评比优秀储蓄员,期末评出“十佳文明小标兵”,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文明银行”里,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被分成“遵章守纪”、“文明礼貌”、“品德修养”、“技能实践”、“勤学好问”、“仪容仪表”、“热爱劳动”和“环保卫生”等8个项目,学

创建幸福校园 实现和谐发展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初期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惠州市第八中学(惠州市华罗庚中学) 1994年2月7日和2006年1月10日,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两度亲临惠州市第八中学视察,并欣然题词:“热心教育事业,造就一代英才”。十五年来,全校师生牢记共和国总理嘱托,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学校不断跨越发展。2004年之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年青的八中勇立潮头,奋力争先,不断探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所饮誉东粤、蜚声南天的品牌高中正在茁壮成长。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概况 惠州市第八中学是惠州市直属公办三所重点中学之一,创办于1987年9月,1994年9月成为市重点中学,2001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3年8月,为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及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的实际需要,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同意市八中初高中分离,按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规划建设独立高中新校区,选址东平文头岭。(参见附件一) 2006年3月,惠州市人民政府与“华杯赛”组委会签约,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长期落户惠州,由惠州连续承办十年共五届“华杯赛”总决赛。为了更好地承办“华杯赛”,根据全国人大常委、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提议,市政府于2007年10月正式同意

将规划建设中的惠州市第八中学高中新校区命名为“华罗庚中学”。(参见附件二) 2008年8月高中独立新校区一期建成开始招收高一新生,与老校区高二、高三年级参加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于11月份获“优秀”等级。(参见附件三) 高中新校区(华罗庚中学)由市财政全额投资3.2亿元兴建,占地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设计100个教学班、50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2008年8月,高中独立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招收高一学生1313人;2009年8月,新校区建设全面峻工,高中再招生1760人。高中新校区现共有高中教学班56个,学生共计3073人。高中新校区共有专任教师212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18名、本科186名;中学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45人,占21.2%,中学一级教师61人,占28.8%。 近几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属于国家级和省级的主要有:中央教科所多媒体外语教学实验基地、中央教科所德育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档案综合管理特级单位、广东省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广东省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 第二部分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确立办学理念,科学规划学校发展 办学理念决定学校发展方向,决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础,也决定着学校对社会的贡献。我校提出的办学理念是“创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对和谐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与和谐校园的内涵、特征以及重要性的探究,研究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些要求,我们得出,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相辅相成,互相支持,构建和谐校园对今后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意义深远,因此,今后必须加快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步伐,以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论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及其意义》方正泉著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保障,也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社会由众多社会组织组成,只有各个组织和谐,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高校又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校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为此,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应从和谐校园开始。 和谐社会的起源于发展 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的模式。在西方思想史上,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和谐”的概念:“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并提出了“整个天是一个和谐”的观点。在中国古代,“和谐”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和”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之中,早在传说的上古时代,伏羲就制作出了八卦图,提出了影响深远的阴阳和谐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便开始把“和”作为一

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加以研究。儒家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等“和”理念的经典描述。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影响很大。因此,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就成了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关于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学界并无定论,例如,方正泉认为,和谐校园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法治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公平正义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诚信友爱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安定有序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 因此,我们就各方面对和谐校园的不同定义总结出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银城二小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长期以来,银城二小坚持“严谨笃学、奋发有为”办学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积淀,不断丰实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建设内容,以“倡导师生共同发展,构建阳光活力校园”主题活动为突破口,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高处着眼、实处着手、整体推进、务求实效,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德兴市先进学校”、“德兴市教育先进单位”、“上饶市校本课程实验学校”、“上饶市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家长函授先进学校”。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突出办学理念,彰显学校“倡导师生共同发展,构建阳光活力校园”活动特色,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为师生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建设的理念:提升文化品位,体现时代气息,突出人文精神; 操作的原则: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

基本建设要求: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主体性; 运行工作思路: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校园活动文化为载体——显精神,讲和谐,有特色,出成果,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着眼师生发展,开拓创新,挖掘教育资源,扩大发展空间,学校重点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构建立体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别致的文化风景。 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银城二小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讨论,结合学校实际,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与蕴含的文化底蕴中,发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二小精神文化——排难创新、勇争一流。秉承“团结守纪勤奋进取”的校训,加强“三风”建设,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三大氛围——讲正气、讲品位、讲合作,彰显“文明开放快乐和谐”的校风,倾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亲和儒雅的教师形象,形成“善教乐学严谨求新”的教风和“勤奋、求真乐读善思”的学风。体现师生日常和谐的精神风貌。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学校的硬件设施滞后,校内环境简洁朴素,本着“简洁、实用、美观、素雅”的原则,精心设计,合理布局,规划完善多个主题教育功能区,如时事宣传区、文化建设区、德育功能区、班级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发表时间:2012-05-03T14:56:38.3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6月总第100期供稿作者:宋学军[导读]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宋学军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上秦中心学校734000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笔者也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 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大学应有大爱,大学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着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和谐校园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学校大事来抓,并且常抓不懈。 其次,加强班子建设,构建领导班子的内部和谐,班子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实现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优化。 最后,增强服务意识,更新观念,改变工作方式,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师幼之间,深入科研课改之中,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三、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应将法制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对重要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并辅之以保证措施,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保证。笔者就建设平安和谐校园,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逐级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积极组织演练,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 其次,大力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做好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工作,做好食品卫生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各项工作,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救,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最后,开展经常性的学校安全工作检查。要清除死角,不留隐患,对校园周边环境要格外关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学校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和谐校园科学发展论文

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05-6-2 20:57:00 作者:转载来源:中国高校网点击: 274 □ 双击自动滚屏 一、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提升办学理念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当前,确立这种教育理念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建设和谐校园,是民办高校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 其次,建设和谐校园,也是民办高校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按照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曾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用教育规律指导和谐校园建设,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 第三,建设和谐校园,也是解决民办高校诸多现实难题的迫切要求。 二、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办高校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并施,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首先,要推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或学生群体(系、班)个性的自我和谐。一是允许各个院系、班级执行学院统一规定或要求有一定的弹性、灵活性,制订有独创性的“系训”、“班训”或“乡规民约”。二是鼓励教师、干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同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施教同一门课程。三是为学生独立表达自

和谐校园发展规划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阳光初中2010年--2013年发展规划 为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加快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我校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化教育改革,继承优良传统,进一步弘扬“阳光教育”,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现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以进一步发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辐射示范作用。 第一部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目标 一、发展基础 (一)传承发扬,探索创新,突出内涵发展 阳光初中三年的发展是建立在林梓初中和奚斜初中合并的基础上,教职工的精神风貌与学校发展的整体氛围进一步整合,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吻合,已经形成了诸多办学优势,为学校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聚焦发展,分层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成为学校发展的立足点。 学校把握发展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提出加强“三个力”建设,即加强校长室的领导力建设、加强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建设、加强全体教工的战斗力建设,学校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各种平台,升华教师师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的执行力、融和力和组织力。 学校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设平台,促使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如成立阳光初中青年教师联合会,建全带教制度,借助优质资源等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骨干教师的发展创设平台,如加强学历培训、加强职称晋升指导、健全骨干教师培养激励制度等,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学校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养、考核力度,提高干部管理效能。学校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设生态文化校园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文化校园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昌邑市都昌街道岩山小学夏克俊 建设生态文化校园,是现代学校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一所学校生态文明文化建设陶冶师生情操的教育需要,建造适宜生命生长的教育乐园,让校园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生态园,是我们岩山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追求。经过几年的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我们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培养有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师生都能充分发展,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扎实的文化功底并能主动更新、自我完善的合格加特长的时代新人。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一天中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使师生无时不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校园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 1、创设爱的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中处处体现出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班级、爱他人、爱科学、爱学习的氛围。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大雕

塑主题是“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每个办公室里都有这样一副标语“以欣赏的目光看学生、以尊重的态度待老师”,我们要求教师热心从教,优质施教,文明执教,努力塑造具有“大爱心”、“大智慧”、“大胸怀”的新时代教师形象,把爱心和热心送给学生,让学生充满爱,把汗水洒向班集体,让班级成为孩子长的乐园,把智慧献给教育事业,让教师感到自豪,工作中保持三种视线,增强四种意识,即主人翁意识、自律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抢着干的氛围。因此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事都充满了宽容和爱;要求学生时刻保持三种目光,即仰视的目光、平视的目光、俯视的目光。塑造健康的人格,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 我校多次组织全体师生为贫困生、为希望工程、为灾区捐款等活动,五年来“光明使者”小分队坚持帮助双目失明的王献玲,本学期还发起了“用我的爱,圆你的梦”活动,了解贫困外来务工子女的心愿,并在少先队员中征集“爱心小天使”,让“小天使”们为小伙伴圆梦。 这种精神上的教育是大音无声、大雪无痕的。它拥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它的引领下,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享受到职业生活的乐趣;学生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享受到了学习生活的快乐。

打造阳光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打造阳光校园文化, 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的灵魂,她主导着幼儿园每一个成员的言行,引领着幼儿园风格、特色的形成,对幼儿园每一个成员乃至家长的思想与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专业成长课程文化和谐校园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以文化管理为基础,以保教科研为先导,以素质教育求特色,改善办园条件,建设德能双馨的教职工队伍,融合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力量,共同为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成长环境。 一、文化导航,构建阳光和谐的精神家园 1.构建特色文化,形成师生核心价值观我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先导,在“一切为了孩子”办园宗旨下,确立了“儿童为本、以质立园”的办园理念,提炼了“成功写在孩子脸上,自信驻留教师心中”的园训和“挚爱,尊重,善诱,赏识”的教风,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园风,让幼儿园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 2.创新制度文化,以行动诠释以人为本在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机制,为我园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强化“领导为教师服务,后勤为前勤服务,教师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的意识,关心教职工思想、学习和生活。成立教师健身俱乐部;设立温馨教师休息室;教职工生病、退休、结婚,园领导都亲自慰问并送

上祝福;把教职工家庭幸福、孩子健康成长提升到工作理念中,以行动诠释“以人为本”。 二、多措并举,建设阳光教职工队伍教师的品质决定幼儿园的品位,教师的素养孕育幼儿园的文化,幼儿园的发展关键在教师。 1.全面加强师德建设我们坚持把师德建设活动的开展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从细节做起,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性,促进教师师德建设的自觉性。近年来,我们先后获得了“东营市师德建设示范单位”、“东营市教育系统女职工先进集体”、“东营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 多人次教师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广大教师见贤思齐,互勉共进。 2.努力打造学习型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心理需求也不相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分层管理,分类指导,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1)支持学历教育从时间、考核、晋职等多方面提供相应条件和奖励。 (2)大力进行专业素质提高培训 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市区XX局,XX局支持,依托高校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一位教师再次走进大学课堂。教师培训归来后用多媒体与全体教职员工交流体会。 (3)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定期举行培训班、交流会,提升教职工现代化教育技能。 (4)不断充实“幼儿园教育资源库” 整理总结思路和做法,提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