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讲义教师版》

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讲义教师版》

运动的快慢

知识集结

知识元

运动快慢的比较

知识讲解

一、比较快慢的方法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谁用的时间多,谁就慢。在体育比赛

中,裁判员就是根据这种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2.经过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谁通过的路程长,谁就快;谁通过的路程短,谁就慢。在观看体

育比赛的田径赛时,观众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二、速度及其单位换算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

位是“千米/时”,符号是“km/h”。“m/s”与“km/h”的换算为1m/s=3.6km/h

常见的换算关系有:1m/s=3.6km/h,5m/s=18km/h

10m/s=36km/h,15m/s=54km/h

20m/s=72km/h,25m/s=90km/h

3.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这一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紧扣定义的,因为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经过

的路程,某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则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钟汽车通过的路程为15m。

注意:千万不要写作:每秒钟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5m/s。

例题精讲

运动快慢的比较

例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其中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在物理学里,用__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速度.

【解析】

题干解析:解:由甲图知:三名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但通过的路程不同,通过路程大的运动的最快,这是应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由乙图知: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但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不同,所用时间最少的运动最快,这是应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在物理学里,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2.

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还有一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赛者甲乙丙

成绩/s 13.6 13.8 13.7

路程;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的路程大小

【解析】

题干解析:解:百米赛跑,路程相同,由表中数据可知他们的运动时间不同,这里采用了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三人的运动快慢;还有一种常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的路程大小.

例3.

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物体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路程所

用的时间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相同,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物体运动越快

B.相同路程,物体所花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越快

C.时间与路程之比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D.时间与路程之比越小,物体运动越快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解:A、由速度公式v=可知,路时间t相同,路程s越短,速度v越小,物体运动越慢.故A 错误;

B、由速度公式v=可知,路程s相同,时间t越长,速度v越小,物体运动越慢.故B错误;

C、由速度公式v=可知,路程与时间之比越小,则时间与路程之比越大,速度v越小,物体运动越慢,故C错误;

D、由速度公式v=可知,路程与时间之比越大,则时间与路程之比越小,速度v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故D正确.

例4.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解析】

题干解析:

例5.

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A.速度的大小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

速度的计算

知识讲解

•三速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v=。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注意:①应用v=s/t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

②公式v=s/t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例题精讲

速度的计算

例1.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A.3:2 B.5:3 C.5:8 D.9:10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解:两汽车的速度之比是====.

例2.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乙车行驶的时间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3:1,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A.3:2 B.2:3 C.1:6 D.6:1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

解: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

例3.

一列队伍20m长,经过全长为160的一座大桥,队伍过桥一共用了1分半钟,若队伍用匀速前进,则行进速度是()

A.1.8m/s B.2.0m/s

C.1.6m/s D.2.2m/s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

解:

整列队伍全部过桥所通过的路程:

s=L桥+L队伍=160m+20m=180m,t=1.5min=1.5×60s=90s,

队伍行进的速度:

v===2m/s

例4.

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_________________m

【答案】

1500

【解析】

题干解析:解:由v=得s=v t=36km/h×h=1.8km=1800m,桥长为:s桥=s﹣s车=1800﹣300=1500m.

例5.

一列长200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m/s,合_________________km/h.

【答案】

20;72

【解析】

题干解析:解:火车通过的路程s=s车+s桥=200m+1800m=2000m,火车的速度

v===20m/s==72km/h.

例6.

空中加油机给战斗机进行加油,如果战斗机在加油时,2s内飞行了0.4km.则在加油时,空中加油机的速度为()

A.50m/s B.100m/s

C.200m/s D.400m/s

【解析】

题干解析:

例7.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的速度是()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解析】

题干解析:

例8.

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行进速度为()

A.2m/s B.1.3m/s

C.0.67m/s D.2.3m/s

【解析】

题干解析:

例9.

某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前4秒的路程为40米,那么在第8秒时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12.5m/s D.62.5m/s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

例10.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l:2B.2:1C.2:9D.9:2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讲解

•四、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方向不变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路程都相等,或者说速度的大小

和方向都不改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运动的路径是直线;

(2)运动的快慢保持不变,即它的速度是一个恒量,即任一时刻都相同。但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3.对概念的理解: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可以用符号ν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SI)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单位有km/h,m/min等等。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或某一距离)的运动速度,就知道了它在任意时间段内或任意运动点上的速度。

(3)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不能从数学角度把公式s=v t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

例题精讲

匀速直线运动

例1.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A.3:2 B.5:3 C.5:8 D.9:10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解:两汽车的速度之比是====.

例2.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乙车行驶的时间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3:1,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A.3:2 B.2:3 C.1:6 D.6:1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

解: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

例3.

一列队伍20m长,经过全长为160的一座大桥,队伍过桥一共用了1分半钟,若队伍用匀速前进,则行进速度是()

A.1.8m/s B.2.0m/s

C.1.6m/s D.2.2m/s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

解:

整列队伍全部过桥所通过的路程:

s=L桥+L队伍=160m+20m=180m,t=1.5min=1.5×60s=90s,

队伍行进的速度:

v===2m/s

例4.

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_________________m

【答案】

1500

【解析】

题干解析:解:由v=得s=v t=36km/h×h=1.8km=1800m,桥长为:s桥=s﹣s车=1800﹣300=1500m.

例5.

一列长200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m/s,合_________________km/h.

【答案】

20;72

【解析】

题干解析:解:火车通过的路程s=s车+s桥=200m+1800m=2000m,火车的速度

v===20m/s==72km/h.

例6.

空中加油机给战斗机进行加油,如果战斗机在加油时,2s内飞行了0.4km.则在加油时,空中加油机的速度为()

【解析】

题干解析:

例7.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的速度是()

【解析】

题干解析:

例8.

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行进速度为()

【解析】

题干解析:

例9.

某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前4秒的路程为40米,那么在第8秒时的速度是()

【解析】

题干解析:

例10.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l:2B.2:1C.2:9D.9:2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当堂练习

第 11 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讲义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讲义(一)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 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 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 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 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 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例题: 1、下列各物体中接近130厘米的是:( )A .体温表长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课桌高; D .写字台长度. 2、用塑料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时,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练习: 一本书的厚度为8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 ;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 ;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 ; 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 ; 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 ;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 ;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 。 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_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1km=m,1m=dm=cm=mm=um=nm。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18.41cm。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图1)(图2)(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 右图圆的直径为 cm。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 的厚度为 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 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 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 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外 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 或秒) 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的物体叫。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 是运动和静止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___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的____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_____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经过相同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2)公式:。

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讲义教师版》

运动的快慢 知识集结 知识元 运动快慢的比较 知识讲解 一、比较快慢的方法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谁用的时间多,谁就慢。在体育比赛 中,裁判员就是根据这种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2.经过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谁通过的路程长,谁就快;谁通过的路程短,谁就慢。在观看体 育比赛的田径赛时,观众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二、速度及其单位换算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 位是“千米/时”,符号是“km/h”。“m/s”与“km/h”的换算为1m/s=3.6km/h 常见的换算关系有:1m/s=3.6km/h,5m/s=18km/h 10m/s=36km/h,15m/s=54km/h 20m/s=72km/h,25m/s=90km/h 3.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这一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紧扣定义的,因为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经过 的路程,某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则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钟汽车通过的路程为15m。 注意:千万不要写作:每秒钟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5m/s。

例题精讲 运动快慢的比较 例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其中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在物理学里,用__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速度. 【解析】 题干解析:解:由甲图知:三名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但通过的路程不同,通过路程大的运动的最快,这是应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由乙图知: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但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不同,所用时间最少的运动最快,这是应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在物理学里,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2. 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还有一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赛者甲乙丙 成绩/s 13.6 13.8 13.7 路程;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的路程大小 【解析】 题干解析:解:百米赛跑,路程相同,由表中数据可知他们的运动时间不同,这里采用了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三人的运动快慢;还有一种常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的路程大小. 例3. 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物体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路程所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 第2节运动的描述 一、要点梳理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______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 (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___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______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______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______的。 二、重点解读 一、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 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 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例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水逐渐结成冰B.天空飘动的白云 C.铁生锈了D.细胞的分裂 二、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往往是不同的。 【例题2】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相对于这个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能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 【例题3】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复习教案

坤凡教育学科教师讲义 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上)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课题机械运动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目的1、学会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会对机械运动进行简单的描述; 3、掌握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择; 4、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公式进行求解。 重难点1、重点:(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如何选择; (3)、速度的意义、公式及其单位; (4)、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2、难点:对参照物和平均速度的理解。 【考纲说明】 考点题型分值长度的测量选择题或填空题3分 参照物的选择选择题或填空题3分速度及其有关计算实验题或计算题6分 【知识梳理】 一、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 (1)、单位及换算: 1km = 103m = mm = 109μm = mm;1m = 10dm = cm。 (2)、测量工具:刻度尺。

①、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如图,刻度尺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②、测量时:四会。 一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和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选择。 二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三会读: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会记:测量结果有和。 如图,的读数方式是正确的,所测的铅笔的长度为。 (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但在实际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2、时间: (1)、单位及换算:1h = min = s。 (2)、测量工具:秒表。 3、误差: (1)、概念: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需去掉错误结果,且所求平均值均保留的有效数字与测量值相同。)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的变化。 2、参照物: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三、速度和平均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经过的路程,路程的运动得快。 (2)、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时间的运动得快。 2、速度: (1)、意义: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2)、定义:之比。 (3)、公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说课稿

《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测量平均速度》。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分析教材。 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 在认识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后,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②.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重难点。 1、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停表,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利用刻度尺侧长度时,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如何计时,是本节的难点。 利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计算平均速度。在斜面上标注出起点,利用金属片指示终点,便于计时和测量长度。由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较短,不易测量,引导学生利用测量较长的时间,间接求出,即,利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再分别计算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从而强调出,平均速度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由于小车从斜面滑下较快,到撞击金属片之前的时间不好测量,在学生分组实验后,教师利用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进行演示,将小车的运动记录下来,得到小车运动的s-t图像,进行简单介绍,选取其中一段时间对应的图像,求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选取不同时间段进行计算,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同时也可得到所选取的研究区域的v-t图像,直观的看出小车的速度的变化情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复习讲义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讲义 重点:长度,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长度测量时的读数,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方法:实验法,图像法 一、知识点通关站 【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约6400 ;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则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4)化曲为直法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它的常用单位有、。1h= min= s. 【知识点2】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速度不变)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公式是: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7.1米/秒= 千米/小时。 8.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和。 二、练习成长站 【类型1】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3.6km=3.6km×1000m=3600m B.3.6km=3.6km×1000=3600m C.3.6km=3.6×1000=3600m D.3.6km=3.6×1000m=3600m 【类型2】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A.80m B.80dm C.80cm D.80mm 【类型3】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D 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1km=103m1m=10dm 1dm=10cm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 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 值和单位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

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2.单位:秒(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1h=60min;1min=60S。 3.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1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物理八上第1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 第1章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dm ,cm ,mm ; B 、mm ,μm ,dm ; C 、nm ,μm ,dm D 、μm ,nm ,mm 。 2、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运动,则相对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 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和丙车 3、老郭乘坐大巴,他正对车窗固定好照相机,先拍图甲,再拍图乙,均拍到同一路灯和同一小汽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路灯向东运动 B .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 C .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灯是静止的 D .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巴向东运动 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t s 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对 5、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 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在9s内运动的路程为18m B.物体在前3s内和后3s内的速度相等 C.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静止 D.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6、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C.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7、运动会上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有人认为乙同学在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甲同学 B.乙同学 C.起点的发令员 D.终点的裁判员 8、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 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 9、如图所示是男子100 米决赛运动员冲线瞬间的电视转播截屏照片,照片右上角加上了冠军的成绩为9.79s,根据图片信息可知()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 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

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 ⅱ 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

八年级物理(人教)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1.认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6.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本章主要内容有:时间、长度的测量,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和测量等。由于速度的计算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所以本章首先介绍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这些工具,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从而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提高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本章涉及的主要考点有: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的应用;对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概念的理解;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其中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题目,经常在各类考题中出现,题的难度不大。有关物体的运动的计算,考查点一般集中在平均速度的计算上,多与体育赛事和生活中的交通运输等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1.对于本章中出现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要掌握这些知识难度不大。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实验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2.对于速度,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熟悉,这里进一步学习,学习难度不大。但学生对速度单位“km/h”和“m/s”之间大小的比较和互换有一定的难度;对计算中公式的应用以及计算过程中要用到的公式和代入单位还不熟悉,常常会忘记,应多加练习。 3.学生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知识拓展不开,不能正确选择参照物。对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不是很理解。应多举例说明。 1.对于测量工具、机械运动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既要让学生明白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又要让学生明白“静止”物体的存在,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可利用想象的思维方法,选择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判断所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学中的计算问题,要求不要太高,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变速问题,可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将其当成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最新(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word文档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疑】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 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呢? 【板书】§1-2运动的快慢

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你们小组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一、案例的亮点 1、利用视频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入手,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引出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3.教学过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速度的仪表:速度表以及“一些物体的速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有用的。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1.整个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还是少 2.对平均速度的处理有些仓促

平均速度的计算本身就是一种近似、平均的思想,所以应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但由于时间有限导致对本部分知识的处理显得仓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附件1 教学内容流程 附件2当堂达标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__________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_______。 2.小明沿直线匀速步行1min 通过的路程是72m ,则它的速度为 ____m/s ,其物理意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其中图1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2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作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5.图3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 ,则( ) A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 .该汽车只要4h 就可到达贵阳 6.如图4所示是我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中考期间,××中学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km 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 15min 后安全到达考点。求:校车在送考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运动快慢 快 2.1.2 小明在1s 内通过的路程是1.2m 3.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 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 5.D 6.解:15min=1/4h V==36km/h 图1 图 2 图 3 图4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 D.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 2.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 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3.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 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一条平直公路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关于甲、乙两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0s内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C.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 D.乙的速度始终为4m/s

5.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前3s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C.当t=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D.当t=5s时,甲、乙两车相距40m 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s v t 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 B.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C.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8.在《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句“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后两句写的是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飘荡,任凭船随水漂去。从物理学角度,若诗人认为船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诗人自己B.空中飞鸟C.岸边青山D.天上云朵 9.小明一次50m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 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XXX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XXX量完身高后告诉XXX他的身高是163.XXX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授: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第一规定被测量量的单元。为了世界各国交换的轻易,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尺度,叫国际单元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元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m;1dm=10m; 1cm=10m;1mm=10m; 1μm=10m;1nm=10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尺度,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6-9 -2-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说课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也是人们认为最简单的测量.生活中许多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靠感觉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因此,本节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 对于长度和时间,学生比较熟悉,学习过程中容易轻视,因此教材中安排了两部分“想想议议”.通过学生讨论了解测量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正确测量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 计时工具: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中,同学们一起讨论了运动的快慢,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生]通过比较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师]如何知道物体速度的大小呢? [生]通过测量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经过的路程来测量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 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 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 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