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易经证释》复卦

《易经证释》复卦

《易经证释》复卦
《易经证释》复卦

《易经证释》复卦

易卦以剥复二卦交替之间。最为重要。次则夬姤。剥复为阴消阳息。夬姤为阳消阴息。一阴一阳。一消一息。乃易卦变动之枢纽。全易六十四卦。莫非由此阴阳消息推衍而来。而剥复夬姤。却为之首。夬之于姤为消。剥之于复为息。复又易道最重大之数。以易教重阳也故。复卦实为全易生机之所在。亦天地人物生意之所托。唯人道为尤重焉。,以人道在中和。取仁厚。舆天地兼生杀者略殊也。夫此四卦。居变易之冲。当生化之始。其可言者。于卦象固已甚明。而最宜注意者。则为八卦方位。伏羲卦位。上乾下坤。乾之左为兑。右为巽。坤之左为震。右为艮。此人所知也。而姤之一阴。即夬所有上六。复之一阳即.剥所有上九。人或未尽明。盖夬为兑乾。垢为乾巽。一兑一巽。皆系于乾泽天夬。变为天风姤。实由乾之自下上耳。换言之。即倒置夬而成姤。故二卦恰相反。夬之上六倒则为姤之初六。乾未易。而卦已殊。左右既移。而阴阳消息已反。此数之加减。位之升降。而莫不由于气之盈虚也。故姤为夬之反。而阴则由消而息矣。剥与复亦如是。剥以艮坤。复以坤震。二卦皆系于坤。一艮一震。一左一右。一交坤则互变。坤虽未易。而上下已移。故剥倒置即成复。复与剥遂相反。复之初九。即剥之上九。中经坤而反上为下。而阴消阳息矣。自艮交坤。为阴之极。至震则

一阳生。坤震合为复。言阳始反也。阳出于地而为震。故曰震。震之初九。即艮之上九。以坤所受者祗艮耳。文王卦位。艮震相连。而艮坤相对。坤艮本有易位之数。以皆属土也。艮既接震而交坤。是艮之变震。亦与坤有关。震为木。东方也。后天五行之首。木非土不生。艮坤实所生养者。故复之成。实由坤艮之变。先天后天卦位可见者也。由此言之。剥之变复。必资坤土气之返还德之生育。道之根原数之转代。皆必本于坤厚。人道近地。先师于坤阳宜蓄藏。先法诸复。故道在静止。修养之基。艮为止。坤为静。不止不静。则气不复。生不久而性命不固。此圣人教人止静。以生育其身而复于道也德在中和。性命之本。艮坤为中土。秉中和之用。不中不和。则本不立。用不全。而灾害必至此。圣人教人中和。以尽其德用。而复于仁也。是复者。内有反本复始之道。外有克己复礼之仁。其为用亦大矣哉。故讲易至复。非徒数也。实原于道。道者一阴一阳实推于德。德者一性一命。性命阴阳乾坤刚柔而人兼之。故近坤而望乾。体刚而用柔。返诚而达德。致中和而底于止静。而后克正性命。保合太和。元亨利贞。以至于乾元。盖复之初九。非限于一阳也。进而至于乾。此方始发轫耳。体乎坤而进于乾。则天地合其德。阴阳合其道矣。是复之继剥。乃冶乱之机。吉凶之纽。仁不仁之界。所谓一反复也。剥为乱。复则治。剥为凶。复则吉。剥为不仁。复则仁耳。盖孚天地之心。启阴阳之橐。君子以

之自修。圣人以之明德。此古人所重视也。夫岂数之推衍已哉。复之关夫世运固矣。而最切近者。莫如修养。易言修养。以坎离既济为工夫。以地雷复为窍要。以乾元为指归。此系大纲领。复之所重。全在反剥。剥则随物俱尽。复则回生不穷。故剥为凋伤。复为生息。生生不巳。必基于复。一阳在下。生乃不穷。此天地生化之机。必在春前也。剥犹秋杀。复则春生。阳气初凝。万物始娠。下为震。震动也。动则为娠。娠必因阴。犹胎在母腹也。坤为大母。震为长男。生育之道。于兹可见。以修养言。则为保合太和。孕育真元。术家谓之养其元气。使凝固而不散失耳。养气之功。端在止静。不乖于艮坤之德。唯止乃行。唯静乃动。唯艮坤乃能出震。此须体卦位而明其序例之要者也。易本包含万有。道功固在其中。而复卦尤为显着。复之所以得名。亦由是义。易逆数也。复反复也。逆则夺造化之用。反则达本原之功。乃修道所重者。明乎此。则一切道书可废矣。大哉复乎。纯中一阳来复。其意足深长思矣。味者不知阴阳回。而欲于阳中求之。是所得非阳乃阴。非复乃姤。姤乃顺下。尚何返乾之望。学者须从伏羲卦位。左右升降之数。细细体会方知顺逆反复之义也。复卦象五阴一阳。阳居初爻。阳升阴降。阳长阴消。虽有争竞之嫌。却得和平之道。以阴盛当衰。降而自贬。不与阳争也。阳乃得而代之。故虽一阳在下。有駸駸日上之势。而能渐复其初也。初指乾元。一阳既始。五阴渐退。则返于

乾。故曰复。言机虽微。而所造甚大也。五阴一阳之卦。如谦豫比师等。皆以阳不得势。不能归乾。唯复则以阳在下。阴无以间之。能有迫返乾之日。此复之所以为重也。复剥相反。而剥为消。复为息。故剥去乾日远。不得久存其阳。此生机之将尽也。复以阳之息。得震动之力。日进无已。生机愈弘。天地好生之功。亦可于复见之。此阴阳推迁变易之所至也。上坤下震。雷起于地。上静下动。龙发于渊。外有厚重之德。内含精进之功。远期行健之道。近挹载物之才。上下相孚。内外相得。柔而能正。刚而能顺。天地不自閟其道。故喻之于复象。而见之于春先也。复卦与姤对。前巳言之。姤为阴长阳消。时当五月。阳盛当衰。不得与阴争。故姤由阳变阴。而日就于坤。与复恰反。复以阳长。万物化醇。时当冬月。元气潜蒸。故复之象。如梅花对霜雪。而先得舂意也。物经秋杀之余。继以冬寒。凋零残败。生机殆绝。而不知地中之阳。方滋正长。因冬至之时。阳回于下。葭管初飞。静中息动。此地雷复之象也。虽不闻雷。而潜气自发。天道所启。地不得顺承之。此动在静极也。坤静而震动。静之动。外不见也。动乃生。生乃化。此变易之所由生也。吾人于静极中。自觉元气冲动。而生机忽来。正复之象。而必在能静之后。故复自坤出。非静有所动。乃静极而内动也。外静内动。动仍静也。若动而不静。则阴气又生。性命不得正矣。天地之机渐进。而万物之生渐明。以十一月之复。生阳既行。

必待春风而后繁育者。内动而渐进故也。梅花固早。究异他卉。不得视为元气己外泄。而忘复之一阳在下也。阳者生之源。育之不充。则生不畅。此天地经冬至春。需时甚久。唯其迟迟不发。正以蓄之待时。而生机未尝一日巳也。故剥之至复。赖坤之育。坤虽重阴。阳自隐于中。至复而后见耳。重卦皆含阴阳。乾自有阴。坤自有阳。此观象者所当知也。复卦继剥卦。系周易之序。以物不可终穷。穷极反通。故受之以复。此义也。天道如是。人道亦然。穷通往复数也。而人情亦随之。过劳求逸。过忧求快。一反一复。其情始调。此剥尽而复也。剥为剥落。复则培植。剥为残伤。复则养息。天地之大。犹不可过。况其下者乎。剥虽害物。物不可终绝也。则复之续剥。数也。亦情也。譬之四时。冬春相续。物乃不尽。天道既见。人生亦畅。设久冬不春。世间尚有人类哉。冰雪之区。长年不暖。生物既尠。人类亦微。此明证也。复之为道。乃见其大。荣枯肉骨。复之仁也。振瘁繁衰。复之义也。因时而至。先天而明。反其前规。启其后法。此复之有功于道也。天地之道。一生一杀。一败一成。此不可免者。人谓天地不仁。乃以剥杀物。而不知其义也。至冬寒之时。又以复见其仁。是不剥则复无以见。复之于剥。犹一道而二用耳。生杀也。仁义也。以时制宣。天无所爱憎也。功过也。反正也。因事为用。易无所予夺也。故有剥必有复。复所以济剥之穷而巳。有秋必有春。春所以续秋之令而已。

非天道有所为也。数自至焉。时自化焉。此芸芸众生。率来往于剥复之间。春秋之序。自生自化。而不复知也。唯君子能知之。顺时而不贪。则繁华无过。畏天而自勉。则劳瘁可全。此虽处剥不见其穷。至复不矜其亨也。阴阳之变。有德以胜之。气数之来。有道以济之。则天道在吾身。而复可由已出。所谓克已复礼为仁者。正在明乎情。而惕于数。保其性而安于命耳。复道最关修养之事。故并及之。愿读者详绎其未尽之义也。复卦之名。以行而返。行则为动。返则为转。动转之中。气数以渐变。终始不忒君子所勉。盖复以五阴一阳。阳下而上升以返于乾。其行如客之还家。故曰复。复从彳或辵。皆取行动义。行动而能还其所也返可其旧。不差忒也。剥去而复来。去者日远。来者日近。故复曰来复不徙阳之长也。天地之道。亦由复焉。此复道之所以为大也。占文反返一字。反既返。又作背讲。与往相对。以住向前。反则背也。天地之数。本为环行。无往不复。故在人为返。在天为进。返既进也。往而不已。复至原所。此名返。然非久于其处。则无地非往。是名进。无地非返。是名复。如一岁言。冬返于春。亦既冬往于春。日未易也。而气候变。是往返异名。为阴阳言也。而易重阳。故复独指阳。不然。姤亦复也。义一为阳返。一为阴返。而复姤异名者。独重阳也。此命名之微义。易之本旨也。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卦彖辞。

言全卦之用也。复以阳得时而上行。刚得势而外运。故亨。言能通达远近。无所滞也。虽五阴在上。不为敌而为朋。本诸坤得朋之象。得朋则多助。是以无咎。复以来复为用。有复必先有往。有来必生有去。故有出入反复之行。出入者既入复出。入于内而出诸外。五阴在外。其动也以渐。故曰无疾。不可急进也。疾又通嫉。阴顺于阳。不相嫉忌。则阳起于下。不遽犯上。以成其无疾之德。是二者相和。而俾复遂其道也。反复其道。一指卦言。一指爻言。卦由剥反。为阳反阴。爻由阳反。为下反上。以阴降阳升。两者反行。阴反为阳。降渐化升。是爻亦反也。反则复。复则归于乾。此全卦以反复为大用也。道犹路也。即升降上下之路。天地之气所自至。生化之德所自见。不有道路。将无以齐之于一。纳之于环。此虽反复。而不得须臾离斯道。出入为宾主言。反复为上下言。实则同也。不过出入指其行。反复指其道。行者有迹。道者有则。复自兼之。故能成其复。五阴以类聚。而不与阳争。乃出入遂志。反复获道。此天地之定序。阴阳之至德。非人力所为也。故同于道焉。七日者数也。爻六位。过此则复于初。此天地循环之例。亦气数之合也。而七曰来复。计其时也。时序不忒。以成其道。天地尚不违。而况其下者乎。故七日者。复之期也。因复有期。而道有则。刚动而得时。行渐而通于远近。故利有攸往。言其行之宜也。四德兼亨利。行之象也。震起于下之谓也。阳得时而升。刚乘

势而动。欲其不往。不可得矣。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彖辞之义。明复道之大也。刚反动而以顺行。言复自剥反干下。以艮易震。阳自上下为顺。前反后顺动。动而上行。阴随与化。得坤之顺承。是复之反。不为过。睁点道也。故能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无疾则不害。无咎则有利。以群阴在上。本易成疾咎之祸。而复免之者。因其顺也。坤道而育震德。阴义其阳。柔裕其刚。虽志不同。而势不与争。道不一。而情不可离。如母于长子。克遂其保育之恩。从子之义。此固天地消长之数。亦即易道抑扬之旨。读者宜细体会之。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明天道即乾道。乾所谓天行健者。即此阳也。阳日行而不息。去而仍至。往而仍返。以成其道。而数限于七。此天行之所以悠久。而气数之所以循环也。设去者不至。往者不返。天地不终岁尽矣。生化不终期绝矣。更何悠久无强之德哉。故循环乃不息之本。反复乃悠久之原。天地不能自违。下之者。亦莫能自外。终则有始。剥则必复。道之见也。故曰天行。明其为天道。不可悖也。利有攸往。刚长也。系指下卦震言。震一阳刚也。动而上长也。动则必升。上则为长。而阴不与争。且育成之。是以利有攸往。即朋来无咎。出入无疾之效。得朋而出入随所欲。其利可知。人之出行所需者。在此也。内刚外顺。得道

多助。此生成之功。化育之德。所自见也。其利大矣。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一语。最精湛。复上坤下震。地道启木。以时言之。冬寒生春。阳者生化之主。故帝出于震。震为长男。乾为大父。坤善顺承。为欲成乎乾也。天地生化之道。由乾坤之相慕以始之。相和以成之。相成以终之。复者慕之见。和之初。成之基也。阴众而不疾阳。阳刚而不忤阴。志之相慕。情之相和。道之相成。可知矣。而生化于是始矣。万物从兹萌芽矣。天地之心由是可见。不独气数循环不已之谓也。阴阳消息。端在于几微。复者几微之象。外未显而内巳萌。形未昭而神巳至。此复之象。实天地之机纽也。天道难测。因复足以知之。圣人制易。因复乃以着其例。蓍龟明神。因复乃以得其数。修养见性。因复乃以达其道。此复之所以称为能见天地之心也。《宗主附注》复彖辞天地心一语。关手内功。与既未济二卦相卯。以剥由未济来。复则成既济。其至也。为泰为乾。其反也。成否成坤。故称为见天地心。剥极不复。天地同尽。生化俱绝。唯其复也。天地悠久。生化无疆。人生修短。亦当如是。师复之道。以时反于真元。则寿命无量。与天地同纪。读者宜细悟之。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卦象辞。释卦象之义。以明人道应天时也。复返也。返本复始。以潜于下。藏于内。而后足以育其真元。发为生气。故复犹伏也。雷在地中。非至二月不鸣。复之时。方伏

于土中。以蓄其气冬至之日。阳虽生而犹潜。气虽动而犹藏。此来复之时。外犹静寂也。唯日短促。唯气寒凝。唯物枯落。北严冬之侯。一切在静息中。不可遽发。以听其滋育。顺其休养。固天道也。人亦不能违焉。故当雷入地下之际。适为日行南极之时。万类蛰藏。以契天道之复。而先王亦于是时。闭关自息。不任交通。商旅不使远行。官吏不省方域。以志于内。而同于天道。潜养其德。深息于道。以孚于复。故曰复犹伏也。返本复始。不逐于外也。至日者。指冬至节。以日南至晷极短也。彖辞言利有攸往。此又言闭关不行。说者疑之不知彖辞为人言。象辞为政言。彖辞以复志在行。为将来言也。象辞以复道在藏。为现时言也。故彖辞有出入无疾之语。明其进行不可迫也。在卦象上为坤。坤德静顺。无成有终。下为震。震虽志于动。而以一阳之微。难胜五阴之力。则虽欲速。不可得也。阴固不与争。其如阳之力薄何。政令闭关不行。原欲养其力而蓄其势也。天道冬穷。日南至。虽自此以后。渐向北行。实犹相离不多。气候寒。地面冷。虽欲发动。时有未至也。故闭关不行。时为之也。非欲禁之。万物都寂。人亦以安于所居为宜。此当复之时。仍在伏藏中也。大抵复卦取坤震之合。震起于下。坤静于上。其志不同。中爻互坤。仍以静顺为重。此人道所先也。譬之时令。自冬至一阳初生。时未暖也。必待三阳交泰。而后天下同春。雷在地中。不得自鸣。必待雷天大壮。而后雷乃发声。此皆有

一定之序。不可乱也。是以人道在顺时制用。阳不可早泻。则养之务蜜。刚不可轻用。则藏之务深。此固天道。实亦性命之正也。学者无眩于来复之亨。而急求见用于外。则能充复之大用也与。复卦全卦。重在一阳来复。而于五阴之调协。亦宜注意。盖二五中位。三四中爻。皆阴也。阴静阳动。阴降阳升。阴退阳进。二者相违。最宜调适。天道则外顺于阴。内蓄其阳。不与阴违。而克成其阳。故阳能滋长。阴不害之。设使阳不自潜。早发于外。一线生机。必为群阴所陷。则天地又归于剥矣。君子体天道之精。用坤德之静。固守于内。不问其外。以待阳之长。阴之消。此不独政令为然。而切身修养之道为尤要。闭关者不外泻。不行者不求通。不省者不远务。自安闭塞。以育其真。此修己立身之要道至德。而君子所以自成也。夫复虽合时为冬至。而凡在剥极之世。阳微之秋。正气难存。邪说方盛之际。皆当体复之道。推复之用。返求诸己。诚而弗失。近保其真。育而弗用。虽外多故。而心不灰。时已穷。而德可久。此以人顺天之道。不因物而丧其真也。故世道靡常。君子长泰。为其能复也。克己复礼仁之本。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天为阳。在人为仁。仁道之充。天下同泰。此君子之修。不独为善其身已也。故观复之用。先王之政。足以觇君子之行矣。初九。不远复。无只悔。元吉。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初九爻辞。明复卦之大用。及其吉凶也。复以阳复为用。初九一爻。为全卦生机

所托。即全体大用所始。虽在下位。当视为主爻。为其克主持全卦之用也。复在后天。本震之德。震之初九。即复初九。帝出乎震。乃后天八卦之序。道始于复。乃后天六十四卦之序。此义人多未察。复之为用。因帝出之义。致来复之功。即在此初九一爻。诚以全卦五阴一阳。阳动于内。与八卦之震。二阴一阳。阳出于下者正同。八卦震三位。以一阳出于二阴。复则六位。以一阳生于五阴。其艰易又少有别。其行进迟速。冲举缓急。各有所殊。故以震言为帝出。为其得权也。以复言为道始。为其先时也。得权者王。先时者仙。二者有主客之异。人天之分也。然在震卦。重为二阳。上下分布。其势得应。故其来虩虩。其力充也。而复则局于五阴。其势犹孤。故其进以渐。其力有未足也。在初九爻。本震之道。行复之功。固为时宜。不过上有坤厚之积。未骤得乾健之行。其所用舒徐。其所行趦趄。道所当然。数所应尔。此学易者所宜知也。观于不远复二语。则可见圣人示教之微意焉。不远者指一阳在下。由坤而出。坤上接艮。艮之一阳。经坤而为震。其道不远。一也。由后天八卦序位言。震前即艮。艮为终。震为始。终始不断。一消一息。往者即复。其时不远。二也。由本爻言。阳在内。而阴在外。复于初者。待于终。其进不远。三也。由上下卦言。内震外坤。坤静震动。两相推荡。一动辄止。其行不远。四也。然前二者在于复之先。后二者在于复之后。皆以不远称。为其数有所限也。

既剥而复。气自至。此先也。既复未大。气犹滞。此后也。先者由静入动。其道自反。后者由通转凝。其道自贞。贞与反并。乃为不远之复。合之于德。是谓返身而诚。譬之君子。由逆入顺。而能自守其操。不与时消沉。亦不因时蹈厉。则永执厥中。无过不及之害。此所以爻辞称为无只悔。而占元吉也。无只悔者。言初九之道。顺时而后动。安居以俟命。既无所求以为益。又无所损以自慊。无损无益。中心泰然。故无只侮。只犹求也。又仅也。包不忮不求之义。外无所加。内无所夺。自在自足。乃兔于侮。而得元吉也。元吉乃吉之至。以复初九。得秉乾元。上应天时。下明地利。中协人事。虽在下勿用。竟能以成其大用。此即道之所见也。为于无为。用于勿用。天之所以悠久。道之所以不息也。占元吉者。明其能达天德。而致于至諴也。諴者道之着。返本复始者诚之着。诚即道。道即天。此初九一爻。有孚于乾元者也。而圣人则之。以成内外之德。以全性命之道。以弘仁智之功。此修身之本也。不务外物。故不矢其性。不囿小功。故能大其德。复之初九至矣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元吉之占有自来也。初九以复在内。而不外求。自返以善其身。故占元吉。盖君子之道。必先其身。诚意正心。为修身之本。克己复礼。为修身之原。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情之欲也。物至知知。好恶生焉。善恶见焉。吉凶办焉。复之初。静之动。性之情也。

内刚外柔。不忮不求。知之至也。物之格也。好恶有常。善恶有别。性命以正。中和乃致。此修身之道也。而吉凶办焉。顺时善动。明物达道。则不远以复。无祗尤侮。乃以元吉占也。夫卦内贞外悔。贞则无悔。理之常也。初九返身而诚。刚以克欲。静以御动。充实于内。不贪于物。贞之至也。诚之至也。诚则明。明则智。物格知至。身以修矣。此爻所重。端在善复。复于初。则全其天牲。返其本原。此君子修身之道所自仿也。以一阳之刚。伏而自守。养其元气。深藏宥蜜。以成不息不巳之德。此修身之至也。当剥之余。阳微善熄。人失其牲。逞于物欲。心昧其知。乱于好恶。故身不保。天下随之以倾。今复乃逐一自返。以正于天性。保诸乾元。则知至而物恪。意诚而心正。内持于道。外育其德。此身修而家国天下同泰之徵也。故初九一爻。为救亡图存之道。拨乱反正之功。大经大法。皆基于是。又不独为一人善其身已也。言内行。则圣人之德。言外功。则王者之道。事必有本。行必有先。复之初九。本也先也。笃行之士。当细释爻象。弘推辞义。而深造之耳。六二。休复。吉。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六二爻辞也。六二居内卦正位。重阴而近初九。阴乐就阳。情喜就下。此爻辞称为休复也。休者宽舒安息之意。书曰休休其有容。盖心中乐易。而能宽容其下也。休犹息也。非动非静。无作无为。是在动中静。作中息耳。六二虽重阴。以得正位而近阳。心有慕而迹不彰。意有为而身未动。曰休

复。以其不反于阳也。凡复六爻。皆不与阳逆。故皆称复。谓其克成复之道也。休复虽动作未显。而情志甚殷。以坤厚载之诚。慕乾行健之德。合而为震。动而不躁。行而时息。此六二之象。合坤震六二之道。而见其用也。人之休者。非恶于动也。旦将以助其动。非止其行也。且将以成其行。譬之劳者。因疲而休。以养其力。非贪逸也。将以竟其劳。故曰休息。乃暂憩之意。息与消反。则休舆止亦殊。明乎此。方能解休之不害复也。休不害复。且将促其成。是以占吉。为其不以重阴困一阳。不以正位远其下。其德足称。其道可大。虽次于初九。而能仍以吉占也。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仁古通人。此仁字与中庸修道以仁。仁字一义。仁人也。而不用人字。颇有深意。言人道在仁。不仁之人非人也。谓之匪人。仁而后能称人。克已复礼。而后能仁。世以人体不全为不仁。此以人道全为仁。其义正同。爻辞用仁字。足见重在人道无亏之人。在圣人视之。等是人也。故亦作人字讲。复六二之下为初九。实复之本体。即人道之所存。仁无不生。阳者生之本。故生之本为仁。如果实之仁是也。果实之生。赖有其仁。人之生。赖有其性。性即仁也。生即仁也。而在天为阳。阳亦仁也。或谓之元。由其质言为元。由其用言为仁。其实一也。而仁必存于中。发于外。亦犹果实之仁耳。复初九一阳在下。乃以仁称。六二之吉。以下有仁。生机不绝。一也。六二虽

休。而善养阳。以下近仁。二也。六二居正位。不自骄逸。而能下仁。三也。此释辞明指其故耳。若推诸人事。则凡居正位。不自满。而能下求贤士。以引与同升。则虽已暗懦优游。仍不失其位。此所以为吉也。占者得此。当细释下仁之义焉。六三:频复。厉。无咎。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六三爻辞也。六三居中。为人爻。阴行阳位。坤加乾次。阴以从阳。而阳自馁。刚不胜柔。而柔自逊。两者相将。以成其复。是不可久也。然频复有数义。疑虑未除。强而相就。其迹若数。其志转徐。是曰频。频犹数也。数斯疏矣。一也。三爻居中。与上为邻。六四六五。相比相亲。其德不舍。而欲进未能。是曰频。频即濒也。濒近而已矣。二也。六三上应上六。位殊而道同。时异而情类。因阳之志在复。而比朋莫协。坤震异趣。往来不常。是曰频。频犹反复也。反复则进缓而行艰。三也。有此三义。故频复者。非可求急也。欲罢不能。则有待于厉。厉字与乾九三夕惕若厉同义。以心存忧疑。而事不可止。势多艰阻。而道有可为。唯有奋励图功。砥砺求进。是必尽其内外之力。以期协于远近之情。故重在厉。好在六三因初九之助。得乾三爻之气。有乘时自厉之道。而不使复之功。辍于中途。虽往来频频。仍不退避败其事者。实由厉以致之也。凡人之厉。必为当前困难。而志意坚定。发奋勉力也。故六三以厉而占无咎。言其善自勉耳。或曰厉危也。害也。其义亦通。盖有危害。而后奋厉。及勉自砥砺也。

人无外患。多忽于覆亡之祸。无远虑。多安于淫佚之乐。此情之所趋。为复道所最禁戒者。故一厉字。实含有至深切之义焉。读者当参乾九三爻辞之旨。而细味之也。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爻辞之义。明其无咎由于厉也。旧注多以厉为害。不知厉由自惕。易之称厉。白乾九三爻始。夕惕若厉。即明示乾惕乃能厉耳。复之六三。以坤承乾。故亦寓惕厉之戒。盖频复。非果复也。必待自厉。而志于复。始成其德。且三爻人道所寄。人以胜天。必以德为本。不厉何由诚德。此无咎之占。实由人力致之。不过天巳予人自厉之机。人苟不自暴弃。未有不能免咎者。故义无咎也。可见天人之合。非仅天命之恃。居易俟命。必有所为。非坐待之也。居易固有数义。而守易道。循易教。亦义中事。圣人以爻为效。效即教之所存。辞虽简略。实包精义。读者宜深求之。六四。中行独复。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六四爻辞也。复以震出坤。六四为坤之始爻。与震六三同为中爻。以卦言属坤土。土为中央。阳在地中行。故曰中行。以爻言为中爻。从下上行。故曰中行。而中行二字。更有微义。中行犹中道也。中庸曰。从容中道。圣人也。与此中行义近。盖复以雷在地中。阳行阴里。外柔内刚。体阳用阴。表顺而内固。形静而中贞。其行合于道。故有中行之称。而在六四者。则以本爻上下相接。内外之交。由里达表。由体推用。道之所见。德之所明。恰当此爻也。夫成德省。必有美誉。

至道者。必有大用。内诚者。形于外。中充者。发于表。此不求自至。不思自成者也。故蕴玉于山。其外生华。藏圣于野。其人有礼。君子不求知。而天下慕之。豪士不求显。而举世仰之。何哉道德之自行也。六四当震以交坤。阳伏行阴。其道自远。其用自明。乃比之中道之圣。而称为中行也。独复者。独字与中庸从容二字相类。言中行者不求于外。自贞者不求于物。自固者不求于人。独往独来。而无慊也。故曰独。盖六四居五阴之中。不与四爻比。以阴从偶。而中独奇。如人踽踽凉凉。迳行其志之象。而阳藏在里。不违其复乾之心。是以独复称。然非谓独善也。以德之至。不易有朋。非谓独乐也。以道之大。不易有类。上下皆其侣也。而独出其众。远近皆其助也。而独拔其萃。此由六四之道。能挈群众超一切也。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中行为道之大用。独复为道之大本。二者皆归于道。故曰从道。而中行独复云者。尚有最要之义。不独从道而己。实为成道之原。盖执中用中。即中行也。慎独克已。即独复也。无论内功外行。莫不以此为基。复固道也。而致之则在此四字。大学止至善,中庸诚明。皆由此致之。以卦爻言。复以震出坤。将以志于乾也。六四丁出坤之际。为至乾之始。犹佛言见性。必自止观始也。六四以阳入阴。以动向静。震之刚。而纳于坤之顺。雷之威。而蕴于地之厚。其内之充实可知。则发为外之光辉亦可想。六四掌握

是机。涵育是道。其行之至。实已为德之玄者。吾人修身。要以此为模楷。则物不能诱。心无所欲。道至德凝之期也。爻辞不着吉凶者。道行而超于数也。道自阴阳。阴阳自太极。充复之用。可由乾以返太极。此所以名为独复也。既返太极。阴阳同泯。故数为独。而超乎吉凶矣。从字有溯洄从之之意。六四由坤返而从乾。由乾返而从太极也。此义最精。当细玩味之。六五。敦复。无悔。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六五爻辞也。复卦有异各卦者。各卦以上下中位为正。五爻为尊。而复则以三四中爻为重。二五两爻次之。盖重在以中行也。中行出于天。见于人。故属中爻。明其以人合天。为复之所贵也。六五虽居尊位。而为阴加于阳。卦属坤。即坤六五之象。以下与震六二对。其德有殊于坤。而坤为大母。震不忍胜之。是以六五仍多得坤用。坤厚载物。敦者厚也。坤体为土。敦者土也。阳在内而阴育之。故曰敦复。由其义言。厚德广育。土性宜生。六五虽在上位。志却就下也。仁厚之念。好生之心。天所予也。坤能顺承之。虽阴而不为害。柔而不为损。此敦复之所以无悔也。外卦多悔。以自用也。今六五返求诸内。故免于悔。君子克已复礼之道也。坤虽纯阴。而为众生之母。则其德之厚也。情之笃也。厚则利生。笃则贞守。利与贞备。是以无悔。盖不外慕。而专于中。足以推中行之道。而发为大生之功也。且敦者厚重不易改变之德行也。专一不为他求之志念也。其贞尤着。是以女子之节。行丈夫之事。

而能善其终始也。复为阳复。得坤以育之。至六五。其德厚矣。其情至矣。此无悔者。不独震之遂其生。而坤亦克达其用矣。乾道本赖坤成。故坤之所求。皆乾之所志。阴以育阳。正如母子养子。尚何悔乎。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考者自审其所成也。以六五虽本广厚之德。生成之心。其志已坚。其行巳果。则必有成可考。有功可察。而六五志在内。不求诸外。故曰中以自考。言虽有功不求人知。有成不求名达也。夫六五阳在内。复道在中。心之所存。情之所寄。皆在于育其阳。以绍乎乾。是以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去私保性。以成其敦复之功。遂其来复之道。此中心所藏。时时返省。而日引其所至也。譬诸苦行笃修之士。唯恐私欲之张。德性之失。省察不辍。期待至勤。则其德必日昭。道必日大。此敦复无悔。由其志以致其功也。考而曰自。乃自修成行之本。若待诸外。将为名误。而损其身矣。人虽不闲。我无怈也。功成有期。我无厌也。自信既笃。自省既严。则敦复无悔之道也。实即返求于己耳。考作考察讲。而坤之志。欲成乾之道。坤母乾父震男。坤之意。实将成震返乾之功。亦即成子继考之业(考字之义己详蛊卦)。倦倦不舍。日望其成。此六五之于复。在诸阴爻之上矣。诸爻皆愿育阳。而六五为之主。故以敦复称。明其所厚者至矣。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孔子《宣圣讲义》此

《易经证释》剥卦

《易经证释》剥卦 孔子《宣圣讲义》 剥卦上艮下坤。以少阳加阴。其阳且尽。不胜五阴。阴盛阳衰。天道将穷。故曰剥。易卦中以否损与剥为相类。而凡阳在上之卦。如末济恒困等。亦有相似之处。总由阴阳不得和匀。而阳反被阴摈斥也。剥之卦象。一阳居上。不能久留。众阴在下。相为朋比。犹水地比之象。而阳不与随和。以比卦一阳在五爻。犹近下也。剥则孤矣。位高无辅。气升难沉。本乾上九之德。而履重坤之地。坤不复承顺天行。反相与悖道而驰。同奸为害。此天道之剥。万物不可久存之时。故剥为九月卦。言时近重阴。物皆凋敝。天将寒冷。人感衰微。阴以剥阳。刚不复主。在上者不克保其敬慎之义。则随时以倾颓。在下者不克充其贞静之德。而因物以衰歇。传曰剥烂也。言破败不复自完。如草木之残落耳。艮为山。坤为地。高下不相接。而有巍峨欲堕之形。陵空如云。俯地如瀑。倾泻之情。若不终曰。此所以有剥烂之称也。 剥卦继贲之后。而与复对。天道至贲。气己外泻。乃变为剥。传曰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此天时往来之数。万物兴废之理。当春夏之时。荣繁美丽。天之饰也。一交秋令。西风肃杀。凋残衰败。天之剥也。天道随时。万物以变。是饰之极。既剥之始。贲之终。即剥之初。往复之间。生杀之道。有必至者.故圣人慎饰以保亨。亨不尽。物不剥。人亦犹是。少壮之时。伟丽自喜。曾几何。衰惫不振。得志之日。轻肥自快。曾几何日。颓废莫禁。皆盛衰循环。隆替往复。

数不可逭。理不可逃。非天之始厚终薄。乃时之物穷必变也。故观于贲剥。而知消息盈虚之有定。生长收藏之有时。君子以为人事之规。世道之准。不以太过而至不及。不徇现在而忘将来。乃克长保其亨。不使之剥。此人道能顺天而立极。不随时以行藏。偕物以生杀者也。无形无患。有形者皆不免。况妄求饰乎。饰志在外。则虚其中。阳乃上浮。则晦塞其内。此剥之至。天道也。亦人事也。故君子尚无色。贵本质。朴以为宝。则不丧其真。妄以为戒。则不失其亨。行乎中道。则不履于危。立乎正位。则不倾于险。此圣人以剥示教之微意也。贲为好饰。乃循至于剥。苟先觉其变。而求其常。则不饰。又奚病。无如世人之昧昧。徒贪夫外观之美。虚文之夸。而忘亨之难长。数之易变。此蚩蚩者终随草木以同腐耳。讵不可慨也哉。故讲易至剥。辙悲人道之不立。而念天道之无常也。 剥之为剥。其道在变。顺变应时。不随物剥。此君子之志行也。故处剥不易。而君子尤难。以天道既剥。阳气将藏。阴气弥满。小人得时。与否相似。慎以自处.敬以安人。不夸不矜。毋怯毋葸。则能因地道之重厚。山道之凝止。而可免于剥。一阳虽微。犹有光明之象。用以观下。或得监察之方。此君子观于天时。固守其道.不与群阴混。犹可止于其所。诗云。于缉熙敬止。既此义也。此文王处剥之道也。 剥卦为穷卦。与否之塞。损之伤。未济之隔绝。皆为天道之变。人道之危。世道之衰之时。当其前者。唯有以人顺天。而能胜天。以道趋

易经六十四卦分宫卦象图及记忆方法

易经六十四卦分宫卦象图及记忆方法 一、八卦分宫 八卦两两相迭演变出的六十四卦,在六爻预测法中,把它们分成了八个宫,每宫八个卦,其排列顺序固定不变,并各有名称。 乾宫:第一卦,上卦下卦皆乾,称为乾为天,也称为乾宫首卦。第二卦上乾下巽,称为天风姤,或乾宫一世卦。第三卦上乾下艮,称为天山遁,或乾宫二世卦。第四卦上乾下坤,称为天地否,或乾宫三世卦。第五卦上巽下坤,称风地观,或乾宫四世卦。第六卦上艮下坤,称为山地剥,或乾宫五世卦。第七卦上离下坤,称为火地晋,或乾宫游魂卦。第八卦上离下乾,称为火天大有,或乾宫归魂卦。 兑宫八个卦为: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离宫八个卦为: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震宫的八个卦为: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宫的八个卦为: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坎宫的八个卦为: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宫的八个卦为: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坤宫的八个卦为: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以上每宫的首卦皆称之为八纯卦,每宫的第七卦称为游魂卦,第八卦称为归魂卦。 每个重卦的五行属性皆与其所在的宫的属性相同。也就是说,乾宫的八个重卦五行属性皆为金,坤宫的八个卦五行属性皆为土,余类推。

二、六十四卦分宫卦象次序图

分宫卦象次序表

【】“乾坎艮震”为阳四宫;“巽离坤兑”为阴四宫,每宫阴阳八卦。 【】分宫卦象次序变化: 本体卦初爻变二爻变三爻变四爻变五爻变游魂卦归魂卦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遯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泽雷归妹。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先天八卦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巧记分宫卦象次序歌 总结一下: 1、先记得天风山火、地雷泽水的顺序和反序; 2、天山地泽按照顺序排,风火雷水按照反序来;举例来说,山的顺序是山火天风,水的顺序是反序,是水泽雷地。 2、记得四个步骤。 以雷为例,根据第二个原则,它要用反序;根据第一个原则,它的反序是雷地水泽。 第一步,雷和地水分别组合成雷地和雷水; 第二步,雷和其对应风组合; 第三步,地水和风组成地风和水风; 第四步,剩下的那一个泽,和风,和雷,分别组成泽风和泽雷。 闲着没事总是能从64卦中感悟到一些什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记忆分工卦象次序歌,非常简单的记忆法,呵呵。 首先大家需要记牢的是八卦的画法,但不要求懂顺序,当然顺序是必须记住的。话说后天八卦可以通过九宫图和家庭关系来记忆,先天八卦则可借助中国的地形来记忆。

《易经证释》(观卦噬嗑卦贲卦剥卦)

《易经证释》(观卦 噬嗑卦 贲卦 剥卦)观卦 宣圣讲义孔子观卦与临为往来卦。临二阳在下。观二阳在上。此所以异也。临以阴临于阳。故曰临。观以阳观于阴。故曰观。盖观以巽坤二卦合成。巽二阳一阴。坤为纯阴。四阴连续而居下。下者阴之位也。以阴遇阴。乃嫌于无阳。而二阳在上。上位易穷。穷则反下。阳反而就阴。故曰观。如人之二目下视也。以天文例之。则日月之照临也。日月当空。照彻世界。无微不瞩。无隐不见。是曰大明。而世界得三以为明人物得之以为光。光明昭垂。生化随序。此观之大用也。在临为阳上升。而阴自消。在观为阳俯照。而阴转盛。盖阳主升。而阴主降。易例以下为始。上为终。始则为长。终则当消。消长既殊。德用相反。阳之长。即阴之消。阴之盛。即阳之衰。此全易不易之例也。观以阴既得位。阳莫与争。反而成阴之用。以为阴之助。故天道下济。而日月光明。早夜中分。而寒暑递嬗。此非阴之所自致也。阳甘为之用耳。阳非必为阴用。以天道之循环。理数之往复。有必至之势也。功成者退。物极者变。阳至观已将穷矣。时当八月。秋令既盛。过此则交冬矣。秋收冬藏。天道自然之序。则前主舂生夏长者。至此必退而深藏于密。不得复与时争逐。以违天道

也。故道有兴废。人有行藏。数有盛衰。物有隆替。新陈代谢。往复循环。无一息之停留。一亳之假借。观于临之与观。即可了然者也。夫临与观。同为四阴二阳。阴多阳少。以阳为贵。则群阴得阳之光明。其情同也。有如群物盼得日月之照临。群众盼得教育之启迪。其志同也。故临与观皆有宣扬教化。养育民众之义。所以异者。临以阳得位乘时。其势盛。顺理成章。不待勤劳而自成。观则反是。阳虽在上。而非其时。祗以群阴盼求之切。与天道下济之义。不得不为之施恩泽。以昭其光明也。传曰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言临有余。而观不足也。有余则多与。不足则多求。与者生乎本心。求而后与者。依于义理。此所以异也。犹教化一事。在临则上之所优为。而行之当至顺。在观则下之所亟望。而行之须及时。临以顺成。故德用极广。观以须时。故道用有穷。临以教思无穷。保民无疆。为当道之责。而观则以观天时不忒。神道设教。为圣人之功。细绎二卦之辞。即可知其为教虽同。其方不同矣。临者、阳自光明。阴来承之。观者阴自愿望。阳乃予之。一予一求。其情志殊也。然其相需相成则一。犹万物不得无日月。万民不得无教化也。天之教化。在于四时。人之教化。在于体义。故临与观之用。必由君子行之。圣人成之。观尤切矣。圣人尚必有所观。观于天以为道。观于神以为教。天神之功。即圣人之师。教化之本。此观之所以称为大观也。观之要义。在于光明。有光始可观。

周易六十四卦解析

周易六十四卦 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 乾天 乾卦 乾为天 刚健中正 夬卦 泽天夬 决而能和 大有卦 火天大有 顺天依时 大壮卦 雷天大壮 壮勿妄动 小畜卦 风天小畜 蓄养待进 需卦 水天需 守正待机 大畜卦 山天大畜 止而不止 泰卦 地天泰 应时而变 兑泽 履卦 天泽履 脚踏实地 兑卦 兑为泽 刚内柔外 睽卦 火泽睽 异中求同 归妹卦 雷泽归妹 立家兴业 中孚卦 风泽中孚 诚信立身 节卦 水泽节 万物有节 损卦 山泽损 损益制衡 临卦 地泽临 教民保民 离火 同人卦 天火同人 上下和同 革卦 泽火革 顺天应人 离卦 离为火 附和依托 丰卦 雷火丰 日中则斜 家人卦 风火家人 诚威治业 既济卦 水火既济 盛极将衰 贲卦 山火贲 饰外扬质 明夷卦 地火明夷 晦而转明 震雷 无妄卦 天雷无妄 无妄而得 随卦 泽雷随 随时变通 噬嗑卦 火雷噬嗑 刚柔相济 震卦 震为雷 临危不乱 益卦 风雷益 损上益下 屯卦 水雷屯 起始维艰 颐卦 山雷颐 纯正以养 复卦 地雷复 寓动于顺 巽风 姤卦 天风姤 天下有风 大过卦 泽风大过 非常行动 鼎卦 火风鼎 稳重图变 恒卦 雷风恒 恒心有成 巽卦 巽为风 谦逊受益 井卦 水风井 求贤若渴 蛊卦 山风蛊 振疲起衰 升卦 地风升 柔顺谦虚 坎水 讼卦 天水讼 慎争戒讼 困卦 泽水困 困境求通 未济卦 火水未济 事业未竟 解卦 雷水解 柔道致治 涣卦 风水涣 拯救涣散 坎卦 坎为水 行险用险 蒙卦 山水蒙 启蒙奋发 师卦 地水师 行险而顺 艮山 遁卦 天山遁 遁世救世 咸卦 泽山咸 相互感应 旅卦 火山旅 依义顺时 小过卦 雷山小过 行动有度 渐卦 风山渐 渐进蓄德 蹇卦 水山蹇 险阻在前 艮卦 艮为山 动静适时 谦卦 地山谦 内高外低 坤地 否卦 天地否 不交不通 萃卦 泽地萃 荟萃聚集 晋卦 火地晋 求进发展 豫卦 雷地豫 顺时依势 观卦 风地观 观下瞻上 比卦 水地比 诚信团结 剥卦 山地剥 顺势而止 坤卦 坤为地 柔顺伸展 周易六十四卦 1、乾为天 2、坤为地 3、水雷屯 4、山水蒙 5、水天需 6、天水讼 7、地水师 8、水地比 9、风天小畜10、天泽履11、地天泰12、天地否13、天火同人14、火天大有15、地山谦16、雷地豫17、泽雷随18、山风蛊19、地泽临20、风地观21、火雷噬嗑22、山火贲23、山地剥24、地雷复25、天雷无妄26、山天大畜27、山雷颐28、泽风大过29、坎为水30、离为火31、泽山咸32、雷风恒33、天山遁34、雷天大壮35、火地晋36、地火明夷37、风火家人38、火泽睽39、水山蹇40、雷水解41、山泽损42、风雷益43、泽天夬44、天风姤45、泽地萃46、地风升47、泽水困48、水风井49、泽火革50、火风鼎51、震为雷52、艮为山53、风山渐54、雷泽归妹55、雷火丰56、火山旅57、巽为风58、兑为泽59、风水涣60、水泽节61、风泽中孚62、雷山小过63、水火既济64、火水未济

易经六十四卦卦图

易经六十四卦卦图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 第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 第十六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第十七 第十八 第十九 第二十 第二十一 第二十二 第二十三 第二十四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第二十五 第二十六 第二十七 第二十八 第二十九 第三十 第三十一 第三十二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风雷恒 第三十三 第三十四 第三十五 第三十六 第三十七 第三十八 第三十九 第四十 天山遯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第四十一 第四十二 第四十三 第四十四 第四十五 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 第四十八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第四十九 第五十 第五十一 第五十二 第五十三 第五十四 第五十五 第五十六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第五十七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第六十一第六十二第六十三第六十四巽为风兑为泽风水涣水泽节风泽中孚雷山小过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八卦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六十四卦读音(方便大家读写结合) 1.乾卦:读qián 2.坤卦:读kūn 3.屯卦:读zhūn 4.蒙卦:读méng 5.需卦:读xū 6.讼卦:读sòng 7.师卦:读shī 8.比卦:读bì 9.小畜卦:读xiao xù 10.履卦:读lǚ 11.泰卦:读tài 12.否卦:读pǐ13.同人卦:读tóng rén 14.大有卦:读dà yōu 15.谦卦:读qiān 16.豫卦:读yǜ 17.随卦:读suí 18.蛊卦:读gǔ 19.临卦:读lín 20.观卦:读guān 21.噬嗑卦:读shì hé 22.贲卦:读bì 23.剥卦:读bō 24.复卦:读fù25.无妄卦:读wú wàng 26.大畜卦:读dà xù 27.颐卦:读yí 28.大过卦:读dà guò 29.坎卦:读kǎn 30.离卦:读lí 31.咸卦:读xián 32.恒卦:读héng 33.遁卦:读dùn 34.大壮卦:读dà zhuàng 35.晋卦:读jìn 36.明夷卦:读míng yí 37.家人卦:读jiā rén 38.睽卦:读kuí 39.蹇卦:读jiǎn 40.解卦:读xiè41.损卦:读sǔn 42.益卦:读yì 43.夬卦:读guài 44.姤卦:读gòu 45.萃卦:读cuì 46.升卦:读shēng 47.困卦:读kùn 48.井卦:读jǐng 49.革卦:读gé 50.鼎卦:读dǐng 51.震卦:读zhèn 52.艮卦:读gèn

易经六十四卦全图案详解

易经六十四卦全图解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在阴阳的变化中,阐述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和指导。 六十四卦方图、方圆图 六十四卦方图

六十四卦方圆图六十四卦词义辨析

六十四卦: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各卦的含意可参见:周易上经三十卦一览及周易下经三十四卦一览。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 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乾(天)坤(地)震(雷)艮(山)离(火)坎(水)兑(泽)巽(风) 乾(天)1乾 11泰 34大壮 26大畜 14大有 5需 43夬 9小畜

坤(地)12否 2坤 16豫 23剥 35晋 8比 45萃 20观 震(雷)25无妄 24复 51震 27颐 21噬嗑 3屯 17随 42益 艮(山)33遁 15谦 62小过 52艮 56旅 39蹇 31咸 53渐 离(火)13同人 36明夷 55丰 22贲 30离 63既济 49革 37家人坎(水)6讼 7师 40解 4蒙 64未济 29坎 47困 59涣 兑(泽)10履 19临 54归妹 41损 38睽 60节 58兑 61中孚 巽(风)44姤 46升 32恒 18蛊 50鼎 48井 28大过 57巽

《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 乾第一坤第二 乾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一章 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总结两卦的章节为第四十章 “天”、“地”在《易》和《道德经》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释为“乾”、“坤”和“无”、“有”,但不能等同。 《易》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元气”又分为“乾阳元气”和“坤阴元气”,前者是万物产生的原因,后者是万物发展的条件。《道德经》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又分为“无”和“有”,前者是世界的开端,后者是万物之根本。可见,“无”和“乾阳元气”、“有”和“坤阴元气”是相对应的,“乾道变化”是无形的,“坤厚载物”是有形的。 乾卦说“潜龙,勿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和“有”的运动又是可以认识的,正如《易》所说的“见龙在田”,规律(龙)显露于事物(田)。乾卦的“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比喻了万物的循环不息和复杂多变,老子把它们看“道”的“无”“有”两面相互作用,从而归纳为“玄之又玄,并说这是认识万物奥妙的门径。 “有物混成”,这就表明是把有形的“道”作为万物根本,所以称为“母”。“坤”的特点是柔顺,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强取名为“道”的原因。对“坤”对“乾”的遵循,老子详细解释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正道呢?老子说,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易》教育人应该效法坤德成为心胸开阔、温顺有礼、品德方正的君子,老子更认为这样一来“王”(君子)可以和“天”、“地”、“道”并列为四大。 老子用“反者”——返本复初来解释“乾”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动;以“弱者”——处于柔弱地位来解释“坤”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用。他明确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屯第三蒙第四 屯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章 蒙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八、十九章 屯卦尝试去解释生命的起源——雷雨交加,生命产生于压抑者“雷”的水中。生命是阴阳二气交结的作用,老子把这种作用称为“谷神”,作为玄妙的母体,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个人或人类社会本初都是蒙昧的,老师或圣人的职责就是启发蒙昧,这是蒙卦的寓意。启发是对蒙昧的否定,老子更进一步作否定之否定,认为人应该“绝圣弃智”,在更高的阶段回归到本初的质朴。 需第五讼笫六 需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九章 讼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三十一章 讼,是战争之意。讼卦是《易》的第一个凶卦,同样,老子也厌恶战争。讼卦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才能中途吉利,老子解释说胜利是不得已的,胜利就可以了,不要武力逞强。讼卦告诫人们发动战争要慎重考虑,老子补充指出,战争是“不得已而用之”。

(完整word版)《周易》六十四卦释义

《周易》六十四卦释义 卦一:乾 乾为天。天之德是阳刚、强健、伟岸、创造。《周易集解》:“言天之体以健为用,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故圣人则之。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所谓“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就是说我们不用学习天的形象,天那么大,空空如也,怎么效法呢?而应当效法天的精神,天的精神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我们应当像天一样强健,永远自强不息。乾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巳月,相当于农历的四月,节气为小满,乾卦六爻代表立夏至芒种的三十余天。五天为一候,一爻代表一候。此时卦象上六爻纯阳,天气已经没有一丝寒意,小麦已经灌浆,草籽已结,是一个草木茂盛的季节。 【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卦二:坤 坤为地。地之德是阴柔、温顺、博大、包容。彖:“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

品物咸亨。”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坤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亥月,即农历的十月,节气为小雪,坤卦六爻代表立冬至大雪的三十余天。此时卦象六爻纯阴,为阴气最盛的季节,天地闭塞成冬,冬眠的动物已经钻进山洞和地下,进入睡眠状态,蛰虫也伏在洞中不再走动。冬即“终”,一年到了终点。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坤卦当令的时节也会有两三天小阳春。而当阴气达到极盛时,正是冬至来临之日,那时一阳复生,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乾坤代表天地,天地交合化生万物,故称乾父坤母。乾所生三子为: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坤所生三女为: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 卦三:屯 水雷屯。屯者,物之初生也,象征事物的初生与萌芽。古代“屯”是象形字,描绘的是幼苗破土而出的状态,“屯”字的一折代表幼苗的根,表明幼苗正处在初生阶段,根在地下生长,故“屯”也有成长艰难的意思。屯卦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震为雷,水在上,代表云,震在下,代表雷,有云有雷就有雨,有雨,地上植物才能生长。可见,“屯”的卦名与卦画之间,可谓是珠联璧合,用得十分巧妙。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一.乾——(卦形:乾上乾下)此卦的本意是指日出时,光气舒展的形象,也有发音近似的“健”的含意。乾卦为天的极至,象征事情要进行到底,一往无前肯定可以成功。 二.坤——(卦形:坤上坤下)此卦象征大地,大地可以包容万物,好像君子宽阔的胸怀;大地依顺着天资生万物,向前永远奔腾不息。但大地包容既为应当收敛,此时就应该谨行慎言,才不会发生过失,即使不能得到赞赏,也可免除灾祸。 三.屯——(卦形:坎上震下)此卦象征创业的艰难;如同草木刚刚生长不久,不能利用。但生长不可逆转,只要坚定信念必然前程无量。 四.蒙——(卦形:艮上坎下)此卦象征幼稚就需要启蒙;启蒙的原则,必须动机纯正,坚持到底,如滴水穿石,积少成多,海流百川,汇成汪洋。 五.需——(卦形:坎下乾下)此卦象征需要,生物维持生命就需要各种营养,人们遇到事情就需要等待机会,不可莽撞。否则就要吃亏。六.讼——(卦形:乾上坎下)讼既是争讼;争讼就是打官司,官司对双方都不利,遇事恃强争胜,结果必然凶险。 七.师——(卦形:坤上坎下)此卦为师卦;此卦意味着在柔顺的外表之下,埋伏着凶险与机遇,看你如何选择。 八.比——(卦形:坎上坤下)此卦为比卦;象征大家相亲相爱,和睦吉祥。如果看到别人团结和睦,心里不安才过去团结的人,必然有凶险。 九.小畜——(卦形:巽上乾下)此卦为小畜卦;表示企图旺盛,但力量不足,需要休养生息。 十.履——(卦形:乾上兑下)此卦的卦辞为:履虎尾,不咥人,亨。表示踩了老虎尾巴,却没有受到伤害,可以亨通。 十一.泰——(卦形:坤上乾下)此卦象征万事如意。卜得此卦无论干

什么事必然亨通。 十二.否——(卦形:乾上坤下)此卦与泰卦相反。表示天地不通,万事隔绝的景象。不吉已然到了极点。 十三.同人——(卦形:乾上离下)表示要团结众人,才能夺取胜利。 十四.大有——(卦形:离上乾下)此卦象征君子高高在上,拥有天下。拥有天下就必须虚怀若谷,不可骄傲伤人,否则不吉。 十五.谦——(卦形:坤上艮下)谦就是谦逊;谦虚就可以亨通,即使开始困难,最终也会受到赏识,得以成功。 十六.豫——(卦形:震上坤下)豫卦是阴阳最和乐的景象;表示时机一到就不可失去应该立即行动。 十七.随——(卦形:兑上震下)此卦表示与人相处要虚心随和,才能得到众人的信赖,促成事业。同时要顺应自然规律,以保障身心的安乐。 十八.蛊——(卦形:艮上巽下)此卦表示开始衰败;享乐到极点也就会衰败,但衰败就表示有新力量正要诞生。诞生的结果就是混乱的秩序归于平静,反而会使有智之士建功立业。 十九.临——(卦形:坤上兑下)此卦表示如果有愿望就可以实现。二十.观——(卦形:巽上坤下)此卦表示在上者要体察下情,才能得到拥戴,才会受到敬仰。 二十一.噬嗑——(卦形:离上震下)噬嗑就是咀;咀嚼要破碎食物,表示要铲除障碍,才能亨通。 二十二.贲——(卦形:艮上离下)贲的意思是装饰;装饰可以美化事物,使人赏心悦目。但装饰不可过份,否则事得其反,反而有害。 二十三.剥——(卦形:艮上坤下)剥就是剥落;在不利的因素下,人

周易六十四卦卦辞推断及详解

周易六十四卦卦辞、推断及详解 一、乾为天卦OOOOOO 卦辞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推断词讼和吉病人痊愈功名有成求名大吉。这个卦是同卦 难。 二、天风女后卦OOOOO× 卦辞他乡遇友喜气欢须知运气福重添。自今交了顺当运向后保管不相干。推断功名有成家宅平安失物得见占病无妨。上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乾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天下有风吹遍大地阴阳交合万

物茂盛。姤gǒu卦与夬卦相反互为“综卦”。姤即遘阴阳相遇。但五阳一阴不能长久相处。事业合时宜循时序。但潜在着危机阴阳不协调。务必依附于强者多方联系增强势力防止小人渔利争取形势好转。诸事宜及早准备等待时机一旦成熟立刻行动。经商市场正从红火的状态走向衰危及早脱身为妙强行发展有危险。无正直的人相助却有小人在 三 乾为天艮为山。天下有山山高天退。阴长阳消小人得势君子退隐明哲保身伺机救天下。事业时运不佳应考虑退隐勿与不正派的人同流合污。但不是消极逃避而是为保存实力总结经验把握时机待机而出。切忌贸然行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勿为眼前小利禄所诱惑。经商市场进入衰落的状况行情不佳。决不可执意追求盲目投入而应沉着冷

静坚持商业道德远离小人、奸商保存自己的实力等待市场行情好转再图发展。求名宜暂名哲保身甘居退隐。全力总结提高为复出做准备。外出不宜积极行动而应等待时机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而行。婚恋勿急于解决更不可妄动强求。时机成熟时须以纯正的态度去正确对待。决策处于衰败时期小人得志。盲目行动必遭不利。虽不必以恶报恶但更 大的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信息不灵造成重大损失。应格外小心谨慎坚持守势等待有利时机到来再发展自己的营销事业。求名条件还不成熟再努力一阵子并得到他人的帮助理想可以实现。外出会遇到不少麻烦和困难宜推迟或提前行动。婚恋容易出现节外生枝的事情甚至发生挫折和变故双方若都充满信心好的结果会出现。决策本人

《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

《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 乾第一坤第二 乾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一章 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总结两卦的章节为第四十章 “天”、“地”在《易》和《道德经》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释为“乾”、“坤”和“无”、“有”,但不能等同。 《易》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元气”又分为“乾阳元气”和“坤阴元气”,前者是万物产生的原因,后者是万物发展的条件。《道德经》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又分为“无”和“有”,前者是世界的开端,后者是万物之根本。可见,“无”和“乾阳元气”、“有”和“坤阴元气”是相对应的,“乾道变化”是无形的,“坤厚载物”是有形的。 乾卦说“潜龙,勿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和“有”的运动又是可以认识的,正如《易》所说的“见龙在田”,规律(龙)显露于事物(田)。乾卦的“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比喻了万物的循环不息和复杂多变,老子把它们看“道”的“无”“有”两面相互作用,从而归纳为“玄之又玄,并说这是认识万物奥妙的门径。“有物混成”,这就表明是把有形的“道”作为万物根本,所以称为“母”。“坤”的特点是柔顺,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强取名为“道”的原因。对“坤”对“乾”的遵循,老子详细解释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正道呢?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易》教育人应该效法坤德成为心胸开阔、温顺有

礼、品德方正的君子,老子更认为这样一来“王”(君子)可以和“天”、“地”、“道”并列为四大。 老子用“反者”——返本复初来解释“乾”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动;以“弱者”——处于柔弱地位来解释“坤”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用。他明确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屯第三蒙第四 屯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章 蒙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八、十九章 屯卦尝试去解释生命的起源——雷雨交加,生命产生于压抑者“雷”的水中。生命是阴阳二气交结的作用,老子把这种作用称为“谷神”,作为玄妙的母体,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个人或人类社会本初都是蒙昧的,老师或圣人的职责就是启发蒙昧,这是蒙卦的寓意。启发是对蒙昧的否定,老子更进一步作否定之否定,认为人应该“绝圣弃智”,在更高的阶段回归到本初的质朴。 需第五讼笫六 需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九章 讼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三十一章 讼,是战争之意。讼卦是《易》的第一个凶卦,同样,老子也厌恶战争。讼卦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才能中途吉利,老子解释说胜利是不得已的,胜利就可以了,不要武力逞强。讼卦告诫人们发动战争要慎重考虑,老子补充指出,战争是“不得已而用之”。 需,是等待之意,等待是为了居于“飞龙在天”这个“九五”的最高位置,从而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六十四卦及其卦义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 1.周易如入先明阴阳 《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中,爻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就是“阴”“阳”,其中这个符号“—”称作阳爻,这个符号“--’称作阴爻。 2.阴阳既明先懂八卦 卦是按照阴爻很阳爻组合而成的。八卦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每卦由三爻构成其中记忆其符号的方法如下:(建议背熟)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单卦)不仅有其符号还有其卦象(也是其基本卦义) 其中 乾象天坤象地 震象雷艮象山 离象火坎象水 兑象泽巽象风(背诵) 3.象义既知卦重六四 六十四卦是什么呢?分别叫什么呢?按照易经上下经的顺序有如下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这是六十四卦在周易上下经的顺序。建议理解即可) 那六十四卦的符号卦名如何记住呢? 只要我们记住八卦(单卦)的象(基本卦义)就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六十四卦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乾为天是指上乾下乾两卦相重,这样的卦我们叫易经六十四卦。天风姤是上乾下巽,因为乾为天,巽为风。只要我们很好理解单卦的象(基本)。就能更好的理解六十四卦的六爻符号。其中单卦的象在理解六十四卦爻辞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其的仿此类推。每天记八个六十四卦卦名,一星期左右就能差不多记住很多了,反复练习时间长了就能经久不忘。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坎宫八卦卦辞详解--水泽节讲解

水泽节 【原文】节①:亨。苦节②,不可贞。 【译文】节卦:亨通。如果以节制为苦,其凶吉则不可卜问。 【注释】①节,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兑,兑为泽。水满溢于泽外,务必高筑堤防以约束之,所以卦名曰节。节,节制。用以警惕人们: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个人有节度,才能全性。②苦,用如动词。节,节制。苦节,犹言以节制为苦,即所渭以放肆为乐。 【原文】《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①。“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②,当位以节③,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译文】《彖辞》说:节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刚柔分别而位象恰当。像君臣各正其位,各守其分。卦辞说:“如果以节制为苦,其凶吉不可

卜问”,因为违反纲常大义,胡作妄为,必然走向穷途末路,节卦具有临难不苟,威武殉道的义蕴,同时又体现了恪守本分,遵礼守义的原则,因而能达到中立不倚通行无阻的境地。天地有节度而寒来暑往,形成四时节气。国家有节度,因而制定了君子教庶民,庶民养君子的社会通则。君子不可以骄奢暴殄天物,不可以残暴伤害人民。 【注释】①刚柔分而刚得中,本卦上卦为坎,坎为阳卦,为刚;下卦为兑,兑为阴卦,为柔。上阳下阴,是为“刚柔分”。九二、九五阳爻,为刚,分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是“刚得中”。像君臣王位,各守其分民。②说以行险,本卦内卦为兑,兑义为悦,外卦为坎,坎义为险。临难不苟,敢行险道是节卦的义蕴。③当位以节,本卦上六阴爻居阴位,九五阳爻居阳位,六四阴爻居阴位,刚柔得当,爻象相通,以像君臣各遵节度,有条不紊。 【原文】《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①,议德行。 【译文】《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坎,坎为水。泽中水满,因而须高筑堤防,这是节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建立政纲制度,确立伦理原则。 【注释】①数度,犹言制度。 【原文】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①。

易经证释剥卦

易经证释剥卦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易经证释》剥卦 孔子《宣圣讲义》 剥卦上艮下坤。以少阳加阴。其阳且尽。不胜五阴。阴盛阳衰。天道将穷。故曰剥。易卦中以否损与剥为相类。而凡阳在上之卦。如末济恒困等。亦有相似之处。总由阴阳不得和匀。而阳反被阴摈斥也。剥之卦象。一阳居上。不能久留。众阴在下。相为朋比。犹水地比之象。而阳不与随和。以比卦一阳在五爻。犹近下也。剥则孤矣。位高无辅。气升难沉。本乾上九之德。而履重坤之地。坤不复承顺天行。反相与悖道而驰。同奸为害。此天道之剥。万物不可久存之时。故剥为九月卦。言时近重阴。物皆凋敝。天将寒冷。人感衰微。阴以剥阳。刚不复主。在上者不克保其敬慎之义。则随时以倾颓。在下者不克充其贞静之德。而因物以衰歇。传曰剥烂也。言破败不复自完。如草木之残落耳。艮为山。坤为地。高下不相接。而有巍峨欲堕之形。陵空如云。俯地如瀑。倾泻之情。若不终曰。此所以有剥烂之称也。 剥卦继贲之后。而与复对。天道至贲。气己外泻。乃变为剥。传曰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此天时往来之数。万物兴废之理。当春夏之时。荣繁美丽。天之饰也。一交秋令。西风肃杀。凋残衰败。天之剥也。天道随时。万物以变。是饰之极。既剥之始。贲之终。即剥之初。往复之间。生杀之道。有必至者.故圣人慎饰以保亨。亨不尽。物不剥。人亦犹是。少壮之时。伟丽自喜。曾几何。衰惫不振。得志之日。轻肥自快。曾几何日。颓废莫禁。皆盛衰循环。隆替往复。数不可逭。理不可逃。非天之始厚终薄。乃时之物穷必变也。故观于贲剥。而知消息盈虚之有定。生

易经六十四卦解释

易经六十四卦解释 易经六十四卦解释 易学:风水2010-02-22 10:40:04 阅读53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易经六十四卦解释 六十四卦歌谣: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豊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元、亨、利、贞等字的意义 在周易原文里,我们常常会见到「元亨利贞」、「悔」、「咎」和「有孚」等等的字眼,这些都 是卦爻辞中用来说明吉凶的标志。简单地讲: 「元」是开始的意思; 元吉即是大吉;元亨即是大亨 「亨」是通畅; 「利」是有益; 无不利是所干事物很有利;无所利是所干事情皆无利;利某或不利某指对某人或某事或某方向有利 或不利 「贞」是占卜的意思; 贞吉是所占事吉;贞凶是所占事凶;贞厉是所占事有危险;可贞是所占事可行;利贞是所占事有利「悔」是后悔、忧虑; 有悔是有困厄;悔有悔是困忧之事接踵而至;无悔是无困忧;悔亡是过去的困忧经已消失

「咎」是灾患; 为咎是将成为灾患;匪咎是指不是灾患;何咎是不构成甚么灾患;无咎即无灾患 「吝」是艰难; 小吝是遭遇小人而艰难;终吝是到最后还是艰难;贞吝是所占的事将遇艰难 「厉」是危险的意思; 有厉是有危险 「孚」是诚信; 「吉」是吉利; 「凶」是祸殃 「济」是完成 *************************************************************************************************************** ********* 现在依次对六十四卦进行解释:(注:对《彖辞》这里不解释) 1、《易经》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上乾下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卦:大通顺,占问有利)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 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象龙潜伏著,不可有所作为。意思即埋头苦干,隐藏实力)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出版与修订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出版与修订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一、《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成书 在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璀璨明珠——经学,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之所以生而为中国人的内在文化基因,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根源。如今,这一根源却在主观疑古和被动去中国化下,成为了遥远的记忆。中华文化要伟大复兴,中华的经学道统必须重建。 2009年—2015年,梳理历代易学著作一千多种,参考文史文献、考古文献、期刊文献3000余篇;历时6年写作,总结28年易学研究成果,独立完成250万字的经学著作《周易诠释》(三卷)《周易密钥》(两卷);又历经一年集思广益、编辑校订,五卷书于2016年9月在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两书主体内容: 《周易诠释》卷一:《周易》上经30卦解读; 《周易诠释》卷二:《周易》下经34卦解读; 《周易诠释》卷三:《易传》解读,以及帛书《易传》解读。 《周易密钥》卷一:破译、还原《周易》十二条公理体系; 《周易密钥》卷二:破译、还原伏羲先天河图洛书《连山易》《归藏易》。 《周易诠释》与《周易密钥》两书的结论是: 1.《周易》古经的体例是存在的,450条系辞(卦爻辞、用辞)的象辞关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而且一定遵循“一以贯之”的法则。

2.《周易》古经的64卦卦序符合严密的古代象数逻辑结构。 《周易诠释》与《周易密钥》两书写作遵循“经传合观”为纲领、“经传分观”为辅助的思想原则。 众所周知,《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周易》自汉代被奉为经学之首,传统易学向来把《易传》看作是《易经》的标准解释,看作是认识《易经》的唯一路径。所以,两千年来以传解经,牵经就传,经传已经成为相即不离的一个整体。直到上个世纪初,随着疑古派经学观的兴起,传统经学遭到颠覆性破坏,郑吉雄说“《周易》的疑古研究和‘经传分离’说的建构,实是一场野火燎原的灾难”,近代的《周易》研究虽然带来了考古、训诂、西方科学等多学科、多元化研究《周易》的新局面,但是弊远大于利。所以《周易诠释》与《周易密钥》两书是在以“经传合观”的纲领下吸收“经传分观”的合理元素。 二、《周易》三轮学习以及《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修订 文化传统平台从2015年建立微信学习群开始《周易》学习至今已五年多的时间了。迄今为止完成了三轮学习。

本卦互卦变卦错卦综卦及作用

本卦、互卦、变卦、错卦、综卦及作用 本卦 排在前面的第一个卦,叫本卦,又叫主卦、原卦。它体现的是事物初始、开始阶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况。 代表的是目前的情况 互卦 排在第二位的是互卦,它是由本卦的两个内卦组合而成的。具体组合方法是:本卦中的第三、四、五爻,拿出来作为互卦的上卦,本卦的第二、三、四爻,拿出来作为互卦的下卦。上卦、下卦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互卦。 互卦为事情发展的过程 变卦是由本卦经过某个爻的变动、变化而得到的,也就是变卦是由本卦变动而来的。变卦代表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最终结果,也就是求测者想要得到的最终结果、结局。在预测时,事物的最终吉凶结果,要由变卦来作最后定夺。所以,预测最终要以变的结果为准。

变卦为事情发展的结果 错卦是与本卦阴阳全颠倒的卦,即每个爻 阴变阳、阳变阴而得到的卦。 错卦是一种从反面的角度 综卦就是把本卦倒过来看。它们通常是从事物的反面来看事物的发展变化。 综卦是从另外一种角度来思考要测的事情 动爻 除了本卦、互卦、变卦外,还有一个概念,叫动爻。在本卦中,总有一个爻会发生阴阳变动,由阴爻变成阳爻,或由阳爻变成阴爻(两个短线的表示阴爻,一条长直线的表示阳爻)。发生变动的这个爻,就称为动爻。 动爻是按照你想要的起卦方式来确认的,比如时间,笔画,甚至声响等等。

语来源于易经中的卦象关系。其实是指四种卦象的关系:“错卦”、“综卦”、“复卦”和“杂卦”。 从上古圣人伏羲创立八卦体系,就有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四组对卦。 这四组对卦的关系就是互为“错卦”的。所谓“错卦”关系,就是两个卦相对应的每一爻阴阳属性都是相反的。如坎卦初、上爻为阴爻,中爻为阳爻;而与它形成“错卦”关系的离卦初、上爻为阳爻,中爻为阴爻。 “错卦”关系,在其他一些古籍里又被称为“反卦”关系,或者“正对体”关系。由于阴阳结构组成上相对的原因,所以互为“错卦”的卦在卦性和卦气上也是完全相对的。 乾性健,卦气向上——坤性顺,卦气向下; 震性动,卦气向上——巽性入,卦气向下; 坎性陷,卦气向下——离性附,卦气向上;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乾宫八卦卦辞详解--山地剥

山地剥 【原文】剥① : 不利有攸往。 【译文】剥卦: 有所往则不利。 【注释】① 剥,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坤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坤,坤为地。高山屹立于大地,风雨侵蚀,山石剥落。警诫君王提防小人与政,侵凌君子,剥蚀国家。所以卦名曰剥。剥,《释文》引马云: “落也。” 【原文】《彖》曰: 剥,剥也,柔变刚也①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 ② 。君子尚消息盈虚③ ,天行也。 【译文】《彖辞》说: 剥,剥落,意思是阴柔太盛,使阳刚剥落。“有所往则不利”,因为爻象表明小人势力正强。下卦为坤,义为顺,上卦为艮,义为止,委曲求全,静止无为,这是观察形势作出的结论。君子应该遵循消长盈虚的规律,因为这是天道。 【注释】① 柔变刚,本卦五阴爻在下,一阳爻在上,是阴柔太盛,足以压倒阳刚。② 象,卦象所显示的恿义。③ 尚,遵循,尊尚。消,消散,消亡。息,生长。 【原文】《象》曰: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① 。 【译文】《象辞》说: 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山在地上,风雨剥蚀,这是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山石剥落,岩角崩塌为戒,从而厚结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

【注释】① 下,指庶民百姓。厚下,犹言厚结民心。安宅,犹言安居。 【原文】 初六: 剥床以足① 。蔑贞② ,凶。 《象》曰: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译文】 初六: 床足脱落。无须占问,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 床足脱落,这是自毁根基。 【注释】 ① 剥,脱落。剥床以足,xx: 犹云剿床之足也。”②蔑,《释文》引马云: “蔑,无也。”蔑贞,犹言无须卜问。或读蔑为梦,蔑贞,梦之占问。译文不取。此爻“剥床以足”及六二“剥床以辨”,六四“剥床以肤”皆为象占之辞,即这种现象皆梦中所见,为其异常,故拈蓍以占其凶吉。 【原文】 剥床以辨,蔑贞,凶① 《象》曰: 剥床以辨,未有与也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