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上交通工程名词及简答

海上交通工程名词及简答

海上交通工程名词及简答
海上交通工程名词及简答

名词解释

1.交通运输:泛指人与交通工具的运动和人与物的输送。就运动和输送的路线与空间而言,它包括道路、

铁路、水上、空中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2.海上交通:(可称为船舶交通)指定区域内船舶运动的组合与船舶行为的总体。

3.海上交通管理:又称船舶交通管理,在海上交通工程学中,是指对指定区域内船舶运动的组合与船舶

行为的总体所实施的管理。

4.海上交通环境:是指船舶运动所处的空间与条件,包括航行水域、该水域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三方

面。

5.海上交通调查:采用一切有效手段收集海上交通的基本数据并随之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以便从

宏观上和微观上了解和掌握海上交通的实际状况、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

6.船舶密度:是指某一瞬时单位面积水域内的船舶数。它反映水域中船舶的密集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水域中船舶交通的繁忙程度和危险程度。

7.船舶密度分布:船舶密度分布是指某一水域中船舶的空间分布。

8.船舶航迹:即船舶航行轨迹,是船舶运动路线的记录。航迹分布是指某一水域内所有的船舶运动路线

空间分布。

9.船舶航迹分布图:记录某一水域内所有船舶运动路线空间分布的航迹线,可以通过对雷达观测记录整

理而绘制出,还可以有海上交通观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计算机按预先编制的作图程序绘制出来,还可以人工绘制或时由风向标或称风花图或门线图来表示

10.船舶速度:从海上交通工程研究的对象来看,所谓船舶速度不是指单艘船舶的航行速度或最大船速,

而是指在某一水域中活动的或通过某一水域或水道的所有船舶的速度的分布范围和速度平均值。

11.交通量:是交通流量或船舶流量的简称,它是表征某一水域(特别是水道)海上交通实况的最基本的

量。

12.交通容量:又称通过能力。在道路交通工程学中,是指可以疏通道路上某一些点交通的能力,以单位

时间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在海上交通工程学中,是指一个水道处理船舶交通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船舶数表示。从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出发,交通容量往往分为基本交通容量、可能交通容量和实际交通容量三种。

13.船舶行为:广义上的船舶行为包括船舶的一般航行行为和船舶的避碰行为;狭义上的船舶行为是指船

舶在驾驶人员操纵之下,以船舶避让为主要目的的行动方式与规律。在海上交通研究中,船舶行为指船舶群体的同类行动的方式与规律。

14.船舶领域:每一艘海上船舶周围都存在着一个保证航行安全避免碰撞事故所需的水域,该水域极为此

船舶的船舶领域。

15.动界:是指当驾驶人员受到来船威胁的范围远大于船舶领域时,为让请他船,在这个领域被“侵犯”

之前,驾驶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避碰行动而确定的以驾驶人员开始采取行动以避免紧迫局面时与他船的距离为基础的超级领域。

16.仿真:是指利用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以获得所需信息的试验方法。根据模型种类不同,可

以分为两大类:物理仿真和数学仿真。

17.相似模型:是指将某一系统所包含的物理量按照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的装置。

18.计算机仿真:是指用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进行的实验。

19.安全评价:就是对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估计和评定。因为安全是通过危险来表述的,所

以安全评价也就是对系统所处的发生事故和面临灾害的危险状态进行估计和评定,也成为风险评价。

20.安全指标:是指一个公认为安全的危险指数数值。通常根据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求得,并为公众或某一

部门认可后确定的。

21.割集:原是系统可靠性工程中的术语。在事故树分析中引进的割集概念是指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

事件的集合,也就是说,在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的发生能够造成顶上事件的发生,这组基本事件就叫做割集。

22.船舶交通管理:又称海上交通管理,在海上交通工程学中,是指对指定区域内船舶运动组合与船舶行

为的总体所实施的管理。一般被认为包括交通规则和交通控制两大方面。

23.航行警告:是根据国家规定而发布的一种公告。其目的是将有关海区和水域内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可

能影响航行和作业安全的任何情况变化,用无线电及时和准确地通知所有船舶,使之采取适当措施或保持戒备。

24.船舶定线:由岸基部门用法律规定或推荐形式指定船舶在海上某些区域航行时所遵循或采用的航线、

航路或通航分道等

25.船舶定线制:旨在减少海难事故的任何单航路或多航路制和/或定线措施。

26.分道通航制:通过适当方法和建立通航分道,旨在分隔相反的交通流的一种定线措施

27.双向航路:在规定的界限内建立双向通航,旨在为通过航行困难或危险水域的船舶提供安全通道的一

种航路

28.推荐航线:已经过特别检查以尽可能保证无危险存在并建议船舶沿其航行的一种航路

29.船舶交通服务(VTS):由主管机关实施,用于提高船舶交通安全和效率及保护环境的服务。在VTS覆

盖水域内,这种服务应能与交通相互作用并对交通形势变化做出反应。

30.VTS航行计划:由VTS当局和船舶的船长相互认可的,在VTS覆盖水域内移动船舶的计划。

简答题

1、船舶的特性有哪些?中国和日本在确定“标准船”时有那里异同点

答:船舶特性:船舶尺度、船舶速度、船舶的冲程和旋回。

相同点:为了比较同一水域内不同时期的船舶交通状况或同一时期内不同水域的船舶交通状况,在海上交通研究中,往往选择某一尺度范围的船舶作为“标准船”进行换算。换算系数大都以船长或船舶总吨位为基础。换算系数是采用定量和定性考虑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的,因此换算结果不是“等于”而是“相当于”。

不同点:换算系数不同:日本海上交通工程学者通常采用的船舶换算系数见书15面表1-2-2;中国在采用“安全指数法”评估海上交通安全时提出的船舶换算系数见书15面表1-2-3。

2、试述驾驶人员的反应特性。

驾驶人员在驾驶船舶过程中不断接受本船、他船、助航设施与标志、水文气象与航路条件及交通管理方面的各种外界信息,并在刺激后做出相应的反应。

驾驶人员对于早显信息(其出现有一定时间提前量)和先兆信息(其到来之前有一先兆)有所思想准备,故比较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对微弱信息(刺激量小)和潜伏信息(用一般直观方法不易察觉),驾驶人员则需集中注意力来搜集。如果疏忽大意,就会产生犹豫或错觉,造成动作迟缓甚至判断错误。

难度最大的是突显信息(来之突然),如果驾驶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反应迟钝,就会措手不及而发生事故。

3、海上交通环境的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海上交通环境是指船舶运动所处的空间与条件,包括航行水域、该水域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三方面。

①航行水域:是指船舶运动的场所或空间。从海上交通系统来说,航行水域由港口(出发地或目的地)和航路组成;从地理上说,航行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及被称之为海湾、海峡、水道、运河、航道等地水域。

②自然条件:是指水域的气象、水文与地形条件等。气象条件是指能见度、大风和台风等条件;水文条件是指水深、水流、潮汐、波浪、冰冻等对船舶交通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地形条件一般船舶航行与操纵的空间范围受到水域宽度狭窄、水底不平、水道弯度大、浅滩礁石等障碍物的限制。

③交通条件:是指港口和航道的布置和设施、水域中助航标志和设施、交通管理规章和手段等。

4、海上交通调查的目的和项目

答:1海上交通调查目的:基本目的:采用一切有效手段收集海上交通的基本数据并随之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以便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了解和掌握海上交通的实际状况、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具体目的:①发现妨碍海上交通安全和效率的因素;②寻求改善海上交通的办法与措施;③检验引进新的海上交通设施、规则和系统的效果;④积累预报未来海上交通状况的数据资料;⑤为建立交通流理论模型提供基础资料;等等

2调查项目:是定性与定量表征海上交通实况和船舶行为的基本要素,主要有:①船舶密度分布;②航迹分布;③交通流;④交通量;⑤船速分布;⑥船舶到达规律;⑦船舶领域;⑧交通容量;⑨会遇率;⑩避碰行为

5、海上交通调查的方法

海上交通调查的方法:海上交通观测、查阅港口船舶记录与系统报表、问卷调查

6、海上交通调查应查阅的资料有哪些?(港口航道资料、海事资料、锚地资料)

海上交通调查应查阅的资料:进出港船舶资料、港口航道资料、海事资料、锚地资料、气象资料

7、海上交通观测的方法

海上交通观测的方法:视觉观测、雷达观测、航空摄影

8、如何绘制航迹密度分布图?

①按等时间间隔(如每1h、2h、4h、8h整点时刻)选出雷达荧光屏照片或空中摄影照片,并复制成适当规格的透明图片;

②将所有透明图片按同一地理参照点精确地重叠在一起。查出透明图片上所示交通调查水域内船舶(回波)总数,将其除以图片张数后再除以该水域面积,就获得该水域的船舶密度数值;

③根据该水域面积大小和船舶数目多少绘制方格网透明图片并将其同样叠在上述透明图片上,将各网格内船舶数除以图片张数后再除以每方格内水域面积,就获得该水域各点的船舶密度数值;

④绘制一张带有上述网格的交通调查水域范围图。在各方格内填入上述所求得的各方格水域的船舶密度值,即制成一种船舶密度分布图;⑤若采用细格网并将船舶密度数值分为几等,在各方格内绘成不同阴影,则制成另一种船舶密度分布图

9、交通流模型的基本要素怎么确定?

①交通流的位置,根据航迹分布图确定②交通流的方向,根据船舶的运动方向确定③交通流的宽度,根据航迹分布图确定④交通流的密度,根据密度分布图确定⑤交通流的速度,根据船舶速度分布曲线确定

10、船舶速度模型的分布特征

在船舶速度不受限制的水域,船舶速度属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可以视船舶速度观测值经验分布的形态,考虑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韦布尔分布来描述。

正态分布:P73页 5个特征

韦布尔分布:P75页

12、试述交通量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答:1分类:①按船舶用途分:运输船舶、其他船舶;②按船舶种类分:杂货船、客船、油船、渔船、其他船;③按船舶推进分:机动船、非机动船;④按船舶国籍分:本国籍船舶、外国籍船舶;⑤按船舶大小分:按船舶总吨位或船舶长度分成几类;⑥按船舶航区分:远洋船、沿海船、港内船、内河船;⑦按航行路线分:北上、南下;东向、西向;过往、横越;航道内、航道外2表示方法:①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除用每年、月交通量实际数值表示交通量实况外,还需要用某一期间交通量的平均值作为该期间交通量的代表,通常有:平均小时交通量:任意期间各小时交通量的总和除以该期间小时数所得的值;平均日交通量:任意期间各日交通量的总和除以该期间日数所得的值;同样也可用平均月交通量

2根据交通变化规律,用于表示交通变化特征的值有:高峰小时交通量:全天交通量最大的一个小时称高峰小时,该小时内的交通量为高峰小时交通量;年最大小时交通量:年内各小时交通量中最大的一个小时交通量;年最大日交通量:年内各日交通量中最大的一个日交通量

3此外还用统计分布表示交通变化特征

13、影响船舶行为的因素

答:①船舶驾驶人员:知识、技能、经验、心理、生理②船舶: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位置、他船动态③交通环境:交通状态(船舶密度、交通量、船舶大小及种类、交通秩序、渔船等作业状态);会遇(交叉、对遇、追越);航路(可航宽度、交叉状态、弯曲程度、视野范围);助航设施(航标、信息服务);管理状态(法规、管理、管制);水文、气象(风、波浪、视程、流、照度、潮汐状态)

14、研究船舶行为的意义

答:①为制定有关法规提供了基础数据;②向船舶驾驶员提供了船舶在航行、操纵方面的宏观规律或模式;

③为开发研制助航仪器设备提供了理论和数据;④为规划整顿船舶交通提供了依据;⑤可充实、发展船舶交通理论,同时也为船舶交通研究的其他方面提供了数据

15、藤井与Goodwin的船舶领域模型的异同点和各自的特点

答:相同点:从本质上来说,两人提出和建立的船舶领域概念和模型是一致的,即每一海上船舶周围都存在一个保证航行安全避免碰撞事故所需的领域。

不同点:两人研究的思路和用以研究的数据来源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从船舶领域的定义上来说,藤井提出的船舶领域是围绕他船(被让路船)的;而Goodwin提出的船舶领域是围绕本船(让路船)的②从研究的水域和会遇形势来看,藤井提出的船舶领域是一条水道中船舶追越(或后船赶上前船)情况下的模型;而Goodwin提出的船舶领域是大海即开阔水域中船舶在任何会遇(对遇、交叉相遇、追越与其他形势)情况下的模型,因此藤井提出的领域模型是对称的,而Goodwin提出的领域模型是非对称的

③从确定船舶领域的边界位置或领域大小的原则和方法来看,藤井提出的领域范围要比Goodwin提出的领域大

④从建立船舶领域模型的船舶数据来说,藤井的观测数据主要是20~500总吨的沿海小型船舶;而Goodwin 的观测数据主要是中、大型船舶且吨位分布很广

16、分析避碰行为的四个表征值的统计与研究结果

答:?采取避碰行动时两船距离:采取避碰行动时,两船距离表征海员的避碰行动是否遵循避碰规则“及早采取”、或海员在实际行动中客观上对“及早”的定量反应。统计结果显示出对遇局面中在距目标船3n mile 以内采取行动的频率只有14.2%,而在3~6n mile采取行动的却占67.4%,这表明海员在两船对遇时一般是在看到目标船桅灯之后直到看见其舷灯之间采取避碰行动的。交叉相遇时,在距直航船3n mile以内采取行动的频率增至37.2%,而在在3~6n mile采取行动的减至48.6%。这说明相当多的海员是在看到目标船舷灯之后才采取行动,即所谓“让红灯”之说。追越中的避碰行动有89.3%是在距被追越船4n mile以内采取的。这反映出海员认为驶近到被追越船尾灯光弧的照距内才构成追越而应采取的行动。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从统计平均值来看,采取行动略早于互见中,即3.8n mile对3.5n mile,但竟有19.3%的行动是在距来船2n mile以内采取的。这一事实说明,一些海员冒着很大风险,这既不符合避碰规则的“及早”要求,也不是良好的船艺。?采取避碰行动时目标船会遇最近距离

17、海上交通事故的分类

海上交通事故的分类:碰撞、搁浅、触礁、触碰、风灾、火灾与爆炸、沉没、失踪、机损、其他

18、海上交通事故实况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交通事故的规模,即交通事故的次数、卷入交通事故的船舶数目、交通事故的比率和交通事故的损失等

②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与影响因素,即交通事故的时间趋势和地理分布、船舶大小、种类、能见度、昼夜、水域等因素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影响等

③交通事故的原因,即人的过失、船舶及其设备的性能与缺陷、交通环境和条件的不利或妨碍因素

19、简述海上交通事故调查的目的和范围

答:目的:基本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海上交通事故实况,即事故的规模和损失,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查找事故原因,探求减少和避免事故的措施和途径,以便增进海上交通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具体目的:①评估某一海域的海上交通危险状况或等级,考虑是否有必要引进或采取保证航行安全的设施、系统、规章和程序等;②检验在某一海域中已经引进或采取的旨在保证航行安全的设施、系统、规章和程序等是否有效和效果如何;③评估不同海域的海上交通危险状况或等级,不同船舶发生不同交通事故的概率,为确定海上保险费用或船舶运费等提供参考数据;④检查所属船舶发生事故的规模、损失与趋势及事故原因,为制定航行安全规章制度、估算生产经营成本、考虑船舶及助航设备投资、确定船员培训费用或航行安全科研经费等提供参考数据

范围:①按事故种类确定:分成两大类:碰撞;搁浅和触礁②按事故发生地点:在大海上即开阔水域发生的事故;发生在港口水域或狭窄水道等操纵受限制水域的事故③按船舶种类确定:商船即运输船舶;其他船舶如渔船、作业船舶、军舰等④按船舶吨位确定:一般只以涉及50总登记吨或100登记吨或200登记吨以上的船舶的事故作为事故调查的范围⑤按事故损失确定:往往对损失达到一定标准的事故进行调查⑥按船舶所属确定:以本国船舶或本单位船舶涉及的事故作为调查对象

20、碰撞事故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碰撞事故的规律:时间趋向、时间分布、地理分布;影响因素:能见度、昼夜、船舶大小、船舶种类

21、搁浅事故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搁浅事故的规律:地点分布、昼夜时间分布;影响因素:航区类型、能见度、昼夜、船舶吨位和种类、航行条件

22、分析碰撞事故的原因

对于碰撞事故的原因,可以有不同的视角:

海上交通工程学者从系统观点出发,在驾驶人员一船舶一交通环境及三者相互影响上去分析原因;

避碰学者从技术观点出发,在航行戒备、避碰决策和操纵行动上查找原因。

海事司法人员从法律观点出发,按照过失及其程度确定碰撞原因。

从保证交通安全的根本目的说,上述不同角度对碰撞原因做出的分析和结果都是有价值的。

其中海上交通工程这门学科中对碰撞原因的认识体现在:承认碰撞事故主要原因是人为失误,着重探讨交通环境和船舶条件对碰撞事故的影响,以期从改善交通环境和船舶条件着手减少人为失误,从而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23、分析搁浅事故的原因

具体见课本和课件

24、相似模型试验的意义

答:1相似模型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可以严格控制实验对象的主要参数而不受外界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

制,做到结果准确2模型试验有利于在复杂的试验过程中突出主要矛盾,便于把握并发现系统的内在联系3由于模型与原型相比,一般尺度都是按比例缩小的,故较之实物能节省资金、人力和时间4模型试验能预测尚未制造出来的实物对象或根本不能进行直接研究的实物对象的性能,有时还用于探索一些尚未被完全了解的现象或结构的基本性能或其极限值5当其他各种方法不能采用时,相似模型试验就成了唯一的研究手段

25、数字模拟适合于解决哪些问题?

建模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简明而精确地了解系统的主要特性,因为数学模型含有系统内部的丰富信息,从数学模型容易看出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有了数学模型,就可以设计系统,使之在输入确定的情况下,获得预定的输出;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改善系统特性的方法。

解决预报的问题。建立了一座桥梁的静态和动态结构数学模型,就可以根据静载荷和动载荷预报该桥梁的静变形和动态响应,从而求出静应力和动应力。这样就可以对该桥梁能否承受预定的载荷做出预报。

确定获得预定输出的条件问题。例如,利用数学模型,可以由额定输出功率确定额定负荷,可以根据一架桥梁的许用应力及变形确定允许的最大静负荷和动负荷等。

26、计算机仿真可分为那些种类?

计算机仿真可以分为实时仿真、欠实时仿真及超实时仿真。

实时仿真表示模型与实际系统同步运同,通常用在半实物计算机仿真的情况;

欠实时仿真表示模型比实际系统运行得慢;

超实时仿真表示模型比实际系统运行得快,也叫快时仿真。

27、小尺度船型试验需满足的主要相似条件

答:小尺度自航船模作为实船在水中的运动这样一个力学过程的物理模拟应满足一定的相似条件,这包括几何相似和质量相似、运动相似和水动力相似。在实际进行水面通航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时,常保持船体形状、质量(排水量)、重心位置、浮心位置和转动惯矩的相似以及舵的形状、螺旋桨的形状也尽量保持相似。船模的航速应满足重力相似条件的要求。在选择模型尺度时要尽量满足临界雷诺数的要求。在操纵过程中,则保持舵角相似。

28、船舶航海模拟器的作用、模拟试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答:1作用:①船舶行为研究的数据收集;②航行环境改变的评价;③对新的避让操船方法进行研究;④对船舶交通事故(主要是对碰撞事故)进行研究;⑤船舶靠离泊操纵的研究

2应注意的问题:①在提出问题、确定方案阶段,即在模拟试验开始之前,应该对模拟的全部工作,包括细节等全面掌握,尤其是对研究问题的描述要全面②模拟环境要尽可能接近实际航行状态

3模拟过程中所给出的船舶交通状态应尽可能接近考察水域中的船舶交通实际 4认真选定参加模拟的船舶驾驶员

29、船舶交通安全系统评价的意义

答:船舶交通安全系统评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完善船舶交通安全测度方法,使之更合理、更科学;②建立船舶交通安全比较方法;③为实施船舶交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④科学地指导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30、举例说明安全评价的系统工程方法

答:就目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在事故发生后总结经验教训,查看事故原因,采取防止事故重复发生措施这种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例如船舶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发展很快,仅凭以往的经验和方法很难解决。在以前船舶交通密度不大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会遇是两船会遇,可以适用避碰规则这一基于经验的法规,但目前在船舶交通密度较大的水域,两船以上的多船会遇局面并不少见,这时就难以适用避碰规则,而必须采取其他的船舶交通管理方法。

二是安全系统工程方法。例如在以往的工作中,往往单凭事故实况来评价安全状态。虽然已发生的事故是安全状态的一种反映,但不是安全的全部内容。安全还应考虑到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要想获得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安全综合评价结果,就要借助于有效的理论、方法。大量事实已证明系统工程是分析研究系统问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3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工作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工作步骤:明确问题、关联因素分析、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各层判断矩阵、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并予以修正、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总排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32、试述事故树分析程序

答:步骤:①确定所分析的系统②熟悉所分析的系统③调查系统发生的事故④确定事故树的顶上事件⑤调查与顶上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⑥绘制事故树⑦事故树定性分析:利用布尔代数化简事故树、求取事故树最小割集、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定性分析结论⑧定量分析:计算故障率或失误率、概率重要度分析、临界重要度分析⑨安全性评价

33、船舶交通管理与道路交通管理的异同点

答:船舶交通管理与道路交通管理相同之处在于都包括交通控制和交通规则两个方面,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①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车辆通畅,预防交通阻塞,提高道路营运效果;而船舶交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防止交通事故

②道路交通管制的实施基本上是强制性的;而船舶交通管理的实施基本上是非强制性的③实施道路交通管制使车辆及其驾驶员承担较多的明确的义务;而实施船舶交通管理并不使船舶及其驾驶员承担过多的义务船长对于本船安全航行的负责权基本上不受侵占

34、交通管理的主要功能、辅助功能与强制功能

答:①主要功能:是指交通管理中与船舶航行过程的常规操作相关的部分,他又包括总的规则、空间分布、船舶的常规控制和避碰操纵四部分。

②辅助功能:是一旦船舶交通出现危险情况时,消除和减少事故的影响和后果。它包括:航行、搜救、海上救助、污染测量、潜在灾难、船舶修理、无线电医疗

③强制功能:对于不了解规则或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违反规则而影响交通安全和效率的现象,鼓励船舶遵守交通规则或必须强制船舶执行规则

35、船舶报告系统应遵守的原则

答:①报告应仅仅包含以达到该系统目的的重要信息

②报告应是简单的,并使用国际标准报告格式和程序;报告用的语言应包括英语,并在可能时使用IMO国际标准航海用语③报告的数目应保持最少

④有关遇险、安全和保护海上环境的报告应免收通信费用

⑤报告时间和地点应足够灵活机动,以避免干扰其他航行值班任务

⑥从一个报告系统获得的信息应在遇险和安全需要时能提供给其他的报告系统

⑦基本的信息(船舶基本资料、船舶设施与设备等)应仅报告一次并保存在该报告系统中,当发生变化时,船舶应更新这些基本信息

⑧建立一个船舶报告系统的主管机关应向海员通报有关报告要求和报告程序的全部细节。有关报告系统适用的船舶种类和区域、提交报告的时间和地理位置、负责实施报告系统和提供服务的岸基机构均应清楚地指明;海员应能获得划定报告系统覆盖区域边界和其他必要信息的图表

⑨建立和实施一个船舶报告系统应考虑下列因素:国际和国家的职责、船舶经营人员与负责机关的费用、航海危险、现存的和建议的安全设备、及早并不断地与各有关方面商讨,并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试验

36、航行警告与航行通告的大致内容

答:a、发现浅滩或暗礁及浅滩或暗礁消失;

B、发现异常磁区或海水变色;助航标志与导航设施的设置、撤除、改装、改建、移位、故障、损坏、漂失、失控或复原及其灯光、信号或涂色变异、失常及失效; c、航道变更及航道水深发生变化;

d、锚地、交通管制区、禁止捕捞区、禁止抛锚区、禁航区、施工区等区域的划定、更改或撤除;

e、消磁场、测速标、校正罗经标的设置、变更或撤除;

f、海上笨重拖带,在船舶密集水域从事重要拖带;水上设施的设置、构筑、检修、建造或撤除;

g、扫海、疏浚、打捞、救助、爆破、清除及其他水上水下施工作业;

h、危及航行安全的演习、训练和试验;沉船、活物、障碍物、危险物、漂流物的发现、变更或清除;

i、各种界线、航行规章、航法及保证航行安全的其他规定或变更; g、其他有碍航行与作业安全的异常情况

37、船舶定线制的目的?

船舶定线制的目的在于增进船舶汇聚区域和交通密集区域以及由于水域有限或气象条件较差而使得船舶的行动自由受到限制的水域中的航线安全 并防止或减少由于船舶在环境敏感区域或其附近发生碰撞、搁浅或锚泊而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或其他损害的危险。其具体目的包括下列各项或其中的几项:

1)分隔相反的交通流以减少对遇局面∕态势的发生

2)减少穿越船与航行在已建立的通航分道内的船舶之间的碰撞危险

3)简化船舶汇聚区域内交通流的形式

4)在沿海开发或勘探集中的区域内组织安全的交通流

5)在对所有船舶或对某些等级的船舶航行有危险或不理想的水域中或其周围组织安全的交通流

6)在水深不明或水深接近吃水的区域对船舶提供特殊指导 以减少搁浅的危险。7)指导船舶避开渔场或组织船舶通过渔场。

38、实行船舶定线的方法有哪些?

(1)采用分隔带,如不可能则采用分隔线,分隔相反的交通流(2)用天然的障碍物与地理上明确表示的

物体分隔交通(3)采用沿岸通航带分隔过境通航和区间通航(4)对接近汇聚点的相邻分道通航制采用扇形分隔(5)分道通航制交会的汇聚点或航路连接处的船舶定线(6)其他方法如深水航路,双向航路,推荐航路等

39、船舶交通服务和建立VTS的目的?

1)船舶交通服务的目的:为了提高航行安全和效率以及海上人命安全,较强海上环境的保护和/或减少海岸、工地和近海装置可能对海上交通产生的不利影响。

2)建立VTS的目的

1、协助适当区域的航行

2、组织船舶运行以提高VTS区域的交通流的效率

3、处理当事船舶的数据

4、在一旦发生海事时参与行动

5、支持联合行动

40、应考虑实施VTS的区域有哪些?

(1)髙交通密度

(2)运载危险货物的交通

(3)相互矛盾和复杂的航行模式

(4)困难的水域地形、水文和气象条件

(5)移动浅滩和其他障碍

(6)环境发面的考虑

(7)其他海上活动的船舶交通带来的干扰

(8)海上严重事故的记录

(9)在适当的情况下,在毗邻水域现有的或已规划的船舶交通服务以及在领国之间需要相互配合

(10)狭窄航道、港口形状、桥梁和那些可能限制船舶前进的类似区域

(11)因为该区域港口和近港码头的发展或近海勘探和开发引起交通模式的改变或可预见的改变。

船舶第五章课堂习题

第五章船舶营运指标 一、是非题 1.货运周转量中,货物的运输距离是以在航程中,船舶实际航行的距离来计算的。 2.根据我国交通部的规定,交通部直属航运企业和地方航运企业客运周转量1 人海里换算成1 吨海里货运周转量。() 3.高航行率的主要途径是缩短船舶在港停泊时间。() 4.长航线上配置高速度船,在装卸效率高的航线上配置大吨位船舶可以收到缩短船舶平均航行周转期较好的效果。() 5.发航装载率以及运距装载率的数值都是一定小于1.0的。() 6.为避免在受水流影响的航段上航行的船舶上下水平均速度不致低于静水速度,必需选用静水速度较高的船舶在此航段上航行。() 7、航次成本是为了保持船舶适航状态所需要的经常性维护费用。() 8、客货运送距离与船舶航行距离的计量单位,海上和内河是不同的,海上以海里为单位,内河以公里为单位。() 9、当一个航运企业有很多船舶在修理时,应当首先缩短大吨位,高航速船舶的修理期,这对提高营运率有很大意义。()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航次时间起止是这样规定的:自上一航次终点港口卸空所载货物(或下完旅客)时起,至本航次终点港口卸空所载货物(或下完旅客)时止,记为本航次时间。() 11、发航装载率反映船舶在一定的航行距离内货船的定额吨位,客船的定额客位及拖(推)轮的定额功率的平均利用程度。() 12、船舶应用情况派生指标包括船舶吨(客位、千瓦)里及船舶(客位、千瓦)次。 13、每艘船舶的年收益等于该船的年利润和该船的年基本折旧费。() 14.提高装卸效率,对短航线上的大吨位船舶有利,对长航线上的高速船舶有害。 二、选择题 1、计算一个船队的平均航行速度时,在计算速度时,将()作为权数来求各船的加权平均值。 A、船舶航行吨天 B、船舶在册吨天 C、船舶营运吨天 D、船舶载重吨 2、以下哪个时间属于非生产性停泊时间?() A、装卸作业时间 B、处理货损、货差时间 C、补给时间 D熏舱、洗舱时间 3、以下指标体系中不属于按内容结构来划分的是:() A、营运工作指标 B.财务成果指标 C.安全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4、以下指标中不属于成本指标的是:()

武汉理工大学海上交通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与理解 1、交通运输&海上交通 交通运输泛指人与交通工具的运动和人与物的运输。就运动和输送的路线与空间而言,它包括道路,铁路,水上,空中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由于海上(或水上)的交通(或交通运输)工具是船舶,因此人们将船舶在海上的运动称为海上交通。 2、对水速度&对地速度 对水速度指船舶在无风,无流的静水中单位时间航行的距离; 对地速度指船舶在风,流和波浪影响下单位时间内实际航行的距离。 3、交通容量&交通流 在海上交通工程学中,交通容量是指一个水道处理船舶交通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船舶数表示。 交通流是为了从理论上研究一条道路上连续不断地沿着这条道路朝着同一方向运动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总体运动特性,根据物理上的流体,如连续不断地顺着一条水槽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水流的相似概念提出的。 4、最近会遇时间&最近会遇距离&最小安全追越横距 最近会遇时间即TCPA(time to closet point of approach),是指他船驶抵距本船最近会遇点的时间。 最近会遇距离即DCPA(distance to closet point of approach),是指船舶会船(相互驶过)时相互间的最近距离。 最小安全追越横距MSOD是在通航分道中一船追越另一船时,被追越船如果由于紧急避让横交船或突然看见的小船,或本身违章驶出分道而突然转向时,追越船能够对这种出乎预料的行动做出反应并且紧急操纵避免碰撞所需保持的最初追越横距,就称为最小追越横距。 5、分隔线&通航分道 把船舶在其中以相反方向或接近相反方向行驶的通航分道隔开或把通航分道与临近海区隔开,或把指定为同向行驶的特殊级别船舶使用的通航分道隔开的线称为分隔线。 通航分道是在规定界限内建立单程通航的一种区域。天然障碍物,包括那些组成分隔带的天然障碍物,都可以构成该区域的一条边界线。 6、船舶行为 广义上的船舶行为包括船舶的一般航行行为和船舶的避碰行为。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 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 误、引道延误。 14.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 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的现象的数据,并进行 分析,从而了解掌握交通流的规律的工作过 程。 15.跟驰理论:运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在无 法超越的单一车道上车辆排队行驶时,后车跟 随前车的行驶状态,并且借用数学模型表达的 一种理论。 16.交通工程: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 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研 究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的理论、方法 及有关设施、设备及法律、法规学,使道路交 通更加安全、高效、舒适和快捷的一门综合性 科学技术。 17.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 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 交通小时交通量。 填空判断: 1.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 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2.5E指:engineering,enforcement,education, environment,energy。 3.交通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基础理论的形 成,交通规划理论,交通管理技术形成,智能 化交通时期。 4.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交通流要素调查,交 通出行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 5.交通量调查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法, 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测定方法,摄影 法。地点车速调查方法:人工测定法,使用测 速仪器测定速度,车辆感应器测速方法。区间 车速调查方法:试验车观测法,车牌号对照法, 驶入驶出测量法。 交通密度调查方法:出入量法和摄影法。交 叉口延误调查:行车时间调查,停车延误调查。 6.道路交通三要素:人(驾驶人,行人,乘客, 居民),车(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 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 7.交通量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 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交通量分析的三 个方面:1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2交通量空 间分布特性3交通量的构成特性。 8 .0.5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及总结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 专业:道桥99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交通工程学》被称为“五E”科学,“五E”指__工程_______、____执法_______、__教育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能源____________。 2.《交通工程学》的诞生,一般认为以___交通工程师协会____________的成立为标志。 3.交通规划中的“四阶段”模型的四个阶段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 交通分配。 4.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服务交通量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双向双车道公路,2001年12月19日星期三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十二月份月变系数为,星期三的日变系数为,设计小时系数为,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修成双向_______。 a.二车道 b. 四车道 c.六车道 d.八车道 2.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间正确的是________。 a.二者相同 b.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c.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3.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产生量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 外,若干现状还未有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______。 a.重力模型模型c.平均增长率模型模型 4.道路基本通行能力(N 基),可能通行能力(N可),和实用通行能力(N实)的关系为: 基>N可>N实基>N实>N可可>N基>N实可>N实>N基 5.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可用_______来描述。 a.二项分布 b.负二项分布 c.泊松分布 d.负指数分布 三、简答题 1.简述O-D调查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调查方法与步骤。 2.何谓交通密度如何得出有哪些调查方法 3.什么是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二者有何区别各有哪些调查方法 4.简述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内容。 5.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四、计算题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 ,如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密度<最佳密度) 2.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 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净超越观测车(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观测车 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 问:a.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b.试求有多少以100公里/小时行驶的车超越 观测车c.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 3.某信号交叉口,其色灯周期为60秒,每周期内可通过3辆左转车辆,若左转弯车流量为200辆/小时,问是否会出现延误若有延误,这种延误占周期中的百分比是 多少(假定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 4.车流在一条单向双车道公路上畅通行驶,速度为100Km/h。由于突发交通事故,交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 为 ()() 11<-=P x E x D 13、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 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 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 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 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

高中地理 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课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

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海洋空间利用就是将海上、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海洋开发活动。据此完成1~4题。 1.下列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B.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C.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都是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 D.深海环境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所以深海空间不能利用 2.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 C.地价便宜,搬迁人口少 D.隐蔽性能好 3.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底钻井平台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D.石油储存罐 4.下列各项中属于海上生产空间的是( ) A.海上机场、海底隧道 B.围海造陆、海上牧场 C.海上石油城、海上油库 D.海上电站、海底电缆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空间的环境特点和利用方式。第1题,海洋空间利用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第2题,A、B表述均不是优点。海洋中目前尚无常住人口,不存在人口的搬迁。第3题,海底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石油储存罐属于对海底空间的利用。第4题,围海造陆、海上牧场、海上石油城、海上电站等属于海上生产空间;海上机场、海底隧

道、海底电缆属于海上交通、通讯领域;海上油库属于海上储藏领域。 答案:1.D 2.D 3.D 4.B 5.有关围海造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最好途径 B.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古老方式,无须科学论证 C.围海造陆不需要其他配套建设 D.100多年来,澳门人民利用此方法来扩大土地面积 解析:选D。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古老方式,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主要途径,但之前要进行科学论证,以免给海岸和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6~7题。 6.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平坡缓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D.河多沙厚 7.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是( )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解析:第6题,从图文信息中可以看出,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故选项A、C错误。而河多沙厚既不是香港的特点,也不利于建港,故选项D错误。岛屿众多可以削弱风浪,利于建港,故选项B正确。第7题,填海造陆可以增加陆地面积,有利于沿海功能区的布局;填海造陆会改变海岸线形状,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6.B 7.D 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古代城市,在12 000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目前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大西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

交通工程 名词解释

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 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道路平面线性: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 视距: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为防止冲撞而制动或回避障碍物绕行所需要的距离。 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有超高,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为合成坡度。 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变坡点: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 凹型竖曲线:w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下方,竖曲线开口向上。 凸型竖曲线:w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上方,竖曲线开口向下。 超高:在路基横断面设计中,当圆曲线半径介于极限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需将外侧车道抬高,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之单坡横断面,这种设置成为超高。 匝道:为不同水平面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转向使用的连接道。 压实度:指工地上压实后的干容重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的该路基土的最大干容重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水泥混凝土路面:指用各种水泥混凝土作为面层的路面结构,亦称刚性路面,属于高级路面。沥青路面:沥青路面是以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各种改性沥青等为结合料,粘结各种矿料修筑的路面结构。 路拱坡度:为了迅速排出路上的集水需将路面做成一定的横坡度称为路拱坡度。 潮湿系数: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的行车荷载。 路基临界高度:在最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据地下水位或长期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路肩的定义:行车道外缘到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27.中间带的定义: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城市两、四块板断面道路中间设置的分隔上下行驶交通的设施。包括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 56.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 57.路堑:路基顶面低于原地面,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称为路堑。 路基宽度:路面及两侧路肩宽之和,其值取决于公路技术等级,因技术等级及具体要求的不同,除路面和路肩外,必要时还应包括分隔带,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慢行道或路用设施可能占的宽度。 路基高度:路基设计标高与路中线与地面标高之差。 路基工作区:把车辆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应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称为路基工作区。 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变坡,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路面:在路基的顶部用各种材料或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可靠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路面使用性能满足预定水平要求的概率。 危险点:交通流线互相交错的点位。 平面交叉:相交的公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 立体交叉:相交的公路分别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 边坡高度: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设计标高之差。

交通工程学题库15版(名词解释)

1、路网密度: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该区域面积之比。 2、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交通量呈显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通常是指单向的,应上下行分别统计。 3、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天全天交通之比(以%表示)。 4、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 5、流率:把在不足1小时时段内通过道路(或某条车道)指定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等效转换后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6、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一年中在指定点的平均每日交通量。(按意思表达即可) 7、DDHV:设计小时交通量。在道路规划设计时选择的小时交通量(按意思表达即可) 8、停车视距:当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道路上有障碍不能绕过,而能安全地停止在障碍物前所需的距离。9、会车视距:指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及时制动而不发生碰撞所需的最小距离。 10、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为了超越前车需要借用对向车道而不至于与对向行驶的车辆相碰所需的最小距离。(按意思表达即可) 11、自由流速度(畅行速度):一辆车在无其它车辆干扰下通过某一区断的最高速度。 12、临界速度:当流量增大到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速度。 13、阻塞密度:当密度持续增加使流量趋近于零时的密度或停车排队的密度。 14、临界密度:当流量增大到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密度。 15、饱和流率:在现行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指定的进口道或车道组在一个绿灯小时时间内,车辆能够最大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 16、起动损失时间:当信号灯变为绿灯,车辆由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时,前几辆车的车头时距总是大于饱和车头时距,从而使这几辆车通过停车线的时间大于正常车辆所需的时间,大于部分时间称为起动损失时间。或实际绿灯开始与有效绿灯开始(第一辆车通过停车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起动损失时间。(按意思表达即可) 17、清尾损失时间:从一个方向最后一辆车进入交叉口的时刻与另一个方向变为绿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按意思表达即可) 18、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道路环境、交通管理以及其它车辆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失的时间;或:是实际旅行时间与驾驶员期望的旅行时间之差,由于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等因素引起的运行时间损失,以s或者min计。(按意思表达即可) 19、M/M/1系统的服务强度:指M/M/1系统的平均到达率λ与平均服务率ρ的比值。它是判别系统是否稳定的主要指标之一。 20、临界间隙:交叉口的主车流中允许次要车流中某一等待车辆穿越主车流的最小间隙。 21、跟随间隙:交叉口次要车流中车辆之间的车头时距。 22、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时段和道路、交通、管制条件下,人和车辆通过车道或道路上的一点或均匀断面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23、基本通行能力:公路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 24、可能通行能力:已知公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25、设计通行能力:设计中的公路的一部分在预测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

大学交通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A)卷学年第一学期第1页共4页 1

3 期末考试 交通工程总论 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A )卷 学年第 一 学期 第2页 共4页

5 期末考试 交通工程总论 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A )卷 学年第 一 学期 第4页 共4页

6 5、某两条次干道相交,东西向为北京路、南北向为上海路,道路设计速度均为60公里/小时。每个进口道均为三个车道,分别是左转、直行、右转,假设其饱和流量均为1000小客车/小时。经调查,该交叉口的高峰小时流量见下表(单位:小客车/小时), 测得交叉口全红时间为2秒,黄灯时间为3秒,绿灯启动损失时间为2秒,黄灯损失时间为1s ,绿灯最短显示时间10秒。请根据以上所提供材料,进行如下信号配时设计。 东进口 南进口 西进口 北进口 出口流量 东出口 0 300 400 50 750 南出口 50 0 400 400 850 西出口 350 45 0 350 745 北出口 350 400 20 0 770 进口流量 750 745 820 800 3115 解:计算损失时间:全红时间+绿灯启动损失时间+黄灯损失时间=5s (2 分) 0 1.55 1.5(52)5 10011(400/1000400/1000) L C Y +??+= ==--+秒 (4分) 有效绿灯时长为01001090e G C L =-=-=秒 (2 分) 绿灯时间: 南北相位:10.4 9032440.8 g = ?-+=秒 (2分) 东西相位: 10.4 9032440.8 g = ?-+=秒 (2分) … …… ……………… 密……………………封……………………线……………………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 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 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 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

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方面得到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 (或行人)的能力; 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 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 答案: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

海上交通事故分析和预防措施

海上交通事故分析和预防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航运事业在我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航运行业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重大海上交通事故对全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海上交通;碰撞;事故;分析;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海上运输迎来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导致投资经营者的数量急剧增加,运输实体由过去单一国有企业向国有、集体、个体多元化方向转变,水路运输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十分巨大。以2009年为例,中国因运输船舶交通事故死亡33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3.5亿元人民币,虽然比2008年同比分别下降了4.3%和33.1%,但是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依然十分巨大。 2海上交通事故的概念 海上交通事故是指船舶在水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的事件[1]。我国交通部将海上交通事故划分为碰撞、搁浅、触確、火灾或爆炸、浪损、触损、风灾、自沉及其他引发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水上交通事故。海上交通运输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人机系统,海上交通事故是由于人、机、环境、管理这些因素相互不协调产生的,事故的发生往往不可预测,但是对以往的海事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事故类型来看,以碰撞、搁浅为主,从涉事船舶来看,以渔船居多。文献[2]对某海域海上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发现,碰撞、搁浅事故占到事故总数的,事故中涉及的船舶,渔船占到了。 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事故易发区域包括港口航道内、交通流密集的交叉点、通航分道的出入口,这些区域往往由于交通量大,交叉会遇频繁,导致船舶操纵困难,容易发生事故。 具有显著的时间性。夜晚尤其是二副、大副值班时段,由于生物节律,值班人员极易疲劳、困乏,导致航行事故;对于我国大部分沿海来说,月份至次年月份受季风、寒潮等影响,风大浪高,海上交通事故数量明显增多。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 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 辆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一个排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窗。 输入过程:确定型输入、泊松分布、厄兰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能力提升检测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而部分河运却日益衰弱。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区开通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汉江全长1532公里,流域涉及6省市。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回答以下问题。 1.兰州等大城市高铁车站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A.高铁站用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D.位于城乡结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2.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新的运输方式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②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③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3.兰新高铁沿线修建了长达440千米的防护措施,在一些路段还出现了地上隧道。这些防护措施和隧道的作用是() A.防沙尘暴 B.防泥石流 C.防动物穿行 D.防大风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水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关于图中所在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河多由东南流向西北 B.大陆西南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C.气候温热,气候类型单一 D.近年来,最高山峰雪线下降 5.有专家指出,禽流感进入该大洲会给人类带来“极端的灾难”,主要是因为该大洲() A.经济发达,家禽饲养规模大 B.外来人口数量居各洲之首 C.经济贫困,医疗卫生条件差 D.国际贸易发达,会导致禽流感全球流行 6.若某生态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图中M点及周边植被景观分布近似于图左侧上图部分所示(注:大圆的直径约2~4千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放牧 B.地势影响

海上交通安全视角下的海事行政法问题分析

海上交通安全视角下的海事行政法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海上交通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海事 一词,在法律中并无明文规定,往往因场景不同而有不同理解。从广义看,“海事”可以理解为“涉海事务”,即与海洋有关的事务,从管理部门角度看涉海事务包含 交通运输部港口航运、海事管理,自然资源部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及海洋维权、 海洋科研,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等事权。从狭义看,“海事”是海上事故、海 损事故、海难事故、海上交通事故或者船舶交通事故的简称,往往与“海商”一词 对称。语境不同,海事所指事项及内涵差别甚大。 关键词:海上交通安全视角;海事行政法;问题分析 引言 海事行政法是行政法的组成部分,主要涉及海上交通安全、船舶与海员、海 上防污染以及维护主权等领域。由于海事行政立法具有专业性、国际性等特点, 普通法学研究人员涉足有难度,这也导致海事行政立法研究水平不高。国家目前 已确定“一路一带”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战略上相 互对接。中国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海事行政立法体系建设将为此战 略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软环境。 1海事行政法范畴 既然是海事行政法,就必然与行政机关相联系。目前,行政机关名称中正式 使用“海事”称谓的只有交通运输部所属的直属海事机构和地方交通运输部门所属 的地方海事机构,其他涉海部门和单位均没有使用“海事”作为正式单位名称。当 海事与行政结合在一起时,无论是海事行政还是行政海事,海事含义的界定往往 等同于海事机构职权界定。按照“三定”职责,海事机构担负“让航行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的使命,履行“三保一维护”(具体指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上环境清洁、保护船员整体权益、维护国家海上主权)职责,主要涉及海上交通安全 (通航安全)、船舶污染防治、船员管理、船舶管理等行政职能。船舶污染防治 和海上交通安全虽然是海事机构的两大职责,但其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却相对独立,是由不同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法律规范体系。两者法律体系构成不同,也各有其特点。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以《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 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治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以及规章、规范性文 件构成,与海上交通安全职责法律体系交叉较少,其立法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 与海上交通安全法律体系特点不同,因此本文不予讨论。为便于描述,本文仅从 海上交通安全视角进行分析,对海事行政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因此下文中所称的 海事行政法,均指海上交通安全视角下的海事行政法。 2海上交通安全视角下的海事行政法优化 2.1坚持《海上交通安全》的龙头引领 海事行政法的理论体系直接受海事行政法调整范围的影响,而海事行政法的 调整范围又受到中国海上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随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国家组建中国海警局,在形成了所谓“两龙治水”的局面下,有些学者对海事 局的职能拆分提出了建议:“中国海事局是集海上交通安全管理与执法于一体的部门,这会导致决策(管理)与执行(执法)之间制约缺失。同时中国海事局与中 国海警局作为两个平行的执法主体仍无法根本摆脱原来传统‘五龙闹海’弊端,只 不过变成了‘二龙闹海’,因此将中国海事局执法权收归中国海警局应是下一步改

大学交通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A)卷 学年第一学期第1页共4页 号 学 名 姓 级 班 1 2 信 交 级 班 用 适 卷 试

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 1、试述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答:时间平均速度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 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2分) - 1 n 计算公式为:Vt =—2 V ; n i —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2、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亦称道路通行能量。 3、绝对相位差: 在联动信号中,选定一个标准路口,规定该路口的相位差为零,其他路口相对于 此路口的相位差, 称为绝对相位差。 4、服务水平: 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 度或服务质量。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 5、延误: vt :时间平均车速;V i :第i 辆车的地点车速; n :单位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总数 (3 分) 区间平均速度是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平均行程时间之 比。 (2 分) 计算公式为: - 1 -Z - n i V i . 7 vs :区间平均车速;其他符号意义同前。(3分) 2、简述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以及各阶段的功能。 答:四阶段为交通发生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配。 (2 分) 交通发生预测用于推测规划年交通量;(2分) 交通分布预测区与区之间交通流量的多少;(2分) 交通方式划分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 (2分) (交通分卷预测将各小学年第不同交通方期的交通量分页 到具体的路网 上。 分)

海上交通

海上交通工程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选了朱军老师的海上交通工程这门课,我对海上交通工程有了大概的了解。海上交通工程,就是通过交通调查,掌握海上交通的状况,将交通调查的结果应用于船舶交通管理和港口、航路、航道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和设计,使船舶、人员、交通条件及环境合理配置,达到船舶交通安全和高效的目标。海上交通工程的重点是在交通安全方案的规划和设计,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海上航行环境。通过学习,我大致知道了海上交通的各种专用词条,明白了海上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社会全面进步“助推器”的交通,更要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并把其用于交通发展全过程,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提供运输保障。 学习当中我了解到交通调查对于海上交通的意义和重要性,要了解海上交通就必须实施海上交通调查,海上交通调查的主要方式及技术手段多种多样,只有通过海上交通调查才能准确的查找出妨碍交通安全和效率的情况,寻找改善交通安全的方法和措施,评价交通状况和交通改善措施的发展,预测其发展,为理论研究积累数据和资料。 海上交通在交通方式和交通空间上与道路交通等其他交通有所不同,相对来说要复杂些,因此,在研究某一给定区域的海上交通时,要将整个海上交通划分成不同的类别进行研究。由于不同类型区域的海上交通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故需要在研究中区别对待,概括地说就是按水域类型分为港口船舶交通、水道船舶交通和沿海船舶交通等。 海上交通工程这门讲解规范交通的课程很重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数量、船舶交通量、船舶交通密度等数据都逐渐增大。而伴随海上交通的发展,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高。海上的交通与陆上交通有很大的区别,表面来看,船舶相较于车辆来说体积都比较大,而海洋也远不是陆地上那狭窄的道路可比,所以海上交通更加的复杂;在危险性方面,船舶的驾驶比较困难,而且由于体积大,变向不很灵活,虽然海洋比较广阔,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仍然比较高,并且海上的凶险也远不是陆上能比的;在事故损失方面,船舶价值相对较高,运输量也比较大,而且海上货物一旦落水,除特殊物品外,大多都会损失,所以海上交通的损失远远大于陆上交通。因此,海上交通更加需要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系统,而要建立这样的安全系统,那么具备一定的海上交通知识就显得尤为必须。我觉得海上交通工程这门课就是讲解这些知识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了解到各种关于船舶和海上交通的知识,对于那些致力于海上事业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了解海上交通还需要了解关于船员、船舶、可航水域及环境、交通运行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事故树分析这一概念,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方法起源于故障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是运用逻辑推理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潜在原因。用它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既可定性分析,又可定量分析。我也了解到了航标(Aids to navigation),航标是航行标志的简称,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与表示警告的人工标志,为各种水上活动提供安全信息的设施或系统。设于通航水域或其近处,以标示航道、锚地、滩险及其他碍航物的位置,表示水深、风情,指挥狭窄水道的交通。永久性航标载入各国出版的航标表和海图。 另外要强调的是海上交通规划在工程中起到的作用,海上交通规划与监督对于航行安全极其重要,一个好的交通规划能够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做好海上交通调查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做出切实可行的交通规划,真正最大限度的保证海上交通安全。海上交通工程这门课程是海上知识基础课程,学习这门课,能快速有效的了解海上交通的各种知识,对于热衷于海洋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因此,我建议,有兴趣的都可以学习一下,这对扩展海上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