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一编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思考题:

1、简要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1)16世纪产生了空想主义,共分为四个阶段: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主义

C、19世纪初期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D、19世纪中期与工人运动相联系的空想社会主义。

其中,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分别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

A、初步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

观提供了基础。

B、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批判,为启动工人阶级的觉悟提供了宝贵材

料。

C、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3)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

A、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观,无法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

B、还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不到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C、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张道德感化,所有理想

都是空想。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及两块理论基石是什么。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A、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

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暴露,使人们有可能对其规律进行研究。

B、政治条件:19世纪初,西欧三个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需要自己的理论指导。

C、思想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批评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华和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块理论基石

A、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大基石。唯物史观使

得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历史基础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制度的更迭是生

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指明了社会

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指

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根本途径是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指明了实现社

会主义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

B、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大基石。剩余价值学

说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特殊性质,阐明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找到了变革资本主

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指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A、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B、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社会发展必然规律。

C、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然途

径。

E、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F、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污蔑揭露了其实质和危害性。

(2)《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A、《宣言》是国际革命的宣传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B、《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是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纪元。

4、试述马恩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要点

(1)、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

(2)、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3)、共产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它表明了党的性质。

(4)、共产党为无产阶级的最近目标和长远利益而斗争。

(5)、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6)、共产党必须有自己的成熟的领袖担任领导。

(7)、共产党必须善于进行党内的思想斗争,以保持党的健康发展。

5、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一书是怎样总结巴黎公社创举和经验教训的。

(1)巴黎公社的创举:

A、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权。

B、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民主本质:普选制、罢免制、限

制高薪、废除特权以及政务公开。

C、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清廉本质:社会公仆。

D、公社注重教育,强调教育第一。

(2)巴黎公社的经验:

A、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证明,暴力革命是个普遍规律,它为无

产阶级政权建设指明了方向。

B、公社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获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C、丰富和发展了不断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3)巴黎公社的教训:

必须发扬彻底革命的精神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6、马恩设想未来社会有什么特征,结合特征谈谈你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1)特征: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

成员的需要。

B、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

有制的束缚。

C、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清除了“按劳分配”存在着的

事实上的不平等。

D、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社会重大差别(包括城乡、工农、脑体劳

动之间的差别)

E、全体社会性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德,劳动成为

人们生活第一需要,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新人

F、国家消亡,管理共同事务的机构虽然还有,但它的社会职能已失

去其阶级性质。

(2)认识:

A、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无比美好的机会,它可以作为共产党人奋斗

的目标。

B、但也不能很快实现,因为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C、要立足现状,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进一步努力奋斗。

D、要了解共产主义社会,不要丧失信心,要努力造福于后代。

7、用十月革命的实践论证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

(1)一国胜利理论的定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首先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论欧洲联邦的口号》

(2)该理论的形成依据:

A、资本垄断会发生利益的激烈竞争,从而形成不同的军事集团。

B、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市场会发生战争,并造成彼此力量的削弱,

其中必定有更为薄弱的环节。

C、战争会唤起人民的觉醒,以新制度代替旧制度。

(3)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A、这个国家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反动派已经不能统治

下去了。

B、这个国家的被统治阶级也不能再生活下去了。

C、广大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积极性已经极大地提高,并且表现为革命

行动了。

(4)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发生的三个原因:

A、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残余比较严重,政治经济比较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纷纷反抗沙皇的

通知,沙皇面临崩溃的危险。

C、俄国已经有了布尔什维克的领导,并且有了以列宁为代表的领袖

集团。

(5)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的爆发了。十月革命的意义有:

A、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转折点,它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

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B、十月革命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并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C、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为

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6)十月革命的经验:

A、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的胜利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

的领导。

B、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一般规律。

C、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

D、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国际团结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的重要条件。

由此证明了十月革命的实践能够证明了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

8、试阐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1)1921年苏联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包括:

A、协调工农业发展加强工农联盟。

B、开放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和竞争。

C、把私营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把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

矿山租借给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

D、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缴税后的粮食和其他的农产品农民可

以自由支配。

(2)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好转。

B、改善和巩固了国家经济地位。

C、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9、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

(1)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斯大林模式的指导思想:

A、用战备的观点来规划国民经济建设,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带有浓厚

的军事色彩,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B、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

C、斯大林“直接过渡”的社会主义观——实行全面的生产资料公有

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实行直接的产品交换,废除商品和货币——起了主导作用。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A、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B、确立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所有制模式,即建立起全民所有制

和集体所有制的所有制结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

C、消灭私营商业经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一切由国家和集体经营,

没有资本主义成分。

D、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消灭市场经济。其特点是:计划具有法律

性、广泛性、高度集中的统一性和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E、实行以党代政,个人专断的政治领导模式。

(3)斯大林模式的功绩:

A、它使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为现实,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

主义的重大课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B、它使苏联迅速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工

业大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抢在战争爆发前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取得战争

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A、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状

态。

B、导致了权力过分集中,压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

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C、导致了国家机关的严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

D、导致了长期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建设。

E、导致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并产生了许多

不良影响。

10、现实社会主义遇到了当代的那些挑战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1)现实社会主义遇到的挑战:

A、来自发达资本主义的挑战。其表现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所有制方面是混合经济;宏观调控方面是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分配形式方面是通过税收进行调节,福利国家;阶级结构是中间阶级——战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来自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其表现为1951年成立社会党国际,通

过《法兰克福宣言》。

C、来自亚洲“四小龙”的挑战。其表现为新型工业国家,经济上实

行自由主义,政治上实行集权制。

D、来自前苏联、东欧地区国家的挑战。

(2)当代世界向现实社会主义挑战的后果:

A、现实社会不仅没有成为发达国家,反而被资本主义越抛越远。

B、使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难以医治的信仰危机,表现在:

●马克思主义所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受到了质疑。

●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提出质疑

●民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使人们对现实社

会主义产生了怀疑。

●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使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孤立地位,影响

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仰。

C、社会主义阵营里出现了倒戈现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1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1)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有:

A、根本原因: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割裂了社会主义国家同世界经济的联

系,使自己陷入了孤立封闭的状态。

●社会主义在“一球两制”的赛跑中缺乏足够的体能,影响了

经济发展的速度。

●社会主义企业否认个人利益的多元性和独立性,使个人的价

值得不到确切的体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

而影响了物质财富的生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无力抵制封建意识对人们思

想的影响,使社会主义国家背负沉重的封建包袱艰难前进。

带来的后果:个人集权、个人崇拜、党的干部的腐化和特殊

性。

B、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解除了共产党的思想武

装。

?戈尔巴乔夫建立非对抗的欧洲战略,支持东欧国家动乱

和剧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多米诺骨牌现象在东欧发

生不是偶然。

●内部原因

?经济不景气,负债累累。

?改革遇到了难以超越的课题,即对在公有制基础上能否

建立市场经济认识不足,致使改革无法深入,只好转向

民主主义。

?这些国家和党的领导人全盘否定了自己的历史,使人民

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特殊原因

?匈牙利——外债太多

?波兰——经济上、政治上的极“左”

?苏联特殊原因——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犯了一系列的错

◆拒绝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使

改革无法继续。

◆选错了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机械与制造业,结果

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把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对立起来,把政治体制改革

当成“改制”。从意识形态多元化转到了政治多元化,

再到多党制,直至宣布解散苏共中央。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有:

A、社会主义的各种关键性决策一定要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

B、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入世界经济体系,获得社会主义国家生存与发

展的外部条件。

C、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出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内部条件,

才能使国民经济产生强劲发展的动力。

D、必须重视人的价值,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E、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命线,一定要慎重对待。

F、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地铲除腐败现象,提高全体人

民的素质,才能使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

12、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什么,模式有哪些,实质是什么。

(1)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A、马克思主义后来不再成为很多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党的指导思想

B、改良主义——多数党奉行的是第二国际时产生的波恩斯坦的改良主义。

C、资产阶级哲学和经济学——新康德主义和凯恩思主义

D、拉斯基的政治学说——国家通过协调的方法解决矛盾,满足一切社会成员的欲望,反对使用暴力。

(2)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模式:

A、政治民主——主张实行多党制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反对一切阶级专政和一党制。

B、经济民主——主张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

C、社会民主——推行社会高福利政策和全面的生活保障。

D、国际民主——在国际上反对任何压迫和剥削,倡导国际民主,奉行“缓和”、“裁军”、“共处”政策。

(3)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不是社会主义。

13、第三世界在当代国际舞台上有什么重要作用。

(1)第三世界是1974年毛泽东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会见的时候提出的。

(2)第三世界的作用:

A、改变了联合国长期受某些大国操纵的局面。

B、第三世界是反帝、反霸、反殖的主力军:

●动摇了帝国主义通知的基础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C、第三世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第三世界在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斗争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E、第三世界是未来世界繁荣的希望。

14、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衰落的原因和教训。

(1)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衰落的原因:

A、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压力:颠覆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政党,经济援助与政治挂钩,甚至策动政变。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

C、没有解决好经济发展的问题,未能有效引导落后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

(2)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衰落的教训:

A、在选择发展本国经济的道路问题上,不要盲目照搬外国的经验和模式,要从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要从国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

B、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与状况,不要超越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C、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推行社会主义,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超越商品经济这个必经阶段。

15、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有哪些失误。

(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路线发展起来,严重冲击了经济建设。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3)1964~1965年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指导思想是“二十三条”——《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性质是解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重点在于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4)1966-1976的文化大革命。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最深刻的教训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立即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去,努力发展生产力。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重要作用。

(1)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在1978年12月18日~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17、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关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十一届六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其含义是:

A、从社会主义性质上看,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

人,通过勤奋劳动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目标。

A、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C、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D、社会主义精神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新人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实行对外开放。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

A、到8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翻一番。

B、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A、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共产党。

B、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军队。

(9)关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是创造性构想,它的提出是很对台湾的。

18、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1)邓小平理论的特点:

A、理论体系的成熟性;

●理论完整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体系,包括初级阶段

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等重大理论问

●理论成功的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指导着改革开放

与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前进

●这个理论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保持了国内的稳定和安定团结

B、理论体系的时代性;

●邓小平理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即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

主题,资本主义进入了较稳定的发展时期,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

技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并且反映这个时代的特征

C、理论体系的实践性;

●邓小平理论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的经验基础上产生

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十几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

理论升华

D、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开放性。

●系统性是指这一理论已经作为一个体系,近乎全面的揭示了社会

主义本质;

●开放性是指这一理论并未穷尽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它将随着

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完善。

(2)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A、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

B、它初步解决了一个涉及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历史性课题。

C、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3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补充1。如何正确认识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运动? 答:1、方法(1)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模式放在当时大环境下分析(2)阶级分析的方法,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3)发展 2、认识(1)总结社会主义过去(2)观察社会主义的现在(3)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伪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59)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观点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社会制度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三,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研究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答案

一.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内涵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同时,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应当是“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方式。恩格斯曾举例说,一个法国工人到了加利福尼亚,发现那里是换手艺比换衬衫还要容易的冒险世界,他被迫适应环境,先后换了许多职业,学会了许多手艺,终于体会到,“因为有了适合做任何工作的经验,我觉得自己不再像一个软体动物,而更像一个人了”。这一事例说明了人的发展其实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是有其必要性的,如若不然,人会显得像软体动物一样脆弱,在变化的条件下不能适应和生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都曾经谈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界定就是,“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个性自由,人的性格、智慧的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一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相容的,他谈到,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马克思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人的发展目的,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如下目标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包含有三层意义:一是,人的真正发展是指人的本质和特征能够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自由是指这种发挥和发展,不是出于生存的逼迫或社会关系的强制,而是人以人自己占有和享受自己的全面本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二是,马克思讲的是“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必然导致强调人的自由个性,这正是对人的个性差异性的肯定,它使人性丰富多彩地展现出来。强调人的自由个性,也是对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性的肯定,就是说,个人的发展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三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互为前提的,直接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将多数人的牺牲作为少数人享乐的条件,同时旨在表明这种自由发展是人人平等、没有例外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追求。 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向。自由的充分实现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标志,也是自由和解放的最高境界。但是,个人的自由发展又必须依赖于集体的行动和社会的发展与解放,只有通过集体行动,只有社会的发展与解放,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是可能的。同样地,个人的自由发展依赖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通过集体、阶级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不解放,个人就不能自由。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的解放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马克思把目光重点投向变革社会制度,解放全人类上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把其学说最后落实到社会解放即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上面,正是为了解决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问题。 2 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我们党80年征程、80年风云变幻就是这样一部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奋斗史。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理论上作出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面对挑战,敢为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答案

参考答案来自于教材以及课件。部分问题答案不确定,为了不影响大家,仅将明确的答案上传。欢迎大家完善答案,感激不尽。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答:“社会主义”是一个多义词,人们对它有多种理解。社会主义既指一种思想、理论、学说,也指一种社会实践运动,还指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⑴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学说的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最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及其问题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并且同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其二是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主要包括所有反对资本主义的比较有系统的思想,理论和主张及派别。也包括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其三是狭义的社会主义。即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客观标准。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的结果。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对古代理想社会观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回归。马恩认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直观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它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试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主要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批判,反对资本主义主义的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是乌托邦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以文字游记的形式,对理想的社会制度予以空想的描写。代表作如《乌托邦》《太阳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是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以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是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叶立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继承了前辈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了罪恶,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合理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们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创始人”。 历史功绩:(见教材48页) 局限性:(见教材49页)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⑴以唯物史观,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⑵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⑶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⑷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⑸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以取代原来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缺少阶级观点的旧口号。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其现实基础及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完整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必修1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广大工人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直接影响D.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2.右图是两位伟人工作的场景,他们为一个无产阶级革 命组织起草的纲领于1848年发表。这部著作的主要意义 在于() A.它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B.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 D.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 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 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 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 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5.《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以下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C.巴黎公社运动D.中国的改革开放 6.《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7.关于下列图片的描述错误的是()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考试时间:7.9下午 一、简答:10’×3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 位? 马克思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从关系角度看,哲学是热点,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结。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为无产阶级指出推翻资本主义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条件,这是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3)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无产阶级的事业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2、社会主义国家多次出现空想理论或出现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3、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答题思路:理论性+现实性+现实启 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基本坚持的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解这一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 (3)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 (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本身却是深刻的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4、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材料题) 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 (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1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管理员 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 B. 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邱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 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 D. 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 国家政权问顾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 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其不同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从建国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又在建设的探索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在那个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任务,并进行了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毛泽东的未竟事业,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实践,贡献了新的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经过“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曲折探索”,达到“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人类历史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又经历了多么艰难曲折的历程,而后才达到了我们国家今天的社会主义进展,其可贵的成就和丰富深刻的历史经验,很值得人们珍重和记取。 2简述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体现)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价值的增殖而不是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因而常常突破资本家和工人自身消费的限制而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 3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根本缺陷? 积极贡献【历史功绩】: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根本缺陷】: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学基础?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提出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也找到了其灭亡的经济根源及其埋葬力量,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把争取无产阶级自身和整个人类的解放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世纪、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是从启蒙哲学中得出他们的社会主义结论的,社会主义是他们从启蒙哲学推导出来的政治理想。马克思积几十年之心血,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撰写《资本论》,就是要在该时代的经济中寻找资本主义为何灭亡!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剩余价值理论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5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 绪论 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答: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它大体上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个组成部分,但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因为: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要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 ①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与其他学科一致,也是一门学科,它要求众多的人来掌握、研究、探索运用、发展这门学科;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 (3)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

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转引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答:(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意义所在)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用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但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上升为理论,总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主观实践活动,取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把它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形成科学理论。 ②世界联系中国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及答案解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及答案解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解析】:B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解决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得到顺利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D英法德 【解析】:D 德英法国的古典主义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 《共产党宣言》, 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D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1871年建立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指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故排除②③。 4.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顾格曼的信内曾说过:“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 其国家的斗争,因巴

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 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D.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 【解析】:D。A项是无产阶级尚未进步到的阶段,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B项主要 发生在19世纪末期。C项最早开始于工业革命当中。由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 权的尝试,故D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5.图4是一枚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45周年而发行的邮票《攻打冬宫》。我们纪念十 月革命的理由有: ①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它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图4. 邮票《攻打冬④它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③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转正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6.马克思把1870年9月起义称为是愚蠢的举动,但1871年4月又说: “我英勇的巴黎工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马克思的这两段评 价: A.互相矛盾 B.自我否定、自我修正 C.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一样 D.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 【解析】D 马克思不赞成1870年9月起义,但对这次斗争中工人阶级的优秀表现给与 充分肯定,这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作出的结论。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以及答案

2011级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复习提纲 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方法: ①论联系实际②世界联系中国③成就联系挫折④现实联系历史⑤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定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 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 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 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在经济上,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了一件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群众逐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在遇到困难时,东欧国家不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是盲目依靠西方外债、专利、成套设备、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来“繁荣”经济。结果:经济依赖西方,失去了独立自主原则;债台高筑,大大超过了偿还能力,致使出现了债务危机,沉重的外债包袱加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经济恶化,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发展战略的失误,另一方面没有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而及时采取对策。前者既表现为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过早消灭其他经济成分,还表现为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的失调,更表现为长时期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积累政策,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不断扩大,陷于危机,难于自拔。后者则表现为长期固守着粗放经营,使经济失去后劲,停滞不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有的没有触动经济体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的则根本走偏了方向,因而没有收到顶期的效果。 3.执政党长期不重视自身建设,丧失了战斗力。东欧国家的一些共产党是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或与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有较深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虽然在党章中被规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但实际上并没有在党内扎下根来;共产党虽然成为执政党,但是缺乏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路线,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战斗力,也使党不具备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经不起风浪的袭击。当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新思维”之风袭来时,东欧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