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

1.公德意识淡薄,冷漠麻木,不会感恩。心灵麻木,性情冷漠,不体谅父母的艰难,不理解老师的苦心,感受不到亲人的关爱和老师的关心。视亲人的付出为理所当然,生活上跟人攀比,任意挥霍。平时受不得半点委屈,有的肆意顶撞、谩骂甚至殴打父母和老师,有的动不动离家出走,不在乎家庭和父母。

2.厌学。厌学现象成因复杂,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教育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因学生的厌学现象,学校教育管理面临了较大的压力,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因厌学而引起的各种违纪行为让学校领导和老师非常头疼!

3.不服从学校管教。部分学生蔑视老师,肆意违纪,跟老师公然做对。这些学生,虽然学校能联合学生家庭,但收效欠佳。对一些留守的孩子,由于家长没时间、没办法管教,只能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还有一些家长素质低下,观念陈旧,教子无方,甚至无心教子,对孩子放任自流,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教育和管理上的难度。

4.上网成瘾,沉迷网络。电脑、游戏和互联网,有助于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智力,但由于政府管理上的漏洞,加上唯利是图的游戏软件制造商和游戏厅及网吧老板的共同作祟,使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的孩子沉醉于其中,入迷成瘾,难以自拔。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现象,学校的常规教育根本无能为力!

5.人穷志短,读书无用。教育产业化,毕业自主化。让很多平民子弟靠读书找出路的希望变得相对渺茫。一些目光短浅、无权无势、无经济能力的家长也对孩子的读书缺乏信心。家长态度如此,孩子的信心又能有多大?由此而来,学校和老师的担子就越来越重了!为了学生,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甚至为了生活,老师要跑到学生的家里苦苦哀求他们来读书!抓来的兵打不了胜仗!求来的学生能读成书吗?

6.暴力倾向。整个社会的信仰危机,政府的公信力低下,分配的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在学校,有的学生砸烂公物发泄不满情绪;有些无心向学的学生,一方面受垃圾媒体的凶杀、暴力等内容所毒害,另一方面受社会闲散和不良青年的影响,组成小团体,讲哥们义气。同学间一有什么磨擦和矛盾,便动不动拉外面的狐朋狗友助阵,用拳头和刀棍解决。而这些已染上匪气中了恶魔似的学生根本就不把学校处分当回事,学校不能开除他们,况且学校开除学生是违法行为!

7、早恋交友不当。受外界的影响,加上青少年的早熟,个别学生有早恋和滥交友的现象。往往是高年级的男孩子与低年级的女孩子,社会上的小青年与在校女生。由于早恋和滥交友,有些学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的荒废了学业,有的沾染了不良习性,有的甚至身心俱损。

8、盲目赶时髦,生活行为放荡。那些在学习和做正事上表现较差,常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填补内心的空虚,求得心理的满足。刻意吸烟、喝酒、留长发、染发、纹身穿耳,着奇装异服,扮鬼怪异类。自身在虚无缥缈中沉沦,又影响和败坏学校的风气。

中学生上网现状调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及相关看法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且时间长,但多数家长从未上过网以及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根据调查显示,94.6%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有11.8%的中学生认为“长时间不上网是难以让人忍受的”。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就大为逊色了。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家长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中学生上网的比例及看法 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习网络知识。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但是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有27%的家长持赞成子女上网的态度,反对的家长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增加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7.4%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 (2)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容易上瘾。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2)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过程中,在这一社会转型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些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客观上势必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历史传统的渣滓糟粕未能在短期内得以消除,以及人性中共有的许多弱点的客观存在,导致人们一些不良行为的形成和延续的条件得到强化,从而使一些不良行为现象在许多部门和单位、组织群体、个人身上漫延开来,有所区别的仅仅是其发生的阈值和频率有所差异而已。例如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经济领域中的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些行为,诸如制假造假贩假,缺乏诚信,贪污受贿;甚至连人们认为非常神圣高雅的学术界近年来也屡屡发生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恶习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事件。此外,诸如人性中的许多弱点:有人喜欢责怪抱怨别人,对别人实行人身言语攻击;喜欢探寻别人隐私;盲目模仿他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自己做错事只会怨天尤人;婚姻关系中“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理论的盛行,离婚率上升,包二奶现象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社会中人们的种种不良行为。 中学生也是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上述种种客观存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学生,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事,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久面久之形成了短期内难以改正的习惯。同时,中学和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且目前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逐年增多,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社会阅历正逐步拓展,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弹奏出与他们身份、身心发展阶段不相称的音符,进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 人格的形成。 中学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利用教育的手段方式途径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构成,探讨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发现寻求消退、减少、排除不良行为习惯的最经济最有效的理论和技术对策,促使学

告别不文明行为主题班会教案

告别不文明行为”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课,使学生对文明有一个认识和了解,体会文明的重要性。 2 使学生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讲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3、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培养会说话、会走路、会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告别不文明行为 当我们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一名中学生了,就应该遵守《中学生守则》,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动,做个爱学习、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更应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少年。今天我们主要让大家知道怎么说话,怎样走路,怎样讲卫生。 二)学习内容: 1、我们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建造,我们良好的文明习惯要靠

一言一行去养成。请问:你们的语言行为文明吗我们周围有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吗 2、交流。 3、会说话 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之间说话时应怎样 学生说后,教师总结,出示礼貌用语:请、对不起、没关系、打扰、你好 4、会讲卫生 我们应该讲哪些方面的卫生 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教师提出讲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保持整洁,勤洗澡、勤 换衣、勤剪头发和指甲,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 5、会走路 怎样才是会走路 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三)学生自查自己做的怎样 (四)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才算会说话、会走路、会讲卫生,以前做的不够好的同学要迅速改正,做的好的同学要继续发扬,力

争人人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告别不文明行为 主题班会教案

浅谈中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

浅谈中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 习惯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形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一个人的品性与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习惯决定人生不无道理。因此,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习惯如不加以控制和矫正,对其健康成长和人格形成将带来不利影响。 一、中学生不良习惯的表现。 当今大多数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好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良习惯。不良习惯在中学生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就不良动作而言,有抽烟、嗜酒、赌博、迷恋游戏、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就处世和办事而言,有自由散漫、办事拖沓、讲话粗鲁、出口成“脏”等;就学习态度和程度而言,有态度不端正、厌学、怕学、精力不集中、懒得思考等。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至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自动化的作用。所以,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习惯中受益匪浅,也会因坏习惯而深受其害。 二、中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第一、家庭是不良习惯形成的直接原因。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经济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家庭发生作用的。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实际行动的影响实现的。所以,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习惯的形成。比如有的学生张口脏话,伸手打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他们都会说:“在家父母就是这样教我的。”可见,家长的不良习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 第二、社会环境是中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但某些制度有不成熟、不完善的今天,社会上某些人存有重物性。一些商人因经济性的需要心理,时不时给什么都好奇的学生出售烟酒,有的网吧仅找中学生的钱,这样有令不禁,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逐渐染上了抽烟、酗酒、迷恋网吧,甚至染上赌博等不良习惯,既荒废了学业,又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园地,更是学生行为习惯得以形成的重要环节,可眼下,社会上的某些物质性,赌博风给宁静的校园也带来了影响,再加上,某些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粗暴,久而久之,教师对学生的罚款、课堂上接电话、上课迟到等等,都会使学生仿效,形成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等不良习惯。 第四、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其不良习惯形成的关键。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因素诸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处于急剧变化时期,情绪易失控,行为易反常和重复,好走极端,兴趣爱好广但无恒心,这样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使他们是非不分,常在外界的刺激、诱惑和影响下重复错误的行为,难以用理智的闸门控制住自己的言行,日积月累便形成不良习惯,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乃至走上不归路。 三、中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 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树造良好效果。 中学生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中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惯虽有所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任,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榜样。俗话说“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语言”。孩子的习惯就是在父母有意无意的行为影响下形成的。正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词所说:“其实,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 学校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教育要切实提高职业道德素和转变教育观念,切不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大对不良社会环境的治理和监督的力度,对于少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与本质脱节的行为严惩不贷。

中学生不文明行为大全

中学生不文明行为大全 1.上课迟到,包括上课铃响后还末进入教室。2.在课堂上吃东西。3.在教室或宿舍等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学习或休息。4.欠交作业或抄袭作业。5.不认真做两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6.说脏话,带口头语,给老师同学起绰号。7.穿鞋踩鞋跟。8.不按要求放置好单车。9.在桌凳上乱贴影星、歌星相片。10.买饭菜时随意插队。11.到施工区玩耍、追逐。12.考试作弊。13.有乱涂乱刻乱画行为,或用脚踏或用球拍墙留下污点。14.损坏公物和学校花草树木。15.对班干部讽刺、打击、报复。16.串通外人进校扰乱或到校外闹事。17.穿奇装异服佩戴首饰。18.女生烫发或男生留长发。19.无理顶撞、侮辱老师。20.有偷窃、打架、勒索或抢劫行为。21.吸烟、喝酒、赌博或变相赌博。22.有早恋现象。23.有违法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立案处理。 中学生不文明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素质教育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文明行为是中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培养有道德的公民的基本要求。目前,中学生文明意识和行为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水准低下,文明意识薄弱,校园内存在着种种与中学生形象极不相称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正视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剖析学生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探讨加强农村学校基础文明教育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 一、中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现象 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当前,学校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留长指甲,染彩色指甲,男生留长头发;没有正确的走姿、坐姿和站相,穿拖鞋、背心进出教室等公共场所;满嘴脏话、粗话、庸俗话;买饭不排队;考试作弊;男女交往不得体,在校园里挽肩搂腰;上网不文明,在网上说脏话,乱发电子邮件;在校园内抽烟;破坏宿舍公物……二、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很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学生生源素质偏低,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学生在成

青少年如何抵社会不良现象(讲稿)

《青少年如何抵御社会不良现象》讲稿 团县委韩鸿儒 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青少年如何抵御社会不良现象。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要问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不良现象?二是为什么要抵御社会不良现象?三是如何抵御社会不良现象? 一、什么是社会不良现象? 同学们,这个问题牵扯到一个定义的问题。就像我们在定义什么是好人一样。什么是好人?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人。只有搞清楚什么是人,才可以探讨什么是好人。现在也是一样,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不良现象,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是指所有与人类共同体有关的活动。 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家都看过穿越剧,就是一个现代的人,一不留神,回到了古代,她手里还拿着MP3。于是,在那个时候的社会中,只有她一个人有MP3,这个就算不上当时的社会现象。而在现代社会,特别是之前的一段时间,你们的哥哥姐姐们,甚至你们自己也有很多人有MP3,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台MP3。这就是现在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说,必须是与当前的人类群体相关的现象才能称之为社会现象。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问了,什么是社会不良现象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种社会不良现象叫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长期研究显示,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 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这三张图片是我国贫困山区的孩子,第一个小男孩的父母都在打工中意外去世了,他只能跟着爷爷生活;第二个小女孩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因过度劳卧床不起,她不但要照顾母亲,还要带着弟弟生活;第三张照片中的人是罗桂红,2 3岁的罗桂红是湘潭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由于母亲生病,她毅然把母亲接到学校,母女二人只能依靠她在课余时间打工挣的钱生活,她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200元…… 第二种社会不良社会现象是公民道德严重滑坡。我给大家讲一件最近发生的事情。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捡垃

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主题班会) 75班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生与其在儿童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规训有关。"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人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而现在的中学生处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的环境中,社会价值呈多元状态,特殊家庭日益增多.许多家庭重养育轻教育,而社会上许多不良思想和现象又极容易使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的中学生走入思想与精神的误区,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习惯具有下面一些特征。 第一,是非不分,缺乏判别能力。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往往来自于对是非判断的偏差。由于接受了不良社会亚文化,容易产生与和谐社会不符的行为。 第二,遵纪守法观念薄弱,缺乏法律意识。他们的行为也常常表现出缺乏法律意识,对各种规范常采取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经常有意地违反各种法律法规。 第三,怀疑社会教育,存在普遍的不信任感。不良青少年一般对社会规范,以及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教育怀有普遍的不信任感。通常觉得这些规范都是对他们行为的束缚,妨碍了他们行为的自由,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教育都是对他们行为的有意刁难,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怀疑一切,对正面宣传和榜样报以不相信和嘲笑的态度,认为这些都是欺骗。 第四,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良青少年的人生观普遍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总是以满足个人或小群体的需要为最高目标,完全以个人或群体利益为中心,不顾这些行为可能对他人带来的不便或伤害。在他们眼里,个人或小群体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青少年群体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在校学生。青少年学生很多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同学和老师是他们除家长之外的主要交往群体,在校园内遇到的问题是他们可能遇到的主要的问题。 厌学、逃学。一般而言,青少年不太会遇到失学的困境,却存在着厌学与逃学的问题。他们被父母和学校寄予厚望,但是厌学的情况却并不鲜见。这些学生

中学生不文明行为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不文明行为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素质教育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文明行为是中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培养有道德的公民的基本要求。目前,中学生文明意识和行为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水准低下,文明意识薄弱,校园内存在着种种与学生形象极不相称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正视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剖析学生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探讨加强农村学校基础文明教育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 一.中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现象 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当前,学校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留长指甲,染彩色指甲,男生长头发;没有正确的走姿、坐姿和站相,穿拖鞋、背心进出教室等公共场所;满嘴脏话、粗话、庸俗话;买饭不排队;考试作弊;男女交往不得体,在校园里挽肩搂腰;上网不文明,在网上说脏话,乱发电子邮件;在校园内抽烟;破坏宿舍公物…… 二.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很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生生源素质偏低,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学校有10%的学生来自外地,有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导致道德普遍滑坡现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外地借读生和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内容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导致学生文明意识的下降。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受到经济体制改革中遗留的一

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通使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给学校带来影响,特别是一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非文明现象严重腐蚀学生的灵魂,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 3.意识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措施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加上教育方式单一呆板,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空洞教学,没有真正去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深层次的问题,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没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认为讲文明都只是讲讲而已 4.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其它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其实这些“小事”确实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5 .学生的认知与行为、观念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从现实情况看,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同其基础文明修养的程度不成正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之间、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反差。 6 .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标尺失准。部分学生盲目地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当成了“有个性”、“有性格”、“潇洒”,如有的学生认为散散漫漫、不修边幅、浓装艳抹、奇装异服等是追求个性发展,是一种新潮,甚至认为是“有品位”;有的学生认为几个要好的聚在一起时,脏话连篇,才显得“哥儿们”,才有兄弟情,才够人情味。殊不知这些都不是高尚文明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不文明行为之我见

素质教育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文明行为是大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培养有道德的公民的基本要求。目前,大学生文明意识和行为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水准低下,文明意识薄弱,校园内存在着种种与大学生形象极不相称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正视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剖析学生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探讨加强农村学校基础文明教育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 一.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现象 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当前,学校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满嘴脏话、粗话、庸俗话;买饭不排队;考试作弊;上网不文明,在网上说脏话,乱发电子邮件;在校园内抽烟;破坏宿舍公物…… 二.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很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生生源素质偏低,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学校有10%的学生来自外地,有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导致道德普遍滑坡现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外地借读生和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内容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导致学生文明意识的下降。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受到经济体制改革中遗留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通使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给学校带来影响,特别是一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非文明现象严重腐蚀学生的灵魂,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 3.意识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措施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加上教育方式单一呆板,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空洞教学,没有真正去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深层次的问题,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没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认为讲文明都只是讲讲而已 4.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其它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其实这些“小事”确实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5 .学生的认知与行为、观念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从现实情况看,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同其基础文明修养的程度不成正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之间、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反差。 6 .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标尺失准。部分学生盲目地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当成了“有个性”、“有性格”、“潇洒”,如有的学生认为散散漫漫、不修边幅、浓装艳抹、奇装异服等是追求个性发展,是一种新潮,甚至认为是“有品位”;有的学生认为几个要好的聚在一起时,脏话连篇,才显得“哥儿们”,才有兄弟情,才够人情味。殊不知这些都不是高尚文明的行为习惯。 矫正学生不文明行为教育的对策

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引导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引导矫正 嘉定区新成路小学赵青 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来自社会、家庭等各种环境的熏陶,造就了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新时代的学生。鲜明的个性无疑给教师的工作增添了一份多姿的色彩,却也对教师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他们,我们教师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当他们幼小的心灵发生微小的变化时,我们是否有足够敏锐的观察力,我们是否有足够机智的头脑与丰富的经验,从而成功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呢?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尤其是那些行为上有些偏差的学生,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疼。 学生行为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这种现象在学校中,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但是,矫正不良品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对全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大影响。品德不良的学生决不是生性愚顽,不可救药。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不良品德是完全可以矫正过来的。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当细致考虑到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心理因素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但是学生的某些合理的,尤其是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都会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小A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经常和一些年龄较大的中学生在一起,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渐渐的,在她的身上就失去了小学生该有的天真和童心,整天向往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久而久之,它的行为举止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得行为。 2、消极的情绪体验。学校里有部分学生爱憎颠倒、经常会,被集体所冷落、受歧视,自尊心受到损伤,这么多的失败和挫折都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加上青少年情感强烈,易冲动,自控力弱,这些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品德不良行为。小B很调皮,总喜欢去惹这个惹那个,大家都不喜欢他,老师有时会发现他一个人无趣的对着墙壁,桌椅发泄,也时常会搞一些小破坏。 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有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养成自我中心主义,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有的同学与教师关系紧张,对立情绪严重,有的与集体关系不好,感到孤寂苦闷。这些人际关系的不良倾向,都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小C就生活在这种关系复杂的家庭里,爸爸妈妈离婚了,都不再身边,他跟随着年迈的奶奶寄居在大伯的家里,不了大伯也离婚了,于是不再顾家,只留下了两个孩子和奶奶,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成了个问题学生。 此外,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强烈的好奇心、盲目模仿的心理都可能使一些中学生产生过错行为或不良品德行为。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引导及纠正 (一)学校德育工作有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教育。 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品德不良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有偏心,厌弃自己。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

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研究小组成员: 研究小组组长: 研究班级: 研究对象: 指导老师: 【选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上网已经成为中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交友等的另一重要途径,它带来了方便,使都市繁忙的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网恋、网友、黑客等。近几年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学校教育的难点。一些中学生上网的情况让人担心,他们上网大部分是为了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由于中学生缺乏自制力,总是不加选择地上网,不但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中学生作为网络大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家长及教师对于其上网态度如何?中学生如何利用上网来丰富自身的知识?他们对网络的一些特殊现象有何看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希望从中能得到有关中学生的上网情况,来辅助我们更好的教学。 【研究目的】: 根据调查中学生的上网习惯,了解当前中学生的上网现象,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评价中学生上网行为的利与弊,并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给广大家长、学生及老师作参考。并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的能力。 【研究步骤】: 1、参考各类网上调查问卷及资料。 2、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及意见交流,制作调查问卷。 3、对校内外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5、根据结论,撰写论文。 【研究方法】: (1)、讨论选择研究性课题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2)、上网查找资料,制作调查问卷,搜索对于中学生上网习惯的相关资料,并小组讨论网上资料的论点论据,各抒己见。 (3)、在校内外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不同学校中学学生的上网习惯。 (4)、整理调查问卷,列出表格,通过统计数据,从调查结果与调查表中总结归纳出结论。 (5)、小组讨论分析,分工合作撰写论文,得出最终结论,提交报告。 【调查结果】: 在对8所初中发放的929份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878份。通过问卷归类分析,对我市目前中学生上网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同时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教育有了理论依据。 目前我市中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 1.中学生上网条件 调查的中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家中配置了电脑,其中96%还拥有上网功能,当中78%的同学的上网方式是宽带,这说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电脑逐渐成为家庭生活的必要设备,而其中的许多家庭已经将电脑作为人们生活办公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其中有6%的同学网络知识从学校获得,15%的是从同学那获得,而79%都是自学。这说明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教学设计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c orrection method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ad moral behavior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 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政治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 ——xxx中学李凯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 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 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 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 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 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不良 品德行为之所以在初中成为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变 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

关于开展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省综治办、团省委下发的《关于确定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城市的通知》(湘综治委青领联[2011]2号)、郴州市依法治市办下发的《关于开展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郴治市办发[2011]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重点青少年特别是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法治资兴”为主线,通过在全市开展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种法制教育资源,为他们开展“二对一”的关爱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其提高遵纪守法和防范危险、抵制侵害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资兴市开展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关工委主任担任顾问,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教育局局长、市司法局局长、团市委书记、市司法局分管法制宣传的领导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市司法局法制宣传股股长任办公室主任。 三、活动内容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带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普法教育活动,并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点带面、有计划的推进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活动。 1、认真摸排,建立台帐。各乡镇(街道)要组织各村(社区)对社会青少年开展一次认真详细的摸底排查活动,按照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两种类型(标准附后),分类造册登记并报市依法治市办,将其列入青少年重点帮教对象,明确帮教措施,落实帮教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在校青少年学生有不良行为的由所在学校负责帮教,毕业时仍未改正的,按其帮教对象的去向,将其造册登记报相关单位接管。青少年重点帮教管理台帐,是内部管理的底册资料,不应对外和帮教对象宣传,以免产生负面效应。 2、编写青少年普法教育宣传资料。根据青少年普法教育的特点和实际,结合“法治资兴”创建工作,编写《青少年普法教育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湖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3、开展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普法教育宣传活动。邀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等“五老”和大学生村(社区)官、乡镇(街道)聘请的法律顾问组成“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加强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普法教育力度,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和参与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法律常识的普及和教育是本次宣讲活动的重点之一。 4、进一步加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按要求配齐配强法制副校长,健全和完善法制副校长工作机制。要组织法制副校长每年至少为重点青少年特别是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上一堂生动活泼、主题突出的法制教育课。要发挥他们在第一线接触、联系此类青少年的优势,采取结对帮教、培训就业帮教、生活扶助等方式,通过教育感化促其改正不良习惯,

远离不良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学生

远离不良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学生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有关法律的话题,我感到非常高兴。面对青少年犯罪不断上升,未成年人也时常受到无辜伤害的现象,我作为公安机关的一名民警,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同学们每天生活在阳光下,你们的生活是幸福的,既拥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在家又倍受父母和亲人的宠爱,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里,仍有一些与你们同龄的孩子不能像你们一样拥有自由和快乐,他们有的成为侵犯别人,给别人造成伤害的青少年罪犯,也有的成为被罪犯侵害的目标,成了无辜的受害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青少年受到无辜的伤害呢?经过深深的思考与工作的实践,我们发现,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对法律的无知,不懂得什么是犯罪,或是对法律轻视,故意以身试法而误入歧途,有的是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成为犯罪分子的猎物。今天,我将重点讲述如何预防犯罪以及同学们如何远离社会不良因素的伤害和保护自身安全等问题。 对于同学们来说,怎样才能远离危害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呢?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中很多犯罪分子与他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有着必然的联系。小时候的不良习性如果不及时改正,对我们学生来说危害是极大的,因为以后很有可能发展成犯罪。我曾看到过一个讲述有关习惯方面的资料,资料里说:一种行为重复了若干次就会形成习惯,而一个习惯重复了若干次就会形成一种观念,而一种观念在你脑海中出现若干次后就会

成为一种信念。可想而知,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好习惯会让你终生受益,一个坏习惯却会让你终生遗憾。在工作中我们有很多与青少年接触的机会,我们了解到,有些学生在不自觉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看似平常,但却蕴含着潜在的危机,它会潜移默化的将青少年引向犯罪的道路,也容易使青少年受到不法行为的危害。所以说,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下面我将学生中常见的五种不良行为习惯(随意旷课和夜不归宿、随身携带管制刀具、以大欺小和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顺手牵羊和小偷小摸行为、同学间缺乏宽容心,经常因琐事打架斗殴)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引以为戒。 (一)、随意旷课和夜不归宿 为什么这样说呢?随意旷课和夜不归宿不仅仅会影响你们的学习,而且也不利于家长和老师对你们的监管。你们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你们的学习和安全都是由老师负责管理的。放学回家后,则是由家长负责管理。这样,你的学习、生活情况都在家长和老师的掌握之中,而一旦旷课或是夜不归宿,不仅家长很难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也无法知晓学生的去向,这样学生就脱离了学校和家长的管束,非常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我们中学生社会经验少,平时又都是生活在温暖的花室里,所以很少看到社会上一些丑恶的、血腥的事件发生,所以想象不到各种危险的存在,很容易在无知的情况下受到罪犯的侵害。我们在座的同学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放学后不告诉家长自己去哪了,玩到很晚回家,有的甚至是住到同学或朋友家里。可能你是很幸运的,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可是有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 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文明习惯,这是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倡导优雅言行,建设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提高文明素质。然而,在校园中,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概述起来有以下种种,权且称之为“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 一.乱丢乱扔。 有的同学乱丢瓜皮、果壳、纸屑、食品包装物、饮料瓶(或袋、罐、杯),甚至把塑料饭盒、食品包装物放在绿化带上。 难道他们就看不到与自己近在咫尺的垃圾桶,这种不文明的现象令人深恶痛绝。一阵风吹来,各种垃圾漫天飞舞,令人心情很不畅快。 假如人人都这样,我们的校园将不再美丽,我们的心灵也不再美丽! 二.折枝摘花,践踏花草。 有的同学总是闲不住手,不是折枝条,就是摘叶子,原本长得很茂盛、郁郁葱葱的花草,被踩得遍体鳞伤。 其实,旁边的警示牌上有着多么温馨的一句话啊——亲爱的朋友,不要吻我吆! 他们其实是缺乏环境意识,没有责任意识,岂不知,万物皆有生命,我们怎么能够忍心去破会自然的和谐呢? 三.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历来就是一种很低级的不文明行为,有的同学痰来就张口吐,不管是什么地方,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是不文明的,更有甚者,有些同学故意从楼上向楼下吐,痰在空中自由下落,一个人走过,正好接个正着。 且不说随地吐痰,给人带来的不良情绪,它更多的害处是容易传播疾病,不仅损害他人的健康,也损害自己的健康! 四.翻越院墙、栅栏。 一些同学翻越院墙、栅栏进出校园,这不仅是不文明的行为,而且非常危险。一旦摔下来,轻者伤筋折骨,重者有生命危险。 且不论他翻越院墙、栅栏的目的是什么,就这种行为而言,不应该是中学生所为,但他们并不考虑后果,不知道“墨菲法则”,只要你不杜绝翻越院墙、栅栏的念头,危险总要来临的。 五.早恋。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 的“坏孩子”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曾经,张强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 张强,28岁,家住北京通州,XX年因为杀人而入狱8年多,那时他还不到18岁。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迹于江湖,这么说吧,除了黄赌毒,其他什么坏事都做过。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过往。 张强口中的坏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为印记的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团北京市委课题组进行了一项调研,他们通过翻阅XX年以来某司法社工机构撰写的700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司法,详细梳理了某区XX年以来京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个案233例;通过走访看守所、未管所,以问卷方式调查了247名北京各区县看守所京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169名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通过走访2所普通中学、3所技校和6所工读学校,以焦点小组的方式与一线教

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座谈,形成了47份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特点、影响因素等内容的问卷,并用数据大致勾勒出这些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展轨迹。 可怕的小毛病:超三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始于抽烟喝酒 事实上,张强曾经是个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学习很好,老师很喜欢的好孩子。转变出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由于父母离婚,张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印象里开家长会时,从来都是爷爷去。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觉得自己比别人缺了点什么。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无法给予他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便试图在物质上补偿他。 身上从来没少于过300块钱。这引来了很多觊觎,总有大孩子向他伸手,他也常常因此受欺负。 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养成了不愿意向家人倾诉的性格,总想着靠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有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叔叔就会帮我出头,身边也因此有了一帮小哥们儿。此后他便开始跟哥们儿一起出去吃饭喝酒,再有大孩子欺负他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反击。 于是,从抽烟喝酒,到打架斗殴,再到后来跟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模仿电影《古惑仔》里的情节,进而混迹黑社会,直到他失手把一个碎了的啤酒瓶扎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他觉得就像是有什么力量推着他一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这跟的数据不谋而合。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趋向。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上网已不只是一种时尚,大量的网络信息在带来巨大社会效能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出严峻挑战。互联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但由于互联网是开放的,网上信息自由流通,跨国界传播,使得信息庞杂多样。尤其是境外一些包装精巧、修饰华丽的色情和暴力信息,多辅以迷人的形象、刺激的画面和力气的情景,对中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和欺骗性。由于中学生尚未建立完善的价值观、人生观,其认知受外界影响很大。当这些信息被免疫力较弱的中学生接受之后,将会导致不良影响,甚至会引起中学生犯罪的增加。 二、影响现实人际交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交友的天地。这种交友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交流角色为主体的交友方式,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但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据调查,上网学生中20%的人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中学生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有些学生走出网络后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落,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甚至发生悲剧。程岳,一个曾沉迷网络游戏的网友说,他一旦下线,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孤独,感到不再适应——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说:他是患了一种“自闭症”,因为网络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有种错觉,似乎可以不再关心现实生活的冷暖、得失。张潇艺把网络游戏的得失付诸于日记,不肯与家人和他人交流,“躲”进网络游戏里无法自拔,最后从24楼跳下自杀身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