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华东师大版教学文稿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华东师大版教学文稿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华东师大版教学文稿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华东师大版教学文稿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华东师大版

23.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

02=++c bx ax (a ≠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

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3、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会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2. 理解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 做一做:

1.问题一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 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不难列出方程 x(x +10)=900

整理可得 x 2+10x -900=0. (1) 2.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 )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 )倍,即5(1+x )(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 5(1+x )2=7.2,

整理可得 5x 2+10x -2.2=0. (2) 3.思考、讨论

这样,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 )共同特点:(1) 都是整式方程 (2)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ax 2+bx +c =0(a 、b 、c 是已知数,a ≠0)。 其中2

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三、 例题讲解与练习巩固

1.例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试说明理由。

(1)3523-=+x x (2)42=x (3)2

112x x x =-+- (4)22)2(4+=-x x

2.例2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y y =26 2)(x-2)(x+3)=8 3)2)2()43)(3(+=-+x x x

说明: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2

=++c bx ax (a ≠0)具有两个特征:一是

方程的右边为0;二是左边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此外要使学生意识到: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是包括符号的。

3.例3 方程(2a —4)x 2 —2bx+a=0, 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本题先由同学讨论,再由教师归纳。

解:当a ≠2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 =2,b ≠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4.例4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 2+3x-5m+4=0有一根为2,求m 。 分析:一根为2即x=2,只需把x=2代入原方程。

5.练习一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x x 3222

-= 2x(x-1)=3(x-5)-4 ()()()()231122

2

-+=+--y y y y

练习二 关于x 的方程

0)3(2

=++-m nx x m ,在什么条件下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是一元一次方程? 本课小结: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02

=++c bx ax (a ≠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

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

3、在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一元二次方程 ) 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布置作业:课本第27页习题1、2、3

2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

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

b k x a =-2

)((a ≠0,ab ≥0)的方程; 2、灵活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使学生了解转化的思想在解方程中的应用,渗透换远方法。 重点难点:

合理选择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的解题过程。 教学过程:

问:怎样解方程

()2

1256

x +=的?

让学生说出作业中的解法,教师板书。

解:1、直接开平方,得x+1=±16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15,x2=-17 2、原方程可变形为

()

2

12560

x +-=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 (x+1+16)(x+1-16)=0 即可(x+17)(x -15)=0 所以x +17=0,x -15=0 原方程的蟹 x1=15,x2=-17 二、例题讲解与练习巩固 1、例1 解下列方程

(1)(x +1)2-4=0; (2)12(2-x )2-9=0.

分 析 两个方程都可以转化为

b k x a =-2

)((a ≠0,ab ≥0) 的形式,从而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解 (1)原方程可以变形为 (x +1)2=4, 直接开平方,得 x +1=±2.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x1=1,x2=-3. 原方程可以变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x1=________,x2=_________.

2、说明:(1)这时,只要把)1(+x 看作一个整体,就可以转化为b x =2

(b ≥

0)型的方法去解决,这里体现了整体思想。 3、练习一 解下列方程:

(1)(x +2)2-16=0; (2)(x -1)2-18=0;

(3)(1-3x)2=1; (4)(2x +3)2-25=0.

三、读一读

四、讨论、探索:解下列方程

(1)(x+2)2=3(x+2) (2)2y(y-3)=9-3y (3)( x-2)2 — x+2 =0

(4)(2x+1)2=(x-1)2 (5)49122

=+-x x 。

本课小结:

1、对于形如

b k x a =-2

)((a ≠0,a b ≥0)的方程,只要把)(k x -看作一个整体,就可转化为n x =2

(n ≥0)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2、当方程出现相同因式(单项式或多项式)时,切不可约去相同因式,而应用因式分解法解。

布置作业:课本第37页习题1(5、6)、P38页习题2(1、2)

23.2.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使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推导过程,熟练地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在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体会 “转化”的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

q p x =+2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解下列方程,并说明解法的依据: (1)2

321x

-= (2)()

2

160

x +-= (3)

()2

210

x --=

通过复习提问,指出这三个方程都可以转化为以下两个类型:

()()()

2

200x b b x a b b =≥-=≥和

二、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形如02=-A x 的方程,可变形为)0(2≥=A A x ,再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那么,我们能否将形如2

0x bx c ++=的一类方

程,化为上述形式求解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三、探索:

1、例1、解下列方程:

2x +2x =5; (2)2x -4x +3=0.

思 考

能否经过适当变形,将它们转化为 (

)2

= a 的形式,应用直接开方法求解?

解(1)原方程化为2

x +2x +1=6,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方程化为2

x -4x +4=-3+4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4)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 纳 上面,我们把方程2x

-4x +3=0变形为

()2

2x -=1,它的左边是一个含有未知

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这样,就能应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注意到第一步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了一个数后,左边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从而转化为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那么,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的这个数有什么规律呢? 五、试一试:对下列各式进行配方:

22_____)(_____8+=+x x x ; 2210_____(_____)x x x -=+

22_____)(______5-=+-x x x ; 229______(_____)x x x -+=-

22_____)(_____23

-=+-

x x x ;22

______(_____)x bx x ++=+

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配方的关键是在方程两边同时添加的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六、例题讲解与练习巩固

1、例

2、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x -6x -7=0; (2)2

x +3x +1=0. 2、练习: ①.填空: (1)

(

)()

2

26x x ++= (2)2

x -8x +( )=(x- )2

(3)2

x +x +( )=(x + )2; (4)42

x -6x +( )=4(x - )2 ② 用配方法解方程:

(1)2x +8x -2=0 (2)2

x -5 x -6=0. (3)276x x +=-

七、讨 论

1、如何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4x 2-12x -1=0;

请你和同学讨论一下: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如何应用配方法?

2、关键是把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先由学生讨论探索,再教师板书讲解。

本课小结: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解题过程,归纳小结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用二次项系数除方程的两边使新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2、在方程的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成为完全平方;

如果方程的右边整理后是非负数,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之,如果右边是个负数,则指出原方程无实根。

布置作业:P38页习题2.(3)、(4)、(5)、(6),3,4.(1)、(2)

23.2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在探索和应用求根公式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广义观点。

重点难点:

1、难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应用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

2、重点:对文字系数二次三项式进行配方;求根公式的结构比较复杂,不易记忆;系数和常数为负数时,代入求根公式常出符号错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x 10152

=+ (2)

2131203x x -+

=

2、用配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3、用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比较麻烦,能否研究出一种更好的方法,迅速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呢? 二、探索同底数幂除法法则

问题1:能否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20(0)ax bx c a ++=≠转化为2224()4b b ac

x a a -+=

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因为0a ≠,方程两边都除以a ,得

20b c

x x a a +

+=

移项,得

2b c x x a a +

=-

配方,得

2222()()222b b b c x x a a a a ++=-

g g 即222

4()24b b ac x a a -+=

问题2:当240b ac -≥,且0a ≠时,22

44b ac a -大于等于零吗?

由以上研究的结果,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

20(0)ax bx c a ++=≠的求根

公式:x = (2

40b ac -≥)

这个公式说明方程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 、b 、c 所确定的,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中系数a 、b 、c 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思考:当2

40b ac -≥时,方程有实数根吗?

三、例题

例1、解下列方程:

1、2260x x +-=;

2、2

42x x +=; 3、254120x x --=; 4、

2441018x x x ++=- 教学要点:(1)对于方程(2)和(4),首先要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强调确定a 、b 、c 值时,不要把它们的符号弄错;

(3)先计算2

4b ac -的值,再代入公式。 例2、(补充)解方程2

10x x -+=

解:这里1a =,1b =-,1c =,

224(1)41130b ac -=--??=-< 因为负数不能开平方,所以原方程无实数根。 让学生反思以上解题过程,归纳得出:

当2

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2

40b ac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四、课堂练习

P35练习。 小结:

根据你学习的体会,小结一下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有哪几种方法?通常你是如何选择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作业:

P38习题4.(3)、(4)、(5)、(6)、(7)、(8),5。

23.2 .5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重点难点:

认真审题,分析题中数量关系,适当设未知数,寻找等量关系,布列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叙述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用多种方法解方程

22

(31)69x x x -=++ 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方程,归结为:

解法1:将方程化为22(31)(3)x x -=+,直接开平方,得31(3)x x -=±+

解得

12

x =,

212x =-

解法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

2320x x --=,进而转化为2

3102x x --=,用配

方法可求方程的解。

解法3: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

2320x x --=,用公式法求解,其中

224(3)42(2)25b ac -=--??-=。

提问:用哪种方法解方程

22

(31)69x x x -=++更简便? 3、现在,你能解决§22.1的问题1了吗? 二、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先看看P26页问题1,要想解决§22.1的问题1,首先要解方程

2109000x x +-=,同学伞能解这个方程吗?

让学生动手解题并口答结果:15x =--25x =-+提问: 1、所求1x 、2x 都是所列方程的解吗? 2、所求

1

x 、

2

x 都符合题意吗?

让学生思考、分析,真正理解负数根不符合题意,应舍去符合题意的解是:

2525.4x =-+≈

1035.4x +≈

3.1和2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交流讨论、体会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求得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原问题的解答,因此,要注意是检验解是否符合题意。 作为应用题,还应作答。 三、例题

一元二次方程(6)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 轴交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 Δ=b2-4ac 两个交点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2-4ac > 0 一个交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 = 0 没有交点没有实数根 b2-4ac < 0 教师重点关注: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题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2)1(x x x =- B.02=++c bx ax C.01122=++x x D.012=+x 2、若方程042 =-+bx x 的两根恰好互为相反数,则b 的值为( )。 A. 4 B. –4 C. 2 D. 0 3、将一元二次方程式0562=--x x 化成b a x =+2)(的形式,则b 等于( )。 A. -4 B. 4 C. -14 D. 14 4、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 2=-++-a x x a 的一根是0,则a 的值为( )。 A. 1 B. –1 C. 1或-1 D. 0 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22=+--k x k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最大整数值是( )。 A. -2 B. -1 C. 0 D. 1 6、已知222-+y y 的值为3,则1242++y y 的值为( )。 A. 10 B. 11 C. 10或11 D. 3或11 7、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n mx x 的两个实根分别为5,-6,则二次三项式n mx x ++2可分解为( )。 A. )6)(5(-+x x B. )6)(5(+-x x C. )6)(5(++x x D. )6)(5(--x x 8、关于x 的方程02 =++q px x 的两根同为负数,则( )。 A. 0>p 且0>q B. 0>p 且0q D. 0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清江中学钱旭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直接开平方等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究和发现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初步养成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模式】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辅助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 不去,横着比门框多3尺,竖着比门框多1尺,另一 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杆,这个醉汉一试, 不多不少正好进去了。你能知道竹竿有多长吗? (学生思考)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门可以看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 生:矩形. 师:那么,醉汉三次摆放的竹竿中存在什么图形? 生:直角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将上述醉汉进门的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如果我们设竹竿长为x 尺,你能得到相应的数量关系吗?请尝试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的成果. 生1 :我得到的是(x -1)2+(x -3)2=x 2 . 师:这个结果对不对,这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生:对!是一元二次方程. 师:能整理成一般形式吗?试一试. 学生很快完成,得到结果x 2-8x +10=0. 设计说明:以一个古代笑话“醉汉进门”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问题情境,生活气息浓厚,趣味性强,学生容易产生兴趣,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该情境问题,简单易懂,起点低,且和本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不同学生都可以进行探索,有所收获.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进而列出方程,为后面的深入探究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探索一:从简单开始 师:要求出醉汉的竹竿长度,我们必须要求出x 2-8x +10=0的解,这是解决前面问题时出现的新问题. 师:如果解方程x 2-8x +10=0感觉很难的话,我们可以退一步,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谁能写出一个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生2:x 2=0. 多1尺多3尺1尺多3尺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案例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用配方法解数学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配方法和推导过程,熟练地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配方法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1)你能解哪些一元二次方程? (2)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你是怎么做的? (3)解方程x 2 +12x-15=0的困难在哪里?你能将方程x 2 +12x-15=0转化为上面方程的形式吗? 导语二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将下列各式配成完全平方式。 (1)a 2 +12a+ 62 =(a+ 6 )2 ; (2)x 2- x +4 1=(x+ 2 1 )2 ; 3、若4x 2 -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 ±12 。 导语三 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改变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2007年某市退耕还林1600亩,计划2009年退耕还林1936亩,则这两种平均每年退耕还林的增长率是多少? 你能用所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1600(1+x)2 =1936,解得x=10%,x 2=-210%(舍),即平均每年退耕还林的增长率为10%]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配方法

[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 ,并且面积为16m 2 ,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个?(注: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几何题,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得出答案,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演示答案。) 即:设场地宽xm ,长(x+6)m 。根据矩形面积为16m 2 ,列方程x(x+6)=16,即x 2 +6x-16=0 (注:本题选择以解决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开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思考)怎样解方程x 2 +6x-16=0? 对比这个方程与前面讨论过的方程x 2+6x+9=2,可以发现方程x 2 +6x+9=2的左边是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而方 程x 2+6x-16=0不具有上述形式,直接降次有困难,能设法把x 2 +6x-16=0化为具有上述形式的方程吗?(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同 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若要解方程x 2 +6x-16=0,只要将其符号左边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配方,而配方的关键是常数项的选择,学生找出常数项,教师演示配方的过程,完成方程由不可解到可解的转化,师生完成后续步骤。) 移 项 9(即(2 6)2)使左边配成 2的形式 像上面那样,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solving quadratic equation of one variable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的方程; 2.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能够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4.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5.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降次”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1)熟练掌握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另一种是配方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未知数的平方或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或完全平方式,如方程,和方程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在开平方时注意取正、负两个平方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形式来求解。配方时要注意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和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两个关键步骤。 (2)熟记求根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意义在使用求根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1、创设情境 我们学校要建一个面积是150平方米一边靠墙的自行车棚,另外的三边用铁篱笆围成,如果铁篱笆周长是35米,请你设计一下车棚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激发兴趣 教师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出示问题现在就请我们的各小组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 3、学生的新旧知识迁移阶段 经过讨论,各个小组使用以前的知识列出统一的方程,由原有的认知结构经过一系列的转化,产生新的知识结构,这时候各个小组都出现了迷惑的状态。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方程,此时教师引入课题,这就是今天所讲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进入一个阶段,好动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热衷于探求事物的本质,此时吊起他们的胃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状态,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取得了成功的一半。 4、学生小组讨论阶段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方程有怎样的特点?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并把他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分组讨论交往互动,此时教师在小组内指导,宏观上能做到对全体的指导,并把学生的讨论结果即时的有选择的板书到黑板上。 “我们发现这个方程的次数是二次的” “我们还发现只有一个未知数” “我们又发现是按X的降幂排列的”“我们发现等式的右边是0” 这样老师尽力的把学生的各种观点板书,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种成功感,特别是对于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即时的表扬,调动各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的主线定义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梳理归纳阶段。 通过上一步的讨论我们能否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通过上面的板书,请大家归纳一下,老师抛出第二个问题,根据这个阶段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会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加到定义中,已表现出他们高人一筹,老师正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使他们朝着老师设计的轨道前进。当然,他们完全能够偏离轨道,只要产生思考的火花,就理应即时的表扬,学生归纳出以下的定义: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2的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2的按X的降幂排列的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2的X的降幂排列的等式的右边是0的方程” 老师把学生的讨论总结即时的板书,水到渠成最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次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这样就对该概念的外延及内函有了充分的探讨,对于该知识的后续学习是极有协助的。教学反思: 我这次仅仅选了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小的方面(概念教学)。就这个阶段来说,可能是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的缘故,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也可能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原因,绝大部分的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讨论中,学生课堂上生动活泼,自由的发言,做到课堂活而不乱,学生说而有章,初步达到了最初设想到的目的,所以只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适时引导,让每一个人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测试卷

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已知x=1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mx+1=0的一个解,则m 的值是( ) A .1 B .0 C .0或1 D .0或-1 2.已知a 、b 为一元二次方程0922=-+x x 的两个根,那么b a a -+2的值为( ) (A )-7 (B )0 (C )7 (D )11 3.根据下列表格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自变量x 与函数值y 的对应值,判断方程 20ax bx c ++=(0a a b c ≠,,,为常数)的一个解x 的范围是( ) x 6.17 6.18 6.19 6.20 2y ax bx c =++ 0.03- 0.01- 0.02 0.04 A.6 6.17x << B.6.17 6.18x << C.6.18 6.19x << D.6.19 6.20x << 4.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是方程x 2-6x+8=0的两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8 B.10 C.8或10 D.不能确定 5.某城市2007年底已有绿化面积300公顷,经过两年绿化,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到2009 年底增加到363公顷.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 ,由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300(1+x )=363 B .300(1+x )2=363 C .300(1+2x )=363 D .363(1-x )2=300 6.现定义某种运算()a b a a b ?=>,若2(2)2x x x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x -<<(B )2x >或1x <-(C )2x > (D )1x <- 7、已知a b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0x nx +-=的两实数根,则式子 b a a b +的值是( ) A .22n + B .22n -+ C .22n - D .22n -- 8、用配方法将代数式a 2+4a -5变形,结果正确的是( ) A.(a +2)2-1 B. (a +2)2-5 C. (a +2)2+4 D. (a +2)2-9 9、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310x x a --+=的一个根为2,则a 的值是( ) A .1 B .3 C .3- D .3± 10、某商品经过两次连续降价,每件售价由原来的55元降到了35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 分率为x ,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55 (1+x )2=35 B .35(1+x )2=55 C .55 (1-x )2=35 D .35(1-x )2=55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试讲教案

1对1个性化教案 学生学科数学年级九年级教师李瑞芳授课日期授课时段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解法、韦达定理及应用 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怎样?其一般形式怎样? 2、你能说出下列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吗? (1) 2x + 3 = 0 (2) 3x – 8 = 0 (3) 3x + y = 7 (4) 3、分析: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各部分概念?(即认识:二次项及二次系数、一次项及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4、方程的根:x = 3是一元一次方程2x – 6 = 0的根吗? x = 1及x = -3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根吗? 例1、你能找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5、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思想-------降次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5)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重点知识】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 200 ax bx c a ++=≠. 典型例题解析:

例1.方程()221 170m m m x 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 . 分析: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条件(二次项系数a 不为零). 例2:指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a,b,c 的值 (1)2x 2+3x-4=0; (2)16y 2+9=24y ; (3)3x 2-2x+2=0; (4)3t 2-36t+2=0; (5)5(x 2+1)-7x=0. 二、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 或者 的方程; 例1、给下下列等式填上适当的数字。 例2、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根: 2、配方法:方程都能化成或形式,从而 去求解。 1、思考:求的根 例1:解下列方程: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0 小题,每题3 分,共计30分,) 1. 若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ky2?7y?7=0有实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7 4B.k≥?7 4 且k≠0 C.k≤?7 4 D.k>?7 4 且k≠0 2. 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2=0,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x?2)2=2 B.(x?4)2=2 C.(x?2)2=0 D.(x?4)2=1 3.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a2?1=0有一个根为x=0,则a的值为() A.0 B.±1 C.1 D.?1 4. 若代数式x2?6x+5的值是12,则x的值为() A.7或?1 B.1或?5 C.?1或?5 D.不能确定 5. 方程x(x+2)=x+2的两根分别为() A.x1=?1,x2=2 B.x1=1,x2=2 C.x1=?1,x2=?2 D.x1=1,x2=?2 6.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3=0的一个根为x=2,则代数式4b?8a+3的值为() A.?3 B.3 C.6 D.9 7. 一元二次方程x2?4x+1 4 =0根的情况是()

A.没有实数根 B.只有一个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8.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的一个根是0,则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A.1 2 B.?1 2 C.1 D.?1 9. 方程x2=3x的解是() A.x=0 B.x1=0,x2=?3 C.x=3 D.x1=0,x2=3 10. 某初三毕业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把自己的照片向全班其他的同学各送一张留作纪念,全班共送了3080张照片.如果该班有x名同学,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为() A.x(x+1)=3080 B.x(x?1)=3080 C.2x(x+1)=3080 D.x(x?1)=3080×2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 小题,每题3 分,共计30分,) 11. 一元二次方程x2?4x?1=0可以配方成(x?2)2=________. 12. 当k=________时,关于x的方程kx2?4x+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3. 某市2013年投入教育经费2500万元,预计2015年要投入教育经费3600万元.已知2013年至2015年的教育经费投入以相同的百分率逐年增长,则增长率为________.14. 若关于x的方程x2+mx+2=0的一个根是1,则m的值为________. 15. 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2=0的两根,则2 α+2 β 的值是________. 16.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bx+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b的值可能是________(只写一个).

一元二次方程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生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以及高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计算技巧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在本章教材中都有比较多的体现、应用和提升。我们从知识的横向联系上来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目标解析: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或因面积问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从而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整式、分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

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教学关键 1.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 课时划分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测试题1

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课前预习] 1、求下列各式中的x : ⑴x 2 =225; ⑵x 2 -169=0; ⑶36x 2 =49; ⑷4x 2 -25=0. 2、用因式分解法写出下列方程的解: ⑴ x (x -2)=0 的解为 x 1=____ x 2=_____ ⑵ (y +2)(y -3)=0 的解为y 1=____ y 2=_____ ⑶ (3x +2)(2x -1)=0 的解为 x 1=____ x 2=_____ ⑷ x 2 =x 的解为x 1=____ x 2=_____ 3、方程02=x 的根为 。 [课内练习] 4、解方程: (1)4x 2 -3=0 (2)(x -2)2 =5 (3)253 12 =x (4)(x +2)2=9 (5) (3x -1)2 =-5 (6)22 (2)4(3)x x -=+ 5、方程ax 2+c=0(a>0)有解的条件是______;其中的非负整数解为________。

6、解下列方程: (1)254x x =; (2)3x (x +2)=5(x +2) (3)3(2)(612)x x x ---=0 (4)x 2 -4=-(2-x )2 (5)2 (21)4(21)416x x +-++= (6)04222=-+-m mx x 7、解第6题中的方程3x (x +2)=5(x +2),小明是这样解的: 方程两边同除以(x +2),得 3x =5 ∴53 x = 这样解对吗?为什么? 8、已知(x -3+3)(x -3)=0,求222(x-3)(x+1)x -9 x 2x 1x x ÷+++的值. [课后评价] 9、选择题: (1)方程x 2 =0的实根个数是( ) A .0个 B .l 个 C .2个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2)方程(x-a )2 =b (b >0)的根是( ) A 、a -± B 、)a ±+ C 、a ± D 、a ±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1课时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编制:张媚 九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小组合作的意识。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转化。 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交流讨论,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设计适当练习,加深对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的能力,突破重点,降低难点。但现有 学生运算能力较差,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a ≠0)有一定困 难,对实际问题列一元二次方程也会出现困难。 导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第1至4页,并完成预习内容.. 问题1 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 为3 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 ,宽为 .得方程 , 整理得 化简,得 .① 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 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 ____ 场. 列方程_ ____ = . 化简整理得 .② 知识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 个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 次 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 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整式方程. 自学反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自学检测: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看课件) 二、合作探究(例题学习)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将方程3x (x -1)=5(x +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05212 =+-x x )(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经典教学案+典型例题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 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当函数值0y =时的特殊情况. 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 ①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1200A x B x , ,,12()x x ≠,其中的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 21AB x x =-= . ② 当0?=时,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③ 当0?<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1' 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上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 2' 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下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 2. 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与y 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 3. 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总结: 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例:二次函数y=x2-3x+2与x 轴有无交点?若有,请说出交点坐标;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⑵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中a ,b ,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 ,b , 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⑶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⑴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实数根就是对应的二次函数

c bx ax y ++=2与 x 轴交点的 . ⑵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如下:(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记为 21x x 、) ⑶二次函数c bx ax y ++=2与y 轴交点坐标是 . 【例1】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1)230mx m x m --+-=. ⑴求证:m 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⑵若二次函数213(1)21=--+-y mx m x m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①求二次函数1y 的解析式; ②已知一次函数222=-y x ,证明:在实数范围内,对于x 的同一个值,这两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12y y ≥均成立; ⑶在⑵条件下,若二次函数23y a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50)-,,且在实数范 围内,对于x 的同一个值,这三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132y y y ≥≥,均成立,求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 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 活动1] 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 x2 +x- 2=0; (2) x 2 -6x+9=0; (3) x 2 -x+1=0; (4) x 2-2x-2=0. 2.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 的解 .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2 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 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

的相关知识; 2 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 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 活动 2]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 P 16 问题 .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 15m 或 0m ?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 20m? (结合预习题 1,完成课本 P 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 教师可适当引导 , 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 和规范;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 3 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 y=ax 2 +bx+c 的图象和 x 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 的根有什么关系 ? 二次函数 y=ax 2 +bx+c 的图象和 x 2 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 根的判别式 轴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 ax +bx+c=0 的根 2- 4ac =b 两个交点 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 2- 4ac > 0 一个交点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2- 4ac = 0 没有交点 没有实数根 b 2- 4ac < 0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 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 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 活动 3] 例题学习 巩固提高 问题: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 x 2 -2x -2=0 的实数根(精确到 0.1 ) .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 2 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 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 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在初中代数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对以前学习过的各种知识进行综合地应用,比如说整式、开平方、一元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的知识在这一章里都有应用,另一方面,一元二次方程又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它还是以后学习其他方程以及数学知识的基础,比如说,二次函数、高中要学习的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等等都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这节课是人教版第22章的第一节课时,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其根的概念。本节在引言方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两个实际问题——面积问题和比赛问题,进一步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例子,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列出这三个具体方程,并发现它们在形式上的共同点,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学生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等,已经初步地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且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经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要在这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其根的概念。 3、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经历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3)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5、教学难点: 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6、教学思路: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组织学生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不唯一性。 二、课堂实录: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知道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师: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生1: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 生2:不是“式子”应该是整式方程。 师:对了,一定是整式方程才行,要不然有可能是分式方程,大家要记住哦。

华师大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学习目标】 1.理解配方法的意义,会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 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体会两 者之间相互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3.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 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基础知识精讲】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用此法可解出形如a x 2=(a ≥0), b )a x (2=-(b ≥0)类的一元二次方程.a x 2=,则a x ±=;b )a x (2=-,b a x ±=-,b a x +=.对有些一元二次方程,本身不是上述两种形式,但可 以化为a x 2=或b )a x (2 =-的形式,也可以用此法解. (2)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零,而另一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就可用此法来解.要清楚使乘积ab =0的条件是a =0或b =0,使方程x(x -3)=0的条件是x =0或x -3=0.x 的两个值都可以使方程成立,所 以方程x(x -3)=0有两个根,而不是一个根. (3)配方法:任何一个形如bx x 2 +的二次式,都可以通过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方法配成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把方程归结为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的方程.如解07x 6x 2=++时,可把方程化为7x 6x 2-=+,2 2226726x 6x ??? ??+-=??? ??++,即2)3x (2=+,从而得解. 注意:(1)“方程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平方”的前提是方程的二次项 系数是1. (2)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用此法,掌握这种配方法是重点.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0c bx ax 2=++(a ≠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 、b 、 c 确定的.在0ac 4b 2≥-的前提下,a 2ac 4b b x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 程的一般步骤: ①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即0c bx ax 2=++(a ≠0)的形式; ②正确地确定方程各项的系数a 、b 、c 的值(要注意它们的符号); ③计算0ac 4b 2<-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就不必解了(因负数开平方无意义); ④将a 、b 、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个根.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讲课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期末复习——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注意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的三个条件:有一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整式方程,是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 (2)强调:要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才能确定a 、b 、c 的值。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它是以平方根的概念为基础,适合于形如,类型的 方程。 ax b c a c +=≠≥200() (2)配方法: ()先把二次项系数化为,再对进行配方,即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 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就能配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完全平方式,变形为:的形式,再直接开平方解方程。 1x px p x m n n 22220+?? ?? ?+=≥() (3)公式法: 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由此产生了第三种解法公式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 关键是把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确认、、的值(特别要 注意正、负号),求出的值(以便决定有无必要代入求根公式), 若,则代入求根公式。a b c b ac b ac x b b ac a ?=--≥=-±-22 244042 (4)因式分解法: 适用于方程左边易于分解,而右边是零的方程。 我们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解法,使解题过程简捷些。一般先考虑直接开平方法,再考虑因式分解法,最后考虑公式法。 对于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要注意分类讨论。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来判断。即根的情况可以用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c b a c bx ax 400 22 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ac 240-> 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ac 240-= 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b ac 240-< 根的判别式△=b 2-4ac 的意义,在于不解方程可以判别根的情况,还可以根据根的情况确定未知系数的取值范围。 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已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那么,,,逆命题也成立。x x ax bx c a x x b a x x c a 122121200≠+= -?= 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和系数的关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个根和待定系数的值。 (2)不解方程,求某些代数式的值。 (3)已知两个数,求作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和与积,求这两个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