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邮数据库实验四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北邮数据库实验四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

⏹实验名称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

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E-R图的基本概念和根据数据需求描述抽象出E-R图并将其转换为数据库逻辑模式进而实现数据库中的表和视图。

2.通过进行数据库表的建立操作,熟悉并掌握Power designer数据库表的建立方法,理解关系数据库表的结构,巩固SQL标准中关于数据库表的建立语句。

3.通过对Power designer中建立、维护视图的实验,熟悉Power designe中对视图的操作方法和途径,理解和掌握视图的概念。

.2.实验内容

⏹ 1 针对以下需求信息,尽可能全面地给出各个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系。

在线考试系统需求信息如下:

在线考试系统是关于一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安排自己的学生在线参加各种考试的应用,如果阶段性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在线考试系统要求有用户的登录和登出。在线考试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试题管理、试卷管理和考试管理功能。需要实现教师输入试题,从试题生成试卷;学生参加考试获取试卷,提交答案和给出考试成绩等主要逻辑功能。

系统的用户包括教师、学生角色,一个用户有且只有一种角色。

鉴于在线考试的客观条件限制,试题完全采用单项选择形式。试题有所属知识点、内容、分值、备选答案和唯一正确答案等属性组成。课程的知识点是确定的,可以扩展,一道试题只能考察一个知识点。

教师录入各种试题构成题库,并根据考察的知识点不同生成试卷,相同知识点的试题只能在一张试卷中出现一次,试卷由试卷标题和一定数量(即知识点的数量)的试题组成。试卷生成后,教师指定某次考试使用的试卷,学生参加考试使用统一的试卷,考试信息还包含考试标题、任教老师、考试时间。

学生登录后,可以参加考试并在提交答案后立刻得到自己的考试成绩,也可以查看自己的考试历史记录。教师登录后可以查看学生的成绩。

⏹2将E-R图输入Power Designer形成概念模型

⏹ 3 使用Power Designe将输入的E-R图转换成数据库物理模型

⏹ 4 使用Power Designe将输入的数据库物理模型转化为生成数据库中的表和视图的脚

⏹ 5 执行SQl脚本,生成表和视图

⏹ 6 成功后,查看生成的表和视图的情况

.3.实验环境

普通PC、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IBM DB2 v8.1 数据库管理系统

.4.实验步骤、结果与分析

1)五个实体:?

用户:?

用户ID( UserID )、用户名(UserName)、角色(Role)、密码(Password).?

?试题库(ItemBank)?:

题目代码(ItemID)、题目内容(Icontent)、分数(Iscore)、选项(Ioption)、正确答案(Ianswer)、知识点代码(PointID)(froeign).?

知识点(KonwledgePoint)?:

知识点代码(PointID)、知识点内容(Pcontent)、知识点学科(Psubject).

试卷(Paper)?:

试卷代码(PaperID)、试卷名称(PapernName)、题目代码(ItemID)?(froeign).?

考试管理(ExamMangement)?:

考试名称(Ename)、考试代码(EID)、考试时间(Etime)、学生成绩(Egrade)可空、用户

ID(UserID)(foreign).

2)概念模型

3) E-R图转换成数据库物理模型

4.)根据实体和概念模型创建两个视图:

考试信息(Examinformation)?:

向提供学生自己的历年的考试时间,科目,成绩等

?在线试卷(Realpaper)?:

提供在线考试试卷

5.)导出成SQL语句

6.)查看导出的SQL文件

7.?将SQL导入DB2查看建好的表:

考试管理(ExamMangement):

考试名称(Ename)、考试代码(EID)、考试时间(Etime)、学生成绩(Egrade)可空、用户

ID(UserID)(foreign).

知识点(KonwledgePoint)?:

知识点代码(PointID)、知识点内容(Pcontent)、知识点学科(Psubject).?

试题库(ItemBank)?:

题目代码(ItemID)、题目内容(Icontent)、分数(Iscore)、选项(Ioption)、正确答案(Ianswer)、知识点代码(PointID)(froeign).

试卷(Paper)?:

试卷代码(PaperID)、试卷名称(PapernName)、题目代码(ItemID)?(froeign).

8.?将视图生成的SQL导入DB2查看建好的视图

实验四-数据库设计

实验四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综合运用各章的知识,完成小型数据库系统底层的全面设计,初步掌握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 以一个具体的应用为背景,完成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添加一定的数据到设计出的表中,使用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语句等,能将所学运用到设计中,并设计系统界面。 二、实验内容 1、需求分析,给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2、概念模型设计:画出E-R图 3、逻辑模型设计:将ER图转换为关系,建立数据库表,设置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3、物理模型设计 4、数据库运行:功能模块开发,能够实现数据库连接、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实验步骤(略) 设计题目推荐(不局限于此) (1)成绩查询系统 (2)图书借阅系统 (3)BBS系统 (4)宿舍管理系统 (5)电子商务系统 (6)新生注册系统 (7)学生管理系统 (8)档案管理系统

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 实验步骤: 要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前提是必须配置好DSN。在Windows NT/2000中,DSN允许用户以适当的权限通过网络连接制定的数据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用户DSN(User DSN):只能以指定的用户安全身份证明(用户名和密码)连接指定的数据库。 ②系统DSN(System DSN):所有用户都能够连接指定的数据库。 ③文件DSN(File DSN):将连接的情况存储在一个文件中,只有对该文件由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够连接指定的数据库。 用户DSN和系统DSN信息存放在Windows的注册表中。在网络上,若为了让所有用户通过ODBC 访问数据库,则需要创建系统DSN。 下面以学生信息数据库Student为例,介绍建立ODBC数据源的步骤: Step1: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或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并双击随之出现的“控制面板”图标),出现“控制面板”对话框。 Step2:双击“管理工具”图标,出现“管理工具”对话框。 Step3:双击“数据源(ODBC)”图标,出现“ODBC数据源管理器”对话框。选择“系统DSN”选项卡,进入设置系统DSN的操作界面。在该窗口的“系统数据源”列表框中显示该系统中已安装的ODBC数据源的有关信息。当要建立的数据源不存在时,就可以单击“添加”按钮添加需要的数据源;也可以用鼠标选中一个数据源后按“配置”按钮,对已存在的数据源进行重新配置。 Step4: 单击“添加”按钮,将出现“创建新数据源”对话框。 Step5:选择列表框中的SQL Server项,然后单击完成按钮,出现“建立新的数据源到SQL Server”对话框。在“名称”一栏中为数据源设置一个名称(DSN);“说明”一栏中可以对数据源进行说明,也可省略;在“服务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或者键入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的名称。注意:必须确保在本地或与之相连的网络中存在着可以连接的SQL Server服务器,才能建立SQL Server数据源,否则,在其后的连接中将出现错误。

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三) :学号:班级: 1.用Transact-SQL语句、数据导入、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企业管 理器)输入的方法对所给定的8表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自行决定每表的数据导入办法,但每种方法各针对二或三表。 ●Transact-SQL语句: 导入department, student, student_course表。 insert into department select*from openrowset ('microsoft.jep.oledb.4.0','excel 5.0;hdr=yes;database=D:\课件\数据库 \database2.xls',department$); insert into student select*from openrowset ('microsoft.jep.oledb.4.0','excel 5.0;hdr=yes;database=D:\课件\数据库 \database2.xls',student$); insert into student_course select*from openrowset ('microsoft.jep.oledb.4.0','excel 5.0;hdr=yes;database=D:\课件\数据库 \database2.xls',student_course$); ●数据导入: 操作:选中数据库studentsdb,右键-任务-导入数据。 导入book, class, course表。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操作:右键需要编辑的表,选择编辑前200行。T eacher: T eacher_course_class: 导入结果: Book: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

HEFEI UNIVERSITY 数据库设计报告 题目产品销售系统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班级 09级电气信息类5班 学号 0905075034 姓名黄张祥 指导老师方小红 完成时间 2011/5/10

目录 1.问题描述 (3) 1.1背景 (3) 1.2数据需求 (3) 1.3事务需求 (3) 1.4数据库描述 (4) 2.解决方案 (5) 2.1 E-R模型设计 (5) 2.2设计数据库 (5) 2.2.1创建数据库 (5) 2.2.2创建数据表 (6) 2.2.3创建数据库登录帐号 (6) 2.3主页面、共享文件设计 (7) 2.3.1设计主页面 (7) 2.3.2设计数据库连接的共享文件conn.inc和显示数据结果集的Showrs.asp (7) 2.4信息浏览和查询设计 (8) 2.4.1设计产品信息的浏览和查询功能 (8) 2.4.2设计销售商信息的浏览和查询功能 (8) 2.4.3设计销售信息的浏览和查询功能 (8) 2.5 数据维护设计 (8) 2.5.1 设计产品信息维护的主程序cpwh.asp (8) 2.5.2设计销售商信息维护的主程序xsswh.asp (9) 2.5.3设计销售信息维护的主程序xswh.asp (9) 3.系统实现 (10) 3.1开发环境 (10) 3.2系统流程图 (10) 3.3程序备注 (11)

3.4 功能显示 (11) 4.课程设计小结 (14)

1.问题描述 1.1背景 本报告所设计的产品销售管理系统是将web技术与数据库结合,将产品、销售商和产品销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动态web界面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存取数据。系统提供信息浏览、查询、添加、更新和删除功能。系统采用三层的B/S 结构,最后得到的运行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三层的B/S结构的产品销售系统 1.2数据需求 根据系统的需求,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分类,需要记录的信息如下: (1)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编号、产品名称、价格、库存量。 (2)销售商信息:包括销售商编号、销售商名称、地区、负责人、电话、备注。 (3)产品销售信息:包括产品编号、销售商编号、销售时间、数量、金额。 根据这些需求,本系统需要“产品信息”表、“销售商信息”表和“产品销售信息”表。 1.3事务需求 (1)在产品信息管理部分,要求: ①可以浏览、查询产品信息。 ②可以对产品信息进行维护,包括添加、修改及删除等操作。 (2)在销售商信息管理部分,要求: ①可以浏览、查询销售商信息。 ②可以对销售商信息进行维护,包括添加、修改及删除等操作。 (3)在产品销售信息管理部分,要求: ①可以浏览、查询销售信息。

(完整版)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__《数据库系统概论》__ 题目名称__学生火车票订票系统__ 学生学院___经济管理学院_______ 专业班级____电子商务4班______ 学号___3106005680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林奕鹏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吴菊华老师_______ 200 8年9 月1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名称学生火车票订票系统 学生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商务4班 姓名林奕鹏 学号3106005680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设计题目内容 学生火车票定票系统 (1)背景:一年两次的火车票订票管理 (2)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尤其是所在地 2)学生购票的基本信息,尤其是价钱和车票目的地 3)购票以后的分发管理 4)退票的管理 5)信息的统计和查询 6)操作员管理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有必要进行对企业的报刊订阅业务进行分析、调查 (2)、加分功能:购票后的分发管理的设计与实现(自由发挥); (3)、保质保量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的所有内容。 (4)、打印实验报告和实验任务书并上交。 (5)、杜绝抄袭。如若发现有明显抄袭现象,抄袭者和被抄袭者的课程设计成绩全部取消。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需求分析(阐明应用系统背景,组织结构情况以及需求分析的过程,并绘制出数据流程图) (2)、概念结构设计:根据概念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确定概念模型,并阐明分析步骤和理论依据。 (3)、逻辑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概念模型,将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按一定的转换规则转换为关系模型,写出转换步骤及相应的理论依据,并确定主码、外码。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过程,了解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存储方式以及索引的设计原理。 二、实验内容: 1.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2.数据库的存储方式 3.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4.索引的设计原理 三、实验过程: 1.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数据库物理设计是指根据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确定具体的存储结构以 及存储方式,以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和存储空间。物理设计的作用包括提高 数据库的查询速度,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提高数据库的可靠性等。 2.数据库的存储方式: 数据库的存储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文件存储和表空间存储。文件存储 是指将数据库的数据和索引存储在操作系统的文件中,表空间存储是指将 数据库的数据和索引存储在表空间中。 3.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4.索引的设计原理:

索引是用于加快数据库查询速度的一种数据结构。索引分为唯一索引和非唯一索引,唯一索引要求索引列的值是唯一的,非唯一索引则允许索引列的值重复。 索引的设计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索引列:通常选择经常用于查询的列作为索引列,避免过多的索引列,以提高索引的维护效率。 (2)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根据查询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索引类型,如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等。 (3)避免过度索引:过多的索引会增加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维护成本,同时也会降低数据库的更新速度,因此需要适度控制索引的数量。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数据库的物理设计过程和原理。物理设计对于数据库的性能和存储空间至关重要,合理的物理设计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查询速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库的查询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同时,我们还要合理设计索引,选择合适的索引列和类型,避免过度索引,以提高索引的维护效率。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数据库的物理设计过程和原理。物理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数据库的性能和存储空间具有重要影响。

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

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 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关系模式则是数据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设计数据库时,关系模式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的相关知识。 1. 什么是关系模式? 在数据库中,关系模式是指一张表格或一个实体类型(Entity Type)对应的结构。一个关系模式包含了若干个属性(Attribute),每个属性定义了该表格或实体类型所拥有的某种特征。例如,在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定义一个名为“学生”的实体类型,包含属性“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 2. 关系模式设计原则 在进行关系模式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避免数据冗余:数据冗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浪费存储空间等问题。

(2)尽量避免数据丢失: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防止数据丢失或错误。 (3)保证数据一致性:所有相关表格之间应该保持一致性,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保证查询效率: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查询效率和优化,以便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5)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展。 3. 关系模式设计步骤 关系模式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实体类型和属性:首先需要确定实体类型和属性,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 (2)确定关系:确定实体类型之间的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

(3)规范化:通过规范化过程,将不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关系模式转换成符合规范化要求的模式,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4)优化查询:通过优化查询语句、创建索引等方式,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 4. 规范化 规范化是指将不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关系模式转换成符合规范化要求的模式。常用的规范化方法有以下几种: (1)第一范式(1NF) 第一范式要求每个属性都是原子性的,即每个属性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例如,在一个“学生”表格中,“姓名”属性不能再分解成“姓”、“名”两个属性。 (2)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要求每个非主键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例如,在一个“学生选课”表格中,“学生编号”和“课程编号”组成了联合主键,而“课程名称”属性只与“课程编号”有关,因此不符合第二范式。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2.熟悉E-R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表示方法。 3.掌握将现实世界的事物转化成E-R图的基本技巧。 4.熟悉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5.掌握将E-R图转化成关系的基本技巧,并用范式对其优化。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需求确定实体,属性和联系。 2 将实体,属性和联系转化为E-R图。 3 将E-R图转化为表,并用范式对其优化。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1.设某教学管理系统,其查询模块需要提供如下功能: Ⅰ.查询系信息,列出各系编号、系名和系办公电话; Ⅱ.查询某系教师的信息,列出教师号、教师名、工资和聘用日期; Ⅲ.查询某教师讲授的课程信息,列出课程号、课程名和学分; Ⅳ.查询讲授某门课程的教师信息,列出教师名和职称; Ⅴ.查询某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信息,列出先修课程号和先修课程名。 (1)请根据以上查询功能与业务规则,用E-R图描述该系统的概念模型。 (2)将E-R图转换为满足3NF的关系模式,并说明每个关系模式的主码和外码。 系别(编号,系名,办公电话),编号为主码。 教师(职称,教师号,教师名,工资,聘用日期),教师号为主码。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课程号为主码。

先修课(先修课程号,先修课程名),先修课程号为主码。 2.某医院病房计算机管理中心需要如下信息: 科室:科名、科地址、科电话、医生姓名 病房:病房号、床位号、所属科室名 医生:姓名、职称、所属科室名、年龄、工作证号 病人:病历号、姓名、性别、诊断、主管医生、病房号 其中,一个科室有多少个病房、多少个医生,一个病房只能属于一个科室,一个医生只属于一个科室,但可负责多个病人的诊治,一个病人的主管医生只有一个。 完成如下设计: (1) 画出该系统的E-R图,E-R图中需给出每个实体集的属性,主码属性用下划线标识。 (2)请根据业务规则,给出该系统的关系模式,保证每个关系模式满足3NF,并说明每个关系模式的主码和外码。 科室(科地址,科电话,科名,医生姓名),科名为主码。 医生(姓名,职称,所属科室,工作证号,职称,年龄),工作证号为主码。 病房(床位号,所属科室名,病房号),病房号为主码。 病人(病房号,姓名,性别,诊断,主管医生,病历号),病历号为主码。 3.工厂(包括厂名和厂长名)需建立一个管理数据库存储以下信息: 1)一个工厂内有多个车间,每个车间有车间号、车间主任姓名、地址和电话。 2)一个车间有多个工人,每个工人有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和工种。 3)一个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产品有产品号和价格。 4)一个车间生产多种零件,一个零件也可能为多个车间制造。零件有零件号、重量和价格。 5)一个产品由多种零件组成,一种零件也可装配出多种产品。 6)产品与零件均存入仓库中。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 一、引言 数据库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合理的数据 库设计,可以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并提供高效的数据检索和操作功能。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践经验,以及在实 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二、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该数据库需要包 含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等内容,并能够支持学生信息查询、 课程成绩统计等功能。通过实践设计一个实际的数据库,可以加深对数据库设 计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实验过程 1.需求分析 在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数据需求。通 过与用户的沟通和讨论,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学生信息管理、课程 管理、成绩管理和查询统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定义了各个模块的具 体数据结构和关系。 2.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它主要关注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关系。在 概念设计阶段,我们使用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来描述系统中的实体、属 性和关系。通过对实体和关系的定义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模型。

3.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理解和处 理的逻辑结构。在逻辑设计阶段,我们使用关系模型来表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通过对实体和关系的转换和规范化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符合规范的逻辑模型。 4.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是将逻辑模型映射到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过程。在物理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确定数据类型和索引、优化查询语 句等。通过合理的物理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五、实验结果 经过以上的设计和实施,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该数据库能够满足学生信息的存储和管理需求,并提供了查询和统计功能。通 过对数据库的测试和性能评估,我们发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都达到了预 期的要求。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数据库设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 握了数据库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际的设计和实施,我们对数据库的功能和 性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数据库设计是 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设计出高效、稳定的 数据库系统。 七、参考文献 [1] Connolly, T. M., & Begg, C. E. (2014). Database Systems: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Pearson Education.

数据库逻辑模式

数据库逻辑模式 一、什么是数据库逻辑模式 数据库逻辑模式是指数据库在逻辑上的组织结构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它定义了数据库中数据的结构、约束和操作,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索引等。数据库逻辑模式是用户和应用程序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的外部表示,它与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方式和内部实现无关。 二、数据库逻辑模式的重要性 数据库逻辑模式在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程序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应用程序提供方便的数据访问和操作接口。数据库逻辑模式的合理设计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同时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性。 三、数据库逻辑模式的基本元素 数据库逻辑模式包括实体、属性、关系和约束等基本元素。 3.1 实体 实体是数据库中的一个独立的对象,可以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如人、物、事件等。每个实体由一组属性来描述,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属性。实体与实体之间可以存在关系,通过关系可以描述实体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3.2 属性 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属性,用于描述实体的特性。属性包括名称、数据类型、长度、精度等。属性的值是实体的实例的具体取值。

3.3 关系 关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用于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和依赖。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不同的类型。关系可以通过主键、外键等约束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4 约束 约束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限制条件,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常见的约束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非空约束等。约束可以用来限制数据的取值范围、关系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四、数据库逻辑模式的设计方法 数据库逻辑模式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库逻辑模式设计方法。 4.1 实体-关系模型 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逻辑模式设计方法。它通过实体、属性和关系来描述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实体-关系模型可以用来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依赖关系和约束条件。 4.2 数据库范式 数据库范式是一种用于设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方法。它通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分解成多个关系来消除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数据库范式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同时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性。 4.3 对象关系模型 对象关系模型是一种将面向对象思想应用于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它通过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对象中,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统一管理。对象关系模型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直观的数据访问和操作接口,提高了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数据库设计中的关系模式优化研究

数据库设计中的关系模式优化研究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为了解决大规模数据管理的难题,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运而生。而在数据库设计中,关系模式的设计优化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一、什么是关系模式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关系模式是指一个表的定义,包括每个属性(字段)的数据类型以及表中数据的结构和约束条件。简单来说,就是“表的模板”,规定了表中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等信息。 例如,在某个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中,有一个学生信息表。该表的关系模式定义如下: Student(id, name, gender, birthday, phone, address, class_id) 其中,id为主键,class_id是外键,指向班级表的主键。由此可见,关系模式对于表的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了数据的结构完整性和查询效率。 二、关系模式的优化 在实际的数据库设计中,不同的关系模式会有不同的优化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优化方法。 1. 减少冗余字段 冗余字段指的是在表中存在的不必要重复的字段。在关系模式的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冗余字段的存在,因为它们会占用存储空间,降低查询效率。 例如,在上述学生信息表中,如果除了class_id外还有一个class_name字段,那么class_name就是一个冗余字段,可以通过查询班级表的方式获得。

2. 合理使用索引 索引是关系型数据库中提高查询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关系模式设计中,应该考虑哪些列应该被作为索引列,以及哪些索引可以被合并等问题。 例如,在上述学生信息表中,如果要经常以班级为条件进行查询,那么可以为class_id列建立索引,从而提高查询速度。但是,同时建立太多的索引也会降低插入和更新的速度。 3. 合理的数据类型和长度 在关系模式设计中,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以便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效率。 例如,在上述学生信息表中,几个常见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选择如下: - id:int(8字节) - name:varchar(20字节,可变长度) - gender:char(1字节) - birthday:date(3字节) - phone:varchar(11字节,可变长度) - address:varchar(50字节,可变长度) - class_id:int(8字节) 需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规模进行选择。 4. 分离表 在关系模式设计中,有时候为了避免数据冗余和提高查询效率,需要将大的表分裂成多个小表,然后通过外键关联进行查询。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是管理和存储数据的系统,对于企业和组织而言,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过程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一、需求分析 在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管理目的。需求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结构 需要确定每个数据实体、属性和关系,建立一个表结构的框架,为后续的数据存储和查询提供依据。 2. 数据容量 需要评估数据库需要存储的数据容量,确定数据库的大小和扩展需求,以便建立合适的存储方案。 3. 数据访问模式 需要确定数据的访问模式,包括读取和写入操作的比例、并发访问的情况、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 二、数据库设计

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数据库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数据分解模式 将数据分解为多个数据实体,并将数据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使用一些关系型数据库或者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来实现这些关系。 2. 数据表设计模式 使用标准的数据库设计模式,整合和优化数据结构设计,确保表 之间的关系清楚明确,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存储模式 选择适当的数据存储模式,包括关系数据库、NoSQL、分布式数据 库等,确保存储和查询效率最高和可扩展。 三、数据库实现 在数据库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数据库软件选择 需要选择一个适用于当前项目的数据库软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相应的配置和安装,确保数据库的有效实现。 2. 数据库安全性管理 数据库安全性管理包括用户访问授权、数据加密和防止SQL注入 攻击等。需要建立安全策略和相关维护机制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3.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北邮数据库实验四mysql

实验四数据库接口实验一1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通用数据库应用编程接口ODBC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机制,熟悉主要的ODBC接口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2.利用C语言(或其它支持ODBC接口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 程序,掌握基于ODBC的数据库访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java语言,并采用jdbc接口方式对数据库进行访问 实验内容与步骤 1.以教科书第四章关于SQL语言相关内容为基础,课后查阅、自学ODBC接口有关内 容,包括ODBC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数据访问过程、主要API接口的语法和使用方法等。 2.1.实验二建立的学生数据库为基础,编写C语言(或其它支持ODBC接口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应用程序,按照如下步骤访问数据库 (a)Step1.ODBC初始化,为ODBC分配环境句柄 (b)Step2.建立应用程序与ODBC数据源的连接 (c)Step3,利用SQLExecDirect语句,实现数据库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建立、查询、修 改、删除等操作 (d)Step4.检索查询结果集 (e)Step5.结束数据库应用程序 实验要求 1.要求所编写的数据库访问应用程序中使用到以下主要的ODBCAPI函数: (1)SQLALLocEnv:初始化ODBC环境,返回环境句柄 (2)SQLALLocConnect:为连接句柄分配内存并返回连接句柄 (3)SQLConnect:连接一个SQL数据资源 (4)SQLDriverConnect 连接一个SQL数据资源,允许驱动器向用户询问信息 (5)SQLALLocStmt

为语句句柄分配内存,并返回语句句柄 (6)SQLExecDirect 把SQL语句送到数据库服务器,请求执行由SQL语句定义的数据库访问(7)SQLFetchAdvances 将游标移动到到查询结果集的下一行(或第一行) (8)SQLGetData 按照游标指向的位置,从查询结果集的特定的一列取回数据 (9)SQLFreeStmt 释放与语句句柄相关的资源 (10)SQLDisconnect 切断连接 (11)SQLFreeConnect 释放与连接句柄相关的资源 (12)SQLFreeEnv 2.释放与环境句柄相关的资源 实验步骤 Stepl.ODBC初始化,为ODBC分配环境句柄 Step2.建立应用程序与ODBC数据源的连接 Step3.利用SQLExecDirect语句,实现数据库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建立、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Step4.检索查询结果集 Step5.结束数据库应用程序 实验结果 首先查看course表中所有数据 口:笛梆大三下微握库法郅艮用exe

大数据库实验四(含问题详解)

实验四使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库、表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2、掌握使用SQL 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库。 3、学会使用T-SQL语句创建表。 二. 实验准备 1.明确能够创建数据库的用户必须是系统管理员,或是被授权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的用户。 2.了解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库的基本语法。 3.是用查询分析器,完成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基本表。 三. 实验要求 1、熟练使用查询分析器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和删除操作。 2、用查询分析器,完成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基本表。 3、完成实验报告。 四. 实验容 一、数据库 1.以下是创建数据库userdb1的SQL语句, create database userdb1 on (name=userdb4_data,--数据文件的逻辑名称,注意不能与日志逻辑同名 filename='g:\xygl\userdb4.mdf' ,--物理名称,注意路径必须存在 size=5,--数据初始长度为5M maxsize=10,--最大长度为10M filegrowth=1)--数据文件每次增长1M log on ( name=userdb4_log, filename='g:\xygl\userdb4.ldf ' , size=2 , maxsize=5 , filegrowth=1) 运行上诉语句建立数据库userdb1

2.根据步骤1的sql语句,写出创建实验二中“学生信息”数据库的sql语句,并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mdf的名字可以修改) 3.数据库的修改(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add file),将一个大小为10MB 的数据文件mrkj添加到userdb1的数据库中,该数据文件的大小为10MB,最大的文件大小为100MB,增长速度为2MB,物理地址与原有的mdf,ldf文件放在一起。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add file() 注括号格式同下: ( name=userdb4_log, filename='g:\xygl\userdb4.ldf ' , size=2 , maxsize=5 ,

数据库模式设计

数据库模式设计 1.设有关系R(A,B,C,D,E,F)及其上的函数依赖集合F={A→B,C→F,E→A,CE →D} (1)求R的所有候选关键字 答:(CE) (2)R最高满足第几范式?为什么? 答:1NF,因为存在非主属性对候选 键的部分依赖,所以R不是2NF. (3)将R无损联接的分解到BCNF 答:{(CF), (AB), (CED),(EA) } 2.设R=ABCD,R上的函数依赖集F={A →B, B→C, D→B,A→C } (1)求R的候选键。 答:R的候选键是(AD) (2)求F的最小覆盖 答:F MIN ={ A→B, B→C, D→B } (3)R最高满足几范式,为什么? 答:该关系最高满足1NF,因为存 在非主属性对候选键的部分依赖。3.设有关系R(A,B,C,D)及其上的函数依赖集合F={A→C,C→A,B→AC, D→AC, BD→A} (1)求R的所有候选码(5分) 答:(BD) (2)R是否满足2NF范式?为什么?答:不满足,因为存在非主属性对候选键的部分依赖,例如B→AC, D→AC (3)将R无损联接且保持依赖地分解为3NF(5分) 答:{(AC),(BC),(DC),(BD)} 或者{(AC),(BA),(DA),(BD)} 或者{(AC),(BC),(DA),(BD)} 或者{(AC),(BA),(DC),(BD)} 4.现有如下关系模式: R(A,B,C,D,E) 其中:AB组合为码 R上存在的函数依赖有AB→E,B→C,C →D (1)该关系模式满足2NF吗?为什么? 答:不满足。因为码为AB,并且 B→C,而C是非主属性。 (2)如果将关系模式R分解为: R1(A,B,E) R2(B,C,D) 分别求R1和R2的候选码 答:R1的候选码为{AB},R2的候选码为B (3)将关系模式R保持函数依赖地分解到BCNF 答:R1(A,B,E), R2(B,C), R3(C,D),都满足BCNF 5.设关系模式 R(S#,C#,GRADE,TNAME,TADDR),其属性 分别表示学生学号、选修课的编号、成 绩、任课教师姓名、教师地址等意义。 如果规定,每个学生每学一门课只 有一个成绩,每门课只有一个教师任 教,每个教师只有一个地址(教师不同 名同姓)。 (1)试写出关系模式R基本的函数依 赖 答:F={ (S#,C#)→GRADE, C#→TNAME, TNAME→TADDR} (2)试写出关系模式R候选键 答:候选键:(S#,C#) (3)试把R保持函数依赖以及保持无 损联接地分解成3NF模式集 答: R1(S#,C#,GRADE),R2(C#,TNAME),R3(T NAME,TADDR) 6.已知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系 名,系主任,课程号,成绩),其上的 函数依赖集F={ 学号→姓名, 学号→ 系名, 系名→系主任,(学号,课程号) →成绩 }(注:系名不重复) (1)根据函数依赖,找出该模式的候 选键。 答:该关系的候选键是(学号,课程号) (2)该关系最高满足几范式?为什 么? 答:该关系最高满足1NF,因为存 在非主属性对候选键的部分依赖。 (3)把该关系模式分解成3NF集。 答:{学生基本信息(学号,姓名, 系名),系(系名,系主任),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 (注: 关系名称可任意) 7.设R=ABCD,R上的函数依赖集F={A →B, B→C, D→B} (1)根据函数依赖,给出候选键的形 式化的定义。 答:候选键的定义:设有关系模式 R(A 1 ,A 2 ,…,A N ),F是R上的函数依赖 集,X是{ A 1 ,A 2 ,…,A N }的一个子集。 如果X→A 1 A 2 …A N ∈F+,并且不存在X 的真子集Y,使得Y→A 1 A 2 …A N 成立, 则称X是R的一个候选键。 (2)找出该模式的候选键 答:该关系的候选键是(AD) (3)若把R分解成{R1(ACD),R2(BD)}, 那么R1,R2是BCNF吗?如果不是,请 进一步分解为BCNF. 答:R1(ACD)不是,存在非主属性对 候选键的部分依赖。 R2(BD)是 R1(ACD)进一步分解为ρ 1 ={R1(AD),R2(AC)}或ρ 2 ={R1(AD),R2(DC)} 8.现有某个应用,涉及到两个实体集, 相关的属性为: 实体集R(A#,A1,A2,A3),其中A# 为码 实体集S(B#,B1,B2),其中B#为码 从实体集R到S存在多对一的联系,联 系属性是D1。 (1)设计相应的关系数据模型; 答:R1 (A#, A1,A2,A3,B#,D1) R2 (B#, B1, B2) 或者 R1 (A#, A1,A2,A3) R2 (B#, B1, B2) R3(A#,B#,D1) (2)如果将上述应用的数据库设计为 一个关系模式,如下: RS(A#,A1,A2,A3,B#,B1,B2,D1) 求该关系模式的候选码。 答:候选码是A# (3)指出上述模式RS最高满足第几范 式?(在1NF~BCNF之内)为什么? 答:RS满足2NF,因为不存在非 主属性对候选码的部分依赖,同 时存在非主属性对候选码的传 递依赖,因此最高满足2NF. 9.某汽车运输公司数据库中有一个记 录司机运输里程的关系模式: R(司机编号,汽车牌照,行使公里,车 队编号,车队主管) 规定每个汽车牌照对应一辆汽车, 行使公里为某司机驾驶某辆汽车行驶 的总公里数,每个司机属于一个车队, 每个车队只有一个主管。 (1)试写出R的基本FD 答:F={ 司机编号→车队编号 , 车队编号→车队主管 , (司机编 号,汽车牌照)→行使公里 } (2)求R的候选键 答:(司机编号,汽车牌照) (3)把R分解成3NF模式集 答:R1(司机编号,汽车牌照,行使 公里),R2(司机编号,车队编号, 车队主管)

数据库综合实验设计

汽车客运站班次查询系统的设计 设计者:07 教技xxx 、系统说明 现今,汽车客运以其比火车快,比飞机便宜的优势,深受中长途旅客的青睐. 随着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交通运输越来越繁忙和拥挤, 汽车客运站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繁冗的交通运输业务之下, 一个能够及时方便地提供班车信息的查询管理系统, 无论对客运站本身的管理或对顾客来说都是必要的. 但是,很多汽车客运站的网上查询系统都十分落后,甚至没有。如果能够有一个完善的班次查询系统,将会给旅客带来更大的方便,以吸引更多旅客。 汽车客运站班次查询系统是每一个汽车客运站必不可少的管理查询系统,该系统主要解决了查询管理班车信息在实践的问题。 本系统是一个汽车客运站的班次查询系统, 是为了方便人们能够更快更准地获得客运站的班车详细信息, 同时也为了让客运站可以及时地更新班车信息, 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旅客而开发的. 本系统的主要业务有两方面: (一)、旅客查询班车信息; (二)、管理员管理班车信息. 系统将实现旅客的对班车详细信息的查询(包括汽车班次,目的地信息,班车票价信息等). 二、用户需求分析 1. 用户调查 通过分析、调查有关客运站汽车班次的管理,明确了该系统主要有旅客查询、管理员查询管理两大部分组成。 (1)、旅客查询主要是班次信息的查询及发车信息的查询。 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查询班次号、行程时间、目的地。车型、票价、检票口、剩余(2)、管理员查询管理主要是管理员登陆、汽车班次管理、班车信息管理、发车到站管理。管理员根据具体的班次信息即时更新汽车客运站班次查询系统内的信息,为旅客提供详细信息。 2. 系统数据流程图 (1)业务流程图 系统的业务初步定为: 客运站管理人员在客运站班次的信息有所改动时及时而且方便地对数据系统进行更新, 旅客可在买票之前对班车的详细信息进行查询。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概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设计)优化的数据库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据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要求和数据操作要求。 目标:为用户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一个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效率的运行环境。 一、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规律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 管理 数据库建设项目管理 企业(即应用部门)的业务管理 基础数据 收集、入库 更新新的数据 结构(数据)设计和行为(处理)设计相结合。将数据库结构设计和数据处理设计密切结合 二、数据库设计方法 手工与经验相结合方法 设计质量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水平有直接关系 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常常不同程度地发现各种问题,增加了维护代价 规范设计法 基本思想: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 新奥尔良(New Orleans)方法 将数据库设计分为若干阶段和步骤 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概念设计阶段广泛采用 3NF(第三范式)的设计方法 逻辑阶段可采用的有效方法 CASE即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中文意思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是一组工具和方法的集合,可以辅助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软件开发。 ORACLE Designer SYBASE PowerDesigner 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数据库设计的准备工作:选定参加设计的人 1.系统分析人员、数据库设计人员(核心人员) 自始至终参与数据库设计,其水平决定了数据库系统的质量 用户和数据库管理员 主要参加需求分析和数据库的运行维护 3.应用开发人员(程序员和操作员) 在系统实施阶段参与进来,负责编制程序和准备软硬件环境(二)数据库设计的过程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