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解读及建议

一、教材解读

我个人很欣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中的一段话“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起组成了这个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以“人与动物”为专题的课文在过去我们的教材中并不少见。本册教材第七组以“人与动物”为专题,讲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出示第七单元表格)《老人与海鸥》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鸥、谈论海鸥等场景,表现了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情感;第二部分通过海鸥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表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

从文章表达的情感来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人与动物之间浓浓亲情

绘成的动人画面。老人的过世固然让人感伤,但作者想留给我们的并非是悲凉与心痛,文章的结尾是温暖人心,给人更多的是怀想、感动与思考。静水流深,这丰厚久远的回味远胜于一时的震撼。文中蕴藏的丰富情感需要学生悉心体会。

从文章的表达形式来看,作者的笔触自然流畅,虽是再朴实不过的描摹,却句句蕴藏着情感。在教学中如果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转化成形象的画面,将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另外,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也值得学生细细揣摩品味。

另一篇精读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看完全文,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弥漫着淡淡的感伤,都会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金色的脚印》不是新选文章,老师们比较熟悉。《跑进家来的松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里把糖、面包皮叼到大柜上“储存冬粮”;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蘑菇全晾上;把手套、头巾叼到

烟囱里做窝过冬。这篇文章与其他三篇文章角度略有不同,似乎“情感”主题不突出。其实,“我们”一家人不干涉小松鼠的活动,正是对这个小动物的尊重和爱护,所以松鼠才得以在我家“胡作非为”。

本单元口语交际有两个话题可供孩子们选择,一个是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故事,让同学们从你的描述中体会到故事中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第二个是课本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小明的爸爸爱打鸟,今天,他又背着猎枪准备出门。如果你是小明,你怎么样劝阻爸爸?要求孩子们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本单元习作是想象作文。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目的是以生动的事实告诉学生,动物不仅有浓浓的亲情,也有令人类不可小视的智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热爱,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

我们再来看第八单元(出示第八单元表格),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精读课文《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月光曲》是一篇老课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语言生动,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

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精炼,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我的舞台》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本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身边的艺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本组习作练习的要求提示学生:《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尝试写自己“学艺”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实际上,也是在引导学生在写具体、写清楚的基础上向“生动有趣”的目标迈进。

我要交流的第二块内容是两个单元的教学总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第七单元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字教学:(学习19个生字)

塑、饼、谱、吉、营、歇、抑、挫、寇、筒、蕉、革、劈、碑、泣、躁、遭、浴、搏

2、学习积累并练习运用本组课文中朴实而优美的词句,补充积累特殊形式的词语如:ABB 、ABAC式等。

3、继续学习比喻、拟人化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4、联系课文认识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过程与方法:

1、继续实践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

2、继续实践潜心会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语句意思,揣摩文本的情感的方法。

3、学习以“品词析句、想象画面”的方法体悟文本丰富的内涵。

4、学习透过人物神态、行为揣摩其内心世界的方法。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丰富的语段,能抓住课文的要点复述课文。

6、口头劝说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7、依托教材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

8、依据画面合理想象并安排材料习作的能力。

9、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第八单元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字教学:(学习8个生字)

茵、蜡、陌、盲、键、粼、霎、录

注意茵、霎的读音,粼的字形和“啊”的变调指导。

2、学习积累并练习运用本组课文中朴实而优美的词句。

3、补充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4、联系课文认识破折号、引号的几种用法。

过程与方法:

1、继续实践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激励学生多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5、学习结合注释、工具书及课外资料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6、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情丰富的语段;能抓住课文的要点复述课文。

7、收集、组织材料的能力;口头表达、善于倾听、与人交流的能力。

8、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学习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操。

三、教学建议:

(一)关于精读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1、交流→碰撞(交流意指教师之间的交流,并在同伴交流之间实现思维的碰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材是阅读教学中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重要载体。教师对文本自身的教学价值钻得深不深、吃得透不透是决定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文”与“意”两个方面研读揣摩,巧用教材,用足教材,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内涵,体会思想感情;又要引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我想,研读文本的工作每个教师都能独立完成的,然而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教学体会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应该加强各自对文本研读体会的交流与对话,产生思维碰撞,从而使每位教师都能对文本有更深入、更宽泛、更细致的解读和感悟,并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期收获1+1大于2的成效。

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每个教师都是“这一个”或“那一个”,都有独特性,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同样的教材可以有千百种教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巨大能量,就是教师创造力的最好体现。

以《老人与海鸥》为例:谈谈我们依靠集体的智慧备课的实例(出示流程图)。首先,各自研读课文,之后一起交流对课文的主题理解,就课文主题达成共识(老人与海鸥—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接着,各自再读课文,理清文脉(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构画教学设计(如何将两部分巧妙的连接),二次交流,围绕主题设计框架(围绕核心词“相依相随”展开教学);最后,仍是各自读文,充实框架内细枝末节。至此只是完成了这一课的初步设计,一节完美的教学设计还要经历一次次的磨砺,如美玉需要一次次的打磨才能成为精品一样。一节好课每一次的实践后都要有修改完善,我想备课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附:设计二

以“亲人”为核心词,连接起老人和海鸥的情意。第一部分抓三点来研读:①老人的衣着②喂海鸥的细节③老人给海鸥起名、谈论海鸥(咬文嚼字悟真情)。第二部分抓海鸥最令人震撼的举动来研读(“读”占鳌头润心灵)。

例二《最后一头战象》设计:

当我们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被嘎唆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记得,集体备课时同组的老师说不要战象两个字,称呼他嘎羧,以示对英雄的敬意),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毕竟学

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的局限使得他们还不能够凭借一次阅读感受到。所以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们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课文共23个小节,如何长文短教也是一个难点,建议教学时可用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的方法,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对作者细节描写的体会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

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欲寻象鞍”(6)、“抚摸象鞍”(7、9)、“告别村寨”(12)、“江畔追忆”(14)、“自掘坟墓”(20、21)、“庄严归去”(22、23)这些细节场景中的描写嘎羧行为的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的留恋和回忆。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充分感受到嘎羧的英雄气概,感悟到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一节课上不可能把这些场景逐一分析理解,老师可以根据自班学生情况、教学实际有所选择的安排教学)。在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孙双金老师关于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抓文路理清文章的思路;抓文题捕捉文章的核心与灵魂;抓文眼走进文章的情感世界;抓细致处欣赏文采,提高写作水平。”

2、置境→想象

简单的说就是:依据文本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合理的想象,以期辅助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第七单元课文情感丰富,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依据语文的需要,大胆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学生一旦有所触动,就会情不自禁地

“情动而辞发”。我们知道“言语理解”是言语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言语理解”就是由“言”到“意”的转换。有的时候,作者将心中的“意”用“言”传递给学生,但“言”往往不能尽“意”,这就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生活和体验,设身处地去还原去补充未能表达的那一部分“意”;去追寻作者的真意。可以说,让学生在课堂中达到穿透,即学生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通过想象使文本内蕴的“意”变得充实和完整。而学生也就进入了文本的“情境”,在共识的基础上共鸣,在共鸣的基础上一起心跳。同时,学生在感知文本的表达过程中也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

例:《老人与海鸥》一课,依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引领学生想象。

①海鸥与老人之间的对话会说些什么?

②一只海鸥来了,它吃走了食物,另一只又来了,一只跟着一只,他们是怎么吃的,怎么飞的?你听到了什么呢?

③老人企盼的是什么?

④海鸥的叫声与姿式与平时会有怎样的“大不一样”?

⑤播放海鸥鸣叫的声音,问学生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焦急的、悲伤的海鸥,会连声呼唤什么?

⑥海鸥们一动不动,他们此时会在想些什么?

⑦最后一个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⑧为什么用“瞻仰”这个词来形容海鸥们与老人最后的一面?

再如《最后一头战象》一课,细细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走近战象嘎羧,就像在与一个有着高尚人格魅力的人交流着,他的身上呈现着多少人的情感,人的品性,令人回味,耐人深思。

如果我们的课堂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战象嘎羧交流的过程。从而赋予嘎羧以情感,以人格,那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会变成学生与嘎羧之间的对话,即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样势必对学生的内心形成猛烈的撞击,顺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再转入“倾诉”,必是有感而发,有情而抒。依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引领学生想象。

①嘎羧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它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它的思绪随着这气味飘回到了过去,过去的点点滴滴再一次在它的脑海里浮现。它想到了什么?

②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久久凝望着”它分明看到了什么?

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它想到了什么?

④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又会呼唤些什么?

⑤面对着“百象冢”,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

⑥“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

天空”它又想对苍天说些什么呢?

文言文《伯牙绝弦》依据课文内容我们同样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引领学生想象。

①如果你是伯牙,当未识子期时,听到别人的赞美,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②如果你是伯牙,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听到子期的赞美,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的交流,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创设情境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地进入老人与海鸥、战象嘎羧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嘎羧的情怀,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3、品析→感动

熟悉大纲的老师都知道,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我认为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关键在于品词析句。正象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就七、八单元教学而言,品词析句即紧紧抓住文本语言,努力使学生明

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学其法。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明其义,是说要能理解它的意思,尤其是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品其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语言的丰富,优美,生动,形象,准确……要有感觉,有心得。悟其情,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学其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修辞手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等。

例:《老人与海鸥》一课,文中值得品味的关键词语应该是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语:

褪色、每天、步行、小心、得意、生动、企盼、亲人、相依相随、

意想不到、急速、轮流、守灵、瞻仰、肃立不动、炸了营、扑……

★容易忽略但又有利于理解文本,值得老师们关注的一些词:二十余里(2)、歇落了五次(11)、十多年前(11)、十多年了(13)★值得品味的理解的句子: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2)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3)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

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4)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5)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文中值得品味的关键词语多是关于嘎羧行动描写的词语:吹去、摩挲、站在、踩着、凝望、吼叫、挖掘、喘息……

★容易忽略但又有利于理解文本,值得老师们关注的一些词:二十多年过去了(5)、整整二十六年了(8)、二十六个春秋过去(9)、绕着寨子走了三圈(12)、二十六年前(15)、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20)、太阳落山、鸡叫头遍(21)、三米深(22)

★值得品味的理解的句子:

⑴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⑵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⑶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⑷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⑸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⑹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伯牙绝弦》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也有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和句:四个“善”字的理解、绝弦、所念、知音;重点理解的句子除课后的两句之外,还有一句也很重要“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教学中进行品词析句时,对于品析的对象应有所选择,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析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优美词句,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逐词逐句的分析,不能变成词语赏析课。正如特级教师盛新凤所说:“有些语言现象,特别是名家名篇,作者的炼字造句可谓匠心独运,对这样的语言现象,应引导孩子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过‘咀嚼’语言,引领孩子走进文本的内核,享受深层的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4、内化→运用

语文课堂的精彩就在于他内容的丰富多彩,情感的跌宕起伏,但我们教学的任务绝不能停留在欣赏的角度,我们还要有效地训练学生运用祖国的语

言文字的能力。课堂上我们老师要巧妙挖掘训练点,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让学生依托教材在不断实践、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赏析语言的能力,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因文而异,拓展学生的练笔空间,为学生广开“写”路,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在练笔时能准确把握练的时机,练在当练时,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教师虽不问一句,不着一语,却能使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波澜里,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飞翔在想像的王国里,自读自悟自写。

下面是关于课堂读写结合小练笔的一些设计:

例:《老人与海鸥》:

一、老人的爱

老人的爱是顿顿美味的中餐

老人的爱是

二、风雨兼程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十多年啊,十多个冬季,多少个日子啊……

无论,老人每天

无论,老人每天

无论,老人每天

三、千言万语

我们收走遗像,海鸥们却不肯离去,此时,海鸥们依然上下翻飞,大声鸣叫,在空中盘旋,久久不肯离去,文章18小节只有一个省略号,看到这六个大大的圆点,其实这里包含着千言万语

四、《老人与海鸥》剧本简案

如果要将世界名篇《老人与海鸥》拍成电视剧,结合课文你是编辑的话,你准备拍几集,小组内交流商量一下,拿出你们小组的方案。小组长要阐述理由。

五、设计吴庆恒老人的墓志铭。

六、设计翠湖的导游词。把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把这样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介绍给大家。

七、《天堂来信》

以老人的语气给地球人写一封信。主题要与单元主题吻合。

八、以“这又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们又相约来到了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这句话为开头,续写《老人与海鸥》。

★《最后一头战象》:

一、村民送别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村长来了,他在嘎羧的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村长强忍泪水,对嘎羧说 .老人和孩子来了,他们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说。

二、嘎羧话别

可是嘎羧什么也没有吃,只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一圈,它是在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二圈,它是在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三圈,它是在

三、江畔回忆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看到了。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也许是;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也许是在,也许是在。

四、撰写碑文

村民们为了纪念战象嘎羧,为它立了一个墓碑,请你以村民的身份,为战象嘎羧写一段碑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精选26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精选2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篇1 一天,有一只小鸭子在河边散步,他走啊走啊,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深深的大土坑里。小白兔慌慌张地跑回来,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大家。小猴从人群中挤出来说:“我去看看,我去看看!”于是他急急忙忙地跑到土坑旁的一棵大树上。一路上,他听见了沙哑的救命声,他知道这是小鸭的呼救声。他在树上的时候他急得没有办法。突然他的脑子里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折下一根树枝想把树枝的另一头给小鸭,一头给自己,然后把小鸭拉上来。他这么想着,把树枝的一头给小鸭,可是树枝够不着,怎么办呢?他只好下树回去了。回来了他说:“小鸭没救了。”突然,大象站出来是说:“我也去看看。”大家都愣住了。 谁知大象不慌不忙地来到了土坑边,小鸭看见了立马停止哭泣说:“大象伯伯,拉我上来好吗?”大象说:“没问题。”说着他放下他那长长的鼻子说:“来,上来吧!”小鸭紧紧抱住大象的鼻子,小鸭说:“谢谢您。”大象说:“不客气。”最终小鸭得救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篇2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但决不能鄙视动物的生命,应该平等对待。 动物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长久以来,人与动物就共存于一个大自然和同一个地球上,动物是人类的伙伴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是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如果我们的伙伴消失了,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目前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世界上最大的海确,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生活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爱,无处不在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爱,无 处不在 在温哥华郊外,住着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和它们的母亲。一天,一只小鸭子跑出家门,去到温哥华街头,回来后天天在其它小鸭子面前称赞城市的繁华美好。小鸭子们禁不住城市的"诱惑",请求鸭妈妈带它们去看一看,鸭妈妈却面露难色,没有答应,可小鸭子们叫得更大声了,仿佛在乞求鸭妈妈:"求求您了,带我们去嘛!"鸭妈妈只好同意了。 第二天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子们前往目的地--温哥华街头,走了许久,终于到达了美丽的温哥华,小鸭子们跟在鸭妈妈的后面,东瞧瞧、西看看,惊叹于城市的美好繁华,边走还一边对同伴"嘎嘎"地叫两声,仿佛在说:"看,多漂亮!"鸭妈妈也一脸高兴,不时回头看着宝贝们,沉浸在这欢快的气氛中,正当它一动不动地站着,看着与家乡毫不相同的城市时,忽然听见"扑通"两声,引起了它的警觉,鸭妈妈赶紧回头一看,原来是两只小鸭子掉进了下水道了!"这可怎么办呢?!"鸭妈妈急得团团转,不停扑闪着翅膀,着急地跳来跳去。忽然它看见了就在不远处的巡警,它赶紧带领剩下的小鸭子向巡警跑去,它用嘴咬住巡警的裤脚,把他往下水道旁拖。 巡警看见鸭妈妈异常的举动,一脸的茫然,完全摸不清楚鸭

妈妈的意思,又看鸭妈妈边拽着他的裤脚边往下水道边指,巡警忽然明白了:原来鸭妈妈是要他去看下水道啊!他赶紧快步向下水道走去,鸭妈妈看到巡警终于明白了它的意思,很是高兴地扑闪着翅膀,巡警刚靠近小水道,就听到了几声"嘎嘎"的叫声,明白鸭妈妈是要他快去救小鸭子。眼看小鸭子就快要被冲走了,巡警用尽了所有的办法:用手捞,用网捞,最后不得已,跳进下水道才终于救出了小鸭子,小鸭子"嘎嘎"地叫着扑进了妈妈的怀抱,鸭妈妈热泪盈眶,也紧紧地抱住了小鸭子......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知识点

第七单元知识点 21.文言文二则 1.《伯牙鼓琴》中,锺子期两次都领悟了伯牙鼓琴的情志,如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说“巍巍乎 若太山”;志在流水,锺子期说“汤汤乎若流水”。由于这个“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人们把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伯牙鼓的琴曲是《高山流 水》。《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中,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是因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鼓琴》告诉我们:知音难觅,要珍惜知音。 2.《书戴嵩画牛》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戴嵩,唐代画家。文中,牧童看出了戴嵩所画《斗牛图》的 破绽,指出两牛相斗,尾巴应是“搐入两股间”,而不是“掉尾相斗”。文章告诉我们要养成细心观 察、虚心请教的习惯。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3.从“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可以看出杜处士尤爱戴嵩《牛》图;牧童大笑的原因是:牛斗,力在 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相斗,谬矣。 4.“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要学某事,一定要向专业的人请教。这样的 语句我也会说:“驾车当问司机,做菜当问大厨,教书当问老师。” 5.琴弦.(xián)拊.(fǔ)掌处.(chǔ)士少.(shǎo)选曝.(pù)晒斗.(dòu)牛 汤.(shāng)汤乎若流水搐.(chù)入婢.(bì)女 6.志:心志,情志太山:大山、高山。善哉:好啊。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少选: 一会儿,不久。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破琴:把琴摔碎。足:值得。复:再,重新。所 宝:所珍藏的。拊掌:拍手。搐:抽缩。股:大腿。乃:却。掉:摆动,摇。谬:错 误。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6.句子停顿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相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7.“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锺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 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又要回到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 的痛苦和无边的孤独寂寞,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8.写友谊的词语:一见如故、形影不离、肝胆相照、志同道合、亲密无间、情投意合、情同手足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解读及建议 一、教材解读 我个人很欣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中的一段话“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起组成了这个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以“人与动物”为专题的课文在过去我们的教材中并不少见。本册教材第七组以“人与动物”为专题,讲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出示第七单元表格)《老人与海鸥》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鸥、谈论海鸥等场景,表现了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情感;第二部分通过海鸥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表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 从文章表达的情感来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人与动物之间浓浓亲情

绘成的动人画面。老人的过世固然让人感伤,但作者想留给我们的并非是悲凉与心痛,文章的结尾是温暖人心,给人更多的是怀想、感动与思考。静水流深,这丰厚久远的回味远胜于一时的震撼。文中蕴藏的丰富情感需要学生悉心体会。 从文章的表达形式来看,作者的笔触自然流畅,虽是再朴实不过的描摹,却句句蕴藏着情感。在教学中如果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转化成形象的画面,将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另外,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也值得学生细细揣摩品味。 另一篇精读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看完全文,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弥漫着淡淡的感伤,都会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金色的脚印》不是新选文章,老师们比较熟悉。《跑进家来的松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里把糖、面包皮叼到大柜上“储存冬粮”;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蘑菇全晾上;把手套、头巾叼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热点专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开国大典》一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横的北面是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伯牙鼓琴》引导学生根据锺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月光曲》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京剧趣谈》生动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内容紧扣单元学习内容,先从课文阅读中感受艺术之美,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如何将艺术之美写得具体可感,《月光曲》和《京剧趣谈》等课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本单元的主题是体会艺术之美,但三篇课文的内涵又不仅限于艺术。如,《月光曲》反映了贝多芬这样的大艺术家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京剧趣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伯牙鼓琴》体现了朋友间真挚的情谊,《书戴嵩画牛》则能引发我们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精彩10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精彩10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篇一 成功之处: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很重要,对于学生想象的内容,师生要进行适当的评议,是否与图片报道相符,是否符合鸭子生活习性,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以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够更合理。 再教设计: 在选择要详写的情节时,注意让学生明白与中心有关的详写,无关的略写。]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篇二 一、教学要求 ㈠知识要求: ⒈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学习作者的抒情方法。 ⒈用心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各地民居的特点。 ㈡能力要求: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独具特色的民居。 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㈢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⒈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 ⒈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重点词句,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⒈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具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课文配乐朗诵的录音。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不但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说,而且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这些都是那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去参观领略一番。 2.(板书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民居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人们居住的房子。 ㈡.学习《客家民居》 ⒈播放《客家民居》配乐朗诵的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⒈自读课文,了解并找出体现客家民居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⒈合作交流,感知表达特点 ⒈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生: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大全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大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产生热爱,热爱创造奇迹。学习也是如此,乐趣对学习活动起着驾驭作用。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大全,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大全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哉(zāi)轴(zhóu) (2)难写的字 巍:注意右下“鬼”字头部是“丿”,竖弯钩里是“厶”。 曝:左窄右宽,注意右下是“氺”。 (3)多音字 汤好曲弹仆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谱写著名皮鞋钢琴幽静断断续续 茅屋琴声烛光失明纯熟清幽琴键 霎时景象照耀陶醉 (2)近义词 幽静~宁静清秀~秀丽陌生~生疏 纯熟~熟练恬静~安静陶醉~沉醉 著名~有名霎时~瞬时照耀~照射 微弱~柔弱断断续续~陆陆续续 波涛汹涌~波浪滔天驰骋~奔驰尴尬~难堪 虚拟~虚构制服~治服无穷无尽~应有尽有 风雨不透~密不透风不可开交~不亦乐乎 约定俗成~相沿成习 (3)反义词

幽静→喧闹微弱→强烈陌生→熟悉 纯熟→生疏陶醉→苏醒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波涛汹涌→水平如镜漂亮→丑陋鲜明→模糊 虚拟→真实传统→现代奇特→普通 高妙→低俗动态→静态保留→舍弃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断断续续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 ②ABAC式词语:无穷无尽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一生一世无声无息 ③描写风雨的词语:风雨不透 类似的词语:风调雨顺狂风暴雨风雨大作 ④描写波浪的词语:波涛汹涌 类似的词语: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惊涛骇浪 ⑤含有“然”字的词语:戛然而止 类似的词语:蔚然成风嫣然一笑井然有序 ⑥量词:一首钢琴曲一根马鞭一套方法 ⑦动词:谱写乐曲凸显气概 ⑧修饰词: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微弱的烛光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美妙的琴声优美的姿态 ⑨描写艺术高超精湛的成语:笔走龙蛇笔精墨妙蚕头燕尾龙飞凤舞登峰造极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这句话把微云比作轻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微云轻薄的特点。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这句话把琴声比作巍巍泰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伯牙琴艺的高超以及锺子期对音乐的精通。 2.精彩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1 在一片树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动物。有一天,小鸭子游泳回来的路上,一不小心掉到河边一个土坑里,它爬也爬不上来,急得直喊救命,小猴和小熊听到了,急忙跑过去。说:“不要着急,我们来救你。” 小熊想:小鸭子不是会游泳吗?坑里倒些水,小鸭子不是就会游上来了吗?它急忙找来小桶,到河边拎了一桶又一桶的水,可是坑里的土就象抽水机,倒下去水一会就不见了。小熊的办法失败了。 自以为是的小猴,眼珠子一转想出了一个办法。它找来一根竹竿,自己倒挂在树上,将竹竿的一头伸进坑里,说“小鸭子,快顺着竹竿爬上来吧!”可是,竹竿又细又滑,小鸭子又不会爬竹竿,小猴的办法也失败了。 正当它们不知怎么办的时候,小象赶了过来。它站在土坑边,把小熊的小桶挂在长长的鼻子上,慢慢地伸进坑里,说“小鸭子,快爬到小桶里,我把你拎上来。”结果,小鸭子被小象救了出来。

小鸭子非常感谢小熊、小猴和小象。小熊和小猴红着脸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小象说:“下次要看清脚下的路慢慢走。来吧?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土坑填满。” 于是,动物们忙开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2 我们的身边总是不缺小动物,人和动物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发生。 我的身边就曾经有这么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让我突然明白了很多道理。 前不久,爸爸从别人家抱来一只出身不久的小白狗,它四只短短的小腿托着一个圆滚滚的身子,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既像个小丑,又像只大苯熊,显得十分憨厚,十分苯拙。 自从这只似熊非熊地小狗来到我们家以后,家中又增添了几分欢乐,全家都抢着跟它玩,一会儿我抱抱,一会儿一群小朋友跑过来抱抱,小狗被弄的是头昏脑障,眼冒金星。 在它的心中,我们好像是一个个的大怪物。 游戏过后,我们想这只小狗应该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名字,随后,我和爸爸妈妈又绞尽脑汁的给这只小狗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豆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彩色的翅膀》课文原文

精心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彩色的翅膀》课文原文 原文 * 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的时候,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说:“走,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黑板上用仿微软雅黑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上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瓜。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西 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cí)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

瓜。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niē)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zé)啧的赞叹声。好像 《彩色的翅膀》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彩色的翅膀》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

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1、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不能上岛,心中着急,所以把纸箱抱在怀里。句子有力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战士的感情用“捏起”“端详”“闻”“咬”等一连串动词表现出来。“细细”地端详,好像看不够;“轻轻地”闻,“慢慢地咬”,唯恐尝不够西瓜的香气与甜味;还要“啧啧地”赞叹,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他们的心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解释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解释 日积月累,意为每天都积累一些,时间长了就会累积成大的收获。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每天坚持做一点点,就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积累,是一种慢慢积攒的过程。它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积累,不是一时之间可以完成的。人类的成功少有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努力后,慢慢积累出来的。例如,乔布斯的成功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经过了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把苹果公司带到了世界领先地位。 日积月累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获得成功。就像我们在学习中,只要每天积极学习,坚持不懈,经过时间的积累,就可以获得好成绩。再例如,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每天坚持做一点点,不断累积,慢慢地就会变得专业。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如果我们想变得更好,首先要做到认真努力,不断学习和涵养自己的品行,如果我们想要培养良好的品质,就要每天从细节做起,例如保持乐观心态、注重礼仪等等,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总之,日积月累的道理,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我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不断地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在学习中,日积月累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学生,每天都要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

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才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并且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了学习,日积月累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非常重要。对于工作来说,人们需要通过每天的努力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才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在生活中,人们也需要不断地积累美好的经历和回忆,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正能量,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 成长是一种不断累加的过程。而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能够让我们的成长变得更加稳固和有力。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每一个每天都认真努力、充实自己、不断进步的人,最终都可以成为一名成功的人。 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毅力和坚持不懈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只有不断地坚持下去,才能够在积累的过程中把握住关键的时刻,达到更换的目标。作为一名学生或者工作者,能够坚持下去,付出时间和汗水,持续不断地积累和成长,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总之,日积月累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可以让我们获得美好的生活和工作体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们可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境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一、课外阅读。 贝多芬之魂属于人类 ①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庄严、肃静,永久值得后代纪念的日子。 ②1827年3月26日傍晚6点左右,暴风雨夹杂着几声滚滚闷雷震撼、席卷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此时,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线谱上的最后一个休止符。据目击者说,在罕见的雷鸣电闪过后,贝多芬猛然张开了眼睛,举起了右手,望着紧握的拳头,表情十分严峻,他好像是一位勇猛善战的统帅,正在命令士兵冲向敌军阵地。 ③据说,一个人的死法,往往是他一辈子如何活过来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他一生道路的顶峰和总结。如果我们把贝多芬的历程看作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那么,他临死的表现和气度,便是最后乐章的最后几个光辉和弦的长达十几个小节的激越轰鸣。 ④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越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是为了引导后面更为壮丽乐句的崛起,总是充满了新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了种种的深意和内涵。在凝固的一刹那,一切声音都已戛然而止,然而这正是整个乐曲中最令万千听众肃然起敬,发人深思,教人做丰富遐想的绝妙地方。从那以后,近两百年过去了,可它的旋律一直在世界上空,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回荡。 ⑤在这个世界上,贝多芬是喧腾众口,有口皆碑的德国姓氏之一,这个姓氏所创造的音响世界,就是意味着教人挺起腰板站着生,就是意味着教人昂首挺立去接受痛苦命运的严峻挑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⑥贝多芬交响世界的最大功能是教懦弱者有生的勇气,倔强和胆识;教精神跪倒的人用独立的头脑霍地站起来;教欠缺意志和自信的空虚心灵奋发向上。 ⑦有一位听众曾说,他热爱贝多芬的音乐,是因为他在里面听到了一种使人思索严肃问题的心理气氛和环境。——多精辟的一段自白呀!或许,迪斯科能让你身不由己,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过,那仅仅是情绪的短暂宣泄。而贝多芬的作品则不同,它能在你的内心渐渐积淀出永恒的自信力,而且能升华为一种风雨不蚀的信仰,转变成谁也侵占不去的一座精神财富之山。 1.第①自然段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这个日子的不寻常,这个日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贝多芬之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的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21书戴嵩画牛

21 书戴嵩画牛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意。 1.谈话导课: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二、读通——知文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四个多音字“处、好、数、曝”的读音。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四个多音字的读音。指导“曝”的书写。 (3)齐读课文。 2.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1)出示学习小贴士。 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用问号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学,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3)指名交流,相机指正。 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理解“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出示两幅《斗牛图》比较理解。)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3.整体感知。 能不能连起来讲讲这篇文章的意思? 三、趣读——入情境。 过渡:文章里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板书:杜处士牧童) 1.出示小贴士: 自由读课文,用直线划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小牧童的句子,再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学生自学。 2.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板书《牛》)。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3.学生汇报,交流分享。 预设一: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谁来读读写杜处士的句子?你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杜处士的表现?(喜爱) “尤所爱”表现在哪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掉尾而斗,谬矣。 面对《斗牛图》,小牧童是怎样的表现?谁来读一读?你用了哪个词形容小牧童的表现?(聪明自信、天真可爱) 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指导带上动作再读一读。 2.师生分角色读处士和牧童的表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单元整体解读 横向解读 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诠释了艺术的魅力。《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伯牙鼓琴》引导学生根据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月光曲》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京剧趣谈》生动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内容紧扣单元学习内容,先从课文阅读中感受艺术之美,进而联系实际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者技能方面的感悟。如何将艺术之美写得具体可感,《月光曲》和《京剧趣谈》等课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月光曲》中,艺术之美的具体可感体现在“以听类形”——“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从皮鞋匠的视角,将听觉通于视觉,联想和想象看到的景物或场景,通过描绘看到景物或场景,让艺术之美变得可知可感;《京剧趣谈》中,艺术之美的具体可感体现在“以虚化实”和“动静结合”——“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这一根虚拟的马鞭,不仅给演员以无穷的表演自由,也给观众和读者以无边的想象空间。 纵向解读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训练侧重点在于“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也就是借助语言文字生成图像、建构画面,属于图像化策略的一种。统览统编教材,关于“图像化策略”,统编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具体情形如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考点梳理

第七单元考点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善哉.(zāi)琴弦.(xián)玉轴.(zhóu)曝.晒(pù)拊.掌(fǔ)抽搐.(chù) 荒谬.(miù)奴婢 ..(yuèqǔ)幽.静(yōu)恬.静(tián)..(núbì)乐曲 一缕.(lǚ)入场券.(quàn)盲.人(máng)纯.熟(chún)霎.时(shà) 陶醉.(zuì)驰骋 ..(chěnɡ)尴尬 ..(ɡānɡà)虚拟.(nǐ)绱.鞋底(shànɡ) 戛.然而止(jiá)胳膊 ..(gēbo)凸.显(tū) 二、易写错的字 善哉 ..河微弱 .. ..琴键 ..奴婢.莱茵 ..荒谬 ..巍峨 ..曝晒 汹涌 ..入场券.戛.然气概. ..驰骋 ..粼粼 ..尴尬 ..陶醉 三、多音字 曝pù(曝晒)轴zhóu (画轴)数shǔ(数落)省shěng(省略) bào(曝光)zhòu(压轴)shù(数学)xǐng(反省) 四、形近字 哉—栽弦—舷轴—柚曝—瀑谱—普莱—菜纯—吨 键—健缕—屡陶—淘 五、近义词 巍峨—高峻荒谬—荒唐著名—有名幽静—宁静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陶醉—沉醉显现—展现虚拟—虚构尴尬—窘态 六、反义词 幽静—喧闹纯熟—生疏微弱—强烈汹涌—平静虚拟—真实 七、重点词语 断断续续水天相接微波粼粼波涛汹涌无穷无尽约定俗成 风雨不透不可开交戛然而止英雄气概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 (著名)的乐曲(幽静)的小路(微弱)的烛光(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上

(大大)的眼睛(波涛汹涌)的大海(美妙)的琴声 (小小)的马鞭(优美)的姿态(虚拟)的马鞭(虚拟)的道具 (约定俗成)的方法(紧张)的铜锣鼓声(必胜)的信心 【副词】 (激动)地说(静静)地听着 九、常考句型 【比喻句】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比喻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比喻句】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排比句】同事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俗语】一动不如一静。 【反问句】这,哪里还是戏剧? 【排比句】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十、课文重点梳理 1.《伯牙鼓琴》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动人故事,表现了朋友 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书戴嵩画牛》写了杜处士曝晒自己珍爱的《斗牛图》,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 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爱,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3.《京剧趣谈》一文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两种有趣的艺术形 式,它们各具奇妙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领略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十二、日积月累 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轻歌曼舞行云流水

老人与海鸥课文-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老人与海鸥课文-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老人与海鸥课文-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导语:《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 老人与海鸥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diān)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

部编版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东方智慧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走进东方智慧 (六年级) 一、学习主题和内容 (一)学习主题 走进东方智慧。 (二)学习内容 1.文本阅读:《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京剧趣谈》。 2.拓展阅读:经典故事集《书法的故事》,绘本《了不起的华夏文明四大国粹》。 3.观看视频:《跟着书本去旅行——笔人匠心》《霸王别姬》片段。 4.听歌曲:《高山流水》《说唱脸谱》。 5.欣赏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五牛图》。 二、学习目标和课时安排 (一)学习目标 1.读懂文本,能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学会用想象和思辨的方法审视审美对象,能用文字表达对审美对象的初步理解,体会东方智慧之美。 2.通过品鉴会,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3.能在讲解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

料,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论说,有中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课时安排 7~9课时。 三、学习情境 智慧是什么?智慧是一种迅速地正确认识、判断和发明、创造事物的能力。我们中国人用智慧发明和创造了许多神奇的事物,艺术就是散发着我们智慧之光的产物,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视。因此,我们将走进东方的智慧——艺术,到文本中感受艺术之美,开展一次“东方智慧”品鉴会,做一位“东方智慧”小小讲解员,让我们的智慧传播得更远。 四、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如下表所示。

五、过程性评价和单元测评 过程性评价和单元测评设计如下表所示。

六、资源与工具(一)资源

1.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相关文本与资料。 2.与“东方智慧”——艺术有关的各类作品。 (二)工具 活动评价量表、网络学习平台、线上资源包等。 七、设计说明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落实“审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关键任务群。本次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辨别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并能有中心、有条理地表达。在设计的时候,我们以统编教材为依托,帮助学生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以及表达美。本案例围绕学习任务“走进东方智慧”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活动一,走进文本,感受“东方智慧”的魅力,旨在借助文本来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艺术修养。活动二,开展“东方智慧”品鉴会,旨在引导学生以品鉴会的形式就自己在欣赏艺术过程中的感受展开讨论,提高审美意识。活动三,做“东方智慧”小小讲解员,学生根据前面两个活动,梳理和完善本次学习任务群的学习重点,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理解。三个学习活动,从感知艺术的魅力到深入品鉴交流,再到理性地自我表达,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让核心素养真实落地。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主题为“读书有方”,安排了《古诗两首》、《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和《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求知的过程、方法以及重要意义。 《古诗两首》,选取了我国南宋时期两位著名诗人陆游和朱熹教导世人读书的心路历程及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 《学与问》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的两则故事分别讲述了在求取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勤学好问,将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教育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学”与“问”结合起来,从小就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大自然的文字》则是一篇生动的说理文。它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这些“文字”记载了自然变幻无穷的历史进程。瑰丽神奇的大自然到处都是学问,人们只有对大自然有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才能利用大自然的规律更好地创造生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主要讲述了日常生活中读报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报纸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报纸我们能获取丰富的知识。作者在文中也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读报,读报要注意什么问题?督促我们从小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读书的方法及重要性,让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以灌溉其心灵,陶治其情操。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背诵《古诗两首》。 2.学会本单元课文中的13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2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本单元教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方法,更要把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地学习,勤学好问,爱读报,会读报,养成在自然中、生活中留心学习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达到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的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