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大赋代表作

汉大赋代表作

汉大赋代表作

汉赋是汉代文坛上最重要最时尚的文学样式。它是从先秦辞赋,中经秦杂赋,演化而成的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新文体。它把荀况赋与宋玉赋熔于一炉,把散文形式同诗歌形式组合交织在一起,不仅表现了诗歌的散文化倾向,同时也表现了散文的诗化趋势。汉帝国的强盛和物质生产的发达,使执政者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声色之好、耳目之娱,营建了富丽堂皇的宫殿、规模巨大的园囿,而巡游射猎、祭望求神、沉溺酒色,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主体。这种宫廷生活成为依附于帝王诸侯的文人们歌颂揄扬的主要内容。同时,汉代最高统治者对这种文体的特殊爱好,为善赋者借助作赋踏上仕途、蒙受宠幸开辟了一条终南捷径,使得不少文人唯皇帝的马首是瞻,“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后汉书·蔡邕列传》),竞相以赋点缀升平,歌功颂德。于是,终使两汉文坛上出现了汉赋繁荣的局面。

在汉代诸赋中,作为正宗与代表的是大赋。这类赋作的特点,表现在篇幅上,是长篇巨制,追求广阔的生活画面,有意展现壮丽的图景;表现在结构上,是虚拟主客,设问作答,用以作为开展叙述的线索;表现在句型上,是将四言、六言等诗骚的句型同散文的杂言句型结合在一起;表现在手法上,则注重铺叙,讲究词藻;表现在主旨上,是曲终奏雅,以讽谏结题。要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这一文体的关键词。由于这些大赋的服务对象是帝王贵族,作者往往以

赞扬谀颂的口吻夸耀和渲染他们的威风和豪华,篇末随时有讽谏之意,也终为“侈丽闳衍之词”所淹没。这就使得这类作品不免流于空洞,成为贵族生活的附庸工艺品。同时,由于这种文体的性质是铺陈其事,作者叙事写物难免罗列名词,堆砌奇字,加之文中绝少感情成分,致使许多大赋几乎变成艰涩难懂、味同嚼蜡的流水账。不过,大赋尽管有种种弊病,但是它们的描写手法比前人更为细致具体,语汇词藻也比前人更为丰富多彩,这些都为后世诗文的繁荣准备了某些条件。

汉大赋四大家为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根据现存资料,一般以枚乘的《七发》为汉代大赋的权舆之作。从汉初贾谊诸赋到枚乘的《七发》,赋的内容由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而转向为帝王歌功颂德,表现方法由抒情言志为主转为以夸张渲染的方式叙事写物,形式上由四言到底或四、六言分用转变为四、六言与杂言交错使用。因此,《七发》标志着汉代新体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大赋的初步形成。枚乘以后,模仿《七发》的作者甚多,以至形成汉赋中的专体“七”体,未以“七”字名篇的其它赋作,也都在结构体制上蒙受了枚乘的影响,使得大赋的创作成为文坛的主流。

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创作的《子虚赋》、《上林赋》是汉代大赋中的著名作品。关于二赋的形式与主题,《史记》

本传中有概括的说明:

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描写王侯田猎的盛大场面和园囿的壮丽图景,而且诸侯齐楚射猎的势派和园囿的规模都在天子面前相形见绌。这就体现和歌颂了处于上升阶段的汉封建帝国的声威和气魄。同时,在二赋所展示的广阔画面上,客观上也反映出汉代劳动者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的一些射影。但是赋中竭力刻画与引人注目的毕竟是统治者奢华无度的物质享受,文中虽云“此大奢侈……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然而这种隔靴搔痒似的讽谏,实际上根本不起什么大作用,正如扬雄所说,不过是“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见《汉书·司马相如列传》)的点缀罢了。

二赋在艺术上瑕瑜互见,它们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宏伟,气势充沛。全文以子虚吹嘘荆楚云梦始,接着用均以“于是”冠首的四个段落夸饰楚王射猎的场面;中间乌有先生驳斥子虚,夸耀齐国;最后无是公以二人所言为非,高谈阔论天子上林的巨丽和游猎的壮观,其中包括承上启下的一个大段与“于是”冠首的连续十二个段落。这种宏大的结构在当时是空前的,文中子虚的矜夸云梦,无是公的盛称上林,都是势如贯珠,一气呵成,而且后者压倒前者,表现出逼人的气势;排比对偶的大量运用,使文章气势更为充沛。其次是语言丰

丽新奇,形象刻画也较为细致动人。由于二赋结构庞大,随之而来的则是行文板滞的缺陷。如写云梦一段,作者虽然花费了很大气力,却不过是以描绘性的语言写下说明性的文字,形成一种山水土石如何如何、东西南北有些什么的呆板形式。再就是作者过于追求藻饰,有意卖弄才学,从而造成艰涩难读的弊病。这些缺陷和弊病对司马相如以后的赋家也影响深巨,以致形成汉代大赋共有的流行病。

《子虚赋》和《上林赋》在汉赋史上地位极为重要,此后的赋家都继承着它们确立的劝百讽一的传统,因袭着它们奠定的铺张扬厉的体制。司马相如以后著名的大赋作家有扬雄、班固、张衡等,三人与司马相如一起被称为汉赋四大家。扬雄为西汉后期人,是司马相如的四川同乡。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和学术论说可以说专以模仿为业,《汉书》本传说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按作有《广骚》、《畔牢愁》、《反离骚》);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他的“四赋”即《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这些赋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子虚赋》、《上林赋》为法式的,它们不外是以一定的格式、堆砌的词句和铺张的笔法,着力描写帝王的豪华生活,歌颂帝王的功德和汉室的声威。虽然因其才高学博,尚能在学步的诸作中表现出自己的某些特色,但总的说来,还

是缺乏创意。

班固是后汉前期的赋家,出生于饱学之家。其祖姑班婕妤、父班彪、妹班昭均史、赋兼善。他的大赋以《两都赋》最为有名。关于《两都赋》的写作缘起及主题,他在赋《序》中作了说明:“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赋中虚拟西都宾与东都主人两个人物,前者向后者盛称西都长安的繁华,而后者以其言为非,大谈光武帝建后汉之功、孝明帝修雒邑之举,继而描述田猎、祭祀、朝会、宴饮的盛况,最后笔锋一转,给皇帝脸上贴金涂彩,以见讽谏之义。《两都赋》虽然结构极其宏伟,辞采极其绚烂,但其形式组织都未能跳出司马相如、扬雄大赋的窠臼。

张衡是后汉中期的赋家,他在文学与科学两个领域都有建树。《二京赋》是他的大赋代表作,《后汉书》本传说这两篇赋是模拟班固赋作的:“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他为了超过班固赋作的水平,逐句琢磨,逐节锻炼,结果使这些赋作体制更大,成为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其中虽有人情世态、市俗民风的描写,富于历史价值,虽有一些针对统治者“剿民以偷乐”的切直议论,但文学价值却益发淡薄。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西汉著名辞赋家。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被后人称为“赋圣”和“辞宗”,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以及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还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其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代表作有《子虚赋》《长门赋》《凤求凰》等。其中《凤求凰》是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 2.扬雄 扬雄,一作“杨雄”。其本姓杨,扬雄好奇,特自标新,又改姓为扬,字子云,西汉官吏、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扬雄年少时十分好学,博览多识,十分喜好辞赋。自小口吃,不善言谈,但十分善于思考。年轻时,扬雄非常崇拜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外忧内患的汉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但他自认为自己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因为扬雄的辞赋成就可以媲美于司马相如,后世将两人合称“扬马”。 3.班固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班固的父亲班彪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好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并且与他探讨学问,受父亲朋友辈学者的影响,班固开阔了眼界,学业大有长进。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开始不满足于儒学世家的家庭教育。为了进一步深造,班固于十六岁时进入洛阳太学学习,他用功苦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由于班固性格宽容随和,平易近人,不因为自己才能出众而骄傲,所以得到了同学及士林的称赞。他父亲去世时,班固年仅二十三岁,但已具备颇高的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他的著作《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 4.张衡 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在汉赋发展史中具有巨大贡献,在他作赋的生涯中,较全面地继承了前代赋家的赋心与表现手法。他的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对现实的否定与批评,探讨人生玄妙哲理,也探寻合于自己理想与性格的生活空间。张衡赋的代表作历来公认为是《二京赋》、《思玄赋》和《归田赋》。他同时也是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科圣”。

汉魏晋南北朝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汉大赋:也叫新体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2.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蔡邕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样性。 3 乐府诗: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这些采集、保存而流下来的歌辞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4.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文选》,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留下作者姓名。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古代抒情诗的典范,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刘勰喻为“五言之冠冕”。 5.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的作家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时所形成的悲凉慷慨、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是对建安文学成就的经典概括。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蔡琰。 6.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把逞才作为创作目标,并形成拟古风气。在诗歌技巧方面,追求“繁缛”的艺术风貌,这也是太康诗风的重要特征。它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是个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7.玄言诗: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一方面是围巾鲜血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证据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8.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最早出现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自觉地运用“四声”、避免“八病”,形成了“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王融。 9.宫体诗:开始并盛行于梁陈时期的诗歌体式。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是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它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萧纲,徐擒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 简答: 1.汉代文学基本态势:①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今古通的艺术追求;②汉代文人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③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④批判与赞颂的更迭;⑤文人的独立和依附;⑤从浪漫到现实; ⑥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2.贾谊散文风格:贾谊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纵横捭阖。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气势,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过秦论》。抱有改革政治的热情,又受到压抑,因而笔端常带感情,议论说理毫无顾忌,行文畅达而不浮浅,语言犀利激切,富于文采。忧时济世的感情溢于言表,富于鼓动性。 3.汉赋的意义:①表现了一种昂扬旺盛的气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②丰富了汉字和词汇,锻炼了语言词句,提高了文字的表现功能。 ③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形成

汉赋

汉赋 第一节汉初韵文 ?一、骚体赋 ?带有楚辞特点的赋体作品。有少数抒发作者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的优秀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二、楚声短歌 ?本指楚地的民歌,也指受楚地文化影响而创作的短小的诗歌。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等。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刘邦短歌二首 ?统治阶级对楚文化的爱好与提倡,对汉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时楚歌、楚舞、楚声遍及全国。 ?“尚楚”风尚直接影响到文人的创作。汉人抒情写意,往往采用楚歌;汉人抒写贤人失志,往往借助屈原的形象,故创作出一批代屈子咏怀的骚体赋。骚体赋上承楚辞余绪而兴起,并成为当时赋体文学的主要样式。 第二节汉赋发展的阶段 与代表作家作品 ?一、形成和发展阶段 ?1 、汉初:高祖初年(前206 )—武帝初年(前140 )骚体赋阶段 ?形式短小,抒情性强,带有楚辞的特点。“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思想禁锢不严,文化比较活跃。作家多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形式与楚辞相比转化不大。 ?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承前启后,结束了骚体赋阶段,初具散体大赋的特点,开启了赋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节汉赋发展的阶段 与代表作家作品 ?2、汉武帝初年—东汉中叶大约二百年时间 散体大赋阶段。赋的鼎盛期,作家作品最多。国势强大,君主提倡,“兴废继绝,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多描写帝国威震四方的国势、繁华的都邑、丰饶的物产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班固的《两都赋》等。 散体大赋的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 ?西汉武帝时代所集中体现的皇权、帝国的声威和气势。 ?汉大赋体现出的巨丽之美,成为体现国家强盛、民族生命力的美学表达方式。 汉大赋的主要内容 ?1、歌颂汉帝国强大声威,反映汉帝国的富庶,维护中央政权,维护汉帝国统一。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导读: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

要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 扬雄(前53—公元18),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适值王莽篡汉,被迫投阁,曾自杀未遂,后抑郁而死。 扬雄少时口吃,不善言谈,默而好深湛之思。其家贫而好学,博览群书,不慕富贵。扬雄早年酷爱辞赋,尤其仰慕同乡作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其作品著有《甘泉赋》、《羽猎赋》等。40多岁时,扬雄被推荐为汉成帝的文学侍从,期间写了一系描写天子祭祀、田猎的赋作。扬雄的辞赋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其后来却认为这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不再写赋,而埋头于撰写时人并不懂的学术著作,以求传之后世。扬雄仿《易经》写《太玄经》,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仿《论语》写《法言》,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著作为典范。另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因扬雄的重要影响,《三字经》将其与老子、庄子、苟子、文中子(王通)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都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一:司马相如 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 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底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字 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颂,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

事,气魄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性,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领首要地位。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觉得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首要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辩。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二:扬雄 扬雄(前53—公元18),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适值王莽篡汉,被迫投阁,曾自杀未遂,后抑郁而逝世。 扬雄少时口吃,不善言谈,默而好精深之思。其家贫而好学,博览群书,不慕富贵。扬雄早年酷爱辞赋,尤其仰慕同乡作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其作品著有《甘泉赋》、《羽猎赋》等。40多岁时,扬雄被推选为汉成帝的文学侍从,期间写了一系 描绘天子祭祀、田猎的赋作。扬雄的辞赋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其后来却觉得这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不再写赋,而埋头于撰写时人并不懂的学术著作,以求传之后世。扬雄仿《易经》写《太玄经》,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仿《论语》写《法言》,主张文学该当宗经、征圣,以儒家著作为典范。另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钻研西汉语言的首要资料。因扬雄的首要影响,《三字经》将其与老子、庄子、苟子、文中子(王通)并称为“五子”。

汉赋

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汉赋形成于汉初。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鹏鸟赋》。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这一时期成就了名望最大、在汉赋史上占有“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作赋29篇,现仅存《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6赋。其中,他的《天子游猎赋》包括《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在两赋中基本规定了汉大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堆砌辞藻,极尽夸张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尾,铸成“劝百讽一”的体制。 自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汉赋基本定型,后辈汉赋作者无法超越前人,故模拟之风大盛,汉赋进入模拟期。这时的汉赋作者以扬雄、班固为最著名。 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张衡的《归田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小赋基础。蔡邕的《述行赋》使之成为汉赋第二大家。他的赋作内容深刻,用词得当,鞭笞了社会的丑恶,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出同情和关怀。 汉赋至魏晋定型于小赋,至南北朝演化成骈赋,至唐宋转变为律赋与文赋。 汉赋发展脉络。 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②汉赋溯源。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是诗、文的综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孕育赋的源泉。特别是后二者,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的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多种风格和多种流派。

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2)

古代文学(二)复习 一、填空: 1、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2、《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 3、诗到了汉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4、《乐府诗集》是由郭茂倩所编。 5、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设为问答的形式。 6、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属于汉赋中的抒情小赋类型。 7、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过秦论,陈政事疏。 8、“疾虚妄”是王充名作《论衡》的基本精神。 9、《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 10、汉大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11、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2、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13、曹丕。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 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14、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 和明帝。 15、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16、西晋文学家为“三张、两陆、两潘、一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陆机和左思。 17、“华亭鹤唳”的典故谁关于陆机的。 18、南朝出现的诗体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19、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20、左思的《咏史诗》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21、“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观点。 22、萧统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 上起周秦下讫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23、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 82首,后者著名的赠诗赠秀才入军18首。 25、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26、骈文文体的要求是调声、敷藻、裁对、隶事。 27、北山移文(孔稚圭)是嘲讽“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 28、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赋的格律化与新体诗的盛行。前者有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后者有以萧纲维中心的文学集团。 29、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无韵的笔。 30、在南朝陈的后期,以萧纲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宫体诗。 31、南朝诗歌发展史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山水

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 1、司马相如 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西汉辞赋家、文学家。 是汉代大赋的最高成就者之一,世称为“赋圣”和“辞宗”。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这两篇赋也是众多文人争相模仿之作。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当年司马相如在还是一贫如洗时,以《凤求凰》示爱卓文君。文君倾心于他,并愿当垆卖酒。司马相如与司马迁被称为是西汉两司马。 2、杨雄 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西汉官吏、学者。 作为西汉末年最为知名的赋家,代表作有《河东赋》、《长杨》等。因早年崇拜司马相如,仿照《子虚赋》、《上林赋》创作了《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与《河东赋》并称为“杨雄四赋”,史称“四大赋”。杨雄比较有特点的是自述情怀的作品,如《解嘲》、《太玄》等。杨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3、班固 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汉赋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品为《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其中“两都”分别指的是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汉书》属纪传体断代史。《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人各有成就。班超投笔从戎,是著名的西域都护使。班昭著有《女戒》。 4、张衡 公元78年-139年;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其代表作品为《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张衡的《二京赋》被称为汉代大赋的绝响。张衡在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汉代辞赋

汉代辞赋 一、赋的定义:(辞更接近于诗) 1、“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引于《礼记》,强 调赋的音律,供朗读。 2、“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 强调赋的特色(铺)与功能(体物写志),即其艺术风格。 3、“赋者,古诗之流也。”(班固),初为不入乐的诗。 二、辞与赋的联系与区别: 1、汉代开始,辞赋连称。辞的特征:描摹物状,抒情写志。 代表作:《离骚》,故又称“骚体”;不入乐,不可歌,只可 诵,故又谓之赋,所以辞赋本一体二名。 2、散体赋取代骚体赋的地位: (1)辞主抒情,散体赋以体物为主。 (2)辞句式为骚体,而散体赋韵散结合。 (3)辞:依诗取义,引类譬喻,发愤以抒情。 赋:直陈其事,多侈丽宏衍,铺张扬厉。 (4)辞:婉转曲折,兼长风雅;散体赋雕饰浮词,堆垛 名物。 总之:赋可以概括辞,而辞只是赋的一种。只有骚体赋可称为辞。 三、汉辞赋的三种基本形式(从体裁上): 1、诗体赋:以四言为主,隔句用韵,篇幅短小(比诗长)

代表作:杨雄《逐贫赋》、《酒赋》 2、骚体赋:形式与楚辞相同,句中、句末有语气词,铺陈 更多,散文化 3、散体赋,亦文赋:韵散结合,多采用对答体,辞藻华美, 篇幅宏大。 四、汉赋的判断标准: 1、有韵(四大韵:诗词曲赋) 2、有铺陈(最显著) 3、辞藻华美,盛世的恢弘大气 五、文赋的特点及分类: 1、特点: (1)框架上:有叙事的框架,以散文形式,不押韵,一 般在序引部分 (2)描写上:押韵,一般在铺的部分 2、分类: (1)旧文赋:即早期文赋 (2)汉大赋:汉赋的一种,以表现皇家生活、建筑为主, 内容上体现大汉气象,特点是:大、韵、丽、铺 A、规模宏大,篇幅长 B、韵散结合 C、辞藻华美,堆垛辞藻 D、铺陈

汉大赋代表作

汉大赋代表作 汉赋是汉代文坛上最重要最时尚的文学样式。它是从先秦辞赋,中经秦杂赋,演化而成的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新文体。它把荀况赋与宋玉赋熔于一炉,把散文形式同诗歌形式组合交织在一起,不仅表现了诗歌的散文化倾向,同时也表现了散文的诗化趋势。汉帝国的强盛和物质生产的发达,使执政者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声色之好、耳目之娱,营建了富丽堂皇的宫殿、规模巨大的园囿,而巡游射猎、祭望求神、沉溺酒色,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主体。这种宫廷生活成为依附于帝王诸侯的文人们歌颂揄扬的主要内容。同时,汉代最高统治者对这种文体的特殊爱好,为善赋者借助作赋踏上仕途、蒙受宠幸开辟了一条终南捷径,使得不少文人唯皇帝的马首是瞻,“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后汉书·蔡邕列传》),竞相以赋点缀升平,歌功颂德。于是,终使两汉文坛上出现了汉赋繁荣的局面。 在汉代诸赋中,作为正宗与代表的是大赋。这类赋作的特点,表现在篇幅上,是长篇巨制,追求广阔的生活画面,有意展现壮丽的图景;表现在结构上,是虚拟主客,设问作答,用以作为开展叙述的线索;表现在句型上,是将四言、六言等诗骚的句型同散文的杂言句型结合在一起;表现在手法上,则注重铺叙,讲究词藻;表现在主旨上,是曲终奏雅,以讽谏结题。要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这一文体的关键词。由于这些大赋的服务对象是帝王贵族,作者往往以

赞扬谀颂的口吻夸耀和渲染他们的威风和豪华,篇末随时有讽谏之意,也终为“侈丽闳衍之词”所淹没。这就使得这类作品不免流于空洞,成为贵族生活的附庸工艺品。同时,由于这种文体的性质是铺陈其事,作者叙事写物难免罗列名词,堆砌奇字,加之文中绝少感情成分,致使许多大赋几乎变成艰涩难懂、味同嚼蜡的流水账。不过,大赋尽管有种种弊病,但是它们的描写手法比前人更为细致具体,语汇词藻也比前人更为丰富多彩,这些都为后世诗文的繁荣准备了某些条件。 汉大赋四大家为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根据现存资料,一般以枚乘的《七发》为汉代大赋的权舆之作。从汉初贾谊诸赋到枚乘的《七发》,赋的内容由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而转向为帝王歌功颂德,表现方法由抒情言志为主转为以夸张渲染的方式叙事写物,形式上由四言到底或四、六言分用转变为四、六言与杂言交错使用。因此,《七发》标志着汉代新体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大赋的初步形成。枚乘以后,模仿《七发》的作者甚多,以至形成汉赋中的专体“七”体,未以“七”字名篇的其它赋作,也都在结构体制上蒙受了枚乘的影响,使得大赋的创作成为文坛的主流。 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创作的《子虚赋》、《上林赋》是汉代大赋中的著名作品。关于二赋的形式与主题,《史记》

汉赋四大家指的是

汉赋四大家指的是 范文1: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汉赋四大家指的都是谁。作为一名热爱汉文化的学生,丰富的汉赋文化自然少不了。 汉赋四大家,顾名思义,便是指在汉代,汉赋方兴未艾的时期,对于汉赋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四位著名文学家。他们是: 第一位是班固。他是汉朝文学家、学者和政治家,曾任汉武帝的经学博士,是历史著作《汉书》的主要作者之一。他的赋文风格遒劲有力,以格调高远、散气宏旷著称。代表作有《乐府杂咏·赤壁赋》、《九辩赋》等。 第二位是张衡。他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被誉为“东 方伏琴之一杰”。张衡的赋文风格朴实无华、富于感情。他的 代表作有《又与张水部丞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第三位是张华。他是汉末时期的文学家、散文家,以“写情”的 赋为著名。他的赋文通常以某种具体情境为背景,展开对古代历史名人的感情赞美或悲慨。代表作有《咏史赋》、《滑台赋》等。 第四位是崔瑗。他是唐代文学家,以其对汉赋文化的发扬传统、创新变革,被誉为“复唐徐、李之后,北海韩、阮先贤之表率”。他的赋顺应时代、有所创新,以清新诙谐、华丽宏大的风格著称。代表作有《霓裳羽衣曲》、《长恨歌輈轔鼓吹》等。

总结起来,汉赋四大家代表了当时汉代文化的巨大成就,他们的作品不仅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华,更为我们今天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我们每个孩子都能够爱上汉文化,深入研究、传承发扬它。 写作重点:介绍汉赋四大家的名字、代表作品和赋文风格,突出每个人的特点和成就。通过各个方面的描述,让读者对四位大家的文学造诣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用词分析:赋文风格(风格朴实无华、清新诙谐、以格调高远、散气宏旷著称);代表作(《乐府杂咏·赤壁赋》、《又与张 水部丞书》、《咏史赋》、《霓裳羽衣曲》、《长恨歌輈轔鼓吹》);文字表述(作出巨大贡献、巨大成就、难能可贵等)。 范文2: 大家好,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汉赋四大家是怎么传承发扬的。作为汉赋文化的爱好者,不止是对其名家如数家珍,更需要了解其文化的发展历程。 汉赋四大家,碰撞了文学精华,也让汉赋文化变得更为绚烂多彩。在他们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汉赋的传承发扬丝毫没有停止。数百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文学巨匠脱颖而出,成为了汉赋文化的代表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汉赋的文化也不断增强,更多的创造性成果得以展现并流传。唐代陆游、王安石、苏轼等文学家,都

汉赋四大家名词解释

汉赋四大家名词解释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其流行于汉代。汉赋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四大家的贡献,他们分别是:司马相如、扬雄、杨雄、枚皋。 1.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是 西汉初期的著名赋作者,被誉为汉赋的开山鼻祖。他的赋作格调端庄典雅,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司马相如的赋作以《凤求凰》最为著名,该赋描写了凤凰因思念蓬莱山而游历全国,最终与牡丹花相遇并化为凤凰,以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之地的追求和赋词者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2. 扬雄: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是西汉时期的赋家,是司马相如的学生,他的赋作受到前辈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扬雄的赋作大都描写了山川之美和各种历史典故,语言华丽辞藻繁多。他的代表作有《法言赋》,通过讲述商纣王的昏庸和商朝的灭亡,反衬出了周朝的兴起和崇高的君主理念。 3. 杨雄:杨雄(生卒年不详)是汉代的一位赋作者,与司马相如、扬雄并列为汉代四大家之一。他的赋作以《法言赋》最为著名,这一作品主要描写了汉武帝发动匈奴之战的壮丽场面与英勇行动,使赋的描写力得以充分展现。 4. 枚皋:枚皋(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74年)是汉代的赋作者,其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赋作继承了司马相如和扬雄的优点,风格自成一格。枚皋以《上枢石赋》最为著名,这一赋描写了

帝王下诏典礼的盛况,并以此反衬了社会的混乱和希望找到合适统治者的殷切愿望。 这四位大家的赋作,不仅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而且各有侧重,以不同的题材和意境展现了汉代社会的各种面貌。他们对汉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打下了汉赋的基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汉赋代表作品

汉赋代表作品 汉赋代表作品有:1.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2.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3.汉代贾谊的《吊屈原赋》;4.汉代贾谊的《鵩鸟赋》;5.汉代枚乘的《七发》。以上,就是汉赋的几部代表作品。 汉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样式,兴起并辉煌于两汉时期,尤其受到汉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汉赋的主要特点是专铺叙事,散韵结合,文体特点是大多文章优美,辞藻华丽。汉赋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记叙帝王游猎、渲染城市宫殿、谈论草木禽兽、叙述旅途所见、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在汉赋上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子虚赋》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描写了楚国的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到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于云梦仅仅是他的后花园的小小一角,先生不服,用齐国的大海名山傲视子虚的故事。 首先,文章写了玉子先生和武玉先生的谈话,这引出了皇帝去森林的故事。后来两人把皇帝要去森林的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树木都夸了一遍,然后写皇帝对郁庆功的狩猎,最后写皇帝的忏悔和反省。 文章主要讲述了贾谊被贬谪,来到屈原被贬谪的响水,表达对屈原这位一心为君的忠臣的哀思。文章既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也反映了他对非正义和世俗的厌恶。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贾谊借助猫头鹰的问答来表达自己的忧郁和怨恨。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文笔潇洒,格调深沉,文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

这篇文章是一篇讽刺赋的作品。假设楚王病了,吴克去探望。通过相互问答,最终形成整部作品。通过吃、乘、乐、猎、宴、观道六件事,太子康复了。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诫贵族子弟不要沉溺于过度的放荡,同时表达他们对贵族群体奢侈生活的批判。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中国古代的汉赋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这一文学类型中,有许多杰出的作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汉赋四大家”,他们就是陶渊明、苏轼、李白、王安石。四位作家的汉赋代表作,受到了古今中外文学界的普遍赞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陶渊明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汉赋代表作是《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一篇节奏优美,文笔流畅、描写优美的汉赋诗文,最初发表于北朝民歌《乐府诗集》中。文章描写了一群仙鹤能飞千里的仙人们在桃花源里的神奇生活,让人们感受到一种隐遁的清净,也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家们对汉赋的创作。 苏轼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汉赋代表作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西湖游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西湖游月》是一首描写日月游览的叙事诗,灿烂浪漫而又充满睿智,是宋代月夜活动行为最为完美的抒情诗,也是苏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苏轼用简洁的文字,把湖光月影、船唱曲调巧妙地描绘出来,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使人们彷佛置身于仙境般的美景之中。 李白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汉赋代表作是《将进酒》。《将进酒》是一首流传至今,被誉为象征饮酒文化的古典诗词,也是李白最著名的一首作品。诗中用绚丽的景象,融入了流行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坦然面对“长夜难明”的勇气,给人们以智慧的礼物,温暖的慰藉,赞美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王安石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汉赋代表作是《滕王阁序》。《滕

王阁序》是一篇宣扬改革的诗文,表达了王安石对朝政的不满和他的改革理念。它以“当垂丹青”为比喻,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改革愿望,这首汉赋充满了改革精神,也激发了后世改革的热情。 可见,汉赋四大家的汉赋代表作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文学价值,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陶渊明以其独特的乡土情怀表达了仙逝的凄美;苏轼以淡雅的叙事抒发了他的浪漫;李白以激昂的语言抒发了勇气与愤懑;王安石以激情的诗句镌刻了他的改革理念。汉赋四大家不仅展现出古代文人的才华,也为中国文学史谱写了一曲赞歌。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将从汉赋的起源、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汉赋的起源 汉赋起源于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的发展与汉朝社会政治经济的状况密切相关。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化繁荣,这为汉赋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汉赋的特点 1. 借用典故:汉赋以借用典故为特点,通过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借用典故的方式使汉赋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2. 抒发情感:汉赋是一种情感抒发的文学形式,作者通过赋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汉赋往往具有浓郁的感伤色彩,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 3. 艺术修辞:汉赋在艺术修辞方面也有独特的表现。作者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赋文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三、汉赋的代表作品 1. 《长歌行》:这是汉赋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汉代文学家曹操。《长歌行》以叙述曹操征战的故事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战争的思考。 2. 《离骚》:这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汉赋的经典之作。《离骚》以屈原的个人遭遇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四、汉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汉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汉赋的创作形式和艺术修辞手法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其次,汉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影响,许多后世文人在创作中借鉴了汉赋的情感抒发方式。最后,汉赋的典故和历史意义使其成为后世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许多学者对汉赋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评论和解读。 综上所述,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它以借用典故、抒发情感和艺术修辞为特点,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汉赋的代表作品《长歌行》和《离骚》成为了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赋的发展演变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汉赋代表作品

汉赋代表作品 《汉书·艺文志》著录“赋家”有107人,有关作品480篇,今本《汉书》已亡佚。在这些作品中,《汉书》保存下来的只有18篇。它们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王褒《洞箫赋》、《小子侯诗》,扬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羽猎赋》、《河东赋》、《东京赋》、《三都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西都赋》、《东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幽通赋》,班昭《东征赋》,杨雄《解嘲》、《逐贫赋》、《长城赋》、《羽猎赋》,班固《幽通赋》,祢衡《鹦鹉赋》。以及东汉末作者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张衡的《思玄赋》。其中,后六种合称“汉大赋”,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其次,《汉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该书从汉高祖刘邦至王莽新朝结束,记载了我国秦汉时期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尤其是在帝王的传记中,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刘邦、吕后、淮阴侯韩信等历史人物,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汉书》对后世史学、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次,《汉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该书从汉高祖刘邦至王莽新朝结束,记载了我国秦汉时期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尤其是在帝王的传记中,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刘邦、吕后、淮阴侯韩信等历史人物,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汉书》对后世史学、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再次,《汉书》对当时辞赋创作具有指导意义。该书提出的“辞赋已来,家

有图籍”的论点,明确指出了辞赋创作的规律,是对当时辞赋创作的肯定。另外,《汉书》还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该书选取了从黄帝到王莽十几位皇帝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人物,根据其言行,组成各类传记,给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由于它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因此《汉书》实际上也是一部政书。这些内容就是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汉代文化的发达程度,所以无论是对我们了解汉代的生活习俗、制度规章、社会风貌,还是对研究汉代的历史都是一个极其宝贵的材料。 《诗经》的抒情是直接而强烈的,充满激情的。汉赋则主要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间或运用直接的抒情方式,但却极为含蓄、细腻。

我国汉赋四大家

我国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完整)学霸自己整理 汉赋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汉赋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文学样式。 1、汉初以骚体赋为主,代表作家贾谊,他也是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其中《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无论在精神还是体制形式方面,都对屈赋有所继承。 2、贾谊之后骚体赋继有人作,即使在汉大赋如日中天的武宣之世,骚体赋也从未间断,代表作品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哀秦二世赋》《长门赋》和《九思》《九怀》《九叹》等九体作品及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等。 3、文景时代,各路诸侯聚揽宾客,大兴养士之风。这些宾客除特定政治邦交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外,更多的讲注意力集中在文学创作上,形成了多个以诸侯王为中心的文学群体,代表有梁园文学群体,其中枚乘是杰出代表,代表作品《七发》,“《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强调精神健康重要性,劝诫膏粱子弟,也是劝诫世人。《七发》鸿篇巨制,韵散结合;采用设为问答的形式结簒全篇;笔墨夸张,描绘精细;以叙事状物为主,辞藻繁富,多比喻和叠字,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4、汉武帝时起,文学活动的中心由地方转向中央,后历宣、成各世也都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赋坛代表是司马相如和杨雄。①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乌有赋》是其代表作,这两篇赋虽然创作时间相去十年,但内容相连,一贯而下,结体严谨,可作一篇来看,充满浪漫色彩的壮阔画面,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后世赋家争相效仿而又无法企及。②杨雄的四篇代表作即“扬雄四赋”又史称“四大赋”:《河东赋》《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四赋模仿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的痕迹十分明显,但又有有别于司马相如的而显示出开创精神,而独具魅力,其中《甘泉赋》艺术成就最高.杨雄后期的作品《解嘲》《逐贫赋》最有名,辞赋理论,也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5、西汉赋坛,较为著名的赋家还有武帝时的东方朔和枚皋,宣帝时的王褒以及与

汉赋名篇 汉赋名句(精选范文)

汉赋名篇汉赋名句(精选范文) 1、《吊屈原赋》:贾谊的《吊屈原赋》是借悼念屈原抒发愤慨,虽吊逝者,实为自喻。此篇的形式与风格,是骚体的继承,但由于作品倾诉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和后来那种纯然出于模拟《楚辞》而为文造情的作品明显不同。 2、《鵩鸟赋》:贾谊的《鵩鸟赋》是一篇寓志遣怀之作,假设与鵩鸟对话而敷衍出一篇文字。这篇赋一方面使用了主客问答体,同时也比较多地倾向于使用铺陈的手法,散文的气味浓厚预示了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 3、《西京赋》:为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作,作品中描述了长安的繁华,讽刺了社会的奢靡风气,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记载了“扛鼎”、“缘竿”、“钻圈”、“跳丸剑”、“走索”、“鱼龙变化”、“吞刀吐火”、“划地成川”等许多精彩杂技、幻术节目,并有乐队伴奏。 4、《二京赋》是东汉辞赋,为张衡的代表作之一。《二京赋》是运用文学手法的社会剖析,其中有政治方面的讽谏、社会事物的描述,历史的反思、哲理的寓含、感情的抒发、意境的想象,诸景毕现,文思泉涌,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二京赋》的传播,使张衡名声大振。除了它文字典雅,取材翔实,更由于它改变了辞赋专一阿谀颂德的陋习,开一代新风。 5、《别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此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 赋的开头,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总写,以精警之句,发人深省,接着写各种类型的离别,表现出“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既写出分离之苦的共性,也写出了不同类型分别的个性特点,最后总结出“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指出分别的痛苦“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指出任何大手笔也难写离别之深情,言尽而亦不尽。全赋用骈偶的句式,绘声绘色,语言清丽,声情婉谐,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1、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2、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3、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4、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