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牧医、园林、园艺、环保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部分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别:考试课

三、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园林园艺及环保专业高职教育的专业重要基础

课程,它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今后从事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机化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四、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有

机化学的理论、观点,系统掌握其研究方法、技术及基础理论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反应及其1应用。

2、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化学基本知识;熟悉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

3、能够分析几类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

4、熟悉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核酸等天然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性质。了解与专业有关的重要次生物质和合成产物的基本化学知识。

为了完成和达到有机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

意培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内容宜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为主线,加强

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和

应用它们。此外,对于具体化合物的知识也不能削弱。只有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才能学好理论。

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技术,为后

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已单独开设化学实验课。

1、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反应及

其应用。

2、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化学基本知识;熟悉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

3、能够分析几类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

4、熟悉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核酸等天然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性质。了解与专业有关的重要次生物质和合成产物的基本化学知识。

为了完成和达到有机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意培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内容宜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为主线,加强地掌握和训练。使学生能牢固和熟练的教学与识和基本知论有机化学基本理.应用它们。此外,对于具体化合物的知识也不能削弱。只有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才能学好理论。

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技术,为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已单独开设化学实验课。

六、学时分配参考表:

设置期中、期末考试七、考核方法:

系:联课程的程与其它八、本课

养等多学营《有机化学》是植物生理、土肥、微生物、动物生理、药理病理、饲料与

为实验技能础,以化学计算和为科都需要以有机化学理论为指导,以有机化学基础课程。非常重要的基专高教育中的一门依靠。因此有机化学是农林类高职

:九、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书教科

2003农业出版社,.编《有机化学》.北京:中国张坐省主

:书主要参考

1987《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编1.汪小兰主.

(第二板)高等教育出版社。写化学教学高2、高职专编组《有机化学》

十、执笔人:钱淑凤审定人:

主体部分

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

【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

4、熟悉共价键理论概念,掌握共价键理论基本要点;能够应用共价键理论基本概

念定性地理解、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5、掌握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偶极矩等概念的函义;能

够区别键能和键的离解能以及根据元素电负性判断键矩的方向。

6、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以及掌握均裂、异裂、游离

基型反应、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亲电试剂、亲核试剂、过渡状态和

中间体等概念的涵义。

重点:1、结合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阐明原子轨道及其杂化类型。

2、通过分子模型在不同方向的投影而得到同一分子在平面上的不同

结构式的书写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有机分子的立体概念。

3、应强调按官能团不同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的意义,使学生了解物

质分子结构与性质间的依赖关系。

难点:1、原子轨道及其杂化类型

2、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三、有机化学与农林科学的关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碳原子轨道的杂化;σ键和π键;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和极化作用);共价键的均裂和异裂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其表示方法:价线式、简化式、缩写式

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自学)

第二章链烃)时学7(

【目的要求】:

1、掌握烃、烷烃、通式、同系列、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或碳链异构。

2、掌握各烃的命名方法。

3、理解各烃的分子结构特点。

4、理解烷烃的沸点、溶点、比重、溶解度与相对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5、理解烃的化学性质和各种氢原子的相对活泼性。各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6、掌握烷烃的光卤化反应历程,并能够运用过渡状态理论解释甲烷氯代反

应进程。

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IUPAC命名法及我国现用的系统命名原则及各种结

构式,并结合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常用习惯命名。

2、详细讲解烯烃的几种异构方式,烯烃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顺反

异构体的命名。

3、π键上的加成反应。不仅详细讲解反应历程和取向,更应介绍各种

加成反应的实际意义。结合对加成反应取向的解释,使学生了解电

子效应的作用,进一步理解诱导效应概念。从碳正离子的结构来阐

明离子型反应的中间体一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更可从碳正离子的

稳定性来说明亲电加成反应的取向问题。

4、共轭二烯烃的共轭结构和共轭效应。

难点:1、烯烃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2、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3、共轭二烯烃的共轭结构和共轭效应

第一节烷烃

3杂化;σ键SP一、烷烃结构与命名:碳原子轨道的的形成及特点

系统命法及习惯命名法

二、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自学);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游离基

取代反应历程(游离基、链锁反应);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三、重要的烷烃

第二节烯烃

一、烯烃和结构:SP2杂化;π键的形成及其特点

二、烯烃π键的形成及其特点π键的形成及其特点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命名(顺反命名法和Z、E命名法);次序规则

三、烯烃的性质物理性质:(自学);

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加卤素、卤化氢、硫酸、水、次卤酸)聚合反应;氧化反应;α-氢的卤代反应。反马氏加成。

四、诱导效应与马氏规则的解释

第三节炔烃

一、炔烃的结构与命名:SP杂化,π键的形成及其特点

二、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亲电加成与亲核加成);氧化反应;聚合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亲电加成反应(异裂反应、离子型反应)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第四节二烯烃

一、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

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的SP3杂化,共轭效应及类型。

应合成反烯:双质的性烯烃二轭三:共.

第一章环烃(5学时)

【目的要求】:

1、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2、掌握苯分子的结构,了解用轨道杂化理论和分子轨道法定性解释π电

子的离域作用。

3、掌握烷基苯存在烷基的碳链异构和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异构以及单

环芳烃的命名方法。

4、了解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5、掌握单环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历程(离子型亲电取代反应)。

6、掌握取代基的定位效应、邻对位定位基、间位定位基等概念的涵义,掌

握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7、了解荼的结构及其重要反应(磺化反应的动力学控制),了解葸、菲和致癌烃。

重点:1、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2、苯分子的结构。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反应历程。亲电取代反

应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用电子效应解释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

规律。讲清芳香结构和芳香性的概念。

难点:1、环丙烷的结构

2、用电子效应解释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第一节环烷烃:

一、环烷烃的结构:环丙烃的分子结构(张力学说,无张力环)

二、命名:环烷烃的命名规则,环烷烃的异构现象

三、环烷烃的性质

物理性质:(自学);化学性质:开环反应(加氢、加溴、加卤化氢);取代反

第二节芳香烃

一、分类和命名

二、苯的构性相关分析:苯的结构(闭合共轭体系)

三单环芳烃的性质物理性质:(自学);化学性质: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

应(卤化、硝化、磺化及傅氏烃基化和傅氏酰基化反应);加成反应(加氢、

加卤);芳烃侧链的反应(氧化和α-氢的卤代)

四、取代苯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及其解释;定位规律的应用

五、稠环芳烃:萘、蒽、菲的结构(一般讲解);取代萘的命名;萘的化学性

质(卤代、硝化、磺化、加氢生成十氢萘)

六、芳香性及休克尔(HüCKEL)规则:非苯芳香烃

第四章卤代烃(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异构现象和系统命名方法。

2、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和亲核试剂的涵义。

3、理解消除反应历程和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区别与联系。

4、了解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往往是同时进行并且相互竞争的原因。

5、了解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涵义,掌握Grignard试剂的生成、结构、特性及应用;

了解卤代烷与金属Li、Na的反应及应用。

以给构上结从够活性,并能应的化学反烃代卤素相同的卤基不同而、掌握烃6.解释。此外,还要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

8、掌握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苯、氯乙烯等的某些特殊性质及其用途,了解有机氟化物的特点,四氟乙烯、氟氯烃

重点:1、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从形成中间体的难易以及中间体的稳定性来说明不同卤代烃的化学活性。

2、卤代烃与硝酸银的反应。

3、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难点:1、卤代烃的消除反应

2、不同结构的卤代烃与硝酸银的反应的速率

第一节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卤代烃的性质物理性质:(自学);化学性质: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被羟基、烷氧基、氨基、氰基的取代);与硝酸银的反应;消除(脱卤化氢)反应;

与金属作用和生成格氏试剂的反应;札依采夫规则;消除反应中的立体化学(一

般了解)

第三节重要的卤代烃

第五章醇、酚、醚(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醇的分类和命名法

2、理解用分子间力(分子间氢键)的观点解释低级醇的沸点比相应的烃类和卤代烃高并能与水混溶的原因;理解醇的光谱性质。

3、理解从电负性的角度来解释醇羟基氢具有一定酸性的原因,以及用电子效应来解释烷氧负离子的碱度和醇的酸度顺序。

4、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重点:1、醇的化学性质。包括醇作为酸反应,亲核取代,消除以及氧化反应。

2、醇的分类和命名

3、酚和醚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讲述化学反应时,应避免单纯叙述反应

过程,可尽量结合反应历程加讨论。

第一节醇

一、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结构及性质

物理性质:氢键对醇的物理性质的影响(以自学为主);

化学性质:醇与金属反应;与HX反应(Lucas反应);与三卤化磷、五卤化磷或亚硫酰氯的反应;醇的脱水反应(分子间、分子内);酯化反应(与有机酸和无机酸成酯);醇的氧化反应

三、醇的代表化合物:、乙二醇、丙三醇、环已六醇、苯甲醇(自学)

第二节酚的分类和命名

一、酚的分类及命名

二、酚的性质物理性质:(自学);化学性质:酚的酸性(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酯化反应;成醚反应(威廉姆逊合成法);与Fecl3颜色反应;苯环的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三、酚的代表化合物:苯酚、甲苯酚、苯二酚、维生素E(自学)

第三节醚

和命名类的分一、醚

二、醚的构性相关分析

三、醚的性质物理性质:(自学);化学性质:羊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及其反应历程;过氧化物的生成

四、醚的代表化合物:除草醚、环氧乙烷(重要化学性质)、

第六章醛、酮、醌(6学时)

【目的要求】:

1、要求能够运用原子轨道理论和元素的电负性来解释羰基的结构特征,了解醛、酮的分类方法和醛、酮的系统命名方法;

2、能够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观点解释醛、酮的沸点比相应的醇低,但比醚高,以及

低级醛、酮易溶于水的原因;理解醛、酮的光谱性质。

3、掌握亲核加成反应和亲核试剂等概念的涵义,掌握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反应立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 学分:3 总学时:50 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3学时)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 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 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天然气和石油。

初中物理学史与常见数据总结 物理学史部分 一.力学 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 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二.热学 1、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三.电、磁学 1、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2、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3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4、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四.原子物理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 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质子。 五.光学 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六.压强 1、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真空的存在,同样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常见数据部分 考题方向:(越靠前出题机率越高) 1、长度:成年人2步约1.2m,课桌高80cm,一层楼高约3m,一元硬币直径2.5cm,物理课本长26cm宽18cm,厚6mm,水性笔长度12-15cm. 2、温度:洗澡水 40--50℃,一标准气压下水沸点100℃(气压高沸点高), 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0℃。 3、质量:一元硬币质量6g,苹果约200g ,鸡2—3kg 羊30kg ,中学生50kg, 物理课本质量约280g,一罐饮料500g。 4、时间:眼保健操时间 5min,播放一次国歌50s。 5、速度:人心跳65—80次/min,成年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6m/s 声速(15℃空气中)340m/s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速度3×108m/s 6、力:通过质量估算重力 7、压强:人站立对地面压强1.25×104Pa 1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 Hg=76cm Hg 8、密度:水密度 1.0×103kg/m8人体密度接近水 9、电压: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手机电池3.7—4.5V 工业电压 380V 人体安全电压≤36V 10、功:成人上一层楼做功1500J 从提起一桶水做功约为150J 11、功率: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的电功率约200w 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的电功率1000—2000w 日光灯40—60w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代码:ZBB091003-04 适用专业: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96学时/ 6学分 先修要求:无机化学 大纲执笔人:黄国保大纲审核人:杨黄根 教材信息:李景宁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课程概述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的应用为重点,研究有机化学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特点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有机化学》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具有无机化学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有机化合物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有机化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强,是化学专业本科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由基础到专业的特殊使命。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观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开发学生智能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学教育、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学教育、医药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化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1)【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立体异构、有机合成等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2)【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以基本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3)【学科教学育人】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积累法:如测量铜丝的直径、纸的厚度。 (2)平移法:如测量兵乓球的直径。 (3)替代法:如测量曲线的长度(以直代曲法、棉线黏贴法)。 (4)滚轮法:如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以曲代曲法) 7、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us)、纳秒(ns)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32023 课程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修。 2.教学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卓越工程师发展计划,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脂环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芳香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卤代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掌握醇,醚、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合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师在讲授时,应联系实验及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观。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门课应在学生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习题的要求 适量、适当的习题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对下一步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具有直接作用。同时,还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建议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学习中应包含2-3次习题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开卷或论文。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适当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常见数据部分 考题方向:(越靠前出题机率越高) 1、长度:成年人2步约1.2m,课桌高80cm,一层楼高约3m,一元硬币直径2.5cm,物理长 26cm宽18cm,厚6mm,水性笔长度12-15cm. 2、温度:洗澡水40--50℃,一标准气压下水沸点100℃(气压高沸点高),水的凝固点(冰 的熔点)0℃。,人的正常体温37℃,人感觉舒适的温度25-26℃ 3、质量:一元硬币质量6g,苹果约200g ,鸡2—3kg 羊30kg ,鸡蛋一个50g 中学生50kg,物理课本质量约280g,一罐饮料500g。 4、时间:眼保健操时间5min,播放一次国歌50s。 5、速度:人心跳65—80次/min,成年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6m/s

声速(15℃空气中)340m/s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速度3×108 m/s 6、力:通过质量估算重力 7、压强:人站立对地面压强1.25×104 Pa 1标准大气压=1.01×105 Pa=760mm Hg=76cm Hg 8、密度:水密度1.0×103 kg/m;;人体密度接近水 9、电压: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手机电池3.7—4.5V 工业电压 380V 人体安全电压≤36V 10、功:成人上一层楼做功1500J 从提起一桶水做功约为150J 11、功率: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的电功率约200w;现在的电视大约为100w 左右。 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的电功率1000—2000w 日光灯40—60w 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 1. 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探究性实验中经常用到此法。如:(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 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的热量大小的因素;(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大小的因素;(4)电磁铁磁性与哪些因数有关大小的因素;(5)探究响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大小大小的因素等。 2、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将一个或多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一个物理状态或过程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例如:⑴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⑵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⑶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4)研究多个力作用产生的效果,引入合力。 3、 建立理想模型法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条件,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例如:匀速直线运动、杠杆是一种理想模型。在建立起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籍此来形象、直观地表述物理情景。例如:原子结构模型、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 4. 实验推理法 实验推理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深该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如:⑴研究牛顿第一定律;⑵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3)卢瑟的子结构模型;(4)人们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5. 转换法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内容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 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 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 二、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2.完成反应(由反应物、条件和产物之H写出条件、产物或反应物之一)25-30% 3.选择题(涉及中间体的稳定性、芳香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构象与构象分析、官能团的鉴定等)10~12% 4.反应历程:典型反应的历程6~10%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 (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学分:6.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 (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

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 (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 (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第二学年(2011级)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105、070107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 96学时总学分: 6 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高等有 机选论大纲执笔人: HHH 参加人: CCZZ 大纲审核人: SS 修订时间: 2011年9月编写依据: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版(11修订) 授课年级:11级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源 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协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 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天然产物,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要求学生掌 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立体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法、运用化学方法及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初步掌 握有机合成技术,掌握有机结构理论及重要有机反应机理。 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在本学科纵深研究以外,有机化学还与各学科广泛 渗透交叉,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学交叉产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21世纪随着生命科学 和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有机化学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波谱学及现代测试手段的飞跃 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有机化学的微观历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有机立体化学及有机合成 化学的发展。人们能更多、更主动地合成出许多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与生命现象相关的 有机化学命题,为更深层次揭示自然界生命奥秘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使 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在学习无机化学 的基础上,再来系统地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变关系及其内在联系。通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学与化工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08学时(54?2) 课程学分:6学分(3?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等 大纲制定人:田来进 大纲审定:有机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3-06-26 二、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满足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4学时,共计36周(两学期),108学时 (2)学分:6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结合运用分子模型,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四大谱的原理和计算、对称守恒原理,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谱学、物质结构等后续课程完成。

试卷结构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2.完成反应(由反应物、条件和产物之H写出条件、产物或反应物之一)25-30% 3.选择题(涉及中间体的稳定性、芳香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构象与构象分析、官能团的鉴定等)10~12% ?????? 4.反应历程:典型反应的历程6~10% ?????? 5.简答题:对反应现象的解释等6~10% 6.分离与鉴别4~5% 7.推断化合物的结构(给定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红外、核磁等条件)8~10% 8.合成题:20~25% 考试大纲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

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

物理常识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家用白炽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5A B.黑板的长度约为12m C.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10m/s D.我们的书包重可达1000N ) 2.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3.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正确的是() A.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感效应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B.首先发现电磁感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C.首先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牛顿 D.首先测定了热和机械功之间当量关系的科学家是焦耳 【 4.物理学史上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托里拆利 D.阿基米德 5.在如图小魔术中:将一张扑克牌弯折可以将其上面的火柴悬空,关于此现象的描述不正 确的是()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扑克牌和火柴可能都具有磁性 C.火柴不受重力 ` D.扑克牌和火柴之间有力的作用 6.下列关于物理学家和他对物理学所作的贡献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奥斯特一通电导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B.牛顿一惯性定律 C.阿基米德一测出大气压的值 D.法拉第一电磁感应现象 }

7.以下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8.下列有关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 B.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能量来发电的 C.光纤通信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D.核能和化石能源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9.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下列这些实验,你认为宇航员可以在天宫一号中完成的是() A.利用天平称量出物体的质量 B.利用植物幼苗进行向光性实验 C.利用滚摆演示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 D.完成粗盐提纯的实验 10.有关“能源、材料与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量是守恒的,故不会有能源危机 B.能量转移与转化具有方向性 C.半导体三极管可以用来放大电信号 D.利用核裂变原理修建核电站 。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 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问问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 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在上述四位同学的建议中,你最相信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12.100多年前的1876年,首先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和组成.它们之间连上一根电话线.话筒的任务是把声音变成.通过导线传送到远方.到达另一端使听筒的膜片振动.再转变为声音.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60 学分:4.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了解有机化学烷、烯、炔、脂环烃、醇、酚、醚、醛、酮、醌、卤代烃、芳香烃、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和胺、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来源和制备、物理及化学性质及种类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代表,以及立体化学、波谱分析等基本内容;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为以后学习食品专业中的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食品化学等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二、本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反映机理。 2.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来源与制备、物理性质及重要代表物;初步学习阅读课外参考书,逐步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实验技能,为专业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总60学时,理论学时)

四、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有机化学》,徐寿昌编。 主要参考书:《有机化学》,天津大学、华东石油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编。 《有机化学》,吉林师大等五所院校编。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编。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 实验课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 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化合物种类多,化学反应繁杂,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本课程的重点,教师可通过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首先总结其应有特性,然后逐一讲解化学性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对本课程的难点,可采取多次重复的讲授方法,在绪论中,首先集中介绍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在C—C、C=C、C≡C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在每章中再重复讲解,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可从化合物所具结构(官能团)入手介绍分析,并进行各类化合物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对烷烃的自由基取代、烯烃的亲电加成、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和醛和酮的亲核加成等几大类主要的反应机理有初步了解和掌握。 六、与有关课程的衔接和分工 有机化学可在学完无机化学课程后学,也可与无机化学并列学习。它以中学化学课程和部分无机化学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等专业课程相衔接,与食品工艺、营养与卫生、食品添加剂、仪器分析等课程联系也比较紧密,是多门专业课的基础,尤其是高分子有机化学更是与食品密切相关。因此打好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多门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绪论

865-B 华南理工大学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淀粉资源科学与工程;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专硕);轻工技术与工程(专硕);生物医学工程(专硕);食品工程(专硕) 共 6 页一、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每小题2分,共12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碳正离子最稳定的是() 2、鉴别1-丙醇和2-丙醇可采用的试剂是() 3、苯环上的卤化反应属于() A 亲电加成反应 B 亲核取代反应 C 亲核加成反应 D 亲电取代反应

4、下列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是() 5、下列化合物中与三氯化铁作用显色的是() 6、卤代烃的反应中,下列哪个特征是S N2反应历程的特征?() A 在强极性溶剂中反应很快 B 反应产物构型翻转 C 反应过程中有碳正离子中间体生成 D 反应分步进行 7、按照Hückel规则,判断下列离子哪一个没有芳香性?() 8、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9、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 10、1,2-二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11、下列化合物不能进行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的是()

七、合成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由苯和/或者甲苯为原料合成 2. 以乙醇为唯一的有机原料合成 3. 以苯甲醛和乙酸乙酯为主要原料合成止咳酮 4. 由苯酚、乙酸以及不超过三个碳的有机试剂合成 5. 以溴苯和其他必要的有机/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要求用Hoffmann降解反应为关键步骤)

《有机化学(1)》教学大纲 适用四年制本科化学专业 (参考时数:56学时) 一、课程代码:7301349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 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一直是占据基础学科中心地位之一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化学系四年制本科生的学科核心课程。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变和内在联系的科学。相对于其它基础课程而言,有机化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猛的学科,根据目前数据统计,有机化合物数目在1800万种以上,现仍在以指数形式的速率迅速增长,这些层出不穷的有机化合物不仅带动了有机学科本身的发展,也成了其它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这使有机化学在化学各学科中占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地位;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需要还将进一步加强,有机化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十分广泛。例如:发展很快的生物有机是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则是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所以有机化学的教学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今后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和科技开发等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机化学基础,以及对于将来从事新颖的边缘学科的研究者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分析鉴定的手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解决各类有机化学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要求: 1.掌握重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典型反应和制备方法。 2.初步掌握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几类典型反应的历程。 3.掌握各种异构现象,了解构象和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4.了解测定结构的物理方法,初步掌握识谱能力。 5.对几类重要的天然产物的基本知识作一般了解。 四、课程内容 第1章绪论(Introduction) 知识点:有机化合物定义和特性,有机化学发展简史、发展与展望及其任务和作用,经典的结构学说、离子键和共价键、原子轨道、价键法、分子轨道法,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结构式,有机化合物分类。 内容与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性、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展望、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熟悉经典的结构学说、离子键和共价键、原子轨道、价键法、分子轨道法。掌握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各种表示方法。熟悉有机化合物分类。 第2章烷烃(Alkanes) 1. 概述(Introduction to alkanes) 知识点:烃,烃的分类,烷烃,来源,用途。 内容与要求:熟悉烃、烷烃的定义、烃的分类,了解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2. 烷烃的同系列和异构(Homologous series and isomerism of alkanes) 知识点:同系列,构造,构造异构体,碳原子、氢原子的类型。 内容与要求:熟悉烷烃的同系列、同系物、构造、构造异构体的定义,掌握构造异构体的写法。熟悉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氢原子。 3. 烷烃的命名(Nomenclature of alkanes) 知识点:普通命名,系统命名(IUPAC法,CCS法),烷基的命名。 内容与要求:了解烷烃的普通命名,掌握烷基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IUPAC法,CCS法)。 4. 烷烃的构象(Conformation of alkanes) 知识点:构象,构象异构体,构象异构体的表示方法,转动能垒,扭转角。

中考物理“物理学史”试题选编 1、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1.01×105Pa的大气压强能够支持水柱的最大高度为_________m。(g=10N/kg) 答案:托里拆利;10.3。 2、每一次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才有了今天的通讯卫星;1897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电子为人类研究原子结构拉开了序幕;继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从此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以上各空填物理学家的名字) 答案:牛顿;汤姆生;法拉第。 3、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最先 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的单位。发动机常用水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 答案:欧姆;电阻;大。 4、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的杰出贡献,常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物理量的单位。如:以安培命名电流的单位,以_________命名_________的单位。 答案:瓦特;功率。(答案不唯一) 5、为了纪念物理学家为物理学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物理学中常把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规定为物理量的单位,这样的物理量几乎遍及物理学的各个分支。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再各写出一组用物理学家的名字作单位的力学物理量和电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力学物理量及其单位电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力(牛顿)电流(安培) 压强()电阻() 答案:帕斯卡;欧姆。 6、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开了电与磁的联系;法拉第发现 了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使人们发明了发电机,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答案:电磁感应现象。

有机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1-2)10012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80/5 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物理学 内容简介:《有机化学》是药学院各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烷烃和环烷烃,立体化学基础、卤代烷,醇和醚,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香烃,羰基化合物,酚、醌,羰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周环反应,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糖类,核酸和辅酶化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生命的运动从分子水平上来说就是有机化合物的运动,因此有机化学与生命现象,有着密切关系。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不含类脂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规律和立体化学特征,熟悉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历程及有机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各类代表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化学各学科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交叉十分广泛,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尤其是药学领域,必须加强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 有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使同学们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受到科学思维的良好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6 ][基本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历史,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分类,结构测定的一般方法。共价键的性质,碳原子的SP 3 杂化,有机酸碱理论。 [基本要求] 掌握:碳原子的sp 3杂化。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结构及共价键的性质。熟悉有机酸碱理论。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测定方法。 重点:碳原子的sp 3杂化,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测定方法。

《有机化学》Ⅳ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Ⅳ,Organic ChemistryⅣ 课程号(代码):20321240-5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教学目的及要求:有机化学是医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如下:一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法、主要理化性质、了解重要合成法及官能团的鉴别。二、正确理解现代化学键理论(原子轨道杂化、σ键、π键及大π键)、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立体效应、共振论、典型的反应机理(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游离基反应)及立体异体、构象分析等基本概念,并用来理解或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本课程适用于临床医学七、八*、五年制学生、卫生五年制、四年制本科学生,讲课64学时。其中划线内容为重点内容或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共价键的形成及参数。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机化合物 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4学时) 第一节烷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 3杂化)。σ键的形成及特点。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 异构和构象异构。 第二节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通式和同系列,普通命名法:烷基、饱和碳原子及氢原子的类型。烷烃的系统命 名法、顺序规则。 第三节烷烃的性质 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及卤代反应机制;1o、2o、3o氢的活性。自由基的稳定性 顺序。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7学时) 第一节烯烃和炔烃 2杂化和SPSP杂化。π键的形成及特点。烯烃和炔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 的命名。顺反异构的概念,产生条件,顺反异构的命名法(顺反和Z、E构型标记法)。 烯烃和炔烃的化性:与亲电试剂加成、马氏规则、氧化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制。诱导 1 效应,碳正离子的种类及稳定性顺序。烯烃、炔烃的催化加氢。烯烃的自由基反应。端基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