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摘要:在漫长的西欧封建社会里,封建教育思想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封建社会的行成和发展时期,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产生并取得统治地位;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欧广泛流行,两种教育思想在教育主张上各有特点。

关键词:经院主义人文主义比较影响

希腊晚期,教父哲学在希腊哲学的基础上产生,公元6世纪以后,经过改造和发展,经院哲学产生,而后,经院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到15世纪逐步衰落。14到17世纪初,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这一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打着“人文主义”旗帜来反对封建阶级,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随之产生。

一: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在中世纪宫廷学校,修道院学校,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一度占统治地位。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相比,经院主义教育思想有其下几个特点:1,经院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服从上帝是其教育的目的,主要培养教会骨干等神职人员。奥古斯丁认为,教育应为教会和神学服务,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就是使人和神相结合。托马斯.阿奎那主张的道德教育同样是培养人们服从的品质。在修道院学校,他们主要培养学生养成“服从”、“贞洁”和“贫穷”等品质。

2,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圣经》等宗教神学类读物。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告诫人们:他后来在生活中之所以能远离罪恶,主要是由于读了《圣经》,皈依了基督教,获得了上帝对他心灵的启迪,他提出把《圣经》作为主要教材,文法、修辞、雄辩术应为学生理解《圣经》的工具。在中世纪修道院学校,其后的“七艺”课程体系(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都被牵强附会地加上了神学的解释,甚至完全为讲授神学服务。

3,讲授法、问答法、演绎推理法、直接学习法等是流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比较严密,但是比较繁琐,视儿童为赎罪的羔羊,要使儿童成为高尚的人,就离不开“戒尺、皮鞭、棍棒”。

4,在教育对象上,主要是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的子弟,一般贫民很难进入学校学习。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它是在批判经院主义教育思想、继承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与经院主义教育思想相比,有其下几个特点:

1,以培养全能全知、身心或人格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在人文主义学校“快乐之家”维多利诺等人文主义教育家主张教育为的是发展自由人的高贵人性,教育应使人“自由”,使人文雅。

2,学习的内容得到扩充,神学在科在学校教学中的统治地位已被否定。首先,重视学习古典文化和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其次,大力提倡体育;再次,提出了世俗的道德教育;最后,强调美育。

3,人文主义教育注重研究与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考虑儿童的兴趣,发挥儿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求在教学中运用直观原则。教学方法具有活泼生动性。

4,扩大了受教育对象,打破了基本上只有封建地主和高级僧侣的子弟才能受教育的权利。

二:两种教育思想对我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下的中世纪大学经常采用个别教学法,注重口耳相传,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尊重儿童,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遗传;不一样的成长坏境;或是有过不一样的家庭教育经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儿童,根据儿童各自的个性特点去启发他们。在应试教育过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再陷入死读课本的,死听讲的泥淖中去。在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主导下,学校教育曾一度陷入死读《圣经》,无法自己去理解,一切知识均来自神职人员的解释,人文主义时期,德国人文主义者路德主张信徒们自己去拜读《圣经》,大大发挥了教育的自由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身为重要。今天的学校教育,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自由,不要把他们束缚在考试制度下。

人文主义教育

关键词:现代人文主义自我实现整体性创造性 摘要: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对美国以及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现代人文主义自我实现整体性创造性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秉承西方历史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深受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总体来看,它经历了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新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新人文主义教育这四个发展阶段。古典人文教育强调把理智的发展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儿童的情感和理智进行陶冶。人文主义教育的出现是针对中世纪封建神学泯灭人性、压制人性,其核心是恢复人的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个性自由和发展,强调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心性、启迪智慧,但是对自然科学却持冷漠态度。新人文主义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发展个体的自由,强调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来陶冶和教育人。 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融合了众多教育流派的体系。广义上说,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类学,法兰克福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都可以称为现代人文主义教育。从狭义上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特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人本化教育思想。 总的来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初产生的新人文主义教育倾向。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尊重历史文化及调和发展的特点。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人本化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产生是由于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异化为物的现象逐渐加剧。人类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面临着外部价值体系的瓦解,随之转向内心世界寻求价值目标。 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在人性论、认识论之上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核心内容是“人的存在”。同时,把人的存在视为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此外,现代人文主义把丰富发展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人整体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家贝尔提出的著名的“我与你”关系理论重视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培养,认为情感发展主

浅谈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冰心的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在我国,各界有识之士近年来对此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他们呼吁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把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在当前我国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实现涵育人文精神的要求呢?本文拟就自己比较了解的历史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 1、人文教育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人文教育的盛衰都与社会的大背景息息相关,都与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均衡发展有关。近代西方社会由于片面追求物质发展,使教育中的商业主义与职业主义泛滥。在教育功利性的驱使下,人们只重视教育的经济价值,而没有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在实现了物质生活富裕之后,人们反而感到精神的迷茫与心灵的空虚。年轻的一代仅仅关注物质生活和物质享乐,对其他方面则日趋冷漠。物质生活提高了,却出现了道德水准的下降、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社会责任感的大为减退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鉴于此,美国、日本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提出要重视人文教育,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我们理应引以为戒,然而,从我国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前列地区的实际情况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活水平提高,道德水平下降的事实。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种失误理解为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失误。从实际来看,我国的各类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其中中学搞的是“应试教育”,一切为了升学,为了考试,历史、艺术、伦理、哲学等人文科学在中学的课程里不是被排斥在外,就是形同虚设。由此而引起的人文精神底蕴的流失已成为所有关心人文学科教育人士内心深处的一大忧虑。 2、人文教育的内涵 对于“人文”概念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文化”绝不单纯就“知识”而言,更特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与人文教育相联系的是人文科学和人文素质。一般认为人文科学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人文素质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成果,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及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与哲学修养”等。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我们强调人文教育,并不是否定科学教育的价值,人文教育应该是与科学教育并重的丰富的人类文化内蕴的博采。 首先,从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看,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科技

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因素

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成为统一的大市场,世界贸易与世界交往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的遭遇也越来越多,各国之间文化的渗透和冲突越来越频繁。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要在本国传播,而且要跨出国界,融入世界经济文化的大潮中。 一、广告文化 现如今广告文化已经渗透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人类衣食住行都存在广告文化,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个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马林诺斯基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工具和消费品,各种社会群体的制度宪纲,人们的观念和技艺、信仰和习俗。 广告是传达说服性信息的艺术,它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功能。就经济而言,广告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它能传递产品信息,沟通产需关系,引导消费购买,创造需求欲望,加速商业经济流通,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其文化功能来说,广告又是一门生动的视听觉艺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广告在传播经济信息,完成其产品促销的同时,又以其审美魅力不断地创造文化形态,优美的广告画面,流畅创新的广告词语,动听悦耳的广告北京。营造文化气氛,传输文化信息,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各种传播手段的出现,使广告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所以我认为广告是人类文化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社会文化影响并制约广告语言及其表达,广告语言则蕴含或反映社会文化。语言是民族的语言,广告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一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等都必然会对广告语言产生作用。所以,任何一个社会的广告语言不可避免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事实上,反映社会文化的广告语言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可大大促进广告的功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探讨出社会文化与广告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理解和赏析广告语言,又适合特定民族文化特征的广告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广告文化的跨文化因素 广告文化的跨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价值观。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美籍华裔杨朝阳教授认为:“中国人注重广告的产品内容,讲实证。其文化背景是道—佛—儒家伦理、宗教行为,有宿命论色彩,有整体取向,关系建立在实证上。”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更随意。 我国传统文化是农业文化,讲求安居乐士,稳定安宁,这就形成了人们安于现状、保持稳重、迟缓恋家、惧怕竞争等思想,可以说东方民族倾向于回避不确定性,这也导致了在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中,冒

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摘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在古希腊哲人的教育思想中已有体现,正式的兴起则为文艺复兴时期,之后不断演进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其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兴起为着眼点,着重探讨其兴起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特征,并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作为西方一种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的重要教育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作为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最初兴起于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基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它也强烈地反映了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文化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复活和借用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主义文化的过程中,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新思想和新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吸取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教育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因素,对中世纪的教育传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在探求教育革新的实践中,提出了各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主张,形成和发展了一种不同于中世纪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各种新观点和新思想,是得益于教育才逐渐得到传播和实现的。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文艺复兴“这个词在习惯上首先是指文化方面的情况,如果愿意,还可以加上对人的教育和教育方式(方法)”。①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社会背景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经济前提。 诚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在欧洲,“在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得最早,农奴关系也瓦解得最早”②。十字军东侵之后,意大利城市排挤了拜占庭和阿拉伯商人的竞争,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城市商人积累大量货币资金,投入到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中去。手工业生产发达,分工日益精细,行会数目随之增加。大约从14世纪初叶起,就有商人直接组织生产,形成了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因此,到14世纪,在意大利某些城市中形成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5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西班牙、英国、尼德兰等封建国家内部也迅速地发生发展起来,都先后产生了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和从事中间剥削的商业、银行业等,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原始资本的积累。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又逐渐打破了封建的自然经济,使生产和经济领域日益呈现社会性、开放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得到蓬勃发展。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富裕得足以使人轻视物质而崇尚精神享受。财富 ①丹尼斯·哈伊著,李玉成译:《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页。 ②转引自张瑞璠王承绪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65页。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考核要求)

中午教育管理史 上篇中国教育管理史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管理 1.识记:夏、商学校的名称;西周学校系统;西周教学内容的特点;“学在官府”的含义。 2.理解:“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因;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制度的教育管理功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管理 1.识记: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2.理解:教育体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墨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稷下学宫的管理特色。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秦汉的文教政策 1.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 2.理解: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3.应用:秦汉文教政策的变迁给后人的启示。 (二)汉代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 1.识记:汉代学校系统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汉代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汉代官学的名称和性质;汉代地方官学的职能及其管理的特点;汉代私学的类型及其管理的特点。 2.理解:以儒术取士的教育管理的意义;汉代私学兴盛的原因。 3.应用:汉代太学的管理经验。 (三)汉代的宏观教育管理措施

1.识记:察举制度的含义;左雄改制或阳嘉改制的含义;察举的主要科目及其标准;策问与对策的含义;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 2.理解:察举制的教育管理功能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的发展 1.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2.理解:魏晋南北朝教育管理的历史地位 (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识记:九品中正制的含义;实施九品中正制的条件;《人物志》的作者及该书的历史价值。 2.理解: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1.识记:隋唐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2.理解:隋唐采取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的背景;《师说》问世的背景;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1.识记: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科举报考的程序;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2.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三)隋唐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 1.识记:隋唐时期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隋唐学校系统的特点;隋唐官学管理完备的主要标志。 2.应用:唐代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经验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二章单元总结 一、主要线索: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方法点拨 1.复习本讲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如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1)随着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其核心是人文主义。(2)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德意志掀起宗教改革运动,诞生了脱离天主教的新教派组织。(3)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高潮,其核心是理性。 2.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科技方面,英国掀起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政治方面,欧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同时期的中国涌现进步思想家。 3.应注意全面认识同一历史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的特征,理解彼此的相互关系。对14—18世纪人文主义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及其理解是本讲的重点和难点。 第1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考点1】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考点1】 简述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1)泰勒斯: 观点:认为万物皆由水生成,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评价: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希腊早期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 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 思想主张 ①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评价: ①积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某些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3)苏格拉底: 观点:①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②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2)评价: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第二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章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1、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学理论为思想基础的。它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即批判地继承了中西方千百年来人本思想的优秀成果,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诉求。其内涵比以往任何人本主义思想更丰富、更深刻、更科学。 2、简述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异同。 答:以人为本,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源远流长、历史弥新的重要思想,是人类文化遗产中值得关注和珍惜的精华之一。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产生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萌芽,智者学派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成为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18世纪,反对封建神权专制,强调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19世纪20年代,提倡以人为中心,提倡个性的解放,宣扬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在我国古代,以人为本首先是从治国理政角度提出来的,以儒派创始人孔子为代表,在人类文教历史上开创了最早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内涵包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师爱生,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启发式,对话式教学尊重学生个性等。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中西方文化决定了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差异性与相通性并存。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渊源不同;在对“人”的理解上,中国意指“集体人”,西方视为“个体人”;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中国当成“引导者”,西方则为“促进者”。两者相通之处在于:坚持性善论;强调人具有贵于动物的独特价值观;倡导教师尊重、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 3、西方有哪些人本主义学者,他们分别提出了哪些观点? 答:(1)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普罗泰式拉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2)被马克思誉为“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的伊壁鸠鲁提出了一种“个人快乐主义”的教育思想。 4、如何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 答: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师观认为,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他并不重视认知的,也不握有所谓“正确答案”,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教师就应如同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他应是一位“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在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我与你”,即“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我与他”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即是说,教师要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作物看待,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自己主动探索,而不是把学生看作一个对象,需要外在得导引和灌注知识,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实践中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答:(1)在教学目标中突出以人为本。(2)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3)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4)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5)为学生提供宽松、友爱、理解和鼓励的学习环境。 6、简述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 答:(1)真诚一致;(2)无条件积极关注;(3)同理心。 7、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的师生交往有哪些特点? 答:(1)多向性。(2)主动性。(3)发散性。(4)多样性。(5)怀疑性。(6)综合性 第三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形成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答:创始人,皮尔士;推广者,詹姆斯;集大成者,杜威。 2.实用主义教育的本质官包括哪些内容? 答: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本质观可以归纳为三个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关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影响

关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影响论文关键词:现代人文主义自我实现整体性创造性论文摘要: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对美国以及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秉承西方历史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深受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总体来看,它经历了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新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新人文主义教育这四个发展阶段。古典人文教育强调把理智的发展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儿童的情感和理智进行陶冶。人文主义教育的出现是针对中世纪封建神学泯灭人性、压制人性,其核心是恢复人的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个性自由和发展,强调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心性、启迪智慧,但是对自然科学却持冷漠态度。新人文主义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发展个体的自由,强调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

果来陶冶和教育人。 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融合了众多教育流派的体系。广义上说,进 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类学,法兰克 福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都可以称为现代人文主 义教育。从狭义上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特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 的一种人本化教育思想。 总的来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 初产生的新人文主义教育倾向。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继续和 发展,具有尊重历史文化及调和发展的特点。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 盛行于美国的人本化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产生是由于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异化为物的现象逐渐加剧。人类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 面临着外部价值体系的瓦解,随之转向内心世界寻求价值目标。 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5见代人文主义^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在人性论、认识论之上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核心内容是“人的存在”》同时,把人的存在视为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此外,现代人文主义把丰富发展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人整体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家贝尔提出的著名的“我与你”关系理论重视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培养,认为情感发展主要得益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心理学基础

儒家思想在广告创意中的表现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儒家思想在广告创意中的表现分析 学生姓名:钱世娟 学号:1002020123 所在院系:中文与传媒系 专业名称:广告学 届别:2014 届 指导教师:周丽川

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没有弄虚作假,没有抄袭、剽窃别人的内容; 2.毕业论文(设计)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的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注释说明来源; 3. 毕业论文(设计)中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和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4.本人已被告知并清楚: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合格,无法正常毕业、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追回已发放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等严重后果; 5.若在省教育厅、学院组织的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院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年月日

目录 前言 (2) 一、儒家思想与广告创意概述 (2) (一)儒家思想 (2) (二)广告创意 (3) (三)儒家思想与广告创意的关系 (4) 二、广告创意过程中儒家思想的应用分析 (6) (一)概念创新——儒家思想 (6) (二)表现创新——儒家思想 (7) 三、儒家思想在广告创意运用中的效果分析 (10) (一)品牌提升 (10) (二)视觉享受 (11) (三)文化传播 (11) 四、构建广告创意中儒家思想的新形象 (11)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12) (二)提升广告从业者素质 (12) (三)中国广告创意新思路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强调人的价值及其决定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起源于古希腊,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形成了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智者学派 (1)原因 ①政治: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教材p22页历史纵横) ②经济: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奴隶制工商业(根本原因); ③思想:公元前6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排除了神造世界的迷信,机器了人们探索世界本源的兴趣; A、代表:泰勒斯 B、观点: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C、评价: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从破了宗教神话对世界的解释,表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周围的世界; ④其它: A、雅典成为希腊文化和政治中心; B、伴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概况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 ②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③观点: A、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B、强调人的价值(学思之窗p23页) ——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意义: 积极:否定神,肯定人,树立人的权威,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消极: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否定了制度、道德、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C、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都是相对的,其兴废要以人为尺度。 D、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3)特点: ①专业性:知识渊博、才能出众的专业教师; ②狡辩性:常用各式各样的狡辩语言和方法,学费较高,名声不好;(诡辩学派) ③进步性: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 (4)影响: ①积极影响:

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理论的探索

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理论的探索 文艺复兴运动也对欧洲教育理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人文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非常关心青年一代的教育,进行了新的教育理论探索。下面分别介绍其中最重要的几位。 (一)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 维多里诺(Vittorino de Feltre 1378-1446)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他18岁入巴都亚大学,获得文科学位,又研究数学。学业结束后,在巴都亚教文学、数学达20年之久。嗣后又到威尼斯进修希腊文,并在那里办了一所学校。几年后,便开始了创建孟都亚宫廷学校的生涯。维多里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教书、办学,与师生相处极为友好。他刻苦锻炼、严格地锻炼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卓越的骑手、舞蹈家和剑术师,为了使身体能抗拒严冬酷暑的侵袭,他冬夏穿着同样的衣服,冬天也只拖着一双凉鞋,因此平常很少生病。维多里诺还善于用理智控制激情、情欲,一生保持童贞。 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主要有: 其一,建立人文主义学校,为儿童创建快乐优美的学习环境。孟都亚宫廷学校的校园幽美,其建筑物恢宏瑰丽,维多里诺命名学校为“快乐之家”,学校获得了巨大声誉。远近富豪贵绅子弟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甚至有从德意志前来就学者,除贵族子弟外,尚有穷苦但颇具天分的学生。最盛时,学生多达七十多人。教育贫苦学生是他的理想,为了使他们能够毕业,维多里诺让这些学生在他家里食宿。 其二,注重和谐发展,设置广泛学科。孟都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得到和谐发展,继承古希腊的“和谐教育”的传统,把身体的锻炼和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注重发展个性,造就为社会服务的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他认为儿童的个性是不同的,嗜好也迥然相异。他要求教师的教育应跟随自然的教导,课程包括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著作。其中除文学外,还包括历史和哲学、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体育。 其三,精心组织户外活动,改革教学方法。维多里诺很重视学生的户外活动,除经常组织学生到周围自然环境中散步、游玩外,还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其中包括骑术、剑术、角力、跳舞、赛跑、跳高、踢球等。他还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教学,运用游戏、练习、参观等方法,并采用直观教具。在毕业时,组织学生去外地旅游。 其四,重视道德教育。维多里诺认为宗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认为没有宗教教育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所以他把宗教教育的课程仍列为必修课,坚持读奥古斯丁的著作,每天做早祷,每月去教堂做一次忏悔,严格遵守斋期。体罚废除了,但不放任自流,学生做错了或违犯规矩,要受到惩罚。 (二)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469-1536)是16世纪早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和杰出的教育理论家。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教士家庭。幼年曾在兄弟会办的学校里读书。1492年投身宗教界,当了一名教士。1493年他去巴黎大学学习神学,但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对希腊文和古典文学的研究。伊拉斯谟曾去过欧洲许多国家,访学并从事写作,并结识了莫尔等一批人文主义者。1509年以后,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神学和希腊文,成为剑桥大学第一位传播新学的教师,对于激发英国人文主义思想起了不少的作用。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是《愚人颂》(1511年),他论及教育问题的著作还有:《论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儿童的文雅教育》、《论少年早期的文雅教育》等。 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批判陈腐的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 早在巴黎大学上学期间,伊拉斯谟就对校内迂腐的学风、无聊的说教,感到失望和深恶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卡尔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导性相反,罗杰斯根据“自我学说”理论,形成了一种比较激进、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非指导性。《美国教育家百科全书》中的非指导性的定义为:“时常用于咨询、小组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的一种方法,他借鉴于他或她的自我反省活动以及(或者)反应,使个体重组、改组或者改变态度与行为。非指导性技术在性质上是情感的:以个体受她或他的情感约束这个假设为基础;此外,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形成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所凭借的表现手段和替代物,形成接受的行为,并且减少内心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个体会更好的理解自己。她或他将在器官适应上有所裨益。”教学中的非指导性策略的原型,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形成的“非指导性技术",后来,他几乎原封不动的把这一技术“嫁接”于课堂环境之中,形成了他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方法是建立在罗杰斯对人的下述信念之下的:人具有非常优异得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得形成。第二,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无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 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来解释。认知学习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记忆,因而没有什么意义。另一种是经验学习,他以学习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是一种趣味盎然的、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多久、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都不是有教师决定的,而是由学生或者说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兴趣等决定的。 罗杰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非指导性”的思想,必须遵循着一些基本的原则或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也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成敌人,备加提防。总之,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其他的具体原则为: 1、“促进者”(即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教师独揽这些事情,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因此也没有任何责任。 2、“促进者”各种各样的的“学习资源”,包括他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时间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已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已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带到”课堂上来。 3、让学生单独的或者与其他学生共同的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探寻自己的兴趣,并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样做不仅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努力)方向,而且也让他们对自己这种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4、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一个好的班级、好的课堂,应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罗杰斯认为,这种气氛最终来自“促进者”,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学生就越来越多的并且很自然的流溢出这种情感与态度。 5、学习的重点是 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至于学习的内容(即学生学到什么)是次要的东西。一堂课结束的标志,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学生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 6、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他们自己确定的,因此,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必须提供的训练形式是“自我训练”,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训练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而且要承担这种责任。自我训练要取代外部训练。

“人文精神”在营销理论中的体现

“人文精神”在营销理论中的体现 摘要: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构成市场营销的根本要素,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最终对象。因此,现代企业营销,从表面看是市场营销策略的应用与组合,是一种经济行为,但从深层次剖析看则是人文精神在市场活动中的体现。 跳出营销氛围以外,从经典的营销6P′S入手研究人文精神和操作在营销理论中的具体体现。揭示了人文操作手法在营造商机与组织竞争,营销策略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文精神;现代营销理论;策略 市场营销理论由4P'S扩展为6P'S,且因市场环境因素变化而有更多更新的内容,但无论如何变化,在现代营销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营销策略乃至每一个具体营销手段,都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的体现。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构成市场营销的根本要素,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最终对象。因此,现代企业营销,从表面看是市场营销策略的应用与组合,是一种经济行为,但从深层次剖析看则是人文精神发挥作用的结果。每一种营销策略的成功无不与人文精神的在营销活动中的体现有关。我们跳出营销氛围以外以新的视觉观察现代营销理论和行为,就会发现充分利用文化环境和人们消费行为方式以及体现人文精神的人文操作手法营造商机与组织竞争,是未来商战的主旋律,也是时代所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产品整体概念从全方位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物质性、精神性

需求 产品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现代市场营销角度讲,一个产品包括5个层面: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核心产品是最基本的层次,为消费需求提供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形式产品是产品的实体状态,包括产品的质量、特征、式样、品牌和包装等;期望产品是顾客购买产品时通常希望和默认的一组条件和属性。附加产品是企业在销售活动中所提供的各种附加利益,包括提供信贷、免费送货、质量承诺、安装维修和技术咨询等。前在产品则体现了产品可能的演变趋势和前景。以上5个层面有机构成,形成一个现代观念下的产品整体概念。它从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物质性、精神性需求,尤其是销售服务、款式、品牌和包装、期望属性等,能从心理上影响消费选择,起到激发消费动机、诱发产生购买行为的作用,而受到现代企业营销者的重视。现代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最重要一条是要从产品整体的角度迎合人文要求。如产品外表形象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审美需要;产品品牌商标力求贴切、易读、突出和吉利,同时注意未来产品可发展性。如:黄金搭档明确定位,整体观念是送健康,在精神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健康长寿青春永驻 的想法,在物质方面其包装、款式、档次和价位都能适合人们需求。 2 价格制定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价值,其策略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

人文主义概述

人文主义概括 摘要:本文简单综述了人文主义的产生背景,介绍了人文主义中西方发展历程,人文主义的历史影响,结合我国的社会背景介绍人文主义,最后阐述了人文主义的深层次矛盾和未来方向。 关键字:人文主义;发展历程;社会背景;未来方向 1.人文主义产生背景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两者目的虽相差很大,但矛头都指向腐败虚伪的罗马教会,罗马教会极力抵制宗教改革,不惜发动战争,而没有抵制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西方人文主义产生于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以及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人们不满足于长期受迫于落后的教会,开始寻求自由、平等以及两性间的关系,人文主义思潮开始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人文主义在西方进入蓬勃发展期。 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出现在晚明时期,专制主义的强权政策,使人们反抗的人文主义显露,但是究其根源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追求自己的生活。红楼梦中突出了封建“礼乐”的残忍,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则是对封建礼教婚姻的一种抵制。人们追求自由的思潮开始显现。 2.人文主义的中西方发展历程 2.1西方发展历程 可分为西塞罗时代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十八世纪德国的人文主义。西塞罗时代此时的人文主义既有其成就,亦有其限制。其成就在:这种人文主义能极成有教养、合规范的社会政治生活;其限制在:这种有教养、合规范的社会政治生活,只是外在的重秩序、尚和谐,实不能凝聚收摄于人的生命中而得以最后的贞定。因此,可以说,此时的人文主义所成就只是外在的、形式的、美的人间境观,而这种美的人间境观是外在的、形式的,因而是松散的、虚脱的,随时可以滑坠堕落。这是因为,人文主义若只落实在现实的生活情调之上,即是松散的、无“本”的,而无“本”,则自身并不能挺立得住。 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人文主义之得到世界的意义。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依然承继了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传统——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桎梏的对峙和超脱。此时的人文主义还是停留在外在比照之后的补救,而不是人自身的自觉自立。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虽表示人性的觉醒,个性自我的觉醒,然其所谓人性仍只是对自神本落下来而说,而落下来自其自身而观之,又只是一个浑沦的泛说,而个性自我亦只是一个浑沦的整全,因此亦只偏于就才情气而说。 十八世纪德国,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对启蒙思想的“抽象的知性”的反抗而成立。启蒙思想则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反省而作的凝敛、收缩与沉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因执着于生命个性的欢欣而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和艺术,但这种成就是基于个体生命对大自然的爱好与追逐,它并没有收缩回来在主体内作超越的反省与分解。 2.2中国发展历程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方法

一、马斯洛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㈠、自我实现的含义 在心理学上,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自己的本性。自我实现的人“更真实地成为了他自己,更完美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完满人性的实现。所谓完满人性,是指人类共性的潜能,包括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浩等特性或潜能。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是指作为个体差异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所谓个人潜能是指个人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也就是个人特性。 自我实现有两个标准:①承认并表述了内部核心或自我实现,即那些天赋能力、潜能、完善的机能、人类和个人实质有效性的现实化;②他们全部意味着极少出现不健康、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精神病、人类和个人基本能力的缩减或丧失。 自我实现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健康型自我实现,这种人务实、能干,他们往往是实践家,而不是思想家。另一种自我实现者是超越型自我实现,这种人具有强烈的内在体验,更关注精神生活,他们往往是一些思想家和理论家。 (二)、自我实现的三大理论支柱 1.性善论 性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人性观。马斯洛认为,人作为生物进化的产物,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发展,人已成为富有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动物,人性基本上是建设性的,破坏和侵犯行为是人的基本需要遭受挫折后而引起的。因此,人性中具有成长和实现的倾向,人性是善的,至少是中性的。 2.潜能论 潜能论(或机体潜能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价值观的表现。所谓潜能就是指个人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马斯洛认为任何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便于维持和增强机体活动的方式,发展自身潜能。潜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有。 人除了有一般的生物潜能外,人还有特殊的心理潜能,这种心理潜能称之为似本能。所谓似本能,就是指人类天生的但却是微弱的基本需要的本性,它极易被环境条件所改造。也就是说,似本能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人种遗传所决定的,但它们的表现和发展却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似本能是人类的一种高级需要或冲动。马斯洛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有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公正、好奇等需要,这种需要不像生理需要那么强烈,但作为一种内在潜能,只要环境条件适当,它就有可能发展到可能达到的程度。 似本能是人所特有的。它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似本能是人固有的趋势、内在本质、内在天性,或者说是人性的内核和集中表现;②似本能是一种类似于本能又不同于本能的东西;③似本能是人的一些潜能,但并不是最终实现物;④似本能本质上是人所特有的东西; ⑤似本能一方面是一种非常微弱的本能,文化教育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改变;⑥似本能的需要和理性是合作的而不是敌对的;⑦似本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⑧似本能的需要是人性发展的内在依据。因此教育和社会影响对人发展的关系重大。 3.动机论 动机论也称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力观。 马斯洛认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内在动力。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人类的似本能的基本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人种遗传决定的,但它们的表现和发展却是后天的。与它们有关的行为、能力等则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性善论和潜能论规定了动机论或需要层次论的性质、导向和发展的可能性,而需要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