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加强中日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对促进两国经济蓬勃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两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关系不断深化紧密,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合作过程中经历了摩擦,产生分歧和争议。理性全面分析并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必将给中日两国带来互惠互利的全新局面,对与亚洲经济的腾飞发展同样意义深远。本文对现阶段中日贸易状况进行简明扼要阐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建议。加强中日经贸合作,符合时代潮流。中日间在经济领域影响日趋加深,彼此密不可分利益交融。本文阐述了中日双方均应当深刻理解并强化两国经贸合作的重大意义,通过努力协调和解决问题及争端,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实现,为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出必要的努力和推进。

ABSTRACT

To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two countries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deepening close relationship, expanding areas of coop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is more and more closely. But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has experienced the fri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disagreement and controversy. Ration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will certainly to bring a new situation of mutual benefi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with Asia's economic take-off development also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no-japanese trade situation carries on the brief elaboration, and on this basi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line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ncreasingly deepening in the daytime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impact, inseparable interests blend each othe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wo sides should be deep understandi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rough the efforts to coordinat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disput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make the necessary efforts for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push forward.

前言

日本作为中国对外经济的重要贸易伙伴,其与中国在经济上的往来由来已久,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各个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但是成就和摩擦是并存的。随着双边贸易的深入,受经济,制度,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两国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贸易争端,这些争端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两国贸易间的数据争端案例进行现状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得出解决争端的策略以及合理的应对方法,促进中日两国贸易的发展。

1中日双方贸易概况

1.1中日贸易的发展特点

1.1.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日间的贸易总额不断在增加,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对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现实,中日之间贸易的发展只算较为一般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个方面:一是中国和日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日本已经进入相对来说成熟的阶段,实力较为雄厚特别是国内金融系统仍然稳定,高科技产业经济相对发达且成熟,实力雄厚;中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劳动力丰富,资源广阔多样,但技术与资金略逊于日本。二是日本对于中国的出口产品类型以资本和技术为主,中国对于日本的出口产品类型则以劳动和资源为主。

1.1.2中日双方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

中国从日本进口商品的主要商品一直是机械机器以及化工制品和原材料制品。2010年,在进口总额中,电气机器占23.5%,一般机械占22.4%,原材料制品占14.5%,化工制品占12.9%,四者合计占73.3%。2011年1~5月,上述四者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76.4%,其中一般机械取代电气机器,成为最主要的商品。从表1.1可以看出,除机械、机电设备外,电子元器件(包括集成电路和各种半导体制品等)、优质原材料(优质钢材、有色金属、高档服装面料等)和化工原料(有机化合物、塑料等)一直占居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伴随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和日本主要汽车厂商在华当地生产的扩大,发动机、变速器等汽车零部件的比例迅速增加了。2010年,汽车零部件所占比重提高到5.3%,仅次于电子元器件的8.0%,与钢铁持平,超过了塑料、有机化合物等的比重。

伴随中国世界工厂的发展,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机械机器、化工制品等重化工产品的进口比重迅速增大,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食品的进口比重则明显缩小了(见表1.2)。2010年总额中,机械机器所占比重最大,占25.9%,其次是一般机械占16.8%,如果加上化工制品所占的5.7%,则三者合计占48.4%。另外,金属制品、纺织品等原料制品的比重为11.5%;相比之下,服装、鞋帽的比重下降到14.3%,食品和矿物性燃料的比重也分别下降到5.2%和1.1%。2011年1~5月,电气机器、一般机械的比重略有下降,化工制品的比重有所上升,三者合计占48.3%;在其它出口的主要商品中,原料制品和矿物性燃料的比重略有上升,分别占12.2%和1.4%,食品的比重保持不变,而服装、鞋帽的比重则进一步下降到13.7%。

1.2中日贸易之间互补性

1.2.1两国在自然资源条件上的互补性

从自然资源储备上看,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中国自然资源大国,实际可利用自然资源居于世界第二位。农业种植面积广阔,日本仅为我国的

1/45。资源种类繁多且齐全,这促使我国制造业和农业以及纺织业发展良好。日本国内的生产生活所用的原料主要靠从其他进口,多种资源不能自给自足。两国地理位臵相近,在各个资源互相补充。

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可供大型船只停泊,也可以作为海上补给点,为过往船只提供服务。日本多深水良港,对于海运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因为日本本身资源匮乏,几乎所有矿石必需品都要进口,因此多港口,是保证日本有充足供应的一个必须条件;而且,多港口和多海湾的条件,还可以带动日本的造船业,码头设施,港口锚地等设施,由港口带动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相关第三产业等,且此类产业与华贸易联系密切。

1.2.2两国在技术上及科技人才资源上的互补性

日本科技发达,但碍于国土面积狭小,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厂家会在中国进行零部件的生产,然后运到别的地方组装,核心部件在日本本土生产的。日本具备先进技术优势,科技研发和技术应用方面领先于中国。在其研发出新的科技技术之后,迅速而高效的转化为能够推向市场新产品。由此可见其创新能力独树一臶。我国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较为薄弱。日本惯于利用中国的低廉的劳动成本将

技术投入实际生产,最终销往本国或者其他国家。这种过程中,中日双方各自发挥所长,充分发利用本国资源技术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从中获益匪浅。

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国人对汽车的需求日益剧增,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较于其它发达国家而言,在市场及资金技术等方面有诸多不足。日本民众对于汽车市场的需求趋于饱和。因此近年来,发展平稳且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众多日企来华投资设厂,对华投资局势正逐年扩大,众企业纷纷来华设厂并投入大量资金运作。众多日企在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在日来华设厂的同时被引进,使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促进和提高的。由此可见这种贸易结构具有互补性。

2中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垂直分工体系一直未改变

垂直分工下的国际产业链一般由实力较为雄厚的公司主导,以制造与加工环节为分界线分类为产品研发、制造与加工、以及流通这三项环节。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由于并未拥有核心技术,往往只能参与制造加工流程,在分工中处于末端。虽然诸如贴牌生产等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按照合同完成订单生产即可分享利润,并不负责产品销售,市场风险低,但其弊端是制造加工环节可替代性很强,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加工企业为争取订单,常常被迫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付出的物化成本要素和单一劳动成本投入也很大。而跨国公司掌握流通环节与研发环节,其所投入的知识密集型要素由于具有不可替代性,并因为研发和流通环节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大,按照成本与收益、风险与收益匹配原则,实力雄厚的公司便成为最大的得利者。

就以尖端高科技产品来说,商品零件在日本本国生产,由我国进行产品拼装,最终销往他国或返销本国,这种分工模式导致我国在生产活动中处末端。两国间的技术资金等差异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发生,此类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2.2双边贸易不平衡

中日间进出口货物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对日出口商品中附加值低的产品居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国外认可度普遍较低;但日对华的出口反而以附加值高的工业制品为主,竞争力持久强悍。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各种上游产品基本上都是需要日本进口的。本来如果由日本进口这些上游产品自己组装的话,贸易逆差就是分散到不同的国家。但是如果是中国进口这些上游产品,在中国完成组装然后出口到日本,那么海关就会统计为日本对中国一国的贸易逆差,即便其实中国工人其实只贡献了1%的价值。高低附加值不同的两种不同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异很大,以至于最终两国从中获益天差地别。

中日双方就市场开放程度存而言是存在差异的。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连续数年不断降低进口关税,推进对外开放政策,但日本则由于各种原因,设臵贸易壁垒。种种举措阻碍了中国产品的向外流入,使得市场空间逐渐变小。中日两国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大不相同。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对于高科技产品的需求比例也不断扩大;日本产品顺应了这种需求,使其出口额逐步大幅增加。但相反的是我国对日出口商品仍以农产品和工业成品为主,尤其是基本生活必需品占大幅比例;此类产品销量常年在固定值上,因而需求增长速度缓慢,以致中国对日出口额无法大幅提高。

2.3两国间贸易摩擦增多

日方时常以各种理由设臵贸易壁垒。日本为保护国内产业设臵诸多贸易壁垒政策。防止民族产业遭到兼并垮掉;增加财政收入,高关税能够为国家带来很多收入。存在政治歧视,为了政治上的利益而设计贸易壁垒;防止外汇的大量流失,除了几个能够在世界的货币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外汇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是很重要的。

日本国内劳动成高于中国,在生产国内必需品的竞争中不占优势。而中国国内劳动成本相对低廉,因而形成了价格上的落差,站得一些优势。因此日本政府对华的出口产品设臵了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企业的生产和权益。某种程度上消减了我国的利益。

日本是技术和资金的输出国,而中国是市场和劳动力输出国.中日之间的贸易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相互依赖关系上的.影响中日正常发展的因素例如政治关系,对中国技术封锁策略,日本本土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导致日资投资少,国内一些行业的发展迅猛影响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一些行业的发展和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的成熟会使日本主动伸手,知识财权保护问题等等。中日双方为保护自己利益而采取的国家策略导致诸多纷争。

3造成中日贸易发展问题及摩擦的原因

3.1资源的差异性以及在生产技术方面有差距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重多科技技术有限,本身的优势不能得以很好的发挥。但例如发展纺织业,则有部分优势。气候适宜,原料充足;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多种交通网络市场广阔.技术基础良好。

日本是个多山的国家,耕地不多,农业和畜牧业产品大都依赖进口,而且矿产资源匮乏。虽是资源小国,但是该国利用发达的科技,众多的劳动力发展了工业。地狭人稠,矿产匮乏,工业所必须的煤炭、石油和铁矿等资源严重依赖于进

外地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深入解放思想,掀起投资热潮,奋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动员会”的精神,结合市人大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5月25日至2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工委负责人,赴省市科技产业园和市出口加工区,就加快园区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地园区的基本情况 科技产业园。该科技产业园是年11月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处于经济走廊中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园区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截至年底,共引进创新型科技企业290家,其中世界500强9家,跨国公司18家,总部型研发型大中型企业86家,国家级、省级大中型研发机构32家,中小科技开发企业148家,其中包括华为、中国无线、易事特等知名企业。年园区工业生产总值135亿元,税收总额13亿元。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亿元。初步实现了市通过创办该园区加快全市产业升级、推进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战略意图,该园区被誉为“中国最具发展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出口加工区。该园区于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年4月正式运作,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最靠近国家的出口加工区,也是广西唯一的出口加工区。园区位于市西侧,距市中心仅2公里,城市功能配套齐全,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和万吨级港口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快捷的交通运输平台。该园区现有企业18家,其中13家为外商投资企业。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其中,耗能低、污染小、价值高的机电产品占了年进出口总值的%。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一举跃居中西部地区18个出口加工区的第2位。 二、外地园区发展的基本经验 坚持解放思想是园区发展的前提。考察地园区无论是上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还是管委会干部职工及属地群众,上上下下的思想非常开明。他们对客商提出的要求、园区新的创新举措,都能从不同角度寻求能办的理由和支持的办法。市政府大胆投资33亿元,将7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一次性全部,居民成建制异地安置。高起点招商,入驻企业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高标准建设,整个园区建设得宛如大公园。其职能部门围绕“亲商、安商、富商”,遵循“程序服从效率、规矩服务效果”的原则,大多采取“先上车、后买票”的模式,先建厂后补办相关手续,突破条条框框限制,真诚地为企业服务,营造适宜企业发展的环境。 创新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动力。在政策优势日渐退化的今天,体制优势成为了园区最大优势。两地都能遵循开明开放、共建共荣的理念,针对各个时段的特点,不断推进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目前沿海发达地方的园区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开发区直接管村,配备各职能局,整体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第二种模式:由园区托管村过渡到成建制托管乡镇,其征地、拆迁等社会事务交由乡镇政府负责,市区部门安排、布置、检查社会事务直达乡镇,园区管委会只负责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园区对各镇实行人、财、物的统一领导与调配。江浙和珠三角地区有部分的开发区是这种模式。第三种模式:迁出开发区所有农民,集中还建,设立管委会管理。如开发区就实现了72平方公里范围无镇村、无农民。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是园区发展的关键。各园区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面向企业与市场接轨,以客商的服务需求为导向,全力以赴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的贴心服务。科技产业园建有高规格的“一站式”办事服务大厅,实行职能部门合署办公,立足提高效率、效能,再造服务流程,缩短办结周期,做到了“审批程序零障碍、上门服务零距离、优质服务零投诉”,不允许对客商提出的要求说不,只能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学号;作者: [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本文从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入手,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四大主要能源现状作了初步考察,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对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对策分析。 [ 关键词] 能源;现状;挑战;发展前景;中国 一直以来, 能源问题都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因为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 世纪中, 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种, 就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 不加节制, 那么,地球上原油、天然气、煤炭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 分别只有40 年、60 年和220 年了。进入21 世纪, 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 确切地说, 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 整个人类社会所要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的现状 我国既是能源的消费大国, 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虽然1990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前茅, 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 但在另一方面, 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 为印度的2.2 倍, 为发达国家的4-6 倍; 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 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1]再者,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煤炭资源 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然而, 煤炭利用严重污染环境, 据统计, 每燃烧1 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6 公斤, 排放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排放氮氧化物约7 公斤。[2] 这不仅影响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还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二)石油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中国目前有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但勘查难度比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20 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 亿t, 届时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将有可能接近60%。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甚至称, 到2030 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激增至80%以上。[3] (三)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和使用方便的能源, 我国是开发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天然气资源储藏量达380000 亿立方米, 目前已探明储量仅占5%,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仅占2.1%,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目前, 国家已开始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特别是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序幕性工程的"西气东输"工程, 为天然气的合理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力资源 过去十多年, 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 2003 年发电量为1990年的3 倍。2003 年, 发电装机容量391 40GW。到2004 年5 月, 发电装机容量达400GW。2004 年9 月, 水电装机容量达100GW, 居世界首位。全国1GW以上电站共有107 个, 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已装机5 9GW; 最大火电站是山东德州电站, 2 4GW; 最大核电站是广东岭澳核电站, 1 98GW。[4] 但是, 中国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出现大范围缺电。造成严重缺电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体制问题, 包括: 高耗电产业过度发展, 电力预测和规划失误, 以及电力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垄断经营格局等。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 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 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 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 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 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 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 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 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 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 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 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 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 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日本已经由 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 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 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东京作 为世界四大时装之都之一,拥有三宅一生等许多国际着名的时装设计师。日本本国开发出优秀的设计作品,送到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去加工,成为日本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高科技纤维产业,特别是功能纤维和超强纤维,已经在总体上居世界领先地 位。日本的PAN基碳纤维总产能已经占世界总产能的3/4,产量占70%。聚芳酯纤维、PBO纤维、聚乳 酸纤维等,最早都起源与美国,但是最终的产业化都在日本得以实现,超强PVA纤维也是日本独有的高科 技纤维产品。日本是技术领先的纺织大国,其纤维面料产品档次高、技术超前、制作精良,在国际市场素 以花色多、批量小的人性化服务着称。日本最重要的面料生产基地之一是石川县,在那里生产的高附加 值、高功能性合成纤维在世界面料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多年来,日本的化纤企业在应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新材料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2004年, 日本开发新型抗菌无纺布;2005年生产具有保湿效果的Purecare附着丝胶或胶原,它是突出保健功能的 纤维产品;推出新型光纤保暖外套;2005年日本一进国开始生产聚乳酸纺粘布;推出可治皮肤病的T恤、 改性莱泽诺娃羊绒;已经开始启用棉布光照漂白技术等。 目前,日本本国的纺织企业与其它亚洲日本的面料生产商,依靠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开发 出了多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从2002年开始,日本在纳米技术的开发上逐渐有了突破。东丽公司200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状况分析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近年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地、助推器和加速器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呈现出井喷之势。 在2015年4月10日起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中,将生物医药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的范畴之内。外资准入门槛的松动有望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钱荒”,同时将加快产业市场化竞争的进程,提升企业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事实上,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至今,国家连续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监管、审批、市场准入机制及创新的支持等配套政策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步深化,各级政府及企业对生物医药领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量的资本投向了生物医药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0%,在相关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一领域也被业内视为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领域之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共设立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14家国家高新区,其中很多园区都涉及生物医药领域,而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数量则超过400个。 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区域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园区及企业形成了向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发展的态势。 以上海、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天津、山东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强大的产业基础、研发技术、金融支撑、人才储备优势,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也是后发园区进行定向产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化趋势加快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要点

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今后两国纺织品贸易的 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我国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重位置。自1978年中日 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纺 织品贸易在整个贸易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纺 织品出口国,仅次于香港;而中国又是日本最大的纺织纤维进口国,纺织品出口 是现阶段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第一大项目,可见纺织品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的意义。然而在当前,中国复关未果,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 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日纺织品贸易能否保持现有势头并有所增长,这一问 题就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日纺织品贸易 的发展趋势。 1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对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各方面的预计是总趋势仍是增长状态。其中 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达3%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将在4%以上。 有关资料表明,世界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扩大1.5 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九十年代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纺织品 出口面对的是相对景气的市场,其容量每年至少扩大3%左右。但问题是,国际 市场容量扩大,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按照原有市场比例去填补新增部分,能否 继续扩大纺织品出口将主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实力。那么近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又 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归纳为5点: 1.1深加工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出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方 向转化。 表1的有关数据资料表明,1992年一1993年中服装出口的增长率高于纺 织品的增长率,1994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虽略低于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幅度,但 其出口仍占总出口额的66.7%。这主是由于目前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工资优势 削弱、纺织初级产品的比较效益下降所致。 另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称,199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增长30%,高达81 亿美元。毫无疑问,服装出口占整个纤维制品出口的比例日益增长,是产品的 附加值增高、加工深度延长的表现。但是从出口的服装来看,我国服装价格依 然较低,仍是一种数量型、资源型的深加工,是凭借服装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 而使出口额增加,而不是通过单件服装的价格提高。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两国在世界经济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日本是经济实力强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并且近年来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日渐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两国无论在文化还是经济上,密切关系的历史都已久远两者是东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的两个国家,两国的关系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贸易数额,还是贸易结构,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大推进了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而也推进了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电子产业大国,而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强大,再加之中日一衣带水的关系,电子产品的贸易往来自然成为两国间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图表日本对中国出口电子产品较多) 从上面两表,日本对中国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出口最大的是机电产品,同时进口最多也是机电产品。中国和日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的差距,在电子产品贸易方面多年处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即中国向日本出口粗放型的初级或加工制成品,而日本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的高端电子产品。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技术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两国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渐渐有所改变,逐渐在向水平型转移,在技术方面,日本仍然占据上风。日本长期以来处于除欧盟美国之外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而根据中日之间贸易分析的来的数据,两国间贸易中电子产品的贸易额占到两国间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往上。长期以来,两国间的电子产品贸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日电子产品贸易渐渐打破了以往逐步递增的状态,出现了很多新的状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的日本大地震,都给中日电子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日本政府要官多次带队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日的政治纷争,都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抵制日货的情绪,汽车,电子产品等的贸易受害明显。 按日方统计,2011年日中贸易总额为34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6%,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这是自1990年以来,对华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重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日本地震后核电停摆,火力发电需求猛增,进口原油、天然气量价齐升,第四、第五大进口来源国沙特和阿联酋占进口比重骤然增加导致。日本自中国进口18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1.5%,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导致出口放缓,自华进口增幅2005年来时隔6年首次高于对华出口增幅 表三 2012年8月日本对华进出口情况 (数字来源:驻日使馆经商处 2012-10-24 13:22) 从图表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日本对华贸易总额,还是日本对华进出口单额都出现同比增长递减的趋势,而2012年是中日钓鱼岛问题最严重的一年,华人抵制日货最严峻的一年,这足以说明政治问题对中日电子贸易的影响。

浅谈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21世纪以来,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中日贸易总量已排到世界第四位。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中日之间一直在贸易上有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但是中日之间贸易摩擦又与日俱增。本文从中日贸易现状出发,认真分析当前贸易现状和预期发展情况,为中日贸易健康发展提出有益意见。 关键词:中日贸易贸易现状贸易摩擦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中日两国贸易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体系之一,两国的贸易已取得长远的发展。自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中日贸易也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姿态。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相互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中日两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这一方面由于全世界经济的衰退,双边贸易争端加剧;另一方面是由于中日双方在领土上的争执。比如近期在钓鱼岛事件上,两国在争执,领土上的争端必然会影响两国的贸易。 1、中日贸易现状 纵观中日两国对外贸易历史,从我国建国以来,两国的双边贸易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02年中日贸易总量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更是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 最近几年,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日本是中国第四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的机械仪器进口总量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其中部分是由于日资公司的“再进口”,这些公司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了中国。 从日本财务省日前公布的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7.5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9%,创历史新高。受3.11大地震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影响,日本对华出口额12.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4%,自中国进口14.64亿日元,同比增长9.1%。 2011年日本外贸总额31年来首次出现赤字,中国继续维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在日本外贸总额占比达到20.6%。 2、中日贸易现存问题 2.1 两国贸易摩擦的加剧 中日贸易摩擦随着双边贸易的深入正在不断升级。2006年,SK-Ⅱ系列化妆品查出违禁成份;2008年,“毒饺子事件”迫使中国食品出口遭受巨大的打击。近几年,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也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对双方贸易造成影响,而且也对两国的关系造成一定影响。 2.2 两国政治和领土上的争端加剧 本来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是踏入2012年,中日之间的摩擦却与日俱增。1月初,冲绳县地方议员登上钓鱼岛,2月,名古屋师长高谈南京大屠杀无有伦,4月,东京都知事推出购买钓鱼岛计划,5月底,中国外交官间谍嫌疑案,7月7日,日本首相又突然宣布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这些事件都为本来已摩擦不断地中日贸易蒙上了阴影。

中日双边贸易

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现状研究 (第三组) 资料查找:陈海燕02 邹宛苡39 黄春霞14 幻灯片制作:叶雅雯33 资料整合:王紫岩28 余涵34

目录 中日贸易现状 (3) 中日贸易的结构特点 (3) 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 (3) 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4)

一、中日贸易现状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9.5%左右;目前世界第四名。同时,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对外贸易额高达1766亿美元,顺差1774亿美元,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进出口贸易额接近12亿美元。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二、中日贸易的结构特点 中日两国在经贸结构上有着较大的互补性。 1、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以资本资源为例,中国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以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1.85%,而日本则占14.7%。这种资源上的差异为两国进行经贸领域里的合作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2、在纺织品领域,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加工成本方面远远低于日本,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纺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日本则具备技术优势,具体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所以,日本往往将研发出来的新原料出口至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返销至日本或其他国家。在此过程中,中日两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实现了优势互补,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三、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 中日贸易自两国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迅速发展,到2016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273.6亿美元,是1972年的186倍。事实上,日本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近年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贸易规模扩大 近6年来,中日贸易发展势头惊人,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双边贸易额为877.2亿美元,2012年119亿美元,2013年1335亿美元,2014年168亿美元,2015年1845亿美元,2016年273.6亿美元。中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除了两国的经贸结构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外,那就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日本的经济增长,使中日经贸合作有所扩大;同时,日本主观上也想借助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使自己早日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 2、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在中日贸易中,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对日出口总额的54.1%,这一比重应该说是相当大的。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中,真正用于中国人消费的只有5%左右,其余大都在中国加工完后返销日本或其他国家。对日本而言,中国目前主要还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换句话说,日本企业实际上是在“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企业内贸易”——日本的“总公司”将生产设备、零部件等出口到设在中国的“子公司”,由“子公司”负责加工成制成品返回“总公司”。 当然,这并不是说加工贸易比重大就是件坏事。中国缺少技术、资金,但在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加工贸易是目前较为适合中国的贸易方式。事

关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f315433014.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 告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 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强力推进工业立县中心战略,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服务、园区平台建设三大工作重点。当前,园区经济坚持快速发展势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具体提速,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园区逐渐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十二五期间是工业园区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时机,完成弯道逾越,不断提高园区经济实力的关键期间。超前经营工业园区下一步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思路、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办法,关于进一步加速园区发展、引领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在全市领先完成小康社会具有主要意义。 一、准确掌握十二五期间园区发展的近况。

一是园区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工业园区自年3月以来,依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的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持、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为手段,逐渐构成以环鸣凤城区为中心,以化学工业园、江北化工产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为支持的一区多园的园区格式。7个工业园总面积达7000余亩。制订了《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年-2020年)》、《县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完成了《工业园戋戋域环境影响申报书》、石头店建材工业园、汪家工业园、城南工业园节制性详规的编制。化学工业园、城北农产品工业园、万里化学工业园、汪家工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信等首要基本设备建设基本完成,园区基本设备建设的投入超历史。紧紧抓住第二轮土地修编的时机,实时调整园区工业用地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节制面积到达10000亩。园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园区承载才能进一步加强,园区堆积效应日益彰显。 二是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推进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曾经构成,为园区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指导保证和组织保证。在县委、县县政府强有力的指导下,在乡镇、县直各部分的关怀、支持和参加下,招商引资的合力不断加强。经过不断总结招商引资的经历和经验,招商引资的思路更加明晰,招商引资的重点更加突出,招商引资的成效更加分明;经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企业的质效,落户的企业更加坚决在发展的决心和决计,企业做大

中国和日本双边货物贸易情况分析

2016年中国和日本双边货物贸易情况分析据日本海关统计,2016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2521.4亿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1.6%。其中,出口6450.9亿美元,增长3.2%;进口6070.5亿美元,下降6.3%。贸易顺差380.3亿美元,下降264.0%。 分国别(地区)看,2016年美国、中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日本对三国出口额分别为1301.1亿美元、1138.9亿美元和462.5亿美元,增长3.4%、4.3%和5.0%,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2%、17.7%和7.2%。2016年日本对英国出口出现27.3%的大幅增长。日本进口排名靠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2016年日本自三国进口1566.1亿美元、673.4亿美元和304.1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5.8%、11.1%和5.0%,自中国和澳大利亚进口下降2.5%和12.7%,自美国进口增长1.1%。日本贸易逆差主要来源国是中国、澳大利亚和产油国,其中与澳大利亚的逆差额下降26.1%。美国、中国香港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贸易顺差来源地,顺差额分别为627.7亿美元、316.9亿美元和212.3亿美元。 日本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 日本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2016年出口额为2222.7亿美元、1610.4亿美元和489.8亿美元,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增长4.2%、6.3%%,贱金属及制品下降8.4%,占日本出口总额的34.5%、25.0%和7.6%。机电产品、矿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日本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2016年进口额为1493.4亿美元、1294.6亿美元和572.9亿美元,机电产品、矿产品下降0.3%、25.1%,化工产品增长2.5%,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4.6%、21.3%和9.4%。日本贱金属及制品出口下滑7.8%。 2016年中日双边贸易概况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6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705.0亿美元,增长0.2%。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138.9亿美元,增长4.3%;日本自中国进口1566.1亿美元,下降2.5%。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427.1亿美元,下降16.9%。 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6 年进口额为711.7亿美元、216.3亿美元和93.6亿美元,分别下降1.2%、5.6%和0.1%,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4%、13.8%和6.0%。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60%以上,在这些产品上,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如越南、泰国、台湾省)以及意大利、美国等国家。 日本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国与日本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前景[1]

中国与日本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摘要]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利益的最大交汇点,是密切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自从中国入世以来,中日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总体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本文通过分析中日经贸关系的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揭示了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日经贸;投资:依赖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经贸关系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加强,日本成为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三大来源国。两国经贸合作的扩大与加深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并成为稳定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中日经贸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据海关统计,1993~2003年的连续11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受欧盟东扩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下降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两年以来双边贸易额仍继续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2001年以来,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02年起,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总体上作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不可动摇。通过对最近几年中日贸易发展状况分析,中日经贸关系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方向发展 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这是由 两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产生不同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这一特征反映在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就是日本对华出口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为主,而中国对日出口则以技术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这也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垂直互补型为主、水平竞争型为辅。 从动态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逐渐向水平型国际分工转化,在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结构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越来越显现出“水平竞争型”特点。当然,目前在中国对日出口的高端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提供的。日本企业对华直接

会泽县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会泽县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工业园区作为吸引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倍受各级党政领导关注。为全面了解会泽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状况,会泽县委党校组成课题组对会泽工业园“一园四片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供参考。 一、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规划情况 会泽工业园区于2007年开始启动规划工作,2008年底《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经委(现省工信委)评审通过,2011年9月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工业园区。2011年底结合省委省政府“城镇、工业两上山”要求重新启动总规修编工作,2012年4月修编后的总规经市工信委评审通过。修编后的面积由原来的13.8平方公里扩大至69.58平方公里,空间结构按“一园四片区”进行布局,即:金钟—五星轻工业片区(27.69平方公里)、驾车重工业片区(27.63平方公里)、者海综合工业片区(9.64平方公里)、迤车磷化工片区(4.61平方公里)。园区支柱产业为卷烟、冶金产业,助推产业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及其他轻型加工产业。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园区已完成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共计3.62亿元,具体建设情况如下:投资4608万元全长31.7公里的金钟片区供水工程;投资1.05亿元的220千伏金钟输变电站;投资0.9亿元的110千伏马武输变电站;投资1.2亿元的迤车220KV输变电站;投资36万元的迤车磷化工片区进场公路;投资86万元的标准厂房规划区供电、供水、通讯、围墙等工程。正在建设的有投资2.44亿元的驰宏大道工程;投资738万元的35KV烟厂技改暨绿色食品加工区供电线路工程。即将启动建设的有会烟街及绿色食品加工区主干道路工程。 (三)入园企业情况 目前,会泽工业园“一园四片区”共有企业12户。金钟—五星轻工业片区有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公司会泽卷烟厂、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分公司、会泽金塬水泥有限公司、会泽绿海食品有限公司、会泽浩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会泽县恒凯石化有限公司、会泽天伟火腿有限公司、会泽宏瑞生猪定点屠宰有限公司共8户企业;者海综合工业片区有会泽滇北工贸有限公司、云南会泽东兴实业有限公司、曲靖鹏程有限公司会泽冶炼分公司共3户企业;迤车磷化工片区有会泽澜沧江磷业有限公司1户企业(五星澜沧江公司按规划纳入迤车片区管理)。由于会泽园区规划起步相对较晚,加之原有工业项目分布较散,所以形成了现在产业集聚度还不高的局面。随着园区总规修编的完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煤炭开采的安全、利用率、深加工的研发,石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煤层气等个别气体产业化建设问题等等都在制约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发展在20年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GDP翻2 番,能源消费翻1 番,完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 一 对中国能源现状的认识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资源储量的勘探也越来越清楚。中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据2006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8972.1 万t、天然气28185.4亿m3、煤炭3326.4 亿t;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2006 年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9t, 人均天然气储量2168m3,人均煤炭储量256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中国的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二 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占主导地位,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主流。落后的用煤方式、生产设备、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中国经济现代化正面临能源的严峻挑战: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转换方式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1、 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能源矿产人均探明储量相对较少,煤炭资源可以满足较长期需求,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需要以国外资源作为重要补充,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求。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 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 2、 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尽管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400 亿m2建筑中, 99%属于高能耗建筑。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 ~30%。 3、结构不良,污染严重 能源资源决定了中国能源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不论是火力发电还是工业用煤, 都会造成大量污染排放。SO2和CO2排放量分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