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寒假课件趣味课堂游戏-平均分

2019年寒假课件趣味课堂游戏-平均分

趣味课堂游戏——平均分

游戏名称:赢豆子

游戏目的:让学生熟悉平均分,体会游戏的趣味性。

游戏用具:一副扑克牌中的A-9,共36张牌(A当作1使用)。

大约100颗豆子(也可用其他东西代替)。

游戏人数:两人或两人以上。

游戏规则:

1.洗牌,将牌叠成一摞,点数朝下放在桌面上,自行决定翻牌的先后顺序。

2.学生A翻牌,学生B计算,轮换进行。

每次翻出两张牌,组成一个两位数。看看这个两位数能平均分成几份,就得到几颗豆子。

例如:翻到的牌为5和A,那么组成两位数为15,说可平均分成3份,则得3颗豆子;说可平均分成5份则得5颗豆子。

例如:翻到的牌为3和A,那么组成13或31都不能被平均分,那么只能得到1颗豆子。

3.扑克牌翻完,一盘游戏结束。三盘两胜。数数每一盘每个人得到的豆子颗数,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赢豆子”游戏记录表年月日

使用建议:

除了可以安排学生分组玩以外,还可以进行对抗表演赛抢答。这种形式学生很感兴趣,慢的会不服输回家自己练习后再次挑战。也可以考虑使用可以食用的豆子来吸引学生。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j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k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l学生操作摆桃子。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j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 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

吗?k小组或全班交流l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m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n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j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k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l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m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趣味体验:平均分游戏教案

平均分游戏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游戏,它不仅能够帮助小朋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动手能力。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平均分游戏的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游戏简介 平均分游戏是一款适合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游戏。游戏中,孩子需要将一个三角形形状的饼干平均分成若干份,保证每份大小相等,然后让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拿到一份。这款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培养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和合作共享的培养 难点:如何将平均分的概念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在课堂上放一张三角形的图片,让孩子观察并在脑海中想象出它是一个饼干,并且这个饼干要被平均分给同学们分享。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将这个饼干平均地分给每个同学? 2.具体实施 老师需要将一块三角形的饼干放在课桌上,让孩子观察它的形状和大小,并且告诉孩子,这个饼干需要被平均分成四份,并且每个小朋友都要拿到一份。 接下来,老师可以跟孩子们一起分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们想办法将这个饼干平均分成四份。孩子可以用手指或者口语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想法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逐步明白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游戏实践

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平均分游戏的实践,每组人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老师提供不同的饼干形状和大小让孩子们进行操作,并且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想法进行计算。 4.总结 在游戏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总结本次游戏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且强调合作共享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更多的合作和分享。 五、教学效果 平均分游戏教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和分享精神,同时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和动手能力。通过游戏实践,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数学中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到实际生活中。 六、结语 平均分游戏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数学游戏,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合作和分享精神。希望这篇教案可以帮助到大家,让更多的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二年级数学课堂游戏

1、《森林运动会》 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具体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剪的,每一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高兴地回答说喜欢,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说:“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小朋友一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所以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2、《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2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讲讲是怎么想的。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现在篮外是3个,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4、《分类》 在教学《分类》这课时,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说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时我轻声慢语地说:“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并按老师要求去做。小朋友们请注意,请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孩子请你站起来,女孩子请你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去,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女孩坐下,短头发女孩坐下;大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穿旅游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全班小朋友们一起跺跺脚!”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为学习《分类》做了很好的铺垫。 5、《有余数的除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水果游戏:“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水果,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学生分完后发现:15个苹果,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给3个人;16个梨,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1个;18个香蕉,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3个??为什么有时没有多余,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样,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有意注意到发现问题,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余数”的痕迹。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讨论中悟理、在尝试中形成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分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3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内容: 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2.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课后作业: 一. 小刺猬要把12个草莓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的数量一样多,该怎样分? 二. 先圈一圈,再填空。 1. 一共有()只小鸟,分成2堆,每堆有()只。 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物游戏》北师大版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本节课就是通过对小数目实物“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教材提出了3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问题1分桃子:在不同的分法中,引出“每份一样多”的初步体会;问题2分萝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问题3分骨头: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并尝试用画图表示分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分物经验,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对物品进行平均分。在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是:分的一样多、同样多。还不能完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不会用“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这样的语言去表达出来。设计理念: 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活动基础上的。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本课是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我采用“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注重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一系列的平均分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 2、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会画图或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学习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学习难点:用图示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小动物贴图 学具准备:每人20根小棒,5个圆片,作业纸 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的课堂上来了几位动物朋友,想和大家一起来玩---分物游戏,你们愿意吗?快来看看谁都来了——,,,他们都带来了自己最爱吃的食物要请让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第3课时 平均分

第3课时平均分(3)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按要求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情境图的对比,掌握包含分的方法,理解包含分的含义。 2.理解包含分中蕴含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为二(1)班的同学分好了糖果和橘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更加直接的思考方法。今天他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希望大家能开动脑筋,帮助他们。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平均分的问题。[板书课题:平均分(3)]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学情预设】一共有8个果冻,要求每2个一份。 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 【学情预设】这次是告诉了我们每份的数量,问分成几份。之前解决的问题是告诉我们要分给几个人,问每个人分几个。 师:每2个为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情预设】就是每份都是2个,2个2个地分。 【设计意图】初次回顾等分(分配),同时对比包含分,从“已知”和“要求”出发,形成冲突,留下印象,便于后期的异同点比较,对两种分物的方法的区分。 2.自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师:你能帮助二(1)班的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情预设】预设1:摆一摆:每2个为一堆,可以摆4堆,所以能分成4份。 预设2:画一画:每2个圈在一起,表示每2个为一份,最后得到了4份。 预设3:乘法的意义:想到4个2正好是8。所以8里面有4个2,1个2为一份,4个2就是4份。 预设4:乘法算式:2×()=8。 预设5:减法:8-2-2-2-2=0。减了4次,所以能看出8个果冻,每2个为一份,能分成4份。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设计意图】学生有学习乘法的经验,在摆一摆和画一画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与乘法有

【最新2019】小学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教案-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教案 1、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按例1内容准备实物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 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 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②交流汇报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巩固书第14页做一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 人教版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第8-9页,第1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中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问题解决: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环节,发现数学的魅力,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同伴之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 4.数学思考: 渗透迁移。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糖、糖形纸片,橘子形纸片、盘子形纸片、篮子形纸片、信封。 一、自由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神秘的礼物,就装在这个袋子里,老师准备把它送给本节课最爱动脑经,最爱回答问题的三个同学。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呢? 生:想。 师:看,这是什么? 生:糖。 师:想不想要? 生:想。 师: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协助老师来分一分。我找三位做的最端正的。好啦,同学们,老师要分糖啦。(我举起三块糖),同学们,看,这是几块糖? 生:三块。 师:我分给这位同学。同学们再看,这是几块糖。 生:两块。 师:我分给这位同学。同学们再看,这是几块糖

生:一块。 师:我分给这位同学。分完啦。(静止一会) 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1、(预设:这样分不公平) 2(答不出引导回来,你们看到这样的分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不公平,同学们都这么认为吗? 生:对。 师:为什么不公平呢?那你说怎么分公平呢,你来说,老师来重新分。老师按这位同学的方法分完啦,现在公平了吗?那为什么这样就公平了呢。 生:每个人都有两个。 师:你的意思是不是每个人都同样多,就公平了。 我们就把每人分的同样多这样公平的分法,起一个名字,就叫,平均分。每人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那我不分给人啦,我分到盘子里,你还会平均分吗? 那么同学们你们会平均分吗? 生:会。 师:那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来分一分。 同学们,来看多媒体。 二、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一: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1号信封有不同数量的糖果,请把他们,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平均分第2课时 人教版

平均分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掌握平均分包括两种情况,即“等分”和“包含分”。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平均分? 预设: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问题:说的真不错,下面这道题,谁能快速说出答案呢?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预设:4个。 问题:平均分中还藏着哪些我们未知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平均分。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的平均分的方法,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顺利迁移,做好知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例2。 把18 个平均分成6 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课件出示动画: 问题: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片,分一分。 自主探索:拿出18个圆片来代表18个橘子,先独立操作,再在学习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分小组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展示了自己不同的分法,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总结一下。(课件展示不同的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分完后每个盘子里有3个。

方法二:也可以先每个盘子里放2个,再每个盘里放1个。 方法三:3个3个地分,1次正好分完。 我们可以看出,把18 个平均分成6 份,每份(3)个。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平均分”的分法,同时提高了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 课件出示例3。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课件出示动画: 学生用园片代替果冻,分一分。 问题:摆一摆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还有其它方法吗? 预设:我想画一画。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共14篇)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共14篇〕 篇1: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p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根底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根底。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稳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根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开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才能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才能,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时机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展“先学后教”理论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根底。 三、教学目的及重点难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操作才能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那么是平均分的分法。为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究新知;稳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课堂实录1 课前谈话:你猜老师喜欢什么?你又喜欢什么呢? 课件出示:分萝卜情景图,一天,兔妈妈在地里拔了6个萝卜。回来后,想把这些萝卜分给她的3个孩子。你猜她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1号 2号 3号 生1:2根 2根 2根 生2:1根 2根 3根 生3:1根 1根 1根 1根 1根 1根 你喜欢那种分法?为什么? 生1:我喜欢2个2个的分,因为这样公平。 生2:我也喜欢每只兔子都是2根这种分法。 师:象这样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刚才我们是怎样把6个萝卜进行平均分的呢?(把6个萝卜平均分分成3份,每份2个。) 认识了什么是平均分,让我们在图上来找到它吧。 判断(用手势表示对或错): 课件出示:

练习(1)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问学生有没有平均分?每份是()个? 练习(2)把12个小朋友平均分乘成4节车厢,问学生有没有平均分?每节车厢坐()个? 练习(3)出示2个鱼缸,一个鱼缸有1条鱼,另一个鱼缸有2条鱼是不是平均分? 生1:没有平均分。 练习(4)出示下面的图,第一层2盏灯笼,第二层1盏灯笼,第三层3盏灯笼。 OO O OOO 是不是平均分? 生1:不是平均分。 师:那怎么把它变成平均分? 生1:把第二层1盏灯笼移到第一层去,平均每层3盏灯笼。 生2:从第三层移1盏灯笼到第二层。平均每层2盏灯笼。 师:刚才你是怎么判断平均分的? 生齐说:是否同样多。 在我们生活中平均分随处可见。看,这是什么?(出示图:5个盘子),还有一些苹果,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15个)。要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你认为该怎么分?

2019年推荐初三年级数学说课《平均分》

2019年推荐初三年级数学说课《平均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xxxx年推荐初三年级数学说课《平均分》 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

论知识升华。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教案北师大版

分物游戏(修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过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能解决小数目的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教具:梨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生日,今天是小猴淘淘的生日,他邀请了好朋友来和他一起过生日,看看都谁来了?(课件出示:2只猴子,3只小兔,3只小狗)淘淘还非常热情,准备 (揭示课题: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要分给大家。可是怎么分呢?下面我们一起帮助小猴分一分吧。 分物游戏)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分桃子 (1)师:4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可以有几种分法?(指名学生说) 生1:每只猴子2个桃子。 生2:一只猴子1个桃子,一只猴子3个桃子。 课件出示两种分法: a一只猴子3个,一只猴子1一个。 b每只猴子两个。 (2)讨论:引出“平均分”。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学生说。 生:第二种分法公平,第一种分法不公平。 师:像这样每份一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课件出示: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齐读 (课件出示:把()桃子平均分成(),每份()个。) 师:根据刚才的分法,你可以把这句话填完整吗? 指名多个学生填,全班一起填。 3、活动二:分萝卜 (1)师:淘淘希望能把12根胡萝卜公平的分给三只小兔子,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指名学生说) 生1:分的时候要公平。 生2:要平均分。 (2)学生自由用梨卡片代表萝卜分一分。(师巡视) (3)组织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怎么分的?几次分完的?结果是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指名不同分法的学生回答) 生甲::我是4个4个分的,一次分完,每只兔子4根萝卜。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甲:我想着三四十二,那3只兔子,每只兔子能分到4根萝卜。 师:你是用乘法来想的,真不错。你是怎么分的?

2019学年部编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2019学年部编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2及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操作。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片以及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捕捉信息,发现问题。 2.通过仔细观察后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2.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发对? 学生判断,交流反馈: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 尝试解决,并画一画。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提问: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用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和同学、老师、父母一起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2课时平均分(二) 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2动物联欢——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5.2动物联欢——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5页,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教学提示 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教材情境图呈现的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在做游戏的情境:16只小松鼠分组做游戏,12只小熊跳拉手舞,通过解决小熊和小松鼠分组的问题,学习“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没每几个一份平均分”。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加深平均分的理解,为认识除法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通过操作活动,借助学习圈一圈、摆一摆、分一分,然后组织交流,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可以“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并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分法和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均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识平均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 教学难点:经历感知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分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圆片,彩色粉笔 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情境图:今天小动物们又要在森林里举行联欢会了,想不想去参加?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演示小动物联欢情境图) 师:他们都有哪些活动? 生:跳舞。 生:做游戏 2、找信息: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2个小熊要排队进行跳拉手舞。 生:有16只小松鼠,要分组做游戏。 3、引出问题:他们要怎样分组呢? 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两个问题 (1)12只小熊要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2)有16只松鼠,每组只数相等,能分成几组?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问题1:12只小熊要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1、你想平均分成几组? 生:平均分成2组 生:平均分成3组 生:平均分成4组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分一分 》教案(精品)

1、分一分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第6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题。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提示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时机,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通过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法,加深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平均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8个磁力圆片,12支铅笔,3个盒子。 学生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每组1袋豆子、4个盘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 〔1〕学生回忆,组织语言 〔2〕指名答复:我分过糖,给我的弟弟和邻居家妹妹,我弟弟3块,,妹妹2块,我留了2块;我们课间做游戏时,也是分组进行的...... 2.教师:看来分东西或分组,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 教师板书:分一分 二、探究新知 初步感受平均分 1.教师:同学们,你们能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吗?请同学们试着分一分,看看有几种分法。 (1)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有三种分法,可以分成1个和5个,也可分成2个和3个,也可分成3个和3个。 (4)教师配合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分的过程

《平均分》说课稿

《平均分》说课稿 《平均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里面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对除法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展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称为平均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紧接着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由多次经历的“平均分”的过程,找出平均分的方法,并在头脑中由感性思维而形成抽象思维,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建立表象——动作思维——抽象思维,这是一个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而设置的螺旋式的知识上升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懂得从不同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灵活性。 情感发展目标: 通过小组的摆,分,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大多独生子女)的平等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索、情境演示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五、教具、学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