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应以什么为核心?这是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至今未能搞清的问题。目前有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仍注重在演唱技巧、乐谱知识、演奏技能的训练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而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才是实施新课标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

一、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情境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的心声,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呈现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好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唱不厌。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

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音乐教法的审美原则

1.情感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动力。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之中享受美感、得到快乐。

2.形象性原则。形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育者,因此,在音乐教学化原则下,以美引真,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实践性原则。音乐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对音乐做出积极地反映。例如:在教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课时,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使之投入。首先,我设计了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美丽而辽阔的草原景色。学生边看着我精心编辑的录像资料,边

听着画外音:“银色的帐篷装点着绿色的原野、蓝天、白云、马儿跑,这景色多么优美,气象多么祥和,这如诗如画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草原美景。”学生的思维被教学语言调动起来了,视觉和听觉被画面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学唱欲望已被完全调动起来,他们带着歌词的意境和画面引起的联想,表情投入地开始学唱了。

4.相互交流性原则。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诚挚的爱生之情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微笑,多一点鼓励。在授课中,教师应从鼓励角度评价学生参与,让学生从教师的夸奖之中产生投入学习的快乐与感受。

三、音乐教师的审美规范

1.教学仪态。教学仪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作为一个美的使者,音乐教师应十分看重自己的仪表及服饰,除注意整齐、大方外,还应该尽可能讲究些。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表情姿态亲切、自然,手势准确、自如,能够充分展现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高雅感。

2.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音

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当发音标准清晰、语调适中、表达规范,而且要充满情感色彩、富于感染力。所以,音乐教师语言要特别注意有启发性。板书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写乐谱要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

3.教学气质。教学气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聪慧、自信、幽默、雅致等。一个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知识基础,对学生有着真诚的美好感情,有着良好的审美修养,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与经验,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美。要充满爱心――爱学生、爱音乐、爱教学工作;心灵总是那么年轻,兴趣广泛,视野宽阔,知识丰富。

四、音乐教学过程的审美描述

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而充满新颖的教学设计,那些精彩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比如:许多音乐教师十分注意对新课学习的导入,会采取各种形式诱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地心态进入新歌的学习。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既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又是一种新的音乐审美遐想。我在结束歌曲《童年》的

教学后,课堂小结是这样说的:“我们通过歌声同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样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首诗,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童年的歌!”学生们在钢琴音乐《童年的回忆》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音乐教室。显然,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总之,中小学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要把艺术的完整性教给学生,使学生既能通过艺术作品体会到艺术的美,又能随时随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的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上的历史重任。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新课程最重要的学科理念。然而,作为基层教研员,我面对的常常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曲解、实践的操作错误,还有更多的是茫然的追问。 比如误读曲解。在很多时候,“审美”被等同于“激趣”。教师在进行音乐课教学的时候,设计了一个美美的故事情境,所有的教学环节被镶嵌在一段段美美的故事情节中,老师认为这就实现了“审美”。其实错了。因为故事再美,也不是音乐美。在这里,再美的故事也不过只是一把激趣的钥匙罢了。如果老师没能处理好音乐自身的内部的审美问题,其它外面的妆点再美,也不是音乐审美。 又比如操作错误。在某些时候,老师为了使知识技能的学习,变得具有“审美”性,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并错误指导,以致弄美成拙。一位老师为指导学生唱歌时有轻快跳跃的声音,用了小皮球一跳一跳的形象。她用美的生动的形象启发学生,这本来很好。可是她接着让学生真的拿着皮球在地下拍。结果,‘砰砰砰“的发声点正好处在“向下触地“的那一刻,和小皮球“弹跳起来”的形象正好相反,而且沉闷的皮球声和纷乱的场面,已经离美很远了。 这样美得不是地方,或者弄美成拙的例子不甚枚举……于是更多老师,感到了茫然。她们学习了审美理念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找不到在教学中很好地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对于这种情况,我想结合自己在教研中的思考,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先看王安国教授在最近的修订版《课程标准解读》中,对这一理念的阐述吧:“……这一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乐教”传统的基本理念直接与催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教育目标中“审美”方针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这一理念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实现的。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这一阐述,字字珠玑,几乎不可裁剪,唯恐断章取义。但为了适应本文浅议实践操作的需要,还是裁几个句子,陈述我的所悟。 1、“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能结合音乐进行情感体验,就是落实了“审美”。 2、“从多样的文化语境出发”——能寻找到音乐文化的根源,理解音乐的生存状态,对于“审美”获得很重要。 3、“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音乐艺术是有独特的表现特征的,于是“音乐审美”也必须要遵从这一特征,并要从这一特征出发去“审”。而不能用审文学美,审美术美,或者是其它美的方式。 4、“……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把音乐肢解成破碎的片段,或者抽取音乐的一个到几个孤立的表现要素去谈音乐,是审不着美的。音乐的美,必须“整体”去审。 5、“……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的要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一)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一) 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设计是依照《标准》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整体策划和具体活动安排,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音乐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学目标概述 音乐教学目标,指课堂音乐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特指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所制定的既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最基本的标准与层面。它与以往教师们所熟悉使用的“教学目的”一词有着本质的区别。“目的”是教师主观的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站在审视教学的角度,以传授者的身份和挑剔的心态所制定的希望学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集中代表了以知识为本的学科体系教学观,是“以教论学”的具体体现。“目标”则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促进者的身份和接受的心态所制定的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是“以学论教”的集中体现。 二、音乐教学目标分类 《标准》为音乐教学设置了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音乐教育的效应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音乐教育的机制主要体现在有情感的教师将表达情感的音乐传达给需要不断丰富情感体验的学生,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了第一位的核心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 一、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1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单选题】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我的答案:× 1.2音乐何需“懂” 1.【单选题】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我的答案:√ 1.3美术何需“懂” 1.【单选题】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我的答案:C 3.【判断题】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我的答案:× 1.4文学何需“懂” 1.【单选题】“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我的答案:× 1.5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单选题】()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浅谈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结合“音乐课程标准”浅谈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价值观。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下面我着重谈一谈其中一些理念的内涵。 一.以审美体验为核心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最根本价值,艺术的每一种具体功能,都与审美发生关系,在艺术诸多功能中,审美功能是统率其他各种功能的基本功能,是发挥其他各种功能的前提。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教育教学形式与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应有显著的区别。音乐课作为学校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音乐课要把体现以审美为核心,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要求通过课堂音乐教育使受教育者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懂得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表现力,学会审美。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要求在课堂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提高他们感受、体验、鉴赏和评价音乐美的能力,在真、善、美的连通和潜移默化中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品行,为素质教育服务。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就是在教学中应强调音乐的情感意义。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性感受、理解、把握,并揭示音乐要素的作用及其与艺术整体的关系。 二.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研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音乐认知规律出发,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充分体现出时代感、民族性和多元文化特征;在教学方式上,坚持音乐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积极探索,尊重个体。不断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是使人的一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来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倡学科综合 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它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自我娱乐的形式,而且是解决科学以及其他问题的最好方式,反过来其他学科的内容也是艺术创作的丰富源泉。通过艺术与其他学科不同表达形式间的转换,常常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拓宽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其艺术创作水平,而且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发展转换、类比、抽象、想象和创造力。 音乐不仅与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其他姊妹艺术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还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音乐教学当中,以音乐文化教育为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修改)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音乐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要建立音乐教学方法的次序和系统。从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音乐学习内容丰富必然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复杂性。把这些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不同的特点区分开来,有利于音乐教师更好地分析和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将众多的音乐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之中。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以学生学习活动内容领域来划分,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分为:歌唱教学法、器乐教学法、律动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等。 以音乐教育家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命名来划分可分为: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方法。 以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等。 本书按照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将音乐教学方法分为: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式教学方法。 1.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这种教学方法是传授型的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是要求教师在充分激发、鼓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才可以实施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是:①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音乐技能和语言能力方面的特长,是一种省时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②适用于在短期内系统传授大量音乐知识素材的教学。 ③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接受并逐渐把握系统的知识结构,养成系统的思考习惯。④能够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掌握并积累众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动地接受、掌握音乐知识素材的能力。在音乐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评三种形式。 ①讲述。是指教师向学生对某个事件或某种事物以叙述或描绘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强有力的情绪作用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会和感动,如对音乐作品的作家生平、创作背景的介绍与描述。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网课答案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gzh:搜搜题免费搜题!!! 1. 单选题好的合奏需要注意细节的连接,这就要求()。 每种乐器都紧密的符合音乐发展的逻辑 2. 单选题“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3. 单选题乐谱中123的逆行导引应该是()。 671 4. 单选题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 理性思维受阻 5. 单选题艺术家与常人的区别在于艺术家有非常发达的()。 感性智慧 6. 单选题音乐审美的普遍性标准中,属于初级要求的是()。 齐不齐 7. 单选题没有看过跳华尔兹就想不到音乐表现的舞会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了()。 伴随经验联想依赖于相关经验,具有局限性 8. 单选题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 情绪体验 9. 单选题听到两端不适宜区的音高会期待中间适宜区的音高,这是出于()。 向心平衡期待

10. 单选题喜欢先锋音乐的人群对通俗音乐的评价很可能是()。幼稚 11. 单选题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 平衡 12. 单选题下面能带给人厉害感觉的是()。 尖下巴 13. 单选题音乐家要有好的生存状态,需要具备()。 真功夫 14. 单选题下面哪种反应更接近本能() 肢体律动反应 15. 单选题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依靠()获得高潮。 阻碍求异心理的满足 16. 单选题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在于理性,还在于人有动物无法企及的() 感性需要 17. 单选题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的演绎版本中,()的更有新意。 霍洛维兹 18. 单选题顺应求异心理,会使人产生()。 能力释放感 19. 单选题《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通过()表现大海的广阔视野。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停着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1、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对于情感的体验与反馈。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物不与情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教学的双方都应该激发、保留、发展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2、表现性。 音乐作品从创作产生开始,经由传播制止听众接受需要经过相当多的环节。其中表现是体现音乐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表现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从音乐表现出发,在学生产生音乐表现得冲动与意愿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得过程中提出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体验。 3、实践性。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应以什么为核心?这是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至今未能搞清的问题。目前有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仍注重在演唱技巧、乐谱知识、演奏技能的训练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而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才是实施新课标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 一、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情境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的心声,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呈现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好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唱不厌。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

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音乐教法的审美原则 1.情感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动力。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之中享受美感、得到快乐。 2.形象性原则。形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育者,因此,在音乐教学化原则下,以美引真,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实践性原则。音乐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对音乐做出积极地反映。例如:在教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课时,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使之投入。首先,我设计了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美丽而辽阔的草原景色。学生边看着我精心编辑的录像资料,边

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既有它的思想性和知识性,又有它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给予小学音乐教学充分的重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小学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未来,因此,如何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将小学音乐教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之中,是尤为迫切和重要的。音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时代的要求,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 可以说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那么在在新课程背景下,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究竟是什么样呢? 1. 中小学的音乐师资严重不足 我们国家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不少,但是真正的、专业的音乐教师就少得可怜了, 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音乐老师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兼课老师,有的老师甚至一点乐理知识都不懂,只不过会唱几支歌而已。所以,他们上音乐课,也只不过教唱一点歌曲,至于乐理知识基本也都没教过,所教的歌曲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流行歌曲,而爱国歌曲却教得太少,这对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很不利。 2.教学设备不足 有的学校只有一台风琴,有的学校甚至连风琴都没有,至于乐队之类的,恐怕除了乡镇的中心小学有第二课堂的时间给他们练习外,其他学校都没有,不夸张的说有很多小学生连腰鼓、小号这类小学最常见的乐器的样子都没有见过。 3.领导、老师和家长重视不够 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刻,升学率还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学校领导只管老师教出的学生成绩如何,老师为了多拿奖金,也就只好拼命地补课、考试,干脆把音、体、美这类课程挤到一边去了。 4.资金不足 现在,我国对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特别对小学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农村山区尤甚。所以,客观条件也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资金问题,导致教学硬件差等其他问题,这也是现在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怎样改变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 一、加强音乐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建设 1.加强武术师资力量 通过两种渠道可以使音乐师资力量得到加强,一是通过招聘高校毕业的合格的、专业的音乐教师,二是通过对在职的具有音乐特长的教师进行专业的音乐培训,使他们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 2.音乐教师要更新观念,尽力使音乐课程根据培养目标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音乐课室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只有主动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首先,音乐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准备多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音乐教师要钻研教材和教法、熟练掌握音乐教材,具备教好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其次,音乐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找准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把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要求、教学手段相融合。再次,音乐教师要提高文化素养和自身素质。给学生一滴水,需要教师有一杯水,这就说明音乐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技能,一句话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3.建立完善的音乐教师在职培训机制 音乐教师在职培训直接关系着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和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们要组织音乐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访问学者、短训班学习等,使其无论是在专业基础上,还是在理论层面上都不断提高音乐教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纵观当今的音乐课堂过于关注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脱离音乐本位的综合活动,使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音乐性;缺乏生活体验的课堂,使学生失去了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环境。在这样的一种教学状态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么如何淡化音乐教育活动中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生命共鸣?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作者作了以下的实践与探索: 一、深研教材一一培养审美感知 教材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知和体验的载体,而音乐审美感知又是构成审美经验的基石。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工具,它的情境美、立意美、范唱美、配器美、曲调美、欢乐美等都能给学生带来碰撞心灵的艺术感染力和探索真知的热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精心选材,准确把握教材,使音乐审美教育中的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完整地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使新授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审美的感知是实?F 以审美为核心的重要途径。 相比过去过于强调音乐德育价值和强调单纯的知识技能的

训练价值,而培养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的审美感知是审美的回归。在《音的强弱》一课中,教师把音的强弱这知识点融入到游戏教学中,让在学生在听声音辨强弱一一用嗓音模仿强弱一一用图谱画强弱一一用身体、打击乐器、日用品 创造声音的强弱一一在玩中去感知强弱一一用歌声去运用强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享受感知节奏美的过程。 音乐记忆力是培养音乐感知的另一种手段,教学中的歌词、 曲调、动作的学习是促进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手段,抽象的音乐要素从学生自己直接的感知中获得。 二、优化教法提高审美体验 新课标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开展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音乐情感表现力、音乐情感理解力都是音乐审美的发展和深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情感作为桥梁,引导学生全身心 地投入到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也就是引导学生对音乐自身的感知和把握,把握旋律的走向、 力度的变化、音色的变化、节奏的张弛、曲式的结构等外部形态特征并内化为审美的体验。 如在《四小天鹅》舞曲教学中,教师以情感为动力,让学生的想象为审美插上翅膀,在想象童话 --------------- 创造 --- 音乐的主线中,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尝试即兴用嗓音创作音响画,并通听、念等

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摘要】音乐审美教育是指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今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发展 一、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及理念的提出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保障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推进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先后制定或完善了一些必要的政策法规。其中,在21世纪初颁布的四个文件,集中体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取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以下简称《课标》)、《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鉴于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这些文件上传下达,对各地各校具有贯彻实施的指令性。因此,透过这些文件可以窥见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现状及发展水平。而《课标》中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表述,更引起了一场音乐教育的学术大讨论,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出。《课标》认为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10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文件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被作为音乐课程的头条理念。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及现存问题 随着20世纪80年代这一思想解放时代的到来,美育建设才日益步入正轨,无论在理理念上、国家教育方针上,还是实践运作中,均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得到了长足发展。80年代初是美育观念上的“拨乱反正”期,学术界、教育界为美育“正名”、在第一次全国美学会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

小学音乐课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可选用,如:(师)12 34|5-|(生)i5.|63.|54 32|1-||或(师)12 34|5-|(生)5i5|5i5|54 32|1-||,也可自编) 2.跟音乐做律动(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或上节课的音乐律动来进行表演,以此对学生进行收心,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知识训练 1.发声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建议运用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发声训练) 2.节奏训练(根据本节课歌曲的节奏特点,选取重点的节奏型进行训练) 三、新课的教学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导入的种类很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取,如:开门见山,诗歌导入,迷语导入,故事导入,情景导入,游戏导入等)。 (二)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小学阶段简明扼要,不要啰嗦)。 (三)感受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和拍子。 2.复听歌曲,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示歌曲的强弱。 3.再次聆听歌曲旋律,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歌曲旋律的高低。即:旋律线。 4.聆听歌曲,感受歌词内容。(此环节也可渗透德育教育)

(四)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自弹自唱)。 2.指导学生用听唱法分句跟琴学唱旋律。(师边唱边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旋律高低)。 3.指导学生跟琴完整学唱歌曲旋律。 4.指导学生有感情或按节奏读歌词。 5.学习歌谱。 6.用听唱法、教唱法相结合的方式学唱歌词(可根据歌曲的特点灵活学唱)。 7.让学生指出哪一句唱得不好或有难度,教师再着重单独地指导重、难点句的唱法(可从歌曲节奏、音准、咬字、吐字等方面来解决重、难点)。 8.指导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9.指导学生跟琴用合适的声音演唱歌曲(情绪、力度)。 10.指导学生跟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创作、表现歌曲根据具体课的设计来定)。 1.为歌曲加上合适的歌表演或舞蹈动作。 2.为歌曲加上合适的打击乐来伴奏。 3.为歌曲创编歌词来演唱。 4.用绘画或诗歌等形式来表现。 以上四种可任选一种或多种,根据情况而定。(根据具体课的设计和时间来定。a.先分小组创编b.进行表演表现。c.进行评

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系浙江省文联主管、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院校师生,服务课堂音乐教育,是国内创刊最早、影响广泛的音乐教育类专业性期刊。前身为《浙江音乐》,1983年改为现名。 目录 1期刊简介 2注意事项 3期刊目录 1期刊简介 中小学音乐教育[1]设有“音教畅想”“创意课堂”“稿源采珠”“教案精 选”“高考指南”“词花花”“校园旋律”“我的第一节音乐课”等栏目,是学生的良师、教师的益友。 2注意事项 经核实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其主办方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网站并未发布稿约和相关征稿信息,请直接与期刊联系,以免上当受骗。 3期刊目录 谈女中音换声区的演唱及教学——以《啥巴涅拉》的演唱及教 杨树芝; 学为例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键盘视奏能力杨宁; “引、范、学、创”——谈音乐常态课的有效性张俊梅; 重复那些美丽的“过往”——如何在音准与节奏教学中拿捏 胡甘慧; 好“重复”的度 音乐课中巧设“局”叶晓燕; 小学音乐新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细节之“三部曲”缪沈燕;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创设有效性音乐活动的研究罗怡; 趣味识谱有效教学赵玮;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张斌;

歌唱教学文本解读的三种视界邬淑颖; 校内外音乐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钱萍; 心理暗示在合唱训练中的作用白宇;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黄日新; 《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井代娟; 参考资料 相关文献 ?由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引发的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13年第1期 (2) ?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音乐教育概况解读——读《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有感-艺术科技-2012年第5期 (2) ?以人为本学用相长接好地气——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琵琶课教学的新思考-黄河之声-2012年第11期 (2) 以上文献来自于 >> 查看更多相关文献

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

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 关燕青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

基于审美素养在音乐教学的培养

基于审美素养在音乐教学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5-09T09:41:03.48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3月上作者:谭静[导读]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诠释。 谭静 深圳市宝安区径贝小学广东深圳 518102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诠释 ,明确提出了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反观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我们不难发现 ,小学音乐的许多实际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没有从审美的角度方面让学生感知、理解音乐 ,学生也不能在音乐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 ,流失了美感 , 并没有真正体现出 “以审美为核心 ”的教学理念。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核心审美体验价值理解得不够 ,另一方面是对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体验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音乐教育 ,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审美是一种感性认识 ,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情感需要 ,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促发情感来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 ;审美又是一种高尚的情趣 ,是一种自由的鉴赏,美作为一种理想中的目的与道德境界紧密相联。因此 ,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素养的培养应包括两个要点 : ①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最重要的工作应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②对于学生来说 ,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 ,而是表现在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 ,以及得到启迪、感染、陶冶、净化、顿悟等教育效应方面。 二、小学音乐教育审美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本条件 ,选择具有欣赏价值并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 ,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 ,展示美的结晶。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 ,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 ,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 ,其他教学手段 (幻灯、录像、多媒体等 )的运用也都应努力遵循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 2.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 ,采用体验的方式 ,以情动人 ,以美感人 ,重视教育教学的潜效应。小学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 ,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 ,使情操得到陶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 ,进入角色意境中 :可通过表演 ,或对主题及发展旋律哼唱 ,或为作品创编伴奏 ,或通过乐器演奏 ,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 ,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 ,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 ,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 (1)借助形象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 ,营造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 ,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激发学生探究、表现、创造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常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有 :①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音乐教师要学会利用语言来描绘特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绪 ,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来完成审美体验。②妙趣横生的气氛渲染。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 :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 “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 ,一时间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交织在一起 ,有效地创设了一种 “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 ,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 ,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③其乐融融的场景烘托。如在教学一年级《长鼻子》一课时 ,在音乐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上大象的各种图片,丰富了学生视觉的感受 ,并以它作为音乐学习的补充材料 ,拓宽了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在这一课上学生一进入音乐教室 ,就被这浓浓的氛围所吸引。④丰富体验的电教手段。现代电教手段通过视、听的共同作用 ,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 ,将音乐与真实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 ,在多种感官的综合运动中获取音乐的信息和审美体验。 (2)审美创造 ,体验情感。在教学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 ,才能达到音乐教育 “以美感人 ,以美育人 ”的目的 ,达到审美体验的功效。情感出自于兴趣 ,对某事物产生兴趣 ,必然乐此不疲 ,在无数次的循环反复中 ,必然产生了情感 ;兴趣源自于乐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 ,无数次乐趣的积累 ,必定形成浓厚的兴趣 ;而乐趣产生于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认识到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 ,使学生喜爱音乐 ;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来体验音乐的美感 ;以自己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歌曲《老鹰捉小鸡》、《春天里》和欣赏《龟兔赛跑》、《百鸟朝凤》等乐曲时,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来饰演不同的角色 :老鹰、鸡妈妈、小鸡 ,红太阳、小燕子、小青蛙、花朵 ,乌龟、小白兔、小猴子 ,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 ,从而用心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 (3)以形悦目 ,引导想象。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途径之一是听赏中的想象,它也是学生对音乐审美感知的再表现、再创造。音乐不同于美术 ,它是无形的艺术 ,看不到也摸不着 ,需要学生在聆听的同时 ,展开想象的翅膀 ,将音乐作品的形象与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将无形的音乐与实实在在的符号联系起来 ,探究性地、自主性地来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 3.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的主体广大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尽量避免在课堂上作长篇说教 ,而要充分给予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活动体验 ,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学生真正作为音乐审美的主体 ,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而感到满足 ,这样学生的音乐鉴赏素养和水平就会很快得到提高。总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挖掘、融入审美因素 ,培养、拓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音乐 ,在多听、多唱、多做的过程中受到审美教育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将音乐作品的形象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 ,进而净化心灵 ,培养高尚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 ,提高审美品位 ,使学生的身心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