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如同所有的建筑物不能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离开了语言,文学便不能存在,因此人们称语言为文学的第一要素。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文学的本质就在语言本身,探讨文学本质最简单的方法在于弄清文学中语言的特殊用法。

与儿童文学用艺术形象表现多方面内容的要求相适应,儿童文学的语言也有其艺术表现上的特殊性。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通过鲜明、生动、具体的语言表现,把大千世界的性质、情状展示给读者,使人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其奥妙就在于形象生动,一字一词即能传神,令境界跃然纸上。

文学语言的形象化,主要是通过形象性的表述达到叙述事物,描写环境,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作用。文学语言要求对事物本质和主要特征做出精确描写。但这种精确性不同于科学语言的精确性。科学语言有着严格的质与量的规定性,而文学语言则常常在精确性的背后带有较大的延展性和创造性,即赋予读者深广的感知、想像空间。

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性更为重要。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儿童将亲身经验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在儿童文学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这样的语言:“稻穗儿一摇一摆的,好像在向小花点头”、“我觉得自己比洗了一百次澡还要干净”、“拇指姑娘冻得直像风中秋叶似的抖个不停”这些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对于各种事物有了清楚、准确的印象和理解,对于人物心理有了真切、细致的体验。这样,儿童在诵读诗歌,倾听故事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会得到满足的愉悦感,同时逐步习得一种成熟的语言状态。这些都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产生的效果。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美丽的玻璃。然而它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铁锚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它生动优美地描绘了海的湛蓝与深广,令读者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聆听,更可以想像。这些语言没有具体说明海水的清洁程度和深度,

却抓住了海水的特征,并给人以巨大的想像的空间。这就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的魅力。

在《坚定的锡兵》里,当玩具锡兵被两个男孩放在纸船上,在大雨中沿着水沟漂流时,

安徒生这样写道:“天啊!沟里的波涛是多么汹涌,水流得那么湍急。可不是吗,雨本来下得很大。纸船忽上忽下地波动着,不时被水冲得打转转,把锡兵搞得头晕眼花。但他仍然很坚定,脸上的表情一丝不变:两眼朝前直望,枪扛在肩上”一个坚定的、有顽强意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由于儿童的感知和思维首先注重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别强调形象性,通过语言使人物及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动作、神态等鲜明地展现在儿童面前。

那么,如何使语言富于形象性呢?

一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使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可感知的形式显现出来,而大量运用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及借喻,尤以明喻最为常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儿童的生活经验得到有效的、最大限度的迁移,使陌生的事物变得亲切和熟悉起来,这样更容易被儿童感知和理解。例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一篇《秋游》,文中写道: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明喻)智利诗人聂鲁达在名为《如果白昼落进》中写道:

每个白昼/都要落进黑沉沉的夜/像有那么一口井/锁住了光明。//必须坐在/黑洞洞的井口/要很有耐心/打捞掉落下去的光明。(明喻与借喻)台湾诗人林焕彰的《日出》是这样写的:

早晨,/太阳是一个娃娃,/一睡醒就不停地/踢着蓝被子,/很久很久,/才慢慢慢慢地/露出一个/圆圆胖胖的/脸儿。(暗喻与拟人)

台湾诗人杨唤的诗作《家》,又引入儿童熟悉的各种事物,用鲜明生动、自然贴切的比喻把“家”这个生活中最平常、最能体现亲情的所在描绘出来,充满温馨、快乐、美好的情感,儿童就在这美的意境中受到感染和启发:

树叶是小毛虫的摇篮,/花朵是蝴蝶的眠床,/歌唱的鸟儿都有一个舒适的窠,/辛勤的蚂蚁和蜜蜂都住着漂亮的大宿舍,/螃蟹和小鱼的家在蓝色的小河里'/绿色无际的原野是蚱

蜢和蜻蜒

的家园。//可怜的风没有家,/跑东跑西也找不到一个地方休息;/漂流的云没有家,/天一阴就急得不住地流眼泪。/小弟弟和小妹妹最幸福哪!/生下来就有妈妈爸爸给准备好

了家/在家里安安稳稳地长大。(拟人与暗喻)

在这些诗作中,明净的蓝天、沉沉的黑夜、清晨的太阳、温暖的家全借着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而显得美丽而生动。它们有力地说明比喻往往能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化。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思想家,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很突出,因而形象的语言能帮助他们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与自己所具有的经验世界相连接,获得新的或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二是突出语言的动作感。儿童的认知(或称智慧)发生于动作,是由他自身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儿童智慧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不断将外部信息同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并且不断修正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顺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因而动作感强烈的文学语言不仅能够唤起儿童对认识对象的注意,而且可以增强对认识对象的理解。而增强语言动作感的方法便是对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例如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中的拟人化语言:

小溪流一边奔跑、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石卵,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

通过这样的描述,溪流、树叶和蝌蚪的情态就活跃在小读者的脑海中,清新、美丽的大自然都映现在孩子们的心头了。

又如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其中写到皮皮用一条绳子和一条窄木板救出被大火围困的孩子,夸张的语言形成了强烈的动作效果:

(在空中的窄木板上)她一边唱一边越跳越疯,广场上许多人吓得连眼睛都闭上了。大火已经冲出顶楼窗口,在火光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皮皮。她把双手伸向夜空。当火星落在它头顶上时,她大叫道:

“多可爱、多可爱、多可爱的火啊!”

接着她一跳就跳到了绳子上。

“呜——”她叫着像闪电一样快就滑到了地面。

神勇顽皮的皮皮形象,就在这些不同凡响的动作性语言中得到了塑造,成为儿童世界武侠一样的人物。在这一人物身上,张扬着儿童突破束缚的勇气,受到了儿童的普遍欢迎,成为了儿童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三是使语言呈现鲜明的色彩感。色彩是认识对象重要的外部特征,儿童借助于色彩可

以对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

安徒生童话以极富色彩感的语言营造出浓郁的诗情画意:

宫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燃烧着的火,花和叶子在不停地摇动。地上全是最细的沙子,但是蓝得像硫磺发出的光焰。在那儿,处处都闪着一种奇异的、蓝色的光彩。你很容易以为是高高地在空中而不是在海底,你的头上和脚下全是一片蓝天。当海非常沉静的时候,你可以瞥见太阳:它像一朵紫色的花,从它的花萼里射出各种颜色的光。

这真是一个奇幻的所在。安徒生用绚丽的色彩支撑起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世界,这梦幻的境界是如此高妙无比、难以企及,但它们却因为有了各种色彩而变得真切,令儿童可以感受,甚至可以相信。在安徒生的所有童话中,描写色彩的语词随处可见,它们丰富、细腻、深刻,造就了他笔下经典童话的奇幻情节和诗意境界。可以说,安徒生童话语言的优雅、含蓄、幽默、深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对色彩的描写和运用。

现代儿童文学作者,也十分注重对于色彩的描写和运用: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秋游》)

又如詹冰的《插秧》:

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照映着白云,照映着青山,/照映着绿树。

农夫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在这些描述中,色彩的运用和对比,使景物显得鲜明而形象。

二、儿童文学语言的简洁性

文学语言是丰富多样的。文学语言的多样性首先和言语主体的多样性有关。文学语言是作者在一定情境下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因此它必然有作者个性的投入。同时,在实际运用中,文学语言又包含了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两类。叙述语言用于叙述事件、描绘环境、刻画

人物及抒发感情;人物语言是指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以人物的性格气质为依据,在服从作品整体语言风格的同时,反映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色。同时,文学语言除了叙述和议论以外,还包括描写和抒情的基本功能。虽然叙述和描写在叙事性作品中运用较多,抒情和议论在抒情性作品中运用比较普遍,但从总体来看,文学作品的语言总是包含了多功能的实现,形成了丰富多样又和谐统一的整体。

就儿童文学而言,儿童文学作品必然要向儿童展现丰富多样的语言现象。但因为儿童

年龄小,难以理解和接受深奥难懂的语言,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总是在充分展示语言多样

性的同时力求简洁生动,选取明朗并富有表现力的语词和句式,使语言丰富多样而又简洁明快。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运用语言的特点,当这些特点十分鲜明时,就形成了独特的作品基调和风格。如安徒生童话的诗意与温馨,格林童话的淳朴与直白,林格伦童话的活泼与风趣等。不同的儿童诗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抒情性强,有的叙事性强,它们或诙谐,或活泼,或深情,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即简洁明快。

在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坚定的锡兵》里,当意志坚定的锡兵历经艰险后重回旧地时,作品这样描写道:“还有那华丽的宫殿和那可爱的小舞蹈女郎,它依旧用一只脚站着,另外一只脚高高地翘在空中,它也很坚定。这使锡兵十分感动,他几乎要流出眼泪来了,但是这不合适。他看着她,她看着他,但是他们都没有说什么。”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旬式,却蕴含了深挚的主题,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再看台湾诗人谢武彰的《阳光》:

阳光,在窗上爬着,/阳光,在花上笑着,/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这也是一组精心组织又浑然天成的相关意象,可感、可思、可咀嚼,流动着的阳光和洋溢着的母爱互相辉映。这种能让天真的儿童心领神会的深意,是由一组简洁明快的词汇与一个重复了四次的句式构成的。

三、儿童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文学语言除了意义层面外,还有声音层面,主要包括字音、语调、节奏和押韵等特点。文学语言的声音层面不仅和意义层面相联系,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而且还包含独特

的审美价值,可以给读者以听觉上的美感,即通常所说的音乐性或韵律美。

语言学家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可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二是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词节拍的敏感性,三是对语言不同功能的敏感性。儿歌、儿童诗具有不同的节奏、韵律,短促有力的节奏构成明朗向上的音乐感,缓慢肃静的节奏形成平淡或悲哀的音乐效果;押韵响亮的儿歌令儿童乐于吟唱,而仄声下降的韵脚又有一种滑稽诙谐的效果。我国古典诗歌注重语言运用的对仗和韵律,其中那些用词浅显清新的诗歌,一直为儿童喜爱和传诵。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直白的语言构筑意象,以强烈的音乐性感染读者,自其问世以来成为流传最广泛的古诗之一,并一直为儿童所喜爱。又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用平仄、重复的手法,增强了音乐性,读来琅琅上口。

除儿童诗外,儿童散文、童话、儿童小说无不注意到语言的音乐性、韵律感。无论何

种文体,很难设想节奏感不强或没有音乐感的作品会成为儿童文学的优秀之作。安徒生创作的许多童话就有着明显的韵律,天才的想像在舒缓、柔和的语言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和发挥,阔大而恒远的境界都表现在既有亲切的口语色彩,又经过精心锤炼、选择的词汇和长短适中的句式之中,这些词语像音符一样,经过不凡的编织成为了美妙的乐曲。这些特点,我们在汉语译文中也能强烈地感受到。

看安徒生童话《夜莺》中的片断:

花园是那么广阔,连花匠自己也不知道尽头在什么地方;如果你不停地走,你就会走进最美妙的树林,树林里有又高又大的树和很深的湖。树林一直延伸到海边,海是湛蓝色的,也很深;大船可以一直驶到岸边树枝下。在树丛中有一只夜莺,它唱得十分动听,连那位有许多事情要照料的贫苦渔夫夜间去收渔网听见它歌唱的时候,也会一动不动地躺下倾听。

这些语词的巧妙组合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仿佛如歌的行板,又仿佛是天籁之声,显示出优美的风格。

许多有经验的儿童文学作家都十分重视作品语言的音乐性。如童话作家严文井就曾表示,他喜欢把童话当作诗歌来写。他的作品如《四季的风》、《“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等不仅有浓郁的诗情,而且有着诗一般讲究的节奏和韵律。如《“下次开船”港》

写到老面人热情的笛声感染、教育了孩子们,唤醒了真正的黄莺的时候,作家写道:“许多黄莺都唱起来了。黄莺们就像在唱:温暧的季节来了,明亮的夏天来了!孩子们,你们就生长吧,跳跃吧,奔跑吧,飞翔吧!地上最好的东西是你们的,水里最好的东西是你们的,天上最好的东西是你们的,时间同你们在一起,未来同你们在一起……开始,开始!马上就开始,不等那个‘下次’!”这里,语音层的高亢音调、快速的节奏以及对应、复现和嬗递,无疑更有效地传达了作家对充满生长活力的孩子们的热望之情。

四、儿童文学语言的叙述性

儿童天性中的好奇心使他们本能地产生出对听故事的渴望。儿童文学中,无论是图文并茂的图画书,还是以文字为主的各类作品,都以向儿童讲述故事为目的。儿童通过观察图画、阅读或倾听来理解故事的内容。无论童话、故事、小说还是诗歌,儿童都希望自己从中读出故事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能满足儿童的这个基本要求。

故事是通过语言来表述的。儿童文学的语言体现着明显的叙述功能,在童话、故事、小说等叙事性文体中,无论是叙述话语还是人物对话,都有很强的叙述性。

不过人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儿只是一片铺满了白沙的海底。不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

木和植物。他们的枝干和叶子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很活跃的样子。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叶中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中的飞鸟。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

上面这段出自于《海的女儿》的经典的儿童文学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儿童文学是如何以抒情和诗意的笔触,用极强的音乐感叙述故事的。在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语言的抒情作用与叙事功能并重,互为依托,相得益彰。诗歌与抒情散文往往以抒情性为主要的文体语言特征,但在儿童文学中,无论是年代久远的童谣还是不断发展的儿童诗歌、儿童散文,都在注重抒情的同时显现出鲜明的叙事特征。例如泰戈尔《金色花》、冰心的《别踩了这朵花》、金波的《风景家园》、鲁兵的《不知道和小问号》等等。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作者:佚名 摘自:中国少儿文学网 (一)浅易、简洁。 “用不多的词儿,短短的句子,而把事物巧妙地、有趣地述说出来,恰足以使孩子们爱听”(老舍《儿童的语言》) 鲁迅先生在翻译《表》时曾打算“不用什么难字,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仍也可以看”,结果“译得不三不四”(《表译者的话》),这种自谦的说法从另一角度说明浅易、简洁的艰难。 高尔基认为:“文体的简洁和清晰,并不是用降低文学质量的办法来达到的,这是真正艺术技巧的结果。” 例如,同样写大雁,下面两首诗的语言水准就差距甚远。 “秋风吹,雁南飞,整整齐齐排好队。个个不离群,好像亲兄妹。”既简洁浅易,又形象有益; 另一首同题诗歌的其中一节写道:“我们在中国是妇孺皆知远近闻名,多少诗人画家将我们写入画幅谱进诗文,我们也最爱这个国家多么辽阔广大任我们南迂北移,我们更爱这里的人民,是多么勤劳勇敢热爱和平。”概念化、成人化,诗中的“妇孺皆知”、“远近闻名”、“辽阔广大”等词语已由于深或抽象,无法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 白墙上的黑手印儿 作者:李少白 马路上跑来小秋秋, 边走边跳边拍球, 球儿碰着果皮箱, 咕噜噜——滚进污水沟。 秋秋好不容易把球捡起, 污水却沾满了双手, 他望着白墙想了个办法, “啪!啪!”两巴掌,手印儿壁上留。 说来也真奇怪, 这手印儿老爱缠住小秋秋, 不知要找他做朋友, 还是和他做对头? 秋秋上学打这儿经过, 手印儿向他招招手: “喂!快来呀, 我的好朋友……” 秋秋回家排队走, 步子迈得雄赳赳, 手印儿朝他摇摇手: “哼!别装蒜,羞!羞!羞!” 秋秋打定主意, 绕开手印儿,马路那边走。

哪知,手印儿远远朝他指—— “是你,是你!别溜,别溜!” 秋秋挺起脖子偏着头, 可还是免不了转头瞅一瞅, 呀!手印儿像举手告老师: “瞧!是秋秋让我在这儿出丑!” 夜晚,秋秋睡在床上, 拳打脚踢,又喊又吼, 妈妈把他摇醒, 他说:“黑手印儿抢我的球……” 是呀,好孩子干了不光彩的事, 心上总像压着块大石头。 秋秋决心用自己的行动, 把这块心上的石头搬走。 ……这天,大家看见墙下有个孩子, 踮起脚,昂着头。 用小刀轻轻把那黑印儿抠, 一脸盆石灰水放在身后。 过路的一位阿姨说: “看!多么可爱的小朋友。” 这时,秋秋的脸红了, 你说他是高兴,还是害羞 简析:该诗语言浅显简洁,没有深难的字或较难懂的意思,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和知识水平,而且具有教育意义。 (二)规范、优美。 儿童文学有教导儿童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只有规范、优美的语言才能促成这一任务的完成,才有助于向儿童宣传祖国语言的健康美与纯洁美。 郭风的《豌豆花·蝴蝶》:“豌豆花问蝴蝶: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既符合儿童的天真口吻,又规范优美,即是成功的范例。 安徒生《海的女儿》中的描写语言,则是优美到神秘的经典样板,对儿童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妈妈特别关心南方气象, 爸爸明天将飞海南岛; 当听到海南岛是个大晴天, 又担心爸爸没带草帽。 我说太阳大有啥可怕? 只要爸爸多吃冰糕。--------------节选《我们家里的故事》 在山坡的北面,青草间开满簇簇的兰花,乐乐还来不及惊讶,就听见飞飞在后面喊:“下雪了。”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简答题 1.简述儿童文学概念及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其基本内涵应包括这样几层:1、为儿童创作。2、具有独特艺术个性与审美价值。3、适合儿童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4、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2.简述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相异的特殊性 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1)生理层面:儿童文学接受能力是以儿童生理器官的感觉、运动机能为生物条件和基础的。婴幼儿从身体和动作经验中建立起各种基本的感知——运动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各种经验,最终形成相应的文学接受能力。(2)心理层面: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逐步渗透、融合、凝聚在儿童的文学能力结构中去,形成其文学能力结构的独特性。(3)文化层面:儿童读者审美心理和文学阅读能力的发展,就是儿童生命进程从自然行为走向审美的文化实现的过程。 3.简述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包括故事性、语言和插图三个部分。(1)事性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特性之一。故事性强的作品对儿童读者更具吸引力。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必须是完整、连贯、生动、曲折的。(2)儿童文学的语言形象、简洁、富有音乐性和叙述性。(3)儿童文学的插图具有直观性、依附性、延伸性和艺术性。 4.简述古典儿童文学的类别及主要作品 ⑴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田螺姑娘》⑵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

养读物,如《日记故事》、《幼学琼林》⑶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⑷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水浒》中的武松打虎。 5. 请举例说明童话形象有哪三种类型 ⑴.超人体童话形象:《怪老头儿》中的老头儿,《牧猪人》中那口能让人闻到天下所有美味的锅子。给童话带来离奇的色彩,怪诞的境界,自由的精神。⑵拟人体童话形象:《扣子老三》中的扣子,鸟爸爸,鸟妈妈,好打报不平的狗,《快乐的狮子》中的狮子。把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使童话世界奇妙有趣,特别适合孩子们的审美趣味。⑶常人体童话形象:赵新新,有劳先生,琼斯太太,弗朗斯科等。他们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所不同的是与超人体或拟人体童话形象一起经历惊险奇异,有时候性格行为也有极度的夸张以致变形。 6. 简述儿歌与儿童诗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儿童诗从五四后的新诗发展而来,从古典诗,外国诗与儿歌中汲取了艺术滋养,与儿歌在接受对象、分行排列、要求用韵等方面比较相近,广义的儿童诗歌概念把两者合而为一。区别:1.美感:儿歌的美感表现在通俗、谐趣与幽默;儿童诗的美感体现于诗意的情感表达,是一种雅趣。2.从形式上看,儿歌句式整齐,注重外在节奏;儿童诗形式上较少拘束,注重内在意韵。3.从功能上看,儿歌的功能是歌唱与游戏,注重实用;儿童诗通过吟诵、阅读与听赏获得快感,重在对儿童精神上的滋养与审美。4.篇幅,儿歌比较短小,儿童诗长短不拘。但也有一些作品介于两者之间,较难区分。 7. 简述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相异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是形象、简洁、有音乐性和叙述性。(1)形象性: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呈现鲜明的色彩感,使儿童文学更容易被儿童感知和理解。(2)简洁性:因为儿童年龄小,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在充分展示语言多样性的同时力求简洁明快,选取明朗并富有表现力的语词和句式,是语言丰富多样而又简洁明快。(3)音乐性:儿童文学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给读者以听觉上的美感。(4)叙

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1)韵文性。对象的年龄越小,作品的韵文性特征也就越明显。 (2)直观性。儿童文学的直观性特征也和阅读对象的年龄成反比。 (3)幻想性。在儿童文学中,幻想性往往是创作思维的基本形式,构建情节的主要方式,形成童趣的重要途径。 (4)叙事性。几乎可以说是儿童文学艺术样式的总体特征。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其中,韵文性明显地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直观性是婴幼儿文学与童年期文学的一大特色,幻想性在童话和科幻小说中最为突出,叙事性则在所有年龄阶段的各种儿童文学样式中普遍存在。 2、儿童文学的题材: (1)爱的母题。(2)顽童的母题。(3)自然的母题。 3、儿童年龄的特点: 儿童年龄的特点,就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1)生理因素。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因素,他为人的活动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包括遗传、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等。 (2)心理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活动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3)社会化程度。社会化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而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4、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前期(11、12——14、15岁) 少年后期(14、15——18岁) 5、简述处于少年前期阶段的少年的“成人感”心理特征。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端,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

儿童文学的分类和特点

儿童文学的分类和特点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儿童文学的繁荣,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儿童文学涌现出来。本文将分析儿童文学的分类和特点。 首先,儿童文学可以按照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分为 故事类和启蒙类。故事类文学作品通常包含着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讲述着各种有趣的冒险和悬疑故事,以及反映生活常识和道德观念的寓言故事。而启蒙类文学作品则是针对儿童的认知和成长,以文字形式引导儿童认识到世界的美好和复杂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个人素养。这种分类方式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选择适合儿童的读物。 其次,针对儿童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不同,也可以将儿童文学分为不同 的年龄段。常见的划分方式是分为0-3岁的启蒙读物、3-6岁的图画书、6-9岁的小说、9-12岁的小说和12-14岁以上的青少年文学。每个年龄段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 上都有所区别,以适应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变化。针对年龄的分类有助于提供更贴切和有针对性的阅读选择。 儿童文学的特点也是吸引儿童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儿童文学作品通常 具有浓厚的想象和趣味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儿童可以置身于虚拟的世界中,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文中展现的道德取向和教育意义也使得儿童文学具有启迪性,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此外,儿童文学在表达方式上也具有独特之处。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往 往注重语言的简洁明快和形象的生动活泼。这样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参与度。同时,儿童文学作品也常常辅以插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思想。 最后,儿童文学作品所展示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力。通过故事中 的人物行为和情节发展,儿童可以获取道德、认知和情感上的启示。具体而言,儿

儿童文学的特点与阅读指导

儿童文学的特点与阅读指导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以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为目标,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本文将探讨儿童文学的特点,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 1. 语言简明易懂:儿童文学的语言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不涉及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文字应该生动活泼,让儿童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2. 物象真实性:作为儿童的主要阅读对象,他们对于真实和现实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儿童文学的作品应该以真实的事物和场景为描绘对象,反映儿童身边的生活和经历。 3. 幻想和想象力:除了真实性的描绘,儿童文学也鼓励儿童的想象力和幻想。通过创造各种奇幻的情节和人物,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这些奇幻元素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己的内部世界,培养良好的想象力。 4. 循序渐进的情节结构:儿童文学的情节结构应该循序渐进,适应儿童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冲突,引导儿童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价值观。 5. 丰富的情感表达:儿童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应该丰富多样,既有快乐和幸福的表达,也有悲伤和挫折的描绘。这样可以帮助儿童了解和认识各种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二、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 1. 选择适龄的作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儿童文 学作品。对于较小的儿童,可以选择图画书或简单的故事书,而对于 较大的儿童则可以引导他们读一些有一定难度和长度的儿童文学作品。 2. 鼓励主动阅读: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家长 和教师可以鼓励儿童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定期安排阅读时间,让儿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3. 提出问题与交流:在儿童阅读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儿童思考和理解故事中的含义和情节。可以通过讨论、绘画和写 作等方式与儿童交流,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开展相关活动:可以根据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主题开展相关的 活动,如剧本表演、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儿童 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5. 引导分析评价:培养儿童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可以引导 他们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情感表达等,并学会评价和 欣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通过以上的阅读指导,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和欣赏优秀的儿童 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思维发展。儿童文学的特点和阅读 指导有助于成为儿童文学教育的有效手段,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体 验和成长环境。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是专为3-6岁的幼儿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幼稚简单的语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基础,注重语言的幼稚性和生动性。作者通过使用幼儿易懂的词汇、简单的句式和重复的叙述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 2. 活泼有趣的故事情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通常以幼儿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为背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幼儿的兴趣。这些故事情节往往充满想象力和幻想,有浓厚的童话色彩,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 温馨正面的价值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注重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和展示正确的行为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分享和友爱。这些作品往往通过正面的角色塑造和情节设计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 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学前儿童文学作品通常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注重图画的表现力和文字的配合。插图具有鲜明的色彩和简洁明了的线条,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5. 互动性和参与性: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和参与,通过问题、呼唤和反复的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回应。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可以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 6. 教育性和启发性: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旨在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来教育幼儿,培养他们的基本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素质。这些作品往往融入一定的教育内容,如数字、颜色、形状、生活常识等,通过情节展示和角色塑造来启发幼儿的学习和思考。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情节、温馨正面的价值观、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互动性和参与性以及教育性和启发性为特点,旨在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析中国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及其发展

析中国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及其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是一项深厚源远流长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有优秀作品出现,发展历史也悠久。研究中国儿童文学除了从发展历史和传统民俗文化等方面论述外,还可以探究其语言特点。 首先,中国儿童文学语言简洁明快。这是由于中国儿童文学普遍采用文体简单、句子短小、词汇控制严密的原因,以保持娱乐性和趣味性。例如,著名作家金庸的《倚天屠龙记》,煞有其事地描述了少林僧侣谢逊带领小师弟和小教徒去狩猎的场景,用语简洁明快,引人入胜。 其次,中国儿童文学语言富于情感性。中国儿童文学中的故事情节往往令人感动,这种感动是由于作者特别注重描写的细节和情节的背景,使得故事用语言表达出深厚的情感。例如,林海音的作品《梦里花》,语言柔和流畅,抒情自然。小说中的景象和主题深深打动读者,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和幸福之情。 第三,中国儿童文学语言具有健康向上的寓意。中国文学对儿童文学也有自己的鲜明特点,那就是传播正能量,弘扬文明和健康的价值观,而儿童文学更是如此。正因为如此,中国儿童文学在语言上充满正面的健康文化,既有古典文学精神,也有幽默搞笑,它能够调动读者的积极情绪,给人以欢乐、勇气和希望。 最后,中国儿童文学语言的特点更好的发挥出来是因为儿童文学的不断发展。中国儿童文学传承了古代优秀作品,并不断开发新的作品,从而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有趣味的情节。今天,中国儿

童文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体系,以其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情节而为人熟知。 综上所述,中国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是简洁明快、情感性和健康向上的取向,它通过不断发展以及丰富多彩的情节,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美好的儿童文学阅读。

儿童文学创作的技巧与特点

儿童文学创作的技巧与特点 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和娱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故事情节和 文字表达传递知识、培养情感和塑造价值观。为了成功创作优秀的儿 童文学作品,作家们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技巧和特点。本文将介绍儿 童文学创作的技巧与特点,帮助作家更好地编写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 一、情节简洁有趣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有简洁有趣的情节,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 力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情节的设计应该紧凑、连贯,避免罗嗦和冗 长的描写。精彩的冲突和有趣的转折点是吸引儿童读者的关键,通过 这些元素,儿童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并对其中的人物和事 件产生共鸣。 二、语言简单易懂 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应该简单易懂,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作者应 该避免使用过多的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而是选择通俗易懂的 表达方式。此外,使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写和幽默的语言可以激 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更加愉快地享受阅读过程。 三、人物形象鲜明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至关重要。作家们需要创造出 具有个性和特点的角色,让儿童读者能够在故事中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人物性格的塑造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语言和思想表达来呈现,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角色的互动来展示他们的特点。丰富多样的人 物形象能够给儿童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融入教育元素 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融入一些教育元素,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和知识。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对话或者隐喻的方式,作家可以向儿童传达 道德观念、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等。然而,教育元素的融入应该是巧 妙的,避免显得教育意义过于明显而令儿童产生抵触情绪。相反,作 家应该巧妙地将教育元素融入到故事中,让儿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 受和理解。 五、注重阅读体验 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最终的目的是给儿童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作者应该注重故事的情感渲染,让儿童能够体验到故事的喜怒哀乐。 此外,精美的插图、适合年龄段的排版设计以及与读者的互动环节, 也可以增加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感。作家们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创 作方式,以确保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享受阅读。 六、积极向上的主题 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应该积极向上,能够鼓励儿童勇敢面对困难和 挑战。这种主题可以给儿童传递积极乐观的思想,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作家们可以通过故事的结局、人物的成长经历或者 对困难的克服等方式来表达这种主题。 总结:

儿童文学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

儿童文学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旨在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需求,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快乐、启发思维和培养良好价值观。儿童文学以其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友善的人物形象而备受儿童和家长们的喜爱。在现代社会中,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 1.语言简明易懂 儿童文学的语言使用应简明、生动、易懂,适合儿童的阅读水平。作者们在创作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确保儿童能够轻松理解内容并享受阅读过程。 2.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通常以儿童的日常生活、成长经历和想象力为主题,以引发儿童的共鸣和兴趣。这些故事情节常常充满奇幻、趣味和惊喜,通过悬疑、幽默、冒险等元素吸引着小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乐于阅读并愿意继续探索文学世界。 3.人物形象亲近友善 在儿童文学中,人物形象往往是亲近友善的,他们身上拥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展现出积极向上、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素质。这种

友善的人物形象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对善良行为的认同和模仿。 4.融入教育元素 儿童文学既是儿童娱乐的载体,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其中,作者们常常巧妙地融入了儿童教育元素,如道德观念、科学知识、文化传承等。通过阅读儿童文学,儿童能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儿童文学的发展 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着这个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经典绘本阶段 儿童文学的发展始于经典绘本阶段。绘本充满了鲜艳的插图和简洁的故事情节,用亲切的方式向儿童传递知识和感情。经典绘本的代表作品包括《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它们影响了几代儿童的成长和阅读。 2.故事阶段 在故事阶段,儿童文学变得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设置和角色形象的刻画。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层出不穷的故事引人入胜,如《小王子》、《哈利·波特》等,这些作品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阅读。 3.现实题材阶段

幼儿文学语言教育

第五章幼儿文学语言教育 第一节幼儿文学特点 一、幼儿文学概述 可分为: 1.幼儿文学:为6岁前幼儿服务的文学。 2.童年文学:为6-12岁儿童服务的文学。 3.少年文学:为12-15岁少年服务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关系 三、幼儿文学的特点 1.幼儿文学的题材内容广泛,浅显易懂。 2.幼儿文学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正面形象为主。 3.幼儿文学语言浅显、生动、口语化。 4.幼儿文学的体裁多样化。 四、幼儿文学的文体样式及特点 主要掌握儿童诗歌、童话、寓言、儿童生活故事、幼儿散文、儿童图画读物六类。 (一)儿童诗歌 1.儿歌:是指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的歌谣。“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功能: (1)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2)陶冶幼儿的性情 (3)开启幼儿的心智 (4)培养幼儿的语言 特点: (1)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指通过句子的押韵﹑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模拟声响等手段形成的音乐感。 节奏鲜明:指通过句式的整饬﹑句式的变化以及句子字数的变化等来形成的音乐感。

《我给小鸡起名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 妈妈买了七只鸡。 我给小鸡起名字: 小一, 小二, 小三, 小四, 小五, 小六, 小七。 他们一下都走散, 一只东来一只西。 于是再也认不出: 谁是小七, 小六, 小五, 小四, 小三, 小二, 小一。 (2)通俗易懂,篇幅短小 《丫头丫》 丫头丫,打蚂蚱, 蚂蚱叫,丫头笑, 蚂蚱飞,丫头追, 蚂蚱跳,吓得丫头一大跳。 《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河边走, 翘起鼻子钩一钩, 好像好朋友, 见面握握手。 (3)趣味性、娱乐性强 《菊花开》 板凳,板凳,歪歪, 菊花,菊花,开开﹗ 开几朵? 开三朵。 爹一朵, 妈一朵, 妹妹头上戴一朵。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摇篮曲《摇篮》 游戏歌《找朋友》《丢手绢》《拍手歌》 数数歌《数数歌》《数蛤蟆》 问答歌《谁会跑》《比尾巴》 连锁歌《做习题》《孙悟空打妖怪》* 绕口令《墙面挂面鼓》《刘小柳和牛小妞》 颠倒歌《小槐树》《稀奇歌》 字头歌《椅子上的钉子》《来来来》 谜语歌 2.幼儿诗 概念:是适合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特点: (1)具有内在的节奏与韵律《新来的小朋友》

简述儿童文学特点及翻译技巧

简述儿童文学特点及翻译技巧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题材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所以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由于儿童读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和成人读者有很大不同,所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更应该注意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尽最大可能让儿童读者接受。因此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语言特点,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语言能力和对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不同年龄的读者,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得儿童读者能够对作品有更好的了解。 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为:(1)教育性。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儿童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儿童文学比较注重教育性。(2)象性。儿童的年龄决定了其心理特征和思维能力,儿童比较乐于接受形象化的和生动有趣的东西,而对于抽象的说教则不容易接受。所以对儿童进行教育就必须考虑到内容或形式是否生动而形象。(3)趣味性。由于儿童和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理解力比较薄弱,所以,儿童对比较复杂的事物不大容易理解。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作品最好把教育内容置于有趣的故事情节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叙述比较深刻的道理。(4)故事性。儿童的年龄和阅历决定了儿童比较喜欢听故事,这就要求儿童文学要有比较强的故事情节。(5)知识性。儿童好学又好奇的天性决定了儿童的求知欲特别强,所以作为教育儿童的文学作品需要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儿童文

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童敏君,2011)。 儿童年龄小,难以理解深奥难懂的语言,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总是在充分展示语言多样性的同时力求简洁生动,选取明朗并富有表现力的语词和句式,使语言丰富多样又简洁明快。译者在翻译时应多采用儿童化语言。如《爱丽丝漫游记》有这样一句话: “Guriouserandcuriouser!” cried Alice (she was so much surprised,that for the moment she quite forgot how to speak good English). (Alice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by Carroll 58) (1)“越来越离奇了!”爱丽丝嚷道(她惊异之下竟然忘了正规的英语用法)。(王永年译) (2)“越变越奇罕了,越变越希怪了!”(因为爱丽思自己诧异到那么个样子,连话都说不好了。)(赵元任译) 原句中的“Guriouser and curiouser!”这句话是爱丽丝在极度吃惊的情况下脱口而出的-。原著作者之所以不按照正常的语法习惯处理这句话,是想突出小主人公爱丽丝当时的慌乱。虽然译文(1)的译者正确地译出了curiouse 这个词的含义,并添加了括号内详细的语法注释,但是原文中逗乐的语气消失了。而且既然括号内的英文注释对理解原文是必要的,那么对于不熟悉英语语法的汉语小读者来说,这样的注释既增加了阅读负担,又分散了注意力,降低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而译文(2)的译者故意将汉语词语“奇怪”和“稀罕”拆开并巧妙地搭配成“奇罕”和“稀怪”,达到了和原文相同的逗趣效果(胡晓榕,2011)。 通过上述回顾和,可以儿童文学的特点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对于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如同所有的建筑物不能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离开了语言,文学便不能存在,因此人们称语言为文学的第一要素。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文学的本质就在语言本身,探讨文学本质最简单的方法在于弄清文学中语言的特殊用法。 与儿童文学用艺术形象表现多方面内容的要求相适应,儿童文学的语言也有其艺术表现上的特殊性。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通过鲜明、生动、具体的语言表现,把大千世界的性质、情状展示给读者,使人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其奥妙就在于形象生动,一字一词即能传神,令境界跃然纸上。 文学语言的形象化,主要是通过形象性的表述达到叙述事物,描写环境,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作用.文学语言要求对事物本质和主要特征做出精确描写。但这种精确性不同于科学语言的精确性.科学语言有着严格的质与量的规定性,而文学语言则常常在精确性的背后带有较大的延展性和创造性,即赋予读者深广的感知、想像空间. 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性更为重要。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儿童将亲身经验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在儿童文学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这样的语言:“稻穗儿一摇一摆的,好像在向小花点头”、“我觉得自己比洗了一百次澡还要干净”、“拇指姑娘冻得直像风中秋叶似的抖个不停”这些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对于各种事物有了清楚、准确的印象和理解,对于人物心理有了真切、细致的体验。这样,儿童在诵读诗歌,倾听故事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会得到满足的愉悦感,同时逐步习得一种成熟的语言状态.这些都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产生的效果。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美丽的玻璃。然而它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铁锚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它生动优美地描绘了海的湛蓝与深广,令读者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聆听,更可以想像.这些语言没有具体说明海水的清洁程度和深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