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文学特征及其心理1

儿童文学特征及其心理1

儿童文学特征及其心理

摘要:本文主要从分析儿童的心理特征透析儿童文学的特征。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

关键词:儿童文学心理

主要概念: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有那些

1.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是文学母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自身又有独特之处。儿童文学区别于成年人文学,要根据儿童的视野,社会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心理特征等多方面为儿童创作。适合于儿童年龄特征,阅读水平,欣赏水平,审美要求,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应具有以下的特点:(1)。必须切合儿童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喜读易懂。儿童文学应该是反映儿童生活,但是并不局限与儿童生活。(2)。必须要有儿童情感和趣味。以纯正明朗充满快乐与爱的情感色调为特征。它的趣味性主要表现为作品笔调和作品任务言行的幽默,风趣,滑稽,能引起儿童心灵的体验与阅读的兴趣,不能只看作者的主观意愿。(3)。必须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儿童文学有教育与审美的功能。但它不属于教育学的范畴。而是寓教育于艺术形象之中,使少年儿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4)。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儿童文学必须采用典型化的方法,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形式,活泼的语言来教育儿童,感染儿童。

2.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的心理特征就是指处于儿童时期而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各种心理表现。如活泼好动。富于幻想,自制力差,喜欢问为什么,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自我表现欲强,喜欢被肯定,被表扬,可塑性强,岁新事物的接受里,模仿力强等等。儿童文学就是根据儿童的种种心理特征而创作的文学。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教育工作。

儿童文学的优秀作品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有趣。这两个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儿童的审美要求和内心世界对事物的看法。无论是写幸福的生活,还是苦难的经历,还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承认文学中见不到的奇妙的想象力。我们的儿童和世界的儿童的需要一样,基本面貌是有趣,在这一前提下,幸福的苦难的都行,内容的选择和有趣这一前提并不矛盾。

今天的儿童文学,随着时代的更新,社会的前进。儿童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必须有全新的内容,全新的形式,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才能产生巨大的深远的教育。而也是因为这样,儿童的事业在扩大,接受的事物就越来越多。视野扩大就是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21世纪的儿童不同于过去时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因为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影响,思想观念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喜欢从实际出发,不空谈理想,注重现实,有鲜明的个性,对老师,家长或观点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有各种开放的意识,进取心强,这些种种都有区别与过去的儿童。

多元化的作品是儿童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事情都是零距离的接触,使儿童可以从多方面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扩大他们认识社会,理解事物,了解生活的视野,并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趋向。所以现代儿童文学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凡是有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培养创造力和自信开朗性格,有利于儿童欢快幸福成长的,都可以在儿童文学中体现。这不只是从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行观察和创造,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和指导。

儿童文学是儿童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粮食,儿童文学创作家应该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将心比心,理解孩子的儿童视角,要拥有富有感情的心灵去探索儿童的世界,怀着一颗永不枯竭的童心去创作。因此儿童文学有着和别的文学无法代替的特征,具体如下:

一.揭示童心,展现童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必须从实际出发。懂得他们在每个时候的心理特征,就能很好地对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着手从各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由于儿童脑的生理机能尚不成熟。反映机能没有定型。生活见识少。所以对事物的认识偏于表现和直观。年龄越少,越需要借助事物的形体,色彩,声音去认识。他们总怀着纯真的感情去对待一切。想象极其丰富,天真,活泼,率真以及爱做无边无际的幻想便是他们的天性。而事实证明,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儿童心理去思考生活,以儿童的语言去表现生活。

所以文学写作要选取儿童所熟悉的生活画面,有声有色地描绘儿童天真烂漫,充满稚气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在儿童感到有趣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和教育。老师或家长也可以进一步教导儿童正确客观地分析这些现象的好坏,把知识形象化。没有敏锐的艺术感觉,没有纯真的童心,就不能做到这一点,爱心,童心是从孩子中来的。压迫懂得孩子的心理,交接他们的成长环境,把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真理,通过最浅显易懂的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着就是儿童文学的根本所要,也是揭示童心,展现童趣的最关键点。

二.生动紧凑,引人入胜

儿童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注意里不容易集中,持久。喜欢活动和变化的事物,自制力是一种意志力的

表现,是要经过人们在生活中长期不断修养锻炼才能达到的结果。儿童自制力差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所以给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应该生动,紧凑。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生动情节的安排是吸引儿童注意的有效方法。儿童阅读的文学故事如果缺少了生动的情节,只用枯燥的说教语言对儿童进行介绍那必然会引起他们的烦恼和拒绝,例如华山的《鸡毛信》一波四折,小说从一开头,就进入了情节。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既有波澜起伏,又有紧密联系。既能吸引小读者的注意,有能恰当地展示作品的主题,使小读者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体会到海娃的机智,勇敢,受到教育的鼓舞。

生动性也是吸引儿童注意的主要方式,由于儿童认识事物比较直观和表象化。认识事物,是从具体的感知开始的,在细节中表现幽默风趣。

三.具体可感,形象鲜明

由于儿童的心理机制不够成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像成人具有深刻性,全面性,对事物的看法只在于表面,偏远直观。比如看电影看到好人就拍手称快,看到坏人横行就指其痛骂。不能抛弃好的就绝对好,坏的就绝对坏的模式。所以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显出了很大的一个特征。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大多数是记叙文。而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进一步达到教育的目的,给小读者鲜明的烙印。任务形象的塑造,要增强时代的特色,也要塑造出能鼓舞少年儿童奋发向上形象。任务形象,不是靠静止的描述来完成的,也不是通过冗长的心理刻画来展现的,而是通过生动有趣,曲折奇特的情节,细致逼真描写和绘声绘色的语言来塑造的。在各种各样的任务形象描写当中,应该有鲜明的个性。恩格斯指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是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每个人都有个别性,具体性和生动性。

四.寓教于乐,情趣盎然。

儿童是天生的乐天派,游戏娱乐是他们的生活的主要内容。儿童文学具有教育性,但是它不是靠生硬的说教来表达的。要想儿童在游戏娱乐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儿童文学体裁形式就要别具匠心。不但要儿童熟悉了解这些形式,还袄利用这些形式陶冶儿童情感,开发儿童智力,发展儿童思维,愉悦儿童身心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儿童的文学体裁就像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而研制出来的种种营养食谱,也像高明的儿童厨师,根据儿童的胃口而做出色香味具备的各种佳肴,点心。如摇篮曲,虚怀若谷歌,绕口令,时今歌等等这些体裁形式。与儿童的心理相融合,与儿童的认识相符,与儿童的求知相关,与儿童的活动相连。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另外寓教于乐还包括接受的语言和扣动儿童心弦的艺术境界。富有儿童情趣的艺术构思和意境,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鲜艳夺目,令人向往,令人陶醉。例如《牵牛花》“牵牛花/往上爬/爬上屋顶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谁敢跟我上天要!这只有26个字的儿歌,却刻画了一个很美的,朝气蓬勃的境界。仿佛展示出一个活泼勇敢的孩子,英姿勃勃地爬上高处,并挥动双手向下面的伙伴招呼:“你们快上来吧!”寓教于生动的意境中。

五.格调明快,引人向上

格调明快不但体现在内容形式上,还要体现在语言上,通俗枯燥的语言不能吸引孩子对文学的阅读兴趣。儿童文学的语言还体现在语言的轻松活泼,小读者读得朗朗上口,自然流畅。让人如沐浴春风一样清新爽朗,想盛开的花朵一样质朴。另外语言应该见解易懂,并富有幽默感。

六.层次多样,阶段性强。

儿童的大脑在成熟过程中。因为不同的年龄阶段,生理机能和反映机能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所以他们对文学就有着不同的要求。儿童文学又可以分为婴儿文学,幼儿文学,儿童文学(狭义)和少年文学。这些独特而鲜明的阶段性,只有儿童文学才有的。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与不同的文学作品,对于儿童心智的开发,理解事物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文学是是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作者是否真心投入地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将心比心地和儿童交流。在众多的文学发展中,儿童文学创作是最难,最考验人的内心和意志的工作,但是也是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面对着那些纯洁的天天向上的心灵,不会感到疲倦,而是内心的平静,即使再大的苦也是值得的,儿童文学就是能给予人之中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让人乐不疲倦!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本质及特征 本质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儿童文学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适应儿童的 艺术手段而创作的,以反映儿童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儿童文学作家对现实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情感、趣味、观点、理想),呈现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有优美形式的艺术形象体系,以激起儿童读者的美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小读者多样的审美要求,引导小读者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和情操。一句话,儿童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刘绪源语)。 儿童文学的特征 儿童文学的特征包括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民族特征和艺术特征。 (一)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 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是指作为儿童文学创作的反映对象和接受对象的儿童心理特征。 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 心理学上把人在3岁至15岁这一阶段划为儿童期。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进行思维的生理结构和反应机能正处在不断发展和趋向健全的变化过程中,使儿童心理出现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趋向,并具有了不同年龄阶段各自明显的特征。一般把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3岁到6岁的学龄前期,也称幼儿期;7岁到11岁的学龄初期,也称童年期;12岁到15岁的学龄中期,也称少年期。 在幼儿期,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有意想象开始发展,但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以及同一些概括性的道德标准相联系的道德感;语言和理解力正处于发展阶段。 童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提高;抽象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在发展;个性倾向、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在增长,自觉运用道德意识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但集体意识有待发展,而且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常常从表面现象出发,对客观事物愿意表态;求知欲在增强,甚至“醉心于那种对他们距离很远的东西”。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书面语言、电子传媒介入的结果。 少年期是儿童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处在“最动荡、最易变化、最不稳定的一个时期”(克鲁普斯卡娅语)。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和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独立性、自觉性、义务感、纪律性等个性品质在形成;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日益增多;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具有了初步的“世界观的萌芽”。心理品质向成年期过渡。 (二)儿童文学的民族特征 任何一个拥有自己文学的民族,其文学作品中必然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表现出强烈而独特的民族色彩,拥有着相对稳定的民族特征。儿童文学也是这样。 (三)儿童文学的艺术特征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其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为:新颖多样而有明显倾向性的题材范围;培育引导儿童健康成长的明确而有意义的主题思想;符合儿童审美需求、鲜明而突出的人物形象;活泼而富有童趣的情节描写;层次清晰、完整而且引人入胜的篇章结构;简洁优美、规范生动的文学语言;丰富而奇妙的幻想色彩;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1.题材与主题 (1)儿童文学题材是儿童文学家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出来、经过提炼加工而成为塑造儿童文学形象、表现儿童文学主题的一定生活材料。它是作品所描绘的具体事物。

儿童文学的特征和意义

=新课标的实施使儿童文学佳作成为中小学生的主要精神食量的地位得以实现。?新编的语文教材前所未有的选入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小学语文实现儿童文学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新课标列出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参考书目中,可列入广义儿童文学范畴的就有11种(共20种):《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外古今寓言、《繁星·春水》、《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 =九年义务教育阅读总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对儿童文学丰富人文内涵的感悟能力 ?儿童文学是成人作者与少年读者之间的艺术对话和交流。 ?培养对儿童文学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和儿童一起体验来自儿童文学的快乐和感动,能敏锐地把握作品中超越儿童浅层次理解能力的深层意蕴,并能遵循儿童接受能力的发展规律,和他们交流对作品内涵成熟的理解和感悟,把儿童自己读不出的意义解读出来,使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具有提高和深化儿童审美水平的意义。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艺术品格) 描绘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 表达儿童情感和愿望,富有儿童情趣 0儿童的反儿童化心理:渴望长大成人的儿童,盼望长大的童年——表现能力,自我发现,走向成熟。 0游戏精神:游戏几乎就是童年的象征,而游戏精神,其实也就是玩的精神,它十分明显地反映在一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之中,是儿童读者和成人儿童文学作者都乐于接受的形式。采用游戏的形式是把社会的教育同儿童的审美特点最巧妙地融合一体的做法,在玩之中实现了成人和儿童双方的追求。(释放、变幻) 主题深刻和多样化: 真:用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途径,告诉孩子们“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远离暴

儿童小说的特点

儿童小说的特点 导语:儿童小说除了一般小说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己的特点,即反映儿童成长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和性格。主要有下面三个特点。 一、主题积极鲜明而有针对性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统帅着作品的一切。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主题、把握主题,不能含糊不清、犹豫不决。儿童小说由于它的特定对象,尤其应有鲜明、积极的主题。因为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理解和判断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的渐变时期,思维正处于由单一到繁复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水平、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儿童小说的主题不能过于含蓄、隐晦、模糊。同时,因为儿童文学担负着对下一代的思想、知识、审美等方面的教育责任,所以,儿童小说的主题也必须是比较积极、鲜明和有针对性的。 二、题材广泛、深刻而有选择性 儿童小说同其它儿童文学样式一样,都是以反映和儿童相关的社会生活为主。社会生活内容的无比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儿童小说的题材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中外著名的儿童小说题材及其范围都是很广阔的。作家的笔触深入许多领域,描绘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儿童生活。 儿童小说虽然以儿童生活为主要题材,但是为了开阔儿童的眼界,为他们塑造可效仿的形象,成人生活题材也应在儿童小说中有所反映。事实上,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在反映这一类题材时,如果能以儿童眼光描绘成人生活,写作方法切合儿童心理,富有儿童情趣,同样也能受到儿童的欢迎和喜爱。 然而,儿童小说的题材具有广阔性,同时也存在着有所选择的课题。少年儿童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常常从表面出发,辨析力毕竟较弱,易于被复杂现象所迷惑。因而,儿童小说创作绝不能“百无禁忌”。作家必须审慎地选择、剔抉材料,不能因为强调自己的意念、观点和感受,而忽视对儿童小说题材的鉴别分析、整理加工。事实上,对一般小说可以适用的题材未必能原封不动地用在儿童小说中。如凶残恐怖的题材就不适宜写进儿童小说,至于那些淫秽色情题材更为儿童小说所排斥。儿童小说题材有所选择,也并不是说只能选择那些表现光明快乐的东西。儿童也同样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社会的阴暗面、生活中的一些消极丑恶的现象和各种矛盾也诉诸他们的感官,引起他们的思考,使他们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为了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生活、对待生活,应该选择那些表现光明快乐的东西,但也不应该回避和掩饰生活中的丑恶。问题不在写什么,而在如何写。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是为了对其进行鞭挞、批判,让正气压倒邪气,唤起少年儿童与之进行斗争的勇气。但必须注意,写这类题材时,一定要恰当地掌握分寸,不能使少年儿童感到

儿童文学特征及其心理1

儿童文学特征及其心理 摘要:本文主要从分析儿童的心理特征透析儿童文学的特征。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 关键词:儿童文学心理 主要概念: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有那些 1.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是文学母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自身又有独特之处。儿童文学区别于成年人文学,要根据儿童的视野,社会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心理特征等多方面为儿童创作。适合于儿童年龄特征,阅读水平,欣赏水平,审美要求,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应具有以下的特点:(1)。必须切合儿童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喜读易懂。儿童文学应该是反映儿童生活,但是并不局限与儿童生活。(2)。必须要有儿童情感和趣味。以纯正明朗充满快乐与爱的情感色调为特征。它的趣味性主要表现为作品笔调和作品任务言行的幽默,风趣,滑稽,能引起儿童心灵的体验与阅读的兴趣,不能只看作者的主观意愿。(3)。必须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儿童文学有教育与审美的功能。但它不属于教育学的范畴。而是寓教育于艺术形象之中,使少年儿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4)。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儿童文学必须采用典型化的方法,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形式,活泼的语言来教育儿童,感染儿童。 2.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的心理特征就是指处于儿童时期而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各种心理表现。如活泼好动。富于幻想,自制力差,喜欢问为什么,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自我表现欲强,喜欢被肯定,被表扬,可塑性强,岁新事物的接受里,模仿力强等等。儿童文学就是根据儿童的种种心理特征而创作的文学。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教育工作。 儿童文学的优秀作品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有趣。这两个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儿童的审美要求和内心世界对事物的看法。无论是写幸福的生活,还是苦难的经历,还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承认文学中见不到的奇妙的想象力。我们的儿童和世界的儿童的需要一样,基本面貌是有趣,在这一前提下,幸福的苦难的都行,内容的选择和有趣这一前提并不矛盾。 今天的儿童文学,随着时代的更新,社会的前进。儿童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必须有全新的内容,全新的形式,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才能产生巨大的深远的教育。而也是因为这样,儿童的事业在扩大,接受的事物就越来越多。视野扩大就是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21世纪的儿童不同于过去时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因为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影响,思想观念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喜欢从实际出发,不空谈理想,注重现实,有鲜明的个性,对老师,家长或观点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有各种开放的意识,进取心强,这些种种都有区别与过去的儿童。 多元化的作品是儿童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事情都是零距离的接触,使儿童可以从多方面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扩大他们认识社会,理解事物,了解生活的视野,并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趋向。所以现代儿童文学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凡是有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培养创造力和自信开朗性格,有利于儿童欢快幸福成长的,都可以在儿童文学中体现。这不只是从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行观察和创造,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和指导。 儿童文学是儿童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粮食,儿童文学创作家应该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将心比心,理解孩子的儿童视角,要拥有富有感情的心灵去探索儿童的世界,怀着一颗永不枯竭的童心去创作。因此儿童文学有着和别的文学无法代替的特征,具体如下: 一.揭示童心,展现童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必须从实际出发。懂得他们在每个时候的心理特征,就能很好地对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着手从各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由于儿童脑的生理机能尚不成熟。反映机能没有定型。生活见识少。所以对事物的认识偏于表现和直观。年龄越少,越需要借助事物的形体,色彩,声音去认识。他们总怀着纯真的感情去对待一切。想象极其丰富,天真,活泼,率真以及爱做无边无际的幻想便是他们的天性。而事实证明,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儿童心理去思考生活,以儿童的语言去表现生活。 所以文学写作要选取儿童所熟悉的生活画面,有声有色地描绘儿童天真烂漫,充满稚气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在儿童感到有趣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和教育。老师或家长也可以进一步教导儿童正确客观地分析这些现象的好坏,把知识形象化。没有敏锐的艺术感觉,没有纯真的童心,就不能做到这一点,爱心,童心是从孩子中来的。压迫懂得孩子的心理,交接他们的成长环境,把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真理,通过最浅显易懂的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着就是儿童文学的根本所要,也是揭示童心,展现童趣的最关键点。 二.生动紧凑,引人入胜 儿童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注意里不容易集中,持久。喜欢活动和变化的事物,自制力是一种意志力的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等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有: 1、充满稚气的童真美。 童趣就是表现童真的最佳形式。童趣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既表现在形象的刻画上,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中,还融注于语言的运用上。 2、形象刻画的单纯美。 以单纯的文学形象,积极乐观的主题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人生、社会与世界,以帮助儿童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信念。这就铸成了儿童文学形象刻画单纯美的艺术品格。 3、情节推动的动态美。 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要与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征相吻合,儿童文学情节的动态美,往往呈现出一种单纯的、活泼的、连续的动态推进形式,且情节推进的速度较快。 4、画面展示的明朗美。 鲜亮明朗,富于色彩,就是儿童文学的又一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画面的明朗美,主要依赖于作者在运用语言时,对词汇色彩的把握。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对作品中不同角色颜色的描摹与因时空变化对场景所引起的明暗效果的描述,把词汇的潜在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向小读者奉献色彩亮丽、动静分明、声色与谐的艺术图景。 5、驰骋想象的奇异美。 想象就是儿童的天赋与本能。想象的奇异美在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⑴就作品的内容而言,它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过程中,使对立的双方造成强烈的反差。⑵就作品的形式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可以促成儿童文学不同体裁独特的审美品格。诗歌、小说、童话、寓言……都因想象的介入而异彩纷呈。⑶就作品的魅力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大大提升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品位。由于想象的奇异美,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造成了儿童文学离奇的情节与无穷的趣味,使小孩乃至成人捧腹不已。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它们所产生的久远的艺术生命力,无时不在证明着其较高的艺术品位。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质朴)。 ●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审美观念的确定;培养审美趣味;培养审美能力。 ●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 从“自在”到“自觉”;从民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乐观、幽默;中期:现实主义加强;晚期:现实批判性。 ●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独特的精神气质;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独特的精神气质: 天性上拥有童心;与儿童的沟通是内心的需求;创作儿童文学是一种适应自己心性的生活方式;对创作儿童文学怀有高涨的热情。 ●独特的精神气质(儿童亲缘的精神气

质)表现在:童心童趣;机智幽默;丰富的想象力。 ●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在: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述等。 ●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创作: 优势:社会职业身份决定了他们能够深入儿童生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性。 局限性:其创作会因功利的教育观的束缚而带来不可小视的弱点。 ●儿童文学的读者:儿童;成人:处于身份和职业的需要;完全天性上、内心的需求。 ●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 ●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游戏性、直观性;童年文学:形象性、浅显性;少年文学:哲理性、深刻性。 ●幼儿文学是适应学龄前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文本:故事;语言;插图。 ●故事性的构成:

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1)韵文性。对象的年龄越小,作品的韵文性特征也就越明显。 (2)直观性。儿童文学的直观性特征也和阅读对象的年龄成反比。 (3)幻想性。在儿童文学中,幻想性往往是创作思维的基本形式,构建情节的主要方式,形成童趣的重要途径。 (4)叙事性。几乎可以说是儿童文学艺术样式的总体特征。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其中,韵文性明显地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直观性是婴幼儿文学与童年期文学的一大特色,幻想性在童话和科幻小说中最为突出,叙事性则在所有年龄阶段的各种儿童文学样式中普遍存在。 2、儿童文学的题材: (1)爱的母题。(2)顽童的母题。(3)自然的母题。 3、儿童年龄的特点: 儿童年龄的特点,就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1)生理因素。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因素,他为人的活动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包括遗传、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等。 (2)心理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活动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3)社会化程度。社会化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而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4、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前期(11、12——14、15岁) 少年后期(14、15——18岁) 5、简述处于少年前期阶段的少年的“成人感”心理特征。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端,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

儿童文学的特征

儿童文学的特征 一、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儿童文学作品是最早走进孩子童真世界的文学作品,是孩子的好朋友。优秀的儿童文学的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他们有着一颗不泯的童心,写出的东西自然也就容易让孩子们读来产生共鸣,乐而忘返,自然地接受其中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成千上万的学生在儿童文学的世界中徜徉;儿童文学佳作引导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可以说是小学生的好朋友、好老师。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爱好是有所差异的。浅显的寓言、童话,朗朗上口的儿歌、诗歌对于初进校门的学生来说有着不可阻挡的吸引力。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幻侦探、战争及现实生活题材的小说更会使他们流连忘返,读得津津有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儿童文学的比重愈来愈大。以小学一二年级为例:苏教版选入诗歌(儿歌)10篇,童话6篇,北师大版选入诗歌(儿歌)36篇,童话11篇,而人教版选入诗歌(儿歌)25篇,童话20篇。总之,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课内外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愈来愈多的儿童文学作品走进了课堂,成为小学

生喜闻乐见的教材。 二、对小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 研究表明,童年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儿童文学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小学生的生活导师、亲密的伙伴,对少年儿童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培根说过:“读书在于造成完美的人格。”优秀的儿童作品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健全他们的人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人。《弟子规》指导孩子们文明做人,《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善美,《伊索寓言》教给孩子们生活的哲理…… 在追忆小时候生活的时候,那些颇有建树的成功人士不约而同地说起幼年时代读过的儿童文学作品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影响。在抗战的危急时刻,毛泽东主席没有忘记小时候看过的《愚公移山》的寓言。在抗日战争的最艰苦时刻,他勉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拿出愚公的精神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年过花甲的刘绍棠依然清楚地记得“一去二三里,山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句子,正是这一首首优美的儿童诗,使他如醉如痴,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读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我们仿佛看到法国民众——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拳拳的爱国之心;读《可贵的沉默》,我们可以让孩子们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一)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学前儿童文学对婴幼儿心理成长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学前儿童文学的主题富有教育性,有益于婴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例如数数歌、绕口令、谜语,童话中关于勇敢、正直、同情心、友情等内容。 (二)学前儿童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浅显易懂,形式上多用名词、动词等具有形象内容的词语;句式多为短句;语体具有口头文学的特点。学前儿童文学情节单纯,一个作品中只反映一个事件,涉及的人物不多,事件逻辑关系简单。 (三)学前儿童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应生动有趣。生动有趣,指情节发展迅速,事件过程富有趣味,能吸引婴幼儿注意。学前儿童文学带有很强的游戏性,有些作品本身就契合幼儿的游戏方式,如谜语、绕口令、问答歌、数数歌、颠倒歌、拍手歌等。 (四)学前儿童文学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学前儿童文学不仅能丰富学前儿童的语言,而且能丰富学前儿童的情感。学前儿童在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从而达到感染情绪、丰富情感等作用。 二、学前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一)纯真美 学前儿童文学是纯真的文学,是婴幼儿固有的纯真心灵的流露。儿童的心灵的单纯、明净的,这成为学前儿童文学纯真美的客观因素。

(二)稚拙美 学前儿童文学是稚拙的文学。学前儿童生活经验不足,但喜欢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解释世界,因而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充满的稚拙情趣。而适应儿童需要的学前儿童文学也就表现出一种稚气和拙朴的艺术风格。 (三)变幻美 学前儿童文学是变幻的文学。好奇、好幻想、好探究是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学前儿童为审美主体的学前儿童文学更需要富于幻想,以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空间。 (四)质朴美 学前儿童文学是质朴的文学,来源于婴幼儿天生就具有的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淳朴的美。在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中,质朴美表现为作品形式的简洁、朴素,也表现为作品内容的浅显,还可以表现为作品语言的不加雕琢、本色自然。

第一章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特点

绪论 一、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为满足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审美需要而创作或者改编的文学。 年龄特点: 1.刚刚掌握语言,词汇还不丰富; 2.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只能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产生基本初浅的分析、综合 3.对艺术形象与现实易于形成对应关系,理解形象的本质和规律却很难; 4.认识世界和理解事物的表现性特点突出 (一)幼儿文学是幼儿园整合课程、实现诸多教育目标的平台 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是以核心经验为单元网络的方式来构建的,它把核心经验、五大教育领域、八大智能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活动从内到外立体地呈现出来。 “活动需要中介因素,通过符号来帮助幼儿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在维果斯基的儿童理论中,符号是不可缺少的中介因素,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说的符号包括了语言、图像、身体动作、音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符号,但是语言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符号” (二)幼儿文学作品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 优质的早期教育要给孩子清晰的社会文化定义,在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存在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关于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特定性的认识。 “我希望他们记住故事,觉得这个故事很美,在情感上打动他们,这是我很看重的。第二个是从作品中学习一点语言,要培养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我希望孩子们喜欢祖国语言,喜欢自己的母语,能够培养一种语感:知道汉语可以这样奇妙,我也应该说得这样奇妙,然后慢慢领悟,学会欣赏作品。”-----金波 二、幼儿文学作为文学的本体地位 幼儿文学是不是幼儿教育的工具? 1.幼儿文学要依赖幼儿教育才能繁荣和发展 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育依赖于幼儿文学 三、学习幼儿文学的必要性 (一)从培养孩子的角度看学习幼儿文学的必要性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福禄贝尔)” “所有人都应当是教育者,至少所有母亲应当是教育者。教育不应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斯宾塞)” 对137位世界公认的古典作家和当代作家的传记和自传体作品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其中有这样一些结果令我们很感兴趣:从小学前开始阅读的28位作家中有5人在四岁,7人在五岁,2人在六岁,5人在上小学前,5人在幼年,2人在七岁,2人在七岁以后开始阅读。75位作家认为家庭教育在自己文学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32人幼年时有家庭成员(11位父母)给他们朗读作品,30人家里有丰富的藏书,14人的家长或家庭成员从事文学创作工作,11人的家长鼓励子女从事文学活动,6人的价值给子女讲故事(这个统计内有交叉情况)。作家受其他影响的情况是:受父亲影响的有44人,受母亲影响的有15人,受祖母影响的有9人,受保姆影响的有5人,受其他亲属影响的有9人。 (二)从幼儿文学与幼儿教育的关系来看学习幼儿文学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指的是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传说、童谣、歌曲、戏剧、童话和讲故事等类型。它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受众,对他们的读者和观众的阅读和观赏也有特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儿童文学的内容以有趣、轻松、简洁的形式表达,具有启发和激发儿童思想活动和启迪儿童情感的能力。 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它具有多种特征。首先,儿童文学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受众,它的主题和内容要围绕儿童的成长经历、心理状态和社会角色及其形成的社会关系而展开。其次,儿童文学的语言要求较低,具有吸引性且容易理解,受众的思想和情感受到很好的引导和激励。此外,儿童文学以充满想象力的形式来表达,启迪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情感,有助于他们增强理解世界的能力。 儿童文学旨在在有意义的和吸引人的方式下,向孩子传播知识、提供刺激和培养思想感情。一方面,儿童文学有助于儿童获得基本的学习经验,拓展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增强他们的正确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对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发展自我认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儿童文学还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帮助孩子以有意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通过儿童文学,孩子可以从艺术性的经历和表达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情感,接纳自我和理解他人,有效地处理认知和情感上的问题。此外,儿童文学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满足他们在情感上的需求。

儿童文学作品具有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学价值,从教育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学形式,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深入的、有意义的知识全面发展的空间。因此,儿童文学应多多鼓励和支持,以繁荣教育,培养孩子成为社会积极分子的良好基础。

儿童文学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编写的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所以,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在他的《儿童的文学》的演讲中指出,所谓儿童的文学就是“小学校里的文学”在周作人看来,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语。人生在小学的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世,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文学是这个时期最不可或缺的精神上的食料因此,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著重这儿童文学儿童在感受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的时候,真善美的思想就会悄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于文学的熏陶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 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优秀的儿童文学因其语言浅近生动主题单一明朗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儿童欢迎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 还应辅之以课外阅读故事会娱乐活动作文实践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并在教学中融进相关的优美的文学作品将图画音乐电视等引入语文课堂解读文字符号,形成一个大的语文环境和氛围, 都有助于引起儿童对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往往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教学手段的呆板教条,教师知识的狭窄,讲话的无趣味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往往凭借兴趣,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教好语文的关键,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本从教材看,小学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大致有童话捞月亮小壁虎借尾巴丑小鸭小猫钓鱼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寓言盲人摸象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科学小品蟋蟀的住宅琥珀等;儿童小说小抄写员小英雄雨来等这些课文都有很强的文学因素,会对小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儿童文学知识积累, 仅仅知道教材上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教材中的课文,一般也都是缩写或选择的,如果能对原著有所把握,将会对课文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会给学生更多的有关课文的信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文章的文学性整体感,而把重心放到字词语句的认读讲解上,或者思想意义的分析上,因为美是有整体感的,一经理性分析,就把这种整体感肢解了应当设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课文美的形象意境,感受美的语言韵律可以配乐配画配音像,教师语音纯正满含情感的朗读亦十分重要文学的因素重在情感上,要想感动学生,教师自己本身得被感动,在讲解中需充满情感,把文学作品的美感真正表达出来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容易转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变换多种手法,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儿童难以压服,却容易被吸引故事,是吸引儿童的重要手段儿童文学故事性强,利用得当,会很好地调动小学生的课堂情绪当然,讲故事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的进行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作为导语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讲一个童话调节课堂气氛; 可以将长篇故事分成若干部分每天讲一点以造成悬念吸引学生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涉猎了大量的童话故事或小说,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课堂的制动权 二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 往往有比较广泛的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课外阅读的兴趣在于培养当今是一个诱惑非常多的时代:卡通片电子游戏网络文化多媒体CD 等等,电子传媒文化以其方便快捷可视可听的直观性以及可操作性强烈地吸引了儿童,是所谓读图时代同整个大的文学形势一样,儿童文学也在受着电子传媒文化的挑战,文学日渐萎缩,许

儿童文学的发展与特点解析

儿童文学的发展与特点解析 儿童文学是一门专门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形式,其发展与特点在不同历史时 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创作主题和文学形式等方面对儿童文学的发展与特点进行解析。 首先,儿童文学的发展与特点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在古代,儿童文学并没有 独立的存在,儿童读物多为成人文学的简化版或者道德教育的工具。直到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速,儿童的阅读需求逐渐增加。这时期的儿童文学开始追求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注重娱乐性和教育性的结合。19世纪末20 世纪初,儿童文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学体裁,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和马克·吐温的儿童小说等。 其次,儿童文学的创作主题多样丰富。儿童文学的创作主题主要包括童话、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科幻故事等。童话是儿童文学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以奇幻的故事情节、夸张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道德寓意吸引着儿童读者。寓言则通过动物或物品的形象来讽刺和揭示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神话则以神话传说为基础,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幻的世界观。历史故事则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向儿童传递历史知识和人文关怀。科幻故事则通过科技和未来世界的构建,引导儿童思考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此外,儿童文学的文学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的儿童文学形式主要包 括童话、儿歌、儿童小说等,而现代儿童文学则更加多元化。绘本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图画和文字的结合,通过视觉和语言的双重感受,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同时,儿童文学也逐渐与新媒体相结合,出现了电子书、手机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为儿童提供更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儿童文学的发展与特点还体现在对儿童读者的关怀和引导上。儿童文学注重创 作内容的适应性和启发性,旨在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和心理发展。它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导儿童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儿童

论儿童文学的儿童性

论儿童文学的儿童性 一般儿童文学的特点有现代性、故事性、幻想性、成长性、趣味性、朴素性。儿童性则是这些特点的统一。其中儿童的故事性思维带有一定的原始性,儿童不能从理性去认识它,但却可以凭借儿童的故事思维去感受它。趣味性则是故事中有趣的人物性格和有趣的故事,使其身上洋溢出来的天真和童趣显得幽默。朴素性则是自然、本色、简约、率真的代表。这些特征都是儿童文学艺术的独特趣味所在,也是儿童性的具体体现。 一、细节中的儿童性 儿童读物中,作品存在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和思维方式,因为儿童本身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他们的想法還并不成熟,这使他们自身更加单纯。所以儿童文学的风格更加直白、生动、活泼,而并不是使人晦涩难懂。众多的关于儿童文学的作品都极力在作品中表现出儿童性,目的是让儿童这一受众群体更喜欢,所以许多作家将这一特点在儿童作品中多次体现出来。 首先看《快乐王子》这部作品,作者为了让故事本身更生动、更有魅力,抓住了叙事方式和描写的特点表现对象各个方面,使读者对故事有更全面、更生动的了解。比如文章中有很多生动的细节描写:“燕子迷恋着那根最美丽的芦苇,他还是在早春遇见她的,她的细腰引起他的注意,芦苇对他深深地弯一下腰,他便在

她身边不停地飞来飞去,用他的翅膀点水,做出许多银色的涟漪,这就是他求爱的表现。” 而行为描写“深深地弯一下腰”“不停地飞来飞去”“点水”“做出银色的涟漪”等,都栩栩如生地显示出燕子求爱时细腻的心理表现。另外,故事采用记叙的方式,按故事自然的发展过程进行描述。 其次,在语言方面,作品《村小识字课》的语言就十分通俗易懂,在表达上十分直接,如下: 蛋蛋鸡蛋的蛋 调皮蛋的蛋乖蛋蛋的蛋 红脸蛋的蛋马铁蛋的蛋 花花花骨朵的花 桃花的花杏花的花 花蝴蝶的花花衫衫的花 王梅花的花曹爱花的花…… 既简单明了又押韵的语言,虽然没有太多的故事,却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地明白内容,也能让读者感觉到亲切熟悉,通俗易懂。而在语言结构方面,《小猫钓鱼》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却用简单的对话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故事的对话“小猫回来一看,妈妈又捉上一条鱼。小猫伤心地对妈妈说:为什么我就钓不到一条鱼呢。妈妈说:你钓鱼要一心一意,你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当然钓不到鱼了。”这些对话多么像平常孩子们之间充满童真的对话。

幼儿文学全部复习资料整理

幼儿文学资料整理 上编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 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 广义: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造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狭义:专指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2、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造或改编的 3、荒诞美:指作品中用看起来神奇怪异的自然组合和违情悖理的艺术逻辑来构筑作品瑰丽的艺术境界,表达作品内在意蕴的美学风格。 简答: 1、儿童文学的两大特征:(1)它是文学,应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是以语言为材料,通过典型的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2)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2、幼儿审美意识有哪些特点:(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3、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有什么特点:(1)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2)感知性的接收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和精神扮演。 4、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有哪些特点:(1)幼儿文学的文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2)各种相近的文体在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中的重要性不尽一致。(3)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还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 5、幼儿文学的分类有哪些:(1)唱诵类:儿歌、幼儿诗;(2)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3)综合类:图画故事和卡通、幼儿戏剧 6、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有哪些:(1)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7、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稚拙美、纯真美、荒诞美 论述: 1、试述幼儿心理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答:(1)3~6岁的儿童刚刚掌握语言,词汇还不丰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6岁左右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也刚刚发展,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性和理解事物的表面性特点非常突出。这就要求这一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必须依照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2)幼儿感知事物尚处于迅速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之中。观察事物的特点是大轮廓、粗线条的,容易抓住作品中形象的外部特征。因此,幼儿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外部形象的描绘。幼儿的空间知觉水平较低,深度视觉尚未发展,因此作品中的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较迟,最好使用笼统的时间、地点词汇。(3)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新奇的事物,易引起无意注意。这一特点要求幼儿文学作品开门见山,尽早提出人物性质和行为发展线索;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紧张、有趣。(4)幼儿的无意识记占优势,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都是无意识记的结果。因此,语言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幼儿诗歌,有生动活泼的形象、曲折情节的故事,富于幻想的童话,能帮助幼儿记忆。(5)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概括能力较低,不易掌握抽象概念。这一特点要求幼儿文学作品的题材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为王,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塑造幼儿熟悉的形象,并构思富于幼儿情趣的情节。(6)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想象与现实常常分不清,想象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进行,在词语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还很低。幼儿文学作品中,幻想、比喻、拟人、夸张、荒诞、变形等手法的运用,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7)幼儿期虽然是言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言语发展的水平仍处于低级阶段,对词义的理解还很肤浅,对代表抽象意义的词很难理解,对词的转义就更难理解。因此,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要求是力求生动、形象、口语化,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但也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2、如何从概念上理解幼儿文学?答:(1)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但是由于婴幼儿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且幼儿文学中常配以大量图画,因而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是不一样的。首先,幼儿读物虽然也具有适合幼儿的特点,但它并非都有文学属性。幼儿读物实际上是适宜幼儿阅读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幼儿文学只是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