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6体育教育本科--学校体育学

16体育教育本科--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答案(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计划、实施

2、练习密度、运动负荷

3、基础性、业余性

4、教师、学生、教材

5、说明、教材纲要体系、考核项目级标准

6、全面、针对、多样

7、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

8、校内竞赛、校外竞赛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2、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则,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的统一整体。

3、指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4、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验,从理论上对可的质量作出的分析与评价。

5、指通常在学期初,为了解学生基础和特点所进行的考核。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教育性原则;(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原则;(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注:每一个要点1分)

2、(1)自觉、自愿性原则;(2)经常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适量性原则;(5)渐进性原则。(注:每一个要点1分)

3、依据:(1)社会的需要(1分);(2)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1分);(3)学生身心发展特点(1分)

要求:(1)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1分);(2)可行性与挑战性相结合(0.5分);(3)具体化与定量化相结合(0.5分)。

4、是教师(或指定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动作的方法要领,以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2分)

选择是范位置和方向时应注意:(1)示范应根据学生队形、动作情况、安全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方位进行(1分);(2)应避免让学生面向阳光和迎风(1分);(3)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示范(1分)

5、(1)注意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加强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2分);(2)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新旧教材内容(1.5分);(3)根据新旧教材内容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年龄、性别、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练习,并合理地分配练习时间,安排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1.5分)。

6、(1)以有氧耐力为主,不宜过早过多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2分);(2)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2分);(3)应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1分)

五、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1、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

2、应具备如下素质:(1)高尚的道德品质;(2)广博的知识;(3)全面的业务能力;(4)健美的体魄(注:答对要点得6—7分,论述全面、具体、清除加3—5分,有创造性加2—3分)

六、应用题:共1题,共10分

应包括如下要点:(1)竞赛的名称;(2)竞赛的目的任务;(3)竞赛的时间和地点;(4)参加单位及各单位运动员的人数、分组办法;(5)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6)竞赛办法;(7)

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 3.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表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组织形式。 4.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5.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 6.体育课程的基础:是指影响与制约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基本领域。 7.体育课程设计: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 8.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 9.体育课程实施:是调和各种影响体育课程实施诸因素,平衡体育课程理想与实施情境的系列关系,创造体育课程教学新文化的过程。 10.体育课程实施的现实性:是指在一定的具体现实条件下,一切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境出发,包括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11.体育课程实施的适应性: 体育课程实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的过程。 12.体育学习: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 13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身体运动能力 14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运行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2.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依据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加工改造,在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等。 3.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标准。 图4-1 体育教学过程 4.重复训练法:通常在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和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时采用。重复法的特点是练习的条件固定并反复进行练习,且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没有严格规定。 5.变换训练法:是指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练习的条件变换,改变练习对机体所起作用的某些因素。 6.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广义的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则仅指 7.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8.体育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整体构建,体现了体育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发展性和一体化的特征。 9.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和提高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手段,反映某个时期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知、态度以及意志等。它明确了国家、地方以及学校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并通过出台政策法规等规定学校体育的组织、实施、监控、评价主体和各自职能,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制度等等 10.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1.体育教学评价: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认清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选择适宜的评价内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各项功能;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 12.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因素,激发、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有计划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13.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依托体育教师的专业组织和培养机构,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问答题: 1.简述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将从增强体质向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转变。 (二)学校体育观走向开放与可持续发展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亮点。(四)体育教学改革将全方位深入推进。 (五)体育教师将成为学校体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六)体育环境将逐步优化2.简述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 (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学校体育追求长期效益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三)学校体育的现代化 (四)学校体育与社会不断融合 3.论述我国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的学生发展功能 1、增进身体健康功能: 2、习得运动技能功能: 3、提升心理品质功能:(二)学校体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1、立德树人的教化功能 2、培养后备人才的功能 3、传承体育文化的功能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1.1940年洋务运动时期,现代体操传入中国。 2.1903年中国清政府正式把体操科引入学堂,当时的课程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 3.1923年,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4.1956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 5.学校体育学的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 6.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 一,社会需要;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三,学校体育的功能。 7.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二,掌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三,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 四,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它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 9.学校体育学的概念: 是指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地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10.体育教学的基本含义: 一、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体育教育计划和课程标准安排进行的; 二、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三、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四、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11.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共同点:(1).都要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2).都是由师生双边共同活动构成的;(3).都要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二、不同点:(1).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2).身体要承受一定负荷;(3).教学组织的多变性; 12.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怎样培养血神的兴趣: 一、教材的选择符合学生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符合全体学生; 14.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律;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 五、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16体育教育本科--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答案(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计划、实施 2、练习密度、运动负荷 3、基础性、业余性 4、教师、学生、教材 5、说明、教材纲要体系、考核项目级标准 6、全面、针对、多样 7、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 8、校内竞赛、校外竞赛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2、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则,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的统一整体。 3、指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4、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验,从理论上对可的质量作出的分析与评价。 5、指通常在学期初,为了解学生基础和特点所进行的考核。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教育性原则;(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原则;(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注:每一个要点1分) 2、(1)自觉、自愿性原则;(2)经常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适量性原则;(5)渐进性原则。(注:每一个要点1分) 3、依据:(1)社会的需要(1分);(2)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1分);(3)学生身心发展特点(1分) 要求:(1)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1分);(2)可行性与挑战性相结合(0.5分);(3)具体化与定量化相结合(0.5分)。 4、是教师(或指定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动作的方法要领,以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2分) 选择是范位置和方向时应注意:(1)示范应根据学生队形、动作情况、安全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方位进行(1分);(2)应避免让学生面向阳光和迎风(1分);(3)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示范(1分) 5、(1)注意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加强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2分);(2)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新旧教材内容(1.5分);(3)根据新旧教材内容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年龄、性别、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练习,并合理地分配练习时间,安排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1.5分)。 6、(1)以有氧耐力为主,不宜过早过多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2分);(2)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2分);(3)应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1分) 五、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1、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 2、应具备如下素质:(1)高尚的道德品质;(2)广博的知识;(3)全面的业务能力;(4)健美的体魄(注:答对要点得6—7分,论述全面、具体、清除加3—5分,有创造性加2—3分) 六、应用题:共1题,共10分 应包括如下要点:(1)竞赛的名称;(2)竞赛的目的任务;(3)竞赛的时间和地点;(4)参加单位及各单位运动员的人数、分组办法;(5)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6)竞赛办法;(7)

学校体育学

一,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体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体育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学校体育学是以学校体育现象和学校体育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它需要系统地阐明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详尽地论述学校体育中的体育课教学,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等各种组织形式的特点,任务,原则,内容,组织和方法等理论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阐述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职责和条件,进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重要问题. 二,我国学校体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引进当时苏联的《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简称《体育理论》),自建国以来到80年代初期,学校体育学的主要内容均包含在体育理论学科中,它是体育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体育理论学科本身的发展与实践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学校体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日益积累,因此仅在体育理论学科中讲述学校体育的内容,已远不能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一门独立的学校体育学科.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努力,于1983年10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学校体育学》专著,在全国体育院校试用.从此,学校体育学从体育理论中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三,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1.学校体育学是教育科学与体育科学交叉所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性质基本上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 2.学校体育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 ⑴综合性: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作为自己的思想方法论基础,广泛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学科与人体学,生理学,保健学,统计学等自然科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来研究学校体育领域中的有关问题. ⑵实践性;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源泉.学校体育学的全部内容,正式在深入总结我国学校体育的实践经验,并吸取其他国家先进经验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但学校体育学又不是简单地反映学校体育的实践,而是把学校体育实践中丰富的感性材料经过加工制作,提高到理论认识,升华为理论的. 四,体育学院本科生开设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任务:(略)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演变 一,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简况 (一)古近代学校体育简况 1.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体系的. 2.奴隶社会的"六艺"中,含有学校体育的萌芽. 中国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朝,以周朝的教育最为发达.当时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扩张领土,实行文武合一的教育,教学内容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是直接用来进行军事技能和身体训练的,而礼,乐中的舞蹈,也有锻炼身体的作用,这些可以看作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 3.封建社会的教育思想是重文轻武,体育基本上被排除与学校教育之外.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为此推行的科举制,实行的是文武分途的教育.教育内容是儒家倡导的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五常(仁,义,礼,智,信)和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体育已不被重视,在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教育机构中,基本没有正规的体育教育. 4.近代学校体育主要以德国的普通体操以及兵式体操为主,称为体操科. 5.五四运动以后,学校体育开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1923年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教学内容为综合教材. *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强调学校教育必须"三育并重". 6.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学校体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学校体育发展缓慢,学生健康状况很差.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一、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 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学校体育学: 是研究与提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3.体育与健康课程: 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4.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5.体育课程实施:是把体育课程计划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调试的一种体育课程变革过程 6.体育课程设计:是指选择什么样的体育教学内容及如何组织教学内容 7.体育学习: 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8.体育学习策略: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技能 9.体育学习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 10.隐性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精神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体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体育课程资源 11.显性的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物质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12.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13.课余体育竞赛: 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14.课外体育训练: 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5.单元教学: 是指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经过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教学,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基本知识点 1.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两个传统是什么? 学校体育和体育思想的发展成为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也形成了体育课程人文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一.名词解释 1.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适应。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较色的能力。 2.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活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4.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位核心内容的教育。 5.我国学校体育目的: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感、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是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6.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总称。 7.体育教学:是以体育教学内容位中介,以学生身体参与位特征的师生双边活动。 8.体育教学目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和规格和状态。 9.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学生以具体动作位范例,是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10. 自主学习法: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 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11.探究式学习法: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 12.同质分组:指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术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 13.异质分组:是有意识地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同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 14.课外体育: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 育竞赛等的总称。 15.课余体育竞赛: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位内容,根据正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的个人或集 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里的相互比赛。 16.终身体育:人从出生起,直至老年为止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全过程。 二.填空 1.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 2.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3.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4.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倡议 三.简答题 1.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哪三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答:(1)学生 (2)教师 (3)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

学校体育学

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思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 2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所产生的效益和功能状况。 3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 4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有两种基本方式:变革与教学) 5体育课程实施:是指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体育课程内容付诸于实践的过程。 6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能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7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8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调9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余暇时间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 10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体育学习内容的直接来源。 11体育课程理念:是指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与追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明确指向性 12广义的学习:一般指个体以经验的获得来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或生活条件的能力。狭义的学习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有目标有系统有组织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能力的过程。 1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 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填空 1骑士七艺:骑马、游泳、击剑、狩猎、下棋、吟诗、投枪。 2夸美纽斯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原则。 3德绍学校解决了如何对大多数儿童实施体育教育的方法问题。 4学校体育的功能:健身、健心、娱乐、教育、审美等功能。 5学校体育的结构: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 6学校体育目标是学校体育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7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 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 9课程编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阶段。 10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社会需求、学生自身因素和体育学科因素。 11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现实性、适应性、创造性。 12教学过程受七方便影响:学生、教师、课程、课程目标、反馈、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主要受学生、教师、课程三方面的影响。 13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身体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非阶梯性。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1.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2.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 3.宗教改革先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者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而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他指出“灵魂和肉体不是矛盾的”。【灵肉二元论】 4.维多里诺(意大利)创办的“快乐之家”学校,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 5.洛克认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对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 6.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7.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法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8.巴塞多—博爱派教育家,于1774年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一所博爱学校。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 9.德国的古茨姆茨及杨氏、瑞典的林氏等人,先后创立了德式及瑞典体操体系。古茨姆茨1784年创办的雪尼芬撒尔学校。 10.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体育课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 11.高尔霍夫尔是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他提出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 12.伍德和赫塞林顿的“新体育”是美国新教育运动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新体育认为:传统的德式体操和瑞典体操未能很好的完成体育任务,需要对体育的目标和手段重新进行诠释。 13.赫塞林顿把新体育分为四个方面: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 14.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1864年创办的山东登州文化馆是最早开设体操课程的学校。 15.严复(福州)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 16.康有为在《大同书》系统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方面的一系列设想;于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开办万木草堂。 17.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8.蔡锷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 19.凯洛夫形成了主智主义体育理论。“三基三中心”→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程结构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进一步把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终身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原则。 21.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倡议。 22.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次年在海南、广东、宁夏、山东四省全面进行试验。 23.体育课程的新特征:①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②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体育价值

学校体育学必备知识点

学校体育学必备知识点 第一章: 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 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学校体育学的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课余 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体育教师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 与评价等十章。 2:终身体育:人能在一生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和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3:健康: 4: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其中射,御,乐是体育。 5: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 包括: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学生身体机能发育学生体能的发展 6: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学校体育结构的三大要素: 一)、运动教育:1、体育与健康课程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3、课余体育训练 4、课余体育竞赛 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 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8: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1)学校体育目的;2)学校体育目标 3)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 9: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 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0:学校体育总目标: 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二章: 1: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2)、运动技能目标3)、身体健康目标 4)、心理健康目标5)、社会适应目标 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3)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需求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5)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来完成的。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又包括早操(早锻炼)、课间操(课间活动)、群众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三章: 1:体育课程的含义:1)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它包括达到设定目标或目的的策略。 2)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经验”; 3)课程即研究领域; 概括来看: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 育性的活动和经验。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 就是课程。

学校体育学重点

1、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国外学校体育产生的一些代表:○1斯巴达:一个军事化的城邦国家,全斯巴远人无一例外地被编入军队。这种社会状况决定了斯巴远教育注重军事体育的特点○2雅典:其学校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场。在雅典,7岁时进入第一级文法音乐学校,主要学习文化知识和音乐;到12岁时,学生便进入体操学校,主要学习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3、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的一些代表性人物、观点:夸美纽斯“近代教育学之父”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1974年受夸美纽斯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德国博爱教育实践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古茨穆茨(1759~1839)整理研究并创造了体操体系。 4、新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它也被称之为自然体育学说。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教育既为身体也为精神,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5、二战以后的世界各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学校体育实践的变革,学校体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1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乐”中的舞蹈。○21903年,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辛亥革命后,形成了学校体育的“双规现象”。○3毛泽东同志1917年《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军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41922年,《壬戊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壬戊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5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7、《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的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这一新学制的执行,是近代学校体育得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8、“双规现象”:辛亥革命后,仍沿袭清末军民教育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由于受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影响,许多学校则在课外开展以球类和田径为主的活动和竞赛。由于课内和课外两种明显不同的体系,形成了学校体育的“双规现象”。 9、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1)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1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2 在学生观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3在活动观层面,对“体育运动”将有更深刻的理解(2)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10、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可持续化、资产投入无形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学习化社会与教育终身化、人口急剧老龄化和生活休闲化。 11、现代社会对现代人提出的要求:○1良好的健康素质○2 终身学习的意识○3高超的智力○4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5高尚的道德情操. 12、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①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积极增进健康②注重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内在联系③重视学生体育的主体性④关注学生感情智力的发展⑤注重体育过程本身的教育性⑥注重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联系。 1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概念:学校体育是指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是指以学校为背景和基础,系统研究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的理论、方法、内容和实施过程等方面的学科。在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健康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下,学校体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下面,我将介绍学校体育学的重点内容。 首先,学校体育学研究的重点是体育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学校体育学研究了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来达到这些目标,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其次,学校体育学探讨的重点是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学校体育学研究了什么样的体育项目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特点,如何组织体育课程,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同时,学校体育学也研究了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和学生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学校体育学关注的重点是教育心理学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学校体育学研究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等。此外,学校体育学也研究了体育教学中的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问题等。 此外,学校体育学还关注体育训练的理论与实践。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质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体育学研究了体育训练的基本理论和训练方法,如何制定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训练效果等。

最后,学校体育学还关注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与评价。学校体育教育 的管理与评价是保障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体育学研究了学校体 育教育的管理制度与流程,如何进行教师培训与评价,以及如何评价学生 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等。 总之,学校体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了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 训练的各个方面。它通过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和健康学 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和改进学校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的实践工作。同时,学校体育学也为教师培训和体育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体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电子游戏、手机等娱乐手段的普及,青少年体育锻炼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开展学校体育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 学校体育学是对学校体育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学校体育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学校体育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 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一直是学校体育学研究的重点,目的是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学校的体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 2、运动员发展规律 运动员的训练和发展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学校体育学也致力于研究运动员的发展规律和相关问题。 3、运动与人体健康 随着医学和生物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学校体育学开展了体育运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旨在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然而,学校体育学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1、研究方法单一 学校体育学研究方法的单一性是一个较大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体育学研究依然以传统的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为主,缺乏创新性。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对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存在课程内容过于单一、难度不够、灵活度不足等问题。 3、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很多学校缺乏执教主管制度,导致师资队伍稳定性低。 三、发展方向 为实现学校体育学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1、创新学校体育教育课程 首先,学校体育教育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既要满足普遍教育的教学要求,又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特点。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专业教师和体育骨干。 3、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学校体育学研究应着重发挥创新能力,推动学校体育学科的创新和发展。要注重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并整合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四、结论 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提高

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和解答题

一、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学:研究与解释学校体育学工作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组织与实施学校工作所须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体育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方法之一,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在体育课程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体育教学过程选择的各种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术技能及方法的总称。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分解教学法: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全部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完整教学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连续的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运动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的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 体育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二、简答题 1.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①社会制约性规律⑦认识规律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与学的辩证统一-的规律⑤教育、教养和发展想统一的规律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想统-的规律⑦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2.体育教学的原则:(1)学生主体性性原则(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3)技能教学为主原则(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6)全面效益原则 3.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①体育教学的目标(2)体育教学内容(3)人际关系(4)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⑤体育教学环境⑥体育教学反馈(7)教师,学生,教材,传播媒介 4.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2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4直观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5自主学习法: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内容、完成体育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6发现是教学法:发现是教学法又叫问题法,它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7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学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8课外体育:指在体育课程以外进行的,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行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9课时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是最基础的训练计划,它是根据周训练计划以及体育训练实际情况,包括学生身心状态、具体训练要求、气候等,对一次训练课所做的具体安排。 10重复训练法: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11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12淘汰法: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运动员,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它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两种形式。 13循环法: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二.填空题: 1.现代体育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三部分组成。 2.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包括:采用、调适与应用三个环节。 3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有:身体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和非阶梯型。基本要求有: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科学性。 4.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与竞赛法。 5.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有:系统性原则、健身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6.体育教师教学评价应同时关注体育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7.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一般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四种类型。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一般可以划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也可以划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8.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战术训练、品德与作风训练。 9.淘汰法一般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两种形式,循环法一般分为: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三种形式。 10.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特征是:平等性、终身性、生活性、发展性、理想性、主体性。 三、简答题 一、体育学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