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体育学试题选择、判断

学校体育学试题选择、判断

学校体育学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

1.1979年教育部在()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A. 广州

B. 扬州

C. 北京

D.上海

2.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三基”和“三中心”为特色的()体育教育特色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A.应试教育

B.集体主义

C. 主智主义

D.爱国主义

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次年在海南、广东、宁夏、山东四省全面进行试验。

A. 2003

B.2001

C.2000

D. 1990

4.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名称、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段划分、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评价方法等许多方面,均发生了重要的性质变化,体现了将()的理念落实在课程标准之中的极大努力,表现出体育课程的新的特征。

A. 健康第一

B. 应试教育

C. 英才教育

D. 素质教育

5.强调学生体育()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

A.学习经验

B. 认知经验

C. 感知经验

D. 认识经验

6.课程标准强调以()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A. 学生发展

B. 增强体质

C. 提高技能

D.学习技术

7.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

A.增强体质

B.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8.()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

A. 情绪状态

B.心理状态

C.身体状态

D. 社会适应

9.()是改善不良情绪的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

A.社会活动

B.教育活动

C.学习活动

D. 体育活动

10.()是锻炼学生意志,促进其意志发展的最优活动之一。

A.体育竞赛

B.体育教学

C. 体育锻炼

D.体育活动

11.()认为在教育中:“人们所追求的终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点,而是持续的旅途上的一个个歇脚点。

A. 洛克

B. 杜威

C. 卢梭

D. 赫尔巴特

12.()指出:“目的是总的表述,为指向某种未来的结果或行为的具体行动提供框架和方向。

A.乔恩.威尔斯B.约瑟夫.邦迪C.盖伦.塞勒D.艾伦·C·奥恩斯坦13.()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A.学校体育目的

B. 学校体育目标

C.体育教学目标

D.体育课程目标

14.()将课程定义为一种“为教育者提供一系列学习机会的计划”。 A. 戴维·普拉特 B. 乔恩·威尔斯

C. 盖伦·塞勒

D. 约瑟夫·邦迪

15.体育实践课程区别于其他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点是()

A.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B.社会适应

C.运动负荷

D.身体练习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A. 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B. 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C.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的疾病抵抗能力

D. 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E.体育活动还能够增强学生身体的免疫力

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A. 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B. 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 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D. 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E .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3.体育锻炼对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A. 使学生的情感社会化。

B. 养成热爱集体、互助互谅的集体主义情感。

C.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奋战的乐观主义情感,成为夺取胜利的推动力

D.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美感和理智等。

E. 能发展学生的愉快、乐观、友爱、同情等多种多样的情感。

4.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A.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B.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C. 有利于增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D.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E.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5.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具有()等特点,它有利于有目的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A. 直接性

B. 频繁性

C.竞争性

D. 规范性

E.单纯性

6.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形式是()

中的体育价值的理解。

A. 课外体育活动

B. 课余体育竞赛

C. 课余体育训练开展

D. 体育教学实施

E.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编制

7.学校体育目标的特点()

A. 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B. 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C. 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D.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E.具有一定的标准性

8.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有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

A.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 从教育的角度理解、把握体育的价值

C. 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

D. 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E.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9.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是为学校体育提供几个方面的依据:()

A. 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B. 是选择、组织、改选体育内容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C. 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D. 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E.对体育内容和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

10.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

A. 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

B. 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

C. 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

D.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E.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11.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

A.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B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C.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D.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E.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2.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特点:()

A. 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B. 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C. 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D. 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E. 反映“竞争性”的特点——体育竞赛的本质

13.体育课程()等基础学科为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

A.生理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哲学 E.社会学

三、判断题

1.课程标准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2.课程标准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的过程。3.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4.课程标准突出健康价值和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习过程和学生体育兴趢、学习经验、情感、行为、态度的价值思想。

5.体能的发展以发展身体机能为基础,它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

6.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是一生中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长期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7.智力的发展首先依靠依靠人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深入进行,其次人的大脑发育成熟。

8.体育锻炼可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 引起的一些非智力成分的良好变化。

9.学校体育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内容,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广泛训练记忆能力、启迪诱导想像力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0.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11.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需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2.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

13.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通过相互交往建立的,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

14.学校体育活动中这种特殊的“规则效应”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裁判,学会约束自我、公平竞争,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15.目标是指一些我们还未达成的事项和完成的任务,所以不能是事实;同理已达成的事项和完成的任务是目标。

16.学校体育目标主要是表示学校体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最后应达到的结果,比较长远、抽象、主观和深刻。

17.学校体育目的涉及的是一般的体育过程,是整个体育,甚至是整个教育追求的最终结果,学校体育并无一个特定的计划可以直接实现这样一些目的,但学校内大量的体育活动在许多方面可能反映它们。

18.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

19.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一定的体育目标在体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是对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陈述,它一般是由国家的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

20.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生的学习结果或一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

21.课外体育活动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所能得到的结果。

22.课余体育训练目标是预期通过对多数具有一定运动潜能的学生的训练能得到的结果。

23.课余体育竞赛目标是预期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的运动竞赛能得到的结果。

24.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中运动技能目标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运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25.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中身体健康目标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形成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6.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中心理健康目标是掌握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身心发展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自尊与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27.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中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28.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科书。

29.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

和经验。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30.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包括课程的设计及课程标准的制定。31.从体育的对象来看,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因此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32. 从体育的研究对象即从事体育的人来看,人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它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33.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身体练习内容多种多样,具有较大的可替换性。

34. 情意发展依赖的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人的情感在体验中培养,在冲突中升华。

35. 所谓体育课程的基础是指影响与制约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基本领域。

36. 所谓适应了的量是指某一负荷对学生的机能已经达到适应的状态,就可以适当地提高一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地提高体能,才能增强学生身体机能的适应性。

37. 体育课结构的根据是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由逐步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最后逐步下降。

38. 运动技能是人在从事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身体练习过程中,在自身内部之间和自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中通过心理体验所获得的身体认知。

39. 认知心理学派关注的是怎样教及学生对刺激做出的反应,把简单行为复合成复杂行为通过学习强化达到教学目标。

40.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关注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组或重建,认为知识学习就等同于学校教育。

41. 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出:体育课程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并强调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整合的必要性。

42. 体育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保存、传递和重建体育文化。

43. 教师中心论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成长,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能力提高。44.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是:“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45. 体育课程所指的科学基础是和人体发展相关的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运动医学。

46. 体育课程所指的人文精神是指以文、史、哲、艺术为精髓的对体育价值的判断。

一、1.B 2.C3.A4.D5.B6.A7.B8.A9.D10.C11.B12.D13.B14.C15.D

二、1.ABCE2.ABCDE3.ABCDE4.ABCDE5.ABDE6.ABCDE7.ABCDE8.BCD9.ABCDE10.ABCE11. ABCDE12.ABCD13.ABCDE

三、

1.A

2.

3.A

4.

5.A

6.

7.A

8.

9.10.A11.12.A13.14.15.A16.A17.18.19.A20.21.A22.A2 3.24.25.26.A27.28.A29.30.A31.A32.A33.34.35.36.37.38.A 39.A 40.A 41.42.43.A 44.45.46.

A是错误选项

学校体育学试题6-10

一、最佳选择题

1.( ) 是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

A.教学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时计划

2. 体育学习是以( )的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活动。

A.增强体质

B.提高体能

C.运动技能

D. 运动技术

3. 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 )的作用。

A.重要

B. 独到

C. 特别

D.特殊

4.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 )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的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最具有代表性。

A.杜威

B.卢梭

C. 加涅

D.柏拉图

5. 运动技术学习中被感受器登记了的技术动作有关信息很快进人短时记忆贮存,信息可在此持续 ( )秒左右。

A.10.

B.20

C.30

D.40

6. 学生的( )是制约其体育学习策略获得的重要因素。

A.智力

B.动机

C.年龄

D.遗传

7.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 )是其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最重要的因素。

A.年龄

B. 元认知水平

C.智力水平

D.动机水平

8. ( )是构成体育学习策略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

A. 体育学习方法

B.体育学习内容

C.体育教学环境

D.体育教师指导

9. 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 )。

A.认知水平

B.元认知水平

C.智力水平

D.认识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 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个原则:( )

A. 可靠有效

B. 互动性

C.创新性

D. 可行性

E. 灵活性

2. 编写体育教案应考虑的问题:( )

A. 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

B. 确定课的目标

C.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何方法步骤

D. 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

E. 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

3. 编写教案时选择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本次课程( )。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 教学条件E.教学组织形式

4. 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方法( )。

A. 能够保证教学方式方法效能的充分发挥。

B. 有利于提高体育课时间的利用率,提高练习密度,有效地真增强体质。

C. 有利于加强教学环节的衔接和场地器材的充分利用。

D.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

E. 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5. 体育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包含( )。

A. 技能学习

B. 认知学习

C. 社会学习

D. 情感培养

E.知识学习

6. 体育课程学习的特征主要归纳为如下几点:( )

A.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B.体育学习的探究性特征

C.体育学习的合作性特征

D.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E. 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7. 运动负荷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合理的运动负荷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的必要条件

B. 合理的负荷有助于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

C. 合理的负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习的效果

D. 合理的负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E.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不是被动承受运动负荷,而是积极主动去适应,并从中学习运动负荷的合理搭配的知识和规律,进而学会使用运动负荷来设计、安排和调节运动技术的学习。

8. 在认知与定向阶段,学生表现出:( )。

A. 初步领会运动技能的基本要求

B. 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动作(简单技能)或局部工作(复杂技能)

C. 注意范围比较狭窄

D. 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

E. 不能察觉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

9. 运动技能不易遗忘的主要原因是:( )

A. 运动技能是通过大量练习之后获得。

B.许多运动技能建立了动作反应系统。

C. 连续性的运动技能不易遗忘。

D. 动作技能容易记忆

E. 运动技能保持主要是依靠小脑和脑低级中枢。

10.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A.准备阶段 B.认知与定向阶段 C.结束阶段

D.联系形成阶段

E.自动熟练阶段

11. 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

A. 学生的年龄特征

B. 学生的智力水平

C. 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

D. 学生的动机水平

E. 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基础

12. 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外部条件( )。

A. 体育教师因素

B. 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

C.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D. 学习时间和反馈调节

E. 体育教学环境因素

13. 教师策略教学的经验主要表现为:( )

A.根据学生体育学习策略获得的内部因素和学习任务的需要,教给学生有效的体育学习策略

B. 善于根据策略要求选择适宜的学习和练习方法

C. 善于将体育学习策略明确、有效地教给学生

D. 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学习策略的意识

E. 能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寻求新的学习策略提供给学生

14. 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

A. 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B. 能否掌握知识和技能?

C. 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

D. 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

E. 能否积极投人健康教育活动?

15. 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与合作表现主要表现为:( )

A. 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

B. 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

C. 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等

D. 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并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努力承担在小组学习与练习中的责任

E. 能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能否注意个人的卫生,能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16. 竞技运动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 )

A. 竞争竞赛

B. 娱乐观赏

C. 自我显示

D. 挑战自我

E. 情绪宣泄

17. 体育课程应该根据( )对竞技运动进行科学的选择、引进和必要的加工改造,或进行有针对性的重新设计。

A.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需求

B. 体育课程目标

C. 学生体育基础等诸多因素

D. 自然条件

E. 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的课程目标要求

18. 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为:( )

A. 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B.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人其中;

C.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

D.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的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E.国家、地方和学校增加对学校体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19. 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最大特点是( ).

A. 生动活泼

B. 方便组织

C.便于检查

D. 灵活机动

E. 易于管理

20.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基调是( )。

A. 自觉

B. 自愿

C. 自主

D.自制

E.积极

21. 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其主要内容有:( )

A. 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B. 早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及组织措施;

C. 级活动、班级活动和体育俱乐部的宏观安排;

D. 年体育素质的测试安排;

E. 学生体育干部的培训提高;

22. 班级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内容主要有:( )等。

A. 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

B.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C. 活动小组的划分;

D. 检查评比方法

E. 宣传教育

三、判断题

1. 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2. 教案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3. 单元教学计划是根据学年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的,是对一项或一组内容的学习进程所进行的安排和规划。

4. 课时计划必须根据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安排,选择和确定本次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辅助教材,并对学习内容的性质和重点、难点扥个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5. 体育与健康教案的设计和编制只要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符合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原则,能改善教学效果,教案越简明越好。

6. 狭义的学习是指社会教育情景中,学生有目标、有系统、有组织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能力的过程。

7. 狭义学习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学生对各门学科和课程的学习,通过这些学科和课程的学习,达到一定社会和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并使自身的经验得以积累,素质得以构建,行为发生变化,适应社会及其变化的能力得以提高。8. 体育学习是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9. 运动技术同属于体育知识的范畴,是千百年发展起来的人类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人们对运动动作科学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10. 运动技术经过特别的训练,行为即发生变化;不经过训练,行为即不发生变化。

11. 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合理的运动负荷。

12.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的学习过程的基本形式最具有代表性。

13.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示范等直观方式将技术动作向学生进行展示。

14. 运动技术学习中在短时记忆中以知觉方式存在的动作印象这时转换成了动作概念、要领和动作表象等形式,并贮存在长时记忆中。

15.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结构模式可以看出,学生每一个具体完整的学习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总结、动作(作业)和反馈八个阶段。

16. 在学习活动的动机阶段,学生的学习是由目的或目标驱动的,学生有了学习

的目的或目标,就会使学习的行动指向学习的目标,它为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17. 在学习活动的反馈阶段,反馈是教师对其行为效果的观察所提供的。

18. 在学习活动的反馈阶段,反馈常常要求外部(主要是教师)的检验,但其主要影响显然是内部的,它们起着巩固学习的作用。外部的检验,主要是以信息反馈的形式提供人为的强化。

19. 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运动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

20.运动技能的保持主要是依靠小脑和脑低级中枢。

21. 智力水平中等的主要存在应用性缺陷。

22. 教师策略教学的经验丰富与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也有一定的影响。

23. 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是否适度是学生获得学习策略的重要条件。

24. 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5. 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有一定的影响。

26. 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获得是一个不断领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27. 学习策略的本质在于对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

28.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29. 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应着眼于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水平的提高。

30. 体能评价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体能发展目标与内容框架,考虑到学生在体能、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能测定的项目进行评定。

31. 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应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成绩评定。

32. 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3. 各地、各校都可以根据内容标准,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创编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

34. 定性评价则一般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中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等情况给予等级制评定。

35. 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制定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衡量学生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

36. 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体育教师的评价,而是将学生评价与体育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并且体育教师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所起的指导作用也是可以忽视的。

37. 体育教师应在体育学习评价中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并能激励自己更有效地学习。

38. 对现有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去掉不适合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发展的、复杂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9. 在选择和开发新兴的运动项目时,需要对内容进行设计,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到简单、大方、美观、健康、活泼、参与性强。

40.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与特点,采取不同

的措施来对运动场地进行适当的改造。

41. 体育教师本身就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资源。

42.学生是体育课程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教学效果体现的首要条件。

43.小团体是指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自发组成的体育锻炼的集体。44.个人锻炼活动是指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按体育锻炼的方法要求,自觉自愿地选择相应的体育锻炼的项目在课外集体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

45.学生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是学生体育意识觉醒的表现,是学生体育兴趣形成和发展、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巩固的重要途径。

46.个人锻炼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时矛盾,不存在绝对的排他性,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互相促进,互相转化。

47.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强制规定为主,自觉自愿为辅;宏观调控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特点的操作过程。

48.课外体育活动操作实施的实质就是从领导到教师,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扎扎实实的把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1.D2.D3.B4.C5.C6.C7.B8.A9.B

二、1.ABDE2.ABCDE3.ABCD4.ABCDE5.ABCDE6.ADE7.ACE8.ABCDE9.ABCE10.BDE11.ABCD E12.ABCDE13.ABCDE14.ACDE15.ABCD16.ABCDE17.ABCE18.ABCD19.ABDE20.ABCE21 .ABCDE22.ABCD

三、1.2.A3.A4.A5.6.A7.8.A9.A10.11.12.A13.A14.15.A16.A17.A18.19.A20.21.A22 .23.A24.A25.A26.27.28.A29.30.31.32.A33.34.35.36.A37.38.A39.A40.41.42.

43.44.A45.46.A47.A48.

学校体育学试题11-14

一、最佳选择题

1.( )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富活力的训练组织之一。

A. 学校运动队

B.基层训练点

C.体育特长班

D.体育俱乐部

2. 体育教师性格特征中的首要的条件是( )。

A.热爱本职工作

B. 谦虚好学

C. 高尚的思想品德

D. 良好的心理学品质

3. ( )是人民教师必备的条件。

A. 高尚的思想品德

B. 具有良好的生活旨趣和认知风格

C. 热爱本职工作

D. 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

4.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的一般性格特征()。

A. 高尚的思想品德

B. 坚强的意志

C. 热爱本职工作

D. 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

5. 体育教师的( )是体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A.谦虚好学

B.热爱本职工作

C.良好教态

D. 坚强意志

6.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的良好的心理学品质()。

A.社会主义觉悟

B. 工作的兴趣与职业的忠诚

C. 对学生的爱和良好的教态

D. 坚强的意志

7. 作为一名教师,具备( )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A.教学能力

B.教育能力

C. 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D.教育科研能力

8. ( )是当代体育教师建立威信、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教师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A.教学能力

B. 博学

C.教育能力

D.谦虚好学

9.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A. 上好体育课

B. 提高教学技能

C.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D.以学生为主体

10. ( )是衡量体育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

A.教学技能

B.教学业务能力

C.上好体育课

D. 体育课上的好坏

11.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的必要途径是 ( ) 。

A.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B. 体育科研

C.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D.加强教学的学习与交流

12.教育实习前的 ( )是教育实习质量的基本保证。

A.备课工作

B.准备工作

C.组织管理工作

D.见习工作

13. ( )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教学能力

B.业务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 备好课

二、多项选择题

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有( )

A. 学校运动队

B.基层训练点

C.体育特长班

D.体育俱乐部

E.民间协会

2. 运动队训练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是上级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根据( )。

A. 学校的体育传统

B. 师资队伍和指导力量

C. 场地设施条件

D. 地理与气候条件

E. 训练项目的群众基础

3. 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有( )。

A. 学校运动会

B. 体育文化节

C. 校际间交流比赛

D. 体育俱乐部

E.单项锦标赛

4. 制定竞赛规程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A. 竞赛规程应明确可行

B. 竞赛规程应利于更多的学生参加

C. 竞赛规程应提前下达

D.竞赛规程简单明了

E. 竞赛项目应全面多样

5. 教育科学知识包括( )。

A. 教育学

B. 心理学

C. 学科教学论

D.体育教学论

E.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6. 教师的一般能力包括:( )。

A.教育能力

B.教学能力

C.科学研究能力

D.表达能力

E.自学能力

7.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

A. 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

B. 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C. 精力充沛,体魄健壮

D. 工作任务繁重复

E. 体育教师的工作面向整个社会

8. 体育教师的工作主要职责是:( )

A. 搞好课外体育工作

B. 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C.搞好社区体育工作

D. 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E. 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室)做好各项工作

9. 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有( )。

A. 人文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 体育技术学科

E.人文社会科学

10. 体育教育实习应包括实习( )实习等。

A. 体育课教学

B. 课间操.

C. 运动队训练

D卫生保健教育工作. E. 课外体育运动竞赛

11. 教育实习中的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 )。

A. 学生的健康与营养状况

B. 学生体质发展状况

C. 学生体育卫生保健状况

D.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情况

E. 学校体育的现状

三、判断题

1.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人,作为业余体育训练基础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2. 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般有两个或多个具有广泛群众性和较高水平的项目运动队,它们得到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其运动队训练工作纳人了学校的常年计划。

3. 学校运动队的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是提高运动水平,代表本校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

4. 基层训练点是以一个或两个运动项目为重点的训练基地。

5. 体育特长班是由学校组织教师或教练员,招收本校或周边学位中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采用自愿、业余方式的无偿训练。

6. 单项娱乐性比赛是指学校计划的,民间流传的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

7. 体育节是指将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文化知识讲座和体育知识竞赛等有机融合的活动。

8. 竞赛规程是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常规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

9. 淘汰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

10. 双淘汰是按编排的比赛顺序进行比赛,连续失败两场则淘汰,最后全场胜利者为冠军。

11. 循环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12. 顺序法是指参赛者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表现成绩的比赛方法。

13.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评价与奖励应具有象征与教育意义。

14.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15. 体育教师活泼开朗的严肃认真性格是学生效法的模式,也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舒适的气氛和环境之中。

16. 教育能力是体育教师育人职责的需要。

17.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科学研究的态度,主动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审视自

己的教学活动,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使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有机地结

合起来,有机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18.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根本;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是前提;广博的知识是理论基础;充沛的精力、健壮的体魄是物质基础。

19. 体育教师不论是直接从事脑力劳动,还是直接从事运动动作的练习,都体现出脑力劳动和体力活动紧密结合的特点。

20. 教师要“教书育人”这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21.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是以体育运动中人的社会活动和心理活动为对象,揭示体育运动的本质,阐明体育运动的社会作用、个人价值以及体育运动运行和发展理论,促进体育运动更有意义、更有效地发展的课程。

22. 体育人文科学,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人的社会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辨证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学科。

23. 体育技术学科是运用基础学科和体育应用学科的一般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各专项技术、理论的教学和训练问题的学科。

24. 所谓检查课,是由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按计划检查实习试教质量并评定成绩。

25. 教育实习中的科研和教研是校内科研、教研的延伸。

一、1.A2.C3.D4.B5.D6.A7.C8.B9.A10.D11.B12.B13.D

二、1.ABCDE2.ABCDE3.ABC4.ABC5.ABCE6.ABCDE7.ABDE8.ABDE9.ABCDE10.ABCDE

三、1.3.4.7.9.11.13.14.16.18.19.21.23.25.正确,其余错误。

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相关电子教程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一.填空题 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3.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 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 5.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的。 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础、结束三部分。 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9.杜威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 10.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已经提出“寓兵于民”的主张,但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蔡锷。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4.国家体委于1954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 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 7.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学校体育学试卷123

广州体育学院05—06学年第二学期《学校体育学》补考考试试题 学号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 1、我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B )社会 A、原始 B、奴隶 C、封建 D、资本 2、捷克著名教育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A、洛克 B、夸美纽斯 C、斯宾塞 D、卢梭 3、《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恽代英 D、叶剑英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 5、1922年,()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 A、《奏定学堂章程》 B、《壬戌学制》 C、《劳卫制》 D、《癸卯学制》 6、()毛泽东做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 A、1953年 B、1950年 C、1955年 D、1965年

7、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成() A、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的 8、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体育课的()密度。 A、综合密度 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指导密度 9、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0、课时计划也称为() A、年度计划

B、教学进度 C、单项计划 D、教案 11、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适中为好 B、越小越好 C、越大越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2、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搞好课外体育活动 B、搞好训练 C、上好体育课 D、培养好体育骨干 13、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称为()。 A、考核课 B、复习课 C、新授课

《学校体育学》试题(共36页)

《学校体育学》试题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学校体育学试题集1 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园丁,是青年人健美的设计师。 3.教材体系: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 原则,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统一整体。 4.定性评价: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 的经验,从理论上对课的质量作出分析与评价。 5.竞技状态:指运动员达到优异成绩时所处的最佳准备状态。 6.体育教学:是以体育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身体实际 参与为特征的师生双边活动 7.教学常规: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8.重复练习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学生反复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9.课的密度: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10.教材比重: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之比 11.练习密度:学生全课练习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 12.体育课的结构: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部分的几个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时间分配等 13.技术细节:在不破坏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 14.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 15.运动负荷: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16.淘汰赛:指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比出优胜者的方法。 17.综合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8.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发展身体,增进

学校体育学试题选择、判断

学校体育学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 1.1979年教育部在()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A. 广州 B. 扬州 C. 北京 D.上海 2.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三基”和“三中心”为特色的()体育教育特色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A.应试教育 B.集体主义 C. 主智主义 D.爱国主义 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次年在海南、广东、宁夏、山东四省全面进行试验。 A. 2003 B.2001 C.2000 D. 1990 4.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名称、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段划分、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评价方法等许多方面,均发生了重要的性质变化,体现了将()的理念落实在课程标准之中的极大努力,表现出体育课程的新的特征。 A. 健康第一 B. 应试教育 C. 英才教育 D. 素质教育 5.强调学生体育()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 A.学习经验 B. 认知经验 C. 感知经验 D. 认识经验 6.课程标准强调以()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A. 学生发展 B. 增强体质 C. 提高技能 D.学习技术 7.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 A.增强体质 B.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8.()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 A. 情绪状态 B.心理状态 C.身体状态 D. 社会适应 9.()是改善不良情绪的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 A.社会活动 B.教育活动 C.学习活动 D. 体育活动 10.()是锻炼学生意志,促进其意志发展的最优活动之一。 A.体育竞赛 B.体育教学 C. 体育锻炼 D.体育活动 11.()认为在教育中:“人们所追求的终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点,而是持续的旅途上的一个个歇脚点。 A. 洛克 B. 杜威 C. 卢梭 D. 赫尔巴特 12.()指出:“目的是总的表述,为指向某种未来的结果或行为的具体行动提供框架和方向。 A.乔恩.威尔斯B.约瑟夫.邦迪C.盖伦.塞勒D.艾伦·C·奥恩斯坦13.()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A.学校体育目的 B. 学校体育目标 C.体育教学目标 D.体育课程目标 14.()将课程定义为一种“为教育者提供一系列学习机会的计划”。 A. 戴维·普拉特 B. 乔恩·威尔斯 C. 盖伦·塞勒 D. 约瑟夫·邦迪 15.体育实践课程区别于其他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点是() A.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B.社会适应 C.运动负荷 D.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 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C、先合后分 D、先分后后 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 A、分开 B、相对靠拢 C、保持距离 D、保持较远 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 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 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 C、人数多 D、人数少 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 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 A、技术基础 B、技术环节 C、技术关键 D、技术细节 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 A、综合密度 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一般密度 20、课时计划也称() A、年度计划 B、教学进度 C、单项计划 D、教案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A B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A B )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A B )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A B )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提出的。(A B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A B )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A B )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A B )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A B )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A B )

学校体育学试题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一试题( A 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 分,时间为40 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20 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 、封建 C 、社会主义D、资本主义 2、公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 、平生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 、诗、书 D 、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 年 B 、1953 年 C 、1954 年D、1955年 5、新中国一致的中小学体育授课大纲颁发于() A、1950 年 B、1956年 C 、1957 年 D 、1958 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 、竞技性C ) 、基础性 D 、技术性 7、文艺中兴今后,第一个提议“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 、卢梭 C 、夸美纽斯 D 、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别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 、口令 C 、方言 D 、艺术语言 9、体育授课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 、多样 C 、没有差异 D 、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授课目的在授课的不同样阶段、不同样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定 B、不用然 C 、必然不能够 D 、有所重视地 11、体育授课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 、正比关系 C 、抛物线关系 D 、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 、人体外力 C 、支撑反作用D )、摩擦力 13、体育授课中,为突出授课的要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 、快速示范 C 、常速示范 D 、正误比较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 、越小越好 C 、适中为好 D 、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 15、在授课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械较少,新授教材比较简单,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学校体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1 .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 .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_____和______。 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______和_____特点。 4 .体育教学应以______为主导______为主体______为主线。 5 .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普通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份构成。 6 .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7 .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法。 8 .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 2 .人体惟独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干增强体质。( ) 3 .体育课的普通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 ) 4 .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先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

5 .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 ) 6 .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 7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 8 .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 ) 9 .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 10 .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 .学校体育管理: 2 .教材体系: 3 .运动负荷: 4 .定性评价: 5 .预先考核: 四、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30 分) 1 .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学校体育学》试题

学校体育学》试题 本题无应用题部分。 学校体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23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2.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3.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 4.根据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校内竞赛和校外竞赛。 5.从运动技术要求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经验选材,二是科学预测选材。 6.体育课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7.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体育课可分为普通体育课、专项提高课和保健体育课三种类型。 8.体育教材的分类应以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依据。

9.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上。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 1.编写体育教材以及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依据是《学校体 育工作条例》。(×) 2.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正面示范。(√) 3.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环节。(√) 4.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是指运动动作练的量和强度。(×) 5.中学体育教材中,跑、跳、投教材一般采用螺旋排列的 方法。(√) 6.持续法多用于非周期性项目的训练。(×) 7.通常在发展学生体能的前提下,才选用比赛法训练。(√) 8.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通常采用全班集体的组织形式进行。(√) 9.定期考核的时间一般是学期未。(×) 10.《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公布施行的时间是 1979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贯彻“全面、科学、实用、适度”的原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2.直观、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依据认知心理学和运动 学理论提出的。贯彻这一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少年儿童实施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包括:(1)训练应 适应生长发育规律,注意保护生长发育中的关节和骨骼;(2)训练应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和伤害;(3)训练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需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4.体育锻炼的原理包括:超负荷原理、适应原理、综合平 衡原理和个体差异原理。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试卷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题:(共12题,每题1分共12分) 1.我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是从哪开始的? A.洋务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近代体育【】 2.学校体育的功能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和 A.体育教学的需要 B.学校体育本身的特点 C.学生的需要 D.体育教学的特点【】 3.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有体育课和 A. 体育课教学 B.实践课 C.课外体育活动 D.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 4.体育教学特点的教学组织多变与复杂是因为体育实践课教学的 A.人多 B.使用场地器材 C.教学方法复杂 D.教学环境开放【】 5.体育教材内容分为基本教材和 A.精选教材 B.选用教材 C.统一 D.固定教材【】 6.在学生动作技能形成初始,教学应注意抓动作的 A.细节 B.关键 C.质量 D.路线。【】 7.在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教学的讲解示范主要是 A.提示 B.评价优劣 C.纠错 D.明确细节【】 8.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可通过 A.集体教育 B.课的组织教学 C.批平与自我批评 D.爱国主义教育【】 9.通常应将新的、较复杂或难度大的、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内容放在基本部分的A.中间阶段 B.开始阶段 C.后面 D.过渡阶段【】

10. 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 A.运动密度 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综合密度【】 11.体育课密度的测定,测定对象的选择要以班里学生是 A.一般水平 B.中等水平 C.中等身材 D.一般身高【】 12.综合评价体育课心里负荷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心里活动,它们是注意、情绪和A.兴趣 B.品质 C.意志 D.情感【】 二、填空题:(共19题,每空1分共32分) 1.学校体育是以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的。 2.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3.男女生教材处理方法基本是、。 4.体育教学大纲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 )的直接:5.体能主要包括和两方面。 6.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以实践为基础。 7.分解法教学的缺点是容易动作技术,动作技术的结构,因而影响动作技能的形成。 8.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学生队伍应注意避免面向阳光、、 9.新授课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着重解决学生存在的错误. 10.体育课堂常规包括(或可分为):、、 11.编写实践课的步骤中首先是要确定课时的 12.课的内容的构思,首先应考虑部分的教材. 13.校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自我锻炼、、。 14.周期性训练原则确定的依据是的客观规律 15.运动员年龄越小,训练水平较低者,一般训练的比重应 16.在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中,对技术复杂,数量多,难度大的项目,的比重可大些。 17.身体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 .

学校体育学试题

5;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学校体育目标总目标: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 3、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4、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5、课余运动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内容.. × 2、终身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教育思想体系.. × 3、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好高尚的道德情操.. × 4、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 5、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 6、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完全一致.. × 7、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学习动机;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 8、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 9、学校体育中没有竞技体育的教学目标.. × 10、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可分为诊断评价、形成期评价和综合评价.. ×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和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三个过程.. 2、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是技艺性、情意性、 自然性、人文性 .. 3、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

2023年体育教师考试《学校体育学》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体育教师考试《学校体育学》 考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是() A、身体练习 B、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C、增进学生健康 D、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正确答案:B 2.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多样,根据评价时间为可分为()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C、绝对评价、相对评价 D、自我评价、外部评价 正确答案:A 3.任何动作都可以分为4个主要元素:身体意识、空间意识、效果、关系。其中,效果是指:() A、身体哪个部位移动 B、身体往何处移动 C、有什么关系存在 D、身体怎样移动

正确答案:D 4.()是指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相关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制定并在学校实施的较固定的各种制度和办法的总称。 A、学校体育制度 B、学校体育目标 C、学校体育方法 D、学校体育评价 正确答案:A 5.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颁发的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A、《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B、《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评价办法》 C、《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D、《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正确答案:C 6.()是反应体育教师教学的最直接指标之一,在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 A、教育科研能力 B、教学实践能力 C、职业道德

D、课堂教学效果 正确答案:D 7.任何动作都可以分为4个主要元素:身体意识、空间意识、效果、关系。其中,身体意识是指:() A、身体哪个部位移动 B、身体往何处移动 C、有什么关系存在 D、身体怎样移动 正确答案:A 8.()是指学生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和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生的结果。 A、体育教学目标 B、体育教学方法 C、体育教学过程 D、体育教学评价 正确答案:A 9.()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新动作的练习方法、技战术等的正确概念与表象,并初步掌握。 A、新授课 B、复习课 C、考核课 D、综合课

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一、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20 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浮现于( )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 )年 A、1950 年 B、1953 年 C、1954 年 D、1955 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 A、1950 年 B、1956 年 C、1957 年 D、1958 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 )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磨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照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学校体育学题库[A]

一.填空题 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的三好号召。 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3.英国教育家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 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 5.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开始出现的。 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三部分。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和,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9.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 10.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已经提出“寓兵于民”的主张,但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4.国家体委于1954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 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 7.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8.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 9.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育学-完整word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推荐文档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20=20) 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 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2×5=10) 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4.教学任务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

学校体育学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学校体育学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体育课组织管理应注意包括体育教师明确地知道自己赋有指导的责任,合理 设计体育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及时而恰当的反馈。 参考答案: 正确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也是培养体育后备 人才的必经之路,但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 错误 3.()是人体外部的形态和特征,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最基本、最重 要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生长发育的状况及其身体的健康状况。 参考答案: 身体形态 4.课外体育活动目标一般包括早锻炼、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班级体育活动、 体育俱乐部活动目标、校外与家庭体活动目标等。 参考答案: 正确 5.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与能力

6.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地方实施方案,结合 本校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编制与实际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过程。 参考答案: 正确 7.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在学校体育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参考答案: 学校体育目标是否反映竞技体育的需要 8.在循环训练法中,内容顺序应根据练习对各器官系统和肌肉部位的不同要求 而交替安排,练习站数量一般以7~10个为宜。 参考答案: 正确 9.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不包括()。 参考答案: 营养 10.课外体育活动的班级活动与小组形式生动活泼、灵活机动、方便组织、易于 管理。 参考答案: 正确

11.学生直接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进行运动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正确 1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主要扮演以下角色:“指南针”,为体育与 健康课程的编制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指明目标与正确方向;“施工蓝图”,为广大的体育教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提供施工指南;()。 参考答案: “标尺”,为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度量衡 13.下列训练法中能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水平,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动作 技术定型和熟练的运用技术的是()。 参考答案: 重复训练法 14.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主要涉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的保障? 参考答案: 《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15.我国《教师法》颁布的年份是:() 参考答案: 1993年 16.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 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

学校体育学试卷一

《学校体育学》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少年儿童训练应以()为主。 A)专项训练B)一般训练C)技术训练D)战术训练 2.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 A)讲解B)口令C)方言D)专业术语 3.在跳远运动中,()是技术的关键环节。 A)助跑B)起跳C)空中动作D)落地 4.群众体育在国外也称()。 A)大众体育B)社区体育C)社会体育D)基层体育 5.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C)斯宾塞D)裴斯泰洛齐 6.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 )。 A)教养B)教育C)强身健体D)美育 7.《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A)陈独秀B)二十八画生C)恽代英D)徐冰 8.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指( )。 A)早操B)课间操C)体育课D)课外训练 9.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 )。 A)认识规律B)社会制约性规律C)动作技能形成规律D)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10.编选体育教学内容时应遵循( )。 A)自觉性原则B)经常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 11.按教学手段的时代性特征来划分,有( )。 A)传统型和现代型B)常规型和专门型C)视觉型和听觉型D)固定型和可动型12.为了有效地发展体能,教师要控制和调节的基本要素是指( )。 A)身体素质B)运动能力C)身体健康D)负荷与休息13.( )是运动技能教学要经过的阶段之一。 A)体力准备阶段B)粗略掌握动作C)运动经验积累D)心理准备 14.直观法指的是( )。 A)口令与指导B)口头评价C)教师演示D)口头汇报 15.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陈述是()的讲解形式。 A)直陈式B)概要式C)侧重式D)联系式 16.一节课中,学生做练习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称为课的()。 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一般密度 17.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是( )。 A)教学一般规律反映B)教学特殊规律反映C)课外锻炼规律反映D)课外锻炼计划的反映

高年级学校体育学练习题@答案

高年级学校体育学练习 题@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级学校体育学练习题1 一、判断题 1.我国在1903年,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2.运用分解法教学时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而且教学时间不宜太长。(√) 3.所谓体能,就是指学生具备的基本活动能力。(×) 4.为了显示示范的前后部位,应该采用背面示范。(×) 5.现代体育已由传统的注重身体,发展到今天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目标并重。(√) 6.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顺序是速度、力量、耐力。(√) 7.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有直线排列、螺旋排列和混合排列。(√) 8.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 9.在体育教学中,应本着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原则。(×) 10.教材结构是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总时数之比。(×) 11当学生正在做练习时,尤其是静止用力或较危险的动作,一般不作具体讲解。(√)12从一节体育课来看,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呈下降—稳定—上升的趋势。(×) 13艺术体操教学时,由于动作方向,路线变化较多,一般教师都采取正面示范的 方式。(×) 14教师宣布做练习时,用“可以开始”或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再做一次”均属于口令。(×) 15学校体育目标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16一般来说,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之和应小于或等于教学的总时数。(√)17在改进和提高阶段,学生逐步消除了错误,多余的动作,使动作变得十分熟练巩固。(×)18一堂综合课,如果是同一教材,通常是先新授后复习;一堂综合课,如果是不同教材,通常是先复习后新授。(×) 19运用持续法,一般来说练习的时间相对较长,强度也较大。(×)20体育教学目标不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 21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22持续法多用于周期性项目,以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 23《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运动的历史。(√) 24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具有社会性。(√) 25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宣布教学目标作为组织措施时间。(×) 二、单选题 1.在跑的练习中,按照教师的击掌声进行高抬腿跑的练习,属于A A.定向和领先B.助力和阻力C.示范D.教具和模型演示 2.为了展现篮球防守中动作的左右移动,可进行A A.正面示范B.侧面示范C.镜面示范D.移动示范 3.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指学生进行活动时,身体练习的“负荷强度”和A A.“负荷量”B.“负荷指数”C.“负荷比例D.脉搏次数 4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必须包括C A.慢跑B.做徒手操C.集合整队D.做游戏 5.在学生人数不多,新教材比较困难,复习教材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采用B A.三组两次轮换B.两组一次轮换C.先合组后分组D.四组三次轮换 6.健美操教学时,老师一般采用D

高等教育学校体育学复习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校体育学复习题(附答案) 一、判断题: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要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每天有45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2.对少年儿童运动技术训练的要求是全面训练打好基础。 3.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称技术关键环节。 4.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决策人是体育组长。 5.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口令。 6.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越大越好。 7. 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8. 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9. 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10. 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11. 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提出的 12. 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13.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14. 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15. 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16. 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二、选择题: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年。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6、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7、《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8、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9、毛泽东做出“健康第一”指示的时间是()。 10、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称为()。 11、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12、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 三、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过程 2、体能 3、社区体育 4、体质 5、专项密度 6、语言法 7、技术关键 8、课的类型 四、简答题: 1.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时,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哪些要求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3.如何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评价。 4. 体育实践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5.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教法有哪些特点? 6.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何异同? 五、论述题: 1、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 2、什么是个性,举例说明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及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