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卧位的护理

卧位的护理

卧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了解诊断、治疗和护理要求,选择体位。

3.评估自主活动能力、卧位习惯。

(二)操作要点。

1.薄枕平卧位。

(1)垫薄枕,头偏向一侧。

(2)患者腰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取此卧位。

(3)昏迷患者注意观察神志变化,谵妄、全麻尚未清醒患者,应预防发生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并按约束带使用原则护理。

(4)做好呕吐患者的护理,防止窒息,保持舒适。

2.仰卧中凹位(休克卧位)。

(1)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2)保持呼吸道畅通,按休克患者观察要点护理。

3.头低足高位。

(1)仰卧,头偏向一侧,枕头横立于床头,床尾抬高15~30cm。

(2)观察患者耐受情况,颅内高压患者禁用此体位。

4.侧卧位。

(1)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

(2)必要时在两膝之间、后背和胸、腹前各放置软枕。

5.俯卧位。

(1)俯卧,两臂屈肘放于头部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2)气管切开、颈部伤、呼吸困难者不宜采取此体位。

6.半坐卧位。

(1)仰卧,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30°~60°,下肢屈曲。

(2)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后放床头。

7.端坐卧位。

(1)坐起,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患者伏桌休息;必要时可使用软枕、靠背架等支持物辅助坐姿。

(2)防止坠床,必要时加床档,做好背部保暖。

8.屈膝仰卧位。

(1)仰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注意保暖,保护隐私,保证患者安全,必要时加床档。

9.膝胸卧位。

(1)跪卧,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应注意保暖和遮盖。

(2)女患者在胸部下放一软枕,注意保护膝盖皮肤;心、肾疾病的孕妇禁用此体位。

10.截石位。

(1)仰卧,两腿分开放在支腿架上,臀部齐床边,两手放在胸前或身体两侧。

(2)臀下垫治疗巾,支腿架上放软垫。

(3)注意保暖,减少暴露时间,保护患者隐私。

(三)指导要点。

1.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采用不同体位,更换体位时保护各种管路的方法。

2.告知患者调整体位的意义和方法,注意适时调整和更换体位,如局部感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各种体位承重处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

2.注意各种体位的舒适度,及时调整。

3.注意各种体位的安全,必要时使用床档或约束物。

基础护理学第09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基础护理学第09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是基础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到病人的卧位调整、卧床护理和安全预防措施等方面。正确的病人卧位与安全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病人发生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对提高病人的康复程度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人的卧位调整 正确的病人卧位调整对病人的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在日常护理中,病人的卧位应根据病情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效果和舒适感。常见的卧位调整包括以下几种: 1.平卧位:又称仰卧位,病人仰卧于床上,可以保持病人的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适用于大多数病人。但对于一些特殊病人如颅脑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平卧位需谨慎使用。 2.俯卧位:又称趴卧位,病人俯卧于床上,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人如胃出血、呼吸衰竭等病人,有利于促进呼吸、循环和消化功能。 3.半坐位:病人坐在床上,背部支撑着,适用于一些需要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病人如肺炎、心力衰竭等患者。 除了以上常用的卧位调整,护士还要根据病人的特殊需要如手术后、骨折固定等进行其他卧位的调整,以满足病人的恢复和康复需求。 二、卧床护理 卧床护理是指病人在卧位的状态下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卧位舒适:确保病人的卧位舒适,床铺平整、软硬适中,床单 被褥干净整洁,避免病人受到不必要的刺激和疲劳。 2.防止压力性损伤:卧床的病人常常存在长时间受压,导致压力性损 伤的风险增加。护理人员应注意对压力易受损部位如褥疮高发部位如大腿、臀部、脊柱、踝关节等进行定期翻身、按摩和皮肤清洁,预防和减少褥疮 的发生。 3.呼吸道管理:卧床的病人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护理人员应注 意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预防血栓形成: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应鼓励病人活动,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和按摩,穿着弹力袜等预防 措施。 三、安全预防措施 在进行病人卧位与护理过程中,护士还应注意病人的安全,进行相应 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病人的意外伤害和事故发生。 1.摆放床栏:对于需要保持卧位安全的病人,护理人员应适度摆放床栏,避免病人从床上摔下。 2.避免翻身摔伤:在翻身等操作过程中,护士要协助病人进行动作, 避免病人突然摔倒和受伤。 3.防止意外滑脱:病人卧床期间易出现滑脱现象,护理人员应注意保 持床单、被褥干燥,提供抗滑效果的床单等,以减少病人滑脱的风险。

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教案5则

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教案5则范文 第一篇: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教案 第十章 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 第一节 舒适 一、概念 舒适(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也是患者最希望能通过护理而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 不舒适(dis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自我感觉。 二、不舒适的原因 (一)身体因素 1、个人卫生 2、姿势或体位不当 3、保护具或矫形器械使用不当 4、疾病影响 (二)心理社会因素

1、焦虑或恐慌 2、角色适应不良 3、生活习惯改变 4、自尊受损 5、缺乏支持系统 (三)环境因素 1、不适宜的社会环境 2、不适宜的物理环境 三、护理不舒适患者的原则 (一)预防为主,促进舒适 (二)加强观察,去除诱因 (三)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不适 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是提供心理护理的基础。对因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不适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不作评判的倾听方式,取得信任,使患者郁积在内心的苦闷或压抑得以宣泄。通过有效的沟通,正确指导患者调节情绪,并及时与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使其配合医务人员,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二节 卧位 一、概念 卧位(lying position)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采取的卧床姿势。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为之调整相应的卧

位。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卧位的分类 根据卧位的平衡性,可将卧位分为稳定性卧位和不稳定性卧位。在稳定性卧位状态下,患者感到舒适和轻松;反之,在不稳定性卧位状态下,大量肌群处于紧张状态,容易疲劳,患者感到不舒适。 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将卧位分为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三种。 1、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即患者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称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2、被动卧位(passive lying position)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的患者。 3、被迫卧位(compelled lying position)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称被迫卧位。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根据卧位时身体的姿势,可分为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等。下面介绍的常用卧位主要依据此种分类。 三、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来源:文都图书 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需要注意卧位和安全的护理,同时这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卧位通常分为: 1.主动卧位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二)常用的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2)中凹卧位 (3)屈膝仰卧位 2.侧卧位 3.半坐卧位 4.端坐卧位 5.俯卧位 6.头低足高位 7.头高足低位 8.膝胸位 9.截石位 (三)更换卧位的方法 2保护具的应用:

(一)目的 1.保证安全,防止小儿或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危重病人等因意识不清或虚弱等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 2.确保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方法 1.床档主要用于保护病人,预防坠床。 2.约束带主要用于躁动或精神科病人,以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保护具的应用指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保护具使用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消除其心理障碍,保护病人自尊。 2.制动性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须定时松解约束带(一般每2小时松解一次);同时注意病人肢体应处于功能位。 3.使用约束带时,局部必须垫衬垫,松紧适宜,并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一般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必要时按摩局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4.记录保护具使用的原因、使用时间、观察结果、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停止使用的时间。 上面总结的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察的高频考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察的知识点较多。我们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好计划,在剩余的时间里,抓好重点,认真学习,建议考生参考一下张素娟的护士执业资格三本书《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关必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关必练880题》、《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速记宝典》,祝同学们考试顺利,加油。

卧位的护理

卧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了解诊断、治疗和护理要求,选择体位。 3.评估自主活动能力、卧位习惯。 (二)操作要点。 1.薄枕平卧位。 (1)垫薄枕,头偏向一侧。 (2)患者腰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取此卧位。 (3)昏迷患者注意观察神志变化,谵妄、全麻尚未清醒患者,应预防发生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并按约束带使用原则护理。 (4)做好呕吐患者的护理,防止窒息,保持舒适。 2.仰卧中凹位(休克卧位)。 (1)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2)保持呼吸道畅通,按休克患者观察要点护理。 3.头低足高位。 (1)仰卧,头偏向一侧,枕头横立于床头,床尾抬高15~30cm。 (2)观察患者耐受情况,颅内高压患者禁用此体位。 4.侧卧位。 (1)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 (2)必要时在两膝之间、后背和胸、腹前各放置软枕。 5.俯卧位。 (1)俯卧,两臂屈肘放于头部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2)气管切开、颈部伤、呼吸困难者不宜采取此体位。 6.半坐卧位。 (1)仰卧,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30°~60°,下肢屈曲。 (2)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后放床头。 7.端坐卧位。 (1)坐起,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患者伏桌休息;必要时可使用软枕、靠背架等支持物辅助坐姿。 (2)防止坠床,必要时加床档,做好背部保暖。 8.屈膝仰卧位。 (1)仰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注意保暖,保护隐私,保证患者安全,必要时加床档。 9.膝胸卧位。 (1)跪卧,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应注意保暖和遮盖。 (2)女患者在胸部下放一软枕,注意保护膝盖皮肤;心、肾疾病的孕妇禁用此体位。 10.截石位。

卧位护理

各种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1、主动卧位主动卧位指患者自己采取的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被动卧位就是指患者无力变换卧位而需由她人帮助安置的卧位。 3、被迫卧位被迫卧位就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二、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主要为避免呕吐物误吸到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患者。 2、中凹卧位适用范围 :休克患者。因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及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3、屈膝仰卧位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时,可使腹肌放松,便于检查;行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时,便于暴露操作部位。 (二)侧卧位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臀部肌肉注射。 (三)俯卧位适用范围: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脊椎手术后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四)半坐卧位适用范围: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五)端坐位适用范围: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六)头高足低位适用范围: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减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七)头低足高位适用范围: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下肢骨折牵引。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八)截石卧位病人接受会阴、阴道、子宫颈及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护理或手术。 (九)膝胸卧位适用范围:作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 三、协助病人更换卧位 (一)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1、方法 (1)一人协助翻身法先将枕头移向对侧,然后将患者肩部、腰部及臀部移向护士侧床缘,再将双下肢移近并曲膝。一手托肩 ,一手托膝,轻轻将患者转向对侧,使患者背对护士。 (2)两人协助翻身法两人站在床的同一侧,一人托住患者颈肩部与腰部,另一人托住患者臀部与膝下部,两人同时将患者移向近侧。 (3)轴式翻身法:患者去枕仰卧,护士将大单铺于患者身体下。三名护士站于病床同侧,分别抓紧靠近患者头、肩、腰、髋及双下肢等处的大单,将患者拉至近侧,拉起床栏。 护士绕至床另一侧,三人分别抓紧患者近侧头、肩、胸、腰、背、臀及双下肢等处的远侧大单,同时将患者整个身体以圆滚轴式翻转至近侧,使患者面向护士,放枕头于近侧。 (二)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法 1、目的:协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患者移向床头,恢复正确而舒适的卧位。 (1)一人协助移向床头法患者仰卧屈曲,双手握住床头栏杆,双脚蹬床面。护士一手放于患者的肩部,一手放于臀部。 (2)二人协助移向床头法:患者仰卧屈膝。两人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患者颈肩部与臀部,同时抬起患者移向床头。 (四)保护具的应用 保护具就是用来限制病人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病人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一)适用范围

护理常用卧位

护理常用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根据病人活动能力及意识状态,通常将卧位分为主动、被动和被迫3种。 1.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自己采取的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的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醒,也有更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而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二、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 仰卧位又称平卧位,可分为下述3类。 1.去枕仰卧位 (1)适用范围 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术后的病人,去枕仰卧6~8h,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因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

痛)。 (2)操作方法:去枕仰卧,将枕头横立于床头,必要时头偏向一侧(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放平。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3.屈膝仰卧位 (1)适用范围 1)腹部检查,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 2)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暴露操作部位,便于操作。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双臂放于躯体两侧,双腿屈膝,稍向外分开。 (二)侧卧位 1.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以放松注射侧的臀部肌肉。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2.操作方法病人侧卧,臀部稍后移,双臂屈肘,一手放于枕

危重症病人卧位护理

危重症病人卧位护理 危重症患者因受到镇静剂、意识不清、外科手术、肌松剂等状况的影响,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若卧床体位选择不当,就会引起肺炎、静脉血栓、肺不张、低氧血症、压力性溃疡、晕厥等不良后果。为此需要根据病情调整适当的卧位,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不适感,同时有效预防并发症。为了提升危重症患者的卧位护理质量,下文将给大家介绍一些卧位护理知识。 一、危重症患者的卧位护理干预原则 危重症患者病情较严重且变化比较快,为此,在变换卧位姿势时应加强护理干预。具体原则如下: (1)从力学、生理学等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卧位姿势,以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2)更换卧位姿势之前要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看是否处于正常,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同时给患者讲解定时更换卧位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同一卧位的维持时间(一般维持在2小时之内),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 (3)尽可能增宽患者的受压面,必要时可使用护理用具,例如枕头、沙袋、床单、气垫等,以降低局部体压。 (4)帮助患者更换卧位后,要密切观察局部受压情况和患处的身体情况,以及关节状况,以便及时处理异常现象。 二、危重症患者可选择的卧位种类 (1)半卧位:此体位是抬高上半身到30°-45°左右,同时在膝关节下放上枕头,让腿部保持屈曲状态,或者让双腿处于原样伸展状态。具体特点有:①半卧位有助于让食物从幽门到达小肠,降低胃内容物潴留,进而减小误吸和反流的发生率。②半卧位能让膈肌下降,进而减缓呼吸阻力。在肺扩张时,还能增加胸膜腔负压,有助于患者肺部扩张,进而改善其通气能力。③半卧位能增加胸腔负压,

有利于淋巴液与静脉血液回流。④半卧位还能提升患者的舒适感。⑤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采取半卧位,还能预防肺炎。⑥半卧位也有缺点,会提升骶尾部压力性溃疡的发生率。适合半卧位的患者有:对于因心肺疾病导致的机械通气、呼吸困难、腹腔手术后、头面部手术后或者盆腔手术后的患者较适合半卧位。不适合此体位的患者有:对于外伤性脑损伤、低心脏指数以及低血压的患者不适合半卧位。 (2)水平仰卧位:①特点:不同的体位对患者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着不同的影响。水平仰卧位可以减少重力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增加病人的回心血量。在换气血流方面,上下肺野较均一。此外,处于水平仰卧位时,患者的足部和头部动脉压较相似,会增高颅内压。同时处于此体位时,因膈肌和心脏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会降低肺容量和顺应性。②适合人群:对于下肺野出现病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者是休克的患者较适合水平仰卧位。②不适合此卧位的患者:因处于水平仰卧位时会增加静脉回流,为此存在颅内压增高、右心衰竭或者肺水肿的患者不适合此卧位。除此之外,水平仰卧位时会降低顺应性和肺容量,为此,水平仰卧位不适合肥胖患者和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 (3)侧卧位:让面部和身体朝向同一侧休息,并屈曲膝关节、上肢、下肢髋关节。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采取侧卧位,能预防血液与呕吐物误吸。对于服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低心输出量或者低体温的患者采取侧卧位,会影响血压变化。适宜患者: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肺部情况选择左右侧卧位。对于单侧病变的患者,应采取健侧卧位。若患侧卧位,会让通气和血流灌注等状况不匹配,进而引起低氧血症。禁忌症:存在肺出血、肺脓肿或者间质性肺气肿的患者不宜采取健侧卧位,但可采取患侧卧位,能预防健侧肺阻塞。 (4)俯卧位:俯卧位时会让患者纵膈接近胸骨,消除纵膈对背侧肺组织施加的压力,可以降低胸腔内的压力梯度差。适合患者:俯卧位适合于各种因素导致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病人卧位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病人卧位 (一)卧位种类 1.去枕仰卧位 ①目的:用于昏迷、全身麻醉后未清醒及椎管内麻醉或腰穿后的病人等;②卧姿:去枕仰卧,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头转向一侧。 2.屈膝仰卧位 ①目的:胸腹部检查等;②卧姿:病人仰卧,头下放枕,双腿屈膝,使腹部肌肉放松。 3.侧卧位 ①目的:肛门检查、灌肠、臀部肌内注射、配合胃镜检查等;②卧姿:病人侧卧,双臂屈肘,分别放在胸前及枕旁,双腿屈膝屈髋。 4.俯卧位 ①目的:腰背部手术或检查,脊柱手术,背、腰、臀部有伤口者等;②卧姿: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双臂屈肘放在头的两侧,需要时胸下、髋部及踝部各垫软枕。 5.半坐卧位 ①目的:减轻呼吸困难,腹腔、盆腔、头面、颈部手术后,腹腔感染时便于引流并使感染局限化;②卧姿:将床头摇起或用靠背支架

支起床头30°~50°,抬高膝下支架30°或双膝下放枕头等物品固定。 6.坐位 ①目的:为极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病人缓解症状;②卧姿:病人坐在床上,抬高床头支架60°~90°,膝部稍抬高,足下可蹬软枕以避免下滑。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 7.头低脚高位 ①目的:体位引流;产妇胎膜早破;右侧卧位用于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的引流;跟骨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用反牵引力,防止下滑。②卧姿:病人仰卧,将枕头横立予床头,床尾抬高15~30cm。 8.头高脚低位 ①目的:减轻颅内压,头部牵引;②卧姿:病人仰卧,床头垫高15~30cm。 9.膝胸卧位 ①目的:结肠、直肠、肛门检查和治疗;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②卧姿:病人先俯卧,双腿屈曲成直角,臀部抬高,双臂屈肘放在头的两侧,头转向一侧,头胸部贴在床面上,腹部悬空。 10.膀胱截石位

基础护理学-卧位和安全的护理考点总结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一、卧位的分类 1.主动卧位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二、常见卧位 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2.中凹卧位 3.屈膝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用于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所引起的窒息或肺部并发症;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用于休克患者。 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用于导尿术或会阴冲洗、腹部检查者。 侧卧位 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下腿伸直,上腿弯曲。 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半坐卧位 床头支架呈30°~50°角 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端坐位 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 用于急性肺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极度呼吸困难患者。 俯卧位 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配合胰、胆管造影等。 2)腰、背、臀部有伤口或脊椎手术后,病人不能平卧或侧卧。

基础护理学技能知识卧位安全的护理

tp1.患者,23岁,男性,因腹泻入院,诊断为阿米巴痢疾。为该患者灌肠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A.膝胸卧位 B.左侧卧位 C.右侧卧位 D.俯卧位 E.仰卧位 【答案】:C 【解析】:考查常用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采取右侧卧位,以提高治疗效果。 2.病人李某,胃大部切除术后采取半卧位的目的是 A.减少静脉回流血量 B.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 C.减少术后出血 D.防止呕吐 E.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 【答案】:E 【解析】:考查常用卧位,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半坐卧位可以是腹部松弛,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有利于伤口恢复。 3.病人男性,39岁,因车祸致脾破裂急诊入院.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60/40mmHg.护士应为病人安置 A.去枕平卧位 B.中凹卧位 C.头低脚高位 D.半坐卧位 E.平卧位 【答案】:B 【解析】:考查常用卧位,根据病情,为防止患者发生休克,护士应为病人安置中凹卧位,其要求是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头胸部抬

高,有利于保持呼吸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出量,缓解休克症状. 4.病人男性,56岁,甲状腺手术后,该病人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 A.减少局部出血 B.使感染局限化 C.减少静脉回流量 D.有利于呼吸 E.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 【答案】:A 【解析】:考查常用卧位。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采用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5.胡某,男,70岁,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近3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应取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头高足低位 D.端坐位 E.膝胸位 【答案】:D 【解析】:考查常用卧位。患者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应采取端坐位。 6.孕妇,产前检查胎儿臀位,为矫正胎位,护士指导其选用的是 A.头低脚高位 B.截石位 C.侧卧位 D.膝胸卧位 E.俯卧位 【答案】:D 【解析】:考查常用卧位。为纠正胎位,应采取膝胸卧位。 7.病人女性,44岁,双脚脚趾及脚背不慎烫伤,可考虑为其选用的保护具是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一节卧位 一、卧位的分类 1.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分类:主动、被动、被迫卧位。 2.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分类:稳定性卧位;不稳定性卧位。 二、常用9种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去枕仰卧,枕头横置床头,头偏向-一侧。 ①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患者,以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小时的患者,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头胸抬高10°~20°下肢抬高20° ~30°。适用于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保持气道通畅,有

利于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3)屈膝仰卧位:腹部检查或接受导尿、会阴冲洗等。 2.侧卧位 (1)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等; 。 (2)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3.半坐卧位 (1)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减少局部出血。 (2)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减轻腹腔脏器对心肺的压迫,增加肺活量。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促进炎症局限,防止炎症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4)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减轻腹部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 (5)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适应体位变化,向站立过渡。 4.端坐位: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

哮喘发作患者。 5.俯卧位 (1)腰背部检查或胰、胆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2)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3)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6.头低足高位 (1)肺部引流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的引出; (3)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出; (4)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7.头高足低位 (1)颈椎骨折的患者颅骨牵引时,作为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3)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8.膝胸位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护理卧位的分类简记

护理卧位的分类简记 一、概述 卧位是指患者在床上以一定的姿势休息或进行治疗的姿势。合理的卧位对患者的恢复和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将对护理卧位的分类进行简要记述。 二、分类 2.1 仰卧位 仰卧位是指患者平躺在床上,面部朝上,下肢伸直的姿势。这是最常见的卧位,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以下是仰卧位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 特点: - 面部朝上,便于呼吸和通气 - 下肢伸直,减少压力 - 注意事项: - 避免长时间维持相同的姿势 - 定时翻身,以避免压疮和肌肉僵硬 2.2 俯卧位 俯卧位是指患者平躺在床上,面部朝下,胸部和腹部贴近床面的姿势。以下是俯卧位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 特点: - 促进通气和排痰 - 减少舌根后坠 - 注意事项:- 避免长时间维持俯卧位,以免影响患者的休息 -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意外滑脱或 窒息风险 2.3 侧卧位 侧卧位是指患者向一侧躺在床上,脊柱与床面平行的姿势。以下是侧卧位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 特点: - 提供舒适支持 - 减少肺容积压缩 - 注意事项: - 使用 护士站或伙伴协助将患者翻身 - 注意保持患者的平衡和稳定 2.4 俯卧仰卧位 俯卧仰卧位是指患者在床上交替采用俯卧位和仰卧位。以下是俯卧仰卧位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 特点: - 俯卧位可促进通气和排痰,仰卧位可保持压力分布均匀 - 交替使用有助于减少压疮风险 - 注意事项: - 定时交替使用,避免过度疲劳和不适 - 观察患者是否有晕厥或其他不适症状

三、卧位护理的重要性 卧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卧位护理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 避免并发症:不正确的卧位可能导致压疮、肌肉萎缩、呼吸道问题等并发症。合理的卧位可减少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 促进康复:正确的卧位可以有效地减少疼痛、恢复肌肉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 - 提高舒适度:合理的卧 位可以提供患者舒适的休息环境,有助于缓解疼痛和焦虑。 四、卧位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卧位护理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维持相同的姿势,定期翻身可以减少压力和摩擦,预防压疮和肌肉僵硬。 2. 观察血液循环:注意患者手指和脚趾的血液循环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3. 使用床垫和枕头: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以提供适当的支撑和舒适度。 4. 配合疾病治疗: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最佳的卧位姿势和时间。 五、结论 合理的卧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护理非常重要。在进行卧位护理时,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卧位姿势,并注意定期翻身和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通过正确的卧位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护理是实施卧位护理的关键。 (字数:2674字)

病人卧位

病人卧位 姓名:杨淼班级:泸护专升本14-3班学号:LS20149903087 摘要:卧位即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所采取的卧位姿势。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为之调整相应的卧位,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病人卧位与安全护理的关系。 关键词:卧位适用范围安全护理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面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应当熟悉各种卧位的要求及方法,协助或指导患者取正确,舒适安全的卧位。让患者更加快的恢复健康。 一卧位的分类 (1)主动卧位病人自己采用随意的姿势卧于床上,并可自由变换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活动能力丧失,没有能力改变卧位而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竭时。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醒,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因疾病的原因,为缓解症状被迫采取的特殊体位。如呼吸困难时采用的端坐卧位。还可根据是否平衡稳定将卧位分为稳定卧位和不稳定卧位。 二常用卧位的方法与适用范围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1)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等病人。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肺部并发症。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小时的病人,以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2)方法:去枕仰卧,头部应转向一侧,将枕头横置于床头。 (2)中凹卧位 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2)方法:抬高病人头胸部l0°~20°,抬高下肢约20°~30°。(3)屈膝仰卧位 1)适用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2)方法: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侧卧位 (1)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内注射、配合胃镜检查等。(2)方法:侧卧,下腿稍直、上腿弯曲,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 3.半坐卧位 要求:摇床:由平卧位转变为半卧位时,先摇床头,再摇床尾。由半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要床尾,再摇床头。 (1)适用范围:①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由于重力作用

卧位的护理技术范文

卧位的护理技术范文 卧位是指患者在床上平躺的姿势,卧位的正确护理技术对于患者的康 复和预防床位相关并发症非常重要。下面是关于卧位护理技术的详细介绍,包括四个方面:平躺位的准备、卧位的改变、卧位的转移和卧位中的皮肤 护理。 一、平躺位的准备 1.清洁床单:在平躺前,要确保床单是干净的,且有足够的大小覆盖 整个床铺。床单应该平整,没有褶皱,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2.准备辅助用具:根据患者的需要,准备好辅助用具,如背垫、颈托、枕头、便盆等。这些用具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来确定。 二、卧位的改变 1.保持患者舒适:在平躺后,保持患者的头部处于中线位置,有利于 气道通畅。患者的双手应放置在身体两侧,背部应保持自然曲线。帮助患 者调整床单和枕头,确保他们感到舒适。 2.注意支撑肢体: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定期改变肢体卧位,以免压迫和缺血。通过轮流移动患者的手臂和腿,可以减少肢体的疲 劳和僵硬。 3.定时翻身:对于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需要定时翻身。通常每两小时左右一次,可以减少压疮的风险,并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三、卧位的转移

1.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在转移卧位之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并告诉他们即将进行的转移动作,以免引起不适。 2.正确的转移技巧:使用正确的转移技巧,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在 转移卧位时,一定要用护理人员足够的力量和配合,以保持患者的身体稳 定和平衡。 3.避免长时间卧床: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鼓励他 们适度活动,进行适量的床旁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流淤滞。 四、卧位中的皮肤护理 1.定期检查皮肤: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特别是易受压力 的部位,如脊柱、臀部、膝盖等。发现异常,如湿疹、红肿、破裂等皮肤 损伤,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和清洁是防止压疮的重要 措施之一、及时更换湿床单和衣物,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爽。 3.按摩皮肤: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疏通淋巴。护理人员可 以根据需要使用温和的按摩技巧,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按摩和刺激。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2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一、病人的卧位 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卧位与论断、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卧位的性质 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须由护士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度-20度,抬高下肢约20度-30度,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法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使腹肌放松,适用于胸腹部检查。 2.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背后、胸腹前可放置一软枕。 用于灌肠、肛门检查。侧卧与平卧交替可预防褥疮。 3.半坐卧位病人卧床上,以髋关节为轴心,上半身抬高与床的水平成40度-50度角(自动床、半自动床、或手摇床),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将病人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将两端带子固定于床两侧,以免病人下滑, 放平时应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半坐卧位适用于以下情况: (1)用于心肺疾患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疾病。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可使静脉回流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瘀血和心脏负担;半坐卧位可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 (2)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化。因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能较强而吸收性能较差,半坐卧位可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反应,同时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采取半坐卧位能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伤口愈合。 4. 端坐位病人坐在床上,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小桌,桌上垫软枕,病员可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床头,使病人的背部也能向后依靠。 5.俯卧位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适用于腰背部检查及某些手术后病人. 6.头低脚高法病人仰卧,头侧向一侧,将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用木墩或其它支托物垫高15-30cm,适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检查,以及下肢牵引、体位引流、产妇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出. 7.头高脚低位病人仰卧,床头用木墩或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cm 或视病情而定,用于减轻颅内压,或作颅骨牵引时作为反牵引力。

2022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基础护理:卧位的性质及常用卧位

2022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基础护理:卧位的性质 及常用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1.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转变卧位的力量,躺在被安置的卧位。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存在,也有变换卧位的力量,由于疾病的影响被迫实行的卧位,称被迫卧位,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二、常用卧位 1. 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1)适用范围 ①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糊涂等病人。可防止呕吐物流人气管而引起窒息及肺部并症。 ②用于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以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 2)方法:去枕仰卧,头部应转向一侧,将枕头横置于床头。 (2)中凹卧位 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低肢,有

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2)方法:抬高病人头胸部l0~20°,抬高低肢约20~30°。 2. 侧卧位 (1)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内注射、协作胃镜检查等。 (2)方法:侧卧,下腿稍直、上腿弯曲,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 3. 半坐卧位 (1)适用范围 ①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可使局部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使静脉血回流削减,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 ②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削减炎症的集中和毒素的汲取。 ③腹部手术后病人,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开痛苦,有利于切口愈合。 ④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可削减局部出血。 (2)方法:摇床,先摇起床头支架呈40~50°角,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常先放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4.端坐位 (1)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