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动物的隐喻

关于动物的隐喻

关于动物的隐喻
关于动物的隐喻

关于动物的隐喻

cat

fat cat 懒惰,贪婪的人

catty 恶毒,令人讨厌,背后说坏话的人

kitten 性感,乐于调情的女人 kittenish a fat cat的意思不是肥猫, 而是大款或是很有影响的人,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直译为/让猫从袋子里跑出来而是泄露秘密。 pu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并不是把猫放在鸽子当中, 而是/招惹麻烦或是惹人生气的意思。

bell the cat0字面上是/给猫系铃铛, 这源于英语典故老鼠给猫系铃铛以求安全,引申的含义是挺身而出, 担当风险的意思了。Enough to make a cat laugh0是/连老猫都要笑掉牙, 即非常可笑pig

what a pig you are!你真是个混蛋

to pig oneself/pig out 大吃大喝,尤其吃不健康食品

pig-headed固执,即使有错也不改

sheep

形容人云亦云,盲目跟从的人

sheepish 因为自己做错事或不诚实而显得有点尴尬或惭愧eg: He returned, looking sheepish

follow like sheep盲目顺从

lamb 形容所喜欢的人以及温和,好心,不麻烦的人

bull

bull inachinashop 就像是瓷器店里莽撞的公牛,比喻的是/做事鲁莽, 横冲直撞。

dog

a lucky dog指的不是狗而是幸运儿

爱屋及屋love me, love my dog。

Old dog指的是老人, 上了岁数的人。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

as faithful as a dog 也就是像狗一样

的忠诚。

help a lame dog over astile。帮助一只跛脚的狗越过篱笆, 也就是相当于汉语的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之中

a dog chance 极有限的一点儿机会(希望)

dog's days 很热的日子

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fight like cats and dogs.含义是大打出手,

oyster

As thumb as an oyster中的喻体是 oyster牡蛎, 表达的是沉默不语的意思, 也就是汉语中的守口如瓶。

drinking like a fish喻体是鱼, 也就是汉语说的牛饮。用老鼠来做喻体的俚语也往往带有贬义的色彩

mouse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直译成汉语为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 引申为一贫如洗。

insect

I can smell the rat 就是我觉得这事蹊跷。蚂蚁常作为勤劳的喻体, 如working as ants就是辛勤劳动,西方人同样用蜜蜂来形容忙碌, as busy as a bee就是忙的团团转了

monkey

monkey around是胡闹, 捣蛋.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body就是愚弄某人, 让某人出丑。horse

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 根据最可靠的消息来源

eat like a horse 吃得很多

a horse of a different color 不同的事,完全不一样

crocodile

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比喻的是并非发自内心的哀伤, 假慈悲

chicken

count your chicken before they’re hatched 直译为在小鸡孵化出之前就去查数, 真实意思是过早乐观

as greedy as a dog或as greedy as a wolf。形容强壮的样子, 英

语俚语可以分别用狮子、马或公牛来做喻体, 即as strong as a lion, as strong as a horse, as strong as a bull 。

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

广西大学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课题: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 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层次本科 准考证号 姓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前言 (1) 一、《红楼梦》的背景 (1) (一)《红楼梦》作者的背景 (1) (二)《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2) 二、《红楼梦》的隐喻 (2) (一)人名的隐喻 (2) (二)人物的隐喻 (3) (三)社会的隐喻 (5) 三、《红楼梦》隐喻的艺术性 (6) 四、《红楼梦》隐喻的作用 (8) 总结 (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摘要 本文以《红楼梦》的隐喻艺术为研究对象,对曹雪芹先生的著作《红楼梦》进行了人物分析、事件分析以及小说背景的分析。《红楼梦》之所以如此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思想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多的是它在语言艺术方面的成就,就如本文所述,在《红楼梦》一书中,随处可见各种隐喻手法的使用,人名、人物、社会方面的隐喻均用得非常巧妙。除此之外,本文在介绍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背景以及他的小说的创作背景的情况下,深入地对其作品《红楼梦》运用的隐喻手法的艺术性进行阐述,让世人更加清晰曹雪芹笔下所隐喻的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红楼梦》中隐喻的应用,不仅成就了它的文学价值,巩固了它在世人眼中的崇高地位,更是影响了世人的文学创作思维与文学创作手段,而《红楼梦》中隐喻的作用以及它的艺术性也由此显现。 关键词:隐喻艺术红楼梦人物事件背景作用文学价值

前言 《红楼梦》一书是中国史上最具文学成就的一部古典文学著作,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巅峰。同时它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章回小说,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红楼梦》于十八世纪中叶问世,问世以来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作者曹雪芹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非凡思想、创作才智与勇气都通过《红楼梦》艺术一一展现出来了。《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荣与衰落为线索,为世人展示了一个森罗万象的世俗生活与时代背景,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比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一种心理、语言和文化行为,即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是文学著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作者使用隐喻,一方面将内心的感受图像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变得清晰、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试图传达的内在涵义与言外之意;另一方面,使文学作品变得意义深刻,更具可读性。正是由于隐喻的运用,一个故事才显得意义深刻,充满趣味。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张力会使读者产生无尽的联想。文人喜欢用简洁、含蓄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情怀,同时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有些针砭时弊的评论不可直抒胸臆,这都为隐喻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这也是隐喻为何产生的原因及作用。 一、《红楼梦》的背景 (一)《红楼梦》作者的背景 曹雪芹出生于康熙末年,诞生在康熙的亲信贵族家庭里,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当时正是清王朝最高统治者为巩固其专制统治而残暴、恶劣地大兴“文字狱”的极端黑暗时期。他的先祖曹振彦是明朝的军官,在战争中立有战功。曹振彦的儿媳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9072693.html,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作者:郑紫元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2期 【摘要】隐喻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在传统的隐喻观点当中,隐喻如同明喻、夸张一样,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逐渐意识到隐喻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同时在隐喻的研究过程当中,动物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这种关系使得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情感。而动物习语是指包含表示动物单词的习语。动物习语不仅能形象地表现出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的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动物习语理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隐喻;动物习语 【作者简介】郑紫元(1989.04-),山东人,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集中在隐喻的研究上,隐喻对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内容认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隐喻都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 人和动物有许多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对动物习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此外,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彼此。英汉动物习语隐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理解動物隐喻的困难总是存在的。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动物隐喻。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获得动物习语的真实意义。减少他们在谈话中遇到的失败。 二、同一动物形象的不同喻义 1.狗。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通常被人们当作宠物或者用来看守或猎食。当然,在英汉动物习语中,狗的喻义也存在差异。在中英文化中,狗与人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明显的区别是人对狗的态度。汉语中,很多关于狗的习语都是谈论人类的行为或特征,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态度。通常情况下对狗的表述都是否定的。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男女等等。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狗在英语中的含义与在汉语中有很大的不同。狗在英语

动物喻人的隐喻分析

动物喻人的隐喻分析 摘要: 人与动物属不同的概念范畴,却一直持有历史悠久而深刻的关系。随着人们逐渐对动物的形象、习性等的了解,人们发现动物的形象和一些本质的特征与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存在相似之处,于是人们将这些相似性映射到人的身上,实现了不同概念间的转换,也就形成了动物喻人的概念隐喻。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方面对动物喻人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了解动物喻人的外貌、品行、行动及生存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 隐喻;动物喻人 引言: 在日常交流中,隐喻使用频繁,“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在词汇层次上的修饰。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在客观世界中形成的认知方式。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始源域之一,人们在长期与动物的接触中,对动物的各种特征性了如指掌,人们将动物的外貌、习性等特定投射到具有相似特征、却不同概念范畴的人类身上,从而形成了动物喻人的概念隐喻。 1.动物喻人的外貌 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人与动物无论是在基因、结构、行为等多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外表的生物特征上,人们很容易找到动物和人在外型上的相似性,例如,“凤眼”、“猿臂”、“峨眉”、“鸡胸”、“虎牙”等等。因为对某些动物特定的形态有着深刻的印象,我们经常会用此来

形容具有相似特征的人身上,不需要特殊的语境,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些用语的涵义。 “大象腿”是对腿粗的人的一种叫法,形容腿跟大象的一样,整个脚都比较粗壮。“水蛇腰”是腰椎向前面弯曲而产生的一种脊椎变形。民间常以“水蛇腰”来说一个人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含胸拔背”且腰肢扭转的姿态。 “鹰钩鼻”又叫结节鼻,是指在鼻梁上端有凸起,鼻尖有点下勾,形似“鹰嘴”。“鹅蛋脸”是人们对标准脸型的一种称呼。因其脸型的突出特点如线条弧度流畅,整体轮廓均匀,额头宽窄适中等等与鹅蛋有着天然的形似性,人们以鹅蛋为此命名。 “鱼尾纹”是人体生理衰老的表现之一,在人眼角和鬓角之间出现的皱纹,其纹路与鱼尾巴上的纹路很相似,故被形象的称为鱼尾纹。 2.动物喻人的品行类型 自然界的动物因为自身的特点及所处环境而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动物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当人们提到这个动物的时候,这个印象就会浮出水面,比如“猪”好吃懒做,“牛”勤勤恳恳,“狐”狡诈阴险,“狼”凶狠无情等等。因为环境因素或自身的发展等,人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品性特征。人们将源喻“动物”的品行特征映射到目的域“人”的特性中去,形成了概念隐喻。 2.1 牛 牛是不可缺少的家畜之一,人与牛有着劳动的关系。牛外型高壮、力大,常隐喻身体强壮的人;牛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任劳任怨,因此人们总会用牛来形容性格固执、老实工作,认真勤恳,无私奉献的一类人,如父亲,公仆等等。 “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老牛舔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老牛象征着慈爱的父母。

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艺术_以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为例

到抽象的表意过程,具有 而同地在某种意义上淡化于“隐喻与象征” 式,如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尔、费里尼、帕索里尼、 鼻祖, 延伸。 巨大的概括力、 染力。爱森斯坦在 个沉睡、苏醒、 国人民已经觉醒。 让?谷克多、 尼、帕索里尼、 晦、 考。“ 钢琴、几条被宰杀的牲畜、达鲁狗》), 人、海滩上的骡子( 邮递员和大公鸡( (《白日美人》), 安娜》 中,《维里迪安娜》 《最后的晚餐》, 瞎子, 尼轰动国际影坛的影片 的场景设置,

与阐明力。如果说上述雕像的意象旨在古今之间做喻,手法上还带有含蓄之处的话,《雾中风景》中的雕像则模糊了时空背景,其内涵之深,更加令人惶惑。寻父的孩子最终行至海边,海水中出现了奇迹:一只雕像的巨手浮出水面——在直升飞机的牵引下,雕像的巨手缓缓经过城市上空,巨大的断掌与琐屑渺小的城市在同一构图中形成魔幻般的影像奇观,隐喻某种抽象的力量在操纵生活,但这股力量又以自身的缺陷(巨手指示方向的食指缺失)让人感到怀疑。流浪艺人诵读着里尔克《杜依诺哀歌》第一首中的诗句:“如果我呼喊,各级天使中间有谁听得见我?”[2]个体生命无尽的孤独感与不可预期性以影像形式具象地呈现出来。《尤利西斯的凝视》中,曾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权威的列宁被呈现为巨大而瘫痪的雕像,这堆被肢解的石头,竟穿行整个巴尔干半岛,盲目与荒诞显而易见。影片中的人物——那位导演站在雕像脚边,随船前往已在战火中解体的南斯拉夫。这是一种对意识形态权威的思考与形象性嘲讽。 二、穿黄制服的人 如果说,“破碎的雕像”寄托了安哲罗普洛斯对文明与历史、权势与历史的忧虑与思考,那么“穿黄制服的人”则承载了导演对世界的一种希望,也是导演电影语言诗学探索的表现形式之一。“常有人会问我电影中那些令他们不解的元素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像那些穿黄色衣服的人,我不知道为何这就被称为超现实,我只是把他们当作一种诗的元素,这些是我不能解释也不想解释的。所以当人们问起我那些穿黄色衣服的人的意义时,我回答,黄色是一种颜色。”[3]尽管安哲罗普洛斯拒绝回答“意义”,我们却不能无视“意义”。安哲罗普洛斯生长在一个信仰基督的社会中,受圣像画影响极深。在圣像神学中,每一种颜色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色彩多是人物形象的辨识符号。比如,圣母的披风是深樱桃红色,圣人尼古拉白色的披肩上一定有黑色的十字样式,圣徒彼得被描绘成身着褐色服装,耶稣多半穿着红色的长袖衫外套蓝色的披风……圣像画背景的颜色则多选用金黄色。而且,黄色“有最佳的远距离效果和醒目的近距离效果”[4],足以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穿黄制服的人”作为标签似的存在,几乎成为安哲罗普洛斯影片中一个固定的韵脚,使影片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节奏感。 “穿黄制服的人”虽与叙事情节无关,却是一种具有精神内核的人文指代,使叙事层面获得一种更为饱满的情绪与意蕴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影片的表现空间与思想深度。《塞瑟岛之旅》中在儿子身边穿梭着穿黄雨衣的人,《雾中风景》穿黄雨衣的人从站台经过,《永恒与一天》中三位穿黄雨衣的人伴着公车 行使,《鹳鸟踟蹰》结尾,穿黄制服的人爬上电 线杆,架起连接的电线。穿黄色制服的人,总以 各种形式重复出现在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 界中,像是一种提醒和劝慰。世界无论存在多 少地理上的边境和心灵上的隔阂,至少还存在 沟通的可能,这是安哲罗普洛斯对世界的温情 渴望。“穿黄制服的人”这一意象在单个画面、 单部影片中只是人物视线中的一抹风景,但从 整体看,却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涵义深厚的隐 喻体系,寄托着导演对世界、人生的参悟和期 望。这种隐喻“以闪电的光芒照亮了叙述,刹那 间夸大了感受的范围。隐喻是影片的情绪—— 涵义上的各个‘纽结’的浓缩物。”[5]正是“穿 黄制服的人”使我们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节奏 感,领悟到一种沟通的可能性。 三、镜子与镜子中的影像 “镜子与镜子中的影像”体现了导演一种 独特的思考方式,并展现了在这种思考方式下 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影片中一些重要人 物的出场往往首先通过镜子显现出来,镜子已 经被从具体事物中剥离并抽象出来,成为一种 接近于真实的、理性世界的隐喻和象征。《塞瑟 岛之旅》中,影片中的导演亚历山大通过镜子 发现了酷似“父亲”的卖花老人,镜中老人蹒跚 的身影,满脸的沧桑激起了亚历山大对父亲心 理上的渴望。卖花老人与影片开始时许多被选 的“父亲”形象截然不同。那些老人虽然在年龄 与相貌上与父亲特征相符,却没有卖花老人写 在脸上与刻在骨子中的沧桑与沉重,正是这一 点,使亚历山大找到了想象中的“父亲”。现实 中寻访不得的形象或是情感,在“镜子”中却有 意外的发现:通过“镜子”,亚历山大找到了“父 亲”;通过“镜子”,安哲罗普洛斯发现了一种更 加接近真实的思考途径。《塞瑟岛之旅》中,“父 亲”在海上的浮筏上等待何去何从,儿子在酒 馆中忧心忡忡。这时,安哲罗普洛斯利用“镜 子”这一道具强化了儿子思想与心理上的负 担。镜子中,一群艺人在唱歌跳舞,“儿子”在独 自吸烟,狂欢与烦闷的对比更加真实地凸显了 “儿子”的真实心境。《永恒与一天》中,阿尔及 利亚的小男孩、军人与老人在镜子中的影像真 实地再现了主人公的心境。小孩害怕军人把自 己押送出境,而老人则在短暂的交往中慢慢对 小孩产生了心理依赖。在镜子中,我们往往更 能够看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镜子中的影像往 往褪去伪装,被还原为一种更为本真的存在。 上面提到的一些意象是安哲罗普洛斯影 片中频繁出现的隐喻与象征载体,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形象或场面也是安哲罗普洛斯整个 隐喻与象征体系的一部分。比如,《猎人》中那 具死了三十年仍然流着鲜血的尸体,《雾中风 景》中在姐弟面前被拖行致死的马,《尤利西斯 的凝视》中那个着急与姐姐见面的老人,…… 这些电影意象生成了独特的造型手段与表意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审美对象,它们的意蕴 远远超过电影语言的隐喻性,而进入到更加深 厚的哲学层次。从导演创作的角度讲,这是一 种超越有限升华到无限的艺术追求过程,从审 美的主体上讲,这是在读解电影过程中超越影 像语言之外的一种“诗学性”阐释。 隐喻与象征的运用使安哲罗普洛斯的影 片产生多层次的阐释空间,增强了电影艺术的 吸引力和感染力。安哲罗普洛斯影片中的隐喻 建立在对社会及人生的深度关注中。“隐喻一 旦失去了广泛的社会概括的远景,而‘粘附在’ 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就会流于支离破碎。它的 美学特性是大胆进行巨大概括与极度简洁相 结合。”[6]由于隐喻与象征镜像修辞方式的运 用,安哲罗普洛斯的作品超出了电影的读解范 畴,在文学、社会学、历史、哲学等方面获得了 多元阐释的可能性。 注释 [1](匈)伊芙特著 崔君衍译:《世俗神话:电影的野 性思维》,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 页。 [2](奥地利)里尔克著 绿原译:《里尔克诗选》,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32页。 [6]傅睿邨:《Meeting Mr. Angelopoulos——与安 哲罗普洛斯对话》,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6,第 90页。 [4](德)爱娃?海勒(Eva Heller)著 吴彤译:《色彩的 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 页。 [5] (苏)多宾著 罗慧生、伍刚译:《电影艺术诗学》,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第75页。 [6] (苏)多宾著 罗慧生、伍刚译:《电影艺术诗学》,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第83页。 作者简介 赵春霞,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教师,山东师范大 学电影学硕士,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 2 象征在女性主义小说《占有》中的作用 3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d in A Christmas Carol 4 5 论《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艺术创作特征 6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 7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8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9 论美国黑人现代流行音乐及其影响 10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11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12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13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4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 15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16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 17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18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19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 20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 21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22 试析翻译中的“假朋友” 23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24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的技巧 25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26 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7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 28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 29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 30 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 31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打开销售渠道 32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33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34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 35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36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37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8 英汉招呼语对比与应用研究 39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40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41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东北方言中动物名词使用的隐喻分析

东北方言中动物名词使用的隐喻分析 现代汉语一般分为七大方言区,东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中关于东北方言和北方话的关系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设想,北京话的源头可能在东北,随着满族入侵,居民内迁,东北方言的扩散波涉及到北京及其附近地区,覆盖了原来的北京土话,使其成为底层”。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相近,语法结构也最为相近,易于理解,获得很多人的喜爱。东北方言在其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其特有的自然地理坏境、历史和文化等的影响,产生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方言词汇。其中的动物名词就颇具特色,东北人对动物的称呼形象生动,对动物名词的使用既幽默诙谐,又不失庄严。 一.东北方言中动物名词的特点 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2]。东北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不同于普通话的动物名词,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者通过搜集该类名词,发现它们具有直观易懂、吸收少数民族语言等特点。 (一)动物名称直观易懂

有一部分动物名称在东北方言里直接按照它们的体貌特征和秉性习惯来称呼的,简单明了,形象直观。比如: 1.瓢虫,它的颜色鲜艳,常见的是黄色、褐色、红色和橙色,身上长有斑点,东北人称它们为“花大姐”,既显出了它们的特点,又让人叫起来感觉很亲切。 2.飞蛾,因为它飞的时候翅膀不断煽动,这个动作北方叫做“扑棱”,而且声音上也是“扑棱”“扑棱”的声音,所以被北方百姓俗称为“扑棱蛾子”。东北人也把“鸽子”叫做“扑鸽子”,其原因是一样的。 这样称呼这些常见的动物,不仅简简单单,让人容易理解。把对于农民感到陌生的词语换为自己熟悉的日常词语,不仅减轻了人们的记忆负担,还丰富了语言词汇系统。 (二)语法的地域性特色分明 东北方言里,动物名词在语法上具有鲜明的方言烙印。 例1:对动物的称呼多加前缀“老”,如老牛、老抱子(孵化小鸡的母鸡)、老鸹(乌鸦)、老黄(黄鼠狼)等。 例2:对动物称呼多用后缀“子”,如鸭子、杨喇子(刺蛾)、傻狍子、黑鱼棒子等等。 这些语法特征,显示了东北方言的特点。人们这样称呼自己熟悉的动物,又表现出了东北人对动物的喜爱。 (三)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层遗留 由于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里世代生活

【课外阅读】鲁迅笔下的动物隐喻

【课外阅读】鲁迅笔下的动物隐喻 鲁迅研究是当代中国的显学,无论宏观的思想阐发还是微观的文本细读都已很难置喙,对这样一个有着浩瀚研究成果的学科领域,任何的创新、掘进和拓展都是艰难的。“说不尽的鲁迅”与“言说的艰难”同样醒目地摆在每一位试图在这一领域有所创获的研究者面前。尽管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还是时有所见。靳新来的专著《“人”与“兽”的纠葛: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可以称得上其中的翘楚之作。 该书以鲁迅作品中的动物意象为研究对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异常丰富独特的鲁迅笔下的动物世界的文学图景。鲁迅对人文世界的刻画与对动物世界的素描彼此关涉,相映成趣;“人”与“兽”的纠葛可谓草蛇灰线,千里伏脉。靳新来凭着学者特有的敏锐发现,鲁迅写动物并非从动物学意义上来进行的,也不是单纯的艺术技巧的选择,而是紧密联系着他对人的思考。通过对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的详细考察,靳新来对鲁迅独特的人学思想、精神世界、艺术创造给予了崭新的分析和探讨。 这本书体系严整,纵横捭阖,论说严谨,自成一言。作者从鲁迅作品中择取十几个有代表性的动物意象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梳理出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系统。动物意象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象征和隐喻的系统,其背后隐含着的是一个“人的世界”。按照动物意象各自隐喻的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人格,这一系统大致说来是由两大对立的系列构成的:一是由狼、猫头鹰、蛇、牛等象征那些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即反抗传统和现实的精神界战士;二是狗、猫、羊、蚊子、苍蝇、细腰蜂等象征那些维护传统和现实的现代奴性知识分子。靳新来在建构全书的思维体系时,立足于鲁迅对国民性的改造和对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勾画。通过对动物意象的系统研究,直抵鲁迅思想的坚硬内核,深刻而全面地解读出鲁迅杂文、小说中以动物隐喻象征的现代中国的人性民魂。 这本书出版前,我曾经在期刊上读到过单篇发表的《鲁迅与蛇》一章,当时就被作者独具只眼的大胆立论所折服,随即就沉浸在作者步步为营、丝丝入扣的严谨论证中了,无论是旁征博引的原文,还是鲁迅文友的琐忆,无论是理论的推衍还是感性的直觉,都散发着学术的气息和随笔的意趣。该文从鲁迅的夫子自道写起,行文中串联起鲁迅的打油诗《我的失恋》、《彷徨》书名的语义学追溯、《伤逝》中的“以蛇喻路”,得出了鲁迅“永远在路上”的生命哲学和“历史中间物”的自况。对鲁迅童年时代积淀的“恋蛇情结”的深入挖掘是作家创作心理机制的探析,靳新来从鲁迅故乡浙江绍兴民俗中以蛇作为图腾、鲁迅的生肖是蛇、鲁迅曾用过“他音”(蛇)、鲁迅一枚印章中“它”字酷肖蛇形等等青少年时代的无意识接受蛇的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 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 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第一章 关于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中的隐喻讲解

第二节隐喻的概念及其理论溯源 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的“metaphora”,meta意为超越,而phora 意为运送,因此隐喻最初的含义是“一个兼具超越性和转换性的行为或过程。”①学术界普遍认为,隐喻作为一种不自觉的思维方式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个给隐喻下定义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隐喻是“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它物,其应用范围包括以属喻种,以种喻属,以种喻种和彼此类推。”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强调隐喻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所以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进而提出“比较论”观点。在《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隐喻不仅仅体现在词上,更是对于语言风格的塑造。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连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提出“替代论”(Substitution Theory)观点,他认为“隐喻意义产生于词义的变化,词与词之间的相互替代产生隐喻意义。”③亚里士多德和昆提连都在词语的层面上探讨隐喻的修辞意义,把隐喻局限于修辞学这个狭隘的范畴。 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修辞学的兴起,隐喻研究的对象开始从词扩展到句子乃至文本,古典修辞学渐渐退出舞台,其标志就是瑞恰兹的隐喻互动理论。瑞恰兹认为隐喻是两个不同事物的概念间互动,从而产生新的意义。他总结说,隐喻在语言中无所不在,“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就是“二合一”,即“两个概念,一个意义”(“two ideas for one”),是两个共现概念之间的互动形式。”④布莱克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他将认为隐喻不仅体现在两个词之间的相似性,更是创造相似性,是词语之间的相互激发。 1980年,雷科夫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诞生标志着隐喻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认知阶段。书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即用一个概念去思考另一个概念,因此,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的,本质特征就是认知性,“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体现于语言,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及行动”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他们对隐喻的这种别树一帜的洞见,给隐喻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①郭琳著:《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②亚里士多德著:《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49页。 ③郭琳著:《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④Richards,I.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P93. ⑤Lakoff,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词汇学论文 关于中西方动物隐喻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ome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bstract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imals are 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uman activities that people often use the behavi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 to describe the other things.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nimal metaphor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which derive from a conceptual metaphor called “Man is an animal”. Du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nations, so many animal words may not have the same meanings sometimes. But some of the meanings and the usage may be same or similar.This paper, by contrasting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nations, analyzes the different modes of thinking between two nations and exposes causes to those differences. KEY WORDS:animal words; metaphorical meaning; cultural difference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对比分析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对比分析 周健安 引言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语言要素。母语是英语的中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动物词汇时,会因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方式的迥异产生对汉语学习动物词汇隐喻意走入误区。所谓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本文将举例说明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不同并给予一定的分析,使以母语为英语的中国留学生更容易融入汉语语境中学习中文。 一、英汉动物词汇具有不同的隐喻意 这类动物词汇无论在英语还是中文里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含义,然而它们各自的丰富内涵都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拿“龙”和“狗”作为例子。 1、龙 中国古代的“龙”是有鳞有须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封建 社会“龙”是帝王和贵族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赫

地位,它不仅象征皇权、威严与神力,还象征着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中国人对“龙”的偏爱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时代,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已经超越了“图腾”和“法力”的实体词汇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凡是与“龙”有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词,下面是汉语中与龙有关的词一些成语: (1)望子成龙:to wish one’s son have bright future (2)龙子龙孙:to sons and grandson of dragon,which are usually used to call oneself by Chinese people (3)龙肝凤胆:rare delicious (4)龙马精神:the sprite of a dragon horse ,usu. Said in praise of a vigorous old age 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截然不同。西方中世纪dragon是守护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象征恶魔与邪恶。在基督教里,龙被看作是一种不祥的动物。Dragon一次基本含贬义,喻指“凶暴之人”,如: (1)She is a real dragon and you ha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非常凶,你最好远离她。 (2)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是这里很嚣张的人。 2、狗 与龙的隐喻意恰恰相反,狗在中文里一般是贬义的,而英文

关于动物的隐喻

关于动物的隐喻 cat fat cat 懒惰,贪婪的人 catty 恶毒,令人讨厌,背后说坏话的人 kitten 性感,乐于调情的女人 kittenish a fat cat的意思不是肥猫, 而是大款或是很有影响的人,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直译为/让猫从袋子里跑出来而是泄露秘密。 pu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并不是把猫放在鸽子当中, 而是/招惹麻烦或是惹人生气的意思。 bell the cat0字面上是/给猫系铃铛, 这源于英语典故老鼠给猫系铃铛以求安全,引申的含义是挺身而出, 担当风险的意思了。Enough to make a cat laugh0是/连老猫都要笑掉牙, 即非常可笑pig what a pig you are!你真是个混蛋 to pig oneself/pig out 大吃大喝,尤其吃不健康食品 pig-headed固执,即使有错也不改 sheep 形容人云亦云,盲目跟从的人 sheepish 因为自己做错事或不诚实而显得有点尴尬或惭愧eg: He returned, looking sheepish follow like sheep盲目顺从

lamb 形容所喜欢的人以及温和,好心,不麻烦的人 bull bull inachinashop 就像是瓷器店里莽撞的公牛,比喻的是/做事鲁莽, 横冲直撞。 dog a lucky dog指的不是狗而是幸运儿 爱屋及屋love me, love my dog。 Old dog指的是老人, 上了岁数的人。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 as faithful as a dog 也就是像狗一样 的忠诚。 help a lame dog over astile。帮助一只跛脚的狗越过篱笆, 也就是相当于汉语的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之中 a dog chance 极有限的一点儿机会(希望) dog's days 很热的日子 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fight like cats and dogs.含义是大打出手, oyster As thumb as an oyster中的喻体是 oyster牡蛎, 表达的是沉默不语的意思, 也就是汉语中的守口如瓶。 drinking like a fish喻体是鱼, 也就是汉语说的牛饮。用老鼠来做喻体的俚语也往往带有贬义的色彩

动物隐喻的认知研究_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imal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life of human beings. From a biological viewpoint, human beings are a genus of animals.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have a lot in common in terms of gene, physical features, actions, and behaviors, etc. Owing to frequent contact with animals, human beings create many animal words in their languages. 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our everyday life, not only in language, but also in our thought and action. Traditionally or rhetorically, metaphor is regarded as a matter of language, whose typical form is “A is B”, and as an implicit comparison between a metaphorical expression and a literal paraphrase based on underlying analogy or similarity in order to achieve certain aesthetic effect. Take the example “Sam is a lion”, when Sam is compared to lion—brave, proud, ferocious, it is more vivid than the plain phrase “Sam is brave”. Here it is a metaphor not in a narrow linguistic sense, but in the sense of rich and complex cognitive models. According to Lakoff and Johnson (1980), a metaphoric cognitive model is a way to structure the knowledge of one domain by mapping onto its concepts and the relations from an existing domain which people are already familiar with. Metaphor in this sense is not a mere linguistic device used only for the figurative embellishment of language, but also a fundamental way of learning and structuring conceptual systems. Furthermore, it is a part of everyday discourse. In my thesis I choose animals as my research target just because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animal metaphors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most papers regarding animals only explain some simple cultural phenomena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my thesis I attempt to find how animal words are mapped onto human beings and other domains. While m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im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 focus on a discussion of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of animal metaphor in the two languages by making an exploration into cross-cultural metaphors on its cognitive basis and cultural variatio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