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人口的数量变化

面对艰难困苦,懦弱者被磨去棱角;勇敢者将意志品质磨砺得更为坚强。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案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和图,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读图名。

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在图中找出图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历史

时期农业革命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情况数量少数量较多持续增加数量多

人口增长情况增长缓慢增长加速明显加快空前增长

人口变化原因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引入P3活动题)让学生列式计算:200000×2%=4000(人)

200000×(1 2%)万(人)

万×1.7%=4144(人)

教师提问: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板书: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图)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2)2000年与195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

(3)计算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

(4)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大洲?(亚非拉)

(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发展中国家)

(6)欧、北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增长较缓慢)

展示《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表。

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

地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亿)

非洲

拉丁美洲

亚洲

发展中国家

大洋洲

北美

欧洲

发达国家

全世界

过渡:发达国家人口很少,增长缓慢,会存在人口问题吗?(会),是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那么这些国家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P4《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

教师补充材料二、三

材料二现金津贴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材料三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

提问:人口增长慢的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什么?(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提问:人多且增长快的国家又采取什么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人口政策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让学生阅读课本P5阅读,明确人口大国人口的增长左右着当今以及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到来推迟了4年。成绩巨大,但依然任重道远。)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知道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世界人口的数量,在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但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又有不同的特;面对不同的人口形势,各国各地区会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师指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板书: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P6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图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2)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

(3)自然增长率如何读取呢?

让学生结合课本P7的表,思考,填写下表。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高高低

传统型高低高

现代型低低低

提问: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在人类社会的什么阶段?形成原因是什么?

板书:2、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下表。)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所处历史阶段原因

原始型高高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传统型高低高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现代型低低低现代社会时期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提问:原始型和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转变是从死亡率还是出生率先下降开始的?(死亡率)

设问:目前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不同)

板书:3、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

(让学生阅读课文P6有关段落,分析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种?整个世界又是哪一种?完成下表。)

地区代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备注

发达国家欧洲和北美现代型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引入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亚非拉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提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的,在空间上也有差异的。

最后分析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通过学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化,空间上存在差异。

教学后记

诸城二中地理李夕田百度参赛教案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学校:诸城市第二中学学科:高一地理编写人:李夕田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课本先展示图片,讲了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年增长量、以及人口比较多的国家,使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概念有个大概的认识,并对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产生震撼。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可看作对课本前面情景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产业革命与二战是两个人口增长的分水岭,并让学生思考其深层次原因 关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我认为应该把各阶段对应的模式及特点统一起来讲,第一阶段对应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传统型、第三阶段对应过渡型、第四阶段对应现代型,并把各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人的寿命也作比较,然后让学生考虑各模式和阶段在什么地区和国家或什么时代存在。 第三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可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应的人口模式入手进而讨论会引起什么人口问题,关于人口问题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引起的人口问题,也包括人口增长过慢、负增长以及人口过少引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可让学生讨论解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人口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深入,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等知识还不了解,本节运用本地资料,绘制表格,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认识什么是人口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哪一些,怎么解决等。 五、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作合作讨论教学法。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图片。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2课时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人口的数量变化

面对艰难困苦,懦弱者被磨去棱角;勇敢者将意志品质磨砺得更为坚强。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案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2018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 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 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

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 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 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人口基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板书、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演示) 【提问】请大家看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投影),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两个小孩的出生,社会如此关注,甚至安南也亲临现场?

【讲述】这两个小孩的出生,意义重大,从图片中,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人口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而且中国在世界人口的比重很大。 【新课教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思考】1、就一个地区而言,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以三亚市为例) 答:人口数量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解释说明两者的区别) 2、就全球而言,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人口自然增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主要讲授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则在第二节中进行讲授。 【讲授】人口增长的三个指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二、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 (一)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 【读图】根据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总趋势。(投影) 【小结】不断增长 (二)人口的数量增长时间上的差异 【读图】(投影)1、世界人口每增长1个10亿所用的时间表 2、根据图1.2和图1.3和P2读图思考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结合读图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的原因。 (投影)表格,分析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第1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含解析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变过程。(重点)3.结合资料,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及对策。(重难点)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图1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图2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1.决定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总趋势 人口数量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依据:图中曲线上扬)。 (2)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依据:图1中a段曲线平稳) 农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加快(依据:图1中b段曲线坡度增大) 近100多年来急剧增长(依据:图2中c段曲线坡度最大) (1)总特点:不平衡。 (2)表现

国家具体特点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特别提醒] (1)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 (2)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较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多少。例如,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较多。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模式类型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 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转变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 地区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现代型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其他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并将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内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课标要求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单独章节内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 二、学情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 人口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虽然在初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因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且还不能形成知识结构,需合作学习,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3、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五、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 九、教学过程: 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投影课本“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 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理解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减少的原因和过程,并能够 用图表表示; 3.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 4.掌握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能力目标 1.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人口数量变化相关信 息的能力; 2.能够利用地图、图表等进行信息表达、分析和比较 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形成批判性的思维 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关注中国的人口发展形势; 3.提高学生对人类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 3.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理解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1.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 3.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 知识点; 2.组织讨论法:通过组织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3.图表分析法:通过利用地图、图表等进行信息表达、 分析和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 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导入 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问题一: 中国有多少人口? 问题二: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人口数量的变化是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三个指标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来分析。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P5[读图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时间生产力状况自然环境与经 济发展状况 社会与文化的变化“三率”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 18世纪中期农业经济快 速发展 环境较恶劣,土地私 有制 劳动力需求较大,受传统的生育观 念影响 高出生,高死亡, 低自然增长 原始型 工业化开始后大规模机械 化生产 环境改善,经济快速 增长 传统的生育观念占主导地位高出生,低死亡, 高自然增长 传统型 二战以后生产力进一 步发展 土地开垦受到限制, 制造业快速发展 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福利提高, 生育观念转变 低出生,低死亡, 低自然增长 现代型 [活动]P7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分布:(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转变 历史阶段原因出生 率 死亡 率 自然增 长率 增长模 式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 疾病的能力很差 高高低原始型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 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高低高传统型 现代社会时期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 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低低低现代型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2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 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2课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补充,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法上充分使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先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案例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负增长现象、80年代的生育小高峰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如分析完案例后再回到教材看一下芬兰这一案例,效果更佳。人口模型这一案例以班级为例,虽然例子本身数据较夸张,但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最后用广州老龄化的材料进行补充,让学生得到了较深刻的认识。 附表:1 附表:2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6:1.1.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教案

1.1人口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地理课后,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一是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二是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三是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把这三点放在一个“标准”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分布。 本“标准”没有要求学生背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 【教材分析】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沿着人类成长的足迹探究三大问题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 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2〔第—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由于 2023-11-8 17:21 编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了解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地域差异。在此根底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开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开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商量、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学环节 第2课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补充,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法上充分使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先进行商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案例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觉察问题,如负增长现象、80年代的生育小顶峰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如分析完案例后再回到教材看一下芬兰这一案例,效果更佳。人口模型这一案例以班级为例,虽然例子本身数据较夸张,但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最后用广州老龄化的材料进行补充,让学生得到了较深刻的认识。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是由□01出生率和□02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1)总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03不断增长的。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04快速时期。 (2)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05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1)总特点:□ 06不平衡。 (2)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7较低水平,人口增长□08缓慢。 (3)发展中国家:由于□09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及□10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11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自我探究]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人口增长减缓,少出生了4亿多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到来的时间推延了近5年。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a □01出生率、b □02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阴影)。 (2)类型及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转变过程:由□09原始型转向□10传统型,继而向□11现代型逐步过渡。 (2)差异性

[自我探究] 试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自我反馈』 1.决定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的因素是( ) A.民族类型和年龄构成B.出生率和年龄构成 C.出生率和死亡率D.性别构成和死亡率 答案 C 解析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该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洋洲各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原始型 B.因印度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C.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代表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答案 D 解析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仍为传统型;非洲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活动点拨』 [教材P2读图思考] 1.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2.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给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3.从十八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同时由于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也会导致人口增加。 [教材P3活动] 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4 000人。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24.379 9万,若按人口自然增长率1.7%计算,一年约增加4 145人。 2.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如果人口基数庞大,即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了,人口总数仍然按较快的速度增长,人口增长的惯性规律对控制人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趋势,但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十分庞大。 [教材P5读图思考(上)]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认识和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学会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好充分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在充分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据资料进行练习计算,进一步明确人口的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通过分析文字、数据资料及景观图片,理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学会分析多种素材背景下的人口问题,逐步提高调查研究、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比较法及数据图表分析法,分析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并进行相应的读图思考练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相关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课前搜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世界人口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一系列的人口变化数字及多种人口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对世界人口危机的重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上的投影图片,我们知道,世界人口于1999年10月12日就达到了60亿,而且世界人口仍然在继续增长,每年将新增人口7800万。据预测, 2028年将达到80亿,2054年将达到90亿。尽管“人口爆炸”趋势已经减缓,但人类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的警钟在不断地敲响。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什么样的人口状况,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规律?这些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 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 展,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效应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共六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2、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远的关注,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40年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增长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达到了60亿。通过观察这些数字,同学们可以发现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人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有何不同?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人口数量变化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观察两幅图片,通过这两幅图片,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展示图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