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各州县明清文科进士散布

四川各州县明清文科进士散布

四川各州县明清文科进士散布四川在科举时期的文科考试中,总的形势是不够理想的,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从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落款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落款碑录索引》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落款录》进行查找,得出四川各州县在明代共中文科进士1377+17人,占明代文科进士总人数24595人的%,即约1/;在清朝共中文科进士748人,占清朝文科进士总数28849的%,即1/。

四川各州县明代文科进士散布情况如下表:

四川各州县明代文科进士散布情况表

在明一朝共进行过89次文科考试,产生了89个第一名(状元)、89个第二名(榜眼)、89个第三名(探花)。四川省在明代的文科进士1377人中,只出了一个状元,(在只有10名进士的新都县,即正德六年〔1511〕的杨慎)三个榜眼(有2个在只有6名进士的长宁县,即正统10年〔1445〕的周洪谟和天顺4年〔1460〕的李永通,另一个是在有91名进士的巴县,即成化23年〔1487〕的刘春),2个探花(一个在有27名进士的遂宁,是嘉靖8年〔1529〕的杨名,另一个在只有2名进士的罗江县,是嘉靖11年〔1532〕的高节)。

四川各州县在清朝文科进士散布情况如下表:

四川各州县清朝文科进士散布表

在清一朝共进行过112次文科考试,由于顺治九年(1652年)和顺治十二年(1655年)分“满”“汉”两榜,共产生了114个第一名(状元)、114个第二名(榜眼)、114个第三名(探花)。四川在清朝的文科进士748人中只出有一个状元——光绪二年(1876年)资州(资中县)的骆成骧,一个榜眼——顺治18年(1661年)遂宁的李仙根,一个

探花——道光18年(1838年)大竹县的江国霖。

前面所说“1377+17”中的“17”是指《碑》《索》中的崇祯15年“赐特用身世”榜263名人中四川有17个。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及第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昔时通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身世。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身世榜不能视作进士。”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21年3月10日

明清进士录

[清] 明代周氏进士名录(附籍贯) 洪武四年辛亥科(1371) 周子谅二甲14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儒籍,授工部主事 周潼三甲87名,浙江严州府淳安县儒籍 洪武十八年乙丑科(1385) 周弼二甲79名,福建莆田县,官刑科给事中、迁御史。 周同生二甲97名,福建晋江县人, 京卫知事- 周文通二甲102名,福建邵武县 周原二甲107名,直隶太平府繁昌县人。字彦广,辰州府推官、磁州同知' 周丹三甲75名,浙江永嘉县 周尚文三甲130名,广东香山县人,字质善,选龙岩丞,官至御史。 周从善三甲147名,江西吉水县人。仙游知县 周成三甲157名,陕西韩城县 周宗起三甲177名,福建漳浦县人。官大理寺丞 周月华浙江松阳县! M) 周宗义浙江东阳县补阙 周同安福建晋江县? 周同仁福建晋江县?. 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1388) 周思政三甲52名,浙江青田县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1394) 周钧二甲25名,陕西乾州 周铨三甲7名,江西清江县 周绶三甲8名,浙江于潜县 周恩三甲19名,浙江临海县 周祖政三甲23名,广西柳城县 周伯康三甲27名,江西玉山县 洪武三十年丁丑科(1397)春榜 周铎三甲7名,江西清江县 建文二年庚辰科 周铨二甲31名,直隶怀远县 周述(榜眼)江西吉水县人,字崇述,号东墅,官至左庶子 周孟简(探花)江西吉水县人,周述从弟,名伟,以字行。授编修,在翰林二十年,始迁詹事府丞,出为襄王府长史。孟简性情谦退不伐,生平无睚眦于人。宣德五年(1430年)卒,年53。有《竹磵集》、《翰林集》、《西垣诗集》。 周忱二甲10名,江西吉水县人,(1381~1453),字恂如.正统五年(1440),进工部左侍郎。六年命兼理湖州、嘉兴二府税粮。十四年迁户部尚书,后改工部。景泰二年(1451)致仕。 周文二甲13名,浙江仁和县 周佑二甲72名,直隶当涂县 周文源三甲19名,浙江青田县 周远三甲55名,浙江缙云县

贵州明清陈姓进士

1、(贵阳)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进士,三甲二百二名。官至南京工部主事。著有《贞言》六卷。 2、(贵阳)陈致中: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进士,三甲八十五名。官教授。 3、(贵阳)陈炳极:原名元春,字杰峰。辛未进士,待补殿试。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成进士,二甲六十三名。授中书,迁上杭知县,调台湾知县,升济南同知。 4、(贵阳)陈守中:字允中,号立庵。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后六旬改正科为恩科进士,三甲九名。官湖南零陵知县。 5、(贵阳)陈鸿作: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科进士,二甲六十七名。 6、(贵阳)陈灿:字昆山。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二甲一百十七名。官至云南布政使。 7、(贵阳)陈馨:字桂山,陈灿、陈田弟。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三甲一名。官户部主事。 8、(贵阳)陈泽春: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三甲九十八名。官陕西洋县知县。 9、(贵阳)陈田:字崧山。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进士,二甲一百五名。散馆授编修,官至户科掌印给事中。著有《黔诗纪事》、《黔诗纪略补编后编》、《周桐野先生年谱》。 10、(贵阳)陈夔龙:字筱石。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

科进士,三甲五名。由兵部主事历顺天府尹、漕运总督,河南、江苏巡抚,湖广及直隶总督。著有《花近楼诗存》、《梦蕉亭杂记》。 11、(贵阳)陈仲澔: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德宗亲政庚寅恩科进士,二甲一百四名。官广西怀远知县。 12、(贵阳)陈启绪: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德宗亲政庚寅恩科进士,二甲一百三十一名。庶吉士。官湖南知县。 13、(贵阳)陈瑜:字抱初。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三甲三十一名。官至天津海关道。 14、(修文县)陈后琨:字耀先,号梅生。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二甲五十五名。散馆改湖南清泉知县。15、(修文县)陈国祥:字宝贤,号敬民,后琨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二甲一百三十一名。散馆授编修。入民国充国会众议院副议长。 16、(开阳县)陈夔麟:字少石。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二甲十一名。散馆改湖北谷城县知县,官至广东布政使。著有《宝迂阁书画录》。 17、(遵义)陈钧: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进士,三甲七名。由湖北潜江知县升山西霍州直隶州知州。 18、(遵义)陈在元:。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清仁宗六旬已卯科进士,三甲六十一名。官北直隶隆平知县。

汉州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汉州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西汉高祖刘邦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雒县;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于雒县置汉州,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改汉州为德阳郡,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复改德阳郡为汉州;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撤销雒县建制,由汉州直辖,以原雒县为州治;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明玉珍建大夏国,复置雒县;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省雒县入汉州;清初任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降汉州为散州(单州),不再辖县,沿袭至民国元年;1913年民国改汉州为广汉县;1988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广汉县建立省辖县级广汉市,由德阳市代管。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找,得出:广安州在明朝有文科进士14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8名。现将这22名文科进士科年、甲第摘录出来,供有兴趣者参考。 汉州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赵杲明成化5/3/44《索》1789《碑》327胡伦明成化23/2/71《索》1731《碑》419 刘希简明嘉靖5/3/20《索》2014《碑》651朱屏明嘉靖5/3/55《索》793《碑》652 塗泽民明嘉靖23/3/21《索》1180《碑》760彭范明嘉靖41/3/199《索》1372《碑》869李芳先明万历11/3/160《索》1282《碑》996宋兴祖明万历11/3/165《索》1024《碑》997何节明万历23/3/49《索》687《碑》1062刘嗣传明万历32/2/9《索》2038《碑》1105 胡继先明万历35/3/42《索》1728《碑》1126张允登明万历38/3/44《索》442《碑》1142 朱明昌明万历38/3/156《索》791《碑》1148白受采明万历38/3/179《索》800《碑》1149 汉州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吴翼基清乾隆26/3/116《索》831《题》罗楷清乾隆45/3/46《索》1903《题》 张溥清乾隆52/3/20《索》464《题》文廷杰清嘉靖22/3/32《索》75《题》 李培炆清嘉靖24/3/48《索》1274《题》王炳章清光绪2/3/51《索》333《题》 陈顺镶清光绪12/3/61《索》2102《题》张祥龄清光绪20/3/17《索》472《题》 上面“//”两斜线左、中、右的数字代表进士参考的科年、取得的甲第、名次,《题》、《索》后的数字是进士名字在《题》、《索》中的页码数。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4月19日

明清时期举人名录

明清时期举人名录 清朝时期 64,彭舜龄,顺治二年乙酉科举人,顺治六年己丑科进士 65,李培真,顺治二年乙酉科举人,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 66,崔抡奇,顺治三年丙戌科举人,顺治四年丁亥科进士 67,李廷实,顺治三年丙戌科举人,不详 68,李兆浚,顺治三年丙戌科举人,候选知县,策奇之子 69,李可秩,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顺天乡试经魁,候选知县 70,孟应骊,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拣选知县 71,刘超凡,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不详 72,贾以观,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信阳州学正 73,刘培,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字毓元,号嵩岩 74,孟卜,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原名应罴,浙江仁和县知县,官至按察使 75,王侯服,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顺治十五年戊戌科进士76,郭熙,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顺治八年辛卯科进士 77,伊摇南,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不详 78,张大临,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人,磁州学正 79,郭大定,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人,湖广衡山县知县,升刑部浙江司主事 80,陈之复,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举人,陈升之孙 81,牛玘,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举人,不详 82,陈之震,康熙二年癸卯科举人,陈升之孙 83,褚佐,康熙十四年乙卯科举人,陕州学政 84,牛克长,康熙十四年乙卯科举人,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进士 85. 刘桂茂,康熙十七年戊午科举人,不详 86,张大复,康熙二十年辛酉科举人,继爚之子,拣选知县 87,李薛,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举人,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进

士 88,刘延祖,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举人,考授内阁中书 89,郭璜,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举人,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进士 90,张曰聪,康熙三十七年戊寅科举人,信阳州学政 91,李楫,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举人,解元,郑州学正 92,曹裕嗣,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举人,雍正八年庚戌科进士 93,陈讷,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举人,不详 94,郭思祖,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举人,不详 95,刘宏猷,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举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进士 96,彭嘉问,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举人,由商丘籍顺天府乡试 97,彭起渭,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康熙六十年辛丑科进士 98,李吉相,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拣选知县 99,孟金章,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贵州大定府理苗通判 100,彭家屏,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顺天乡试经魁,康熙六十年辛丑科进士 101,彭燕贻,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溶五子,顺天乡试,户部福建清吏司员外郎 102,程善述,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 103,李悫存,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 104,李肖筠,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顺天乡试,陕西富平县知县,邠州知州,山西泽州府知府,升陕西潼商道,江苏提刑按察使,借补甘肃凉庄道 105,张孚至,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 106,彭文熙,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拣选知县 107,何中鹢,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直隶临城县知县 108,李廷超,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字化存 109,张而咏,雍正四年丙午科举人,宜阳县教谕

南充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南充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战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即秦惠文王后元九年),秦灭巴、蜀,建巴郡,(郡治在江州县(后改巴县,即今重庆市市中区),下设阆中县。西汉高祖刘邦为纪念大将军纪信舍身救刘邦的殊功,于纪信故里,析阆中县置安汉县,隶益州、属巴郡;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汉县为南充县,北宋属成都府路果州,南宋属潼川路顺庆府;明属四川布政使司顺庆府;清属四川省顺庆府;民国属四川省嘉陵道,民国元年(1911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府县同城,去县留府,府直管县;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属川北行署区南充市,1950年复设南充县,1952年属南充专区,1968年属南充地区,1993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地级南充市,原南充县改为高坪区。 南充县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承,据本人对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及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的查找得知,在明朝就有文科进士73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11名。 现将这明朝73名进士和清朝11明进士的科甲情况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南充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庞壎明永乐2/3/241《索》5《碑》92范循明永乐13/3/67《索》1421《碑》131 何琛明正统10/3/74《索》669《碑》221张永明景泰2/2/10《索》455《碑》231 冯孜明天顺1/2/85《索》1058《碑》265任弘明成化14/3/57《索》711《碑》373 王孝忠明弘治9/3/18《索》286《碑》471张惟明弘治9/3/51《索》534《碑》472 程云鹏明弘治15/2/54《索》879《碑》500王楝明正德3/2/29《索》291《碑》530 张以庄明正德3/3/30《索》452《碑》536王珮明正德3/3/91《索》213《碑》539 柳稷明正德3/3/155《索》1754《碑》543王度明正德3/3/180《索》185《碑》544 杜杲明正德6/2/67《索》1612《碑》550罗方明正德6/3/56《索》1895《碑》556 罗玉明正德6/3/173《索》1896《碑》562韩世英明正德9/2/25《索》1498《碑》566 史麟明正德9/3/234《索》1801《碑》584陈大道明正德12/3/72《索》2134《碑》596 任佃明正德12/3/75《索》713《碑》597母德纯明正德12/3/168《索》2257《碑》601张芊明正德12/3/223《索》489《碑》604王朝用明正德16/3/155《索》294《碑》618 杨琰明正德16/3/194《索》1664《碑》620杨丽明嘉靖2/2/105《索》1659《碑》628 杨顺明明嘉靖5/2/77《索》1666《碑》649任瀚明嘉靖8/2/3《索》715《碑》661 王养正明嘉靖8/2/60《索》325《碑》664王廷明嘉靖11/2/8《索》206《碑》679 文衡明嘉靖11/2/80《索》75《碑》683王继宗明嘉靖11/3/28《索》226《碑》684 谯孟龙明嘉靖14/2/22《索》88《碑》698王遵明嘉靖14/3/28《索》266《碑》703 杨子臣明嘉靖14/3/127《索》1664《碑》708仁良明嘉靖17/3/13《索》714《碑》720 王之臣明嘉靖17/3/43《索》249《碑》722赵之屏明嘉靖17/3/137《索》1775《碑》727杜汝桢明嘉靖17/3/181《索》1609《碑》729戈中和明嘉靖20/2/56《索》1828《碑》736 王养浩明嘉靖20/3/2《索》325《碑》738冯荐明嘉靖20/3/58《索》1065《碑》740 马守明嘉靖20/3/105《索》1493《碑》743陈以勤明嘉靖20/3/108《索》2114《碑》743张鉴明嘉靖23/3/61《索》533《碑》757谯思明嘉靖29/3/50《索》88《碑》790 文阶明嘉靖29/3/198《索》78《碑》798杜时芳明嘉靖32/3/139《索》1613《碑》813

章丘明清民国知县

章丘明清民国知县(县令,县长)名录 (一)明代知县 01、沈允恭:杭州人,洪武三年任,后升青州府同知。 02、刘显宗:衢州人,洪武十年任。 03、吴以辰:松江人,洪武三十三年任。 04、魏璟:无极县人,监生,宣德三年任。 05、田畴:山西交城县人,监生,宣德六年任。 06、张泽:天顺八年庙学记有载。 07、倪敬:天顺八年庙学记有载。 08、张庆:钧州人,举人,成化元年任。 09、李灿:咸宁人,举人,成化八年任。 10、陈垲:浙江人,进士,成化十一年任,后升苏州府同知。 11、翟能:河间府人,进士,成化十八年任,后升太仆寺丞。 12、韩福:陕西人,进士,成化廿一年任。 13、陆里:宜兴人,进士,弘治元年任。曾创编《县志》。 14、高达:扶沟人,进士,弘治六年任。 15、白鸾:陕西人,进士,弘治十二年任。 16、刘文庄:真定人,进士弘治十二年任。 17、陈伯安:顺天府人,进士,弘治十三年任。 18、訾绶:大同朔州人,进士,弘治十五年任。 19、田畴:大名人,举人,正德二年任。 20、杨镃:涿州人,进士,正德三年任,后升宁海州知州。 21、吕秉彝:真定人,进士,正德四年任。曾修《县志》。 22、张琥:江西人,进士,正德八年任,升刑部主事。 23、韩佶:怀宁卫人,举人,正德十二年任。 24、白麒:永平府人,进士,正德十五年任。 25、孙应奎:河南卫人,进士,正德十六年任,行取兵科给事中。 26、孙宥:河南新菜人,进士嘉靖四年任。 27、祝文冕:江西德兴人,进士嘉靖五年任。 28、张鹏翼:河南虞城人,进士嘉靖九年任。曾修《县志》。 29、赵瀛:陕西三元县人,进士,嘉靖十年任。 30、吴应奎:浙江钱塘籍休宁人,进士,嘉靖十四年任。 31、刘凤池:陕西渭南人,进士,嘉靖十九年任。 32、昝如思:陕西三元县人,进士,嘉靖二十年任,行取监察御史。 33、赵介夫:直隶阜城人,进士,嘉靖廿一年任,升南康府通判。 34、陈东光:河南均州人,进士,嘉靖廿五年任,升大名府同知。 35、萧汝默:江南靖海人,进士,嘉靖廿七年任。 36、金九成:江南武进人,进士,嘉靖廿九年任,升南京户部主事。 37、程熟:直隶开州人,进士,嘉靖卅三年任。 38、贺贲:河南灵宝人,进士,嘉靖卅五年任,行取南京江西道御史。 39、董文寀:顺天府人,进士,嘉靖卅八年任,行取监察御史,至参政。 40、胡嘉谟:陕西泾阳县人,进士,嘉靖卌一年任,升南京都御使。 41、刘田:河南南阳卫人,进士,嘉靖卌三年任,升湖广武昌府同知。

四川各州县明清文科进士散布

四川各州县明清文科进士散布四川在科举时期的文科考试中,总的形势是不够理想的,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从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落款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落款碑录索引》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落款录》进行查找,得出四川各州县在明代共中文科进士1377+17人,占明代文科进士总人数24595人的%,即约1/;在清朝共中文科进士748人,占清朝文科进士总数28849的%,即1/。 四川各州县明代文科进士散布情况如下表: 四川各州县明代文科进士散布情况表

在明一朝共进行过89次文科考试,产生了89个第一名(状元)、89个第二名(榜眼)、89个第三名(探花)。四川省在明代的文科进士1377人中,只出了一个状元,(在只有10名进士的新都县,即正德六年〔1511〕的杨慎)三个榜眼(有2个在只有6名进士的长宁县,即正统10年〔1445〕的周洪谟和天顺4年〔1460〕的李永通,另一个是在有91名进士的巴县,即成化23年〔1487〕的刘春),2个探花(一个在有27名进士的遂宁,是嘉靖8年〔1529〕的杨名,另一个在只有2名进士的罗江县,是嘉靖11年〔1532〕的高节)。 四川各州县在清朝文科进士散布情况如下表: 四川各州县清朝文科进士散布表

在清一朝共进行过112次文科考试,由于顺治九年(1652年)和顺治十二年(1655年)分“满”“汉”两榜,共产生了114个第一名(状元)、114个第二名(榜眼)、114个第三名(探花)。四川在清朝的文科进士748人中只出有一个状元——光绪二年(1876年)资州(资中县)的骆成骧,一个榜眼——顺治18年(1661年)遂宁的李仙根,一个

湖北籍王氏明清进士名录

湖北籍王氏明清进士名录(按区域划分) 王懋才湖廣武昌清康熙21/3/76/索引285页 王懋德湖廣武昌清康熙21/3/119/索引285页 王一導湖廣武昌清康熙36/2/24/索引194页 王全才湖廣武昌清康熙45/3/139/索引321页 王游湖廣武昌清康熙52/3/67/索引265页 王良弼湖北武昌清道光18/2/18/索引251页 王家璧湖北武昌清道光24/2/18/索引247页 王策範湖北武昌清光绪6/3/49/索引331页 王斛湖廣漢陽明嘉靖23/2/40/索引230页 王政敏湖廣漢陽明崇祯16/3/261/索引216页 王世顕湖廣漢陽清顺治15/3/72/索引288页 王道直湖廣漢川明天啓2/3/215/索引268页 王希洪湖廣漢川清康熙52/3/26/索引275页 王霽湖廣黄陂明嘉靖20/3/49/索引200页 王思善湖廣黄陂明萬暦29/3/181/索引305页 王爕湖廣黄陂明崇祯10/3/182/索引336页 王質湖廣黄陂明崇祯16/3/244/索引313页 王澤弘湖廣黄陂清顺治12/2/11/索引262页 王鼎銘湖北黄陂清嘉慶14/3/70/索引225页 王之斌湖北黄陂清道光9/2/11/索引247页 王道墉湖北黄陂清道光30/2/71/索引268页

王福保湖北黄陂清同治1/2/29/索引255页王康平湖北黄陂清光绪3/2/122/索引184页王迺槃湖北黄陂清光绪21/2/66/索引255页 王琰湖廣孝感明成化20/3/186/索引217页王大綸湖廣孝感清康熙48/3/88/索引270页王廷鴻湖廣孝感清雍正5/2/15/索引207页王嘉喆湖北孝感清同治10/3/144/索引278页 王齊海湖北羅田清光緖2/3/105/索引182页王先湖廣羅田明萬暦44/3/216/索引230页王澄湖廣羅田明正德9/3/28/索引256页 王疇湖廣崇陽明正德3/3/46/索引309页王仰湖廣崇陽明萬暦17/3/106/索引237页王應斗湖廣崇陽明天啓2/3/165/索引183页王鎮新湖北崇陽清嘉慶25/3/78/索引327页 王禮湖廣江厦明永樂2/3/140/索引261页王竑湖廣江厦明正统4/2/30/索引191页王庾湖廣江厦明正统7/3/37/索引184页王溥湖廣江厦明成化20/3/17/索引257页王開泰湖廣江厦清康熙39/2/12/索引319页王肯構湖廣江厦清康熙48/3/86/索引222页王璵湖北江厦清雍正2/2/69/索引214页王道暉湖北江厦清乾隆7/2/24/索引268页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进士、举人、贡生小识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进士、举人、贡生小识近年,修志、编谱成为乡镇村族中的一盛事。在编写的过程中,有些人碰到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状元、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不甚明嘹,而出现了一些小纰漏,如把“明经进士”视为“进士”等。这里借助《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等工具书中查阅抄录出来做为答案。现将有关状元、进士、举人、贡生的资料归纳成篇,提供给同行和读者,以兹参考。 状元 状元,科举制度,指文科、武科殿试第一名,始见于唐。初因应礼部试得中放榜,故称第一名为状头(元)。宋朝定制。太祖开宝八年 (975)殿试,重定礼部合格举人名次,正式用以称得第一名者。后历朝沿用,亦称殿。明清文状元赐进士及第,授修撰。武状元之制以崇祯四年 (1631)取录王来聘始,授副总兵;清授一等侍卫。 进士 进士,科举制度。周始定为取士之去,取士可以进而士之意。《礼记.王制》: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日进士。”郑玄注: “进士,可以授爵禄也。”隋炀帝时始定为科目之名,亦用以称由此科目而取录者。唐朝试诗、赋及时务第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众科之中,此科尤贵。唐宋,凡应此科考试举人皆称进士,已登第则自称“前进士”。辽、金元时,士人经地方考试选拔后,赴京会考,经礼部试取录后,再由皇帝殿试以定名次。一甲授官六品,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辽前朝无契丹人试进士之制,后渐有应试登第者。金朝则专设女直进士科。元朝以蒙古、色目人为右傍,其试题较汉人、南人的左榜为易。会试落第则称乡贡进士。明清沿前制,举人需经殿试取录后方称进士,否则只称会试中式举人。 进士多入为翰林官。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

宋代莆田苏氏12进士及明清举人简介

宋代莆田苏氏12进士及明清举人简介 本文标签:历史名人 □陈春阳 莆田苏姓为苏益后裔,苏益长子苏光谊,其后裔礼部侍郎苏钦、淮东节度推官苏烨。宋初由泉州德化迁居仙游。苏益次子苏光谓,初居泉州永春,北宋初期其五子苏文谛自永春迁居今莆田三江口镇芳山、锦墩一带,为入莆始祖。八世孙朝奉郎苏世南因与陆氏联姻,故始居禮泉里陆厝村,后迁居浮屿(今秀屿苏厝),同样将浮屿开基地命名为醴泉里眉山境西山东社,开立房号,因苏良为安抚使,将醴泉房称为安抚房,苏世南为莆田苏氏安抚房开基祖。苏文谛后裔苏卿生五子,长子苏子轸,次子苏子昭,三子苏子莱,四子苏子期,五子苏子忠,而又分为五房。至北宋后期后裔有五处定居点,即后世所分莆田五房,宗谱中又称为:象简桐秀侍郎房、百美江滨司业房、金墩驸马房、玉湖直郎房、醴泉安抚房。今三江口镇芳山村有苏氏孝子祠。 莆田宋代苏氏进士有苏烨、苏棫、苏良、苏钦、苏廷彦、苏十能、苏权、苏子牧、苏应衡、苏国兰、苏子严、苏方子等12人。 苏烨,原名苏桓,字天宠。莆田人。与弟苏棫同入太学,声华籍甚。宋元符三年(1100)同登李釜榜进士。徽宗以其

犯太子讳,赐今名,因字天宠。除太学录,迁博士。大观二年至四年(1108-1110)提举成都府事,乞便亲,政和元年至二年(1111-1112)移淮南东路学事,时其弟苏棫适提举淮西,兄弟夙以孝闻,人为筑华萼于两淮界上,迭迎养老父。入为国子司业,因所取程文不合王安石新经之旨,降授奉议郎,除太常少卿,太子左谕德。政和六年至七年(1116-1117)补外知泉州,历知福州、建州及顺昌府。宣和七年至靖康元年(1125-1126)再知泉州。后召为礼部侍郎。丐祠禄。钦宗即位,再以礼部侍郎召,未赴。适时多故,戒诸子曰:“吾不能死君难,而苟窃君禄,非吾志也。”乞致仕,加太中大夫,充徽猷阁待制。 苏棫,字公美。莆田人。与兄苏烨同入太学,声华籍甚。曾以书谒苏轼,苏轼喜而延之,与叙宗盟。宋元符三年(1100)与兄苏烨同擢李釜榜进士。授漳州教授。秩满,除太学博士,出提举淮西,与兄苏烨迭迎养,事亲甚孝。苏棫居官,文学清介,为徽宗所奖眷。然提举淮西时,欲自售,献议于权相蔡京,搞政治投机。请索政和二年(1112)至崇宁五年(1106)蔡京罢相期间中外学官策士问目,“校其所询,以观向背”,即通过策士题目,观察学官对蔡京的政治倾向。所请为蔡京所采纳,于是被论罪并被停职、夺职者三十余人,识者鄙之。因功除考功员外郎,出为京畿提点刑狱。久之,复由尚书郎为国子司业。卒,自奉议郎赠官三秩,官其一子、一弟。邑

家谱部分名词解释

家谱部分名词解释 家庭形式——长辈高寿,子孙满堂是中国古代理想的家庭形式。但是越人丁兴旺的大门大户,家庭关系越是复杂。所以。古人立下了种种规矩,控制家庭成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了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家庭次序,并逐渐与儒家的[忠、孝、仁、义]互相交融,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理论观念。 家训——一个家庭为了维护必要的宗法制度,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族训中最早起源,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仰慕的治家良策。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次序的力量。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的家训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注重家法、国法;( 2)和睦家族乡里。( 3)孝顺父母,敬长辈。(4)合乎礼教,正名份。(5)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家谱——家谱或族谱,系对诸如家乘、家喋、宗谱、世谱、房谱、支谱等的泛称。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任务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任务传记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咖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图腾——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做本氏族的标志。图腾是古代氏族的族徽。 字辈——字辈是为区分一族众人之间的在长幼、尊卑,记录族里世系、血缘顺序,专门选用全族共行的辈分文字,它是一个家庭传代的字凭,是族的核心。字辈,起源于宋朝,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

的一个规则往往能为家族立派、续派起依据作用,也有皇帝赐封的。 行传——行是排列,按照辈分,以出生时间先后编排同代人的长幼次序,辈分用[字]代表,代表辈分的字母就是排行字母,长幼次序用序数固定。这种代字与数序就是排行号码,人的名讳往往有雷同情况,排行号码绝不会与他人重复:因此排行号码就为人的专用名,往后则是子孙对祖先的代称。 传是记载个人生平的文体。 行是按照人的排行号码的次序,介绍族人的基本情况。因此,行传是按照同代人的出生时间先后,编排长幼次序,固定序数并写上基本情况。 郡望——郡望是某一姓氏发迹、兴旺的地方。[郡] 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时,划出的行政管理单位,郡望原指郡境内的名门望族,后来在宗族文化中代表形成旺族的地方,是家族的标志之一。 堂号——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是为纪念家庭始祖或名人而自创,一般大家族日久人众或遇到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此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总堂号]之下再加人[分堂号]名称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发祥地,[分堂号] 则是族人前夕至新地,成为当地的名们望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因为很多族姓都是以郡名作为家族的郡号。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此为堂号名称一来为区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试,凡本省秀才与监生都可以参加,称[乡试]。一般在秋季举行,又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 会试——科举制定规定,乡试的第二年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常用词汇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小辞典 1.【乙榜】科举考试取中举人之别称。亦称一榜。榜为考试后揭晓的录取名次告示,乙榜即乡试取中举人之榜。相对甲榜进士而言,故举人称乙榜。 2.【八股文】亦称时文、时艺、制义、制艺等。明清科举考试主要方法和规定应试文体。试题主要出自四书,所论亦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故又称四书文。其体例源于宋之经义文,明成化后演为定式。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领题(入手)、提比(起股)、中比(中股)、后比 (后股)、束比(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二旬,点破题目要旨。承题共三、四句,承接题义而申明之。起讲概说全体,为议论之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段方展开议论,而中比为全篇重心所在。这四段的每一段中又都有两股两相比偶的文字,合计八股,故称八股文或八比文。各部分间必须用固定的联接词,如’“今夫”、尝思”、“苟其然”等。字数亦有严格限制。八股文重章法,合骈、散文与辞赋为一体,创成一新文体。然以之考试,其形式与内容梏人思想至深。顾炎武曾批评:八股之害,甚于刍书坑儒。 3.【入泮】经童生试取入州、县学就读,即入学。据《诗?鲁颂》记载周代诸侯学校前有半圆形池,名曰泮(pàn)水,学校因称泮宫。后代学校建设多沿用其形制,亦别称学校为泮宫明清科举制度,凡童生经考试入学为生员,须入学宫礼拜孔子,及拜见诸教官,入学遂又称入泮、游泮。 4.【九品中正】又称九品官人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更选拔制度。东汉末,察举制难以进行。曹操执政,唯才是举,然有犯世族利益。延康元年(220)’,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于各郡设中正,由司徒选定本地在朝官员之有德望者充任,掌是地士人之察访、品评和举荐。品评标准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谓之九品。中正据士人德才和家世定品级,上报朝廷,据以授官。曹芳时,司马氏当权,于各州设大中正,以地方豪族充任,定品遂重阀阅而轻才德。晋代更甚。初立九品中正制,意在破除汉末察举由名士清议把持之弊,既与世族谋求一致,又将选士之权集于朝廷;品第人物重德才而不专重门第。然以著姓大族任中正,必使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操纵政权的工具。致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隋代罢除此制,始行科举。 5.【三元】科举考试之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的合称。即解元、会元(省元)、状元。遇有士子一人接连取中解元、会元、状元,谓之“连中三元”。连中三元者极为罕见,各代仅一、二人而已。明代又以殿试之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为三元。 6.【及第】指科举考试取中。汉代设科射策,有所谓科第、高第之名,以表示考试等第。隋唐科举考试,秀才、明经、进士诸科,列榜亦有甲乙次第。故以考试取中为及第,以其达于一定之等第。又,通常亦以“第”简称考试中式,以不第.未第称考试未被取中。7.【门生】科举时代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的自称。门生本意为老师门下的高足。唐代士子及第后,例须谒拜主考官,尊称为座主、座师,而自认门生。由此形成一种特殊关系?后世各代亦皆流行此风。为防止形成朋党,各代屡有禁称座主门生之令,然其称不绝。宋太祖亲自殿试,其用意亦在“不许称门生于私门”,而令天下举子皆为“天子门生”。清代禁之愈切,及第考生谒主考、房考官所投帖上,只许书姓名、称受业,不许称门生。参见“座主”? 8.【乡贡】唐代由州县选送赴省试之举子。为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来源之一。唐代省试,由国子监各学考试选送者日生徒,不由学校选送皆为乡贡。考生凭身分、履历证明向州县报名。县试毕,选其可举者送于州府。州府再试,选其合格者宴以乡饮酒礼,然后送尚书省应试。后世亦称乡试取中送赴会试者为乡贡。又,宋时,高丽国选士,取自王城者日上贡,取

四川各州县明清文科进士分布

四川各州县明清文科进士分布 四川在科举时代的文科考试中,总的形势是不够理想的,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从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进行查找,得出四川各州县在明朝共中文科进士1377+17人,占明朝文科进士总人数24595人的5.6%,即约1/17.9;在清朝共中文科进士748人,占清朝文科进士总数28849的2.8%,即1/35.9。 四川各州县明朝文科进士分布情况如下表: 四川各州县明朝文科进士分布情况表

在明一朝共进行过89次文科考试,产生了89个第一名(状元)、89个第二名(榜眼)、89个第三名(探花)。四川省在明朝的文科进士1377人中,只出了一个状元,(在只有10名进士的新都县,即正德六年〔1511〕的杨慎)三个榜眼(有2个在只有6名进士的长宁县,即正统10年〔1445〕的周洪谟和天顺4年〔1460〕的李永通,另一个是在有91名进士的巴县,即成化23年〔1487〕的刘春),2个探花(一个在有27名进士的遂宁,是嘉靖8年〔1529〕的杨名,另一个在只有2名进士的罗江县,是嘉靖11年〔1532〕的高节)。 四川各州县在清朝文科进士分布情况如下表: 四川各州县清朝文科进士分布表 在清一朝共进行过112次文科考试,由于顺治九年(1652年)和顺治十二年(1655

年)分“满”“汉”两榜,共产生了114个第一名(状元)、114个第二名(榜眼)、114个第三名(探花)。四川在清朝的文科进士748人中只出有一个状元——光绪二年(1876年)资州(资中县)的骆成骧,一个榜眼——顺治18年(1661年)遂宁的李仙根,一个探花——道光18年(1838年)大竹县的江国霖。 前面所说“1377+17”中的“17”是指《碑》《索》中的崇祯15年“赐特用出身”榜263名人中四川有17个。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3月10日

[野史乱弹]中国古代文科进士数量最多城市排名

[野史乱弹]中国古代文科进士数量最多城市排名 一、江苏苏州:这个城市不用细说,中国古代文化最昌盛的地方,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科技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仅明清两代苏州进士792名,昆山271名,太仓208名,吴江180名,常熟366名。苏州进士名人:范仲淹、范成大、钱谦益、瞿式耜(明末民族英雄)、翁同龢(状元)。 二、浙江杭州:文化仅次于苏州的地方,但进士数量不会少于苏州。明清进士1034名,宋代由于南宋定都临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杭州进士数量肯定最多。杭州进士名人:沈括、于谦、袁枚、龚自珍。 三、江苏常州:据说古代人才数量排名中国第四。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文科进士1546名,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以上数字不包括常州的属县。赵翼,阳湖人(今常州),乾隆二十六年(1761)探花。原先在殿试时本来排在第一名,陕西王杰第三,但乾隆认为江南的状元太多,而当时正对西北用兵,需要重视西北,陕西从未有过状元,所以两人试卷对换,王杰成为清代唯一的陕西籍状元。虽说状元与探花相去不远,但从此两人的命运却迥然不同,王杰青云直上,赵翼却诸事不顺,最后只当了个兵备道,他后来遂辞官主讲安定书院,精研诗文、史学,成为一代诗文家、诗论家、史学家,有《瓯北集》。 四、福建福州:历代文状元19名;唐代文进士34名,宋代进士2247名(可能包括特奏名进士),明清进士933名,出现“一榜三鼎甲”、“三科三状元”的科举罕事。一榜三鼎甲: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该科状元郑性之(侯官人),榜眼孙德舆(福清人),探花黄桂(侯官人)全是福州人。三科三状元:自宋乾道二年至八年(公元1166—1172年),福州属县永福(今永泰县)萧国梁、郑侨、黄定三人连续三届夺魁,以“一县七里三状元”打破科举史记录。民族英雄林则徐,侯官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 五、浙江绍兴:据历代府、县志书《选举》进士名录辑录,仅绍兴市区及绍兴县就有1216名,其中状元11名,榜眼7名,探花5名。绍兴进士名人:贺知章、陆游、蔡元培。 六、江西吉安:历代进士约3000名。其中庐陵县(今吉安市区)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进士分别为4名、296名、11名、134名、33名;泰和县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进士分别为1名、140名、3名、204名、11名;吉水县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进士分别为1名、202名、20名、217名、22名,安福县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进士分别为110名、5名、169名、40名。吉安进士名人:欧阳修(省元,即会元)、文天祥(状元)、杨万里、解缙。七、浙江宁波:从唐至清,宁波共有进士2483名,其中明清鄞县进士693名,余姚436名。余姚人,大思想家王守仁号阳明,进士出身,其父王华为明成华十七年(1481)状元。创建“天一阁”藏书楼的范钦,鄞县人,也是明代进士。 八、福建莆田:莆田为“文献名邦”,历代共有2308名,其中宋代1666人(含特奏名进士),明代兴化533名(以县而论全国第一),清代只有50多名

章丘明清进士名录

章丘明清进士名录 (一)明代进士名录 01、郑钧: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进士,曾任万载县县丞。 02、耿直:建文三年(1400)庚辰科进士,曾任荆州府推官。 03、韩瑜:永乐四年(1436)丙戌科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04、丁玘:景泰二年(1451)辛未科进士,曾任南京工部员外郎。 05、洪汉: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进士,曾任巡抚大同都御史。 06、袁弼: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进士,曾任刑部员外郎。 07、张晟: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进士,曾任太原府知府。 08、刘棠: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进士,曾任陕西太仆寺少卿。 09、刘栾: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曾任衢州知府、河东运使。 10、华珩: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11、乔岱: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进士,曾任山西佥事道。 12、许凤: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13、张茂兰: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进士,曾任河东监运使同知。 14、王昺: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进士,王家寨人,曾任南京工部右侍郎。 15、李冕: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进士,曾任云南右布政使。 16、袁轩冕: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进士,曾任北直隶河间府知府。 17、李开先: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进士,东鹅庄人,曾任太常寺少卿。 18、谢九仪: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进士,曾任兵部左侍郎。 19、张舜臣: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进士,曾任南京户部尚书。 20、刘禄: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进士,曾任太常寺少卿。 21、杨选: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进士,总督蓟辽兵部右侍郎。 22、康迪吉: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进士,明水人,北直隶保定府知府。 23、韩志道: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进士,曾任河南光山县知县。 24、张汝蕴: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进士,曾任山西按察司副使。 25、李化龙: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进士,曾任河南布政使司左参议。 26、赵拱极: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进士,曾任光禄寺少卿。 27、胡东渐:万历廿三年(1595)乙未科进士,三盘人,曾任操江巡抚佥都御史。 28、焦馨:万历廿九年(1601)辛丑科进士,曾任巡抚宁夏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29、谢启光:万历卅五年(1607)丁未科进士,华家人,顺治朝曾任工部尚书。 30、杨嘉运:万历卅五年(1607)丁未科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 31、宁光先:万历卌四年(1616)丙辰科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巡按直隶。 32、张士第: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进士,顺治朝曾任江南左右布政使。 33、李缙徵: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进士,曾任保定府知府。 34、马云龙: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进士,曾任北直隶武强县知县。 35、袁声: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张官村人,顺治朝曾任太平府知府。(二)清代进士名录

涪州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涪州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西汉武帝刘彻建之元年(公元前140年)置涪陵县,属巴郡;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涪陵县为巴亭,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名;东晋明帝司马绍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废县,南齐复置,属涪陵郡;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四年(公元564年)又废县;隋又置涪陵县,属巴郡;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涪州;宋置涪州;元、明、清亦置涪州,隶属重庆府;公元1913年,民国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道和四川第八区;1983年撤县建涪陵市(县级),1995年撤地区设涪陵市(地级),1997年12月20日撤地级涪陵市,设重庆市涪陵区。 从对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年〕进士)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及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的查证得知:涪州在明朝有文科进士24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32名,居四川各州县之首,比有“才子之乡”的富顺县多13名。 现将涪州在明清两朝文科进士情况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涪州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蒋勉明永乐13/2/72《索》1456《碑》127夏铭明宣德5/2/31《索》363《碑》185 刘纪明景泰2/3/40《索》1990《碑》237刘岌明景泰5/3/149《索》1982《碑》257 郭澄明天顺1/2/23《索》143《碑》262张善吉明成化2/3/144《索》527《碑》313 钱玉明成化8/3/57《索》2344《碑》342刘茞明弘治12/2/78《索》2022《碑》485 张柱明弘治15/3/77《索》483《碑》506夏邦谟明正德3/2/58《索》360《碑》532 夏国孝明嘉靖2/3/81《索》361《碑》634谭棨明嘉靖17/3/45《索》99《碑》722 谭臬明嘉靖29/3/168《索》98《碑》796黎元明嘉靖35/3/93《索》893《碑》832 王堂明嘉靖38/3/49《索》332《碑》846徐尚明嘉靖41/3/189《索》990《碑》869 文作明隆庆2/3/157《索》76《碑》905刘养充明隆庆5/3/200《索》2045《碑》929 文德明万历8/3/48《索》75《碑》974曹愈参明万历14/3/158《索》1853《碑》1014张与可明万历17/3/61《索》524《碑》1030况上进明万历17/3/98《索》1161《碑》1031杨景淳明万历17/3/105《索》1702《碑》1032向鼎明天启5/3/208《索》903《碑》1242 涪州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文景藩清康熙12/3/38《索》78《题》182何有基清雍正1/3/110《索》678《题》349 周煌清乾隆2/2/46《索》2236《题》427张煦清乾隆2/3/224《索》515《题》437 刘为鸿清乾隆4/3/88《索》2003《题》446徐玉书清乾隆16/3/140《索》950《题》503 邹锡畴清乾隆17/3/118《索》933《题》515陈于午清乾隆22/3/92《索》2088《题》538 陈鹏飞清乾隆28/3/113《索》2165《题》568张二载清乾隆31/3/114《索》408《题》577 周兴岱清乾隆36/2/6《索》2231《题》588文楠清乾隆37/3/72《索》77《题》600 熊德芝清乾隆37/3/98《索》697《题》601周宗岐清乾隆40/2/44《索》2208《题》605 陈煦清嘉庆6/3/7《索》2161《题》692陈廷达清嘉庆6/3/17《索》2092《题》692 陈永图清嘉庆7/3/16《索》1702《题》707陈伊言清嘉庆10/3/142《索》2111《题》723刘邦炳清嘉庆13/3/15《索》2032《题》731张进清嘉庆14/3/68《索》456《题》746 邹柟清嘉庆22/3/12《索》931《题》782陈錕清嘉庆25/3/127《索》2172《题》8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