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代山西举人一览表

清代山西举人一览表

清代山西举人一览表

清代山西举人一览表

山西在清代是一个举人辈出的地方,许多杰出的士子在这里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精英。下面是一份清代山西举人的一览表,记录了一部分

山西举人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功绩和文化成就。

一、正德年间举人

1. 贾瑞:字文仲,山西临汾人,正德初年举人。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

深厚的文化造诣而闻名于世。同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曾在

山西地区负责教育事务。他的学说对当时的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 李吉:字红升,山西运城人,正德初年举人。李吉是一位学识广博

的文学家,在经学、诗词、史学等方面皆有造诣。他曾经研究多部经

史文献,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有重要贡献。

二、嘉靖年间举人

1. 王瑞:字文和,山西太原人,嘉靖中叶举人。王瑞是一位杰出的政

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山西地区领导了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有效地维

护了山西的安全。除此之外,王瑞还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他的诗作

被誉为经典之作。

2. 张庆:字元寿,山西晋城人,嘉靖中叶举人。张庆是一位卓越的理论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关于社会教育的理论,被誉为教育改革的先驱。同时,他还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为山西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万历年间举人

1. 杨洪:字天泰,山西大同人,万历初年举人。杨洪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诗文被认为是山西文学的瑰宝。他还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提出了许多教育方法和理论,为山西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张满:字守泰,山西吕梁人,万历初年举人。张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化造诣使他成为当时山西最受推崇的举人之一。

四、康熙年间举人

1. 范青:字元养,山西平遥人,康熙初年举人。范青是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作品《山西通志》被誉为山西历史地理研究的权威之作。他还对山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山西的经济学家。

2. 张昆:字守忠,山西忻州人,康熙中叶举人。张昆是一位著名的诗

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文作品被认为是山西文学的瑰宝。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山西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被称为"诗中山西"。

以上只是清代山西举人的一小部分名单,他们的姓名和功绩只是冰山一角。清代山西举人的辈出,彰显了山西作为文化名省的地位。他们的杰出贡献不仅让山西的文化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为整个中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明清时期举人名录

明清时期举人名录 清朝时期 64,彭舜龄,顺治二年乙酉科举人,顺治六年己丑科进士 65,李培真,顺治二年乙酉科举人,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 66,崔抡奇,顺治三年丙戌科举人,顺治四年丁亥科进士 67,李廷实,顺治三年丙戌科举人,不详 68,李兆浚,顺治三年丙戌科举人,候选知县,策奇之子 69,李可秩,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顺天乡试经魁,候选知县 70,孟应骊,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拣选知县 71,刘超凡,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不详 72,贾以观,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信阳州学正 73,刘培,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字毓元,号嵩岩 74,孟卜,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原名应罴,浙江仁和县知县,官至按察使 75,王侯服,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顺治十五年戊戌科进士76,郭熙,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顺治八年辛卯科进士 77,伊摇南,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不详 78,张大临,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人,磁州学正 79,郭大定,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人,湖广衡山县知县,升刑部浙江司主事 80,陈之复,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举人,陈升之孙 81,牛玘,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举人,不详 82,陈之震,康熙二年癸卯科举人,陈升之孙 83,褚佐,康熙十四年乙卯科举人,陕州学政 84,牛克长,康熙十四年乙卯科举人,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进士 85. 刘桂茂,康熙十七年戊午科举人,不详 86,张大复,康熙二十年辛酉科举人,继爚之子,拣选知县 87,李薛,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举人,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进

士 88,刘延祖,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举人,考授内阁中书 89,郭璜,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举人,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进士 90,张曰聪,康熙三十七年戊寅科举人,信阳州学政 91,李楫,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举人,解元,郑州学正 92,曹裕嗣,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举人,雍正八年庚戌科进士 93,陈讷,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举人,不详 94,郭思祖,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举人,不详 95,刘宏猷,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举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进士 96,彭嘉问,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举人,由商丘籍顺天府乡试 97,彭起渭,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康熙六十年辛丑科进士 98,李吉相,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拣选知县 99,孟金章,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贵州大定府理苗通判 100,彭家屏,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顺天乡试经魁,康熙六十年辛丑科进士 101,彭燕贻,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溶五子,顺天乡试,户部福建清吏司员外郎 102,程善述,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 103,李悫存,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 104,李肖筠,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顺天乡试,陕西富平县知县,邠州知州,山西泽州府知府,升陕西潼商道,江苏提刑按察使,借补甘肃凉庄道 105,张孚至,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 106,彭文熙,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拣选知县 107,何中鹢,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直隶临城县知县 108,李廷超,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字化存 109,张而咏,雍正四年丙午科举人,宜阳县教谕

山西晋城陈廷敬清贫耐得始求官

山西晋城陈廷敬:清贫耐得始求官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人(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康熙字典》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陈廷敬为政清廉,《清史稿》给他以“清勤”的评价。在官居吏部尚书时,陈廷敬曾严饬家人,有行为不端者、有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 陈廷敬还是个颇有成就的学者兼诗人。其中属于他个人的诗、文集主要有:《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集》、《山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同时,陈廷敬还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康熙字典》等。其中,《康

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陈廷敬因耳疾乞休,被允准。陈廷敬入禁苑谢恩,康熙帝谕曰:“卿是极齐全的老大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康熙皇帝亲作挽诗悼之,赐谥“文贞”。 陈廷敬故居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原名“中道庄”,清时由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为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故居。整个建筑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系明代遗构,外城为清代所建。内外城墙总长达78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宽度在2.5与3米之间,总占地面积为10万

章丘明清民国知县

章丘明清民国知县(县令,县长)名录 (一)明代知县 01、沈允恭:杭州人,洪武三年任,后升青州府同知。 02、刘显宗:衢州人,洪武十年任。 03、吴以辰:松江人,洪武三十三年任。 04、魏璟:无极县人,监生,宣德三年任。 05、田畴:山西交城县人,监生,宣德六年任。 06、张泽:天顺八年庙学记有载。 07、倪敬:天顺八年庙学记有载。 08、张庆:钧州人,举人,成化元年任。 09、李灿:咸宁人,举人,成化八年任。 10、陈垲:浙江人,进士,成化十一年任,后升苏州府同知。 11、翟能:河间府人,进士,成化十八年任,后升太仆寺丞。 12、韩福:陕西人,进士,成化廿一年任。 13、陆里:宜兴人,进士,弘治元年任。曾创编《县志》。 14、高达:扶沟人,进士,弘治六年任。 15、白鸾:陕西人,进士,弘治十二年任。 16、刘文庄:真定人,进士弘治十二年任。 17、陈伯安:顺天府人,进士,弘治十三年任。 18、訾绶:大同朔州人,进士,弘治十五年任。 19、田畴:大名人,举人,正德二年任。 20、杨镃:涿州人,进士,正德三年任,后升宁海州知州。 21、吕秉彝:真定人,进士,正德四年任。曾修《县志》。 22、张琥:江西人,进士,正德八年任,升刑部主事。 23、韩佶:怀宁卫人,举人,正德十二年任。 24、白麒:永平府人,进士,正德十五年任。 25、孙应奎:河南卫人,进士,正德十六年任,行取兵科给事中。 26、孙宥:河南新菜人,进士嘉靖四年任。 27、祝文冕:江西德兴人,进士嘉靖五年任。 28、张鹏翼:河南虞城人,进士嘉靖九年任。曾修《县志》。 29、赵瀛:陕西三元县人,进士,嘉靖十年任。 30、吴应奎:浙江钱塘籍休宁人,进士,嘉靖十四年任。 31、刘凤池:陕西渭南人,进士,嘉靖十九年任。 32、昝如思:陕西三元县人,进士,嘉靖二十年任,行取监察御史。 33、赵介夫:直隶阜城人,进士,嘉靖廿一年任,升南康府通判。 34、陈东光:河南均州人,进士,嘉靖廿五年任,升大名府同知。 35、萧汝默:江南靖海人,进士,嘉靖廿七年任。 36、金九成:江南武进人,进士,嘉靖廿九年任,升南京户部主事。 37、程熟:直隶开州人,进士,嘉靖卅三年任。 38、贺贲:河南灵宝人,进士,嘉靖卅五年任,行取南京江西道御史。 39、董文寀:顺天府人,进士,嘉靖卅八年任,行取监察御史,至参政。 40、胡嘉谟:陕西泾阳县人,进士,嘉靖卌一年任,升南京都御使。 41、刘田:河南南阳卫人,进士,嘉靖卌三年任,升湖广武昌府同知。

林州举人谱

林州举人谱 □王买金 举人:顾名思义是指被荐举之人,民间俗称“举子”。是我国古代实行科举选仕制度的一个专用名词。当时,应试人被称为“赶考者”,在求仕途中,他们需要跨过四道门槛:首先要经过县、府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再经省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再经过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称“贡士”;最后再经皇上亲自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考中者为“进士”,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秀才只是一种身份,若考中举人,就具备了当官的资格,即使日后考不中贡士、进士,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进士是全国统一分配的官员。若当了状元、探花、榜眼,那就要留在皇帝身边当官了。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由于明代万历朝前我市无《志》,民间的古《家谱》、古碑文也很少传世,导致大量史料断代失传。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找到了211位林州举人的名单。其中有一榜7 举人、一榜8举人,还有3名解元(全省第一)和3名亚魁(第二名)。现分文举、武举两类,作一简要介绍。 一、文举(176人) 1、杜乔。姚村人。举孝廉。东汉建和元年(147)太尉。 2、武殷。举人。唐开元间(713~741)进士。 3、卢天锡。金承安二年(1197)举人,五年(1200)进士。临漳县文簿。 4、张敏修。举人。金大安元年(1209)进士。户部郎中。 5、尚质。举人。金大安元年(1209)进士。 6、张价。举人。金兴定元年(1217)进士。补尚书省。 7、李希白,东岗北头村人。金兴定九年(1219)举人。 8、康塘。原康人。举人。金兴定中(1220)进士。沁州军节度使兼怀州招抚使。 9、薛居中。举人。金兴定中(1220)进士。登封令。 10、朱介。举人。金兴定中(1220)进士。太府丞。 11、郭嘉。举人。元泰定三年(1326)进士。翰林院编修、监察御使。 12、宋(车兀)。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举人。江西临江府通判。 13、原洁。明永乐九年(1411)举人,山东乐陵县教谕。 14、郭(先先)。明永乐十二年(1414)举人,直隶滦州训导。 15、李敬。明永乐十五年(1417)举人,山西壶关知县。 16、魏琼。明永乐十五年(1417)举人直隶滦州学正。 17、韩耀。明永乐十八年(1420)举经魁,骁骑卫经历,受敕命封赠,升顺天府遵化县知县。 18、张鉴。明永乐十八年(1420)举人,山西太谷县知县。 19、王坦。明永乐十八年(1420)举人,山西长子县知县。 20、李昶。明永乐十八年(1420)举人,不仕。 21、赵暹。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举人,直隶扬州府检校, 22、苑薮。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举人,直隶沙河县教谕。 23、马骥。河顺柳泉人。明宣德元年(1426)举人,直隶唐山县教谕。 24、冯骥。五龙合脉掌人。明宣德元年(1426)举人,直隶唐山县训导。

清代山西举人一览表

清代山西举人一览表 清代山西举人一览表 山西在清代是一个举人辈出的地方,许多杰出的士子在这里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精英。下面是一份清代山西举人的一览表,记录了一部分 山西举人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功绩和文化成就。 一、正德年间举人 1. 贾瑞:字文仲,山西临汾人,正德初年举人。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 深厚的文化造诣而闻名于世。同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曾在 山西地区负责教育事务。他的学说对当时的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 李吉:字红升,山西运城人,正德初年举人。李吉是一位学识广博 的文学家,在经学、诗词、史学等方面皆有造诣。他曾经研究多部经 史文献,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有重要贡献。 二、嘉靖年间举人 1. 王瑞:字文和,山西太原人,嘉靖中叶举人。王瑞是一位杰出的政 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山西地区领导了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有效地维 护了山西的安全。除此之外,王瑞还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他的诗作 被誉为经典之作。

2. 张庆:字元寿,山西晋城人,嘉靖中叶举人。张庆是一位卓越的理论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关于社会教育的理论,被誉为教育改革的先驱。同时,他还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为山西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万历年间举人 1. 杨洪:字天泰,山西大同人,万历初年举人。杨洪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诗文被认为是山西文学的瑰宝。他还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提出了许多教育方法和理论,为山西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张满:字守泰,山西吕梁人,万历初年举人。张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化造诣使他成为当时山西最受推崇的举人之一。 四、康熙年间举人 1. 范青:字元养,山西平遥人,康熙初年举人。范青是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作品《山西通志》被誉为山西历史地理研究的权威之作。他还对山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山西的经济学家。 2. 张昆:字守忠,山西忻州人,康熙中叶举人。张昆是一位著名的诗

清代名仕墨踪集锦(等12则)

清代名仕墨踪集锦(等12则) 清朝状元书画收藏分析郭宝成昭林 状元是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殿试一甲一名者。中国早在隋唐时期便建立了科举取仕制度。清朝取得政权不久便延续了这一制度,从1646年选拔第一名状元开始,到1904年取最后一名状元时止,在长达259年中,共开科112场,选拔状元114名。第一名是山东聊城的傅以渐,最后一名是河北肃宁的刘春霖。在摘取状元桂冠者中,年龄最大的是江苏宝应人王式丹,59岁;最小的是江苏金坛人于敏中,24岁。平均年龄35岁。尽管科举考试的内容存在一些偏差,但这些经过10年、20年寒窗的佼佼者,在文史、诗词、策论、书法诸方面,堪称一代英才,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由于清朝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比较高,状元们在书法方面均下过较深的功夫,在今天看来,人人可称为书法家。有些状元不仅书法水平高,而且兼习绘画,书画双馨,名震朝野,如孙承恩、汪绎、王敬铭、周澍、于敏中、钱维城、顾皋、龙启瑞、张之万、翁同?龊獭⑿爨M、陆润庠、王仁堪、夏同和等人。清朝状元书画受宫廷书画的规范,以正统思想为指导,法度严谨,濡墨敷色讲究,文人书画风格显著。从书法方面看,状元书法以欧阳询、颜真卿、赵孟?\、董其昌等人书体为正宗,基本功扎实,以行楷为主,馆阁体韵,稍欠生动。在绘画上,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猎,笔法缜密,造型准确,敷色清秀,宫廷画风浓郁。状元书画虽不是职业书画,但由于状元文化修养较高,生活条件优越,视野开阔,书法基本功扎实,故其书画依然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有

些状元当时就是书坛画苑的领衔人物。 钱维城(1720~1772年),字宗磬,号茶山、幼庵,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1745年)状元,官至礼、工、刑部侍郎。其书法学苏轼,苍劲深厚,流畅含蓄。绘画擅山水、花卉,远追元四家,近学清四王,并受宫廷画师董邦达指点,笔力劲健,笔法工整,造型准确,敷色清雅,有一种皇家画风,曾为清廷画院领袖。《石渠宝笈》收录其作品160多幅,代表作有《雁荡图》《江阁远帆图》等。 张之万(18ll~1897年),字子青,号銮坡,河北南皮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状元,曾任湖北乡试副主考。能书善画,尤精小楷,唐法晋韵。绘画承袭家学,主攻山水,笔法骨秀神清,绵邈雅致,倾心四王,深得南宗正派,传世作品有《溪山幽远图》《柳湖春霭》。

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

状元的地域分布 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状元无疑是最荣耀的,而榜眼、探花同样为人瞩目。 首先,文化发达的省份获鼎甲者必然多。换句话说,获鼎甲人数多的省份一定是文化发达的省份。在112科状元中,按各省人数多寡排列,依次为:江苏49人,浙江20人,安徽9人,山东6人,广西4人,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3人,湖南、贵州各2人,顺天、河南、陕西、四川、八旗蒙古各1人,而奉天、山西、甘肃、云南无状元。显然,从这里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江、浙是文化教育最发达的省份。 江苏的状元占整个清代状元(112人)的43.75%,浙江则占17.86%,二省共占61.6%,即占去所有状元的一半以上。三鼎甲的336人中,江、浙二省有193人,占57%,超过半数。此外,一科中三鼎甲均为同省人的有5科,其他各省均无此殊荣。98科的三鼎甲中都有江浙二省人士。以上数字是颇有说服力的,它是江浙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超过其他省份的最有力的证明之一。这里还有一个数字可供参考。即清政府规定的各省乡试录取举人的数字。据《科场条例》载,各省乡试录取额,山东69,山西60,河南71,江苏69,安徽45,浙江94,江西94,福建89,湖北47,湖南45,陕西62,四川60,广东71,广西45,云南54,贵州40。可见,江苏、浙江的举人数额并不特别突出,江苏甚至只排在第六位。也

就是说,参加会试的江苏举子并不是最多的,而状元却远远超过其他各省,这显然是江苏有雄厚的文化实力的体现。 事实上,江浙两省教育之发展,文风之盛在清代是极为突出的。对状元,乃至三鼎萃集江南,一直引起人们的重视。清末的封疆大吏陈夔龙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苏浙文风相埒,衡以浙江一省所得之数,尚不及苏州一府。其他各省,或不及十人,或五六人,或一二人。而若奉、若晋、若甘、若滇,文气否塞,竟不克破天荒而光钜典,岂真秀野之悬殊哉?窃尝纵观,而知其故。自言游以文学专科矜式乡里,宣尼有“吾道其南”之叹。南方火德光耀奎壁,其间山水之钟毓,与夫历代师儒之传达,家□户诵,风气开先,拔帜匪难,夺标自易,此一因也。冠盖亲师,凡登揆席,而跻九列者,半属东南人士。父兄之衣钵,乡里之标榜,事甫半而功必倍,实未至而名先归。半生温饱,尽是王曾,年少屐裙,转羞梁灏。不识大魁为天下公器,竟视巍科乃我家故物,此又一因也。 这里,陈夔龙谈了两个原因,一是江南文教风尚胜于其他省区,二是认为该地区家族有重视功名的传统。近人对这一问题论述更多,宋元强先生在他的《清朝的状元》一书中特别论述了状元“萃集江南缘由”,并从经济重心南移、学术风气递嬗、文教事业昌盛、重视功名仕进、饮食结构合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总之,论述者无不肯定江浙文教事业昌盛(或地方政府重视教育,或家族重视教育)是两省多状元的主要原因之一。

章丘明清举人名录

章丘明清举人名录 (一)明代举人名录 01、郑钧:洪武三年(1370)庚午科举人,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进士。 02、王俊:洪武廿六年(1393)癸酉科举人,曾任广东宜伦县知县。 03、翟固:洪武廿六年(1393)癸酉科举人,曾任德州吏目。 04、徐恭信: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河南卫辉府同知。 05、孙奎: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北直隶浚县训导。 06、高升: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山西襄陵县教谕。 07、张端: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北直隶新乐县训导。 08、郭进: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山西岳阳县教谕。 09、耿直:建文二年(1399)己卯科举人,建文三年(1400)庚辰科进士。 10、袁通:建文二年(1399)己卯科举人,曾任山西太原府教授。 11、石盘: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北直隶饶阳县训导。 12、王纲: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山西阳曲县教谕。 13、李志: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训导。 14、郑良: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淮府伴读。 15、韩瑜: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进士。 16、商勉: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山西石州训导。 17、张居珍: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福建按察司佥事。 18、李春: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潘府纪善。 19、李俭: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河南南阳县知县。 20、刘谅: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曾任山西忻州同知。 21、黄容: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曾任韩府长史。 22、赵奎: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曾任陕西华阴县教谕。 23、李琰: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不详。 24、刘玘:永乐廿一年(1423)癸卯科举人,曾任直隶顺德府教授。 25、王秦:永乐廿一年(1423)癸卯科举人,不详。 26、仇安:永乐廿一年(1423)癸卯科举人,不详。 27、程通:永乐廿一年(1423)癸卯科举人,曾任武定州守御所吏目。 28、雷紞:宣德四年(1429)己酉科举人,曾任郑府左长史。 29、朱信:宣德七年(1432)壬子科举人,曾任陕西肤施县教谕。 30、宁祥:正统三年(1438)戊午科举人,曾任湖广荆州同知。 31、乔木:正统六年(1441)辛酉科举人,曾任郑府左长史。 32、李松:正统九年(1444)甲子科举人,曾任河南许州训导。 33、李信:正统九年(1444)甲子科举人,生平不详。 34、丁玘:正统十二年(1447)丁卯科举人,景泰二年(1451)辛未科进士。 35、雷澍:正统十二年(1447)丁卯科举人,雷紞子,曾任河南尉氏县教谕。 36、雷澄:景泰元年(1450)庚午科举人,曾任山西石州(今离市)训导。 37、孔性:景泰元年(1450)庚午科举人,曾任平乡县训导。 38、谢谦:景泰四年(1453)癸酉科举人,曾任蒲州知州。 39、崔兰:景泰七年(1456)丙子科举人,曾任淮安府教授。 40、刘淮:天顺三年(1459)己卯科举人,刘玘子,曾任浙江会稽县知县。 41、朱英:天顺三年(1459)己卯科举人,曾任北直隶深州训导。 42、洪汉:成化四年(1468)戊子科举人,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进士。

清代黄县进士、举人、贡生名录

清代黄县进士、举人、贡生名录 展开全文 清代黄县进士、举人、贡生名录 (共计539名) 蒋惠民副研究馆员 一、进士(34名) 戚良宰顺治四年(1647年)三甲第42名进士。池州府推官,兵部督捕司主事员外郎,福建福宁道副使。明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举人。 范乃蕃顺治九年(1652年)三甲第284名进士。藁城知县,兵部职方司主事,户部贵州司员外郎、江南司郎中,湖广永州府知府。 戚延锡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甲第117名进士。河南罗山县知县。 王文龙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甲第134名进士。云南新平县知县。 贾蕃男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甲第165名进士。户部主事,浙江嘉善县知县。 邹衍泗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甲第213名进士。湖广慈利县知县。 姜其垓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甲第96名进士。云南易门县知县。 张一恒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甲第104名进士,中蓬莱籍。江南沭阳县知县。 贾煜字黎阁,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甲第44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广西博白县知县,永宁州知州。 姜重需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甲第77名进士,天长知县。 李作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三甲第29名进士。河南郏县知县。 丁元鹏 (1724-1787),字程九,乾隆十八年(1753年)中举,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甲第100名进士。初授江苏省扬州府仪征县知县、

复知浙江省湖州府安吉县。在仪征时,“以终养告归,其至仪也,竹马来迎;其去仪也,香火遍供,仪人送行”。为政清廉,终在安吉县任上“署贫不能殓,上宪悯之,为凑赀若干,卑旅亲得返乡土,以故室无蓄积。而及门多名下士。生平富著作。”丁氏族谱,赖公始订有成书。 贾允升(?~1833)字猷廷,号东愚,乾隆六十年(1795年)三甲第64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官通政司副使,会试同考官,刑科给事中,鸿胪寺、光禄寺、太常寺少卿,内阁侍读学士,宗人府府丞,陕西道监察御史,安徽学政,湖北乡试副考官。嘉庆二十二年,授都察院左副都御使,道光三年,迁兵部右、左侍郎。父贾焕。 张振德嘉庆七年(1802年)三甲第142名进士,蓬莱籍。 王允中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二甲第71名进士。吏部考功司主事、郎中,文选司员外郎、掌印,天津河间兵备道盐运使,湖南按察使、布政使。 贾桢(1798-1874)字筠堂,号艺林,道光六年(1826年)一甲第2名榜眼,翰林院编修,人值上书房奕祈的授课师傅。礼部、吏部尚书、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总理兵部事务,典乡试七次、礼部试四次。历任侍读学士,工部、吏部、户部侍郎,协办大学士。卒谥号“文端”。父贾允升。 邹子俊道光六年(1826年)三甲第63名进士。济南府教授。 贾樾字仲翰,号树堂,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甲第13名进士,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协修纂修,国史馆协修。父贾允升,兄贾桢。 刘自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三甲第65名进士,官江西长宁知县,龙泉县知县。 逢希澄道光三十年(1850年)三甲第82名进士。安徽萧县知县,直隶州同知、知府。 丁培镒(1806—1865),字叔衡,号默之,童试名列榜首,道光已未(1835年)顺天榜举人,咸丰二年(1852年)二甲第25名进士,朝考一等,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兼充国史馆协修、纂修。上书房行走,照看恭亲王奕沂读书,丙辰年会试(1856年)充当磨

清代山西潞安知府高振宛墓志考

清代山西潞安知府高振宛墓志考作者:张庆华唐新 来源:《收藏家》2019年第11期

清代山西潞安知府高振宛墓志铭,建国后出土于河南省邓州市桑庄镇尹集村。现由其后人收集并安放在高氏进土陵园。此墓志为青石制,呈正方形,志盖已失。志石下部断裂经修复基本完整。高100、宽100、厚12厘米。志文阴刻,楷书,竖行,共31行,满行21字,约1100字(图1)。现将墓志录文标点并略加考释如下: 高公讳振宛,字子衡,号讷斋,穰之尹集人也。先世累代书香,科名蔚起,众生有巽禀,早岁能文,落笔冠其曹。道光甲午举于乡,戊戍进士,授山右知县。公慨然日:“吾古家世受国恩,今履仕途惟恐有忝先人,当力图报,称枳棘何辞,用是勤慎奉公。”历任各县,政声卓著。咸丰甲寅告病家居,与二三知交诗酒谈燕有终焉之志。丙辰冬月襄匪拘难,邓内失守,奸民乘机窃发,其间聚党跳梁势张甚南,公大集绅耆,以兵法部勒乡曲子第,授辐略机宜,亲率以往,十荡十决,不越日而两地肃清。又日夜筹,昼修隍凌池为久远计,邓民得以安堵无恐者,盖数十年犹重赖焉。公之捍御桑梓,厥功伟哉,事平事者上其功。帝日:“都哉,予嘉。”乃绩其量,予褒崇用彰尤异,奉旨赏戴花翎,仍留山西以知府尽先补用。公由是感激益,痛自

刻励。到省后,历署漳州、汾州府事,旋补授潞安知府。甫下车,裁革陋规,兴利除弊,劝农桑,兴学校,尤加意培植人材,以宏奖风流为已任,大计卓异,加三品衔即补道。公愈惴惴小心,夜寐兴不辞劳勋,潞郡素鲜种麦,秋收不丰,则终岁无望。公编饬各属种麦,盖藏以裕其钱量无定价者,厘定章程,每月由府标准,市估发县张贴征收以杜浮冒,民尤便之。乙亥旱蝗,晋省涛饥,潞尤甚。公查勘灾区,倡捐廉俸十两,以赈饥民。杜侵渔禁中饱,全活者无算。犹劳过甚,遂患心疾,兼以年力就衰,乃决计引退。卸篆日士女挽留,遮道攀辕依恋不舍,其为立生祠,刊去思碑,以纪德政者指不胜屈,向非实政,乃民乌是哉。公世代儒素,族多贫寒,每于年终量力分润,婚嫁丧葬则格外饮助,又于地方设立义塾,置田百亩,族中子弟无力读书者,资其修脯膏火,论者以比范文公之义驻云,嗟嗟每欢,近世士大夫手一卷书,穷年喔吚,一旦得志,视公家事如治而棼,无所措手,遂疑学问政事,判然而途,若高公者学成致用德泽及人,又出其余力以为乡里保障。古人有言:真学问始能为真经济。诚然乎哉!诚然乎哉!公生于嘉庆己巳年五月初六日,卒于光绪戊寅年十二月二十日,享年七十岁。德配赵、孙、张夫人,子二:长寅生,字亮臣,丙子进士,兵部主事,不幸早逝;次子德生,字明甫,业儒。女二:长适张,次适姬、孙。将于闰三月二十八日,以礼葬于先茔之内。铭曰:“嵩洛之灵,实钟人瑞,世代簪缨,家声克嗣,昆季连镳,独冠群萃,永垂千载之芳兮,以风有位。” 赐进士出身、前翰林院庶吉士、工部候补都水司主事加三级,愚侄萧振汉顿首拜撰文。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兵部候补武选司主事,姻再晚黄利观顿首拜书丹。 咸丰壬子科举人、主讲花洲书院,通家眷弟丁登甲顿首拜填讳。 皇清光绪五年闰三月廿八日次男德生泣血立石。 一、高振宛家世 高振宛墓志对其先世记录较为简单,据民国《重修邓县志》等相关文献载:“其先世自明洪武初由山西洪洞县迁自河南邓州尹家集。”现居河南省邓州市桑庄镇尹集村。其祖上为书香之家,其曾祖高名世、祖高叔祥、父高殿举多为清代进士出身,先后在各地从政为官,是清代邓州境内一个显赫的文化家族。 据民国《重修邓县志》曾祖高名世(1717~1772),字际五,号思庵,少读史书,学识渊博,为人敬重。乾隆丁丑(1757)进士。为三甲149名,曾任安徽祁门县令。他在任期间祁门当地民俗粗犷彪悍,抗田赋者较多。对抗交田赋的秀才、监生、普通庶民,他都一一谆谆开导,让他们奉公守法。在他的感化下,不到一年时间使当地民风大为改观。他尤爱读书,常讲学于东山书院,并将自己大部分薪俸捐给东山书院,使当地读书风气渐盛,中举者甚多,后卒于任上。高名世有子5人:伯祥、仲祥、季祥为太学生,叔祥为台湾知府,经祥为举人,曾任广东海康县知县、崖州知州。孙17人:入庠者6人,彤举,贡生,授山西潞安府经厅,殿

清代举人、贡生和监生入仕初探

清代举人、贡生和监生入仕初探 马镛 摘要:清代的举人、贡生、监生人数众多,清统治者为他们进入仕途分别设立了拣选、截取、大挑、就职、考职等多项制度。目前对举人、贡生和监生的入仕制度尚少研究,本文尝试探讨清代举人、贡生、监生入仕制度的推行,并根据对部分清人履历的统计,探讨这些制度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清代举人贡生监生入仕 在清代,竞争官职者大大多于可供安排的职位,是一个常态。原因在于,全国的官职是个常数,如乾隆三十年(1765年)时,全国“通计各省知县,共一千二百八十五缺。”[1]而作为官员主要来源的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其总量则是个变数,随着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进行,他们的人数必然越来越多。虽然他们的就业有设私塾、执教书院、入幕等各种途径,但毕竟以入仕为最佳选择,所以形成千军万马争过入仕独木桥的局面,加剧了士人的竞争。 在科举人群中,举人、贡生和监生的人数众多,清统治者为他们进入仕途设立了多种制度,以缓解壅积。目前对清代举人、贡生和监生的入仕问题尚少研究,未见有专门的论述。本文尝试探讨清代举人、贡生和监生入仕制度的推行及其效果,以求教于方家。 一、举人的入仕途径 清代举人人仕,主要有拣选、截取、大挑等途径: 其一,拣选。在顺治年间,就有对下第举人的拣选制度,顺治初“原定:举人会试下第后,愿就选者,考授推官、知县、通判等官。”[2]随着举人数量的增多,顺治九年(1652年)改为举人“会试三科为 限,以推官、知州、知县考用。”[3]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为:“旧例举人会试三科,乃准拣选,就教者不拘年分。今将远省举人酌议仍旧,其余直隶近省举人,会试五科,方准拣选;会试三科,方准就教。”[4]直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吏部才恢复为:直隶等九省举人,会试三科不中,准其拣选知县。一科不中,改就教职者,以州学正、县教谕补用。[5]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又改为:“各省拣选举人,俱停其考试,远省一科,与近省五科者,照乡榜名次先后挨序,四科、三科者,照其科分先后。若科分相同,则照名次先后。若名次相同,则照省分次序,逐科分榜注册挨选。嗣后一科与三科之人,俱照乡试名次为序。”[6]从此,对举人的拣选主要看科分和乡榜名次、省份的远近与次序,不再进行考试。所谓远省、近省,以及省分次序,在《钦定大清会典》中有具体的规定:“汉举人以福建、湖南、四川、广东、

清代山西文进士人数确考

清代山西文进士人数确考 孙仁义;亢小井 【摘要】进士,清朝科举考试时选拔人才的主体.科举考试主要以文科为主,而文科只设进士一科,上承明制,该科由礼部主持,以八股文来取士.进士这一群体,对于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界对于清朝的进士,在各方面都给予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至今,对清朝山西文进士数目认识不一,本文对清朝山西的文进士人数进行了考证. 【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40)003 【总页数】7页(P81-87) 【关键词】清代;山西;文进士;人数 【作者】孙仁义;亢小井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临汾041000;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 《清史稿》《清文献统考》《清朝续文献统考》《清实录》《钦定科场条例》《续增科场条例》《国朝贡举年表》《钦定国子监志》等文献中,较为粗略地记载了清代各朝各科的进士人数,而且,在各文献之间,统计数据前后不一。《明清进士题

名碑录索引》《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国 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国朝历科题名碑录索引》《中国科举词典》《进士题名碑》(拓片),《登科录》《山西通志》以及山西各县的县志,这几部著作是专门记载明清进士的人数和人名索引的工具书。这些书籍对于山西中举的人数,以及每位进士的姓名、籍贯、科场都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根据以上文献和书籍,本文对清朝山西文进士进行统计,得出的最新人数是1461人。 一、研究现状 山西清朝文进士人数的研究,四十年来已有学者多人。如:郭荣生、王伯华、赵汝泳、张喜梅、张捷夫、沈登苗、王仰东、王欣欣、李润强、刘影、李文林、王婷婷等。具体统计数据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详见表1。 二、对比勘察 依据现有的资料查勘,各家的统计基本上都有出入,人数相差高达63人。主要原因有:1.进士的籍贯,2.进士中科的年代,3.进士中科的科场,4.各朝进士的人数,5.进士的名字。 本文根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进士题名碑》(拓片)、《登科录》《山西通志》以及山西各县县志等书籍的查勘作综合探讨。 各家对于中举人数没有出入的府、县有: 太谷、徐沟、清源、交城、文水、岚县、平遥、孝义、石楼、离石、中阳、平定、辽县、和顺、武乡、长治、陵川、汾西、安泽、曲沃、浮山、吉州、乡宁、灵石、临晋、蒲县、荣河、解州、平陆、稷山、定襄、静乐、保德、河曲、宁武、偏关、大同、怀仁、应县、山阴、阳高、广灵、灵丘、右玉、平鲁、朔州。 表1序号学者统计数字来源时间备注1郭荣生1 456《清朝山西进士》山西文献出版社1977年专著2王伯华,赵汝泳1 394明清两代山西进士知多少《教学与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